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援藏干部待遇的规定王富军

房子比工作更难找,但他们依然选择来这奋斗打拼。
这一天几乎全村的老百姓都到他们家里道喜祝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作为青岛援藏的农业机械化示范项目,甲措雄乡比杂村正在进行土豆种植推广。
  万亩光伏农业示范园。
  郭加新村村民在经幡下欢快地跳起了锅庄舞。
  斯玛卓舞文化大院将为居民搭建起便捷服务大舞台。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姜姗
  在一望无垠的雪域高原上,由青岛援建的大项目对地方经济的“输血造血”作用相融,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脉搏塑造出刚强的脊梁。如今,桑珠孜区科技精品农业示范园正焕发出旅游观光农业业态模式的勃勃生机,万亩光伏农业生态园将崛起为西藏最大光伏发电基地……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们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并以此作为强化“造血”功能的主要抓手,成功引进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达197.5亿元,2015年招商引资企业纳税超过6000万元。在项目招商“双轮驱动”下,桑珠孜区工业产值从2012年不到3000万元跃升为2015年达到4.2亿元,2016年有望突破5亿元。
  新活力
  青岛特色品牌推动产业转型
  即将到来的七月,夏雨滋润、养育万物,是西藏最美的季节,被赞誉为“西藏粮仓”的桑珠孜区农业发展已是另种面孔。当记者走进桑珠孜区科技精品农业示范园,投资96.4万元的自动化养鸡示范车间正在忙碌的调试阶段。遵循市场发展需求,第七批援藏干部组从园区规划入手,转换经营机制,开辟旅游观光农业业态新模式,这里已引进了青岛耐冬和崂山茶进行大棚试种,开展了黄牛改良、海藻肥使用、蔬菜种植等多项培训。“有了园区以后,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科学规范了。”桑珠孜区科技精品农业示范园负责人史志强告诉记者,现在利用套种技术,一年四季地都不闲着。以前这里都没有圣女果,现在万寿菊、孔雀草、三角梅等花卉也都引进来了,既丰富了百姓的生活又提高了收入,非常受欢迎。而在甲措雄乡广袤的黄土地上,藏族同胞们正在用青岛援建的农业机械、海藻肥进行土豆的种植推广,一派丰收的景象可期可盼。
  三年来,青岛援藏工作组鼓励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合作社及村实体经济86个,注册资金2530万元,引导扶持了雅江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农牧业龙头企业。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打造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体验等方式,加快推动当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带动当地的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
  新步伐
  引进实体企业16家多领域发力
  在日喀则市委常委、桑珠孜区委书记、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王波看来,在历批援藏干部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加强衔接,所分工负责的日喀则工业园建设,充分体现了青岛援藏“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批接着一批干”的务实工作理念。“2013年进藏以来,我们相继解决了园区环评及园区土地征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审等问题,青岛援藏又投入3000多万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王波说。
  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王富军告诉记者,每一名援藏干部都全身心投入到了桑珠孜区经济发展的事业当中,对招商引资工作更是不遗余力,按照“一园两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的区位优势和抢抓拉日铁路通车的机遇,全面加快日喀则工业园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积极组团参加区内外的各类招商活动,加大旅游、商贸物流、城镇化建设等发方面招商引资力度。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围绕着特色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实施了拉洛奶牛养殖、马铃薯生产基地、“联嘎姆”有机青稞、“阿古邢巴”农产品加工、光伏产业园、民族手工业园等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共引进实体类企业16家,其中投资规模过亿的企业有4家,总投资额达到22.57亿元。
  新突破
  2016年工业产值将达5亿元
  “三年来,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无私奉献、全力援助,实施了一大批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农牧产业、文化卫生、招商引资、便民惠民方面的实项目、好项目,使桑珠孜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名列全市18县(区)前列。”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区长索朗罗布表示,第七批援藏干部们着眼长远,助推启动了如江当乡万亩光伏+生态设施农业产业园、日喀则工业园、曲布新区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大产业、大项目,为桑珠孜区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围绕高原生态与绿色食品制造、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特色民族手工业以及商贸旅游大项目引进,三年来,多渠道招商引资捷报频传。据王富军介绍,已成功引进力诺二期、国电龙源等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达到197.5亿元,2015年招商引资企业纳税超过6000万元。积极组织参加2015年第二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会议期间签约项目5个,力诺万亩光伏农业示范园、昌盛日电――青岛城投万亩光伏农业示范园、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青岛饮料集团30万吨天然饮用水、东汇集团30万吨天然矿泉水项目、岗巴羊经济圈等项目签约投资额达147亿元,成果丰硕,占藏博会总签约投资32.7%。待两大光伏发电项目投产后,桑珠孜区将成为西藏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
  据了解,2012年桑珠孜区工业产值不到3000万元,2015年达到4.2亿元,2016年有望突破5亿元。
  新气象
  城市品牌文化产品输出
  当区域经济开始腾飞,文化发展的助推力更显重要。坚持文化惠民,援藏干部们培植的七个“文化大院”如花绽放,搭建起藏汉民族文化交流的新舞台。望着在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德勒社区文化大院中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青岛第七批援藏
  干部、桑珠孜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
  任黄应胜颇为欣慰,“这儿不仅是市
  民休闲娱乐的好场地,也是增强民族
  感情交流的纽带”。与开阔的日喀则
  火车站相邻,斯马占堆文化大院未来还将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规划局局长张云飞跟记者讲,“它将涵盖学前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为居民打造综合服务阵地。可谓是后藏文化大院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三年建成各类保障房2000余套、危旧房改造1300套,“五保户”有意愿集中供养率达100%。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委办常务副主任、区发改委副主任张宇告诉记者,通过建设桑珠孜区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整合了乡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中心,为群众实施一站式服务,大力促进了文化便民惠民。
  不仅如此,随着格桑花艺术团内地演出成功,“好运&桑珠孜”城市形象宣传片、“好运桑珠孜”城市宣传沙画和《大美桑珠孜》旅游宣传MV等异彩纷呈,社区广场舞、演讲比赛、书画摄影展等精彩不断,桑珠孜区被评为自治区文化工作先进县(区),扎西吉彩社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先进单位,开启精神文明硕果建设新篇章。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青岛财经日报是由青岛出版集团主办的综合类财经媒体。与财富同...
18103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扫一扫看效果
扫一扫看效果
& &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特殊阶段,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责任不清、合力不足等问..浏览量:235次发布时间: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114网址导航对口援藏21年 青岛援藏干部都做了哪些事? 青报网-青岛日报官网
对口援藏21年 青岛援藏干部都做了哪些事?
09:59来源:作者:赵波
新闻热线:0
  光伏发电充分利用了雪域高原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藏族群众在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齐全的病房住院治疗。
  青岛日报/青报网讯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也是青岛对口援藏第二十一年。近期,本报记者深入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实地采访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全景展现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工作生活实况。
  从一到七,是青岛对口援藏干部的批次,简单的七个数字却走了整整21年;从0到3800,是青岛到日喀则的海拔,在攀登高原的路上,已经开满了幸福的鲜花——
  21年来,日喀则市桑珠孜地区生产总值由7574万元提高到519847万元,增长68.6倍;工农业总产值由7050万元提高到83777.7万元,增长11.9倍;财政收入由225万元提高到11345万元,增长50.4倍;农牧民可支配收入由827元提高到9010元。
  成绩的取得源自实干。自青岛第一批援藏干部确定了“老城区保护+新城区发展”的城市规划总基调后,一批批援藏干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批接着一批干”,推动桑珠孜开启城市现代化之门。
  第七批援藏干部组在前几批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又取得了不凡的业绩:2014年,地方生产总值51.9亿元,同比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22.97亿元,同比增长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694元、9010元,同比增长7.5%、9.3%。
  是怎样的苦干实干才能实现如此力度的跨越式发展呢?
  解民困:农业升级助民富 精准扶贫终脱贫
  经过多年的支援建设,桑珠孜区农业水平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西藏粮仓”。2011年,被评为“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如此高的起点,第七批援藏干部还能更进一步吗?
  答案是:能。2014年,桑珠孜区粮食产量较2010年增长113.4%,创历史纪录。这一历史性突破是怎样创造的呢?
  真理往往是朴素的。粮食种在土里,土肥才能粮多,而在藏区施肥有着特殊的困难:农牧民放养牛羊,肥料不易收集。
  困难在前,第七批援藏干部组改变思路,从打造有机农业出发,投入100万,引进“海藻生物有机肥”开展实验示范种植项目。在2014年第一期实验对比下,施用海藻有机肥的青稞产量明显高于使用传统农家肥,马铃薯产量明显高于使用化肥,对照显示青稞每亩增产32.5公斤,马铃薯每亩增产800公斤。
  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农牧局副局长赵忠新告诉记者:“在第一期试验成功后,明年全部试验种植完成,确定实验结果后,将向全区推广。”
  良田良种的问题解决了,“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仍是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聂日雄乡楚松村村民多杰旺堆回忆道:“以前耕地靠牛犁,收割靠人工,施肥不配方,一家人守着几亩青稞地,亩产最多五百多斤。”
  而在比杂村,类似多杰旺堆的烦恼已不复存在。青岛第七批援藏和区农牧局各投入100万元,购置了11种大型农机机械,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以前耕地靠犏牛,要二十多天时间,现在用上机械,一个星期就解决了。”赵忠新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省下的半个月时间村民可以出去打工,这样一个月就能多挣3000多元。耕地用时少了,产出却高了,每亩粮食可以增收一百斤左右。”
  如今,在边雄乡、聂日雄乡、甲措雄乡、曲布雄乡等平坝乡村基本实行耕、播、收“三项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全区机耕、机播、机收率由1994年的空白点提高到目前的72%、55%、48%,基本告别了“二牛抬杠”的历史。
  “现在家里有青岛送来的冰箱洗衣机还有彩电,想看什么节目都能看到了,非常方便。”桑珠孜区江当乡郭加村村民格桑向记者介绍道。而就在去年,他还不大相信这一切都会实现。
  “郭加村是2003年从边境线搬迁过来的,当时整个村都是贫困户,人均收入只有740多元,是全乡最贫困的一个村。由于属于自然资源匮乏、生活条件恶劣的山沟村,脱贫难度很大。”江当乡党委副书记巴桑次仁说起郭加村的过去依然很是感慨。
  为了切实改变郭加村的贫困现状,改善人居环境,在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大力推动下,以国家确立桑珠孜区新型城镇化试点单位为契机,引进投资2700余万元,实施了郭加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
  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拉巴片多2013年考上北大公共管理学院。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共同捐款,负担起她每年的学费。
  安居只是第一步,乐业才是脱贫的根本之道。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委副书记王富军展示了郭加村的美好前景:“我们还要在新村建设万亩光伏农业项目,利用日喀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满足国内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
  在一系列政策资金的扶持下,郭加村脱贫步伐迅猛加快。“今年底,人均收入可以达到5900多元,到明年实现整村脱贫。”巴桑次仁说。
  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组领队、桑珠孜区委书记王波表示,扶贫决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后,桑珠孜区扶贫开发工作将紧紧依托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藏扶贫‘四位一体’的扶贫新模式,特别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决战决胜,力争在5年内攻克‘贫困’堡垒,与全国各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聚民心:校车覆盖全区 远程会诊便民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青岛市委、市政府历来把民生摆在优先位置,作为援藏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不断加大援藏民生项目投入,连续两年实施“区办实事”项目,累计投资4.67亿元。
  校车接送解决了桑珠孜区7000名寄宿制学生的接送难题。
  在众多民生项目中,校车接送、空中课堂、远程会诊解决了桑珠孜区长期存在的教育医疗方面的顽疾,广受群众好评。
  对米玛次仁来说,上学曾经是个烦心事。他所在的年木乡中心小学离家有几十里路。“路上,又热又渴,偶尔遇到大暴雨,把衣服都淋透了。”
  米玛次仁的烦恼很有代表性。桑珠孜区幅员辽阔、学生居住分散、上学路途远,交通不便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很多。为给孩子保驾护航,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组与校车公司沟通,于2014年年底投资120万元,为所有寄宿制学校购买了校车服务。目前已接送学生25000余人次,解决了近7000名学生的上学接送问题。
  学校硬件条件改善了,交通问题解决了,怎样改善全区乃至全市教育资源的紧张状况又成了摆在第七批援藏干部组面前的难题。针对藏区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的客观条件,信息化成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工具。
  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王巍向记者介绍了目前信息化进展情况:“到今年8月底,我们已经实现城区三所初中、三所小学、两所城区幼儿园的信息化全覆盖。之后还要实现桑珠孜区同级同类学校之间的信息化,老师们不用到处奔波就能进行教研交流,这在整个自治区也是领先的。”
  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副区长宋建青进一步介绍道:“到今年9月底,将实现桑珠孜区乡村学校与青岛优质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学校互联、班级互通、老师互研、学生互学’的目标,真正实现‘没有围墙的学校’。”
  家住江当乡雪琼村的参木吉因病在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后来由于病情原因需要转院,本想到外地大医院治疗,但仓促之间根本无法到达。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敏教授接到了病人的胸部CT影像和病历单,随后又仔细询问了病人的情况,就病人的病症提供了病历分析、病情诊断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宝贵意见。在张敏教授指导下,医师立即为其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精心治疗。
  远在千里之外的张敏教授如何及时拿到参木吉的病情信息呢?原来这都是远程会诊中心的功劳。
  该远程会诊中心是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积极争取来的,由山东省卫计委投资80余万元在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于今年6月通过省专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远程会诊,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与系统内150余家医疗单位实现互联互通,使疑难杂症病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内地医疗专家的诊治。
  “远程会诊不仅使患者与医疗专家面对面沟通,也让我们的医务人员直接向专家学习,有利于提高业务水平。”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卫生局副局长曲新刚介绍:“目前已经开通了12例多学科远程会诊、15例有效会诊、四次远程医学培训。”
责任编辑:高文慧 1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青岛日报官方微信(qddaily)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报网立场。援藏二十年 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倍_高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29,693贴子:
援藏二十年 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倍收藏
援藏二十年 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倍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 | 责任编辑:莫非
日喀则,藏语里是指“水草肥美的庄园”。现在,日喀则这个名字有了新的意义——一座高原名城。2013年,日喀则实现GDP46.1亿元,比1994年前增长60倍;财政收入8598万元,增长30倍;农牧民年人均收入8242.33元,增长7倍。青岛市实施对口支援的二十年,日喀则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等各领域,无不实现崭新跨越。农业不再是青稞加犏牛,如今高原土地上,江当乡大棚农业和藏药种植,现代化高附加值农业正在刷新传统;比杂农机合作社红红火火,机械化正改变传统的耕作形式;即便是荞麦、土豆等传统高原作物,也化身云上箭青稞、东嘎土豆和藏鸡蛋等高原特产,走上品牌加工农业之路。记者 赵 黎
兴修水利荒地变良田
“科技兴农是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的关键所在。 ”第四批援藏干部、江苏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建说,2004年进藏后,第四批援藏干部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日喀则市“123456”经济工作方针,实施提灌站建设、育肥羊饲草基地建设和南郊自来水厂建设等多个民生项目。
江当乡是此次提灌站建设项目的受益者。乡长巴桑次仁告诉记者,“江当”,藏语里意思为“凝固的铁浆”。江当乡平均海拔3782米,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春小麦、荞麦、油菜和土豆,但由于水资源极度缺乏,最长三年没有下雨。随着援藏提灌站和机井项目的建设,江当乡近年来硬化水渠20公里,修建水塘13座,如今实现了灌溉率100%。巴桑次仁说,更值得高兴的是,粮食亩产从350斤提高到600斤,人均纯收入也翻了三番。
合作社用上农业机械
以往,日喀则市的农业耕种工作主要依靠耕牛,不仅耗时长,而且束缚了大量劳动力。青岛援藏干部组十分重视推行农业机械化作业。第七批援藏干部在前六批援藏干部的基础上,继续投入大量资金,采购收割机和拖拉机等机械。在甲措雄乡比杂村建起了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个试点,目前共有131户村民,拥有2000多亩农田,援藏干部组投入了100万援藏资金用于购入农业机械,另外投资100万用于购置配套设施,大大加强了合作社的机械化运作。
甲措雄乡乡长张广介绍,农业合作社刚建起来时,藏族农户接受的不多,多数人还是相信耕牛,即使是提供补贴,使用农业机械的农户还是不多。可就在今年春播时,日喀则下了雨,影响了春播,眼看播种的最好时间一点点逝去,当地百姓十分着急。此时,比杂村农业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发挥了作用,在春播的最后时段,仅用了5天时间,就为合作社100多户农户完成了春播,比以往的耕牛春播耗时少了一大半。这件事过后,藏族农户看清了合作社的好处,纷纷申请使用农业机械。“老百姓越来越认可农业机械化和合作社,今后我们会继续扩大合作社的覆盖范围,首先建立一个示范乡,然后再推向全市”,日喀则市农畜局副局长赵忠新介绍,机械化的推行也帮助藏族农户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让他们能够进入二、三产业,提高了藏民们的收入。
土特产成增收新来源
在青岛援藏干部的援助下,日喀则市受益的可不仅甲措雄一个乡。面积366平方公里的江当乡原来是日喀则最为贫困的地方,土地沙化,水资源紧缺,农业灌溉不足,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收入。青岛援藏干部入藏之后,狠抓江当乡的难题,先是硬化了20多公里的水渠,又打下10多座机井,并修建了10多座水塔,大大解决了江当乡的灌溉难题,使得全乡数千亩农田都能得到灌溉,粮食亩产从350斤跃升至650斤。当地老百姓开玩笑说,以前水分不足,粮食长得矮,小鸡蹲着也能吃到地里的粮食;现在灌溉好了,粮食高了,就是给小鸡吃它也够不着啊。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在第七批援藏干部组的大力扶持下,江当乡开始发展特色农业,启动藏药材基地建设,种植草红花、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藏木香、当归等9个品种,又摸索出了一条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大企业集聚发展有后劲
工业则呈现出梯级进化后的巨大辐射力。从最初手工制造藏香、金银,到崭新的工业园落成。在日喀则工业园,记者现场了解到,278公顷的光伏项目、环保基础设施配套等,目前,已经有近10家大型企业,在日喀则工业园有规划集聚,并对整个高原城市建设形成工业支撑。依托拉日铁路开通,日喀则产业园开始扩容,物流组团、特色农产品组团、综合配套组团等日喀则工业园南区渐成雏形,城市的工业辐射力,正在高原上扩大版图。
“光伏发电项目由第六批援藏干部引进,日投产。 ”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副总经理李磊告诉记者,项目现在共有4万多块太阳能电池板,每天发电量约60万度,可以满足日喀则市白天用电量的20%。如今,随着日喀则工业园北区的发展,依托拉日铁路即将开通优势,日喀则工业园南区规划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
“以拉日铁路日喀则站为载体,我们正规划10平方公里,建立囊括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仓储物流区、综合服务配套区和发展预留区的日喀则工业园南区,带动城市更好更快发展。 ”第七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副书记王富军说。
第三产业发展上,日喀则开始呈现出显著的边贸优势。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日喀则占据了五大通商口岸中的四席。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珠穆朗玛峰……生态旅游目前也成为支撑日喀则的重要一极。第七批青岛援藏规划中,可以看到“辐射南亚、服务内地的旅游服务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指向了这座城市未来的多领域发展。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物价涨了20倍
贴吧拳王争霸赛中累计获取300场胜利,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援藏干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