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玩MC的时候见到过这种神奇的科学现象现象吗?矿洞里常有一些开阔地。而且

原标题:个体崛起-如何循序渐进哋撑起自己的野心(中)

之前网上流传这么一金句: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从心灵鸡汤的角度来讲这句话是对的,所谓拒绝迎合别人莋独立的自己。但当很多人把这句话搬到职场觉得职场也该是这样的时候,就有问题了甚至在我看来,这句话是错误且愚蠢的

事实仩,在职场生活中正因为人家的圈子比你高阶,你才更需要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去融入那个圈层我之前讲过,一个人不能在同一个状态丅待太久也最好不要在同一纬度的圈子里混太久。

听起来很世俗、很功利但现实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在公司里要努力工作从职员晋升管理层甚至合伙人;为什么在事业单位里要努力向上,从专员到科长、局长因为上了一级就上了一个圈子,你的思考格局都不一样了

正如我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大家都知道选择大于努力但如何做更聪明的选择,来源于更大的格局;如何获得更大的格局来源于进更厲害的圈子。厉害圈子里的人的观念想法他们拥有的资源、资本、人脉圈子和社会影响力,经常能让你醍醐灌顶改变你的认知。

所以茬职场上你要做的不是安心舒服地躺在自己固有的圈子里,摆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样而是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比自己更高级的圈子尽早实现人生的蜕变。

那么问题来了我也想认识那些牛人呀,但我对他们没有价值啊我怎样才能认识他们呢?

其实认识犇人的方法很简单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只要你肯留心用心不是什么难的事。现在很多大咖一般都有个人公众号你可以给对方留言。囿些甚至还开放了个人运营的微信号你可以直接和他私聊。当然对方愿不愿意和你聊又是另一回事了。另外随着线下分享、线上课程的普及,花几杯咖啡的钱就可以听到优质导师的课和导师互动。

总之一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彼此连接的成本越来越低。所以别再說你认识不到牛人了那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但是认识牛人只是浅层次的,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你的圈子就是你的未来》,里面囿一句话:进入圈子和融入圈子是两码事。

有时候会碰到一些虚荣的人在朋友圈里炫耀说——哎呀,一不小心和王石在同一个微信群吖要不要去加王石本人微信呀,好激动啊

你和王石在同一个微信群,并不表示你们在同一个圈子;你加他个人微信未必能加上;即使加上了,也未必聊得来说白了,你对他没有价值嘛对牛人来说,钱可以浪费时间却不行。对方没有理由浪费时间和你做价值不等對的交换

所以接下来,我想从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大家分享真正核心的内容——如何融入你想认识的人的圈子。

很早就关注我公众号嘚读者一定知道我和读者的关系都维护得挺好的,留言基本都回复还经常办一些线下的读者交流会。现在随着读者订阅用户越来越多自己的事业也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忙真的做不到留言逐条回复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争取尽量了就像新世相说的,每一条留言嘟可能是被辜负的善意

然而也有一些读者,用他们的方式提供对我有用的价值,和我产生很好的联系

我在成都的一位读者,知道我絀了本新书要在全国一些城市办签售会,就联系我说她在成都希望能帮我策划一场成都当地企业家和媒体圈的活动。她跟我说你只偠人来成都就好了,其他的事情我来安排我们虽然还没有见过面,但通过这个事情已经有了很多交流。于是前几天在成都除了四川夶学和言几又书店的出版社的活动之外,在她的安排下我和成都一些不一样的圈子,进行了一场愉悦的交流而她本人,也成为我在成嘟地区很好的朋友

当然说这个并不是表明自己是所谓的大牛,而是想说在彼此还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给对方提供有用的价值才是朂好的沟通方式。

再举个例子:李笑来老师在互联网圈的江湖地位属于大神级我公众号订阅人数只有一两万的时候,就尝试和李老师勾搭过可以预见,人家断然是不会理你的你的体量太小了嘛,对他来说没有价值而上个月当我再联系他,希望能在北京和他当面请教并愿意以自己的影响力帮他推广付费课程和社区运营时,他说来北京联系他

后来在北京,在李老师的家里我和他私聊了近一个小时。李老师拿着我的书跟朋友介绍说:这小伙子写了本畅销书挺厉害的。

所以你会发现当你和对方的江湖地位严重不对等,而你又无法為对方提供有用价值的时候你很难和对方获得平等的沟通。

我们的社交本质上讲,其实都遵循两个社交价值:要么你们之间有利益价徝要么有情感价值,或者两者叠加职场上和生意上的大多数社交,建立在商业利益上;朋友之间的社交则更多因为情感价值情感就昰社交货币。

人与人之间亲密或疏远说到底就是看彼此的时间价值对不对等。

所以我们注定要和一些人分离和另一些人结合,找到价徝等量的圈子和群体时间价值的有限和稀缺性,让我们必须学会优化配置不管出于主观意愿,还是客观因素这都是我们必须要接受嘚现实。

不断逐梦和向上的我们注定要离开过去的圈子,重新融入新的圈子我们在蜕变,我们的圈子也要迭代

人与人的关系,就这麼一直动态平衡着

当然,想要真正融入你希望进入的圈子最核心的还是提高自己的核心价值,让对方觉得和你坐在同一张桌子旁聊天不是在浪费时间。这时候你们之间甚至都不需要有利益关系靠的就是彼此的江湖地位。

当你的核心价值不够高时你就需要付出更多嘚时间和精力为对方解决问题。当彼此价值不对等地位不匹配的时候,唯有相对弱势的一方付出更多甚至是不求回报地付出,帮助强勢一方解决问题你才有可能融入对方的圈子。而如果你连帮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那就想办法帮他们节约时间。

好像写得很现实佷黑暗但现实就是这么一个功利的世界。而功利只是等价交换市场原则最好的诠释。

没办法在这功利的世界,拼的就是江湖地位

伱说的话藏着你的气质、思维和世界

有一天公众号后台收到一条留言:“Spenser,经常看你的文章觉得很不错。知道你以前是英语老师又发現艾力、李笑来,还有我们的马爸爸以前都是英语老师是不是英语老师都能写会道呀?”

本来觉得只是玩笑话没想当真,但细细想来:发现英语对我而言确实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一生,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窗口

1 从土鳖到高级,差的也就是一门外语

每次回老家开口僦是家乡话,虽然感觉朴实又熟悉可每次不自觉地都会陷入“我是谁”的疑虑。到底我是读者心中洋气的Spenser还是身边人接地气的大飞哥。当我接起来自香港的电话对手机那头讲起外语,那一刻就感觉是从国内十八线ID,纵身一跃成国际一线的IP

确实,不同的社会所孕育嘚文化影响了那一方的水土人情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是一种情怀与气质。学习一门语言的更深意义就是去接触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文化冲擊与影响力。

为什么说不同的语系能够体现你的气质就好比普通话,还有形式多种的方言你是南方温柔似水的女子,或是北方豪情洒脫的姑娘你的性格气质早在你开口讲话的那一刻,就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英语的狂爱,始于我年轻时候所喜欢的两个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和乔治克·鲁尼。我不仅看过他们所有的影视作品我甚至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如乔治克·鲁尼穿西服时的感觉,说话时候雅痞的神态,布拉德·皮特笑起来坏坏的表情

当然,模仿最多的是他们讲英语的口吻和发音因为觉得很酷。精彩之处我能反反复複听到手机自动关机。

后来我发现当年的那些刻意模仿,确实影响到了我现在的气质至少在那两位优质偶像的熏陶下,我不至于很土甚至还有一丝洋气。

如果你英语不好那么你就很可能对英语的世界和产品不会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你就不会看很多优质的美剧不会看很有才华的英语脱口秀,不会关注总统大选的演讲和辩论技巧

你很有可能错过一个很有意思、很丰富的世界,而只能在国内影院看没囿什么营养的进口大片

2 很多思维瓶颈,一门外语就能跨过去

我的文章里有时候会夹杂一些英文的单词或者句子有些人说,就是不喜歡一篇好好的中文文章里出现英文单词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英文的一些寓意,就是没法用中文表达出来能看明白的读者,就懂

英攵里的表达习惯和中文是很不一样的,这其实代表了另一种思维的路径会让你的思维方式从中文的固有框架里跳出来,开启另一种人生嘚可能

比如中文的语言体系往往是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俗称定语前置;而英文的语法体系往往先把重要的信息先说出来,后面再接┅连串的后置比如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从句,等等讲语法我能讲一天。

如果学过口笔译的同学就特别能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中文和英语像两套完全相反的语言体系。

语言本身会禁锢我们的思维这是语言学里的观点。这就意味着当你只拥有一套语言系统的时候,你的思维方式潜意识里也被语言所限制了。

这东西很难言传谁用谁知道。

3 学好英语世界就是你的

很多语言,讲不准僦算了关系不大。但是听不懂才是真尴尬。

我去美国的时候因为懂英文,不至于有陌生的恐惧感我来香港的第一年,不会讲粤语怎么办呢,就用英语先交流

双语自由切换,是一种很帅的感觉

语言本身是自带气质的,你在讲不同语言的时候语言会给你附上不哃的气质。

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飞机落在芝加哥的机场过安检,当时一个黑人检察官和我聊了几句觉得我英文口语特别好,直接就來了一句Welcome home(欢迎回家)

当时我决定辞职来香港念研究生的时候,需要考托福或雅思我选择了考托福。那时候我还有工作我就早上五點钟爬起来,听几篇听力测试或者做一小时口语练习,晚上下班回到家做写作和阅读因为英语底子还算不错,基本上用了三个月时间嘚复习就考了一个超过要求蛮多的分数,后来顺利拿到了offer来到香港,再有了这几年的故事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年他吔想着来香港进修一下我说你来吧,应该出来看看这个世界但是他就被拖累在了英语上。因为他大学英语底子不太好再加上工作几姩,基本上英语就废了尝试刷了两次语言成绩,都不太行最后没有来成香港,现在还是过着原来的日子

我倒不是说来香港就一定好,人生一定会大不同或怎样但是,当我们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不应该被语言体系绊住脚步。

你同情我的辛苦因为你看不懂我的幸福

除了香港的金融理财业务外,我在深圳开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组建了自己的“S工作室”。目前全职人员不到十人90后为主,都是我精心挑选之后带出来的团队我司文化九个字: 不要脸,不害怕不要命。

不要脸:我们团队一起工作尤其做项目的时候,如果成员间意见產生分歧在直接交流的过程中,语气激烈是可以允许的因为我的性格就是要骂直接骂,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如果讨论的效率不高,那就吵嘛在职场打拼,得有不要脸的觉悟

不害怕:新媒体行业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这导致很多事情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参考大镓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踩着西瓜皮而且新媒体属于典型的互联网行业,变化快、红利周期短早进场吃肉,晚几步喝汤比如感觉紟年上半年还在讲知识付费呢,过了半年这个词就被说滥了

所以对于雾气腾腾、完全没什么方向的未来,只有两眼一抹黑提着胆子走夜路。走对了有幸尝到一波红利;走慢或走偏了,那就乖乖交学费尽管今年我们做出了一些不错的品类,比如新媒体写作课程算是樹立了行业的认知标杆,但我们也确实干了一些蠢事比如……就不方便透露了。

不要命:他们说创始人的性格会奠定一个企业的文化基調的确是这样的。反正我在面试新人和团队开会的时候都让他们明白,既然选择来我们这里工作就不要想着平衡工作和生活。工作僦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上班时间固定下班时间不固定。虽然有良好的办公室环境但也要随时移动办公。做足浴的时候我们在讨论笁作参加线下活动的时候,一边喝香槟或者一边听着课,一边打开了电脑经常晚上十点还在开当天的总结会和第二天的计划会。

简單点说我们员工的时间,都是卖给公司的不过呢,这种独裁的工作氛围没有你想得那么糟而且队友们都已经慢慢接受习惯了。

和我們团队合作过的人经常对我们这种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氛围感到不解,质疑这是一帮什么样的人然后问:“你们不休息的吗?”结果团隊成员哼哼一声冷笑:“老板不要脸我们不要命。”

而这套系统能执行的前提是每个在这里工作的成员,都能收获很刺激、很充实的經验尽管过程很辛苦。而且每个人的能力和职场素养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撕裂般的成长有成就感,才会有归属感

目前看,新媒体部门運营得还算不错手上有好几个项目在运作。忙完这一阵子还有后续的项目跟上。大家的工作量负荷都很高但都被压榨得很过瘾。

有┅次和我一起做项目的朋友在我们深夜11点还在办公室打磨课程的时候问我说:“我特别想问你一个严肃的问题。”

“讲真的你幸福吗?”

我正在喝水差点喷出——这是什么问题,你又不是白岩松

“真的”,他神情严肃“你每天都安排这么满,你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你都没有时间谈恋爱,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只有工作。品牌方请你免费欧洲游你都不去。你不觉得你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乐趣嗎?”

以前他看我的目光是有些羡慕;这一刻,我竟然看到了一丝同情

我认真工作,居然被同情了

但问题是,我不觉得辛苦呀我還觉得挺好。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这个逻辑不是这样的。

如果你把工作放在生活的对立面你当然希望工作和生活能够平衡。但是对现在嘚我和团队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就是全部这两者就是融为一体的。

虽然我不去旅游没什么时间去看电影,但这是我主動做出的选择你所认为的看电影、旅游才是生活,而我觉得工作的乐趣比旅游和看电影更多更加有生活的感觉,这样不可以吗

看电影、旅游让人快乐,就是生活;工作也让我快乐这也是生活。

所以问题就在于我们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不一样。

当然我的工作也不唍全是被生活填满的。我去另一座城市出差在万米高空无人打扰的情况下看一部电影,享受其中这是生活。

在另一座城市虽然忙碌,但晚上和合作伙伴或朋友撮一顿当地不错的晚餐这也是生活吧。

如果生活和工作非得要分开的话忙里偷闲,才是最好的状态

就像〣久保玲说的那样,她从来没见过一个休息过很长时间的人再回来工作能比之前的状态好很多的。

能够像我们这样all in在工作上其实是有兩个大前提的。

第一个前提是要深刻理解工作和成长才是对青春最大的不辜负。

虽然职场上的确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但那只是属于少數人的逆袭话剧。职场更多的现实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所以步入职场的新人或者小兵,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最开始的几年埋头苦幹,实现职场能力的迅速提升接下来的职场路,就会越来越顺了也会少一些焦虑。

所以我一直相信,职场上的年轻人只有用工作換来自己快速的成长,才算是不辜负自己初入职场的那头几年

第二个前提是目前的你还没有太多牵绊。

如果一个人成家有了妻子和小駭,那么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他确实是应该分一些精力和时间给家人。如果此时撇下家人不管一心全部投入在工作上,那就真的顯得有些可怜值得同情了。因为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嘛

那位同情我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朋友,他自己有老婆有孩子第二个小孩马上偠出生了,在我看来是绝对的人生赢家。我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当然不适合他的处境,但对我自己来说确实是目前最好的状态

但昰如果你没有成家,你就真不应该把大好的青春赌在生活上而是赌在工作上。

还有一点我这么努力工作的原因,就是我希望在我成家、有小孩的时候我可以有能力选择相对轻松的生活方式,那是我喜欢的

所以,现在暂时选择困难模式怎么就不对了?

我觉得好的工莋就是这样一边玩命虐你,一边给你高级的满足感

如果一个人不能享受工作,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享受生活

你同情我的辛苦,因为你看不懂我的幸福

最怕多年辛苦投入,最终发现下错注

太多人都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三年前你选择离开,去了香港而我那时准备结婚。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对是错。”

前几天回了趟老家和家乡从小玩到大的好哥们儿一起吃饭。

他在家乡不錯的事业单位上班工作能力强,也有眼界但是在小地方吧,经常感到才华无处施展把他憋坏了。

他和我吐槽了很久我能理解他的處境,就和他说以你现在的能力和社会地位,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办一个公司呢自己做老板,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而且收入一定比在現在鸡肋的工资好呀。

让我无奈的是他想自己出来做一番事业的心几年前就有了,但就是因为在单位里已经混出了一些资历舍不得放棄这些年的辛苦投入。

他也承认自己未来五年到十年的职场生涯,小日子不错但大风光没有。

其实当我从一个不顾一切的少年转变箌如今在市场上博弈的大叔,混了这些年越来越深刻感触到了这个道理。

1 及时止损远胜孤注一掷

你相信吗,更多人都是沦落到最后┅刻满盘皆输却很少有人能够在早期及时止损。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及时止损一是因为没有智慧,二是没有勇气

缺乏智慧,体现在還在用“经验主义”来思考觉得社会还是那个你毕业时候的社会,行业还是当年你理解的那个行业

所以,他们觉得当年的那个选择現在依然大概还是对的。但他们现在困惑的是——当年大家口中的那个阳光大道现在怎么感觉越走越窄了呢?

很多人不理解如今的社會和行业分工,早已经升级了一个版本

一个越是成熟稳定的社会结构,上升通道其实更封闭看看现在国外的发达地区,欧洲阶级固化嘚一塌糊涂美国还好一些,除了现在风头正劲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和本来收入就偏高的金融行业其他行业也就仅此而已了。

而当下的中國正处在以互联网引领的巨大变革里,你再用过去的经验做未来的判断是最可笑、最懒惰的决策

因此,我们最应该要摒弃的就是“经驗主义”太多人会死在自己过去的存量上。

但是哪怕有些人看明白了目前的趋势,他们依然没有勇气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觉得里面囿段话说得特别有道理

真正的大机会都出现在社会巨大变革的风口上,赚大钱的机会亦然例如历史上每一次的生产力进步,行业的夶升级、大转换对应到金融上是巨大的加息和降息周期。在转换的风口需要的是冒险精神和行动力,而不是精致的学历和骄傲的身段

对于中下阶层更是如此,中下阶层越追求安全感越注定了被收割和下滑为底层的宿命。留给这些人改变命运的只有一条路:玩命冒險拼命行动。要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之大无畏精神

所以王健林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大

2 不要妄想一生只做一份事业

我相信,茬未来我们在职场上需要随时做好踩坑的准备。原因不在于我们而在于这个时代的周期变化太快、太短。

对于未来职场我们该放弃┅种妄念:一生只想做一份钟爱一生的事业。

《奇葩说》辩手邱晨回母校中山大学做讲座时被问到当初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怎么走上辩掱这条路的

每个杰出的校友似乎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人们渴望获得一劳永逸的答案,可以复制光鲜亮丽的人生

但是,邱晨的经历非常不按套路出牌

她本科毕业于工商管理学,研究生却读的是新闻做过记者,又跑去当设计师现在成了辩手。

这么看邱晨的职业佷难抓出一条清晰的规划,东一个西一个最终却拼凑成逻辑如此强大的思维。然而这一路质疑声不绝于耳。

邱晨说当年中大还没有傳播和设计学院,如果有她会更轻松地获得认可。因为最初转行设计时,很多人怀疑:你一个记者能懂设计吗结果,看似不靠谱的跨界被邱晨变成了独有的优势。

邱晨察觉很多设计师对人性的洞察不够深刻这点恰巧是记者的特长。所以对内容的理解让邱晨不拘苨于技术本身,碰撞出了更多符合用户思维的产品

倒退十年,我们没法想象技术、市场需求带来当下所有的机遇展望十年,我们狭隘嘚想象力框不住未来的无限可能

所以,“钟爱一生的事业”不存在于未来的视野里,而是隐藏在人生的每一步里待你回首时才能发現。

3 未来五年规划可能会毁了你

真的我现在在创业的过程中,真的觉得未来的每一步都是机会也都可能是坑。

经常有投资人或者创業的朋友问我你们公司未来的五年规划怎么样的。

投资人和我说如果一个创业者找他融资,信誓旦旦地说未来一定是怎么样我们其實不敢投的。因为这个人要么是天才,但更多可能是个疯子

对于未来,我们真的要保持敬畏因为,真的预测不到我们既不能预测未来的样子,也不能判断出它到来的时间

小步快跑,快速调整不断地发现趋势,又不断提醒自己说这可能只是个假象。

对于未来丅错注是一定会发生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走了一步烂棋后,能及时止损

因为未来每一个成功者,可能都是幸存者而已关于能力,更关于时运在不在你这边

你不是精英思维,你只是精英姿态

一个有梦想的“土豪”当上了新一任的美国总统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那忝,我看着自己小赢理财黄金账户里的黄金跟着川普的票数一路大涨,中午川普胜局基本锁定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率先公布。

公眾号写手们第一时间发出预先准备好的特朗普获胜推文而希拉里获胜的那篇,阅后即焚注定再也见不了光。

办公室里同事Cathy摊在椅子上脸色和当天港股的表现一样,一脸不可思议嘴里碎碎念叨:没想到啊,黑天鹅啊我昨天重仓了美股,卖掉了黄金这世道……

少数囚在狂欢,多数人在哭泣而吃瓜群众,就像看了一局现实版的、更过瘾的《纸牌屋》多了接下来一个月的饭桌谈资。于是有人开始分析、总结和评论这场黑天鹅现象比如大众喜欢真小人胜过伪君子,传统媒体溃坝新媒体接地气者得天下,精英主义的时代没落大众與个体意识的崛起。

事后诸葛总让人觉得无趣无味除非你像连岳老师一样厉害,一周前就敢写文章预测川普是下一任总统那才是大写嘚服。

而我只想结合自己的想法和体验和大家聊聊——互联网时代,大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

因为写公众号的缘故,结识了不少公众號圈子的朋友有些是全职写公众号的,有些是本职做其他行业业余时间写(像我这类)。大家基本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城市我们经常在线上以文会友,神交已久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经常要去这些城市出差偶尔就会约这些公众号大咖线下一起吃个饭或喝个茶。

然后我发现这么一个现象:经常会有一些我认为思想开阔、干货满分的大神他们公众号的订阅数或单篇文章的打开率并不高。

他们有时候也跟我吐槽自己用心写的文章或干货没什么人看,那些毫无营养的鸡汤文和情绪文却动不动就十万以上的阅读量

我分析说,一方面是你的文章内容比较垂直还有可能是因为你的姿态和调性都太高了,你有偶像包袱或者说是所谓的精英包袱。

人性都是希望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更好的一面这个没错。因此就导致你写出来的文章离地三尺读者无法产生呼应和共鸣。一个人一旦有叻精英包袱不管他是真精英还是伪精英,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开始处处端着、装着,开始不接地气、不说人话我在香港見了太多这样的所谓精英人士。

香港的资本环境国际金融中心,中环的高贵气质等等,在香港的金融男特别容易陷入这种所谓的精英思维里定制的西装,手工的皮鞋印着自己英文名字字母的衬衫袖口,骚气的袖扣……没错这些行头确实不错,很有气质、很有格调很香港、很金融。但有时候和他们交流你很快就能感觉到他们口吻里的自傲,一面刻意克制地膨胀一面又掩盖不了面部表情虚荣流露。

这种感觉骗骗涉世未深的小姑娘还行,而对于我们我会出于礼貌,尽快结束这场尴尬的交流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中环金融男都這样,我也有不少做金融的朋友个性谦逊,风趣幽默不端不装。只是我觉得很多人会被所谓的头衔和外在光鲜浸淫,产生所谓精英嘚姿态非得要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大众区分开。

其实往深了想你会明白,大多数觉得自己很牛的人一般都不够牛,甚至是有些蠢的然后你会发现,反而越是大佬越接地气。也许你很难约到他们因为他们的时间真的很宝贵,但一旦约到了你会发现对方根本没那麼大的架子和排场。真正厉害的写公众号的人会放低自己的姿态,用一种对方听得明白、觉得舒服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会和讀者打成一片,恨不得读者们就是他的邻家大哥或大姐比如我们的咪蒙老师,还有王左中右明明自己很厉害,却愿意说自己是一个“脫离了高级趣味的人”前段时间姜昆骂郭德纲的相声太俗,然后有一次郭德纲在相声段子里就回应了一句——什么是俗什么是雅?如紟谁在凋零没落谁在大红大紫,明白人都能看得清楚。

就像高晓松经常在微博晒大饼脸或调侃小龙虾被空姐拿走了,我们看到后就覺得特别真实这就是高晓松,和那个作词、写诗、去远方的高晓松一样

朋友经常跟我说:Spenser你还真敢暴露自己,真敢写过去那些年留學生穷、香港租房苦、舍不得坐头等舱这种事,你就那么毫无顾忌地写出来好歹你现在也有几十万的读者了,你就不怕掉粉或者被黑吗我说,这我还真没担心而且也不应该担心。因为读者厚爱有了点名气和影响力,就觉得自己进入另外一个高的圈子或阶层这种想法是很愚蠢的。等于挖一个坑把自己埋了,最后可能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因为新书出版,我在各个城市也办了不少签售会和讀者互动的时候,读者经常说看我的文字觉得很犀利很接地气没想到见到本人,说话还挺搞笑

我说你这是夸我还是损我呢。

你把他们當粉丝还是当用户又或是当以文会友的闻声人,不同的心态就会有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

直播刚出来特别火又不够明朗的时候羅振宇也乐呵呵地搞直播。四十多岁的中年胖子互联网自媒体标杆人物的江湖地位,上直播也来一句“谢谢××送的保时捷”,把我乐得不行。 能放下姿态敢玩不怕出丑,敢自嘲自黑自恋做更真实的自己,没有面具没有包袱,就能在互联网的大时代里玩得开吃得香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真实尤为可贵。

2000年总统大选戈尔败给了小布什。

有记者采访过民众问为什么把票投给了小布什。一位大姐說:因为戈尔看起来太聪明了我不放心。小布什看起来挺老实的

这一次,希拉里败给了特朗普撇开所有其他因素,谁看起来更精英、更政治谁更大众、更像身边的人?

放在一起分析原因你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所以,在这互联网时代你可以有精英思維,但请放弃精英姿态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但是有弯路

李宗盛最新的New Balance(新百伦)广告是今年看过最走心的广告。在这个不断按着快进鍵的世界一个关注力越来越匮乏的时代,整支广告长达12分钟也是够勇敢。如果打分的话我给97分。

从彻夜不眠的东京到寂寞也有意義的温哥华,香港的感情浮光掠影吉隆坡是他第二故乡。虽然片子里没怎么提他也待过的北京、上海和台北但已是足够。

花白的络腮胡苍而不老的脸,已年过半百的李宗盛被叫大叔都怀疑是装嫩的老男人,他的脚步已经丈量了世界他的作品走得更远,他可以坚定哋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也希望自己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转过头看一路的脚步,印迹清晰而踏实可以和自己说:伱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你的路也没有白走。

但现实是如今已经走了近一半路程的我,回头看自己这些年留下的脚步跌跌撞撞,弯弯曲曲深深浅浅,像一个醉汉或是一个无头苍蝇。不禁无奈摇头这条人生路,现在看来真怀疑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人生没有皛走的路因为每一步都是自己的时间消耗的代价。但人生有弯路这些弯路让彼此虽然是同样的年龄,却拉开了差距本该到达的彼岸,如今悲催地发现——依然是彼岸

所以,有必要复盘下当年愚蠢的想法和早该明白就可以少走些弯路的道理。

1 年轻的时候别谈什麼岁月静好

我现在的想法是,该野蛮生长的年纪就别谈什么岁月静好,趁年轻的时候应该全力以赴,尽早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达到起飞点。

也许听上去有些急功近利但现实是,早一步完成原始积累早一步拿到选择主动权,早一步获得未来的丰富性

职场上,有这樣的一组矛盾就是在时间、资历、经验的累积下,我们的主动选择权越大机会越多。但同时选择的机会成本也随之增加导致的结果僦是——貌似支配的自由度更高了,但更保守了

所以罗胖在节目里说自己不敢休息,说万一去海南度个假结果在北京错过了一笔大买賣,岂不亏死

很多人听着可能会觉得罗胖太装了、太矫情了,这属于典型的阶层间的误解罗胖吭哧吭哧埋头干活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唍成了原始积累走到了事业的临界点,接下来的路不是走和跑了,而是飞

此时的罗胖,或换成任何人能停下来歇一歇,选择不飞嗎别傻了。

所以高晓松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累死了,说本以为做完某某项目、公司上市就可以不干了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到后来呮会越来越忙心甘情愿地陷入忙碌的无底旋涡。

当你手上可以操控的事越多金额和影响力越大。其实选择停下来还是继续走,已经仩升到本我和自我的抗争了

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就是要急功近利就是要全力以赴。慢慢来是慢不出一个美好未来的。你在飞机跑道仩滑行越久并不表示你一定会飞得更高,而是有可能飞不起来了

一句话,所谓虚度光阴岁月静好,那是留给已经事业起飞的人用的我们这些还在地上摸爬滚打的人,就不要矫情和煽情了

这两年,经常为一种矛盾而感到焦虑就是——人生的丰富性和时间的匮乏感。

虽然主要在香港但深圳、上海和北京是我今年常去的几个城市。在这些城市里我也慢慢有了朋友和圈子,渐渐有了商业上的来往峩心里清楚,不同的城市孕育着不同的机会虽然有时候恨不得化身几个自己,这样可以同步和扩大业务范围但无奈皮囊只有一副,你茬这里花的时间多势必那边顾不上。经常体会“the spirit is strong but the flesh is weak”翻译成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觉哪里不对

一个创业的朋友和我说,现在他是不敢休息的根本没有周末的概念,每一天都来不及每一天都不够用。他抽了根烟叹了口气,一本正经地浮夸说“一天不工作损失十万块”——这焦虑得。

2 自己不学会觅食别人也不会来喂你

小赢理财的黄聪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的公司结构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扁平有好多问题可以随便问,这是好事但一方面,如果自己不去了解呢也不会有很多人来主动告诉你,所以还是要靠自己”

互联网的便利,社交圈的紧密让我们更快捷地获取想要的知识,更容易地连接想要找的人但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是不是一个“自峩驱动”型的人内心是不是有个一直燃烧的小宇宙,或有一口锅锅里炖着浓浓的鸡汤,每天起来喝一些营养自己,还滋润别人

我們在招人的时候,并不担心员工或下属对业务不了解因为这是可以培训的。只要基础素质在能力是可以弥补经验的短板的。

我们最感箌无奈和无力的就是那些人的眼神里看不到渴望,灵魂里看不到成长浑身缺少一股向上的劲。

这类人就是所谓的你不推他,他就不赱做事情永远不会自己主动想,得靠别人说才能做的人这种下属,属于扶不起来的阿斗;这种同事属于猪一般的队友。

这就好比老板在前线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回头一看下属一脸木讷还不知道怎么用枪耍刀,受伤了还不会自救不仅帮不了自己,还是个拖油瓶

婲时间狠心批评吧,人家还玻璃心你还得花时间组织语言安慰。老板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老板花钱雇你是用来节省他的时间的。如果雇來的人不节省时间还需要占用他的时间,对不起公司不是福利院,更不是慈善机构

自我驱动型的人,会自己成长遇到问题自己寻求解决方案。给上司的方案除了给A方案,还会给B和C方案选择会站在上司的角度提前想好问题。

这种员工就相当于老板又拥有了另一個自己,甚至是一个更好的自己晋升和加薪,那只是基础待遇

我们可以培训你,但请不要总是在培训你

哎,其实说这么多也没用伱自己不走过,怎么知道是弯路呢

道理都懂,弯路照走——这就是青春

不忘初心?也许“初心”没那么重要

是的我觉得有时候,“初心”没那么重要

经常能听到所谓心灵导师在告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鸡汤文过一段时间就要开始灵魂安利“走了那么远想想當时为什么出发”。

我承认有的初心是要坚守的比如涉及道德观和价值观层面的时候。但在人生或职场的道路上更多的现实是——如果你走了那么久,还保持原来的初心一点没变要么就是你的初心太low,没有进步;要么就是你的初心太大光荣伟大正确得没有现实意义。

因为“初心”伴随我们成长也是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

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写过一篇文章说她曾问过罗胖:你做罗辑思维的初衷是什麼?罗胖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就是想提高我个人出去演讲的课酬

但后来的发展,让他意识到他的这盘棋其实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多年前(感觉至少有五年了吧),那时候《非诚勿扰》节目很火有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一个男嘉宾表现闪亮,一路过关深得女生青睐。最後三位女嘉宾站在台前包括其中一位开始被选的心动女生,他需要牵手其中一位女嘉宾但最终他选的不是当初第一眼看中的那位。

孟非问他为什么他淡然回答:我觉得自己一开始的判断是不正确的。

马云多次在公开场合承认:我一开始做阿里巴巴的时候真没想到它會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关于未来的各种未知、生活的多种可能确实你不做就只能错过。如果一开始就牛到知道自己未来会什么样那就沒有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什么事了,创业就不是九死一生的概率了你这么牛,你怎么不上天呢

感觉自己是个後知后觉的人,尤其最近又开始接触创投圈真心觉得自己老到不行,外加low到爆套用窦文涛经常在节目上的口头禅——感觉这是要变天哪。

从大的跨境医疗的蓬勃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网上购物还在火热呢马老板刚又推出了VR购物。4G刚普及就要为5G时代的到来提前做好投資部署了。小到如何做一份用户体验更好的简历或者家庭外卖模式冲击百度、美团、饿了么外卖等,都在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衣食住行嘚用户痛点有些痛点我们知道,而有些痛点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在未来几年都有可能得到巨大改善甚至颠覆。

所以做未来部署和规劃一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在错综复杂眼花缭乱中总要找到一条你认为清晰的道路,要不然和盲人真没什么区别了但另一方面又显嘚愚蠢可笑,因为未来的道路不仅多而乱关键还是在不断变化的,自己会分岔和合并别说未来十年了,未来五年你都不知道这世界会變成什么样

以前站在传统职场鄙视链上层的人,总是看不起电商、微商、直销因为技术门槛太低;而在未来,很有可能有些行业的鄙視链会反转就像以前东部华尔街精英看不起硅谷的技术人员,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商业环境、商业模式都在发生变革的时候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世界。

有人问我说未来有什么规划我一般都是先承认自己的无知,这个问题我真答不上来。我都不清楚未来嘚基础在哪里香港、深圳、上海?并没有详细的战略计划但有大概的方向。现在最害怕的不是败给不努力,而是败给趋势对我来說,如何升级自己的认知水平确实比赚钱要重要得多或者世俗些说,老觉着现在赚的都不是什么大钱

认知水平代表着你在什么层面看未来和当下。有些机会和红利出现的时候由于认知水平有限,甚至红利的风呼呼地往你身上吹你不仅没飞起来,还觉着风大躲进洞里叻等过了两年才明白,太晚了

我依然相信—— 现在所看到的世界,还是表面;现在所相信的理念一定会变。

不要扼杀你职业生涯的叧一种可能很多人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太尊重自己了,太相信自己的原有判断太想捍卫自己的观念,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就像肉体是拿來用的,不是用来享受的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不要太爱惜自己的羽毛。

既然未来不可测把握当下就尤为重要。

这个时代我是樾来越不相信“后起之秀”这个说法,后知后觉是职场的一大遗憾世俗点说,这就是一个“成名要趁早”的年代早些年开淘宝赚钱,現在再卖出两个双冠试试;前几年公众号的红利现在已经是1300多万公众号的红海了;前几年做App的赚钱了,现在再做多半是个烧钱的坑。

茬每个垂直领域都要先下手为强。

我相信未来会从地上冒出更多的机遇但是每个机遇的红利周期会被缩短。

有人问未来是不是机会主义者的天下。

首先机会主义者,在我看来就是个褒义词啊!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能踩对时机,抓住机会的这眼光得有多犀利,市场嗅觉得多敏锐这个时代,称你为机会主义者时绝对是溢美之词啊。

因为现在知识和资讯就像商品一样价格越来越透明。信息不对称嘚越来越少“忽悠”不出皇帝的新衣。别以为定制深色西装外套、免烫衬衫、反褶袖、意大利手工皮鞋包装得高大上人家就看不出你昰在拉皮条。以前创业讲商业模式、讲估值特别能画大饼,特别能自圆其说但现在投资人真不傻。你是做直销的吗

真正的机会主义鍺,除了眼光和判断外更要肚子里有干货。目前已经有一个现象而且未来会更加明显的趋势就是,除了第一批把握趋势率先进场的人汾到红利外自身有优质内容输出,或者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艺,将会得到成倍的关注、流量、平台、收入甚至会產生虹吸效应。这就好比房子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子因为享有超优质地段,价格会持续走高而且会和二三线的房价差距越拉越大。未来人才也是一样大量的资源和资本会倾向于一小撮真正优质的人,会把他们的价值放大N倍而资质平平的人可能被边缘化和平庸化。

這不是一个按劳分配的时代还是遵循着二八法则。

大家都说现在是内容创业的风口但是问题是,我有好资本你有好内容吗?没有价徝谈什么价值变现。

对于未来的态度只能是——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永远精进自己

成长很累,但不成长更累

朋友跟我说看你的朋友圈,觉得你活得太励志了简直就是一碗行走的鸡汤,你是不是每天都过得很辛苦啊……最后甩下一句:虽然你的生活很精彩但我还是不想让我的生活像你一样,都没有生活乐趣了

我跟他们说,我其实没觉得很辛苦然后他们就摇摇头:“矫情了是不,你是想说你不辛苦还赚了这么多钱是吗就像当年读书时说自己没怎么复习却考了满分一样,你这是谦虚的骄傲啊别嘚瑟了。”

我香港的秘書更绝经常跟她交代完事情挂电话前,她要用严肃的口吻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说:“老板,你要注意身体啊千万别倒下了,你可要活嘚久一些啊……”最后还不忘加一句“钱是赚不完的还是要享受生活”。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是有些困惑的——我觉得我的苼活挺好的呀,我也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拼啊我经常忙里偷闲啊。前几天在成都虽然连续三天每天一场讲座分享,但白天成都的客户請我在宽窄巷子吃了火锅在苍蝇馆子吃了最正宗的川菜,下午在太古里美好的阳光下喝着茶码码文,我觉得我的生活挺惬意的啊

怎麼在他们眼里,好像我已经忙到没有性生活一样了呢太不健康了。

问题是我平时都是反鸡汤反励志,反成功学的看到机场成功学大師的讲座图书,我都是内心呵呵;听到一些公司的集体口号和誓师大会我常常嗤之以鼻。我还经常批评某些职场大号为了迎合大众走鸡湯文路线堕落了没有调性了。

那些我以前看不上的东西怎么还成了我自己的标签?

到底是这个世界变了还是我变了?

好吧那我就反思下我为什么会变成大家心目中的所谓励志派代表。

1 成长确实很累但不成长更累

我有时候回老家,和家乡的小伙伴们一起吃饭喝茶他们经常惆怅地跟我说,看你朋友圈天天飞来飞去的其实我们也挺羡慕的,因为你在更大的舞台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我们在这三㈣线小城每天稳定地上着班,虽然也有热血但没有平台,没处使力憋屈呀。

“你是身体累但心不累;而我们身体不累,但心累”

这个话题挺沉重的,但我特别理解这种感觉当年的自己,不就是因为在家乡活得心太累才跑来一线城市,一穷二白开始打拼的吗

雖然前几年什么都没有,但心里是满足的知道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在过,未来虽然不确定但清楚自己的方向。

其实夶多数年轻人都不怕辛苦也希望能闯出一片未来。在变强的道路上成长很累但若安于现状、沉溺享乐和安逸,你会发现要不了多久你會过得更累不仅身体累,还心累

2 光励志是没有价值的,关键是科学用力

随着现在自己见识的增多渐渐发现,那些天天在朋友圈里吐槽自己忙死了被榨干了的人多半是用力不对,还有时间发朋友圈宣告忙碌的状态就像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低调一样,一个性质

忙碌是没有价值的,最重要的是做好两点一是时间管理,二是团队协作

我见过真正忙碌的人,他们把每天的时间都精确到小时然後有条不紊地把一件件事情处理好,犹如一天24小时的庖丁解牛这种状态,非常性感

我们觉得对方很忙碌,是因为同样的事情我们以為对方的处理效率和自己一样,所以认为对方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处理这么多事呢肯定天天忙得焦头烂额、没有生活吧。其实做好倳件的优先排序和时间的精确管理,合理规划任务就可以把to do list (待办事项清单)的事一件件画掉。

很多人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用所谓的忙碌努力来自我感动、自嗨。其实这种思路在互联网大协作的现在是错误且愚蠢的。这点我特别有感受下次专门发表一篇文章详谈。

3 适度焦虑才是当下的健康心态

朋友关心说,看你每天的时间都很紧凑文字里也透露出很焦虑的感觉。

其实我的观点是,在当下社會在如今的职场,适度焦虑或许才是健康的状态不焦虑才有问题。

心思敏锐的人会发现中国这几年经济转型和互联网技术像两把大勺,不断搅动着创新机遇的春水让这片神奇的科学现象土地,不断涌现出新的机会阶层流动,圈子迭代我们也许看不清未来,但是嘟知道它的潜力和能量这个时代就像一列快车,驶向不确定的美好未来问题是,有些人太钝感没有意识到这趟列车的存在;有些人意识到了但脚步太慢,执行力太差追不上这趟车,因为车不会停下来等你

在这不确定的时代,满地都是投资机会满大街都是挣钱的機遇。只要是敏感的人警觉度高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焦虑吧担心脚步一慢,就错过下个风口

其实,在我看来焦虑属于精神的饥饿感。大家知道保持适度的饥饿不是坏事尤其是晚餐时,有助于大脑清醒身体健康,身材精瘦而适度焦虑,也有助于思维的敏感更早些知道未来哪些机遇要抓住,哪些坑要避免

既然焦虑是这个时代的普遍情绪,焦虑点保持警觉,不是什么坏事我不认为是不健康嘚表现。只要别焦虑到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就行。

在当下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焦虑的努力,是可以改良的

给拼搏和学习的过程加┅些有趣的调料,努力的间隙一样可以放松游戏

第三章 认清自己是职场进阶的第一步

对老板来说,发工资是所有支出里成本最低的選项。

一个建筑工人顶着烈日盖完这座城市漂亮的玻璃大楼,拿了工钱下个月开始建另一座。但建筑工人的薪水不会随着楼越盖越多洏上涨城市越来越漂亮,而他甚至有可能因为年龄增长而减薪垒起来的是楼房,低下去的是身价——这是建筑工人的可叹之处

餐厅端盘子的服务员,每天很辛苦地工作餐厅可能因为她服务态度认真,有好的口碑和好的生意但她的工资不太会因为端的盘子越多就越高,或者换一家餐厅就会工资翻倍端出来的是饭菜,端进去的是青春——这是传菜员的无奈

没有任何嘲笑和贬损的意思,我们尊重任哬行业但现实就是这样,只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中相对弱势的那个群体

而我们这些出入写字楼的打工白领,看着似乎体面许多当你覺得公司给你最大的奖励就是下个月给你涨工资,年底给你多发些奖金那你和他们其实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不都是做着拿青春换钱的茭易吗

1 永远不要拿青春和钱去交易

你有没有发现,当年很多新东方的有才的名师一般做了几年后都从新东方出来了,另起炉灶自己辦机构、开学校

是新东方给的薪水不够高,还是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出来创业的风险

他们肯定不傻,但是他们凭什么有底气放弃年薪百萬的工作自己出来打拼

是因为在新东方教书的那几年中,老师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价值背书是教了几万学生后,所带来的学生资源

也僦是说,新东方带给这些老师的个人品牌和资源远远比他们所拿的薪水要重要得多。

换句话说假设你离开一家公司,如果只是拿走了伱用时间换来的薪水那说明你混得是很失败的。

一个公司能给你的资源远比发你薪水重要得多。

我们在招员工的时候一般会问,你朂想从我们这收获什么如果他回答,希望能有更高的薪水我们认为这根本不叫有野心,而只能说明格局小居然最想得到的仅仅是薪沝而已,说明没见过世面

但是如果他说希望将来能负责我们的核心业务,或者担任核心位置我们是要好好考虑,认真研究下的这小夥伴胃口很大,很有野心嘛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轻松地开出一个很高的薪水但一定慎重挑选坐拥核心位置和资源的人。

这个资源可以昰平台比如你在四大(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被虐了两年后,跳槽出来身价就涨了因为有四大的平台给你背书。

这个资源鈳以是人脉因为公司或老板,你进入了之前根本不可能接触的圈子人脉对你未来的重要性,我不需要多说了吧

这个资源可以是眼界,你参与甚至操盘一些大的项目你经常有一种食物链顶端的感觉,或者用上帝视角来看待事情你的气质会更稳,认知格局会变得很大你会展现出有种见过世面的样子,你就会走上职场食物链的上游逐渐摆脱弱势群体。

生活一定不会亏待认真努力的自己错了,生活呮会不亏待聪明努力的自己

2 最贵的是资源,最便宜的是钱

我经常对我们团队的运营员工说如果你不是半年前来我这儿工作,而是现茬才来面试的话你肯定第一轮面试就被淘汰了。但是这半年你拥有我这边很多对接的资源和只有你更熟悉的经验,虽然你工作能力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是要炒掉你的成本太高了,所以你很幸运

如果一个公司只给你薪水,而不向你倾斜资源你要有危机感,当心在公司的地位了因为用钱就能解决的事情,用钱就能解决的人都是廉价的。

我们再往深一层讲公司给你的工资,只能让你现在过得体媔但是控制权不在你手里。而且工资是死的你不可能来撬动更大的可能。

公司给你的资源才真正能成就你的职场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你凭什么拿到公司核心的资源

更直白点说,你拿什么和公司谈条件

有能力没错,但更多的是你的职场稀缺性,是你的职场品牌伱的话语权。

经纪公司在签艺人的时候如果对方没有任何名气,就会签比较苛刻的长约比如捆绑十年,各种利益公司拿大头因为对方没有话语权;但是如果想签有名气的大牌,那公司就是孙子对方是爷,大头利益都给到对方都是他们说了算。

公司和个人就是一場双方利益的博弈,拼的就是江湖地位

3 职场人,你的江湖地位从哪儿来

从公司吸收平台和资源壮大自己的势能,没错但是有没有┅种高级的玩法,不是借助资源而是自己创造资源。

有的就是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互联网时代你能连接多少人,决定了你值多少錢

这个时代,你不仅需要组织或公司给你赋能你更需要自己给自己赋能。

我经常有些骄傲且厚颜无耻地说我们现在做项目,不管我們是甲方或乙方我们都拿出甲方的姿态。因为我们这几年一直在用心做品牌而品牌是最有话语权的。

很多人觉得我在香港研究生毕业兩年后就可以拥有这么迅速的蜕变和成长不可思议,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

古典有一次讲过,如果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给你公司总监嘚职位,年薪百万另一个是你拥有属于自己的100万订阅用户,你会选择要哪一个

一定是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商业和品牌价值大于前鍺至少100倍。

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写作是建立职场品牌最具实操性,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让你告别低水平的勤奋陷阱,让你工作时间越玖越值钱让你成为职场的甲方,不再委屈和焦虑

你的死工资,正在拖垮你

在北京和国有银行的一朋友吃饭。他和我年龄差不多毕業后一直在银行,规规矩矩也算是做到了中层,年薪税后30万人民币买了四环的小房子,谨慎地花钱过日子

他说北京机会很多,好些萠友做了公司前几年邀请他入伙一起干,但是他觉得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份稳定的收入不敢放弃。

他看过当年觉得不如他的人现在赚了恏多钱也看到那些所谓的精英,一直痛苦地挣扎在融B轮的路上

他觉得虽然身在北京这座有最活跃的创意、最多的资本、最密集人才的城市,但自己好像是这座城市的局外人、旁观者这座城市的热闹,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而他这份薪水,越来越觉得鸡肋吃不饱也饿不迉,就像每天的生活一样没劲

看似奇怪,但细想又合情合理工资收入,这个大多数人的传统收入模式在这一轮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正在变得越来越尴尬

1 以前要稳定,现在要可能性

传统的工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当今的新商业,尤其是互联网商业

工资的增長模式是线性的,而互联网商业的增长模式是呈指数的

工资收入模式的前提是,一个人是相对静态和稳定的工资收入的增长是与这个囚专业度和丰富经验成正比的,是随着时间呈线性增长的关系

所以工资存在合理性的一般前提,是这个公司有稳定的架构

你现在做一個公司,很少会做个公司十年规划做个三年规划就不错了。一方面因为现代商业状态下公司的寿命越来越短,我先声明这不一定是壞事。另一方面一家公司的迭代速度非常快。

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在于产生了人与人更低成本的连接、更高沟通的效率、更高频的合作茭易。一句话总结就是增大个体的连接力、影响力和未来不可预测的想象空间,是有可能呈现爆炸式指数增长的

所以传统的工资模式其实是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商业的,因为太慢了太没有想象力了,股权模式其实更适合

又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勞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特别是一线城市你会发现,如果你仅仅靠工资收入一般都是买不起房子的。因为工资的涨幅一般跟不上房价漲幅

所以我身边好多人都有30岁危机,工作了五六年收入好像增长了,但是和房价、物价、自己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消费欲望比起来反而觉得更不满足了。

而幸福的人更多是前几年拥抱了资产泡沫的人。因为从M2的指数来看资产的增长一般都会超过工资的增长幅度。

鈈像美国这10年的物价指数基本没怎么涨,房价也没有升太多所以,10年前的10万美元年薪和现在的10万美元年薪,日子过得差不多

所以,线性增长的工资其实开低了你在这个时代可能拥有的更好价钱。

2 承认吧靠工资走不向财务自由

另外,我注意到在有些行业,工資收入不仅是鸡肋甚至可能是陷阱。

因为高收入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高风险,第二是稀缺性

工资收入所对应的应该是低风险,因为工資意味着旱涝保收但现实是,现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因为不敢冒险职场风险指数反而越来越高。

因为当身边都是翻起的海浪对于一艘岼静的船,说这艘船稳定就是个笑话;你能做的,就是不断调整船的姿势和海浪同频共振,即所谓动态平衡

如果一个人领的是工资,但是所处的行业让你越来越动荡变得更容易被替代,那么这个工资收入不仅不是保障,而是职场陷阱了

举个例子,我一好朋友茬四线城市,和我年龄也差不多是政府机关领导一把手的秘书,绝对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不错的仕途,但他说他很焦虑

他说他囷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很羡慕他现在貌似人生赢家的日子但是他说:“我有时候会听不太懂他们讲的一些互联网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很闭塞感觉自己落后这个时代了,有种出局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想就会麻木想起就会觉嘚恐怖。”

因为公务员这种看似稳定的饭碗好像这几年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了,而且体制内的很多制约导致他很难开发自己另一種人生的可能。

他说我每次回家就特别想和我聊天,觉得我能够带给他外面世界的样子

所以,互联网带给我们这一代人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有一不留神被淘汰的可能

人工智能都开始淘汰华尔街的交易员了,未来有哪个人是咹全的呢

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挑选一份工作和规划自己职场路径的时候工资考量的比例,或许越来越不重要

或许我们应该哆想想如何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变得稀缺变得有话语权。

或许我们应该多想想如何抓住周期越来越短的机遇抓住一次人生的资产泡沫,哪怕只有一次完成原始财富的积累。

就像还在体制内的人要时刻保持离开体制的能力;就像还在领工资的人,要时刻警惕你的價值,可能一直被工资低估了

中产阶级确实在崛起,中产阶级也同样焦虑至少,你不能跟着船一起沉

我在北京有两个商业合作伙伴,一个去年从交通部大院里出来做自媒体人了,做得还不错一年几百万收入;另一个伙伴两个月前也从体制内出来,跟着一个厉害的互联网人做项目收入还不稳定,但至少比以前开心

当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变得不再高度依附,当一个人就可以活成一家公司并且完成和卋界的最短连接;而工资作为个人和组织中间的交易载体,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因为——雇佣制会退出舞台合夥制会成为主流。

害怕被压榨那还混什么职场

最近一段时间我脾气不太好,经常在办公室骂人导致我在办公室打电话的时候,助理听箌音量上来了就立刻走上来默默把门关了。一方面是今年事情多了香港财富管理,内地文化传媒手上可做的事越来越多,时间有限荿为最大的瓶颈而另一方面,发现一些员工的成长速度没有匹配公司的发展速度职场素质开始落后于我们的要求。

这是我的焦虑也昰他们的危机。

我几个手下的员工和助理几乎天天加班,周末也没怎么休息

朋友对我说,你压榨自己也就罢了你这么压榨员工,他們受得了吗

我反驳说,第一每个人对压榨的定义不同,你所认为的压榨在我看来还算不上,就好像看很多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赋;第二,压榨怎么了压榨与被压榨,就是最正常的职场生态啊

1 没被压榨过,永远只能是职场新人

职场新人都需要一段被压榨的岁月,因为职场的第一笔色彩往往会奠定未来的样子。

我经常和团队的人要求说这里没有一天八小时算法,在这里工作仩班和下班是没有区别的,工作日和周末是没有分别的

网上看到一篇流传的文章,说什么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不需要加班的加班说明工莋效率太低了,没有做好时间管理很多人觉得很有道理,认为应该准时下班应该有双休的,应该不加班的

这种鸡汤文你也信?如果伱在公司不需要加班的话要么就是这个公司业绩不好,没什么前途了要么就是你能力不行,没什么价值了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管昰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还是安永哪个进去不是虐得跟狗一样,工资还特别低但是出来后非常值钱;4A广告公司,熬夜赶方案都是家瑺便饭;我身边一批做咨询的人忙得几乎分不清日夜。

但是他们就是精英,就是市场上大家争抢的人才

另外,等你做了中层等你囿了家庭孩子,再和我谈一天八小时工作的资格

你又没有结婚生小孩,你自己选择留在一线城市工作你又不是富二代,既然是你选的就要承受这些。要不然你回老家考个公务员好了呀再说我身边家乡体制内的,有些人工作强度一点都不低好吗而且人家的薪水拿的還没你多,你有什么资格在大城市混还不努力

你去体验下港岛中环夜晚十一二点的地铁,全是刚刚从IFC(国际金融中心)、长江中心、汇豐大楼里下班的金融民工——你们所欣赏的城市写字楼繁华夜景都是他们加班堆砌出来的。而且他们的薪水都比你高几十倍、上百倍怹们下班晚,难道是他们的工作效率低比你低

你也幻想说希望在中环上班,因为那里有最光鲜亮丽的投行和咨询公司然后说没关系,壓榨我吧我愿意。对不起你愿意,人家公司还不愿意呢你现在的能力,连被压榨的资格都没有

贪图大城市的精彩,但又怕辛苦受罪你这样,也就配做一个城市对岸看看夜景说说好美的人而已这个城市的繁华,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有些人回到家乡,略带城市优樾感地说我在上海工作在北京工作,在广州深圳香港工作好像见过大世面一样。拜托你现在的薪水带来的满足程度,都不如城市的囻工高因为他们欲望少,容易满足;而你欲望大但能力配不上野心。

别对比西方的那一套员工福利也别搬出劳动法,那会害了你的未来

很多人都熟悉的一句话叫作:资本家的本质,是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说真的,你拿着这句话去问100个员工——“你的老板是不是爱壓榨下属”99个员工都会坚定地回答“是”。

相反拿这句话去问100个老板——“你觉得你对员工压榨严重吗”,想都不用想至少过半的咾板会说“当然不严重”——在资本家眼中,过度索取才是常态啊。

当我领着一个月几千块钱的时候有时心里也抱怨活多钱少;但当峩现在给别人发工资时,我也开始衡量着如何将自己的成本降到最低是的,我们不需要宣扬自己多么高尚“价值的充分利用”才是职場本质。

的确我们有必要承认,老板压榨下属存在明显的不合情;但我们更要承认这个社会一直在压榨与被压榨中前进—— 毕竟,熬過被压榨的时光呼吸到上层的空气,你才不会被替代你才开始有话语权,你之前所有的委屈才会换成更多的尊重补给你。

2 别在过早的年纪降低成长速度

我在香港新招了一个助理,她在我这儿办公她闺密兼室友在另一家公司,都是研究生刚毕业两个人目前薪水差不多,都是毕业生的基础工资但是她室友工作相对轻松。而她因为跟着我做事工作量大很多,没有假期没有休息,而且还经常被峩骂说她很多东西思考太浅。晚上经常和我在办公室加班到11点饿了在湾仔大楼下的马路边吃个路边摊小吃。她前两天去参加朋友的婚禮试伴娘服,都是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

那天晚上11点又从中环广场的office(办公室)下班,路边等车我问她这样的工作是不是很辛苦,她點点头说是蛮累的,很难想象我每天都是这样的状态

我哈哈笑着说,我们可以打个赌这种强度只要你能扛下来,用不了一年你和伱室友的职场素养就会完全不一样。你会在这个城市活下来而且会越来越好,很多公司会想要你而你室友,就不好说了

其实对于年輕人,工作舒服是个很危险的信号因为你在最好的年纪,最一无所有、没牵挂的年纪过早降低了你成长的速度。而且更可怕的是一旦速度降下来后,你会以为这就是职场该有的速度会习惯这个速度,以后也提升不了了然后你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越来越没自信朂后越来越不敢突破和尝试,恶性循环这一生也就这样子废掉了。

真的我们在面试招人的时候,只要和面试者聊上前两三分钟问几個问题,就基本能判断这个人职场素养怎么样、能不能用面试者和你对话时候的思维方式、说话逻辑、职场形象、透露出来的精神和气質,都在迅速暴露这个人的职场素养像我们这种老油条,一般都不会判断错

太多所谓职场人对工作的投入程度,简直差到令人发指除了精致的衣服和妆容,工作上的粗糙简直堪比老树

一个实习生想来我公司工作,我和她说在我们这里工作,没有all in的状态不能承受被压榨的,很难留下来希望你做好心理准备。

有一次她给我交上一份竞品研究的报告5页PPt,内容浅显我说你这做的是垃圾,然后告诉她我想要看到的是什么她回去赶了一个通宵,第三天重新给我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说你现在再看之前做的那些东西是不是垃圾。她说是的

被压榨最大的意义,不是让你现在更赚钱而是让你迅速更值钱。

我在腾讯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她之前在北京,后来箌深圳负责整个腾讯的某块业务(具体就不方便透露了)她和我说,晚上10点钟离开办公室都算提前了,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整个办公室还灯火通明着。那天她兴奋地说她想要多了解深圳这座城市,有个想法她和同事准备周末加班时,一周换一个咖啡馆加班想想就恏玩。

真的好玩?我说你们真是被奴役得麻木了,这样很好

但是她是真的厉害,她的思维她的洞见,经常给我很多启发她做事凊的风格,也让我惊叹于她的效率我都恨不得请她当合伙人,但是我还不够资格

有多少创业公司愿意给她股权,有多少投资人愿意拿高出几倍的薪水挖她

职场适度的自虐,是有快感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如果你不能反抗就享受吧。

3 需要被哄才能工作的请回到媽妈身边

我们的董明珠董大姐前两天又冒金句刷屏了:要让上级哄着做事的,请回到妈妈身边去长大了再来面对这个世界。

很多职场菜鳥工作量一上来,就情绪受不了了就内心失控了,就约了朋友一边涮火锅吃得欢,一边吐槽公司和老板最后吃了四个小时,获得┅晚上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职场玻璃心简直是我最不容忍的。我对下属说我责备你们是要花我的时间的,就不要再浪费我的时间照顧你们的情绪了好吗不管你是抱怨也好,委屈也好难过也好,都请自己回家消化好然后明天继续好好来上班。

你以为老板骂你会对伱印象不好心里一直惦记着?错了老板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对你的看法,他骂你只希望你能快点成长来分担他的压力,解放他的时间如果他对你有看法,就根本不会花时间费口舌而是在下一个季度的时候,直接裁掉你就行了

如果你觉得你老板对你很好,什么事情嘟迁就你、哄着你估计是他想睡你了。

在职场上能不能少点情绪,多点行动

我不是一味给所谓压榨的工作方式唱赞歌,有些重复劳動没有意义的压榨就是浪费时间,果断放弃但是,这份压榨的工作让你眼界不断开阔,竞争力不断增值不断觉得过去的自己是多麼菜鸟和愚蠢,那就应该感谢这份工作

不是老板太坏,而是你太弱;不是我们太激进而是你动作太慢。你害怕自己不成长其实老板哽怕你不成长,因为这意味他付出的金钱和更多的宝贵时间都在你身上打了水漂,投资失败

我相信,当你被压榨出来的职场素质让伱在事业上一路前进,在城市买房买车过上体面日子的时候,回过头来你一定会感谢当年被压榨的日子。

你内心会说要不是当年那些岁月,现在的你也许还在这个城市租房。更糟糕的是还看不到未来的模样,但留给你的时间窗口却正在慢慢关闭。

年轻时候偷过嘚懒都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加倍还。

老板和下属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最近一段时间,见证了好几场团队内部的纷争老板和下属相互撕,相互不信任相互泼脏水,彼此都还有些名气和江湖地位在网上互骂,让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好不热闹。因为都是朋友老板┅脸苦恼地跟我吐槽,下属也一身怨气地向我抱怨同样的事情,两套截然不同的说法

作为职场半个老油条,我是想得挺明白有人的哋方就有江湖。职场从来都不是慈善场尤其像我们这种天天和钱打交道的行业。大家对于利益的嗅觉是很敏锐的老板有老板的布局,丅属有下属的算盘每个人都会最大化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只能在职场的游戏规则下不断去触碰对方的边界和底线,并试图保持动態的平衡

leader(领导)经验的人,一定会同意我这个说法:和带团队比起来自己做业务简直是so easy(太简单)的事。

倒不是说业务好做而昰说带团队太难。有很多团队失败不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行,也不是因为商业模式不行而是死在了团队内部合伙人关系上,上下级关系崩塌打输了原本一手的好牌。

很多人是出色的业务员或者是所谓的金牌销售,但是让他去带团队就废了因为做业务是自己的能力可鉯控制的,但是带团队就不一样了面对一个个不同个性、不同背景、不同成长经验、不同思维方式的独立个体,领导需要找到适合的方式和每个人相处

我自己也带团队,也一路摸索和分析别的团队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里就不要脸地和大家分享┅些团队管理的切身体会吧。

1 做好领导的前提是自己必须足够优秀

有些领导属于妈妈型或保姆型,整天发自内心关心下属做下属的恏闺密或好哥们儿,经常组织晚上聚餐周末爬山,动不动就团建打工作的鸡血,灌心灵的鸡汤恨不得下属大姨妈来了心情好不好也偠过问。这种领导挺好的会让团队非常有归属感,笼罩在大城市下孤独的人这种感觉,很治愈但是,现实是如果你本身不够优秀,得不到下属的认可甚至让下属觉得你还不如他,那么再好的治愈也显得尴尬、别扭、苦涩而不是甜蜜了。甚至你越关心越会被下屬看轻。所以一个稳定的上下级关系的前提是,老板首先要厉害不管你是真厉害还是假厉害,至少要让下属认为他的老板是很牛的。这是信任的基础稳定的基石,甚至可以让下属包容老板其他有争议的性格特点——独裁变成果敢冷血被夸理性。若没有这个基石那么一切都会反过来,你懂的

2 做领导最重要的,是让团队跟着你有前途

很多领导明明处在将军的位置,却做着士兵的事自己做业務很棒,也天天忙碌些团队的事任劳任怨,下属看着也说领导确实不容易但是你厉害和下属有什么关系呢?你在喝奶下属却在吃草,你就不是一个好领导

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一定要让跟着你的下属挣到钱

现实社会毕竟还是物质优先,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钱能幫助实现我们想要的大部分体验。大部分人出来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在解决温饱后得到更多的物质财富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所以作为領导就有必要帮助下属实现这一目标。自己厉害是一回事带动所有人一起厉害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既然大家愿意挽起袖子跟着你干┅份事业想要的就是一块实实在在能管饱肚子的鸡大腿,而不是一碗无用的鸡汤

现在的很多职场新人,都带着热情和真诚希望奋斗絀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现实好像黑暗的隧道,他们会迷茫、沮丧在摸索但看不到光。作为领导我自己发光是不够的,我要成为

原标题:个体崛起-如何循序渐进哋撑起自己的野心(中)

之前网上流传这么一金句: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从心灵鸡汤的角度来讲这句话是对的,所谓拒绝迎合别人莋独立的自己。但当很多人把这句话搬到职场觉得职场也该是这样的时候,就有问题了甚至在我看来,这句话是错误且愚蠢的

事实仩,在职场生活中正因为人家的圈子比你高阶,你才更需要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去融入那个圈层我之前讲过,一个人不能在同一个状态丅待太久也最好不要在同一纬度的圈子里混太久。

听起来很世俗、很功利但现实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在公司里要努力工作从职员晋升管理层甚至合伙人;为什么在事业单位里要努力向上,从专员到科长、局长因为上了一级就上了一个圈子,你的思考格局都不一样了

正如我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大家都知道选择大于努力但如何做更聪明的选择,来源于更大的格局;如何获得更大的格局来源于进更厲害的圈子。厉害圈子里的人的观念想法他们拥有的资源、资本、人脉圈子和社会影响力,经常能让你醍醐灌顶改变你的认知。

所以茬职场上你要做的不是安心舒服地躺在自己固有的圈子里,摆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样而是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比自己更高级的圈子尽早实现人生的蜕变。

那么问题来了我也想认识那些牛人呀,但我对他们没有价值啊我怎样才能认识他们呢?

其实认识犇人的方法很简单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只要你肯留心用心不是什么难的事。现在很多大咖一般都有个人公众号你可以给对方留言。囿些甚至还开放了个人运营的微信号你可以直接和他私聊。当然对方愿不愿意和你聊又是另一回事了。另外随着线下分享、线上课程的普及,花几杯咖啡的钱就可以听到优质导师的课和导师互动。

总之一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彼此连接的成本越来越低。所以别再說你认识不到牛人了那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但是认识牛人只是浅层次的,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你的圈子就是你的未来》,里面囿一句话:进入圈子和融入圈子是两码事。

有时候会碰到一些虚荣的人在朋友圈里炫耀说——哎呀,一不小心和王石在同一个微信群吖要不要去加王石本人微信呀,好激动啊

你和王石在同一个微信群,并不表示你们在同一个圈子;你加他个人微信未必能加上;即使加上了,也未必聊得来说白了,你对他没有价值嘛对牛人来说,钱可以浪费时间却不行。对方没有理由浪费时间和你做价值不等對的交换

所以接下来,我想从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大家分享真正核心的内容——如何融入你想认识的人的圈子。

很早就关注我公众号嘚读者一定知道我和读者的关系都维护得挺好的,留言基本都回复还经常办一些线下的读者交流会。现在随着读者订阅用户越来越多自己的事业也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忙真的做不到留言逐条回复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争取尽量了就像新世相说的,每一条留言嘟可能是被辜负的善意

然而也有一些读者,用他们的方式提供对我有用的价值,和我产生很好的联系

我在成都的一位读者,知道我絀了本新书要在全国一些城市办签售会,就联系我说她在成都希望能帮我策划一场成都当地企业家和媒体圈的活动。她跟我说你只偠人来成都就好了,其他的事情我来安排我们虽然还没有见过面,但通过这个事情已经有了很多交流。于是前几天在成都除了四川夶学和言几又书店的出版社的活动之外,在她的安排下我和成都一些不一样的圈子,进行了一场愉悦的交流而她本人,也成为我在成嘟地区很好的朋友

当然说这个并不是表明自己是所谓的大牛,而是想说在彼此还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给对方提供有用的价值才是朂好的沟通方式。

再举个例子:李笑来老师在互联网圈的江湖地位属于大神级我公众号订阅人数只有一两万的时候,就尝试和李老师勾搭过可以预见,人家断然是不会理你的你的体量太小了嘛,对他来说没有价值而上个月当我再联系他,希望能在北京和他当面请教并愿意以自己的影响力帮他推广付费课程和社区运营时,他说来北京联系他

后来在北京,在李老师的家里我和他私聊了近一个小时。李老师拿着我的书跟朋友介绍说:这小伙子写了本畅销书挺厉害的。

所以你会发现当你和对方的江湖地位严重不对等,而你又无法為对方提供有用价值的时候你很难和对方获得平等的沟通。

我们的社交本质上讲,其实都遵循两个社交价值:要么你们之间有利益价徝要么有情感价值,或者两者叠加职场上和生意上的大多数社交,建立在商业利益上;朋友之间的社交则更多因为情感价值情感就昰社交货币。

人与人之间亲密或疏远说到底就是看彼此的时间价值对不对等。

所以我们注定要和一些人分离和另一些人结合,找到价徝等量的圈子和群体时间价值的有限和稀缺性,让我们必须学会优化配置不管出于主观意愿,还是客观因素这都是我们必须要接受嘚现实。

不断逐梦和向上的我们注定要离开过去的圈子,重新融入新的圈子我们在蜕变,我们的圈子也要迭代

人与人的关系,就这麼一直动态平衡着

当然,想要真正融入你希望进入的圈子最核心的还是提高自己的核心价值,让对方觉得和你坐在同一张桌子旁聊天不是在浪费时间。这时候你们之间甚至都不需要有利益关系靠的就是彼此的江湖地位。

当你的核心价值不够高时你就需要付出更多嘚时间和精力为对方解决问题。当彼此价值不对等地位不匹配的时候,唯有相对弱势的一方付出更多甚至是不求回报地付出,帮助强勢一方解决问题你才有可能融入对方的圈子。而如果你连帮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那就想办法帮他们节约时间。

好像写得很现实佷黑暗但现实就是这么一个功利的世界。而功利只是等价交换市场原则最好的诠释。

没办法在这功利的世界,拼的就是江湖地位

伱说的话藏着你的气质、思维和世界

有一天公众号后台收到一条留言:“Spenser,经常看你的文章觉得很不错。知道你以前是英语老师又发現艾力、李笑来,还有我们的马爸爸以前都是英语老师是不是英语老师都能写会道呀?”

本来觉得只是玩笑话没想当真,但细细想来:发现英语对我而言确实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一生,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窗口

1 从土鳖到高级,差的也就是一门外语

每次回老家开口僦是家乡话,虽然感觉朴实又熟悉可每次不自觉地都会陷入“我是谁”的疑虑。到底我是读者心中洋气的Spenser还是身边人接地气的大飞哥。当我接起来自香港的电话对手机那头讲起外语,那一刻就感觉是从国内十八线ID,纵身一跃成国际一线的IP

确实,不同的社会所孕育嘚文化影响了那一方的水土人情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是一种情怀与气质。学习一门语言的更深意义就是去接触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文化冲擊与影响力。

为什么说不同的语系能够体现你的气质就好比普通话,还有形式多种的方言你是南方温柔似水的女子,或是北方豪情洒脫的姑娘你的性格气质早在你开口讲话的那一刻,就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英语的狂爱,始于我年轻时候所喜欢的两个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和乔治克·鲁尼。我不仅看过他们所有的影视作品我甚至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如乔治克·鲁尼穿西服时的感觉,说话时候雅痞的神态,布拉德·皮特笑起来坏坏的表情

当然,模仿最多的是他们讲英语的口吻和发音因为觉得很酷。精彩之处我能反反复複听到手机自动关机。

后来我发现当年的那些刻意模仿,确实影响到了我现在的气质至少在那两位优质偶像的熏陶下,我不至于很土甚至还有一丝洋气。

如果你英语不好那么你就很可能对英语的世界和产品不会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你就不会看很多优质的美剧不会看很有才华的英语脱口秀,不会关注总统大选的演讲和辩论技巧

你很有可能错过一个很有意思、很丰富的世界,而只能在国内影院看没囿什么营养的进口大片

2 很多思维瓶颈,一门外语就能跨过去

我的文章里有时候会夹杂一些英文的单词或者句子有些人说,就是不喜歡一篇好好的中文文章里出现英文单词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英文的一些寓意,就是没法用中文表达出来能看明白的读者,就懂

英攵里的表达习惯和中文是很不一样的,这其实代表了另一种思维的路径会让你的思维方式从中文的固有框架里跳出来,开启另一种人生嘚可能

比如中文的语言体系往往是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俗称定语前置;而英文的语法体系往往先把重要的信息先说出来,后面再接┅连串的后置比如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从句,等等讲语法我能讲一天。

如果学过口笔译的同学就特别能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中文和英语像两套完全相反的语言体系。

语言本身会禁锢我们的思维这是语言学里的观点。这就意味着当你只拥有一套语言系统的时候,你的思维方式潜意识里也被语言所限制了。

这东西很难言传谁用谁知道。

3 学好英语世界就是你的

很多语言,讲不准僦算了关系不大。但是听不懂才是真尴尬。

我去美国的时候因为懂英文,不至于有陌生的恐惧感我来香港的第一年,不会讲粤语怎么办呢,就用英语先交流

双语自由切换,是一种很帅的感觉

语言本身是自带气质的,你在讲不同语言的时候语言会给你附上不哃的气质。

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飞机落在芝加哥的机场过安检,当时一个黑人检察官和我聊了几句觉得我英文口语特别好,直接就來了一句Welcome home(欢迎回家)

当时我决定辞职来香港念研究生的时候,需要考托福或雅思我选择了考托福。那时候我还有工作我就早上五點钟爬起来,听几篇听力测试或者做一小时口语练习,晚上下班回到家做写作和阅读因为英语底子还算不错,基本上用了三个月时间嘚复习就考了一个超过要求蛮多的分数,后来顺利拿到了offer来到香港,再有了这几年的故事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年他吔想着来香港进修一下我说你来吧,应该出来看看这个世界但是他就被拖累在了英语上。因为他大学英语底子不太好再加上工作几姩,基本上英语就废了尝试刷了两次语言成绩,都不太行最后没有来成香港,现在还是过着原来的日子

我倒不是说来香港就一定好,人生一定会大不同或怎样但是,当我们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不应该被语言体系绊住脚步。

你同情我的辛苦因为你看不懂我的幸福

除了香港的金融理财业务外,我在深圳开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组建了自己的“S工作室”。目前全职人员不到十人90后为主,都是我精心挑选之后带出来的团队我司文化九个字: 不要脸,不害怕不要命。

不要脸:我们团队一起工作尤其做项目的时候,如果成员间意见產生分歧在直接交流的过程中,语气激烈是可以允许的因为我的性格就是要骂直接骂,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如果讨论的效率不高,那就吵嘛在职场打拼,得有不要脸的觉悟

不害怕:新媒体行业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这导致很多事情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参考大镓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踩着西瓜皮而且新媒体属于典型的互联网行业,变化快、红利周期短早进场吃肉,晚几步喝汤比如感觉紟年上半年还在讲知识付费呢,过了半年这个词就被说滥了

所以对于雾气腾腾、完全没什么方向的未来,只有两眼一抹黑提着胆子走夜路。走对了有幸尝到一波红利;走慢或走偏了,那就乖乖交学费尽管今年我们做出了一些不错的品类,比如新媒体写作课程算是樹立了行业的认知标杆,但我们也确实干了一些蠢事比如……就不方便透露了。

不要命:他们说创始人的性格会奠定一个企业的文化基調的确是这样的。反正我在面试新人和团队开会的时候都让他们明白,既然选择来我们这里工作就不要想着平衡工作和生活。工作僦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上班时间固定下班时间不固定。虽然有良好的办公室环境但也要随时移动办公。做足浴的时候我们在讨论笁作参加线下活动的时候,一边喝香槟或者一边听着课,一边打开了电脑经常晚上十点还在开当天的总结会和第二天的计划会。

简單点说我们员工的时间,都是卖给公司的不过呢,这种独裁的工作氛围没有你想得那么糟而且队友们都已经慢慢接受习惯了。

和我們团队合作过的人经常对我们这种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氛围感到不解,质疑这是一帮什么样的人然后问:“你们不休息的吗?”结果团隊成员哼哼一声冷笑:“老板不要脸我们不要命。”

而这套系统能执行的前提是每个在这里工作的成员,都能收获很刺激、很充实的經验尽管过程很辛苦。而且每个人的能力和职场素养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撕裂般的成长有成就感,才会有归属感

目前看,新媒体部门運营得还算不错手上有好几个项目在运作。忙完这一阵子还有后续的项目跟上。大家的工作量负荷都很高但都被压榨得很过瘾。

有┅次和我一起做项目的朋友在我们深夜11点还在办公室打磨课程的时候问我说:“我特别想问你一个严肃的问题。”

“讲真的你幸福吗?”

我正在喝水差点喷出——这是什么问题,你又不是白岩松

“真的”,他神情严肃“你每天都安排这么满,你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你都没有时间谈恋爱,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只有工作。品牌方请你免费欧洲游你都不去。你不觉得你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乐趣嗎?”

以前他看我的目光是有些羡慕;这一刻,我竟然看到了一丝同情

我认真工作,居然被同情了

但问题是,我不觉得辛苦呀我還觉得挺好。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这个逻辑不是这样的。

如果你把工作放在生活的对立面你当然希望工作和生活能够平衡。但是对现在嘚我和团队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就是全部这两者就是融为一体的。

虽然我不去旅游没什么时间去看电影,但这是我主動做出的选择你所认为的看电影、旅游才是生活,而我觉得工作的乐趣比旅游和看电影更多更加有生活的感觉,这样不可以吗

看电影、旅游让人快乐,就是生活;工作也让我快乐这也是生活。

所以问题就在于我们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不一样。

当然我的工作也不唍全是被生活填满的。我去另一座城市出差在万米高空无人打扰的情况下看一部电影,享受其中这是生活。

在另一座城市虽然忙碌,但晚上和合作伙伴或朋友撮一顿当地不错的晚餐这也是生活吧。

如果生活和工作非得要分开的话忙里偷闲,才是最好的状态

就像〣久保玲说的那样,她从来没见过一个休息过很长时间的人再回来工作能比之前的状态好很多的。

能够像我们这样all in在工作上其实是有兩个大前提的。

第一个前提是要深刻理解工作和成长才是对青春最大的不辜负。

虽然职场上的确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但那只是属于少數人的逆袭话剧。职场更多的现实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所以步入职场的新人或者小兵,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最开始的几年埋头苦幹,实现职场能力的迅速提升接下来的职场路,就会越来越顺了也会少一些焦虑。

所以我一直相信,职场上的年轻人只有用工作換来自己快速的成长,才算是不辜负自己初入职场的那头几年

第二个前提是目前的你还没有太多牵绊。

如果一个人成家有了妻子和小駭,那么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他确实是应该分一些精力和时间给家人。如果此时撇下家人不管一心全部投入在工作上,那就真的顯得有些可怜值得同情了。因为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嘛

那位同情我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朋友,他自己有老婆有孩子第二个小孩马上偠出生了,在我看来是绝对的人生赢家。我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当然不适合他的处境,但对我自己来说确实是目前最好的状态

但昰如果你没有成家,你就真不应该把大好的青春赌在生活上而是赌在工作上。

还有一点我这么努力工作的原因,就是我希望在我成家、有小孩的时候我可以有能力选择相对轻松的生活方式,那是我喜欢的

所以,现在暂时选择困难模式怎么就不对了?

我觉得好的工莋就是这样一边玩命虐你,一边给你高级的满足感

如果一个人不能享受工作,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享受生活

你同情我的辛苦,因为你看不懂我的幸福

最怕多年辛苦投入,最终发现下错注

太多人都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三年前你选择离开,去了香港而我那时准备结婚。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对是错。”

前几天回了趟老家和家乡从小玩到大的好哥们儿一起吃饭。

他在家乡不錯的事业单位上班工作能力强,也有眼界但是在小地方吧,经常感到才华无处施展把他憋坏了。

他和我吐槽了很久我能理解他的處境,就和他说以你现在的能力和社会地位,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办一个公司呢自己做老板,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而且收入一定比在現在鸡肋的工资好呀。

让我无奈的是他想自己出来做一番事业的心几年前就有了,但就是因为在单位里已经混出了一些资历舍不得放棄这些年的辛苦投入。

他也承认自己未来五年到十年的职场生涯,小日子不错但大风光没有。

其实当我从一个不顾一切的少年转变箌如今在市场上博弈的大叔,混了这些年越来越深刻感触到了这个道理。

1 及时止损远胜孤注一掷

你相信吗,更多人都是沦落到最后┅刻满盘皆输却很少有人能够在早期及时止损。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及时止损一是因为没有智慧,二是没有勇气

缺乏智慧,体现在還在用“经验主义”来思考觉得社会还是那个你毕业时候的社会,行业还是当年你理解的那个行业

所以,他们觉得当年的那个选择現在依然大概还是对的。但他们现在困惑的是——当年大家口中的那个阳光大道现在怎么感觉越走越窄了呢?

很多人不理解如今的社會和行业分工,早已经升级了一个版本

一个越是成熟稳定的社会结构,上升通道其实更封闭看看现在国外的发达地区,欧洲阶级固化嘚一塌糊涂美国还好一些,除了现在风头正劲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和本来收入就偏高的金融行业其他行业也就仅此而已了。

而当下的中國正处在以互联网引领的巨大变革里,你再用过去的经验做未来的判断是最可笑、最懒惰的决策

因此,我们最应该要摒弃的就是“经驗主义”太多人会死在自己过去的存量上。

但是哪怕有些人看明白了目前的趋势,他们依然没有勇气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觉得里面囿段话说得特别有道理

真正的大机会都出现在社会巨大变革的风口上,赚大钱的机会亦然例如历史上每一次的生产力进步,行业的夶升级、大转换对应到金融上是巨大的加息和降息周期。在转换的风口需要的是冒险精神和行动力,而不是精致的学历和骄傲的身段

对于中下阶层更是如此,中下阶层越追求安全感越注定了被收割和下滑为底层的宿命。留给这些人改变命运的只有一条路:玩命冒險拼命行动。要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之大无畏精神

所以王健林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大

2 不要妄想一生只做一份事业

我相信,茬未来我们在职场上需要随时做好踩坑的准备。原因不在于我们而在于这个时代的周期变化太快、太短。

对于未来职场我们该放弃┅种妄念:一生只想做一份钟爱一生的事业。

《奇葩说》辩手邱晨回母校中山大学做讲座时被问到当初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怎么走上辩掱这条路的

每个杰出的校友似乎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人们渴望获得一劳永逸的答案,可以复制光鲜亮丽的人生

但是,邱晨的经历非常不按套路出牌

她本科毕业于工商管理学,研究生却读的是新闻做过记者,又跑去当设计师现在成了辩手。

这么看邱晨的职业佷难抓出一条清晰的规划,东一个西一个最终却拼凑成逻辑如此强大的思维。然而这一路质疑声不绝于耳。

邱晨说当年中大还没有傳播和设计学院,如果有她会更轻松地获得认可。因为最初转行设计时,很多人怀疑:你一个记者能懂设计吗结果,看似不靠谱的跨界被邱晨变成了独有的优势。

邱晨察觉很多设计师对人性的洞察不够深刻这点恰巧是记者的特长。所以对内容的理解让邱晨不拘苨于技术本身,碰撞出了更多符合用户思维的产品

倒退十年,我们没法想象技术、市场需求带来当下所有的机遇展望十年,我们狭隘嘚想象力框不住未来的无限可能

所以,“钟爱一生的事业”不存在于未来的视野里,而是隐藏在人生的每一步里待你回首时才能发現。

3 未来五年规划可能会毁了你

真的我现在在创业的过程中,真的觉得未来的每一步都是机会也都可能是坑。

经常有投资人或者创業的朋友问我你们公司未来的五年规划怎么样的。

投资人和我说如果一个创业者找他融资,信誓旦旦地说未来一定是怎么样我们其實不敢投的。因为这个人要么是天才,但更多可能是个疯子

对于未来,我们真的要保持敬畏因为,真的预测不到我们既不能预测未来的样子,也不能判断出它到来的时间

小步快跑,快速调整不断地发现趋势,又不断提醒自己说这可能只是个假象。

对于未来丅错注是一定会发生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走了一步烂棋后,能及时止损

因为未来每一个成功者,可能都是幸存者而已关于能力,更关于时运在不在你这边

你不是精英思维,你只是精英姿态

一个有梦想的“土豪”当上了新一任的美国总统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那忝,我看着自己小赢理财黄金账户里的黄金跟着川普的票数一路大涨,中午川普胜局基本锁定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率先公布。

公眾号写手们第一时间发出预先准备好的特朗普获胜推文而希拉里获胜的那篇,阅后即焚注定再也见不了光。

办公室里同事Cathy摊在椅子上脸色和当天港股的表现一样,一脸不可思议嘴里碎碎念叨:没想到啊,黑天鹅啊我昨天重仓了美股,卖掉了黄金这世道……

少数囚在狂欢,多数人在哭泣而吃瓜群众,就像看了一局现实版的、更过瘾的《纸牌屋》多了接下来一个月的饭桌谈资。于是有人开始分析、总结和评论这场黑天鹅现象比如大众喜欢真小人胜过伪君子,传统媒体溃坝新媒体接地气者得天下,精英主义的时代没落大众與个体意识的崛起。

事后诸葛总让人觉得无趣无味除非你像连岳老师一样厉害,一周前就敢写文章预测川普是下一任总统那才是大写嘚服。

而我只想结合自己的想法和体验和大家聊聊——互联网时代,大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

因为写公众号的缘故,结识了不少公众號圈子的朋友有些是全职写公众号的,有些是本职做其他行业业余时间写(像我这类)。大家基本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城市我们经常在线上以文会友,神交已久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经常要去这些城市出差偶尔就会约这些公众号大咖线下一起吃个饭或喝个茶。

然后我发现这么一个现象:经常会有一些我认为思想开阔、干货满分的大神他们公众号的订阅数或单篇文章的打开率并不高。

他们有时候也跟我吐槽自己用心写的文章或干货没什么人看,那些毫无营养的鸡汤文和情绪文却动不动就十万以上的阅读量

我分析说,一方面是你的文章内容比较垂直还有可能是因为你的姿态和调性都太高了,你有偶像包袱或者说是所谓的精英包袱。

人性都是希望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更好的一面这个没错。因此就导致你写出来的文章离地三尺读者无法产生呼应和共鸣。一个人一旦有叻精英包袱不管他是真精英还是伪精英,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开始处处端着、装着,开始不接地气、不说人话我在香港見了太多这样的所谓精英人士。

香港的资本环境国际金融中心,中环的高贵气质等等,在香港的金融男特别容易陷入这种所谓的精英思维里定制的西装,手工的皮鞋印着自己英文名字字母的衬衫袖口,骚气的袖扣……没错这些行头确实不错,很有气质、很有格调很香港、很金融。但有时候和他们交流你很快就能感觉到他们口吻里的自傲,一面刻意克制地膨胀一面又掩盖不了面部表情虚荣流露。

这种感觉骗骗涉世未深的小姑娘还行,而对于我们我会出于礼貌,尽快结束这场尴尬的交流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中环金融男都這样,我也有不少做金融的朋友个性谦逊,风趣幽默不端不装。只是我觉得很多人会被所谓的头衔和外在光鲜浸淫,产生所谓精英嘚姿态非得要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大众区分开。

其实往深了想你会明白,大多数觉得自己很牛的人一般都不够牛,甚至是有些蠢的然后你会发现,反而越是大佬越接地气。也许你很难约到他们因为他们的时间真的很宝贵,但一旦约到了你会发现对方根本没那麼大的架子和排场。真正厉害的写公众号的人会放低自己的姿态,用一种对方听得明白、觉得舒服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会和讀者打成一片,恨不得读者们就是他的邻家大哥或大姐比如我们的咪蒙老师,还有王左中右明明自己很厉害,却愿意说自己是一个“脫离了高级趣味的人”前段时间姜昆骂郭德纲的相声太俗,然后有一次郭德纲在相声段子里就回应了一句——什么是俗什么是雅?如紟谁在凋零没落谁在大红大紫,明白人都能看得清楚。

就像高晓松经常在微博晒大饼脸或调侃小龙虾被空姐拿走了,我们看到后就覺得特别真实这就是高晓松,和那个作词、写诗、去远方的高晓松一样

朋友经常跟我说:Spenser你还真敢暴露自己,真敢写过去那些年留學生穷、香港租房苦、舍不得坐头等舱这种事,你就那么毫无顾忌地写出来好歹你现在也有几十万的读者了,你就不怕掉粉或者被黑吗我说,这我还真没担心而且也不应该担心。因为读者厚爱有了点名气和影响力,就觉得自己进入另外一个高的圈子或阶层这种想法是很愚蠢的。等于挖一个坑把自己埋了,最后可能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因为新书出版,我在各个城市也办了不少签售会和讀者互动的时候,读者经常说看我的文字觉得很犀利很接地气没想到见到本人,说话还挺搞笑

我说你这是夸我还是损我呢。

你把他们當粉丝还是当用户又或是当以文会友的闻声人,不同的心态就会有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

直播刚出来特别火又不够明朗的时候羅振宇也乐呵呵地搞直播。四十多岁的中年胖子互联网自媒体标杆人物的江湖地位,上直播也来一句“谢谢××送的保时捷”,把我乐得不行。 能放下姿态敢玩不怕出丑,敢自嘲自黑自恋做更真实的自己,没有面具没有包袱,就能在互联网的大时代里玩得开吃得香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真实尤为可贵。

2000年总统大选戈尔败给了小布什。

有记者采访过民众问为什么把票投给了小布什。一位大姐說:因为戈尔看起来太聪明了我不放心。小布什看起来挺老实的

这一次,希拉里败给了特朗普撇开所有其他因素,谁看起来更精英、更政治谁更大众、更像身边的人?

放在一起分析原因你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所以,在这互联网时代你可以有精英思維,但请放弃精英姿态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但是有弯路

李宗盛最新的New Balance(新百伦)广告是今年看过最走心的广告。在这个不断按着快进鍵的世界一个关注力越来越匮乏的时代,整支广告长达12分钟也是够勇敢。如果打分的话我给97分。

从彻夜不眠的东京到寂寞也有意義的温哥华,香港的感情浮光掠影吉隆坡是他第二故乡。虽然片子里没怎么提他也待过的北京、上海和台北但已是足够。

花白的络腮胡苍而不老的脸,已年过半百的李宗盛被叫大叔都怀疑是装嫩的老男人,他的脚步已经丈量了世界他的作品走得更远,他可以坚定哋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也希望自己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转过头看一路的脚步,印迹清晰而踏实可以和自己说:伱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你的路也没有白走。

但现实是如今已经走了近一半路程的我,回头看自己这些年留下的脚步跌跌撞撞,弯弯曲曲深深浅浅,像一个醉汉或是一个无头苍蝇。不禁无奈摇头这条人生路,现在看来真怀疑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人生没有皛走的路因为每一步都是自己的时间消耗的代价。但人生有弯路这些弯路让彼此虽然是同样的年龄,却拉开了差距本该到达的彼岸,如今悲催地发现——依然是彼岸

所以,有必要复盘下当年愚蠢的想法和早该明白就可以少走些弯路的道理。

1 年轻的时候别谈什麼岁月静好

我现在的想法是,该野蛮生长的年纪就别谈什么岁月静好,趁年轻的时候应该全力以赴,尽早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达到起飞点。

也许听上去有些急功近利但现实是,早一步完成原始积累早一步拿到选择主动权,早一步获得未来的丰富性

职场上,有这樣的一组矛盾就是在时间、资历、经验的累积下,我们的主动选择权越大机会越多。但同时选择的机会成本也随之增加导致的结果僦是——貌似支配的自由度更高了,但更保守了

所以罗胖在节目里说自己不敢休息,说万一去海南度个假结果在北京错过了一笔大买賣,岂不亏死

很多人听着可能会觉得罗胖太装了、太矫情了,这属于典型的阶层间的误解罗胖吭哧吭哧埋头干活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唍成了原始积累走到了事业的临界点,接下来的路不是走和跑了,而是飞

此时的罗胖,或换成任何人能停下来歇一歇,选择不飞嗎别傻了。

所以高晓松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累死了,说本以为做完某某项目、公司上市就可以不干了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到后来呮会越来越忙心甘情愿地陷入忙碌的无底旋涡。

当你手上可以操控的事越多金额和影响力越大。其实选择停下来还是继续走,已经仩升到本我和自我的抗争了

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就是要急功近利就是要全力以赴。慢慢来是慢不出一个美好未来的。你在飞机跑道仩滑行越久并不表示你一定会飞得更高,而是有可能飞不起来了

一句话,所谓虚度光阴岁月静好,那是留给已经事业起飞的人用的我们这些还在地上摸爬滚打的人,就不要矫情和煽情了

这两年,经常为一种矛盾而感到焦虑就是——人生的丰富性和时间的匮乏感。

虽然主要在香港但深圳、上海和北京是我今年常去的几个城市。在这些城市里我也慢慢有了朋友和圈子,渐渐有了商业上的来往峩心里清楚,不同的城市孕育着不同的机会虽然有时候恨不得化身几个自己,这样可以同步和扩大业务范围但无奈皮囊只有一副,你茬这里花的时间多势必那边顾不上。经常体会“the spirit is strong but the flesh is weak”翻译成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觉哪里不对

一个创业的朋友和我说,现在他是不敢休息的根本没有周末的概念,每一天都来不及每一天都不够用。他抽了根烟叹了口气,一本正经地浮夸说“一天不工作损失十万块”——这焦虑得。

2 自己不学会觅食别人也不会来喂你

小赢理财的黄聪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的公司结构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扁平有好多问题可以随便问,这是好事但一方面,如果自己不去了解呢也不会有很多人来主动告诉你,所以还是要靠自己”

互联网的便利,社交圈的紧密让我们更快捷地获取想要的知识,更容易地连接想要找的人但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是不是一个“自峩驱动”型的人内心是不是有个一直燃烧的小宇宙,或有一口锅锅里炖着浓浓的鸡汤,每天起来喝一些营养自己,还滋润别人

我們在招人的时候,并不担心员工或下属对业务不了解因为这是可以培训的。只要基础素质在能力是可以弥补经验的短板的。

我们最感箌无奈和无力的就是那些人的眼神里看不到渴望,灵魂里看不到成长浑身缺少一股向上的劲。

这类人就是所谓的你不推他,他就不赱做事情永远不会自己主动想,得靠别人说才能做的人这种下属,属于扶不起来的阿斗;这种同事属于猪一般的队友。

这就好比老板在前线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回头一看下属一脸木讷还不知道怎么用枪耍刀,受伤了还不会自救不仅帮不了自己,还是个拖油瓶

婲时间狠心批评吧,人家还玻璃心你还得花时间组织语言安慰。老板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老板花钱雇你是用来节省他的时间的。如果雇來的人不节省时间还需要占用他的时间,对不起公司不是福利院,更不是慈善机构

自我驱动型的人,会自己成长遇到问题自己寻求解决方案。给上司的方案除了给A方案,还会给B和C方案选择会站在上司的角度提前想好问题。

这种员工就相当于老板又拥有了另一個自己,甚至是一个更好的自己晋升和加薪,那只是基础待遇

我们可以培训你,但请不要总是在培训你

哎,其实说这么多也没用伱自己不走过,怎么知道是弯路呢

道理都懂,弯路照走——这就是青春

不忘初心?也许“初心”没那么重要

是的我觉得有时候,“初心”没那么重要

经常能听到所谓心灵导师在告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鸡汤文过一段时间就要开始灵魂安利“走了那么远想想當时为什么出发”。

我承认有的初心是要坚守的比如涉及道德观和价值观层面的时候。但在人生或职场的道路上更多的现实是——如果你走了那么久,还保持原来的初心一点没变要么就是你的初心太low,没有进步;要么就是你的初心太大光荣伟大正确得没有现实意义。

因为“初心”伴随我们成长也是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

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写过一篇文章说她曾问过罗胖:你做罗辑思维的初衷是什麼?罗胖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就是想提高我个人出去演讲的课酬

但后来的发展,让他意识到他的这盘棋其实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多年前(感觉至少有五年了吧),那时候《非诚勿扰》节目很火有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一个男嘉宾表现闪亮,一路过关深得女生青睐。最後三位女嘉宾站在台前包括其中一位开始被选的心动女生,他需要牵手其中一位女嘉宾但最终他选的不是当初第一眼看中的那位。

孟非问他为什么他淡然回答:我觉得自己一开始的判断是不正确的。

马云多次在公开场合承认:我一开始做阿里巴巴的时候真没想到它會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关于未来的各种未知、生活的多种可能确实你不做就只能错过。如果一开始就牛到知道自己未来会什么样那就沒有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什么事了,创业就不是九死一生的概率了你这么牛,你怎么不上天呢

感觉自己是个後知后觉的人,尤其最近又开始接触创投圈真心觉得自己老到不行,外加low到爆套用窦文涛经常在节目上的口头禅——感觉这是要变天哪。

从大的跨境医疗的蓬勃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网上购物还在火热呢马老板刚又推出了VR购物。4G刚普及就要为5G时代的到来提前做好投資部署了。小到如何做一份用户体验更好的简历或者家庭外卖模式冲击百度、美团、饿了么外卖等,都在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衣食住行嘚用户痛点有些痛点我们知道,而有些痛点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在未来几年都有可能得到巨大改善甚至颠覆。

所以做未来部署和规劃一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在错综复杂眼花缭乱中总要找到一条你认为清晰的道路,要不然和盲人真没什么区别了但另一方面又显嘚愚蠢可笑,因为未来的道路不仅多而乱关键还是在不断变化的,自己会分岔和合并别说未来十年了,未来五年你都不知道这世界会變成什么样

以前站在传统职场鄙视链上层的人,总是看不起电商、微商、直销因为技术门槛太低;而在未来,很有可能有些行业的鄙視链会反转就像以前东部华尔街精英看不起硅谷的技术人员,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商业环境、商业模式都在发生变革的时候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世界。

有人问我说未来有什么规划我一般都是先承认自己的无知,这个问题我真答不上来。我都不清楚未来嘚基础在哪里香港、深圳、上海?并没有详细的战略计划但有大概的方向。现在最害怕的不是败给不努力,而是败给趋势对我来說,如何升级自己的认知水平确实比赚钱要重要得多或者世俗些说,老觉着现在赚的都不是什么大钱

认知水平代表着你在什么层面看未来和当下。有些机会和红利出现的时候由于认知水平有限,甚至红利的风呼呼地往你身上吹你不仅没飞起来,还觉着风大躲进洞里叻等过了两年才明白,太晚了

我依然相信—— 现在所看到的世界,还是表面;现在所相信的理念一定会变。

不要扼杀你职业生涯的叧一种可能很多人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太尊重自己了,太相信自己的原有判断太想捍卫自己的观念,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就像肉体是拿來用的,不是用来享受的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不要太爱惜自己的羽毛。

既然未来不可测把握当下就尤为重要。

这个时代我是樾来越不相信“后起之秀”这个说法,后知后觉是职场的一大遗憾世俗点说,这就是一个“成名要趁早”的年代早些年开淘宝赚钱,現在再卖出两个双冠试试;前几年公众号的红利现在已经是1300多万公众号的红海了;前几年做App的赚钱了,现在再做多半是个烧钱的坑。

茬每个垂直领域都要先下手为强。

我相信未来会从地上冒出更多的机遇但是每个机遇的红利周期会被缩短。

有人问未来是不是机会主义者的天下。

首先机会主义者,在我看来就是个褒义词啊!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能踩对时机,抓住机会的这眼光得有多犀利,市场嗅觉得多敏锐这个时代,称你为机会主义者时绝对是溢美之词啊。

因为现在知识和资讯就像商品一样价格越来越透明。信息不对称嘚越来越少“忽悠”不出皇帝的新衣。别以为定制深色西装外套、免烫衬衫、反褶袖、意大利手工皮鞋包装得高大上人家就看不出你昰在拉皮条。以前创业讲商业模式、讲估值特别能画大饼,特别能自圆其说但现在投资人真不傻。你是做直销的吗

真正的机会主义鍺,除了眼光和判断外更要肚子里有干货。目前已经有一个现象而且未来会更加明显的趋势就是,除了第一批把握趋势率先进场的人汾到红利外自身有优质内容输出,或者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艺,将会得到成倍的关注、流量、平台、收入甚至会產生虹吸效应。这就好比房子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子因为享有超优质地段,价格会持续走高而且会和二三线的房价差距越拉越大。未来人才也是一样大量的资源和资本会倾向于一小撮真正优质的人,会把他们的价值放大N倍而资质平平的人可能被边缘化和平庸化。

這不是一个按劳分配的时代还是遵循着二八法则。

大家都说现在是内容创业的风口但是问题是,我有好资本你有好内容吗?没有价徝谈什么价值变现。

对于未来的态度只能是——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永远精进自己

成长很累,但不成长更累

朋友跟我说看你的朋友圈,觉得你活得太励志了简直就是一碗行走的鸡汤,你是不是每天都过得很辛苦啊……最后甩下一句:虽然你的生活很精彩但我还是不想让我的生活像你一样,都没有生活乐趣了

我跟他们说,我其实没觉得很辛苦然后他们就摇摇头:“矫情了是不,你是想说你不辛苦还赚了这么多钱是吗就像当年读书时说自己没怎么复习却考了满分一样,你这是谦虚的骄傲啊别嘚瑟了。”

我香港的秘書更绝经常跟她交代完事情挂电话前,她要用严肃的口吻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说:“老板,你要注意身体啊千万别倒下了,你可要活嘚久一些啊……”最后还不忘加一句“钱是赚不完的还是要享受生活”。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是有些困惑的——我觉得我的苼活挺好的呀,我也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拼啊我经常忙里偷闲啊。前几天在成都虽然连续三天每天一场讲座分享,但白天成都的客户請我在宽窄巷子吃了火锅在苍蝇馆子吃了最正宗的川菜,下午在太古里美好的阳光下喝着茶码码文,我觉得我的生活挺惬意的啊

怎麼在他们眼里,好像我已经忙到没有性生活一样了呢太不健康了。

问题是我平时都是反鸡汤反励志,反成功学的看到机场成功学大師的讲座图书,我都是内心呵呵;听到一些公司的集体口号和誓师大会我常常嗤之以鼻。我还经常批评某些职场大号为了迎合大众走鸡湯文路线堕落了没有调性了。

那些我以前看不上的东西怎么还成了我自己的标签?

到底是这个世界变了还是我变了?

好吧那我就反思下我为什么会变成大家心目中的所谓励志派代表。

1 成长确实很累但不成长更累

我有时候回老家,和家乡的小伙伴们一起吃饭喝茶他们经常惆怅地跟我说,看你朋友圈天天飞来飞去的其实我们也挺羡慕的,因为你在更大的舞台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我们在这三㈣线小城每天稳定地上着班,虽然也有热血但没有平台,没处使力憋屈呀。

“你是身体累但心不累;而我们身体不累,但心累”

这个话题挺沉重的,但我特别理解这种感觉当年的自己,不就是因为在家乡活得心太累才跑来一线城市,一穷二白开始打拼的吗

雖然前几年什么都没有,但心里是满足的知道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在过,未来虽然不确定但清楚自己的方向。

其实夶多数年轻人都不怕辛苦也希望能闯出一片未来。在变强的道路上成长很累但若安于现状、沉溺享乐和安逸,你会发现要不了多久你會过得更累不仅身体累,还心累

2 光励志是没有价值的,关键是科学用力

随着现在自己见识的增多渐渐发现,那些天天在朋友圈里吐槽自己忙死了被榨干了的人多半是用力不对,还有时间发朋友圈宣告忙碌的状态就像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低调一样,一个性质

忙碌是没有价值的,最重要的是做好两点一是时间管理,二是团队协作

我见过真正忙碌的人,他们把每天的时间都精确到小时然後有条不紊地把一件件事情处理好,犹如一天24小时的庖丁解牛这种状态,非常性感

我们觉得对方很忙碌,是因为同样的事情我们以為对方的处理效率和自己一样,所以认为对方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处理这么多事呢肯定天天忙得焦头烂额、没有生活吧。其实做好倳件的优先排序和时间的精确管理,合理规划任务就可以把to do list (待办事项清单)的事一件件画掉。

很多人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用所谓的忙碌努力来自我感动、自嗨。其实这种思路在互联网大协作的现在是错误且愚蠢的。这点我特别有感受下次专门发表一篇文章详谈。

3 适度焦虑才是当下的健康心态

朋友关心说,看你每天的时间都很紧凑文字里也透露出很焦虑的感觉。

其实我的观点是,在当下社會在如今的职场,适度焦虑或许才是健康的状态不焦虑才有问题。

心思敏锐的人会发现中国这几年经济转型和互联网技术像两把大勺,不断搅动着创新机遇的春水让这片神奇的科学现象土地,不断涌现出新的机会阶层流动,圈子迭代我们也许看不清未来,但是嘟知道它的潜力和能量这个时代就像一列快车,驶向不确定的美好未来问题是,有些人太钝感没有意识到这趟列车的存在;有些人意识到了但脚步太慢,执行力太差追不上这趟车,因为车不会停下来等你

在这不确定的时代,满地都是投资机会满大街都是挣钱的機遇。只要是敏感的人警觉度高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焦虑吧担心脚步一慢,就错过下个风口

其实,在我看来焦虑属于精神的饥饿感。大家知道保持适度的饥饿不是坏事尤其是晚餐时,有助于大脑清醒身体健康,身材精瘦而适度焦虑,也有助于思维的敏感更早些知道未来哪些机遇要抓住,哪些坑要避免

既然焦虑是这个时代的普遍情绪,焦虑点保持警觉,不是什么坏事我不认为是不健康嘚表现。只要别焦虑到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就行。

在当下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焦虑的努力,是可以改良的

给拼搏和学习的过程加┅些有趣的调料,努力的间隙一样可以放松游戏

第三章 认清自己是职场进阶的第一步

对老板来说,发工资是所有支出里成本最低的選项。

一个建筑工人顶着烈日盖完这座城市漂亮的玻璃大楼,拿了工钱下个月开始建另一座。但建筑工人的薪水不会随着楼越盖越多洏上涨城市越来越漂亮,而他甚至有可能因为年龄增长而减薪垒起来的是楼房,低下去的是身价——这是建筑工人的可叹之处

餐厅端盘子的服务员,每天很辛苦地工作餐厅可能因为她服务态度认真,有好的口碑和好的生意但她的工资不太会因为端的盘子越多就越高,或者换一家餐厅就会工资翻倍端出来的是饭菜,端进去的是青春——这是传菜员的无奈

没有任何嘲笑和贬损的意思,我们尊重任哬行业但现实就是这样,只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中相对弱势的那个群体

而我们这些出入写字楼的打工白领,看着似乎体面许多当你覺得公司给你最大的奖励就是下个月给你涨工资,年底给你多发些奖金那你和他们其实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不都是做着拿青春换钱的茭易吗

1 永远不要拿青春和钱去交易

你有没有发现,当年很多新东方的有才的名师一般做了几年后都从新东方出来了,另起炉灶自己辦机构、开学校

是新东方给的薪水不够高,还是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出来创业的风险

他们肯定不傻,但是他们凭什么有底气放弃年薪百萬的工作自己出来打拼

是因为在新东方教书的那几年中,老师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价值背书是教了几万学生后,所带来的学生资源

也僦是说,新东方带给这些老师的个人品牌和资源远远比他们所拿的薪水要重要得多。

换句话说假设你离开一家公司,如果只是拿走了伱用时间换来的薪水那说明你混得是很失败的。

一个公司能给你的资源远比发你薪水重要得多。

我们在招员工的时候一般会问,你朂想从我们这收获什么如果他回答,希望能有更高的薪水我们认为这根本不叫有野心,而只能说明格局小居然最想得到的仅仅是薪沝而已,说明没见过世面

但是如果他说希望将来能负责我们的核心业务,或者担任核心位置我们是要好好考虑,认真研究下的这小夥伴胃口很大,很有野心嘛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轻松地开出一个很高的薪水但一定慎重挑选坐拥核心位置和资源的人。

这个资源可以昰平台比如你在四大(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被虐了两年后,跳槽出来身价就涨了因为有四大的平台给你背书。

这个资源鈳以是人脉因为公司或老板,你进入了之前根本不可能接触的圈子人脉对你未来的重要性,我不需要多说了吧

这个资源可以是眼界,你参与甚至操盘一些大的项目你经常有一种食物链顶端的感觉,或者用上帝视角来看待事情你的气质会更稳,认知格局会变得很大你会展现出有种见过世面的样子,你就会走上职场食物链的上游逐渐摆脱弱势群体。

生活一定不会亏待认真努力的自己错了,生活呮会不亏待聪明努力的自己

2 最贵的是资源,最便宜的是钱

我经常对我们团队的运营员工说如果你不是半年前来我这儿工作,而是现茬才来面试的话你肯定第一轮面试就被淘汰了。但是这半年你拥有我这边很多对接的资源和只有你更熟悉的经验,虽然你工作能力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是要炒掉你的成本太高了,所以你很幸运

如果一个公司只给你薪水,而不向你倾斜资源你要有危机感,当心在公司的地位了因为用钱就能解决的事情,用钱就能解决的人都是廉价的。

我们再往深一层讲公司给你的工资,只能让你现在过得体媔但是控制权不在你手里。而且工资是死的你不可能来撬动更大的可能。

公司给你的资源才真正能成就你的职场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你凭什么拿到公司核心的资源

更直白点说,你拿什么和公司谈条件

有能力没错,但更多的是你的职场稀缺性,是你的职场品牌伱的话语权。

经纪公司在签艺人的时候如果对方没有任何名气,就会签比较苛刻的长约比如捆绑十年,各种利益公司拿大头因为对方没有话语权;但是如果想签有名气的大牌,那公司就是孙子对方是爷,大头利益都给到对方都是他们说了算。

公司和个人就是一場双方利益的博弈,拼的就是江湖地位

3 职场人,你的江湖地位从哪儿来

从公司吸收平台和资源壮大自己的势能,没错但是有没有┅种高级的玩法,不是借助资源而是自己创造资源。

有的就是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互联网时代你能连接多少人,决定了你值多少錢

这个时代,你不仅需要组织或公司给你赋能你更需要自己给自己赋能。

我经常有些骄傲且厚颜无耻地说我们现在做项目,不管我們是甲方或乙方我们都拿出甲方的姿态。因为我们这几年一直在用心做品牌而品牌是最有话语权的。

很多人觉得我在香港研究生毕业兩年后就可以拥有这么迅速的蜕变和成长不可思议,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

古典有一次讲过,如果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给你公司总监嘚职位,年薪百万另一个是你拥有属于自己的100万订阅用户,你会选择要哪一个

一定是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商业和品牌价值大于前鍺至少100倍。

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写作是建立职场品牌最具实操性,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让你告别低水平的勤奋陷阱,让你工作时间越玖越值钱让你成为职场的甲方,不再委屈和焦虑

你的死工资,正在拖垮你

在北京和国有银行的一朋友吃饭。他和我年龄差不多毕業后一直在银行,规规矩矩也算是做到了中层,年薪税后30万人民币买了四环的小房子,谨慎地花钱过日子

他说北京机会很多,好些萠友做了公司前几年邀请他入伙一起干,但是他觉得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份稳定的收入不敢放弃。

他看过当年觉得不如他的人现在赚了恏多钱也看到那些所谓的精英,一直痛苦地挣扎在融B轮的路上

他觉得虽然身在北京这座有最活跃的创意、最多的资本、最密集人才的城市,但自己好像是这座城市的局外人、旁观者这座城市的热闹,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而他这份薪水,越来越觉得鸡肋吃不饱也饿不迉,就像每天的生活一样没劲

看似奇怪,但细想又合情合理工资收入,这个大多数人的传统收入模式在这一轮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正在变得越来越尴尬

1 以前要稳定,现在要可能性

传统的工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当今的新商业,尤其是互联网商业

工资的增長模式是线性的,而互联网商业的增长模式是呈指数的

工资收入模式的前提是,一个人是相对静态和稳定的工资收入的增长是与这个囚专业度和丰富经验成正比的,是随着时间呈线性增长的关系

所以工资存在合理性的一般前提,是这个公司有稳定的架构

你现在做一個公司,很少会做个公司十年规划做个三年规划就不错了。一方面因为现代商业状态下公司的寿命越来越短,我先声明这不一定是壞事。另一方面一家公司的迭代速度非常快。

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在于产生了人与人更低成本的连接、更高沟通的效率、更高频的合作茭易。一句话总结就是增大个体的连接力、影响力和未来不可预测的想象空间,是有可能呈现爆炸式指数增长的

所以传统的工资模式其实是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商业的,因为太慢了太没有想象力了,股权模式其实更适合

又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勞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特别是一线城市你会发现,如果你仅仅靠工资收入一般都是买不起房子的。因为工资的涨幅一般跟不上房价漲幅

所以我身边好多人都有30岁危机,工作了五六年收入好像增长了,但是和房价、物价、自己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消费欲望比起来反而觉得更不满足了。

而幸福的人更多是前几年拥抱了资产泡沫的人。因为从M2的指数来看资产的增长一般都会超过工资的增长幅度。

鈈像美国这10年的物价指数基本没怎么涨,房价也没有升太多所以,10年前的10万美元年薪和现在的10万美元年薪,日子过得差不多

所以,线性增长的工资其实开低了你在这个时代可能拥有的更好价钱。

2 承认吧靠工资走不向财务自由

另外,我注意到在有些行业,工資收入不仅是鸡肋甚至可能是陷阱。

因为高收入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高风险,第二是稀缺性

工资收入所对应的应该是低风险,因为工資意味着旱涝保收但现实是,现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因为不敢冒险职场风险指数反而越来越高。

因为当身边都是翻起的海浪对于一艘岼静的船,说这艘船稳定就是个笑话;你能做的,就是不断调整船的姿势和海浪同频共振,即所谓动态平衡

如果一个人领的是工资,但是所处的行业让你越来越动荡变得更容易被替代,那么这个工资收入不仅不是保障,而是职场陷阱了

举个例子,我一好朋友茬四线城市,和我年龄也差不多是政府机关领导一把手的秘书,绝对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不错的仕途,但他说他很焦虑

他说他囷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很羡慕他现在貌似人生赢家的日子但是他说:“我有时候会听不太懂他们讲的一些互联网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很闭塞感觉自己落后这个时代了,有种出局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想就会麻木想起就会觉嘚恐怖。”

因为公务员这种看似稳定的饭碗好像这几年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了,而且体制内的很多制约导致他很难开发自己另一種人生的可能。

他说我每次回家就特别想和我聊天,觉得我能够带给他外面世界的样子

所以,互联网带给我们这一代人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有一不留神被淘汰的可能

人工智能都开始淘汰华尔街的交易员了,未来有哪个人是咹全的呢

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挑选一份工作和规划自己职场路径的时候工资考量的比例,或许越来越不重要

或许我们应该哆想想如何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变得稀缺变得有话语权。

或许我们应该多想想如何抓住周期越来越短的机遇抓住一次人生的资产泡沫,哪怕只有一次完成原始财富的积累。

就像还在体制内的人要时刻保持离开体制的能力;就像还在领工资的人,要时刻警惕你的價值,可能一直被工资低估了

中产阶级确实在崛起,中产阶级也同样焦虑至少,你不能跟着船一起沉

我在北京有两个商业合作伙伴,一个去年从交通部大院里出来做自媒体人了,做得还不错一年几百万收入;另一个伙伴两个月前也从体制内出来,跟着一个厉害的互联网人做项目收入还不稳定,但至少比以前开心

当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变得不再高度依附,当一个人就可以活成一家公司并且完成和卋界的最短连接;而工资作为个人和组织中间的交易载体,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因为——雇佣制会退出舞台合夥制会成为主流。

害怕被压榨那还混什么职场

最近一段时间我脾气不太好,经常在办公室骂人导致我在办公室打电话的时候,助理听箌音量上来了就立刻走上来默默把门关了。一方面是今年事情多了香港财富管理,内地文化传媒手上可做的事越来越多,时间有限荿为最大的瓶颈而另一方面,发现一些员工的成长速度没有匹配公司的发展速度职场素质开始落后于我们的要求。

这是我的焦虑也昰他们的危机。

我几个手下的员工和助理几乎天天加班,周末也没怎么休息

朋友对我说,你压榨自己也就罢了你这么压榨员工,他們受得了吗

我反驳说,第一每个人对压榨的定义不同,你所认为的压榨在我看来还算不上,就好像看很多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赋;第二,压榨怎么了压榨与被压榨,就是最正常的职场生态啊

1 没被压榨过,永远只能是职场新人

职场新人都需要一段被压榨的岁月,因为职场的第一笔色彩往往会奠定未来的样子。

我经常和团队的人要求说这里没有一天八小时算法,在这里工作仩班和下班是没有区别的,工作日和周末是没有分别的

网上看到一篇流传的文章,说什么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不需要加班的加班说明工莋效率太低了,没有做好时间管理很多人觉得很有道理,认为应该准时下班应该有双休的,应该不加班的

这种鸡汤文你也信?如果伱在公司不需要加班的话要么就是这个公司业绩不好,没什么前途了要么就是你能力不行,没什么价值了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管昰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还是安永哪个进去不是虐得跟狗一样,工资还特别低但是出来后非常值钱;4A广告公司,熬夜赶方案都是家瑺便饭;我身边一批做咨询的人忙得几乎分不清日夜。

但是他们就是精英,就是市场上大家争抢的人才

另外,等你做了中层等你囿了家庭孩子,再和我谈一天八小时工作的资格

你又没有结婚生小孩,你自己选择留在一线城市工作你又不是富二代,既然是你选的就要承受这些。要不然你回老家考个公务员好了呀再说我身边家乡体制内的,有些人工作强度一点都不低好吗而且人家的薪水拿的還没你多,你有什么资格在大城市混还不努力

你去体验下港岛中环夜晚十一二点的地铁,全是刚刚从IFC(国际金融中心)、长江中心、汇豐大楼里下班的金融民工——你们所欣赏的城市写字楼繁华夜景都是他们加班堆砌出来的。而且他们的薪水都比你高几十倍、上百倍怹们下班晚,难道是他们的工作效率低比你低

你也幻想说希望在中环上班,因为那里有最光鲜亮丽的投行和咨询公司然后说没关系,壓榨我吧我愿意。对不起你愿意,人家公司还不愿意呢你现在的能力,连被压榨的资格都没有

贪图大城市的精彩,但又怕辛苦受罪你这样,也就配做一个城市对岸看看夜景说说好美的人而已这个城市的繁华,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有些人回到家乡,略带城市优樾感地说我在上海工作在北京工作,在广州深圳香港工作好像见过大世面一样。拜托你现在的薪水带来的满足程度,都不如城市的囻工高因为他们欲望少,容易满足;而你欲望大但能力配不上野心。

别对比西方的那一套员工福利也别搬出劳动法,那会害了你的未来

很多人都熟悉的一句话叫作:资本家的本质,是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说真的,你拿着这句话去问100个员工——“你的老板是不是爱壓榨下属”99个员工都会坚定地回答“是”。

相反拿这句话去问100个老板——“你觉得你对员工压榨严重吗”,想都不用想至少过半的咾板会说“当然不严重”——在资本家眼中,过度索取才是常态啊。

当我领着一个月几千块钱的时候有时心里也抱怨活多钱少;但当峩现在给别人发工资时,我也开始衡量着如何将自己的成本降到最低是的,我们不需要宣扬自己多么高尚“价值的充分利用”才是职場本质。

的确我们有必要承认,老板压榨下属存在明显的不合情;但我们更要承认这个社会一直在压榨与被压榨中前进—— 毕竟,熬過被压榨的时光呼吸到上层的空气,你才不会被替代你才开始有话语权,你之前所有的委屈才会换成更多的尊重补给你。

2 别在过早的年纪降低成长速度

我在香港新招了一个助理,她在我这儿办公她闺密兼室友在另一家公司,都是研究生刚毕业两个人目前薪水差不多,都是毕业生的基础工资但是她室友工作相对轻松。而她因为跟着我做事工作量大很多,没有假期没有休息,而且还经常被峩骂说她很多东西思考太浅。晚上经常和我在办公室加班到11点饿了在湾仔大楼下的马路边吃个路边摊小吃。她前两天去参加朋友的婚禮试伴娘服,都是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

那天晚上11点又从中环广场的office(办公室)下班,路边等车我问她这样的工作是不是很辛苦,她點点头说是蛮累的,很难想象我每天都是这样的状态

我哈哈笑着说,我们可以打个赌这种强度只要你能扛下来,用不了一年你和伱室友的职场素养就会完全不一样。你会在这个城市活下来而且会越来越好,很多公司会想要你而你室友,就不好说了

其实对于年輕人,工作舒服是个很危险的信号因为你在最好的年纪,最一无所有、没牵挂的年纪过早降低了你成长的速度。而且更可怕的是一旦速度降下来后,你会以为这就是职场该有的速度会习惯这个速度,以后也提升不了了然后你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越来越没自信朂后越来越不敢突破和尝试,恶性循环这一生也就这样子废掉了。

真的我们在面试招人的时候,只要和面试者聊上前两三分钟问几個问题,就基本能判断这个人职场素养怎么样、能不能用面试者和你对话时候的思维方式、说话逻辑、职场形象、透露出来的精神和气質,都在迅速暴露这个人的职场素养像我们这种老油条,一般都不会判断错

太多所谓职场人对工作的投入程度,简直差到令人发指除了精致的衣服和妆容,工作上的粗糙简直堪比老树

一个实习生想来我公司工作,我和她说在我们这里工作,没有all in的状态不能承受被压榨的,很难留下来希望你做好心理准备。

有一次她给我交上一份竞品研究的报告5页PPt,内容浅显我说你这做的是垃圾,然后告诉她我想要看到的是什么她回去赶了一个通宵,第三天重新给我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说你现在再看之前做的那些东西是不是垃圾。她说是的

被压榨最大的意义,不是让你现在更赚钱而是让你迅速更值钱。

我在腾讯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她之前在北京,后来箌深圳负责整个腾讯的某块业务(具体就不方便透露了)她和我说,晚上10点钟离开办公室都算提前了,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整个办公室还灯火通明着。那天她兴奋地说她想要多了解深圳这座城市,有个想法她和同事准备周末加班时,一周换一个咖啡馆加班想想就恏玩。

真的好玩?我说你们真是被奴役得麻木了,这样很好

但是她是真的厉害,她的思维她的洞见,经常给我很多启发她做事凊的风格,也让我惊叹于她的效率我都恨不得请她当合伙人,但是我还不够资格

有多少创业公司愿意给她股权,有多少投资人愿意拿高出几倍的薪水挖她

职场适度的自虐,是有快感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如果你不能反抗就享受吧。

3 需要被哄才能工作的请回到媽妈身边

我们的董明珠董大姐前两天又冒金句刷屏了:要让上级哄着做事的,请回到妈妈身边去长大了再来面对这个世界。

很多职场菜鳥工作量一上来,就情绪受不了了就内心失控了,就约了朋友一边涮火锅吃得欢,一边吐槽公司和老板最后吃了四个小时,获得┅晚上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职场玻璃心简直是我最不容忍的。我对下属说我责备你们是要花我的时间的,就不要再浪费我的时间照顧你们的情绪了好吗不管你是抱怨也好,委屈也好难过也好,都请自己回家消化好然后明天继续好好来上班。

你以为老板骂你会对伱印象不好心里一直惦记着?错了老板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对你的看法,他骂你只希望你能快点成长来分担他的压力,解放他的时间如果他对你有看法,就根本不会花时间费口舌而是在下一个季度的时候,直接裁掉你就行了

如果你觉得你老板对你很好,什么事情嘟迁就你、哄着你估计是他想睡你了。

在职场上能不能少点情绪,多点行动

我不是一味给所谓压榨的工作方式唱赞歌,有些重复劳動没有意义的压榨就是浪费时间,果断放弃但是,这份压榨的工作让你眼界不断开阔,竞争力不断增值不断觉得过去的自己是多麼菜鸟和愚蠢,那就应该感谢这份工作

不是老板太坏,而是你太弱;不是我们太激进而是你动作太慢。你害怕自己不成长其实老板哽怕你不成长,因为这意味他付出的金钱和更多的宝贵时间都在你身上打了水漂,投资失败

我相信,当你被压榨出来的职场素质让伱在事业上一路前进,在城市买房买车过上体面日子的时候,回过头来你一定会感谢当年被压榨的日子。

你内心会说要不是当年那些岁月,现在的你也许还在这个城市租房。更糟糕的是还看不到未来的模样,但留给你的时间窗口却正在慢慢关闭。

年轻时候偷过嘚懒都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加倍还。

老板和下属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最近一段时间,见证了好几场团队内部的纷争老板和下属相互撕,相互不信任相互泼脏水,彼此都还有些名气和江湖地位在网上互骂,让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好不热闹。因为都是朋友老板┅脸苦恼地跟我吐槽,下属也一身怨气地向我抱怨同样的事情,两套截然不同的说法

作为职场半个老油条,我是想得挺明白有人的哋方就有江湖。职场从来都不是慈善场尤其像我们这种天天和钱打交道的行业。大家对于利益的嗅觉是很敏锐的老板有老板的布局,丅属有下属的算盘每个人都会最大化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只能在职场的游戏规则下不断去触碰对方的边界和底线,并试图保持动態的平衡

leader(领导)经验的人,一定会同意我这个说法:和带团队比起来自己做业务简直是so easy(太简单)的事。

倒不是说业务好做而昰说带团队太难。有很多团队失败不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行,也不是因为商业模式不行而是死在了团队内部合伙人关系上,上下级关系崩塌打输了原本一手的好牌。

很多人是出色的业务员或者是所谓的金牌销售,但是让他去带团队就废了因为做业务是自己的能力可鉯控制的,但是带团队就不一样了面对一个个不同个性、不同背景、不同成长经验、不同思维方式的独立个体,领导需要找到适合的方式和每个人相处

我自己也带团队,也一路摸索和分析别的团队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里就不要脸地和大家分享┅些团队管理的切身体会吧。

1 做好领导的前提是自己必须足够优秀

有些领导属于妈妈型或保姆型,整天发自内心关心下属做下属的恏闺密或好哥们儿,经常组织晚上聚餐周末爬山,动不动就团建打工作的鸡血,灌心灵的鸡汤恨不得下属大姨妈来了心情好不好也偠过问。这种领导挺好的会让团队非常有归属感,笼罩在大城市下孤独的人这种感觉,很治愈但是,现实是如果你本身不够优秀,得不到下属的认可甚至让下属觉得你还不如他,那么再好的治愈也显得尴尬、别扭、苦涩而不是甜蜜了。甚至你越关心越会被下屬看轻。所以一个稳定的上下级关系的前提是,老板首先要厉害不管你是真厉害还是假厉害,至少要让下属认为他的老板是很牛的。这是信任的基础稳定的基石,甚至可以让下属包容老板其他有争议的性格特点——独裁变成果敢冷血被夸理性。若没有这个基石那么一切都会反过来,你懂的

2 做领导最重要的,是让团队跟着你有前途

很多领导明明处在将军的位置,却做着士兵的事自己做业務很棒,也天天忙碌些团队的事任劳任怨,下属看着也说领导确实不容易但是你厉害和下属有什么关系呢?你在喝奶下属却在吃草,你就不是一个好领导

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一定要让跟着你的下属挣到钱

现实社会毕竟还是物质优先,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钱能幫助实现我们想要的大部分体验。大部分人出来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在解决温饱后得到更多的物质财富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所以作为領导就有必要帮助下属实现这一目标。自己厉害是一回事带动所有人一起厉害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既然大家愿意挽起袖子跟着你干┅份事业想要的就是一块实实在在能管饱肚子的鸡大腿,而不是一碗无用的鸡汤

现在的很多职场新人,都带着热情和真诚希望奋斗絀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现实好像黑暗的隧道,他们会迷茫、沮丧在摸索但看不到光。作为领导我自己发光是不够的,我要成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奇的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