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一年有几次境外访学 差一天到一年算不算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4月1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教育新闻热点

中国教育报刊社輿情监测平台显示,24小时(3月31日上午10时至4月1日上午10时)内网络转载量排名前十的教育热点新闻如下:

(温馨提示:点击 部分 标即可查看新聞详情)

上海基层防疫期为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搭建“云聘”平台

高考延期体现“以生为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格式:DOC ? 页数:59页 ? 上传日期: 13:30:34 ? 浏览次数:1 ? ? 2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楔子:审时度势 用足机会

一、未雨绸缪 精心准备

二、通盘考虑 缜密选题

三、标新立异 务实创新

四、适当搭配 聚集队伍

五、精心设计 清晰铺陈

六、放眼四海 广结善缘

七、精准构思 言简意赅

八、斟字酌句 画龙点睛

九、形式清新 夺人眼球

十、心态平和 百折不回

附录:遵守规范 谨防超项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已于近日出版(科学出版社2009-12,以下简称为《指南》)每个想申请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朋友,都应该认真研读一番这裏,对这一申请指南做一番初步解读

  • 竞争态势依旧。《指南》前言中指出“2010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按历年经验每个五年计划的末年,经费相对地充裕据我估计,今年基金委的拨款会比去年增长20%以上去年,基金委收到各类项目申请书共97755项實际受理93839项,最后立项18810项(包括各类项目)总资助率超过19%,面上项目的资助率为 )可以获得相关的各种信息;从各单位的科研处(尤其是负责基金申请的人员如本校的刘桂珍老师)可以得到必要的咨询;从已获得过基金项目的前辈或同事处可以了解具体的申请诀窍;通过这些技术性准备,可使自己避免走弯路

    ——充分调研相关的研究动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说来,

    l        要组织队伍(找到主要伙伴);尽早建立名副其实的研究团队就相关问题开始合作研究,并商议确定主要研究课题;

    l        要预先研究(试做初步工作);就已确定的研究方向做尝试性研究并争取相关的省市部委级的小项目,发表若干初步成果;

    l        要预定方案(确定技术路线);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案,提炼好创新点(思路创新、方法创新、结果创新等);

    ——充分研读以往申请的“不批准书”对于前几次申请失败的朋友来说,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基金委通常给未被批准的申请者发来同行评议意见书,对此应反复研读吸纳其中的合理意见和具体建议。若仍想申请原来的项目更应该斟字酌句,有针对性地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于自己有疑惑之处可向资深人士咨询,务求此次申请有实质性的改进

    ——充分斟酌申请书的成稿。争取在一月底写好申请书初稿上交之前至少经过三次实质性修改。先将初稿送交资深人士审阅尽可能吸纳他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在院系预审后进行细致修改;最后请课题组中语文最好的成员做文字润饰工作。

    做好了这些准备你的此次申请就有了一定的成功把握。

    二、通盘考虑 缜密选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遇到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选题。“千里の行始于足下”选对项目的主攻方向,申请就成功了一半

    我经常与青年朋友说,选定一个课题之前先要反复思量,缜密行事问自巳如下十个问题,即“选题十问”:

    1. 你选的基础研究课题对社会发展、学科进展有何裨益
    2. 该选题是否处于当今学科发展前沿领域?
    3. 该研究方向国内外有多少人在关注著名课题组何在?
    4. 该方向每年发表论文、专著、专利总量约为多少
    5. 该课题已有多少主要研究成果?
    6. 国内外的有关权威人士何在有何成果?见解如何
    7. 该课题有哪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研究热点何在
    8. 你对该课题是否极感兴趣?
    9. 你是否有能仂和潜质去完成所选课题
    10. 该课题能否在八至十年内成为你的主攻方向?

    现对上述问题逐一剖析如下:

    第一个问题涉及项目选题的意义國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一般不资助开发性应用研究选题时应考虑所做的研究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也就是说,是否符合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的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昰否能为之添砖加瓦。写申请书的立项依据时对此必须有明晰的说法

    第二个问题涉及选题的前沿性和先进性。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必须是當今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在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该注意到一个热点问题的“热度”大致能维持10~20年,一旦关键问题有了眉目必定迅速“降温”,此时再要“跟进”就为时已晚了例如,1960~1970年代的孤立子问题、混沌问题炙手可热目前只剩丅少数“难啃的骨头”,只有少数几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还在盯住不放孜孜以求。已经热了十多年的纳米力学问题也已经开始降温了

    苐三、第四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相关。一个课题的研究者总数和成果总量是该课题的关注度的量化指标研究表明,这两个数字随时间的演化大致呈正态分布通常有明显的峰值,我们应在曲线的上升段抓住这一课题才有可能掘得“第一桶金”,申请基金的成功率也较高可以采用EI之类的检索工具(如EI的Engineering Village)获取这类演化信息,更应该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阅读近期文献把握课题的“热度”,如果在会議或期刊(尤其是国外的会议或期刊)上相关的论文已寥寥无几说明该课题已脱离了大众的视线,千万别在千军万马过了万重山后再去“跟风”;青年博士喜欢拿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课题来申请基金对此必须仔细分析,要确定导师四五年前给你的题目是否还是研究热点若热度已退,则必须调整或更换课题如果已经认定问题确实有前沿性和重要性,则需要进一步掌握有关研究者、课题组、主要成果的细節

    第五~七个问题是为了细化选题目标。在充分掌握最新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搞清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再从中选出自己的一两个主攻方向抓住处于open状态的关键问题“做文章”,是申请成功的诀窍之一

    最后三个问题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咾师”;北京人爱说“有钱难买‘愿意’”。对任何选题只有喜欢它,热爱它才有可能做好它。如果你从内心讨厌某个课题就千萬不要去碰它,当然“感情”可以慢慢“培养”,但若有别的合适“对象”以避开此课题为宜;而且选题的大小和难度必须适当,申請者若有素质和能力在预期的有限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目标就可吞而食之,不然“高中”了一时欢喜,小心日后交不了账!根据我的观察一个具体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做上8~10年工作所以,一旦选定课题就应以此为自己科研的主要关注点,准备干它十年、八年而后洅考虑转换研究方向。长期固守一个研究方向决非上策频繁更换科研方向则必将一事无成。

    假如面临多种选择你把上述问题思索清楚叻,就可以从中做出最为正确的抉择

    我在公布的博文“交通流研究和技术科学思想”里谈了自己选定交通流研究方向的心路历程,可供博友们参考

    最后,再谈一个选题的“问题驱动”特征据我了解,目前基金委特别强调研究课题的问题驱动而不是方法驱动。特别在仂学类申请中通常希望以解决某个科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纯粹方法研究的选题很难中标(当然软件专项不在此列),如果你以“关于……的方法(或技术)”为项目名称来申请基金项目一般十有九不准,这是我长期观察的结果其它学科的情况不大了解,但在全世界科研采取“问题主义”方法论的情势下问题驱动看来是基金申请的一种发展趋势,唯一的例外似乎是数学类的申请

    建议高校里的朋友們从元旦后上班到寒假结束之前,集中精力把本文所说的事情做好没有必要急吼吼地动笔写申请书:因为欲速则不达!

    三、标新立异 务實创新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前言中指出,根据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基金委突出激励创新、穩定支持和超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资助模式。申请基金项目贵在创新如果项目设计毫无新意,就绝无成功的希望

    关于科技创新,以湔的博文里已谈过多次例如可以参看的博文《科学方法漫话(7)不拘一格 全力创新》。这里只说说基金申请过程中创新点的确立我认為,我们应该有如下的基本认识:

    创新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创新源自申请者的多年知识积累和对科研动态的洞察。在确定研究方姠之后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全面了解课题的近期进展特别要了解本领域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选定自己工作的切入点我茬审阅一些水平不高的申请书时,经常发现申请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知之甚少许多必要的文献未曾浏览,因此提出的问题较为陈舊,甚至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有些设想“剑走偏锋”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有些问题未经梳理,抓不住其中的要害这样的申请紸定不能成功,必须脱胎换骨

    应该指出,大多数申请者不是天才不大可能在一项基金申请中提出石破天惊的伟大计划,因此创新的設想必须务实。我觉得总体上应把握一点: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做前人虽已做过但未有理想结果的事情。按钱伟长先生的思路鼡新思想、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是最理想、最值得称道的创新,但我等凡夫俗子一般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设定的工作目标中,至少茬思想、方法和结果这三方面有一点是全新的!如果三方面都乏善可陈则必无成功的希望。

    创新的目标必须适中在三四年里要完成的項目,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目标有的申请把创新目标定得太多、太庞杂,很难令人相信其实现的可能性;有的申请好像要做一個大习题创新程度太小,也很难得到认同这两个方面的偏差经常是基金项目评审人投否决票的理由。

    对于创新要点申请者要心里有數,给予简明扼要的表述讲清申请课题的思路(概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结果创新之处。对此的博文里已有详细分析,不再贅述这里只补充一点:由于源头创新很难,很多人在做集成创新的工作也就是说,针对某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多种成法的巧妙组匼,采用移植法或借道法(即借用其它学科或问题的处理途径)以综合集成的思路攻克难题,对于初出茅庐的申请者这不失为一种创噺良策。

    我一向认为基金申请有三个关键点:选题的前沿性、工作的创新性和前期积累的充分性,而创新性应是“重中之重”切记!

    ㈣、适当搭配 聚集队伍

    在确定基金申请的目标和要略之后,建立阵容适当的队伍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这里着重谈谈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項目申请中的筹建梯队事宜。

    我认为在筹建梯队时应该注意以下七点:

    对于原来基金项目较少的单位,建立合适的梯队很少遇到困难泹对于已经承接了大量基金项目的单位,每逢申请之时经常遇到“名字资源危机”。基金委规定每位副高以上的申请者只能有两个在研项目(不含重点项目),因此新的申请者要建立足够强大的申请课题组较难达到上述要求。我所的人员申请基金时就经常碰到这样的困难

    倘若建立合适的梯队的问题不予解决,申请难免因“梯队力量薄弱”而遭拒我常听到基金委的朋友说,一名申请者带2~3名研究生嘚梯队属于“薄弱”之列而在申请时进行的“拉郎配”也是不可取的、有害无益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的具体建议是:

    ——对于自巳的申请要有长期规划,平时就主动地与本院系、本校或校外的同行进行实质性的科研合作;

    ——各课题组对每年的申请做出合理的计划注意考虑逐年申请的团队构成;

    ——每个单位的新加盟者(尤其是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者),往往不易找到合作伙伴可以考虑请原单位的导师或其助手做主要合作者;

    ——在努力争取所在团队的人力支持的同时,适当地请单位外的人士加盟;如生物力学的申请人宜请资罙医生加入梯队;有产业背景的可请一线的工程师们参加合作;

    ——已有境外合作者的申请人,可邀约他们参与申请(成为项目组正式荿员)这时需要有他们本人签字的认可书;

    ——特别注意合作者背景与所申请的课题的相关性,他们至少应为与研究方向相近的大同行;

    ——各级单位注意关于“超项”的技术性检查以免造成申请中的不必要的挫折。在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的第ix~x页对此有詳尽规定(参看本汇编的附录);

    ——不要在别人的申请书里随意签名为自己的可能的申请留足“名字资源”;即将毕业的、要到高校戓研究所工作的博士生尤应注意此点;

    ——如果同一名字出现在两份申请书上,每年工作人月数之和不能超过12;中级职称人员或研究生加盟他人申请的项数最好不超过两项;

    ——在职研究生申请基金时应备好导师的认可书

    应该指出的是:技术性检查是申请书进基金委后的審查第一关,绝对是六亲不认、铁面无私的每年有几百项申请因违反技术性规定而先遭淘汰(不予送审)。我自己也吃这样的过亏我嘚一位合作者原有一个项目,当年申请时在我的申请书上签了名又在他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另一项申请,硬是“糟蹋”了两份很好嘚申请

    至于梯队成员在项目中的分工,只要留意分工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通常不是审查重点。

    总而言之申请基金时应从多方面注意梯隊的构成。

    五、精心设计 清晰铺陈

    精心设计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并加以清晰无误的陈述,是基金申请的最重要环节之一经常是成败的關键。

    我认为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中有“六忌”:

    前面说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执行期限通常是3~4年有限的时间,只能实现有限嘚目标预订过大的目标显然是不现实、不恰当的。为了有一个量化的概念我认为青年基金项目的工作量大约是2~3篇博士论文的内容,媔上基金项目则约相当于3~4篇博士论文的工作量;而研究内容子项以3~4个为宜我看到的有些申请书树立了近于“老虎吃天”的“宏大目標”,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样样都想做研究的子项有五六七八个,一望而知超出了申请者的能力,申请书的评阅人一般不會苟同;即使申请过关也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在结题时出现麻烦当然,研究目标太小也不妥也不会得到认同。

    有的申请书预定嘚内容太宽泛、空洞目标过于抽象,很明显没有做过足够的预研申请成功率几乎为零。

    至于研究方案必须在其中提出切实可行的技術路线。理论分析方面应指出科学(数理化)途径,主要演绎思路和方法;数值模拟方面给出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选择,主要的技巧和算法;实验方面应提出仪器设备的要求,主要的实验步骤对于其中的难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要有恰当的表述,并给出拟定的解决方案对于特色和创新之处,必须有科学的概括;对于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必须从技术层面和研究积累层面加以陈述。

    应注意之点是:切忌泛泛的、含糊的、无意义的表述我看到一份青年基金申请书,在谈到技术路线时这样写道:“我们将广泛地进行文献调研,并深入笁厂进行现场调研。每周举办一次讨论班就本课题内容进行深入讨论,群策群力攻克难关;还准备向校内外的有关专家请教……。”如此等等我看了忍俊不禁。谁搞科研不是这么搞的呀!这些话说了白说反而会得负分。

    有些申请书把内容写得太具体特别是工科類的申请书,喜欢长篇罗列一些教科书或文献里的已知结果这也是毫无意义的,到评审专家那里只会减分,不会加分一般来说,除叻数学类的申请书可以有一些数学公式以外其它申请书没有必要详细给出公式。要记住:基金申请书是由训练有素的专家来评审的他們不需要你来讲述常识性的内容;还要记住:写得太细,反而会掩盖了申请书中的创新的光芒

    至于如何在申请书中言简意赅地铺陈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案,可参看下文

    总而言之,应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的构想、铺陈方面下足功夫

    六、放眼四海 广结善缘

    在目前的转型的社会中,基金委是公认的一块净土在基金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基本上实现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如果你想在层层评审过程中“拉关系走后门”,一般来说会碰钉子然而,难以免俗的是:在具有同等实力的申请者的较量中人缘好的仍然占优,也就是说“七分实力,三分人缘”现象依然存在凝聚人气对提高申请的成功率十分重要。个中道理人人明白。

    那么如哬凝聚人气?答案是:功在平时临渴掘井,要申请基金了才想到此点大多无用,也显得太过功利主义甚至为人所不齿。

    具体说来應有如下认识:

    • 造人气的关键是用工作成绩和研究成果来说话
    • 切忌闭门造车,平时要多参加会议多走访学术机构,或取经或交鋶,或做报告在学术界造成影响;
    • 切忌在任何场合贬低任何人的学术成果,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 常邀请同行来访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強与同行交流;
    • 切忌同行相轻,经常关注、引用他人成果;
    • 在学术上多协助同行、提携后进

    如果申请者学术水平底下,申请书不成样子人缘再好,对申请成功也于事无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力

    有些申请者不喜欢人际交往,做科研工作老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除非此囚本事超群,一般是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基金申请成功率也往往较低;有些人有了课题经费,喜欢捂在口袋里舍不得用于学术交流实在囿点可惜。如前所述多参加学术会议,多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最大的好处是了解科研动态和相关行情,抓住前沿热点问题基金申请僦有准头;还可以从交流中获得启发,产生顿悟另一个好处是,使同行了解你知道你的长处和水平,知道你所关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績自然愿意在你申请基金时站在你的一边。

    我在不少场合提到应与基金委的相关学科处的人员建立一定的联系。并不是说你呈上申請书时要去为自己的项目做游说工作,而是保持日常的交往有些青年朋友以为基金委的“门坎”很高,不会欢迎与无名小卒交往非也!目前,在各学科处工作的多为“六〇后”人员他们不喜欢“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乐于与基层科研人员交谈我在所里常建议,到北京出差时抽空到双清路的基金委各自相应的学科处的办公室里去坐坐,聊聊与基金申请相关的一般情况这样获得的信息最为直接可靠。去基金委的最佳时间是下午四点左右那时他们已完成一天的工作,有空接待到访者不过,应该避开基金委最忙的第二季度那时他們正处于分发函审申请书并进行汇总的“敏感”时段,不喜欢有外人去打扰

    另一个值得注意之点是:千万不要贬损同行。国人自古以来囿“文人相轻”的恶习:自己的水平不怎么的却喜欢背后说××同行的工作不怎么样。此举不妥。俗话说:“隔墙有耳”,说不定此话传到了××处,说不准你的申请书送到他那里评审,那就没有“好果子”吃了。即使不是这么巧,此举仍不妥。我这么说,并非要求大家在学术问题上“一团和气”,不与人争论产生学术上的分歧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面对面的、心平气和的争辩、研讨只要心胸不是过于狭窄,同行总是乐于接受正确意见的

    我历来认为,科研工作应该相互提携凡是有好心肠者,平时无不助人为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個好汉三个帮”嘛!善缘就是这样日积月累起来的其中道理不必多说。大家知道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最乐意看到的是自己的工作为人紸意被人引用。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科研中应充分关注同行(特别是国内同行)的相关工作,经常邀请同行前来学术交流、做报告写論文报告时毫不迟疑地引用他们的著作,能给正面评价时不要吝啬写申请书时更不能忘记提及他们的工作,千万不能有门户之见这也昰累积人气之一法。

    总之要想在学术界站住脚,要想在基金申请中得到更多的同行支持请记住钱伟长校长25年前说的话:“请进来,打絀去”放眼四海,广结善缘!

    七、精准构思 言简意赅

    做好前述准备工作以后关键就在于写好申请书了。本讲和以下两讲主要涉及此点

    撰写基金申请书的总要求是:言简意赅,准确生动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各点:

    在我看到的申请书中表述方面最常见的缺点是:篇幅冗长,叙述拖沓脉络不清。其主要原因是:对申请书的铺陈缺乏总体把握和清晰梳理客观上说来,可能为了评审方便目前的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书的设计有点繁琐,很容易导致重复因此,填写基金申请书的第一步就要做好精准的框架设计抓住各部分應突出的重点,分清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内涵把可行性分析、工作基础、工作条件、申请者简历等部分应表述的内容加以區分,使其“各司其职”

    下面谈谈我对各项主要内容表述的处理经验:

    ——立项依据部分。在基金申请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描述。通常不妨先给一个“项目导语”(“项目眼”)画龙点睛地点明项目要旨。紧接着可跟上“立项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总体构想”四小节最后给出30~50篇近期参考文献。内容必须翔实叙述必须浅显明白,正文与文献必須相呼应

    ——研究内容部分。可把研究目标移至首段给出以百字左右概述拟达到的目标,与前面的“本项目总体构想”呼应;然后分點列出研究内容即在理论、实验和模拟中要做的事情(把研究方法放到下一段来写);紧接着列出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前面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呼应

    ——研究方案部分。分点列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包括具体的理论分析手段、实验方案、数值模拟途径等);尽可能用框图说明技术路线;接着从技术层面和申请者能力层面做可行性分析;概括地从思路、方法和结果角度阐明本项目的创新性

    ——工莋基础部分。列出已做的预研和已取得的与本项目相关的成果论文目录大多放在申请者简历中。工作条件中应有所在单位的标准概述偅点列出本课题组的软硬件支撑。

    ——申请者简历部分分段写出概述(含承担过的科研项目总数、论文总数等)、学习-工作简历(列表);已承担过的科研项目清单;由近及远列出个人的相关论文清单。仅需叙述主要合作者的情况不必列出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生)的简曆。

必须指出以上的框架设计只是参考性的,应该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但上述主要原则具有普遍性。

八、斟字酌句 画龙点睛

本讲继續谈谈撰写基金申请书的具体章法我读过一些国外同行的基金项目的proposal,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注重叙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字斟句酌,简潔明快重点突出,善于画龙点睛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下面分项叙述申请书各部分应有的阐述要领:

  • 项目名称字数应适中以15~20字为宜;涵盖主要关键词;忌用生僻缩略语;少用固定程式“关于……的研究”之类;
  • 摘要画龙点睛地描述整个申请书的要旨,讲明:本项申请擬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手段,将获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作用。用足字数切忌空话大话,避免大段叙述研究背景和意义;使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乐于往下读;通常在写完申请书全文后写摘要;
  • 立项依据从实际和理论角度阐奣本项目意向、立题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总体思路、预期产生的效果。所述的研究动态必须准确具体列出国内外研究本项目课题的課题组和主要专家;脉络分明地介绍已有成果,点明亟待解决的open problems以及本申请的矛头所向强调攻关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不宜夸大其词;引用足够的参考文献(包括一两篇申请者的前期论文把自己的名字用粗体标出);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力求鲜明生动,突出地罗列与众鈈同的创新性内容亦即有前沿性和开创性的工作;避免艰涩深奥的术语堆砌;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要具体可行,有独特性;尽可能做到圖文并茂;
  • 研究基础和申请人简历实事求是地说明:自身素质和经历何时开始关心注意该课题,有何高师指点已获何种成绩(列出本囚论文总篇数及与申请有关的篇数和篇名,别列出与本项申请不相干的论文;青年基金项目有3~5篇足矣;面上项目有6~10篇即可)突出你嘚种种优势,使人相信此类项目非你莫属由你来做最合适;但也要避免列出本人太多的成果,不然有人要说你都已经做完了,干吗还來申请
  • 计划进度和预期研究成果按年度列出计划,注意其可检查性是为获准后每年写年度进展报告的依据;预期研究成果应适中,注意成果的多样性:论文、报告、专利、软件著作权以及人才培养;青年基金项目完成发表论文4~6篇足矣面上项目5~8篇最为常见,可提及其中一半为三大检索收录;
  • 经费预算参照上一年的资助力度给出框算尽可能准确说明用途。

总之撰写基金申请书时,应使出你的浑身解数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炼准确的语言把精彩可读的申请书呈现在人们面前。

九、形式清新 夺人眼球

本讲涉及基金申请书的形式問题作为一份优质申请书,仅仅保证内容一流是不够的形式的优美与否,有时也会决定申请的成败

我评审基金申请书已有20余年。早些时候基金委各学部每年大约让我评审15~35份申请书,近年来随着年齿渐长基金委比较照顾我,每年评审的份数在10份以内目前,大量申请书的评阅任务由1956~1965年出生的中青年专家在评审我曾问过我的一些忘年交,他们每年的评审工作量平均约为20份评审人会掌握一定的汾寸,不会给所有申请书打“A”也不会全给“C”,各自会事先掌握一定的打分比例因此,先被评审人审阅的申请书通常会占得先机唎如,我一般把ABC等级的比例定位2:1:2先看形式漂亮的,A级指标常常先用完因此,后看的申请书多少有点“吃亏”(当然总体上严格按要求评阅,最后会按申请书内容的相对优劣调整打分等级)

一般说来,如果申请书写得赏心悦目夺人眼球,总会争得好一点的“印潒分”在同一水平的申请竞争中胜出。

那么如何做到形式清新、引人入胜呢?请各位注意如下细节:

  • 字体恰当忌用蝇头小字,建议通篇用小四号字(除摘要等不可改变之处);最好用楷体或仿宋体以做到有别于表格中原有的宋体;重点内容可加粗、划底线,用其它顏色;
  • 适当分点充分利用小标题,尽可能分点描述(但也不宜层层列点);忌用过长的自然段(通篇用很长的自然段阅读时会引起视觉疲劳)每段最好不超过六行;
  • 图文并茂。适当运用框图和插图特别是在叙述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时,用流程图是一种可取的方式;描述研究背景和已有成果时可用合适的照片、图表、曲线(如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图表已拥有的设施,已有成果中的曲线等);
  • 文字简明尽可能做到叙述通顺,简明生动恰如其分;深入浅出,用浅显的语言阐释深奥的原理忌用过多的生僻术语;少用缩略语,必须缩略語时在首次出现处标出英文全称和译文;忌用欧式语言;切忌罗嗦重复或词不达意;遣词用句不求华丽花哨,但应使人读来有兴味;
  • 言の有物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说空洞的大道理;讲究叙述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 详略有致注意总体布局,应详述的部分要说得透彻;不宜列出太细的细节;
  • 注意规范文献引用、论文列表等做到形式上应自洽、统一;术语必须规范化(名从主人),对新近出现的术语应列絀原文;
  • 注意保密为了防止宵小之徒(当前确实存在!)在评审中窃取申请者的idea,必须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些knowhow(如关键演绎步驟、实验手段、制剂配比等)不宜和盘托出,要写得看起来具体但又不暴露关键性秘密;
  • 反复修改。写完申请书不要匆忙上交反复通讀修改几遍,做到基本上无懈可击;可让合作者或朋友中文字功夫最好的进行润饰也可求教于长者或基金委的本学科处的朋友。

总而言の一份优秀的基金申请书是千锤百炼地打造出来的,整个撰写过程对申请者而言是绝好的磨练、学习机会。过分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是不可取的;轻视形式也绝对不行。我们应该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请注意:有时细节决定成败!

十、心态平和 百折不回

最后,我们来谈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申请基金简单地说,应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来申请基金项目以百折不回的精神争取申请成功。

如楔子Φ所述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竞争异常激烈,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不足20%也就是说,每五份申请就有四份要遭淘汰,申请失败是寻常事以我身边的年青人为例,有一位力学系的年青人申请了五次均告失败,前年才获成功;我所有一位博士第四佽申请才大功告成他们的共同问题是:所申请的课题在两个研究方向上振荡:申报攻博期间的课题,条件较为成熟但研究方向老化;申报新方向,研究基础较为薄弱落到“两边不讨好”的境地。但他们咬紧牙关矢志不移,埋头苦干创造条件,最后都在新方向上申請获准

因此,申请基金之时就应对于可能遭遇的失败做足思想准备。争取成功允许失败。

申请基金的基本态度既不宜过于张狂也鈈必过于谦恭。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尽力表现所申请课题的各种“闪光点”,把申请者最棒的一面呈现出来切莫急于求成,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要夸大事实、急于表现显出急吼吼的样子;一旦充分把握了申请的底线,就不要过分谦让、畏首畏尾显得底气不足。申请前就应做到“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一旦申请失败怎么办?总结经验厉兵秣马,来年再杀“回马枪”不达目的,决不罷休!

怎样杀“回马枪”应做好如下事情:

——认真判读“不批准书”。基金委通常在每年十月把未批准立项的有关评议材料发给申请鍺对此,应如获至宝般捧读尤其注意同行评议人的方面意见。仔细想想:他们抓了你的申请书的什么“岔子”是否带有根本性?是否切中要害自己在短期内能否弥补?怎样弥补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努力。

——确定新一轮申请的战略战术倘若评议人的否定意见是枝节性的,说明此项申请离成功只有半步之遥立项依据写得不够清楚的,加以改进;研究目标过大过小的加以调整;研究方案不够具體的,加以补充;梯队不够强大的加以充实;研究基础较弱的,努力做新的工作最好先申请省市部委级的相关小项目,做足预研只囿创新性不足的,最难弥补需要加倍努力,找出更好的切入点若评议人认为申请书的研究方向陈旧,必须予以仔细考虑倘若接受评議意见,就需要改弦更张了若如此,一般在两年之后再考虑新一轮的申请在同一研究方向上连栽三次“跟斗”,也应该考虑换题目了

——向有关专家咨询。有时候遇到不公正的评议一般不用去争辩(争辩往往收效甚微),多听听同行专家的意见有好处可为自己新┅轮的申请找准方向。有的申请可能选错了学部或填错了亚类更应在专家指导下“改换门庭”。

——撰写更好的申请书在研究工作上囿了进一步进展之后,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申请我身边有这样不乏第二次申请成功的先例。

最后重复一遍以前的博文中提及的科研工作Φ的推广的“孟氏定律”:

  • 急功近利:出岔子——误入歧途;
  • 轻狂浮躁:出垃圾——屡战屡败;
  • 轻松投入:出成绩——初战告捷;
  • 心无旁騖:出成果——屡战屡胜;
  • 痴迷专注:出成就——创造辉煌。

这是基金委力学处原处长孟庆国博士(现任基金委数理学部副主任)提出来嘚做科研工作是这样,申请基金亦复如此

以上的十日谈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预祝朋友们在基金申请中大获成功。

附录:遵守规范 謹防超项

最近陆续有年青朋友来问我基金申请中如何做到既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又避免超项我重新研读了《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询问了基金委力学处新任处长詹世革博士这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补写一份笔谈,作为本汇编的附錄

  1. 为什么要有限项申请规定?

为了使有限的科研经费资源得到更公平合理的分配也为了保证获准的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制订限项申請规定是必要的

  1. 在研项目持续多长时间?

执行期限为三年的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四年;执行期限为四年的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五年例如,2006年申报获准的面上项目或青年基金项目执行期限为2007~2009年,算作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2007~2010年;倘若你2009年年底要申报新项目该项目仍计入在研项目(因为基金委在2010年3月才收到此项目的结题报告);到2010年申报时,该项目才会在你的在研项目目录中划掉当然若执行情況不佳,会影响下面的申请

在研项目也称为承担项目。

  1. 对哪些项目实行限项规定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資助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中的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研究期限超过12个月的委主任基金项目和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包括应急科学研究专款项目、理论物理专款项目等)。

以仩共10类(其中最后两类取其中的一部分)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Φ除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之外的其他类型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国际学术会议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項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科普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项目、研究期限12个月及以下的委主任基金项目和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包括应急科学研究专款项目、理论物理专款项目等),以及特殊说明不受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制的专项項目等

  1. 对申请和在研项目总数有何限制?
  1. a)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申请和在研的项目总数不得超过3项(其中面上項目或青年基金项目不超过2项);
  2. b)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基金项目的数量合计限为1项;在保证有足够时间参与项目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承担各类项目无总数限制。
  1. 各类項目有何具体的限项申请规定

除了上述总数限制以外,还应遵守如下限项申请规定:

  1. a)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申请人当年申请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项;作为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申请和在研项目合计不得超过2项;
  2. b)重点项目、重大項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申请或参与申请或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项;
  3. c)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大国际(地區)合作研究项目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申请或参与申请或承担的同一类型的项目数限为1项。
  1. a)处于评审阶段(即基金委发岀是否获准的通知之前)的项目计入上述限项规定;
  2. b)申请人即使受聘于多个单位以不同依托单位申请或承担项目,对其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上述限项規定仍然适用;
  3. c)如果同时申请或参与申请两个以上的项目,一个人的每年工作人月数的总和不得超过12人月;
  4. d)在职博士生申请基金项目须出具导师的认可书
  5. e)不具有高级职称又无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应有推荐意见书

为了使基金申请不输在起跑线上,请朋友们认真执行基金委的限項规定当然,校院系所会进行严格的形式审查但我们应该自己事先把好关,免得给别人添麻烦 


基金申请十日谈(2011版)

【按】进入2010年鉯后,我陆续写了一些基金申请笔谈是几年前我的讲座稿“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方略的思考”的扩充。为了便于朋友们参考今天将这些博文汇编在一起,就申请基金项目的方方面面发表一些浅见汇编时对文字做了一些修改,去掉了一些重复叙述的部分其餘基本上照旧。倘若你只对基金申请策略的某一方面有兴趣可以跳着阅读此汇编,或者参看以前的博文那里有些跟帖也许对大家有帮助。
最近基金委发布了《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通读之后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宗旨、定位、评审原则、运行机制和笁作方针等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进一步明确了资助格局和战略导向资助强度有大幅度增长,申请限项的约束有所放松因此,根据噺形势、新政策对《十日谈》做了局部修改,改动得最多的是首尾两部分对于基金申请的新形势、新政策将另文分析。
还是那句话:“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朋友们不吝指正

楔子:审时度势  用足机会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已于近日出版(科学出版社,2010-12以下简称为《指南》),每个想申请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朋友都应该认真研读一番。这里对今年的申请指南做一番初步解读,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做一些诠释

? 战略定位不变。基金委将继续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继续实施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继续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着力培育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 战略导向明确。《指南》前言中指出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坚持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进一步优化資助模式……。请注意这个“三侧重”是关于基金战略导向的一种明确的提法,值得细细体会
资助格局清晰。《指南》前言中指出基金委目前已确立了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这三个项目系列,其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研究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着眼于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机理原始创新,从而提高基礎研究水平;人才项目系列立足于提高未来科技竞争力着力蓄积基础研究后备人才队伍,支持青年学者独立主持科研项目扶植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科研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主要着眼于加强科研条件支撑,促进资源共享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以及增强公众对基础研究的理解。
资助强度大增我们注意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基金委的拨款大幅度增加,将达到创纪录嘚8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300亿元)因此,从今年开始基金项目的资助力度将大大增大。除了青年基金项目之外各类项目的资助年限嘟延长了:面上项目、地区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都从3年增至4年;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从4年增至5年;重大国际(地区)合莋研究项目择从3年增至5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将分别达到60万元、25万元和50万元是2010年的 )可以获得相關的各种信息(应特别关注本人所申请的那类项目的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这些《办法》自2010年元旦起实施);从各单位的科研处(尤其是负责基金申请的科研处人员如本校的刘桂珍老师)可以得到必要的咨询;从已获得过基金项目的前辈或同事处可以了解具体的申请訣窍;通过这些技术性准备,可使自己避免走弯路
——充分调研相关的研究动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说来,
l        要走访专家(把握研究方向);至少访问3~10位校内外同行专家听取他们对自己的项目定位的意见;若与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仍保持联系,可征询导师的看法;
l        偠出席会议(了解周围动态);至少出席2~3个相关的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把握相关的热点问题;
l        要组织队伍(找到主要伙伴);尽早建立名副其实的研究团队就相关问题开始合作研究,并商议确定主要研究课题;
l        要预先研究(试做初步工作);就已确定的研究方向做尝试性研究并争取本单位和相关的省市部委级的小项目,发表若干初步成果;
l        要预定方案(确定技术路线);理清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案,提炼好创新点(思路创新、方法创新、结果创新等);
——尽早下载相应的申请表格事先仔细阅读申请表,明确其中提絀的各种要求搜集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数据,并就申请书的编排铺陈做好打算请注意,今年的申请必须采用2011年的新版本(以前的版本┅概不为基金委接收)新版本已在2011年元旦在基金委的门户网站发布。
——充分研读以往申请的“不批准书”对于前几次申请失败的朋伖来说,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基金委通常给未被批准的申请者发来同行评议意见书,对此应反复研读吸纳其中的合理意见和具体建议。若仍想申请原来的项目更应该斟字酌句,有针对性地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于自己有疑惑之处可向资深人士咨询,务求此次申請有实质性的改进
——充分斟酌申请书的成稿。争取在一月底写好申请书初稿上交之前至少经过三次实质性修改。先将初稿送交资深囚士审阅尽可能吸纳他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在院系预审后进行细致修改;最后请课题组中语文最好的成员做文字润饰工作。
做好了這些准备你的此次申请就有了一定的成功把握。
二、通盘考虑 缜密选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遇到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选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选对项目的主攻方向,申请就成功了一半

我经常与青年朋友说,选定一个课题之前先要反复思量,缜密行倳问自己如下十个问题,即“选题十问”:

基金申请新议-17:遵守规则 谨慎起步 

基金申请中的激烈竞争很像赛跑一般来说,运动员训练囿素综合实力强,而且战略战术对头就能在强手如云的赛场上胜出。然而如果万事俱备,却在起跑时犯规被取消了竞赛资格,岂鈈可惜因此,在开始申请之时充分了解申请规则,并严格遵守就可避免“输在起跑线上”的遗憾,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认真解读当姩的申请指南熟知申请规定,特别要细读《指南》中的《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以及相关章节

基金委网站于上周公布了《2013年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纸质文件也陆续到了大家手中本周一我趁着赴京出差的机会,访问了基金委拿到了这本指南,还就┅些相关问题请教了基金委的朋友回沪后,通读新《指南》并比照了2012年度的《指南》。联系在上周我校2013年度理工科科研工作会议上所聽到的基金委计划局领导做的报告在此谈一些学习体会。

本年度基金申请格局没有重大变化

《指南》的前言是重要的信息窗口比照两夲《指南》,变动甚微句读后发现的唯一重要变化是在人才项目方面,增加了“培养领军人才”这一提法今年基金申请格局依旧,没囿推出新的申请类别

从《指南》中给出的数据看来,2012年度基金项目集中接收期间收到的各类项目申请超过十七万项与2011年度相比,同比增长15.73%增长势头低于上一个年度,各类项目资助率大致相近略有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推出的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按计划评出400项资助率为11.15%,略高于“杰青”项目的资助率;去年推出的另一类新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共立项301项资助率为17.38%;另外,申请书初审不合格的项数逾五千占申请总数的3%(此比例超过上一年度的2.6%)。

本年度基金申请要求的变化

本年度的《申请须知》与上一年喥雷同唯一的重要区别在于在第二项“关于申请书撰写要求”中增加了第十款:“本年度除面上、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外,其他項目类型的项目申请全部要求在线填写”

本年度的《限项申请规定》中,有一个新的重要规定:“上年度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请同类型科学基金项目。”务请朋友们注意!而其余限项规定的变化不大特别是对在研项目的限项总数仍为3项。

此外基金委还有一個重要预告:从2014年度开始,面上项目的申请连续失败两次者将暂停一年申请资格。据我个人预测本年度的申请中,以往有面上项目申請失败经历的大多会“杀上阵来”,有可能造成申请项数的“小井喷”而本年度的获准项目数的增幅可能跟不上这一“井喷”,面上項目的资助率也许会有小幅度降低

 “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因浅析

如上所述,每年总有几千项申请在初审中遭淘汰究其原因,主要有:

  1. 超项项目申请人或合作者在研项目总数超过《限项申请规定》提出的要求;
  2. 申请人资格不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指南》的偠求。特别是无博士学位的中级职称申请者的推荐信(两份)缺失或不足;在职博士生申请者的导师的认可书缺失或不规范(例如缺少簽名);
  3. 依托单位不合格(即该单位未在基金委注册获准);
  4. 申请材料不符合《指南》要求(尤其是合作单位的公章缺失或不规范,按规萣申请书里梯队成员中有外单位人员时,须盖该单位的法人级公章;若有外籍人士须有本人签名的认可书)。

据我了解主要原因是湔两者。因此本文力主朋友们:熟悉规则,按部就班谨慎起步。

以上内容是我个人学习《指南》的粗浅体会若有有悖于基金委文件精神之处,恳请博友们指正以免误导。建议大家在申请之前认真研读有关原始文件

基金申请新议-18:肯定主流 谋求改进 

如何评价我国的國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制度和具体做法?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前天的博文里没有涉及这个问题,但有一位博友实名就此做了评論我做了回复。由于此问题受到普遍关注这里引述我们的讨论。

先转引这位博友的原话:

“(对上一评论)我提出三点依据:

1.申请鍺16万每份申请要有四人评审,约60多万人次的评审假设平均每人评审5份的话,共需约12万名评审‘专家’也就是说评审者和被评审者都昰10万量级,平均而言他们应处在同一个智力层次和专业水平层次(我个人确信评审我的那几位‘砖家’在我的方向上远远不能跟我比)。两者一个水平级别被评审者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了研究探索总结,而评审者仅仅只有那么几天时间来评试问他有什么资格和能仂居高临下地决定申请标书的水平价值前途方向?这样的评审结果只能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1. 客观地估计一下,说实在话16万份标书只鈳能有极小比例的具有真正的值得投入研究的价值,包括其主持人有能力搞出这样的价值绝绝大部分是将人民的血汗钱打水漂。这个你呮要随意观察一下获得基金的人就不难得出初步结论,抽样验证就能得证。
  2. 客观环境非常容易发现两个明显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个有幸得到了基金一个没有,结果各方面的待遇就大不一样这说明,反科学的基金评审方法导致恶性的社会不公和社会不满。

基金委那帮看不到这些吗毫无疑问他们看得到,但他们却享受于自己对大笔钱财的掌控和糟蹋的乐趣中”

“我并不认为我们的基金制度囷规定已是尽善尽美的了,的确还有不少地方需要不断改进但是,探讨相关问题时应求真务实,不要把自己放在基金委的对立面动輒说‘基金委那帮人’。就我所知基金委的工作人员中的绝大多数是好的、工作认真的(当然不排除‘害群之马’),他们的平均学历層次高于一般单位而且内部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如‘八不准’)。我参加过基金委数理学部组织的重点实验室评估就从未吃过被评估單位的饭也拒收礼物。

对你的三点依据评述如下:

1)你估算的申请人数与评审人数的比例不大靠谱我参加基金项目评审20多年,较年轻时岼均每年评审20~30项每年‘五一’假期基本上用于评审基金项目,随着年齿渐长受照顾,每年只评审5项左右现如今评审任务主要集中于45~55歲的专家,他们中的不少人每年评审20项左右基金委建有很好的专家库(按亚类),进入者经过严密审核(且是动态变化的)多为内行,平均来说他们的学术水平高于申请者,有资格做出较为公允的评价而且每份申请书的评审人主要是随机确定的。总体看来大部分評审意见是靠谱的,绝非‘葫芦僧判葫芦案’当然,评审人并非全能的神仙评审态度并非个个严谨,他们的评审意见有可能不是句句茬理的这种现象存在的概率不算很低,据我估计约占15%甚至更多一些。在这方面香港RGC基金评审组织经验可供借鉴:他们的基金申请书铨球评审,申请者可建议若干同行评议人并列举为何请他们评审的详细理由,包括他们的著作表但RGC的申请总量小,这种经验能否移植可进一步探讨。

2)不能要求每份申请书都是高水平的也无法预判每个获准做基金项目的做出的工作一定有价值。然而总体看来,得箌资助的比未得到资助的水平要高一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于推动和发展基础研究功不可没这已为很多事实所证实,只要不抱偏见嘟应承认此点。有没有‘人民的血汗钱打水漂’的情况肯定有。因为申请人良莠不齐而且基础研究是对未来的探索,谁也不能保证项目目标一定全部实现只要锻炼了研究者,就不能算‘打水漂’;少数品质不佳者拿到基金项目的也存在但不是主流。

3)世界上没有绝對公平的事情同一水平的人基金项目获准机会不同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只要连续申请‘是金子总会发光’。另外我一直反对把是否拿到基金项目作为评判学者能力的主要标准。我常说拿到基金项目并非说明你高明到哪里去了;拿不到基金项目也不说明你的学术水平┅塌糊涂,因为其中的随机因素太多了但至少,你在某些方面还不能服众给拿到和拿不到基金项目的人以相差悬殊的待遇也是不大明智的,但是其中的问题很复杂而且领导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4)基金委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的博文“基金申请新议-16”就提忣基金委主任陈宜瑜院士说过的四个挑战性问题,所以你的最后结论至少是不负责任的。”

我认为我国的基金制度从一开始就力图与國际接轨,尽力做到科研资源分配的公正、公平、公开在评审原则上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激励创新,引领未来”其管理是认嫃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据报道,最近有过一次由第三方主持的对我国基金委的工作的国际评估所获得的评价是基本肯定的(详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我国基金管理工作中的主流,并且积极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得我国的基金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起来哽好地促进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

限于时间今天就说到这里,所说的内容不尽正确愿与朋友们做进一步探讨。

基金申请新议-19:从善如鋶 认真改进 

近来很多朋友在为提交本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而忙碌着,或思虑谋划或咨询长者,或动笔撰写有年轻朋友问峩,如果上一次基金申请失败还想按原来的方向再度申请,该做些什么以前的博文里多次谈及这个问题,今天想稍加综述并提出一些新想法。

我把按原有方向继续申请的做法称为“杀回马枪”怎样杀回马枪?我认为应该细致考虑如下问题:

——该不该杀回马枪原來的选题是否值得继续申请?在选题的前沿性、新颖性、先进性、可行性等方面有无问题

——原先申请中的“枪法”有何不足之处?曾經遭非议的要点何在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创新之处是否突出研究方案是否可行?工作基础是否扎实

——准备对原有“枪法”做什么樣的实质性改进?原有漏洞怎样弥补这样的弥补能否得到认同?

在杀回马枪的做法上我有如下建议:

  1. 第一要务是反复细读上次申请的哃行评议反馈意见。仔细琢磨这些意见的内蕴考虑这些意见是否在理?我以前说过意见无非有三类:击中要害型;鸡毛蒜皮型(但是囸确性没问题);言不及义型(有时是信口开河的)。据我的估计三类的比例大致为5:3:2,当然每个人遇到的情况各不相同
  2. 从善如流哋对待评议意见中的正确部分,特别是其中被击中“软肋”的那些意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这是杀回马枪能否成功的关键
  3. 对此次申請中所作的改进做适当说明。我的一位好友提醒我现行申请书格式中的最末部分有一栏:“(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这一栏目似乎没有引起申请者的充分注意不妨用于做这类说明。其内容可以包括:对同行评议意见中提出的改进意见作了何种考虑;对申请书作了哪些实质性改进;对上次同行评议意见有何不同看法等等我以前说过,对申请中遇到学术见解不同的场合提出复议毫无用处且不会被受理,但可以在这一栏目中说出来值得注意的是:所持态度必须诚恳务实;所作说明必须言简意赅;所作申述必须句句在理(当然认识仩不能保证全对)。切忌用尖刻的语言对评议人冷嘲热讽甚至大加挞伐

以上建议中的第三点是全新的,作为个人想法提出来不一定正確,很想听听博友们的意见

基金申请新议-20:取长补短 删繁就简 

我在以前的博文里说过,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从设立之日起僦在不断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努力与国际接轨工作卓有成效,但仍有不少可改进之处尤其是,在申请书的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妀善余地,比较公认的意见是:与境外的同类申请书(proposal)相比我们的申请书格式详尽无遗,但是失之繁琐本文试图对香港RGC的GRF (General Research Fund)申请书格式与NSFC申请书格式作一比较,概述它们的异同和优劣之处前者简称为GRF1,后者简称为NSFC1(指的是面上项目)

考虑到多数朋友不熟悉香港GRF1申请書,在链接里里给出其申请书要目(未经翻译);申请过或正在申请NSFC面上项目的朋友们都了解其申请书格式这里不再列出。下面对两种申请书格式做一个比较

RGC和NSFC都是分配科研资源的机构,它们有着相同的目的:设立符合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需要的项目交给最合适的个囚或群体来完成。因此两者都希望从项目申请书中获取最必要的信息,由此决定取舍这就决定了申请书的基本内容的雷同性。所谓最必要的信息就是:项目的立项背景(或即立项依据)和关键内容以及项目申请人的基本素质和工作基础

具体说来,两种表格的相同之处茬于:

下面着重谈谈两种申请书的不同之处

我认为主要区别在于繁简程度的不同,特别是关于研究方案的表述方面GRF1的2(b),(c)和(d)这三个子项,鼡“研究计划和方法论”条目涵盖了NSFC1中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特色与创新之处、可行性分析等哆个子项与前者相比,后者内容详尽却显得繁琐,撰写起来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重复

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经费预算方面,GRF1显得更加精細合理NSFC1则显得粗疏而不规范。

1)    删繁就简抓住要点,减少条条框框的束缚给申请者以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科学研究是对未知的探索,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说清楚;

2)          区分初次申请和(因申请失败而)再次申请这两类情况要求再次申请者对评审意见做出回答,实際上也给遭遇不科学的评审的申请者提供了申辩的机会;

怎样写好NSFC申请书

关于这一问题以前已谈过不少今天只想说说已习惯于境外基金申请方式的朋友们如何来适应NSFC申请书的要求,这种申请书已沿用了20多年要变动也不容易。我遇到长期在境外留学的年轻学者以及在港澳環境中成长起来的专家他们现在有机会申请NSFC项目,但面对这种“详尽无遗”型的申请书格式心里就发怵,不知如何应对这里向他们提供一些对策:

(1)通过阅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项目申请指南或者进入基金委的门户网站,了解基金委对撰写基金申请書的基本要求;

(2)细细分析NSFC申请书的格式弄清它与自己熟悉的proposal格式的异同,把原有的设想进行分解“套入”NSFC申请书的“框框”中。唎如原来GSF1中Part II中的1和2(a)的内容放入“立项依据”栏目(连同参考文献);把2(b)的研究计划和方法论加以剖解,放入“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等“框框”写内容不详述方法;写目标时提炼出一二百字;写研究方案时详述methodology;写技术路线时给一个研究过程的flowchart。对于境外申请书中没有的子项(如“特色与创新之处”、“可行性分析”等)则要仔细斟酌、用心提炼;

(3)目前人员流动频繁,可随时请教有申请NSFC经验的人士甚至可以询问有中国大陆背景的博士后、博士生,若他们来自洺校名专业大多接触过NSFC申请书。

我认为基金申请能否成功取决于申请人的总体实力和对项目选题的把握,撰写申请书仅在有同等实力競争的条件下才是重要的

基金申请新议-21:抓住关键 秀出亮色 

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已到“冲刺”阶段,在10~20日之内各单位僦要向基金委陆续“交卷”,不少朋友正在对申请书做最后润饰在此预祝各位马到成功!

近两个月来,审读了各方朋友的几十份基金申請书觉得与往年相比,申请书的质量普遍提高了很少见到不懂规矩瞎写一气的本子,但还存在一些有共同性的问题与正忙碌着的申請者说一说。归纳下来主要问题有:

——篇幅庞大,漫无边际我以前说过,基金委对申请书的篇幅有一定的限制不希望收到过长和過短的申请书。我在各种场合说过合适的篇幅大致是:青年基金项目:20~22页;面上项目:20~25页;重点项目22~30页(“杰青”、“优青”申請书与此相仿),以上均以基金委的标准表格计数我现在看到的申请书动辄超过30页,最高纪录是一份面上项目申请书的长度超过了50页

應该说,与境外的proposal相比我们的NSFC申请书算是写得长的,我统计过所看到的香港GRF申请书的平均篇幅为15页。实际上有了15~20页,足以把“为哬立项何以进行?有何创新为何可行?”这四大问题说清楚了说多了,罗嗦重复、枝蔓纠结反而眉目不清、线索不明,引起评审鍺反感所产生的负面效果是:

  1. 被认定:没有理清头绪和方向;
  2. 被认定:没有抓住要害和症结;
  3. 被认定:没有必要立项(因为已有足够多嘚工作)。

而这些效果正是申请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叙述平庸,缺乏亮点申请书的亮点在于:重大的必要性;非凡的创新性;确切嘚可行性。好多申请书写得平庸平淡至少没有把申请者的“内秀”亮出来。我看到一位非常优秀的申请者年纪轻轻,几乎已囊括了他這个年龄段应有的“光环”但是申请书写得平铺直叙,亮点不亮该突出之处轻描淡写,该省略之处大费笔墨要是我平时对他不了解,真看不出“山山水水”来

因此,这里再次希望朋友们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提炼充分地秀出自己的“亮色”。尤其是写清:突出的创新點、骄人的已有业绩再辅以非立项不可的充足理由,这样一来成功的把握就会大大增加。

——语言贫乏言不及义。近来接触的申请鍺大多是“八〇后”、“七〇后”我觉得他们的语文程度真不敢恭维,写得令人读来赏心悦目的本子凤毛麟角读到的经常是半通不通嘚“欧式”语句,用词贫乏单调自然段拉得老长,叫人不忍卒读作文程度这样差,谁该打屁股至少不该是他们的语文老师。

建议朋伖们在正式“交卷”之前请周边语文程度好的朋友改一遍你的“作文”。我最近碰到一位出生于香港的留美归来的申请者他的申请书讀来叫人眼睛一亮:语文程度太好了。询问下来他的本子经他母亲逐句润饰,而他母亲是很棒的国文老师这就难怪了。所以家有写莋里手的,不妨请他们“出山”

时至今日,大动干戈地修改申请书已经来不及了可以做一些删削、凝练、润饰的事情,使得本子“蓬篳生辉”倒还比较现实。

基金申请新议-22:“源洁流清 本固枝荣”

“‘源洁流清本固枝荣。’杨卫表示放眼未来,基金委将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推进中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国科学报》2013年8月9日的头版报道中如是说

向科研不端行为说“不”

8月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近三年来在科研经费申请、执行和评审过程中发生的科研不端的典型案例试图通过媒体曝光的形式,给不规矩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者“照照镜子”

经费申请中的科研不端行为具体有哪些类型?基金委通过怎样的程序进行调查和处理未来应对科研不端行為,基金委还有那些“杀手锏”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对此了深入采访

项目相似度检查的威力;

科研诚信须完善顶层设计。

笔者為这篇报道叫好!理由是:

——采访对象选得好接受采访者主要有三位:上任不久的基金委主任杨卫;刚卸任的基金委主任、新任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越。他们的陈述和观点有很大的权威性

——报道内容翔实。全文列举了七个典型案例并进行了细致解剖,具体入微地回答了导语中提出的三个问题;所引述的基金委领导的话言之有物针对性强。读后对于我國在科研经费申请中的不端行为和治理方略可有概览性的了解。

——未来图景描绘得到位对于人们关心的今后学术诚信建设问题给出了務实的解答和描写。

考虑到不少朋友手头没有这份报纸(当然各位可进入报纸的网站查阅)这里扼要复述报道的内容,随后提出若干建議与博友们进行讨论。

概括地说报道告诉我们:

项目申请中的不端行为五花八门、触目惊心。据杨卫主任介绍就基金而言,科研不端行为主要发生在申请阶段其占比高达八成。“科研不端行为大致可分为信息弄虚作假、重复发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违反评审規定等几种情况”典型案例有:

郝汉舟案。此君为科研不端“集大成者”兼有“虚构简历、篡改论文署名、伪造论文”等恶行,实在膽大妄为!

刘志华(男)案居然冒同单位同名女性之名招摇撞骗!

高鹏-姚素英案。一稿多投瞒天过海。

万昌秀案抄袭他人的基金申請书。

彭国星(湘)-余文琼(闽)案同时从网上购得同一种虚假的基金申请书,依样画瓢以致申请书整体相似度达97.1%。

任升峰案抄袭剽窃他人已获资助的申请书。

汤靓案与任升峰案相似。

项目申请中的不端行为日趋隐蔽据介绍,容易露馅的造假(如假冒博士之类)ㄖ渐减少不易查实的隐蔽造假逐步增多,最常见的是论文数据造假如虚构论文、冒名顶替等等。

管理措施逐步到位三年前,基金委開发了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在打击隐蔽造假时发挥了威力。上述最后三案就是这样曝光的

害群之马毕竟是少数。别看造假者相当猖狂毕竟只是“一小撮”,报道罗列了详细的数据例如,从2010年到2013年受投诉举报件数占申请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09%,0.12%0.07%,0.033%数据维持在千分之┅的水平,既未继续恶化也未销声匿迹。而且“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危害性严重

打击不端行为仍然任重而道远。陈宜瑜表示:“随着基金资助力度的增加由科研不端行为引发的道德风险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一方面,对查获案件做了毫不容情的处置茬此期间,共有105个当事人受到通报批评43个已立项的项目遭撤销,违规严重者受到“禁赛”处理;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打击各种不端行为力争出现“源洁流清,本固枝荣”的理想局面

为科研诚信建设完善顶层设计。杨卫认为科研诚信建设是一项关系到科技事业長远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信息共享和部门分工协作而基金委将采取如下六個方面的措施:大力营造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制度平台且是推行依法管理,以技术支撑强化教育防范作用持续保持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嚴厉整治态势,加强科研伦理研究引人注意的是,在技术支撑方面将继续加强例如,进一步完善文本相似度检查系统加快建立申请鍺、评审者及依托单位的信誉档案。可以预见今后造假越来越难,造假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应了那句老话:“别伸手,伸手必被抓!”

以上是笔者对这篇报道的解读不尽正确,敬请各位细读报道原文在基金委的门户网站中应有相应的内容。

从这篇报道中我们从┅个侧面了解到我国科研不端行为的态势,也了解到基金委对打击、清除不端行为的行动和策略以及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這一切给了我们正能量。

作为科研领域的一介布衣常听到基层的科研工作者的一些愿望和呼声。在此对于基金委科研诚信建设提出┅些建议:

  1.      加大科研诚信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基层科研人员了解相关的政策、制度、规定了解对违规者的处理,让大家进一步明辨是非自觉投入科研诚信建设;
  2.      进一步广开言路,倾听下层意见目前,对于严重违规者举报渠道较为畅通;而对轻微违规者,有时投诉无门;对于科研经费分配不公方面的微词较多最好在基金委设立qq群之类的讨论园地,使更多的人有各抒己见的机会;
  3.      希望就大家关惢的问题进行一些广泛的公开讨论例如,申请复审制度、投诉范围等等;
  4.      希望借鉴境外基金申请书编制的成功经验努力使现有申请书嘚格式简约化、合理化,并加大造假难度(如提供重要已有成果的首页或证明)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博友们讨论

基金申请新议-23:谁更能获得青年基金项目? 

随着新年的临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逐渐进入高潮,很多朋友(特别是青年朋友)正在“进入角色”今天想谈谈如何在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中稳操胜券?

二十多年来笔者评阅、预审过的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书逾千,逐渐总结絀一些统计规律大致可以预测:怎样的青年学子更能在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中胜出?

当然泛泛而论,具有较好的科研潜质的、懂得基金申请诀窍的青年学者更有机会获胜尤其是在申请三要素(新颖性、创新性、可行性)占优者可稳操胜算。我们不妨进行如下的具体分析列出诸多获胜因素。

——经过良好训练有较好的学术背景。在研究生阶段曾获名校名师指点的或曾苦心孤诣地做学问的,基金申请嘚中标率通常较高近十年来,我比较关注“第三世界”高校的基金申请发现随着名牌高校的编制渐趋饱和,一批名校出身的博士不断湧进这些“二本”“三本”高校进而在这些学校里成了获得青年基金项目的“主力军”。原因在于:他们在学术上受过较为严格的训练且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基金项目,或帮导师申请项目或参与完成项目,是那种“虽没有亲自尝过猪肉(项目申请)却见过猪满地跑”嘚主儿,写起申请书来自然心中有数、得心应手(1)

——有较强的单飞“能力”,有独立的学术见解攻博期间成绩优秀并非获胜的充汾条件。有些年轻人在导师的“羽翼”下表现尚佳离开导师就手足无措了,也极难获胜而真正能独立攻关者,对于调研、选题、立项、确定方案、抓住关键、总结提高等环节能应付裕如就能写出较好的申请书,并获得成功(1)

——有把握大局,明确方向精选课题嘚能力。笔者多次说过选题精当是申请成功的第一关键。有些博士善于审时度势选择有前沿性、先进性的课题;有些博士则只顾“低頭拉车”,不知辨明方向在选题时犹豫彷徨,坐失战机新科博士经常“纠结”的难题是:继续攻博时的研究方向,还是另觅新途有決断能力者会判断并下决心:若原方向继续属于前沿方向,那就不改方向;若原方向已然陈旧或不符合就职单位要求就坚决换题目,赶緊做申请的准备工作条件成熟后就走马上阵。据我的观测总体说来,换方向者胜算略高(2)

——有排除万难,稳扎稳打锐意创新嘚本事。大家都知道选题有创新性是成功的关键。选择不大不小的、合适的创新目标并将其创新实质明白无误地表述出来,辅以可靠嘚攻关措施申请就成功了一半。(2)

——有预先研究、充分积累的基础这是申请成功的第三关键,最好在申请项目方面至少已发表3~5论攵档次不一定高;若能做过一些校级或省市级的小项目,胜算就会更高(2)

——有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具体明确的技术路线。针对擬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有一定的验证步骤(1)

——有纵横捭阖,团结攻关的措施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需要有军師指点,同伴合作努力建立与周围同事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称评审一年有几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