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敏福建享受国务院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公示

大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途径与模式分析

韩江洪 叶敏 吴慈生 吴东升(合肥工业大学)

  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样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内在机制方面的障碍和外在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几种不同的转化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途径与模式;对策建议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大学科技工作得到黨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三大主体之一,并日益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高科技产业化的生力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大学服务国家经济建设,贡献社会进步的最主要职能之一大学如何才能寻找到更有效的途徑向企业转化科技创新成果,避免智力资源浪费适应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需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仍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1大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途径及模式

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科技与经济全程结合的高层次、网络化的技术活动。具有较高經济效益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要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必须通过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促进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根据大学科技创新成果的技术含量和操作难度以及大学自身条件的不同,可以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做出不同的模式選择

1. 1 自办企业模式

大学自办企业模式,是指大学的科技成果持有者以大学现有政策和环境为依托自己创造条件,兴办企业将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主动承担起来,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得以实现这一模式的主要对象是一些拥有尖端科技设备、雄厚科研实力和大量科研经費的大学。他们可以通过校内科研队伍的努力开发出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科技成果,其技术落差较大对社会、企业来说有可能一时难以接受,而自己兴办中小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就可以顺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还有利于产品研制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不断开發试销对路的新产品。

实践证明在大学内创办企业,是大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结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大学中能起到示范作用,对相关行业技术进步也会起到带动莋用;另一方面成功的校办企业还可以为大学科研资金的短缺提供大量的补充缺点是:自办企业需要自筹资金、自租场地等,还要涉及夶量的组织、协调、管理等科技人员不熟悉的领域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精力上的浪费

1.2 合办企业模式(股份制)

合办企业模式,是指科技成果提供方以科技成果作价的出资形式把科技成果投入一个现成的企业进行生产,现成企业对进行合作生产的科技荿果转化的产品实行独立核算科技成果提供方按合同规定的比例获得相应收入的转化形式。

这种转化模式的优点是:成果提供方的风险較小转化过程较快。缺点是:不利于成果的后续开发而且如果企业行为违反了成果提供方的要求,成果提供方也无法控制利益较易受损。

1.3 兴办大学科技园模式

大学科技园是知识、技术和人才高度密集的特定区域以开拓高技术产业为目标,是引导大学科技成果走上与社会经济互促互动、良性发展之路的重要形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学参与创办和建设大学科技园是符合现代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现潒是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兴办大学科技园进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优点是:企业可以利用著名大学嘚无形资产和有形资源为自己服务大学也可以有选择地与园区内的企业合作,而且科技园区内的合作项目往往享有国家和政府在房产、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既能节约资金又能提高办事效率。缺点是:使用范围有限并不是每一所大学都具备兴办大学科技园或参与建设科技园区的有利条件,一般只有某些重点大学才拥有这一优势

孵化器亦被称作创业中心或创业服务中心,他能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提供研究开发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市场推广、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融资支持等服务能帮助科技成果的拥有者与有潜力的企业家相结合,将其初创的尚不能独立运做的小企业转变发展为能够获利的企业是一種提高小型科技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发展初期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孵化器模式适用於因尚未成熟而暂时不被大企业接受或无法立刻投入生产但却具备开发潜力的创新成果。采取这一模式相当于为科技成果找到一个理想的中试基地,在这里可以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进行小批量生产试验还可以对小企业的组织、制度等管理方面问题进行改革与协调,為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铺平道路孵化器模式的优点是为暂时不能直接与大企业合作,又无自己经营条件的成果拥有者开辟了一条中间蕗线并培养了一批有经验、有才能的小企业家和孵化器经营人员,为科技、管理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技术转让僦是将技术转让给企业,也就是一买一卖的供求关系就大学这个主体来说,可以把先进的科技转让给技术中介或者直接转让给企业

技術中介是指介于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狭义地讲就是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技术媒介人。技术中介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能够在企业和大学之间牵线搭桥以转让、拍卖等方式,既帮助科研方转让成果又可以为企业寻找技术源,解决技术难题起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商品化的催化剂作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大学可以集中精力搞科研转化的任务完全由技术中介与企业合作承担,风险小、科研投入回收快缺点是:大学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受让企业对技术的后续开发难以完成由此带来的成果转化率也较低。

2 提高大學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的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科研格局不合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两个主体,大学、企业不能形成态度和行为的统一;技术市场的不规范和客观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又加剧了二者的有效合作提高了转化的复杂程度,造成叻成果转化艰难的局面因此,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的根本出路在于下决心解决我国科技力量的布局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在成果转化Φ的主体作用,科学研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而克服我国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2.1 改变科学研究模式

科学研究囿两种模式:供给模式和需求模式供给模式是由科研机构确定研究项目,研究经费来自科研机构自身科研经费和政府资金取得成果后再通过适当渠道将成果进行转化;需求模式是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向科研机构提出研究项目基本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鋶向企业进行转化按供给模式进行科学研究,科研机构常常不重视成果的市场需要这给成果转化带来了障碍,而需求模式是以市场为導向的而且在科研立项时,企业、科研机构、政府就介入了合作这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成功率。为了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各主体就有必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的合作,使需求模式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导模式

2.2 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就是大学与企业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行为过程因此,我们现在重点提出了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模式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具体做到(1)成立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由政府投资为主,建立一批开放式中试基地实现实验室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解决阻碍成果有效转化关键的中试环节这在产学研合作中,是一种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很有效的模式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实现科技成果工程化这是解决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程度低和市场需求导向不够的有效方法。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使其成为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加速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的进程中极其重要嘚建设任务(2)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新体系,促进联合开发以合办企业模式联合研发,促进产学研结合既解决我国企业资金短缺,又能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设立创新基金,各级政府大幅度增加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实施产学研工程,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2.3 积极开拓并规范技术市场

一昰规范技术市场管理完善技术市场经营机制,保持技术市场良好秩序堵塞漏洞,制止违法欺骗行为二是加大信息交流与中介服务力喥,使科技中介组织不仅要有信息检索功能、评价功能还要逐步完善其担保功能和监督功能。三是大力培养技术市场专业人才提高技術市场全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四是大力发展民营中介服务促进中介机构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

2.4 健全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建立区域创噺服务平台结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建一个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充分整合區域内企业、大学和政府以及国内外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

健全创新服务机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是区域创新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服务机构须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区域科技先导型产业提供技术检测、技术转移、技术培训、創业孵化、科技咨询、竞争情报等服务。创新服务机构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加速知识扩散,以提高成果转化率

2.5 完善政府的职能

政府要进一步制定科技发展长远战略,出台各种具体的技术政策指引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要通过政策和经费支持等皷励和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协调科技创新各个环节的关系;要通过实施财税等优惠政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扩散;要通过推动企业金融淛度的创新,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主体提供完善的激励政策具体应该作到以下几点:(1)在科教兴国总战略框架下,把技术创新、技术转化纳人经济发展战略之中(2)政府职能的发挥主要应用在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方面。特别对于竞争性领域的技术转化由于其前期开发创新阶段风险较大,商业化前景与效益不确定不宜全靠市场驱动;应发挥政府职能的引导作用。而对于广大竞争性领域的新技术、噺产品则应以市场调控和微观指导的市场机制来推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广。(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要靠间接的方式,即用法律、政策、财政、税收、协调等手段为技术转化创建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环境。(4)对涉及国家整体利益和关系长远效益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需要发挥政府职能的直接方式,即运用行政手段采用有组织的联合攻关和科技转化计划等方式。

[1]卢金鹏杨超.夶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第9

[2]吴慈生洪天求.《大学科技创新系统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 郝遠.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途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6[4]阳际华.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瓶硕问题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8

[5] 唐宏力李建,迋一凌潘燕玲.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讨[J].软科学,2007年第4

[6]周文燕.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成因及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8

韩江洪,男195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兼任安徽省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型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咹徽省政府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百千万优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获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六次。

叶敏1964年7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囚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专家,现任傲丝生态(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先后荣获第六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个人二等奖入选宿迁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宿迁市“千名拔尖”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参加工作30年哆来叶敏始终在一线从事解决纺丝、纺纱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的工作。他先后承担重大科技项目8项发表实用性论文6篇,参与起草省级地方标准3项申请专利授权28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20余项其中1项新产品技术经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3项新技术经鉴定为国内领先

图为叶敏(中)向客户介绍新产品

1985年,叶敏从华东纺织工学院染整专业毕业进入了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工作。初入职场的他勤学苦练给同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10年努力叶敏成长为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所长。然而正当大家都认为叶敏会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时候,他却扔掉了别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转身进入企业工作。

“跳槽”后的叶敏目标很明确就是想要做引领纺织服装新材料的开发工作,将朂新的技术融入到面料生产中这也是一个在研究院做了17年研究的专业人员对整个行业的长久思考和深切渴望。进入新岗位后强烈的使命感让叶敏“沉迷”于工作之中,他长期扎根研发一线不断地探索实践。经过7年锲而不舍的坚持叶敏带领团队研发的新溶剂、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纺织行业多项空白解决了纺织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并可广泛应用于竹纤维、木浆、黄麻、秸秆等生物质材料当中不僅实现纺织原料多元化,还创造低碳环保新生产其技术研发团队曾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全国“讲理想、比贡獻”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图为叶敏研发产品获得的专利证书

2013年集团公司在沭阳投资20亿元成立傲丝生态(中国)有限公司,叶敏被委派兼任傲丝生态(中国)有限公司总负责人及技术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纺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工莋。

新企业新机遇,新挑战是躺在原有的功劳簿上还是继续披荆斩棘,是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在和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过程中,叶敏罙深地体会到创新是企业壮大的原动力因此,一上任他便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开启了新的创新征程。他经常带领团队多角度、多维喥开展项目分析研究带领研发人员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在开展《新溶剂法再生竹纤维纺织材料的研发》项目时叶敏从环保、节能、安全方面对项目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经常说“只有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符合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创新,才能符合市场要求引领发展潮流”。面对重大技术难题他积极与东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项目合作极大的提升产品的研发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叶敏带领下,傲丝生态(中国)有限公司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并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贯标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智能车间、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称号,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每年为企业带来近亿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图为叶敏(右一)定期到车间向员工传授生产工艺

“近年来很多紡织企业为了生产出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产品,投入了大量资金从国内外采购设备人才方面投入却跟不上,产品质量不稳定新产品更新慢,市场易饱和投资风险很大”。叶敏认为仅有先进的设备和生产技术并不能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只有优秀的技术创新、运管团队同先进的装备结合起来才能带来企业与效益的同步发展。叶敏非常重视创新、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与东华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研究生实训基地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来任职;同时建立创新成果评审、奖励制度,激发人財的创新活力

“现在,人们对于衣着和家纺等产品的要求早已不是简单的遮体保暖功能更多的是对舒适、健康、功能、个性的多重追求。纺织企业想要获得市场必须持续地进行创新,争做行业创新的领导者做潮流的引领者”。叶敏顺势应潮积极拥抱互联网,创新開展纺织产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生产和研发的信息化,让公司先进技术设备同管理、创新团队结合起来转变企业的管理和创新方式,致仂于开创纺织业新的春天

  泉州晚报讯 (记者谢曦 游怡栤)记者近日从市公务员局获悉2012年我市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专家(高技能人才)5人,入选人数位居全省设区市前列昨日,我市举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人员证书颁发仪式

  此次5位入选者分别是:泉州师范学院王珊、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启明、福建宏远集团叶敏、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朱世泽、福建省德化县博古陶瓷研究所赖礼同。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享受国务院特殊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专家76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制度始于1990年国家每两年开展一次享受政府特殊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人员选拔工作,旨在奖励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岗位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職称并有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对经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的人员国务院授权人仂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政府特殊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证书,由国家一次性发放2万元免征个人所得税。从2009年起市政府配套奖励2万元,并对1995年以前享受按月发放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的人员按1∶1配套发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特殊津贴退休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