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藏台有多少出家人的真实生活在哪里布施身体了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6月11日,索达吉堪布的母亲仁措佛母天葬。嗡玛呢呗美吽,祈请佛母不舍众生早日乘愿再来!
藏族人普遍推崇天葬,这是因为拿尸体来喂食秃鹫,是一种布施行为,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可能大家都知道佛陀以己身饲虎的故事。天葬是这一世,做最后一次布施,修最后一次施身法,行最后一次菩萨道,是大乘佛教中大慈悲心最彻底的表现。
死亡,对于藏民族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西藏天葬文化的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观。即:世界上的生灵都是外壳和灵魂的结合体,死亡只是灵魂与躯体的分离,是灵魂从这个躯体到另一个躯体的转化。空行母化身的秃鹫食人尸体后,高飞天际,带人的灵魂进入天国,成其善果,并使人坦然认识和对待死亡,会引导和警示活着的人精进修行向善自律。
下面这个西藏天葬的故事,或许能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这一施身法传统。
在一世敦珠法王时期,法王的一位弟子是尸陀林的天葬师,这位天葬师和空行秃鹫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一次天葬过程中,尸体还并未处理好,却因秃鹫过多并且来势急促,天葬的场面显得拥挤与混乱,天葬师不得不用手里的刀挥舞着,示意秃鹫们退让,但此时因意外的疏忽,手中的刀刺进了其中一只秃鹫的背上,随后这只秃鹫便带着天葬师的刀,飞离了天葬台。
从那以后,这位天葬师在修法时总是障碍重重,难以得到明显的进展,于是,便到法王跟前祈求,法王说他刺伤的秃鹫实为空行母的化现,也因他误伤空行母、破了密乘戒,而对他进行了严厉的呵斥。之后,法王慈悲告诫他,必须在这位空行母面前忏悔,并得到她的原谅,才算是将罪业忏悔清净,戒体方可得以恢复,修证的觉受和验相才有可能重新生起。
天葬师听后便带了一些衣物,沮丧的离开了法王和家乡,去寻找这位空行母,希望得到当面忏净罪业的机会。可是一经三年,天葬师穿过了大半个藏区,辗转多地,依然无果。直到有一天,天葬师途经卫藏地区,正口渴难耐之时,路过一户人家,便想进门讨些茶水解渴,家中女子出来后意外的打量着天葬师,并喊出了他的名字,招呼他进屋喝茶。
天葬师随后在屋里的桌子上看到了自己曾用多年的天葬刀,这时女子解开上衣,露出背后肩膀上当年被刺伤时留下的伤疤,天葬师恍然大悟,亦惊喜万分,才知道这位女子就是自己千辛万苦寻找数年的空行母,便跪地祈求空行母原谅自己当年失手刺伤她的过错,空行母慈悲宽恕了天葬师,并解释说,当时也是因为自己心急才令他手足无措,现在伤口已经恢复,就不用放在心上了。天葬师得到了空行母的原谅,返回家乡,回到了法王的身边,法王因弟子经忏悔得以清净戒律而甚为欢喜,并予以祝贺。
空行母化现为秃鹫,接引浊世众生往生净土的真实故事也源远流长,时至今日,慈悲的空行母们依旧会以神鸟秃鹫的形象,当人们以身体做最后的上供下施时,给每个经过天葬台的灵魂,予以圣洁的加持和接引,令他们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安乐。
在佛教中,要想证悟佛陀所说教法,求得解脱,首先要具足福慧二资粮,缺一不可。而要具足福慧的资粮,就要为自己积累功德。布施和供养是积累资粮的有效方法。布施是多方面的,并不专指钱钞财物。根据《本生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往昔因地中修行时,曾经以头目脑髓、肢节手足布施,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等,这些用自己身体布施的行为是修施身法中最彻底的一种,这种布施的功德非常大。
既然布施可以为我们积累福慧的资粮,因此在西藏,人们把布施看作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说到此,大家可能就会理解,为什么很多藏地的人会磕长头一路风尘到拉萨,然后把一生的积蓄捐给寺庙,犹如完成一件神圣的工作似的。磕长头是密乘的一种消业的修行方法,而布施则是在为自己累计功德。用这样的方式朝圣,本身也是藏地最常见的修行方式之一。
回到天葬的话题,藏族人看待死亡的态度值得我们思考,死亡不过是生命进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没有什么可怕的。生是死的开始,死又是生的开始。佛法告诉我们,不必太执着于我们这个肉身,它只不过是承载我们生命的一条船。当我们觉悟的时候,真正意识到生命的价值的时候,这条船会带我们渡过轮回的苦海,到达觉悟的彼岸。
藏族人认为,既然我们意识到人身不过是生命过程中的一条船,当生命结束的时候,这条船也就没有用了。既然如此,为何不把自己的肉身当作这一世最后的一次布施和供养呢?雄鹰秃鹫也是有情众生之一,将肉身布施给它们也就等于是布施给了六道众生。修“施身法”,不仅将身体布施供养诸神、佛菩萨,更供养给饿鬼,恶魔,不净众生,不舍任何众生。这是佛教徒悲悯众生的慈悲思想的具体体现,这样的功德何其大也。
从今天汉地、或西方人角度看,西藏天葬也是对大自然环境的保护、尊重和无私奉献。藏文古籍中有记载:吐蕃“五松”时期,藏王松赞干布把“不杀生”定为国法的头条,并严格执行。把不杀生列为国法的头条,除藏族以外世上从来没有其他国家这样做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戒杀放生和天葬保护自然逐渐从“国法”转变成为藏民族的“约定习俗”。
【回向偈 】: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获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击标题查看热门文章免费结缘【金刚经】抄写本,参加万人共修点击图片 / 标题即可查看对应文章
【70道素菜谱】
大悲咒的"治病"“传说"“故事”
每日供养!
?长期吃素的副作用 (科学家的惊人发现)
?夫妻因果,不管多忙都要看完!
?300年的老厂,无一人患癌,因为每天喝它,你家厨房也有哦!
?老尼姑梦感救蛇(一个真实故事,让人催泪!)
?习近平:醒狮崛起,佛教将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转载者功德无量)
?戒邪淫好方法,非常有效!你的转发可以救了很多人,感恩你的转发,功德无量,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人类和动物角色互换,什么叫残忍,第一张图就懂了
?【对照】口臭说明你口业很重 痰多说明...多种口业与命运的因果对应!
?一大老板点名要吃放生龟,餐后竟离奇速死?
?【若您能看见此篇文章 证明您前生已具无量慧根】
?《观世音菩萨》+《双亲佛》--献给自己父母,愿天下所有父母吉祥安康!
?一座千年古寺的18位祖师 个个都是佛门传奇
?你只管好好做人,上天自有安排!
?【监控居然拍到了 堕胎婴灵跟随妈妈离去】妈妈,请不要打掉我
?一个忘喝孟婆汤的女人自述,真实轮回案例!(一定要看)
?为什么五点钟要起床(答案真让人吃惊)
?打蛇堕胎后颈部长巨瘤,又像婴儿又像蛇(附多张照片)
观世音菩萨.您身边的善知识!智慧.慈悲|免费公益的佛学平台佛法在世间| FFZSJ1小编微信| SNG216330原创投稿| (C)
推荐关注:
圣贤文化智慧
ID:szs66999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每日分享传播智慧修行文化,中医养生,两性情感、子女教育,生活幽默,一切法皆是佛法。
只发精华!
读者文摘经典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我祈愿无论在黑暗世界的哪个角落, 你能成为那一道足够广大的光芒, 我愿能够清楚的看到, 你如繁星般闪耀各处, 我愿你能成为汝之所在之处的光明, 光耀世上所有的阴暗与苦痛!
ID:fqfh99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佛七法会/法师开示/纪录片/佛教音乐视频/
佛法在世间
ID:FFZSJ1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ID:SPGSSS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每天一个小故事,佛教故事,生活故事。
?↓ 欢迎转发 功德无量↓?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一位同修的父亲胃癌晚期,身体非常痛苦——请大家慈悲布施佛号!
在线时间411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326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慎护身口意三业清净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回向 张瑞华 及其累劫冤亲,愿他们业障罪障消除,蒙佛接引,早生西方极乐世界、早成佛道!
在线时间23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在线时间2092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伽罗心无动转☆
南無七俱胝准提佛母!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寶光月殿妙尊音王如來!
南無金剛堅強消伏壞散如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大願地蔵菩薩摩訶薩!
在线时间378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回向 张瑞华 及其冤亲债主,愿他们业障罪障消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早成佛道!
在线时间385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7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回向给张瑞华愿他早日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在线时间143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35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回向 张瑞华 及其累劫冤亲,愿他们业障罪障消除,蒙佛接引,早生西方极乐世界、早成佛道!
在线时间393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 & 念佛功德回向 张瑞华 愿他远离痛苦,离苦得乐,沐浴佛光,病痛去除
在线时间74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在线时间855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回向 河北 雄县 双堂乡 老岗村 张瑞华 及其累劫冤亲,愿他们业障罪障消除,蒙佛接引,早生西方极乐世界、早成佛道!
在线时间52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在线时间137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999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回向 河北 雄县 双堂乡 老岗村 张瑞华 及其累劫冤亲,愿他们业障罪障消除,蒙佛接引,早生西方极乐世界、早成佛道!
在线时间74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在线时间113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3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回向 河北 雄县 双堂乡 老岗村 张瑞华 及其累劫冤亲,愿他们业障罪障消除,蒙佛接引,早生西方极乐世界、早成佛道!
在线时间7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在线时间25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Medal No.1
Powered by关于布施的详细介绍--学佛网
&关于布施的详细介绍
发布:火凤凰&[ &]&& 日期:&&
1 证严法师关于布施 ――节选自《静思语》 真正的布施,除了无欲无求外,还要有一分感恩心。布施,并不是要求得到对方的感谢,而是要以感恩心感谢对方让我们有付出的机会。 有缺乏的人,才能显出知足者的人格;有需求的人,才能显出无所求者的伟大,所以,应该时时感恩那些接受我们布施的人。 心田要多播善种,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可以减少一棵杂草。土地不耕种,杂草必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只是举手投足,也要存一分善念。 能救人的人就叫做菩萨。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萨。 要慈眼观众生,把无形化作有形,把理论化成行动,时时刻刻拿出一分“我们不去救他,谁去救他”的大慈大悲济助精神,能如此,尘世亦可成净土。 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是一分虔诚的爱心。 爱本来就无穷无尽,扩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长慧命;缩小则成自私自利,增长恶业。 至诚的爱心,可以温暖人们心灵的凄凉。 钱会害人,但是钱也会救人。我们要好好地利用钱去救人,不要被钱所利用。 布施就是修福。钱财,若舍不得用而存在金库做守财奴,就与穷人没有两样;但是,如果用得不当也会有害身心,甚至祸国殃民。若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则是修福积德的大好机会。 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自造福田,自得福源缘。 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拥有一分功能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 2 布施 净空法师讲述 我在早年刚接解佛法时,有一个机缘认识章嘉大师,他是密宗的大德。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见面,我向他请教:‘我现在知道佛法非常殊胜,非常之好,我很想能很快的入门,请大师指点我入门的方法。’问题提出之后,章嘉大师没有说话,一直看着我,看了半个小时,一句话都没有说,两个人都像入定。他看着我,我看着他,我在等他回话。半小时后,他说话了,说了一个字:‘有。’之后又不说话。等了五分钟,然后开口给我讲了六个字:‘看很破、放得下。’第一次见面,两小时里,眼睛看眼睛,没有话讲,这种摄受的力量非常强大,一生都不会忘记。他老人家的言语简单,简短有力量,没有一个字的废话。我接着请教:‘从哪里下手呢?’差不多等了二十分钟,说了两个字:‘布施。’第一次见面,只谈这么几句话,真是一个字也没忘掉。我向他告辞,他老人家送我到门口,非常慈祥的嘱咐我,说:‘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那时学佛才一个月,居然真听话,回去照做,学布施。开始学布施很难,那时候物资缺乏,待遇微薄,生活清苦,布施比割肉还痛苦。可是老师教我,我只好学。最初布施自己不要的东西,用旧的、不喜欢的,可以割爱给别人。过了一、二年就进步了,自己用的、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布施。最后就更进一步,有些东西自己还没用,别人有缺乏,我也能布施。 我做了六年,布施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换洗衣服与睡觉的铺盖,此时,出家的因缘成熟了,非常不可思议。那时候,老师没有把理论告诉我,我是受他慈悲的摄受,对他非常敬仰,他的话我句句都听,句句都去做,把它在生活当中做到。 3 净慧老和尚 开示-关于布施 布施是一切法门中的最难修也是最必须修的一个法门。布施不仅仅是指把钱拿出来布施,而且包含了四种施:即财施、法施、无畏施、同喜施。 第一是财施,就是物质财富的布施,布施物质财富的真正的用意是什么?一是可以培养慈悲心,二是可以破除贪著心,同时财物的布施还可以解决人们的贫穷、困苦、衣食之忧。 第二是法施,主要是指以佛法来教化众生,但也包含着知识和技能的布施。佛法能够解决人们的烦恼、痛苦,把修学佛法的方法告诉人家,这是属于法施。这样的布施有利于人生日用的一切,有利于善心的培养。另外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可以说是法的布施。因为光靠人家施舍财物那毕竟是暂时的,一个人要想不贫穷,脱离贫穷,自食其力,自己富起来,就要自己有知识技能,能够经营事业,如法求财,这样才能够真正解除贫穷。 第三无畏施,就是在精神上为众生作坚强的后盾,这是一种安全力量的布施。在现代这个社会有很多弱势群体,几乎是人人都没有真正的安全感,所以在给予他们财法二施的同时,无畏的布施显得特别的有现实意义。比如说一个老太太在路上走路跌了一跤,怎么办呢?快把她扶起来,搀一下,让她能够很好地走回家。又比如路上看到一个盲人不知道前面有没有路,不知道前面有没有沟坎,不知道有没有车子,你有车可以带他一程,没有车可以把他引到正路上去。这些都是无畏施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第四是同喜施,同喜施就是一件好事让大众来分享。别人升了官、发了财,我们大家都高兴,分享他的喜悦,我们自己有什么好事,也要善于同大家一起高兴。布施不用花钱,只要有一颗同情心、关爱心就可以,可是很难做到。比如说我们两个人都在一个单位上班,都做一样的工作,结果你这个月得的奖金多,我得的奖金少,心里很不平衡,不但没有同喜心,反而马上生起嫉妒心,老想着难道你做的就比我多吗?我们大家想想看有没有碰到过这边样的事情。虽然说这种布施一分钱都不花,但是这种心态不容易有。这个不化钱的布施,往往比那个化钱的布施还要困难得多。其实这都是我们的嫉妒心在作祟。而修同喜施就可以逐步消除我们的嫉妒心,就能够随时随地有欢喜心。嫉妒心重的人就一定没有好的人际关系,而要搞好人际关系,就一定要培养同喜的心态。 以上讲到的是布施的四个基本内容。对于生活有困难的人,我们以财施为主;对于在生活资源上没有困难的人,我们给予法施。法施、财施可以同时运用,先令入GUOQIAN,后令入佛智,这是佛教布施的一个原则。同时布施了以后,要不著相,不要老在想着我今天给了你一百块,给了他五百块,不要老有这个相在心里面。不著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破除执着。因为有布施相,也是一种毛病。你固然可以拿出钱财来,拿出知识来,拿出佛法来布施,结果你心里存在一个相,那就增长了我执和法执,这同样也是病。所以布施要三轮体空,所谓三轮体空就是无施者、无受者、无中间物。要把这三件东西都看成是缘起性空。为什么说缘起性空呢?因为有受者这样一个现实的存在,所以才会有施者及中间物,才会有布施过程的产生,这三者的关系都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只要一方不存在,这三者的关系就不能成立。所以我们在布施的当下就要把他看空、看破,心里不存执着。只要心里一存执着,布施功德有限;如果心里不存执着,布施的功德无量。因为你有执着,就会有我见,就会有法见,有了我执、法执的存在就不能够出离三界、出离轮回。 其次是讲爱语,就是慈悲的语言,爱心的语言。现在整个社会也提倡献爱心,好象社会上没有提倡爱语这个话题,就是讲礼貌的语言,礼貌语言实际上也就是爱语。爱语的爱是什么意思呢?它不是“谈情说爱”的那个“爱”,而是关怀、慈悲、友好。爱语就是关爱的语言,友好的语言,同情的语言,它是以慈悲为其内涵。鸠摩罗什解释爱语说,“爱语复有二种。于下人则以软语将说,于上人则以法语慰谕,皆以爱心作爱语也”,这个话是鸠摩罗什的原话。就是说对于一般的人以柔软的语言使他听了生欢喜心,对于有智慧的人则以法语来安慰他。但不管是软语,还是法语,都要以爱心作爱语。鸠摩罗什在一千四五百年前就提出了爱心这个词。以爱心作爱语,现在我们用爱心这个词好象很时髦,实际上佛教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用了这个词。我们现在不是都讲献爱心吗?所以佛教的语言,佛教的词汇是极为丰富的。在看佛经的时候,你可以从佛经里面找到许多现在时髦的语言。 以爱心作爱语看起来好象很容易,但其实也是很难做到的,出语伤人的事随处可见,随时可见,随地可见。我们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给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俗话讲“话不投机半句多”,本来一件很好的事,因为你的语言不对,方法不对,说话的语气不对,人家接受不了,这样就可能会产生矛盾。比如说一个人在寺院里抽烟。我们应该怎么说呢?“嗳,把烟掐掉!”这个人他肯定不会接受的。因为抽烟是他的自由。但是你换成另外一个方法去说,“同志,请你把烟掐掉。”听到这个语言,这么柔软,我想他再要讲什么也不好意思了,可能只好说:“对不起,我把烟掐掉”。所以劝人为善一定要有善巧方便,自己首先要从善意出发,你不能命令式的叫人家去行善,而应该以柔软的语言来说。我们在家里当了公公,当了奶奶的人,他们的语言就比较美,对他们的孙子讲话肯定是非常的好听。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慈悲心有了。不过他的慈悲心可能只是用在自己家里的人,自己的孙子或外孙上,对于别人家的孩子如果跟他的孙子或外孙有一点小矛盾,他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孙子拉到一边,然后狠狠的瞪人家一眼、、、、、、这样就不好。我们一定要平等的来看待一切,往往还要更爱别人的孩子。因为你爱自己的孩子是经常的,而爱别人的孩子则是偶尔的。所以更应该把爱心布施给其他人家的孩子,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人的气质。 4 谈布施 净空法师讲述 △ 经中常常开示,一切烦恼归纳之即是一个贪字,贪欲为一切祸患之根本。对治贪欲要用布施,贫穷布施难,其实布施功德大小与所布施之金钱数字并无关系,要看有无菩提心。若以清净心布施,其功德无量无边;一著相即变为人天福报,是世间痴福成为三世怨。   △ 贫穷布施难,但穷人亦能随修坚固,小小布施能与性相应,即能随顺坚固一切善根。穷人无钱布施,可以出力,对于善举能助一臂之力亦算布施。   △ 培福报通常都讲布施,财施得福,法施得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经中说:“令行种种无量施,以此愿求无上道。”何以行布施能得无上菩提大道?盖布施可以断贪爱。贪爱是烦恼之本,贪心断尽,烦恼亦断尽。   △ 布施人人可修。佛门有四众弟子,出家二众修法布施,在家二众修财施与无畏施。故弘扬佛法,在家二众更应负大部份的责任。   △ 佛法千言万语,总归一句是“看破、放下”。此四字作起来不容易,但有一方便法门,即是布施,布施即舍离生死流转。每人均愿舍生死,而每人均抓得牢牢的,此是执著不肯放下,与佛法背道而驰;不但身外之物要布施光光的,连身体也要布施给众生。大乘佛法是即世间而离世间,正放下的时候也是正提起的时候。把身体留在世间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以五欲六尘作佛事,“我见”没有了,哪里还有疲厌?哪一个受苦?身都放下了,何况身外之物!佛法说“法喜充满”,即是自在之意,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今生即能作到。   △ 世出世间一切成就,即在舍忍二字,若著了相,舍与忍均不能圆满。著相修六度即是六种有漏的善业,来生不过受人天福报,佛法与世间法即在著相与离相二者之间的分野。六度中先说布施,也有深意,因舍有遣执之功,破我之能,最与般若密切;若想修福,必须布施,离相修福,得清净福报,这种福报是自然的、是清净的、不著相的。   △ 佛法是宿命论又非宿命论,迷在境界中即受命运的支配,以业力作主宰,觉了即非宿命论。《了凡四训》在台湾流通不下五十万册,但有几人能依之而行?如照之行即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对任何东西有丝毫的贪爱,布施度即未圆满,乃至对于自己的身体亦不可执著。金刚经彻始彻终就是一个布施,菩萨布施重在离相,心不著相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眼前所有内外财一切不执著,如养儿女也是布施,身体一天勤劳亦是布施。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庞居士之沉财宝于江心,他说好事不如无事,只不过为了劝诫一般行善著相的人,示范一番而已,妙在此处。学佛即要在这个地方著眼,才能做到离相,正在修善时,亦正在离相时。 5 净空法师谈布施 摘自《谈因果与布施》 《六祖坛经》里有预记,六祖是禅宗第六代祖师,马祖道一和尚是第七代祖师,六祖预记马祖道一和尚,将有两个徒弟是菩萨化身再来的,一是出家的,一是在家的,在家的菩萨就是庞蕴居士。庞居士表演了一招,“好事不如无事”。无事不是不做事,无事是心里无事,心地干净,无论做什么事,一尘不染,也就是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心里无事,才能为一切众生服务,才能做真正的好事,做再小的善都是大功德。而心里有事,造多少善都是福报,不是功德。所以,要紧的是心里无事,不是身无事,身无事你就不会去修福,纵然有慧,也没有福报。   为一切众生服务,第一是布施,布施金钱,布施体力。体力是内财布施,功德比金钱布施大;金钱是外财,是身外之物,亿万外财也比不上自己亲身以劳力来布施。譬如,道场里有很多义工,他们用自己的劳力来服务、来布施,功德超过外财。有钱的人到寺庙里去布施几百万,还不如在道场里天天作义工的人。用身外财力来布施的功德小,再多都小,而内财布施的功德大。在《华严经》上,对此有很大篇幅的说明。   到了法身大士,就不是讲布施,而是讲供养,普贤菩萨是“广修供养”。供养与布施,实在讲是一桩事情,但是用心不一样。供养是以孝顺心,布施不是孝顺心,所以大乘菩萨用布施,普贤菩萨用供养。普贤菩萨代表法身大士,《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普贤菩萨,都是修普贤行,普贤菩萨就是用孝顺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孝顺心,就是修普贤行,普贤行的功德是圆满的。做的事情再小,就算布施一块钱,功德都是称性的,与虚空法界一样大,因为心是圆满的。就算对常住做一点小事,扫地、抹桌子,功德都是尽虚空、遍法界。修的虽是小福、小事,果报则是无量无边。若心地不清净,布施供养是为了自己,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小道场,即使布施亿万财富,所得的福报也很小。这当中的道理,凡夫如何会明了?凡夫只看外表,连外表都看不清楚,如何能观察到事实真相。出家人要远离一切名闻利养,世尊当年在世三衣一钵,接受大众的供养,只是一钵饭而已,决定不接受钱财供养。所以,社会福利的事业,应该由在家同修们去做。出家人接受财供养,是末法时期才产生的现象,因此佛法衰微了。有钱就会起贪心,就会有妄想,就会患得患失,所以钱财决定不是好东西。   我们明了有些在家同修有多余财富想修福,不知如何修法,所以我们接受供养是代他修福。我在台湾成立“佛陀教育基金会”,就是本着这个宗旨。而修福怎么做?我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一生就做印经布施一桩事情。他的德望很高,信徒很多,所以供养的数量也多,但他自己一分钱都不用。他办了一所“弘化社”,就是现在讲的佛经流通处,将所有的钱全部用在印经布施上。“佛陀教育基金会”的性质,与之完全相同。   至于救灾救难,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里看到,都是从印经款项中,抽出一部分做救灾救急的工作,这是菩萨示现。印祖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在末法时期,为我们做个榜样,接受供养要以这种方式、作法。但时代、环境不同,方法要有变通,能够通权达变,事情才能成功,功德才会圆满。我们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基金会成立之后,做事的人很多,我们将目的、宗旨及因果之理向他们说明白,以后就是个人因果。   新加坡的谈禅法师,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他穿着简单,吃饭就是一个菜,喝水喝自来水,过最低生活的水平。他每天的工作,是在城隍庙摆摊子卖香、卖蜡烛。烧香的人很多,所以他的收入也很可观。他帮助大陆的佛法,捐款都是美金几十万、几百万。我第一次知道他,是我在旧金山大觉莲社讲经。大觉莲社的道场,当时买下来是美金七十万,谈禅法师捐了四十万。到新加坡之后,我才见到他原来是一位穷苦和尚,苦行僧。   我们去看他,他将我们当作贵宾看待,买矿泉水请我们,而他自己是打开水龙头喝自来水,那是一位活菩萨。他捐出去的钱绝不过问,他说我给你是我的因果,你怎么用是你的因果,与我毫不相关;你做得好是你的功德,你做得不好将来会堕落。他的心清净,一尘不染。这是菩萨示现,教导出家人为佛法、为众生,应当如何作法。   这些都是深明因果之人,了解业因果报的事实真相,在末法时期做种种示现。一般粗心大意之人看不出来,所以我在讲经中时时提起,就是为了让大家注意,这些都是真善知识。佛教我们亲近明师,明是光明之明,不是知名度高的名。知名度高不见得有用,不见得是真的。   做一点好事,捐一点钱,还要让报纸宣扬,让大家鼓掌,福报立刻就报掉了。中国人常讲“积阴德”,阴是没有人知道的,这个好事是真的,后面有真实的果报。恶要让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骂你一声,你的罪就消掉了,果报就报掉了。若恶事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恶就愈积愈厚;好事马上让人表扬,就统统报光了。最后所受的果报,只有恶没有善。古圣先贤的教诲很有道理,我们要细心去思惟、体会,才知道如何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自求多福。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哪有不成就之理!所以,要做真实的功德,要做真正的好事。 6 南师谈布施的原理和方法 南怀瑾 (一)何为布施 任何宗教都教人布施,平时将财物施舍给别人,将来就能升天得福报。毗耶娑他们之所以修苦行,就是为了求升天道,图神仙的享受。一般人为什么修道,吃斋啊,念佛啊,无非是现在苦一点,将来可以超升生天上做神仙。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功利的做生意心理,投下少量的金钱,而图一本万利的结果。我常笑有些人信教,花几毛钱买三支香,拎上一盒蛋糕,到庙里去拜拜,求发财、求长寿、股票要好、马票要中,求这求那,拜完了那个蛋糕拿回去还能给儿子吃。如果菩萨凭这就保佑他,那还算菩萨吗?下等的贪污,只要人家三根香。 毗耶娑问什么叫布施,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施主。佛对布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既布施已,自食自净,施已报转,故名布施。& 布施必须是把自己的并且自己也需要的东西施于他人,才会有布施的果报。拿衣服、钱财、医药送给人家,是外布施;把自己的烦恼完全清净掉,是内布施;给人以精神上的,乃至生命上的安慰和支持,是无畏布施。布施的信心一生起,就必须马上实行。比如今年大陆发水灾,我觉得应该布施灾民,就马上做了。用不着等号召大家起来再做,那已经是来不及了。 按我的观点,真肯布施者,在别人眼中就像疯子一样,把钱也不当东西,只要人家需要就送出去了。台湾、香港有些叫化子,家中有百多万的财产,可他既然肯丢这个脸在大街上乞讨,说明他有需求,那你只管你的布施,不必考虑人家是否有钱、是否在行骗。所以佛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布施是无条件的,以别人的痛苦和需要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这才是布施。 (二)何为施主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施主,为什么有的人并未直接送东西给人,却是施主;而有的人明明送东西给人了,却算不上施主?这就要看上面布施的定义了,必须是自己的东西,而且自己也需要,但看到别人更需要,就无条件地布施出去,这才是施主。我只有一碗饭,现在有人需要这碗饭,&拿去,你吃!&我还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常说自己不够资格学佛。一般人,自己有十块钱,给你二块,我还剩八块,那已经很了不起了。只有你要十块,我全部给你,甚至再借上十块,给你二十块,那才是真布施!如果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亲自去布施,可以委托别人去。拿着人家的东西去布施,施主是物主,不是你。 什么样的人不算施主,什么样的布施行为不是发心纯净的布施,下面对这些问题有详尽的发挥。 (三) 三十三种不净布施    佛告诉毗耶娑,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净心理,不算真布施。他列举了三十三种不清净、不纯净的布施: 第一种,是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所施的财物,这不是真正的布施。 第二种,有人昨天请我吃过一块蛋糕,今天我要还礼;或者他十几年前帮助过我,现在他有困难我要接济他。这都属于人情上的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不算布施。 第三种,有人施舍财物,不是出于真正的慈悲、怜悯和同情心,而是为了耍阔气,或纯粹是打发人家了事,这不算布施。 第四种,因为自己有所欲求,比如看到这束花特别喜欢,多付上一毛钱;或上舞厅感到那位小姐很漂亮,多给两个小费,这都不算布施。 第五和第六种,把财物丢到火中或投进水里,都不能算布施。因为水火都是自然物,你把财物白白扔掉了,却不能使别人受益。 第七种,有人送礼给大人物,指望以后可以有所提拔照顾;或者看在某个大老板甚至总统的面子上,在慈善救济事上凑上一份,藉以拉个关系,这都不是纯净的布施。 第八种,怕强有力的黑道中人来抢你,赶快送钱消灾,这不是布施。 第九种,送人家鸦片、海洛因、麻醉剂等毒品,这不是布施。但医生见病人太痛苦,打麻醉针以止痛,这是布施。这里有很多道理,要研究。 第十种,送人家武器,不是布施。我儿子前天买了一把防身刀给我,他在刀下面放了一毛钱。我打电话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美国人的规矩,送刀给人,不是让人自杀,放上一毛钱,表示吉利的意思。这个我不懂,他还算是真布施哦! 第十一种,送肉与人,那是杀生而施舍给人家,这不算布施。 第十二种,你收养了许多孤儿,保护他们,把他们养育成人。但你指望以后可以使唤他们,做你的帮手,这就带上先决条件了,就不能说是纯净的布施。 第十三种,为了出名而施舍,不是纯净的布施。 第十四种,为了捧歌星戏子而出钱,比如一个歌星开赈灾歌唱会,一天收到几千万捐款,这个歌星做了好事,可出钱者未必是净布施。歌星不唱的时侯,你为什么不布施?有些人是为捧歌星的场,这个里头有差别。 第十五种,有些人破产了,财物转到别人手里,这并非出自自愿,所以不是布施。 第十六种,比如说,这个屋子因闹鬼,不敢住下去了,送给你出家人做庙子;或者因为打官司,自己的屋子有麻烦,干脆送给社会慈善机构,这都不算净布施。 第十七种,有人因学佛或受了教育,知道帮助人家是好事,但自己没有钱,就拿人家的财物做人情,这也不算布施。 第十八种,谷麦在田地仓屋中被鼠鸟等所食,并非有意送与它们吃,不能说是布施。讲到这里,想起前两天报上揭露一批送往大陆灾区的大米,在码头搬运中发现是发霉的。这就不是布施,相反,人吃了霉米会中毒,送的人反在造恶业了。 第十九种,假使我电脑坏了,我请这方面的行家来修理,请他吃饭,送他钱。这是你想学东西,是应该付的酬劳,而不是布施,布施是没有条件的。 第二十种,比如病人怕自己要死,送医师一个大红包,以为医生就会对他尽心了。这是有求于人而给钱,不是布施。 第二十一种,打了人家,骂了人家,自己觉得难为情,然后送东西给他谢罪,这个不算布施。 第二十二种,有人布施了之后,心中疑虑人家是否在骗他,或在想人家以后是否会报答他。这都不算布施。 第二十三种,有人施舍了之后心痛懊悔,这就不是布施。我年轻时在四川学佛,人家有困难,我站出来说要帮助他,大家比较买我的面子。后来有个老前辈劝我不要再替人家去化缘了,为什么呢,他说四川人有句老话,&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人家虽然给了你面子,但那个人心里难过啊!他还给我讲了个笑话:有个大魔王在地方上作怪,连孙悟空都降服不了。后来从西天佛祖那里派了个小和尚,魔王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小和尚说此行不是来收服他的,只是给他看个东西。说着,从背上黄布包袱上拿出一本缘簿,&居士,请你多少写一笔吧!&那魔王一看,&哇!&就跑掉了。 所以,平时在人家谈布施时,我就不轻易谈。有些人把钱送出去以后,越想越后悔,越后悔越睡不着,&如是施者,非净布施。& 第二十四,还有的人,送了东西给人家,好像这个人从此就卖给他了,今后定要人家报答他。这个就不是净布施。 第二十五,有些阿公阿婆,念咒布施都有账可查,你看他们念什么《心经》、《白衣咒》,念一段经,在黄裱纸上戳一个印,我念了多少卷,死后带到阴间去,也不知一卷是二十八块还是三十五块。这等于在投资,将来连本带利得多少好报。&如是施者,非净布施。& 第二十六,人到衰老、重病临死之时,感到痛苦了,晓得时间不长了,不把财产传给子女,布施出去。这也不算净布施,因为你已晓得财产把握不住了,你不布施也不属于你了。没有清净心,还是不行。 第二十七种,为了名誉而施舍,希望在电视上露面,希望在报纸上广而告之,希望一切人都感激我,这不是净布施。 第二十八种,好比说看到黄医师都出了十块,我就出十五块,蔡老板不服气,出二十块,把我们两个都盖了。出于攀比心、嫉妒心而送财物的,不是布施。 第二十九种,为贪女色而摆阔气,送种种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贵重东西,那是你为了追求漂亮女人,不是布施。 第三十种,有些人因为自己没有儿女,所以才愿意拿出家产送人,这是做好事,固然不错,但从佛法的布施学来看,还不算是纯净布施。 第三十一种,以有无福德来挑选布施对象,这样的布施不是净布施。 第三十二种,布施首先要雪中送炭,周济穷苦者,若看上不看下,光做锦上添花的事,那也不算净布施。 第三十三种,就是为了鲜花果品而舍物与人,这也不是布施。这是很轻的一条了。 佛教的布施学,这里每一条研究起来,都是戒律。 佛告诉毗耶娑,这些不净布施,不会得到真正佛道的果报,最多也就是修到仙道的果报而已。佛用种子作比喻,布施作为一种业力行为,等于播种,挟带不纯动机的&垢染布施&,就像种子下到盐碱地里,不会有好的收成。而且,这种子本身的功能(&种子界&),不但与土地的品质(&地界&)处在一种相依相存的关系中,还须有阳光、空气和雨水,才能使种子发芽。种子放在玻璃瓶中,固然不会发芽,但下在贫瘠的土地上,或得不到天雨的滋润,也是不能开花结果的。 (四)真正布施的原则 什么样的布施才能得到好的果报?对持戒者要布施,对不持戒者也要布施,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等于我经常讲的,基督宗教讲信我者得救,不信我者下地狱。若真如此,那这个上帝是势利鬼!真的上帝是信我者要救,不信我者更要救啊!佛法就是这个精神。好人固然要布施,这个不好的人更可怜,更需要布施。毗耶娑不懂这个&二俱施与&的道理,所以他把问题提出来了。 佛告诉他真正布施的原则: 第一,要自己真有心帮助人,而不挟带任何别的思想。像黄医师经常为病人开刀而顾不上吃饭,有时打电话来请个假,说不能到我这儿上课了,这是对的。吃饭、上课只是个人的享受,为了病人的生命,这些都可以牺牲,这就是&一切施与&的道理。 第二,布施不能怕将来的结果。常言讲,做好事&善门难开&,我们在大陆十八个大学设了&光华奖学金&,现在差不多每个大学都来跟我要求。这种事不是傻瓜不会做的,真要做好事,自己就要真心当傻瓜。 第三,不要轻毁任何一个人,这是大乘佛法的菩萨戒。你明知这个人是骗子,但并不因此看不起他。他来骗你,说明他有需求,达不到目的,他会睡不着觉,明天还会想办法来找你。你干脆受他一骗,让他睡一个好觉,亦一大乐事也。 确定了真正布施的原则,也就确定了什么是真正的施主。 真正的布施是不拣择对象的,这就是&不简福田&。不管被布施的对象怎么样,我帮助了你,内心非常快乐,也就是我们中国文化所讲的&为善最乐&四个字。你是一块田地,我在你身上做了功德,就把福德种子种在你这块田上了,这就叫种福田。 因此,乐善才能好施,对一切人充满着爱心、同情心,做一切自己认为应当做的事。&心信开眼,生爱念已,舍物施与,心常普缘一切众生。&具有这种博爱精神,不考虑任何附带条件的,才称得上是施主。 (五)功德圆满的净施    佛告诉毗耶娑:有十种布施,能使施主在布施后心里非常高兴,并使布施的功德圆满。 第一是&时施&。恰到好处,恰如其时的布施。有句我们从小就会背诵的格言:&求人须求大丈夫,救人须救急时无。&时施,就是要做雪中送炭式的及时布施,不然就是锦上添花,没必要。 第二是&施行人&。帮助旅途中处于病苦急难的人。 第三是&施病人及瞻病者&。世界上的病人都很痛苦,所以要帮助病人。而且,对看望病人给以安慰者,及医护病人以解除其痛苦的医生、护士,也要进行帮助。 第四是&施法器&。帮助有资格修道、今后会有所成就的人。 第五是&施欲行异国土者&。比如资助想出国留学求法而没有盘缠者。 第六是&法施&。给人以智慧的布施,给你解答问题,传授给你知识,培养你的学问,乃至教你佛法,这叫做法布施。 第七是&资生施&。帮助人维持生活的必需物品或谋生手段。比如说这次大陆水灾,你立刻送碗饭、送件衣服过去,使那些灾民得以活下去。 第八是&屋宅施&。让无房屋者有一安居之处。 第九是&灯明施&。给处于黑暗的人送去光明。 第十是&香施&。此指能生起宗教心并净化环境的香料。比方发水灾了,给灾区送去卫生用品。 前面讲的前后各五种真正布施,是三十三种不净布施的反面,即净施。佛在这里回答毗耶娑的提问,对&净施&作了一个概括: 真正纯净的布施,就是要有爱心,尊重人家、信任人家,乐意帮助任何一个人,乃至猫、狗、虫子等一切有生命的生物。&慈心&,即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慈,也可说是父性的爱心;悲,也可说是母性的爱心。这两种爱心合起来,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常心&,不是一时冲动,这是理性指导下的恒久的爱心。你今天做了好事,明天他还需要帮助,你依然肯牺牲自我去帮助他。&喜心&,对人家的幸福生起由衷的喜悦感,乐于做好事。 我初到台湾,两个孩子还未出生时,有位同乡出海办事没有回来,死于台风引起的海难。船长已经把救生圈丢给他了,本可以不死的。可是他神情镇定,依然站在甲板上四处观望,看到一位女子背着孩子,赶快把自己的救生圈给她绑上。&我是三期肺病的人了,早死迟死都一样,你还背着孩子,快下!&过了一会,船长看他还没有下船,又找了一个丢给他,叫他快点套上。他还是没有跳船逃生,看到一个年轻人急急慌慌走过来,&哎,你过来,你还年轻,赶快下去。&他就这样没有回来。你们到处学菩萨,我说这个人就是菩萨,这才是行菩萨道,这是非常难得的。生死存亡的关头,&舍物布施,彼一切净&,心里没有任何挟带条件,只希望人家活着。这样的布施,才叫净布施,才能解脱人世间的痛苦。 在这净施的原则下,佛说更有五种最有意义的&无上布施&,就是在做最了不起的事: 第一是&施如来&。要布施得道者,佛就是已经成道的人。 第二是&施众僧&。要布施一切修行者。 第三是&施法器&。要布施可以造就的人。 第四是&施父母&。要孝顺父母亲。 第五是&施王者失位贫穷&。王者失位、英雄末路、富贾破产,这种痛苦境界,非常人所能体会,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伸援手,帮他一把。中国历史上这种记载很多。   讲了五种上施,接下来佛又列举了七种大施: 第一,救济孤寡老人、失养孤儿、病患急难和穷途末路者,是为大布施。 第二,有人触恼了帝王,关入大牢,若在今天社会,就是犯了官司,要枪毙了。在这种急难之时,不顾自己的身家危险,给他送钱,想办法救援,这是大布施。 第三,送药给病人,是大布施。我受我父亲家教的影响,一辈子都喜欢给人家吃药的,所以一年到头随时随地布施医药,减轻人家的痛苦。这里放了很多药,谁有病,给他一包。可有些同学吃了这么久的药,连药名都不晓得发心认识一下,光晓得享受,都是在消福! 第四,对真正持戒修行的出家人,帮助他生活上的必需品和修行的道粮,这是大布施。 第五,帮助人读书求知识,修行求智慧,这是大布施。   第六,现在国际上都在提倡保护动物,保护濒临死亡威胁的动物生命,这是大布施。 第七,救人于贫急之中。贫,是贫穷;急,是急难。贫穷者固然要布施,一个人在急难时,不管他是贫是富,都要帮助他,这才是大布施。 (六)三种人亦有施福 以上所讲的前后各五种施、五种上施、七种大施,都是施主以自己的财物作直接的布施。接下来,佛讲有三种人虽然不一定布施自己的财物,但只要有&净心&,同样也会有施福: 第一种,你受委托人之派遣,拿着他的财物去布施。你的发心、你的动机,出于和那个施主同样的&净心&,你也同样有布施的功德。 第二种,自己虽无能力布施,看到别人肯布施,由衷地感到高兴,或也尽己所能,助上一份,这也同样的有施福。不是像社会上有些人,看到人家做好事,心存嫉妒,甚至鸡蛋里挑骨头,散布流言蜚语。 第三,劝人多做布施,同自己拿出东西作布施一样,都可以得到布施的福报。 7 佛说布施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 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 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 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 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 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 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养。 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 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隐快乐众人喜见。 十一以广大心施。得无量广大之福。 十二以美食施。得离饥馑仓库盈溢。 十三以浆饮施。得所往之处无诸饥渴。 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庄严身相。 十五以住处施。得田宅宽广楼阁庄严。 十六以卧具施。得生贵族资具光洁。 十七以象马车辇施。得四神足无拥妙用。 十八以汤药施。得安隐快乐无诸疾病。 十九以经法施。得宿命等通。 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觉支花。 二十一以花曼施。得脱贪嗔痴垢。 二十二以香施。得离烦恼臭秽。 二十三以伞盖施。得法自在。 二十四以铃铎施。得言音美妙。 二十五以音乐施。得梵音深妙。 二十六以燃灯施。得天眼清净。 二十七以缯彩疋帛施。得解脱衣服。 二十八以香水洒如来塔庙。 二十九以香水浴如来身。 三十以香油涂饰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一以香水施浴众僧。得富贵家生少病安乐。 三十二以慈心施。得颜貌和悦无诸嗔恨。 三十三以悲心施。得离杀害。 三十四以喜心施。得无所畏远离忧恼。 三十五以舍心施。得离挂碍证寂灭乐。 三十六以种种施。得种种福。 三十七以无住无相心施。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告诸比丘。如是三十七种。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   尔时舍卫国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妒。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或以饮食布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灯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乐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汤药布施。而得长寿。或以住处布施。而得楼阁田园。或以法说布施。而得甘露。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复得十种报应。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而得命不中夭。财无散失。眷属清洁。所言诚谛。离诸嫉妒。人所喜见。亲友和睦。不堕贫贱。颜貌端正。智能相应。获报如是。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隐。成就辩才。如是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如上布施随愿所求无不圆满。说此法已。皆大欢喜。作礼而退。 8 《福份无量》--积福之道开示 前言 【福份无量】乃依据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宝哲于二零零四年在佛教显密研修院香港分院所作开示,经翻译及编辑,另增补法师著作【本尊海会I】中之熏烟供养法门开示内容而成书。 本书内容浅白易明,其中对福德与因果的关系有详细解释,但却并未涉及艰深之佛学概念与名相。对初入门之佛教徒来说,本书是一本极佳的入门书籍。 布施与福报 布施是菩萨六度之一,乃成佛之方法。布施的定义是以无吝啬或不舍得的心施舍,其关键在于布施的心,而非布施的物。 布施有不同层次,若以利益众生而发愿成佛的心行施,这是成佛的因;若以为求解脱之心行施,此即成解脱之因;若以普通层面之利益他人的心行施,此虽不为成佛或解脱之因,但仍会带来极多布施之善果。 布施分为三类,一为法布施,二为无畏布施,三为财布施。我们今天的讲题主要针对第三种,但前二种衲也略为介绍一下。   法布施 我们先讲一讲法布施。甚么是法布施呢?在未遇正法前,众生是愚昧的,犹如盲了眼一样,分辨不出善与恶的分别,所以他们不断作恶,以致堕入三恶道中受苦,万劫不复。法布施便是对众生施以佛法,令盲者开眼而见到光明。 欲正式作法布施的人,必须有好的发心、动机,而并非为了想弟子众多、出名或求财。在开示佛法时,必须自己具有清净及由佛陀经历代祖师未曾中断过地传下来的传承,同时在开示时不可有误导之过失。在说法时,不可把大乘、小乘、显乘或密乘混杂地教,亦不应单单为了讨好听众而说听众爱听的话。正确的开示,必须是有历代师承、正确无误及依次第而教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听众能得到真正的利益。若对大乘根器说小乘法,或对小乘根器说大乘法,效果必然不会太好,而且亦非圆满的法布施。 有些人以为教授邪术亦是作法布施,这是不正确的。教授邪术、邪咒等法门,并不是作法布施范围。在现代我们比较少接触到邪术,但在古代的印度,有很多行邪道的术士,他们有一定的神通能力,而且常常以这些神通能力加害佛教的出家人及行者。作为佛教徒,我们不必怕这些佛教的邪术,亦无必要专门学它们的对治及克制方法。只要我们对三宝一心依上,邪术便不可能加害。此外,我们亦可修度母等法门(注:见法师著作【本尊法会】系列之第三及第四集),便可防止邪术加害。 在座中大部份听众并非出家人,而出家人亦不一定有一天会成为正式登座说法的法师,但这不代表我们不可行法布施。只要以作法布施的心,对别人在闲谈中说一些慈心的道理,或说及因果与业力,或教导别人戒杀,或引导他人皈依三宝及行十善业,这全部属于法布施的范围。我们在日常诵经时,若令附近的牲畜、昆虫乃至人等听到经咒之声,这亦算是法布施的一种方式。所以,任何人皆可以他的适当方式来作法布施,并不限于大法师之流方可修这种善业。   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的意思,是把寿命施予众生,譬如说我们把屠房中待杀的牲畜买回来放生,这便是无畏布施的一种了。 在作无畏布施时,我们应以适当的智慧运作,以尽力确保被放生的众生暂时无生命危险,譬如说我们把旁诎踩幕囊爸械鹊取5比唬颐俏弈芰α钪谏涝恫凰溃鲇谏菩模钇湓萏右唤伲咽鞘执蟮纳埔盗恕 常有很多人问及有关捐血的问题,衲在此亦顺便谈一下。捐血能令有需要的人得到救助,这肯定属布施善业。若对方因此而活命了,这应属无畏布施种类。此外,由于血来自身体,在某种角度来说,它亦有点类似身布施;又由于身体来自父母及祖辈,以身体而作之善业,便是利益在世或已故的父母与祖辈的最佳办法(注:有关利益父母之开示,见法师著作【孝份无量】)。   财布施 法布施、无畏布施与财布施均能得很大的福报,但法布施主要乃身为法师者之工作,无畏布施则与延寿较有关联,而财布施则为在家人积福之最有效方法。福份并不单与物质财富有关,但对很多人来说,财富是极重要的。财布施的最直接果报便是令我们丰足、有财。 财布施亦分很多种类,譬如说它可分为外物及内物布施等。内物是指自己的身体,外物则包括其它外在的东西,例如金钱、食物及药品等。 我们先讲所布施的物品。并非给予任何东西都属圆满的布施行为。布施品必须来源清净,即并非偷来或以其它恶业所换取来的。此外,布施的物品必须恰当,譬如说对持素的人施予肉食或给别人坏了的食物,便是不恰当的布施品了。在一般情况下,送武器或毒药,让别人可以伤害其它众生或自己,亦属不当之列。所以,若我们赠送钓鱼用品给别人,这便不算是如法的布施行为了。作为佛教徒或希冀得福乐的人,第一件事便是不该伤害众生的生命。真正的三宝弟子,应该为了保护其它性命而连牺牲自己生命亦在所不惜,怎可以刻意伤害其它生命呢!所以,我们不应赠送武器或钓鱼用品等给别人,亦不宜经营钓鱼、打猎用品或武器生意。 布施的时间有时亦很重要,譬如说在泰国等地及古代的印度,有不少持过午不食戒的出家人,如果我们在午后才对他们供养食品,这就是不恰当的时间了,所以此布施行为亦说不上是恰当的布施。 总之,布施必须令对方满足,同时亦不伤及对方或其它众生的身心健康,否则便失了布施之意义,亦不能得到完整的布施之善报。所布施之物品,并不限于金钱,药物、衣服、食品及房舍等全都可以是恰当的财布施物品。 至于身布施,必须有一定境界的行者才能做得到,我们凡夫无法真正圆满地做到。基督教常常说耶稣为了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大概真有其事,而且亦值得赞叹,可是我们的佛陀却为了一切众生而牺牲了生命无数次之多,这更加值得我们赞叹、顶礼。对圣者来说,若有人来求k的心脏,t会毫不犹豫地把心挖出来赠奉。这种修为我们连想象也想象不来!可是,我们虽暂时做不到此等大善业,但我们可以阅读祖师及佛圣等的传记,看看k们如何为众生而舍身命,譬如说佛陀的舍身喂虎之善行等。在无法效法之情况下,若我们起码能心生赞叹,这也有其功德。 为甚么衲叫大家勿急于布施身体呢?这是因为我们根本未到达此境界。若疯狂地乱加效法,只会因痛楚而自然生起_心,反而得到反效果。菩萨行者即使活生生地掏出心肝赠予他人亦能安然做到,t们不会有丝毫思及自己可能会死的问题。我们显然并非这等大士之境界。不要说活生生地送赠身体了,在我们中有许多人连在死后捐赠器官予他人之善行亦不敢答允;在被一只蚊子轻轻地叮了一下时,我们第一反应是甚么呢?我们往往马上会想:「不知道忻挥胁《荆课一岵换崾艽荆俊刮颐侵换嵯爰啊肝摇埂肝摇埂肝矣形O铡埂盟溃≡趺锤叶!何摇唬 梗颐蔷换嵩诘谝皇奔淙ハ耄骸欢ㄊ嵌亲佣隽耍≌婵闪 刮颐茄壑屑靶闹兄挥凶约海匏耍槐厮灯渌侨死嗟闹谏恕<词乖诓际┦保颐且嘀饕俏饲笞约旱母1ǎ氐闳酝皇欠旁诙苑降纳砩稀R酝幸桓龈恋桥傻淖媸Γ亩渲杏幸惶醵境媾芰私ィ运タ匆缴R缴担骸刚馐旨虻ィ∥野锬惆颜獬娑舅谰托辛耍 棺媸ο裉教煜伦畲蟮钠嫖虐悖砩纤担骸刚庠趺纯梢阅兀烤圆恍校 梗运妥吡恕K杆酪膊辉干撕φ馓跣〕妗:罄此姑挥兴廊ァK恢毙拮运换环ǎ急该娑运劳觯墒呛罄炊境嫒醋约号芰顺隼矗峁媸Ρ忝皇铝恕N颐窍胂胝馕幌缺驳男奶倏纯次颐亲约骸;涣耸俏颐牵囟妓饕幻胫右嗖槐兀砩媳慊峋龆ㄉ彼佬〕妫椅颐腔嵊行矶嗵没实慕杩谥С肿约旱纳鄙形T谄绞保颐羌僮靶扌械煤芎茫谝怀隽耸率保颐峭涞糜肫渌笊直鸩淮蟆S纱丝杉谖颐窍衷诘木辰纾咛干趺瓷聿际┑囊庖宀⒉淮蟆K炒惶幔柩热思坝υ试谒篮蟛际┢鞴儆栌行枰娜耍羌训纳菩校沂俏颐悄芮嵋鬃龅降牟际U饬街植际伤凳怯肷聿际┫嗨频纳菩小 此外,我们亦可在心中把自己的功德布施予一切众生。 除了布施的物品及时间必须恰当以外,我们亦必须具有好的布施心。布施时,受益的是自己,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布施的,所以我们切勿看不起受施的对象。如果有人来求施,我们不看这些人的需要之大小,却对顺眼的人多给一点,对不顺眼的人冷言冷语,这是很不好的。有些人为了求名或求利而布施。在这些情况下,他们的动机是世俗之心态,所以难说能得福报与否。受施方肯定是得益了,但这类的施主并不一定也得益。总的来说,布施必须基于欢喜之施心,绝不可有吝啬、不舍得之心理。若能以出离心或菩提心行施,则福报会更大。 佛教中有一种称为「财尊法」的法门,修这些法门能得世间及出世间之财富(注:有关财尊法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系列第一及第三集)。在古代,一般传统是先修长寿法,次修增长智能之法门,最后便修财尊法门。为甚么有这先后次序呢?这是有理由的。若有财、有智却短命,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所以延寿是最重要的;若寿命长却无智慧,便无法分辨善恶,长寿可能反令自己有更多机会造作更多恶业,导致无利益而反而有害的后果,所以智慧是第二项要求得的;有长寿又有智慧者,若又能得财富,便可以利用这些财富来利益及救助许多众生了,所以财尊法排第三位。财尊法有没有效果呢?它有一定的利益及效用,但也要看行者有无适当的善因。过往曾有一个僧人写过一偈,偈文中僧人向财尊祈请的其中两句说:「若我过往曾布施,此生不必向汝求!」这是甚么意思呢?这是说作布施的人,即使不欲得到财富,财富也会自然地追随他。即使他不修财尊法门,财富也会自己追上门来。由此可知,欲求财富者,布施才是究竟的法门。财尊法门不能说完全无用,但它的奏效与否其实最终亦取决于行者有否如布施等之善因。如果我们在过往世曾行布施,有了布施之因,这个因本来尚未成熟,所以暂未见其果报,现在我们修持财尊法门,便犹如在未发芽的种子上淋水、施肥,令它迅速地提早结果,这样便能见到一定的灵应。若完全无因而又不愿做新的布施等善因,恐怕修甚么财尊也没有用! 除了布施以外,对圣众行供养,其功德与福报亦极大。举个例说,如果我们诚心地向佛陀圣像供灯,这便是极容易而福报甚大的一种法门。 供灯必须留意,灯油要用较优质的油,灯芯的粗幼及长短也要刚好,否则便会有黑烟及焦味或在灯明时发出轻微爆裂声,这都是不很吉祥的。供灯有很多利益,同时也有一种传统的占卜法。这种占卜不为别人问事,而只是一些真心修行的人,在自己遇到无法决策的情况时,依赖三宝祈求启示的方法。修行才是最重要的事,但我们也不妨见识一下这类问事法。据很多人说,这个方法也的确颇准确的。 我们先把油灯擦得干干净净,再装上极好的灯芯及上好灯油,然后把灯供在佛像前方。我们坐下来诚心祈请,先观想度母、观音或任何佛陀在前,然后我们对三宝供灯,并一心祈求启示,同时心想我们要问的事。在发愿后,我们不必坐等,只须在灯油烧完而灯火自然灭了以后,观察烧剩的灯芯之朝向,以此来推测吉凶。 若烧剩的灯芯朝向东方,代表事情会顺利、吉祥和如意,这是肯定式的答案。若烧剩的灯芯朝向南方,答案是否定的,事情会有障碍、不能如愿。灯芯朝向西方代表中上的结果。灯芯朝向北方就代表有一点不太好。 一般人应在佛像前供灯问事,但对高境界的行者来说,无佛像也可以。作这种占卜问事的关键,是必须有很好的发心和对三宝有很真诚的信心,有无佛像并非最重要的因素。 在大藏寺有一位老师父,他的眼力不好,但他很喜欢观灯占卜,所以他总爱命年轻的僧人代他看灯芯的状态。这位师父在灯芯的朝向不吉利时,他便会担心。我们年轻的僧人总会胡乱说些吉祥的征兆来敷衍他。他每次供灯都会问,他每次问我们就每次胡乱说吉祥的话,他却从来没怀疑过为何他问的事永远有吉祥的答案,所以他总是很高兴的。我们年轻的僧人这样胡乱地敷衍老和尚,一半是为了免得老和尚担心,但也有为了捣蛋的心理。当时我们都太顽皮了。这样做其实很不好。 衲今天提到了供灯,所以才顺便说说观灯问事法而已。对三宝有信心而欲用这方法问事的人不妨一试,其它人当作是长点见识也就是了,不必太认真。 除了供灯外,有一种熏烟供养法门亦十分适合在家居士积福之用。这种供养同时供养所有圣众,也布施予所有六道众生。烟供的对象有四组,一为三宝众,二为具功德众,三为六道有情,四为冤敌及魔众。在对三宝众行供时,我们以恭敬心作供。对具功德众供养时,我们应以请贵宾吃饭的心供养。在对六道众生布施时,应以慈悯之心而作。在对冤敌及魔众布施时,应有类似还债后如释重负的心态。有些人以为熏烟供养法是对鬼类施食,其实这是种误解。熏烟供养法门之供养及布施对象,包括了一切三宝圣众,亦包括一切六道众生,何止鬼类而已!在同一座间,我们上供一切圣众,下施一切众生,所以其功德及福报不可思议。在布施时,布施对象包含四百四十种病魔及很多其它魔类,这供养就如还债般,从此遣换峒雍ξ颐牵哉夥拍艹ヒ磺姓习安』肌T诠┭ブ诩岸云渌谏际┦保颐腔思笊埔颍阅艿眉蟾1āT谖鞑匚颐浅3;嵝扪坦┭拧K淙徊⒉槐怀莆覆际梗涫嫡遣际┑钠渲幸恢中问健 若我们愿行布施,其实并不乏机会。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满街都是乞丐,这就是我们利益自己及利益他人的最佳机缘。 布施法门的直接果报是令我们今生及未来生不至贫乏,这包括了金钱、食物及药物种种方面的贫乏不足。许多人以为学问、出身及智商是成为富足的人之条件及前提,但我们若加以观察,会发现很多人既有良好出身,又有很高学历,智商又十分高,且比任何人都更努力,但他们却一事无成。富足其实并不取决于上述因素,而取决于业力及心态。若人富但吝啬,其实根本亦说不上是真正的富足,而且难以得到快乐;若不肯布施,甚至见死不救,或劝阻他人行施,今生及未来生皆不会有福报,甚至极可能在未来生于饿鬼道之中。如果我们以良好的动机,又好好地作正确的布施,便能得到福报,家庭也不会有障碍。 9.布施 净空法师 摘自认识佛教一书 我们知道佛法教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怎样过日子?要怎样待人处世?佛在这些地方有没有明确的教导?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同修都非常关心的。这些问题佛在一切大乘经论里面已广泛的为我们说明,其内容就是菩萨行的六度。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要遵守这六个原则: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从早上起床漱口、刷牙,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所接触的统统是六波罗蜜,这才叫真正的修行。 大体而言,世间人所最先追求的是财富。因为没有财富,生活会过得很苦,所以财富是第一个努力追求的目标。其次是追求聪明、智能。人除了不喜欢呆头呆脑之外,还想要追求长命百岁――健康长寿!这三大目标人人追求不舍,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佛法是要满足我们的愿望、希求的,这三样东西能不能得到呢?能得到。常言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为什么有人求不到呢?是因为他不明了事实真相,不懂得追求的方法。事实真相就是道理!如果懂得道理、晓得方法,没有一样求不到的。佛跟我们讲的原理、原则,就是帮助我们有求必应。因此,这重要的守则,我们要细细的体会。佛告诉我们,财富、智能、健康长寿,都是属于果报;要想得到这个果报,一定要先修因。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有人发财了!财从哪里来?绝对不是他很聪明,或他的方法很多,就能赚钱。因为比他聪明的人很多,比他方法灵活的人更多,为什么那些人不发财而他发了财?佛跟我们讲财富之得来,是前生种的因。种的什么因呢?财布施!所以六度里面,布施列在第一。「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能;「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因此,想得财富、聪明智能、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一定要修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种因。世间人今生得这种果报的,大多数是前生修得的,少数人是这一生修得的。这一生如果修得很积极,这一生就得果报,不要等来生,这就是果报。果报一定要靠修因,这是永远不变的定律。 (1)财布施 「布施」在整个大乘佛法里,是菩萨修行最重要的一条。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六度。这六条再要归纳,就是布施一条。所以佛首先教我们修布施波罗蜜。「布施」,一般人很难理解它真正的含意。往往听说布施,就赶着捐一点钱到寺庙里去。这是错解!这样的理解,布施太狭隘了!哪里是菩萨修的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养。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罗蜜,天天都在行菩萨道,只是不懂得,不知道而已。譬如说早晨起来,你把家人盥洗的东西都准备得好好的,早餐、茶都烧好了,你是在布施、供养你一家人啊!你在行菩萨道,修布施波罗蜜,在修普贤菩萨的广修供养。你看你心里多快乐。能这样领悟就不会说:「哎呀!家人都把我当老妈、下女、佣人,要我天天去侍候他们。」这样天天发牢骚,所有的布施功德都没有了。你看,念头一转,牢骚、痛苦就变成布施波罗蜜,立刻就得到佛法快乐和智能的实益。在美国有些制度,叫人不得不布施。譬如医药保险,人人都要买。为什么呢?怕自己生病的时候,医药费付不起,所以先买保险,由保险公司替你付医药费。在每个月缴医药保险费的时候,如果是为了自己生病而做准备,如此,将来一定会生病;不生病,这些钱没有办法开销啊。如果念头一转:我是在修布施、修供养;帮助那些有病的人,供养那些有病的人。这样布施出去,你一生永远不生病。为什么呢?你修的是不生病的因啊!你布施、照顾老人,将来你就得善果!即使老了,也会有许多年轻人关怀你、照顾你、侍候你!种什么因一定结什么果报。再说一个人服务在公司行号里,每天努力工作,如果是为了要多拿一点钱,或是为了地位要慢慢升高,那就不是布施了。如果能存这样的心:我今天努力的工作,是布施这个公司、是供养社会大众,加薪与升迁非我所求,那是在行菩萨道。以菩萨的施舍心在做工作,永远不疲不厌,会愈做愈快乐。这就是俗话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假使事情是自己不愿做又不得不去做,就会疲倦、会讨厌。反之,欢喜、高兴做的事情,会愈做愈有精神。我今天到世界各地方跟大家介绍佛法,是我欢喜做的!这是法布施啊!你们不懂的,我来教给你们,告诉你们,是希望大家都能减少烦恼、痛苦,都能得到佛法的喜乐和智能,来充实提升生命和生活美满!我在一九八四年,第三次到洛杉矶,一下飞机,讲堂已经布置好了,马上就去讲演。一天讲九个小时,还要我站着讲,底下的人坐着听;坐着听的人累了,我讲的人不累,愈讲愈有精神,愈讲声音愈大。为什么呢?因为观念、心境不一样。假如我讲经,计算一个小时要拿多少钟点费,再看看听的人不起劲,那就会疲倦、厌倦了。我不是为了这个来的,我是以无比欢喜的心把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介绍给大家。这个欢喜就是法喜啊!是最好的营养。今天大家讲求这个营养那个营养,那是假的啊。看看佛门里面的「禅悦为食」。禅是什么?心地清净;悦是心地欢喜,这才是最滋养的(最丰富的滋养),所以健康不在饮食!得欢喜心、得法喜,就会健康、长寿、年轻、不衰老。忧能使人老、使人病,每天愁眉苦脸的,容易生病,衰老也会非常之快。欢喜是健康的因素,它是从布施波罗蜜得来的。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诸位在此地,汽车都买了保险。为什么呢?发生车祸的时候有人赔偿。如果你念头一转:我这是修布施,是帮助那些出车祸的人。如此你这个车永远不会出车祸,永远有佛菩萨加持你。诸位看看,念头一转,就是菩萨;念头不转,就是凡夫!菩萨跟凡夫有什么差别呢?一个是觉,一个是迷。迷者――样样为自己;觉者――样样为众生。样样为众生,自己得的好处真正不可思议,没法子想象!样样都为自己,得到的好处一点点,而且得到了就没有了。你说,谁是聪明?谁是傻瓜?所以说要念念为一切众生,不要为自己。今生,你有财富、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能。钱,能用在社会上,能用在大众上,这是大智能,是真正会用钱的。假使处处为自己着想,那是很笨的,修来的一点点福报,没几天就享完了。如果能念头一转,将福报布施给众生,福报就更增盛,直至无有穷尽。布施的内涵无量无边。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修学。只要念头一转,就是行菩萨道;转不过来,就是六道凡夫。以上财布施,只是略举几个例子说明,诸位自己要多多去体会,多多去思惟,就会做得圆满。 财布施,在佛法里面又把它分为内财与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内财就是身体。在医学界里,有许多捐赠眼角膜或捐赠内脏者,这是内财的一种。再者,我们以体力去帮助别人,也是内财布施。如果我们给人家工作不求报酬,就是义务的工作(义工),这也是属于内财布施。由此可知,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做布施,就是没有那种布施的心,所以不是行菩萨道。假如我们有一颗布施的心,那么每天时时刻刻,统统是修六度,统统是修菩萨法。所以菩萨法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就是在那一念心;一念觉――为一切众生,就是佛菩萨;一念迷――为自己,就是凡夫。所以佛家善恶的标准: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为别人的都是善。这个初学的人听了很难懂!人,为什么不为自己呢?诸位要知道,凡夫所以不能成佛,是由两种执着障碍。第一种是我执,第二种是法执。我执要是破掉了,就证阿罗汉果;法执破尽了,就成佛。那些念念为自己的人,我执天天在增长,即使修一切善法,也只是增长执着而已。因为执着不能破除,所以佛说这是恶。你不想出三界,那就另当别论,想出三界,一定要破我、法二执。我执就是烦恼障,烦恼的根源;法执是所知障的根源。 (2)法布施 第二种是「法布施」。法布施是智能、聪明、才艺的修因。因此,它包括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它通常被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佛法与世法。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只要我会、我能,就热心的去教导他,这都是法布施。所以法布施不一定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无量法施当中的一种。譬如说,甲烧得一手好菜,乙不会,但很想学,甲就尽心尽力的教导乙,这也是法布施。又如某人不会做工程,我会做,我指导他、教他,也叫法布施。对小朋友讲解小学课程,也是法布施。乃至于各行各业无尽的知识、技术,没有条件、不计酬劳的传授,都属于法布施。要是有代价、收学费的,那就不是布施了。或许有人会问:现在学校老师每个月拿薪水,他们教小孩,这算不算法布施呢?这就在于教师的一念心。如果教师是为了教育下一代,不是为名为利,那就是布施。如果是为薪水,或是为了升等,想从讲师升副教授、升教授,那就不是法布施了。真正修法布施的人,是非常热心,不疲不厌的。不是修法布施的人,名利得不到,就消沉、灰心了,教导也就不够热心,动力是有限的。所以菩萨总是以无尽的悲心去利益一切众生,绝对没有条件的,特别是在佛法。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此处法布施是指佛法布施。因为世间的法布施不究竟,唯独佛法布施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进而获得无量的智能,无尽的德能、才艺,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这种布施才是最圆满、最殊胜的,唯独大乘菩萨法里面才具足,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无不赞叹。看看我们佛教界,布施经典是最重要的一项;其次是讲经说法的录音带、录像带;再就是接受各方邀请,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推广到社会,这统统是法布施。可是现在我们把经本翻开,后面往往印着「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或是「版权所有,不准翻印」,这就不是法布施了。这是什么?是商人在卖书啊!法施的功德利益统统都没有了,那只是世间商人开书店做买卖而已!录音带也是「版权所有,不准拷贝」。甚至于少数请讲经的,也要先谈好供养――讲多少小时,给多少供养――这也变成买卖了,这都不是布施。所以菩萨行一定只为利益众生,绝对不为自己。假如某个地方没有供养,但是大众真正渴望佛法,佛菩萨就自己出路费满众生的愿,绝对不勉强不为难任何一个人,只要大家真正得到佛法的殊胜利益。 (3)无畏施 第三种叫「无畏布施」。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的时候,能够帮助他,消除他的恐惧,这一类的布施叫做无畏布施。其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譬如国家受到外国的侵略、战争;在这人心慌乱的时候,从军到前方去抵抗敌人、保护后方,使后方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是属于无畏布施。又如:有人晚上走路会害怕;有的怕鬼,有的怕强盗,而路又很长,我能送他回去,陪他一程,他不害怕了、心安了,这也叫无畏布施。其它的例子就不必多举。由此可知,只要叫众生身心安稳,离开一切恐惧,统统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说到这个地方,我特别提醒同修们,吃素食是属于无畏布施,一切众生看到你都不会害怕。为什么呢?因为你不会伤害他;真正做得圆满,得健康长寿的果报。再加上法布施得聪明智能,财布施得财富,这是人生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我们想要这三种果报都得到,就要认真去修三种布施。在中国历史上,财富、聪明、智能、健康、长寿,最大、最圆满的,就是乾隆皇帝。他「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兼俱聪明、智能、健康、长寿。他做了六十年的皇帝,还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他自己说:「古希天子。」自古以来希有的。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也不是他夸口。这是他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清净圆满的财施、法施、无畏施,才得这么大的福报! 佛在大乘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菩萨一定要修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是「究竟圆满」的意思。怎样把布施做到究竟圆满呢?这是菩萨重要的一个课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早到晚处世、待人、接物,只要转一个念头,时时处处无不是在修布施。但是这个不圆满、不究竟。究竟圆满的布施,是放下、是舍、是帮助他人。我们应当怎样放下呢?放下就要能「舍」。舍后面有一个字――得――。小舍就小得,大舍就大得,不舍就不得。佛告诉我们究竟圆满的舍是什么呢?各位,你有没有烦恼?有!那为什么不把烦恼布施(舍)掉呢?你有没有忧虑?你有没有牵挂?你有没有生死?有没有轮回?把这些东西全部都布施掉了,那你就得大圆满、得大自在了。这才是究竟的布施,也就是布施波罗蜜。我们要从身外之物,练习慢慢的舍,舍到一切都能舍,最后连烦恼、生死都舍掉了,那才能够恢复自性的清净光明。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家人的戒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