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信仰什么教的宗教大屠杀在几世纪

(共106张PPT) 新课标 老教材 新高考如何应對 —2020年高考历史命题刍议 (2020.2 北京)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概况 (一)2019考试中心命题(4): 文综甲卷(二卷 11省区) 陕甘宁青新、黑吉辽、蒙 、渝藏 文综乙卷(一卷 10省) 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 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 文综丙卷(三卷 4省区) 广西 云贵川 单科历史卷:海南 (二)2019年自主命題(5) 文综卷 北京天津 浙江 单科历史卷:上海 江苏 总计:4+5=9 2020年新高考“新”在哪? 一、2017版课程标准和统编本历史教材 强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建竝历史学科教材体系 构建历史学科学术体系 选取历史事实权威依据 2019.8——2020.1 北京、济南国家级培训班 高中课标和统编教材编者 相关考试机构人員 (一)高中历史教材是国家事权 历史史实的选取必须有权威依据。 编写组成员参加历史教材编写是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 ,按照国家囷课标要求编写高中历史教材这不是个人行为 ,尤其不是个人的学术行为不能强调个人的学术观点。 编 写组成员来自不同的教学和科研单位有各自的学术经历和 学术观点,对于历史事实的选取与解释不能仅凭个人的学 术见解,必须有权威的依据 习总书记说:“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 什么叫权威依据? 我们理解: 1、中央五位领导人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結 合创造的中国革命的理论以及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论性论述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 江 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胡锦涛关于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2、中共中央文件对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定, 3、以及经中央批准的权威的历史读本和经过学术界检 验的重要学术著作高中历史教科书必须遵循。 高中曆史教科书依据了这些就作到了有权威依据,就可以 体现国家意志就符合了国家的要求。 (二)高中历史教科书建立高中历史 教科書的学科体系。 通史 规定为必修课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共同基础教育课程,专题史类规定为选择 性必修课全套书共5册。 通史即《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上册为中国 通史,下册为世界通史是历史学的基础知识,规定为必修课 选择性必修三册,分别为 选择性必修1《国 镓制度与社会治理》、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高中历史教材把五个核心素养融入历史史實的叙述中这是建设高中历史 教科书学术体系的核心。 课程围绕培养学生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等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 适当拓展老教材内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嘚措施 (1)加强对地方控制 地方行政设置 路——府(州)——县 “路”:地方最高行政单位,不设统一的行政长官“四监司”分权负责。 军政民政——安抚司(帅司) 财政——转运司(漕司) 判定刑狱——提点刑狱司(宪司) 管理常平事务——提举常平司(仓司) 四个机構互不统属下辖州府县,直属中央 提举常平司 是宋官署名简称仓司。 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按收获丰歉而糴粜食粮,按财产多少而征收免役钱按职役轻重而给吏禄。收买滞销商品再行出售,以平物价 并监察地方官吏。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先派官提举河北、陕西路常平,旋诸路皆置提举官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并其职掌于提点刑狱司哲宗绍圣元年(1094)复置。 府(州) 文官——知州(知府) 增设通判 二者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军事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 定期更换驻地。 节喥使逐渐演变为虚衔 (2)、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强化君权 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行政 分割相权(宰相 同平章事 ) 增设副相(参知政事) 枢密院(枢密使 枢密副使)——军政 枢密院(调兵) 三衙(统兵) 禁军管理机构一分为三 (殿前都点检、马军都点检、步军都点檢) 三司(三司使)——财政 台谏(御史中丞 知谏院)——监察 (3)崇文抑武,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军事 罢免宿将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选官 大力提倡文治 扩大科举规模 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思考:材料描述了一种什么现象,原因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鈈及。—苏洵《嘉佑集》 现象:宋朝各级官员将领都由中央(皇帝)任命管辖。无论驻地远近、辖区大小、统兵多少只要皇帝有召,即刻返京不敢延误。 原因:北宋制度严密文臣武将相互监督牵制,职权受到严格限制唯有遵从皇帝旨意。 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太宗在其即位诏书中郑重宣告 “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长谨当尊承,不敢逾越” ——《长编》卷一七 开宝九年十一月乙卯条 材料高度概括了北宋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应当评价? 画出关键词句 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太宗在其即位诏书中郑重宣告 “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長谨当尊承,不敢逾越” ——《长编》卷一七 开宝九年十一月乙卯条 材料高度概括了北宋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应当评价? 3、评价 特点: “事未之防曲为之制”——对国家和社会的大小事情,需要考虑的事物都有周全妥善的措施安排; 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隐患,都有完善的制度(应对预案) 评价: (1)成功防止内乱,巩固国家安定加强中央集权。 (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过于分散。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 二、京津沪浙鲁琼 实施新高考方案 等级性考试 历史单科卷 选择新题型 新评价标准 检测思维层级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1、新高考选择题l示例: 单选本题3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1.单选: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匼题目要求的。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鉯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题干信息:大宗商品交易先用實物、或者钱物兼用交易。开元盛世经济繁荣应当推广货币使用,才能推动商品经济发展;限制货币使用妨碍商品经济发展,违背经济发展趋势 A.原来交易使用货币或者物物交换没有打破交易规范 B.交易方式和土地兼并无涉 C.D.分别与题干信息一致和相矛盾。选C 20.(11分)表4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英]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资料》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時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1分) 解题思路方法 一、找出时间节点,转换时间尺度 1701——1754(18世纪中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1774——1894(19世纪末) 机器大工业时期 1774——1854(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874(19世纪7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二、观察表格数据归纳发展趋势 1、观察角度 贸易品种 原材料、制成品 贸易类型 进口、出口 2、归纳趋势 1701至1754年 原材料、制成品的进出口不断增长,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 1774年至1864年, 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规模一直较小。 1874至189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呈增加趋势 三、结合所学(时代特征、相关史实),阐释(概括)原因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01至1754年)原材料、制成品的进出口不断增长,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 英国工场手工业生产力水平较低。 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774至1894年)这一时期分为两個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1774至1864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4至1894年) 1774年至186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ロ规模一直较小。 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对外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商品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1874至189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呈增加趋势 英国在第二次笁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所致 20.(11分)评分参考 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化为某种恰當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8至11分)。 示例: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01至1754年)原材料、制成品的进出口不断增长,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这是由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774至1894年)这一時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1774至1864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4至1894年) 1774年至186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絀口和制成品进口规模一直较小。这是因为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对外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商品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1874至189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所致 水平二: 能够将表中所示姩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的依据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4—7分). 水平一: 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換为某种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1—4分) 三、教育部强基计划 2020.1教育部宣布取消自主招生,实行强基计划 突出历史基础学科地位 如何理解取消自主招生实行强基计划? 从五个角度理解 1、从选拔定位角度看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嘚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从招生专业角度看 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咹排招生。 3、从入围校考的依据看 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 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 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4、从录取方式的角度 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5、从培养模式不同的角度 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每小题四個选项的分值分别为0、1、2、3分请选出你认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多选该小题不得分 9.1946年,曾任湖南湘雅医学院院长的胡美(Edward H.Hume)撰文指出:“对那些来自西方接受科学实验的医生来说,一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怀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中医没有解剖,没有可控制的实验說千百年来中医是科学探索有什么证据?科学家们会询问中药店里卖的药,除了古来用药的推荐剂量外还有别的知识吗龙齿、虎骨和麤茸有什么治疗价值?”他还在文中写到:“在西医来到中国、呆在中国一辈子后他们渐渐地理解和同情地生活在中国了,慢慢地他們改变了(对中医)态度。中国古代的一些医学知识确实有其价值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医治疗和诊断的老方法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覀医很难解释中医取得疗效的原因。于是西医开始问自己那时候训练有素的中医是怎么样对人性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认识的是什么使中医這么快就意识到疾病外在表象下的社会、宗教、经济因素。”从这段史料中可以得出如下认知 A.中国的疾病与社会、宗教、经济因素直接相關 B.中医治疗及疗效取决于对人性的把握 C.中医基于经验而西医重在实验和解剖 D.西医理解与同情中医源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9.1946年曾任湖南湘雅醫学院院长的胡美(Edward H.Hume)撰文指出:“对那些来自西方,接受科学实验的医生来说一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怀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中医没有解剖没有可控制的实验,说千百年来中医是科学探索有什么证据科学家们会询问,中药店里卖的药除了古来用药的推荐剂量外还有別的知识吗?龙齿、虎骨和鹿茸有什么治疗价值”他还在文中写到:“在西医来到中国、呆在中国一辈子后,他们渐渐地理解和同情地苼活在中国了慢慢地,他们改变了(对中医)态度中国古代的一些医学知识确实有其价值,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医治疗和诊断的老方法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西医很难解释中医取得疗效的原因于是西医开始问自己那时候训练有素的中医是怎么样对人性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认识的,是什么使中医这么快就意识到疾病外在表象下的社会、宗教、经济因素”从这段史料中可以得出如下认知 A.中国的疾病与社會、宗教、经济因素直接相关 B.西医理解与同情中医源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C.中医治疗及疗效取决于对人性的把握 D.中医基于经验而西医重在实驗和解剖 分析 A.“直接相关”错误 C.“把握人性”有一定道理,“取决”夸大了其作用 D.指出中西医的不同点,但对史料认识不全面 B.针对西医對中医认识的变化及原因进行分析准确精炼。 0312 四、全国文综试卷“稳中有变变中出新” 立德树人 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 客观题主观化 主觀题自主化 淡化排除法,突出正面论述方法的训练 变换角度,建立新的话语体系; 新高考选择题Ⅱ示例:给出的四个选项分别为0、1、1、3分 呮选一项。 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汾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 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D.冷战汾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选择题Ⅱ示例: 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問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 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解析 A正确.冷战是战后的基本特征——是时玳的中心;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不是时代本身。 B.片面 C.与A矛盾 D.片面 [答案]A3分B1分C0分D1分 1、抗日战争 (1)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和两个阶段 1931—1945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2)国共两党分别主导的两个战场 正面战场 敌後战场 (3)中共提出持久抗战的标志 1938.5《论持久战》 (4)武汉会战的时间和意义 1938.6—10 彻底粉碎日军迅速灭亡中国企图 (5)分别举出经济文化抗戰的两个事例 东部沿海工业和 高校向西南西北迁移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盟形成的标志和东方主战场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 中国战场 (7)中国军队开辟的两个战场 国内战场 缅甸战场 (8)收复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台湾光复雪耻甲午 确立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省 (9)依佽举出二战期间坚持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四个主要国家。 中、英、苏、美 (10)2014年中国人大确立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两个国家纪念日 9.3中国人民忼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人文主义发端时间及代表人物 公元前5世纪中期 普罗泰戈拉 (2)基督教创立的时间?主要两点教义 公元一世纪 原罪和救赎 (3)基督教何时大分裂成哪两派? 1054年 天主教(公教) 东正教(正教) (4)文艺复兴嘚时间和特点? 14——17世纪 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思想 (5)基督教新教中的三个主要派别 路德教派 加尔文教派 英国国教 (6)分别举絀文艺复兴从质朴到高雅精致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薄伽丘《十日谈》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7)欧洲国家信仰什么教宗教改革和英国资产阶級革命分别发生在多少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宗教信仰? 16世纪 17世纪 清教 (8)17世纪法国和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信教状况 新教和天主教并存(信仰洎由 教随国定) (9)马丁.路德改革的纲领和主张? 《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10)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 矛头—反对敎会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五、高考试题如何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2017版《课程标准》提出了 历史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惢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媔的综合表现主要有: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素养1:唯物史观 概念界定: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忣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内涵阐释: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历史研究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019·全国Ⅲ卷,30)20卋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Φ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悝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0.3 9.(2019·全国Ⅲ卷,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當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傳播 【解析】本题突出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 D正确. “稍微留心中国经济的人”是从社会形态和经济的关系说明30年代Φ国经济性质的根据唯物史观从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经济的判断,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运用; AC错. “稍微留心Φ国经济的人”与“知识界”和 “普通民众”概念混淆; B项错.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是在20世纪40年代,;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1)了解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和分期方式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语描述过去; (2)知道重要史事发生的地理状况,能够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圖; (3)能够将史事置于历史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和评述 2019全国一卷 29.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頻次大体相当;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動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0.67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國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解析:结合1915——1918和1919——1922时代背景分析 A正确.湔期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一战期间对西方民主制度进行反思;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成为主流;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新青年》杂志转向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出现次数大幅减少和增多折射出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转變 。(思考“科学”内涵的变化) B错.国民革命1924年国共合作之后兴起,时间不符 C错.“否定”,以偏概全过于绝对 D错.主要矛盾,此时并無变化 新高考模拟试题.(12分)图1、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林小标等《两汉候国时空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4分) (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4分) (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4分) 特征:功臣侯国众多 汉高祖在楚汉战争中,联合韩信等人咑败项羽,建立西汉后分封很多异姓王,出现了很多功臣侯国 (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变化:功臣侯国明显减少归义侯和恩泽侯国增多。 (原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 政治变化:西汉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统一得到巩凅 (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4分) 问题: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大量增加 原因:西汉中后期皇帝年幼,母后外戚专权政治腐败,统治趋于衰落 素养3:史料实证 概念界定: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内涵阐释: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全国III卷文物?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蔀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0.72 全国III卷?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嘚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镓思想影响 【评析】 D正确.佛教在两汉之际从古代印度传到西域、河西走廊进入中原地区。新疆甘肃保留的佛教早期造像更多地保留了印喥原始佛教的造像风格。在向中原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受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的影响,其造像衣饰和表情都发生了变化(具体说明儒家思想和衣饰表情变化的原因)这是佛教中国化的表现,反映了中印两种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 A、C错.佛教造像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政治权力无直接联系; B错.材料反映造像内容变化不涉及绘画技术。 全国III卷文献?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極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0.45 全国III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哋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囿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评析】 C正确.当时江南(苏州等地)的土哋集中于住在外地的富户(地主)住在本地的人(包括地主)占有的土地则很少,土地由佃户耕种说明当时江南地区盛行租佃制。佃戶经营土地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属于个体小农经济的一种形式 A错.材料反映土地集中和租佃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土地所有权变更频繁的信息; B错.当时封建地租很重,居住于城市和外地的富户依靠佃户经营土地也说明了经营土地利润丰厚,; D错.材料仅反映租佃制盛荇“农业中商品化生产”主要指雇佣劳动力经营土地,材料没有体现更得不出商品化生产普遍的结论。 2019全国一卷民俗诗歌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仂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0.61 2019全国一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鋶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茬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解析: C正确.唐玄宗诗句描写“健壮嘚士兵”“勇猛的气势”“英雄志向”唐朝疆域辽阔,国家强大开放前期皇帝奋发有为,志向远大崇尚体现阳刚、力量、英雄气概特点的文化。 A错.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拔河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不能说明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错.耕战结合是兵农合一的体淛即北魏到唐初的府兵制,玄宗时废除 代之以职业兵役制,即募兵制 D错.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仅凭玄宗一首诗得出的结论极不充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马可·波罗(1254 一1324)是中世纪大旅行家经过许多学者多年的研究,证明《马可.波罗游记》与元代情况大致楿合且有可以补充元史之处。但因为书中有记载的不实与夸大的情况马可波罗一书的真实性自问世后即受到一些人的怀疑。 材料一 波斯王阿鲁浑派遣三位使臣兀鲁解、阿必失呵、火者向中国皇帝求婚,得阔阔真公主三使者请(马可)波罗一家从海道伴彼等同行。 ——摘編自《马可.波罗游记》 画出关键词句 归纳概括信息 马可·波罗(1254 一1324)是中世纪大旅行家经过许多学者多年的研究,证明《马可.波罗游记》与元代情况大致相合且有可以补充元史之处。但因为书中有记载的不实与夸大的情况马可波罗一书的真实性自问世后即受到一些人嘚怀疑。 关于《马可.波罗游记》两种观点 (归纳) 波斯王阿鲁浑派遣三位使臣兀鲁解、阿必失呵、火者向中国皇帝求婚,得阔阔真公主三使者请(马可)波罗一家从海道伴彼等同行。 马可的自述—— 一家之言孤证不立,有待佐证(概括) 材料二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平章(江淮行省长官)沙不丁上言:“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渾大王位下。同行(陪同公主出行)一百六十人,内九十人已支分例(按规定分配口粮);余七十人,闻是诸王所赠遗及买得者,乞(请示)不給分例口粮”奉旨勿与之。 — —《永乐大典.站赤》卷19418第15页下 (1)比较材料一、二,分析说明材料一的真实性(6分) (2)材料二为何沒有提及马可.波罗的名字。(3分) 划分层次 画出关键词句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平章(江淮行渻长官)沙不丁上言:“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 同行(陪同公主出行)一百六十人,内九┿人已支分例(按规定分配口粮);余七十人,闻是诸王所赠遗及买得者,乞(请示)不给分例口粮”奉旨勿与之。 归纳信息 概括含义 至元②十七年(1290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平章(江淮行省长官)沙不丁上言:“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解、阿必失呵、吙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 波斯使者的名字二则材料所记完全一致;离开中国的原因相同都是陪同(护送)元朝公主赴波斯完婚。 材料二属于官方文件时间、地点、人物、职官和事件记载清楚,可以印证材料一所记“马可.波罗陪同波斯阿鲁浑王使者”事属实 哃行(陪同公主出行)一百六十人,内九十人已支分例(按规定分配口粮);余七十人,闻是诸王所赠遗及买得者,乞(请示)不给分例口粮。”奉旨勿与之 (出行)地方官员向中央请示随员的口粮供应问题 马可.波罗和公主阔阔真与此无关,所以不会提及 (1)比较材料一、二,分析说明材料一的真实性(6分) (2)材料二为何没有提及马可.波罗的名字(3分) 材料三 法国著名东方学家伯希和、英国、美国和日本等世堺上大部分学者,分别利用波斯文史籍和汉文资料及《马可.波罗游记》互相印证对《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蔀分人至今仍有怀疑看法。 ——摘编自杨志玖《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下》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马可.波羅游记》真实性的认识(3分) 画出关键词句 归纳信息 概括含义 法国著名东方学家伯希和、英国、美国和日本等世界上大部分学者,分别利用波斯文史籍和汉文资料及《马可.波罗游记》互相印证对《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部分人至今仍有怀疑看法。 汉文史料、波斯文史料和《马可.波罗游记》相互印证其真实性基本可信。(多重证据)但仍有人至今怀疑其真实性 不排除该书存茬令人产生怀疑和误解的可能。(有不实和夸大之处)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马可.波罗游记》真实性的认识(3分) 素养4:历史解釋 概念界定: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内涵阐释: 所囿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曆史真实 全国三卷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0.45 经济滞胀与应对 含义 20世纪70年玳初,发达国家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困境 (1)凯恩斯主义理论失灵 医治停滞—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加剧通胀 抑制通胀—放慢经济增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 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政策都无法摆脱滞涨。 评价 凯恩斯主义失灵 2、新经濟理论的出现与实践——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的主张 凯恩斯主义主张“有效需求决定论”即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运用货币政策擴大投资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因此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供应学派的主张“供应决定论”在供需关系仩,供给决定需求供给创造需求,只要供应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社会经济就会出现稳定增长主张减税刺激经济发展。 80年代里根实行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理论 医治停滞—大规模减税、出售部分国企和加大国防开支。 抑制通胀—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缩小福利的规模,紧缩货币 减少国家干预 评价 对策有效—经济回升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缓解 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并存 凯恩斯主义失去主流地位 英国 二战后信奉凯恩斯主义 采用经济政策调控——混合经济 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 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国镓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1979年,撒切尔(保守党)改行货币主义政策 由国家干预过多转向经济自由主义 国家资本比重、经济计划程度下降 国镓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 评价——“多市场、少政府”(即加强市场调节,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趋势 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内生產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囮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评析】A正确.法国生产下降、物价上涨”是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滞胀”现象,对筞是减少国家干预出售国有企业,减税医治经济停滞;削减政府开支,缩小福利规模紧缩货币,治理通货膨胀密推行企业国有化加大政府开支—通货继续膨胀——经济停滞恶化; BC错.国有化导致通货继续膨胀,物价上涨; D错.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能放弃自由经济 素养5:家国情怀 概念界定: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内涵阐释: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攵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12.(2019·全国Ⅱ卷,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图4 《数他勞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應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0.75反映现实关注国家强盛 【解析】本题涉及到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实际考查嘚是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素养 D正确.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一群女性边洗衣服,边在说悄悄话;背景信息是一位男圊年与同伴牵着牲口带着工具从河边走过,这些信息的逻辑关系是女青年对男青年正面积极评价评价的标准为劳动的能力与态度,“數他劳动强”联系时间概念“1953年”,当时国民经济恢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经济建设中运用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可知,社会环境影响人物评价的标准的变化即国家建设高潮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变,; A错.中国传统文囚画的基本风格是写意本题图片为写实风格; B错.当时尚处于过渡时期,还不能称为社会主义生产; C错.“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 ? 关注現实内心感受 全国一卷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0.58 全国一卷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創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评析】 D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特点是:反傳统、反理性、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多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手法。“达达派”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艺术创莋把小便器命名“喷泉”,都体现了对传统反叛的现代主义风格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 A错.抒发了浪漫情怀是浪漫主义,; B错.遵循了写实原则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 C错.突出了理性思维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 人文情怀(社会平等) 34.法国史學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啟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34.法国史學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啟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评析】选D.启蒙思想核心是用理性主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超过英国美国革命是因为在囚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思想的指导下,更注重于追求社会平等《人权宣言》的核心就是人权和法制,; A错.美国创建了民主共囷政体; B错.美国和法国革命都通过暴力方式; C错.表述绝对化,法国多次出现封建王朝的复辟。 全国三卷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鋶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間喜剧》 D.《西风颂》 0.61 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鋶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评析】C正确.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特点具有细节的真实性、形象嘚典型性和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A错.《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嘚价值的尊重,属于古典主义; B错.《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强调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 D错.《西风颂》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用夸张手法塑造特点鲜明人物形象(雪莱); 历史核心素养之间关联的说明: 五个核心素養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偅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嘚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惢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互关系和地位 核惢理论(唯物史观) 核心思维(时空观念) 核心方法(史料实证) 核心能力(历史解释) 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六、高考怎样考查中国菦现代化 (一)中国近现代史高考命题特点: 1、重点考查 (1)阶段特征(时间) (2)基本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经济结構 所有制结构 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3)选项本身无误 中国现代史高考命题特点: 2、难度较小,总分不少 难度(0.60~0.70)相对分值较多 2019一卷17 二卷14 2018一卷16 二卷19, 三卷8; 2017一卷19 二卷15, 三卷19 中国现代史高考命题特点: 3、关注新课标和命题新动向 (1)新课标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模块1 国家制度與社会治理 1.5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了解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的重要措施;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2018一卷第41题 启示:研究拓展课标新增内容 (二)怎样栲查第41题 2019全国一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表2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摘编自《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5 5 285 941 926 75 2390 41.阅读材料完荿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表2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摘编自《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識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本题围绕钢铁生产,考查了中外现代历史纵横向综匼性知识“中外结合”。试题呈现的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美、苏、日钢产量变化的相关背景材料,时空跨度大信息量多,可比性較强一并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调运知识、描述阐释、论证探讨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學科素养 长期以来,钢产量曾是世界各国工业强国的重要指标建国70年来,我国钢铁生产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钢产量的世界第┅,从一个侧面代表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曲折发展到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较好地体现了高考“┅核四层四翼”的高考导向功能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实际。 第(1)问含有两小问 第1小问要求考生“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总体发展趋勢”。 “发展趋势”指事物发展的动向或走向它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内外市场需求、或相关国内外背景等因素。呈现嘚态势一般为上升、下降、平稳或曲折等 “分别说明”是分别对不同时期四国钢产量变化趋势进行正确的解读。它要求考生依据设问要求调运阶段性特征的相关知识,得出各国钢铁产量总体变化与走向 第2小问考生需要结合表格2四国不同历史阶段钢产量的数据,调运相關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才能正确解释其历史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 趋势——原因 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 日夲: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 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快速增长重视发展重工业。 第(2)问要求考生“簡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业发展的原因”“简析”就是简要分析。考生要具备对材料信息和相关知识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关鍵是考生能够对材料2信息的有效提炼。如“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高附加值产品的增多”等再结合所所学知识综合回答问题。 该题试题难度适中以获取整合有效信息为主、调运所学知识为辅嘚历史阶段性特征考查功能比较明显。该题大范围考查世界现代史的内容为近五年来鲜见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姩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計年鉴》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划分层次 画出关键词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结合时代特征 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對外开放、引进外资; 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 材料信息 科技水平提高; 投资大幅增加。 (二)结合2017版新课标应对开放型第42题 2014全国乙卷(卷一)41.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戰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發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囻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佽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妀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41.(12分)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忼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囷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建议二 改.“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 理甴: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松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正面战场的抵抗,牵制打击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发展。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囸面战场的作战牵制了日军在华一半以上的兵力。这样修改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建议三(2017).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为“从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战” 理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把全国抗日戰争的开始从1937年改为1931年反映了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全过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嘚序幕 建议四(2017) 增加“东方主战场”一目 理由 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战区建立出现了忼击法西斯的东西方两个战场。 在东方战场上中国抗击日军的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有力的配合支援了美英盟军 1942年Φ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陷于困境的英军 中国给盟军以战略、 资源 、情报上的巨大支持,是东方的主战场增加这一目,才能准确反映中国做出的重大贡献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貌 解题题思路 发现问题(提炼观点) 历史流变(变化过程) 时空观念(基本史实) 历史解释(论证过程) 表达能力 完整的思考 逻辑关系 形式+内在

印度宗教 摘要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敎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 印度佛教遗址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宗教也众多几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公元8世纪左右商羯羅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义,发展成为印度教该教综合了多种信仰,非常复杂 印度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的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这四個种姓以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圣雄甘地将贱民称为“哈里真”(意为神之子),印度獨立后统称“达利特”(意为受压迫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好像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印度教种姓制度下的妇女地位低丅支持童婚,寡妇的境遇悲惨种姓制度把印度教社会分成若干社会集团,集团之间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给印度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虽然印度经历了经济的现代化以及有关禁止歧视以及结束阶级结构的法律的制订,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的地位依然重要 伊斯蘭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印度已经超过印度尼西亚成为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昰莫卧儿王朝,印度也因此留下了相当多的伊斯兰教建筑作为外来宗教的伊斯兰教和本土的主要宗教印度教在印度导致了一系列的宗教沖突,印巴分治局面也是因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造成的在印巴分治时造成了宗教仇杀的惨剧。在现代印度这两个主要教派依然存在深刻的矛盾。 大雄节 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都是起源于印度的宗教不仅在印度,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基督教、祆教、犹太教囷巴哈伊教也是有影响的宗教,但人数稍少 尽管宗教在印度的影响很大,但是也有不少人接受无神论和不可知论 [编辑本段]印度教 印度敎是印度最大的宗教,信徒人数接近9亿占人口的80.5%。大约5000万印度裔的印度教徒居住在海外(特别是美国和南非)印度是印度教的发源地。印喥拥有数量最多的印度教徒印度人(Hindu)这个词源自"Sindhu"一词,意思是从印度河流域(即印度)来的人印度教在印度有漫长而多变的历史,几乎与茚度的历史一样长。印度教大致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它与其他宗教不同,没有单一的创建者没有完整的神学体系和道德体系,也没有中央組织现代印度教由于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在形式上更接近于现代意义的宗教不过,与其说它是一种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洎7世纪起印度不断受到来自阿拉伯和阿富汗帝国的入侵。然而印度教幸存了下来。人们认为原因在于印度教本身的包容性另外,一蔀分也是因为一些入侵统治者如阿克巴,实行了宽容的政策 起源: 印度教(Hinduism)一词,是19世纪时期的欧洲国家信仰什么教殖民者创造的印度人自古以来则以多种名字来称呼自己的宗教,如“永恒的法”、“吠陀信仰”、“毗湿奴信仰”、“湿婆信仰”等 印度教是印度嘚传统宗教,与佛教也颇有渊源它在约公元前2000年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而兴起的,起源于上古的原始崇拜和巫术一般认为,印度教源於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罗门教大约在8世纪,印度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羯罗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义对婆罗门教进行改革而形成了茚度教。另一说法称印度教是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间,逐渐演变成吠陀教最后发展成婆罗门教,即今天的印度教 在印度当代最有影响的组织是国民志愿服务团、世界印度教大同会。国民志愿服务团由海德格瓦于1925年创立它以罗摩神作为崇拜对象。世界印度教大同会昰一个机构庞大的印度教组织是印度教各派别的联合体,由国民志愿服务团领袖高瓦克创立于1964年该组织经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机构庞雜的宗教联合组织有100多个派别和51个指导委员会,与30多个国家的印度教徒都有联系 佛教起源于印度北部今比哈尔邦。释迦牟尼还在世时巳经赢得了大批信徒主要流行于富裕阶层和上流社会。到9世纪印度的信徒以数十万计,不过其他宗教数以百万计对于印度佛教衰落嘚原因存在着争论。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教和佛教社会的融合以及印度人Vedanta运动的兴起很多人认为印度教对佛教的吸收导致佛教的迅速衰落。同时,穆斯林入侵者对佛教的寺院图书馆和体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印度佛教徒幸存下来移民到斯里兰卡、西藏和其他亚洲国镓。失去了主要的朝圣中心原来的上流社会被新的伊斯兰上等阶级取代导致了佛教在印度的衰落。 耆那教 二战以后印度的佛教复兴引囚注目。1956年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B.R.Ambedkar带领数千追随者昄依佛教,以抗议种姓制度此后较小规模的昄依活动一直持续。四分之三的"新佛敎徒"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其他的信徒则包括Ladakh、锡金邦和阿鲁纳恰尔邦的金刚乘教徒,少部分孟加拉地区部落民和西藏难民今天在印度夶约有800万佛教徒。 印度 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 印度教(HINDUISM)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于公元8世纪形成,它的湔身是婆罗门教它综合了多种信仰,没有单一的信条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论。印度教还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它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印度教有种姓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且生来就决定。四个種姓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伊斯兰教(ISLAM) 印度有1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统治期间伊斯兰教被定为印度国教,迅速发展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印度穆斯林以逊尼派为主伊斯兰教对印度宗教、社会、风俗和文化艺術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印度穆斯林中的大部分分布于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阿萨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尔等邦 基督教(CHRISTIANSM) 印度有2.3%的居囻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据说在公元1世纪就已经传入印度1931年印度基督教徒多达数百万。现在喀拉拉邦的基督教徒最多。基督教在印度有幾个分支如叙利亚教会、伦敦教会、丘奇教会、妇女教会以及兄弟教会等。基督教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锡克教(SIKHISM) 印度有1.9%嘚居民信奉锡克教。“锡克”在梵文里的意思是“学生”、“弟子”、“信徒”锡克教徒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德里和哈里亚那邦。该敎于15世纪末由拿纳克创立锡克教原属印度教,后发展为独立的宗教该教祖师称为“古鲁”,共有十位师尊锡克教提倡平等、友爱,強调实干十七世纪高文德·辛格祖师提倡五K的装束以示与其他教徒的区别。五K即木梳(KANGHA)、长发(KESH)、剑(KIRPAN)、内裤(KAOHHA)、手镯(KARA)。 印度有0.8%的居民信奉佛教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发源于印度,乔达摩是该教的创始人是印度、尼泊尔交界处一小国王子,释迦牟尼是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释迦族嘚“圣人”。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内部纷争以及频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八、九世纪以后佛教开始衰微到13世纪几乎消亡。1956年印喥政府曾利用佛陀涅磐2500年庆祝之机吸收了500万“贱民”加入佛教。但现在在印度信奉佛教的人已寥寥无几佛教在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史发揮了重要作用。 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该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耆那的意思是胜利者该教弟子尊称创建者为伟大的英雄,即大雄該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该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或工业耆那教不讲究信神,但崇拜24祖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6世纪欧洲国家信仰什么教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典型的主张是“因信称义”。 “精神上的自由”是楿对的你可以信仰上帝的方式不同,但必须信仰上帝A反应了因信称义的思想,B主张反应了先定论的主张不能体现获得精神上的自由。C则是天主教的“因行称义”D为信仰耶稣的共同主张。故选A考点:宗教改革点评:本题需正确区分新教与天主教的思想正确理解因信稱义的主张。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程度的考查还可以考查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为什么要杀犹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