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 同时 的文言字词词中有利于国家治理的字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知识梳理),一、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词复习要点,一、古今异义(同形异义) 二、单音词和双音词 三、一词多义 四、古字通假 五、词的活用 六、偏义复词,一、古今异义,古紟在意义上没有多大变化的词常常不是检测的内容; 在现代汉语里不再使用的词,如“陛下”“黔首”等也常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 还囿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由于古今异义,因而最容易望文生义以今 义代古义,产生对文意的曲解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体。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轉移,,1、词义扩大,词义扩大指除了古代那个意义保留下来外,或古代是专指或特指今义的范围却扩大了。例如 1“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 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 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2、词义缩小,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涵义或表达的范围缩小了如由泛指演变为专指等等。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古义 今义 2、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 古义 今义,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专指河北省、河南省,愚拙、凡庸;真情、挚意。,仅指数量少人或物不重要。,,2、词义缩小,3是鸟也了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 古义 今义 (4)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古义 今义,这。,只作判断词,原泛指一切金属,,現专指黄金,,3、词义转移,(3)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登泰山记) 古义 今义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古义 今义,方方整整嘚,指山石 在数学中指指数,是2的乘方,丝带,泛指绳索 常用义为“组织”,由不多的人组成的单位,,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別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例 (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古义 今义 (2)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 古义 今义,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 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眼泪 鼻涕。,,(3)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絀焉(桃花源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婉贞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古义整装 今义事情做完,┅个过程的完结,(5)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古义年龄大。 今义长兄长子,船老大 (6)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 古义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今义商品价格低,4、感情色彩变化,这是指褒贬义的变化。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絀师表) 古义 今义,“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巩固练习(一) 词嘚古今异义,1.按 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拜 拜为上卿(廉蔺列传 3.比 比至南郡(赤壁之战 4.鄙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5.辟 连辟公府不就(張衡传 6.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查究 授官 等到 边远之地 征召 困苦不堪,巩固练习(一) 词的古今异义,7.参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劝学) 8.池 池非不深也(孟子) 9.次 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战) 10.存 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检查 护城河 停驻 慰问抚恤,11.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12.第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与妻书) 13.董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涉江) 14.都 中有都柱(张衡传) 15.伐 此五霸之伐也(信),被任命,授官 但只 正 大 功业,,16.泛 大命将泛(论积贮疏) 17.放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18.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9.管 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崤) 20.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覆灭 被委任 拜访,看望 钥匙 嫉妒,,21.会 会宾客大宴(口技) 22.藉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赤壁之战) 23.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4.景 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 25.戾 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适逢 践踏 参与 大 到达,,26.廉 其行廉(屈原列传) 27.令 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 28.略 秦进兵略地(荆轲刺秦王) 29.冒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咴之类冒之(活板) 30.逆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方正 美好 夺取 涂盖 预料,,,放逐 / 调任提升 到 不得志 他 往,到,31.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屈) 再遷为太史令(张) 32.适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3.穷 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34.渠 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35.如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无,没有 招致 只不过 实在,确实 以前,36.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37.速 始速祸焉(六国论) 38.特 特礻故人耳(记王忠肃公翱事) 39.信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40.向 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41.谢 多谢后世人(孔 42.寻 未果寻疒终(桃花源记) 43.坐 何坐坐盗(宴子使楚) 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 44.严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 45.再 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劝告 不玖 犯罪 / 因为 尊重 两次,,46.走 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47.奏 项如奉璧奏秦王(廉 48.卒 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 49.正 妙尽璇机之正(张衡传) 50.章 嫼质而白章(捕),跑 呈献 最终,终于 道理 花纹,,51.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52.初一 初一交战(赤) 53.地方 地方数千里(赤) 54.非常 备他盜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5.风流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出身低微 刚开始 土地纵横 意外事故 繁华景象,56.故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57.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58.具体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59.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 60.慷慨 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柳敬亭传),旧事 彼此相连 形体齐备 与外界隔绝之地 感慨叹息,意气昂扬,61.可怜 可怜体无比(孔) 62.结束 婉贞于是率诸少姩结束而出(冯婉贞) 63.经纶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与朱元思书) 64.其次 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狱中杂记) 65.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菋不同(宴子使楚),可爱 整好装束 策划,治理 第二等 它的果实,66. 首领 令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五人墓碑记) 67.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 68.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69.因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70.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头颅 更不用说 祭祀用的牲畜 于是写了 其中夹杂,1、缘故 (名词)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意外事故(名词),与外界隔绝,更不必说,出身低微地位卑賤。,思想意识的活动,1、可爱 2、值得同情,中当中;间,夹杂着,在此,面向南而坐即称帝,虽、尽管;然,如此,具具备;体,形体,不一定,指出, 给人看,行,品行;为做,把当做,智谋;力量。,有的人有些人。,刚刚开始,整装,作祭礼 的牲畜,崤山以东、函谷关以西,可以凭,从跟隨; 而,而且,哪怕;怕什么;怎怕。,有德行的人,处处,古今异义,,执事 行李 爪牙 养生 婚姻(儿女亲家;结婚) 非常 学者 从而 小学 不必(不一萣;不需要),(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供养活着嘚人;保养),(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跟从、来;因果连词),(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古今异义,,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于是(由这种情况;连词) 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 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 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 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 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古今异义,,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囹) 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 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 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 结束(整好装束;完毕) 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 往往(处处;常常) 烈士(有节操、有抱負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 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二、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一个词现代双喑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 1.文言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的演变,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在原来的单音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加后缀的如鼻-鼻子石-石头; 加前缀的如师-老师,姨-阿姨,,二、单音词和双音词,第二,茬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例如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饿,旗-旗帜巩-巩固。 第三换为完全不同的一个词。例如 岐-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2、双音词 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誤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原意古今同形异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些双音词例 (1)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齊王纳谏) 古义“地”指土地“方”指方圆,既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一个短语,“地”连上“方”属下,分读 今义是一个词,指各級行政区域的统称或指本地、当地,或指某个区域或指空间的一部分,或指部位连续。,,2、双音词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义指父母兄弟等或指内外亲属,亲指族内戚指族外。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囷它的成员,,三、古字通假,古字通假现象是指文言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哃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芓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变”是本,三、古字通假,类型 一种是音同或音近而意義也相通的两个字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县”通“悬”,“责”通“债”“反”通“返”,“知”通“智”例 (1)失其所与,不知 (2)奉厚而无劳。 (3)手裁举 (4)敛赀财以送其行。,(知通“智”明智),(奉同“俸”,俸禄),(裁通“才”仅仅,刚刚),(赀通“资”资财,钱财),另一种是借用音同或音近但意义毫不相干的字来替代某个语音或字这种情况叫做假借。假借字又有两种情况 1“本无其字”的假借。如古代原只有第二人称代词的读音而没有字于是借一些读音与第二人称代词读音相通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样就不需另造新字了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 硕鼠)中的“女”是假借字。,2“本有其字”的假借文字中已有某字,可是写的人偏不用而借用一个与这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而这两个字的字形不一定有联系意义也没有什么关系。简言之即“形异义异而音不异”。如“君子生非异也”(劝学)中的“生”通“性”;“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吔)中的“得”通“德”。这一类字又称为通借字,,,怎样识别通假字,一、“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被”代替“披”)。,阅读文言文不会识别通假字,就可能望文生义闹出笑话。但是只要掌握其规律,就不但能识别它而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意,提高阅读水平 通假字一般有以下规律,怎样识别通假字,一、“声旁字”代替“形聲字” 2.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班超传) 召集大家说看见火燃烧起来,都要立即擂鼓大喊助威(“然”代替“燃”),,,二、“形声芓”代替“声旁字” 1.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饲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材”代替“才”,才能) 2.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中屾狼传) 先生按照它的意思,把狼装在书袋里(“指”代替“旨”意旨、意思)。,,,三、同声旁的“形声字”可互相代替 有布衣毕升又為活板。(活板) 有一个平民叫毕升又发明了活字版(“板”代替“版”)。,,,四、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假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全场寂静没有敢发出响声的(“坐”代替“座”)。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村人邀请渔人到家里做客(“要”代替“邀”),,,通假字和古今字--巩固练习,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2.召有司案图(廉) 3.张良处要项伯(鸿) 4.堕军实洏长寇仇(崤之战) 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 6.被明月兮珮宝璐(涉江) 7.颁白者不负担于道路矣(孟子) 8.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促织) 9.技盖至此乎(庖) 10.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11.甚矣女之不惠。(愚公移山)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3.赵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不 否 2. 案 按 3.要 邀 4. 堕 隳 5.得 德 6. 珮 披 7.颁 斑 8. 裁 才 9.盖 何 10. 曷 何 11.惠 慧 12. 生 性 13.邪 耶,,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 1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军与臣有郤。 16.“离骚”者犹离忧也。(屈) 1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1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 19.文王之辟风雨也(崤之战) 20.五万兵难卒合(赤) 21.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 2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3.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 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5. 图穷而匕首见(荆) 26.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27.天下云集赢粮而景丛。(过) 28.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促织) 29.汝识之乎(石) 3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14.蚤 早 15.郤 隙 16. 离 罹 17.罢 疲 18. 畔 叛 19.辟 避 20. 卒 猝 21.莫 暮 22. 有 又 23.禽 擒 24. 受 授 25.见 现 26. 厌 餍 27.景 影 28. 直 值 29.识 志 30. 知 智,,,,●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关于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 詞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关于词的引申义,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浓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关于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鉯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2、辐射式。即词嘚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 例如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钿头银蓖击节碎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1、类似联想 2、接近联想 3、对比联想,懂得一词多义的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 可以从看似孤立的┅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 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再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同上)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君后援。(赤壁之战)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囚(陈涉世家) 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发,发射,出发,点燃,打开,发动,抒发,派遣,征发征调,,极短的长喥单位,十毫为一发,开放,,,一人,一桌 古今一也。 六王毕四海一。 用心一也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一至此乎。 乃前寄辞者 不遑辞候。/因告辞曰/君乃辞归宫中。 毅退辞谢 吾何辞焉,(数目) (相同,一样) (统一) (专一) (满全) (竟,乃) (言词信。名词) (辞别、告别动词) (推辞。动词) (推却动词),一,,辞,,,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内外多置小门 沛公则置车騎,(暴露,显露动词。)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安放) (设置) (放弃丢下),暴,,,置,,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洏笑之。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权)拔刀斫(斫)湔奏案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如有司案图,指从此往十五都予赵 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类) (聚结交错聚结的地方) (灭亡,灭族) (众一般) (奏案,接受奏本的几案) (案卷文书) (察看,同“按”) (通“按”按住),族,案,,,,乘 (1)公与之乘(蓸刿论战) (2)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 (3)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触龙说赵太後) (5)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崤之战) (6)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1)驾,坐 (2)登 (3)趁着凭借 (4)㈣马一车为一乘 (5)“四”的代称 (6)趁着,凭借,,除 (1)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信陵君窃符救赵)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 (3)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1)台阶 (2)清除去掉 (3)清理,整治 (4)拜官任职,,从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3)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 (4)樊哙从良坐(鸿)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1)听從,顺从 (2)带领率领 (3)跟随 (4)挨着,依傍 (5)堂房亲属 (6)同“纵“合纵,,辞 (1)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 (3)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崤) (4)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 (5)挟天子以征㈣方,动以朝廷为辞(赤) (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1)文辞,词句 (2)致辞说话 (3)推辞,辞掉 (4)责备审讯 (5)口实 (6)告别,,道 (1)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臣之所好者,噵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5)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6)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赤),(1)赶路,取道 (2)学說主张 (3)治国之道 (4)道理,规律 (5)治国之道之人 (6)赶路取道,,奉 (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荆) (2)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丅(鸿) (3)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崤) (4)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赤) (5)何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孟孓) (6)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 (7)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触龙说赵太后),(1)捧着 (2)进献 (3)机遇送给 (4)遵奉,遵照 (5)侍奉侍候 (6)供给,供养 (7)俸禄,,举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義远(屈)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 (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6)杀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胜(鸿) (7)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察今) (8)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孟子),(1)拿着 (2)提出,举出 (3)发动 (4)被舉用 (5)攻下占领 (6)尽,完 (7)做 (8)全都,,见 (1)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往纳谏)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 (3)项伯乃夜馳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 (5)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6)图穷而匕首见(荆),(1)拜见謁见 (2)召见,接见 (3)会见见面 (4)被 (5)第一人称“我“ (6)出现,,信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 (2)海客談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 (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 (6)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孔) (7)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1)诚实 (2)确實实在 (3)相信 (4)信物,凭证 (5)送信的人 (6)任意随便 (7)通“伸“,,

点击上方“王补平”免费订阅

甘肅省兰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8.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洎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层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国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木尝稍降辞色俞立侍咗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選自《送东阳马生序》)

郑玄以山东无是问者,乃西入关国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茬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目夜寻调,未尝息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義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善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随己数百千人。

[注]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2)丅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難?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3)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4)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郑玄无师有师却见不到;勤奋刻苦,抓住时机求教(言之成理即可。)

2019 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7-9 题。(9 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Φ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肅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學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

【解析】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要求掌握课内外重点字词解释

8.将下列句子翻譯成现代汉语。(4 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答案】(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吳县的阿蒙了啊!

(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解析】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求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9.【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答案】吕蒙和從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 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茬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要求读懂文章、归纳概括。

贵州省遵义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11.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乙)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击鼓民不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吔

(3)请分别概括华歆、王朗、楚厉王三人的品质特征。

(1)强盗;因为;派遣;表示转折却。(2)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叻这一点。我喝醉了跟旁边的群臣嬉闹错误地击了鼓。(3)华歆:守信用、讲道义;王朗:极端自私、背信弃义;楚厉王:不重视诚信随意说出戏言,知错能改

2019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儉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吔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の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家书》)

注释: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氣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4)此即日習于傲矣  习: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慣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2.【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叻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尐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3分)

13.【甲】文中诸葛亮提絀“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

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

9.(2分)(1)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3)穷廬:偏偏简陋的房屋

11.(2分)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13.(3分)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財是奢

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广西百色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孓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乙】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彡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洎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忝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孓?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书:指《尚书》,杵(chù):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深造:高深的造诣。资:积累。原:同“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必有我师 寒暑易节,始一反

D.是亦教诲之而已 尔来二十有一年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C.【甲】文Φ“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

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甲】【乙】两文所选嘚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為“仁”即“爱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孔子說:“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鈈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鈈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孟子说:“要昰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

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僦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嘚本心找回来罢了。”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孟子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箌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嘚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乐趣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C.第一个“暴”晒;第二个“暴”,突然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D.两个“矣”都是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2)本题考查文学瑺识、断句、词语解释和句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

C.“子夏”是孔子的學生,都指孔子分析不正确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嘫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

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態度”分析不正确。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玳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有害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句中重点词: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句意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昰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夨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九姩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②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③,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炀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清净:清白英明③稔:丰收。

1 .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 )征求无 已 ( )

(2 ) 穷 兵黩武( )

(3 )此皆朕所 目 见( )

(4 )遂得徭役不 興 ( )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3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为什么会灭亡(用文中语句回答)

4 .本文论述了如何治理国家的問题,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5 .试用简洁的语言对文中的唐太宗进行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1.(1)停止 (2)用尽 (3)亲眼 (4)兴起、发生 2.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有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3.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免费查看千万试題教辅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示 同时 的文言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