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评论友的评论显示得到的金币数有什么用

上海一游戏客服篡改金币数被起诉_凤凰资讯
上海一游戏客服篡改金币数被起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央广网上海12月7日消息(记者周洪)捕鱼游戏是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近日,上海普陀检察官逮到一“怪盗”:男子肖侠趁着自己在游戏公司当客服期间,随意更改游戏币数量,利用金币获取装备在网上售卖。肖侠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原标题:上海一游戏客服篡改金币数被起诉央广网上海12月7日消息(记者周洪)捕鱼游戏是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近日,上海普陀检察官逮到一“怪盗”:男子肖侠趁着自己在游戏公司当客服期间,随意更改游戏币数量,利用金币获取装备在网上售卖。肖侠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2016年2月,肖侠在游戏公司担任客服期间,偶然得知网上有人高价收买游戏装备,于是动起了歪脑筋。“装备只有靠足够多得金币才能打出来,可哪儿去弄这么多金币呢?”肖侠想到公司的系统管理员有修改游戏账号内金币数的权限,便捉摸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盗用管理员的账号密码为自己的游戏账号充金币。肖侠根据公司的账号密码规律推测管理员的账号密码,试着登录公司后台管理系统,没想到成功了。之后肖侠便常常利用夜班时间登录管理员的账号为自己的游戏账号充金币,再用这些金币打出装备在网上卖出。白天是普通的游戏客服的肖侠,到了夜里摇身一变,成了“淘金大盗”。将游戏中的金币变成现实中的人民币,肖侠以为自己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好方法。除了自己的游戏账号,肖侠还用妻子和母亲等亲戚的身份信息注册了7个游戏账号并为这些账号疯狂充值约130亿金币。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短短几个月,通过变卖用金币打出来的游戏装备,肖侠赚了数万元。肖侠一直认为自己卖装备所得是自己打游戏赚来的“正当收入”,直到被民警带走时肖侠才意识到自己犯法了。接受讯问时,肖侠非常后悔:“真没想到我改一下金币数量会涉嫌犯罪。”“游戏中的金币都是要用现金购买的,按金币价格算,他私自增加的这些金币价值上百万。”游戏公司负责人刘先生说,“游戏中没有交易装备的设置,肖侠收了钱之后是在游戏中点击‘赠送’发给买家。他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秩序,还破坏了游戏的平衡性和其他玩家的游戏体验。”普陀区检察院检察官认为犯罪嫌疑人肖侠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修改、增加,违法所得3.8万元,其行为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检察官提醒: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过不正当手段赚来的钱,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肖侠以为自己不偷不抢不骗就不违法,因一时的蝇头小利而面临牢狱之灾,实在是得不偿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265324
播放数:576137
播放数:103609
播放数:5808920美国金钱政治到底有多严重,看看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来源:太一周谈微信公众号提到美国的金钱政治,我们很自然的就能想到游说组织&美国人民税制改革&(Americansfor Tax Reform)以及其领导人诺奎斯特。诺奎斯特在每届国会议员选举的时候,都会要求候选人们签一份保证书,发誓一旦当选,绝对不支持任何涨税的议案,也绝不支持任何不附带减税内容的去&减免税优惠&的条文。美国国会超过95%的共和党议员以及几乎所有近几十年的主要总统侯选人都被逼着签了此份保证书。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候选人不签,诺奎斯特就会不仅砸钱进行攻击,还会捐钱去支持那个愿意签保证书的竞争对手。说到底,美国政治的本质是当选与连任的政治,而金钱的确发挥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先来说说游说。游说其实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人们会在英国国会附近的一个大厅(lobby)内向他们的议员表达看法与意见,所以才有了&lobbying&这个民众通过某种方式影响政客的现象。在美国,游说的原始设计也是为了让多元的意见和观点能有一个交流、争辩的平台,以使得做决策的议员们能够做出平衡的、明事理的决策。当然,制度的设计者可能并没有想到在今天的美国,这种少数个体才拥有的渠道不仅仅只是&影响&甚至可以&左右&部分议员的态度了。学者Baumgartner, Berry,Hojnacki, Kimball 和Leech从1999年至2002年对超过三百名活跃在华盛顿的游说者与政府官员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跟踪访谈,结果发现游说团体游说的实际内容其实媒体及公众知道的非常少。真正落入公众视野的可能只有一些少数有轰动性的议题,有不少议题则悄悄地在游说促使下已经实现了法案的修改。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不光专业游说者在参与游说,国会议员本身也是游说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他们会带着相关利益,试图去说服他们的议员同僚支持自己,当然同时也是支持背后游说团体所支持的议题了。在华盛顿这样的地方,大财团的确更有可能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不过如果只从游说群体来看,并不是钱越多,游说就一定会越成功。这当中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的制度限制。比如当年是否反对中国加入WTO在美国国会的讨论是相当激烈的。各个议员以及他们背后所涉及的利益团体关注着诸如自由贸易、消费价格、工作机会、环境影响、堕胎、人权、言论自由、农产品进出口、与中国外交关系维护等相当多的层面。但是因为有限的资源与精力,诸如此类本质上相当多元的问题往往会被简化成两派,一派希望维持现状,另一派希望改变现状。这使得议员们并不一定能充分讨论改变现状或维持现状背后具体的动机和措施。而同时美国制度改变往往需要越过很多的制度壁垒,这使得维持现状或顺应趋势更有可能成为结果,哪怕投进去的游说的钱非常多。我们可以看到,游说这个渠道的效果有的时候很有效,但在不少情形下效果却非常有限。那么,有没有别的渠道可以潜在地更有效地影响美国政治呢?重要政客的基金会可能会是一个非常显然的选择。从1941年建立了罗斯福图书馆以来,美国总统在卸任后都会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图书馆。而一直到约翰逊,总统基金会设立的作用就是给总统图书馆提供资金。也就是说设立约翰逊基金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约翰逊图书馆以及它的一些活动提供经费。卡特在这点上开始做了一些改变。他的基金会的钱不光用来支持卡特图书馆,很大一部分开始被用来在全世界做各种各样的项目,主要是扶贫、维和、抵御疾病。卡特在任上的时候其实美国人民都不太感冒,但是很多我交流过的美国人都会跟我说:&卡特还真是个不错的&前&总统&。主要的政绩都是在卸任之后实现的。并不是所有总统都在卸任后都有远大理想关注世界和平的,有些美国&前&总统,比如克利夫兰和柯立芝,在卸任之后堂而皇之地去了保险公司当了董事。那么总统的基金会究竟和美国的政治有何关联呢?我们以克林顿基金会为案例来谈谈当中的玄机。最近因为2016年总统大选临近,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厮杀已经慢慢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针对两位候选人的各种负面消息也接踵而至。在共和党选民的圈子里流传着一份&可能&被希拉里因为政治原因暗杀掉的人的名单。川普也在各种场合表示了希拉里通过克林顿基金会大量洗钱,捐进去的钱只有不到10%被用于支持慈善机构的。不少诸如此类的指责在很多核实消息来源的网站都可以被证伪。其实也没有那么黑暗。基金会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执行基金会,另一类是非执行基金会。民众在听到基金会的时候往往直接联想到的是在捐助者与受助公益组织之间起到纽带作用的非执行基金会。这些基金会主要是为别的可以产生影响给社会带来福利的组织提供资金支持,自己可能并不一定会去执行项目。而克林顿基金会则属于执行基金会。也就是说捐给他的钱他直接就拿来运作项目了,而不是把钱授予别人去做。这就使得克林顿基金会真正支持的慈善机构很少。为了避嫌,希拉里克林顿在担任国务卿一职之前专门与奥巴马政府通过一个谅解备忘录(MOU)做了一个约定,即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所有向克林顿基金会捐款的捐款人名单都需要向奥巴马政府汇报,以避免利益冲突。所以,后来被指责的克林顿基金会大量从外国获取捐助,其实大体上还是比较透明的。也有人指责因为之前用沙特的钱造了克林顿博物馆,所以作为国务卿希拉里会不会偏袒诸如沙特这样的国家。但事实上,沙特几乎给每个美国总统的图书馆都捐了钱,而克林顿基金会和其他同类基金会比起来(比如卡特基金会)并没有显著多收美国以外的资金。卡特基金会在透明度上还不如克林顿基金会,因为所有美国以外的捐款并不是按笔单列,而是整个算成了一笔。但是,之所以说游说不一定能搞定的事情,通过政客基金会可能可以办成,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诸如克林顿基金会这样的机构在运作上确实存在相当多的搬不上台面的勾当。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希拉里在担任国务卿期间,克林顿基金会收到了至少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价值至少几百万美元的资助,其中还有违反与奥巴马的谅解备忘录的。比如有一次,阿尔及利亚政府在试图游说美国国务院缓和对阿人权状况的态度时,给克林顿基金会捐了50万美元以支持其在海地的地震重建项目。克林顿基金会欣然接受捐款。克林顿基金会从2001年成立至今,收到的资金超过20亿美元,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美国以外。美国法律规定总统侯选人不能接受美国以外的捐款。但是个人不接受,不代表他/她的基金会不能接受啊。所以克林顿基金会(或者说主要政客的基金会)实际上是给海外势力,尤其是主权国家提供了捐款给克林顿以牟取潜在回报的途径。克林顿基金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克林顿全球倡议(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而完善尼日利亚海岸线是克林顿全球倡议的一部分。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披露,一对黎巴嫩裔商人Chagoury兄弟在尼日利亚有沿海景观项目,而Chagoury兄弟捐给克林顿基金会约100-500万美金。利用克林顿基金会的项目为黎巴嫩商人铺平商业项目的道路,并同时牟求商人们对克林顿基金会的支持。这种打着诱人旗号,实则做利益交换的勾当,让许多美国民众对制度对克林顿失去了信心。最近希拉里的邮件门又进一步披露了涉及Chagoury兄弟的一些细节。有邮件显示,克林顿基金会的员工曾帮助Chagoury通过克林顿在国务院的助理联系在黎巴嫩的重要政治人物,包括时任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邮件门还同时显示了有不少其他国务院、克林顿基金会、第三方利益交换诉求被传递的内容。不光是与美国直接利害关系较少的国家,哪怕是美国的死对头俄罗斯,克林顿基金会也不会错过机会。据《纽约时报》报道,俄罗斯控制的加拿大铀矿开采公司UraniumOne,曾为了控制美国1/5铀矿开采权而通过Fernwood基金会给克林顿基金会捐款。因为铀是核武器的必不可少的原料,所以涉及到美国的国家安全。而一旦商业交易涉及到国家安全,内阁重要官员们(包括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就需要讨论批准。UraniumOne给克林顿基金会捐了235万美金,也同时顺利获得了开采权。我们不能断定这两件事情之间一定有联系,但是至少克林顿基金会没有因涉及利益冲突而选择规避。我有一个美国外交官朋友,曾经跟我抱怨过海地地震之后克林顿基金会垄断海地救援,甚至不让别国公益组织的飞机降落的事儿。而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也报道了因为这样的垄断,克林顿基金会把不少项目交给了希拉里的弟弟TonyRodham的公司。TonyRodham不仅被邀请加入了当地金矿公司的顾问委员会,同时还获取了在海地2千多万美金的房屋重建项目。本来大家对克林顿基金会在海地的期待是它是去帮助海地人重建家园的,没想到居然还帮克林顿家人从中捞了一把。我们可看到,游说有的时候是有用的,但总统基金会的操作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固然玉米游说可以促使乙醇燃料补贴可以高到不合理的地步,枪支游说可以让美国无法推进枪支管控与枪支购买背景审查,但毕竟美国法律对于这类常规性影响政治的组织有极强的透明度要求和一整套需要遵守的规范,可试图影响政策的人一旦与政客的基金会建立起了很好的联系,出让核原料的开采权或者获取大型国际项目乃至整个国家重建的项目那都不算什么了。
[责任编辑:李江 PN076]
凤凰国际智库由凤凰网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的平台型智库,旨在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问题研究智库,致力于成为“思想市场领导者”。将思想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智库与智库之间达成协作共赢。
扫描关注微信
电话:010-朱镕基谈股市:你赔了钱来找我,有这道理吗? 日 12:16 来源:凤凰财知道 作者:朱镕基 6人参与 0评论 按:最近股市动荡,救市/不救市隐忍关注。朱镕基担任总理期间当年股市
我的图书馆
朱镕基谈股市:你赔了钱来找我,有这道理吗? 日 12:16 来源:凤凰财知道 作者:朱镕基 6人参与 0评论 按:最近股市动荡,救市/不救市隐忍关注。朱镕基担任总理期间当年股市
朱镕基谈股市:你赔了钱来找我,有这道理吗?按:最近股市动荡,救市/不救市隐忍关注。朱镕基担任总理期间当年股市也有起伏,他也多次谈到股市,并亲自摆平了当年遇到的股市问题。他尤其强调“政府不会托市,也托不起这个市”。重温朱镕基的经典讲话,正确认识股市。朱镕基谈股市最后讲一下股票的问题。我主要讲政府应该采取的立场。今年股票价格暴涨是不正常的,深圳的股市从年初的950多点,最高涨到了4000多点,后来回落一点,现在还是4000多点。上海的股市原来500多点,现在突破了1000点,成倍地增加。深圳一天的股票成交额190亿元,上海是108亿元。香港是多少呢?香港是全世界有名的几个大股市之一啊,它一天的成交额才102亿港元。我们深圳、上海的成交额都超过香港了,能想象吗?香港股市的市值现在是4万亿港元,比内地股市市值高十几倍,但是内地股市的每日成交额比香港股市还多,这说明大多数股票每天都在那儿倒手,这个投机性太大。对股市要采取非常认真的、慎重的对策方针。经过多次研究,提几条要求:第一,政府不干预股市。政府不要干预股市,也不要出台影响股市的各种政策,包括税务、贷款等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按照证监会发布的通知、规定来办事。第二,“各人的孩子各人抱”。就是这些国有大公司该谁管的,谁把它们管起来,不能再去推波助澜了。第三,切断银行跟股市的联系。许多国家的立法对此都是非常严格的,不能拿银行贷款去炒股票。所以,前些时候我们抓住两个典型,一个是[2.19%&&]合肥市分行,一个是中信实业银行济南分行,拿一两百亿元去炒股票啦。把这两个行长免职、记大过。就这个事我们专门写了一篇《人民日报》社论,题目是《坚决惩处违规行为,自觉维护秩序》。我在那篇社论里面加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如果还有人利用银行贷款资金炒股票,一律撤职,为以身试法者戒。对《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香港的报纸都很重视。此外,我们要加强宣传,使股市规范化,股民要有风险意识。(节选自《在一九九六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日,《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朱镕基谈股票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那时上海的股票市场比香港地区的发达得多。新中国成立后,把它关闭了,成为禁区。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搞股票?邓小平同志说,可以试。1990年12月,在上海成立证券交易所,当时我在上海当市长,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实际上是一个最有效的直接融资方式,同时又成为企业效益的一个晴雨表,谁的效益好,谁的股票价格就高。特别是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不满足于存在银行里,总是要寻找出路。不搞股票,照样会出现“地下钱庄”、买彩票、赌博,什么都有。买股票是一个正确的投资方式,有好处。现在外国的股市对社会稳定没有什么影响,通过基金的管理方式,把社会上的游资都吸引过来。但是,股票也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在不成熟阶段。这几年我们发展股票的历程是三起三落,一下子上去,一会儿下来。股民没有风险意识,政府对股票的监管力度也不够。邓小平同志当初就讲过,股票可以试,不行就关。现在关是关不了啦,城市人口差不多40%都进入股市去了,怎么关呢?今年4月份之前,股市比较平稳,4月份开始升温,9月份后暴涨。香港股市排在世界前几位,一天的成交额也就是108亿港元;它的股票流通市值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0倍,也就是说,它有4万亿港元,我们的股票流通市值只有4000亿元,但今年12月份一天成交量最高峰达到350亿元,相当于香港的3倍以上。这说明股市投机性很大,一些“垃圾股”,根本没有什么效益,都炒成七八元一股。为什么暴涨?大家都认为,香港“九七”回归之前,政府绝对不会让股市掉下去;否则,政府的面子不好看。以为买股票就必赚,因此今年9月份后新的股民进入得比较多,几个月的时间增加了800万户,现在有2200万户股民。我们算了一下,假定一家有4口人,这个股市就涉及8800万人了。大概有近40%的城市人口与股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股市牵动人心啊。股市要是出问题不得了,因为世界股票市场是有规律的,有涨就有跌,暴涨就暴跌。我们也担心在什么时候跌。我们本来是采取不加干预的态度,但这几个月以来,看到这种危险的趋势,大户操纵,银行的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股民们盲目地跟风,新闻媒介推波助澜。因此,这几个月我们做了一些工作,香港报纸评论说是下了“十二道金牌”。我们撤掉了两个银行的行长,因为他们拿信贷资金炒股票。我们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几篇文章,目的就是提醒股民现在股市过热,风险很大,但毫无效果。香港报纸说,股民只看到“九七”香港回归的利好消息,别的不管了,无论怎么警告,他们都无动于衷。这样发展下去不得了。这时候,我们不能不讲话了,于是发表了一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让中国证监会同志起草的,实际上是讲了三个道理:第一,这个股市现在是非理性的。第二,股票市场是有涨必有落,落的时候,政府不会托市,也托不起这个市。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个人能把股市托起来。第三,股市风险自负。赚了钱你多得,赔了钱你自赔,政府管不了。现在股民的风险意识不如新中国成立前,那时的上海股民赔了钱就往黄浦江一跳了事。现在赚了钱的一声不吭;赔了钱的找市政府,砸市政府的玻璃。现在不警告他,将来出了事怎么办?因此,我们认为《人民日报》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得正是时候。当然,我们估计这篇文章一登,股市也可能全面崩溃,一落到底,那也是不好办的事。因此,我们在此之前先建立了一个涨跌停板制度,这是国际惯例,但并不是现在每个国家都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股票一天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不能超过10%,现在看来,这个制度提前建立是有好处的,要不然这个星期一就是“黑色星期一”,一垮到底了。当时,没有想到这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作用有这么大。“十二道金牌”股民都不理呀!这篇文章一登出,星期一早上一开盘,股票一下全部下跌10%。要是没有这个10%的限制,就全部掉到底了,这种情况我们预料到了。但是我们也考虑到,炒股的很多是新股民,拿的是退休金、保命钱炒股票,这样一下子化为灰烬,也不太好。因此,我们决定在星期一的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发表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的谈话,做了些解释工作。我们所有的外国评论,还有香港报纸的评论都是正面的,认为中国政府的做法用心良苦,无可厚非,不可求全责备,采取这个措施是必要的。第一天跌百分之九点几,第二天又跌了百分之九点几,但成交额第一天是20亿元,第二天就达到80亿元。成交额上去了,我们就放心了。既有人抛,也有人接,还有人进来。第三天的情况就更好了,股市反弹了,成交额是180亿元。直到第三天晚上,我才睡着觉。以后几天,股市有升有降。我估计问题不大,有惊无险。今后股市再涨、再跌,不能怪我,我已经把股市的风险讲得清清楚楚,你赚钱不告诉我,赔钱来找我,这有道理吗?现在外边又在谣传,政府会托市。香港《明报》记者写了一篇文章,我看写得很好,题目是《谣言止于智者》。这篇文章说,《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刚说政府不会托市,现在又开始托市?朱镕基不会笨到这个程度,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我宣布不托市,还托什么市?政府不会管的,股民自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后,各种信息反映上来,根本没有跳楼、打碎玻璃的事,没有激烈行为出现,说明中国的股民也在成长之中。对这件事中央政治局讨论过,中央也作过决策,当然要关心人民的利益。这不能叫行政干预。总之,这件事情,我们是做得对的,对今后股市的正常发展是有利的。(节选自《关于宏观经济和财税工作的几个问题》日,《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馆藏&1378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独家:“和尚数钱”刺痛了谁?佛教勿与金钱靠得太近_凤凰佛教
独家:“和尚数钱”刺痛了谁?佛教勿与金钱靠得太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面对“和尚数钱”视频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佛教界应直面网络间的批判性意见,把这些责难视为提醒佛教界的良药苦口。
功德箱记账视频截图(图片来源:资料图) 日晚间,一条某寺庙春节期间盘点功德箱善款的&火爆&视频片段,在某视频网站上传后,迅速被各大媒介平台大规模转载,形成病毒式传播态势。该视频时长29秒,从画面上看,一个长近4米的大会议桌上堆满了功德箱善款,从百元大钞到细碎零钱,钱币面额不等,十几位法师和居士模样者围在桌边面带笑容逐一清点。 对一般大众来说,该视频画面确实有相当的视觉冲击力。但对佛教寺院有基本了解的信众来说,这种清点功德箱善款的方式非常正常。一二线城市大寺庙,每逢重大节日,功德箱里都会积存大量善款。清点善款时,僧众居士围坐,如数倾倒,公开盘点,这是佛门中非常质朴的记账过程,这种点钱的方式也便于相互监督、公开透明。据凤凰佛教了解,对于一个有上百僧众的大中型道场来说,该视频里出现的这些香火供养钱并不为过,甚至并不为多。那么,我们应如何理性看待&和尚数钱&视频?如何转变大众对该视频产生的不良观感? &和尚数钱&视频刺痛了谁? &和尚数钱呢!&&人家这才叫真有钱!&这可能是一般网友见到这个视频的第一观感。 眼下,当代价值观异常活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众对于自己偏好的习惯性取舍,对于社会问题的习惯性解读,在这段&和尚数钱&视频面前展露无遗。有人忧虑,这样的视频会引发多少人的恶念;也有人窃喜,终于找到理由可以把各种猎奇、迁怒、不满尽情发泄。这些情绪的展现,有的跟视频有关,而有的已经远远超越了视频所能承载的信息,成为人们现实心态的真实呈现。 如果在一个信仰发展比较健康的成熟社会,可能对于类似超出观感期待的视频,反应不会这么剧烈。但对于一个浮躁和戾气相对较重的社会氛围来说,恶劣影响可谓一触即发。从现有网民评论看,大部分人直接奔着&腐朽、贪婪、唯利是图&的假想去了,甚至拿出了315打假的气势,指责&假宗教活动场所骗取信众钱财的敛财行为&。 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指责人心浮躁,误解佛教。当我们提到&审丑心态&时,心中应该明了,这样的视频确实不雅、观感很差,哪怕这是正法道场的现实情况,也应该算得上一则舆情控制上的失误。 另一方面,将这条视频放到网上的人,无论是出于恶意还是出于无心,实际上都给佛教埋下了祸种。作为有&乞士&之称的佛教修行者来说,僧团本该是最远离钱财的一个群体,结果这条视频恰恰是这个群体被充满钞票的视频给打造了一番,恶劣影响传播深远,伤重难愈。 后知后觉:正视批评,回归本位 当代中国,从佛教信众到普罗大众,都亟待意识到传媒工具的局限性。&工具决定内容&的自媒体时代有一个天然缺陷,就是意见发表的便捷性,容易造成围观者过度反应,不分青红皂白任性泄愤,审丑心态有着极大的市场。这种直接的审丑观感会严重危及僧团,哪怕事实并非如此,威胁也是非常实在的。 因此,面对&和尚数钱&视频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佛教界应直面网络间的批判性意见,把这些责难视为提醒佛教界的良药苦口,从而识分寸、知进退,严守戒律,重视钱财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希望这些批评和建议能刺激一些正在游离本位的道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护持好佛教的整体形象,保障长远的生存和弘传空间。 另外,我们也要在佛教人群及传媒平台,构建理性客观的信息素养,拒绝被浮皮潦草的潮流情绪所引夺。我们无法阻止围观大众的无端猜忌和恶意吐槽,但我们有责任告知大众,功德箱善款背后的供养真相&&功德箱里的每一分钱,都是信众播种福田的种子!承载着无数佛教信徒的宗教情感。绝非善款表面具有的钱币功能。 反思和警示:佛教不要和金钱权贵靠得太近 从更深刻的层面,我们有必要反思当今汉传佛教的生存态势。自上世纪80年代宗教政策逐步恢复和落实开始,佛教的复兴确实在走上坡路,但也存在过分重视场面上的营造等问题。在流行的大众观感中,佛教有时候和财富靠得太近,和名流权贵走得太近,不管这是不是符合真实情况,一旦被拍上这样的标签都是异常危险的。历史上诸多血海劫难值得铭记和一再回顾。 历史上印度佛教惨遭毁灭,就是因为逐渐脱离群众阶层,渐渐地走向官化、富豪化甚至土豪化而导致的。当时甚至出现了全印度地域60%的财富集中在以那烂陀寺为主的四大寺院系统中,各大联邦国的国王几乎都是这四座寺院的护法,尤以大乘佛法的荣耀之地那烂陀寺为多。 据传当时那烂陀寺僧众吃不完的珍贵酥油,都沿着门缝溢出流到寺外的臭水沟里,而周边的百姓却生活在贫苦饥馑之中。这种财富方面的两极分化,导致后来印度民怨冲突的恶行升级,最终引发穆斯林及其他信仰民众揭竿而起,对佛教进行大规模剿灭。 再一段同样惨烈的历史就是中国的&三武一宗灭佛&。当时一部分寺院跟富贵阶层之间行走过分密切,少数寺院的生活极尽奢华,渐渐激发老百姓的对立情绪,更激发了后来继任的统治者对于寺院勾结前朝官员的疑虑和憎恨。这些都成为&三武一宗灭佛&的直接导火索,唐代佛教一番兴盛一番积累,至此元气大伤,可谓千古遗恨。 值得严肃反思的是,事实上在灭佛时期的印度和中国,少数富豪寺院并不代表当时所有的道场和僧众。可正是少数人不知分寸的奢靡生活,酿成负面观感,激发了仇恨的扩散效应,造成全社会对佛教的一锅端,使得佛教全部的正法道场、有生力量都惨遭屠戮。 不得不忧虑地看到,今日中国佛教的情况与那些惨重历史时代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的,寺院的贫富不均日益严重。供养财富向经济发达地区一二线城市佛教大丛林高度集中,而全国近70%的寺院仍挣扎在温饱线上。 极少数富足的都市寺院出手阔绰,甚至不知轻重屡屡炫富。然而给老百姓造成的观感和印象是,整个中国佛教可能都是奢靡不堪的。与此同时,在相当程度上这些寺院的眼界只停留在自己宽松的经济环境里面,意识不到自己所享有的优越条件是佛弟子集体积累的福德因缘。当穷困寺院连基本生活、基本建设都难以持续时,当重大灾难面前部分寺院自救不及时,寺院和寺院之间却没能体现出良好的接济精神。 我们只能说,越是财富集中的道场,所埋藏的定时炸弹的量级也可能是越大的。尤其在传播效率极高的网络时代,几个零星的引爆点,摧毁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寺院一个城市的佛教信仰,整体的佛教运势都可能被拖累。慎之,慎之!
[责任编辑:张玺 PFO007]
责任编辑:张玺 PFO00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凰网评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