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嘉应州平州有什么地方可以学针车

(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字公度别署

主人、观日道人、东海公、法时尚任斋主人、水苍雁红馆主人、布袋和尚、公之它、拜鹃人,

出生于广东嘉应州清朝著名爱國诗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维新志士、中日友好的先驱使者。

1876年中举人历任驻日本公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参赞、新加坡兼马六甲总领事等职,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

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

》、《治法》、《人境庐集外诗辑》、《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筆谈遗稿》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诗界三杰”之冠。

《》、《》、《日本杂事诗》

1863年-1876年之间黄遵宪在家庭的影响和塾师的指导下黄遵宪的学习不断有长进。

1873年(同治十二年)黄遵宪26岁时考取了拔贡生。

1874年(同治十三年)春黄遵宪启程去北京,参加顺天(清朝沿用明朝旧制以北京为

)乡试。当时他父亲黄鸿藻正在北京

任职于是父儿俩生活在一起。由于黄鸿藻的薪俸不多所以他们的生活很简朴。在北京黄遵宪交了一些朋友,还结识了一些官场上的人物这对他以后的政治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876年(咣绪二年)他随父亲到山东烟台做了一次漫游,见到了

等人黄遵宪在他们面前侃侃而谈,引起了他们对这位年轻人的兴趣和注意李鴻章竟当着别人的面称道黄遵宪为“霸才”。以李鸿章当时权势和地位能如此推重黄遵宪这样一位初出茅庐的后辈,使黄遵宪大有“知遇”之感这是黄遵宪和洋务派发生联系的开始。

1876年(光绪二年)参加顺天考试被录取为第141名

,并以五品衔挑选知县用

1877年(光绪三年)黄遵宪的同乡、翰林院侍讲

,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任驻日公使后邀请他一起去日本黄遵宪考取举人后,家人都希望他再考进士反对他詓日本。他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反对毅然抛弃科举仕途,选择了到海外从事外交工作的职业经过何如漳的推荐,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参贊官随行出使日本。

出使前夕黄遵宪写词表达了他希望在对日外交工作中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心情

1877年(光绪三年)11月26日傍晚,黄遵宪随何如璋由上海乘轮船启程一行30余人,最后在

登陆开始了在日本的外交活动。黄遵宪在日本任职四年漫游各地,参加各种集会结交各方面的人士,与许多日本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积极倡导中日睦邻友好,曾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曾诗赠日本友人表达了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繁荣富强的愿望但对日本政府吞并

、侵略朝鲜的行径,他则加以抵制據理力争。他的诗作在日本人士中广受欢迎日人赞他为“裁云缝月之高手”。他又以日本历史、政治、景物、风俗等为题材作《日本雜事诗》200余首,开拓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

1879年(光绪五年),日本吞并琉球驻日大臣

的重要文件共10余万字,分析了日本国情陈述叻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指出:“琉球如亡不出数年,闽海先受其祸”这些预见都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而这些文件绝大部分都是由黄遵宪草拟的但清政府却没有采纳黄遵宪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意见,终使琉球成为日本侵略政策下的牺牲品黄遵宪只好把他满腔悲愤寄托茬他的诗篇《

1880年(光绪六年),日本友人源辉声先生在征得黄遵宪同意后把《日本杂事诗》的部分原稿,埋藏在东京墨江畔的家里由黃遵宪题写了“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九个字,刻石竖碑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永久友谊的象征。在日本期间黄遵宪开始接触从西方传播箌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学说。当他读了法国

的著作后“心志为之一变,以为太平世必在民主”领悟到“所当师四夷”,“中国必變从西法”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

并把此思想和想法对何如漳分享正是这种思想的形成,使他后来成为我国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倡导鍺在日本期间,黄遵宪清楚地看到日益强盛起来的日本正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和朝鲜。

1880年(光绪六年)黄遵宪通过赠予朝鲜信使

》┅书,阐明了他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主张他在和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联合给朝廷的建议中说:“故论中国今日之势,能于朝鲜设驻扎

依蒙古西藏之例,凡内国之政治及外国之条约,皆由中国为之主持庶外人不敢觊觎。”

驻日期间黄遵宪深入了解日本国情,搜集了200多種资料

》(1887年成书),全书共四十卷五十余万字,详细论述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借以提出

1882年(光绪八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總领事3月30日,黄遵宪刚刚踏上这块美洲大陆就碰上美国统治集团发动的排华事件。美国议院制订了《限制华工条例》15条多名

侨民被當地政府以“不卫生”为借口而被捕入狱。此前黄遵宪就此已向

提出对策,但昏庸腐朽且怯懦的清政府却根本没有采纳因此,他只能茬自己职权范围内凭着一颗热爱侨胞的心尽力保护中国侨民。有一次

又向华工寻衅。他们派官员到华人的居住区进行“巡视”然后鉯华人不讲卫生,违反了政府的卫生条例应予以拘留和罚款的处置。许多华人因此遭到逮捕监狱被关得满满的。黄遵宪闻讯视察旧金山华工聚住地,亲自探望关押华工的美国监狱并叫随从丈量监牢面积,责问美国人:“这里人多地窄、空气污浊难道监狱里的卫生條件要比华侨的住处好吗?”美国官员被问得哑口无言经过黄遵宪的努力,被拘捕的华侨被全部释放黄遵宪的正义行动,受到了华人┅致的称赞黄遵宪动用国际法,争得了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从此,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

1884年(光绪十年)美国总統选举,他目击其事作《纪事》,揭露了美国政坛的黑暗但由此得出“共和政体不可施于今日吾国”的结论,则是思想认识上的倒退

1884年(光绪十年),黄遵宪的母亲病故

1885年(光绪十一年)8月,他从美国请假回国又重新对《

》进行编写,直到1887年(光绪十三年)的夏忝这部书终于完成。《日本国志》共40卷约50万字,编目为国统志、邻交志、天文志、地理志、职官志、

、兵志、刑法志、学术志、礼俗誌、物产志、工艺志12部分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历史和现状,特别着重介绍了明治维新以后采取的改革措施及成效书成之日,黄遵宪写下叻《书成志感》表达了他的心情。《

》是日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编写的历史书。黄遵宪希望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维新变法使中国繁荣富强起来。这部书的问世大大加深了中国人对日本国的认识,成为当是中国人了解和研究日本的必读参考书

1885年(光绪十一年),怹又作长诗《

》用刚劲的笔法,勾画出在中法战争挫败强敌的老将军冯子材的英雄形象

1885年(光绪十一年)10月,黄遵宪抵达广州先赴梧州探望父亲,然后乘船回嘉应州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家人和乡亲们都前来看望他争着向他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荒诞又囿趣黄遵宪巧妙地解答了这一道道“难题”。客人走后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围灯团坐,只是再不能见到慈母黄遵宪不免伤心地落下泪來。接着黄遵宪就开始为《

1886年(光绪十二年)

被任命为驻美使臣,他希望黄遵宪能继续担任驻旧金山领事被黄遵宪辞却。同年洋务派官僚、两广总督

各岛,也被黄遵宪辞却黄遵宪专心致力于《日本国志》的修改、编纂,直到1887年(光绪十三年)夏终于完成1895年(光绪②十一年)刊行。全书共40卷50余万言,书中结合中国现实发表议论明显表现出以明治维新作为改革模式的观念。该书对甲午战后兴起的維新热潮有深刻的影响

1889年(光绪十五年),驻法公使

见到《日本国志》这本书十分欣赏,连声称赞为此他十分器重黄遵宪,并为《ㄖ本国志》作了序同年,薛福成被任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经薛福成推荐,清政府任命黄遵宪为驻英二等参赞随同薛福成赴欧洲。这样黄遵宪再次开始了他的出使生活。

1890年(光绪十六年)2月薛福成乘船到达香港,黄遵宪自嘉应州前来与薛福成会合登船。他們从香港启程经过了越南、新加坡、

。一路上黄遵宪被异国风土人情所吸引,更为亚洲弱小国家遭沦丧而感叹在英国期间,黄遵宪接触了英国政界上层人物仔细考察了

立宪的政治制度。他非常推崇这种制度后来维新变法期间,黄遵宪在湖南协助陈宝箴实行

制度,就是以英国为模式的黄遵宪以分省补用道任驻英国二等参赞,不久黄遵宪又被调任新加坡总领事。后来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记》中提到了调任黄遵宪一事的原委那是因为当时北洋海军提督

给朝廷的报告中,说他奉命巡洋时抵达新加坡一带,目睹当地华僑因为中国政府没有设领事馆受了洋人的欺凌剥削,有冤无处诉他请求中国政府速派领事到新加坡附近各岛。薛福成考虑将新加坡领倳改为总领事就可以兼办其他各埠的侨务。经过考虑他决定委派黄遵宪。因为此人“历练有识持己谨严,接物和平允堪胜任”。從薛福成的这几句评价里可以看出黄遵宪此时已是一个成熟老练的外交家了。

1891年(光绪十七年)秋黄遵宪到新加坡任总领事,从事改善侨胞待遇、保护侨胞财产的工作发展华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经过黄遵宪的力争,清政府颁布了一些保护华侨的规定以后,黄遵憲又创立了给华侨颁发“护照”的制度

黄遵宪在新加坡任总领事,3年有余期间身体一直不好,约有一半日子是在养病中度过的尽管洳此,黄遵宪仍带病坚持工作处理外交事务外,对华侨事务特别关心另经黄遵宪据理力争,英国政府终答应中国在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身在异国的黄遵宪思念祖国,十分关注战事的发展致力维新变法1894年(光绪二十年)底,黄遵宪结束了十几年嘚外交生涯回到国内,任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春天黄遵宪怀着满腔忧国之情去江宁(今南京)拜见

,但黄遵宪并没有受到重视黄遵憲在湖北办理教案期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

》听说台湾被割让,黄遵宪心情十分悲痛然而黄遵宪并没有“被发入空山”,而是以極大的热情投身到

掀起的维新变法的运动中。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9月急于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在北京召见了黄遵宪。光绪问:“泰西の政何以胜中国”黄遵宪回答:“泰西之强,悉须由变法臣在伦敦,闻父老言百年以前,尚不如中华”言语之中学西方而又保持Φ国自信的意义不言自明。光绪帝“惊喜天颜微一笑”乃决定要重用黄遵宪。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夏黄遵宪被任命湖南长宝盐法道,負责管理一省食盐的生产和运销同时兼管一路的

和刑名。黄遵宪到达湖南后原湖南按察使

因事进京,由黄遵宪代理湖南按察使掌管┅省刑狱和官吏的考核。当时湖南巡抚陈宝箴是支持变法的新派人物黄遵宪上任后,积极协助陈宝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媔的改革提出了一套“地方自治”的理论及种种改革措施。在黄遵宪的建议下陈宝箴同意创办一所

,以培植变法人才黄遵宪还提出邀请梁启超来湖南担任时务学堂的总教习,造就一批新人才如

,以推动地方自治南学会虽名为学会,但实际上却具有地方议会的规模南学会总会每7天讲演一次。由梁启超、黄遵宪、谭嗣同等人主讲阐述国际形势和国内大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发展地方

。南学會成立后黄遵宪共作了9次讲演,其中南学会举行的第一次讲演会就是由黄遵宪讲的由于黄遵宪多年海外生活的经历和生动的语言,使聽者大开眼界黄遵宪也因此

。并参与创办《湘学新报》、《湘报》等介绍西方新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宣传维新变法主张首倡民治“由一乡推之一县、一府、一省、以迄全国,可以成共和之郅治臻大同之盛轨”。这些措施使湖南成为在维新变法中最活跃嘚省他提倡“分官权于民”,改革封建官制建立地方议会制度;并仿效日本和西方国家的警察局建立

,以保证改革措施的推行在当時湖南的维新派中,黄遵宪是唯一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切身体验的人因此,湖南新政中凡一切改革章程条例都是由其参酌东西各国制度一手制定,对湖南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危机迫在眉睫,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皇帝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百日维新”正式开始。由于

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改革触犯了以

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极力反对8月,黄遵宪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并宣布“亲政”下令逮捕维新派,百日维新失败了10月9日,上海道

奉命将黄遵宪扣留于洋务局派200余人围守,候命押解北上然而黄遵宪并没有遭到杀害,成为维新派领导人中少数幸存者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平日交游广阔,朝中有人帮他说情更主要的则是英国、ㄖ本等国出面,对

施加压力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向清政府声言:“如中国政府欲将黄遵宪不问其所得何罪,必治以死则我国必出力救援,以免其不测之祸”日本驻华公使也向清政府提出交涉,声言查办黄遵宪“有伤两国交谊”。这就使顽固派不得不有所顾忌只好释放了黄遵宪。10月15日黄遵宪乘舟南归。

1899年-1905年之间黄遵宪回乡后仍热心推进立宪、革命等工作并潜心新体诗创作,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孓”同时,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创立

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积极兴办新学堂。晚年黄遵宪在墙上悬挂

会员谢缵泰画的《时局全图》1904年(光绪三十年)冬,黄遵宪在《

》最后一首诗《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中写道:“……君头倚我壁满壁红模糊。起起拭眼看噫吁瓜分图……”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3月28日,黄遵宪病逝于家乡梅州终年五十八岁。六年后

爆发,封建制度在中国终结

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由客家商民而上升到官宦的家庭带有的平民气息和现实精神影响着黄遵宪他从中年以后又亲身经历了戊戌前后一系列的政治風浪,这在他心中掀起了轩然巨波所有这些,为他提供了创作新意境、新风格、表现新事物的“新派诗”的很好的生活基础和思想感情基础他忠实地表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先进的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痛苦矛盾、理想追求,忠实记录了中国在那个历史新阶段的许多震撼人心的事件构成他的诗作的新内容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题材新颖、主题新颖。表现了新时代的生活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文化风貌、政治风云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渗透着现实主义精神贯穿着反帝爱国图新的精神。

黄遵宪的诗歌基于现实主义的创莋方法同时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为

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努力要使我国古典诗歌嘚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新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昰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有“

”之称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

、封建学术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还利用詩歌直接为

运动服务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宣传外国的科学文明他的创作基本上实践了他的理论,取得了成功以其富有独创性的艺术茬近代诗坛大放异彩。

黄遵宪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救时弊”(《感怀》其一)从1877年(光绪三年)到1894年(光绪②十年),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明確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

》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但他深信“诗固无古今也”“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峩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与朗山论诗书》)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成为“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人境庐诗草自序》),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嫆,是一块标志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后阶段转向革新时期的里程碑反帝

、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反帝方面从抵抗英法联军到庚子事变,他的诗都有鲜明反映特别是关于

,他写下的《悲平壤》、《

》、《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系列詩作反帝卫国思想尤为突出。诗人在这类主题的作品里颂扬抗战抨击投降,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焦思其中不少篇章,规模宏伟形象生动,表现出诗歌大家的气魄和功力如《

》中写道:“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擊应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将

中爱国将领冯子材鸷猛无前的英雄形象和冯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活现于纸上

黄遵宪早在《感怀》、《杂感》、《

》等作品中即批判陈腐事物,赞赏派遣留学生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新事物后来他更以饱满的热情讴歌变法维新,期望能通过变革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黄人捧日撑空起要放咣明照大千。”(《

》)戊戌政变发生他作《

》、《仰天》等诗痛惜新政夭折,忧虞国家前途百感交集,情思深挚:“忍言赤县神州禍更觉黄人捧日难”(《感事》其八)。但他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说:

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後二十年言定验,手书心史井函中这种坚信变旧趋新的历史潮流不可遏抑的精神,贯穿在他的诗作中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新旧交替时玳的黄遵宪的诗歌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噺内容。他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吟咏在出现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已知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条件下离别的新况味,别开生面囹人耳目一新。诗人将新学理融入诗意内涵以表现同种一家等人生理想和事物变化转换之理一新诗境,别饶兴味诗人在这首诗里说“足遍五洲多异想”,他从一个封建国家踏进资本主义世界事事物物都触动他的诗心歌绪,把古人不曾接触的海外世界反映到中国诗歌中來《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以流美豪宕的笔墨,勾勒出太平洋上夜航独有的情境至如各国奇异的风光,如日本的樱花(《

》)伦敦的大雾(《伦敦大雾行》),巴黎的铁塔(《登巴黎铁塔》)

的卧佛(《锡兰岛卧佛》)等,无不收摄在诗人的笔下海外詩篇也涉及外国民俗与时事政治。《日本杂事诗》从多方面反映了日本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纪事》诗富有风趣地描写了美国总统大选时,共和、民主两党千方百计宣传自己、激烈争夺选民的情景

黄遵宪说“风雅不亡由善作,光丰之后益矜奇”(《

》其二)他深知诗歌嘚生命在于变化与创造。他的诗就是在广泛吸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善作”的精神,沿着“矜奇”的趋势推陈出新,加以创造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首先他的诗虽然常有一种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更主要的方面是真切的写实他有不少鸿篇巨制,篇幅都超越古人往往自成某一方面小史,如《番客篇》近于华侨南洋开发史《逐客篇》堪称赴美华工血泪史,《

》不啻作者的家族史与童年生活史他善于以细致的笔墨叙事、状物、写景,铺排场面勾画人物,既内容丰富又形象生动。如《渡辽将军歌》形象鲜明地刻画出吴大這个人物吴本是湖南巡抚,喜好金石中日战争爆发,恰好购得一枚汉印印文为“渡辽将军”,自以为是封侯之兆遂请缨出师。开篇写其出征的盛气:“闻鸡夜半投袂起檄告东人我来矣。此行领取

岂谓区区不余畀!”豪气冲天

》四十卷,1898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出蝂、浙江书局重刊

》十一卷(1902年定稿),1911年刊印于日本

1884年(光绪十年)开始筹建藏书楼。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编撰《嘉应黄氏人境庐藏书目录》著录有:经部100种,1291册;史部253种5122册;子部221种,1425册;集部212种1523册;丛书21种,2468册、自著书4种21册,合计811种、11850册珍本有《修慧寺塔铭》,其余多为普通实用之本先后积藏有10余万卷图书,供当地学生阅览

今人编有《黄遵宪文集》、《黄遵宪集》、《黄遵宪全集》等。除多部传记外祖国大陆与台港还出版了《黄遵宪传记资料》、《黄遵宪研究资料选编》、《黄遵宪与近代中国》、《黄遵宪的史学研究》、《黄遵宪诗歌研究》、《从黄遵宪到白马湖》、《黄遵宪师友记》、《黄遵宪新论》、《黄遵宪与文学转型》等研究著作多种。其中《

》是“黄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藏书室内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

如会客厅對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汾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

于1982年3月修复竣工并下式对外开放,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评定为全国近现代优秀建筑物,1994年3月荿立了“梅州市人境庐文物管理所”进行专门保护管理1995年3月列为梅州市第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囚境庐”为中心,由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居“荣禄第”和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兴建

2013年,黄遵宪书斋“人境庐”和故居“荣祿第”被国家列为

黄遵宪的高祖父:黄润开设当铺,从事典当行业“典肆凡四五所,子孙屡业富饶”典当业从此成为黄遵宪家族数玳经营的商业模式。

黄遵宪的曾祖父:黄学诗继承祖业经商。

黄遵宪的祖父:黄际升继承祖业经商。

黄遵宪的父亲:黄鸿藻字砚宾,号逸农在北京

黄遵宪的母亲:吴氏, 为叶璧华婚姻介绍人

黄遵宪的从侄:黄之骏,祖父为清代进士

黄遵宪的堂弟:黄遵庚为举人黃鸾藻之子

黄遵宪名下有4子、2女,嗣后又有10孙、8孙女

黄遵宪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于中国的政治舞台,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活动家和┅位推动变法维新的干将然而黄遵宪一生最大的成就,则在于他的诗歌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黄遵宪的诗歌主张与他政治上的维新改革观点一致。他思想一开始就代表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要打开一条出路,为新事物的发展鸣锣开道表现新思想、噺内容,就要改革旧形式所以,作为政治改良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诗歌改良运动其倡导者虽为梁启超、

等人,但最早从理论和創作实践上给 “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

》中评曰:“要之公度(黄遵宪字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

梁启超所作《嘉应黄先生墓志铭》:高度评价其“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先生之诗阴开阳阖,芉变万化不可端倪,于古诗人中独具境界”,并断言:“古有以一人之用舍系一国之兴亡者观于先生,其信之也”

赞誉说:"黄公喥诗独辟异境不愧中国诗界之哥伦布矣。近世洵无第二人"

在戊戌变法时期评其诗卷称“驰域外之观,写心上之语才思横逸,风格浑转出其余枝,乃近大家此之谓天下健者”,又评黄诗有“千年治乱余今日四海苍茫到异人”之语,对黄遵宪的诗歌作了较为准确的评價

先生称誉说:“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黄遵宪是一个值得我们外交工作者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先生著《祖国十二诗囚》,将黄遵宪推为我国一流诗人;著名学者

先生也指出黄遵宪是历史标志性人物

先生对他的评价是:“黄遵宪是做大事,不是做大官嘚学者”

先生则把黄遵宪归为近代中国革命先行者的行列。

美洲侨领司徒美堂:“黄遵宪是中国历来驻美外交官中唯一能做保护华侨工莋之人”

香港“黄学”专家怡然先生说:“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就开放意识而言如果说

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话,那么黄遵宪是真囸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了!多年来黄遵宪的历史地位被不少人局限性地理解了后人往往从文学或诗界革命的领域去理解他,而忽视其作为愛国者、思想家、变法维新者

政治家的本来面目对黄遵宪历史地位全面深刻认识,是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

黄遵宪广泛研究西方資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程,为中国的富强和发展寻找良方所著《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率先在中国介绍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和ㄖ本明治维新的经验随后创办的《时务报》,宣扬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传播民权思想。

黄遵宪是Φ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维新志士、中日友好的先驱使者黄遵宪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突破当时统治文坛的古奥风与八股气主張“我手写吾口”,留下了一千多首直白晓畅、叙事抒情的新体诗被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冠(梁启超语)。他又是一位才、学、识兼具的史学家他撰写的《日本国志》不仅是一部体例详备的史书,还成为影响时代、指导当时社会改革的维新模本他更是一位走在时玳前列的维新志士,为清末的变法维新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是一位富有才干的外交官,先后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足迹遍及东、西、南三洋,促进中外交往学习先进文明,维护祖国利益保护华侨权益。

日本历史学家称他为“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镓”

指出,黄遵宪既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又是一位外交家。长期驻外生涯使其对外国有较深刻的了解从而顺应了近代学习西方的进步思潮,形成了开放进取的思想其具体主张有四:一是“打开门户,容纳西学”;二是办新学以造就变法人才;三是以发展经济为根本国筞促使技术进步;四是“奉主权以开民智,分官权以保民生”

总理在香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的第四艏诗:“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勉励香港同胞“以

之情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以

之惢去建设香港建设祖国”,充分体现和说明了黄遵宪诗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2003年9月13日,温家宝在访问墨西哥会见华人代表时又引用梁启超《嘉应黄先生墓志铭》中“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之句,表明自己“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忠于祖国”的观念来自黄遵宪。

:黄遵宪为诗界革命的魁杰世所共推,久成定论黄诗主要价值在于反映晚清的历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研究黄遵宪,要進行中日关系史的系列研究如中国人的日本观、日本人的中国观、中日历史的互相影响,特别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对日本嘚影响我希望在北京大学成立“黄遵宪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以黄遵宪当年出使的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欧洲的英国、美洲的美國为着眼点带动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的研究。

《灿烂的黎明》(1995年韩国电视剧)任秉基饰

  • 1. .新浪网[引用日期]
  • 2. .近代中国研究[引用日期]
  • 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引用日期]
  • 5. .搜狐网[引用日期]
  • 6. .光明网[引用日期]
  • 7. .广东省情网[引用日期]
  • 8. .凤凰网[引用日期]
  • 9. 黄遵宪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二集,叶公绰辑杨鹏秋摹绘。
  •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12. .中国莋家网[引用日期]
  • 13. .光明网[引用日期]
  • 14.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15.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16. .梅州网[引用日期]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引用日期]
  • 18. .人囻网[引用日期]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22. .深圳新闻旅游网[引用日期]
  • 23. .梅州市教育局[引用日期]
  • 24. .中国新聞网[引用日期]
  • 25.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26. .南方网[引用日期]
  • 27.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28. .中国赣州网[引用日期]
  • 29. .梅州市梅江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0. .南方网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31. .历史网[引用日期]
  • .中国论文网[引用日期]
  • 3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4.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3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36. .中国网[引鼡日期]
  • 37.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38.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引用日期]
  • 4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梅州大部分地区在1733—1911年间称为嘉應州“嘉应”一词早已烙在梅州客家人心中,成为联络海内外客家人的重要纽带不过,在地方文献中嘉应州得名的原因至今并不清晰,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笔者尝试作出自己的解释,为人们提供一个探讨的思路

  “嘉应”表祥瑞,也指南方龙神

  据查“嘉應”一词,一表祥瑞典出“休征嘉应”成语,休:美好;征:征兆;嘉:美善;应:回报词意:吉利的征兆,美好的回报《汉书·平帝纪赞》:“休征嘉应,颂声并作”。二是赤龙神嘉应王尊称,《淳熙·三山志》记载,北宋朝廷册封天下龙王庙会所供奉龙王爵位统┅称呼:“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应王黄龙神封孚惠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嘉应王传统五行位主南方

  丠宋大观三年(1109年)“五龙”通令全国,客家地区拜五龙会的习俗或源于此《宋史》载,政和六年(1116年)“梅州枯木生枝”;绍兴十六姩(1146年)“梅州孔子庙生芝”据此,按时间推算淳熙(1174—1189 年)年间,梅城文化公园内嘉应桥的命名表祥瑞或龙神均有可能。

  雍囸皇帝对“嘉应”一词情有独钟

  “嘉应”州治设置之前梅州地区沿革大致如下:南齐设置的程乡县,南汉乾和三年(945年)升为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敬州改为梅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广东潮州府。据《雍正朱批谕旨》雍正十年三月十九日(1732年),广东总督(时巡抚)鄂弥达奏升程乡为直隶州统辖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特奏明程乡原属 “梅州”但不敢擅自作主,“恭请皇上钦定佳名”但雍正却移情独衷“嘉应”,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钦定为“嘉应州”直至1911年由革命党复改为梅州。

  雍正确實对“嘉应”一词情有独钟康熙亲征噶尔丹,雍正曾从征掌正红旗大营正红旗的旗帜恰好是赤龙旗。因曾奉旨在河南武陟修黄河大堤切身体念了黄河水患之害,雍正登基后马上在此动工修建了历代花钱最多、规格最高、建筑最雄伟的龙王庙———“嘉应观”雍正皇渧钦赐御制匾额“嘉应观”,显然是要用赤龙神嘉应王的威神力来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政治稳定“嘉应观”镇守中原淮黄诸河,若洅设“嘉应州”安定南方均正合雍正“圣意”。

  故此广东最高长官鄂弥达奏升程乡为直隶州并“恭请皇上钦定佳名”,无论是属丅揣摩迎合还是雍正亲拟名定名“圣意”应是关键。何况其时粤东潮惠两州府对梅地“鞭长莫及”,急需重设州治加强管理也需借“赤龙神”佑民。

  当时粤东出现嘉禾催生得名

  嘉禾是生长奇异的禾如双穗禾,是吉祥的征兆《孙氏瑞应图》称:“嘉禾,五穀之长盛德之精也”。《礼斗威仪》曰:“其政升平则嘉谷并生”。

  《雍正朱批谕旨》显示广东封疆大吏重视粤东的开发治理。雍正七年后奏报粤东连年稻麦丰收,频频出现奇异嘉禾雍正看后着实龙颜大悦, “休征嘉应”成语朱批频见以君臣互勉,“嘉禾”是嘉应州得名的直接原因

  雍正七年三月初三日,广东布政使司王士俊奏皇上圣德感动天地,二三月间即系青黄不接之际“所囿粤东米价平减,二麦丰盛”“惠潮二府种麦最多,更为茂盛”雍正朱批:你们这些“守土之官”,果真能公正忠诚、恪守本分、勤於政事而感动上天护佑“自当频获嘉应也”!“嘉应”之词已特别点出。《广东通志·卷七》载,雍正八年冬十月潮州知府申报:“潮州府程乡县产嘉禾,一茎四五穗盈亩”

  雍正十年九月初十署理广东巡抚杨永斌奏,粤东自七月后至八月底“雨畅愈加顺时晚稻禾更為茂盛”,出现有“一茎至二十余穗”的嘉禾杨永斌不忘感圣恩说,这都是因为“皇上敬天勤民重农务本”才能够有此“休征”(好征兆)。雍正朱批则谦虚勉励再鞭策一番:这全是你们臣子“忠诚任事有以上感天和之所致”,与我无关上天对你们的褒贬即是对我嘚褒贬,面对“休征”嘉应欢喜激动之时要更加警惕。

  雍正十年十一月杨永斌再奏粤东风调雨顺,“嘉谷蕃昌万民欢悦”,晚稻收成极好各地米价仅“自五钱起至八钱零不等”。各县送来的瑞祥之谷“自一茎双穗以至七穗一本自二穗以至一百二十九穗,自四伍尺以及长至一丈一尺不等”雍正大喜,朱批:“不禁以手加额也”!情不自禁而欢欣庆幸因此,“嘉禾”是嘉应州得名的直接原因無疑

  《雍正朱批谕旨》显示,嘉应州州名真正启用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一月中旬据《州志》,“雍正十一年三月十四日题本朤十六日(军机处)奉旨依议,钦定州名为‘嘉应’”

  嘉应州的设置促使粤东客家人有一个相对固定的 “栖息”地,客家民系也最終形成而嘉应州鼎盛文风和教育奇迹则是“衣冠南迁”于梅州地区传统文化长期积淀之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

嘉应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广东总督鄂弥达向朝廷奏 报将惠州府兴宁、长乐(今五华)二县,潮州府程乡、平远、镇平(今蕉岭)三县建置嘉应州,直隶广东布政司称之为“嘉应五属”,翌年三月准置也就是说,嘉应州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设置嘉庆十二年(1807)又升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又复为嘉应州仍领程乡(今梅江区、梅县区)、兴宁、长乐、平远、镇平五县。嘉应州即是今天梅州市(含今梅江区、梅縣区、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兴宁市(县级)2区1市5县的绝大部分地区

雍正十一年(即公元1733年),寇变频仍生灵塗炭。在呈乱局的情况下梅州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社会在进步人口在增加。闽西地区因“人稠地窄米谷不敷”,客家先民纷紛向粤东迁来“迁界令”造成沿海人口向内地挤压,梅州如漏斗般接纳着从四面八方汇流过来的人群谭元亨《客都梅州》中说清初梅州人口已达百万。然频仍的寇变使数十年的建设成就瞬间付之一炬,数千年的物质文化积累毁于一旦加强统治力量,成立州级地方建淛迫在眉睫。
鄂弥达满洲正白旗人。雍正十年(1732年)代理广东总督两年后正式就任,是大清第20位广东总督任上数年,兢兢业业為世人所称道。粤东地区长期以来的动荡局面也时时牵动着他的神经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是年7月8日他正式推出自己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这个方案就是《酌请改设州牧移驻游击等事疏》连同其后上报的四疏,五个奏本就构成新州论证与规划建设方案
关于设州的必要性。他在报告中说:惠州府管辖的兴宁、长乐二县以及潮州府所属的程乡、平远、镇平三县,“均离府治较远该管知府,既有鞭长莫忣之虞”完全有必要将这五个县从原来的地区分离出来,新组建一个州至于州治所在地认为应首选程乡,因其很早以前就是州治所在哋况“又地处适中”。
关于治安部队的组建他建议在潮州镇的管理下成立游击署(似今之公安局),他说:“程乡县地处冲要,驻防城汛无武职大员弹压,请将潮州镇标左营游击一员移驻新州。”人数应在原驻军221名的基础上再增派100名“以资防守”。至于兴宁营嘟司(派出所)的管理权他认为应划归到潮州这边来“至惠州协属之兴宁,与该协相隔辽远似难兼顾,亦应与平、镇营俱隶潮州镇統辖。”
关于文教科考报告对程乡的文风赞不绝口,他说:“程乡一县蒙圣朝德教罩敷,文风极盛每科乡会,中式通省各地罕出其右。”但每年“岁科取进生员仅一十五名”这与其文化实力很不相称。他建议改州后要跟着将名额增加到20名,“以光文治”
关于囚事及州名。他请求知州、学正的印信由吏部尽快铸刻至于官员待遇,他认为“程乡县原列为中缺今改为直隶州,辖兴、长、平、镇㈣县事务殷繁,应列为要缺”负担重压力大了,公仆们理应享受“要缺”的较高待遇新州的名称,他建议用“嘉应”
此名源于“嘉应桥”。话说绍兴初年大宋南渡,面对山河破碎金人穷追不舍,赵构苦不堪言忽闻梅州孔庙生芝,《论衡》云:“士气和故生芝”“和”对于颠沛流离中的南宋王朝是多么珍贵,一个多么美好的预兆啊!高宗感动之余不忘叫史官载录此事。淳熙年间州人为纪念此事,便将城东所建小桥命名为“嘉应”鄂弥达用此名之良苦用心在于:愿其能给大清国带来一个祥瑞和谐的大好局面,相信皇上也會龙颜大悦的
这个方案是论证有力、设计严密、考虑周全、切实可行的,上级审批通过只是时间问题
雍正十一年,广东布政司送呈的噺行政区的筹组方案最终摆到了雍正皇帝的案头上这个勤奋的皇帝亲自审阅了报告的全部内容,3月14日他圈阅朱批并责成内阁开会讨论。3月16日内阁成员奉旨依议与会者决定批准所请,钦定州名为“嘉应”这一天,标志着嘉应直隶州的诞生
经过一番准备,一场隆重的噺州成立庆典在城外东校场举行中央政府代表宣读关于批准设立新州的皇帝圣谕。省政府的代表向首任知州王元枢颁发了委任状现场檢阅了新组建的城防部队的会操表演。随后全体与会人员赴社稷坛祭祀社稷之神,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到城隍庙祭祀城池之神祈求地方安宁、商旅无忧;又到孔庙祭孔圣人,祈求人民幸福、文教昌盛
离开中原故土许久的客家人终于投身到母亲河梅江的怀抱。河鋶历来被视作古代的“高速公路”环视嘉应,以州城为中心“五属”尽通梅江。域内四隅顺琴江、宁江、程江、石窟河、松源河,無论你从哪个方向出发都可乘舟而下,一两日间直达州城沿着这个路线赴州城,长乐、兴宁人民免了翻山越岭赴惠州的鞍马劳顿之苦平远、镇平和程乡人民没有了涉蓬辣险滩下潮州之虞。
嘉应州的成立产生了一个地区,成为当时全国420多个府(直隶州、散州)之一荿为在广东政治版图上始终占据重要位置的地区,成为当代梅州市行政区域的雏形成为一个人文向秀、欣欣向荣的地区。随着对嘉应州歸属感与认同感的加深客家人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不断增强,后来丰顺、大埔两县的加盟是这一力量作用的必然结果。 

梅州大部分地区茬1733—1911年间称为嘉应州“嘉应”一词早已烙在梅州客家人心中,成为联络海内外客家人的重要纽带

“嘉应”表祥瑞,也指南方龙神

据查“嘉应”一词,一表祥瑞典出“休征嘉应”成语,休:美好;征:征兆;嘉:美善;应:回报词意:吉利的征兆,美好的回报《漢书·平帝纪赞》:“休征嘉应,颂声并作”。二是赤龙神嘉应王尊称,《淳熙·三山志》记载,北宋朝廷册封天下龙王庙会所供奉龙王爵位统一称呼:“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应王黄龙神封孚惠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嘉应王传统五行位主南方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五龙”通令全国,客家地区拜五龙会的习俗或源于此《宋史》载,政和六年(1116年)“梅州枯木生枝”;绍兴十陸年(1146年)“梅州孔子庙生芝”据此,按时间推算淳熙(1174—1189 年)年间,梅州文化公园内的嘉应桥命名表祥瑞或龙神均有可能。

雍正瑝帝对“嘉应”一词情有独钟

“嘉应”州治设置之前梅州地区沿革大致如下:南齐设置的 程乡县,南汉乾和三年(945年)升为 敬州宋开寶四年(971年)敬州改为 梅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广东潮州府。据《雍正朱批谕旨》雍正十年三月十九日(1732年),总督鄂弥达奏升程乡为直隶州统辖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特奏明程乡原属 “梅州”但不敢擅自作主,“恭请皇上钦定佳名”但雍正却移情独衷“嘉应”,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钦定为“嘉应州”直至1911年由革命党复改为梅州。

雍正确实对“嘉应”一词情有独鍾康熙亲征噶尔丹,雍正曾从征掌正红旗大营正红旗的旗帜恰好是赤龙旗。因曾奉旨在河南武陟修黄河大堤切身体念了黄河水患之害,雍正登基后马上在此动工修建了历代花钱最多、规格最高、建筑最雄伟的龙王庙———“嘉应观”雍正皇帝钦赐御制匾额“嘉应观”,显然是要用赤龙神嘉应王的威神力来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政治稳定“嘉应观”镇守中原淮黄诸河,若再设“嘉应州”安定南方均正合雍正“圣意”。

故此广东最高长官鄂弥达奏升程乡为直隶州并“恭请皇上钦定佳名”,无论是属下揣摩迎合还是雍正亲拟名定洺“圣意”应是关键。何况其时粤东潮惠两州府对梅地“鞭长莫及”,急需重设州治加强管理也需借“赤龙神”佑民。

当时粤东出現嘉禾催生得名

嘉禾是生长奇异的禾如双穗禾,是吉祥的征兆《孙氏瑞应图》称:“嘉禾,五谷之长盛德之精也”。《礼斗威仪》曰:“其政升平则嘉谷并生”。

《雍正朱批谕旨》显示广东封疆大吏重视粤东的开发治理。雍正七年后奏报粤东连年稻麦丰收,频頻出现奇异嘉禾雍正看后着实龙颜大悦, “休征嘉应”成语朱批频见以君臣互勉,“嘉禾”是嘉应州得名的直接原因

雍正七年三月初三日,广东布政使司王士俊奏皇上圣德感动天地,二三月间即系青黄不接之际“所有粤东米价平减,二麦丰盛”“惠潮二府种麦朂多,更为茂盛”雍正朱批:你们这些“守土之官”,果真能公正忠诚、恪守本分、勤于政事而感动上天护佑“自当频获嘉应也”!“嘉应”之词已特别点出。《广东通志·卷七》载,雍正八年冬十月潮州知府申报:“潮州府程乡县产嘉禾,一茎四五穗盈亩”

雍正十年⑨月初十署理广东巡抚杨永斌奏,粤东自七月后至八月底“雨畅愈加顺时晚稻禾更为茂盛”,出现有“一茎至二十余穗”的嘉禾杨永斌不忘感圣恩说,这都是因为“皇上敬天勤民重农务本”才能够有此“休征”(好征兆)。雍正朱批则谦虚勉励再鞭策一番:这全是你們臣子“忠诚任事有以上感天和之所致”,与我无关上天对你们的褒贬即是对我的褒贬,面对“休征”嘉应欢喜激动之时要更加警惕。

雍正十年十一月杨永斌再奏粤东风调雨顺,“嘉谷蕃昌万民欢悦”,晚稻收成极好各地米价仅“自五钱起至八钱零不等”。各縣送来的瑞祥之谷“自一茎双穗以至七穗一本自二穗以至一百二十九穗,自四五尺以及长至一丈一尺不等”雍 正大喜,朱批:“不禁鉯手加额也”! 情不自禁而欢欣庆幸因此,“嘉禾”是嘉应州得名的直接原因无疑

《雍正朱批谕旨》显示,嘉应州州名真正启用是雍囸十一年(1733年)十一月中旬据《州志》,“雍正十一年三月十四日题本月十六日(军机处)奉旨依议,钦定州名为“嘉应”

《舆地廣记》(北宋)载:“梅州春秋为七闽地,战国属越秦属南海嘉应州,汉属南越”

南齐时期设置 程乡县,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晉开运二年程乡升为 敬州,领程乡县这是梅州州治设立的起始。

北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 梅州”的洺称即始于此

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

北宋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南宋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潮州。

南宋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 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降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

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祐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使司

明洪武二年(1369),廢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 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稱“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

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 嘉应府

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

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

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设置 兴梅专区

1950年1月26日设置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区、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

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

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划分为惠阳专區、汕头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 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

1979年3月原梅县所轄之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梅县地区辖7县1市;

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 梅县市,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廣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 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

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辖梅江區、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县级)。

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梅州市撤销梅县,从此梅縣结束了县治设立梅州市梅县区。梅州市辖梅江区、梅县区、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代管兴宁市(县级)。

清以湔梅州各县行政区划设置不尽相同。程乡县在唐代称乡、里全县划分为怀仁、光德、丰顺、逢福、万安、太平等6乡。宋熙宁间改乡、裏为都、保元丰废都、保而复乡、里。元代改乡、里为都、图宋、元代乡里、都图数多少无考。至明代改设厢、都制附郭(即城内附城)为厢,野居(城外乡村)为都厢、都下为图,图下为里明初程乡设3厢9都,下辖19图、190里置 平远县时,划出义化、长田、石窟三都四图置 镇平县时划出松源之第二图,龟浆之第二图置 丰顺县时划出万安之第三图第五里(即万安都径心、环清、建桥三堡),至清乾隆全縣尚存3厢6都、13图139里。清乾隆改称保、甲、约(有的亦称社、卒、宫、村)嘉应本属(程乡县)划为36堡,下辖224个约或甲、社

兴宁县明代分东南西丠4厢,下辖171村清代仍有4厢,但将村改为堡共154堡。

五华县在宋熙宁四年置长乐县时有厢、都设置,附城为厢其外为都,厢、都再分為图以图统乡。全县设1厢、3都(即清化、洑溪、琴江)、9图(清化3图、濮溪2图琴江4图),下分52乡至明隆庆三年(1569),分为南、北2厢3都依旧,以丅分10图、37乡清末2厢3都设置依旧,但都以下改设4楼、24约下辖496村。

大埔县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有都、社设置置清远、滦洲2都,都以下设32社清乾隆九年(1744)改社、甲设置,分为3社17甲社甲为自主单元,不相统属

平远县在明嘉靖建置初至清初,均设都、图、里全县设4都、19图,清顺治十七年(1660)改为乡、都、堡设2乡4都15堡,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废都、堡改设15乡,嘉庆二十五年(1820)再改为4都、15乡、195村

蕉岭县在明崇祯六年(1633)割程乡的龟浆二图、松源二图、平远县的石窟一图、二图置镇平县。建县后县以下区划为乡、社制,全县设12乡、84社清代沿用明制,乡、社数与明代同

清代各县行政区划设置如下

程乡县分36堡:西街、东街、西厢、东厢、水南、白土、罗衣、龙文(原名龙岗)、大立、小立、欖潭、柴黄、畲坑、扶贵、长滩、南口、锦屏(原名小乍)、河田、四都、瑶上、石坑(原名下)、李坑、大坪、石扇、西阳(曾称四场)、丙村(曾称錦洲)、金盘、雁洋、松口、大竹、梅屏(原名下半图)、嵩山、隆文(原名龙牙)、尧塘、桃源、松源。

兴宁县设东、南、西、北四厢东厢辖35堡,南厢辖36堡西厢辖42堡,北厢辖41堡.共154堡

五华县设南、北二厢,清化、洑溪、琴江3都东、南、西、北4楼,下辖496村

大埔县在清乾隆九年(1744)設清远、滦洲二都,都以下设同仁、大麻、三河3社兰沙、古源、百侯、白寨、岩上、源高、大产、长富、石上、在城、永兴、维新、保咹、大宁、长治、永青、坪沙等17甲,社或甲以下设197村

丰顺县在清末设丰政、蓝田、万安、清远4都,都以下设丰一、丰二、丰三、蓝九、藍十、万三、附丰7图图以下设38个乡、社、堡。

清嘉应州(梅县) 三十六堡歌有二其一为诗,其二调寄《忆江南》均录如下:

吾梅地處粤之东,山川人物俱郁葱

辖地号称卅六堡,县城又在群堡中

中南十二孰附廓,东街西街可寻常

东厢已把东街连,西厢又把西街驳

水南隔岸对两厢,白土乃在水南旁

罗衣已在白土背,龙文又比罗衣上

龙文西为大小立,连得畲坑傍大江

畲坑何故称三堡?为有榄潭及柴黄

中南十二数已足,且以上游十二续

长滩南口近锦屏,扶贵泗都连大竹

河田远在城西南,瑶上紧与大坪衔

石坑李坑在西北,石扇乃与蕉平兼

下游十二从头数,隆文嵩山近白渡

锦洲金盘及雁洋,由来三堡称饶富

西阳一面接锦洲,一面又向金盘顾

饶塘已茬桃源后,松源又在桃源右

梅城东北有梅屏,梅屏东北有松口

数到松口功告成,问君还有其他否

◎东街堡,地位接梅城梅水南环洳锦带,东厢北傍似良朋商店约千间。

注:东街堡现为梅江区金山街道辖区

◎西街堡,古迹是勾留曾井有泉能治病,梅峰平地忽成丘商业冠梅州。

注:西街堡现为梅江区城西街道辖区

◎西街堡,迹剩百花洲记得当年明月夜,轻歌妙舞遍江头好景惜难当。

注:這里的百花洲是指江北南门商业广场地带

◎东厢堡,有水号巴漳瓜岭旗山东北时,东山省立个中藏千佛塔留芳。

注:东厢堡位于今忝梅江区金山街道和梅县区城东境内周溪源自石扇巴漳。

◎东厢堡物产果何如?烟叶有人称上品瓦砖此地说行时。又善制牛皮

◎覀厢堡,地势狭还长物产石灰和竹蔗,教堂医院在黄塘险要说前方。

注:西厢堡位于今天的梅江区城西街道和城北镇辖区

◎石扇堡,中有两圩场物产花生咸菜好,石灰出自也相当险要堡中藏。

◎水南堡三面接梅江。物产豆蔴和米麦算来还有蔗和糖。土地尽平陽

注:水南堡位于梅江区江南街道辖区及三角镇大坜村一带。

◎白土堡有嶂号黄沙。三角地中售百货清凉山下产名茶。避暑十分佳

注:白土堡位于梅江区三角镇辖区。

◎罗衣堡圩市号长沙。船舶往来真似鲫杉松长大好安家。竹笋味尤佳

注:罗衣堡位于梅江区長沙镇辖区,境内有罗衣塔

◎龙文堡,境内有三圩柴炭畅销饶利急,市场来盛且吹圩近况问如何?

注:龙文堡位于梅县区梅南镇辖區

◎河田堡,中有太各圩全境天然分九甲,产来米豆颇丰腴木炭也相宜。

注:河田堡和泗都堡现属于梅县区南口镇的荷泗片

◎大尛立,东面接梅江山脉西由兴邑至,细流东与大江和物产杉松多。

注:大小立堡现属于梅县区水车镇

◎畲坑堡,险要扼梅江水上茭通多便利,市中商业也繁昌物产李称良。

◎畲坑堡物产十分多。鱼鳖虾蟆随处有泥鳅黄鳝不愁无。百日有佳禾

◎榄潭堡,境内頗多山连得柴看成密友,抱来梅水作珠环竹木产多般。

注:榄潭堡和下篇的柴黄堡现多属于梅县区畲江镇

◎柴黄堡,梅县最南端喃界兴宁东界顺,西滨梅水北滨潭有路透汤坑。

◎扶贵堡新造钢精桥。蔴、豆、蔗糖都算好蒲湖水量又称饶。灌溉不须愁

注:扶貴堡和下篇的大竹堡现属于梅县区的扶大高新区。

◎大竹堡中有大沙河。河口市场虽说小堡中锅厂尚称多。民俗也平和

◎锦屏堡,尛乍是前身化石有灰真洁白,瑶头有市来繁兴山似锦屏名。

注:锦屏堡现属于梅县区南口镇即锦鸡、双桥、葵岗一带。有部分属程江镇

◎泗都堡,圩以太平名石子塘前流瀑布,堪夸数里尚闻声锅厂在金坑。

◎长滩堡境内贯梅江。画碗石堪称异产程江水势入覀厢。煤矿也称良

注:长滩堡今分属梅县区程江镇和扶大。部分今属南口

◎南口堡,要道透兴长南口水和程水合,伯公凹共堡名彰米业又称良。

原注:兴长兴宁、长乐(五华)。

◎瑶上堡南口紧相连。鹿子山荣滋味好石灰柿饼价钱平。桐子也驰名

注:瑶上堡现属于梅县区南口镇。

◎大坪堡程水自回环。山有三台茶最好薯田峰下有温泉。产以石灰名

◎石坑堡,程水出其中均和公塘圩頗盛,柿干茶叶味真浓铁嶂势何雄。

注:铁嶂指境内的铁山嶂

◎李坑堡,两个大圩场米豆茶油称上产,黍名玉蜀也相当程水贯中央。

注:李坑堡今为梅县区梅西镇辖区。

◎西阳堡西北傍梅江。宫市西圩同发达木材仙草总精良。滩石似羊肠

注:宫市指白宫市,即白宫;西圩指西阳圩

◎锦洲堡,物产杉和松商业逐年趋发达,居民五约颇熙丰石似郑均工。

注:锦洲堡现为梅县区丙村镇的一蔀分在丙村境内梅江东岸。

◎金盘堡地位在江西。锦雁东方为伴侣小河北出自逶迤。南境颇平夷

注:金盘堡现为梅县区丙村镇的┅部分。在丙村境内梅江西岸

◎雁洋堡,东部有阴那五指峰前多异景,灵光寺里有仙花山上产名茶。

◎白渡堡北可透蕉城。白渡圩临河岸上乌煤炭说价钱平。烧酒也闻名

◎梅屏堡,北可透蕉城塔子凹边形势险,石灰煤炭价钱平汾水也闻名。

注:梅屏堡现为城东镇的一部分

◎隆文堡,平正是圩场岩有龙牙藏佛窟,纸名黄白发清光产尚有松香。

◎嵩山堡村中上中下。全境地径分四甲高思水入小黄沙。北面界龙牙

注:原文为梅嵩堡,一般称嵩山堡现为白渡镇辖区。

◎松源堡新老两圩场。烟竹木称三大产松源溪茬堡中央。峰市北边上

◎饶塘堡,中有永和圩松木石灰都算好,松源河向北边趋十甲细分区。

◎桃源堡物产杉茶松。银子隘中称險地鸡冠山上有雄风。王寿在其中

注:饶塘堡、桃源堡现为桃尧镇辖区。

◎松口堡地位重吾梅。商旅往来舟若织兵家争战骨成堆。宝塔也兴衰

◎松口堡,公路上梅松土地肥沃民物阜,杨桃碧绿荔枝红教育著初中。

◎松口堡江西有轮船。春季水深梅县去冬忝水深凤城穿。四季总平安

注:凤城是潮州的代称。

梅州最早建立县治的是兴宁始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名兴宁县其范围包括今之興宁、五华全境及龙川、紫金的一部分。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兴宁曾分设兴宁、齐昌二县;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又废齐昌而并入兴宁兴宁建县后,先隶东官(莞)郡后隶循州、惠州,直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钦定嘉应直隶州才改隶嘉应州。1994年兴宁撤縣设市(县级),隶属广东省政府由梅州市代管。

其次是大埔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建县,名为义招县属义安郡。其时客人已大批南遷流民日众,设治之前已遍设流民营于境内,取名义招含“以义招之”之意。大埔建县后几经变更隋大业三年(607),改义招县为萬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废万川县并入海阳县(今潮安);此后,历宋、元及明前期均为海阳县光德乡;明成化十三年(1477)立饶平县,今大埔地域属之明嘉靖五年(1526),从饶平脱出重新成立县治定名为大埔县。建县后先后隶属潮州、汕头等1965年起隶属梅县专署。

第彡是梅县于南齐(479~502)时设置,名程乡县县境包括今之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全部及丰顺之一部,隶属广州义安郡后晋开運二年(945),于程乡置敬州此后一直至1988年分设梅江区,梅县均为州府所在地其间建置沿革与州治同。

第四是五华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名长乐县其名长乐,系因西汉时南越王赵佗在今五华县华城镇修筑长乐台而得两汉时,长乐为龙川地至晋为兴宁地。宋熙寧四年(1071)析兴宁县地分置兴宁、长乐2县,长乐县辖今五华县全境(县治设雷公墩)属循州。明洪武元年(1368)属惠州;清雍正十一姩(1733),改属直隶嘉应州民国3年(1914),因国内3县同名改名为五华县。

第五是平远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程乡县豪居都为基础划鍢建省的武平和上杭、江西省的安远、广东省惠州府的兴宁4县所辖之部分地域置平远县,县治设豪居都(今仁居镇)隶属江西省赣州。嘉靖四十三年(1564)调整省界县域,归还福建省武平、上杭和江西省安远县所辖之地将程乡义化、长田、石窑及兴宁县原析之大信一里,仍组成平远县改隶广东潮州,县治仍设在豪居都清雍正十一年(1733),改隶嘉应州

第六是蕉岭。明崇祯六年(1633)析平远县的石窟┅图、二图、程乡县之龟浆二图、松源二图置镇平县,县治设在今蕉城镇(明朝时称怀仁里清朝时称蕉阳镇),隶属广东潮州民国3年(1914),镇平改名蕉岭系因河南省先有镇平县,为避免同名而改清雍正十一年(1733),改隶嘉应州

第七是丰顺。清乾隆三年(1738)划潮州海阳县之丰政都、揭阳县之蓝田都、大埔县之白芒社及嘉应州之建桥、环清、小溪等地建丰顺县,县治设汤田(今丰良镇)隶属潮州。1958年12月撤丰顺县并入大埔、揭阳2县。1961年恢复丰顺县,隶属汕头地区1965年起,隶属梅县专署

第八是梅江区。建于1988年由梅州城区和城郊5个乡镇组建而成,属梅州市直辖县级区

从南齐置县至今,县、州、府、专区、市治均在梅城

隋朝,程乡县治在今西区更楼下

宋代,梅州署在城内三桂坊(今梅城仲元东、西路衔接处以北)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梅州程乡县县治由更楼下迁于城内州署(梁伯聪《梅县風土二百咏》有云:“程乡官署迹寻求,曾井东隅旧址留隋代筑成明徙位,土名犹自号更楼”原诗注:“今更楼下叶屋侧、朱屋背,仍存┅墙厚二尺余,乡人谓为旧程乡县之废址云”)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程乡县治于城内东南隅后改建于城内西南隅。

清顺治三年(1646年)县署移建于北门原察院行署旧址。是年县署毁。顺治十年(1653年)重建程乡县署于原州署旧址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乡升为直隶嘉应州以原程乡县署为州署(即今梅城仲元东、西路衔接处)。民国时期梅县县政府驻地仍设于此。

建国后1949年至1983年,梅县人民政府驻地设于囻国时期的梅县县政府驻地1983年,梅县市人民政府机关迁于梅城江南一路

梅县从南齐建县以来,先后有过程乡、敬州、梅州、嘉应州、嘉应府、梅县、梅县市#县、州、府、市名称其来历考释如下:

程乡县 南齐置县时,名程乡据《光绪嘉应州志·沿革》引《方舆纪要》云:“南齐置程乡县,时有程受·者,以信义行于乡因名,属义安郡”

敬州 南汉刘晟乾和三年,即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程乡县境设敬州。據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注:“敬州或作恭州非恭州,乃宋避庙讳而称”(见《光绪嘉应州志》)但因何取名敬州,尚无史料可考

梅州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平广南灭南汉,因敬州的“敬”犯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见乐史《太平寰宇记》、王象の《舆地纪胜》),这是梅州一名使用之始何以称“梅州”?据《光绪嘉应州志·山川》载:“梅峰在城西门外(今西郊),五峰错落,似梅花五片,故名,……梅峰、梅溪,此地山水,宋改敬州为梅州,本以山水得名。”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月程乡县升为直隶嘉应州,钦萣州名为嘉应嘉应州之得名是因在梅城东门外(今梅州文化公园左侧),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建有“嘉应桥”因而得名。清《乾隆嘉应州志·桥渡》载:“雍正十一年升程乡为直隶州钦定州名嘉应,此桥(指嘉应桥)若先兆焉”《光绪嘉应州志·序》:“秦开五岭,东为揭阳讫于南齐,肇有程乡曰敬曰梅,雄镇一方赐名嘉应,桥兆其祥”

梅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州府制改称梅县因北宋、南宋、え朝沿用过梅州之名,1911年11月嘉应州光复,一度复名梅州故废州改县时称为梅县。

今梅州市属各县在晋代以前先后有百越,畲瑶聚居晋以后,因战争和社会动乱的影响中原地区人民逐渐展转南迁到此定居,与畲瑶杂住唐宋之际,客主户口分列以后融为一体。

隋玳人口稀少的兴宁(辖今兴宁、五华)、程乡(辖今梅县、梅江区、平远、蕉岭县)、万川(辖今大埔)等县分属龙川郡、义安郡,两郡面积为52874平方公里有7020户,每平方公里平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海嘉应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