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镇发乐村搬迁户

炉山镇关于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实施工作方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炉山镇关于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实施工作方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勤光村介绍_贵州毕节市威宁县炉山镇勤光村资料简介
贵州毕节市威宁县炉山镇勤光村
地名:勤光村隶属:行政代码:身份证前6位:520526长途区号:0857
邮政编码:553100车牌号码:贵F行政级别:村 勤光村相关网站:??????????????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
  新庄村位于炉山镇政府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属炉山镇所辖,离炉山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六盘水69公里。地处东经104°22′―104°24′,北纬26°67′―26°70′,其东部与结里村、燕山村接壤,南部与田野村为邻,西部与尖村相连,北部与溪街村紧靠。平均海拔1720米,整个地势为东南低、西北高,素有“高山梁子只种荞,低热河谷能出稻”之称。由于相对高差悬殊,积温差异大,立体农业特点显著。
  (二)气候特点
  勤光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具有低纬度高海拔气候特点,年平均降雨891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平均降雨量70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9.4%,年平均气温13.2℃。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干湿二季明显,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多,辐射强,全年日照时数为1496.9小时,无霜期213天,适宜多种生物资源生长。
  (三)土壤类别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独特,低纬度高海拔,地形地貌复杂,出露岩层和成土母质类型多样,主要土壤有黄棕壤、黄壤等。
  二、资源
  (一)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为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80亩,林地4782亩(其中有林地1543亩),牧地460亩,荒山荒坡1136亩,水域、其他用地和难用地342亩,分别占土地面积的44%、39.85%、3.84%、9.47%和2.85%。林灌草覆盖率仅为8.3%,远低于全县33.4%、全镇的18.4%的水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全村水土流失面积高达4.8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60%,且属强度和极强度流失区,极个别地方已是剧烈流失,这是造成人民群众贫穷的主要原因。
  (二)水文资源
  一是贵州母亲河乌江源头二塘河流域越境而过,但在海拔较低处,不便利用和难于利用。三是全村境内有长流水源点2处,流域长度均为1公里左右,且分布在海拔较高处,利于引作生产生活用水。
  (三)生物资源
  一是农作物资源主要有: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芸豆、豌胡豆、魔芋、辣椒、大蒜、白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是林木资源主要有:杉木、松树、杜鹃、核桃、梨、桃、杏、花红等用材林、新炭林和经济果木林。三是畜禽资源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等。
  --人口总数:3884人农业人口:388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发展口号:
  --生产总值:100.0万元名特产品:梨,核桃办公所在地:勤光村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小麦,豆类,豌胡豆,魔芋,辣椒,大蒜,白菜
勤光村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勤光村怎么看? ---说两句吧!
3楼 网友1.207.123.49于 21:00:25发表:勤光村车路不通
炉山镇每个村路的通,为什么勤光村不通,勤光村交通方便,在附近村落中应属于最便利的一个村,东至六盘水道路,西至威宁县道路,南至金钟镇,且有一条铁路穿过勤光村凉水组,站台名为凉水井火车站。
2楼 网友223.104.94.79于 4:01:32发表:勤光村车路不通
炉山镇每个村路的通,为什么勤光村不通,
1楼 网友115.239.212.11于 3:14:24发表:勤光村车路不通
全国地名搜索
区划: ? ? ? ?
炉山镇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添加友情链接村民去放牧
  在海拔2800余米的百草坪祖安山下,有一个彝族人口占95%的民族村寨,是威宁最高海拔村庄之一。它就是炉山镇发乐村,地处偏远,土地贫瘠,曾是威宁穷得叮当响的村庄。可是如今,依托百草坪得天独厚的草场优势,广大村民依靠发展畜牧业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茅草房已是记忆
  走进发乐村,但见旋转的风车点缀着村庄,成群的牛羊在啃着青草,村庄就在山间的低洼处,大多数人家都住上了小平房。外乡人惊呼,发乐变了,发乐巨变。
  村支书王作福介绍说,十年前村民们温饱都成问题,村里几乎家家都是茅草房,甚至有的是篱笆编成的漏雨又透光的房子,粮食主要是洋芋和土豆,玉米都很少。
  在村里有这样的故事,村里的姑娘远嫁他乡,带夫婿回来探亲,左一顿吹灰点心(洋芋),又一顿还是吹灰点心,女婿吃去吃来吃不起了,带着媳妇悄悄溜走。
  &村里的姑娘长大都希望嫁出去,跳出这个贫瘠的寨子,村里最好的人家不过是有石磨,有包谷饭吃。&七十多岁的老党员杨兴华说这是真实的、苦涩的记忆。
  &现在,危房改造、生态家园建设全覆盖,昔日贫穷的标志性建筑茅草房几乎没有了,一座座新农村房屋拔地而起,有的人家甚至盖起二层小洋楼。&村支书王作福介绍说。
★★主食不再是土豆
  发乐村地广人稀,六个村民组,300多户人家。土地贫瘠,种一坡,收一箩,养殖业一直是该村传统的主要经济来源。
  曾经,牛羊不值钱,村民们养着成群的牛羊,却没赚到几个钱。近年来,牛羊市场价格一路攀升,给村民们带来致富的希望。10万余亩的天然草场,成为村民放牧养殖的聚宝盆。
  据悉,95%的村民都搞起了养殖,王作福家就有20多头牛,在村里还不算是最多的。养殖大户王贵友、王仁耀家有100多只羊,30多头牛,靠养殖业发家致富。
  &一头牛卖上万元是常事,万元户不算什么。&王贵友乐呵呵地说。
  &达发百草坪,荞麦洋芋过日子,要想吃顿包谷饭,除非婆娘坐月子。&这是曾经的生活写照。如今,大米饭不是什么稀罕物,村民们隔三差五逢年过节还杀猪宰羊,土豆也不再是主食。
  曾经的百草坪贫瘠落后,有歌为证:&达发百草坪,罩子雾沉沉,白天野狗叫,晚上鬼敲门。&  
  而如今,天苍苍野茫茫的百草坪变成了村民们的聚宝盆。也有歌为证:&达发百草坪,风车转不停,白天羊满坡,到处是金银。&
★★双语教学有特色
  要致富,教育要先行。
  发乐村地理位置偏僻,学生到炉山或者板底都很远,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上学难,发乐教学点一直存在。坚守了20多年的编外教师文德亮,当初寨老请高中毕业的他来教书,不曾想一教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他是发乐小学双语教师,教孩子们识彝文。
  2012年新建投入使用的发乐小学,已是300多学生的完小,11名特岗教师中,还有来自云南昭通的外省教师,他们把青春献给大山深处的教育事业。
  读五年级的文丽丽,周末在家做作业,她说不再跑远路去读书了,学校开了营养午餐,每天早上还能吃一个鸡蛋,是昆明慈善公司资助贫困山区的。
  文丽丽还给记者写牛和羊的彝语、英语和汉语写法,小女孩对陌生人并不胆怯,她说她的普通话受到老师的表扬。
  &由于文化逐步提高,村里去打工见世面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村支书说。
★★汽车开到家门口
  &从百草坪景区蜿蜒而下,乘车很快就到发乐村,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文德亮老师说,十多年前他到教育局开会,由于交通不便,他走路去最高峰坐车,一路辗转奔波到教育局时,会议已经结束,说完眼里全是遗憾。
  &以前修房子,要到十多里外的板底赛马场,水泥沙子全靠人背马驮,现在电通了,路通了,水也通了,做什么都方便了。&村民王作成说。
  村民骑摩托车放牧,有钱的还开起了小轿车。在百草坪牧场,你不时会看见一辆辆汽车风驰电掣而去。
  &上个世纪80年代,百草坪的村民,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真正的天点灯风扫地,如今家用电器应有具有,变化太快了。&村民回忆。
  在百草坪风景区周边的彝家寨子,一幅幅迷人的风光映入眼帘:山顶山风车滚滚,草原上牛羊成群,条条油路在山间延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搬迁户脱贫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