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大革命时期江口历任腾讯产品负责人书记及其主要负责人员名单是谁

兴国革命史概况
加入时间:  点击:18020次
&兴国,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至日解放的30年间,在马列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兴国人民举行武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过程中,兴国人民积极发展生产,全力支援革命战争,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成为苏区模范县。限于篇幅,这里主要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兴国人民的革命历史。
&&&10年土地革命战争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开辟、创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这10年兴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27年6月——1930年3月,为党组织的建立、武装暴动和全县赤化阶段。
&&&1930年4月——1931年9月,为全力支援反“围剿”,保卫根据地阶段。
&&&1931年10月——1934年10月,为根据地建设发展阶段。
&&&1934年11月——1937年10月,为游击战争阶段。
&&&下面简要介绍各阶段的斗争情况。
&&&一、党组织的建立、武装暴动和全县赤化。
&&&1919年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兴国县得到热烈响应。兴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和广大热血青年除了声援北京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外,还开始南下北上,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在外地通过各种途径,向家乡传播马列主义。不少进步青年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至1926年夏,在外地入党的兴国知识青年已达18人,数量居赣南各县之首,为兴国成立中共组织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兴国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两位代表性人物:一位是袁玉冰(崇贤上沔人),是江西传播马列主义的先驱,与赵醒侬、方志敏合称为大革命时期的“江西三杰”。1920年夏,袁玉冰在南昌发起组织了江西第一个革命社团——鄱阳湖社(1921年改名为“江西改造社”),创办了进步刊物《新江西》,宣传马列主义,并在兴国建立了分售处。1922年8月,袁玉冰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底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受党组织派遣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青年大会。袁玉冰是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另一位是陈奇涵(竹坝人),他是黄埔军校的教官,1926年5月,国民党限制共产党员跨党,陈奇涵说:“宁愿当普通的共产党员,躬耕垄亩,也不当国民党的高官,食嗟来之食!”北伐战争开始后,他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的身份,率领胡灿、鄢日新、肖以佐、黄天存、陈奇洛、曾燕堂等黄埔军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江西籍中共党员,回江西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1926年秋,陈奇涵、胡灿、肖以佐、谢云龙等等一批在外地入党的共产党员相继回到兴国。9月17日,在中共赣州支部书记朱由铿的指导下,在平川中学(今潋江书院内)成立了兴国县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兴国支部干事会,胡灿任书记。是赣南各县成立最早的党组织。兴国支部干事会成立后,就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在各地建立党小组,成立农民协会、工会、学生联合会、青年干社和妇女解放协会并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但是,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制造了一系列惨案。1927年5月,蒋介石派“清党军”到各地“清党”,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镇压工农革命运动。兴国的党组织为保存革命力量,及时进行了疏散,组织活动一度停止。
&&&大革命失败后,兴国的许多共产党员转移在外参加了革命队伍。南昌起义后,又秘密潜回兴国,进行党组织的恢复工作。1927年重阳节这天,20多名共产党员以组织师生登高远足和探望同学为名,前往县城西南郊外羊山,秘密召开了羊山会议,作出了恢复党和群众组织、实行“五抗”斗争、分化瓦解敌人、建立革命活动中心和建立革命武装等五项决定,并将中共兴国支部干事会改为中共兴国县特别支部。羊山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后,兴国的党组织从遭受挫折到恢复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1928年3月,中共赣南特委派杨柳青来兴国担任党的领导工作,中共兴国特别支部改为中共兴国区委,下辖4个特区委,分辖33个支部。4月,中共兴国区委在县城东郊的冰心洞召开了扩大会议,由赣西转战到兴国的工农革命军第7纵队党代表曾炳春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研究并决定在兴国城乡举行武装暴动。这时,兴国东部党组织负责人黄家煌、陈玉书、胡嘉宾和于北区(于都桥头)党组织负责人朱学玖、钟声楼等在樟木山组建了桥头游击队,是为赣南最早的革命武装。
&&&日,崇贤的党组织和活动在东固一带的工农革命军第7纵队共同领导了崇贤暴动,击毙了崇贤靖卫团团总曾文绚,公开处决了恶霸地主罗爵高、罗廉杨。
&&&6月初,以桥头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了赣南工农革命军第15纵队。赣西工农革命军第7、9纵队合编为江西红军独立2团。他们经常在兴国及其附近活动。同时,各地暴动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9月,中共兴国区委在高兴禾杠坑邱会墀家,召开了兴国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10月初,在长冈燕子窝徐家祠由黄家煌主持召开了上百人参加的党团活动分子会议,决定联络江西红军独立2团和赣南红军15纵队,发动兴国县城暴动。
&&&10月25日,共产党员余石生、侯海藩、张汉超、石桂堂等领导了鼎龙暴动。他们利用圩日,捉拿公审了30多名土豪劣绅,并将首恶分子斩首示众,其余则罚款罚谷,分给贫苦农民。
&&&12月19日,中共兴国区委领导的暴动队伍和红2团、红15纵队紧密配合,发动了兴国(县城)暴动。他们打散了靖卫团,赶跑了国民党县长,收缴了商团的枪支,公审枪决了13个反动分子,释放了200多名“政治犯”。
&&&1928年农历12月27日,共产党员钟能铜、钟能俊、钟瑞佳、韩滨等人发动了隆坪暴动。后来又在红4团的协助下,歼灭了荷岭靖卫团。
&&&兴国的农民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有力地激发了革命群众的斗争热情。从此,兴国的革命活动由秘密走向公开,由绑架罚款的经济斗争转向摧毁旧政权的政治斗争。
&&&1929年2月,赣南特委代表雷震东,红2团领导人李文林、李韶九,兴国县党组织负责人鄢日新等,在兴国莲塘召集军队党员活动分子会议,决定将15、16纵队和兴国部分地方武装合编成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4团(后红2、4团编入红6军,军长黄公略,党代表陈毅)。
&&&1929年2月下旬,中共兴国区委改为中共兴国临时县委。3月,又改为中共兴国县委。同月,成立了兴国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兴国县革命委员会。这也是赣南成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从井冈山突围,一路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被迫沿着闽赣边界大山,经会昌、瑞金、于都、兴国,向吉安东固转移。2月20日,在兴国的红军独立2、4团开赴东固与红4军会师,毛泽东称赞“红4军是铁军,2、4团是钢军”。这时,井冈山根据地已经失守,彭德怀率红5军也来到赣南游击,寻找红4军(于3月上旬到达兴国鼎龙茶岭村)。于是,红4军不再返回井冈山,而是挥师东进,向闽赣边界地区游击。3月14日攻占长汀城。20日,毛泽东在长汀主持召开红4军前委扩大会,作出了在赣南、闽西20余县的范围内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1929年4月,红4军以纵队为单位,在于都、兴国、宁都等地分兵发动群众,建立红色政权。政治部主任陈毅率1纵队在兴国社富、杰村一带活动,伍中豪率3纵队在古龙冈、江口(今兴江乡)、梅窖一带活动。他们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当地建立赤卫队和红色政权。毛泽东则率前委工作人员和警卫排进驻兴国县城(潋江书院)。陈奇涵用蒸笼粉菜招待毛泽东。这道菜是兴国特有的客家风味,上桌后旁边还搁四碟小菜。毛泽东对这道菜非常赞赏,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四星望月”。
&&&毛泽东在兴国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在潋江书院举办了一星期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毛泽东亲自讲了3天的课,在这次训练班上,毛泽东就谆谆告诫党员干部:“要随时随地地注意密切联系群众,要象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3纵队党代表蔡协民、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党团书记陈奇涵、兴国县总工会委员长谢云龙等也在训练班上讲课。参加学习的同志后来都成为兴国及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骨干。在兴国期间,毛泽东还制订《兴国县土地法》,帮助修订《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出席在鸡心岭召开的5千人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指明了兴国土地革命的方向,为兴国建立巩固的苏区奠定了基础。
&&&1929年6月,红4军和红2、4团离开赣南转战外地,国民党军窜犯兴国、桥头、宁都等红色区域。中共赣南特委决定成立以陈奇涵为书记的中共兴桥宁行动委员会,并迅速在兴国城冈回龙村组建了地方部队——红25纵队,担负保卫兴桥宁红色根据地的任务。他们利用险峻的山势、熟悉的地形,与进犯之敌周旋游击,取得了保卫红色政权斗争的胜利。
&&&日,“赣南工作会议”在兴国召开。红4军前委毛泽东、熊寿祺、宋裕和、黄公略,江西省委巡视员张怀万、赣西南特委常委刘士奇和中共赣南特委及赣南各县、区党的负责同志等40余人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吉安“陂头会议”精神。毛泽东代表红4军前委作了政治报告。
&&&1930年3月中旬,毛泽东率红4军和红6军一部又一次来到兴国,主持召开了县委、县革命委员会负责人会议,对土地革命、扩大红军、支援前线等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指导召开兴国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讨论通过了《兴国县苏维埃政府土地法》等法规。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开展了第一次全面的分田运动(3月分田)。但这次分田由于时间紧,存在许多偏差。7月,毛泽东率部向长沙进军途经兴国,指示兴国进行第二次分田(8月分田)。这次分田首先建立了贫农团,依靠和发动群众,全面划分阶级成份,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抽肥补瘦,避免了悬殊不均的现象,分田比较彻底,创造了许多经验,为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支援战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赤化全县、巩固政权,苏维埃政府决定扫清“龙聚三都”和“五七坊”两个最后的白色据点。日,杰村、龙沙等区赤卫队配合红22军攻克了五坊,1931年3月,陈毅率领红3军第8师、兴国独立营和兴于两县赤卫大队攻打蜈蚣山,并乘胜将古龙冈、梅窖、三僚等地的白色据点全部消灭。日,兴国地方武装配合红3军第8师,摧毁了靖卫团多年盘踞的巢穴、兴国最后一个白色据点七坊,自此实现了全县的赤化。
&&&二、全力支援反“围剿”,保卫根据地。
&&&从城乡农民暴动开始,兴国地方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得到发展。特别是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开始后,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巩固红色阵地,兴国革命武装得到迅猛壮大,战斗力大大增强。1930年,在九攻吉安、五打赣州的战斗中,兴国县成立了红色警卫营,共400余人参加战斗。10月攻克吉安后,该营被编入红3军第7师。这时,中共赣南特委将兴国的赤卫队、少先队中的精壮分子,编为兴国新编第1师,共1200人,辖3个团。兴国新编第1师成立后,配合红22军先后五次佯攻赣州,直接威胁了赣城守敌马昆旅。在战斗中,新编第1师第1团消灭了赣县太湖江、湖江面守望团,缴枪200余支,消灭了马昆旅一个营和逃到赣县的兴国靖卫团部分敌人。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部队,对中央苏区进行了第一次“围剿”,扬言“三个月内消灭共军”。16日,各路“进剿”军开始向中央苏区腹地进攻,形成南北夹击兴国的态势。兴国新编第1师在第一次反“围剿”中转战赣县、兴国城冈、约溪、石印、白石一带牵制敌人,保障龙冈战斗的胜利,受到红军领导人陈毅、罗荣桓的表扬,被称作是“快脚将军”。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总结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时就说到:“我在龙冈方向以集中最大兵力。龙冈西南数十里之兴国,尚有一千余人独立师,亦可迂回于敌后。”这个独立师指的就是兴国新编第1师。兴国新编第1师在第一次反“围剿”后编入主力红军。
&&&在1931年4月的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兴国独立团等兴国地方武装,与红12军35师一道,在高兴、崇贤一线阻击向北增援的敌19路军,保证红军主力在东固、富田、白沙、中村歼敌1万余人的胜利,敌19路军不得不撤回兴国,逃往赣州。
&&&第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红1方面军总前委高瞻远瞩,预料到蒋介石不会甘心失败,必将很快发动第三次“围剿”,便立即着手反“围剿”的准备工作。6月中旬,苏区中央局撤销中共赣西南特区委,在赣江以东苏区分别成立中共赣南、赣东和永吉泰3个特委。同时撤销中共兴国县委,成立中共兴国中心县委。陈毅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兼兴国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兴国、于都、赣县等县委及于北区委的工作,特委机关设在兴国。
&&&日,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妄图将红军主力消灭在赣南。红1方面军此时仅有3万人左右,而且经过苦战后未得到很好的休整和补充。为了保卫根据地,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迅速从闽赣边界的建宁、广昌等地出发,冒着酷暑,千里回师赣南,来到“人民这个条件”最好的兴国。从8月7日至9月15日,红军在40天内,连续在兴国的莲塘、良村、宁都的黄陂以及兴国老营盘、高兴圩、方石岭等地六战五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灭共之心不死,1933年9月又纠集50万兵力、100余架飞机,分6路向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于是,东起福建武夷山,西至江西赣江,形成了东、西两线主要战场。兴国、公略、永丰、万泰、吉水、新干、宜黄等地为西线战场。西线战场有敌薛岳第6纵队4个师和周浑元第8纵队6个师分别向永丰龙冈和兴国高兴推进。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组建了工农红军西方军,陈毅兼任西方军总指挥。长征前夕,红军集中了7个主力师在兴国县城以北组织兴国保卫战,对步步紧逼的敌人进行了最后一击,造成了红军试图北渡赣江,与红军2、6军团会合的假象,在兴国的老营盘战场、高兴战场、良村战场,前线红军指战员顽强抵抗,奋勇拚杀,阻滞了西线敌军的迅速南下,为红1方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日,陈毅在老营盘战斗中负重伤,警卫员黄朝天找来当地老表,用简易的青竹担架将陈毅送往红军后方医院。事后陈毅感慨地说:“我这条命,是兴国人民用青竹杠子救回来的!”
&&&红军撤出战斗后,国民党以6个师的兵力攻打仅兴国赤卫军守卫的兴国县城,并出动了几十架飞机对小小的兴国县城狂轰滥炸。
&&&据统计,在中央苏区5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中央红军在兴国先后组织了军以上战斗单位参加的大型战斗共11场,先后投入兵力20多万人次。国民党军在这11次战斗中,投入兵力达60多万人次。在这些战斗中,红军伤亡达15000多人。仅第三次反“围剿”,红军在兴国留下的伤病员就达6000余人。红军在兴国县先后歼敌4万余人。我们可以悲壮地说:兴国县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烈士血染的土地;我们也可以豪迈地说:兴国县的每一座山头,都曾是埋葬敌人的英雄战场。
&&&三、根据地建设红红火火。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日在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苏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在政权、武装、群团、法制、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效地稳定了苏区社会秩序,增强了经济实力,巩固了红色政权,改善了人民生活,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
&&&在根据地建设中,兴国的党组织和苏维埃带领全县人民,以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各项工作都走在全苏区的前列,创造了许许多多“之最”。比如,兴国是中央苏区扩大红军数量最多的县;兴国是参军参战组织最完备的县;兴国是中央红军作战次数最多的县;兴国是中央红军歼敌数量最多的县;兴国是苏区推销公债最多的县;兴国是中央苏区贡献军粮最多的县;兴国是中央苏区合作社运动最普及的县;兴国是为红军做军鞋最多的县;兴国是干部作风最好的县。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欣然题写“模范兴国”四个大字赠与兴国的代表。为鼓舞全县人民,兴国的代表把它制成四块匾额,高挂在县城东、南、西、北的四个城门上。从此,模范兴国享誉全苏区。
&&&四、兴国地区的游击战争。
&&&兴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当年中央红军12个主力师参加长征,就有7个主力师是从兴国出发的。
&&&红6师集结转移&日,红6师(兴国模范师)将高兴的防务交给红5军团13师,在县城南郊竹坝集结休整,于12日在袁国平、曹德卿、徐策率领下,经洪门开往石城。
&&&红1军团出发长征&日,红1军团将兴国城北至高兴圩的防务移交给红5军团,在竹坝、洪门集结休整,于9日在林彪、聂荣臻、左权的带领下出发长征。
&&&红8军团出发长征&日晚,红8军团边打边撤,9日抵古龙冈,尔后到社富休整补充,在周昆、黄苏、罗荣桓的带领下出发长征。
&&&红5军团出发长征&红5军团是红军长征的后卫。日晚,红5军团从兴国城北的文溪、石富一线战场转移到城南的竹坝、洪门,进行长征前的休整补充。17日,红5军团将兴国城南防务移交给江西红军独立3团,在董振堂、曾日三、刘伯承的带领下,经社富、五龙圩出发长征。
&&&这样,中央红军有7个师(红1军团1、2师,红3军团6师,红5军团13、34师,红8军团21、23师)合计4.5万名指战员(占长征总人数8.6万人的一半),从兴国出发踏上了万里长征路。
&&&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侵占中央苏区,红色根据地又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在兴国成立了一系列反动组织,肆意屠杀苏区人民,进行阶级报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革命干部和群众被杀害2142人,被捕6934人,逃亡3410人,国民党烧毁房屋1641栋,并抢走大量的稻谷、耕牛、衣服被帐、食油、农具等生产生活用品。同时,对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进行严重摧残,实行法西斯的奴化教育。
&&&红军主力突围后,中共江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了江西省军政委员会,省委代理书记曾山任主席。并对全省地方武装进行了整编,组成4个独立团。中共中央分局因局势估计错误,要求各地集中弱小的地方武装力量去抵抗进攻苏区的强大敌人,革命力量遭到较大损失。1934年10月底,曾山在永丰县果断决定将非战斗人员资遣回家,只带着江西独立2、4团及1个特务连、1个独立营和军政委员会领导机关1200多人向兴国方向突围。部队经永丰龙冈、兴国南坑、良村、城冈、鼎龙石源,翻过方山岭到方太,再转移到均福山区。
&&&同年11月,曾山率部队转移到均福山西麓的桥头岗。这时,公略、万泰和兴国的独立营和党政机关也分别来到桥头岗。三县的机关部队汇合后,曾山主持成立了中共公万兴特委,并成立了公万兴游击司令部,领导三县的游击战争。11月下旬,曾山的部队在炭子坑整顿补充后编成三个团。
&&&1935年2月下旬,曾山在兴国的齐分村,主持召开中共江西省委扩大会议,决定突围往粤赣边区,和在那里坚持游击斗争的李乐天、杨尚奎会合。不幸在桥头岗遭到敌军袭击,曾山命令部队分路突围。
&&&1935年3月,曾山率领红2团及省级机关,从东固以北地区,突出重围。3月底,在小口岭附近围攻浪川靖卫团,俘敌10余人;又返回兴国游击,先后袭击了丝茅坪、老营盘、高兴墟等地敌人,在高兴的后坊街战斗中,歼敌一个连,缴获步枪三、四十支,同时还缴获大批食盐、布匹、药材。这是红军长征之后,江西苏区游击区获得的一次较大胜利。后坊街战斗后,敌军对兴国泰和边境的山区更加疯狂地进攻,到处放火烧山,进行拉网式的“搜剿”。曾山率部艰苦辗转,始终未能突出重围。在吉安富田花牙寺突围中,曾山红2团,周爱民红4团,罗孟文13团被敌分割包围。这一仗后,罗孟文率13团返回杨赣苏区,在老营盘突破敌人堡垒封锁线时负重伤,被安置在兴国茶园养伤;周爱民被俘押回兴国;曾山率少数人员突围到吉水县境。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为保存革命力量,曾山安排大家疏散隐蔽,于5月间只身潜往南京、上海,寻找党组织。游击战争转入低潮。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7月中旬以后,国民党被迫停止对红军游击队的进攻,赣南的局势得以缓解。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在粤赣边特委的项英、陈毅、陈丕显、杨尚奎、刘建华等人针对时局的变化,作出了新的工作部署。9月8日开始,陈毅、项英分别作为中共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全权代表,到达大余、赣州、南昌、兴国等地与国民党代表谈判。
&&&10月4日,陈毅从赣州乘车到达兴国,就“关于释放政治犯等问题”与兴国县国民党政府谈判,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释放一切“政治犯”;准许抗日宣传,不准封锁抗日消息;组织抗日队伍,给予交通方便等四项协议。并在兴国留下了《兴国旅舍》七绝一首,真切地表达了他对死难战友的深切怀念:
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1938年1月下旬,项英、曾山等以新四军代表的身份,从省城来到兴国,检查国民党县政府执行“国共合作”的情况。曾山怒斥国民党县长邹光亚自食其言,出尔反尔,违背承诺,影响国共合作。责令邹光亚立即释放吕修汉和其他“政治犯”。
&&&在兴国,项英、曾山等还特地去社门前看了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会见当地群众。项英、曾山此行使兴国人民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革命的信心,又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
☆☆最新评论☆☆
评论内容:
版权所有: 中共兴国县纪委 & & & 兴国县监察局
联系电话: & & & & & & 邮箱:
地址:兴国县纪委宣传部 & & &
邮编:342400 & & & 赣ICP备号当前位置:>>>>正文
特稿:袁玉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江西三杰”之一(组图)
作者:周红兵
浏览次数:
E-mail推荐:
&&& 袁玉冰,谱名袁光鉴(鉴),字玉冰,别号孟冰、冰冰。江西兴国县崇贤乡上沔村(今划归泰和县老营盘镇管辖)人。早期袁玉冰组织了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鄱阳湖社”,后更名为以改造社会作为宗旨的“江西改造社”,且为主要负责人兼《新江西》主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他是江西传播马列主义先驱、江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赣南第一位中共党员。历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书记、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兼任中共江西区委秘书和宣传部长、中共兴国县委书记、中共九江地委书记、中共赣西特委兼任书记等职。1927年1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当时袁玉冰与后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者、军事家方志敏,及早期江西中共、共青团组织主要创始人赵醒侬被并称为“江西革命三杰”。&&& 矢愿从今坚立志,要为世界主人翁。清光绪二十五年一月十八日(日),袁玉冰出生江西兴国县崇贤乡上沔村一户贫苦农户家里。他家境贫寒,为了分担父母肩上的重担,袁玉冰从小就放牛、割草、砍柴。农民出身的袁玉冰对贫苦农民生活有着刻骨铭心记忆,从小就立下了要拯救劳苦大众水火之中崇高志向。&&& 清宣统二年(1910年),11岁的袁玉冰入私垫。民国3年(1914年),袁玉冰入兴国县高兴圩成德小学就读高小。当时,学校有些出身富豪家庭的学生,有的甚至染上了赌博抽烟、酗酒打架的恶习。袁玉冰对这种流氓习气非常厌恶,在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下,创立学生自治会,带头发起禁止抽烟喝酒、禁止旷课、禁止打架的“三禁活动”。他还创办了学生阅书社,由学生自愿捐款,购置书刊。&&& 民国7年(1918年)秋,袁玉冰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第二中学。青年学生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在校期间,他发起成立学生自治会,敢于抨击封建礼教的陈规陋习和繁文缛节,在社会交往中主张“十不”:不用字和号;不说客套话;不宴会;不敬茶;不递烟;不回拜;不贺年拜节;不留客送客;不送无谓礼;不做应酬文。即倡导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简朴节俭的新风尚。&&& 1919年,举世瞩目“五四”运动爆发了。5月7日,为了响应和声援这次爱国运动,召开了南昌市学生代表大会,袁玉冰作为南昌二中的学生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接着,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并在街头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反对卖国求荣的北洋政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并将搜查到的日货当众烧毁。他们的行动被一些因循守旧的人讥为“过激”,还称他们为“过激党”。袁玉冰则在《答友人》一诗中,针锋相对地断言:我看将来定为“过激党”的天下,“盖势所必至,而理所难逃”。这一年,袁玉冰正好20岁,写了一首题为《二十初度感怀》诗:&&& 光阴去太匆匆,忽忽年临二十中。&&& 矢愿从今坚立志,要为世界主人翁。&&& 国势阽危抱杞忧,挽回深愧乏良谋,&&& 才疏漫与终军比,弱冠空贻识者羞。……&&& 原来我亦是贫家,那得金钱用似沙,&&& 游年多年消钜费,从今敢不力惩奢。&&& 袁玉冰此诗,抒发了对祖国前途命运关心和立志革命抱负。如果说他的这首诗是个刚过20岁的风华后生对理想抱负的直接反悔,那么他对学友的劝勉则从侧面表现了他立身处世的准则与态度。他的《赠周君转学心远中学》写道:&&& 世事原来少自由,一时失意不烦愁,&&& 劝君莫把东隅恋,且看桑榆尚可怕。&&& 他活用日出东方,晚景桑榆作比,鼓励朋友不要贪恋往日的成功,更要努力争取日后的胜利,其奋发进取的精神溢于言表。他在《赠弟》中说得更是透彻明白:&&& 人生难得是青春,要学汤铭日日新。&&& 但嘱加鞭须趁早,莫抛岁月负双亲。&&& 据《尚书》载:商汤浴盘上的铭词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此勉励弟弟日新月异,奋发有为。由这些诗我们不难看出,青年袁玉冰的革命志趣,崇高理想与伟大抱负是何等的高洁执着。&&& 江西传播马列主义的先驱。“五四”运动以后,袁玉冰的思想由追求爱国真理开始向共产主义者转变。这一转变,他曾作《无题》一首予以明确表述,其中有反思,更有充满自信的自励,诗曰:&&& 弹指流光又一年,倔强顽劣尚依然。&&& 从今矢醒黄梁梦,猛向前途力著鞭。
&&& 从此,袁玉冰开始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探求救国救民道路。对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宣传十月革命即日(儒略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文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逐渐认识到,组织进步社团,创办刊物,努力提高中国人民觉悟,是进行革命首要任务。&&& 1919年下半年,袁玉冰邀请后成为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创造者之一黄道,及徐先兆、石廷瑜、黄在璇、刘轶、黄家煌、郑洪江等7位同学,组织了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鄱阳湖社”。他们当时都在南昌二中读书,又是同班同学,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经常在一起议论国事,激杨文字,抨击时弊,被同学们戏称为“江西八大家”。后来们感到鄱阳湖社这个名称无法体现团体宗旨,遂次年12月更名为以改造社会作为宗旨的“江西改造社”。&&& 日,“五四”运动后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江西改造社”在南昌二中宣布正式成立。到会的9位社员公推袁玉冰为会议主席。会上决定出版发行《新江西》季刊,并推举袁玉冰为改造社主要负责人兼《新江西》主编。《新江西》第一卷第一号,5月1日问世。袁玉冰为创刊号撰写了《本刊宣言》,阐明改造社的政治主张。他说:“改造社的宗旨,是主张改造社会的。发行本刊,就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方法。我们改造社会,先在江西做起,……所以就叫做《新江西》。”他在宣言中还提出了根本上改造社会的三项主张:“一、发展德谟克拉西的真精神;打破一切权威和阶级制度。――如军阀……对于平民,资本家对于劳动者,男人对于女子,……的各种不平等的制度。二、劳工神圣,是我们良心的主张。要使他们有觉悟,能主动;引着他们到光明的路上去。三、社会上没有真是非,不是是非颠倒,就是‘黑白不分’。我们对于社会的一切现象,惟有下严格公正的批评,由此才寻得真理来。”最后,袁玉冰明确指出:“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使这个黑暗的‘旧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新江西》自问世那天起,就成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匕首、投枪,成为江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革命刊物。伴随着《新江西》广泛发行,其影响日益扩大,一批先进青年先后参加改造社。&&& 当时的这江西首个革命团体改造社成员,曾以《新江西》为阵地,开展过“主义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争论。“主义问题”实际上是要不要马列主义的问题;“政治问题”实际上是要不要参加革命实际活动的问题。这场争论直接影响着和决定着南昌学生运动的方向,在争论中袁玉冰等人驳斥了反对者的言论,指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参加实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性。袁玉冰说:没有主义的信仰是再危险不过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激进中的能够实现的主义,只要看他主张非妥协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就很可以坚定我们的信仰了。但是他又指出,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等于拿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因此,他告诫大家不要犯经院派的错误,不能只是空谈而不注意中国的社会实际,如果这样空谈,自然是落空中的落空。&&& 因屡遭“江西警察厅”的蛮横干涉和查禁,《新江西》当时只出3期,但袁玉冰先后发表文章31篇,他在《我的希望新江西》一文中,就痛斥了官僚政客军阀财主祸国殃民的罪行,“过去的江西,现在的江西,都是充满了黑沉沉的、阴惨惨的色彩。社会上没有一桩事,不受官僚政客军阀的支配”。同时他对劳苦大众寄予了深切的感情。他说:“可怜的三千万男女同胞,在这黑无天日,惨无人道的地狱里面过非人的生活,真是言之伤心!”他号召人民“应该有真正彻底的觉悟、牺牲奋斗的决心;把那些阻碍的荆棘,一刀斩去,尽力去杀出一线光明的道路来”。袁玉冰成为江西传播马列主义的先驱。
&&& 袁玉冰主编的《新江西》杂志不愧为当时江西思想界的一颗明星,起到了时代喉舌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的热烈欢迎。尽管它从出版的第一天起,就一再遭到军阀当局的干涉和迫害,但它流传的地域和影响相当大,不仅江西各地拥有大量读者,甚至上海、北京、广州、武昌等地也有所见,1923年春,《新江西》虽然被迫停刊了,但是旅居上海、南昌的20余名江西先进青年,接过袁玉冰未竟的事业,又于同年10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继续从事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 其时,由于追求进步、倾向革命,改造社很快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学生加入。至1922年,会员一度达到100多人,黄道、邵式平、方志敏、涂振农、邹努等都是该社社员。其中邵式平后成为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弋横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也是闽赣苏区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邹努后成为中共早期干部、英烈。涂振农后成为中共早期干部、叛徒。&&& 1922年6月,在南昌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就读方志敏在报名参加了改造社后,与袁玉冰以及随后结交的赵醒侬,为了一个共同革命理想和目标,携手合作并肩战斗,日后被人们誉为“江西三杰”。&&& 改造社随着组织的扩大,社员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西为主,北京、上海、湖南、四川甚至日本均有。为了加强对改造社的组织领导,袁玉冰于1922年11月提出了改造社的八条社规,作为社旨的补充:“一、积极的破坏不良的社会制度;二、社员只能信仰主义,绝不能信仰任何宗教;三、对于民主革命的政党只能援助,不能加入;四、社员须有一种体力劳动或精神劳动的正当职业;五、社员不得为资本家的助手,如工程师……之类;六、社员生活平民化,如坐人力车、穿华丽衣服……等应禁止;七、社员不得有不良的嗜好,如嫖赌烟酒之类;八、社员对下面各种应该有研究:1、马克思学说;2、社会学;3、外国语―至少一种;4、世界语。”社规强化了对社员的要求,提高了改造社的革命战斗力和社员的水平,表明改造社的思想已逐步转向马克思主义。改造社集合了江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反对北洋军阀在江西的统治,为在江西开展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下一篇:无
loading...评论加载中...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兴国县人民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