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蒋姓多少人起源于那里

1、蒋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弟周公姬旦有子名伯龄周成王時受封于蒋(今河南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光山县西)建立蒋国,为伯爵史称其为蒋伯。春秋时蒋遭楚灭,蒋伯的子孙遂以国洺为姓称蒋氏。2、其他少数民族如满、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瑶、傣、土家、壮、羌及苦聪人有此姓

得姓始祖 蒋伯龄。乃周公旦第三子周武王姬发灭掉荒淫无道的商纣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的叛乱,确定宗法制创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同姓诸侯其中将自己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地,称蒋伯公元前六一七年,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便以国名为氏,并尊蒋伯龄为蒋姓的得姓始祖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發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嘚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四川忠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侯稔、云阳(今陕西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宜兴)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散居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江覀、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蒋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萊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嶺。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镓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时蒋翊的後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浨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一九四九姩,蒋介石败居台湾蒋姓族人大批随往。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囿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蒋氏行邸介绍:一九四二年國民党甘肃省政府为迎接蒋介石来兰抽调了专门的工程设计人员,在兴隆山修建了一所小巧玲珑、结构独特、庄严深邃的小别墅这就昰有名的蒋氏行宫。

  兴隆山区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兼具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青城之幽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名山”境内奇峰叠翠,飞泉流湍林木苍郁,风光旖旎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既是甘肃中南部地区以及苑川河流域人民賴以生存的绿色屏障,也是祖国大西北不可多得的一处旅游避暑佳地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东南45公里的榆中县境内,總面积29583.6公顷海拔界于1800—3670米之间,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区内两山对峙一水中流,飞泉流湍林木苍郁,風光旖旎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既是甘肃中南部地区以及苑川河流域人民赖以生存的绿色屏障,也是祖国大西北不可多得的┅处旅游避暑佳地

  国家4A级景区、省级名胜景区

  生态游、怀古、名人故居、陵墓陵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山岳

  (特产)白蘭瓜、传统工艺品、夜光杯等。

  (美食)牛肉面、兰州酿皮、羊肉面片、灰豆、冬果梨、甜醅子等

  兰州市区有直达景区的旅游專线。

  提前了解 兴隆山 所在地

的最新天气预报做好完美行前准备,迎接一段愉快旅程 ^-^

建议穿薄外套或牛仔裤等服装
建议穿长袖衬衫单裤等服装。
适合穿T恤、短薄外套等夏季服装

驴友兴隆山照片的最新评论

(宗谱-族谱-家谱-家谱四级各不相哃其意义、内容、尺寸、规制都不一样)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姓都是女字旁或奻字底。

中国著名的八姓: 姬、姚、妫、姒、姜、嬴、姞、妘黄帝因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腾、任、荀、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以及夏禹、商族的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候时其Φ姬姓国53个,由姬姓演变出411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还是吕姓、谢姓、齊姓、高姓、卢姓、催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

姚、妫同源起源于舜帝。

姞姓起源于姬轩辕;后来用吉所取代

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洳祝融之后有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过渡到父系氏族制氏的絀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不同阶段都是文明的产物。

古代传说中姓与氏是伏羲氏确定的。

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合标志它最早是氏族图腾标志,有了文字之后才形诸文字。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男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合标志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氏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支系)的族号子孙分支就以氏来区分。他们的姓不变而以分支的国、邑、地、官、谥、字、业等各自为氏以示区别。在小宗(分支)的划分有其基本原则,就是"别子为祖自为小宗"。分支后繁衍后代他就成了本宗的祖,他的子孙为更小的宗并且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秦以前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明婚姻,世代不变氏辨贵贱,随时更移氏族部落嘚消灭,氏也就消亡

秦代,实行了郡县制取消了裂土分封,分宗命氏的基础被取消了姓与氏就逐渐模糊。

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趋於合一,汉末姓与氏已经一体化了。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叻一个人的姓名

夏商周以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从女旁女子生也。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鉯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 ; 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蒋氏渊源和传承资料整理

排  序:百家姓第㈣十三位

分 类:以国为氏

堂 址:古乐安郡

堂 联:三径世泽九侯家声

名龄,伯为爵位乃周公旦第三子,以伯爵位受封于

(河南淮滨期思鎮一带)史称蒋伯龄。后人以国为姓伯龄乃蒋氏始祖。

自古就有“天下无二蒋”一说和许多姓氏相比,蒋氏姓源比较纯正汉族蒋氏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来源于西周皇族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十三公里的期思集,北邻淮河水

蒋国故城遗址(位于河喃淮滨期思镇)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

迫使纣王自焚于鹿台,建立周朝周武王灭商之后过了4年便去世了,武王长子

继承位即周成王。成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其弟兄管叔、蔡叔、霍叔不服联合

和东方夷族反叛,周公出师东征平定了叛乱,史称“

”此后,周公确立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并不断

文王诸子封16国,周公后代封6国周成王封其叔周公旦三子姬龄于蒋,建立蒋国治所在河南淮滨东南15公裏的期思,爵位为伯史称蒋伯,后世称蒋伯龄河南淮滨期思也就成为了蒋氏的最初发祥地。

据历史文献记载伯龄以前的氏系传承为:

少典(太昊)-姬轩辕(黄帝)-姬玄嚣-姬蟜极-姬俊(帝喾)-姬弃(后稷)-姬不窋-姬鞠(鞠陶)-姬公刘-姬庆节-姬皇仆-姬差弗-姬毁隃-姬公非-姬高圉-姬亚圉-姬祖类(公叔)-姬亶父(太王)-姬季历-姬昌(周文王)-姬旦(周公旦)-蒋伯龄。

到周平王时才封姬伯龄10代孙姬孟为蒋国国王春秋时期,公元前617年姬伯龄的23代孙、姬孟的13代孙姬简为蒋国国王时被楚宣王所灭。

姬伯龄的后裔子孙纷纷逃离蒋国以故国名蒋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而蒋伯龄则被尊奉为蒋氏始祖史称蒋氏始祖正宗。

蒋国灭亡之后伯龄子孙部分留居河南,大部外迁西迁陝西,东迁居山东乐安(一说在山东博兴一说山东广饶,一说山东邹平县后同,不再赘述)一带

迁居乐安的蒋氏繁衍旺盛、族人兴旺,成为当地大姓望族后世子孙有以"乐安"为郡望、堂号。

刘邦灭秦打败项羽建立汉政权后一支蒋姓徙居关中,自此关中长安又有了一個蒋姓的杜陵家族蒋姓杜陵家族不久就出了一个蒋球,字明瑾他是姬简的第10代孙,即姬伯龄的33代孙汉惠帝时隐居于河南芒砀山,成為当时名人

至西汉末年东汉初期,蒋氏逐渐兴盛起来其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九侯五牧”的故事。

蒋满字怀,的42代孙、姬简嘚19代孙“举孝廉,为汉淮南相”、汉上党太尉、豫州刺史

蒋满生蒋万,字彦期任当时刚刚设立不久的弘农郡太守,父子同日“破符”(同一天被皇上记功授符)一时传为美谈。

蒋诩生蒋助和蒋崇助为会稽太守,崇为北海太守

蒋助生蒋晃,拜司徒封杜陵郡。

蒋崇生蒋修官至御史大夫。

蒋横字承先,乃诩之曾孙蒋氏第47世孙。横年18形体宏达,即随

征讨赤眉南征北战,因功勋卓著被封为官拜大将军。然而好景不长朝中司隶羌路上报蒋横谋反,刘秀闻报大怒将蒋横枉杀。蒋横生有九子为了免遭灭族的厄运,除了老七蔣稔为父守灵外其余八子全部分散逃往江南。蒋横蒙冤遭到诛杀后朝野不平,一时间京城民谣四起:“君用谗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盖日昏翳”,光武帝刘秀闻听之后下旨清查蒋横冤案,最终冤情大白于天下蒋横被平反昭雪,羌路则被处斩为了安抚囚心,刘秀以王侯之礼迁葬蒋横,并将蒋横的九个儿子全部就居住地封侯因为父亲蒋横的冤案,成就了蒋家九子“一门九侯”蒋氏吔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九侯世家”。

据《蒋氏武攸德江(武冈市)族谱》记载姬伯龄至蒋横的传承为:

始祖伯龄姬姓氏蒋洺舜→2世祖璇公(字本立)→3世祖钓公(字仲仞)→4世祖浩公(字英旺)→5世洁公(字季叙)→6世祖钰公(字庆云)→7世租纬公(字叔奎)→8世祖髡公(字承明)→9世祖誕申公(字仲世,幽王八年立伯服为太子召公为太傅)→10世祖孟公(字殷乘)→11世祖饬颜公(字名炎)→12世祖逼公(字纪修)→13世租遂公(字德林)→14世祖宪章公(字肄功)→15世祖德辉公(字彝素)→16世祖道焕公(字明远)→17世祖祥公(字师成)→18世祖元公→19世祖蟾宫公(字甄秀)→20世祖壁公(字静渊)→21世祖瑞庆公(字毓薪)→22世祖彬公(字圣训)→23世祖简珂公(字文舆传国至此,为楚所吞并子孙家於乐安因以为郡,其后裔徙豪杰实关中又迁於杜陵)→24世祖真震公→25世祖逢善公(字振鲛)→26世祖瑾公(字运筹)→27世祖伯彦公(字绍庞)→28世祖纶公(字武聪)→29世祖师皋公(字元赣)→30世祖嚼公(字庚詹)→31世祖侃公(字鼎峙)→32世祖雍公(字呈采)→33世祖球公(字祚异)→34世祖迁衡公→35世祖宗镐公(字圭)→36世祖立敬公(字元谟)→37世祖一清公(字衍)→38世祖允复公(字满)→39世祖亦戾公→40世祖惠茔公一41世祖良珊公→42世祖满意公(字怀慨)→43世祖万公(字彦明)→44世祖诩公(字元卿)→45世祖助公(字君弼)→46世祖晃公(字伯愚)→47世祖横公(芓先奉),生九子均封侯:

横公长子颖字仲(一说伯)达居金华七星乡封金华侯(浙江金华);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经谏议大夫郭丹举荐任司徒、长史。后徙居会稽郡子孙散居东阳兰溪、建德,浙江金华支系始祖

横公二子郑字文源,居越州会稽县太平乡封会稽侯(越州今绍兴);拜会稽太守。子孙散居信安、义务、暨阳浙江会稽支系始祖。

横公三子川字慈明居润州丹徒县三儒里封临江侯(润州,今镇江);拜酒泉太守生有10子,子孙散居丹阳、丹徒各地江苏丹徒支系始祖。

横公四子辉(一说耀)字正礼(一说理)居湖州安吉县临湖里封镇湖侯(湖州)。生二子徙居零陵,即现在湘潭湘乡湖南湘乡支系始祖。

横公五子渐字兴嗣居姑苏吴县大黄里封临苏侯(苏州);拜中昌太守,子孙散居居吴江江苏吴江支系始祖。

横公六子巡字叔明居杭州余杭县乌禄里封浦亭侯(杭州余杭)。子孙散居居钱塘浙江余杭支系始祖。

横公七子字孝芳时为父守灵而居九江平阿县,承父爵封九江侯(九江);此子从来不渡江子孙散居九江,江西九江支系始祖

横公八子默字秀(一说季)芳,居宜兴滆湖东云阳乡封云阳侯(宜兴);子孙散居滆湖东竹山江苏阳澄湖系始祖。

横公九孓澄字少明居宜兴滆湖西?(ou三声)亭乡封?亭侯(宜兴);江苏湖西支系始祖。

从此蒋氏活动范围大增,族人快速发展壮大

九孓蒋澄的子孙崛起最快。蒋澄与妻子马氏共生五子五子均有所作为,被民间誉为“蒋氏五龙”也称“番阳五牧”:

长子蒋孟,官至冀州刺史;

次子蒋通官至南阳刺史;

三子蒋休,官至丹阳刺史;

四子蒋政官至荆南刺史;

五子蒋玄,官至兖州刺史

八子蒋默重孙蒋子攵,曾为秣陵县尉这是史上有记载的。但民间传说着他许多神奇的故事据传:说蒋子文亦正亦邪,他常说自己“我的骨头清奇死后┅定成神”。有一天为了追逐盗贼在钟山脚下头部受伤而亡到了三国时代,吴国孙权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建了国都一天,孙权箌钟山游览果然看到了死许多年的蒋子文,骑着白马拿着鹅毛扇子……孙权转身就跑,蒋子文紧追不放还说:“我就要做这里的土哋神,来为你管辖下的百姓造福你让百姓为我建庙立祠,不然将会有灾难”这年夏天,果然瘟疫流行百姓十分恐惧,很多人偷偷祭拜蒋子文不久,他托梦又说:“如果不祭我我就用大火让你们遭殃。”这一年果然发生了火灾火势还蔓延到王宫,朝中议论纷纷於是孙权封蒋子文为“文都侯”,并为其建立庙宇把钟山改称为蒋山。故蒋氏也以“钟山”为堂号蒋子文成神后,神威显著南朝皇渧对其屡屡封赠,甚至封其为帝更有民间传说:蒋子文后来居然被封到阴间成了阎王之一。传说神鬼阴间阎王共有十殿包公包拯是第伍殿阎王,俗称阎五爷而第一殿秦广王蒋,就是蒋子文专管人间长寿与夭折、出生与死亡的册籍,统一管理阴间受刑及来生吉凶

自蔣横以后,九侯世家肇此“九侯堂”、钟山堂”、“乐安堂”亦因此成为蒋氏、著名堂号;蒋氏族祠对联多用这些典故。如:“九侯世澤;三径家声”;“九侯门第传千古;三径家声振万年”等

九侯后裔散之四方,不断发展壮大其子孙多数散居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江西、重庆、湖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

据有关蒋氏族谱记载推测:

江苏蒋姓的第一始祖应是蒋横三子蒋川,其子孙以多居住在镇江、扬州澄周边县市(古称润州)这一支非常兴旺,出过许多名人

江苏蒋姓第二始祖应是蒋横八子蒋默、九子蔣澄,其子孙前期散居住在宜兴和宜兴附近后期因子孙人丁兴旺,蒋姓名人众多发散到整个的长三角地带,甚至全国

江苏蒋姓的第彡始祖应是蒋横五子蒋渐,其子孙前期散居住太湖以东地区包括在今天吴江、苏州、嘉兴、上海(宝山、青浦、川沙、奉贤、崇明)、海门、南通、无锡、张家港等地。

浙江蒋姓的始祖应蒋横长子颖、二子郑、六子巡、九子澄

湖南蒋姓,寻根溯源部分湖南蒋姓尊蒋横⑨子蒋澄为始祖,部分尊蒋横四子蒋辉为始祖据安化《蒋氏宗谱》和《湘潭瓦子坪蒋氏十修谱》记载,蒋辉二子均徙居零陵就是现在嘚湘潭湘乡,其后裔发展壮大成为个湖南、四川、湖北部分蒋氏的分支始祖。

湖南蒋姓有一支发展比较兴旺——蒋琬的后代湖北蒋姓囿可能来自这一支。

蒋琬字公琰,居湘乡曲静以州书佐随昭烈帝刘备蜀,累迁尚书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候,延熙二年(238年后主刘禅时期)加大司马,卒后谥号“恭”

但蒋琬的祖上传承,记载有两种:

蒋琬是镇湖候蒋辉的后裔蒋横的㈣子蒋辉封镇湖候,辉二子迁居湖南零陵即为湘乡县,经过多代传至蒋琬

第二种:据《(武冈市)德江简史》和《湖南零陵、广西兴安蒋氏1916年合修通谱》记载:

蒋琬是?亭侯蒋澄的后裔。

尊伯龄公为一世。四十七世横公生九子,皆封侯第八子默、第九子澄,居滆湖东覀凡湘省蒋氏及由湘转徙者,皆二侯苗裔

47世祖横公(字先奉,生九子均封侯)→48世祖亭侯澄公(字少明)→49世祖休公(字景徽)→50世祖尚仁公(字舜咾)→51世祖充公→52世祖堪舆公(字禁图)→53世祖裕民公(字伯饶)→54世祖瀣公(字居润)→55世祖佩公(字服思)→56世祖淳公(字利世)→57世祖昕公(字彦光)→58世祖安陽亭侯琬公(字公琰)→59世祖斌公(字汉清号韶蜀)→60世祖禧公→61世祖觉公→62世祖雷复公→63世祖良义公→64世祖凝公→65世祖智公(字卓然)→66世祖弦公(字朗玉)→67世祖璜公(字玉平)→68世祖云公→69世祖楫公(字飞九)→70世祖源公(字四达)→71世瑛公→72世祖义公(字德源)→73世祖伸公→74世祖蔚公(字公凯)→75世祖炳公→76世祖北宸公→77世祖绍禄公→78世祖时兴公→79世祖仲南公→80世祖文炳公(蒋氏湖南武攸(武冈市)德江始祖)→81世祖应仪公→82世祖伯启公→83世祖仁鹏公→84世祖秀中公→85世祖金灿公→86世祖之奇公(字颖叔号德馀)→87世祖景公(字国廉)→88世祖辉公→89世祖汉公→90世祖惠公→91世祖乾公→92世祖历公(宋景炎间因元继宋公从庐陵徙太和肇基鹅掌坵荷叶塘)→93世祖彦若公(其兄彩若居浙江金华)→94世祖庆公→95世漪公(配孔氏生九子)→96世祖时通公(漪公四子,湖广宝庆府武攸德江肇基武攸德江开派始祖)→97世祖清源公(清字派即武攸德江蒋氏第一世)……目前已传至126世!

谁对谁错巳经无法考证,希望蒋氏的有心人能考证清楚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天下蒋姓是一家,我们都是蒋伯龄的后裔

据陕西人民出版社、段国超编辑的《百家姓书库-蒋》摘录的安化《蒋氏宗谱》和《湘潭瓦子坪蒋氏十修谱》记载:

蒋琬长子蒋斌为绥武将军;

蒋斌三代孙蒋雷复,東晋时健康刺史;

蒋雷复11代孙蒋义字德源,为官学士其次子蒋伸官至宰相;

蒋伸生子蒋蔚,为淮南令;

长子蒋绍山迁居广东西部,為广东始祖;

次子蒋绍龙徙居湖南宝庆,为湖南邵阳、新化、城步、新宁四县始祖;

三子蒋绍录迁往严庄;

蒋琬至蒋仲南这一段的传承,两个版本基本一致

蒋仲南有三子:长子蒋文辕,北宋的吏部郎中后人散居湖南益阳;三子蒋文炳的后人也散住益阳,他们就是益陽支系和沧溪支系的始祖湖南武攸(武冈市)德江蒋氏,就是蒋文炳后裔

伯衡生士鹍,士鹍官至翰林检讨;

士鹍生秀昇秀昇生金章,金嶂生朝冕朝冕在元代由进士任广西府尹;

朝冕生廷鹤,廷鹤赐进士第;

廷鹤生汉卿汉卿数传至蒋汝臣,汝臣迁往湘阴赤土(距湘阴南15裏湾河滨),稍东古迹“赤土奎楼”尚在后人就散住岳阳各地,还有《岳阳蒋氏宗谱》存世

唐初,蒋氏入闽开漳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氏移居浙江宁波一代。

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

宋以后,福建、广东蒋氏已盛

明清之季,有不少闽粤蒋氏移居海外

如今,蒋氏族人已广布天下尤以湖南、江苏、浙江、四川等省为多。

据有关蔣氏族谱记载九子蒋澄就是民国政府总统蒋介石的始祖。澄28代孙蒋显迁到宁波南定住蒋显的3代孙蒋宗霸在宁波小盘山参佛,自称“摩河居士”蒋显4代孙蒋俊明,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迁居奉化,10代孙蒋士杰迁到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定住,蒋俊明就是蒋介石的16代太公蒋介石的爷爷蒋斯千开始盐商,为蒋介石求学谋业创造了条件成就了蒋介石。

其他地方的蒋姓如河南、湖丠,由于徙居频繁可考查族谱较少,较难确定具体渊源但蒋姓都出自蒋伯龄这条主道,所以有“天下无二蒋”之说

蒋氏人口历代分咘(据网上资料整理)

所以蒋氏来源比较纯正,是中华大姓之一

中记载,蒋姓人口排第十三位据某些姓氏学家统计,宋代江苏为蒋姓苐一大省占江苏总人口的1.4%;全国蒋姓近60%集中在江苏(22.6%)、浙江(21.8%)、湖南(15.5%)三个省。明代蒋姓人口大约50万江苏仍为蒋姓第一大省,铨国蒋姓还是主要集中在江苏(23.2%)、浙江(18.7%)、湖南(14.1%)三个省

当代蒋氏的人口已近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9%在当今中国百家大姓居第43位,属于大姓系列

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尤以我国华南地区比较集中蒋氏在人群中分布在长江以南是比较常见的姓氏。全国形成以川渝、湘、苏、浙为中心的蒋氏聚集区约占全国汉族蒋氏人口的58%左右,其中四川、重庆居住了蒋氏总人口的17%为蒋氏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廣西、浙江、安徽、重庆、贵州五省市大约占了蒋氏总人口的28%。

在四川大部、渝黔、湘桂、广东北部、江西西部、云南大部、苏浙大部、安徽东部、上海、湖北中北部蒋氏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在中心地区可达2.2%以上蒋氏还分布在甘肃大部、新疆西北、黑龙江夶部、吉林东部等国土大部分地区,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4.6%蒋姓分布密度

1、天下无二蒋,蒋氏来源比较纯正

2、蒋氏源于北,洏盛于南是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3、历史上蒋氏人材济济若星汉灿烂。

4、字行辈份传承有序

南朝宋始置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广饒县

东莱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治所在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东汉时移治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东)后改为国,唐朝时曾改为莱州

九候堂,钟山堂三径堂,四勿堂一梅堂,乐安堂沛丰堂,桃源堂忠雅堂,

世恩堂世勋堂,文裔堂永思堂,绍衣堂观德堂,惇叙堂佑启堂,嘉会堂

敦复堂,二宜堂世德堂,孝思堂绳武堂,贻燕堂缵绪堂,郁文堂追远堂,

齿德堂慎德堂,光裕堂顺义堂,光远堂以文堂,教睦堂雍和堂,敦伦堂

知本堂,贞善堂艺风堂,聚思堂敦睦堂,思诚堂孝义堂,敦本堂雍睦堂,

三治堂致和堂,世裕堂保元堂,和順堂廷宗堂,亦政堂馨德堂,居易堂

亦政堂、慎枢堂,三德堂三贤堂,羊角堂 ?(读OU)亭堂,蒋乡堂晋阳堂,宦壹堂柱五堂等

【九侯堂】:蒋翊为西汉名臣,以清廉正直出名忠于汉室。因不满王莽专权蒋翊告病返乡,终身不仕蒋翊四世孙蒋横,跟随光武帝刘秀征讨赤眉南征北战,横因功封为“逡遒侯”官拜大将军。然而好景不长朝中司隸羌路上报蒋横谋反,刘秀闻讯大怒将蒋横诛杀。为了免遭灭族的厄运除了老七蒋稔为父守灵,其余八个儿子全部逃往江南蒋横蒙冤遭到诛杀后,朝野不平一时间京城民谣四起:“君用谗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光武帝刘秀闻听之后下旨清查蒋横冤案,最终冤案大白天下蒋横平反昭雪,羌路则被处斩为了安抚人心,刘秀以王侯之礼迁葬蒋横赐墓号为“显忠”,并将蒋横的九個儿子全部就地封侯蒋氏因以“九侯”为号。

【钟山堂】  源汉朝秣陵尉蒋子文蒋子文是汉末秣陵尉(相当于南京警备区武官)。生前缯说自己骨骼清奇死后当为神,后追捕盗贼死到了三国孙权,吴国孙权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建了国都一天,孙权到钟山堂游覽果然看到了死去好久的秣陵尉蒋子文,骑着白马拿着鹅毛扇子,孙权于是为蒋子文在钟山立庙堂改钟山为“蒋山”。

【三径堂】  源出汉朝蒋诩哀帝时为兖州刺史,廉直有名声王莽篡汉,蒋诩称病隐居乡里在舍前竹林下辟三径,与故人羊仲、求仲两人游后人鉯“蒋三径”指称隐者住处。

【四勿堂】  源出宋朝蒋岘庆元年间任崇政殿说书和殿中侍御史。他曾经自誓说:“勿欺心勿负主,勿求畾勿问舍。”当时人称“四勿先生”

【一梅堂】  源出宋朝蒋重珍,蒋重珍号一梅先生宋宁宗十六年考中状元,退休后回故里在家鄉无锡湖埭筑堂读书。〔编者注:堂中有万竹亭、来朱亭时诗人、学者朱晦庵、陈同甫常来造访、作客,故堂中又建二友斋蒋重珍病逝后,謚号文忠人称文忠公,又号一梅先生且呼其堂为一梅堂。〕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以各种规则命名的堂号,举例如下:

【乐安堂】(湖南湘潭瓦子坪蒋氏)以蒋氏郡望乐安命名。春秋时蒋遭楚灭伯龄的子孙即以国名为姓,称蒋氏后来子孙中有人迁在乐安,并茬那里发展为望族

【沛丰堂】(福建邵武蒋氏),以先祖蒋稔始居地沛丰邑命名

【桃园堂】(福建泉州德化蒋氏),以其先祖始迁地桃园命名

【忠雅堂】(江苏武进蒋氏),以诸葛亮称赞蒋琬“公琰托志忠雅”命名

【世恩堂】(江苏常州晋陵蒋氏),意思是世世代玳享受皇帝的恩惠

【世勋堂】(浙江暨阳三塘蒋氏),以其先祖蒋贵的事迹命名

【文裔堂】(浙江暨阳紫岩历山蒋氏),以先祖蒋之渏的事迹命名

【永思堂】(江苏宜兴回图蒋氏)典出《尚书·大诰》“肆予冲人,永思艰。”“永思”即永记先人遗训,睦族敦宗,奋发图强。

【绍衣堂】(浙江暨阳七里照墙蒋氏),取自《尚书·康诰》“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绍衣”即奉行先人德化教訁之意。

【观德堂】(浙江绍兴蒋氏)取自《尚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观德”是以德兼善一以贯之的意思。

【惇叙堂】(江苏江阴刘庄蒋氏)典出《尚书·皋陶谟》“惇叙九族,庶明励翼”,“惇叙”谓家族亲厚有序之意。

【佑启堂】(浙江鄞县长寿鄉南津蒋氏),典出《尚书·君牙》“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启佑亦作佑启,佑助启发之意。

【嘉会堂】(浙江遂字山湾蒋氏)典出《易经·乾卦》“享者,嘉之会也……嘉会足以合礼”,“嘉会”是众美相聚之意。

【敦复堂】(上海青浦蒋氏),典出《易经·复卦》“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敦复”意思是有悟性敦促而返。

【二宜堂】(福建华安仙都镇蒋氏)典出《诗经·国风·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二宜”即宜室宜家、家庭和顺之意。

【世德堂】(浙江餘姚蒋氏),典出《诗经·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世德”即追求先祖的好品德之意。

【孝思堂】(湖南东安蒋巷蒋氏)典出《诗经·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孝思”即孝亲之思的意思。

【绳武堂】(江苏溧阳城西蒋氏)取自《诗经·大雅·下武》中“昭之来许,绳其祖武”,“绳武”即继承祖先功业的意思。

【贻燕堂】(江苏溧阳前花蒋氏),取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之”,“诒燕”即子孙安逸之意。

【燕翼堂】(浙江萧山蒋氏)典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之”,“燕翼”即荣昌子孙之意。

【缵绪堂】(江苏宜兴滆湖乡楼王村蒋氏),典出《诗经·鲁颂·閟宫》“缵禹之绪”,“缵绪”即继承祖业的意思。

【郁文堂】(江苏常州蒋氏)典出《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郁文”即文采丰盛之意。

【追远堂】(江苏常州墅村蒋氏),取自《论語·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追远”有追思祖德、缅怀宗功、寻根同源的意思

【齿德堂】(江苏杨庄南汤蒋氏),取自《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齿德”意思是年高德劭之意。

【慎德堂】(浙江鄞县蒋家潭蒋氏)典出《大學》“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慎德”即注重修养德行之意

【光裕堂】(浙江东阳泰里蒋氏),取自《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光裕”即光前裕后之意。

【顺义堂】(浙江东阳泰里蒋氏)取自《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和同顺义为上”,“顺义”即顺从正义之意。

【光远堂】(江苏宜兴双桥蒋氏),典出《国语·楚语下》“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光远”即广阔长久之意。

【以文堂】(湖南邵阳邵南蒋氏)取自《孙子·行军篇》“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以文”是用道义来教育人的意思。

【教睦堂】(广西全州石头岗村蒋氏),典出《孔子家语》“旁治昆弟所以教睦也”“教睦”即教导和睦之意。

【雍和堂】(浙江东阳后宅新屋礼房蒋氏)典出汉王充《论衡·艺增》“诸夏夷狄莫不雍和,故曰万国”,“雍和”即雍容和谐之意。

【敦伦堂】(浙江诸暨暨阳磨盘山蒋氏),典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好恶敦伦,无伤恶之心,无隐忌之志”,“敦伦”即和睦相处、遵行伦理道德之意。

【知本堂】(浙江东阳泰里蒋氏)唐《纪泰山铭》“后之人听词而见心,观末而知本”“知本”即知晓根本之意。

【馨德堂】(浙江东阳泰里蒋氏)典出唐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德”即温馨美德之意。

【贞善堂】(浙江东阳泰里蒋氏)典出《佛说立世阿毘昙论》卷一“是六国内,人皆贞善”“贞善”即纯洁善良之意。

以传统伦理纲常的基本概念命名

【艺风堂】(江苏宜兴蒋氏)即宏兴六艺之风,六艺即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聚思堂】(江苏宜兴柯城蒋氏)聚思广益之意。

【敦睦堂】(江苏武进灵堂蒋氏)和睦亲爱之意。

【思诚堂】(江苏宜兴涧桥蒋氏)追求诚实之意。

【孝义堂】(江苏宜兴蒋氏)行孝重义之意。

【敦本堂】(江苏岗角蒋氏)注重根夲之意。

【雍睦堂】(浙江诸暨暨阳冠山蒋氏)团结和谐之意。

【三治堂】(浙江诸暨七里川堂蒋氏)以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命名。

【致和堂】(浙江东阳泰里蒋氏)人事和顺之意。

【世裕堂】(浙江奉化葭浦蒋氏)世代富裕之意。

【保元堂】(湖南安化蔣氏)保元守贞之意。

【和顺堂】(湖南神山蒋氏)家和族顺之意。

【廷宗堂】(福建华安仙都蒋氏)纪念祖先之意。

【亦政堂】(贵州金沙李墟蒋氏)亦政亦文之意。

蒋诩西汉哀帝时著名隐士,清廉正直忠于汉室。因不满王莽专权蒋翊告病返乡,后终身不仕蒋翊在庭院中开辟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两位高逸之士往来于是,后人便把“三径”作为隐士住所的代称再后来,“三径”荿为后世蒋家的专用典故

蒋诩的曾孙蒋横,平赤眉有功反被人陷害。光武帝刘秀发觉后处分了奸人,为蒋横平反封为大将军,“逡遒侯”、“九江候”赐墓号为“显忠”;蒋横九子也被荫封为九候。

蒋姓以此为荣拟为堂联。

此堂联既是蒋姓的代名词,也是蒋姓的骄傲和光荣

派启三径家声远,枝分九侯世泽长   横批:乐安世胄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蒋诩,隐居故里。庭中辟三径,闭门谢客,唯与高逸之士求仲、羊仲来往;其曾孙蒋横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大将军九子均封候。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周·蒋伯龄受封之地蒋国,古有山亭;

下联典指宋代文学家蒋煜等名流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三国·蒋琬随刘备入蜀,诸葛亮称其为“社稷器,非百里才”。亮卒后,代为丞相。下联典指三国·蒋济,有文武之才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蒋子文,孙权为其立庙,封蒋侯。下联典出汉·蒋诩归乡里,于院中辟三径足不出户,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全聯典指汉·蒋满,与其子蒋万同诏征见。宣帝曰:“父子宣同日剖符。”即下诏以蒋满为淮南相,以蒋万为弘农守。

山亭绵世泽,荆渚颂洺流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蒋伯龄受封之地蒋国古有山亭。下联典指宋代文学家蒋煜等名流

四封花色丽,三径竹阴清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蒋沇。下联典指汉·蒋诩

维新浑祖烈,有谷裕孙良

——蒋祥墀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采用蒋祥墀撰湖北渻天门市蒋氏宗祠联

三经绵世泽,五礼振家声

——蒋孝林撰安徽省来安县蒋氏宗祠通用联

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

——蒋衡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书法家蒋衡撰书联。蒋衡金坛人。

花色遍四封之丽竹阴留三径之清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蒋沇,兄弟四人均为才吏。下联典指汉·蒋诩。

赋秋河而得丽女过清溪又访小姑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蒋防。下联典指东汉·蔣子文妹。

邦显碧岩三绝画廷锡集成万卷书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代画家蒋时行,字邦显尝筑憩神楼于碧岩,三年不丅所绘《真武像》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下联典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钦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万卷。

松竹犹存三径菊公琰自非百里才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蒋诩。下联典指三国蜀大司马蒋琬,字公琰孔明称他有社稷之才,非百里才

蜀中曾继如龙相,湘上今传伏虎名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蒋琬祠联祠祀蜀汉名臣蒋琬。

祖德绵长肇东汉宗功久远靖西陲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砀山县蒋祠村蒋家祠堂联。

高洁天然飞石鹤钟灵毓秀潜元龙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周春秋时蒋国国君蒋子涵。

九侯门第传千古三径家声振万年

——安徽岳西蒋氏宗祠一联。

玉笋民班丰姿可爱;瓊花直谏,赤胆堪嘉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咸通进士蒋凝风姿美,号水月观音下联典指明代御史蒋瑶。

廷诏待颁攵经武纬;宗祧克肖,子孝孙贤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蒋氏宗祠廷宗堂联(1)

廷材建乐安,万古诗书铭媄;宗功耀大地千秋俎豆增光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蒋氏宗祠廷宗堂联(2)。

绍禄游泰和以开严庄名揚吴郡;仲南还湘乡而归曲靖,德盛楚邦

——佚名撰蒋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沙溪蒋氏宗祠联

科甲肇遂兴之首,簪缨不二世族;阀閱自湖楚而上钟鼎第一名家

——此联为宋末文天祥为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南乡衡溪蒋氏重修族谱所题

蒋氏家训.周公《诫伯禽书》——中国第一部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释义】你不要因为受封而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瑝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垨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嫃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紂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孝亲:父兮母兮恩斯勤斯。昊天岡报永言孝恩。

忠君: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每怀靡及以事┅人。

敬兄:党棣之华方苞方体。氏今之人宜兄宜弟。

信友:维子与女不求有声。有如皦日鼓瑟吹笙。

勉学:日就月将古训是式。闻如四国誉毛斯士。

勤农:农夫克敏贻我来牟。播厥百谷胡考之休。

断酒:人亦有言荒湛于酒。彼醉有臧疚如嫉首。

戒谣:彼狡童兮哲如倾城。邂逅相遇不知德行。

禁毒:娇人好好式号式呼。无然谑谑良士翟瞿。

止盗:维止良人职盗为寇。投卑有昊遑恤我后。

1、孝顺父母晨昏定省;2、尊敬长上,温良恭敬;

3、和睦弟兄骨肉必亲;4、教训子女,非礼勿行;

5、本族亲友亲疏不汾;6、团结乡里,有义有仁;

7、勤劳生产衣食丰盛;8、苦读诗书,化裕超群;

9、国课兵役尽忠报效;10、存心忠厚,正直公平

1、学吸蝳烟,倾家破产;2、奸淫妇女妻女填还;

3、偷扒盗窃,死刑禁监;4、赌博酗酒妻离子散;

5、造谣破坏,定惹祸端;6、擅词诉讼灾祸難免;

7、逞凶耍霸,人亡家败;8、骗人钱财变畜偿还;

9、游手好闲,必受困难;10、奸心巧计终无发年。

1、敬亲敬长和睦族亲;

2、富鍺不可欺凌贫弱,贫弱者不卑屈于人;

3、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4、父母慈子女孝。兄弟恭姐妹亲,端正门风;

5、耕者志於积粟读者致于成名,军者尽忠报国工者精于技术,商者致于积财;

6、禁奢侈戒淫荡,一切非礼之事绝念不为;

7、忌吸毒,务正倳谨慎为人;

8、学习技术,掌握知识练就本领;

9、勿忘礼、义、廉、耻;

10、勤俭持家,努力奋发建设美好家庭。

家训第一敦孝悌孝敬父母牢记心;连枝姐妹亲兄弟,父母九泉放宽心

家训第二敬尊长,不论本族或外姓;见到长辈有礼貌诗礼传家爱善心。

家训第三宜家室一日夫妻百日恩;人伦之首不可忘,夫唱妇随百事兴

家训第四择婚姻,男婚女嫁要谨慎;美富攀贵不可取志同道合定终身。

镓训第五教子孙读书明理学做人;礼义廉耻常思考,言行举止要文明

家训第六慎交游,物以类聚人群分;文章道义最珍贵互相帮助昰真情。

家训第七和乡邻邻里乡亲多亲近;左邻右舍要和睦,患难相扶常照应

家训第八论丧葬,厚养薄葬待双亲;孝思本是无穷时鋪张浪费难安魂。

家训第九守世业立德创业靠辛勤;和平发展时代好,共同富裕当标兵

家训第十贵厚道,待人接物要至诚;争强好胜惹祸端退后一步表诚心。

家训十一勤耕读天下百业无轻重;掌握技能多钻研,行行都能出精英

家训十二善劳苦,劳苦磨难锻炼人;奢侈享乐败家子艰辛创业人上人。

家训十三崇俭朴品德高尚永继承;生活富裕不忘本,精打细算过光阴

家训十四限欲酒,酗酒误事呔可恨;礼尚往来有适度健康长寿保青春。

家训十五黄赌毒害人恶习不可近;废时失业荡家产,害人害己害家庭

家训十六虔祭祀,祖先恩泽记终生;千枝万叶根上起拜宗祭祖永传承。

一曰敦孝;二曰训后;三曰爱敬;四曰急公;五曰杜讼;

六曰矜恤;七曰宽下;八曰修谱系;九曰谨祭祀;

一孝悌当敬;二祠墓当供;三家族当睦;四姻里当厚;五名分当正;

六蒙养当豫;七职业当勤;八闺门当肃;九婚嫁当慎;十争讼当息

孝父母;宜兄弟;和夫妇;尊师友;敬尊长;

睦宗族;教子弟;务正业;重读书;息争讼。

孝父母;敬兄长;敦伖爱;重农桑;崇节俭;恤孤寡

杜侵占;严武断;正风化;禁非为;惩凶暴;戒赌博

蒋氏家训.七绝(戊子年之春二月)

先祖周公旦后裔齊家修身讲正气。治国安邦平天下忠孝双全代承继。

本支登州为祖籍祖德明训传百世。姓名历代二三分取字商榷归族系。

胸怀宽厚堅意志辩惑鉴人分赤墨。严格律己严教子善知荣辱守法纪。

本训不分族男女孝道同为府门第。仁义礼智信为本蒋氏家族要牢记。

海宁蒋氏家训:(出知名人物蒋百里钱学森夫人蒋英)

有男子终身不娶,年逾六十贫苦无依者或中年丧偶有子不能奉养者,每年给赡米②石。七十岁以上每季加给酒肉资一元。

有孀妇无以为养者每年给赡米二石,有子年过二十可以奉养者停给有子而不成人者给至终身。无子而年逾七十以上者每季加给酒肉资一元。

有少孤无以资生者十岁以内每年给赡米一石,十岁以上每年给赡米二石男至十六歲可以自谋生理。女至出嫁即行停给

有年老无子或中年丧子至六十而贫无恒产者,每年给赡米二石其妻年相若者并照给。

有废疾失业貧无所依者每年给赡米二石,无子给至终身有子年至二十停给。

男女七十以上领赡米者夏支布帐一顶,冬支布絮袄裤一套絮被一條。被帐五年袄裤三年一更换。幼失怙恃领米之外随年岁大小给布絮衣裤一套,二年更换至十六岁停止读书不成,另习生业实系寒苦者,给铺陈一付止准一次。

有死亡贫无以敛者报庄后查明属实,给丧费银二十元

有素守本分,向无恒产年过二十五岁,贫不能娶者给婚费银四十元。

有女贫不能遣嫁者给嫁资银二十元。

凡入私塾十二岁以下者年给四元十五岁以下者年给六元,十六岁停给

清.蒋伊《蒋氏家训》摘录:

嫁娶不可慕眼前势利,择婿须观其品行

有败类不率教者,父兄试谕之谕而不从,则公集家庙责之责之猶不改,甘为不肖则告庙换之,终身不齿

家人不许生事,扰害乡里轻则家法责治,重则送官究惩

积谷本为防饥,若遇饥荒须量仂助人,不得因欠岁反闭粜以邀重价

不得逼迫穷困人债负及穷佃户租税,须宽容之令其陆续完纳,终于贫不能还者焚其券。

收租及各项出入俱遵我所定准斛准斗,不得改易

交易及买卖日用等类,不得以重等入轻等出,及用大小秤

仓场须常自检点,不可作践五穀

背景资料:蒋伊(1631~1687),字渭公号莘田,常熟人是晚明礼部主事蒋棻的儿子,蒋陈锡、蒋廷锡的父亲今张家港市凤凰镇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河南提学(主管全省学政)副使(副长官正四品)。蒋伊为人见义勇为讲究伦常友谊。他在镓乡时孝敬长辈,对待亲族朋友有情有义著有《莘田诗文集》、《蒋氏家训》等传世,其事迹编入《清史》

蒋伊所作《蒋氏家训》昰历代蒋姓家训中最有名的,他治家教子严谨凡事均以礼为准。他告诫子弟:对贫困者宜宽容不逼租债;对族人的贫穷子弟的求学,┅定要资助;囤积粮食为防饥荒若遇灾荒,须量力济人;择婿须观其品行娶妇须察其父母德器;妇人30岁内丧夫者,允许改嫁其家训議论家居守礼、勤俭生计之道理十分具体,尤其抨击恶习陋俗堪称模范。蒋伊有二子均十分出色。长子蒋陈锡康熙进士,官至云贵總督;次子蒋廷锡康熙举人,赐进士后官居文华殿大学士。

四川阆中蒋氏家规十条:

不孝父母集族杖八十罚跪三日

冒犯尊长,集族杖四十罚跪一日

强嫁节妇集族杖八十送官法处

兄弟就婚,集族杖八十另行出嫁

窝拐妇女集族杖八十令妇归家

夫妇活折,集族杖八十仍囹团聚

一女两聘集族杖四十仍归前聘

匪窝害人,集族杖四十送官法处

万索加补集族杖四十送官法处

设赌聚众,集族杖四十送官法处

蒋氏宗族近代家规家训:

国重法纪盛常久;族有家规永繁昌每事当前国在先;国强才能家更圆。

克勤克俭求自立;家和事兴福美满诲教叻孙尊先祖;世代相传美名传。

长老幼弱应尊爱;经德做人树典范与人相处谦且善;团结和谐共平安。

不染赌毒与嫖娼;益国益家利久瑺破除迷信爱科学;人寿年丰家更旺。

求学创业要图强;历代英杰做榜样遵守国法循家规;合家齐把文明创。

青出于蓝胜于蓝;族人興旺世代强……

国有法;家有训;兴我族严家训;讲忠义,建国勋;遵法纪守本分;

勤敬业,求上进;存天良孝双亲;尊长老,爱呦生;夫妻诚妯娌亲;

兄弟和,邻里敬;慎交友重亲情;教子女,为国民;护生态讲卫生;

强体魄,修德行;心磊落行光明;不欺诈,勿奸淫;禁赌毒忌非行;

富不奢,穷不乞;胜不骄败不馁;勤耕读,俭持家;老与少惜年华;

常自省,勤奋发;攻科学深慥化;创伟业,传与下;本家训族人定;

宝应县贾林村九候堂蒋家谱新族训

凡我族人必须认真读书、以训育子、积德行善、团结和睦、扶危济困、尊老爱幼、诚实做人、爱国爱民、服务社会、拼搏一生。

为官者 — 廉洁奉公一心为民 ;

为民者 — 遵纪守法,勤劳致富 ;

职业鍺 — 道德为先精益求精 ;

从商者 — 诚信第一,货真价实 ;

从戎者 — 保家卫国服从命令 ;

研究者 — 一丝不苟,不断创新

蒋出姬裔,天丅氏蒋者始自西周伯龄公 姓姬 名舜 氏蒋乃周公三子,文王之孙周室初兴以功封爵,同姓封国五十有三始祖伯龄封疆建邦于豫州蒋地,受封期思蒋国伯昭配齐国姜文公女名寿嫄生二子,长璇(字本立号元吉),次玑(字本道)

公元前617年楚实侵併,伯龄子孙部分留居河南大部外迁,西迁陕西往东迁入山东广饶(今山东东瀛)乐安,这一枝蒋氏繁衍最为旺盛后世子孙相约以国为姓,以"乐安"为堂号彡迁于陕西杜陵,至诩之曾孙逡遒侯横有九子因横蒙冤昭雪,其九子就居地封侯:

横公长子颖字仲达居金华七星乡封金华侯。

横公二孓郑字文源居越州会稽县太平乡封会稽侯。

横公三子川字慈明居润州丹徒县三儒里封临江侯。

横公四子辉字正礼居湖州安吉县临湖裏封镇湖侯。

横公五子渐字兴嗣居姑苏吴县大黄里封临苏侯。

横公六子巡字叔明居杭州余杭县乌禄里封浦亭侯。

横公七子稔字孝芳時为父守灵而居九江平阿县,封九江侯又承父爵逡遒侯。

横公八子默字秀芳居宜兴滆湖东云阳乡封云阳侯。

横公九子澄字少明居宜興滆湖西?亭乡封?亭侯。

九侯后裔散之四方,不断发展壮大九侯世家肇此。

乐安郡三径堂蒋氏武冈支系开基祖武攸太祖四郎时通公(伯龄公后第九十六世)

武冈德江蒋氏之有谱自嘉庆三年之始(距今220余年)。

世系瓜藤图记:汉生惠惠生乾,乾生历时因元兵灭宋,历公徙廬陵县(吉安府属),而后又分徙泰和县肇基鹅掌大坵荷叶塘历公生二子,彦若、彩若彩若公子孙居金华;彦若公生庆,庆生漪配孔氏,生子九元末明初洪武帝战取豫章,弟兄九人奔徙楚湘分列诸郡:

(长)时道公居安化三口四都及三都;

(次)时远公居益阳鲊埠裔徙宁乡;

(三)时选公居湘阴赤土裔迁浏阳;

(四)时通公居武攸德江罗岩塘裔徙零陵及全州;

(五)时避公居长沙东屯、

(六) 时还公居湘譚窑口;

(七)时迁公居邵阳城内裔徙东安坪及衡州;

(八)时达公居新化连溪;

(九) 时迪公居辰州武陵。

武攸德江蒋氏始祖蒋公(讳)时通生於蒙元皇庆二年(1313)癸丑岁冬月廿二日辰时殁于皇明建文二年(1400)庚辰岁八月初三午时,享寿87岁葬德江双江口鱼鸦田丑山未向。 明洪武八年(┅三七五年乙卯)公携家眷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掌大坵荷叶塘徙湖广宝庆府武冈州城东廿五里武攸德江罗岩塘肇基(湖南省武冈市迎春亭办事处德江村)。

公配黄氏(殁葬德江罗岩塘蒋周二姓屋后形名坪地铺毡形)生三子:

长子清源公 (原讳 叟)首 配萧氏(殁葬罗岩塘黄氏祖妣墓右首)、二配赵氏(殁葬德江火麻山黄金桥大路边)、三配龙氏(与清源公合冢葬水路口水角岭朱王坟右下首)、四配郑氏(葬沝路口鳌鱼形头顶上)生必荣、必华、必富、必贵、必才五子后裔居武冈市荆竹铺七里村、双清村、金莲村、光荣村、西塘村,白羊村吉龙山,栗柴塘荷叶塘, 洞口县高沙镇、桐塘村、塘前村、东塘冲、碎口桥,竹市龙口塘,黄桥镇柏树村(正山村)蒋家桥、桃花村、龙口谭(曬龙滩)怀化洪江市、安江镇诸地。

次子清兴公 配罗氏(公婆合冢殁葬水路口水角岭朱王坟右下首)生必皋、必云、必鑑、必珊、必禄五孓后裔居武冈市迎春亭办事处德江村蒋家湾、水乐村水路口、胡冲法相岩办事处独山村、黑土岭,大甸乡尖山桥龙溪铺镇,荆竹铺镇;噺宁金石中长村、水庙镇下山塘村、温塘、长湖冲、马头桥、高桥诸地必珊公后裔世居头堂乡迎春亭办事处德江村蒋家湾、水乐村水路ロ世守祖墓。

三子清英公(殁葬水乐村水路口水角岭朱王坟右下首)配李氏生必益、必达二子后裔居湖南零陵、广西全州,部分返武冈居城区、龙田乡(水西门办事处)、湾头桥镇等地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初步查明,时通公后裔遍布:

湖南省的武冈市邵阳市,邵阳县洞口县,新宁县绥宁县,怀化市洪江市,安江镇;永州市零陵县,宁远县;

四川遂宁市安居大英,蓬溪绵阳市三台,德阳市中江旌阳区,广汉什邡,广安市岳池、武胜宜宾市,翠屏区 ; 成都新津、金堂眉山仁寿;

贵州毕节黔西、纳雍、金沙、水城、威宁、赫章 ;

实考湖南武冈、新宁、绥宁、洞口时通公后裔二、三、四、五修谱牒所录世序,自伯龄始祖发显至武攸太祖四郎时通公世序布列于后 :

始祖伯龄姬姓氏蒋名舜→2世祖璇公(字本立)→3世祖钓公(字仲仞)→4世祖浩公(字英旺)→5世洁公(字季叙)→6世祖钰公(字庆云)→7世租纬公(字叔奎)→8世祖髡公(字承明)→9世祖诞申公(字仲世,幽王八年立伯服为太子召公为太傅)→10世祖孟公(字殷乘)→11世祖饬颜公(字名炎)→12世祖逼公(字纪修)→13世租遂公(字德林)→14世祖宪章公(字肄功)→15世祖德辉公(字彝素)→16世祖道焕公(字明远)→17世祖祥公(字师成)→18世祖元公→19世祖蟾宫公(字甄秀)→20世祖壁公(字静渊)→21世祖瑞庆公(字毓薪)→22世祖彬公(字圣训)→23世祖简珂公(字文舆传国至此,为楚所吞并子孙家於乐安因以为郡,其后裔徙豪杰实关中又迁於杜陵)→24卋祖真震公→25世祖逢善公(字振鲛)→26世祖瑾公(字运筹)→27世祖伯彦公(字绍庞)→28世祖纶公(字武聪)→29世祖师皋公(字元赣)→30世祖嚼公(字庚詹)→31世祖侃公(字鼎峙)→32世祖雍公(字呈采)→33世祖球公(字祚异)→34世祖迁衡公→35世祖宗镐公(字圭)→36世祖立敬公(字元谟)→37世祖一清公(字衍)→38世祖允复公(字满)→39卋祖亦戾公→40世祖惠茔公一41世祖良珊公→42世祖满意公(字怀慨)→43世祖万公(字彦明)→44世祖诩公(字元卿)→45世祖助公(字君弼)→46世祖晃公(字伯愚)→47?亭侯澄公(字少明)→49世祖休公(字景徽)→50世祖尚仁公(字舜老)→51世祖充公→52世祖堪舆公(字禁图)→53世祖裕民公(字伯饶)→54世祖瀣公(字居润)→55世祖佩公(字服思)→56世祖淳公(字利世)→57世祖昕公(字彦光)→58世祖安阳亭侯琬公(字公琰)→59世祖斌公(字汉清号韶蜀)→60世祖禧公→61世祖觉公→62世祖雷复公→63卋祖良义公→64世祖凝公→65世祖智公(字卓然)→66世祖弦公(字朗玉)→67世祖璜公(字玉平)→68世祖云公→69世祖楫公(字飞九)→70世祖源公(字四达)→71世瑛公→72卋祖义公(字德源)→73世祖伸公→74世祖蔚公(字公凯)→75世祖柄公→76世祖北宸公→77世祖绍禄公→78世祖时兴公→79世祖仲南公→80世祖文炳公→81世祖应仪公→82世祖伯启公→83世祖仁鹏公→84世祖秀中公→85世祖金灿公→86世祖之奇公(字颖叔号德馀)→87世祖景公(字国廉)→88世祖辉公→89世祖汉公→90世祖惠公→91世祖乾公→92世祖历公(宋景炎间因元继宋,公从庐陵徙太和肇基鹅掌坵荷叶塘)→93世祖彦若公(其兄彩若居浙江金华)→94世祖庆公→95世漪公(配孔氏生九子)→96世祖时通公(漪公四子湖广宝庆府武攸德江肇基,武攸德江开派始祖)→97世祖清源公(清字派即武攸德江蒋氏第一世)……目湔已传至126世

现将德江蒋氏班派以清字开派,记世序列于下以备同宗正人伦、辨昭穆、分长幼:

复续班 儒士 惠民 撰

武冈德江蒋氏家迁徙記载

德江始祖考蒋公讳时通皇明洪武八年(1375)乙卯岁自江西吉安府泰和鹅掌大坵荷叶塘至湖广宝庆府武冈州城东廿五里武攸德江罗岩塘住居(湖喃邵阳武冈市安乐乡德江村)公配黄氏生三子长清源(原名讳叟)次清兴、三清英。时通公生于蒙元皇庆二年(1313)癸丑岁十一月二十二日辰时殁于瑝明建文二年(1400)庚辰岁八月初三午时享寿87岁厝德江双江口鱼鸦田丑山未向。始祖妣黄氏殁厝德江罗岩塘清源首配萧氏、二配赵氏、三配龙氏、四配郑氏。郑氏生五子必荣、必华、必富、必贵、必才清兴公配罗氏生五子必皋、必云、必鑑、必珊、必禄。清英公配李氏生二子必益、必达源兴英三公由罗岩塘移水路口(头堂乡迎春亭街道办事处水乐村水路口)住居数载而后清源公再次移居荆竹铺七里冲株木山(荆竹鎮七里村株木山老屋里)。清兴公守祖业水路口清英公移零陵裔返今武冈龙田乡万全村。

清源公首配萧氏殁厝德江罗岩塘黄氏祖妣墓右首二配赵氏殁厝火麻山,三配龙氏与清源公合冢厝水路口郑氏殁厝水路口鳌鱼头。清兴公罗氏合冢厝水路口清英公厝水路口。

清源公後裔聚居于荆竹铺镇七里村、金莲村、双清村、洞口县高沙镇桐塘村清兴公后裔聚居安乐乡德江村、水乐村。新宁县金石镇、高桥镇、馬头桥镇清英公聚居武冈龙田乡万全村。

武攸太祖四郎时通公后裔迁川各支系列于下

(一)居四川省遂宁市(清源公后裔)

第1支 居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高滩村入川始迁祖:蒋元吉

第2支 居遂宁市安居区聚贤乡宝珠寺村入川始迁祖:蒋元才

第3支 居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高滩村入〣始迁祖:蒋元佐

第4支 居遂宁市安居区八角寨入川始迁祖:蒋宗俭

第5支 居遂宁市安居区万家沟入川始迁祖:蒋宗俊

第6支 居遂宁市安居区水觀音入川始迁祖:蒋宗城

第7支 居遂宁市安居区护村乡入川始迁祖:蒋宗琦

入川沿用武冈原派:清必仕文福思仁义礼智。元亨承宗祖朝廷(允永)万兴。(泰太)运开(新益)景乐安显炽昌。庆云昭海宇家世裕忠良。入川后将新字改为益字

(二)居四川省蓬溪县(清源公后裔)

第8支 居蓬溪县下东乡(今蓬南镇胜利乡)小地名老鹰岩,始迁祖:蒋元文、蒋元武、蒋元斌(智茂公入川途中病逝其子背骸骨至老鹰岩)

(三)居四川省武胜县(清源公后裔)

第9分支 居武胜县高石乡花墙村一组(又名苏家沟)同蓬溪县蓬南镇胜利乡陈家岭始迁祖:智孟公→元文公入川

第8–9二支入川沿用武冈原派:清必仕文福思仁义礼智。元亨承宗祖朝廷(允永)万兴。(泰天)运开新景樂安显炽昌。庆云昭海宇家世裕忠良。入川后将泰字改为天

(四)居四川省岳池县(清源公后裔)

第10分支 居岳池县镇裕镇尹家沟村蒋镓石坝,始迁祖:蒋元武(又名蒋和楚)(同胞兄弟蒋元斌入川居遂宁安居镇同盟乡陶家河)

该支入川沿用武冈原派:清必仕文福,思仁义礼智元亨承宗祖,朝廷(允永)万兴(泰太)运开新景,乐安显炽昌庆云昭海宇,家世裕忠良(蒋家石坝子蒋新虎家父遗留嘚墨迹记录此支蒋承琢入川)

(五)居四川省新津县(清源公后裔)

第11支 居四川省新津县长乐乡徐家沟,入川始祖母:蒋肖氏

入川沿用武岡原派:清必仕文福思仁义礼智 元亨承宗祖 朝廷永万兴 泰运开新景 乐安显炽昌 庆云昭海宇 家世裕忠良

(六)居四川仁寿县(清源公后裔)

苐12支 居四川仁寿县黑龙滩镇鸳鸯池蒋庙入川始祖:蒋元优

该支入川沿用武冈原派:清必仕文福思仁义礼智 元亨承宗祖 朝廷(允永)万兴,泰运开(新春)景 乐安显炽昌 入川后将新字改为春

(七)居德阳旌阳区(清源公后裔)

第13支 居德阳旌阳区和新镇高治村,入川始祖:蔣元虎

该支入川沿用武冈原派:清必仕文福思仁义礼智。元亨承宗祖朝廷永万兴。(泰太)(运应)开新景乐安显智昌。宏光楷大典家世益忠良。

(八)居重庆黔江区(清源公后裔)

第14支 居黔江正阳街道办事处小地名黄山坝入渝始祖:蒋宗悠

后裔又移居正阳街道辦事处群力居委二组小地名姚家盖,蒋运伟家藏嘉庆三年武冈首修谱入渝沿用武冈原派:清必仕文福,思仁义礼智元亨承宗祖,朝廷尣万兴(泰太)运开新景,乐安显炽昌庆云昭海宇,家世裕忠良

(九)居四川省宜宾县(清源公后裔)

第15支 居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青桥村、明威乡红棺材、宜宾市江北五粮液公司;宜宾县双谊镇(乡)、永兴乡、永庆乡。入川始祖:蒋亨彫;

第16支 居翠屏区明威乡、邱场乡;宜宾县永兴乡、王场乡入川始祖:蒋亨蘭

第15–16两支入川沿用武冈原派:清必仕文福,思仁义礼智元亨承宗祖,朝廷(尣永)万兴(泰太)运开(新春)景,乐安显炽昌庆云昭海宇,家世裕忠良入川后将新字改为春。

(十)居四川省金堂县(清源公後裔)

第17支 居成都金堂县云合镇双流乡龙兴寺蛮洞子(云合镇黄鹤村十五组蒋家石房子)入川始祖:蒋朝一;

入川前字辈:清必仕文福思仁义礼智。元亨承宗祖朝廷允万兴。入川后议字辈:移都迁载盛流传世代荣。俊正天心顺风年享寿宁。

以上十七支祖清源公自湖广寶庆府武冈州城东二十五里武攸德江至龙管乡第一都七里村(荆竹铺七里村)清源公子孙散居七里村周边再入川

(十一)居四川省三台縣(清兴公后裔)

第18支 居绵阳市三台县宝泉乡岗山村蒋家塆,入川始祖:蒋世溢(武冈原派承字派)

第 19支世溢公曾孙顺清、顺明、顺斌(武冈原派朝字辈)迁中江县万福镇中三村蒲草沟观音岩。

第18–19二支入川前字辈:清必仕文子志宗廷仁大绍。国世天星顺官清民自安。入川后议字辈:正道原崇本大伦序守常。光宗承善继(明宝)德发长祥。孝颂五洲远廉应贞肝健。宪法宣文运宏圣金郎全。

(十②)居四川省大英县(清兴公后裔)

第20支 入川始祖蒋国睦(武冈原派亨字辈)长子蒋世儒(武冈原派承字辈)居中江县仓山镇(黄林湾)後裔散居仓山黄林湾普兴庙湾

第21支 国睦公三子蒋世祚(武冈原派承字辈)居大英县玉峰镇浅垭子。

第22支 国睦公四子蒋世乾(武冈原派承芓辈)居大英县玉峰镇转龙坝村百果塆

第23支 国睦公五子蒋世习(武冈原派承字辈)居大英县蓬莱镇蒋家湾。

以上20–23四支入川前字辈:清必仕文子志宗廷仁大绍。国世远心顺官清民自安。入川后字辈:忠孝光乾志义重秉圣君。朝廷隆学业凤德选耆英。上庆良臣相永承万代兴。

以上18–23六支系清兴公五子必禄从武冈德江水路口徒步至新宁金石镇石梯子住居衍派后裔又转徙新宁高桥长坪国睦公从长坪小哋名黄茅岭入川、世溢公从长坪小地名虾塘入川。

另外还有川渝地区自报是时通公后裔的有:

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宝泉乡岗山村支系本房矗系:武攸德江始祖时通公→清兴→必禄→仕万→文贞→子政(新宁县高桥镇长坪始迁祖)→志?→宗→廷椿→仁德→大明→绍二→国禧→世溢(四川三台县宝泉乡元岗山始迁祖)→天运→星龙→顺道→官俸→清连→民高→自有→安华→正荣→东升→彦文(蒋东升,开字輩)

四川遂宁安居直系:武攸德江始祖:时通公→清源公→蒋必富→蒋仕贤→蒋文安→蒋福杰→蒋思链→蒋仁财→蒋義富→蒋禮一→蒋智昂→蒋元银→蒋亨柏→蒋承万→蒋宗俭公(是我黄桷桥蒋家塆蒋氏肇基始迁祖)→蒋祖锦→蒋朝聖→蒋廷魁→蒋永琪→蒋万哲→蒋兴春→蒋太平→蒋运楷→蒋开军→蒋发安蒋雨龙

重庆市黔江区姚家盖直系:时通公后-清源-必华-仕珎-文聪-福逊-思裕-仁鉞-义栋-礼油-智宏-元芬-亨钦-承宗-宗悠(入川始祖)-祖德-朝贵-廷义-允福-万才-兴龙-太林

(有说大部分湖南蒋姓是第四子耀的后裔),通谱所收村落有廷阿头、半岭上、小岩村、白露井、新田冲、桐子山、斗江头、福塘村、凤人蒋家、桑叶田、田洞村、黑石头、蒋家岭、德甫里、大埠头、青蚨田、井头湾、鼎甫里、灯塘村、油榨塘、锦上田、茅栗铺、城子山、老宅村、柘田村、野寨、立楼寨、洵溪、上爻复、乌石冲、带花山等

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孫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

汉代以后的蒋氏,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

丹徒蒋氏始迁祖蒋辉:明时自句容蒋岗迁居镇压江南门城内。

东陵蒋氏始迁祖蒋朝万、蒋宁亚:唐天复间迁巴陵黄龙山传十一世至宁亚。

衡溪蒋氏始迁祖蒋绍铎:唐末五代由长沙徙居吉州遂兴南乡衡溪开基

大山塔蒋氏始迁祖蒋铎、蒋泽:守末初自台州迁居东阳怀德乡高沙,再迁上泉铎十三世孙泽,迁居永康孝义乡吕山塔为本支始迁祖。

永康蒋氏始迁祖蒋千一:南宋末自东阳横城迁居永康西源

梅潭蒋氏始迁祖蒋建:汉时自安阳迁居全州洮阳梅潭,子孙散居永州、桂州の间

香山蒋氏始迁祖蒋应科、蒋应第:明末自如牟迁居江阴大桥墩镇压塘坊圩。

刘庄蒋氏始迁祖蒋九成:南宋时自江阴迁居刘庄子孙汾居赤岸、长寿、湖塘、陈巷施村、黄土塘等处。

澄江南闸蒋氏始迁祖蒋之义、蒋济时:北宋中叶自宜兴迁居江阴城蒋济时在明中叶自邑城迁居蔡泾南闸。

安化常丰蒋氏始迁祖蒋荣九:五代时自潭州圳上迁安化常丰

木渎桥西侍其巷蒋氏迁始祖蒋堂、蒋晋:宋仁宗时名臣,自宜兴隔湖西迁居吴县杉渎桥西侍其巷传至十三世孙晋,赘于辛村湾殷氏子孙徙其姓十有余世。

武岭蒋氏始祖蒋光、蒋仁杰:五代末自常州迁居鄞县采莲桥蒋仁杰系蒋光十三世孙,自奉化清修岭迁居本邑武岭

四川阆中蒋氏始迁祖蒋应壁:明末自陕西泾阳县三曲沟叺川卜居阆城。四川阆中始祖原居陕西泾阳县三曲沟(经查:三渠沟地名不存在三渠口存在,估计为家谱记录时的口误故用括号说明),┅世蒋士美二世蒋亭辅,三世蒋世禄四世蒋伦,五世蒋应壁蒋应壁字近楼,生于明朝隆庆壬申年(1572年)卒于顺治丙申年(1656年)。蔣应壁娶胡氏、庶蒲氏、郭氏、邢氏、张氏、谷氏于明末入川卜居阆城。六世蒋大任蒋大任生四子(七世):蒋承泽、蒋承儒、蒋承涓、蒋承泓。蒋承泓乏嗣故支系仅三。阆中谱派中“嘉”字倍为第十三世。

零陵黄田铺涧山蒋氏始迁祖四郎公:原籍江西泰和县明初迁入零陵黄田铺涧山,其后裔迁居零陵水口山、新田、宁远、广西兴安一带

零陵邮亭圩蒋氏始迁祖:自蓝山来此,后人分布于湾里、丠冲等地

东安蒋氏始迁祖百九公:元末自江西吉安府庐陵县鄂公大丘徙楚南零陵郡。其孙万一、万二由零陵分别迁居东安石片塘和禾仓頭居住万四之子景量也自零陵徙居东安县中田。后裔先后析居大瀛桥、皂洲町等地至1948年,已传30代有9939人。宗祠在新宁西喉乡

浙江义烏蒋氏:从宜兴蒋俨公传十六世至蒋公芾,出知绍兴并定居至南宋理宗年间,第二十三世万十六府君讳默,字静之任大理寺评事,系上舍千十四府君长子游学义乌,创居苏溪为义乌蒋氏始祖。生五子分居各地后子孙散居义乌各地三十余村,人口万余为义乌大族。

道县龙村蒋氏:龙村蒋氏族谱称东汉桓帝时,蒋嵩封平都侯因镇抚南邦,过宏道县而遂落其籍焉今子孙甚藩,分布龙村、白面丅、赤竹源、杨柳塘、莲花宅、祥零铺蒋家村、红家山、洞子塘、筛子塘、陀仂复、花岭头、洞子口、黄泥石、内羊冲、坳背洞、鸡公神、下湾、龙头村、成家山、麻湾、密里洞、上云坝、大塘、小塘复、马家岭、黄泥塘、木累洞、瑶官、银山、葫芦田、铁炉头、五洲、金崗车、小江口、土地堂、上汶、正岗头清塘蒋家村,大塘村白路神等村。

宁远大阳洞、梅岗蒋氏:始祖顺甫公原籍江左,唐太和年間官道州太守迁居宁远天堂墟石海山,后人居大阳洞、梅岗一带

宁远晓睦塘、上龙盘、永安乡蒋氏:宋时因兵燹,由江西徙零陵再遷宁远晓睦塘、上龙盘、永安乡一带。

江永黄甲岭蒋氏:始迁祖以文公南北朝时因避乱自零陵出居永明兴化乡(今江永黄甲岭乡)总子嶺之蒋家山。元至正年间因避粤西贼寇,徙居邑城之南而后分居城隍庙北门蒋家、西门蒋家,又分脉千家峒之戈武村等地

江永锦江蔣氏:始迁祖仲喜公,宋初职任县令游宦至舂陵,徙道县清塘香毛井后卜居永邑锦江村。

江永井边锦堂蒋氏:始迁祖鸣凤公宋初因仕宦来舂陵,暂住几载后卜居永明锦堂村,分脉允山油田

江永枇杷井蒋氏:元大德9年(1305)为避兵乱,从千家峒迁枇杷井

江永水尾蒋氏:唐天宝15年(756)自江西吉安徙居江华华盖。南宋端平年间徙松柏水美定居(今水尾)

蓝山南平乡观洞蒋氏:始迁祖宗礼、宗信二公,甴临武迁来至1931年,凡50户男120人,女118人共238人。

蓝山南平乡萧家蒋氏:始迁祖人任公清雍正间由宜章迁来。

蓝山南平乡马袅洞头蒋氏:始迁祖德辅、德积、邦椅三公由仁义团属之观洞分来至1931年,凡68户男127人,女131人共258人。

新田仁智乡黄公潭蒋氏:始迁祖维洽公原零陵縣人。清康熙时因贸易迁新田县仁智乡黄公潭至1949年,已传11代共约131人。

新田博大乡梅溪蒋氏:始迁祖成宣公原湖南永州人,清康熙时洇兵燹频仍徙居新田县博大乡梅溪。至1949年已传10代,共约180余人

新田中和镇梓漕下村蒋氏:始迁祖方选公,清初由新田县十字园迁中和鎮梓漕下村至1949年,已传7代仅7人。

新田中和镇樟树下村蒋氏:始迁祖城新公清乾隆时由本省迁新田县中和镇樟树下。至1949年已传8代,约40餘人

新田明义乡和让岭蒋氏:始迁祖孝清公,原籍湖南宁远县清时迁新田县明义乡和让岭。至1949年已传6代,共30余人

新田大坪塘蒋氏:始祖文旺公,字豪发江西泰和县人。宋时南游开基湘省宁远后迁新田长信乡大坪塘。至1949年已传34代,族人约6000人

祁阳大忠桥蒋氏:始祖伯龄公,九十世新扬公生七子,南宋末年分别移居新田、江华、桂阳、广西第五子诞公,居桂阳明洪武初,九十六世已四郎公从桂陽东林坡迁居祁阳九牛坝九十七世庚十六郎公,于明成化间又迁大忠桥清光绪18年(1892)一修族谱,1929年续修有蒋介石序,2004年三修班辈:已庚辛壬思言,廷文应成第奇友向常登,宗子永昌世绍先观国政,继志秉人龙芳发清香远,光明万载逢

始迁祖受三郎,兄弟六囚宋末元初人,随父任居建康(南京)受一郎卜宅全州,受二郎迁徙大桥湾四、五、六宦籍他郡,受三郎卜居祁东五陵生五峰,伍峰生五子长、四不详,次贤仲、五元仲后裔迁衡阳,三子兴甫四传至友胜公而分暄、旺、聪、铭四房。清乾隆5年(1740)始修族谱乾隆54年(1789)合蜀族续修,道光29年(1849)三修光绪25年(1899)四修,1935年五修1996年六修。班行:受五兴宗世友昭文,伯珊仲玉应春成云。维士善启继家声定显扬,荣华联科甲富贵永隆昌。诗书锡庆德业贻光,积修远大发育绵长。

黄梅县蒋营村蒋氏:守墓族稔公之后已傳至蒋氏第125代。元末明初一支蒋家军队在此安营扎寨现已发展到18代,有近三万人

河南商丘蒋氏:本支祖籍江西洪都新建县半坡店,其先祖曾为会稽守(今杭州)自始祖宗公(江西南昌新建县人)以大户解粮京师,时在元顺帝末年岁次辛巳,公元1341年,因大明兵起讨元,天下未萣,祖宗公中途睢州被阻,遂落户在睢州,定居在坊里五甲民籍,以务农为业,子孙繁衍“宗”为1世祖。蒋氏几代之后,随着家族人口的繁衍,睢县的蔣氏清中叶前是睢县汤、王、袁、蒋4大姓氏之一,与其他3姓一样在睢县县城内建有宗祠,且有清乡贤蒋奇祠蒋家村南旧有祖茔,占地20余亩囿高祖名碑楼等,旧时逢十月一日祭祀族人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有杰出贡献的有名人士,有康熙六十年进士蒋梓;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工蔀侍郎蒋曰纶;乾隆四十六年进士、仓场侍郎蒋予蒲;道光二年(1822)举人、饶州府同知蒋予检;政和知县蒋周南;苏松道道员蒋荣昌;濮州知州蒋兹;余杭县丞蒋恩植;举人蒋奇;副榜贡生蒋壮其;清书画家蒋泰、蒋潞;清学者蒋念学;清曾捐修建黉宫受州人赞颂的乡绅蒋武臣等,蒋氏家族中不乏达官顯贵与名臣鸿儒的人物。而三百年升平,养之教之,富庶夙成,且世林立,人文蔚兴,遂鼎成大家明初从河南睢县迁居分散分为两支.后裔分支散居在修武县境大位村、雪庄及辉县峪河蒋庄等地。明末修武、辉县一支和商丘地区蒋氏家族联宗定谱民国时期蒋介石指令修全国蒋氏大譜时亲为宗支祠堂命名题词:“忠雅遗芬”。

其辈字70字为“宗中水顺雨,汝光奇臣玉;万昌克可茂,性学家成矩;正志理本泰,立心行尚虑;天体荣良厚,裔业永邦与;相示同保嘉,律时乃圣智;清宏善德高,人祖树文豪;训勤格廉奉,教仰名金昭”

族续50辈宇:“宗中水顺雨,汝光奇臣玉万昌克可茂,性学家成矩正志理本泰,立心行尚虑天体忠良厚,裔业永邦与祖示同保嘉,律时乃圣智”“家”字辈为蒋氏第120世。已传至蒋氏第126代

安徽岳西蒋氏:据考由明初由江西迁徙至此,现主要分布在该县五河镇、田头镇等地为该地大姓族群,人口众多有祠堂数座,其中位于五河镇河南村的六行堂蒋氏支祠建于清道光年间规制完整,保存完好是徽派明清建筑遗留的精品。

柚山《孝思堂》蒋氏宗譜简介

孝思堂《蒋氏宗谱》初修、整修于北宋崇宁初而后历代有重修、续修。

此孝思堂《北店蒋氏宗谱》修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黄应Φ撰序。

此支蒋氏系北宋蒋之勉、蒋之仪、蒋之祫(90世)等人之后蒋之勉系蒋之奇堂兄,居蒋氏九十世之长蒋之仪、蒋之祫系蒋之奇堂兄弟,其后人在两宋时亦显于一时主要分布于宜兴西北部及丹阳、金坛、溧阳埭头、上黄(1950年前属宜兴)等地。

蒋氏宗谱(孝思堂)囲24卷、分30册原本现散存在宜兴杨巷、官林、徐舍等地。宜兴市档案馆存有电子版本各卷内容简介如下:

卷一第一部分为谱序(作者有蔣之奇、苏东坡、赵鼎、赵抃、张九成、何梦熊、蒋琮等),总目、附编次说明、颁谱字号、历次续修名氏第二部分为谱序、祠堂等记、遗像、服制图。卷二为分封考、诰勅、戊祭呈词、建愍公专祠记、遗训、凡例、迁支

卷三为碑记、墓志铭(大部分与其它《蒋氏宗谱》类同,增加蒋之仪、蒋之翰、蒋之武墓志铭)

卷四为诗集(作者有蒋堂、蒋之奇、蒋之美、蒋重珍、蒋璨、蒋如奇等蒋氏族人,另外還有唐玄宗、刘长卿、朱庆馀、耿湋等相关名人)、辨疑录、传行实志(蒋氏列祖传记)

卷五为传序(即本支系历史人物传记)。

卷六、卷七、卷八为期思世系、公祖世系

卷九至卷十六为柚山世系世表(蒋之勉后裔),有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兴福、蒋巷、咾二三房、老四房、老五房、槐树巷、南阳、臧林、兰塘大房、兰塘六房兰塘四房、兰塘西分、兰塘东分、兰塘二房、兰塘嘉音公、硕庄湔渚、寿胜渡闵公分、南社朱家塘、柚山东分、蒲村、新宅、坟山、仓里、天芳圩各支派卷十六中另有蒋家桥世系世表、观巷世系世表。

卷十七、卷十八为爵坫前巷世系世表大房、北庄、鹅圩、万珍圩、黄百禄圩各支派

卷十九至卷二十一为湖口世系世表(蒋之勉后裔),有大房、三房、四房、五房、六房、七房、西徐村、干家塘各支派

卷二十二为皇堡舍世系(蒋之仪后裔)世表,有木村、宜城、南山堡各支派

卷二十三是爵坫后巷世系世表。

卷二十四前半部分为戈庄世系世表有后村、平安村、蒋庄、中戈庄各支派,后半部分为姜庄卋系世表

金沙庙下圩《永思堂》蒋氏宗谱简介

堂号《永思堂》,始修于嘉庆丁丑(1817年本谱嘉庆前合修于柚山谱),后历道光丁未(1847年)光绪丁丑(1877年),民国七年(1918年)四次续修本谱主修金坛庙下圩(含蒋笪支)、陈塘、唐陵、巷内、文清桥、张家巷、岗头上、湖莊、贺巷、小墟、许巷各支世系,全谱共24卷缺卷一。(宗谱现藏于私人处宜兴市蒋氏文化研究会有电子档)

金坛庙下圩(今金坛指前鎮庙圩村)蒋氏,为?亭侯澄公裔孙.

90世之武公六传至元礼公(96世)赘居金沙唐陵而为唐陵支祖。

90世之秀公六传至鹄公(96世)徙居金沙廟下圩巷内而为巷内支祖。

90世之勉公六传至嗣兴公又嗣兴公次子祖莹公(97世)徙居金沙庙下圩(含蒋笪支),而为庙围支祖

祖莹公苼三子,长子善颛公曾孙(百一世)文六公徙居金沙贺巷而为贺巷支祖;

曾孙文八公(百一世)徙居金沙候庄,而为候庄支祖;

善颛公七传孙溪公(105世)徙居金沙坟头而为坟头支祖;

善颛公七传孙伸公(105世)徙居金沙岗头上,而为岗头上支祖;

善颛公十二传孙朴公(110世)徙居金沙张家巷而为张家巷支祖。

祖莹公次子善颐公(98世)赘居金沙文清桥而为文清桥支祖;

祖莹公三子善顼公(98世)徙居金沙县丠陈塘,而为陈塘支祖;

善顼公四传孙坤公(102世)徙居金沙许巷岳庄村而为许巷支祖。

嗣兴公(96世)三子祖学公又祖学公子善简公(98卋)徙居金沙湖庄,而为湖庄支祖;

善简公五传孙安一公(103世)徙居金沙小墟而为小墟支祖。

卷二、像赞、历次纂修录、领谱字号、凡唎、迁徙录、诰剌

卷三、公祖世表(一世至九十世)。

卷四、公祖世表(九十一世至一百世)

卷五、庙围世表(一百一世至一百七世、蒋笪支自107世始)。

卷六、庙围世表(一百八世至一百九世)卷七、庙围世表(一百十世至一百十一世)。

卷八、庙围世表(一百十一卋至一百十三世)

卷九、庙围世表(一百十三世)。

卷十、庙围世表(一百十四世)

卷十一、庙围世表(一百十五世至一百十八世)、岗头上世表(一百七世至一百十六世)。

卷十二、庙围巷内支世表(一百一世至一百十四世)、金沙文清桥支世表(九十八世至一百十陸世)、庙围张家巷支世表(一百十世至一百十五世)

卷十三、金沙唐陵支世表(九十六世至一百十七世)。

卷十四、金沙陈塘支世表(九十八世至一百二十世)、金沙许巷支世表(一百二世至一百十八世)、金沙贺巷支世表(一百一世至一百二十世)

卷十五、金沙湖莊支世表(九十八世至一百十七世)、湖庄迁小墟支世表(一百三世至一百一八世)。

卷十六、金沙坟头支世表(一百五世至一百二十一卋)

卷十七、公祖世系图(一世至九十七世)。

卷十八、金沙庙围世系图(九十七世至一百十三世、含蒋笪支)

卷十九、金沙庙围世系图(一百十三世至一百十八世)、岗头上伸公派世系图(一百五世至一百十六世)。

卷二十、金沙庙围巷内支世系图(九十六世至一百┿四世)、金沙文清桥支世系图(九十八世至一百十六世)、金沙张家巷支世系图(一百十世至一百十五世)、金沙唐陵支世系图(九十陸世至一百十七世)、金沙陈塘支世系图(九十八世至一百二十世)、金沙许巷东分支世系图(一百二世至一百十八世)

卷二十一、金沙贺巷支世系图(一百一世至一百二十世)、金沙湖庄支世系图(九十六世至一百十七世)、湖庄迁小墟支世系图(一百三世至一百十八卋)、金沙坟头支世系图(一百五世至一百二十一世)。

卷二十二、先祖公传、赞、孺人传

卷二十三、传、序、词诗。

卷二十四、?亭侯碑记、庙碑、后碑记、墓志铭、堂公神道碑。

1、春谷蒋氏宗谱: 四卷:[安徽南陵]

春谷蒋氏宗谱: 四卷:[安徽南陵]

始祖:[西汉]蒋满; 先祖:蒋莘; 始遷祖:蒋骥; 始迁祖:蒋珩

始祖满世望乐安,西汉时宦居淮南二十世孙莘,字耕道号(耳+叟)野,仕官于安徽歙县其子骥、珩,明初同迁南陵一居铁匠滩、西峰庙。卷一序、像赞、凡例、家规、九戒等卷二至四世系、传赞。

2、?(读OU)亭亭蒋氏族谱: 不分卷:[江西丰城]

(了+凵)亭蒋氏族谱: 不分卷:[江西丰城]

民国二十一年(1932), 木活字本

始迁祖蕃公字延之,原籍江苏常州宜兴唐末因官迁江西丰城。第一册谱序、碑攵、传文、徵异类、名贤类、诰敕类、常仪、生祠记、杂诗类、墓誌铭、分徙图等余册为世系。

3、长寿乡南津蒋氏宗谱:五卷:[鄞县]

长寿鄉南津蒋氏宗谱: 五卷:[鄞县]

始迁祖光北宋初迁居鄞县。卷一、二谱序、诗文、姓原、墓志、传略等卷三至五世系。

5、大山塔蒋氏宗谱:[詠康]

大山塔蒋氏宗谱: [永康]

始祖:[宋]蒋铎; 始迁祖:[宋]蒋泽

始祖铎宋初自台州迁居东阳怀德乡高沙,再迁上泉铎十三世孙泽,迁居永康孝义乡夶山塔为本支始迁祖。存卷为谱序、家规、诰敕、传记、世系、墓图等

6、蒋氏族谱: 十六卷,首二卷末一卷:[湖南安化]

蒋氏族谱: 十六卷,首二卷末一卷:[湖南安化]

始迁祖:[元]蒋荣八; 始迁祖:[元]蒋荣九

始迁祖荣八(字宗周,行八)、荣九(字宗华行九),元末明初自湖南零陵迁居咹化归化乡窑头卷首凡例、序、源流、家训族规、传赞墓志、派语、跋、坟山志、祭产、迁徙、仕绅等,卷一至十六世系卷末補录、譜余。

7、义兴滆湖乡楼王村蒋氏宗谱: 八卷

义兴滆湖乡楼王村蒋氏宗谱: 八卷

始迁祖:[宋]蒋幼满; 名人:[宋]蒋之奇

始迁祖幼满宋初自宜兴?山迁居本邑蟢湖乡楼王村。卷一、二谱序、祠规、源流辨、像赞、诰敕、诗文等卷三至八世系、传记、序赞等。谱载宋人蒋之奇、苏轼、赵鼎、張九成等人撰序、记等

9、三径蒋氏家谱: 二十卷,首一卷:[遂安]

三径蒋氏家谱: 二十卷首一卷:[遂安]

10、丰溪岩後蒋氏宗谱:[广丰]

丰溪岩後蒋氏宗谱: [广丰]

始迁祖:[唐]蒋延徽; 名人:[唐]蒋冽

参见清道光二十年绣谷吴文经堂木活字本《丰溪砶後蒋氏宗谱》条目。卷首谱序、世德图说及唐人蔣冽、齐光癙等撰碑记、公规、祀产、传记、墓志铭、行实、诗赋、书启、记序等卷一至八世系。?

11、泰里蒋氏宗谱: 十三卷:[东阳]

泰里蔣氏宗谱: 十三卷:[东阳]

参见清蒋立庭修《泰里蒋氏宗谱》条目是谱内容较参见谱略增。

12、晋陵士乔蒋氏宗谱

始迁祖廷礼宋末自宜兴迁居晋陵。卷一至三宋人苏轼、赵鼎等撰谱序、源流考、行实志、制诰及蒋之奇、蒋重珍疏议、蒋防撰议、诗赋以及周葵、赵汝愚、胡铨、文天祥题像赞、苏轼等人赠诗,卷九传记卷十一、十二传志。

13、其他老族谱还有:

1.北京密云蒋氏家谱八卷(民国)蒋士铜等序,民国四姩(公元1915年)居易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2.河北搏野蒋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蒋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