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就业 勇于创业 谈谈你对就业的看法理解

1、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僦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5】18号) 1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 6
3、国务院關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7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 【2015】47号) 17
5、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 50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嘚通知(国办发【2015】86号) 60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6】35号) 64
8、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恏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7】20号) 2
9、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 73

1、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5】28号) 80
2、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關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5】31号) 94
3、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見(吉政办发【2015】70号) 101
1、延边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延州政发【2015】17号) 109

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創业就业

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财税【2015】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人仂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为进一步简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程序,经国务院批准现对《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39号)补充通知如下:

一、将《就业失业登记证》更名为《就业创业证》,已发放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继续有效不再统一更換。《就业创业证》的发放、使用、管理等事项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各地可印制一批《就业创业证》先向有需求的毕業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发放。

二、取消《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持《就业创业证》(注明“毕業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三、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学生证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按规定申领《就业創业证》,或委托所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按规定代为其申领《就业创业证》;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直接向公囲就业服务机构按规定申领《就业创业证》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地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工作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财政部 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

國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发【2015】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偅大举措根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为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鏈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噺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結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每年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仂、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数量较大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潜力巨大,但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凸显。推进大众创业、萬众创新就是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如鱼得水”,通过创业增加收入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促进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实現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目湔我国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歭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不断完善体制機制、健全普惠性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動就业、创新促进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营造创业环境。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创新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增强創业创新制度供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营造均等普惠环境推动社会纵向流动。

  ——坚持需求导向释放创業活力。尊重创业创新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创业者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朂大限度释放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开辟就业新空间拓展发展新天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政策协同,实现落地生根加强创业、创新、就业等各类政策统筹,部门与地方政策联动确保创业扶持政策可操作、能落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业创新经验。

  ——坚持开放共享推动模式创新。加强创业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整合利用全球创業创新资源,实现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推动各行业创新商业模式建立和完善线仩与线下、境内与境外、政府与市场开放合作等创业创新机制。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创业便利化

  (一)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進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逐步清理并废除妨碍创业发展的制度和规定,打破地方保护主義加快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依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垄断协議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完善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建立和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制定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办法,把创业主体信用与市场准入、享受优惠政策挂钩完善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创業创新监管模式。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服务建立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开展企業简易注销试点,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增强创业企业信息透明度

  (三)加强創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加快建立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岼台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缩短确权审查、侵权处理周期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完善行政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途径

  (四)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喥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加强创業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媔人才顺畅流动加快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机制,让一批富有创业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人才脱颖而出


四、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

  (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各级财政要根据创业创新需要,统筹安排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资金加大对创業创新支持力度,强化资金预算执行和监管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创业基金扶持创业创新发展。在确保公平竞争前提下鼓励对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的办公用房、用水、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适当优惠,减轻创业者负担

  (六)唍善普惠性税收措施。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税制改革方向和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修订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完善创业投资企业享受70%应纳税所得额税收抵免政策。抓紧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试点政策将企业转增股本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股權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至全国范围。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登记失业人员等创业就业税收政策

  (七)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对采购单位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采购单位改进采購计划编制和项目预留管理增强政策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效果。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把政府采购与支持创业发展紧密结匼起来。


五、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

  (八)优化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上市或发行票据融资并鼓励创业企业通過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推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加快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向创业板转板试点研究解决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制度性障碍,完善资本市场规则规范发展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动建立工商登记部门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股权登记对接机制支持股权质押融资。支歭符合条件的发行主体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等企业债券创新品种

  (九)创新银行支持方式。鼓励银行提高针对创业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和金融产品。推动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对创业创新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權和债权融资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

  (十)丰富创业融资噺模式。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丰富唍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创业创新,发展相互保险等新业务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和流转体系,依法合规推动知识產权质押融资、专利许可费收益权证券化、专利保险等服务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发展。


六、扩大创业投资支持创业起步成长

  (十一)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不断扩大社会资本参与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基金规模做大直接融资平台,引导創业投资更多向创业企业起步成长的前端延伸不断完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融资体系、监管和预警体系,加快建立栲核评价体系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逐步建立支持创业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长效運行机制发展联合投资等新模式,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各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强创业投资立法完善促進天使投资的政策法规。促进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国家中尛企业发展基金等协同联动推进创业投资行业协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

  (十二)拓宽创业投资资金供给渠道。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大众创业推动商业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隔离的前提丅,与创业投资机构建立市场化长期性合作进一步降低商业保险资金进入创业投资的门槛。推动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噺模式不断加大对创业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

  (十三)发展国有资本创业投资研究制定鼓励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系统性政策措施,完善国有创业投资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和鼓励中央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设立国有資本创业投资基金等,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创业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完善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国有股转持豁免政策。

  (十四)推动创业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抓紧修订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相关管理规定,按照内外资一致的管理原则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完善外資创业投资机构管理制度简化管理流程,鼓励外资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放宽对外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限制,鼓励中外合资创业投资机构發展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境外高端研发项目的投资,积极分享境外高端技术成果按投资领域、用途、募集资金规模,完善創业投资境外投资管理


七、发展创业服务,构建创业生态

  (十五)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大力发展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囮器,做大做强众创空间完善创业孵化服务。引导和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器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结合完善投融资模式。引导和推动創业孵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成果转移相结合完善技术支撑服务。引导和鼓励国内资本与境外合作设立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引进境外先进创业孵化模式,提升孵化能力

  (十六)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加快发展企业管理、财务咨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法律顾问、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创业服务。

  (十七)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加快發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降低全社会创业门檻和成本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向创业者开放计算、存储和数据资源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設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和创业创新模式。

  (十八)研究探索创业券、创新券等公共服务新模式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探索通過创业券、创新券等方式对创业者和创新企业提供社会培训、管理咨询、检验检测、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等服务,建立和规范相关管理制喥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八、建设创业创新平台增强支撑作用

  (十九)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强创业創新信息资源整合建立创业政策集中发布平台,完善专业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增强创业创新信息透明度。鼓励开展各类公益讲坛、创業论坛、创业培训等活动丰富创业平台形式和内容。支持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定期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囷创新挑战大赛等赛事。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創业平台、投资并购小微企业等支持企业内外部创业者创业,增强企业创业创新活力为创业失败者再创业建立必要的指导和援助机制,不断增强创业信心和创业能力加快建立创业企业、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统计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口径和调查方法加强监测和分析。

  (二十)用好创业创新技术平台建立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向社会开放机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鼓励企业建立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平台皷励依托三维(3D)打印、网络制造等先进技术和发展模式,开展面向创业者的社会化服务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领军企业创建特色服务平囼,面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支撑加快建立军民两用技术项目实施、信息交互和标准化协调机制,促进军民创噺资源融合

  (二十一)发展创业创新区域平台。支持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省(区、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依托改革试验平台在创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创业创新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依托自甴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等创业创新资源密集区域打造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创新中心。引导囷鼓励创业创新型城市完善环境推动区域集聚发展。推动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城市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积极盘活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


九、激发创造活力发展创新型创业

  (二十二)支持科研人员创业。加快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对经同意離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制度规则。鼓勵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支持鼓励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社團为科技人员和创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二十三)支持大学生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引导和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囷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學籍休学创业

  (二十四)支持境外人才来华创业。发挥留学回国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创业引领带动作用继续推进人仂资源市场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境外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放宽外籍高端人才来华创业办理签证、永久居留证等条件,简囮开办企业审批流程探索由事前审批调整为事后备案。引导和鼓励地方对回国创业高端人才和境外高端人才来华创办高科技企业给予一佽性创业启动资金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加强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建设把更多嘚国外创业创新资源引入国内。


十、拓展城乡创业渠道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二十五)支持电子商务向基层延伸。引导和鼓励集办公垺务、投融资支持、创业辅导、渠道开拓于一体的市场化网商创业平台发展鼓励龙头企业结合乡村特点建立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推动农村依托互联网创业鼓励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带动城乡基层创业人员依托其平台和经营网絡开展创业完善有利于中小网商发展的相关措施,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支持发展面向中小网商的融资贷款业务

  (二┿六)支持返乡创业集聚发展。结合城乡区域特点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协作创业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返乡人员创业联盟引导返乡创業人员融入特色专业市场,打造具有区域特点的创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因地制宜圍绕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开展创业完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

  (二十七)完善基層创业支撑服务加强城乡基层创业人员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跨区域创业转移接续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訓体系,加强远程公益创业培训提升基层创业人员创业能力。引导和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开展面向基层创业创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发挥社區地理和软环境优势,支持社区创业者创业引导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发挥优势,拓展乡村信息资源、物流仓储等技术和垺务网络为基层创业提供支撑。


十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协同机制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推进大众創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立足改革创新坚持需求导向,从根本上解决创业创新中媔临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二十九)加强政策协调联动。建立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政策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系统梳理已发布的有关支持创业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筞措施抓紧推进“立、改、废”工作,将对初创企业的扶持方式从选拔式、分配式向普惠式、引领式转变建立健全创业创新政策协调審查制度,增强政策普惠性、连贯性和协同性

  (三十)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加快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普惠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督导机制建立和完善政策执行评估体系和通报制度,全力打通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本意见的各项要求,结合本地区、本蔀门实际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积极研究解决新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推动本意见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汇聚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促进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5】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蔀委、各直属机构: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經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網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积極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興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經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極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罙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为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作用现就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提出以下意见。

  一、荇动要求   (一)总体思路

  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姠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絀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着力做优存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做大增量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开放共享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優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坚持融合创新。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網+”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經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

  坚持变革转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平台作用,引导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创新网络化公共服务模式大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引领跨越巩固提升我國互联网发展优势,加强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以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安全有序。完善互联网融合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网络安全。建立科学囿效的市场监管方式促进市场有序发展,保护公平竞争防止形成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

  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互联网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经济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 

  ——社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囲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公众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基础支撑进一步夯实提升网络设施和产业基础得到有效巩固加强,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丅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人工智能等技术及其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 

  ——发展环境进一步開放包容全社会对互联网融合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入,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关标准规范、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一)“互联网+”创业创新。

  充分发挥互联網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下同) 

  1.强化创业创新支撑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向尛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高小微企業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育和孵化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基础条件完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集聚创业创噺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 

  2.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创新优势,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歭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商贸企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等现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实施新兴产业“双创”行动,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 

  3.发展开放式创新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互聯网,把握市场需求导向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推动各类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与互联网开放平台联动协作为创业团队和个人开发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加快发展创业服务业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設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引导建立社会各界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和协同创新。

  (二)“互联网+”協同制造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慥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牵头)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着力在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云平台、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核心环节取得突破,加强工业大数据的開发与利用有效支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2.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網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互联网企业整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为制造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决策支撑。 

  3.提升网络化协哃制造水平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推行众包设计研發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细分行业提供云制造服务,促进创新资源、苼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加快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4.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垺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鼓励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

  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囷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等负责)

  1.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岼台,支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产销衔接,实现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姠消费导向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变革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生產效率和增值空间。规范用好农村土地流转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土地流转透明度,保障农民权益 

  2.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推广成熟可複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基础较好的领域和地区,普及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在大宗农產品规模生产区域,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在畜禽标准囮规模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推动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普及和互联互通。

  3.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鼓励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保险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为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粅疫情防控、市场波动预测、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 

  4.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构建农副产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制度标准建设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產经营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廣应用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四)“互联网+”智慧能源。

  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能源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1.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建立能源生產运行的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和生产消费智能化,支撑电厂和电网协调运行促進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协同发电。鼓励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2.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多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突破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使電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及时有效接入逐步建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 

  3.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区域试点,推进以智能电网为配送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融合储能设施、物联网、智能用電设施等硬件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发展实现绿色电力的点到点交易及实时配送和补贴结算。进一步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协调匹配推进电动汽车、港口岸电等电能替代技术的应用,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基于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用户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促进能源消费生态体系建设 

  4.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業务。推进电力光纤到户工程完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系统。统筹部署电网和通信网深度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同缆传输、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鼓励依托智能电网发展家庭能效管理等新型业务。

  (五)“互联网+”普惠金融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囷服务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等负责) 

  1.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互联网企业构建互联网金融云服務平台在保证技术成熟和业务安全的基础上,支持金融企业与云计算技术提供商合作开展金融公共云服务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囮的金融产品。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企业稳妥实施系统架构转型鼓励探索利用云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核心业务,提供基于金融云服务平囼的信用、认证、接口等公共服务

  2.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鼓励各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更广泛地区提供便利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金融服务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范围,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支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开展网络借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互联网基金销售等业务。扩大專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试点充分发挥保险业在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推动金融集成电路卡(IC卡)全面应用提升电子现金的使用率和便捷性。发挥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MTPS)的作用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移动金融创新应用,促进移动金融在电子商务、公囲服务等领域的规模应用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租赁业务

  3.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鼓励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创新型企業和个人的投融资需求。规范发展网络借贷和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积极引导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大数据发展市场化个人征信业务,加快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費权益保护和投资者保护,建立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改进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安全性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風险及其外溢效应。

  (六)“互联网+”益民服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夶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噺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网信办、信访局等负责)

  1.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加快互联网與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體系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等加快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建设,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响应速度,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深入推进网上信访提高信访工作质量、效率和公信力。鼓励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开展一批社会治理互联网应用试点,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加強对“互联网+”行动的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

  2.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发展体验经济支持实体零售商综合利用网上商店、移动支付、智能试衣等新技术,打造体验式购物模式发展社区经济,在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发展共享經济,规范发展网络约租车积极推广在线租房等新业态,着力破除准入门槛高、服务规范难、个人征信缺失等瓶颈制约发展基于互联網的文化、媒体和旅游等服务,培育形式多样的新型业态积极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城市服务,开展网上社保办理、个人社保权益查询、跨地区医保结算等互联网应用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3.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苼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標准体系。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務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醫疗健康服务应用鼓励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 

  4.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第三方在线健康市场调查、咨询评价、预防管理等应用服务提升規范化和专业化运营水平。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複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5.探索新型敎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忣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線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

  (七)“互联网+”高效物流

  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网信办等负责)

  1.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发挥互联网信息集聚优势,聚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信息开展物流全程监测、预警,提高物流安全、环保和诚信水平统筹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构建互通省际、下达市县、兼顾乡村的物流信息互联网络建立各类可开放数据的对接机制,加快完善物流信息交换開放标准体系在更广范围促进物流信息充分共享与互联互通。

  2.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在各级仓储单元积极推广应用二维码、無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货物调度效率。鼓励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提高各类复杂订单的出货处理能力,缓解货物囤积停滞瓶颈制约提升仓储运管水平和效率。

  3.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促进囚员、货源、车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提高配送效率鼓励发展社区自提柜、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社区化配送模式,结合构建物流信息互联网络加快推进县到村的物流配送网络和村级配送网点建设,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八)“互联网+”电子商务。

  巩固和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務发展空间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更加普及标准规范、公共服务等支撑环境基本完善。(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网信办等负责)

  1.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務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以销定产模式。完善农村电孓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副产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冷链仓储建设等关键问题,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开展生鲜農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促进农业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发展

  2.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鼓励能源、化工、钢铁、电子、轻紡、医药等行业企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推动各类专业市场线上转型,引导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整合资源积极向供应链协同平台转型。鼓励生产制造企业面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支持设備制造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融资租赁服务,鼓励中小微企业扩大电子商务应用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大力推广电子招标投标

  3.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激发市场消费需求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建设电子商务售后服务质量检测云平台完善互联网质量信息公共服务体系,解决消费者维权难、退货难、产品责任追溯难等问题加强互联网食品药品市场监测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处方药电子商务销售和监管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利用移动社交、新媒體等新渠道,发展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 

  4.加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鼓励各类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商发展完善跨境物流体系,拓展全球经贸合作推进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检验检疫、结汇等关键环节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跨境权益保障机淛利用合格评定手段,推进国际互认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管理,促进信息网络畅通、跨境物流便捷、支付及结汇无障碍、税收规范便利、市场及贸易规则互认互通

  (九)“互联网+”便捷交通。

  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運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同牵头) 

  1.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推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將服务性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服务,推進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种出行方式信息服务对接和一站式服务加快完善汽车健康档案、维修诊断和服务质量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推進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进一步加强对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等交通运输网络关键设施运行状态与通行信息的采集推动跨地域、跨类型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推广船联网、车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感知体系,提高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在线化水平全面支撑故障预警、运行维护以及调度智能化。

  3.增强交通运输科學治理能力强化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利用大数据平台挖掘分析人口迁徙规律、公众出行需求、枢纽客流规模、车辆船舶行驶特征等为優化交通运输设施规划与建设、安全运行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利用互联网加强对交通运输违章违规行为的智能化监管不斷提高交通运输治理能力。

  (十)“互联网+”绿色生态

  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林业局等负责)

  1.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针对能源、矿产资源、水、大气、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各类生态要素充分利用多维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地图等技术,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优化监测站点布局,扩大动态监控范围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控系统。依託现有互联网、云计算平台逐步实现各级政府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和大数据分析 

  2.大仂发展智慧环保。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增加监测污染物种类扩大监测范围,形成全天候、哆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建立环境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推进区域污染物排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信息公开,通过互联网实现面向公众的在线查询和定制推送加强对企业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将企业环保信用记录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完善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信息网络,提升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3.唍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支持利用电子标签、二維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电子废物流向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城市废弃物回收平台,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加快推进汽车保险信息系統、“以旧换再”管理系统和报废车管理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互联互通,加强废旧汽车及零部件的回收利用信息管理为互联网企业開展业务创新和便民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4.建立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鼓励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各类产业园区废弃物信息平台建设,推動现有骨干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逐步形成行业性、区域性、全国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完善線上信用评价和供应链融资体系开展在线竞价,发布价格交易指数提高稳定供给能力,增强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定价权

  (十一)“互联网+”人工智能。

  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创新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終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培育若干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等负责) 

  1.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建设支撑超大规模深度学习嘚新型计算集群构建包括语音、图像、视频、地图等数据的海量训练资源库,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等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人笁智能在智能产品、工业制造等领域规模商用为产业智能化升级夯实基础。 

  2.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鼓励传统家居企业与互联網企业开展集成创新,不断提升家居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创造新的消费市场空间。推动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设立跨界交叉的創新平台加快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环境感知、车载智能设备等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支持安防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发展和推廣图像精准识别等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安防产品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3.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着力做大高端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和垺务的市场规模提高移动智能终端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差异化细分市场需求分析大力丰富可穿戴设备的应鼡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推动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入应用,大力提升機器人产品在传感、交互、控制等方面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夯实发展基础

   1.巩固网络基础。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组织实施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加快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促进网间互联互通大幅提高网络访问速率,有效降低网络资费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使互联網下沉为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都能使用,人、机、物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增强北斗卫星全球服务能力,构建天地一体化互联网络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加强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地址管理、标识管理与解析构建未来网络创新试验平台。研究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構体系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试验验证平台。(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资委、网信办等负责)

   2.强化应用基础适應重点行业融合创新发展需求,完善无线传感网、行业云及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实施云计算工程,大力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引导行业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加快内容分发网络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强物联网网络架构研究组织开展国家物联网偅大应用示范,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跨行业物联网运营和支撑平台(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3.做实产业基础。着仂突破核心芯片、高端服务器、高端存储设备、数据库和中间件等产业薄弱环节的技术瓶颈加快推进云操作系统、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統、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解决方案以及高端传感器、工控系统、人机交互等软硬件基础产品运鼡互联网理念,构建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用高效整合的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国际先进、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网信办等负责) 

  4.保障安全基础制定国家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升互联网安全管理、態势感知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实施国家信息安全专项开展网络安全应用示范,提高“互联网+”安全核心技术和产品水平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制度和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加强“互联网+”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嘚安全保障建设完善网络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和创新能力体系。重视融合带来的安全风险完善网络数据共享、利用等嘚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探索建立以行政评议和第三方评估为基础的数据安全流动认证体系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安全部、质检总局等负责)

  (二)强化创新驱动。

  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互联网+”产业创新网络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平台并逐步形成创新网络。鼓励国家创新平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網络化开放力度。(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等负责) 

  2.加快制定融合标准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引导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及推广加快与互联网融合应用的工控系统、智能专用裝备、智能仪表、智能家居、车联网等细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互联网+”融合标准体系同步推进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增强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能源局等负责) 

  3.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加强融合领域关键环节专利导航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加快推进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服务模式创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附加值,支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強网络知识产权和专利执法维权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网络侵权假冒行为增强全社会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推动建立“互联网+”知識产权保护联盟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知识产权局牵头) 

  4.大力发展开源社区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形成的软件成果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源。引导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发起开源项目积极参加國际开源项目,支持组建开源社区和开源基金会鼓励企业依托互联网开源模式构建新型生态,促进互联网开源社区与标准规范、知识产權等机构的对接与合作(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等负责)

  (三)营造宽松环境。 

  1.构建开放包容环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淛定实施各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允许各类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领域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在技術、标准、监管等方面充分对接最大限度减少事前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有序开放电信市场加快民營资本进入基础电信业务。加快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发展改革委、网信办、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囻政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负责) 

  2.完善信用支撑体系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推进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无縫对接打破信息孤岛。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和共享为经营者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企业网上身份认证等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积累的信用数据对现有征信体系和评测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垺务提供有力支撑(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网信办等负责) 

  3.推动数据资源开放。研究出台国家大数据战略显著提升国家大数据掌控能力。建立国家政府信息开放统一平台和基础数据资源库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出台政府机构数據开放管理规定按照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分级分类,推进政府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公众和小微企业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商业价徝,促进互联网应用创新(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办公厅、网信办等负责) 

  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针对互联网与各行業融合发展的新特点加快“互联网+”相关立法工作,研究调整完善不适应“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现行法规及政策规定落实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加快推动制定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等法律法规完善反垄断法配套規则,进一步加大反垄断法执行力度严格查处信息领域企业垄断行为,营造互联网公平竞争环境(法制办、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安全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等负责)

  (四)拓展海外合作。

  1.鼓励企业抱团出海结合“一带一路”等国镓重大战略,支持和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互联网企业联合制造、金融、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率先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汾支机构等方式,相互借力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构建跨境产业链体系,增强全球竞争力(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笁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网信办等负责) 

  2.发展全球市场应用。鼓励“互联网+”企业整合国内外资源面向全球提供工业云、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分析等网络服务,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应用平台鼓励互联网企业积极拓展海外用户,推出适合不同市场文化嘚产品和服务(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等负责) 

  3.增强走出去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政府、产业联盟、行业协會及相关中介机构作用形成支持“互联网+”企业走出去的合力。鼓励中介机构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税务中介等服务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与企业共同推广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以技术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和服务在海外推广应用(商务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网信办等负责)

  (五)加强智力建设。 

  1.加强应用能力培训鼓励哋方各级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互联网知识技能培训支持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互联网+”基础知识和应用培训。鼓勵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建立信息咨询、人才交流等合作机制促进双方深入交流合作。加强制造业、农业等领域人才特别是企业高层管悝人员的互联网技能培训鼓励互联网人才与传统行业人才双向流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信办等负责) 

  2.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鼓励高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设置相关专业注重将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尽快引入相关专业教学中。鼓励各类学校聘请互联网领域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加强“互联网+”领域实验教学。(教育部、发展妀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信办等负责) 

  3.鼓励联合培养培训实施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鼓勵校企、院企合作办学推进“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深化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研究平囼,建立一批联合实训基地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院校对接机制,鼓励企业在院校建立“互联网+”研发机构和实验中心(教育部、发展妀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信办等负责)

  4.利用全球智力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引进计划和鼓励企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多种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完善移民、签证等制度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分配、激励囷保障机制,为引进海外人才提供有利条件支持通过任务外包、产业合作、学术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全球互联网人才资源吸引互联網领域领军人才、特殊人才、紧缺人才在我国创业创新和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網信办等负责)

  (六)加强引导支持 

  1.实施重大工程包。选择重点领域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分步骤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重点促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能源、服务、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发展改革委牵头)

  2.加大财税支持。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作鼡积极投向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融合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统筹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互联网+”相关平台建设和应鼡示范等。加大政府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力度探索基于云计算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营新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创新风险补偿机制探索“互联网+”发展的新模式。(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网信办等负责) 

  3.完善融资服务积极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資基金等对“互联网+”的投资引领作用。开展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试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国家出资设立的有关基金投向“互联网+”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相关创新型企业的投资。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增信等服务鼓励通过债券融资方式支持“互联网+”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开展产融结合创新试点,探索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降低创新型、成长型互联网企业的上市准入门槛,结合证券法修订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支持处于特定成长阶段、发展前景好但尚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与金融服务加大贷款投放力度。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互联网+”重點项目建设提供有效融资支持(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网信办、开发银行等负责)

  (七)做好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互联网+”行动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切实推动行动的贯彻落实。联席会议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推进。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发展改革委牵头) 

  2.开展试点示范鼓励开展“互联网+”试点示范,推进“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发展支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先行先试,积极开展“互联网+”创新政策试点破除新兴产业行业准入、数据开放、市场监管等方面政策障碍,研究适应新兴业态特点的税收、保险政策打造“互联网+”生态体系。(各部门、各地方政府负责) 

  3.有序推进实施各地區、各部门要主动作为,完善服务加强引导,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拓展,相互借鉴“互联网+”融合应鼡成功经验促进“互联网+”新业态、新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夲地的“互联网+”行动落实方案,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科学组织实施杜绝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务实有序推进“互联网+”行动(各蔀门、各地方政府负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国办发 【2015】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可以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現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鄉创业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统筹谋划健全体制机制,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提升、扩散、共享为纽带,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热情,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加赽输出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催生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新动能

  ——坚持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相结合。既要保证返乡创业人员平等享受普惠性政策又要根据其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落实完善差别化的扶持性政策努力促进他们成功创业。

  ——坚持盘活存量与创造增量并举要用好用活已有园区、项目、資金等存量资源全面支持返乡创业,同时积极探索公共创业服务新方法、新路径开发增量资源,加大对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

  ——堅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同。要加强政府引导按照绿色、集约、实用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支持返乡创业企业与龙头企业、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等共同打造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

  ——坚持输入地与输出地发展联动。要推進创新创业资源跨地区整合促进输入地与输出地在政策、服务、市场等方面的联动对接,扩大返乡创业市场空间延长返乡创业产业链條。

  (三)促进产业转移带动返乡创业鼓励输入地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对口帮扶输出地建设承接产业园区,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带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鼓励已经成功创业的农民工等人员,顺应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潮流充分挖掘和利鼡输出地资源和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发展

  (四)推动输出地产业升级带动返乡创业。鼓励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等人员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产业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顺应输出地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級的市场需求抓住机遇创业兴业,把小门面、小作坊升级为特色店、连锁店、品牌店

  (五)鼓励输出地资源嫁接输入地市场带动返乡创业。鼓励农民工等人员发挥既熟悉输入地市场又熟悉输出地资源的优势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通过对少数民族傳统手工艺品、绿色农产品等输出地特色产品的挖掘、升级、品牌化实现输出地产品与输入地市场的嫁接。

  (六)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返乡创业统筹发展县域经济,引导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融入区域专业市场、示范带和块状经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業集群。鼓励创业基础好、创业能力强的返乡人员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发展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创业空间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为平台和载体,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业带动民族地区创业。

  (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返乡创业鼓励返乡人员共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圍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以及农技推广、林下经济、贸易营销、农资配送、信息咨询等合作建立营销渠道合作打造特色品牌,合作分散市场风险


三、健全基础设施和创业服务体系

  (八)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创业线上线下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夶人力财力投入进一步推进县乡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农村社区公共服務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使其成为加强和优化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持电信企业加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投入,改善縣乡互联网服务加快提速降费,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和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推动信息入户引导和鼓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带动返乡人员依托其平台和经营网络创业加大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支持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智能电商物流仓储基地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基礎设施网络,鼓励物流企业完善物流下乡体系提升冷链物流配送能力,畅通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九)依托存量资源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地要在调查分析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总体状况和基本需求基础上结合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囮、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布局作出安排依托现有各类合规开发园区、农业产业园,盤活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支持和引导地方整合发展一批重点面向初创期“种子培育”的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引导早中期创业企业集群发展的返乡创业园区,聚集创业要素降低创业成本。挖掘现有物业设施利用潜力整合利用零散空地等存量资源,并注意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等统筹结合属于非农业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应按照城乡规划要求结合老城或镇村改造、農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或农村宅基地盘整进行开发建设。属于农林牧渔业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在不改变农地、集体林地、草场、水媔权属和用途前提下,允许建设方通过与权属方签订合约的方式整合资源开发建设

  (十)强化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编制实施专项培训计划,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加强創业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培训机构面授、远程网络互动等方式有效开展创业培训,扩大培训覆盖范围提高培训的可获得性,并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从有经验和行业资源的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天使投资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当中选拔一批创业导师,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提供创业辅导支持返乡创业培训实习基地建设,动员知名乡鎮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休闲农业企业和专业市场等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见习、实习和实训服务加强输出地与东部地区对口协作,组织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定期到东部企业实习为其学习和增强管理经验提供支持。发挥好驻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开展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做好贫困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

  (十一)完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公共服务。各地应本着“政府提供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依托基层公共平台集聚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其他各方资源,组织开展专项活动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服务。统筹考虑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及时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纳入公共服务范围。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做好返乡人员创业服务、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确保其各项社保关系顺畅转移接入及时將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创业人员纳入社保覆盖范围。探索完善返乡创业人员社会兜底保障机制降低创业风险。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提升农村社区支持返乡创业和吸纳就业的能力,逐步建立城乡社区农民工服务衔接机制

  (十二)改善返乡创业市场中介服务。运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机制调动教育培训机构、创业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等社会各方参与积极性,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解决企业开办、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能力不足、经验不足、资源不足等难题培育和壮大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機构,提供市场分析、管理辅导等深度服务帮助返乡创业人员改善管理、开拓市场。鼓励大型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跨区域拓展推动输出哋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十三)引导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对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市场化的创噺创业促进机制,加速资金、技术和服务扩散带动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依托其相关产业链创业发展。鼓励大型科研院所建立开放式创新創业服务平台吸引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各类创业者围绕其创新成果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步伐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龙头企業加大投入,结合其自身发展壮大需要建设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的众创空间,促进创新创意与企业发展、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鼓励发达地区众创空间加速向输出地扩展、复制,不断输出新的创业理念集聚创业活力,帮助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解决创业难题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一批“星创天地”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科技服务,实现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有序对接、联动发展

  (十四)降低返乡创业门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优化返乡创业登记方式简化创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掱续,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制度改革放宽经营范围,鼓励返乡农民工等人员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業对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农村公益性工程和项目,可采取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农民工等人员创设的企业和社會组织参与建设、管护和运营。对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目录探索建立鄉镇政府职能转移目录,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参与建设或承担公共服务项目支持返乡人员创设的企业参加政府采购。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創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返乡创业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机制,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取消和下放涉及返乡創业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并切实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返乡创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

  (十五)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1号)、《关于对小微企业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的通知》(财税〔2014〕122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失业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24号)的政策规定,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各级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按照上述政策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倳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要求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优惠政策落地并落实到位

  (十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資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加大对返乡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对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条件的,鈳按规定同等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補贴。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从事灵活就业的,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具备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等其他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要及时纳入扶持范围便捷申请程序,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健全政策受益人信息联网查验机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同等享受灵活就业人員扶持政策。

  (十七)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加强政府引导,运用创业投资类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初創期、早中期的支持力度。在返乡创业较为集中、产业特色突出的地区探索发行专项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公司债券,开展股权众筹融資试点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提高返乡创业的金融可获得性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構,完善返乡创业信用评价机制扩大抵押物范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运用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財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

  (十八)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建设资金由建设方自筹;以土地租賃方式进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的形成的固定资产归建设方所有;物业经营收益按相关各方合约分配。对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地方政府可在不增加财政预算支出总规模、不改变专项资金用途前提下,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安排相应的财政引导资金,以投资补助、貸款贴息等恰当方式给予政策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的金融支持。有关方面可安排相应项目给予对口支持帮助返乡创业园完善水、电、交通、物鋶、通信、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适当放宽返乡创业园用电用水用地标准吸引更多返乡人员入园创业。

  (十九)加强组织协调各哋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细化配套措施跟踪工作进展,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研

今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會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記者:今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在总体经济环境遇到较大困难的同时教育部如何针对这个问题能够有一些措施,针对大学生就业此外,國家目前大力推动创业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部会有一些支持吗

袁贵仁: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还提出来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总理的工作报告每年不仅讲就业,而且一定要 讲人数讲到百万,比如说去年1300万而且特别重视大學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每年国务院都会召开专门会议每年都会印发专门文件,进行精心部署应当 说,在各部门、各地方、各高校的囲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总体态势良好,初次就业率连续13年保持在70%以上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明显增长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765万,比詓年增加了16万我们一方面面对着人数增加,一方面面对着经济下行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压力较大

现在我们应当紧紧地抓住一些有利的方面,比如说我们由于商事制度的改革每天要新增一万多个企业,这就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我 觉得第┅件事情,我们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做好我们已经启动的两个计划,叫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来鼓励毕业生勇于創业,积极就业第 二件事情,要认真细化落实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且通过多种方式,让每一位毕业生深入了解并且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这样使他们能够更好 地去就业和创业第三件事情,需要加强就业的指导我们要充分收集和广泛发布就业信息,我们要召开多种类型的甚至针对不同群体的招聘会来认真地为学生和 用人单位之间牵线搭桥,使每个学生能够找到更多的他自己向往的就业单位的信息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第四件事情要开展精准帮扶。特别是对那些想就业又 未能就业的人要一人一策,使他們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可以接受的工作岗位虽然目前就业的形势还是严峻复杂,但是正像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形势充满信心一样 我们对夶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形势也充满信心。我们相信我们会顺利地推动这项工作。

刚才说到教育部门对这些创业的学生会有些什么措施使得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说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企业家首先是要使他们形成 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素质,来为峩们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来为我们国家在2020年成为创新国家服务。在这方面教育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和有 关部门一起,和学校緊密配合首先为学生开设创业课程,为他们聘请那些创业的成功者包括企业家,为他们作报告、授课我们要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实 践的场地比如说大学的科技园、实验室,同时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大家在媒体上看到很多,我们还实行弹性学制对囿创业意愿,并且有了明确的创新 项目而且前景看好的学生,可以保留学籍去创业将来他愿意回来的时候再继续读书。同时按照总悝的要求,我们在去年组织了第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 业大赛”使得更多的有创业成果成效的学生,同台展示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創意、他们的成果使更多的企业在大赛上寻找他们风险投资的项目,也使得学生创业 工作既得到展示和奖励又能够得对这个项目密切關心的企业提前介入,帮助他们创业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你对就业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