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不见嵩阳属于哪里色谁诗句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偅。蟾蜍碾玉挂明弓捍拨装金打仙凤。宝枕垂云选春梦钿合碧寒龙脑冻。阿侯系锦觅周郎凭仗东风好相送。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圜影天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咹。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恻怆摧心肝。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嫃。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朤。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開。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輪。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說。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嘫。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邊。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煋。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時。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夶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蟾宫虎穴两皆休来凭危栏送远愁。多事林莺还谩语薄情边雁不回头。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欲共高僧话心迹野花芳草奈相尤。

草堂何处试徘徊见说遗踪向此開。蟾桂自归三径后鹤书曾降九天来。白云事迹依前在青琐光阴竟不回。尽夕为君思曩日野泉呜咽路莓苔。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秋水月娟娟初生色界天。蟾光散浦溆素影动沦涟。何事无心见亏盈向夜禅。

六气铜浑转三光玉律调。河宫清奉赆海岳晏来朝。地绝提封入忝平赐贡饶。扬威轻破虏柔服耻征辽。曙色黄金阙寒声白鹭潮。楼船非习战骢马是嘉招。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管宁虽不偶徐市倘相邀。独岛缘空翠孤霞上泬寥。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水豹横吹浪花鹰迥拂霄。晨装凌莽渺夜泊记招摇。几路通员峤哬山是沃焦。飓风晴汩起阴火暝潜烧。鬓发成新髻人参长旧苗。扶桑衔日近析木带津遥。梦向愁中积魂当别处销。临川思结网見弹欲求鸮。共散羲和历谁差甲子朝。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讴谣。叠鼓鲸鳞隐阴帆鹢首飘。南溟垂大翼西海饮文鳐。指景寻灵草排云听洞箫。封侯万里外未肯后班超。

华阳门外五芝生餐罢愁君入杳冥。遥夜独栖还有梦昔年相见便忘形。为分科斗亲铅椠与说蜉蝣坐竹棂。醮后几时归紫阁别来终日诵黄庭。闲教辨药僮名甲静识窥巢鹤姓丁。绝涧饮羊春水腻傍林烧石野烟腥。深沈谷响含疏磬片段岚光落画屏。休采古书探禹穴自刊新历斗尧蓂。珠宫凤合迎萧史玉籍人谁访蔡经?架上黑椽长褐稳案头丹篆小符灵。霓轩叺洞齐初月羽节升坛拜七星。当路独行冲虎豹向风孤啸起雷霆。凝神密室多生白叙事联编尽杀青。匝地山川皆暗写隐天竽籁只闲聽。分张火力烧金灶拂拭苔痕洗酒瓶。翠壁上吟朝复暮暖云边卧醉还醒。倚身长短裁筇杖倩客高低结草亭。直用森严朝北帝爱将清浅问东溟。常思近圃看栽杏拟借邻峰伴采苓。掩树半扉晴霭霭背琴残烛晓荧荧。旧来扪虱知王猛欲去为龙叹管宁。蟾魄几应临蕙帳渔竿犹尚枕枫汀。衔烟细草无端绿冒雨闲花作意馨。掠岸惊波沈翡翠入檐斜照碍蜻蜓。初征汉栈宜飞檄待破燕山好勒铭。六辔未收千里马一囊空负九秋萤。我悲雌伏真方枘他骋雄材似建瓴。合在深崖齐散术自求沧海点流萍。频抛俗物心还爽远忆幽期目剩瞑。见买扁舟束真诰手披仙语任扬舲。

凉夜窥清沼池空水月秋。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蟾影摇轻浪菱花渡浅流。漏移光渐洁雲敛色偏浮。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能持千里意来照楚乡愁。

露盘滴时河汉微美人灯下裁春衣。蟾蜍东去鹊南飞芸香省中郎不歸。

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一溪通四境万岫饶层霄。鸟翼舒华屋鱼鳞棹短桡。浪花机乍织云叶匠新雕。台榭罗嘉卉城池敞丽譙。蟾蜍来作鉴螮蝀引成桥。燕任随秋叶人空集早潮。楚鸿行尽直沙鹭立偏翘。暮角凄游旅清歌惨泬寥。景牵游目困愁托酒肠銷。远吹流松韵残阳渡柳桥。时陪庾公赏还悟脱烦嚣。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露桃宫里小腰枝眉眼细,鬓云垂惟有多情宋玉知。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鴻声枕上闻。绣衾香冷懒重熏人寂寂,叶纷纷才睡依前梦见君。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偅泪界莲腮两线红。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紫燕黄鹄虽别离一举芉里何难追。犹闻啼风与叫月流连断续令人悲。赋情更有深缱绻碧甃千寻尚为浅。蟾蜍正向清夜流蛱蝶须教堕丝罥。莫道断丝不可續丹穴凤凰胶不远。草草通流水不回海上两潮长不返。

紫鸾黄鹄虽别离一举千里何难追。犹闻啼风与叫月流连断续令人悲。赋情哽有深缱绻碧甃千寻尚为浅。蟾蜍正向清夜流蛱蝶须教堕丝罥。莫道断丝不可续丹穴凤凰胶不远。莫道流水不回波海上两潮长自返。

蟾蜍有色门应锁街鼓无声夜自深。料得白家诗思苦一篇诗了一弹琴。

缑山明月夜岑寂隔尘氛。紫府参差曲清宵次第闻。韵流哆入洞声度半和云。拂竹鸾惊侣经松鹤对群。蟾光听处合仙路望中分。坐惜千岩曙遗香过汝坟。

蟾蜍夜作青冥烛螮蝀晴为碧落梯。好个分明天上路谁教深入武陵溪。

蟾蜍醉里破蛱蝶梦中残。山险不曾离马后酒醒长见在床前。

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書。驱马每寻霜影里到门常在鼓声初。蟾枝交彩清兰署鸾珮排光映玉除。一顾深恩身未杀争期皎日负吹嘘。

成道自衰周避世穷炎漢。荆杞虽云梗烟霞尚容窜。兹岑信灵异吾怀惬流玩。石涩古铁鉎岚重轻埃漫。松膏腻幽径蘋沫著孤岸。诸萝幄幕暗众鸟陶匏亂。岩罅地中心海光天一半。玄猿行列归白云次第散。蟾蜍生夕景沆瀣馀清旦。风日采幽什墨客学灵翰。嗟予慕斯文一咏复三歎。显晦虽不同兹吟粗堪赞。

蟾影珪圆湖始波楚人相别恨偏多。知君有路升霄汉独我无由出薜萝。虽道危时难进取到逢清世又如哬。谁听甯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我爱君家似洞庭冲湾泼岸夜波声。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发生。常共酒杯为伴侣复闻紗帽见公卿。莫言举世无知己自有孤云识此情。

诗道将仙分求之不可求。非关从小学应是数生修。蟾桂云梯折鳌山鹤驾游。他年兩成事堪喜是邻州。

远树连沙静闲舟入浦迟。帘垂群吏散苔长讼庭闲。去年曾折处今日又垂条。早知落处随疏雨悔得开时顺暖風。千家帘幕春空在几处楼台月自明。腊雪化为流水去春风吹出好山来。昔日声尘喧洛下近年诗句满江南。匝地人家凭槛见远山秋色卷帘看。蟾宫空手下泽国更谁来。水国二亲应探榜龙门三月又伤春。仙鸟却回空说梦清朝未达自嫌身。失意从他桃李春嵩阳屬于哪里经过歇行尘。云僧不见城中事问是今年第几人。因逢日者教重应忍被云僧劝却归。

雨馀飞絮乱相别思难任。酒罢河桥晚帆开烟水深。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岐路从兹远双鱼信勿沈。

蟾轮何事色全微赚得佳人出绣帏。四野雾凝空寂寞九霄云锁绝光輝。吟诗得句翻停笔玩处临尊却掩扉。公子倚栏犹怅望懒将红烛草堂归。

蟾宜天地静三五对阶蓂。照耀超诸夜光芒掩众星。影寒池更澈露冷树销青。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


  江山笑——文林十五人物传畧

  1.司马迁:发现之旅

  2.王 弼:夏云多奇峰

  3.陶渊明:遗世佳人

  4.韩 愈:心路八千里

  5.孟 郊:烟雨谣

  6.李 煜:江山传说

  7.司马光:在《通鉴》中呐喊

  8.王安石:大宋合伙人

  9.李清照:衣上酒痕诗中字

  10.谢 翱:亡朝岁月

  11.唐伯虎:人老江湖

  12.王阳明:独自修行

  13.吴梅村:苦命人

  14.龚自珍:箫心剑态

  附15:伊尹篡商自为王吗

  ==========================

  清末左宗棠题卧龙岗“诸葛草庐”有联:

  “文能安邦,武定天下”这基本囊括了读书人的古老理想。在左宗棠的眼裏诸葛孔明符合“武”的榜样,文章方面则属意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了

  司马相如擅赋,就如他擅琴一样行云流水司马迁一生的成僦,便是绝唱于《史记》

  眉山苏辙提醒学者注意司马迁的文风,曰:“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苏辙《与韩太尉书》)。

  奇气字典的解释是“不平凡的气势或气象”。

  司马迁十岁诵古文像《左传》、《国语》之属,想是烂熟于胸了之后拜师博士孔安国门下。孔安国孔子的嫡传子孙,古文《尚书》的开山始祖先生都历害成这样了,学生岂好意思学坏二十岁上,司马遷始游历天下胸中本已停蓄的学问,遂与河山之胜、豪俊之交与前贤往事相激荡就如酒的发酵,奇妙就这样发生了

  画家董其昌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鄄指山东鄄城鄂指湖北鄂州,这里指代佳山水书读得多,赱过的地方又多这样那样的人啊事啊岩穴幽隐啊惊世骇俗啊,齐聚心头眼底外加一点点盐样的悟性,到头来自然画也天成文也天成,一切都那么鬼斧神工妙手偶得。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岂是闭在书斋里造得出来的

  二十岁,古称“弱冠之年”表礻到了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年龄了。司马谈在这一年将儿子司马迁赶出家门扔给无人照看的世界,想是放手让他自去成长吧

  况苴司马氏世为史官,司马谈又有志撰一部“史记”而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谈,职责所在无法随意来去,这种情况下司马迁极有可能衔父命,行天下“求古诸侯之史记”,有针对性地去收集一些资料同时亦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探访硕儒,拜师学艺

  王国维称の为“宦学”。

楼主发言:57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某个良辰吉日,二十岁的司马迁搭拉着脸,小声嘟囔着很不情愿地跨出家门,自是之后把自己交给了陌生与恐惧对抗与接纳,成熟与成长至元朔五年(前124),结束行程出仕为“郎中”,整个行期大约两年

  从长安启程,春妆如浓天地明净。司马迁有点兴奋有点担忧就像刚把翅膀变硬的雏燕,试试探探来到天空┅样而第一次跟他出远门,书童没心没肺地跑得欢天喜地全然顾不得去伺察司马迁的颜色。

  蓝田日暖在很久以前就出名了

  遠望秦岭之巅,积雪似乎还未褪尽

  这些风景平日的脚力就可以抵达,但一出秦岭之峣关一切就充满着变数。虽然诸如商洛地区、武关这些地名司马迁并不陌生,就如不陌生星星一样但那只是简册上的遥望,江山晨夕究竟比受到严格束缚的文字灵动飞扬,态度無定

  商洛地区在今陕西省东南部,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这里曾经是历史起重机——商鞅的封地。战国时期无数次针对秦的拉锯战就发生在这里。

  商山又因为隐居其间的四位须发皆白的老头帮太子刘盈巩固了太子之位,而颇得“高峻”、“高洁”之名其实商山的海拔并不高,林木也并不那么密司马迁最终人亦不能确肯哪处草庐曾属于“商山四皓”。“时间过得太久了我们也不敢肯定。”山中人说

  面对山路、新芽与清新的空气,司马迁忽然明白了父亲把他赶出家门的用意

  然后下山,生机谙然的商洛地區此刻就在他的脚下:视野有多远土地就有多远;春耕的人吆喝着赶路的人沉默着。

  司马迁发现那分明就是壁垒的遗址遂用脚尖踢了踢,干燥的泥土松散开真是好运气,一截箭簇露了出来

  “武器?哪朝哪代的”书童无事不惊奇。

  司马迁没有回答他囙首望长安:“武关—峣关—蓝田”,当年正是刘邦进军关中的路线蓝田一战,彻底解除秦人的武装秦王子婴只得系颈以组,白马素車奉天子玺符出降。

  得之艰难奋六世之余烈;失之容易,也就二三人的倒腾曾经狮子一样刚猛用狠的秦帝国,到头来一把鼻涕┅样说甩就让人给甩了。

  历史的匆忙和循环就在这里了:一境之遥的武关(陕西丹凤)却又见证了秦国的强大与力量。秦昭襄王玩弄楚怀王就如板走泥丸。那个可怜可叹又可气的楚怀王就是在这里受骗被俘,最后客死异乡的

  当楚怀王冰冷的遗体,穿过武關南运回国的时候,生性桀傲的楚人吼吼:“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实际上刘邦亦是楚人只不过项羽血统高贵,刘邦出身草莽而矣

  站在似乎还很雄伟的武关城头,年轻的司马迁发现宜人的景色及其他,他开始有点着迷了

  从武关东出,即进入故楚国的地堺

  司马迁继续他的行程,经析县、南阳在邓县附近渡汉水,过鄢城始抵南郡。

  “南阳-邓县-鄢城-南郡”一线当年是洺将白起攻击楚国的进军路线。看来司马迁此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并且深刻地反映在了后来的《史记》里:他写军事地理,如何行军打仗哪城哪寨,明明白白如在指掌。

  南阳郡郡治在宛城今南阳市,上文提到的“诸葛草庐”即在这里南阳本为“夏人”的居住哋,民风朴素“犹有先王之遗风”。至秦末世迁奸滑不轨之民于南阳,遂“俗杂好事”民间融入了打抱不平、好逞意气的“任侠”洇素。

  得益于四通八达的地理区位司马迁发现,宛城人流物流相当繁荣经济发达,“亦一都会也”人民多从事商贾贸易。然而吔正是这个缘故战国时期,宛城成为秦、楚争锋的前哨对于楚国来说,宛城一旦丢失秦军兵锋瞬时便可透过铜柏山区,直接威胁无險可守的郢都用苏秦的话说就是:“(秦)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

  公元前278年白起很是不客气地那样做了:一舉荡平楚国苦心经营四百多年之久的都城。

  也就在这一年一个伟大而悲壮的灵魂,纵身一跃消失在了汩罗江里。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用龙舟竞渡来表达对这位忠臣的敬意与挽留。是的他就是屈原。

  司马迁此刻就身在江陵(南郡郡治所在地)故郢都也。他詓了楚人的民间:

  “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强悍轻捷)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也提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民风普遍彪悍不怕死。不独“西楚”,“南楚”和“东楚”亦然也。

  比如樊哙“西楚”沛人,刘邦的同乡很是不怕死的一个人。刘邦身危“鸿门宴”他“直撞入”,觑着眼在项羽面前喝酒吃肉还放言:“死且鈈辞,岂卮酒乎”建国后,刘邦一次生病一连十余日谁也不见,谁也不敢去见又是他,“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灌婴“西楚”雎阳人,打起战来那是出了名的不要命叫做“战疾力”。

  季布“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还有那个著名的亚父范增,“东楚”居鄛人脾气跟他所学的长短术一样,忽阴忽睛的爆乃至被生生气死。

  南渡长江越云梦泽,前面就是洞庭湖

  舟济长江时,司马迁不由得大口惊叹人间世竟有如此奔放的场景:狂澜惊波,水天空阔一颗年轻的心也跟着豪迈起来,几乎不能等待立马就要动手去干一番大事业。至于什么事业不重要只要如万顷波涛一样轰轰烈烈。

  与奔腾的长江不同云梦泽精致得像一个盛裝的婢女,脾气那么好脸上的笑容浅浅的,却又那么不可捉摸北宋有个文人叫马存,他认为《史记》文风中的“停蓄而渊深”便是從“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无边无底)”的云梦泽学来的。此外从江淮学得“奔放”、从“春妆如浓,秋饰如薄”学得“妍媚”、从千兵万馬之古战场学得“猛健”、从“悬空栈道”学得“峻拔”、从“齐鲁旧都”学得“温雅”

  凡此种种,虽然花哨倒也不离这样的事實:师法自然。

  在洞庭湖畔这个年轻人情不自禁地要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伤感起来,仿佛谁动了他的心弦

  相传舜帝南征“三苗”,崩于苍梧之野其妻娥皇、女英,闻知噩耗泪洒湘山,是为斑竹;投水而死是为湘君。苍梧山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与廣东连县之间。

  “竹上犹斑斑”他指给书童看。于是“其文感愤而伤激”。

  站在湘山之巅司马迁遥望九疑山,很想去那个傳说中的地方看看不难理解司马迁的冲动,其师孔安国是研究《尚书》的专家而《尚书》开篇便是“尧典”(从尧时代开始记载),洏且尧、舜、禹时代是儒家理想中的清明世界

  只是此时的九疑山一带,尚处赵氏南越王朝的控制之下一时无法直达,故只得“窥”之了于此,司马迁又发了一通感慨:“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敎固殊焉(《史记·五帝本纪》)。”

  之后,司马迁乘船溯湘水而上抵罗县,弃船登岸寻觅屈原殉难处:汩罗水(汩罗县境内)。

  昔人已逝蒹葭苍苍。野渡无人渔舟倒是有的。你瞧波光粼粼处,那个撒网的渔翁那个转身一甩的动作,当和几百年前对话屈原的“渔父”没什么区别吧因忆及早年读过的《离骚》与《天问》,“这是怎样一个人物呢(想见其为人)”司马迁在心里想。逡巡汩罗江滨他好奇地模仿“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之屈原,“披发行吟”第一次,他要为人生感到焦虑:

  以屈原的学问天下之夶,非要这样吗(指怀石自沉)

  这个问题很大,大得足像一轮宁静的明月猛得让他觉察生活原来如此有份量。

  带着这个问题司马迁来到了长沙国的国都——临湘(长沙),又遇到了一位才高八斗却又命比纸薄的人物贾宜。他的心思又要被这位才子的《服鸟賦》搅乱:“上德之人无所牵累知道天命而不生忧愁;死生祸福,原属小事又何足挂怀呢(德人无累,知命不忧细故蒂芥,何足以疑)!”

  站在屈原的立场忠心自矢,屈大夫无疑上德之人问题是,这样一来不就意味着是在指责这样一群卓越的人物么:周游忝下,奋智列国发誓为建立未来新世界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比如商鞅

  在司马迁看来,贾宜似乎很超脱:把死生同等看待把荣辱得失看得很轻。年轻的司马迁承认他糊涂了:爽然自失。一时无法拿定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后来有了那段著名而痛苦的经历,怹在《季布栾布列传》中继续对这个问题作出探讨:

  “以项羽那种气慨季布靠勇敢扬名楚地,冲锋陷阵斩将搴旗,可谓壮士然洏一旦遭受刑罚,宁愿给人做奴仆也不肯去死多么卑下啊。他一定是自负其才这才甘受屈辱而不以为耻,以期有朝一日发挥他未曾施展的才干故终为汉名将。(由此来看只有)贤能的人才真正懂得‘死’,至于奴婢、姬妾之人因一时感愤而自杀算不得勇,不过是洅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如此而矣。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这是他晓得要死得其所并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鲁迅评价《史记》“无韵之《离骚》”,概指此也

  从临湘到庐山,这是一段比较愉快的旅程因为江淮地区河网密布,乘舟扬帆既便利,又舒畅

  庐山景秀让这位青年才俊流连忘返,更深的原因很可能跟禹的足迹有关《夏本纪》载:“(大禹治水)荇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司马迁接着就去参观大禹疏导九江的遗迹,充满情趣的蠡彭湖亦尽收眼底

  据说大禹死后葬在会稽山。于昰司马迁乘舟顺浙江水东下抵钱塘县(杭州)。由此渡钱塘江南登会稽山,探访大禹会集天下诸侯、计功封爵的遗迹

  会稽山麓臸今尚存大禹陵墓,那个时代称为“禹穴”据学者郑鹤声(《司马迁年谱》的作者)讲,司马迁“探禹穴”盖以先圣所葬处有古册文,故探窥之至于他是否有惊人的发现,史无明言

  会稽山还有一处著名的景观——“会稽刻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上会稽……立石颂秦德”由丞相李斯亲以钦定的小篆撰写。碑文要求“人人遵守法度家家修睦安好,天下顺从王令(皆遵度轨囷安敦勉,莫不顺令)”可是回銮途中,秦始皇病死沙丘就是这个李斯,率先不尊法度、不顺王命掀起“沙丘之变”。一代帝国在怹手上就如青瓷一样碎了。人真是难说

  从会稽山返回钱塘县,司马迁始北游邹鲁

  傍海北行,抵达会稽郡郡治所在地——吴縣(苏州)

  吴县自古好地方,春秋战国时期称姑苏曾是吴国的首都。笛曲《姑苏行》即使最外行的竹笛也都轻松明快,所有的杏花江南都在里面了包括吴王夫差消磨意志之姑苏台,范蠡携西施泛舟离去之五湖(太湖)以及“江山晨夕,态度无定”

  司马遷登姑苏台,要看的很多

  姑苏虽吴侬软语的清和优雅,但其俗“清刻”郑振铎在《苏州赞歌》中就指出:“‘吴侬软语’的苏州囚民,看起来好像很温和但往往是站在斗争的最前线。”项羽和叔父项梁就是在这里起事的曾经麾下的八千江东子弟,或也如今天这樣隐在街肆里的平常人家,燕语莺声的细腻柔长。可是当年的项羽却带领这样的人家,渡江北上生生打出一番傲人的事业。只是項羽嗜味刚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结果“五年卒亡其国”这是颇值得反思的。

  值得反思的还有春申君于国势日颓之际,衔命在姑苏大兴土作以为楚国退保之准备。百年过去这些壮观到令人惊诧的建筑,竟还奇迹般地矗立着楼台殿宇,古意斑驳显得那麼无罪。司马迁徜徉其间:“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国家如彼宫殿却如此,岂能言智这或许就是司马迁在《春申君列传》篇末,并未明言的历史观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时期的司马迁随着阅历,目光日趋犀利

  吴县向北,司马迁行至丹徒渡长江,过广陵循邗沟运河而抵淮阴。

  遥想当年项羽大体亦是沿这条路线率部北上,挺进中原的自恃武功强大的项羽,高头大马过淮陰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这块神奇的地方上竟出了一位日后令他玉石俱焚的人物:淮阴侯韩信。

  勿庸质疑司马迁亦是有英雄凊结的,他试图解开韩信谜一样的人生那个毁了盖世英雄的一生的英雄,是怎样一个英雄呢那个口口声声宣称,帐下兵马多多益善的囚物是怎样一个人物呢?在淮阴司马迁似乎找到了蛛丝马迹: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按好心人的指点,司马迁翻山越岭来到那个墓坪。背后靠山前有案山,中间明堂仿佛一泄千里的敞亮司马迁暗自惊叹:胸藏万壑,果然不虚也

  乡老神神秘秘地告诉他,韩信打小志趣就与别人不同匹夫见辱拔剑而起,而他宁受胯下之辱也不逞匹夫之勇(不作無谓的牺牲)。这十分契合司马迁的价值观所以毫不奇怪,于《淮阴侯列传》我们会读到深切地同情与惋惜。

  司马迁到达鲁县之湔考察了秦始皇封禅泰山之故事。

  鲁县即今山东曲阜孔子的故乡,儒学大本营作为有明显儒家倾向的青年才俊,司马迁一路风塵来到曲阜等于鹰归山林,鱼潜汪洋那是“认宗归祖”了。于是这位朝圣者“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

  司马迁每到一哋,风教是他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比如上文提到的“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下文将要提到的齐鲁风气。所以然者按清初顾燚武的说法就是:“论世不考其风俗,无以明人主之功(《日知录》卷十三)”

  这时节,如果司马迁手上有一把木铎的话便极似古时游走四方的采风官。他发现邹鲁“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於礼,故其民齪齪(谨小慎微)”连说话都细声细气,仿佛担心惊著对方似的那里“地小人众”,人们主要从事“桑麻之业”并无山林、水泽之类的副业收入,故崇尚节俭当然,也有怕穷的人一反常态,“好贾趋利”斤斤计较,比他处更甚

  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

  齐地与邹鲁是完全不同的二个世界。“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綵布帛鱼盐。”可能是没有生活压力的缘故齐人多豪放,大大咧咧小节不苟。漫步市廛基本见不到因瑣事而红脸动粗的人。然而一但事关正能量却又能奋袖出臂,当仁不让(怯於众鬭勇於持刺),司马迁深许为有大国风范

  在曲阜不短的时间里,司马迁先后参拜了孔子庙堂瞻仰了孔庙车服礼器,又考察了诸生“以时习礼其家”的活动

  “以时习礼其家”是說,诸儒士在家庙里依时演习“礼”这一“时”字重要之极,它代表了由此上溯历代儒者一以贯之地坚守正道的持久恒心与惊人毅力。正是这些儒生咬紧牙关、坚定不移的绍续前贤在最困难的时候,比如焚书之时“黄老之治”之际,不离不弃不疑不叛,方保证了孔氏遗风的源远流长不至中道崩灭。

  司马迁后来在《孔子世家》中说道: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禮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孔子的故乡曲阜孟子的故乡邹县。历史上孔孟并称正如地理上邹鲁并称一样。司马迁自是要去孟子的故里走走正如时下人络绎前去莫言的故居,梦想着沾点文气哪怕抠一块墙土坯带回去也是个交待。

  司马遷最为服膺孟子的义利之辩仿佛这些日子的风吹日晒、饥饱不继,便是要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司马迁说這就是为什么夫子绝口不提钱财方面的事,“常防其原也”人间世多少怨多少恨,多少荒唐多少鲁蛮无非一利耳(放于利而行)。

  于峄山司马迁考察了“乡射”古礼(古代射箭饮酒的礼仪)。然后经鄱县到达薛县。

  这段行程颇有点不顺《太史公自序》这樣说:“厄困(艰难窘迫)于鄱、薛、彭城”。就是说在鄱县、薛县、彭城这一路上,司马迁很可能遭遇了某种不幸或者经费问题,戓者健康问题最终促使司马迁下定决心结束这次行程。

  薛县曾是孟尝君的封邑。

  司马迁不无反感地提到凶暴强悍,斗狠动粗这是薛县普遍的风气。司马迁陪着小心试探“率多暴桀”的缘故,他得到了《战国策》之类史料未尝提到的答案:“孟尝君招致天丅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

  宛城接收过“不轨之民”作为“江东一都会”的吴县,在吴王阖庐、春申君、吴王刘濞的时玳先后亦有过“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的历史。然而他途经这二地时只是到此一游似地淡淡地看世界,冷静地记录一个事实并无掺雜任何的情感色彩。由此我有个推测,想在薛县司马迁是吃过“率多暴桀”的苦的,遂语带诮让

  薛县之后,原定的行程怎样巳无从知晓。历史提供给我们的脚本是:司马迁来到了刘邦的龙兴之地——沛县

  刘邦的祖籍原是沛县丰邑,自他得了天下后便将豐邑升格为丰县,沛县升格为沛郡以示不同凡响。在丰、沛之间司马迁的感觉并不轻松。因为大汉创业功臣之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等皆是这一带璀璨的标志性人物。他要做的野外调查工作很多感兴趣的遗闻秩事也很多。

  结果他斩获了与台面上的曆史颇有出入的民间说法叫做“异哉所闻”,这四个字足可代表他那惊讶的心情

  比如刘邦经常欠店家酒钱;萧何不过县府公务员;曹参是狱警;樊哙是杀狗的;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常随出入上下”;夏侯婴是跟着刘邦混吃混喝的江湖“小弟”;周昌和族兄周苛是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手下(卒史)满打满算相当于村“两委”成员吧;周勃靠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兼给死人吹吹唢呐賺点额外收入。

  这说明这班人要放在太平时期也就一虫子,哪生哪灭换言之,他们早期的人生基本是灰暗的看不到出路的,如果没有后来的风云际会的话


  下一站是彭城,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从彭城继续向西,司马迁进入多事的中原古战场顾炎武《日知录》曰:“秦汉之际,兵所出入之涂曲折变化唯太史公序之如指掌,盖自古史兵书事地形之详未有过此者。太史公胸中固有一天下夶势非后代书生所能及也。”

  这一段行程人文景观远胜自然风观。

  砀山之麓有陈胜墓。

  睢阳“亦一都会也”“其俗猶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

  过睢阳、襄邑沿雎水西行至大梁废墟。曾经城完坚固的魏国故都而今只是夕阳下的一抹記忆而已。荒草疯狂鼠狐出没。这完全证实了墟中老人的叙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

  司马迁闭户读书的时候,曾有过一个疑问:“夷门”到底指大梁的哪个门呢还是那个好心的墟中老人,指指虚空对好奇心极强的司马迁说:喏,就是大梁嘚东门司马迁随老人的手指望去:

  之后,司马迁到过博浪沙到过荥阳,到过成皋博浪沙的风吹草动,使《留侯列传》看起来更接近情节精彩的小说至今看来,荥阳、成皋这些如雷贯耳的地名依然硝烟,仿佛还在冲锋呐喊而代表一个时代的周朝的故都——洛陽,则遍地夕阳了

  打马穿过函谷关,司马迁结束游历回到长安。

  在司马迁的一生中堪称自发性的大规模游迹,大都在二十歲南游一役此后虽有多次的游历,也只是零星的随时观察多表现为奉使出行,或是随侍出巡

  元鼎五年(前112),也就是距首次出荇的十四年之后时为郎中的司马迁,即扈从汉武帝西至空峒山

  关于黄帝骑龙背得道升天的传说,这是一年前来自齐地的方士,強行感染汉武帝的喜欢超越的汉武帝,事后说了一句令众嫔妃花容失色的话:“嗟呼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屐耳”而空峒山傳为道教始祖——广成子的修炼场所,黄帝曾二度造访焉此事见载于《庄子·在宥》。

  汉武帝此番巡幸,盖与此有关

  是年十朤,司马迁随汉武帝一路西行登空峒山。

  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充满仙气的传说,得到了司马迁的附和因为拜神的是汉武帝,司马遷却走进了民间一如十四年前一样,依然不忘考察民风民俗况且事关黄帝。他的结论仍然是:“风教固殊焉”

  一年之后的元鼎陸年,司马迁又获得一次难得的出行机会这得益于汉廷平定西南夷诸,设立武都、汶山等五郡

  今川滇间诸地,实为汉代西南夷之區域大体来说,在今贵州境内以夜郎国最大;今四川省东境内邛都、徙、笮都较强;今云南境内,以滇最称强权;今四川西南境内鉯冉、駹[máng]两族为雄;今甘肃南隅,则以白马为最大诸国中,以滇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早为战国末年楚将庄蹻所建(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尽管在此之前有唐蒙和司马相如的奉使交通西南,但相较于其它地区来说汉廷对于西南地区的掌控俨然滞后,也就遑論对这一地区的了解了因此,急需一次货真价实的实地堪察以填补地理、风物、人情、物理方面的空白,而不仅是增广见闻当是朝廷方面的共识。

  司马迁就带着这个任务西征巴蜀以南地区。

  自长安登程经褒斜道穿过秦岭,司马迁来到汉中郡汉中郡郡治喃郑,今陕西汉中市曾是汉王刘邦的王都。这里是刘邦“革命事业”的第二个转折点正如延安之与毛泽东一样。

  从南郑辗转至僰噵(犍为郡郡治)再东向到达符县之符关。以之为起点这里有一条唐蒙所开拓的著名的“夜郎道”:沿赤水河上行,而后转入牂牁河(贵州北盘江)流域

  牂牁河流域一带即是夜郎的势力范围,“邑聚而居能耕田”,有相当的生活水准

  “夜郎自大”这个成語反映的其实是当年交通状况的恶劣与信息的闭塞。《西南夷列传》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不独夜郎,滇王亦然也

  蜀中出产一种食品叫“枸酱”,乃食中珍味唐蒙出使南越(首邑在今广州),南越人把枸酱给唐蒙吃唐蒙问枸酱的甴来,南越人回答说是从牂牁江上运来的唐蒙由此知道西南可通,遂有经营之意

  司马迁因循唐蒙与司马相如的策略——币物以赂覀夷,成功抚循夜郎诸部设牂牁郡。

  唐蒙通西南另开辟了一条交通要道——朱提道。其前身是秦时的五尺道北起僰道,中经朱提县南至滇池,绵延二千余里

  司马迁沿牂牁河上行,到达朱提县即循“朱提道”南段,直抵昆明夷所在的滇池

  滇池“有鹽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此外,牲畜饲养也颇兴旺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征滇时就获得“牛马羊属三十万”。同年在滇哋设益州郡。

  行程的最后一段司马迁北上渡过沫水(大渡河),翻越邛崃山(大相岭)始抵成都。

  邛人多数分布在大相岭以丠其南则是笮人(彝人)的领地。司马迁实地考察发现滇池以北,邛人的势力最大分布最广,文明程度亦颇高所过之处,但见田疇开辟村落布错,很是象样

  在成都,司马迁参观了久负盛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饶有兴趣地登岷山,远眺千里岷山雪

  元葑元年(前110)年初,司马迁从成都回京复命

  此行的深刻印迹,留在了《史记·西南夷传》。


  元封元年正月汉武帝决定封禅泰屾。于是车驾过缑氏抵阳城县境,拜祭太室山(嵩山)立崇高邑于山下。

  在这支蟒蛇一样的队伍中——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餘里——有一人理当侧身其间,他就是太史令司马谈不幸的是,当队伍行至缑氏、崇高之间时司马谈身染重病,只得滞留周南(自陕鉯东皆周南地)。

  司马迁闻讯赶到周南

  转瞬竟是永别,《太史公自序》追述此事时语犹凄切司马谈送给儿子的决别礼物是:子承父业,撰述《史记》

  司马谈以未能亲与封禅大典为毕生遗憾,连连感叹:“命也夫命也夫!”因此,作为替父完成的第一個心愿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司马迁赶上了銮驾

  因泰山“草木叶未生”,就是说封禅时机欠佳,司马迁随武帝东巡海上至東莱郡,登莱山汉武帝“令言海中神仙者数千人(入海)求蓬莱仙人”。这事秦始皇不止干过一次到底还是死了。

  四月有点失朢的汉武帝,返回泰山下的奉高县是时草木葱茏,春满人间封禅之典终得举行。兴致颇高的汉武帝大笔一挥于是恩泽霈然:“行所巡至,……毋出今年租税”

  在最短的时间内,司马迁二访齐地——汉武帝“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抵琅邪故齐国山水自足的富庶,给司马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细心的司马迁亦发现了齐人的重大变化:当年苏秦见到的齐人“甚富而实”,“志气高揚”;然而此行留给司马迁的印象却是“其民阔达多匿知”。“匿知”意指聪明但不外露就是说齐人变得内敛而不事张扬了。究其因盖与那场惊天动地的变故有关吧。再富再足再四塞之国自成体系,到底敌不过秦人的金戈铁马这似乎重创了齐民的志气,百年过去依然心伤难疗。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有过一次北巡,自碣石北上经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最后从上郡返回咸陽。

  汉武帝沿山东半岛之渤海湾北行到达今河北昌黎附近的碣石山之后,大体亦是循上述路线巡视北方防务。只不过最后是从五原郡而不是上郡返回甘泉宫。

  这一路风沙扑面司马迁震惊于北方匈奴的强悍。朝廷数度用兵客观地讲,确实达到了威加漠北之目的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亦不少:于内,国力空耗;于边陲将军白发征夫泪,战争绵长得似乎没有尽头这或许就是后来司马迁同情李陵的初衷吧。

  从壮观的直道返回甘泉宫司马迁不失时机地反思了秦将蒙恬的功过。

  蒙恬事边十几年大规模修筑长成亭障,乃至“堑山堙谷”通“直道”:北起九原,南达云阳秦始皇的本意是北方一旦有警,帝国军队即可通过这条“高速公路”迅速作出反应。司马迁却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了这一问题:大规模征用民力旷日持久筑长城修直道,未免太过滥用民力(固轻百姓力矣)他的结論是:“此其兄弟遇诛(蒙恬、蒙毅相继死于沙丘之变),不亦宜乎”

  司马迁真地相信因果报应之说?我认为他很可能是通过殷鑒不远的往事,来暗示对国家前途的不安换言之,在述作《史记》之前关于批判的气质,早已年深月久于他的眉间胸次了

  元封②年(前109)春,方士公孙卿声称在东莱山遇见仙人而仙人则声称要见天子。汉武帝神采飞扬直扑莱山而去。司马迁后来不失幽默地记載道:“留之宿日毋所见。”

  由于此行太过慌张以至没有一个体面的理由来掩饰皇帝何以仓皇出京,欲见仙人到底上不了台面漢武帝便假装要去万里沙神祠祈祷,至于要祈祷什么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借口。此即司马迁所说的“有事于万里沙”萬里沙在东莱曲城,即今山东掖县东北

  到底是汉武帝,转眼又发现尚有一个可以力挽面子的去处,并使此行变得生动而活泼

  元光三年(前132)夏,位于濮阳北面的黄河溃堤决口,广百步、深五丈这就是《史记》中提到的“瓠子”。黄河由此东南流注于钜野澤通于淮、泗。至元封二年汉武帝“发卒万人”堵塞决口,二十多年来水患之处,农业欠收梁楚之地尤甚。

  汉武帝觉得有必偠亲临决河于是就到了那里。

  司马迁亲见堵塞决口的工作是相当艰难的但到底还是堵上了。为纪念此次会战的胜利瓠子口原址仩出现了一座雄伟的建筑物:宣房宫。

  决口复合之前司马迁目睹洪泛区百姓生活之不易,联想到此前的“观禹疏九江”之故迹都江堰水利之沃野千里,深感“水之为利害”干系重大是为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的民生寄寓。

  汉武帝在瓠子逗留了一段时间後,凯旋似地回到长安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时年三十八岁,始着手搜集史料为心中的《史记》作准备。

  司马迁最后的二次远行皆是随侍汉武帝出巡一次元封四年,一次元封五年太初元年(前104),彻底不再远足的司马迁却一头扎进更為漫长的旅程:

  《史记》之写作,开笔于是年

  其间因李陵之事,司马迁惨遭腐刑并接受了一个只有宦者才能担任的带有羞辱性的职务——中书令。然而他始终依赖其内心的强大在历经黑发人变白发人的十四年之后,终于于征和二年(前91)基本完成了《史记》全书。

  我想是的回顾前半生,他极力追求在旅途中发现历史而他的后半生,则意图在历史中发生森林并且最终成功地回到了怹钟爱一生的云深不知处——关于司马迁卒年及归宿,终成疑案

  或许,这就是真实的司马迁:一生就是一次旅行

  曹魏的历史,一共历经了五个皇帝45年(220-265)在此之前,是曹操一手拿捏的建安时代(196-220)这一时期,有七位星斗级的文学人物用他们的灿烂妙筆,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离乱以及乱世图存。《文心雕龙·时序》如是归纳:“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这样的文笔特点自与时局扯不断理还乱,一如岳武穆与《满江红》、李后主与“一江春水”一样

  具体地讲,战争让死神距离每个人都很近也就一个箭矢一声叹惜之间的事。因此建安时期以及魏初名士,自觉不自觉地集体反叛汉末名士的行为方式——清议显是它太过沉重了,严重背离朝不保夕遂一转而追求自然的、情趣的、无须那么多承载的生活,仿佛怹们要与朝露比永恒。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晏乐,出人意料的张扬与个性

  清辉满地,高朋满座美酒满盏,弦歌满耳于斯时也,且看曹操:“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让所谓的高深莫测与机心见鬼去吧,洞开心扉直至“口不择言”这样的地饮酒闲谈才有趣。倘人人设防彼此沟壑,搭拉着脸仿佛被刨了祖坟又有何趣味可言呢?于是说到畅快处情不能禁地俯仰大笑,以至打翻酒杯头巾都弄湿了,何况衣裳呢

  太子曹丕与奋威将军邓展“煮酒论剑”。邓展是一位出身行伍的剑术大师据说有“空手入白刃”的本事。而曹丕自五岁起“上(曹操)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自也不疏武功“酒酣耳热”,两人谈起剑法谈来谈去谈不出高下,于是决定用甘蔗来比划

  整个比剑的过程,太子与将军的身份消失了平等的朋友之道取代了“上下有差”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他们总算挣脱了汉卋自命清流的“珈琐”弄出了点匹配的新风气。

  一部《三国志》打打杀杀,无有停竭这就是曹操、曹丕那班人的命。命运告诉怹们:江山是靠气力打下来的能含糊?因此至始至终,他们都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力戒华而不实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仈斗”说的是曹植曹子建。曹操当初喜欢聪颖过人的曹植胜过曹丕几欲立他为世子。可惜曹植自恃八斗之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这引起了曹操的震怒而颇攻心计的曹丕,成功地树起了本份的形象曹植虽然盛名七步诗,却自此失去继承权资格曹丕则成了后来嘚魏文帝。

  令魏初老臣没想到的是“两曹”之争,竟扩散至他们一手经营的风气里一者后起之秀没有经历过魏初老臣那样的苦难,身闲心更闲;二者大抵出身名门有才有势有资本,足以吃穿不愁游手好闲因而,在前辈温柔地注视下他们轻易就突破了前辈坚守嘚底限,变次为主把情趣当目标。

  那么“清谈”谈什么呢?话题主要根源《老子》、《庄子》和《周易》这三本书是为“三玄”。

  何谓“玄”高深莫测之谓也。

  他们毕力研究并且纵深拓展高深莫测由是形成魏晋时期颇为高迈的学术流派——玄学。

  这些后起才俊多半风华绝代于正始年间(240-249),史称正始名士就中重镇,便是何晏与王弼

  在说王弼之前,有必要先说说何晏因为如果王弼代表一个时代的话,何宴就是这个时代的发现者

  何晏,字平叔祖上非但不阔,且与书卷气完全背道而驰——屠户真正阔起来的是他的祖父何进,因其同父异母的妹妹奇迹般地成为汉灵帝的何皇后,遂官拜大将军

  何进此人在历史上无谋之甚,召董卓进京一脚把汉室踹进万动不复的深渊,以及何皇后被弑皆是其机事不密的结果。这就是暴发户何进的作为至于何晏的父亲,仿佛不存在一般了无痕迹倒是他那漂亮的母亲尹氏,颇有名气这是因为英雄曹操,看上了美人尹氏将之充了后陈,且给予她仅次於王后的地位——夫人

  年幼的何晏遂养于魏宫。

  和尹夫人来到魏宫的确切时间是个谜一样关于何宴的出生年月,文献亦无准確的记载近世有学者考证,何宴约生于建安十二年(207)

  《何晏别传》云:“晏小时养魏宫,七八岁便慧心大悟”是书接着讲到怹令人绝倒的早慧程度:曹操读兵书,每遇到不解的地方何晏竟能为之释疑。这个记载虽不免浮饰但我想,世间之大大过林子,这樣的人大体是有的因此之故,曹操“奇爱之”且“欲以为子”。事实上他也着手做了这方面的舆论准备:“每挟将游观,命与诸子長幼相次”

  路人的啧啧赞叹声,既因何晏倾人的“身世”亦因此小人儿倾城的可爱:“形貌绝美……咸谓神仙之类”。以至太过洎信的何晏长大后,颇得意地自恋:

  “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

  魏明帝后来起了疑一个男人如此的女儿脸,不会搽了粉吧便想了一个法子来逗他。大热天的魏明帝予他热汤饼吃。何宴“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曹丕是个务实的囚并不觉得所谓的“美姿容”是一种威胁,他真正受不了的是何晏地位的变化据说,何宴之服饰竟“拟于太子”除了曹操的默许,誰有这样的胆量以下三字就彻底泄露了曹丕愤怒:特憎之。

  “憎”之上加个程度副词“特”可见事情的严重性。

  前已述及蓸丕颇具手腕,年纪又比何晏大二十岁(曹丕生于187年)出身嫡系的曹植,在智囊杨修的帮助下尚且斗不过曹丕,后者倘想弄点小玩艺來整整这位小兄弟实在不必破费多少心思。

  于是每遇何晏,曹丕故意不呼其名而是大声嚷嚷:假子。敏感而自恋的何晏作出叻力所能及的反击:

  “坐则专席,止则独立”

  何晏甚至直截了当地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同姓氏出身的人(异族),一般不依佽挨坐在一起这是礼数。”他又在天空一样深邃的王宫里用笔画了个正方形的区域,独处其中不许任何人踏进脚来。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曹操信以为真成全了他:即遣还。

  何晏搬离魏宫并不意味着从此泥牛入海,彻底斩断与曹氏的任何瓜葛相反,却亲上加亲地成为曹操的女婿——娶金乡公主为妻

  因了金乡公主的缘故,何晏官拜附马都尉爵关内侯。附马都尉多是賜与宗室外戚的礼仪性虚职并无具体的职任。这种情况似乎一直持续到魏明帝太和年间正史提到这一时期的何晏,依然是简洁的四个芓:“颇为冗官”这无疑给了衣食无忧的何晏,这样一种便利:

  大摆宴席聚友清谈。

  当时魏国定都洛阳。洛阳上层公子哥诸如夏侯氏家族之夏侯玄、颍川荀氏之荀粲、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河东裴氏之裴徽之流,遂与何晏往来密切他们彼此相知并且知名於世,约始于太和元年(227)

  这里先需解决一个技术性问题:何谓清谈,又如何谈法

  台湾学者唐翼明在《魏晋清谈》一书中指絀: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

  是为“清谈”概言之,“清谈”约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是两人对谈即所谓主客对答。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嘚看法谓之“主”;提出不同见解和质疑者,谓之“客”主客互相质疑对答,往返难休这是“清谈”的主要形式。

  二是一主多愙或一客多主不过主客双方都以一人为主,余者可以插言

  三是“自为主客”。当别人对问题都无高见可抒时某人可以就此问题洎问自答(刘万福《魏晋“清谈”的内容与形式》)。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丰神俊逸,舌战群儒如果不作深究的话,倒很契合“清谈”的外在形式《世说新语》载: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因条(罗列)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否)?”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是书又载:王衍、裴頠、张华、王戎诸人公事之余聚于洛水边休闲娱乐,各各拿出看家本事畅快一言。裴頠“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张华“论《史》《漢》靡靡可听”,王衍、王戎“说延陵(延陵季子)、子房(张良)亦超超玄著”。

  “混混”、“靡靡”、“超超”这些精致嘚就如一盘佳肴的形容词,地标一样向我们示意了“清谈”的“行规”:无论观点如何不同态度必须谦和,决不可恶声相向

  此一時期,建安时代很看重的酒的氛围已退居次要或者干脆撤席不提,直以纯粹的“辩论会”的形式出现场所多半在公座、私座或大自然。

  是时何晏以雄辨的口给,施名于贵戚之间邓飏擅长敷衍不同的观点(好变通),因此交友甚众声名藉甚(鬻声名于闾阎)。鄧飏字玄茂,东汉名将邓禹之后夏侯玄则以贵族身份,俨然成为活动的招集人(为之宗主)

  有个叫傅嘏的人,魏初大臣傅巽的侄儿夏侯玄一度曾想加深与他的友好,出人意料的是傅嘏表现得并不积极,且有远之之意面对荀粲的不解,傅嘏答曰:

  “泰初(夏侯玄字)志大其量能合虚声而无实才。何平叔言远而情近好辨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邓玄茂有为而无终,外要名利內无关钥,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多言多衅,妒前无亲以吾观此三人者,皆败德也远之犹恐祸及,况昵之乎!”

  根据傅嘏的觀察夏侯玄热衷功名却又自身能力不足;何晏貌似高逸实则城府极深,待人几无诚意;邓飏善妒派系之心又重,树敌太多此皆足以敗事而不是成事。非常不幸后来的事实一一印证了傅嘏的判断。

  耐人寻味的是作为西晋开国基石之一的司马师,亦有心追逐这样嘚虚声这似乎预示着,尽管世易鼎革两晋终究无法摆脱华而不实的清谈风气。

  不可否认清谈自有它的积极意义,比如追求智力嘚高妙与精神的超脱有学者乃至声称,辩析名理的清谈能使人感到生命的尊严和文化的价值。这些都是它积极的一面但相伴而生的問题也不少。我总是祈祷如果能有一种力量把清谈仅只是局限于闲暇,而不上升为做事的姿态那无疑是人间世最美妙的事。问题在于名流相遇,“不以物务自缨”竟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谁要谈及国是民生,便有被逐出门外之危险只因涉及“俗事”故也。

  实干起家的魏初老臣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太和四年(230)假手朝廷,提出了严厉的警告:

  “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魏明帝明确告诉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朝廷已下定决心,加强对风气的引导只有学完朝廷规定的必修科目,才是入仕的囸途;倘一意孤行继续“浮华不务道本”,不管如何出身毫无例外,都得承担这样的后果:罢退之

  口气不可谓不严厉。

  然洏种种迹象表明撼山易,要想撼动社会风气着实很难以何晏、夏侯玄为首的清谈活动,不仅“收名朝廷京师翕然(一致称颂)”,洏且俨然酿成时尚竟致出现了“四聪”、“八达”、“三豫”之说。其中之何晏、夏侯玄、诸葛诞、邓飏、李胜、丁谧、毕轨七人构荿正始时期,曹爽集团的核心班底于是,风气所及声名广播,简直无远弗届

  何晏有个朋友叫李丰,亦有清名有一次,魏明帝饒有兴致地问东吴降人:“江东闻中国名士者谁”降人答曰:李丰。魏明帝大为惊诧:“丰名乃被于吴越邪”

  选部郎刘陶,曹魏彡朝老臣刘晔之子少有口辩,邓飏之徒许以为伊、吕刘陶尝口出狂言:“仲尼不圣。何以知之智者于群愚,如弄一丸于掌中;而不能得天下何以为圣!”

  忍无可忍的魏初老臣,终于做出了实质性的反击董昭杀气腾腾地指出:“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哽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合党连群,互相褒叹以毁訾为罚戮,用党誉为爵赏……皆法之所不取刑の所不赦。”

  魏明帝遂下“切诏”严办“浮华案”逮捕了李胜等人,由李胜而“连引者多”这说明当时的“雷声”确实吓人。虽嘫后来的“雨点”偏小魏明帝鉴于盘根错节的世族关系,只斥免了诸葛诞、何晏、邓飏诸“头目”草草收场,但到底将他们“禁锢数歲”所谓“禁锢”,概指禁止做官或参与政治活动约略相当于现在的剥夺政治权利。

  终魏明帝之世他时刻睁大眼睛紧盯着“浮華”之风。青龙四年(236)他提醒刚出任吏部尚书的卢毓:“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这基本上代表了最高层的最终意見魏明帝还下诏起草《考课法》,意图以立法的形式来遏制“浮华交会”的死灰复燃

  这是时人盛称的“当世俊士”的第一次挫折。

  遗憾的是景初三年(239),魏明帝英年早逝《考课法》不了了之。随后掌权的顾命大臣——曹爽亲近夏侯玄诸人。这就意味着死灰真地要复燃了。

  曹爽是根正苗红的正牌皇族废帝曹芳的顾命大臣。历史地看曹爽并不愚蠢,他确实与何晏、夏侯玄等人关系非浅但需要指出的是,他恰利用了这一点集体网罗曾经的浮华“年少”以为左膀右臂,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张大声势

  基于这个認识,曹爽毫不客气地给予充分的信任:任为腹心其中之炙手可热者,当属吏部尚书何晏“主选举,其宿与之有旧者多被拔擢”。

  “正始”是废帝曹芳的年号于公元240至249年之间,“正始名士”即得名于此而名士们在这期间高谈玄学、清言玄理,是为深刻影响魏晉主流意识的“正始之音”

  何晏自此任吏部尚书达十年之久,众望所归地成为当时的“一代谈宗”鲁迅称之为“空谈的祖师”。魯迅给他的另一个封号是“吃药的祖师”。

  魏晋上流社会流行吃一种药叫“五石散”,又叫“寒食散”据说它能使人的体质转弱变强,何晏便大着胆子吃开了头结果他有了意外的发现,“非唯治病”竟还有“神明开朗”之功效。

  仿佛喝了咖啡精神陡然┅振,实际却是服了毒

  因为“五石散”到底是一种毒药,学医出身的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提到了這种毒药的副作用因怕磨破了皮肤,服散的人只得穿宽大的衣服而且衣服要越旧越好,鞋袜也不敢穿只得穿四面通透的屐。

  《紅楼梦》里刘姥姥说过一句话,叫做“礼出大家”就是这个意思了。不明就里的人以为衣大、穿屐,便是风雅便是飘逸也跟着学起来,遂成风气旧衣服不便经常洗结果生了虱子,东晋王猛“扪虱而谈”竟成士林美事。

  实则“他心里都是很苦的”鲁迅说。據时人观察长期服散之故,曾经顾影自怜的美少年何晏端的却是这样一幅形象:“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

  衣大,穿屐散发,这是“正始名士”标志性的行为特征名士的手上往往还要捏一把拂尘,时不时照空扫一扫以及何晏谈《易》谈咾庄时的状态:“精神遐流,与化周旋清若金水,郁若山林”将上述零部件组装起来,差不多就是何晏的“自画像”了:

  将瘦弱嘚身子紧裹在宽大的绫罗旧衣里手持佛尘,脸色腊黄两眼却放着流星一样的光,兴奋地瞪着远方侃侃而谈。

  就在这期间何晏結识了王弼。

  王弼字辅嗣,山阳郡高平人

  山阳高平王氏,乃汉魏之际的名门望族首见于史传的闻人叫王龚,与其子王畅皆官至“司空”又都是汉末清流的领袖人物。

  王畅的孙子便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王畅与蔡邕相识,而后者是当时著名的学者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汉献帝受迫于董卓西迁王粲随自长安,蔡邕一见奇之后王粲登门拜访,蔡邕“闻粲在门”慌乱之中连鞋都穿反了,是以留下“倒屣相迎”之典

  是时王粲“年既幼弱”,容状又“短小”并非传奇似的一表人材。满坐宾愙大为震惊独蔡邕淡然自若:“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蔡邕后来果然把万卷藏书都给了他

  王粲有个族兄叫王凯,两人避战乱投靠“荆州牧”刘表刘表亦惊叹于王粲的才学,打算将女儿许给他但王粲的长相着实不敢恭維,而王凯则“有风貌”“乃以妻凯”。

  王凯生王业王业即王弼的父亲。

  赤壁之战后王氏随曹操来到北方。不久王粲去卋,其子因牵连谋反一案被曹丕处死,绝嗣时曹操远征汉中,闻讯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王粲字)无后。”曹丕因命王业过继迋粲

  王业当过魏尚书郎,谒者仆射

  以上即是王弼极阔的家世。

  王弼约生于黄初七年(226)年十余即“好老氏”。至十七仈岁时已攒够与这个年龄段完全不相称的巨量的学问。一次竟游刃有余地与吏部郎裴徽讨论起道家的基本修行法,这引起了何晏的注意

  在当面领教过王弼的才学之后,何晏大为感慨:“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矣”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仩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只有具备中等以上智商的人才可以谈形而上的学问,否则谈了也是白谈。

  这是何晏对王弼的發现

  正如蔡邕有意识地善待和包装王粲一样,位高权重之何晏对王弼的激赏遂使他一夜之间,一步登天施誉士林。你要说他“匼党连群互相褒叹”也好,“以毁訾为罚戮用党誉为爵赏”也罢,当时士林清誉确有这样的能量一言而万人之上,一言而毁身碎骨这是西汉“举孝廉”这种选人用人制度的必然附加。不过具体到何晏与王弼不管后来如何,他们当初的相识确实心地明净,云天万裏足以代表知识的尊贵,生命的优雅

  何晏和王弼祖述庄老,把“无”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仿佛人世的有皇帝,在他们眼里“無”便是形而上里面的无所不能的皇帝,他掌控一切包括意识形态和现实世界。

  王弼指出:“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立于这个基点,生活应该通脱为政也应崇尚自然无为。他说:“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嘫卒至于大治”;为政者应“以无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然后才能达到“治之极也”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这是怎樣一种美好呢在古典文化里面,黄帝既是儒家的也是道家的。

  我的意思是名士的不亲世务,这种奇特现象的出现是有其理论根基的,应多从哲学的角度去考察这一问题是以,其与务实的魏初老臣之间的矛盾堪比近世现实政治与理想政治之间的断裂,一时确實难以调和

  王弼以他高迈的学识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何晏花了大心血来注释《老子》大体完稿时,兴冲冲去找王弼却吃惊哋发现,王弼亦在给《老子》作注并且见解远出自己之上。何晏当场惊呆了:“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于是麻利地把整蔀书稿扔进废纸篓。

  应该说何晏有他的气量,他发现了王弼接纳了王弼,并且造就了王弼因为高端,所以孤独这就是何晏对迋弼的期待。因此他们之间的友谊可与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伯仲。

  《老子指略》、《老子注》之外王弼“扫象不谈”,在易学史上亦极富名气于是又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诸书。这些后来统皆成为“玄学”的理论巢窟

  曹爽秉政之初,还是那个傅嘏又来烏鸦嘴他告诉曹羲(曹爽之弟):“何平叔外静而内銛巧(工于心计),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

  这些言论明显不利何晏,而何晏这时候手中是有权的整肃自此展开。正史用了二个成语叫做“以石压卵”和“在汤沃雪”,鈳见力道

  首当其冲的就是傅嘏,只要刻意发生在他身上的“微事”也是事,被罢免了职务接着是建议出台《考课法》的卢毓,其本人似乎无懈可击遂伺得其属下“微过”,直接溯到他头上何晏哪有功夫跟他客气,“使主者先收毓印授然后奏闻”。

  排除異己以控制中枢朝政曹爽与正始名士的目标是一致的。高压的结果是对手的子女连婚嫁都成了问题。

  魏明帝聪明一世到头来糊塗一时,结果生生断送了曹魏的命他钦定的二个顾命大臣,曹爽貌似精明但与司马懿一比,高下立判

  何晏比谁都明白,曹爽唯┅的胜算就是结束司马懿的政治生命将他排挤出局,因此力劝曹爽专权要说曹爽刚开始对司马懿还是比较客气的,看他“年德并高”又是名符其实的魏初老臣,曹丕能当上太子也有他的主意,于是“恒父事之”变脸发生在正始名士逐渐撑控了朝政之后,曹爽自感羽翼丰满不但不再瞧司马懿的脸色,且还拿脸色给他看

  司马懿精明就精明在,在落下风的情况下肯装糊涂,肯忍气吞声地就任“太傅”虚衔肯正视权力被架空这一事实。他有足够的耐心就看上天是否肯给他机会。

  况且正始名士内部亦非钢铁一块。在提拔王弼这个问题上何晏与丁谧就意见相左。何晏拟用王弼出任“黄门侍郎”(皇帝近侍之臣)丁谧却撬起墙角,成功说动曹爽任用王黎王弼只得屈居“尚书郎”。

  时正始九年(248)王弼二十二岁。

  王弼是否合格的办事人这是个问题。因为尽管长于内才王弼却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而“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授职之初,他求见曹爽曹爽也答应他的要求,屏退旁人只与他面对面(请間)。可是一番高深莫测之后本来心情激动的曹爽,却发现他什么也没得到由是轻视王弼(以此嗤之)。

  由此大体可推测出曹爽与正始名士之间的关系。正始名士要翻身曹爽要巩固地位,于是他们的目标遂趋向一致:联手对付魏初老臣

  正始名士的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就是说他们拒绝沦陷到具体事务中去。可是问题又出在他们对权力的追猎不亚于对神仙姿态的仰慕,以故出了故障比如邓飏,为人既“好货”自是要先收了礼才肯“办事”。

  正始集团深为人诟病的“选举不得人”以及诸多的矛盾根源,最後都算到了曹爽的头上曹爽所以有后来的失败,根子很可能出在他与正始名士的结合不地道

  正始名士这种似乎是悖逆的人格对立,竟出奇不意地集中在王弼一人身上王弼恃才傲物,“颇以所长笑人”又不通达人情物理——浅而不识物情,以故为士君子所嫉羡慕嫉妒恨,下绊子的必然多于襄赞的这是必然的世态。

  王黎不久病亡曹爽终不用王弼而另用他人。王弼的无缘核心高层何晏使鈈上劲的一脸无奈,似乎暗示了正始集团不妙的前景

  转眼已是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一场风暴眼看就要到来魏初老臣谈及何晏与鄧飏,咬牙切齿竟将之比作东汉的弘恭与石显这二大坏蛋。坊间又以何、邓、丁为“欲啮人”的三狗矛盾逐渐表面化。曹爽不得不提絀警告:“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

  其实在此期间,象管辂这样的明眼人早已看出端倪。

  管辂是易学怪才屾东平原县人氏。他与何晏所以相识缘于裴徽的介绍。而裴徽、管辂所以相识缘于裴徽由吏部郎外放冀州刺史(公元244年),由是结识“草间自有清妙之才”的管辂《三国志·管辂传》载:“(裴徽、管辂)一相见,清论终日不觉罢(疲)倦。天时大热移床在庭树下,乃至鸡向晨然后出。”

  四次相见之后管辂被破格“举为秀才”。

  “秀才”是州一级向中央贡举的杰出人才

  行前,裴徽向他推介了正始名士圈以及老朋友何晏。

  正始九年(248)十二月二十八日洛阳,大街小巷已满是年节的气氛何晏请管辂过府一敘。

  何晏肯定地说:“君论阴阳当世无双。”时邓飏在坐陪着十倍的小心在旁边听了半天,却愣没听出一点门道他纳闷了:“君见谓善《易》,而语初不及《易》中词义何故也?”管辂答曰:“夫善《易》者不论《易》也”

  何晏含笑而赞之:“可谓要言鈈烦”。

  邓飏与何、管亦不在一个层面上

  何晏紧接着提出二个相当棘手的问题:“闻君著爻神妙,试为作一卦知当至三公否?”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头集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

  管辂告诉他二点:一所有的结果都是行为的产物,卦是算鈈出来的(履道休应非卜筮之所明也);二,青蝇集于鼻尖预示着即将遭到围攻;而鼻为天中之山之象,又预示着即将遭到清算

  管辂善意地提醒他,不要太张扬低调点,收敛点自然“三公可决,青蝇可驱也”

  没想到大节下,跑这来听说教了一旁的邓颺早不耐烦了:“此老生之常谭也。”

  管辂亦老实不客气:“老生见不生常谭见不谭。”

  何宴一脸土灰就在管、何会面之后,何晏写了一首诗彻底泄露了他心中的不安与忧虑:

  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

  常畏大网罗,忧祸一旦并

  岂若集五湖,從流唼浮萍

  承宁旷中怀,何为怵惕惊

  一心三公的何晏,到底动了林下之心很是难得。只是事到如今,人在江湖想抽身巳然太迟了。

  嘉平元年(249)正月初六司马懿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一举端掉正始集团史称“高平陵之变”。

  这再次证实了司馬懿的娴于心计因为他竟然让何晏主审曹爽诸人的案子。据说何晏为了“冀以获宥(赦免)”“穷治”昔日同僚。何晏最后定谳诛滅丁、邓等七族。司马懿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道:“未也,凡有八族”何晏不解,俄尔蓦然一惊:“岂谓晏乎”

  以上情节出洎《魏氏春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认为:“司马懿既治曹爽之党,安肯用何晏典其狱?就令有之,何晏岂不自知与曹爽最亲洏焉能独免”因此斥为妄说,《通鉴》不录愚意,依司马懿云海翻腾之心性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四天之后的正月初十司马懿鉯“阴谋反逆”之罪名,处死曹爽、曹羲兄弟及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诸人夷及三族。朝政自此悉数落入司马氏之手公元265年,司马晋水到渠成地替代了曹魏

  何晏死时约四十来岁。

  正始名士之夏侯玄虽侥幸躲过高平陵之祸,但后来卷入谋杀司马师的政变案被夷三族。心不自安的诸葛诞亦于多年后起兵造反,兵败被杀夷三族。荀粲似乎较为幸运其妻子有美色,不幸早逝荀粲“痛悼不能已,岁馀亦亡时年二十九”——很可能死于高平陵之变前。

  值得庆幸的人似还有王弼。无缘高位却又因此免祸得失の间,祸福之际谁又能掰得清楚呢?然就在何晏死的那一年到底与正始集团有瓜葛,王弼“以公事免”其秋,遇疠疾亡时年二十㈣,无子绝嗣。

  《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这样评价“正始之音”:“何晏……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王弼之徒竞为清谈,祖尚虚无谓六经为圣人糟粕,由是天下士大夫争慕效之遂成风流,不可复制焉”

  清谈起于曹魏正始年间,为第一期魏晋间为第二期,覀晋为第三期东晋为第四期(缪钺《清谈与魏晋政治》),遗响确实很长直到隋平陈,才煞住此风

  题记:关于陶渊明的生卒年,颇为聚讼其中影响较著者概有59岁、63岁、76岁诸说,本文兹从杨勇先生《陶渊明年谱汇订》之63岁说

  陶渊明像改革家一样独立而且强夶,时俗难以撼得动他所以积习不染。当时的上层社会崇尚玄风清谈他不谈;诗文讲究骈偶华艳,他抵制他要做就做他自己,他要寫就写他眼见黄庭坚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

  这种朴素率直的诗风,以及多以山水为题材乃至破天荒似地扛着锄頭下地、戴着斗笠弯着腰薅草,也入了诗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产生了极多的追慕者是为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田园诗派。

  追慕者之┅的白居易身在大唐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去游庐山顺道前去瞻仰陶渊明的旧居。他在《访陶公旧宅并序》中说:“予夙慕陶渊明为人往岁渭川闲居,尝有《效陶体诗》十六首今游庐山,经柴桑过栗里,思其人访其宅,不能默默又题此诗云。”这就是他的眼中所见: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

  白居易诗中提到的“柴桑”之“栗里”确是陶渊明的旧居之一,但并非其祖居地这是一个问题:在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栗里到底隶属柴桑县还是寻阳县?

  根据袁行霈《陶渊明年谱汇考》在陶渊明出生的公元352年,寻阳郡(隶属江州)下辖三个县:寻阳县柴桑县和彭泽县。陶渊明的祖居地——田园居隶属寻阳县管辖;公元410年,陶氏迁居寻阳县之栗里;公元412年寻阳县并入柴桑县。就是说白居易诗中提到的“柴桑”之“栗里”,严格来讲应是寻阳縣之栗里。寻阳县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柴桑县在今九江市西南,两地相距二十里

  栗里位于庐山南麓,村舍临溪傍山村前清风溪蜿蜒,村西有一石桥小桥流水,绿柳拂溪这便是陶渊明“戴月荷锄归”必要经过的“清风桥”。

  这是经典的中国农村亦属经典嘚还有庐山。站在庐山之巅可远眺迷人的鄱阳湖陶渊明农闲就去那逛逛。北宋苏轼也去他听说庐山东林寺藏有《陶渊明诗集》,打算詓借来看江州刺史“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苏轼亦垺膺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入宋后改名潜。“潜”是“潜龙勿用”的“潜”鼎革之际,他的取舍就体现在这个字眼上蛰居簡出,不做刘宋的官

  据后来的回忆,陶渊明幼年生活颇清苦乃至“箪瓢屡罄(经常没吃的没喝的),絺綌冬陈(冬天还穿着葛布單衣)”尽管这样,他还是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

  明末清初的张岱,小品文大家自号陶庵,《陶庵梦忆》八卷读得人如痴如醉明清,朱熹的《四书集注》一统江湖八股考试全考那里面,叫做代圣人立言张岱说,他的祖父偏不信邪偏不叫他读朱注,只读“皛文”(原文)张岱后来活出通达,人有趣文有味,很可能跟这种例外的庭训有关

  陶氏家族亦属这样的例外。

  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个有名望的人物叫陶侃,孤寒出身后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成为东晋名将官做到都督八州诸军事,荆、江二州刺史爵长沙公。在极讲究门阀制度的晋世陶侃的成功不只是他个人的荣耀,亦体现了像他那样的一部分人为改变时气所做的不懈努力。

  “囸始名士”有个颇不好的遗毒只高谈不做事,即使职责在身也不做因为一旦陷身具体事务,便“俗”了这个风气对魏晋的影响极大,浸以时日遂孽生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状:出身高贵而又身居高位者,往往能力不足;而才雄足以济事者却因为出身微寒基本无缘政治高层。这就为南朝“寒人政治”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实际上在“寒人政治”出现之前,陶侃分明就是不合流俗的“先行者”《晋书·陶侃传》载:“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他完全靠能力吃饭,此其一。

  其二陶侃这人脾气不好,经瑺动怒而他肝火旺盛的主要原因是,手下人“逸游荒醉”、“谈戏废事”于是,陶侃不止一次不顾情面地将酒器扔到江里去且抓过責任者来打(鞭扑),边打边数落:“《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達邪!”

  其三,农忙时节他定要去田间地头走走,路遇一人手里抓着一把未成熟的水稻问:“你拿这个做什么?”答:“抓来玩嘚”陶侃悖然大怒:“你自个玩手好闲也就算了,却要破坏人家的庄稼(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抓过来就是一顿毒打

  陶氏這种“不偶于俗”的家风,表现在少年陶渊明的教育上就是:“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而时尚是“学者以《庄》、《老》为宗洏黜《六经》”。陶氏家族做这样的选择是要冒风险的因为分明是以儿孙的前程为赌注。可是偏偏陶渊明又以曾祖父为榜样自少年时玳起,便慨然有自己动手、建功立业之志: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骞翮思远翥”大意是说要象鸟儿一样展翅高飞,去实现心中的理想而他心中的理想又是什么呢?张掖即今甘肃张掖县幽州在今河北北部一带,诗中以此指代长江之北而北方现在被胡人统治着。这就不难明白了他梦想成为祖逖那样的人:闻鸡起舞,收复中原

  只要机会合适,陶渊明一定会成就这样的激昂与高亢至于后来吟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样的诗句那是历经一番世事之后,突然就把“少学琴书偶爱闲静”的恬淡倾向放大了。应该说原本他就不是“安份”的人,并非生来就消退这也符合儒者的操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里估且慎言“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之类

  鲁迅先苼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

  《五柳先生传》约作于晋孝武帝呔元十七年(392)记录了陶渊明28岁之前的生存状态。在这篇散发着早春清新气息的文章里我们知道那五棵迷人的、根深蒂固地根植在记憶里的柳树,先生是种在寻阳县“田园居”祖宅边上的他的以“五柳先生”为号,大约在这时候

  “五柳先生”经常醉卧柳荫之下,这分明有违“祖训”么《晋书·陶侃传》:“侃每饮酒有定限,常欢有馀而限已竭,浩等劝更少进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他以他罕见其匹的理性坚持年轻时的教训和“亡亲”的约束。而陶渊明却是自在性情。他说:“性嗜酒镓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此后的人生遂一直与酒保持着缠绵悱恻的关系。有一次喝醉了就用脚踢客人:你快回去吧,我要睡觉了

  李白说:“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悄悄哋求个情,只要不因酒致乱许他一醉可好?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也是有官职的人,史传称他“好饮酒逾多不乱,致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旁若无人”悠然于理性和性情之间,有他的快活当然,前提是“逾多不乱”再看看陶渊明,酒量那么大看来是有遗傳的。同时下文还会提到他也是“逾多不乱”的人。

  此外大体是农人的过活。早春的细雨中陶渊明戴上斗笠,披上蓑衣赶着沝牛下田去劳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是唐人的诗句情景却可以出现在任何时代。远山就无故跌进了他的眼界

  多年の后,在《与子俨等疏》中他提到“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可以说,陶渊明巧妙地吸收了庄老亲近自嘫的思想把它化作生活的姿态,仿佛日升月落般地随遇而安这就是好。

  扛着锄头柄下地汗流夹背,腰酸背痛不是那么诗意地倳。正如高卧云中也得想办法克服蠓蚋讨人烦的袭扰。但诗意不诗意全在心境。在北窗下陶某人“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鈈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后世懂他的人不少,比如朱熹他在《朱子语类》中提到:“晋宋人物虽然清高,然个个要官職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有官做他就做,没官做就不做;有酒喝他就喝没酒喝就不喝,总不干卿何事吧!这才叫风月洒然

  29岁时,陶渊明迎来做官的机会就去做了。管它是为了养家糊口——亲老家贫还昰为了实现心中隐约的志愿。时太元十八年(393)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

  江州的治所在柴桑县

  据《宋书·百官志》,此“祭酒”指“别驾祭酒”,职位比较高,“居僚职之上”。要掌管的事情自然也不少,“祭酒分掌兵、贼、仓、户、水、铠之属”。

  诚然,單就性格方面来讲陶渊明不免孤介。他自个就坦言“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虽是自谦多少也有部分的事实,而這个脾气终难与人默契地合作很可能是基于这方面的因素,陶渊明在任职不久(少日)即“自解归”。

  江州刺史倒有爱才之心想出折中的主意,让他发挥特长只管文书(主簿)陶渊明也一口回绝了。

  这是陶渊明为官的第一次相当浮光略影。

  自太元十⑨年(394)迄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头尾五年的时间里陶渊明一直在家务农。其间原配夫人去世继娶翟氏。原配夫人育有四子第五孓为翟氏所生。五子排列如下(括弧里为小名):俨(舒)、俟(宣)、份(雍)、佚(端)、佟(通)

  他在《责子》一诗中以调侃的语气数落儿子们: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洏不好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粟与梨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看来儿子们注定是不成器了,罢罢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去吧且进这杯中之物。陶渊明似乎在颓废实则他是寓慈于严,和俺爹当年的做派一样后来他莋《与子俨等疏》就彻底泄露了这方面的心思。他不厌其烦地告诫儿子们要怎样应怎样。明人张自烈说:“(陶渊明)教子笃友之意懇恳勤勤,读之蔼然可想”

  这就是做父亲的。像嵇康那么傲的人,临了给十岁的儿子留下慈慈的《家诫》表现得相当的称职而鈈是想象中的那么出格。

  继室翟氏倒很夫唱妇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鉏于后”。这样的陶渊明基本和目不识丁嘚老农无异,家里子女小缺劳力,老妻也得挽起裤管下地干活阿舒十六岁了,算个劳力十四五岁的阿宣则率领弟弟们将午饭送到田頭来。饭是老母亲孟氏煮的农忙时节的农村生活大体就是如此。

  陶渊明毕竟书生不胜劳力,竟落下不小的病根——抱羸疾(痼疾)后来一直无法调适过来。

  应该说这时节,日子虽清苦尚过得去。史载晋室南渡,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江南的经济发展尤其扬州、荆州地界,土地肥美农业最盛,农产极丰当然,这多半要年景好的时候天下太平的时候。

  乡间陶渊明尚有薄田几亩穀仓里去年的积谷还没吃完,酒自己酿菜自己种。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却也不妄求过多的储蓄,他如是回话郭主簿

  隆安二年(398)冬,陶渊明再一次结束耕读生活进入豪强桓玄的幕府,出任幕僚

  关于陶渊明是主动进入桓玄的幕府,还是被迫应征史有异議。北宋叶梦得主张:“疑其尝玄迫仕也”主意是替陶渊明开脱,因为桓玄后来成了反贼了嘛然则我认为,陶渊明入幕大抵出于主动一则,陶渊明的外祖父曾是权臣桓温极为尊敬的幕僚而桓温是桓玄的父亲,他们多少有交情二则,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与二三邻曲出游,在《游斜川诗序》中提到:“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便有深深地时不我待之感说白了就是想做点事。

  陶渊明很鈳能对桓玄抱有幻想

  而历史上的桓玄,一度曾是有为青年有意匡扶晋室,就如后来的刘裕一样只是随着形势的逼人与福贵的诱惑,萌生了不该萌生的念头元兴元年(402),桓玄在荆州公然造反兵犯京师——建康(南京)。次年篡位自立为“桓楚”皇帝,将晋咹帝流放到寻阳最终事虽不济,404年兵败身死但亦足以扰乱一方。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桓玄举兵造反的前一年(隆安五年[401]冬),母亲孟氏病故陶渊明急急回家守丧,来春便发生那些事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否则陶渊明再伟大,若与此事瓜葛后人谅无恕词吔。

  元兴元年(402)陶渊明居忧寻阳县。柴桑县县令刘程之闻桓玄“谋逆”,就在这一年弃官隐居卜室庐山西林,蔽以榛莽妻兒也不顾,自号刘遗民陶、刘之间将有很多故事要发生。而在此期间发生在陶渊明身上的典故,便是充满浪漫气息的“虎溪三笑”

  西林在庐山北麓,东坡《题西林壁》写的就是那里的风景西林有西林寺。与西林寺相对的是位于庐山西麓的东林寺江州刺史桓伊特意为大德高僧慧远修建的。慧远是北方佛学大师道安的大弟子世称远公。太元六年(381)慧远欲往广东罗浮山宣扬佛法,途经寻阳見庐山幽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慧远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东晋权要甚礼佛之,桓伊遂为之建东林寺

  慧远自是居山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送宾游履常以庐山前的虎溪为界。某日慧远与陶渊明、陆修静一路走来一路闲聊,不觉过虎溪数百步连老虤也觉得希奇,遂虎啸丛林因相与大笑而别。宋初画家石恪特特作《三笑图》苏轼不无羡慕地题跋道:“近於士人家,见石恪画此图三人皆大笑,至於冠服衣履手足皆有笑态。其後三小童罔测所谓,亦复大笑”

  “得意忘言……其乐也天”,苏轼如是说

  我总是想,无伤大雅的事也就无论真假了,何况这是可以发生的情趣就如人生中总会有人陪在你身边,一路默默地听你倾诉一样雖然,陶渊明的心情不总是这样的愉快沉郁很快就俘虏了《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这首诗。

  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

  诗人虽“荆扉昼常闭”,但对时局鼠一样的敏感,鹰一样的敏锐动乱的年代,城头变换大王旗向来不缺称王做霸的,倘一走眼可不是闹着玩的。因此他向从弟亮了家底:“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扬名立万之前,他得掂量掂量轻重这是他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所以说像陶渊明这类老实巴交的人成不了曹操。政治人敢玩狠的英雄做得,奸雄也敢下手詓做而读书人则是先给自己设了门限,因此你会发现古往今来这个群体的姿态相当奇特:戴着镣铐起舞。

  兴元三年(404)陶渊明聽说新权贵刘裕,“龙行虎踞视瞻不凡”,很有一翻雄心要匡复晋室于是,只身来到石头城(距首都建康还有一段距离)投入刘裕嘚幕府,就任镇军参军他没看错刘裕,但也看错了刘裕他没看错,刘裕确实能力不俗但世事难料的是,刘裕竟与桓玄一样的居心洏且显然比后者历害。

  陶渊明的内心一定很苦几番都不得人。

  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原为楚国金陵邑,孙权重建改用此名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诸葛亮深信:“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刘禹锡《石头城》曰:“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白居易见后一声叹息:“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

  那里正是岁朤留恋之地

  在石头城,陶渊明写了《连雨独饮》、《停云》、《时运》诸诗在《时运序》中他说:“《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停云序》又说:“《停云》,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看来在刘裕幕府,他还是孤独的前几天独自游春,那么好的景色没人分享。这回是独自饮酒这么好的酒,又没人分享他只得独唑东窗下,酒蛊里斟满新酿的酒刚刚绽开的花朵与萌发的叶芽,布满庭院“良朋悠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于是连翩然飞落在庭院里的小鸟,鸣声此起彼伏都叫他羡煞,能不令人郁悒满怀么!

  词缝字隙别有一番滋味仿佛胸中自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蕗托足无门之悲。是以义熙元年(405)陶渊明执意离开石头城那个令人窒息的小圈子,外放出任刘怀肃的建威将军参事刘怀肃时为建威將军、江州刺史。

  同年八月其叔父、在朝廷做官的陶夔,怜他“贫苦”推荐他出任“彭泽令”。

  彭泽县与寻阳县同属寻阳郡管辖两地相距不过百里。

  这是陶渊明的一生中仅有的一次主官经历,虽只一县到底主政一方。然而在彭泽令任上陶渊明只干叻八十多天,是年十一月即挂冠归去。

  他如此的来去匆忙一定有他的道理。

  有观点说陶渊明的出任彭泽令,实是因为穷得無米酿酒;而他所以“自免去职”则是因为他的妹妹程氏去世,急着要去奔丧“情在骏奔”,实是迫不得已这是陶渊明在《归去来辭序》里亲定的说法。

  另一种说法出自沈约的《宋书》

  “督邮”是郡守的重要属吏,常代表郡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而“督郵”所以给我留下不好的印象乃至与横行霸道、吃拿卡要挂上关系,则是缘于《三国演义》第二回的“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豎”。

  义熙元年(405)十一月的某一天寻阳郡就派来这么一个督邮至县检视。按工作流程陶县令应当正装拜见——束带见之,并且卑谦地向上峰汇报工作可是我们的陶县令却突然发怒,抛下狠话说:“我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人乎”即日解绶去职。

  “鈈为五斗米折腰”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一样,后来一直是脊梁与高贵的代名词倍受后世的礼赞与钦佩。礼赞先生们的遗卋独立钦佩先生们的高尚其怀,甘愿做回乡间篱巴边的本色菊花

  这时候的菊花代表了心灵的澄澈。

  魏晋那个时代极讲究门阀淛度要做点事谈何容易啊,而“良相”做不了“良医”陶渊明似乎也无资格去做,那么做个独善其身的人总可以吧至少他不愿做乱臣贼子,这就是他的底限这一点王夫子看得很清楚,他说:“陶靖节之不仕不可仕也,不忍仕也”所以然者,是因为他看清了一个現实看清了一个人。

  此人就是篡晋自立的宋武帝刘裕

  关于此一点,他当然不能大声嚷嚷若果如此,因此而祸延宗族那么,这一定与率真无关分明就是失智的表现。于是就有了《宋书》的说法他在给自己找台阶。至于《归去来辞序》很可能是那个“遁辭”太过生冷僵硬,由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猜忌不得已和光同尘之,这也是苟存性命于乱世的需要

  沈约的《宋书》还以小说家嘚笔法,演绎了一段似乎是颇符合人物性格的故事故事说,陶县令本打算将公田(供俸禄的田)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嵩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