我十七岁,没有目标。在工厂做事。花钱雇人做事又多。未来 一遍迷茫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状态,感觉对未来好迷茫,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怎么办?
  by 俏也不争
  想写一篇万金油的回答。考虑到我是一个形而上下不来的人。
  我希望包含:如何做抉择?如何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
  我不敢把话说大,毕竟我的人生不过开头。我仍希望能用我目前所知尝试叙述。
  其实没有意义的开头。
  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里说: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我太喜欢这句话了,“最大的幸运”。找到一句差不多的,同样我很喜欢的作家熊培云说:
  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迎来送往中匆匆度过一生。
  这句就不是那么好听,虽然用这句话来教育别人就好像自己和这个平凡的世界撇清关系了一样,变得颇有境界了一般。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本身“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就是很幸运的。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吃了很多鸡汤或者干货。
  讲道理在这一切都还不明晰的情况下,迷茫是必然的。所以第二句话:“迷茫是有价值的。”
  我一贯反对苦难的价值,但我仍要逼你喝下这碗鸡汤:每个人都有过迷茫,迷茫逼你推进,让事情变得清晰。
  “自己的使命”这个定义本身是模糊的。第三句话:“The One”其实不存在。
  并且你要知道,并不会因为突然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每天奋斗二十小时,出任总经理,担任CEO,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找到自己的使命&在很多时候,与专心致志的投入,肉眼可见的成功没有任何关系。这才是不应该喝的鸡汤。不要为你现在迷茫找借口,说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在面临较大的抉择的时候,不能这个选择题看的太重了。不要把你的得失成败都放在这一道题上。不要觉得你目前的问题只是因为选不出来这一道选择题。
  不要觉得这道题选对了就没有问题了。
  因为你现在对自己不满意是因为你一直又丑又蠢又不读书,而不是“当初要是选***就好了”,也不会因为“马上做出一个伟大而又英明的抉择”扭转乾坤。
  不要把迷茫的锅推给“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学校”。因为不喜欢,所以不想学,因为不想学,所以没学好,因为没学好,所以更加反感。
  当然我不否认抉择的重要性。不去考证“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成功励志名言出自谁人之口,我要说的是战略和战术什么的都很重要,哪个更重要完全取决于你更缺哪个。
  如何做选择。主要是一个套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第一,广泛获取信息。知道的越充分,之后的步骤才有价值。
  同样的一支笔,A店卖五块,B店卖四块,比一下你觉得在B店买比较划算。说不定C店在卖一支更加棒但也只要四块的笔。所以信息越充分,下手就越稳。
  但那么多店,我一个个去逛不是要累死嘛,花的时间精力也划不来呀。
  所以要能够寻找渠道,能够获得广泛而优质的信息。比如你发现有个人叫小刚,对于买笔这种事情非常专业,有一个微博叫“什么笔值得买”,你follow一下,心情舒畅了许多。
  在有什么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多问问人,多查查,总归是好的。要是有好的渠道就更加简单了。特别在你完全没有相关基础的时候,非常容易豁然开朗――原来是这样。
  第二,客观辨别信息。
  看着乱七八糟的信息,发现有很多完全相反的,所以需要下一步,问问“为什么是反的呀卧槽”。
  有一个寓言故事叫“小马过河”,分清楚事实和针对事实的感觉。比如故事里客观事实是河深3m,每个人从他们的角度来告诉你,他们那个角度知道了什么。
  所以有个大神告诉你“So Easy”你只要冲他呵呵一笑就好了。有些时候,他们那个角度知道了什么,会比事实更有价值。不过还是要你去分辨。
  其实在重复了解和筛选信息的流程之后,你评判好坏的能力也越来越高。在看完“小倪带你买笔”的专栏(简称“倪买笔”),细细比较之后,发现“之前一直看的小刚的专业知识还是不够嘛”。
  有了这样重复的积累,你都可以和小倪谈笑风生了。放在之前,小倪觉得“你这个人热情挺热情,就是什么都不懂,说了也没什么用”,所以“你自己查啊”。
  当我成了学姐,大一刚进来的小鲜肉问我问题的时候,我都很想把他们戳死。
  想到我刚进大学一边夸着“学姐好厉害”,一边问很多傻逼问题的时候……想想当初刚进来,觉得《微积分》是多么重要,多么伟大,多么神圣,我就热情洋溢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第三,重复完前面两步,可以做决策了。
  发现宣传手册上有个什么活动说的特别好听,很想参加,在问了之后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办或者早就办完了。发现考试作弊会被开除国籍非常担忧,突然用常识想了一下不太科学。
  不管是大的、小的事情,都可以去查一查。可以让你的时间花得更棒。
  最后,你要是顺口往下背,后面还有“笃行”。
  个人觉得,很多道理,在没有验证之前,可以不理睬,毕竟爸爸还年轻。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你再做了就更有底气说“这事他妈果然不该做”。
  你不去努力尝试,怎么知道你会失败呢是吧。
  所以,如何找方向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去了解你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去了解各个职业真正在做什么,有怎样的可能性。去试你喜欢做什么。试你不擅长做什么。了解足够的信息。
  我还是要说,“The one不存在”――不会突然做了一件什么事就发现找到了这辈子的使命。这辈子你可能会做很多事,会发现很多事情感兴趣,会担任很多不同的角色,可能每时每刻都在调整。
  确确实实存在的,就是你的价值观,什么样的东西会让你触动,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有成就感,会觉得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可以从“你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的许许多多生活体验之中归纳出来。如果暂时归纳不出来,就去尝试。
  你的方向,就应该是当下最合适的。合适的意思是,天时地利人和,符合自己内心的价值观,是自己擅长做/喜欢做的事情,也契合你个人以外的环境。
  这个范围内的事情太多了,如果看到一件,就去做吧。
  环境一直在变,自己擅长做的和喜欢做的事会变,价值观也会变,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个范围也一直在变。你可以去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付诸行动,来推进这样的变化。
  我记得有毕业很久的校友来讲座,正好我那个时候处于比较迷茫的节点。于是讲座结束之后我劈头盖脸问你十年前想做什么,弄得学长目瞪口呆。
  其实都是一直在变的呀。我不喜欢那些“总统小时候说自己要当总统”的例子。
  就像我小时候说要当科学家,也可以为之努力,挺好的。那个时候我了解的信息太少,不了解科学家,更不了解自己,所以我现在不想当科学家了。就是这样的。
  之前看过一篇长文,里面说到拿出一张纸,写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写到最有触动要哭出来的那一条。可以去尝试一下。其实这样的方法,应该适用于对于世界和自己都有所了解的阶段。
  如果还经历太少,去多经历,去归纳自己在做很多事的时候内心的反映。
  其实我本来写这篇,只是想说我们在这个阶段,是想很细的去说我们需要怎样的信息,但扯的太空了……
  要说的就是,很多事情都是“前人之述备矣”,你不太可能真的是第一个去经历的人。所以要去找,去问哪些了解的,经历过的,专业的人。
  辅导员,学长学姐,借助于网络等等,就像这个申请方在帮助大家做的。在所有的阶段,都需要真实的,客观的外在信息,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去判断。
  by 不是梦
  迷茫,是大学自由的氛围影响了你,还是每天无所事事的上课,睡觉,玩手机让你在无聊时才想起对自己未来的迷惘。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做什么,没有目标,所以也就无从努力。
  我大学三年就是在迷茫中过去的。
  大一时觉得离毕业还很遥远,先玩再说,然后大一就没了。
  大二时,毕业是近了点,可还是挺远的,就像大学的作业,不到交作业的时候,不会去写的,还是肆无忌惮的玩了一年。
  大三了,离毕业有些近了,想着考公务员吧,就买了些资料书看着。也没怎么认真看吧,有时间就去看看,也偶尔去打打游戏,可大三还没过完,就被学校安排去实习了。
  进的是家工厂,刚开始很稀奇,可是过了几天,就觉得很累,也就开始后悔没什么没好好学习,否则也不至于这样在工厂浪费时间。干了两月,就辞职了。
  现在,大四了,虽然混的也不怎样,可是也没什么抱怨了,因为经历的多了,该过去的也过去了。
  你现在感到迷茫,说明你也反省了自己,那么你就可以好好想想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了。
  如果你想在学业上更进一步,可以考虑考研,高的学历可以让你的人生更顺畅;如果想找个好工作,那就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交些朋友,在校的时候,做些兼职,多接触接触社会。
  可能你也有其他的想法,首先,你都要去了解情况,看看需要什么,要做那些准备,然后尽力去做!最重要的一点,想法不能单单是想,还需要去做!!
  by 小煤球(中国矿业大学)
  孩子,你就是闲的!杨绛先生曾经对一个像你这样的青年说过一句话,我觉得你可以思考一下!“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我迄今都觉得这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的精神苦恼的最简洁而朴素的概括。要么多读书,要么少想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其实这两点都是十分困难的。
  你如果真的看书学习,那么根本没空想这些有的没的问题。我觉得任何一个专业的知识都不是你去上课,听一下,就能理解了的。你都没有专心把自己考上的大学念好,还考虑别的做什么?
  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想想你考大学时的那种信念,大学不用你像高三那么拼命,但也别把专业都学不精。
  然后早上可以锻炼身体,晨读,背英语,练口语,都可以吧?怎么你四六级都过了吗?你有普通话证书吗?你全国计算机考试过了吗?你专业课90分以上了吗?
  你奖学金是一等吗?你入党了吗?是优秀党员吗?你参加社团了吗?你参加过学校活动吗?帮助过孤寡老人贫困孩子吗?
  快去旋转起来吧小陀螺!要做的事情太多,没空伤春悲秋!
  想看更多精彩大学学业生活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学声(collegesay)
  大学声,是由(ApplySquare)申请方出品的专为大学生定制的信息分享平台,这里有学业的真知灼见;有生活的点滴智慧;有情感的尽情倾诉。
  我们的口号是:大学声,为大学生发声!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公众号 大学声,主要针对的读者是大学本科在校生,教授大学里...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七岁的雨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