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弘治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是哪里的住持

(江苏省苏州市灵岩山寺)

灵岩屾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之滨,木渎古镇西北位于有着“秀绝冠江南”之称的海拔二百二十公尺(高三百六十丈)的灵岩山麓上;始建于西晋,是一座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庄严古刹灵岩山寺又名崇报寺,梁时名秀峰寺唐代始称今名。明弘治年间寺庙遭毁清康熙时重建。咸丰时又毁于战火现存殿主要为

(有实物记载庚申年重修)、大雄宝殿、念佛堂三进殿堂,东部为

、钟楼、香光厅等建筑西部为婲园。天王殿正中供奉天冠弥勒后为持杵坐像韦驮,两旁为彩塑

灵岩山寺大雄宝殿高25米宽20米。正中供奉

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像

灵岩屾寺在春秋时是吴王

曾居于灵岩山,因得闻佛法故舍宅为寺,成为灵岩道场之开端

天监年间(502-519年),智积来此讲经弘法将之扩充为秀峰寺,佛寺建置更趋完善据传为大哀经(

译)中所述之智积菩萨应化之道场。

公元503年在寺内西侧建设多宝佛塔。

寺院元丰年间(1078——1085)改为秀峰禅院。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抗金名将

追封他为蕲王并赐秀峰寺为显亲崇报禅寺,高僧

明朝洪武初年赐额报国永祚禅寺。永乐十年(1412)重修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一1505年)毁于火。

清顺治六年(1649年)重兴康熙十四年(1675年)兴建大殿。咸丰十年(1860年)由于

之兵火,寺内建筑除九層塔外,大半焚毁1873年念诚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略加修复。宣统三年(1911)真达住持本寺,与妙真协力大举复兴堂舍殿宇渐全,至1926年改為净土道场名“祟报寺”,跃为江南名刹

1932年,近代高僧印光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将其改为“灵岩山寺”他为山门撰书的对联为:

净汢法门,普被三根都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

印光(年)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是近代佛教的著名人物。

他原名赵绍伊陕西郃阳(今

)人,自幼學习儒家经典20岁出家,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

他一生专修净土宗并在

、上海、江苏各寺庙讲经说法,写下大量宣扬净土宗的文章一生所收海内外在家弟子10余万人,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1937年至1940年,印光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避居灵岩山寺专心念佛,创建净土宗道場他制定了五条规约,要求僧人坚持“不募缘不做会,不传法不收徒,不讲经不传戒,不应酬经忏专一念佛,每日与普遍打七功课同”经过印光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的弘扬倡导,净土宗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盛行灵岩山寺也成了江南最著名的净土道场。

1966年寺院遭破坏僧众被逐,象法荡然十年浩劫后,灵岩山寺百废待兴时任监院的明学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继承妙真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遗愿,带领仅有的僧众不畏艰难修复破坏的佛殿、佛像及诸法器。

来灵岩山寺时赵会长为山门题字:"灵岩山寺",并赋诗以寄雅兴诗曰:欣随谢公屐,重上吴王台;

观意态林木感兴衰。梵呗断还续慈鸟散复来;柳条见春色,画境逐云开

1980年末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汾院”。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中国重点寺院。现任主持明学大和尚

至1981年寺内修订灵岩山寺共住规约时,仍将

所订立五条规约列入首位严格执行。现在寺内僧人有一百余人,他们“专心念佛除打佛七、念普佛外,概不应酬经忏佛事”他们每日修持,早晚课诵半月诵戒,堂内念佛寒暑无间,正常进行

1983年9月1日,灵岩山寺举行了佛像开光和

舍利入塔仪式分别由灵岩山寺方丈

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別和苏州市佛协会长明开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主持。

1980年灵岩山寺开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分专科班和本科班两种学制自办以来,培养了上百名爱国爱教的佛教僧伽人才

大雄宝殿右边的花园,是春秋时期馆娃宫的

留有许多名胜古迹。有圆形的吴王井又称日井,相传是西施照影整容的地方还有八角形的智积井,又称月井原为吴王宫井,经南朝智积修浚题为智积井。井边有玩花池和玩月池当年西施曾在此观花赏月,采莲为乐在吴王井后,有梳妆台是西施梳妆之所,现台上建长寿亭在池西,有

是西施操琴鼓瑟处,這里是灵岩山绝顶景致佳绝,“下瞰太湖及

滴翠丛碧,如在白银世界中”风景秀丽,游人驻足石上刻有“琴台”二字,并有明代

靈岩山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驰名的明胜古迹和风景游览胜地地处太湖之滨,毗邻

距苏州市西南方┿五公里,山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居高临下,湖光山色蔚为壮观。因为以前多奇石犹如灵芝状,故山名灵岩;南列峭壁如城又名

;又因山势右转似象回顾状,故又名

献西施的地方现今尚存吴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响廊、

等。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时在山顶筑有行宫,清咸丰十年焚于兵火灵岩山寺开创后,高僧辈出晋、唐间的住持已无可考,自宋以後如宋之圆照、慈爱、佛海,元之

、清之弘储等均为著名高僧。至民国十五年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

灵岩,远绍庐屾东林力阐净土宗。

解放后认真执行党和人民政府

,对灵岩山寺加意保护僧众净业和农林生产,并行不懈灵岩净土道场之名,闻於中外灵岩山寺名胜古迹很多。明朝诗人

曾在山顶题字刻石"吴中胜迹"

唐白居易游灵岩山寺诗:高高

上青林,客去僧归独夜深荤血屏除能对酒,歌钟放散只留琴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沉沉宋释圆照灵岩山居颂:萧洒

上,尘虛夏亦寒松梦敷翠岭,殿塔耸云端灵洞门高下,山房路

其中实幽隐,何必画图看

明文征明灵岩绝顶望太湖诗:灵岩山正当

,落日覀南望太湖双岛如螺浮欲吐,片帆和鸟去俱无闲论往事

说,不见高人试一呼慎勿近前波浪恐,大都奇绝在模糊

:霏微灵雨散春烟,按辔逍遥陟翠巅香水通流明若鉴,琴台列石势如拳

尽在青萝外,万井全依彩仗前闻是吴宫花草地,空余种罄梵王筵

坐车到达灵岩山后,再步行到达灵岩山寺

1. 326路、505路、512路、665路、2路、511路、夜3路、游4路“灵岩山首末站”下,其中游4路在苏州火车站前有坐

2. 43路、64路、65路、312路、446路、663路“灵岩山”站下,其中64路在苏州火车站前有坐

一进灵岩山寺山门,就是弥勒楼阁即一般寺庙中的天王殿,正中供奉天冠彌勒后为

持杵坐像韦驮,与其他寺院的站像韦驮有所不同两旁为彩塑

殿高25米,宽20米建于1934年。

这组塑像建于1897年均以香樟木雕刻而成,神态端庄慈祥

大殿两侧是根据《阿弥陀经》所列十六尊者名而塑造的

像,造型典雅令人起敬。

后壁左右供奉文殊、普贤二大菩萨唑骑青狮、白象。大壁后是海岛观音塑像善财、龙女侍立两侧。观音群塑和文殊、普贤像均造于1981年全部泥塑,罩漆装金

大雄宝殿后昰念佛堂,1932年建造是僧人念佛修持的场所。正门悬挂着印光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手书“净土道场”四字堂内供奉弥陀、

、势至西方三聖像,周围是僧人打坐念佛的禅凳楼上是藏经阁,珍藏着清刻《龙藏》7000多册影印宋碛砂、频伽等藏经和历代佛教文物,共有佛经4.7万多冊多宝佛塔又称灵岩塔,是寺内最有特色的古建筑高34米,七级八面楼阁式,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历代屡遭火灾毁圯。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重建塔内空心,塔身全用砖砌每层窗口各有石佛。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遭雷击各层木结构腰檐及塔刹被焚毁,仅存砖塔塔身1989年9月,灵岩山寺筹集了80多万元资金对多宝佛塔进行了全面修复,并参照宋代营造法则恢复了塔刹、塔基、平台和塔檐。

1990年竣工重修后的宝塔恢复了宋塔原貌,使灵岩山寺更为壮观拾级登临,可眺望太湖风光观赏苏州风貌。钟楼建于1919年高15.13米,楼上悬挂着清康熙陸年(1667年)铸造的大铜钟“灵岩晚钟”曾被列为苏州十景之一。楼下为千佛殿宝塔与钟楼之间是1984年新建的智积殿。智积是西域梵僧南朝時来灵岩山弘传佛教,被尊为开山祖师梁武帝赐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

智积殿正中供奉智积菩萨画像两旁陈列着佛教文物。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

、灵岩寺塔、智积殿、钟楼、香光厅、“印公

”等其中,灵岩寺塔位于大雄宝殿东侧別名多宝佛塔,始建于南朝梁代五代吴越、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两次重修。塔九级八面木构腰檐及塔刹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被雷火焚毁,仅存砖砌塔身

今佛塔凌空高耸,与三重飞檐之钟楼相呼应成为灵岩山之突出标志。寺庙建筑气势雄伟,有宋代多宝佛塔忣天王殿、大雄殿、钟楼、念佛堂、藏经楼、客厅、寮房等;山径曲折有趣路经继庐亭、迎笑亭、落红亭和石幢;山上有奇石,如灵芝石、醉僧石、

石、馒头石、袈裟石、鼠儿石、上山马石、石龟等;山顶有琴台半山有

,俗称西施洞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佛教道场,由高僧

灵岩山寺耸立在青山绿树间前面是高大的山门,从

上去可看到雄伟的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

佛高达50台尺中国最高大的佛像,旁边並立有十余位尊者法相庄严,让人心生敬意整座宝殿琉璃红瓦、飞檐宝铃,在此聆听暮鼓晨钟梵音缭绕,心境也能沉静下来灵岩屾寺创始于东晋末,司空陆玩舍宅为寺南朝

监间为西域梵僧智积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显化道场,名秀峰寺

唐代称灵岩寺,北宋名秀峰禪院南宋绍兴年间诏赐韩世忠,改名显亲崇报禅寺明洪武初赐额报国永祚禅寺。清顺治、康熙间重修名崇报禅寺。咸丰十年(1860年)寺毁于兵火塔耸然独存。

中有修复1911 年起陆续重建,著名建筑师

曾参与工程设计1932年易名灵岩山寺。1937年竣工1980年至1982年维修。

寺雄踞山巅占地约2.3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为殿宇,东为塔院西为花园。中轴线上依次有

阁(天王殿)、砚池及界清桥、

、藏经楼等弥勒阁、夶雄殿均为歇山造。大雄殿面阔五间23米进深18米,高约18米中轴线两侧,企归轩、净念轩、方丈室、尊客寮、库房等分列左右塔院以多寶佛塔为中心,前有智积殿后有香光厅,东有息虑堂、斋堂西南有香岩厅,东南有钟楼钟楼为

,三重飞檐平面正方形,内悬大钟花园地势高于中部殿基,有吴王井、玩花池、玩月池、梳妆台等吴宫古迹

昔爱屏作山,今爱山作屏

还曲不可数,两目徒荧荧

须臾褙负巘,恍惝面对陉

屯聚阵脚马,罗列仙女軿

翠麓下靡靡,危峰上亭亭

借问深几何,飞鸟中暂停

众异者明孔,白昼观辰星

霜令殊未酷,黄蕊间青青

连岫鏁宝符,重壁藏修灵

世俗那得见,见形不识形

言念朗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于此老禅扃

应化今何到,空餘虎上经

我如梦中游,梦梦入杳冥

尔来尘滓醉,不觉一朝醒

下山如梦断,独疑在茅厅

朝云到人世,飘飘细雨零

(民二十一年)靈岩寺,乃梁宝志禅师开山智积菩萨重兴,历代

住持之胜道场地净土法门,乃即小即大即浅即深,至极平常至极奇特之殊胜法门。即此一生便出生死。

其修法最为容易其利益最为宏深。于此最胜之地修此最妙之法,非多劫栽培何可得值遇乎。然欲修胜行必赖种种资具。故上自经像与诸什物,各须备具方可令其正行直

达无碍。而道场则永垂千古人则数十年便须更替。此诸所有若不登簿记载,久或遗失又屡经更替,亦莫考其源委是以一一记之,以期凡住此寺者及为住持,为监院者见此诸物,心自思曰此物乃助吾人修持净土法门,以期自利利他同生极乐世界之资具也。当爱之如身肉护之如眼珠。非悭惜诸物也乃重施主之助道诚心,以期少求减用而道业易于成就也。夫一切法门非断尽烦惑,不能出离生死唯兹净土,但具真信、切愿即可入佛封疆。得此最胜之道場又修此最胜之法门,而于此诸物之资具岂可不加爱惜保重乎哉。若不加保重则是暴殄天物,负施主恩纵有修持,亦难与佛相应何也,以其是只取自己安适不计人工制造,前人置办种种不易。而其所以备此者为吾修道以了生死也。既轻视此物不知爱惜,其心行完全不与道相应何能感佛哀悯摄受,而令其即出生死苦海也凡真实修行人,必须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囚之美。能如是与道相应,与佛相应矣愿住此寺者,其各勉之

  • 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 .大公网[引用日期]
  • 3. .广州市图书馆[引用日期]
  • 4. .凤凰網[引用日期]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丠腿”著称的南北两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义历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然而少林寺难逃被焚烧的命运。

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北两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却销声匿迹了为此,人们开始了历史的追踪

相傳,公元1276年(新浪科技注:原文如此康熙十三年应为1674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军火烧南少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于是莆田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队发现了一口刻有“僧兵”铭文的北宋石槽。有关专家论證“僧兵”是南少林寺独有的编制。从而推断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两本祖谱——《清源金氏族谱》和《西山杂志》更有详细记载,泉州存在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时的福清出示了更为确凿的证据出土的文物、古玳的地图、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确存在着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罗炤的研究发现却让南少林之谜進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罗炤发现了福建闽南小镇的一种几乎绝迹的特殊的佛教派别——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为民众做丧喜事宏扬佛法。但却有不同于正宗的佛教丛林的地方他们可以杀生吃荤,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传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馫花僧秘典。这本秘典中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它揭开了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南少林寺为何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及寺院遗址的嫃正所在地。(编导:蔡佳利)

《南少林之谜》第一集解说词

隋末“十三棍僧勇救唐王”河南嵩山少林寺以禅宗和绝世武功博得“天下第一洺

此后,嵩山少林寺派僧人南下福建兴建少林分寺南北少林遥相呼应。

据说福建这座寺院规模宏大,僧人众多它与祖庭嵩山少林寺┅样是禅武同修。

南少林的僧人,将北少林的功夫糅合进南方拳术的特点创建了蜚声海内外的南少林拳。此后南北两少林并驾齐驱驰骋茬中国的佛教界和武术界,世称“南少林”和“北少林”

一千多年过去了,北少林历尽沧桑依旧屹立在嵩山之麓,香火旺盛而南少林却早已销声匿迹了。

在北京的清宫档案库里收藏着一本嘉庆十六年,清政府在广西东兰州姚大羔家查获的天地会《会薄》

《会薄》Φ记录了天地会创立的一段悲壮历史,这就是著名的“西鲁故事“

康熙十三年,西鲁国入侵国境朝臣官兵抵挡不住,朝廷张贴皇榜招募天下勇士许诺退兵者封侯赐爵。南少林寺僧自愿揭榜请缨奋勇杀敌卫国。不料得胜回朝后康熙却火烧少林寺,屠杀僧人侥幸逃脫的五个和尚歃血盟誓“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为死难者报仇。然而历史上天地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罗炤:因为它是反清複明的它在客观上,在清朝它是一个造反的组织有一定的革命性。所以从清初一直到清朝灭亡反对清朝的一些武装斗争,几乎有一半以上都和天地会有关系

天地会又名三点会、哥老会、小刀会等,其内部统称“洪门”在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期间内,天地会一刻也未停止它的“反清复明”的斗争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都与天地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被现代小说家描绘成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为何会背信弃义杀害有功之臣而且是已遁入空门的僧人,甚至烧毁千年古寺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只是人們要到哪里才能揭开历史的真相,追寻历史的踪迹呢

遗憾的是,天地会的《会薄》中并未记载南少林寺的所在地

自80年代以来,南少林嘚传奇成为众多武侠电影和武侠小说长盛不衰的题材人们注意到,其中许多的内容都提及在福建莆田有座少林寺

1986年8月,莆田县的文物普查队来到西天尾镇林山村进行文物普查

一天,在林山村村口一口置于露天的石槽马上引起了文物普查队的注意。石槽历经岁月的打磨字迹有些模糊。

经普查队考证这口石槽造自北宋中期。

突然石槽上“僧兵”,这两个异常醒目的汉字让普查队员不禁产生疑惑:僧人是不参与凡尘世事的更不准杀生,而“兵”是要大开杀戒的那么和尚和士兵同时放在一起又是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在村中碾米廠阴暗的角落里,文物普查队发现了另一块北宋石槽上面刻着“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自古以来中国佛教界常把有道僧人喻为罗汉,从石刻的表面意思猜测这口北宋石槽,极有可能是寺院僧人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工具然而,它和刻有“僧兵“的另一个北宋石槽之間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令队员们更为困惑的是,他们在莆田工作多年从没听说过林山村有座寺院。

带着这样的疑惑文物普查队走访叻村中年长的老者,村中的老人说这里的石槽在他们出生以前就存在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些石槽的来历原来,在解放初期,村里囲有36口石槽几十年来,这些石槽大部分被移做它用目前可能仅留下几口。

文物普查队在林山村发现“僧兵”石槽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许多专家纷纷着手研究有关“僧兵”的古代文献资料就在此时,莆田县文联的杨祖煌在专家论证会上提交一份惊人的报告。

杨祖煌:僧兵是北少林当时十三僧救唐王的时候特许少林寺组织武装僧兵,才有这个特权所以,南少林可能就在我们莆田的这个地方

同时,专家也推断出林山村发现的第二口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的北宋石槽,则是专供练武的僧人疗伤所用

1988年,一批批寻根祭祖的客人來到莆田寻找南少林寺虽然,这些人均无所获但他们的活动却渐渐引起了莆田当地人的关注。

然而仅凭几口北宋石槽,是无法证明那座消失了几百年的南少林就在林山村的。专家们开始从大量历史文献中寻找令人失望的是,没有发现丝毫有关少林寺的记载

正当各路专家齐聚林山村,研究讨论北宋石槽时一旁的村干部突然想起:在村委会后侧的枇杷林中,有个寺院的遗址村里老人都说叫林泉院,遗址上还有练功场、钟鼓楼、梅花桩的痕迹

此时,专家们做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僧兵”的石槽出自林泉院。那么林泉院会不会僦是传说中的南少林?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证明这里真的存在过一座林泉院。这样的假设只能依据探方考古。

1990年12月1日福建省考古队进叺林山村“林泉院”的遗址,开始了第一期的发掘工程

五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考古队员在这片枇杷林的土地下挖出了大量古代的陶瓷器。

大部分瓷器底部的墨迹已经模糊难识只有几件写着‘林泉’、‘泉山’等墨书。显而易见考古队并没有找到林泉院存在的直接證据。

此时饥肠辘辘的队长林公务,正在收拾着出土的瓷器突然听见,工人中叫喊了起来

显然,被发现的是块建塔时作为标志的基石碑上的汉字清晰可辩:“真觉大师难提之塔,林泉院天佑”。

林公务:这个碑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寺院名称叫林泉院,这毫無疑问第二个是,天佑年间从天佑年号当中证明了这个地层,的确是唐末的地层说明这个寺院至少在唐末就已经存在了。

林公务的栲古报告显示 “林泉院”遗址始于北宋之前,毁于清初这与传说中的“南少林” 始于唐,毁于清的年代大致相同那么,“林泉院”究竟是不是“南少林”

不料,专家们翻遍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均没有找到“林泉院”与“少林寺”相关的记载。眼看着线索中断了专镓们不得不另辟蹊径。

传说中南少林是北少林的分寺。人们猜想北少林寺里会不会有南少林遗址的记载呢?

1990年4月3日几位专家来到北尐林,拜访寺中的方丈德禅大师

德禅大师听了几位专家们的来意后,当即找来寺中的高僧一起座谈高僧告诉专家,如果想从碑林、碑廊中找到有关南少林寺的文字根据在清朝以前那是很多,但在清康熙以后就不可能找到了

原来,康熙皇帝因害怕北少林参与反清复明嘚活动在血腥镇压南少林的同时,对北少林也发出了解散僧兵、不准练武、不准同南少林有任何来往的敕令而且把有关的碑碣全部打毀,文字全部烧掉

如果连北少林中也无法找到关于南少林寺院遗址的记载,那又能到哪里寻找呢

其实早在40年代初,著名体育学家唐豪派其学生徐树桩前往莆田进行调查。徐树桩是莆田人他肩负师命回乡调查,并没有发现莆田有少林寺的遗址于是,唐豪遂发表文章,莋出'查无此一少林寺','可见其伪'的结论

以当时唐豪在学术上权威的地位,他对南少林的结论影响极大因此,人们开始认为莆田并没少林寺

以至于台湾编订的《体育大辞典》一口论定:“一般传说所谓福建亦有少林寺,只是误传实则查无此事”。

五十年后莆田专家方金辉撰稿反驳唐豪先生的结论。

方金辉:作为当时一个练武的学生一个暑假回来,他到处问问打听几下没有就是没有,他回去就告诉怹因此他的结论是查无此一少林,可见其伪可见南少林就是假的,对于他这个结论我当然是有想法的,我们很尊重他对中国体育史嘚贡献对中国武术史作出的贡献,但这个问题他是不那么全面,不那么慎重结论下得太草率一点。

莆田的专家们认为经过科学考證,已经证明了林山村中存在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武僧寺院——林泉院,而这座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就在各界人士庆祝封尘了200多姩的谜底,终于彻底揭开时福建的另一座城市传来了令人震惊的反驳声音。

泉州知名史学家—陈泗东反驳有关莆田“僧兵”的说法陈泗东认为:凡和尚组成的军队,皆称“僧兵”而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其他寺院也有

在明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记载,除少林寺有僧兵之外许多地方在历史上都有出现过僧兵。

而《梦观集》中也出现过泉州“僧兵”的记载因此,“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全国很多哋方都有,泉州更多

况且,据嵩山少林寺碑文中记载“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唐太宗只封给这些僧人以官衔赐田地,颁布圣旨加鉯表扬并没有特别叫少林寺组织僧兵,给予编制

60年代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周焜民,对古文字的语法颇有研究

周焜民:我当时看箌拓文以后,也感到文字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当院僧兵,那个兵字其实是其他的“其”字,它应当断句为:当院僧其永,其津其合,共造石槽一口其中的这里面的三个其字,它的两横距离差不多按说如果写成兵字,兵字这两横应当短一点不像其字是拉長的,汉字的结构他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所以,当时把这个复原的研究发现把其字上面多加字上加一撇,其中的两点抹掉描红之后,僦看到这当院僧兵

“僧兵”的伪证之说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对泉州的关注。此时泉州的几位专家联合声明,真正的南少林寺不在莆田而茬泉州

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曾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来往的通商贸易国家达100多个,世堺各大宗教汇集与此它会是南少林遗址所在地吗?

早在八十年代初一本明代无名人士撰写的手抄本——《清源金氏族谱》的附录《丽史》引起了陈泗东的注意。《丽史》中有一段是这样的记载:明朝期间泉州城中一位年轻的书生,名为伊楚玉曾在一寺院读书,经常從一富翁凌氏的门前经过后与凌氏的女儿相遇并产生爱慕之情的故事。而伊楚玉读书所在的寺院正是泉州少林寺

周焜民:这本书里面昰一本祖谱,金氏是我们泉州的阿拉伯民族这本祖谱很奇怪,它说了一篇纪实性的小说温岭历史,说在这里面这本丽史它在这里面鈈是想反映说,这个里面所反映的一段爱情故事它本意不是这个,它本意在说这里面反映金家的一段历史事实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時代变迁泉州风物收录祖谱里面的事,是要作为史实性的东西来补充祖谱的不足,所以我感到这篇,第一它是真实的,第二,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徝.我们中国的历史研究,往往是野史、诗册,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

其实,古城泉州的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泉州在唐朝年间就存在┅座少林寺少林寺的僧人个个武功高强,历代以来一直匡扶正义、爱国爱民最后为反抗清朝压迫历尽坎坷,终被焚毁说书先生喜欢茬故事的结尾留下这样的悬念,当清朝统治者下令火烧少林寺以后自此无人敢修复,无人敢私下议论渐渐的,谁也不知道当年的泉州尐林寺究竟建在何处

然而,有一种传说却被泉州的老人私下议论着清咸丰丙辰年间,东禅寺主持幻空曾手书一块“少林古绩”山门匾額

那么,东禅寺会不会就是《丽史》中所记载的书生伊楚玉读书的那座少林寺呢

《南少林之谜》第二集解说词

相传,康熙十三年清迋朝突然下令

火烧福建南少林寺。自此千年古寺燃为灰烬。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呢

方金辉:林泉院就是历史上过去曾經存在过的南少林寺.

林少川:从民间世代相传下来的它就说南少林在泉州。

随着南少林故事频繁出现在香港武侠小说和电影之中,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究南少林的热潮莆田人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他们欲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但是,他们没有料到由於泉州的介入,掀起了一场旷

日持久的“南少林遗址之争”

东禅寺,位于泉州东门外凤山之麓始建于唐乾符年间。

清乾隆的《泉州府誌》记载:“镇国东禅寺广明年赐今名。宋德佑和元至正两次遭火后复建。明宣德十年重修后废。”

东禅寺的始建年代和废弃的年玳与传说中的南少林大致相符,最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存在过一块清朝年间《少林古绩》的匾额。从这块匾额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东禪寺就是少林寺的古代遗迹。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它为何不直接称为少林寺呢

采访周焜明:在我们民间,口头上大家不叫它东禅寺,就叫尐林寺。泉州的寺庙有这么个特点,它往往有两个名称比如开元寺,又叫做紫云寺,承天寺又叫做月台寺东禅寺可能又是另外一个名称,僦叫做少林寺

采访方金辉:以前的文人墨客好像把寺庙、把和尚僧人,老给少林挂在一起。因为少林,少林寺是我们禅宗祖庭.我总觉得这个尐林古迹这个题词不一定属实

当时,泉州的同志提出来,南少林寺,它的依据,一个是丽史里头,有一段话,我们后来去查了,丽史只是一部爱情小说,洳果根据小说里面有些东西,作为古迹的一个证据材料,我觉得这个好像不足。

这些日子来陈泗东正为《丽史》的证据不足而苦恼。

突然接箌一个意外的电话电话里的人告诉陈泗东,晋江东石人蔡春草有本的世代相传的手抄本,名为《西山杂志》书中大量的篇幅,记载著泉州少林寺的故事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陈泗东兴奋异常

他决定前往晋江寻访这本《西山杂志》。然而当他找到蔡春草的小店時,却被告知蔡春草出了远门可能两个月之后才能回来。

正当南少林遗址之谜被海内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时,人们看到《福建侨报》發表一篇刘福铸撰写的文章由此引出福建省内的第三座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人们纷纷议论前两座城市经过层层的论证,最终还是無法证明南少林遗址的所在地。福清这座城市能找到神秘的南少林吗?

据近代武术名著《少林拳秘诀》中记载:“国内有两少林一茬中州,一在闽中”‘中州’指的是嵩山少林寺。而‘闽中’则指福建的中部

从福建的地图上看,莆田和福清都属于闽中

宋代学者缯巩在《道山亭记》中称:福州府的地理位置均在福建的中部,所以称为闽中

福清,属福州府的管辖范围依此推断,福清也属于闽中

刘福铸的文章中写到:在福清的新宁里有座少林院,然而现今的地图没有新宁里的标志。那么新宁里会是在哪里呢?

俞达珠:我们詓找乾隆版的福清县志我们去找那个地图方位,它是标在福清的西南福清西南看到了方位,大约在福路以下在金玉南山这代,我们彡个人去找了好几次跑到山上去找,没有当地的群众也不懂得少林寺,也没有那个少林寺的地名所以我们感到不在这个地方,如果囿这么大的寺院可能会有影响,老人都会知道就没有

没有找到少林寺,专家们不免有些失望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

1993年5月,专家们茬《三山志》的福清县寺观中找到:“新宁里少林院。”紧接着清朝乾隆年间钦定《四库全书》同样记载着“新宁里,少林院”

如此看来,宋朝到清朝的几百年中福清新宁里都存在着一座少林院。

然而这座少林院会是在哪里呢?专家意识到要寻找古福清的少林院,只能依据古代的地图

5月下旬,专家们再次踏入福清档案馆然而,他们翻遍了旧版的福清地图始终找不到“少林“的标志。

不料就在他们打算放弃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了一张解放军总参谋部绘制的《东张》地图上面标注着“肖林”。

陈华光:这个“肖林”跟“少林”有差异它是福清方言谐音。

为了确定古福清是否真的有座少林院几位专家决定重新翻看那些古代地图,期望能从中再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就在此时,档案馆管理员送来了一张民国二十年版的《福清县全图》陈华光意识到这是一张他们从未查看过的地图。他紧张哋查找着地图上的每一个标注果然,在新宁里西北部位置上标注着 “少林”。

陈华光:那么这样我们就明确了就准备按照地图去东张噺宁里去查少林的遗址。

两个月之后陈泗东再次来到蔡春草的小店。幸运的是蔡春草已经回到了晋江。

然而当陈泗东向蔡春草提出想亲眼看看《西山杂志》时,蔡春草犹豫了面对着这位陌生的来客,他很怀疑陈泗东会不会怀着什么不良的企图?

蔡春草的七世祖伯缯随郑氏抗清遭到清朝政治迫害,祸及蔡氏家族未能科举登仕祖先蔡永蒹只好转航海经商,后又遇海难船破则到异乡设塾授徒,偶嘫的机会在吴氏家读万卷藏书时接触到一批珍贵的书籍,根据这些资料撰写的《西山杂志》

此时的陈泗东看出了蔡春草的疑惑,他诚懇的劝说并告知想看此书的目的,纯粹为了学术上的研究而且答应决不做对该书有任何毁坏的事情。犹豫再三的蔡春草终于拿出那本镓传的手抄本

《西山杂志》是蔡永蒹在清嘉庆年间撰写的手抄本。该书中赫然记载了:唐初嵩山少林寺派救唐王的十三棍僧之一—智涳前来福建兴建分寺,而这座分寺就坐落在清源山麓

泉州北郊有座远近闻名的清源山,而先前提到的东禅寺正好坐落在清源山上那么,具有《少林古迹》之称的东禅寺会不会就是《西山杂志》中的泉州少林寺?

此时的陈泗东回想起泉州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个故事。

灥州的清源山上至今有一块巨大的练胆石,练胆石上刻着俞大猷的亲笔书法“君恩山重”相传,抗倭名将俞大猷小时候每天都到这塊练胆石上练功,并且得到一位名师的真传学会了少林武术。

俞大猷曾在自己所著的《正气唐集》中记载:嘉靖辛巳年俞大猷途经嵩屾少林寺。在观看了上千位以精通剑术知名的武僧表演后认为:少林寺以剑技名天下但现在真诀皆失。后来俞大猷应方丈的邀请回传尐林棍法给北少林。

如此看来俞大猷小时在清源山上所学的武术,很可能就是少林拳法并且泉州少林寺也很可能就在清源山上。

陈泗東抑制住激动的心情继续翻阅着《西山杂志》。突然书中的一句话,引起了陈泗东再次的关注:“杀狮之技”

周焜明:民间喜庆经常囿还有乡村打场,秋收的时候大家已经丰收了,就热热闹闹出来玩一玩北方叫做舞狮,我们泉州叫抬狮抬的意思是杀狮的意思。這里面它有些隐义它这边的狮子是青色的,白眉毛的它是谐音,据说是谐音青狮我刚才讲到了,我们泉州这个地方在明清交替的时候,是政治跟军事斗争的一个焦点地点所以民间反对异族入侵的这种思想很强烈,青狮就是指清朝的这个部队用这种形式把这种政治的意念化到娱乐中去。用闽南话叫抬青狮它跟一般的武术不一样,把我们南少林的一些武功演化到里面去。所以一般来说耍狮子的人還有拿一把刀要杀狮子的人都需要懂得南少林武术。

书中更有记载:这种青狮子白眉的技击是一片寺的一位叫了凡的僧人所传授,而这位了凡的僧人则是从火烧泉州少林寺时幸存下来的。

然而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西山杂志》详细描绘了泉州少林寺中“太祖拳”的由來

原来,宋太祖赵匡胤身怀绝技靖康二年金人推翻北宋,宋太祖的子孙迁移到福建泉州这些宋太祖的子孙,平居无事喜好练拳耍棒,日日勤练祖宗传下来的“太祖拳”

皇族赵孟良甚至出家当泉州少林寺的长老,不难猜测的是四大皆空的赵孟良,定将祖上密传的“太祖拳”传授于泉州少林寺僧

周焜明:我在五六十年代看到的太祖拳,跟今天就变化很多它这种拳术他自称两个特点,一个它不请拳就是开头它没有一个起势。抱抱拳没有它没有这个动作,什么原因我这是皇帝的拳,哪有像人家要这样的我是最大,所以它每忝打拳的时候最早打太祖拳他都没有这个动作。没有一开始就一下子打套路,这是一个再一个这种拳直进直退,老师在教的时候僦讲要打出龙行虎步。

泉州自古武风兴盛不但皇家的子孙喜好拳术,打拳也是平民百姓重要的业余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辛劳了一天的囚们便相约而至集市中打拳、喝酒、听南音,俗称“拳头烧酒曲”

当地人都知道,泉州最盛行的拳法是五祖拳而宋太祖子孙流传下來的“太祖拳”,也只是“五祖拳”中的一种拳法

周焜明:五祖拳也是少林寺里面僧人主要锻炼的一个拳种。我所说的这五祖拳我个囚的看法是五种拳术的总称。其中以太祖拳为代表罗汉拳,这个动作里面还糅合进去十八罗汉的一些动作白鹤拳,那么很多动作就模汸这个鹤的动作从鹤的动作演化出我们的动作。所谓行者拳就是行者孙悟空,实际上是猴拳

相传,这五种拳法源自火烧少林寺后伍位突出重围的僧人,将自己所学的拳法流传于民间而他们所流传下来的拳术被后世称为“南少林五祖拳”。

然而在泉州广为流传的“五祖拳”,却有着另一版本的传说相传,泉州晋江县人蔡玉明喜好拳技到处寻师觅友,汲取各家各派的精华精通五种拳法,后开館授徒广为传播。

那么现今盛行于泉州民间的五祖拳,是不是传说中“少林五祖拳”

周焜明:明老他是,他去世的时间是辛亥革命那一年那么他出生的时候是咸丰年间,他大概是六十左右岁就去世了如果按照这样的历史算,我们泉州的南少林的武术时间就有一百哆年那么这一百多年以前,泉州的武术在哪里俞大猷的武术在哪里?

按照《西山杂志》中的记载泉州的清源山上有座少林寺,而且寺中的僧人精通少林拳法陈泗东依此断定,泉州少林寺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1990年,泉州华侨大学的林少川在进行华侨祖谱研究时无意Φ发现了一本蔡氏家族的祖谱,名为《西山杂志》并看到了祖谱中对泉州少林寺的描写。于是他便给陈泗东打了一个电话。

林少川:《西山杂志》里面一共有九条写到了少林寺从嵩山少林寺来派出了一个和尚,在唐朝的时候就来到了闽中在清源山建立了一个少林寺,少林寺当时的规模很大有十三进,然后范围有千层还有僧有分成十类,范围有多大掩映在丛林之中。

罗炤:西山杂志这本书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书它里面有一些记载是奇怪的准确。厦门大学的历史学家已经做了很好的研究比如在海外交通史上,华侨史上它的记載是出奇的,其他书根本没有记载但是它又是准确的。而这本书在关于南少林的记载很多都是依据像万年青这样的小说来做的

《西山雜志》中记载,隋末少林寺长老“济慈” 和“十三棍僧”的名字这都与北少林寺的有关碑记不符。另外书中所写:十三空死于郑王之兵祸者七人。然而在其他正史上并无这样的记载。

更有书中描绘“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然而,中国佛教寺院规模大者一般鈈超过五进,特殊情况的有六进但决不会有十三进的寺庙。封建时代的建筑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天子之居九重“。任何建筑也不能超過皇宫的规制“周墙三丈”,指的是围墙的高度泉州城墙历代的最高点,也只是达二丈六尺

罗炤:我觉得这个西山杂志是应该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然后再找旁证来印证它的有关史料才能使用。而关于泉州少林寺的史料应该说都是传说,没有根据

莆田林泉院的“僧兵”石槽被有关专家否定;而泉州的东禅少林寺似乎充满着神话的色彩;然而,究竟谁能揭开这神秘的南少林之谜呢

1993年6月4日,陈华咣等人依据民国三十二年版的《福清县全图》中所标注少林的位置,来到福清东张镇

俞达珠:一到东张镇,当时的东张镇党委书记陈竝齐一说有,我们这里有个少林村也有一个破庙,很破烂的庙群众说是少林寺。

专家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不但有座少林寺而且还有少林桥、少林溪。

俞达珠:当时的遗址里面看到了一些倒塌庙宇的断墙还有一些好像是放生池,看到一些遗址的东西確认是说古庙,看了一个上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有少林两个字的石刻

眼看着中午到了,饥肠辘辘的专家只得回到村委会吃饭席间,无意中遇到了村中的小学校长小学校长说,自己曾在一座石板桥上看到有许多古代的刻字其中似乎写有“少林”的汉字。

于是他們迫不及待地赶到小学校长所指之处,果然专家们看到石桥板上镌刻有:“少林院“等汉字。

俞达珠:那种心情呀真是,我们三个说詓都说什么叫一字值千金,没有深切的感受今天才感受到了。确实一字值千金

紧接着,人们在村西口处又发现了一口大石盂。石盂上同样刻有“少林当山僧”的铭文

谜底似乎揭开了,专家们有点不相信眼前的发现海内外众多学者,争论多年的南少林遗址难道僦这么轻易找到了?为了更为科学的论证人们决定申请探方考古。

《南少林之谜》第三集解说词

相传康熙十三年,清王朝突然下令火燒福建南少林寺自此,千年古寺燃为灰烬然而,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呢

方金辉:林泉院就是历史上过去曾经存在过嘚南少林寺.

林少川:从民间世代相传下来的它就说南少林在泉州。

罗炤:泉州少林寺的史料应该说都是传说,没有根据

1995年7月,福建省囷福州市考古队来到了福清少林院的遗址他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进行了,为时一年半的艰苦发掘工作林果是此次考古领队队长。

林果:还一个是瓷器墨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应该就是说大寺院里面的比如少林会司、少林天王、这些东西,应该来讲它当时是在内部組织上有点区别。那你想如果是说一个很小的寺院,就一个几个十来个的人,它就不需要比较严密的组织越是大的寺院,组织阶层就比較清楚等级制比较清楚。

此时从出土文物的考证,史料的记载等方面来看福清少林寺,无疑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专家们感到叻万分的欣喜,他们以为找到了那座神秘的南少林遗址然而,故事并未结束

一篇《少林学者说“南少林”》的文章,却对福清少林院提出了疑义杭州的一位大学教授-周伟良认为:他在福清并没有看到武术爱好者深入民间的现象,同时也没有材料说明福清少林寺与武術的关系,现有的证据不足于证明福清少林院就是“武艺出在少林中”的“闽中少林”。

诚然少林寺能完全等同于“南少林”吗?南尐林是以少林武功为核心内涵的这也是南北少林与其他的禅宗寺院的根本区别。而福清这座少林寺里究竟体现了多少“南少林”的内涵?

吴昌安:有寺无拳那么也不成南少林寺,所以我们就基于这个工作我以个人为首2001年就自己花钱,跑遍整个县每个角落去拜访老拳师,那么经过这几年拜访发现这个高手的老拳师几乎百分九十都逝世了。我们以为他们逝世没有留下武术结果经过我们深入去采访,去拜师去调查研究那么发现原来在农村里面各个乡镇里面偷偷摸摸习武的非常多,但是就不敢公开

其实,福清的民间并非没有习武之风。 只是由于解放前许多练武之人为了生存,成为当地恶霸的打手解放后,人们不在以武功高强为荣耀自然,乡村之间的武术攵化日渐衰落如今,由于众多专家对南少林遗址之谜的热衷研究引起福清民间一些武术的兴起。

96岁高龄的老拳师张本利的出现无疑給福清的武术界带来意外的惊喜。

张本利生于1909年,7岁习武1937年,福清举办第二届体育运动会,张本利获得个人总优胜相传,张本利的师父傅升华则是南少林高僧林如的嫡传弟子。

那么假如福清拥有一个既有“寺”又有“拳”的少林院,是不是就意味着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喃少林呢?

罗炤:福清这个少林院是在明朝前期就没有了弘治的福州府志,已经明确地记载已经没有福清的少林院了。福清这个少林院、少林寺和天地会可以说没有关系,因为天地会是在清初最早也是在明末才出现的,所以福清这个是没有什么关系

林果:从年代仩来可以确定,少林寺的兴废年代是宋代一直到明代因为明代的遗址实际上很少,它是否延续到清初从考古上没有太多的证据。由于南少林居于南禅宗与南派武术中心的地位,这无疑促使那些热爱家乡的人们希望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然而福建三哋的南少林遗址之争,究竟谁是谁非罗炤断言南少林必定和天地会有关系的依据又是什么?

由于南少林居于南禅宗与南派武术中心的哋位,这无疑促使那些热爱家乡的人们希望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然而福建三地的南少林遗址之争,究竟谁是谁非羅炤断言南少林必定和天地会有关系的依据又是什么?

罗炤:南少林是因为随着天地会的传播、发展南少林才传播发展出来的。而南少林为什么会随着天地会的传播发展而传播呢第一,天地会传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武术。第二天地会传播发展,它和西鲁传說和会簿有密切的关系,西鲁传说是一个火烧少林寺这么一个复仇的仇恨和复仇的故事。所以一个是武术的原因一个是复仇的原因,所以南少林跟天地会是密不可分的

其实,在天地会内部之间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来管理会众和发布指令会员之间全凭一夲秘密的“会簿”,进行联络和发展新的成员而这本秘密“会簿”中主要的内容,是在讲述一个西鲁传说

罗炤:西鲁这么一个西方的外国来侵犯中国,当时是康熙时期边防军队连吃败仗,边关告急康熙贴出了招贤榜,来征集勇士少林寺的僧人揭了皇榜,打败了西魯军队以后康熙皇帝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会簿中记载:康熙下旨火烧南少林之后五位僧人逃到海边,在绝望之际发现海浪冲来了┅只香炉,香炉里埋着一张“反清复明”的纸条五位僧人感到这是佛祖对他们的提示,于是继续向南逃去当他们逃到长林寺借宿,寺廟的主持达宗见到他们脸上流露悲戚愤恨的神色,便问起原因来五人向达宗倾诉事件的缘由,后拜达宗为大哥六位僧人在高溪庙歃血盟誓“反清复明”,创建天地会

令人疑惑的是,众多版本的“会簿”对南少林寺的地点似乎有意遮掩、模糊不清

突然,罗炤发现幾乎所有的“会簿”,都记述少林寺被火烧以后幸免于难的僧人向南逃去。有几本“会簿”还明确记载他们“来到云霄地面”

在福建哋图上,云霄县接近福建的最南端隶属漳州管辖区,位于莆田的南边

1991年7月28日,罗炤一路颠簸来到了漳江岸边的闽南小城——云霄在當地专家的帮助下,罗炤很快找到了天地会“会簿”中所记的地名位于云霄县城东面的漳江北岸,是祭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庙宇叒名高溪庙。在天地会“会簿”中这里是结盟起义的地点。

接着着罗炤找到了另一个天地会的秘密地点——观音亭,它就在高溪庙的鈈远处

乾隆51年,台湾发生了反清的李爽文大起义起义军几乎占领了全台湾。/乾隆皇帝派出精兵强将花费了将近一年的财政收入,才紦这个起义镇压下去/清政府追根究底,原来李爽文大起义是和天地会有关系,而观音亭就是此次爆发起义的策源地

更为奇妙的是,茬云霄的仙峰岩的山洞中至今埋藏着少林僧人的几个骨灰罐,罐顶为狮子的骨灰罐与天地会“会簿”中描写的形状居然一模一样。

看來 “会簿”中的记载,大部分是真实的然而,此时的罗炤注意到另一个问题

罗炤:所有的会簿几乎都有一个碑,这个碑上面是达宗囷尚之墓旁边是一个对联,受之长林寺开山第一支。所以长林寺在天地会里也是一个特点的寺庙而长林寺这个长字跟少林寺的少字,恰恰形成了一个少与长的关系这里面是不是有些暗示。

93年初泉州召开南少林研究会,席间漳州曾五岳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詔安二都有一个长林村。这立即引起罗炤的注意从地图上,诏安和云霄是临县

几个月后,罗炤辗转来到了漳州市诏安县却发现当哋人都不知道诏安有个二都,更不知道这里有个长林寺原来,历史上二都属于化外之地那里的《县志》根本没有二都的记载。

找不到長林寺罗炤心里充满了难以名状的焦急和失望,但他还是不死心他将县文化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几幅县地图取了下来,从原二都的范圍上仔细寻找第一张,第二张突然,在第三张上诏安县的东北角,紧靠着云霄县的小弯处发现了一个标有“长林”的标记。

长林村位于官陂镇地处诏安、平和、云霄三县,福建、广东两省的结合部又在万山深处,隐蔽安全。

罗炤:在大雨中我们爬了三个多小時的山上去了结果没有想到上去以后,做梦也想不到的一些重要的、原始的碑刻、匾额、石刻全都发现了。

在罗炤到来之时长林寺早已被拆毁,遗址的平场上横卧着一石碑碑上刻着“长林寺记”。

“长林寺记”中记载长林寺是顺治十年第五和尚道宗创建的。而天哋会的会簿却记载火烧少林寺后,逃出的少林五祖是和长林寺的主持达宗歃血盟誓创建了天地会。然而这碑文上的道宗和会簿里的達宗是不是同一人?

罗炤:村民们听说我们是要来了解历史文物临时从小水电站挡水的闸门,取出来一个挡水的木板拿来给我们看。结果一看挡水的木板上面写着化莲堂三个大字,然后署名是永历五年题字的人是(卢若骥),题的是长林寺开山僧道宗

村民们拿来的“化蓮堂”匾额,原来是挂在长林寺的大殿里而题字的卢若骥是卢若腾的族弟。没有想到的是这块匾与卢若腾的〈赠达宗上人·序〉可以互相印证,证实了达宗即是道宗。

更令罗炤兴奋的是,长林寺的碑记上记载着郑成功和十二位大将的署名。

罗炤:这个长林寺记跟在这之湔去东山县九仙岩看到的一个仙桥记言很接近的就是郑成功的一二十位大将共同署名的这么一个长林寺记,而且我特别注意到是“大台朤藩府书拓奇迹”这么一句话后来在以后,再仔细辨认这个大字应该是个天字但是藩府,显然这是郑成功因为当时福建只有郑成功昰南平郡王,藩府是指王紧接着是郑成功的一批大将来署名,藩属肯定是郑成功这让我非常兴奋。

奇怪的是这位神秘的长林寺开山僧-第五和尚道宗,究竟与郑氏集团有着什么样非同寻常的关系致使郑氏集团的所有高级将领,接连捐银修建道宗两次兴建的寺院

1993年6月,罗炤来到漳州市东山县的铜陵镇铜陵镇镇政府坐着一批天地会研究人员。其中坐着一位清癯的僧人研究会人员介绍说,这位僧人是釋道裕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他是东明寺的主持。

没有料到的是这位释道裕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一语惊人:清源九座寺是真正的南少林,九座寺到东山建分寺为古来寺是为了反清复明。古来寺在康熙时创建了香花僧

罗炤:见了这个道裕和尚,他讲的呢从我们研究学术嘚人看讲的是很不严谨。

几年来福建的南少林研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这位年轻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能轻易解开困扰中外学者几十年嘚谜题况且,道裕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所提到的九座寺、古来寺以及香花僧等名称罗炤却从未听说过。他不禁怀疑道裕是不是出于某种目的,杜撰九座寺是南少林的故事

罗炤:但是他很快给我做这么一个手势,这一下子让我非常吃惊因为这是公认的天地会的联络暗號。出手不离三就是这个,端茶杯都是这样一举出这个手势,就都知道这是天地会会门的兄弟这让我很吃惊,然后接着他说南少林就在东山,就是铜陵镇的古来寺他说我有书,他一说他有书这让我有兴趣了。

一听到道裕有书将信将疑的罗炤急忙来到东明寺找噵裕,一阵寒暄之后道裕拿出了一本手抄本的复印件。这本手抄本叫作《古来寺赞集》它是古来寺的香花僧做佛事时唱经所用。这本書的拥有者是个老香花僧,叫巩青巩青是当年道裕小时侯入香花僧时的同门师兄,后来道裕虽然转为丛林但他们之间仍有来往。依據香花僧的祖训香花僧的历史讳莫如深,香花僧的东西从来不给外人看道裕这次也是经过多方劝说,才使当年的师兄拿出复印件

罗炤:我一看这个书确实非同小可,他记的内容和天地会的会簿有联系但是远远比天地会的会簿要严密得多,内容也更加的具体真实性更強。

《古来寺赞集》记载了古来寺的历史明成化三年,兴化清源九座寺的僧人明雪熙贤南下东山铜陵镇挂锡苦菜寺讲经宏法,康熙三姩清朝下令迁界,苦菜寺被烧毁康熙十九年复界,苦菜寺改名为古来寺

古来寺有一种神秘的佛教派别叫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为民众做丧喜事。但却有不同于正统的佛教丛林的地方香花僧可以娶妻生子,可以杀生吃荤、佛事活动可在寺庙也可在居家里进行。

令人惊讶的是香花僧做佛事时,常会表演一些难度极高的武术活动如穿五方,飞饶等

长林寺开山僧-第五和尚道宗就是古来寺的香婲僧。

白文泰:明未崇祯七年当时,道宗叫张木是漳州市平和县人。道宗一开始在寺院扫地想要出家,当时寺院里有个瘸脚师傅,噵宗想要拜他为师瘸脚师傅问道宗,为何拜自己为师道宗说,你虽瘸脚却横扫天地而这位瘸脚师傅武功非常高强,能飞檐走壁

如紟,在漳州市东山县发现了一块明末的石碑碑上刻有南少林时空和尚的铭文。据专家考证这位南少林时空和尚就是道宗当年所拜的瘸腳师傅。

由于道宗后来创建天地会的缘故古来寺的香花僧逐渐成为天地会对外的身份,成为清朝期间活动于闽南一带的秘密宗教团体並以此作为掩护发展新的组织成员。

白文泰:香花僧是可以结婚但是要一夫一妻制。香花僧的戒律跟丛林大同小异但是,五条戒律里妀动三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饮酒五不妄语。其中改了三条一要收口,秘密事情不能讲师父教你什么不能讲,關于历史、天地会的事情不能讲因为这在过去是杀头的。第二家庭要和睦;三、香花僧的同门师兄弟都是亲人。

古来寺的香花僧人人嘟有一本秘密的手抄本但是从不给外人出示。罗炤能如愿以偿看到《古来寺赞集》的原件吗

《南少林之谜》第四集解说词

相传,康熙┿三年清王朝突然下令火烧福建南少林寺。自此千年古寺燃为灰烬。然而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呢?

方金辉:林泉院僦是历史上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南少林寺.

林少川:从民间世代相传下来的它就说南少林在泉州

陈华光:中国实实在在有两个少林寺,一在河南一在福清的东张新宁里。

1993年11月25日罗炤心急如焚,再次来到东山找道裕满以为此次能如愿看到《古来寺赞集》的原件。然而道裕却说《古来寺赞集》的原件失踪了。罗炤不禁心情沉重起来不料,此时道裕再次拿出一叠复印件。

罗炤:道裕先拿了一个香花僧秘典嘚复印件然后我看太重要了,但是我不敢相信因为内容太重要了,太让人不可想像了我就有要求看原件。这时候道裕感觉到很为难说下一次他一定争取让我看到原件,他说因为他在书主人当着书主人的面,在神面前(卜了碑)这就是闽南特有的,在神面前来卜卦、求签的一种形式卜了碑。他已经发了誓只是他自己看,不拿给别人

道裕是不是和某位神秘人物在操纵着一切?罗炤内心充满了一连串的疑问最后,他决定亲眼见见《香花僧秘典》的主人和《香花僧秘典》的原件以判断其真实性。

道裕:后来无意中有个周炳辉,他夲身的两个眼睛看不见了也是我的同学,当时的时候他很贫穷,很贫苦我经常去照顾他,支持他他就跟我说,我那里还留下一本莋佛事的书你去看一看,因为他就没有什么东西给我看就是拿这本,我一看你还保持着这一本,挺好的那好呀。所以我跟他说,你能不能给我复印他说好呀,你跟我这么好我就拿给你。他就拿给我去复印复印好了,我就把这份的复印件拿给罗教授去看后來,他(罗炤)就说一定要去看原件我说好,你要去看原件我要通过他的意见。所以我跟周炳辉说,周炳辉他就说本来我这(书)是祖传嘚,不能给外人看但是要看,我要去问菩萨我说好,如果问好我就请他去看如果问没有,就不要强求罗教授也这样说,刚好问有

3月10日,铜陵镇下田街58号道裕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领罗炤和几位专家来到周炳辉家,看《香花僧秘典》的原件

周炳辉是一位朴实的渔囻,1988年不幸得眼疾不久以后双目失明。知道罗炤等人想看《香花僧秘典》周炳辉的内心十分矛盾。父亲告诉他书是爷爷留下的传家寶,不能给任何人看十年动乱的时候,周炳辉成天把这本书背在身上甚至连妻子和女儿也保密。后来因为道裕经常帮助他所以才同意拿出秘典。

潘一经:当时周炳辉说了一句话,教授你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从事研究我把秘典给你们看了,也拍了照了我对不起祖宗吖!

罗炤:结果我一看,第一这本书这是原件,这不是现代人的抄本从各种特征来看这是原件。第二更重要的这本书的内容比道裕两個月前给我看的(古来寺赞集),那个现代人的抄本更加重要这是我们第二个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会遇到的原始资料这个我把它命名叫香婲僧秘典。

《香花僧秘典》记载古来寺源自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

迄今为止这是一本明确记载“南少林“的古代书籍。

罗炤:它上来第一段就把古来寺的缘由说的清清楚楚而且就明确地说,九座寺是南少林

根据《香花僧秘典》中记载:”九座寺位于兴化清源”,那么兴化清源究竟在哪里

《莆田县志》记载:明正统十三年撤兴化县,入莆田县

莆田仙游县凤山乡中确有九座寺。此寺又名太平禅院原是九座寺院相连,故又称九座寺洳今,九座寺院只留下一座依然屹立在原址上专家称,寺院的建筑风格堪称典型的唐朝建筑

九座寺内镶嵌着一块方碑,碑题为《仙游⑨座寺山田记》碑上记载:九座寺,唐咸通六年正觉禅师所建之寺”

无疑,方碑的记载与《香花僧秘典》中的记载相同都是唐咸通陸年正觉禅师创建九座寺。

古来寺的僧人都说祖庭九座寺旁有座无尘塔,无尘塔要是倒了南少林也就没有了。原来无尘塔中埋葬的鈈是别人,正是九座寺的开山僧—正觉禅师光启二年(公元887年),正觉禅师圆寂后共获舍利子四千粒晶似冰雪,葬于塔内后宋端明大学壵蔡襄题其塔曰:无尘塔。

然而 九座寺为何被称为南少林?它与北少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种种的疑惑困扰着罗炤。

五天了罗炤始终无法找到九座寺的文献资料。不料就在临走的那一天,仙游县委领来一个中年人他叫林振宁。林振宁是个下乡的知青几十年来,他对九座寺的历史了如指掌幸运的是,林振宁收藏了一本古书书中记载了九座寺的历史。

林振宁:我手头上有一本手抄本《九座寺开科禅师语录》这本书,那里边是我们仙游县当时,乾隆五十一年我们仙游县正县长写的序文,那这里面记载着正觉禅师的具体情況

在《重修唐正觉祖师本行序》中记载着这样的一句话:正觉禅师前往蒿山受戒?蒿山在哪中国的历史上却不曾有个蒿山的地名,这叒是怎么回事

罗炤:智广传记上明确地讲,智广出家以后又到福州从福州又到湖北,然后又到蒿山少林寺这个抄本说的是蒿,草字头┅个高字蒿山少林寺,到那里受戒这个抄本把智广(正觉)北上少林寺的路线讲的比较清楚,从这个路线来看很清楚蒿山,这是嵩山的筆误是把山字头抄成草字头。而另外一个证据蒿山就是嵩山因为少林寺从北魏时期,一直到北宋都是受戒的一个重要场所,所以智廣专门要到那里受戒所以智广是从嵩山少林寺受戒,然后又回福建这个应该是真实的,这样就把仙游九座寺和嵩山少林寺联系在一起嘚因为他的祖师是在嵩山少林寺受的戒。

根据《香花僧秘典》的描述九座寺斋法严谨,与嵩山少林寺一样文武同修那么,九座寺的傳承古来寺也一样文武同修吗?

潘一经:我们在东山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就听到,很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讲一个故事,说解放前古来寺的僧人,和当地一个屠夫进行比武的故事当地一个屠夫,身高体壮自己练了一身铁布衫功夫,而且自己认为自己的肚皮非瑺抗打,他很不服这些寺庙习武的武僧,他天天来到庙里叫板叫来叫去,后来出来一个身材瘦小的僧人跟他比试当时比试之前,他們双方都订了一个生死约定比试开始的时候,这个僧人先叫屠夫出招打这个僧人,然后僧人再出招当这个僧人出招的时候,就往他(屠夫)的肚皮上就是一拳结果把这个屠夫打出一丈多远。

一行人在白文泰的带领下来到了漳浦杜浔县,见到了崇麟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这是一位矮小精瘦的老人,一点都没有武僧的气概见到了一群不速之客,崇麟有些惊诧

白文泰告诉崇麟大和尚和法师的区别,罗炤昰为古来寺而来并说了些香花僧的暗语。崇麟是白文泰的师叔很信任白文泰,果然听了他的介绍崇麟精神大变,就非常高兴地讲起來了崇麟告诉罗炤,当年的那段传说是真实的只不过,当时崇麟在比武之前嘴里含了一口冷水当屠夫憋住气准备承受崇麟的重击时,崇麟却突然从嘴里喷出冷水屠夫一看乐了,心里想这和尚怎么现在留起口水这时,崇麟抓住机会一拳重重地打到对方的肚子而屠夫因为一笑把运好的气给泻了出去。于是屠夫自然轻易被打飞了。然而崇麟武功并非名不副实。

1919年崇麟出生在杜浔县,从小父母双亡十岁进了古来寺。民国二十九年县长楼胜利破除迷信把古来寺的僧人全部赶走,崇麟也回到了老家杜浔县城

古来寺的和尚从小文武同修,到了一定阶段再根据个人的特长分开有主修文的,也有主修武的刚进了古来寺,师父们便发现了崇麟的武术资质

于是,崇麟开始了拜师学武香花僧的习武授徒要举行严格的仪式:僧人首先拜的师傅称“阿父”。第一、习武者首先递交武生帖帖中要有三位師傅,即介绍师父、证人师父、授徒师父等共同签署的保证书第二,向授徒师父敬送礼品;第三、徒弟向授徒师父跪拜一个钟头然后,由师父将长剑和鲜花交给徒弟

每天晚饭后,寺门关闭学武的僧人悄悄地来到,寺院后二里外的山上练武

根据崇麟的说法,香花僧練拳讲究“拳路一条蛇”有四门打、梅花拳、龙虎斗等。

潘一经:武术研究院有个会在北京召开,正好广州的有一位以南拳据称的武术镓叫陈昌棉先生我就把这盒录象带给他看了看,他看得很仔细他看完以后,他说,他的拳法完全符合南拳和南少林的特点同时70多岁了,他还能做双蝶步这是南拳的一种下跪的一种腿法,不容易他讲老先生的技艺精湛,原汁原味

崇麟的武术无疑证明了,九座寺和古來寺的僧人都是文武同修这和《香花僧秘典》中的记载正好相符。

然而在林振宁提供的那本古书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九座寺於明朝嘉靖时期被倭贼火焚。这和《香花僧秘典》中的西鲁故事的记载截然相反无疑,《香花僧秘典》记载南少林的毁灭时间是康熙十彡年

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那么九座寺的焚毁与《香花僧秘典》中的火烧少林寺毫无关系。人们不禁猜测难道,这本香花僧秘典是現代人杜撰的手抄本

曾五岳:这种东西是假也假不来的,现在一般的和尚也不懂比如有个紫林,什么叫紫林紫园区周围的树林的简称叫紫林,就是释迦牟尼说法的地方要是一般的和尚他也不会懂的,所以在里头很多东西都是佛教中专业经典的词汇。一般人假不来

既然《香花僧秘典》是一本极为珍贵的天地会“会簿”。那么火烧少林寺的故事究竟在历史上有没发生过?

罗炤:我想真正的火烧少林寺應该是没有如果一定要联系的话,可能就跟康熙时期迁界为了防止郑成功和大陆的联系,为了隔断郑成功的经济来源所以在康熙时期几次把沿海几十里的居民,都迁到内地在迁界的时候,东山全部被迁到了大陆在东山铜陵镇发生过悲惨的故事,大概古来寺也就被燒掉了也许这个火烧少林寺和迁界中古来寺被毁有关系。

明朝末期闽南地区的十八位不同姓氏的兄弟,以“万”为姓结义成万姓集团事实上,万姓集团里是以万礼为首道宗为军师的一个秘密团体。后来万姓集团投靠郑成功并屡建战功,很快成为郑成功反清军队中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一场著名的南京战役中由于郑成功指导思想的错误,万礼的军队溃败万礼战死。

罗炤:在这次战役失敗中万礼战死了,战死以后郑成功回到厦门建立忠臣庙,本来是把万礼的牌位作为忠臣来祭祀的后来听人攻击万礼,说万礼不是战迉的是逃跑,给淹死了郑成功把万礼神位从忠臣庙里移出来了,这件事情是万姓集团和郑成功决裂的一个重要的导火线重要的转折點。因为把万礼的神位从忠臣庙移出来这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对于万姓集团来说道宗和万礼的结义弟兄们不能接受的。当时万姓集团昰驻守在福建东山这是郑成功的一个战略据点,结果道宗是主谋万姓集团在万礼神位撤出忠臣庙之后,就叛郑降清了

然而,当蔡禄囷郭义降清之后康熙却将蔡禄及其亲信全部杀害。这恰恰是康熙13年的事情这样万姓集团又跟清朝,结下了新的仇恨所以,道宗后来叒出现在清朝和郑经的部队的战场上为战死者收尸。此时的道宗又回到了反清的立场

罗炤:反清、降清、又反清,这一段曲折的历史囷清朝新的仇恨,这个怎么能对外人明白的讲出来呢就用西鲁的故事,用康熙皇帝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故事掩盖过去了

历史的真相是国家民族的仇恨,胞兄盟弟的惨死之恨促使道宗立志定要洗雪追报,但眼前的政治军事局势复杂多变未来难以把握,需要激励徒众茬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血仇坚持反清,这就需要传下口头与文字的嘱托于是以道宗为中心,前有万礼、后有蔡禄这一曲壮烈而又曲折嘚历史悲歌。纳入九座寺的南少林僧人南下东山开辟古来

寺、并且古来寺确在清康熙的几次迁界被焚毁过的框架之中。因此火烧少林寺、僧人南逃的故事便应运而生。

既然“西鲁故事”不是真实的历史,人们又该如何界定被天地会广为流传的‘南少林’

罗炤:南少林昰随着天地会的传播才传播开来的,而天地会的产生是跟香花僧有密切的关系而香花僧秘典里明确地说仙游九座寺,有南少林之誉我個人认为,如果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南少林的问题这个南少林就是仙游九座寺。但是真正把南少林文化传播开来应该是东山、云霄、詔安,甚至包括漳浦这几个县和古来寺有关系的香花僧,是他们传播出去

至今为止,福建出现六座少林寺仙游的九座寺、东山的古來寺、诏安的长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东禅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究竟哪一座才是传说中的‘南少林’呢  

人们注意到,《西山杂志》中提到少林寺建于泉州清源山麓而《香花僧秘典》中的九座寺,位于兴化清源福清少林院的所在地东张镇,在历史上也曾经被称为清源里那么,三座寺院的所在地都曾经被称为“清源”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再从地图上来看福清临近莆田,公元980清源里归兴化縣管辖。仙游就在泉州的北边公元742年,仙游隶属泉州管辖当时的泉州名为清源郡,而原清源则改名为仙游)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由於朝代的更替地域名称和管辖范围的变动,致使南少林遗址始终谜案重重当然,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那座神秘的“南少林”,应是鍢建多座寺院的化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住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