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没有特定与石头佛谈心

石头与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了解“石头”吗?
您了解“”吗?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欢喜自在,是佛的话题
那么相反,,当然就是末学这一介生死凡夫的话题了
所以,向佛学习,没有别的,就是转为菩提,变得与佛一样,从此累赘、包袱,永远快乐无忧,欢喜自在!
不记得是哪一位高僧大德曾经讲过,他已经达到了:无一事让我着急,无一事让我担忧
末学看到以后,真的又是欢喜,又是羡慕,又是崇敬,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啊!
尽管描述的语言可以不同,方法可以各样,但是都在表达着同一件事情:欢喜无忧,是名为佛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心甘情愿地踏上了漫漫“成佛路”。
是啊,“看到”了佛的生活,有哪个傻子会再想不堪重负地过着烦恼的日子啊!
不是你的因果,强求何用?
不是你的理由,强转何用?
要怎样才能脱下烦恼这个包袱呢?
方法可以说有千千万,归根结底,就是看得破、放得下。
可能很多人都很有智慧,很方便就能达到“看破”的,可也有很多如末学一般的,“看破放下”对于我们并不是那样简单就可以达到的。
尽管我们道理也听了很多,甚至可以说天天在熏修,可是一遇上,这一切的道理看起来都不怎么管用,“道理是他的道理,境界是我的境界”,压根联系不到一起,奈何?
所以,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还是烦恼习气做主,甚至一天没有烦恼都不成!
自己想想,也觉得挺丧气的,学了那么长时间,还是没跟着佛跑,天天围着些个“烦恼”在打转,这可怎么是好?
提醒自己为众生吧,可这无缘大慈的心总不那么深刻,至少没有深刻到能因此而放下烦恼!
提醒自己要学佛吧,可这对佛的崇敬,想成佛的心,也抵不过当下那烦恼呀!
提醒自己要忍辱吧,可究竟忍辱对他人有好处,还是对自己有好处,烦恼面前迷糊了!
提醒自己要六度总行吧,可怎么也记不住,烦恼来了,忘个精光,更别谈要在烦恼里落实了!
。。。。。。
种种理由,都不是能“用得上”的理由,奈何?
如果时间很长,效果很不显著,自己的变化很小,几年了,还是老毛病、老习气、老烦恼轮换着来,那么,最重要的,是要检查检查自己用的这个“方法”,究竟是不是对症下药。
烦恼,如果想去一个一个断,今天克服这个烦恼,明天克服那个烦恼,后天克服还有一个,那要修到什么时候呢?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浪费了!
聪明人,要从根上抓起,有烦恼,无非3个字 —— 放不下。怎么能够让自己尽快地放下,这是关键所在
不过,可别一遇到境界,就跟自己说:放下,放下,放下 。。。。。。 像个祥林嫂似的。可不管说多少个“放下”,一样还是犯上老毛病。
于是,等境界过了,又开始检讨检讨自己,忏悔忏悔自己:唉,我怎么就那么放不下啊?
这可好,不仅烦恼没有放下,因为明白了自己要放下,却偏偏放不下,又成了另一个执着、另一个放不下、另一个烦恼,这要哪天才是个头啊?
美其名曰:我很能反省,很能检讨,很能忏悔,很有自知之明
放不下的,还是放不下,今天,明天,后天, 照犯不误,屡忏不改, 奈何?
方向错了,方法错了,一切都错啦!
祖师大德都说过:法门,有如压草
那我们可得找块大点的石头,小的石头可不管用,或者拿得根本不是块石头
与其在境界里,犹豫不决,也不知道究竟该选择哪一条“听说”来的道理,去压住烦恼,却怎么也压不住
不如快快承认自己确实是一无是处的生死凡夫,此生若不依靠阿弥陀佛到达,必定仍旧留在轮回里不得出离
说起来,好像是挺简单的。可反省下自己,遇上境界的时候,佛在心里,到底是有没有位置?求生净土在心里,到底有没有一席之地?还是压根就和佛与净土搭不上干系?
那您可千万别说随随便便说自己是“修净土”的,这处得好好检讨:我为什么就是靠不上佛,靠不上净土呢?
其他一切的“做不到”都不用挂怀在心里,唯有这条不挂怀不行啊!
石头压草,不在于草究竟长得有多茂盛,而在于石头究竟够不够重!
修净土的多,可真正能拿起块像样的“石头”的人不多
一遇上境界,条件反射,我要怎么怎么& 。。。。。。, 我该怎么怎么& 。。。。。。,拿出平日里听来的道理,试图说服自己。总是把“怎样在境界里看破放下不寻烦恼”当作了首务,压根把自己发过愿要“跟随阿弥陀佛去净土”忘得一干二净。
, 也不去在乎在乎“我怎么那么不信佛”啊!
用这种方法,于末学这种生死凡夫,恐怕永远也看不破、放不下,因为拿得不是块石头,而是块豆腐,奈何?
要说为什么自己那么放不下?
问题不在于“放不下"本身,而在于自己根本就不想去净土,也根本不信佛,就这么简单!
可别检讨的不是地方,忏悔的不是地方哈!
此长,则彼消
天天在“彼消”上做文章,这是个结果,天天执着这个,有什么用?也没个方法,干了很久当然还是白干,还是老样子一副。
赶紧回头,好好在”此长“上作作文章,怎么就不能信佛,怎么就不能把”求生净土“的愿给坚定下来,像个秤砣似的,摆来摆去,晃得人头重脚轻的 。。。。。。
要这样去看清楚问题所在,那我们现在最该做的,不是要去听多少多少的”道理“,明白多少多少的”道理“,找多少多少个让自己看破放下的”理由“
赶紧紧紧抱住《无量寿经》,好好去研究研究阿弥陀佛的48愿究竟许了我们什么样的”好处“,好好去了解了解极乐世界究竟是怎么样一个殊胜的世界,阿弥陀佛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尊佛
如果这些统统都了解地不够,怎么肯交命于佛?求生净土的愿怎么能够坚定?
不肯交命于佛,不愿一心只求净土,又怎么能真正做到看破、放下呢? 又怎么能没有烦恼,快乐无忧呢?
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 —— 了解不够 啊!
南无阿弥陀佛!
查看: 398|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佛与石头的对话是否继续
会继续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续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侠客前传乐山大佛石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