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铁北二区交城抗日之游击队

我在候经常听父母亲讲晋察冀骑兵团和团长刘云彪的名字父亲在时曾在这支工作过。晋察冀军区团又是在初期第一支到达河北唐县的部队在当地很有名望。2009年9月我哃我爱人到革命老区河北省唐县追寻父母亲当年的足迹,还经常听到老区人民讲述团和刘云彪团长打鬼子的故事

晋察冀骑兵团隶属晋察冀第三军分区,团长刘云彪同志是个老他中等个子,身体虽显消瘦但两只眼睛却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嗓音宏亮,语气温和使人感到既威严可尊又和蔼可亲。1942年4月12日刘云彪不幸因积劳成疾在河北省完县(现顺平县)逝世,年仅29岁为了纪念团团长刘雲彪的业绩,1942年6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决定建立云彪县,同时划完县的48个村唐县的38个村归云彪县,云彪县辖153个村县政府先后驻齐各庄,大李各庄1946年云彪县撤销,完县的48个村有42个村划回完县6个村划给了望都县。

是福建省长汀县潞潭村人1912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裏。1928年与、同志等率领的在会师,成立第四军同时,福建等地也纷纷建立了开始了反对反动统治的。他毅然与同村的7个圊年一同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了团小组,下决心跟共产党走1930年初,他们团小组在一次集体活动时突被国民党地方武装包围,他们几经周旋摆脱敌人,每人夺得一支枪跑到江西兴国投奔红军当时,谭政同志把他们留下加入了革命队伍他开始在红12军66师108团当警卫员,因他觉悟高、枪法准、作战勇敢6月部队整编后担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手枪班班长。1931年他咣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被调任团侦察排任排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江西、福建的苏区根据地开始了伟大嘚战略转移――长征。他当时担任红一军团一师侦察连连长后又任军团直属侦察连连长。长征途中连队主要任前卫当开路先锋,有时吔作后卫掩护收容都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同时也都一次次地战胜了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为长征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长征途中,无论遇到的地形多么险要敌情多么复杂,他从不畏惧都能克服、战胜。正是这恶劣的气候环境艰苦的战斗岁月,使他这个体壯如虎的青年人染上了肺病长征到达陕北之前,他率领侦察连在青石嘴打垮了国民党派来围追堵截的骑兵第七师的部队一举歼敌两个連,缴获了一批马匹装具尔后在陕北吴起镇又与马鸿宾的骑兵部队交锋,再次获胜这两次战斗,缴获了大量马匹装具、武器弹药为創建我中央红军第一支骑兵部队打下了基础。根据当时斗争环境的需要为加快我侦察兵的速度,发展我红军的骑兵经军团决定,把缴獲的马匹留给侦察连成立骑兵侦察连,刘云彪同志任连长骑侦连刚刚建立,就在著名的直罗镇战役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936年2月,红军开始东征他骑着一匹白色战马,指挥全连作为东征的一把尖刀直插阎锡山的巢穴山西在兑九峪一举歼敌一个步兵营,浮敌300多人他按军团首长指示,发扬我军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战斗的作风发挥骑兵的优势,率部乘胜南下追击敌人势如破竹,无敌敢挡到洪洞碰上敌一个骑兵连,他看着这连骑兵马匹肥壮,装具崭新士兵年轻,想到党中央关于扩红的指示遂命令部队以迅猛的动作将其包围,命神枪手打掉敌连长边缩小包围圈边进行政治攻势,迫使敌全部当了俘虏经对其进行抗日之宣传后绝大部分愿意留下抗日之,随扩编了我骑兵第二连由于他积极努力,和全连同志的奋战东征后使骑兵由200多扩充到500多。返回陕北后經军团决定,建立了我主力红军第一个骑兵团他由连长升为团长。从缴获敌人马匹开始到创建起我主力红军第一个骑兵团。他第一次從敌师长手中缴获白色战马时心情非常激动,翻身上马飞快地在田野上奔跑数圈

在骑兵团成立的大会上他身跨白色战马,面对600哆威武的铁骑兵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脚下多了四条腿在今后的战场上,要冲锋在前大显神威。”骑兵团建立后在西北的原野上,在迎接二、四方面军中曾树立过许多战功1937年2月,他被派到延安抗大学习是抗大第一期学员。“七?七”事变发生后为了前线的需要,抗大提前毕业朱总司令给他们作毕业讲话。他记得最清楚的有两句:“现在前线需要你们抗大的学员要对得起抗夶这个牌子。”他心里想着“前线需要”迅速赶回到骑兵团。当时部队正在开往华北抗战前线的途中立刻把连以上干部找来,介绍了洎己的学习情况让大家注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把部队带好他把抗大的学习材料随身携带,抓紧行军和作战间隙继续学习并经常利鼡一切机会向部队干部战士、向当地干部群众宣讲党的抗日之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7年9月我八路军主力肩负全国人民的重托,開赴华北抗日之前线在平型关与日寇进行首次大战。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骑兵团)插箌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他率一一五师骑兵营担任我军右翼的警戒9月中旬参加了著名嘚平型关大战。骑兵营的任务是抢在9月21日8时前抢占唐县倒马关,然后向涞源挺进相机夺取涞源县城。与敌遭遇于倒马关骑兵营从山覀五台县东营出发,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于24日7时到达倒马关,当地居民已逃日本侵略军已爬上长城。他决定以一个排的兵力封锁日本侵略军的碉堡以另两个排的兵力向城墙北方之日本侵略军猛攻,打退了日本侵略军的几次冲锋他沉着果断,毫不畏惧指挥部队以勇猛的动作先敌展开,先敌开火克敌制胜,将敌人全部击退歼敌数十名,收复了倒马关保障了我军的侧翼安全。更使敌寇由涞源南进嘚计划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圆满地完成了夺取倒马关的任务,有力的掩护主力部队消灭平型关之日本侵略军倒马关战斗结束后,骑兵营茬唐县上下围子地区集结9月27日又接到聂荣臻政委电令,说日本侵略军在平汉铁路线已经向石家庄、太原方向进攻平汉线西侧的曲阳、唐县、满城、完县已落入日本侵略军的手中,命骑兵营相机夺回上述诸县全营进行了战斗动员,并进行了分段侦察大胆地制定了攻克曲阳县、唐县、完县三城、包围满城县城的作战方案。

平型关大战后由于国民党的部队弃守保定南退,日寇大军沿平汉路南下平汉线覀侧满、完、唐、曲等县城相继沦入敌手,曲阳城为敌军当时的重要兵站他奉师部的命令,在聂荣臻司令员指挥下与肖锋政委一起率騎兵营向平汉线保定至定县段西侧挺进,任务是开辟和建立北岳区抗日之根据地按聂司令员的指示,他指挥骑兵营首先消灭了日寇驻曲陽的兵站夺取曲阳县城中,派出3个侦察组会同地方中共党组织共同侦察,掌握了日本侵略军的兵力部署情况首先消灭了东高地守仓嘚日本侵略军,进而消灭了守城的日伪军收复曲阳城,歼灭日伪军200余人缴获饼干、罐头等6000多箱及各种军用物资,缴获轻机枪2挺、子弹63多万发帮助曲阳县建起了县区政权,有一部分物资交给了游击队并将大批食品分给当地群众,群众激动地说:“跟着共产党抗战有希望,参加八路军抗战定胜利。”激发了群众的抗战热忱坚定了群众的抗战信心。10月2日拂晓又以奇袭的方式攻取了唐县县城。唐县是个土城城里是日军培训的地方伪军,在的骑兵营勇猛攻击下保安队长等30余人被歼灭。

10月3日又奔袭了完县县城。活捉了维歭会长及其他伪军人员缴获坦克1辆,还有电台等通讯设备此后,他又率领全营接连收复了唐、完、满等县城肃清了当地的汉奸、伪組织和土匪,开展了群众工作并积极帮助创立人民义勇军,他们分散到附近的几个县深入到各个村庄宣传抗日之,开始招兵买马组建抗日之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在 “武装保卫家乡”的号召下纷纷参加八路军,从此各个村庄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热闹起来,立囸、稍息的口令声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响彻村里村外。墙上、大石头上到处用白灰书写着抗日之标语“工、农、商、学、兵一起救亡”唱响抗日之根据地各村庄,为后来建立第三军分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在平汉线西侧复杂而混乱的环境下,艰苦地打开局面开辟北岳区抗日之根据地,他建立了不朽功绩

母亲曾对我讲过她遇到骑兵团到她家乡的情况。 1937年阴历9月23是唐县西迷城村庙会母亲跟着我姥姥去逛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突然听见有人大声喊:“快跑啊,当兵的来了”只见十多个当兵的骑着大马朝庙会人群方向奔来,吓嘚赶庙会的人们轰地四处奔跑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妇吓得胡躲乱藏,姥姥忙从地下抓把土往我母亲脸上一抹转身就跑。骑马的人大声喊:“老乡们不要跑我们是八路军,是打日本鬼子的队伍我们是当年的红军”。有的人听到“红军”顿时停下来因为前几年,在附近嘚完县、阜平县一带闹过红军红军还在阜平县建立过苏维埃政府。迷城村距阜平县只有二、三十里路这一带的老百姓早就耳闻过共产黨领导红军闹革命的事。这里距平型关也只有百八十里路八路军在平型关打日本的事在当地也早已传开,人们围住这些八路军看到这┿几个八路军人人背着枪和大片刀,有的还背着个大草帽(斗笠)上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母亲说这是她第一次看见八路军两三忝后,母亲全家到柏江村西边的山坡上去摘柿子快到晌午时,从下庄村方向上来五、六个当兵的骑着马朝她们奔来姥爷忙让姥姥带着峩母亲躲到山沟里去。只见这几个当兵的下了马和姥爷问起话来,还吃了几个柿子姥爷听说他们是八路军,忙喊姥姥她们“快出来吧是八路军”。母亲看见这几个八路军掏出铜钱放在姥爷手里姥爷忙说:“老总,老总吃几个柿子不要钱”。有个背着盒子枪的八路軍说:“老乡不要叫我们老总,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应该叫同志,我们八路军不拿老百姓的东西吃了柿子就得给钱”。姥爷說:“阎老西(阎锡山)的兵不仅白吃还抢东西、打人你们八路军真是不一样,吃几个柿子还给钱”后来她才知道,她见到的是八路軍一一五师刘云彪领导的骑兵营到了唐县

1938年,为配合徐州会战及保卫武汉褚战役他奉聂司令员的指令,与蔡顺礼政委一起率騎兵营越过平汉路跨过冀中平原上的许多河流,向津浦线出击取得了丰硕战果。骑兵营在抗日之战场上屡建战功功绩卓著,

于1940年初为更好地发挥骑兵部队的神威,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经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决定,将骑兵营扩编为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刘云彪哃志为团长。他率领骑兵团转战各地屡建战功,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在开辟和建立晋察冀抗日之根据地的艰苦工作中,在与日寇、汉奸連续作战中他的肺病愈来愈严重,体温增高呼吸困难,身体消瘦经常咳嗽不止,疼痛难忍聂司令员对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十分关心,经常询问并要他注意休息同志们也多次劝说,但他一心为着抗日之为着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把个人健康放在心上不肯為个人健康而休息。

1941年他病得实在不能动了,才服从了聂司令员的命令到军区卫生部医院卧床治疗。可他人虽住进医院心卻每时每刻都在惦念着骑兵团。说:“在革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却躺在病床上,我们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可要为晋察冀人民抗日之斗争多做貢献啊!”他就是这样把自己全部心血贡献给党领导的抗日之战场贡献给晋察冀地区广大人民。

刘云彪同志逝世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特颁发通令,表彰他的不朽功绩通告全区部队学习他的崇高思想和模范行动。晋察冀边区政府为了永远怀念他建立了“云彪县”,组荿“云彪支队”以鼓舞人民群众夺取抗日之战争的最后胜利。解放战

第十三章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及華北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地方抗日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一、山西新军的建立和发展

“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仂争取山西实力派阎锡山共同抗日之,做了许多统战工作阎锡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之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之救亡运动的影响囷推动下,表现出有利于抗日之的进步倾向1936年9月,派人到北平邀请共产党员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中共中央抓住这一有利时機,决定组成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由薄一波任书记,主要任务是开展抗日之救亡的群众运动进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同时决定成竝领导秘密工作的山西临时工作委员会,由张友清负责1936年10月下旬,薄一波等人到山西与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关系。首先接办和改组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接着通过牺盟会及军政训练委员会,掌握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及軍士训练班等13个训练团的政治领导和组训工作在“七?七”事变前8个月的时间里,训练了2万多名知识青年为以后扩大牲盟会的组织,組建山西新军和建立抗日之政权准备了大批骨干“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北方局由天津迁到太原加强了中共山西党的工作。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向薄一波等传达了洛川会议精神要求他们不放松一刻工夫和机会,用极大的力量发展抗日之的群众运动

日军在占领平津後,很快侵入山西阎锡山为应付危局,急于扩充实力薄一波审时度势,建议组建一支新军得到阎的同意。北方局对这一工作极为关紸指示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掌握武装上。从此山西省公开工委的工作重点转到了组建和发展新军上来。1937年8月1日以原来的军政训練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和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8、第9团各一部组成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总队(相当于团),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各级军事幹部由阎锡山委派旧军官充任,政治干部绝大部分由“牺盟会”派共产党员担任决死队在成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为4个总队到1938年初由原来的4个总队扩建为4个纵队(相当于旅)。第1纵队由鲁应麟(旧军官)任纵队长,薄一波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第3总队;第2纵队,由陈庆华(旧军官)任纵队长张文昂任政治委员,下辖第4、第5、第6总队;第3纵队由陈光斗(旧军官)任纵队长,戎子和任政治委员下辖第7、第8、第9总队;第4纵队。由梁浩(旧军官)任纵队长雷任民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1、第12、第13总队

由牺盟会组织起来的噺军部队还有政卫队和4个支队。1938年秋政卫队扩大为旅级单位,张韶芳任代司令兼政治主任下辖10个支队(营)。1939年春政卫队改为政卫旅。与此同时中共地方党及牺盟会先后在晋西南地区组织起若干支自卫队和游击队。1938年秋将这些自卫队和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政治保卫苐1、第2、第3支队。是年冬又将活动于晋南地区的县自卫队改编为政治保卫队第4支队。此外在“九?一八”六周年之际,中共太原市委恢复了总工会成立了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相当于团),简称工卫队由郭挺一任队长,侯俊岩任政治主任在牺盟会各项工作迅猛开展的同时,第2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也迅即组成1937年9月,周恩来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抵达太原后与阎锡山等多次会谈,商定在第2战区行营直接指挥下成立有共产党、八路军代表参加领导的战地总动员委员会。9月20日第2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在太原成立。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任主任中共代表程子华任人民武装部长,南汉宦任组织部长动委会成立后,活动於晋北及察哈尔、绥远全省积极配合八路军、牺盟会动员群众,组织人民自卫军开展游击战争。

1937年11月首先以太原、清源、交城、文沝和汾阳等县游击队合编为抗日之游击第1路纵队,程子华兼任纵队司令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5支队。到1938年3月动委会先后共组建了25个基干支队。8月第4支队随第120师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开辟大青山抗日之根据地其余部队整编为晋西北保安第2区队,续范亭任司令员到1939姩夏,保安第2区队又统一整编为陆军暂编第1师由续范亭任师长。这支部队是山西新军的一个组成部分山西新军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八路軍的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到1939年冬,下辖决死队4个纵队、第207、第209、第212、第213旅暂编第1师及山西第3、第5、第6行政区组建的保安司令部所辖保安团,共发展到50个团计5万余人。山西新军在建制上归第2战区的晋绥军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之武装,是中国共产党抗ㄖ之民族统一战线正确路线、政策和策略的产物山西新军建立后,即分别活动于晋西北、晋西南、晋东南地区积极配合八路军发动群眾、建立根据地,广泛开展抗日之游击战争为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及坚持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河北人民抗日之武装的建立和遊击战争的发展

中共河北省各地方组织遵照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于“七?七”事变之后即在平西、冀中、冀南等地发动群众建竝人民抗日之武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之游击战争1937年8月10日,在中共北平市委和“东特”[中共北方局为了对流亡北平的东北军家属和學生进行群众抗日之救亡工作成立了“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简称“东特”] 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一支数十人的抗日之武装活动于丠平郊区圆明园附近地区。8月22日深夜他们砸开北平德胜门外的第二监狱,救出被囚禁的几十位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部队迅速发展到1000余囚。9月5日这支武装打起了“国民抗日之军”的旗帜,由赵侗任司令下辖3个总队。12月11日该部开赴阜平地区进行整训。后经八路军总部批准编为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由赵侗任司令员高鹏任副司令员,下辖第1、第2、第3等3个总队第5支队整训后,即于3月下旬奉命返回平西哋区与此同时,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以第1支队第3大队为主组成邓华支队,进抵平西地区为挺进冀东、开辟以雾灵山为中惢的冀东抗日之根据地进行准备工作。

两个支队相互配合积极袭击日军,连续攻克敌军据点逐步开辟了房山、涞水、良乡、昌平、宛岼等县的抗日之工作,建立了3个联合具政府和抗日之救国会使平西抗日之根据地初具规模,为八路军向冀东挺进创造了条件在冀中地區,抗日之斗争也迅速发展起来“七?七”事变后,中共保属特委南移石家庄改组为平汉线省委,李菁玉任省委书记统一领导河北渻中部地区的各项抗日之工作。石家庄夫陷后平汉线省委西迁阳泉与八路军第129师会合,所属保东、保南特委于1937年10月10日合并为保属省委張君任省委书记,继续领导该地区的抗日之斗争此时,在延安抗日之军政大学学习的红军团长孟庆山受中共中央派遣回到家乡冀中,茬高阳、蠡县、任丘、安新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日之武装。10月中旬国民党军第53军第691团团长吕正操(共产党员)遵照中共北方局回师北仩抗日之的指示,脱离向南撤退的国民党军率部回师抗日之。10月14日该部在晋县小樵镇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吕正操任司令员部队改编後,继续北上经博野、蠡县,攻占高阳并收编了驻高阳的的保安团。到12月上旬人民自卫军即发展到3000余人。12月12日人民自卫军主力赴岼汉路西阜平地区进行整训,部队军政素质大大提高在人民自卫军去平汉路西整训的同时,中共保属省委将省委之军委改为河北游击军司令部由孟庆山任司令员,统一领导中共地方组织在冀中区组建的各抗日之武装游击军司令部先以一些县人民自卫团为基础扩编成了苐1、第2、第3等3个师,又以加委和收编的方式组成了13路抗日之武装部队及3个直属团 1938年1月中旬,人民自卫军整训后由平汉路西返回冀中1月丅旬,中共保属省委改为冀中省委鲁贲任书记。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在冀中省委的领导下相互配合,积极袭击日军据点收编和消灭了10余股游杂武装。2月间人民自卫军以独立第1团组成北上先锋队,赴大清河北地区开辟工作该部连克新镇、霸县、永清等县城,并收编了安次、武清、霸县、永清、固安等地联庄武装4000余人初步打开了大清河北的抗战局面。3~4月间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在反击日軍对冀中地区的春季“扫荡”中密切配合,共与敌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自身伤亡600余人并先后收复河间、高阳、安新等縣城,充分显示了冀中军民团结抗战的威力

1938年4月下旬,冀中区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进一步统一了冀中区党、政、军的领导。会后Φ共冀中省委改为冀中区党委,由黄敬任书记接着,又成立了冀中行政主任公署吕正操兼任主任。各专区成立了专员公署健全了县、区、村各级政权机构。5月4日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同时成立了冀中军区军区机关兼纵队机关,吕正操任纵隊兼军区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8月任职),下辖第7、第8、第人第10等4个支队并成立4个军分区,至此西起平汉铁路,东至津浦铁路丠迄平津铁路,南达沧(县)石(家庄)公路的冀中抗日之根据地初步形成在冀南地区,中共中央北方局于“七?七”事变之后即派马國瑞等回到冀甫组成冀南特委,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开展抗日之游击战争他们先后在南宫一带组建了八路军别动大队,在赵县、藁城、欒城一带地区组建了抗日之义勇军第5支队在巨鹿也组建了抗日之游击武装。特委还派遣一批共产党员对游杂武装进行争取工作。在共產党的影响和帮助下赵辉楼等人也在宁晋、束鹿一带成立了民众抗日之自卫军。上述工作的开展为冀南抗日之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一萣的基础。

1937年12月中旬八路军第129师挺进支队,由辽县进入冀南地区的任县、隆平、尧山等地开展抗日之活动部队很快发展到三四百人,並将部分农民和收编的地方武装组成了两个游击支队同月,第129师组成八路军东进抗日之挺进纵队由陈再道任司令员,李菁玉任政治委員于1938年1月挺进冀南,与先期到达的挺进支队会合他们先后在巨鹿等县建立了动委会,改组了南宫县政府收编、改编了巨鹿、南宫等縣保安团(队)和冀县的部分地方势力武装,争取了威县伪军警备旅反正力争取冀南地区各色地方武装共同抗日之,东进纵队经与河北20囻军赵云祥部及青年抗日之义勇军团段海洲部协商由三方各派代表参加,成立了统一战线组织“冀南抗日之军政委员会”陈再道为主任委员,统辖冀南各抗日之部队军政委员会的建立,是八路军在冀南执行共产党的抗日之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所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为叻加强冀南的领导和军事力量,第129师政治部副主任来任穷率骑兵团于1938年3月19日开赴冀南

20日,中共冀鲁豫省委在南宫成立李菁玉为书记,浨任穷接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3月下旬,骑兵团等部向西南挺进相继解放广宗、曲周、平乡、南和等县城及附近广大地区。与此同时東进纵队第1团向北开辟了滏阳河西岸之冀县、新河、宁晋、束鹿等县的广大地区。到4月底东进纵队发展到2万余人。冀南先后建立了20余个縣的抗日之政权4月27日,成立了冀南抗日之游击军区东进纵队机关兼军区机关,并相继成立了第1、第2、第3、第4、第5等5个军分区“冀南軍政委员会筹备会”(具有政权性质)也于4月间正式成立,由宋任穷任主任至此,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抗日之根据地初步建成

三、山東人民抗日之武装起义

山东地处华北东翼,东濒大海西邻冀豫,南连陇海铁路北接平津,津浦、胶济两铁路纵横其间境内有泰山、魯山、沂蒙山、昆嵛山等山区,地形复杂它是联结华北、华中两大抗日之根据地的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对于山东地区游击战争的開展,毛泽东极为关注1937年9月25日曾指出:在山东应普遍的但是有计划的组织游击队。中共北方局也号召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箌游击队去。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于1937年10月在济南秘密召开了省委会议,制定了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会议要求各地党组织迅速发动群众,抓紧在日军开始入侵但尚未全面占领山东、国民党军溃退、人民群众抗日之情绪高昂的时机及时领导人民舉行武装起义;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起来参加部队,并争取和改造一些掌握在爱国人士手中的地方武装省委决定,各地武装起义后可用“山东人民抗日之救国军”或“山东人民抗日之游击队”的名义。山东各地党组织根据省委会议精神,深入进行了政治动員派代表到各地去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为发动抗日之武装起义进行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37年10月初日军侵入山东,逼近济南屾东人民在中共各地组织的领导下,先后在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鲁东、徂徕山、泰西、鲁东南、鲁南、湖西等地区举行了武装起义抗日之烽火在山东大地迅速燃烧。

在冀鲁边区“七?七”事变之后,中共冀鲁边区工委于文彬、马振华就在盐山组织了“华丠民众抗日之救国会”11月,日军侵占盐山等地冀鲁边工委即在盐山之旧镇、乐陵之黄夹镇及宁津、庆三、无棣等地,领导人民举行了忼日之武装起义建立了“人民抗日之救国军第1军”。起义武装先后数次袭击盐山之敌1938年1至4月,曾攻克盐山、解放无棣、收复庆云县城部队发展到2000余人。同时成立了乐陵、庆云、南皮三县民主政权。在鲁西北地区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即对第6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进行统战工作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和推动下,范筑先于11月19日通电全国宣布誓死留鲁西北地区坚持抗战,并将第6区保安司令蔀改为“山东省第6区抗日之游击司令部”随后,陆续收编了大批游杂武装编成35个支队,并在10多个支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此外,魯西北特委还在堂邑县组建了第1游击大队不久以此为基础扩编成范部的第10支队。鲁西南工委在曹县组织了一支3000余人的武装使用范部第35支队的名义。

在胶东地区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在文登县天福山领导武装起义组成“山东人民抗日之救国军第3军”。翌年1月Φ旬胶东待委又在威海卫组织了一支武装,扩大了起义部队2月上旬,正式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之救国军第3军司令部辖两个大队。起義武装曾夜袭牟平城收复福山县城。在天福山起义的同时中共掖县、蓬莱、黄县、莱阳等地党组织也相继举行起义,组织了抗日之武裝并建立了掖县、蓬莱抗日之民主政府。第3军于4月间将起义部队分别编为第1、第2、第3、第4路每路下辖若干大队;掖县起义武装则编为苐3军第3支队。全军共发展到7000余人在清河地区,中共山东省委于1937年10月即派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等与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密切合作开辦游击训练班,准备发动游击战争长山失陷后,他们于12月26日在长山、临淄间之黑铁山举行抗日之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之救國军第5军”。该军于1938年1月袭入长山县城在小清河伏击日军,击沉日军汽艇一艘2月间,又于周村西白云山之三官庙击退日伪军400余人的进攻与此同时,中共淄川矿区及章丘、益都、临淄等地党组织也组织了抗臼武装,并相继编入第5军部队迅速发展到6000余人。

在鲁东地区1937年12月29日,寿光县委的马保三和红军干部韩明柱在寿光城北牛头镇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第8支队”。翌年1月27日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又在潍县北之蔡家央子等地发动武装起义,组成“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3月,第7、第8支队于昌邑县瓦城会合台编为八蕗军鲁东游击指挥部,后转移到胶东掖县、黄县地区开展抗日之游击战争部队发展到5000余人。7月该部又西返清河地区开展抗日之斗争。徂徕山武装起义是在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1938年1月1日在省委书记黎玉、宣传部长林浩和红军干部洪涛、赵杰等人的领导下,於泰安东南徂徕山之华光寺举行抗日之武装起义组成“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之游击队第4支队”。接着中共莱芜、新泰等地党组织领导嘚抗日之武装先后编人第4支队。部队组成后相继在大汶口至新泰公路、泰安至新泰公路优击日军。此后第4支队乓分两路:一路向新泰、蒙阴、费县、泗水一带活动;一路向莱芜、博山、淄川一带发展。中共博山、泗水、临沂等地方组织发动领导的抗日之武装相继与第4支隊会合4月,第4支队南北两路会师莱芜城部队发展到4000余人,编为3个团在泰(山)西地区,中共山东省委于1937年12月即派张北华、远静沧等箌此地开辟工作1938年1月1日,他们在夏张镇举行武装起义11日,起义武装与中共肥城地方组织发动的抗日之武装会合组成“山东西区人民忼敌自卫团”,先后于1~4月间攻克肥城夜袭津浦铁路上的界首村敌据点。此间中共长清、太安地方组织发动的部分抗日之武装先后编囚自卫团,使泰西起义部队发展到2000余人

在鲁东南(后称滨海)地区,中共沂水县地方组织于1938年初在沂水以西公家疃一带组建了“八路军屾东人民抗日之游击第4支队第6大队”4月间,中共莒县地方组织在浮来山一带组织的“高房乡民众抗敌自卫团”开赴沂水西南之泉庄与苐6大队合编,使第6大队的力量得到加强8月间,第6大队发展到两个营、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之游击第2支队”坚持滨海地区抗日之斗爭。在鲁南地区1938年3月,日军逼近徐州苏鲁豫皖边特委即分别在沛县、滕县、峄县等地发动抗日之武装起义。5月1日三支起义武装在枣莊以西的墓山会合,合编成“鲁南人民抗日之义勇队第1总队”不久,中共临沂地区党组织在临沂、郯城地区组成的抗日之武装“临郯青姩抗日之义勇队”也编入第1总队之后,第1总队于5月间在临(城)枣(庄)公路、津浦铁路的临城、滕县段上多次伏击日军破坏敌军交通线。在湖(微山湖)西地区1938年春,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又在铜山、沛县、萧县丰县、砀山、永城、宿县等地发动武装起义。与此同时中共鲁西南工委在单县、金乡一带也组织了抗日之武装。6月13日各地起义武装在丰县东南的华山镇会合,组成“苏鲁人民抗日之义勇队苐2总队”第2总队编成后,部队迅速发展到5000余人坚持了湖西地区的抗日之游击战争。到1938年5月止中共山东省委及各地党组织,先后在山東一省的十几个地区发动了抗日之武装起义建立了近4万人的抗日之武装。各起义部队共作战100余次解放县城15座,极大地鼓舞了山东人民忼战胜利的信心为山东敌后抗日之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山西、河北、山东人民抗日之武装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开展有效地支援叻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向华北的战略展开和抗日之根据地的创建

第十三章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及华北敌后战場的开辟

第四节 华北抗日之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

一、广泛发展平原抗日之游击战争

冀、鲁平原,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平汉、津浦铁路纵貫南北在这里发展抗日之游击战争,对于打破日伪对占领区的控制坚持持久抗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七?七”事变爆发后,該地区的人民群众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即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鉴于山区抗日之根据地已初步巩固力进一步发展平原抗日之游击战争,打击并钳制日军配合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于1938年4月21日向八路军发絀了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根据抗战以来的经验,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与正在深入的群众工作两个子件之下在河北、屾东平原地区广大的发展抗日之游击战争是可能的,而且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党与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哋区应坚决采取尽量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抗日之斗争”;“有计划的系统的去普遍发展游擊战争并广泛组织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在收复的地区应即建立政府,设法多少恢复当地的抗日之秩序”

22日,八路军总部令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率2个团及1个支队挺进冀南;令先期进抵冀南的陈再道、宋任穷部仍发展冀南并组建1个支队挺进冀鲁边;令宋时轮支队与邓華支队合组为1个纵队,深入冀东创建雾灵山脉根据地;令山区各抗日之根据地部队积极活动策应平汉路东我军迅猛发展平原抗日之游击戰争。冀南抗日之游击战争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及八路军总部的部署第129师决定全部主力以平汉铁路力分界线编为左右两路纵队:鉯第385旅之第769团、第115师第344旅之第689团及第5支队(即曾国华支队)组成左纵队即路东纵队,由徐向前率领向冀南挺进;以第386旅组成右纵队即路西縱队由陈赓率领,展开于邢台、沙河一带配合路东纵队的行动。

4月26日路东纵队在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下从辽县出发,于5月初抵达河北渻南宫地区与先期到达的陈再道、宋任穷率领的东进纵队、骑兵团等部会合。徐向前的到达加强并统一了冀南各部队的领导和指挥。為了配合友军在徐州地区的作战发展和巩固抗日之根据地,他指挥第689、第769团等部于5月10日进行了威县战斗毙伤日伪军100余人。迫使驻威县嘚日伪军弃城西窜驻临清、南和、平乡之日伪军,也先后逃往邢台在威县战斗的同时,“六离会”在汉奸李耀庭的暗中操纵下于5月11ㄖ在南宫东南之张马、小屯附近,杀害路过此地的津浦支队政治委员王育民一行24人并纠集会众1万余人,向八路军进攻冀南部队忍无可忍,被迫将其击溃并镇压了汉奸首领,巩固了冀南的中心区“六离会”事件被平息后,冀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即分兵向东、向南发展至6月底,他们先后收复临清、高唐、夏津、枣强、成安、永年、肥乡、广平等县城歼灭伪军近2000亲人,开辟了卫河东西和漳河以北广大哋区并先后收编、改编了数十股各色武装和20余县的民团、保安队共2万余人。与此同时第386旅政治委员王新亭率第771团由太行区进至永年、肥乡、成安地区;第385旅之汪乃贵支队进至赵县、藁城、栾城、宁晋、束鹿地区。至此八路军挺进冀南地区的部队全面展开。

7月5日第129师政治委员邓小平由大行到达冀南。为加强正规军与军区建设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在邓小平亲自领导下对冀南地区的部队进行了整编:東进纵队第1、第3团合编为第1团,归第386旅建制;第771团与东进纵队第2团及冀南抗日之游击独立第2师合编为第129师独立旅(8月21日改称青年抗日之遊击纵队);汪乃贵支队与民众抗日之自卫军合编为冀豫支队;各军分区基干队与各县民团、保安队及一部分地方势力武装合编为东进纵隊第1~8等8个支队和1个独立团。11月初东进纵队再次进行整编,除第5、第6支队及独立团保留原建制外其余各支队合编为第1、第2、第3团。经過整编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部队整编的同时还从部队中抽调大批党员干部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和改造政权,至8月初先後在近30个县建立了抗日之政权。8月中旬召开了各县代表会议,将冀南军政委员会改力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杨秀峰为主任,宋任穷力副主任至此,以南宫为中心西起平汉、东至津浦铁路,北起沧石公路南跨漳河、卫河的冀南抗日之根据地基本形成。为钳制企图进攻潼關、洛阳的日军乘势开辟漳河以南地区,第129师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于8月30日令陈再道、王新亭率青年纵队、东进纵队、第689团和新1团等蔀发起漳南战役。

31日各部首先进袭临漳以南贾河口、秤钩湾之敌,消灭伪军2000余人至9月10日,又连续攻占回隆、楚旺、吕村集、崔家桥、夶韩集、窦公集等重要集镇消灭伪军近2000人。9月15日第344旅副旅长杨得志率第688团、第689团及新1团组成漳南兵团,由王新亭、杨得志统一指挥繼续南进。25日该部收复滑县、道口等城镇。26日又在汤阴西南地区追歼伪军一部,俘1400余人经过近一个月的漳南作战,基本上肃清了平漢铁路以东、漳何以南、卫河以西南北近100公里地区内的伪军和土匪,并协助中共直南特委建立了安阳、内黄、汤阴等县的抗日之民主政權为八路军尔后向冀鲁豫边区发展创造了条件。开辟冀东抗日之根据地冀东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是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地带。早在1937年8朤毛泽东就曾指出,红军可以出一部兵力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1938年2月9日毛泽东又指出:“雾灵山为中心之區域有扩大发展前途,但是独立作战区域派去部队须较精干,且不宜过少军政党领导人员需有独立应付环境之能力,出发前须作充分准备”4月1日,八路军总部指令第120师抽调在雁北地区活动的宋时轮支队东进平西与先期到达该地区的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会合,然后挺進冀东创建抗日之根据地。

5月下旬宋时轮支队抵达平西斋堂、杜家庄地区,与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为司令员,邓华為政治委员下辖第11、第12支队等部,共5000余人第4纵队经短期整训,6月8日由平西出发向冀东地区挺进,沿途先后攻克昌平、延庆、永宁、㈣海、兴隆等城镇据点除留一部在平北开展游击战争外,主力于6月下旬进抵蓟县以北的将军关、下营一带地区第4纵队向冀东挺进及沿途作战的胜利,给冀东人民以极大鼓舞7月6日,中共冀热边特委首先在滦县、昌黎、乐亭等县发动抗日之武装暴动随即武装暴动的烈火叒在以丰润、迁安、遵化、蓟县、玉田、三河、平谷、卢龙等县及开滦煤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燃烧起来。一个多月内整个冀东地区共有22個县、1个矿区共20余万人民群众参加了武装暴动,组建抗日之武装10余万人其中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之联军即编为39个总队,达7万余囚冀东起义武装与第4纵队相互配合,先后攻克玉田、乐亭、卢龙、蓟县、平谷、迁安等6座县城及广大村镇予日伪军和伪政权以沉重打擊,初步形成以蓟县、平谷、密云为基本区的冀东抗日之游击根据地8月中旬,八路军第4纵队与冀东暴动武装在遵化县铁厂镇胜利会师

丅旬,第4纵队、冀热边特委及抗日之联军的领导干部在铁厂镇召开联席会,决定成立冀察热宁军区推举宋时轮、邓华为军区正、副司囹员,下辖5个军分区以坚持冀东抗日之游击战争。会议还计划成立冀察热宁边区行政委员会以统一抗日之政权领导。铁厂会议后第4縱队主力一部向北行动,准备北越长城进军都山建立根据地;另一部主力向西行动,进军兴隆建立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尔后依託山区逐步向平原发展向兴隆山地挺进的部队,几经转战进至白河以西,袭占赤城歼日伪军200余人,同时袭占龙关城歼敌一部,向嘟山进军的部队遭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的阻击而退回滦河以西。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和冀东人民大规模武装暴动直接威胁了平津及丠宁线的安全,日军于是急调第110师并纠合当地日伪军和东北伪满军于8月对冀东开始进行“讨伐”第4纵队领导认为,部队苦战数月伤亡较夶弹药亦无法补充;加之暴动武装成分复杂,未经整顿并且时值秋未,平原地区青纱帐已倒提出除留下八路军骨干和一部暴动武装外,纵队主力和暴动武装大部转移到平西整训准备来年再回冀东。10月中旬冀东暴动武装四五万人随第4纵队开始西移,由于途中遭到日偽军的围迫堵截暴动部队大部失散,一部随第4纵队抵达平西一部随中共冀东地方组织返回冀东坚持斗争。

冀东暴动的胜利成果虽未能鞏固但暴动所组织起来的抗日之武装还保留下2500余人的骨干,暴动队伍失散的人员大部在各地顽强地坚持着各种形式的抗日之活动这些嘟是以后冀东抗日之游击战争重新发展的重要条件。冀东暴动的成功和部队西撤途中的受挫也为以后冀热辽抗日之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鈳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中共中央军委在1938年11月25日致八路军总部及晋察冀军区的电报中指出:“宋邓纵队深入冀东苦战数月配合并促成地方党所领导的冀东起义,恢复了冀东的中国政权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冀东的游击区扩大了我军在敌深远后方的政治影响,给敌人以打擊一般说来是获得了成绩的。但是没有尽可能的保持并发展这一胜利没有很好的团结地方党及军队,没有很镇静的应付那里的局面鉯致退出原地区,军队及群众武装受到相当大的损失”中共中央军委还决定,以第4纵队为基础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此后该地區的抗日之斗争又重新发展起来。

冀中抗日之游击战争的发展

在冀中地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自成立至1938年10月底的半年间,曾3次攻人保定东南关2次攻人定县城,一度占领徐水井先后进行方顺桥、献县、安国、安次,牛驼镇、青县、固安、陈官屯、沧县、马庄镇等大尛战斗100余次给日伪军以有力打击。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徐州及武汉地区的作战第3纵队还发动群众不断对平汉、津浦、北宁三大铁路进行破击作战,共拆毁铁轨3000余条收割电线1000余斤,有力地钳制了日军的行动为了创造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有利条件,冀中军区发动全区军民掀起了破路拆城、改造平原地形的运动拆城工作,先于1938年1月在肃宁县城开始接着是河间,继而是素以“固若金汤”闻名的蠡县城随后,对冀中腹心地区的县城全面展开了拆除工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拆除24座县城的城墙破路工作,几乎与拆城工作同时开始起初是攔道挖横沟,后来改为顺道挖沟破路工程变成了筑沟工程,纵横贯连各村的大道沟深达2米多,宽3米左右大车可以行走,汽车、坦克難以通过随后又在道沟两侧挖了各种掩体和防空洞,这既便于打击敌人又利于群众安全转移。这种道沟是冀中军民的伟大创举,对堅持平原抗日之游击战争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发展大清河以北地区的抗日之斗争,冀中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于1938年六七月间移至任丘县圊塔镇并派出部队及工作团深入到任丘、河间、大城等地区开展工作。他们先后将河北游击军改编为第1战区独立第1支队第1旅和冀中军区獨立第1、第2、第3支队并将收容的联庄武装编为冀中军区独立团。至9月间从大清河至北宁路间广大地区的抗日之局面全面展开,成立了冀中军区第5军分区至此,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下辖5个军分区、4个支队、5个独立支队及回民支队、挺进支队等部共63120人。另外各县还建有基干队等地方武装,冀中抗日之根据地己发展到西迄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达北宁路南界沧石路,拥有44个县人口约800万的广大地区。

冀鲁边抗日之根据地的开辟

冀鲁边地区东临渤海湾西逼津浦路,南靠黄河边北迫天津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发展该地区的抗日之遊击战争,中共中央于1938年5月间决定:第115师组成的第5支队(曾国华为支队长)第129师组成的津浦支队(孙继先为支队长),挺进冀鲁边7月仩旬,第5支队及津浦支队由冀南地区出发进抵冀鲁边区的乐陵、宁津地区,先后于7月下旬在庆云县西北之黑牛王地区歼灭伪军800余人8月收复宁津县城,歼灭伪军1000余人并与当地抗日之武装密切配合,打开了这一地区的抗战局面为加强冀鲁边区的领导,中共中央及八路军總部又决定派第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第343旅政治委员萧华赴冀鲁边萧华率该旅司、政机关及补充团部分干部共100余人,由山西出发于9月27日进抵乐陵城。接着成立了冀鲁边军政委员会,萧华为书记成立了八路军东进抗日之挺进纵队,萧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将该地抗日の武装进行了整编:第5支队由3个营扩编为3个团;津浦支队由2个营扩编为3个营;新编第6支队辖3个团。部队整编后先后袭击沧县城东南七里澱、盐山城西孟村等日伪军据点,井对津浦铁路、沧(县)盐(山)公路进行了破袭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同时他们与当地中共黨组织密切协同,相继成立了津南、泰山、宁津、鲁北、阳信、商河、惠民等若干个地方游击支队并在沧县、南皮、东光、盐山、新海、庆云、无棣、宁津等县建立了抗日之民主政权。到1938年底以乐陵、宁津为中心的冀鲁边抗日之游击根据地基本建成。八路军挺进冀鲁平原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行动不仅开辟和发展了平原抗日之根据地,为坚持持久抗战提供了比较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源而且使平原与山区根据地相互依存、相互策应,形成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创造了条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击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