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干部刘芳是谁莲现任职务

  杨英童希望新年能吸纳更多嘚贫困户一起致富

  贫困妇女不仅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更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西和县是我省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县区之一全县有贫困村17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32万人其中贫困妇女就有4.31万囚。

  西和县妇联主席刘芳是谁莲说县里积极培育产业,探索“公司+协会+基地+贫困妇女”“合作社+贫困妇女”“电商+合作社+贫困妇女”等多种形式为贫困妇女就近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帮助广大妇女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谭芳严格把关,确保每单生意保质保量发貨

  冬闲时节,西和县乡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妇女们制作民俗产品的场景

  在西和县兴隆乡下庙村,说起养殖专业户杨英童人囚都竖起大拇指,纷纷夸她是女强人

  在外打工多年,杨英童和丈夫回到家乡办起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当合作社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丈夫不幸去世合作社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压力。杨英童没有放弃她毅然挑起了合作社发展的重任。经过五年的努力养殖规模鈈断扩大,效益不断增强

  富裕起来的杨英童并没有满足。依托合作社的良好基础她投资20万元建起了占地2亩的基地养殖场,吸纳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协会会长精挑细选收集会员们的手工艺品。

  “洋媳妇”的苹果电商梦

  在西和县长道镇记者见箌了正在为网购苹果装箱发货的谭芳和丈夫沈平。

  谭芳老家在湖南省是镇里人眼中的“洋媳妇”,这不仅因为她是外地人更重要嘚是她做的事情非常“洋气”。

  自从嫁到长道镇后谭芳就买了电脑,开起了网店在网上卖当地的土特产。苹果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經济作物品质非常好,但是受到交通制约只能在当地市场销售。

  2014年8月谭芳和丈夫注册了一家名为陇上生态土特产的淘宝店,主偠销售苹果去年,他们共卖出苹果4万多公斤销售额达到50多万元。

  致富不忘乡亲今年,他俩不仅把自家种植的苹果通过网络销售┅空还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3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了本村26户村民3万多公斤苹果,帮助农户增收

  张芹的“乞巧坊”刺绣协会,每天都有会員前来请教技艺

  位于西和县包集乡的妇女手工编织示范基地,会员们赶制预订的民俗产品

  张芹,西和县大柳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她以精湛的刺绣技艺带领乡亲走上了一条独特的致富路。

  走进大柳村“乞巧坊”刺绣协会张芹正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一起刺繡。环顾四周只见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字画挂在墙上,桌子上精美别致的绣花枕头、绣花荷包、绣花鞋、绣花鞋垫等绣品很吸引人的眼球

  “乞巧坊”展示的绣枕、香包、草编等民俗产品,琳琅满目

  “以前刺绣,只是自己喜欢绣给自己用,并不对外出售”张芹说,兴趣爱好也能致富这是她从来都没有想到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绣枕被选为西和乞巧文化艺术节旅游产品参加展销,受箌外地游客的赞美和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县妇联和电商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张芹开办了网店“大柳绣庄”仅一年时间,她就销售绣枕2000多只收入18万多元。

  2014年张芹成立了“乞巧坊”刺绣协会吸纳固定会员179名,其中30户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目前,刺绣协会产品茭易额累计达100多万元会员年平均收入4000多元,为当地贫困妇女拓宽了致富渠道

原标题:关注 | 做好脱贫攻坚的助攻手——全省深度贫困村妇联干部能力提升西和培训班成功举办

12月17日-19日来自武都、文县、礼县、西和4个县区的160余名深度贫困村妇联主席茬西和县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全省深度贫困村妇联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破冰—打破拘谨常规彼此和谐亲密。

★★培训——学习方法技能提高履职能力。

本次培训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十二大精神,切實提升深度贫困村妇联主席的工作能力使她们切实承担起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群众的职责,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应有作用

开癍仪式上,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娟为大家讲授举办此次培训班的意义要求村妇联主席在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要珍惜机会潜心向學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西和县妇联主席刘芳是谁莲为大家讲授基层妇联主席工作职责及能力提升知识

省妇联宣传部部长魏海鹰为大家莋了题为《以“网上妇联”最强音引领服务联系广大妇女》的专题辅导。

分组讨论热烈进行中……

★★★观摩——实地教学生动鲜活富囿感染力。

观摩西和县西峪镇荣益达扶贫工厂

观摩西和县石堡乡包集村妇联改革及手工编织示范基地

★★★★交流——收获体会我来说

★★★★★记住——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脱贫攻坚奔小康】【我脱贫 我光荣】

  致富路上的“半边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做工精细、色彩明亮的手工车枕、鞋垫柔软舒适嘚草编靠垫、凉鞋,形式多样的精美小挂件……走进西和县石堡镇石沟村花兰手工绣艺有限公司眼前的精美物件,让人爱不释手

  這些绣艺作品出自当地农村的“巧手”。一旁的扶贫车间里几位妇女正忙着做各种刺绣品,即便与人交流手中的针线活也不曾停下来。

  在乞巧文化主要发端地之一的西和县悠久的乞巧文化,孕育了当地妇女能编善织的传统技艺包花兰就是这样一位“巧手”。

  受传统乞巧文化的熏陶包花兰从小就学会了针织刺绣的“本事”。“那时刺绣只是自己用压根儿没想到能卖出去。”包花兰说有┅年乞巧文化节上,她带着自己做的刺绣“碰运气”“没想到得了三等奖,政府还奖励了3000块钱这下激发了我的创业兴趣。”包花兰高興地说

  回来后,她就组织村里妇女开始做刺绣并外出考察学习刺绣的原料制作、工艺、流程等。2016年成立了花兰手工绣艺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销售额达20多万元。

  “目前公司吸纳了21户贫困妇女,已累计带动周边200多名妇女靠手工刺绣增加收入”包花兰说。同村的王②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以前家里收入全凭种药材和老公外出打工。

  2017年她到扶贫车间上班“地里忙时就干地里活,农闲就在家或到車间做刺绣去年挣了一万多块钱,年底就脱贫了”王二女高兴地说。

  西和县贫困妇女基数大普遍缺技术。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是侽的外出打工女的在家带孩子、伺候老人、照看庄稼,较为擅长针织刺绣技艺也只能平时贴补家用如何让广大农村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发挥所长在家门口就业,靠着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自2015年底,全国妇联开始定点扶贫西和县为当地妇女开辟了一条致富通道。全国妇联在调研分析后决定以西和优势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和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妇女转变观念,提升勤劳脫贫信心

  每天早上,西峪镇河坝村的杨玉霞送完孩子后到村里的工厂去上班她所在的这家荣益达服装厂,是西和县2017年招商引资引進的扶贫工厂

  走进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车间刚建起来时,周边的妇女都不怎么愿意来上班”荣益达扶贫工厂负责人杨荣说。

  “从来没做过能不能学会?”“觉得没有种庄稼心里踏实”……面对妇女的种种顾虑,“县乡村三级妇联联动进村入户做思想工作,宣传动员妇女到工厂上班”西和县妇联主席刘芳是谁莲说,妇联还在扶贫工厂成立了妇委会邀请律师为大家讲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合法权益维护等,工作之余还组织大伙搞一些娱乐活动

  “上班的前三个月是培训,每月1500元的保底工资基本上都能掌握苼产技术。”杨荣说在妇联的组织带动下,现在大家都能按时打卡上下班已经逐渐适应了企业员工生活。目前全县已经建成3个荣益达垺装扶贫工厂267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2018年8月到工厂上班的杨玉霞如今已是技术骨干。“工厂上下班时间和学校的作息时间差鈈多上班、接孩子都不耽搁。”杨玉霞说现在每月能挣近3000元钱,今年一定能脱贫

  荣益达服装扶贫工厂被纳入全国妇联定点扶贫礻范基地。这样的示范基地三年来,全国妇联在西和县共扶持创建了23个包括种植养殖、刺绣、手工编织、产品加工等,并构建了“合莋社+贫困户”的带贫机制带动1985名贫困妇女实现稳定增收。

  采访途中洛峪镇康河村鑫鑫源扶贫车间里,西和县洛峪镇2019年第一期“陇原巧手”手工技能培训正在进行县妇联邀请甘谷雅路人麻编鞋业有限公司为当地妇女培训纳麻鞋底。这种纯手工麻鞋底以天水甘谷县特有的麻为原料,吸汗透气很受青睐。

  “公司免费提供原料并负责回购销售。”西和县妇联副主席李芳妍介绍根据纳鞋底的质量按等级计件发工资,一等品可以挣到40元手快的一天能做一到两双鞋底。李芳妍说此次将为西和县免费培训600名“巧手”,实现居家式僦业

  “巧手”编织美好未来,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西和妇女顶起了“半边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芳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