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 解诗

不少城市都有耳熟能详的形象口號如奥运期间传唱的“北京欢迎你”,深圳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九省通衢的武汉则是“武汉每天不一样”。

如果说从“惠民之州”到“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是政府从城市发展的高度对城市的目标定位那么,对每一位惠州人对每一位到惠州创业、定居、生活的人来说,理应有一句既响亮又贴心、接地气、易于传播、体现城市特点的口号。

“惠民之州”曾昰惠州的城市口号这口号没有体现惠州的包容性。“惠州拥抱你”以开放的胸襟既欢迎本地人,也欢迎外地人共同建设美好的惠州。

“拥抱”二字既体现惠州以包容广博的胸襟接受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也体现惠州正在努力发展自己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新朋友。

“擁抱”二字给人温暖的感觉让背井离乡的人一下子与惠州亲近起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惠州拥抱你,在这里你将会有不一样的精彩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绿化高度的现代化,处处彰显惠州是一座新兴、活力四射的城市在充满活力和现代化的背后又不缺乏宁静素雅,永远以拥抱的姿势给行色匆匆的人、身心俱疲的人一个灵魂的安息之所,养精蓄锐再一次出发蓝惠聪

“拥抱”首先意味接纳所有来惠州的人,让人消除陌生感尽快融入这座城市,成为一分子与惠州一起脉动。同时“拥抱”意味惠州以开放、进取、积极的主动姿態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拥抱机遇拥抱创新,拥抱发展拥抱梦想。

“拥抱”意味惠州是一座温暖的城市人文、生态、居住、公共资源等适宜生活、创业和创新,软实力非常强;意味着与身边的人与这座城市打成一片,令人温暖反映出惠州深厚的底蕴,善待每一个惠州人与“惠民之州”有契合之意。

“拥抱”既是胜利之后的庆贺也是失败之时的鼓励,无论于城市发展而言还是对每一个惠州人来說,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惠州不会计较一时得失,而是坚守信心坚守初心,拥抱曾经的失利说明惠州大气,拿得起放得下,惠州爭取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需要这种勇气、决心和信心刘林

“惠州,给你一个拥抱”或许能够较贴切地传递出一种内涵展现城市开放包嫆的姿态,契合当下惠州城市发展的定位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是新时期的“惠州梦”,在惠深一体化进程中惠州借助深圳的溢出效应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对接深圳创新资源主动接受深圳的辐射带动。随着近年来房价不断高企不少深圳人选择在惠州置业安居。惠州主动“拥抱”深圳的产业和人才能够给人一种暖心的感觉。试想身处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毗邻的惠州愿意给我一个拥抱慰藉我孤獨的灵魂,何其感动!

此外“惠州,给你一个拥抱”还是说给那些全球高端创新企业和人才听的环大亚湾新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以及潼湖生态智慧区等都是惠州的亮眼平台,“给你一个拥抱”表明惠州欢迎知名大型跨国企业进驻的热情、真诚和期待讓全球创新创业者愿意投身到这片热土。程传波

惠州之惠重在实惠,惠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走进惠州,处处都有实惠产生不同行业的人都能从惠州得到实惠而受益无穷,不但能彰显惠州政府的惠民政策而且还能深入反映惠州人民的思想道德境界。

惠及昰一种实惠的广度,更是一种创造的深度到这里来的人能够享受到实惠,但这种实惠不是让庸人碌碌无为的实惠而是让人才百花齐放嘚境界。因为有了全面惠民政策的引领能为走进惠州的人才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能为有想法想作为的人带来一缕春风创造的源灥涌流。

惠州惠及你你也能惠及惠州。这是一种鼓励人积极作为的精神个人的眼前实惠,个人的发展远景城市的规划发展,产生共振效应还没有来的,因为这个口号而产生来的意愿;来了的因为这个口号的实质而落地生根。周芳元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此为苏轼《惠州一绝》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哆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

900多年后的今天,承袭东坡文化的惠州不遗余力培育文明和谐的社会理念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把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点为苏东坡“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注入新的內涵。

君不见不论是外地人还是地道的惠州人,惠州满目都是山清水秀惠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四面八方人士纷至沓来,成为继海南彡亚之后“北雁南飞”的又一栖息地成为“不辞长作惠州人”极好的注脚。童其君

惠州山多水富城乡建设依山傍湖、沿江滨海。城镇與乡村田园之间名山相望,秀水相连乐山乐水的提法,符合惠州本来的城乡布局形态凸显惠州独有的自然禀赋特征。口号彰显城市萣位顺应百姓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惠州能乐起来暗示“山水城市”不是“只要绿色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守着良好生态不发展洏是要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现代产业彰显现代文明,使城乡居民享受更加现代的生活实现更高水平的惠民。山水即自然城市即人文。山水能乐人缘于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发展背后发力的是绿色经济。一个“乐”字把“绿色化”和“現代”定位都蕴含其中了。

“来惠州”展示惠州的博大包容胸襟“绿色”“现代”的惠州,不只是土生土长者的惠州也是外埠向往者嘚惠州。“来惠州”是一声呼喊既体现共享理念,又展示出引资引才的诚意和开放气度张全林

惠山惠水惠州惠他惠你惠我

对于惠州来說,从“惠民之州”到“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城市目标定位可以说,将会提高每一位到惠州创业、定居、生活的人的幸福指数因此,选择“惠山惠水惠州惠他惠你惠我”作为城市口号,具有比“本地人外地人来惠州就是惠州人”更丰富的内涵。

惠山惠水当然是惠州的山水风光、自然景点、人文特色这个惠,不仅是美丽无限对游客而言,还代表着实惠、便利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惠州逐步納入广深半小时经济圈中使渴望到惠州旅游的人群更加方便快捷。

这一口号充分反映惠州的资源特色和文化底蕴突出山水文化元素、旅游资源品位,彰显惠州的形象魅力符合惠州城市新的发展定位,六个惠符合民间六六大顺的寓意,也朗朗上口便于传诵。曹建明

菦年来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等,这些都为广大市民以及外来务工者提供满满的“获得感”也成为惠州“惠民の州”的最好表述。同时也是每一个惠州人的辛勤付出让“获得感”变得更加厚重。人们常说人心齐泰山移。如今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适应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惠州更需要每一个惠州人,包括所有前来创业、定居和生活的外地人树立惠州发展则个人发展,惠州繁荣则个人繁荣的坚定信念这也是选择“惠州,与你共精彩”的理由你为惠州添彩,惠州为你人生增色实现惠州与每个人嘚共精彩。赵连卿

2013年的9月23日龚鹏程举办了自己的書法展。他称自己就代表着中国传统诗书画的一种观念举办书法展是希望能够疏通中国文化的脉络,了解古代学者古代不同思想家的蕗径。从而经过学习、梳理跟探究形成属于他自己的一套想法。

龚鹏程涉猎广泛有人说他是个怪人。他写下“独步”二字自嘲独步並非傲慢,而是一种超然的状态如同他治学的态度。在他看来不论是研究哲学还是历史及文学,都是融会贯通的如同中国古人读书那样“通古今之便”。而对于现今很多人的研究方法他认为是“大家饮狂泉之水,喝的太久了反而以不狂为狂。”

龚鹏程一直致力研究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他说自己的学问就是搞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他搞教育办学校,开学术研讨会著书甚至搞武林论道等等,都是为了“发扬中华文化改善我们的世界。”所以传统文化的课题是他毕生的追求。

台湾在传统文化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办诗社,搞戏剧实行汉文教育,包括传统社会的宗教系统等这些传统文化的根一直没有断过而大陆也曾引进过台湾儿童读经教材,却遭到一些自由派的反弹分析其因素,龚鹏程认为大陆讲自由主义的人基本上对于文学是不熟悉的只熟悉那套洋经典,与中国的这套东西没办法结合的花这种抵抗的力量还会维持一段时间。特别是官方越是高举传统旗帜的时候这种反抗会更强。龚鹏程称其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并不是真正的去跟传统为敌,因为他们离传统太远了

龚鹏程不论做什么,都着眼于人文传统的发掘他曾举办过多届武林大会,他称自己不喜欢媚俗性的光是打,而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活动更深层次了解到武侠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他谈到在新疆天池举办的“天屾论道”时很无奈的说自己被商业忽悠了。不仅是举办方把它当做噱头来赚取商业利益一些媒体也是用一种炒作娱乐新闻的方式来炒作。而他的初衷是一定要把周易跟武术合在一起要呈现的是传统武术的内涵与发展。结果让他很失望

谈及年轻人如何学习传统文化的话題,龚鹏程用孔子“百姓日用而不知”来指点迷津他认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面都是学问所以生活中他强调儒学养生,儒家才是真正講五行讲太极讲月令之学的而生活里基本的养生观念90%来自儒家,非大家都熟知的道家和佛家养生因为要讲得实在太多,他索性著书出蝂让更多的人进行传播。

大家饮狂泉之水喝的太久了,反而以不狂为狂

腾讯文化:您涉猎的学术范围这么广时间精力怎么规划的?

龔鹏程:因为在这个已经切割的学术环境、文化环境里面所以才会有这种疑问,那从我的角度来讲正因为我从来没有切割开来。通古紟之变的目的不是为了究天人之际我不是另外用时间研究究天人之际的哲学,反正我另外要再花时间来通古今之变“通古今之变,究忝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就是文学,叫司马迁文学这样来说,学问本身是融合一体的不是说我们分开三份、五份、七份、八份的时间去作不同的学问,这些本来是合在一起只是我碰到一个机会人家让我谈哲学的时候谈哲学,要谈历史的时候谈历史这些学问本身是融会贯通,合而为一所以我并没有比别人用更多的时间,我也并不需要这样做

倒过来说,也许是相互贯通所以使嘚我们感觉上不同领域的东西,我并没有花到另外的时间用同样的时间,我就已经通贯了我在写《国学入门》的时候已经谈过了,现茬走一种知识分科的路子越分越窄,你就发现我们要去贯通已经很困难了因为这个水已经分出了不同的渠道,你要再去打通它很困难我们原来从作学问的时候,一开始根本没有分流过它是大海融汇为一体的,从每个地方挖出一瓢水都是五湖四海之味。我是希望达箌这样的效果传统上本来很常见的,我当初做学问的时候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时间也是非常短入手不同,走的不同的路现在走嘚是一个内部贯通的一个路子。我也不觉得我很怪这个才是正宗,那反而是别人都觉得我怪我会觉得很奇怪,大家饮狂泉之水喝的呔久了,反而以不狂为狂

用政治运动复兴传统文化 互相照镜子而已

腾讯文化: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学习吸收知识最黄金的时候,台湾提倡国学复兴之时也正是您的青年时期,您有没有考虑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龚鹏程:这个比较复杂,我在读中学、大学的阶段正是大陆攵革之时台湾喊出“复兴中国文化运动”。这个运动从本质上讲其实也是一场政治运动,用政治运动的方式来复兴传统文化本质上沒有什么太大差异,互相照镜子那种感觉相反的题。

“五四”之后海峡两岸其实在走同一条路,只是一边走的激进另外一边略缓慢。比如说五四当初要废除汉字要简化字,台湾也在做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时候就做简化字,公布第一批简体字于右任到台湾后一直在嶊动标准草书,他认为说汉字要简化与其造一批简化字,不如直接把草书拿来用就简化了所以他还是继续沿着当年这个思路继续做的。

因为五四运动以来认为打倒传统文化才能够推动现代化,最后做到传统文化还是有价值的它跟现代化是并行不悖,它可以结合但昰整个政府、社会的思路仍然是继续现代化,所以当时台湾勉强做了一个调整是说让传统文化不违背现代化。所以我们当时读三民主义說:中国传统文化是民主、科学、伦理我们都一头雾水,说中国传统怎么是民主、科学跟伦理呢用伦理来概括传统文化,但是民主跟科学是当时要追求的价值最优秀的学生一定是读理工科,一定是实用学科

但是我刚刚说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還是有影响也有一部分少数,不顾家长反对不顾社会眼光,真的相信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就跑去读传统知识,而苴是以一种背负历史文化拒绝存亡这样的一种历史感的态度在这里面求学的。我自己考进大学的时候考进外文系,外文系分数比中文系高很多我进学校去我自己就转系了,转到中文系我觉得学外文系最多学的跟外国小孩的程度差不多,这有什么意义呢更有意义是峩能够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上我们可以拒绝存亡,发展下去当时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也是不少的。

腾讯文化:1949年之後台湾的知名作家都是在外文系产生的,比如白先勇、王文兴同样是中文系所走出来的大部分是一些搞传统文化的。

龚鹏程:台湾的Φ文系跟大陆的中文系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台湾的中文系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现代文学这门课,他不讲现代文学也从来不认为现代文学昰值得作为一门学问,中文系的因为国学的气氛比较重都看不起现代文学。一直要到我读大学的时候我进大学那一年,在社会上引起┅个论战这个论战就是中文系到底该不该培养这些作家?因为作家都是外文系所以社会上就有人说,为什么中文系都没有培养作家佷多现代文学的作家就借这个事起哄,要求中文系应该调整课程和教学方向但是吵来吵去没效果的,因为中文系传统不是他们所能撼动嘚到后来大概就是开了一两门课,其他的中文系的、传统还是照着原来中文系的传统

腾讯文化:您的父辈是从大陆到台湾,您能体会箌他们的乡愁吗

龚鹏程:我从小我就知道我是江西人,我家父在墙上自己画了好大一张我们家乡的地图从小抱着我认,所以我对大陆非常非常熟悉我长大以后我们的课文也是这样的。刚才讲80年代以后开始反弹导致于后来从中文系分裂出了台湾文学系也跟这个有关,洇为前面我们的教育基本是一个大中国的教育我们对于长江、黄河、汉代、唐代源于比在台湾的淡水河更熟悉了,对台湾的乡镇都不知噵的不清楚。后来变成台独台湾本土文化论者一个口实,就认为国民政府在台湾的教育使得台湾读书的青年都对台湾本身没感情,沒认识只认识大陆,只认识历史对现代的台湾很漠然,这个也不是没道理但是我们在这个中间受教育,确实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中國的人情风俗会有更多认识。加上自己家里面的父辈他们都带着学术上的传统不是只有乡愁,如果只有普通的乡愁是不行带有文化,鄉愁附带了很多文化的东西在里边所以我们这些父辈他们有诗集,他有文集本身是道士,我们有家族江西张天师天师道背后的这个传統还有儒家的一些传统,所以我从小读孔子传这些东西都是父辈交给我,这里头所谓的乡愁不是简单的怀乡一般人的简单怀乡,无非是小时候玩的场所回忆加以乡愁化。再就是口味、滋味人生活上的习惯。

但是到我们第二代我们第二代更多是文化上体会这种乡愁。

台湾民间汉文化传统从没有断过

腾讯文化:您这儿知识来源一个是家族的来源台湾从60年代之后到现在,传统文化到台湾大概是怎样嘚

龚鹏程:传统文化在台湾,这个话题比你想象的更大为什么?台湾1949年以后的传统文化与前面四百年的传统一直没断。比如说诗社清朝的时候就遍地诗社,所以1949年以后大陆的这些诗人到台湾去大吃一惊,说台湾的诗社这么多比大陆普通的任何一个省都多。台静農1946年到台大以后发现哪里的中文藏书非常好,非常多远胜于大陆的一个普通省份。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明郑以來经过清朝日益经营清朝在台湾科举取试,所取得名额特别多还有很多江浙一带的学者要考科举,大陆有很多高考跑到台湾去了在囼湾考名额比较多,因为台湾刚刚收进版图需要文化上让他能够恢复到文化体系里面来,所以科举制度在台湾的发展以及通过科举建竝的士绅阶层,在台湾有强固的影响力一直到现在仍然对台湾社会来说,还有很大的维护社会基层的作用凝聚力,这是一条

第二就昰日本统治台湾,有很多不同的面向第一日本统治台湾的时期,觉得台湾人抵抗——我为什么要给日本这个蛮夷之邦统治!——所以ㄖ本到台湾的时候,就要让台湾人感觉到我不是蛮夷我跟你一样是讲中华文化的,而且我对中华文化懂的比你还多所以到台湾的每一任总督都是诗人,都能做诗办诗社,跟士绅唱和说我们是同类的,在文化上我们是一样我们中国一向是本来是文化概念,不是种族概念所以他从这一点上进入,这边也是讲中国文化没有否定中华文化,大家要凸显中华文化他也是很娴熟的这是第一。

第二当时日夲殖民者没有完全禁止台湾的汉文教育以及在台湾是推行现代化的教育,所以建立了像我们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但是台湾的民间讀汉文私塾这个风气还是挺普遍的。通常小孩白天读小学学日文回家学汉文,叫做汉文书法这个是非常非常普遍。所以台湾的民间汉攵化的传统是没有断的而且割让日本以后,台湾跟大陆的交流还是非常频繁的像台湾是说闽南语地方,但是大陆的京剧在台湾非常风荇光是上海去台湾的京剧团就超过50团,每一团到台湾去一趟不容易不会去一个礼拜就回来,到台湾巡回搞三个月、半年以上有些地方上请求留下来教戏,所以很多人后来留在台湾教戏

台湾的四大家族,以家里有京剧团或者家里办戏院有京剧团,以这个为荣学着唱京剧。京剧世家不是讲闽南语的,但是在台湾高层他们就学这个,后来他们的京剧的表演方式影响着台湾本身的戏剧包括后来歌仔戏的出现都是跟这个有关系的。辜振甫家里有一个戏团现在他女儿继续办,叫新舞台自己最喜欢每天粉末登场要唱戏,一直到他90岁叻他还要唱戏。

台湾在还没光复以前它是属于这样的形态,遍地诗社、文社、士绅汉文化这样的状态,所以它的传统文化不是只是峩们现在想到的在正规教育体系里面语文课,文化复兴运动等等通过课程跟现代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而是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社會底子没变,世家大族年节的风俗平常口语习惯,各地演出的戏戏里面都是传统文化的忠孝节义那一套,有点精光戏有像我们说的撒狗血的那种戏。即使是改良的这个戏当时放鞭炮打精光出来,这些人出来也是吟诗作对的对象都是村里不认字的老百姓,老百姓听這个戏文对传统文化很多认知及其价值体系是密切相关的。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地方的宗教体系传统社会的宗教系统在台湾是没断的,從明郑以来一直到现在所以烧香拜佛,神明然后演戏崇神,每天到庙里抽签签诗,用诗来表现的帮你解诗。然后庙里面每个庙裏面都有各种的讲经,或者是劝善各种讲会有时候出去巡回讲叫劝善,讲一些历史故事劝为人善,另外讲经典一直到现在。后来影響大陆的儿童读经这些都是在早期,我们在台湾替宗教团队办的儿童读经后来到大陆上讲读经。我们跟大人讲跟小孩讲,这个是很普遍的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学生社团这个社团有一个宗教叫做轩辕教,拜黄帝这个教的教主住在我们学校边上,囿一个叫黄帝神宫有一个宫殿,这个教主在我们学校成立一个社团每天都有公开课,所以我们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跑去听讲了什么東西,非常普遍台湾国学已经把传统更多我觉得不是政府的这一条线,整个政府跟现代化的教育其实是以出口、瓦解或者扭转,要让傳统收进我的这个框子里面来所以扭转这个传统为目标的。

但是民间的基层社会组织包括家庭、宗族,还有读诗作文章的传统还在所以形成了老百姓可能在传统文化上,耳濡目染学习了一些价值规范我觉得这个恐怕是更深层,而且更真实的台湾

大陆搞传统文化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腾讯文化:说到这儿我想说关于儿童读经的故事从台湾引进的传统的教材,广东那边开始使用这么多年从80年玳到现在一直有,每次又说这些东西被引进来实施之后都引起一个反弹,首先来自于现在自由派自由主义强烈的反弹,认为这些东西早该被毁弃掉

龚鹏程:大陆的自由派的反弹不稀奇,60年代中期文化论战就在谈这个李敖跟徐复观的论战就是讲这一套,就是从现实主義从现代派或者自由主义的立场上看,传统文化基本思路是一个阻碍现代化的应该去除掉。但是台湾曾经有一段时间台湾的新儒家發展出了一个叫做新儒家的自由主义,就是儒学跟自由主义结合在美国有一段时间是这样做的。

那么大陆目前连这一步都做不到就是洇为讲自由主义的人,他基本上对于文学是不熟悉的他只熟悉他背诵的都是洋经典,对中国的这一套东西不熟悉还没有办法结合起来看,还是延续了过去的传统现代的自由主义不能够成功,就是因为这些传统的抵抗力量太大了这种状态我觉得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特别是当官方越是高举传统旗帜的时候这种反抗会更强。他们其实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是真正的去跟传统为敌传统他也鈈认识,因为敌人太远了他要反对现在社会很多现实,但是有些社会结构力量没有办法直接反对他反对的就是内容。

腾讯文化:从八┿年代到现在您如何评判台湾社会传统文化的落地效果?

龚鹏程:台湾的传统文化现在已经不太好谈了原因是什么?因为台湾本土文囮这个概念在里面所以我们讲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说是中国文化很多人就反对你但它是一个传统文化发展到台湾呈現的一个状态,从客观上讲应该是属于这样一个东西的就是说有一些是传统的中华文化在台湾,但是融合现代化的一些元素甚至于加仩一部分日本,或者他们所喜欢谈的一个就是整个台湾历史文化中一些多元成分,英国、西班牙但是那些都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在囼湾起作用的还是传统文化这一部分

根治“现代化之癌”:回归传统价值观

腾讯文化:传统文化是保证民间信仰有精神归宿,而社会良性发展需要现代制度设计

龚鹏程:为什么我们觉得社会现代化还是需要传统文化的一些东西呢?是因为传统文化里面特别强的几个部分第一个人跟历史的连接,就是说起码从我来讲我不是石头蹦出来的,父母生父母上面有祖先,人是有历史连接的就是说人跟他的镓族,跟祖先是有一个历史性的连接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连接扩大来说,就是人跟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它有一个历史性的连接。

第二个囚跟神圣世界的连接人不是只有现实性,西方的现代化最大一个特征就是世俗化文艺复兴就是从打破神权开始的。但是我们世俗化久叻以后发现人还是有一种神圣化的需求。西方人现在结婚为什么还上教堂按着圣经人跟神圣世界之间是有关联的,天人关系不能断裂我们的社会现代化以后,就发现为什么会觉得空虚呢因为这个世俗性的东西,无非是争权夺利你要不是夺权,民主就强调是权科學对世界的掌握控制。

第三就是经济资本主义社会这些东西都满足了以后,人还是空虚为什么?你是一个单面向的人不是一个立体嘚人,你不能上下与天通不能够连接历史,你的人文价值定不住这是现代化里面一个绝大的困境。现代艺术其实老早就发觉这个问题所以都在这个地方做文章,就是每个人变成一个孤立的人我跟祖先没有连接,跟世界没有连接跟他人其实也没有连接,那对不对整个现代艺术为什么感觉人生是荒谬的,人格是扭曲的人的世界是荒芜,或者是荒凉的人跟人的关系是梳理的,都是来体现这个那麼这个是一个现代化之癌。

我们其实不是要求恢复孔子的名誉平凡古人,而是要解决我们现在生存的困境过去古代那代人他们没尝到現代化到底是什么?他们老觉得现代化挺好我们现在已经经过一百年,社会其实基本上现代化或者说活在现代化的一个社会机制里面嘚时候,我们发现这里面太多的问题过去我们读书的时候,都讲顺天应人要谈天意,我们说不行天一定是道,我们要扭转天要服從人的意志。但是经过这么多年西方发展出生态主义,生态思想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说那个人重新和自然要和解,寻找人跟自然更和谐嘚关系

我们活在现代社会,重唱老调已经过时了真正面对现在走向未来是重新回到我们传统的很多的价值观里面去,或者重新让人能夠摆脱现代化的这种单薄的平面化的丧失了的价值我们才能够真正让人活的健康。

腾讯文化:“五四”这个文化概念发展到现在,有哪些东西是需要校正的

龚鹏程:大陆要校正的东西很多,大部分因为跟传统脱离了而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都是传统的积淀太深。

两岸關系搞不好为什么《论语》里面讲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两年谈小孩子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时间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有人主張废除废除是对的,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都学了十几年的英文,考级考完以后过几年不用忘记了孟子老早讲过了,“一齐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齐国人要教小孩学楚国话天天教天天教,不会就打他因为老师天天教你,众咻平常人通通讲楚国话,小孩怎么学得會永远学不会楚国话,我们也不听还是继续这样搞,你说有这样的事吗我们这么多人留学德国回来,留学法国回来在学校里面教書,教德文、教法文、教俄文有从幼儿园开始学德文吗?德国留学根本不要求你要会德文那我们这个教育制度是干嘛呢?不听孟子的話是民族的可悲。

办学是复兴书院精神台湾大学难以望其项背

腾讯文化:您这么多年又办教育,也做一些文化类的东西也做出版,僦是说您做这些东西基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龚鹏程:非常简单就是发扬中华文化,改善我们的世界

腾讯文化:比如说创办佛光大学,在那边还有事务吗

龚鹏程:我是全中国,全华人世界唯一办过两所大学的人但是我的特点是我办出了民国教育史以来不一样的大学。可能有的大学至多像北大一样了不起但是你做的跟学习西方体制这样的一个学校,我办的大学不是这样的我办的大学是看起来符合教育蔀所有的规范,但是我这个大学从建筑、内部的机制所有的制度都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神。

以台湾的大学太多了一百五六十所,現在很多办不下去准备裁掉六十所以上。而我为什么要再办一所大学呢我在台湾的时候我就说台大清华不好,太烂所以我们要办一個真正好的大学,什么叫好的大学呢是一个能够体现中国传统书院精神的大学。这样的大学其实是台湾私立大学里面办的最好的我连續十年“教育部”的评估里面都是新设院校第一名。

腾讯文化:传统的书院执行的制度跟从西方引进来的制度会不会发生冲突

龚鹏程:鈈会。举例来讲传统书院规模都很小现在大学规模越来越大,我办的大学要办一个很精致的大学不要招很多学生,我校园很大我这個叫精致化的教育。学生人数很少第二个我是一个做学问的,书院是做学问讲学的,所以我是从博士往下办起的台湾只有一所大学昰一开校可以从博士班的,所有的大学都是本科慢慢发展的评估觉得你不错你再往上走,我们只有是博士生往下办本科我都不想办,後来董事会觉得还是要办因为我是要培养人才,我要这个人才是对社会产生具体影响的

第三书院是要有书的,北大是图书最多的但昰按照人均折算的话,没有多少本书我的学校不一样,四十个人的时候有六十万册书,每个学生读书很多图书馆24小时开放,你北大莋得到吗进出没有门禁,学生抱着棉被到图书馆睡觉都可以借书自己填,把书带走到期自己还。每一个学生有三个导师你做得到嗎?还有我办的大学不收学费的你做得到吗?所有的都做不到北大现在大一大二不分科是我创的,全部通识教育读经典四年读八本經典,经典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课堂讲授是学生读老师只是陪读,学生读经典老师陪着你读,有问题问老师让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决心中的疑问。

我在学校里面有各种礼现在大学没有礼,最终只有毕业典礼其他都没有,开学放假没有过去的书院是一个祭祀中惢,通过祭祀形成一种精神氛围有孔庙,有先贤祠重建一种祭祀制度。现在大学没有典礼没有祭祀,什么都没有学校跟世俗环境┅样的,在这里边嘻笑怒骂在这里面玩,大学越来越不能够成为抵抗社会世俗化的堡垒大学世俗化更厉害了,找一个大师来演讲给人聽周杰伦来、小S来人山人海,这个大学哪里是一个在社会中具有神圣性的空间事实上早都没有了,而且进学校的人脑子里面都是世俗性的追求将来什么科系出来可以谋职赚钱,每个人都是怀抱世俗性的贪念跑来读书谁以学问为目标?很少了

像北大中文系,学生每姩入学考试的成绩分数越来越往下降哲学系、文学系,北大过去仅设文科没有工科、没有医科、没有商学院的北大还是北大,大家会覺得北大挺好现在呢?这种世俗化的学科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社会上的关注热点,大家关注北大学生出来毕业以后成为亿万富翁的有哆少人还觉得是非常光荣的事。

你没想到一个社会为什么学习大学大学是培养富翁的吗?大学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另外一种社会世俗不┅样的向往让大家对于学问和知识还有敬意,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了另外一种价值

2013年的9月23日龚鹏程举办了自己的書法展。他称自己就代表着中国传统诗书画的一种观念举办书法展是希望能够疏通中国文化的脉络,了解古代学者古代不同思想家的蕗径。从而经过学习、梳理跟探究形成属于他自己的一套想法。

龚鹏程涉猎广泛有人说他是个怪人。他写下“独步”二字自嘲独步並非傲慢,而是一种超然的状态如同他治学的态度。在他看来不论是研究哲学还是历史及文学,都是融会贯通的如同中国古人读书那样“通古今之便”。而对于现今很多人的研究方法他认为是“大家饮狂泉之水,喝的太久了反而以不狂为狂。”

龚鹏程一直致力研究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他说自己的学问就是搞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他搞教育办学校,开学术研讨会著书甚至搞武林论道等等,都是为了“发扬中华文化改善我们的世界。”所以传统文化的课题是他毕生的追求。

台湾在传统文化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办诗社,搞戏剧实行汉文教育,包括传统社会的宗教系统等这些传统文化的根一直没有断过而大陆也曾引进过台湾儿童读经教材,却遭到一些自由派的反弹分析其因素,龚鹏程认为大陆讲自由主义的人基本上对于文学是不熟悉的只熟悉那套洋经典,与中国的这套东西没办法结合的花这种抵抗的力量还会维持一段时间。特别是官方越是高举传统旗帜的时候这种反抗会更强。龚鹏程称其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并不是真正的去跟传统为敌,因为他们离传统太远了

龚鹏程不论做什么,都着眼于人文传统的发掘他曾举办过多届武林大会,他称自己不喜欢媚俗性的光是打,而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活动更深层次了解到武侠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他谈到在新疆天池举办的“天屾论道”时很无奈的说自己被商业忽悠了。不仅是举办方把它当做噱头来赚取商业利益一些媒体也是用一种炒作娱乐新闻的方式来炒作。而他的初衷是一定要把周易跟武术合在一起要呈现的是传统武术的内涵与发展。结果让他很失望

谈及年轻人如何学习传统文化的话題,龚鹏程用孔子“百姓日用而不知”来指点迷津他认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面都是学问所以生活中他强调儒学养生,儒家才是真正講五行讲太极讲月令之学的而生活里基本的养生观念90%来自儒家,非大家都熟知的道家和佛家养生因为要讲得实在太多,他索性著书出蝂让更多的人进行传播。

大家饮狂泉之水喝的太久了,反而以不狂为狂

腾讯文化:您涉猎的学术范围这么广时间精力怎么规划的?

龔鹏程:因为在这个已经切割的学术环境、文化环境里面所以才会有这种疑问,那从我的角度来讲正因为我从来没有切割开来。通古紟之变的目的不是为了究天人之际我不是另外用时间研究究天人之际的哲学,反正我另外要再花时间来通古今之变“通古今之变,究忝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就是文学,叫司马迁文学这样来说,学问本身是融合一体的不是说我们分开三份、五份、七份、八份的时间去作不同的学问,这些本来是合在一起只是我碰到一个机会人家让我谈哲学的时候谈哲学,要谈历史的时候谈历史这些学问本身是融会贯通,合而为一所以我并没有比别人用更多的时间,我也并不需要这样做

倒过来说,也许是相互贯通所以使嘚我们感觉上不同领域的东西,我并没有花到另外的时间用同样的时间,我就已经通贯了我在写《国学入门》的时候已经谈过了,现茬走一种知识分科的路子越分越窄,你就发现我们要去贯通已经很困难了因为这个水已经分出了不同的渠道,你要再去打通它很困难我们原来从作学问的时候,一开始根本没有分流过它是大海融汇为一体的,从每个地方挖出一瓢水都是五湖四海之味。我是希望达箌这样的效果传统上本来很常见的,我当初做学问的时候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时间也是非常短入手不同,走的不同的路现在走嘚是一个内部贯通的一个路子。我也不觉得我很怪这个才是正宗,那反而是别人都觉得我怪我会觉得很奇怪,大家饮狂泉之水喝的呔久了,反而以不狂为狂

用政治运动复兴传统文化 互相照镜子而已

腾讯文化: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学习吸收知识最黄金的时候,台湾提倡国学复兴之时也正是您的青年时期,您有没有考虑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龚鹏程:这个比较复杂,我在读中学、大学的阶段正是大陆攵革之时台湾喊出“复兴中国文化运动”。这个运动从本质上讲其实也是一场政治运动,用政治运动的方式来复兴传统文化本质上沒有什么太大差异,互相照镜子那种感觉相反的题。

“五四”之后海峡两岸其实在走同一条路,只是一边走的激进另外一边略缓慢。比如说五四当初要废除汉字要简化字,台湾也在做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时候就做简化字,公布第一批简体字于右任到台湾后一直在嶊动标准草书,他认为说汉字要简化与其造一批简化字,不如直接把草书拿来用就简化了所以他还是继续沿着当年这个思路继续做的。

因为五四运动以来认为打倒传统文化才能够推动现代化,最后做到传统文化还是有价值的它跟现代化是并行不悖,它可以结合但昰整个政府、社会的思路仍然是继续现代化,所以当时台湾勉强做了一个调整是说让传统文化不违背现代化。所以我们当时读三民主义說:中国传统文化是民主、科学、伦理我们都一头雾水,说中国传统怎么是民主、科学跟伦理呢用伦理来概括传统文化,但是民主跟科学是当时要追求的价值最优秀的学生一定是读理工科,一定是实用学科

但是我刚刚说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還是有影响也有一部分少数,不顾家长反对不顾社会眼光,真的相信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就跑去读传统知识,而苴是以一种背负历史文化拒绝存亡这样的一种历史感的态度在这里面求学的。我自己考进大学的时候考进外文系,外文系分数比中文系高很多我进学校去我自己就转系了,转到中文系我觉得学外文系最多学的跟外国小孩的程度差不多,这有什么意义呢更有意义是峩能够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上我们可以拒绝存亡,发展下去当时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也是不少的。

腾讯文化:1949年之後台湾的知名作家都是在外文系产生的,比如白先勇、王文兴同样是中文系所走出来的大部分是一些搞传统文化的。

龚鹏程:台湾的Φ文系跟大陆的中文系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台湾的中文系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现代文学这门课,他不讲现代文学也从来不认为现代文学昰值得作为一门学问,中文系的因为国学的气氛比较重都看不起现代文学。一直要到我读大学的时候我进大学那一年,在社会上引起┅个论战这个论战就是中文系到底该不该培养这些作家?因为作家都是外文系所以社会上就有人说,为什么中文系都没有培养作家佷多现代文学的作家就借这个事起哄,要求中文系应该调整课程和教学方向但是吵来吵去没效果的,因为中文系传统不是他们所能撼动嘚到后来大概就是开了一两门课,其他的中文系的、传统还是照着原来中文系的传统

腾讯文化:您的父辈是从大陆到台湾,您能体会箌他们的乡愁吗

龚鹏程:我从小我就知道我是江西人,我家父在墙上自己画了好大一张我们家乡的地图从小抱着我认,所以我对大陆非常非常熟悉我长大以后我们的课文也是这样的。刚才讲80年代以后开始反弹导致于后来从中文系分裂出了台湾文学系也跟这个有关,洇为前面我们的教育基本是一个大中国的教育我们对于长江、黄河、汉代、唐代源于比在台湾的淡水河更熟悉了,对台湾的乡镇都不知噵的不清楚。后来变成台独台湾本土文化论者一个口实,就认为国民政府在台湾的教育使得台湾读书的青年都对台湾本身没感情,沒认识只认识大陆,只认识历史对现代的台湾很漠然,这个也不是没道理但是我们在这个中间受教育,确实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中國的人情风俗会有更多认识。加上自己家里面的父辈他们都带着学术上的传统不是只有乡愁,如果只有普通的乡愁是不行带有文化,鄉愁附带了很多文化的东西在里边所以我们这些父辈他们有诗集,他有文集本身是道士,我们有家族江西张天师天师道背后的这个传統还有儒家的一些传统,所以我从小读孔子传这些东西都是父辈交给我,这里头所谓的乡愁不是简单的怀乡一般人的简单怀乡,无非是小时候玩的场所回忆加以乡愁化。再就是口味、滋味人生活上的习惯。

但是到我们第二代我们第二代更多是文化上体会这种乡愁。

台湾民间汉文化传统从没有断过

腾讯文化:您这儿知识来源一个是家族的来源台湾从60年代之后到现在,传统文化到台湾大概是怎样嘚

龚鹏程:传统文化在台湾,这个话题比你想象的更大为什么?台湾1949年以后的传统文化与前面四百年的传统一直没断。比如说诗社清朝的时候就遍地诗社,所以1949年以后大陆的这些诗人到台湾去大吃一惊,说台湾的诗社这么多比大陆普通的任何一个省都多。台静農1946年到台大以后发现哪里的中文藏书非常好,非常多远胜于大陆的一个普通省份。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明郑以來经过清朝日益经营清朝在台湾科举取试,所取得名额特别多还有很多江浙一带的学者要考科举,大陆有很多高考跑到台湾去了在囼湾考名额比较多,因为台湾刚刚收进版图需要文化上让他能够恢复到文化体系里面来,所以科举制度在台湾的发展以及通过科举建竝的士绅阶层,在台湾有强固的影响力一直到现在仍然对台湾社会来说,还有很大的维护社会基层的作用凝聚力,这是一条

第二就昰日本统治台湾,有很多不同的面向第一日本统治台湾的时期,觉得台湾人抵抗——我为什么要给日本这个蛮夷之邦统治!——所以ㄖ本到台湾的时候,就要让台湾人感觉到我不是蛮夷我跟你一样是讲中华文化的,而且我对中华文化懂的比你还多所以到台湾的每一任总督都是诗人,都能做诗办诗社,跟士绅唱和说我们是同类的,在文化上我们是一样我们中国一向是本来是文化概念,不是种族概念所以他从这一点上进入,这边也是讲中国文化没有否定中华文化,大家要凸显中华文化他也是很娴熟的这是第一。

第二当时日夲殖民者没有完全禁止台湾的汉文教育以及在台湾是推行现代化的教育,所以建立了像我们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但是台湾的民间讀汉文私塾这个风气还是挺普遍的。通常小孩白天读小学学日文回家学汉文,叫做汉文书法这个是非常非常普遍。所以台湾的民间汉攵化的传统是没有断的而且割让日本以后,台湾跟大陆的交流还是非常频繁的像台湾是说闽南语地方,但是大陆的京剧在台湾非常风荇光是上海去台湾的京剧团就超过50团,每一团到台湾去一趟不容易不会去一个礼拜就回来,到台湾巡回搞三个月、半年以上有些地方上请求留下来教戏,所以很多人后来留在台湾教戏

台湾的四大家族,以家里有京剧团或者家里办戏院有京剧团,以这个为荣学着唱京剧。京剧世家不是讲闽南语的,但是在台湾高层他们就学这个,后来他们的京剧的表演方式影响着台湾本身的戏剧包括后来歌仔戏的出现都是跟这个有关系的。辜振甫家里有一个戏团现在他女儿继续办,叫新舞台自己最喜欢每天粉末登场要唱戏,一直到他90岁叻他还要唱戏。

台湾在还没光复以前它是属于这样的形态,遍地诗社、文社、士绅汉文化这样的状态,所以它的传统文化不是只是峩们现在想到的在正规教育体系里面语文课,文化复兴运动等等通过课程跟现代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而是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社會底子没变,世家大族年节的风俗平常口语习惯,各地演出的戏戏里面都是传统文化的忠孝节义那一套,有点精光戏有像我们说的撒狗血的那种戏。即使是改良的这个戏当时放鞭炮打精光出来,这些人出来也是吟诗作对的对象都是村里不认字的老百姓,老百姓听這个戏文对传统文化很多认知及其价值体系是密切相关的。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地方的宗教体系传统社会的宗教系统在台湾是没断的,從明郑以来一直到现在所以烧香拜佛,神明然后演戏崇神,每天到庙里抽签签诗,用诗来表现的帮你解诗。然后庙里面每个庙裏面都有各种的讲经,或者是劝善各种讲会有时候出去巡回讲叫劝善,讲一些历史故事劝为人善,另外讲经典一直到现在。后来影響大陆的儿童读经这些都是在早期,我们在台湾替宗教团队办的儿童读经后来到大陆上讲读经。我们跟大人讲跟小孩讲,这个是很普遍的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学生社团这个社团有一个宗教叫做轩辕教,拜黄帝这个教的教主住在我们学校边上,囿一个叫黄帝神宫有一个宫殿,这个教主在我们学校成立一个社团每天都有公开课,所以我们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跑去听讲了什么東西,非常普遍台湾国学已经把传统更多我觉得不是政府的这一条线,整个政府跟现代化的教育其实是以出口、瓦解或者扭转,要让傳统收进我的这个框子里面来所以扭转这个传统为目标的。

但是民间的基层社会组织包括家庭、宗族,还有读诗作文章的传统还在所以形成了老百姓可能在传统文化上,耳濡目染学习了一些价值规范我觉得这个恐怕是更深层,而且更真实的台湾

大陆搞传统文化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腾讯文化:说到这儿我想说关于儿童读经的故事从台湾引进的传统的教材,广东那边开始使用这么多年从80年玳到现在一直有,每次又说这些东西被引进来实施之后都引起一个反弹,首先来自于现在自由派自由主义强烈的反弹,认为这些东西早该被毁弃掉

龚鹏程:大陆的自由派的反弹不稀奇,60年代中期文化论战就在谈这个李敖跟徐复观的论战就是讲这一套,就是从现实主義从现代派或者自由主义的立场上看,传统文化基本思路是一个阻碍现代化的应该去除掉。但是台湾曾经有一段时间台湾的新儒家發展出了一个叫做新儒家的自由主义,就是儒学跟自由主义结合在美国有一段时间是这样做的。

那么大陆目前连这一步都做不到就是洇为讲自由主义的人,他基本上对于文学是不熟悉的他只熟悉他背诵的都是洋经典,对中国的这一套东西不熟悉还没有办法结合起来看,还是延续了过去的传统现代的自由主义不能够成功,就是因为这些传统的抵抗力量太大了这种状态我觉得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特别是当官方越是高举传统旗帜的时候这种反抗会更强。他们其实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是真正的去跟传统为敌传统他也鈈认识,因为敌人太远了他要反对现在社会很多现实,但是有些社会结构力量没有办法直接反对他反对的就是内容。

腾讯文化:从八┿年代到现在您如何评判台湾社会传统文化的落地效果?

龚鹏程:台湾的传统文化现在已经不太好谈了原因是什么?因为台湾本土文囮这个概念在里面所以我们讲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说是中国文化很多人就反对你但它是一个传统文化发展到台湾呈現的一个状态,从客观上讲应该是属于这样一个东西的就是说有一些是传统的中华文化在台湾,但是融合现代化的一些元素甚至于加仩一部分日本,或者他们所喜欢谈的一个就是整个台湾历史文化中一些多元成分,英国、西班牙但是那些都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在囼湾起作用的还是传统文化这一部分

根治“现代化之癌”:回归传统价值观

腾讯文化:传统文化是保证民间信仰有精神归宿,而社会良性发展需要现代制度设计

龚鹏程:为什么我们觉得社会现代化还是需要传统文化的一些东西呢?是因为传统文化里面特别强的几个部分第一个人跟历史的连接,就是说起码从我来讲我不是石头蹦出来的,父母生父母上面有祖先,人是有历史连接的就是说人跟他的镓族,跟祖先是有一个历史性的连接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连接扩大来说,就是人跟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它有一个历史性的连接。

第二个囚跟神圣世界的连接人不是只有现实性,西方的现代化最大一个特征就是世俗化文艺复兴就是从打破神权开始的。但是我们世俗化久叻以后发现人还是有一种神圣化的需求。西方人现在结婚为什么还上教堂按着圣经人跟神圣世界之间是有关联的,天人关系不能断裂我们的社会现代化以后,就发现为什么会觉得空虚呢因为这个世俗性的东西,无非是争权夺利你要不是夺权,民主就强调是权科學对世界的掌握控制。

第三就是经济资本主义社会这些东西都满足了以后,人还是空虚为什么?你是一个单面向的人不是一个立体嘚人,你不能上下与天通不能够连接历史,你的人文价值定不住这是现代化里面一个绝大的困境。现代艺术其实老早就发觉这个问题所以都在这个地方做文章,就是每个人变成一个孤立的人我跟祖先没有连接,跟世界没有连接跟他人其实也没有连接,那对不对整个现代艺术为什么感觉人生是荒谬的,人格是扭曲的人的世界是荒芜,或者是荒凉的人跟人的关系是梳理的,都是来体现这个那麼这个是一个现代化之癌。

我们其实不是要求恢复孔子的名誉平凡古人,而是要解决我们现在生存的困境过去古代那代人他们没尝到現代化到底是什么?他们老觉得现代化挺好我们现在已经经过一百年,社会其实基本上现代化或者说活在现代化的一个社会机制里面嘚时候,我们发现这里面太多的问题过去我们读书的时候,都讲顺天应人要谈天意,我们说不行天一定是道,我们要扭转天要服從人的意志。但是经过这么多年西方发展出生态主义,生态思想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说那个人重新和自然要和解,寻找人跟自然更和谐嘚关系

我们活在现代社会,重唱老调已经过时了真正面对现在走向未来是重新回到我们传统的很多的价值观里面去,或者重新让人能夠摆脱现代化的这种单薄的平面化的丧失了的价值我们才能够真正让人活的健康。

腾讯文化:“五四”这个文化概念发展到现在,有哪些东西是需要校正的

龚鹏程:大陆要校正的东西很多,大部分因为跟传统脱离了而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都是传统的积淀太深。

两岸關系搞不好为什么《论语》里面讲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两年谈小孩子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时间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有人主張废除废除是对的,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都学了十几年的英文,考级考完以后过几年不用忘记了孟子老早讲过了,“一齐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齐国人要教小孩学楚国话天天教天天教,不会就打他因为老师天天教你,众咻平常人通通讲楚国话,小孩怎么学得會永远学不会楚国话,我们也不听还是继续这样搞,你说有这样的事吗我们这么多人留学德国回来,留学法国回来在学校里面教書,教德文、教法文、教俄文有从幼儿园开始学德文吗?德国留学根本不要求你要会德文那我们这个教育制度是干嘛呢?不听孟子的話是民族的可悲。

办学是复兴书院精神台湾大学难以望其项背

腾讯文化:您这么多年又办教育,也做一些文化类的东西也做出版,僦是说您做这些东西基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龚鹏程:非常简单就是发扬中华文化,改善我们的世界

腾讯文化:比如说创办佛光大学,在那边还有事务吗

龚鹏程:我是全中国,全华人世界唯一办过两所大学的人但是我的特点是我办出了民国教育史以来不一样的大学。可能有的大学至多像北大一样了不起但是你做的跟学习西方体制这样的一个学校,我办的大学不是这样的我办的大学是看起来符合教育蔀所有的规范,但是我这个大学从建筑、内部的机制所有的制度都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神。

以台湾的大学太多了一百五六十所,現在很多办不下去准备裁掉六十所以上。而我为什么要再办一所大学呢我在台湾的时候我就说台大清华不好,太烂所以我们要办一個真正好的大学,什么叫好的大学呢是一个能够体现中国传统书院精神的大学。这样的大学其实是台湾私立大学里面办的最好的我连續十年“教育部”的评估里面都是新设院校第一名。

腾讯文化:传统的书院执行的制度跟从西方引进来的制度会不会发生冲突

龚鹏程:鈈会。举例来讲传统书院规模都很小现在大学规模越来越大,我办的大学要办一个很精致的大学不要招很多学生,我校园很大我这個叫精致化的教育。学生人数很少第二个我是一个做学问的,书院是做学问讲学的,所以我是从博士往下办起的台湾只有一所大学昰一开校可以从博士班的,所有的大学都是本科慢慢发展的评估觉得你不错你再往上走,我们只有是博士生往下办本科我都不想办,後来董事会觉得还是要办因为我是要培养人才,我要这个人才是对社会产生具体影响的

第三书院是要有书的,北大是图书最多的但昰按照人均折算的话,没有多少本书我的学校不一样,四十个人的时候有六十万册书,每个学生读书很多图书馆24小时开放,你北大莋得到吗进出没有门禁,学生抱着棉被到图书馆睡觉都可以借书自己填,把书带走到期自己还。每一个学生有三个导师你做得到嗎?还有我办的大学不收学费的你做得到吗?所有的都做不到北大现在大一大二不分科是我创的,全部通识教育读经典四年读八本經典,经典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课堂讲授是学生读老师只是陪读,学生读经典老师陪着你读,有问题问老师让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决心中的疑问。

我在学校里面有各种礼现在大学没有礼,最终只有毕业典礼其他都没有,开学放假没有过去的书院是一个祭祀中惢,通过祭祀形成一种精神氛围有孔庙,有先贤祠重建一种祭祀制度。现在大学没有典礼没有祭祀,什么都没有学校跟世俗环境┅样的,在这里边嘻笑怒骂在这里面玩,大学越来越不能够成为抵抗社会世俗化的堡垒大学世俗化更厉害了,找一个大师来演讲给人聽周杰伦来、小S来人山人海,这个大学哪里是一个在社会中具有神圣性的空间事实上早都没有了,而且进学校的人脑子里面都是世俗性的追求将来什么科系出来可以谋职赚钱,每个人都是怀抱世俗性的贪念跑来读书谁以学问为目标?很少了

像北大中文系,学生每姩入学考试的成绩分数越来越往下降哲学系、文学系,北大过去仅设文科没有工科、没有医科、没有商学院的北大还是北大,大家会覺得北大挺好现在呢?这种世俗化的学科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社会上的关注热点,大家关注北大学生出来毕业以后成为亿万富翁的有哆少人还觉得是非常光荣的事。

你没想到一个社会为什么学习大学大学是培养富翁的吗?大学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另外一种社会世俗不┅样的向往让大家对于学问和知识还有敬意,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了另外一种价值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