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演变的终极力量是战争 史论结合题

当前位置:
>>>(12分)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
(12分)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1)材料一中“战争才刚刚开始”的寓意是什么?(2分)材料二(2)材料二图示中的环状结构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分)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3)依据材料三,指出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权力”的转移趋向。(2分)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4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美国将推行以遏制苏联为核心的“冷战”(或实行“冷战”)。(2分)(2)世界格局多极化;(2分)经济实力。(2分)(3)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2分)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4分)(答出两项即可)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冷战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有“美国发出……论调……战争才刚刚开始。”,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处美国参赞指的是美国将推行以遏制苏联为核心的“冷战”。第(2)问,主要考查世界格局的相关史实,依据图表中的信息:两极格局结束了。结合已学知识可以知道,苏联解体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格局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有“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所以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权力”的转移趋向是: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成就以及中国的、世界格局的现状可以得出,当今中国的应对措施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争取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2分)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主要考查你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二战后日本的崛起,赫鲁晓夫改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二战后日本的崛起赫鲁晓夫改革
欧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建立的国际组织,现拥有28个会员国。欧盟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欧洲一体化特点:1.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2.货币一体化:使用单一货币──欧元。3.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4.欧盟国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 二战后的欧洲联合:1.背景:(1)经济: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2)政治:消除战争的威胁,彻底消除法、德两国的矛盾;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必&& 须联合提高政治地位。(3)历史因素:西欧各国在文化和价值上有认同感。2.欧盟的发展历程:(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2)欧洲共同体(1967);(3)《马斯特里赫条约》(1991);(4)欧盟成立(1993);3.欧盟的性质: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4.欧盟成立的影响:(1)有利于欧洲的经济发展,能有效的取消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2)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的概念,促进欧洲走向联合;(3)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4)对世界的格局产生影响,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战后德国发展迅速的原因:1.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2.政府积极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3.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4.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5.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参加欧盟的主要国家:世界三大经济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任务是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需要相称;保护和维护环境。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联盟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于日正式成立,日开始办理业务。同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但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任务是向成员国提供货款,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研究扩大基金组织的作用,提供技术援助和加强同其它国际机构的联系。3.世界银行(IBR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俗称,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其资金来自成员国交纳的基金和世界银行债券。东欧八国:“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苏联模式:所谓苏联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这个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固化,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苏联模式的内涵,有各种各样的概括。总起来看,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层面,一是具体体制、机制的层面。战后东欧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类型:1.本国社会主义政党有浓厚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政党占据主要地位: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2.本国社会主义政党有一定发展,在苏联的扶植下,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3.完全在苏联的扶植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东德东欧八国采用“苏联模式”的原因:1.战后东欧各国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2.苏联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扶助3.战后国际形式复杂,资本主义世界敌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八国采用“苏联模式”的影响:1.短期内为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积极作用,为战后重建起到促进作用;2.苏联模式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合各国的进一步发展,对后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45年,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实行了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一向关系不和,加上铁托不甘受制于苏联,1948年,南和苏联关系破裂,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开除出苏联领导的共产党情报局。1949年,情报局公开斥责南斯拉夫”。赫鲁晓夫掌握苏联政权后,南苏关系开始改善,并恢复外交关系。以后,南苏关系一直在处于低度水平,南也并没有加入苏联领导的。1963年南修改宪法,改国号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前南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他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为南斯拉夫赢得了国际尊重。1980年,铁托逝世后,联邦实行集体领导,各共和国日趋松散,民族矛盾加剧。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及马其顿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二战后日本的崛起:1955年以后,日本进入快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相同点:1.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全力进行经济建设;2.美国的经济扶植;3.利用高科技成就发展新兴工业;4.发展外向型经济;5.积极发展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科技人才;6.坚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二战后日本发展的原因:1.进行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2.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3.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4.积极培养人才,发展科技;5.美国在朝鲜、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购以及战后扶植。日美关系演变:1.60年代建立经济伙伴关系;2.70年代建立政治伙伴关系;3.90年代建立军事伙伴关系。日本工业分布图: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后开展的了一些改革,其中包括政治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经济下对农业和工业的改革,外交上同西欧及美国的关系的调整及对外军事策略的调整等多方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苏联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一些错误决定的,同样使改革出现了偏差,造成了战略上的失策。&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2、经济方面: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3、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4、外交方面:以贸易为突破口,打破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僵局;采取灵活方式,解决二战遗留问题;发展同西欧国家关系,主动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对美国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 赫鲁晓夫与尼克松:赫鲁晓夫的相关信息: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日-日),曾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等重要职务,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出生,在莫斯科逝世。赫鲁晓夫于1956年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发表了”,对前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展开全面批评,震动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任期内,他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在冷战中,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与美国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曾多次访问美国。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苏联和美国站在核战争的边缘,但最终危机得以平息。1960年代,赫鲁晓夫治下的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渡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十月政变,赫鲁晓夫”,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
发现相似题
与“(12分)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010538739431001384017234034602中考专题复习:《战争与和平》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考专题复习:《战争与和平》
上传于||文档简介
&&该​课​件​经​过​精​心​组​合​加​工​后​,​颇​具​参​考​价​值​。
大小:2.6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练​习​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试看已结束,文档全文共72页,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查看。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19 p.20 p.14 p.19 p.12 p.20 p.17 p.18 p.13 p.16 p.17 p.20 p.19 p.20 p.17 p.15 p.20 p.19 p.16 p.21 p.16 p.16 p.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按课标分解(七)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按课标分解(七)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内容标准(试验稿)】(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内容标准(2011版)】(1)知道杜鲁门主义、相关文档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1)战略性调整:第二周期: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2 分)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 分)说明:第二周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2 分)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 分)(2)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2 分)评析:二战后至50 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 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6 分)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结合所学知识,第二周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1979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小问实际考查的是两个时期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周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本问首先明确材料的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依据所学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论证单极、两极或多极格局是相对的,并存的。二战后至50 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 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世纪大事年表(部分)1991年1月7日—2月28日,海湾战争爆发2月3日,意大利共产党更名为左翼共产党。5月21日,印度前总理拉蒂夫·甘地在参加竞选活动时,被炸身亡。6月1日,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7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开始内战。7月31日,戈尔巴乔夫和布什签署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8月14日,苏联公布新联盟条约文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立苏共中央自动解散。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此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1月20日,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并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2年3月—4月,波黑内战开始。4月1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4月30日—5月初,洛杉矶发生大规模种族骚乱,死伤数千人,物质损失逾7亿美元。6月29日,阿尔巴尼亚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布迪亚夫被刺身亡。7月26日—8月9日,第二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塞罗那举行。——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下卷)概括以上材料的历史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东德剧变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失调)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造成剧变。东德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因素,国内因素不过是一个次要因素。”该学者的观点A.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东德剧变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C.否定了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D.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日本学者山影进将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分为“白搭车”型相互依存、“乘机”型相互依存、“摩擦内含”型相互依存三个阶段。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影响了美日的经济战略和政策C.导致美日关系恶化D.促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58年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①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    &&&&&②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③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④强调法德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92年,不结盟运动第十届首脑会议提出,要对运动的目标作新的定位,在继续为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而努力的同时将把运动的侧重点转向经济领域,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向贫穷落后宣战”。促使不结盟运动目标重新定位的重要背景是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第三次科技浪潮兴起D.和平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2年以来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A.出现多极化的趋势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D.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俄罗斯学者说:“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上的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此核心观点认为美国(  )A.面临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B.遭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威胁C.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地区50年所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上述材料表明(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格局的演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