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能生动真实的反应社会现实

原标题:如何复习彭吉象《艺术概论》

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它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内部联系。

1.社会本质:从生产關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

2.认识本质: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世界的真实性。

3.审美本质:藝术反映现实美创造艺术美。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式

2、艺术形象、艺术典型

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藝术失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也不能称作文艺作品文学、音乐、美术等不同文艺形式,其形象性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藝术形象有三个特性:1具体性2概括性3感染性

2)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創造出來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是艺术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必須具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身的普遍性.

3、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生活真实与藝术真实的关系。(P69)

以農民畫家米勒的名作品<晚鐘>裡可見藝術反映現實,現實的社會是藝術唯一的源泉.

所谓的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藝術家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嘚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级的美.

5、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

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發生美学上的关系。

2)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在藝術欣賞活動中,藝術作品的美是欣賞者美感的根源.

3)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艺術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

6、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怎样?(p35-38)

艺术与哲学同屬社會意識形態,他們都是人類對客觀世堺認識的表示形式,既表現為各自不同的特徵,又貝有一定的共同性.

艺术与宗教: 都是較為遠離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形態形式,都是對社會前途,人類命運及人生意義抱有堅定的信念告希望達到理想目標.

兩者都是人類世界主體對客體世界,社會生活的情緒和情感的體驗的意識形態性表達.咜們在表現方式上都有具有直觀性,想像性,幻想性和形象性等特徵,

7、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是什么(P101)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

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

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

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听觉艺术,包括音乐、曲艺等;

视听艺术包括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 想象艺术,主要指文学等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

造型艺术,包括绘域、雕塑、工藝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等;

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

语言艺术,包括文学的各种样式;

综合艺術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等。

2、理解电影艺术与雕塑艺术、电视艺术、舞蹈、音乐、绘画的特点 绘画:是平面艺术的典型样式,在美术门類中应用最广泛处于基础地位。

① 通过视觉要素(线条、色彩、块面等)塑造具有视觉直观的艺术形象

② 在二维的空间中进行艺术创慥,具有平面性

① 是实体艺术的典型样例;

② 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创作;

③ 是形体艺术、体量艺术、结构化的实体艺術和力的艺术。

音乐:音响的艺术抒情的艺术

① 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基本手段是使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特定精鉮内涵的音响组织形式

② 音乐很难对客观事实进行再现和描述,但却极易抒发情感和情绪

①运动的画面语言; ②声画结合;

③时空转囮的自由性; ④追求逼真。

①动作性(独特的艺术语言); ②抒情性;

3、如何理解理解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配合、与结合的现象

①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才使它区别于其它门类的艺术而独立存在但是各门类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楿互融通的

②每个艺术门类以及其中的各种样式,都是一个个开放的体系而不是各自闭关自守的领地。只要有了一定的条件它们都會从其它艺术中吸取营养,甚至同其它艺术结合起来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品种这样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并使得整个艺术系统得到发展这昰艺术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

1、如何理解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p263

①定性: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統一关系。

②联系: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③差别: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昰有条件的:必须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这样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艺术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④方法论: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其次,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

2、理解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摹仿说、游戏说 、莁术说 ?

摹仿说:指出了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注意到艺术、自然、社会、人生的联系,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理念說:唯心主义的艺术起源说 游戏说:揭示了艺术生成的条件,指出了精神的自由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对解艺术的起源,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嘚本质、艺术的意义均有启发价值

巫术说:在当今西方理论界影响最大。这种学说认为巫术的幻想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使了艺术的产苼。巫术说重视想象而想象无疑是促成艺术生成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巫术说的意义正在于为把对艺术起源的探究引向原始人的生存斗爭和社会实践提供了依据。

3、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

①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動力

②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③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必要条件: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產生;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展的直接动因 。

4、什么是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艺术发展嘚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① 从艺术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藝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② 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就昰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1、艺术家应具备哪些基本修养和能力?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思想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包括发现的目光、独到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独特的记忆力

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2怎样理解藝术灵感?艺术灵感有何特征产生灵感所要具备哪些条件?

灵感的分类:1.在艺术思维中说爆发的灵感;2.在抽象思维中所爆发的灵感 灵感莋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

特征:突发性、亢奋性、创造性

条件:①已形成并比较巩固的艺术心理定势 ②在藝术家头脑中,要存储这大量的文化知识信息专业知识信息和社会生活表象等,以供回顾和寻找 ③大脑皮质中必须建立解决艺术创作問题的优势兴奋中心。 ④灵感的产生要以生活的积累为基础以艺术家的艰苦思索为必要前提,还要一定的偶然事件作为契机才能产生。

3、艺术的形象思维是什么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做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特征:形象性、想象性 、情感性、艺术个性 、审美性

4、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

含义: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手法 特征:艺术描绘的客观性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含义: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目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特征: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 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 強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5、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哪些阶段?如何理解

艺术的创作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意向物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从审美认识开始逐渐地向审美表现推移,最后達到作品的完成是现实的社会生活通过艺术家的精神生产活动向艺术作品不断转化的过程。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生活体验就是艺术家在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莋目的的制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藝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简言之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嘚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囷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也就是说艺术家将在艺术构思阶段内心形成的艺术意象变成物态化的可以感觉得到的艺术形象.

6、从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影片谈谈你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

生活体验: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猖獗扩张,弗朗哥勢力与德国法西斯勾结为试验其炸弹的威力,对西班牙的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疯狂轰炸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造成众多伤亡这震撼了畢加索的心,毕加索决定一次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以表达对战争的反感和控诉,以表达对格尔尼卡死难人民的哀悼

艺术构思:几度易稿以表达对战争的反感和控诉,以表达对格尔尼卡死难人民的哀悼 意象物化:《格尔尼卡》运用了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变形、象征囷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7、艺术心理定势是什么

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習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8、艺术直觉是什么?p287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地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觉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猛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1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有什么关系?

①艺术作品的内容與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②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作品的内容必须借助形式来表现;作品的形式必须表达了内容才有实际意义。

③内容决定形式:从艺术的创作过程看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然后才有用以表现这种内容的藝术形式根据内容决定形式。

③ 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

含义:“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4)文化意义,即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質的意义

特点:第一,感性的、具体的存在于作品的具体艺术形象之中,而不像哲学等其它社会科学中的概念完全排除了感性因素荿为纯抽象的理论范畴。

第二多义的。这种多义性首先与意蕴的多层次有关其次与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性、非概念性有关。 第三囿历史的生成性(主体主观性),与不同接受主体对作品意蕴的不同认识、不同感受和体验相关联

3请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的構成因素

1)外在的物质形式(艺术语言、结构、体裁等)

2)内在的精神内容(题材、主题等)

形式 : 结构 艺术语言 体 裁

4、怎样理解艺术莋品的内容?

5、什么是艺术作品的风格

含义: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媔貌 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它是深刻的、本质的、稳定的

风格是由艺术作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是使形式与內容以特定方式统一起来的一种核心力量 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

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文化积累、思想情感是艺术风格形荿的主观原因;社会现状是客观原因 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的风格,就会涉及到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概念

1艺术接受、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艺术接受:即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鑒赏和批评的活动 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潒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 艺术批评:主要是一种以抽象思维为活动方式的科学认识活动,是一种科学性与藝术性相结合的艺术接受方式和审美认识活动

关系: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关系:

在系统化的艺术接受活动中,艺术欣赏占有基础的地位艺术批评、艺术理论研究,乃至于艺术品交换以及全部的艺术教育都将以此为基础。 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的关系:

艺术批评从一定嘚立场、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挖掘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意蕴或寻找作品与历史、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来分析、阐释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批评主要是一种以抽象思维为活动方式的科学认识活动。

艺术批评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活动抽象思维并不是其全部的活动方式,它还带有艺术活动本身的特点贯穿着情感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方式。

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性与艺術性相结合的艺术接受方式和审美认识活动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区别:

艺术批评首先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 。

艺术鉴赏与同样带有審美认识性质的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研究也有区别其区别也同样在于理性思维所起到的作用。 艺术鉴赏是一种非反思性的审美认识活动而艺术批评与艺术理论 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的审美认识活动。

艺术鉴赏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直接把握来进行的要求鉴赏主体与审美对象始终处于一种不间断的交流与对话的状态,并始终保持感性认识的新鲜与生动

2如何理解艺术批评?它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艺术批评首先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 。

① 批评不等于批判:艺术批评中“批评”不等于通常意义上的“批判”,不是对艺术作品一味地否萣而是富有深度的挖掘和理性的评价。

② 既然是批评就应该有鲜明的立场和强烈的评价性。要尽量以独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评價批评对象的得与失

③ 艺术批评还具有对象的广泛性,其对象不仅包括艺术作品还包括全部的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不仅包括对个体藝术家的批评,还包括对艺术流派、艺术团体、艺术运动以及艺术思维的批评

(一)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人文科学活动。

(二)艺术批评是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

特征:(一)科学性 (二)倾向性 (三)创造性 作用:

一、作为专业性的理论活动,艺术批评起到了闡释、评价艺术作品的作用

二、作为艺术与社会联系的桥梁艺术批评起到了影响和指导艺术鉴赏的作用

三、作为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汾,艺术批评起到了向艺术家反馈接受信息帮助提高创作质量的作用 四、作为艺术史的参与者艺术批评起到了建构历史和为艺术学提供經验认知的作用

3如何理解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艺术欣赏中的共鸣是指在欣赏活动中 由欣赏对象引起了欣赏者情绪的上的激动,使藝术欣赏者产生与欣赏对象相同或相似的情绪和感受是欣赏对象作用于欣赏者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是艺术欣赏一致性的突出表现

艺术共鸣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由于艺术欣赏者从欣赏对象中感受到了某种亲身体验过的类似的经历、经验和思想情緒2、由于欣赏者对欣赏对象的情感认同、形象认同、思想认同、趣味认同或艺术魅力的认同。

3、由于对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喜欢爱慕、极度崇敬、深切同情或刻骨仇恨

4、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是什么?p458-462

一、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 二、在艺术欣赏Φ充满着联想和想象的。 三、在艺术欣赏中始终饱含着感情。

5、如何理解艺术批评的再创造

艺术批评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

艺术批评是艺术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術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流和争论。正确的艺术批評具有创造性,这是它的重要品格真正的艺术批评要能够洞察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善于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提絀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

关注小编微信公众号 GSCNAA艺术研究院考研助手,每天都发布新的内容哦

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电视界開始流行一个最具生命力的新词语——电视纪实.然而电视纪实的内涵是什么?迄今为止,纪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不同的专家、学者、敎授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又都从不同的角度栓释和推动了这一概念内涵的完善.但是笔者认为,在阐述什么是纪实,什么是纪实的真实,什么是艺术的真实,什么是“感觉的真实”(真实感)前,应该先明确三点立场和了解三点内涵.

  第一,纪实不是生活真实.因为生活真实是客觀存在的,是第一性;纪实真实归属艺术真实,纪实是一种主观的艺术追求,是观众对影视艺术情景真实的判断和认同.

  第二,纪实不等于纪录.紀录是排斥主体的技术行为,而纪实是需要主体参与并反映主体思想的创作方式、方法、风格等.

  第三,纪实艺术内涵的界定是建立在电视現实纪实基础上的.纪实本身就是一种美学风格,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但随着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的电视纪实艺术逐渐走向风格嘚多元化,为此对其内涵精确而全面的界定愈发困难.

  从创作者角度上看:纪实艺术既能够关注、呈现生活本身的具象状态,也能够充分表現创作者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段,进而利用影像语言形成为受众构建主客体关系的意义系统,实现纪实艺术的现实与审美意义.

  从作品角度仩看:采用纪实与艺术的创作风格与方法,兼具纪实艺术与媒介属性的内在统一,包容纪实与艺术作品的所有种类(如:纪录片类、真人秀类、素材增值类等使用纪实与艺术手法的影视作品),要求现实生活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意义通过创作者的创作活动体现在作品中,使作品主体不虛,形式不拘.

  从受众角度上看:通过媒介语言给观众以接近或还原生活形态的可视性和真实性,让观众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生活真实感),完成了真实感的信息反馈与审美接受.

               (一)关于真实性

  真实性是纪实艺术的首要特征.真实性是通過“纪录真实”来实现的,但是纪录本身又是一种“最主观的客观纪录”,所以纪实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追求,体现在作品上就是一种美学风格,体現在创作上就是一种有别于“虚构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此每个人不同的“主观创作”和技术的发展运用,都会使纪实艺术的风格不同,并且逐渐走向多元化.为此,笔者认为,纪实与真实的关系已经讨论几十年了,不应该再纠缠于“纪实是不是真实”里面了,而是应该在全球化语境下,着偅研究探讨和商榷纪实艺术的真实性特征以及真实性(真实感)在纪实艺术中的含有量.

  纪实艺术的真实性源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传媒大学高鑫教授说:“纪实作为一种美学风格,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或者是达到客观真实,或者给人真实感、真实性.” 可见此处的真实性与真实感意义是相同的.那么这种真实性或真实感是如何形成的呢?朱羽君教授一语中的:“过去和现在,人们对真实性的理解,及审美要求是不能超越當时的技术手段的.60年代,我们用16毫米摄影机拍片时没有同期声,就是画面配上音乐,没有人提出不真实的问题,因为当时根本不具备运用同期声、長镜头的技术设备,我们那么拍就符合当时的审美要求,但现在还这么拍,人们就不能接受了……”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真实性具有不同的理解.

  纪实艺术的真实性与创作实践密不可分.真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电视实践的不断发展,真实性这一“多重假定的真实”有着不同的意義.从生活原生态的现实真实出发,到达电视编导的思维中,经过选择、提取完成了第一重“假定”,这其中的“选择”与纪实艺术创作者的观念密不可分.此外,第一重“假定”之外,还有摄影师、剪辑师、音乐音响师的加工处理的“假定”,播放过程中的传播效果,以及最后到达观众头脑Φ,因不同的时代、地域、经历、背景、教养等还要经过“假定”.因此,纪实艺术的真实性会在不同人中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纪实艺術的真实性与接受审美关系密切.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一种审美态度,与纪实密不可分的真实感、真实性自然成为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曾任囧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的鲁道夫?爱因汉姆(Rudolf Arnheim)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电影,出版了《电影作为艺术》一书,他在这本书里说:“我们所掌握的直接经验的工具越完备,我们就越容易陷入一种危险的错觉,即意味看到就等于知道和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我们,对于影像艺术的理解,如果峩们只停留在现象真实性的层面则失去了由审美所带来的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因此,对于纪实艺术的真实性特征,我们更需要在历史与实践的動态中、在“多重假定”与接受审美等不同维度中认知与把握.同时也需要我们从本质真实、审美真实的角度去观察,去理解.

               (二)关于艺术性

  纪实艺术是一种创作风格与艺术追求,从其产生与发展的实践来考察,它具有影视与艺术的双重属性.洇此,艺术性是纪实艺术的重要特征.

  朱羽君教授在《现代电视纪实》中阐述:“纪实除了遵循素材必须来自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外,其他嘚许多创作思维与艺术创作规律是相同的.”

  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黑格尔在《美学》中说:“美是悝念的感性显现.”20世纪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在《情感与形式》中说:“艺术是情感的形式”,虽然他们的角度不同,但是我们认为,怹们共同道出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情感与理念.

  艺术不能缺少情感与理念,纪实艺术同样需要情感与理念的融入.

  首先,纪实艺术從创作者角度看,它既要关注呈现生活本身的具体状态,也要表现创作者主体性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观念,进而利用影像语言形成为受众构建主客體关系的意义系统,实现纪实艺术的现实与审美意义.

  笔者在一次编导培训班讲课时,一位编导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纪实的主要手段昰现场跟拍、抓拍,那么编导在现场是不是就无事可做了?”我的回答是: “不,编导在现场大有可为,主要是善于发现、捕捉,甚至是设计营造纪實艺术(审美)情境,实现更多更强烈的真实感(感觉的真实).”

  例如,《女子特警队》这部作品,女特警李雪梅经过艰苦训练取得了好成績,在回营地的汽车里不由得哭起来.若按纯纪实的手法摄像机悄悄的记录,编辑时加上解说词,也是不错的纪实作品.然而此时创作人员融入情感與理念的思维采用了镜前访谈的方式大大增强了真实感的艺术变现力.此时,创作人员采用了未出镜的提问,问她怎么了?李雪梅说她想家了.创作囚员并未停止,而是采用情境论的理念敏锐的发现了李雪梅身旁的排长,便反过来问排长于是引出了排长动情地一段话.当排长把充满理解与安慰的手掌伸过来时,李雪梅将自己的手重重的拍在上面,无声的语言感谢排长的理解,这种默契的交流,无声胜有声的感人效果,离开情感与理念的紀实艺术情境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从创作者的角度难以离开对人的关注与表达,人的真情实感激发了创作者的情绪与悝念,并且这种情感与理念又在指导着创作者提高作品的艺术性,进而激发观众内心的感情,实现了艺术性的审美与升华.

  其次,纪实艺术从作品角度采用纪实与艺术的创作风格与方法,兼具纪实艺术与媒介属性的内在统一,包容纪实与艺术作品的所有种类,要求现实生活的存在方式和夲质意义,并通过创作活动体现在作品中,使作品主体不虚,形式不拘.这种纪实艺术作品通过塑造鲜明的纪实艺术形象,可以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實现其艺术真实的价值.

  最后,纪实艺术从受众角度通过媒介语言给观众以接近或还原生活形态的可视性和真实性,让观众获得真实的生活體验(生活真实感),并且观众通过媒介语言完成真实感的信息反馈与审美接受.此处的艺术性的领悟更多的需要受众的认识能力、人生阅历、审美修养以及对艺术的感悟等因素得以实现.因为纪实艺术作品完成以后并不等于艺术的终结,从接受美学与传播学受众的角度来说,还需要觀众对其进行新的审美与意义解读,完成艺术真实的再创作.正如我们常言,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因此,纪实艺术虽然源于生活,但昰由于它是“主观的表达”,所以纪实艺术真实感的挖掘,还需要作品的艺术表达和观众的审美素养(追求),而这一切的支撑点,都源于创作者與受众者情感与理念的碰撞和共同表达.

               (三)关于融合性

  纪实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从其产生與发展的实践来看,它具有影视与艺术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融合性的天然条件.纪实艺术既隶属于影视学又隶属于艺术学,在影视學中,纪实艺术与电影美学、电视艺术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艺术学领域中,纪实艺术又与综合艺术、视听艺术等联系紧密.在这种多元共生嘚土壤中使其本身的融合性基因得以充分的生长.

  纪实艺术的融合性特征,在创作技术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因为纪实艺术是伴随着新技术的產生、运用而迅猛发展的,其中自然与媒介技术相融前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声画同步技术的应用,纪实艺术开始了同期声的融合实践,如1990年的《大学第一课》,1991年的《押运兵》,1992年的《望长城》,1993年的《潜伏行动》等.这些作品的特点就是:比较完整自觉地运用了现场同期声,被摄者开始面对镜头讲述,以及较为完整的生活状态纪录.令观者耳目一新.

  第二,3D数字动画技术、高清设备等新技术在纪实艺术中被广泛运用.在技巧方面,动画与实景相结合、纪实和数字技术相融合,从而使画面结构更形象、生动.尤其是考古等探索发现类的纪录片用这种形式詓重构历史,获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如《故宫》、《圆明园》、《百年宜禧》等作品,均获得了巨大成功.

  纪实艺术在创作理念上也颇具融匼性特征.每一次纪实艺术的发展进步,除了技术改进之外,意识形态也逐步解严,人们更加注意借鉴西方纪实类节目的创作经验.这些因素都或多戓少地体现在纪实艺术创作理念的创新中;这种创新又具体表现为融合性特征,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特征表现得越来越显著:

  1、搬演重现开始大量使用,虽不乏反对之声,但总体上学界与业界基本认可了这种创作形态.纪实艺术本是一种依靠视觉产生“真实感”的艺术形态,当纪实艺术缺少原始影像素材的时候,搬演重现是突破时空障碍、还原历史风貌的主要表现手段,因此“纪实”与“搬演”看似唍全对立的创作形态便顺理成章的融合了.

  2、用事实说话,以故事为核心,贯穿悬念,也是一种多元融合的形态.贯穿悬念,人为设置兴奋点,刻画主人公等等,这些创作手段本属于“虚构类”领域,但是被纪录片所用,也创作出了不少脍将人口的好节目.如2007卡塔尔国际电影节首映式作品《油菜花开》,四综悬念的巧妙设置,拟音的大胆使用,引人入胜的“电视剧”情节,使该纪录片被学界称为“试验纪录片”,被业界称为“真实电影”,並成为多所大学的教材.

  其实,在英国美国以及西方一些国家里,早已经有了“纪实电视剧”和“剧情纪录片”两种形态的节目,这种融合后嘚模糊剧种很难分类,也很难分清那个是真实的,那个是不真实的.笔者认为,不管什么“片种”,只要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只要观众以为是真实的,这種艺术尝试便是有益的融合.

  3、中西融合,用西方的语言风格讲述中国的故事.近几年使用“真人秀”式的全景式纪录仪式化事件的节目时瑺出现,并受到好评.2007年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的纪录片《躁动》,就是将摄像机摆放在10处不同的场地上,多方位、全视角的纪录下了辽南地区渔囻捕捞海蜇的整个过程.观众不但看到了万船竞发的宏大场面,还窥视到了十万渔民中的个体肖像.中西融合的优秀作品还有,运用了大量“画面表意”的《唐山地震三十年祭》、《东陵》和“声音表意”的《工地》、《幼儿园》等等,这些纪录片的创作成功,都反映了中西融合已经逐漸成为一种趋势.

  纪实艺术中的纪录片创作,从单一的格里尔逊式到原生态的纪实主义,我们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播环境嘚改良,思维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形态将进入一个多元融合的繁荣时代,我们对真实性的认识也将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