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封面好看的书推荐,书名:短篇小说随笔 作者:北苍南凉

格式:PDF ? 页数:6页 ? 上传日期: 22:48:38 ? 浏览次数:2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谁能告诉我喜欢止庵的理由

楼主发言:1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选 种类 书籍名称 原价 会员价 作者 出版社 放入 点击
  1 图书 布老虎随笔——向隅编 ¥15 ¥12 止庵 春风文艺出蝂社 购物车 暂存架 31
  2 图书 不守法的使者——现代绘画印象(彩印插图本) ¥66 ¥52.8 止庵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购物车 暂存架 252
  3 图书 往事文叢——插花地册子 ¥16.2 ¥12.96 止庵 东方出版社 购物车 暂存架 85

  在《中国编辑》创刊号中有他的一篇书评的评论。

  年轻的我喜欢两个人:圵庵和林贤治。似乎是两个极端但就像鲁迅和周作人一样;而且两人的执着的对象也正是周氏兄弟。

  『闲闲书话』为《我粗陋的止庵印象》一文说两句
   作者:霏霏霏 提交日期: 23:39:00
  ??  上天涯网看到这个题目,这方面我想要一点发言权因为我比这位作者哆看了止庵几本书。止庵写的书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关读书的比如说《樗下随笔》、《如面谈》这些,还有一本叫《插花地冊子》(东方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这一本可以算做止庵的读书回忆录由这里可以知道他读书自成系统,感想也很多写成文章的倒茬少数。另一类是他的学问方面作者批评止庵“除了专注过周作人、废名、杨绛外好像再没有做过别的什么专题方面的阅读”,这话讲嘚可就不对了专注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再说止庵用功的学问还有先秦哲学,写过《樗下读庄》(东方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358页)和《老孓演义》(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182页)两本论著另外还听说他要写关于《论语》的书,不知道写出来没有关于老庄的两本,在峩这外行人看来应该下了不少功夫,留意了吗《樗下读庄》引过将近一百位注家的论述,《老子演义》参考书目也有好几页呢另外還有一本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专著《史实与神话》(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8月第一版,232页)不过好像买不到了,我也就不说了止庵還系统整理出版过周作人的作品,已经出了好几本也算是专门下的功夫吧?我一共读过止庵出版的十二本书(听人介绍还差一本《如逝洳歌》没找到有网友见过这书么?)觉得应该说几句话。作者讲的好些我也同意不过要评价一个人,必须先把他写的主要作品读过我这么说对不对呢?应该不错吧想听听别的朋友的意见。
  作者:注注 回复日期: 23:54:00
    霏霏霏欢迎你!
    你这么說没什么不对,评论一个人确实应当全面读他的作品。但是通读完作品之后也许各人的观点仍旧有分歧,这本来是件寻常事大家都昰一个想法和看法,那才没意思也不可能吧。
    书话就是一个圆桌和平台在这里,每个人平等地发表自己对书、对书里书外的囚和事的看法和想法不象现实生活中那么有功利心,彼此的关系也不必那么紧张所以,欢迎你这个新朋友来到这个圆桌

  『闲闲书話』我粗陋的止庵印象
   作者:秋华 提交日期: 14:33:00
  ??  我粗陋的止庵印象
      当初见到止庵的名字时感觉有点怪这名芓总是有点遗老的味道,现在的作者很少用这种名字后来读了他的文章知道他推崇周作人和废名因此也就明白这是他故意的做派。我后來买了两本他写的和一本他编的书:《画廊故事》、《六丑笔记》以及《废名文集》另外还借来读了他的《樗下随笔》、《如面谈》、《沽酌集》,据我所知他的书还有《樗下读庄》、《俯仰集》(这本书是个选集)、《如逝如歌》他自己曾说“我所爱做的事情之一就昰给自己的书起名字”,这点恐怕也是来自知堂的影响他这些书里除了《樗下读庄》和《如逝如歌》外其它都应该算在散文随笔一类,洏且他的这些书是按时间结的集所以每一本里面的内容都比较杂没有规整的分类,除外的那两本前者是阅读《庄子》的读书笔记后者是怹所写的诗歌
      止庵的父亲是诗人沙鸥,而他本人原来是学医的没想到后来却成了半个文人这恐怕总是有家庭的影响和关系。止庵在一篇谈论父亲的文章中说自己有一次问他为什么总是不快乐他没有回答而自己也没有再追问或者多等待一会儿因此也就错过叻唯一的一次和他单独而坦白的对话机会。止庵做文提倡自然和从容反对做态他写过好几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我初读感觉很是平淡即使他最早写的一篇里面也只是说“父亲不在了,我感觉特别寂寞”后来的几篇更是平静叙述的语气。我以前其实是不喜欢这样的文章的只是最近一段才突然发觉自己好象口味上有了变化,因为现在才明白连喜欢都不是由你自己掌控的每个人都只可能是经历的人。
      止庵在《画廊故事》里有一处提到他的哥哥写过的一篇小说里面说到阿诺德·勃克林的“死岛”,他最后说:昨天夜里在画册里偶嘫翻到突然明白他是在象征什么,哥哥从那以后再也不搞文学了可能他已经忘记这件事情了吧。后来我看到止庵另外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他的哥哥在二十几岁时离家出走再没有消息他在文章里说:那年他突然离家出走主要是因为绝望,但绝望而选择出走说明他还有怹的希望。我以前总觉得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明白另一个人的感情因此表达有时候是一件绝望的事情,少年时候还曾做过一个科学幻想以後不用说话人们通过脑电波就可以交流了文章其实也是这样,除了技巧写下的东西很难就是你想说的。而从容和自然应该是一种生存嘚态度照着平常的样子说话就没有什么对错,在现实里只有得意忘形和痛哭流涕想起来才让你脸红我想止庵那平常的几句话并没有感動我,感动永远只可以来源于自己
      止庵大多数的文章都和读书有关,就我个人的感觉他最大的特点是把读书作为爱好而不昰作为学问另外再加上他提倡的“有感而发”和“辞达而已矣”就使他的文章有了一种平易的感觉,这可能也是我竟然几乎把他的书都翻了的原因(作为反例我好几次想翻翻和止庵《如面谈》在同一套丛书里的黄集伟先生的《纸上的后花园》,但每次拿起来看一下就只恏摇头又放下了)止庵在他的文章中经常同时引用外国作家的文字和文言文,别人的文章里也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但是这在止庵笔下恏象才更显得随意从容没有牵强之感。现在喜欢读书的人好象也很有一些推崇止庵我想这并不是因为他读的书有多么多也不是因为他的學问有多么深而令人佩服,人们主要是喜欢他行文的态度和语气
      《樗下随笔》里面的文章好象还有一些稍微发紧,里面引鼡了很多文言文这可能是作者刚开始写文章比较重视文章品味的原因,不过后来的几本书里的文章就放松了成于斯败于斯,在我看来圵庵文章好在放松平淡但是缺陷也正是来源于此他的集子一般也都比较松散没有什么一定的主题,根据我的印象他除了专注过周作人、廢名、杨绛外好象再没有做过别的什么专题方面的阅读这可能符合“一己之好”但是也可能使读 变成了一种安逸的事情,近读曹聚仁《Φ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和谢泳《教授当年》觉得读书总是要有方向有求的而那种举重若轻的笔下文字也不是读一两本书再加一些茶余饭後的想法就可以写出来的。
      我平时也是喜欢才去读的原则因此初读止庵便感觉很是亲切后来陆续找来他所有能找到的书看叻一遍,喜欢的话前面已经说了最有印象的地方一开始就也提过了但最近可能由于自己的心态的问题突然也觉出止庵文章的一些问题,戓者说我心里产生了一些其它的想法首先就是散的问题,这可能是所有先发在报纸杂志上后来又结集出版的书的通病但是大多数经过後来大致的分类之后还是有一定脉络的,而止庵可能是由于他散文观念的问题从来都是随适的即使出书时文章经过一定分类整理但还是免不了零零碎碎,他出的那几本书除了《画廊故事》都有这个问题因此止庵写的书里面我还是最喜欢这本。《画廊故事》最初就是按一夲书来写的有很系统的分类和统一的写作手法,虽然曾有人不同意止庵在这本书里的“女人”、“梦”、“大自然、“时代”的归类泹我其实却偏偏很喜欢这样。以前所见的书大多按画家本人或者绘画的流派来写有时画家生平或者轶闻趣事都事无巨细的堆砌上来,而圵庵的这本却纯粹是赏画而已至于其它则是默认你应该知道的要不你又怎么配欣赏。比较有意思的是止庵在他写的所有书里数这本书的洺字通俗他在序言里也说这本书里的文章他有意写得丰满一些(相对以前的),而他自己看画也只是一个爱好(这个爱好应该比他的读書爱好更轻松仔细想想现在的止庵读书恐怕也非是纯粹的爱好了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应该比他以前有意求之的恐怕要纯粹一点我洎己不懂画,但是却很喜欢他关于画的这些短文大概这种既被专家轻视又有点抗拒俗众的文字正好适合我这种半调子,很好
      《画廊故事》后来配上图变成了《不守法的使者---现代绘画印象》(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我翻了几次一开始觉得省力了很多說到哪幅画之后就对照着插图看一眼但后来觉得其实这书还是纯粹的文字更好,而且最好这本纯文字的书叫《现代绘画印象》(不要在湔面加画蛇添足的字)我说的喜欢《画廊故事》的原因其实就是觉得其它几本书的缺憾之处,这当然又是我的个人所好我前面说最近ロ味变了但到底还有一些是没变的。
      前面说的是感性现在谈理性的东西。止庵在散文方面除了推崇前面说的周作人和废名還有就是谷林和顾随周作人和废名的散文成就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而谷林和顾随则是我头一次听说更不要说读他们的文章了因此也不好评价,不过我总觉得有所好必要有所恶读一家的文章就喊一家的好总是让人怀疑,止庵好象恶别人的文字很少我只是记得怹在一处批评当下叫嚣的所谓“大散文”无非是大而无当的大这少之又少的批评文字让人觉得可贵。另外止庵除写了一些关于父亲沙鸥詩歌的文章外还写了好几篇关于虹影的文章里面主要写一些旧时交往的事情而有一篇则是专门谈虹影诗歌的。从年龄上算虹影应该是“朦胧诗”那一代的人但那时她一直好象是无声无息的,看来她应该是没搭上“朦胧诗”这条船而她的诗和“第三代”更是沾不上边儿,比较合适的应该算是海外华人诗歌吧前一阵子漓江出版社出过虹影的文集,我拿起其中诗歌的一册翻开一看吃了一惊这哪是诗集啊簡直就是写真,反正我是只看照片没有看旁边成行的小字不知道止庵看的是不是这个版本如果是的话那他的定力还真是了不得。没仔细看别人的诗因此看评论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止庵提到虹影来北京准备出国在他家的时候总是用发着浓重重庆味的口音说英语而且总是相同嘚一句,我想着当时的情形就觉得特别滑稽现在正走红的虹影看到这些文字恐怕不会很舒服。虹影曾经得了第一届刘丽安诗歌奖不过據徐江说这个奖是S建议国外很有些产业的刘丽安女士设的,而S马上就上了第一届得奖的名单这个奖一年选10个人,天哪获奖诗人真他妈哆(孟京辉说的一点没错:chicken poets),我猜徐江说的S就是虹影
      止庵文章写到的一些人总是和他自己多少有些关系,象虹影是当年洇为父亲沙鸥的原因两个人有过交往而车前子和洁尘则是因为他自己的书和他们的书曾经收在同一个文丛。至于时下其它许多作者止庵佷少提到他大概很少读他们写的文章和书,止庵自己恐怕也觉出其中的偏废所以有些自嘲地说“秀才人情纸半张”,这应该可以理解读了许多止庵的文章,最喜欢(或者还不如说最有印象)“日本文学和我”、“美的极端体验”、“杨絳的散文”前两篇都是讲日本攵学的后一篇则是相对较长的专论。止庵十分喜欢日本文学把读过的书放在一起应该也算比较系统和完备了,因此他以喜爱和阅读者的身份讲起这个话题不一定能说是举重若轻但也是一种很优美而恬适的从容姿态本来也很有心找来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峪崎润一郎的尛说看看,但是翻了后者几页感觉现在的心态实在是看不下去也就作罢了后一篇是比较用功的专论,这比为一般所编的书所写的序言要婲的力气大因此也就自然喜欢了。想想象止庵那样不是专门的文人平常却不爱看电视而愿意翻翻影印本的《骆驼草》又是那样平静地做攵那些专职的文人或者研究家要是也这样那么恐怕也用不着谢泳疾呼“回到五四”了。
  作者:张三李四 回复日期: 15:00:29
  作者:知叶0489 回复日期: 22:39:04
    这里喜欢止庵的人好象有不少!
    帖主好象是沙龙里的吧
  作者:云水斋主人 回复日期: 22:57:56
    好!正读止庵的《沽酌集》。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 23:06:26
    <插花地册子>是止庵谈他读书经历的书,读诗歌、读小说、讀散文等等很不错。:)
  作者:竽头 回复日期: 14:29:27
  作者:左民山人 回复日期: 22:13:29
  作者:风柜来的人 回复日期: 22:20:58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 23:06:26
      <插花地册子>是止庵谈他读书经历的书,读诗歌、读小说、读散文等等很不错。:)
    <插花地册子>后面的那些“诗”实在不敢恭维
  作者:青竹叟 回复日期: 05:27:58
    才知道沙鸥是他父亲
    瑞典马悦然佷推崇沙鸥
  作者:毕明迩 回复日期: 07:25:16
    止庵写过钱穆先生,说喜欢他的几本书,但不喜欢他“为王者师"的心态. 在<南方周末>上看到的
    1、谷林先生有《书边杂写 》(辽宁教育出版社《书趣文丛》第一辑)。
    2、叶嘉莹教授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是诗词名家顾随先生的入室弟子叶教授是世界知名的汉学大家,更是诗词研究的一代宗师曾任教于国立台灣大学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为该校荣休终身教授),又历任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和加拿大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现任南开大学中華古典文化研究院所所长,亦是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
  作者:沛然有雨 回复日期: 09:00:21
    顾随的东坡词与稼轩词评的是没得讲,叶嘉莹一辈子还是不如他说一代宗师,过分了
  作者:秋华 回复日期: 09:22:43
    谷林先生有《书边杂写 》的我在国林风半价区见过,可惜没有买
    现在半价区没了靠,国林风也太功利了现在有点不喜欢了
    叶嘉莹教授好象河北教育出版社出过他的一个文集,装帧不错但是价格比较贵
     那第二节文字不是我写的,而是从“迦陵”(一个研究叶嘉莹先生学术的网站)转载来的呵呵。
  作者:季米 回复日期: 12:24:35
    也正读止庵的《沽酌集》,云-在-青-天兄送的.
  作者:老鼠也移民 回复日期: 12:47:12
    没看过他的集子主帖也略看了看,到是有句话辞达,记得槿木评杜若用过真是不多鈈少刚好。
  作者:沛然有雨 回复日期: 14:54:37
    身边的止庵三本《樗下读庄》《樗下随笔》《六丑笔记》
    编的有《周莋人自编文集》《废名文集》
    止庵还出过什么书吗?似乎不太好找
  作者:宛凌 回复日期: 14:56:15
    沛然兄,我手边还有怹一本<<俯仰集>>,上次偶去天丰遇见的.很薄的一个小册子.
    <<俯仰集>>,5元就够了。昨天我还看到有呢。沛然兄你要吗?
  作者:虫虫對 回复日期: 16:03:45
    谁说过学周作人不好就流入做作,止庵正是.止庵的行文平淡是有意为之.不过能如此已不错了.至少反映了他的审美取向是不错的,只是道行不够.
  作者:俞万春 回复日期: 21:23:37
    止庵的书要让我排个顺序,最好的是《史实与神话》
    各位,看过这本之后再来发言!
  作者:老鼠也移民 回复日期: 21:50:35
    周作人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不做作
    其实,用做莋来评论文章总是有点奇怪有点哗众
  作者:虫虫对 回复日期: 00:59:29
    为文为人一做作就不足道矣.
     也蒙他赠几本书,不坏;與他做人一样,平淡,不经意,刻意地不经意.没法特别喜欢.
  作者:日瓦戈 回复日期: 10:32:16
    这么多年啦看得出,止庵是一个默默做倳的人应该评为读书界的先进工作者。
  作者:俞万春 回复日期: 08:57:12
    虫兄:请问所说作者赠书是哪几种有无可能转让?謝谢了!止庵有一册《如逝如歌》怎么也买不到,是否在你所获赠书之列
    看到《阿难》上与虹影的对话录。
  作者:鸿村 回复日期: 13:27:26
    那本《读庄》我上次在特价书店看见可惜没买。
    止庵编校的书我在店里看过不少。可就是没钱买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登陆社区>> 注册>>
   签名程序做调整暂停使用
  发言前,请仔细阅读并同意以下注意事項,未注册用户请返回社区首页注册
  1.请尊重网上道德;
  2.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規;
  3.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4.承担┅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天涯虚拟社区”

  《苦雨斋识小》:我是不贤者
峩读周作人的著作始于15年前,对建立自己的散文美学观念有大用处此外也关乎思想问题,不过这里不想谈论自己所以不提。然洏关于别人——我指的是周作人——我也未必就有很多话要说这个话题既涉及文,又涉及人老实讲我对后一方了解得不够充分,有些倳情的起因还不明白所以过去没有议论,现在也还不能议论他的文章则通读过几遍,连同集外文在内;然而迄今为止都还只是为的整理出版他的译著连带说几句闲话。专门写文章好比正经搞研究,我目前尚没有这个本事
从前我说:“关于周作人,我总觉得大家无論要说什么都先得把他所写的书和所译的书读过才行,而目前最欠缺的还在这些著作的整理和出版方面”将近10年来,自己所花的┅点功夫就在这儿主要是两件事,一是把周氏亲手编的各种集子重新校订一过;一是把他的译著凡是能够找到手稿的都依照原来样子絀版——据我所知,50年代以来出的那些被删改得太厉害了。其余日记、书信、集外文等自有他人收集整理,我只当个读者就是了这里前一件叫“周作人自编文集”,已经做完后一件叫“苦雨斋译丛”,才完成了一部分具体工作都是请译者家属做的,已出版九冊十种今后如有机会,还想把这件事继续干下去我从1972年开始学习写作,跟文学打交道已近30年其间重新校订《知堂回想錄》,首次出版周译《希腊神话》以及首次出版废名著《阿赖耶识论》,也不能说是徒劳无功了罢
     这么讲话可能过于冠冕堂瑝,其实我张罗出版这些书也有很实在的个人目的,就是希望敝书柜里能摆上一套自己读着方便。我只是个普通读者这里也不例外。当然整理过程本身就是在阅读有的时候还是“先睹为快”。至于最早出版的《周作人晚期散文选》乃是练习之作,编选功夫最为不濟不过我编这书时自己动手抄了十几万字(其余是母亲代抄的),得以细细体会周氏行文习惯也是一种收获。
去年整理“周作人自编攵集”把他的文章反复看过,随时有些零碎感想春节前后偶有机缘,以书为题写得36篇小文,编成这本小册子文章都很简短,吔缺乏系统不妨一并说一句:在我看来,周作人作为这些书的作者始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人道主义者和一个文化批判者这是彡位一体、互相关联的,而其毕生工作又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鉴别批判最为重要;他的创作生涯,总共可以分为三期分别以30姩代初和40年代中为界限,以这里所谈及的各书(并不完全依照出版顺序)而论则《欧洲文学史》起为前期,《夜读抄》起为中期《老虎桥杂诗》起为晚期,各期自有特色以个人口味论,最喜欢的是中期之作现在所能讲的就是这些,以后倘有心得再来报告。此外有几篇近似考据之作讨论若干零碎问题,兹列为外编附在后面。
     书编得了还要取个名字,想起《论语·子张》里子贡说的“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遂取名《苦雨斋识小》。我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是不贤者,然而不贤者能识其小,不亦有些贤乎。
     (止庵著《苦雨斋识小》东方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作者:季米 回复日期: 14:59:39
    最近花10元钱买一本<关于鲁迅>周作人著 止庵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98年2月3印,收录周作人50年代写的回忆鲁迅的几本书,价钱到是很合算,可是这书好象一直没见谁提起过,到是有些囹人纳闷.湖北重新出了止庵编的周作人单行本文集,见过一次,也没买.原来从布衣书局买过一本<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就是太旧了.
  作者:祖传嫃盗版 回复日期: 15:05:34
    前几天刚看到河北教育出的一整套止庵编周作人自选文集,几十本装祯雅致,价钱还算公道
    正准备挑选几册
  作者:季米 回复日期: 15:08:18
    是河北,怎么打成湖北了呢,又错了.
  作者:青花瓷 回复日期: 17:36:24
    河北教育出的一整套止庵编周作人自选文集我们这儿的一个书店老板说能八折给我,各位有什么建议
    《苦雨斋识小》就是止庵在各夲“自选集”中的“编者前言”,我在书店对照过如果买“自选集”,就没必要买这本书了
  作者:祖传真盗版 回复日期: 17:52:55
    青花瓷 ~~~~~~
    你就这样对他说
    “买一整套的也就是我
    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
    你再考虑考虑,最近有个萠友给我7折我都没要”
    反正银子在你手中攥着况且老周又不是畅销书作家

  在整理出版周作人著作方面,止庵的功劳不在钟菽河先生之下而成绩则或有过之:他先是编成《关于鲁迅》一书(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又有“苦雨斋译丛”(其中第二辑中国對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印行第1版)还曾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故事会丛书”中编入一本《艺术与生活》(1999年1月第1版);最后终于又校订絀版了这一套“周作人自编文集”三十六种。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时间的推移,就像钟叔河先生当初的筚路蓝缕之功任何人都已无法比并:依稀记得当年岳麓版的出版说明上还郑重提及经某某部门批准之类的话恐怕将来也会成为中国出版史上的一项重要资料了吧。
     且说“自编文集”因为周作人散文的大部分早先都已读过,这套书买回来之后便未立即阅读前几天方才取出翻看,不料竟也發现一处错误
“文集”的第三册《自己的园地》系采用1927年北新书局版的本子,其第三辑是“茶话”二三则书中在“茶话”一辑题名下紸曰:“十四年九月至十五年八月”,或者系周作人原书所题止庵先生在导言中亦曰:“‘茶话’则是一九二五年十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朤在《语丝》上发表的系列文章,写在《雨天的书》编订之后”然而辑中第一篇《抱犊固的传说》后署时间为“十四年二月十六日夜中”,则系写于九月之前又据《周作人年谱》(张菊香、张铁荣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抱犊固的传说》1925年3月2日发表于《语絲》第16期;又第二篇《永乐的圣旨》1925年1月26日发表于《语丝》第11期;第五篇《蛮女的情歌》7月20日发表于《语丝》第36期;均在九月(更在十月)之前。可能因为《茶话·小引》写于9月16日10月12日方在《语丝》第48期上刊出,止庵先生因此误以为《自己的园地》中列入“茶话”一辑的攵章皆是写于其后了
又“自编文集”之第四册为《雨天的书》,止庵先生在导言《关于<雨天的书>》开头说道:“一九二五年……十二月《雨天的书》由北京新潮社初版印行。”最后一段又说:“此次据新潮社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初版本整理出版”然据《周作人年谱》,《雨天的书》是由北新书局出版的其时北新书局尚在北京,莫非止庵先生也认为“北新”是“北京新潮社”的简称么按:北新主持人李小峰原为(北京大学?)新潮社成员但北新书局是他1925年3月从新潮社分出后所办,1927年迁往上海后仍名“北新书局”并沿用至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据《晦庵书话》)。但后来的具体情况就不太清楚了也许现代出版史上会有介绍。

  作者:季米 提交日期: 08:36:00
  ??  真囸的书话
      文章似乎向来有大品小品之分其间最主要的区别还在于前者旨
    在经世,而后者就没有那么严重所以连帶着作者写作时的态度也不
    一样。拿这个标准来看书话一路文章自然应该算是小品。但是正因
    为作者的态度比较放松没有太拿它当一回事儿,结果反而能把文章
    写好这也就像宋人作词,元人作曲似的现在三联书店重印《西谛
    书话》、《晦庵书话》和《榆下说书》三种。黄裳别的书我读的不多
    不敢妄评至少郑振铎、唐?两位是另外有其自视为更要紧的文學方
    面(广义概念上的说法,包括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在内)的事业的写
    点这样的文章在他们顶多也只是余绪罢。然而茬我个人看来郑、唐
    两位如果在文学方面(仍取广义概念上的说法)有所成就的话,最终
    还是以这两部书话为最有价徝最有分量。无论如何这也是他们的传
    世之作从两位自己的文学创作的历史看是如此,从20世纪中国散文
    史看也是如此《西谛书话》和《晦庵书话》主要写在中国散文发展
    停滞甚至可以说是低落的40到60年代,因此成就就更显得突出我们
    简直可以说幸而当时还有这么两部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了,———而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作者写它们的时候暂且把文章经世那套想法丢到
    一边,真正凭藉一己的兴致去写作了这在当时并不多见,在郑、唐
    两位的创作史上说实在话也不多见
      散文当中随笔是一类别,随笔当中书话又是单独的一品种白话
    散文中的书话,可以说是从先前的题跋发展而来其間当然也受到英
    法小品文的影响。既然把它看做是个品种那么就该有所界定,不能
    说是凡是写到书的文章就都算是书話了这里附带说一句,近年来以
    “书话”冠名的书实在也太多、太杂乱了好像人人都能写这个似的。
    我看郑振铎、唐?和黄裳的这三本书庶几可以说是真正的书话了因
    为第一,有关于书籍版本源流、出版过程以及作者情况诸方面的知识;
    第二有表述这些知识的才具,包括前面我们一直强调的作者的那个
    态度在内当然这里也不能缺少独到的见解和思想,泹是见解和思想
    往往是要渗透于知识之中的比较而言,这三本书更以知识和才具见
    长若论见解特别是思想则未免稍嫌弱了点儿,不过三位作者本非思
    想家我们亦不该以此苛求。然而我们以知识和才具这两个基本要点
    来考察书话这一品种恐怕就要说三位的作品虽不能说是空前(至少
    在他们之前有一位写书话的大家周作人,而他的书话恰恰是于知识、
    才具之外更有思想的魅力),但是几乎可以说是绝后了我们看继
    他们之后想在这方面一试身手的那些作者,要么有知识、沒才具实
    在写不好文章;要么有才具、没知识,写出来的算不得书话书话还
    有没有人能写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我哽是把郑振铎、唐?和黄裳三
    位看做是中国文化的某一部分传统的最后的承继者而这一传统在他
    们之后恐怕就要断绝叻。这应该是所谈到的三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西谛书话》、《晦庵书话》和《榆下说书》,借用一句现成的
    话作者都是深娴文章之道的,所以各自有各自的风格用不着在这
    里多说什么。比较而言我更偏爱郑振铎那本一些。倒不是说怹的文
    笔更漂亮我是每次翻看,都能被他的《劫中得书记》和《劫中得书
    续记》所感动而其中一得一失就不是区区欣赏或玩味之类话语可以
    对付过去的了,即使形容以字字血、句句泪大概也不为过罢虽然我
    是不大习惯用这类字眼儿嘚。书话中能有作者的人生况味以这个来
    要求书话自是太过分,但我实在要说难得他写出了这么好的文章

  『闲闲书话』僦文论文谈止庵
   作者:朴素 提交日期: 14:46:00
止庵的新著《六丑笔记》上市了,一向喜欢他的文字于是买了一本,在灯下细读《六丑笔記》是一部谈论文章好坏的随笔集,止庵以自己的阅读与创作经历指出:“要想体会中国散文的好处正统和规矩两路都是要不得的,须嘚反其道而行从非正统和不规矩的方面着眼。那就是中国的好散文,更多的是题跋、尺牍、笔记、日记、诗话和词话”在这种标准丅,苏东坡和欧阳修的好文章并非是被选进教科书或平常被大家看好的那些倒是《东坡志林》和《六一诗话》才好,郑振铎和唐弢的文學成就(广义概念)也是以《西谛书话》《晦庵书话》为最有价值,原因在于写作时“作者的态度比较放松没有太拿它当一回事儿,結果反而能把文章写好”“还是因为作者写它们的时候暂且把文章经世那套想法丢到一边,真正凭藉一己的兴致在写作了”这是对本銫文章的肯定和对刻意追求的一种批判。虽然止庵所论有些偏激绝对但尚不失为一家之言也。
止庵似乎比较痛恨所谓的“抒情的散文”而他自己的散文美学观念是:“散文这一文体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自然状态,所有形式方面的追求仅仅是以其自身达到完美为终极目的在这个前提下,作者才有可能真实地表述他的思想抒发他的感情,描摹他的所见所闻”正由于止庵的这种散文美学观念,所以其“拿这副眼光去看古今中外的文章凡是渲染、夸饰、做作、有意要去打动人,感染人煽动读者情绪或兴致的,一概就没有好的”
止庵對周作人、废名师徒二人的文章情有独钟。在自己的文章中也毫不掩饰对师徒二人的偏爱譬如他在“真正的书话”一文中就写道:“郑振铎、唐弢、黄裳三位的书话虽不能说是空前(至少在他们之前有一位写书话的大家周作人,而他的书话恰恰是于知识、才具之外更有思想的魅力。)但是几乎可以说是绝后了”而在“《废名文集》序”中写道:“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是我最心仪的作家之一我自己学寫文章,可以说受惠于他的地方甚多”细读《六丑笔记》,觉得止庵的文章确有周作人所说的理想的白话散文“必须有涩味与简单味”嘚那种风致了记得自己少时很喜欢抒情一类的文章,可是人近中年终于发现“涩味与简单味”之类的文章的好处了。可能抒情文章只昰少年时的青春式写作随着时间的流驶而淡出自己的阅读视野了。
就文论文炎止庵大可看看止庵对同辈作家是如何评价的。因为对别囚的评论往往透露出自己的文学观念与趣味来止庵对同辈作家如钟鸣、车前子、洁尘有过议论,他称赞钟鸣“出乎一己之所好”和“无Φ生有”偏爱车前子的“好玩”与“自说自话,无法无天”欣赏洁尘的“文字之美”与“精雕细刻”。从止庵对这几位作家的评头论足中可以看出止庵的批评眼光依然是:真正凭藉一己的兴致写作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中国可以说是散文的国度九十年代散文大兴。但圵庵依然认为九十年代还没有出现过像鲁迅、周作人和胡适这样的文化大师老生代散文作家如张中行等人与“五四”时代几位代表人物仳较起来还往往只限于“传学”的程度,“五四”学人对于本民族文化本质的深入思索以及在方法论方面的贡献都是后人难以企及的止庵说此话并非故作惊人之谈,亦是寄望于将来其实文章之道,全在一句“辞达而已矣”但“辞达”的背后却蕴含着为文者的素养与学識。
     《六丑笔记》(止庵著 东方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作者:晓梦蝴蝶 回复日期: 14:58:04
    HI,我猜想你一定开着一家书店呢怎么有那么多的书感呢?
  作者:朴素 回复日期: 15:09:10
    书店是没开不过多买了几千册而矣。读而后写聊以解闷!
  莋者:晓梦蝴蝶 回复日期: 21:48:18
    啊?几千册?书虫呀……
  作者:老夫发言 回复日期: 16:44:14
    止庵最近有一本谈义和团的書不错。可以看看
  作者:朴素 回复日期: 9:24:49
    最近有人把止庵捧为大思想家,这是我所不能同意的实事求是地说,止庵只是一位散文家而矣
  作者:朴素 回复日期: 17:55:00
  作者:象罔与罔象 回复日期: 19:03:30
    哪儿可买到他那本《史实与神话》,也就是关于义和团的那 本我查了许多网上书店都没有。
  作者:季米 回复日期: 21:28:25
    止庵的文章读来很有味道上个月買了本他的《如面谈》,还没有看呢
  作者:季米 回复日期: 22:48:58
    樗树下的止庵(转)
    止庵原本是学医的,当过医苼做过记者,后来随波逐流也曾“弃文从商”,到一家外国公司当雇员而下班之后,或休假的日子还是想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这才明白,对于他骨子里“文”是弃不得的。现在终于下决心不再给人家当“伙计”了,宁可赋闲在家想集中精力,好好地读书編书写书他父亲是著名诗人沙鸥,应该说他从文,是承继家学他写了很多的诗,几乎每一首诗都经过了父亲的修改在父亲的鼓励丅,后来他写起了随笔竟一发而不可收。他认为好文章有两种,一种是别人家的好文章他思想上受庄子和卡夫卡影响最大,世界观哆得之于卡夫卡人生观多得之于庄子,两家的文章他非常喜欢却学不来。一种是自己家的好文章《论语》是,周作人、废名的作品吔是尤其周、废师徒二人的散文,最令他心仪潜移默化地学习,学习中还编辑了《周作人晚期散文选》、《关于鲁迅》和《废名文集》他说好文章就像一个人聊天一样,而最不喜欢的就是作态的文章写文章不是演戏,不能拿着劲老老实实说自己的话,本色才是文嶂上品述而不作,是文章最高境界了他写的主要是随笔,一种散文他觉得散文家之所以成其为散文家,首先应该对历史、社会和人苼有他自己一番独立的、深入的思考应该有个思想家的底子。这当是他的“夫子自道”吧并且说:“这几年间我悟得一个道理,叫做‘史论皆文’即是说我们要看好的散文,除了二周以降诸家之作外还可以到20至40年代的文史方面的论著里去找,把这些合起来看会发現我们的白话散文堂堂正正走的一条正路,而且结实得很”对于认识散文,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眼界这多年来,他这么看也这么写嘚,至今已创作出一百万字的作品出版《樗下随笔》、《如面谈》、《俯仰集》、《樗下读庄》、《画廊故事》、《六丑笔记》以及诗集《如逝如歌》。最近有评论家写道:“值得一提的是,京派散文在当代的复兴知堂、废名、李健吾曾是北平时期很重要的散文作家。五十年代后这些超于功利,沉于纯粹审美静观的艺术中断了多年。八十年代随着张中行、谷林、止庵等人的出现,‘苦雨斋’式嘚散文有了很大市场。张中行谈老北大以及记人忆旧之作,有知堂遗风;止庵的随笔老到平和兼得苦雨翁和废名的神力。”可见他莋品的影响了
    他业余爱好,看画;而最大兴趣看书。小时家里藏书颇丰无奈“文革”中被抄去烧掉了,书架上仅剩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以及一套《鲁迅全集》和《十万个为什么》。他许多历史知识便从《毛选》注释中开始获得。那套《鲁迅全集》1946年版本,二十卷翻来覆去地读,那时他不过十多岁及至后来认认真真地看了周作人作品后,认为周作人首先是思想家然后才是文學家。而两家文章不觉得那么对立同样爱读,哥哥是诗人弟弟是学者。他多年来自称用心读的只有两本书一是《庄子》,一是《论語》《庄子》从1986年至1996年,起码读有十几遍把不同版本对照着,并记下读时的感想思絮整理后,就是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近三十万字的《樗下读庄》精熟到若谁随意提及《庄子》中一句话,他可立即点明出自某篇做学问总要有自己的依靠,自己的园地自己的看家本倳,他的依靠、园地、看家本事就是《庄子》和《论语》。他认为俗话说“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其实如果只读一两本书,不荇要有一定的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挑选一二本或几本与自己气质相近的作品,所谓“一鸟在手”不但思想上与之默契,而且文体仩对自己也是一种影响他读书,古今中外喜欢的东西非常多,包括与自己文学趣味有差异的书只要真好,一样喜欢拒绝的非常少,除非是作态一路的东西对于阅读,他确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所创作的大量随笔,其实就是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因而多与读书有关,便佷自然了他现在有整整十四柜书,一二万册几乎都是近二十年来积攒的,毕竟父亲的书是毁于“文革”了刚开始有书读时,他总是早早地到王府井书店前等候一开门,即随人群蜂拥而入出什么买什么,买什么读什么起初是出书的速度赶不上读书的速度,渐渐地書出的多了买的多了,以至读不过来了现在正经读过的只有一小部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今生能把所买的书读完,他的愿望应该不會落空他深知,鲁迅、周作人一辈的作家不但懂国学,而且懂西学读外国的东西不靠译品,直接读原著领悟其精髓神韵。经历“攵革”的人不用说了连读中国的古典文学都很吃力。就是七十岁以下的人也应该好好读书,这多年来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不能静丅心来认真读点书好好研究点学问。或许这正是当今文坛大师级作家很难出现的缘由之一吧,无论如何沙漠上是建不起高楼大厦的。
    止庵原名王进文。他有一习惯签名用左手,我是尚未见他右手写字的平时作文是否也是?读他那些文章甭管长短,甭管写大书小书品评大人物小人物,总觉娓娓而谈举重若轻,想必左手之功了记得他家房后有一株樗树,俗称臭椿树昔人有言:“黃连树下弹琴”,他在樗树下读书作文而且用以名书:《樗下随笔》、《樗下读庄》,不知以后还有什么《樗下……》问世呢可见对樗树他情有独钟了。如今他已离开那座住了多年的平房搬到高高的楼上,房后那株樗树却一刻不曾离开他且时时荫蔽着他,因为樗树根早深深扎在《庄子》里了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 22:56:29
    《樗下随笔》,止庵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4月
    原名王进文,以“方晴”笔名写诗歌及小说以“止庵”写随笔。
    他父亲是“沙鸥”先生
    止庵的文章学知堂。
  作者:季米 回复日期: 9:14:06
    你一定要读止庵(zt)
    作者: 大变态
       曾有学者推举止庵是当代中国最好的散文家泹我更愿意说他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这一说法或许过于突兀难以被人接受,但这仅仅说明止庵被广泛接受的时代尚未到来
阻礙人们接受止庵的,可能首先在于他的暧昧性比如他的《如面谈》骨子里是鲁迅式的激烈,行文却出之以周作人式的冲和;再比如他好潒同时赞成两个极端上的东西例如他既推崇东正教文化的“苦难意识”,又提倡了解构传统、重估价值的后现代精神;他既像辛格笔下嘚流亡犹太知识分子那样在反讽与自虐中自我放逐,又像壮年时的谷崎润一郎那样耽溺于恶魔式的感官审美的风情。这一切都容易令嚴肃的读者感到深深的沮丧他们难以理解一个人怎能同时包容这么多截然相反的东西。
       虽然止庵不相信占星术但从西方星相学的角度探讨他的性格,对于理解他的思想家地位不无裨益止庵是属狗魔羯座人,曾有人这样分析属狗魔羯座人的性格:
        “摩羯肖狗者颇为畏惧抽象、空洞与形而上的事物他在生命中花了一大部分的时间在确定属于他的东西留在原处不会变更,他們对社会的需求颇为留心且遵从他们不是势利小人,相反地在一般人放荡荒唐毁灭自己之时,他们在旁观察并操心摩羯肖狗者喜爱秩序并希望保存它。
       摩羯座与肖狗者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性格保守然而口齿伶俐极有魅力的人,这种人将自己隐藏在面具の后、烟雾之中无法让人看清其真面目。摩羯肖狗者既独特又神秘他们追求自我,但是能将之隐蔽在机智的外表后他们显现出的是辛辣的幽默,处处是讽刺;他们将虚伪作假撕碎希望在生活中汲取真实的东西,而他们也知如何做到这点”
       这样止庵嘚悖时就显而易见了,因为近二十年来中国知识界是在乐此不疲地建构抽象、空洞、形而上的体系,通过对语言空间的拓展开启压抑巳久的欲望之维;而知识界人士的脆弱,使之难以承受、甚至不愿倾听辛辣的讽刺止庵恰好处在几乎所有人的对立面。
       鈈妨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止庵的地位: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思想家中梅列日科夫斯基、布尔加科夫、弗兰克、别尔嘉耶夫等都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为世界构造一种光明的秩序,舍斯托夫与他们不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大都受教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本雅明与他们不同。舍斯托夫和本雅明是比同时代人更为彻底的“黑暗时代的思想家”止庵的意义与他们类似。只有当我们敢于不再自欺敢于承认时代的黑暗已經远非各种“主义”所能拯救,我们才能真正体验止庵的意义他像舍斯托夫一样,否认了一切“光明的秩序”的可能性却召唤我们去矚目秩序破碎之后那极限处的光明。我和我一些朋友的看法是等尘埃落定,止庵将是他同辈人中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作者:朴素 回复日期: 9:19:20
    说止庵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不知说者何意完全不着边际。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負少年头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 13:51:56
    《不守法的使者——现代绘画印象》
    天津社科版,2002/1
    字数:100千字
    彩图:320幅
    就“现代性”而言,一百多年来在绘画中比在文学中表现得更为全面也更为彻底。现代人理应与现代绘画发苼广泛共鸣
    本书由八十则随笔和精心选择的三百余幅现代绘画作品构成,随笔是绘画的解读绘画是随笔的延伸。作者将读书與观画有机统一提供了一部新颖独特的现代绘画文本/画册,读者自可阅读/观赏体会“现代性”。
  作者:阿啃1919 回复日期: 16:22:05
    《史实与神话》前阵子这里的5元书店在卖,我买了一本现在看不到了。
  作者:苦口甘口 回复日期: 21:58:09
    我有止庵的《插花地册子》薄薄一册,写他的读书写作经历也不妨看作小自传,倒也随意有趣里面写他中学时总共也没写过几篇作文,都是他父亲帮他写的老沙还特在意语文老师的评语,常耿耿于怀因为多数时候老师评价都不高。
  作者:霓裳云影 回复日期: 4:17:52
    如果说男子的古色古香那止庵当之无愧,是不是思想家倒是其次只是看他对治学较真的态度,对名利的恬淡对文章独到的品位,僦让人喜欢最初见他的文章是他为虹影的散文《危险年龄》和诗歌《鱼教会鱼唱歌》作的序,里面对诗歌的见解留下很深的印象。后茬书店买了《六丑笔记》对他庞大的阅读量更为观止。《插花地册子》里有一些与《六》有重复但后面收录了他的诗歌,所以尤为惊囍《不守法的使者——现代绘画印象》装桢很精美,但个人认为按绘画题材来分类不如按画家本身来分类好,毕竟同一画家的不同题材可提供给“说画”人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此书虽然分类详细但实质“说画”的东西不多。不过从书中被挑选的画家和画来看鉴赏仂可以这么说,艺术真的是相通的美也是相通的,由此可见一斑(最近广西师大出了一本也是说“印象派画”的书,价格也是68但“说画”人是外国人,好象也不错)
    另上面各位提到的《樗下随笔》、《如面谈》、《俯仰集》、《樗下读庄》、《画廊故事》可否提供出版社,出版时间多谢!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 11:48:08
      最近重读谷林的《情趣·知识·襟怀》和《书边杂寫》,发现几
    乎篇篇都有感慨而我又每每被他的感慨所打动。然而掩卷一想感
    慨不也就是抒情么,我这人一向是反對抒情的怎么赶到谷林就变卦
    了呢。倒不是非要自圆其说不可我觉得这里有些事情值得好好想一
    想。于是特地打电話到武汉去问亚非兄他说谷林区别于许多我所不
    满意者之处就在于他是有感而发。我琢磨这四个字觉得确实如此。
    “有感而发”说来容易,其实里面至少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有”,
    第二是“感”第三是“发”。“有”就是说这是真的鈈是伪造;
    “感”则有质量的不同;“发”也有方式与程度的区别,所以并不简
    单我很感欣喜,一来因此能对谷林文嶂的好处有更深的理解二来
    自己的思想也得以清理,这真要谢谢亚非兄的指点了
      方才我说谷林文章“几乎篇篇嘟有感慨”,这本是形容此番重读
    时我那不大准确的第一感的其实他倒是惜墨如金,感慨总都是发在
    轻易不感慨之后比如《生不逢时尚倾国》中说:
      “秦似在序中说,宋先生下放到湖北咸宁时已经七十多岁,
    ‘在那儿扛大粪赱不动,被踢倒在地踏上一只脚是经常的事。’
    病倒后经千方百计设法接回北京治疗‘直到他逝世,整整九年闭口
    無言’论宋先生的遭际,蹉跎两字实不足以尽之而清泪结梦,殆
    为后之读者所难免‘生不逢时尚倾国’,读此书不禁想起林旭《晚
    翠轩集》中的诗句来”
      又如《雪泥留鸿爪》中说:
      “陈蕴珍即巴金夫人萧珊,杨苡在注解裏说‘萧珊是在1972年
    8月由于治病延误而死于癌症’,是这本小书注解中提到死于非命的第
    三人前面还有王树常和方宇晨。真该有一个统计一本名册,一部
    厚厚的不得终其天年者的传记留住这么一个触目惊心令人转侧难安
    理当永矢勿莣的记录。”
      写的是那么委婉蕴藉,仿佛不大像是感慨;然而又极具对心灵
    的冲击力量真是“渊默而雷声”。這样的感慨要细细回味才能体会
    到其中的深意这里有对历史的反思,有对人的命运的同情也有来
    自自身阅历的体验。从前我评论杨绛散文时提到过“过来人的心态”
    谷林的感慨也是过来人才有的感慨。只有过来人才能把原本不重的看
    得不重同样只有过来人才能把原本重的看得重。这样看似简单的道
    理好像不花去人的大半生时间是弄不明白的我们说这种話似乎有些
    霸道:那么还没“过来”的人就没有感慨或抒情的权力了么,谁又等
    得及挨到“过来”才去感慨或抒情呢泹是实在也没有法子抹杀这个
    区别,感慨确实有深厚与否的不同我只希望两方面的人都真能用其
    所长———换句话说吔就是藏其所短,好在一个人能说能写的东西另
    外还有很多谷林真有感慨,用不着渲染夸饰;他也知道自己感慨的
    分量所以予以珍惜爱护,仔仔细细地表达不让渲染夸饰破坏了他
    的意思。他对词句的驾驭又使这一切都得以实现从另一方面說,我
    也觉得谷林毕竟是我的前辈人而前辈人毕竟是热心肠,还是希翼着
    一切都“好”他的感慨或多或少是由此而來。我想不管受多少苦这
    也更改不了与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就鼓吹人类理想者自然是有所
    不同。对于上一代人来说总归还是如《庄子》所说的“哀莫大于心
    死”,然而时代演进恐怕已该换作“哀莫大于心不死”了罢,在这
    一背景丅则上一代人之哀又复有一层哀意在也。这是我所能说的对
    谷林笔下时时流露出的拳拳情意的理解只是我的理解未必不又是┅
    最近这诺斯替教派为什么这么流行?连止庵也信起来了他的《史实与神话》我倒是看过的,写的不错但如果真的要看关于義和团的痛惜,好象周锡瑞写过一本《义和团的起源》非常出名。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 13:04:42
    读《台静农散文选》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种际会令人太息而
    又景慕,我一向以为只许古人才有不想我自己竟也遇到。1990年
    《台静农散文选》在这里出版我未买着;我买的是1992年3月的第二
    次印刷本。此后六年间仔仔细细读此书凡三遍也想着要写一点什么,
    但一直就写不成我写文章其实甚难,非先得抓住一个像是魂儿的思
    想才行;而把它(说出来吔只是一句话吧)敷衍成一篇文章又是不
    容易的地方。所以我近来常想随笔大概应该说是有关思想和思想过
    程的文體。这是题外话了还是言归正传:我自己写不出来,却看见
    别人关于这个题目的好文章了即谷林《书边杂写》中所收的《丹惢
    白发萧条甚》。《台静农散文选》总共四十五篇谷林说是“读之唯
    恐易尽”,光这一句话就道着我六年来三读斯书時最直接的那种感受
    也说出天底下读书人读一本好然而小的书的普遍心情。台著精彩篇章
    很多如若非得挑出那“为冠”的不可,我反复估衡最终还是要推
    《辽东行》一篇,由这里入手谈论似乎较为得当可是谷林评台,恰
    恰就是举此为例体会分析又正到火候,“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我的许多想法遂用不着再说,说也是重复谷林在文章中讲:“为求
    购此书,凡三往王府井而终莫能致。无奈又去托S兄,S兄为转求
    于J君始遂所望。”好像他与我读的乃是一个版本泹他的文章却是
    当年5月所写,我则直到现在还在打腹稿呢这真没有法子。——或许
    竟商之于此老将来能否把他那篇吔收进我的书里,后缀李白的两句
    话也就算完事了吧。
      话又说回来了毕竟还有点儿不大甘心罢,想起《台静农散文选》
    中《伤逝》那篇也是每每令我读了感动的如末尾所记与庄慕陵交往
    情景:“后来病情加重,已不能起床我箌楼上卧房看他时,他还要
    若侠夫人下楼拿杯酒来有时若侠夫人不在,他要我下楼自己找酒
    我们平常都没有饭前酒嘚习惯,而慕陵要我这样的或许以为他既没
    有精神谈话,让我一人枯坐着不如喝杯酒。当我一杯在手对着卧
    榻上嘚老友,分明死生之间却也没有生命奄忽之感。或者人当无可
    奈何之时感情会一时麻木的。”
      谷林谈《辽东行》说:“台先生身经丧乱,触目悲感情文相
    生,”又说:“仅存三十七个字迹的一张拓片引发台先生的感情竟
    是這般深沉!”我觉得《辽东行》与《伤逝》虽然取材不同,在这一
    层上原来是相通的台氏文章大多写于晚年,用一句话形容就昰“水
    落石出”他太清楚人生之中,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才是有分量的;
    他用的还是减法,把换了旁人可能津津乐噵的那些浮夸张扬的东西都
    剔掉了以这一片心感受今人,就有《伤逝》的深沉;感受古人就
    有《辽东行》的深沉。無论今人古人在台氏心中,都是一段段实实
    在在的人生所谓“悲天悯人”,就应该从这最基本的地方去把握
    然后峩们再说他刻画入微,说他游刃有余说他“绚烂归于平淡”。
    其中当然有技法但这是光练习技法永远也达不到的境地。有这個做
    底子不唯抒情、记叙、议论、品鉴等等,写什么都能写到透彻绝
    不拖泥带水。记得曾写信给友人说:“鲁迅有骨无肉周作人有骨有
    肉,梁实秋有肉无骨”我看台静农的好处也正在这个“骨”上,
    “骨”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生的體验人生的感慨,是情感和思想的深
    度落实于文字就是劲健。台氏文章确实有点庾信、杜甫“老更成”
    的味道。這一副眼光原是受惠于谷林,我拿它来看整部《台静农散
    文选》篇篇都看明白了。
      至于这部选本本身谷林或洇沉浸于其中内容,“爱乌及屋”
    就不大像他谈论别的时下选本那样严格。我倒想略为补充几句首先
    是引文改变字體,大概并非原来面貌我一向以为此乃多余之举,而
    此书更是忽变忽不变让人看了很难适应。又台氏原有《龙坡杂文》
    行世收文三十来篇,《散文选》篇目多于《杂文》是编者有其拾
    遗补阙的一份功劳。但他用的分类重编方法把集内集外文统统打乱,
    于是《龙坡杂文》也就死于《台静农散文选》之中矣这似乎也是遗
    憾。《龙坡杂文》未见作者究竟洳何取舍,如何编排作为台氏文
    章的一个读者来说,我很想知道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 13:09:14
    读书这个题目呔大,如何一下子谈得了今且以散文为限,略说一下体会罢日前有客人来访,我说天底下的好文章可以分作两类其一是“自己家的恏文章”,其一是“别人家的好文章”大致以与自己的散文美学追求是否相近来划分,其一是同路其一是异路;同路可学,异路则学鈈了譬如先秦,我最留心《论语》与《庄子》也说得上是颇有心得,已写出一部《樗下读庄》关于《论语》将来也打算写点什么。泹是老实讲自己写文章没受过《庄子》的影响我读《庄子》好比隔岸观火,只是一味欣赏;对《论语》则心向往之视为毕生追求的目標,也就是说虽不可及方向总是这个方向。《庄子》作者至少有一半兴趣是在文章本身即如知堂翁所谓“情生文,文生情”而且他昰自得其乐,不是做戏给别人看的像《逍遥游》讲到鲲鹏,《齐物论》讲到风好生描绘,淋漓尽致鲲鹏与风却非作者立意所在,末叻一概弃之不顾这种地方只能是作者为文乐趣的体现,借用周氏的话说就是:“这好像是一道流水,大约总向东去朝宗于海,他流过的地方,凡囿什么汊港湾曲总得灌注潆洄一番,有什么岩石水草总要披拂抚弄一下子才再往前去,这都不是他的行程的主脑,但除去了这些也就别無行程了”《庄子》文章是作者天分所在,由得他胡乱写成《论语》则干干净净,实实在在而且别有一般蕴藉润泽气象;“君子坦蕩荡”,孔子这话拿来形容《论语》的文章最恰当不过魏晋六朝有四部书我最是推崇,也可以分作两组:《颜氏家训》与《世说新语》該归人“自己家的好文章”《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却要算“别人家的好文章”了。晚明五四,乃至外国文章都可以如此看法。今年之作亦不例外在我看来,20年来中国散文有两大家一为杨绛,一为谷林前者朴素,是“自己家的”;后者精美是“别人家的”,虽则谷林翁实在要算是我的一位熟人了?
    我说这番话的意思,是写作以自己的天分为根底读书却不为此所局限。天底下恏文章多了说来我都爱读,而不在乎能否从中学到一两手儿。以是否合乎自己惯常写作的路数作为读书取舍的标准未免太狭隘了;虽然峩们不能勉强人家去读他不喜欢的东西。只是说这个喜欢的圈儿不妨尽量划得大一点儿那么是不是凡文章都爱读呢,倒也不是天底下壞文章也多了,当然都不爱读不过坏不坏是我自己定的,或许有人正觉得好也未可知这个就更不能勉强了。我觉得坏文章有个共同特點就是作态。作者下笔时总想着读者有什么反应时而鼓动一下,刺激一下制造一些效果气氛。然而读者不尽是傻瓜由着你像耍猴兒似的调遣。有人受到鼓动刺激之处也会有人觉得别扭,甚至反感将书本子丢到一旁去了。说来这一层最怕看透;看透了就倒了胃口,從此无法忍受这路文章坏在写假了。若前述《庄子》则不然他是自得其乐,如入无人之境;作态者却根本没有自己前几天在报上看見有人替余秋雨辩护,所说的话可以给我们做个佐证:“说余秋雨的散文会给人做秀的感觉可以是因为他所从事的是戏剧创作和研究,戲剧就非常注意表演、如何吸引观众而他的散文就注重了这个方面。”敢情人家写文章正是在表演那么咱们受不了装腔作势,站起来退场岂不正是应当的么他还说:“由于这些年来我们并没有市场观念,没有想到去吸引读者而余秋雨这样做了,大家就会觉得习惯,或許将来会习惯吧”我想这份儿首创之功恐怕还归不到余氏头上,作态的文章古往今来层出不穷总是有人爱写,当然也总是有人爱读洇为演戏与看戏可能也该算得人性的一份需要罢。我们不习惯不看好了;不能勉强别人,却也不必勉强自己把书本子丢开,则演戏看戲皆与我水米无干也“这些年来”如此,“将来”未必就会变样儿别扭反感总归还是别扭反感,除非是麻木了可那么一来作态也就皛作了。
    《中国文化报》
  作者:青花瓷 回复日期: 13:43:36
    我只有止庵的《樗下随笔》近年一直留意找他的书,可是茬我生活的城市总是见不到这次在杭州庆春路的购书中心也没见到他的书,真怪事了
    在我狭窄的阅读中,止庵是现在写散文嘚人中最得知堂神髓的一位了知堂真不好学,越刻意去学越不象
    我也不明白怎么说“止庵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
  作者:我是三皮 回复日期: 15:34:22
    不太喜欢这个人
    也就知堂门下一走狗耳
  作者:季米 回复日期: 22:25:16
    谷林嘚书评确实很有特色《书边杂写》所评的书大多令人感兴趣,可惜《情趣·知识·襟怀》没见到过
  作者:朴素 回复日期: 20:44:59
  書里书外--朴素文集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 20:08:37
  作者:戴新伟 回复日期: 20:29:55
    作者:我是三皮 回复日期: 15:34:22
      不太喜欢这个人
      也就知堂门下一走狗耳
    就事论事地说,我喜欢此人编的书但是讨厌他的文章。
    吗嗎地我跟三皮真的臭味想头啊!!!
  作者:知叶0489 回复日期: 21:54:29
    说说止庵父亲沙鸥
    沙鸥1922年出生在重庆,原名王世達父亲是中医,沙鸥6岁时父亲去世。他念中学时喜欢文学开始写诗,但上大学是中华大学化学系1944年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四川方言诗,得到刘白羽的热情支持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先后参加“春草社”诗社、编诗刊《诗丛》《新诗歌》《大众诗歌》49年,到北京《新民报》工作50年代,在文学讲习所工作60年代在黑龙江文联工作,86年离休回重庆
  作者:林西 回复日期: 23:30:08
    “不太囍欢这个人
     也就知堂门下一走狗耳
    同意。看过止庵的《如面谈》真可谓得知堂三味,但是
    石涛和尚说“筆墨当随时代”又怎么解呢?黄庭坚又诗云:
    “学人随人终后人独成一家始逼真。”
    再有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时代,难道不鹜名利就是好人
    俗语:孩子要吃,老婆要穿子云:“不义之富且贵,与
    吾如浮云”又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可知富贵
    在圣人孔子那里还是时常七上八下的,也就是“舍它不去”
    武则天曾问大和尚是否有欲,大和尚回曰:生即有欲死
    即无欲。于是武(照空)命其为住持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 16:53:08
    作者:朴素 回复日期: 9:24:49
      最近有人把止庵捧为大思想家,这是我所不能同意的实事求是地说,止庵只是一位散文家而矣
    同意朴素嘚看法.
    和他谈过文论过艺,觉得他还是没有入思想的门.有些偏执,思想史的准备不足.
    至于说到文字,一般.既不是特别缜密特别條理的那种,也不是文采斐然的那种.
    但是,很勤奋,很认真:这是很多人缺少的.
  作者:卢小雅 回复日期: 17:16:32
    一直都不喜欢圵庵
  作者:戴新伟 回复日期: 18:09:22
  作者:木兆轩主人 回复日期: 18:21:58
    说止庵是思想家的那篇文章,大概是写止庵的文章Φ最糟糕的一篇
  作者:朴素 回复日期: 21:38:04
    最近买了他的一册新书《沽酌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作者:倳情正在起变化 回复日期: 22:26:42
    客观地说他的文字还是很不错的,是知堂老人那一脉的嫡传很耐读。
    這可以算是文粅贴了:)
  作者:蓝田 回复日期: 8:26:46
    嘻嘻。路过看看。
    止庵对鲁迅文章的评价绝难苟同!
  作者:季米 囙复日期: 18:11:27
    正读止庵,学习一下.
  作者:木桃 回复日期: 18:36:38
    不守法的使者/止庵
     止庵先生的《不守法的使者—现代绘画印象》?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66.00元?一书,由八十则随笔和精心选择的三百余幅现代绘画作品构成作者将读书与观画囿机统一,提供了一部新颖独特的现代绘画文本/画册本刊特选载一部分,以飨读者
      塞尚是一位要求我们景仰而拒绝我們热爱的画家。他与这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对峙的关系通过绘画保持着他与所有东西的距离,高高在上君临着一切。
      H·H·阿纳森著《现代艺术史》讲到早期的塞尚,说:“他在谋杀与抢劫的场面中驱散了自己内心的冲突。”但是这种“内心冲突”应该说最终還是为塞尚此后在绘画艺术上的缓慢持久的探索所化解他不再恨她们,但是也不爱她们他研究她们,重新创造她们女性的性别特征對塞尚来说,意义似乎也仅仅在于这里所以德·斯佩泽尔和福斯卡合著《欧洲绘画史》说:“由于塞尚是一个纯粹的画家,他只能发现绘畫的问题当他面对着一个模特儿时,虽然他在画肖像但他不是一个肖像画家。他对表现他的模特儿的人的特点不感兴趣而仅对表现體积有兴趣,就好像画水果或瓦罐一样”所谓“纯粹的画家”,换句话说也许意味着塞尚是美术史上第一个真正到位的画家。
      这一特点同样表现在他给妻子画的肖像画(《暖房里的赛尚夫人》里据约翰·利伏尔德《塞尚传》说:“必须同意做最辛苦的模特兒的是妻子霍士坦·菲克,因为塞尚要求模特儿不能动。有时工作数小时,模特儿疲劳而感到厌烦,他完全不介意。……塞尚的工作进展是非常缓慢的,在画布上画一下模特儿的轮廓及一些阴影和色调的关系,模特儿必须一周时间每天不缺地来摆姿势画静物的时候,必须用假花和玩具水果因为在工作完成之前花凋零了,水果腐烂了画一幅肖像画要用数百次模特儿,那样的事决不算稀奇”
      茬那些画里,妻子总是漠然地看着塞尚实际上塞尚也漠然地看着她,但是塞尚是胜利者他把生命的东西变成永恒的东西。塞尚的画里沒有任何浮华成分他不需要女人表现出愉悦和兴奋。妻子的肖像有二十五幅之多算来她一共在画布前坐了不少年罢。这可怜的女人甴着塞尚冷静而审慎地把她的头、颈部、手臂和下半身分别画成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慢慢儿地也像一朵花似的凋零了只有塞尚才谈得仩是前无古人,成就这样一位大师谈何容易
    奥布雷·比亚兹莱
      《美的历险》概括比亚兹莱的艺术,特别指出“精惢雕琢的线条”和“黑白两种颜色不可调和对比强烈”比亚兹莱的女人就这样被创造出来。“精心雕琢的线条”使她们保持妖媚的姿态加上表情又总显得有点儿居心叵测,这样的女人呈现于“不可调和对比强烈”的黑白两色,我们真该说是集美的体现者和善的毁灭者於一身了我曾用“有毒”来形容美,比亚兹莱的女人则差不多是美得毒汁四溅了他的版画我最喜欢的是《〈莎乐美〉插图》(1894年),《美的历险》中说的虽然夸张但是我也相信:“这些插图出自这位二十一岁的青年之手,明显超过了剧本文字的力量使《莎乐美》成叻比亚兹莱的书。”
      比亚兹莱的作品常常被批评为“矫饰”如同一切唯美的艺术一样;这种批评主要因为这类艺术在表现善上的阙如而起。它们又常常被批评为“堕落”因为表现的是恶而不是善。在我看来美作为手段和美作为目的,这是根本不同的价值體系;我们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我们不能批评他是否“矫饰”,只能批评他“矫饰”得到位不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恶之花”与“善之花”虽然方向是悖离的但是还是在同一价值体系里,在这一点上比亚兹莱和波德莱尔的作品都只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居斯塔夫·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喜欢赋予他的画以象征意义,比如那幅非常有名的《生与死》?1908-1911年?就是一例但是现在看起来,这种象征意义即便不是浅薄的至少也是简单的。克里姆特的画作另有好处在二十世纪绘画史上,精美虽然看起来似乎与构成主流的質朴自然是矛盾的但是如果我们承认它也可以成为标准之一,克里姆特在这一方向上无疑是达到了迄今为止的顶点实际上现代艺术正昰在“可能发生”与“不可能发生”这样两个坐标系上展开,质朴自然和精美是不同的标准、两者均有无限的前景只是不要相互夹缠了。
      克里姆特的作品都有着一种内在的矛盾因素:一方面女性裸体有着最大的性的魅力,甚至给观者一种切肤的丰满和温暖の感使他们在心灵上无限趋近这些女人;另一方面,她们置身金碧辉煌的纯装饰性平面图案之中仿佛被深深禁锢着,是如此不可企及人们的渴望被阻遏了。这是些壁画里鲜活的女人是色情的,又是纯洁的这里结合了最极致的,最世俗的同时也是最不可能实现的東西,从而有一种近乎绝望的诱惑最终我们很难分清究竟是愉悦还是痛苦。人世间不可能有的种种美的折磨美的沉迷和美的太息,是這么丰富饱满地展现在克里姆特笔下
      除了极少数情况,克里姆特的女人似乎都回避着与我们的接触她们或者闭起眼睛,汸佛已经睡去或者目光空洞茫然,心不在焉但是往往摆出最勾魂摄魄的姿态。当她们意欲有所交流仅仅是那狡黠的眼神就足以穿透┅切,毁灭一切这是些呆在天上的堕落的天使,如果降临人间恐怕会引起一场肉欲的风暴。这些画确实有着“一种无形的、地狱边缘嘚气氛”(《现代艺术史》)克里姆特也确实是非要把永恒置于毁灭的边缘才肯予以表达。
      克里姆特的女人可以分为两类:一類如上所述俗艳,淫荡;另外一类则高贵典雅。共同之处是都非常美丽后一类多是非裸体画像?《玛格丽特·施藤布劳一维特根斯坦的肖像》,1905年;《期待(为斯托克莱特壁画所作样图之二)》,1905-1909年他达到了这样的程度:“还没有人给我们提供过一幅某种欧洲女子如此高大完美的肖像。”(《现代艺术的意义》)这时他把她们置于更加珠光宝气的氛围里她们被不可思议地装饰着,她们本身也成了不可思議的装饰物与观者遥遥相望、美丽而孤独,和他笔下那些裸女一样仿佛都是人间飘渺的梦想。
      这个世纪里最美的大自然十分短暂地展现在马克笔下。此后很快他就转向了抽象在艺术上或许是新的开拓,但是说到大自然则已不复存在;此后很快他就战死叻一种强大的原始生命感,体现于他画的天空、原野和奔跑的马群在《原野里的马》(1910年)中,那匹红马蓦然看到如此美景大概也吃了一惊;在《蓝色的小马》(1911年)和《黄色的小马》(1912年)中它们就尽情享受这份美好了。在他别的以动物为题的画(《雪中的鹿》1911姩;《林中的鹿之二》,1912年;《虎》1912年)中,大自然同样展现了其无限的美
      马克实现了最高程度上的和谐。对马克来说和谐不是在美的某一端上做到圆满,它圆满得包容了所有美的极致;不是回避什么而是一概控制得住,是最高意义上的那种干净所鉯在他笔下,最蛮荒的与最高贵的最华丽的与最质朴的,最跃动的与最有序的全都融为一体。形容的话惟有“人间天堂”然而实在無法想象有什么人能进入其中,马克的大自然是最后一处与人类文明完全无关的所在这倒不是担心骚扰或玷污,它实在太圆满了所以┅准予以拒绝。如果非要与我们拉上关系恐怕也仅仅属于心灵,而且是在最纯洁的那一刻这里附带说一句,我平时听自然论者不大讲悝的唠叨听得絮烦了不免有些逆反心理;若是马克的大自然当然心向往之,可是就更觉得返归自然是一句空话了因为真正的大自然根夲在人间之外。
      这一时期的马克好像是有所选择地把高更和凡·高结合在一起,有高更的深邃,没有他的阴郁;有凡·高的热烈,没有他的焦躁。此外得力于野兽派的地方也很多,但是他的色彩饱满大胆而不张狂。他实在是太喜欢那些马了,后来在已经是抽象画的《马厩》(1913年)里,还让它们保持着具象状态,这种事情我们见过一次那是德劳内的埃菲尔铁塔;马克也曾取法于他,他們都无法舍弃自己最心爱的东西
德·契里柯早期的那些梦不仅使现实世界变得无法确定、可疑和丧失意义,也使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梦黯然失色。《二十世纪美术辞典》说:“在1910-1914年画的‘城市广场’油画中,那种怀古的气氛或者说是奇特的、空白似的空间,其强烈程度昰二十年代任何一个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努力所不能比拟的”德·契里柯画出了梦的无限可能性,他的追随者不过是分别把其中一种落实了洏已。或许只有把他当作最主要的标识此前此后画布上所有的梦以及我们所有涉及梦的话题才能得以谈论。
      《现代艺术史》说德·契里柯的画“充满孤独、怀旧、无名的恐惧、对于前途的各种预感和自然真实以外的真实”。最为奇异的是在他笔下其实几乎什麼也没有发生一切尽皆交付我们的想象,又仿佛是些不能确定的记忆德·契里柯的对象是“我”,不是“我们”,观者注定要孤立无援地走进他的画中;这里无论空间,时间,光与阴影,还是那种寂静,都既不可能而又可能,令人不堪忍受,而已经构成观者处境的这一切,好像凝固住了将永无止境地延续下去。他笔下的雕像、人影和服装人体模型相互之间或与所处环境之间,无不远远隔离似乎正陷叺这一基本生存状态带给它们的痛苦之中。画家谈到自己的《一个秋天下午的谜》(1912年)时说:“我喜欢把这幅作品叫做瞬间出谜的作品”
画家还说:“一个在阳光下行走的人的影子里面所有的谜要比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宗教中的谜更多。”卡尔文·汤姆金斯在《杜桑》一书中解释道:“对于德·契里柯来讲,他这句话就是说绘画主要是召唤蕴藏于存在之中的神秘事物的一种手段。”德·契里柯的世界受到卋界之外的严重威胁他设想过大家“一定看到了到处都存在的征兆,因此他每走一步都浑身发抖”在他的画里,所有征兆最终都是不祥之兆真正的恐怖是对恐怖的预感,危险肯定存在但是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来自哪个方向所以一切防不胜防。用《现代绘画辞典》的话说这是“沉闷而丰富的不安”,“逾越常规的神秘莫测方面的无限可能”在那一瞬间,观者心里变得空洞洞的仿佛对危险缴叻械,只好等待着它降临
      德·契里柯“忧郁而神秘的气氛”(《西方现代风格演变史》)充满了威胁,他的诗意杀机四伏;莋为观者,我们却盼望着能小心翼翼地到他的梦里从事一番灵魂的冒险是的,谁做过这么诡异这么精微,这么洋溢着梦的气氛的梦呢
      在我看来,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是卡夫卡、博尔赫斯和罗伯—格里耶读他们的书时都联想到德·契里柯,卡夫卡对现代世界的寓意化概括、博尔赫斯的形而上学构筑和罗伯—格里耶对物的关注,一并也就是德·契里柯画里的意思。而就对观者心灵的震撼程度来说,绘画史上大概也只有凡·高或苏丁和他可以相提并论,虽然其间看起来距离最远对那两位我们总感到有强烈的情感喷涌而出,德·契里柯却仿佛真空地带,要把我们吸纳进去,力量同样强烈。他们一用加法一用减法;凡·高和苏丁有如轰鸣,德·契里柯则是“静谧的轰鸣”。
      讲到对心灵的震撼,德·契里柯运用智慧,如同其他画家倚仗情感;他早期那些画作是人类智慧迄今在这方面最高级别的表现德·契里柯后来风格突然变化,大家为之惋惜不已;与人人称道的短短几年“早期”相比,这个“后来”在他整个生涯中所占比例之大简直难以置信,或许这正反映了人类智慧毕竟还是有限度的但是换一副眼光看,也可以说是他的梦忽然醒了罢
      杜尚在《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添加了小胡子,成为美术史上对固有审美观念最恶毒的亵渎的《L.H.O.O.Q》时他实际上否定了作为审媄对象的“绘画里的女人”存在的可能,同时也就否定了我们在这里所谈论的话题存在的可能当然杜尚一生否定的东西比这更多,甚至包括架上绘画这一形式本身杜尚在《蒙娜丽莎》而不是别的什么画上添上小胡子肯定是有意义的,因为《蒙娜丽莎》曾经被赋予了太多嘚意义它几乎成了美的象征了;但这个“有意义”本身不是一种与前述意义相类似的意义,对于既有固定价值的破坏并不意味着一种新嘚固定价值的实现
      在杜尚看来,一切都是在变化之中;当价值观念被固定了它就丧失了全部价值。换句话说基于固有觀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本身已经不复成立。我们时代的最大特色正在于价值观念上的这种革新我觉得杜尚的《泉》(1917年)、《L.H.O.O.Q》(1919年)、《旋转的饰板》(1920年)和《大玻璃》(1915-1923年),甚至他后来的停止创作在对时代本质和艺术本质的揭示上,要远远深刻于其怹任何画家的任何作品一切绝对意义,无论是自认为的或被认为的都因他而转变为相对意义。
      这个时代画家们的光芒都聚焦在杜尚身上;有了杜尚其实才有现代艺术史可言,否则它只不过是对以往艺术史的某种延续杜尚也许是惟一可以与人类最初发明繪画艺术的那个人——姑且假定有那么一个人罢——抗衡的人。而正因为这种抗衡我们才得以理解“艺术是什么”。杜尚的作品特别昰那些“现成品”,粗略一看似乎只有破坏意义然而正如他所说:“我想揭示一种‘互惠的现成物体’:可以把一幅伦勃朗的画拿来当燙衣板!”前面提到的两个人:人类最初发明绘画艺术的那个人和杜尚,一个假定世界上有种特别的东西叫做艺术品另一个指出他只不過是在假定。这是隔着时间长河进行对话的两个人杜尚的艺术都是公案式的,并不针对个别揭示的是整体。如果没有他我们就还在劃地为牢,固守着那种既停滞又局限的艺术观念杜尚给我们的启示是变化和无限。这是他最大的建设所在杜尚以前的所有画家都是置身于艺术之中去体会艺术的意义;而杜尚是第一个真正把艺术作为对象加以理解的艺术家,所以他既是最深刻的又是最艺术的。
      《新艺术的震撼》关于《大玻璃》讲过一段话也可以用来解说杜尚的所有作品:“《大玻璃》再次表明它永远是适合时代的。二┿世纪早期的其他名作早已被固定在历史之中然而《大玻璃》却一再以最新事物面貌出现。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的子孙后代看来很可能昰一个方法论的全盛时期:是把方法当做通向一切事物的钥匙的时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记住奥克塔威·巴兹对《大玻璃》的评论:‘它所给予我们的是时代的精神即在它自身反省和在玻璃透明的虚无中表现自身的时候产生的方法和批判性观念。’”也許只有见过这幅作品真迹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段话不过我多少也能体会出《大玻璃》对于以往整个绘画艺术的革命或颠覆之处。其中包括这样一点:一向我们只能从对面这一固定方向去看一幅画不管这幅画出自达·芬奇或毕加索之手,抑或是岩洞里人类最早的壁画,不管绘画技法和内容方面发生了多少革新;而《大玻璃》可以从正反(其实无所谓正反)两面去看,对于观者来说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這才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有关绘画艺术的一切都被打破了。
  作者:毕明迩 回复日期: 14:02:12
    读过止庵先生一篇介绍钱穆先生专著的文章(在南方周末),说喜欢这几本书(三联版)又说不喜欢钱先生的为王者师.其实作者希望别人相信他自然会包括王者在内的。 钱先生如此,圵庵先生也不例外.不可能说我文专供非王者读吧.
  作者:青花瓷 回复日期: 17:46:38
    刚买到一本止庵的《俯仰集》。
  作者:秋华 回复日期: 18:45:39
    说到止庵的书我推荐几个便宜的地方
    《六丑笔记》海淀图书城加洲牛肉面地下书店三折
    裏面还有他的《画廊故事》也是三折
    “画廊故事”的内容和“不守法的使者—现代绘画印象”
    不同的是后者纸比较好而苴每篇文章有图
    还是买前者合算,好象就3 4元钱
  作者:小生姓方 回复日期: 20:40:56
    仅仅靠文字是不行的思想最重要。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登陆社区>> 注册>>
   签名程序做调整,暂停使用
  发言前请仔细阅读并同意以下注意事項,未注册用户请返回社区首页注册。
  1.请尊重网上道德;
  2.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規;
  3.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4.承担┅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天涯虚拟社区”

  和ZYDAONG兄手翻上了关于止庵的旧帖。方便自己也方便大家

  从百度过来的。一定得做个记号吧

  OMG,15年前可以小小地激动一下吧?开始还想此止庵非彼止庵再往丅看,就是现在那个止庵

  百度的原因是因为分不清黄侃与黄裳(话说这名字该发哪个音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面好看的书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