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过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中国女主持是谁

奥地利奥委会主席:看好北京冬奥 加强两国交流_湖北赤壁网_,宋岳庭歌词,强欢成爱,新世纪影城排片表
(原标题:奥地利奥委会主席:中国冬奥会一定成功)
新华社北京7月4日专电(记者周欣)4日,奥地利奥委会主席卡尔·施多斯在外交学院不但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中国武术课,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对第一次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中国寄予厚望,认为冰雪运动会在中国更加普及,中国也一定会当好东道主。听过了外交学院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庆杰教授进行的“中国武术”演讲、观看师生们的武术展示后,施多斯被中国武术文化和众人所知的功夫熊猫、李小龙等影视形象所折服,现场就跟着学了几招中国功夫。“我第一次接触武术,真是很有意思。就像中国人热爱武术一样,我们奥地利人喜欢在户外运动,尤其是冬季运动,我们从小就开始滑雪,有完整的冰雪运动训练体系。”
施多斯向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等人介绍,作为冰雪王国,奥地利曾经两次举办过冬奥会。作为“过来人”,他说:“中国即将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虽然是第一次举办冬奥会,但是我非常看好中国。我相信,冬季运动会在中国更加普及,北京冬奥会一定会像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那样圆满成功!”施多斯建议:“作为冬奥会东道主,我认为应该提前为冬奥会做准备,比如将冬季运动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学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加大对青少年体育事业的投入,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意识,让他们走出家门,真正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奥地利驻华大使艾琳娜·瑞驰指出,希望未来与中国在冬季运动、中国武术等方面进行更多的交流,建设一系列的体育外交项目。 > 发展新闻 > 
冷暖人间四月天——纪念波兰奥委会主席努洛夫斯基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丁海嘉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文化参赞,文化部,波兰,文化交流,丁海嘉
2007年6月在克拉科夫与波兰奥委会主席和秘书长合影
日,早春的波兰乍暖还寒,灰蒙蒙的天空是那样的阴沉,那样的低矮,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我和使馆文化处同事在出席了前一天在波兰南部城市奥波莱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后,驱车返回华沙。按照事先的安排,我们在返回途中要经过一个叫尼萨(NYSA)的城市,同该市负责人洽谈中国文化展事宜。大概11点多,我们抵达市政厅,一向热情而守时的波兰官员却未在门口迎接。工作人员把我们迎进会客室安顿后,着急地说了一声“我们总统的飞机可能失事了!”也行色匆匆离开了。
我感到不可思议又特别震惊,立即打电话与使馆联系。政务参赞告诉我,他们也刚从电台和电视台得到消息,波兰总统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机场降落时坠毁,具体情况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机上人员生还可能性极小。
我们只得取消会谈,匆匆朝华沙飞奔。那时已是正午时分。刚一上路,忽然狂风大作,乌云正凝成一团,慢慢地形成了一个黑压压的漩涡,翻滚着在天空中奔突,瞬时间下起了暴雨,越下越大,如雾,如烟,白色的雨雾浓浓一片,在高速公路、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弥漫开来。一粒粒豆大的冰雹,裹挟着道道寒光,砸向车窗和车身,让人不寒而栗。我同事边开车边说,他在波兰工作了七八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天气,他不由得感叹道:“莫非真是国之有难,天呈异相?!”也许只是巧合罢了。突降的暴雨夹着冰雹,来得如此凶猛,冥冥之中,不祥的预兆袭面而来。
一路上,我们从收音机和使馆同事那里得到了越来越明确的消息:波兰总统莱赫o卡钦斯基于当天早晨从首都华沙乘坐图-154专机,飞往俄罗斯西部地区斯摩棱斯克市出席卡廷事件70周年纪念活动,因大雾天气,在降落时触上树梢失事,专机上96人无一生还,其中包括总统夫人和三军司令等88名官员以及8名机组人员。
回到华沙已是傍晚时分,天已黑暗。但街道上人头攒动,市民们不约而同,手持花束和蜡烛,纷纷涌向离使馆不远的总统府大门口,神情凝重而沮丧。互联网上登出俄罗斯当地居民拍摄的视频。抖动的画面上,一群人疾速奔跑在一片雾气笼罩的树林里,边跑边喊,“萨玛廖特 乌罢勒(俄语:飞机掉下来了)!”只见一个庞然大物掠过他们的头顶,擦过树梢,滑向地面,霎时,变成两团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使馆和街道两边的电视里,滚动播放飞机失事的新闻和遇难者的名单,我突然间发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波兰奥委会主席彼得o努洛夫斯基。
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质疑般地自言自语,他又不是政府官员,怎么可能跟总统一起去出席这样的活动呢?我真的不愿相信这样悲惨的事实。我的眼睛顿时模糊了。
我记起2007年刚到华沙工作,也是四月初的一天早上,第一次拜会波兰奥委会主席努洛夫斯基的情景。
波兰奥委会座落在波兰母亲河维斯瓦河畔,离使馆只有十来分钟的车程。我们抵达时,奥委会秘书长科谢辛斯基先生早已在门口等候。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努洛夫斯基主席的办公室。见我们进来,他立即站起身来,伸出一双粗壮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我,笑眯眯地用俄语热情地打招呼:“参赞先生,欢迎您到我这里做客!”
他身着笔挺的浅灰色西装,系着领带,身材魁梧,风度翩翩。额头宽阔,鼻梁高挺,慈眉善目,浅灰色的眼睛炯炯有神,话语铿锵有力。这是我第一次见他,而这第一面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仍不时地闪现眼前。
我们一面喝着咖啡,一面交谈。他说,“我刚从中国回来,中国朋友和同行为我们安排了十分有意义的访问活动,再一次感受了中国人民的热情。中国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啊!我们考察了北京奥运场地,很让人震惊,我坚信,中国一定能成功举办好这次奥运盛会!”
“再过一年多,就要在北京举行奥运会。但波兰的运动员和教练们对中国知之甚少,我们是不是可以共同举办一些文化活动,让更多的波兰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他一面看着秘书长,一面对我说。
“主席先生,您的建议非常好,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通过文化交流加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双方友谊正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我积极地回应。
他热情洋溢的话语和对中国深厚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见如故,象老朋友一样谈了很长时间。会谈结束后,努洛夫斯基主席一直把我们送到楼外相拥而别。四月的微风吹面不寒,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一股暖流涌遍周身。我回首望着他仍在风中挥动的手臂,我心想,我们注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在我们共同策划下,华沙时间日14时,北京时间8月8日晚8时,“庆祝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暨《北京欢迎你》大型图片展开幕式,在华沙国家奥体中心隆重举行。那一刻,努洛夫斯基主席和所有来宾一样,翘首注视着展览大厅中央的大型电视屏幕,观看电视台转播的北京庆祝活动激动人心的画面,等候着北京时间晚8点的到来。当时钟指到北京时间8点,他抬起手臂,高声宣布一周年倒计时正式开始,大厅内顿时掌声雷动,一片欢呼。
努洛夫斯基和波兰体育旅游部部长雅库比亚科女士,以及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朱洪海先生分别致辞。努洛夫斯基主席在仪式上激动地说:“北京奥运会是全球体育界的一大盛事,波兰积极支持和参加北京奥运会,将派近800名运动员参赛,争取获得良好成绩,并衷心祝愿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今天举办倒计时和展览活动,同时也表明了波中两国的密切关系”。当天,整个奥体中心沉浸在节日般愉快的气氛中。
我对努洛夫斯基主席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双方友谊的加深,是与他一起陪同中国体育代表团访问波兰。2007年6月,中国国家体育代表团访问波兰,努洛夫斯基主席特别重视,亲自安排日程并全程陪同,还特意邀请我和文化处同事一同参观访问。对我这个新上任的外交官来说,这无疑是个绝好的机会。
在华沙,热情的努洛夫斯基主席安排得可谓十分周到细心,代表团成员对所有安排无不交口称赞。接下来,努洛夫斯基主席和科谢辛斯基秘书长又亲自陪同代表团,乘火车到300公里外的古都克拉科夫市参观。要不是我方婉拒,努洛夫斯基主席本来计划租用私人飞机,前往克拉科夫和托伦两市的。他说,我们一定要让客人尽可能多地看看波兰,感受我们的热情与友谊。
克拉科夫是波兰的故都,位于维斯瓦河畔,建于公元700年前后,是中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历史上,克拉科夫曾三次落入外族统治。二战期间,波兰包括华沙在内的大部分城镇,遭到纳粹德国的毁灭性轰炸,夷为平地,满目疮痍。克拉科夫因是德国总督的辖地,方得以“独善其身”,被保护了下来。战争结束后,该市成为波兰第二大城市。城中历史建筑众多,设有天文台、博物馆,还有瓦维尔王宫、城堡和教堂等古迹名胜。克拉科夫是波兰人心目中的光荣和骄傲。
努洛夫斯基亲自带领我们参观该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很多地方亲自讲解。他兴致颇高,步履健硕,总是走在最前面。在介绍有关历史事件和典故时,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他介绍了建于13世纪的城市广场和14世纪的雅盖隆大学,介绍了在此学习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和保罗教皇,介绍了圣母玛丽亚大教堂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在返回华沙的路上,我对努洛夫斯基主席说,“这次旅行和参观,让我感受到波兰是一个拥有自己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国度。”
努洛夫斯基主席却神情凝重地回答说,“波兰是个命运多舛的民族,在历史上曾有过一百多年被列强三次瓜分、消失的经历。她挣扎过、战斗过、奋争过,她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她!”他的话充满着哲理和对祖国无限的深情。
在中国体育代表团访问波兰的一周里,我与努洛夫斯基朝夕相处,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聪明睿智、谦和友善、幽默风趣。他事必躬亲、无微不至,对我们爱同手足、情真意切。因此,也有了接下来三年里我们亲密无间的友谊与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努洛夫斯基主席的倡导下,2007年9月波兰奥委会举办的奥林匹克游园会,以备战2008北京奥运为游园会的主题,数万华沙居民举家参加了活动。参加者频频为将要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鼓劲呐喊、合影留念,祝福北京。“美女飞人”舍文斯卡、“竞走之王”科尔泽尼奥夫斯基、雅典奥运游泳冠军杰德捷泽扎克等波兰体育杰出代表出现在游园会上与市民们互动,宣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而中国文化园区格外热闹,吸引了广大市民,使他们在华沙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气息。这里有中国大型体育图片展,有循环播放的中国电影,还有中国武术表演、中国书法、中医展示以及中国风味小吃。
那一天,身穿红坎肩的努洛夫斯基主席,笑容可掬、容光焕发,同奥委会副主席舍文斯卡、奥委会秘书长科谢辛斯基等人,热情招呼前来参加活动的中国使馆孙荣民大使夫妇以及使馆外交官们,大家欢聚一堂,共叙友谊。努洛夫斯基主席还向我们热情推荐独具特色的波兰多种口味的熏肉、火煎香肠、波兰肉饼,以及波兰产的“日维茨”(ZYWIEC)、“迪斯克”(TYSKIE)和“莱赫”(LECH)等啤酒。那一天,我同孙大使夫妇、努洛夫斯基主席以及他十分可爱的小孙子、小孙女一起,在游园会最热闹的大门口,照了一张“全家福”。他笑得是那样开心、那样灿烂。这张“全家福”,我一直珍藏着,成为我永远难忘的记忆。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我们与努洛夫斯基主席的情谊,同样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
2008年,同样是在乍暖还寒的春季,同样是在四月前后。中国突然间经历了太多的灾难和考验:雪灾、疫情、大地震接踵而至。除了天灾,还有人祸。境外反华势力沆瀣一气,掀起抵制奥运浪潮,黑云压城,恶浪翻滚……。
一些国家领导人公开宣称不出席北京奥运活动;一些右翼组织给政府和奥委会施压,组织当地不明真相的群众到我使领馆示威游行;一些知名运动员公开表态抵制北京奥运;右翼势力掌控的媒体造谣生事、颠倒黑白。
作为波兰奥委会主席的努洛夫斯基,坚持运动员应该参加北京奥运会,却首当其冲成为媒体攻击的对象。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刊登文章,指名道姓辱骂他“出卖国家利益”,甚至使用了很多污辱性语言。面对这种形势,他毫无惧色,公开明确表示:“波兰奥委会将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我们正在备战北京奥运,进行最后的训练,我不能允许停止参加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波兰奥委会也不会让运动员们闭上嘴。但他们必须清楚,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不允许他们在奥运场地进行抗议活动。同时,自己也要对在奥运村以外的所作所为负责任。”他的回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紧接着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努洛夫斯基闻讯后,马上给我打来电话表示沉痛心情和深切慰问,几天后又亲自带着科谢辛斯基秘书长前来使馆吊唁。穿着深色西装、神情肃穆的努洛夫斯基将花束摆放在纪念板前的吊唁台上,随后在吊唁簿上写道:“哀痛时刻,我们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他走到孙大使和我面前,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说:“我相信,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会战胜困难,重建美好家园!”
经历了风雨,彩虹更加灿烂!北京奥运会非常成功精彩,波兰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佳绩,努罗夫斯基主席特别奖励每位冠军20万兹罗提(1兹罗提约合2.4元人民币)奖金和轿车,亚军和季军也分别获得15万和10万奖金。这是波兰历史上给奥运选手开出的最高奖励。努洛夫斯基在接受采访时开心地笑称:“我可能要破产了,但是我心甘情愿”。
很巧的是努洛夫斯基的生日也在四月。他1945年出生于波兰小城桑德米日。我去过他的家乡,一个特别美丽的城市。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英语、俄语和法语。年轻时,就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曾担任体育解说员,在波兰电台主持体育节目。1973年,他开始担任波兰田径协会主席。1981年,他任职于波兰外交部,先后在俄罗斯及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任外交官。后弃政从商,创办了波兰卫星电视台。2005年,当选为波兰奥委会主席,为波兰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奥运大家庭里,大家十分尊重和爱戴他。
在这个清冷的四月天里,努洛夫斯基作为国家奥委会的代表,随总统卡钦斯基坐专机飞往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二战期间,苏军俘虏、逮捕了约25万名波兰军人、警察及其他人员,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中,枪杀了两万多名波兰军官,史称“卡廷事件”,其中有参加并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的军官),准备为那些获得奖牌的波兰军官追授奖牌。在空难中,努洛夫斯基也不幸罹难。
在他下葬的那天,我原准备出席葬礼,再送他最后一程,但终未如愿,使我留下终生的遗憾。现在,每年的4月10日,我都会点燃一支象征光明的蜡烛,祭奠他的在天之灵,寄托我对他的哀思,相信他的在天之灵,能够感受到老朋友对他的无限思念!波兰是个笃信天主教的国度。我愿像波兰千百万爱戴你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追随与拥护者一样,为你点燃手中的蜡烛,照亮你通往天堂的坦途,永恒不灭。
此时,我想起我们与波兰奥委会又一合作成果:共同编辑出版的中波文《北京奥运诗歌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高洪波,著名诗人林莽、叶延滨、梁平等十多位中国诗人发来诗稿;波方也推荐了包括波兰浪漫主义诗人、思想家密茨凯维奇,先锋派鲁热维奇等十余位诗人的作品。
我的文化处同事也动情地写了一首《永恒的奥运圣火》:
你是阿波罗的精灵
你是普罗米修斯的化身
你把光明带给人间
你照亮每个人的心
你从奥林匹亚走来
你跨越高山大海
你把梦想带到未来
你点燃世界的激情
你带着神秘的谕示
是美好与希望的象征
你应着虔诚者的召唤
传递热爱与和平
你从不畏惧崎岖艰险
你从不害怕邪恶威淫
乌云挡不住太阳的光芒
你永远不会化作灰烬!
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亲爱的彼得,这首诗难道不是写你的吗?你就是阿波罗的精灵啊,你就是普罗米修斯的化身。你践行奥林匹克精神,像一只烛炬燃尽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作者:丁海嘉 文化部外联局原驻外参赞)
1              当前位置: >
【组图】中国奥委会2016年全会召开 苟仲文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时间: 16:52:33来源:华奥星空网原标题:中国奥委会2016年全会召开 苟仲文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
  中国奥委会2016年全会12月28日上午在京召开。全会选举苟仲文为中国奥委会主席,原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担任名誉主席。
  ▲刘鹏在会上作中国奥委会2016年工作报告
  全会首先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刘鹏所作的中国奥委会2016年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是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攻坚之年和收获之年。中国奥委会坚决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部署要求,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体育工作的指示精神,科学组织、系统备战、团结拼搏、突破创新,在以里约奥运会为中心的多项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上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参赛目标,全力推进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的备战和筹办工作,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和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全民健身、运动员退役保障、反兴奋剂、市场开发、体育文化与宣传、奥林匹克教育等各领域工作成效突出,为里约奥运周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苟仲文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
  会议通过了中国奥委会人事变更提案,选举苟仲文为中国奥委会主席。苟仲文在发言中表示,将与全体委员一道,充分把握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历史契机和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好形势,积极探索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苟仲文(中)分别为龙清泉、董栋、程训钊颁发里约奥运会奖牌运动员纪念徽章
  苟仲文分别向里约奥运会奖牌运动员代表龙清泉(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冠军)、董栋(男子蹦床亚军)和程训钊(柔道男子90公斤级季军)颁发了国际奥委会授予的纪念徽章。
  ▲苟仲文为伦敦奥运会递补银牌获得者李艳凤颁发奖牌
  因原伦敦奥运会铁饼项目银牌获得者查出涉兴奋剂事件,中国铁饼运动员、原伦敦奥运会铜牌获得者李艳凤递补获得了银牌。苟仲文在全会上向李艳凤颁发了奖牌和徽章。
记者/ 李雪颖
本文图片均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政府网
  认识我们
  北京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除拥有中国专业体育网站——华奥星空网()之外,还负责运营中国奥委会、中华全国体总和60余家运动协会的官方网站。
  主营业务:媒体推广、体育视频、电竞、电商、众筹、影视、线下户外、冠军梦享团、公益、与北交所共建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华奥星空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打造中国数字体育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华奥星空网(sports_cn)
  邮箱:
  长按上方图片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hxf 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德国华人女主持被指“过于亲中国”遭封杀_华商网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定制,3元/月!
《世界新闻报》驻德国记者/阎蔚
德国之声暂停张丹红播音主持工作,原因在于其“过于亲中国”
8月初,德国一名资深体育记者因为在涉及北京奥运的报道中流露出“亲华”倾向而被撤职。就在不久前,类似的事件再次上演。据德国《柏林日报》报道,“德国之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近日被要求暂停播音主持工作,原因是她在德国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言论“过于亲中国”。
多次为中国人权“正名”
《世界新闻报》记者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联系到了张丹红本人。张丹红证实了这个消息,并表示,本来希望借助德国媒体客观真实地报道中国,没想到在一向标榜言论自由的德国也会发生这种事情,这让她感到非常失望。
今年42岁的张丹红出生在北京。1990年,她加入“德国之声”中文部,自2004年起担任该部副主任。作为德国媒体人士和中国专家,张丹红近来频频在德国各种访谈、讨论会和电视节目中露面,发表了一些反驳西方社会攻击中国人权状况、西藏问题的言论。
在奥运会开幕前的4天,她在接受德国广播电台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在过去30年里让4亿中国人摆脱贫困,中国在实现《人权宣言》第三条方面作出的贡献比世界任何政治力量都要大。《人权宣言》第三条阐明,人人都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
在德国电视二台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张丹红批评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破坏了中德之间良好的关系,并称赞中国政府为保护西藏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张丹红表示,她在节目播出后收到了大量观众来信,这些观众对她的观点表示赞同。
在科隆一家地方报纸组织的讨论会上,张丹红认为中国的人权状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享有越来越多的自由。
上级迫于压力下封口令
因为这些言论,张丹红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德国媒体以及反华组织的靶子。据记者了解,反华报纸《大纪元报》驻科隆的一名女记者,连日来每天都给“德国之声”高层发电子邮件,说张丹红违反了“德国之声”的传播价值观。德国《焦点》杂志和《柏林日报》也纷纷对张丹红进行指责。
《柏林日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德国之声”一直为传播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人权理念而努力。但是,该台中文部的一名女主管现在却公开传播不同的价值观,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德国社民党联邦议会党团内政问题发言人维菲尔施布茨称,张丹红不适合“德国之声”的工作,因为“这位女士的脑子里充满了中国政府的审查”。
面对这些指责的声音,“德国之声”一开始显得较为宽容,认为“张丹红只是表达不当”,但到后来却采取了“封杀 ”政策,其实也是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
“德国之声”新闻处表示,张丹红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认可“德国之声”的价值准则,并在日常新闻工作中作出了表率。“德国之声”国际关系部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说,“德国之声”是出于其它一些德国媒体的压力才作出这一决定的。除播音外,张丹红的其它日常工作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过据记者了解,“德国之声”除了暂停张丹红的播音工作外,还下了全面的“ 封口令”,要求她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不得接受任何采访,不得参加任何公共活动。
“抹黑”性报道笼罩德媒体
“德国之声”创建于1953年,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国际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为一体的德国综合性媒体机构。虽然“ 德国之声”自我标榜“致力于独立、全面、追求真理、多元化的新闻报道”,但在德国目前媒体制造的语境下,它也只能是“ 跟风”、“随大流”。
据报道,德国《明镜》周刊、《法兰克福汇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要求其驻华记者以“批评性报道”为主。《世界新闻报》记者在德国电视二台的朋友透露说,该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召回驻中国和俄罗斯的记者,让他们在德国工作一段时间,以免受外国影响太深。
事实上,德国媒体现在正被一种奇怪的氛围所笼罩,“抹黑”、“唱衰”中国的报道频频见诸报刊杂志、电视和互联网。自从拉萨“3·14事件”之后,这种言论氛围更为加重。
德国N-TV电视台曾炮制假图片,诬蔑中国政府在拉萨“3·14事件”中镇压藏人。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曾多次刊载中国负面报道的《明镜》周刊,竟无端指责中国政府在地震救灾中的表现是“把灾难变成公关行动”。今年7月,德国《明星》杂志在一篇介绍奥运会举办国中国的文章中,通过模糊处理台湾和西藏来篡改中国地图。
奥运期间,北京奥运会本身让德国媒体无“刺”可挑,于是一些德国媒体开始另外“找事”。譬如,德国电视一台在一部纪录片中,竟然攻击中国使用“基因兴奋剂”。还有媒体拿所谓的“互联网审查”、扣留国外“藏独”分子等说事,攻击中国的人权状况和西藏政策,甚至有人抛出“奥运后中国经济将陷入衰退”的怪论。
德国人必须消除偏见
对于德国媒体涉华报道的这种奇怪现象,德国对外政策协会主席桑德施耐德教授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西方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过去对中国发展的“欣喜”,变成凡是中国的东西都一概批评,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桑德施耐德说,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中国企业大量进入德国市场,这让德国人感到有些担心。而部分民众的这种担忧又被媒体的负面报道强化了,于是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媒体越报中国的负面消息,民众就越感兴趣,而民众也愿意相信一些媒体所说的话。
桑德施耐德说,对于德国人来说,理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并不容易。包括在任的一些政客在内,一些德国人对中国的社会现状仍然抱有成见,这种保守的心态最终影响到了舆论环境。因此,需要尽一切努力让西方对中国有一个更平和、更客观、更恰当的认识。
新闻背景/BACKGROUND
德体育记者因为“唱反调”被开除
德国体育新闻社的资深体育记者海尼希,与张丹红有着类似的遭遇。海尼希是德国体育新闻社奥运报道的3名主编之一。64岁的他本应于今年秋天退休,但却在奥运会开幕前夕被德国体育新闻社以错误报道“中国开放新闻检查”,“明显亲华”为由撤职。
所谓“错误报道”,是指海尼希报道了中国政府取消所谓的“互联网审查”,这与众多西方媒体的报道大相径庭。另外,当国际奥委会8月2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后,西方媒体群起攻击国际奥委会在中国互联网审查问题上的“幼稚”。然而,海尼希并没有随大流,他转而报道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赞中国在互联网开放问题上取得进步的言辞。
因为对中国的友好态度,海尼希被他的一些德国媒体同行讽刺为德国体育新闻社的“北京烤鸭”。然而,也有媒体为他叫屈。德国《日报》就评论说:“如果一个人发表不适合当今社会胃口的言论,就让他靠边站,未免太过分了。”(阎蔚)
来源: 世界新闻报
华商今日关注
····· ··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④ 所有图片可登录华商图片网()查询,图片供稿及购买请致电029-。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 版权及其他:029-
·····
··········
var IE4=(document.all) ?1 :0;var NN4=(document.layers) ?1 :0;if (IE4) {var theSourc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委会主席任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