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那里道观普陀山那位大师出名名

千秋名道观 当代上清宫
时间:&&作者:孙钦良&&来源 :河洛春秋&&字体:& & &&&&访问次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按当时洛阳县农民人均耕地标准,给上清宫道士划分土地,其户籍划归邙山乡派出所,师惟新等道士遂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7年,师惟新被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受到朱德委员长的接见。“文革”初期,上清宫神像被红卫兵砸碎,所存建筑未毁,但均处于待修状态,最近,我市开始筹备复建上清宫。
  上清宫自唐代以来,就是洛阳八大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处,若天气晴好,远可眺望龙门山,近可俯瞰洛阳城,均可使人感到视野远阔,胸襟顿开。可自从上清宫被日机轰炸之后,道士师惟新再也不忍心往山头上站了,因为他看到的景象令人寒心。 
解放前夕,上清宫的耕地已由原来的80亩,减少到40亩,自从他的师弟王惟林服毒自杀后,这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一应的法器都在战争中遗失,他想做道场的时候,必须跑到吕祖庙请其他道士过来帮忙。
吕祖庙很小,但道士不少,一应法器全在,不但有道乐所用的笙笛管箫,还有专门的经师,每每与人家比较,师惟新都感到忧戚。他想来想去,仍坚持一个理念:上清宫就是再困难,也不能闭门落锁,因为这座道观在全国太出名了,我即使只能起到看门护院的作用,也要坚守此地。
其时已进入1947年,解放战争的大幕早已拉开,为防止解放军攻城,国民党青年军206师师长邱行湘,奉蒋介石之命驻守洛阳。是年冬,邱行湘派出一个营的兵力驻防上清宫。
该营官兵来到上清宫一看,发现一个道士正在那里收拾院子,他已把日机轰炸后的碎砖瓦集中到一起,正拿着铁锨填横七竖八的战壕,那营长过来对师惟新说:你不用填了,还得修筑工事!
师惟新看到官兵们很快挖起战壕,毫不怜惜地就把山门和老君殿的残墙拆掉了,又把东倒西歪的部分房屋荡为平地,然后在院中挖出纵横交叉的壕沟。附近贴出告示:上清宫及其周边地区实行军事管制。这座著名道观,再次成为军事重地。
师惟新无言,他冷峻地看着这一切,没有干涉,也没有为当兵的提供劳动工具。他看到大殿中的柱子,还有屋顶的椽子,还有屋梁屋檩,一部分被用来构筑工事,一部分被集中起来,堆在一起不知留作何用。
忽一天,这些集中起来的木料少了许多。原来,一些官兵把木料拉到洛阳城卖掉了。师惟新悄悄下山察看,在洛阳北关看到了这些木料。
这天一大早,士兵们又开始把余下的木料往军车上装,师惟新上前阻拦,士兵说:“你再干涉,就把你捆起来!”师惟新说:“就是把我捆起来,也不能让你们运走木料!”这时营长走过来,见道士和士兵吵架,不由分说命令道:“把他给我捆起来!”师惟新被绑,看着士兵继续装车。但他平静地对营长说:“上清宫自古以来几毁几建,但即使是房倒屋塌,木料砖石也不曾下山,倒卖庙宇财物天怒神怨,难道你们就不怕遭报应吗?!”
接着,他又说你们倒卖木料,难道不怕上司追究吗?营长不认账,说你有什么证据?师惟新回答:“我已经下山看了,木料都堆在北关,可买主知道这是上清宫的木料,怕神灵怪罪,至今不敢出手,不信你可以去问!”营长听后愀然变色,说:“松绑!卸车!”然后怏怏而去,剩下的这些木料才没有再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洛阳城解放,上清宫解围,驻守在这里的青年军仓皇逃窜,上清宫拨云见日,从一片废墟中探出头来。
根据我党宗教政策,允许上清宫在政策规定范围内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1950年,对上清宫40亩土地重新调整,按洛阳县农民人均耕地,分给师惟新应有的土地。其户籍划归邙山乡派出所,享受和农民一样的待遇和权益。
接下来的日子,上清宫就显得不那样冷清了。附近的道士常常过来,和师惟新商量,怎样才能为国家多交一些公粮。于是各自在庙院开出荒地,这样一来,包括上清宫、下清宫、吕祖庙在内,道士们把耕地拓展到30余亩,大家一合计,决定联合起来成立互助组,一起种田,一起打粮。
于是集资买农具,买耕牛,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这样子一年下来,除了交公粮,除去口粮,还有不少节余。其中上清宫还种了棉花,到秋后既交公粮,又向国家出售余棉,多次受到政府的表扬。
自古来出家人都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庙宇一开,香火自来,一般吃的都是布施和香火钱。进入新社会,道士们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越干越有劲儿,一年四季在田里忙得不亦乐乎,一应法事和早晚的功课暂停下来。
到了1956年,上清宫来了一位云游道士,此人来自华山西道院,是一位经师,算是和师惟新作了个伴。这样一来,遇到有什么社会活动,师惟新出门的时候,上清宫也有个人照看了。
1957年4月,宗教界迎来了一件盛事:要成立中国道教协会。有关部门通知师惟新到首都开会,会址在北京白云观。
这是师惟新入道以来,第一次受到这样高级别的邀请,也是第一次去北京,他很珍惜这次机会,交待华山西道院的那位道友看门护院,自己则启程前往北京。这次会议上,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师惟新被选为理事,朱德委员长接见了与会代表,并与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紧接着好事又至,到了8月,政协全国委员张钫先生(新安县人)发出倡议:希望洛阳市拨款维修上清宫。
市宗教局很快通知师惟新,让他协调负责上清宫维修事宜,并拨款三千元,当月动工,修缮了翠云洞上面的玉皇阁,粉刷并修补了翠云洞裂缝,还对东西寮房进行了维修,并添置一些家具,搞了一个接待室。
这次维修,完全按照上清宫师惟新的意见,本着节俭适用原则,把原来剩下的木料用上之后,又购买了一些木料,把东西寮房全部整修一新。在50多天的日日夜夜里,师惟新忙里忙外,跑上跑下,似乎有用不完的劲儿,附近道观的道士,也时不时过来帮忙。结果,上清宫的面貌日见改观,焕然一新了。
这一年,师惟新44岁,被选为洛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全国大跃进,师惟新还想为上清宫添砖加瓦。他看到宫观虽然焕然一新,但周围光秃秃的没有几棵树,就想恢复翠云峰的一片绿色。但要植树造林,工程浩大,周期又长,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办到的。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市领导,当时的市委书记吕英很重视,次年春天,在上清宫周围栽植杨树300棵,柏树180株。之后又栽植了不少苹果树和梧桐树,使这里的景色有了较大改观。
解放后十年间,上清宫恢复了元气,农业生产也相当可观,共上缴国家余粮两万斤,皮棉两万斤,芝麻棉籽等油料作物四千斤。接着,又响应国家公社化的号召,将上清宫的农具、牲口、耕地全部纳入公社,包括下清宫、吕祖庙在内的所有道士,都成了公社社员。
十年间,师惟新的心情和其他道士一样,都很亢奋。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身兼数职,与时俱进,积极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定期组织附近庙宇的道士参加学习,农闲之际上殿诵经,展开力所能及的法事活动,多次受到政府表扬。1961年11月,中国道教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师惟新再次被推选为理事。
时光荏苒,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破四旧”运动掀起高潮。在洛阳,上清宫首当其冲,红卫兵小将成群结队来到翠云峰,他们首先进入翠云洞,把十帝阎君、救苦天尊塑像砸碎。接着登上玉皇阁,把玉皇大帝巨像扳倒、砸毁,然后几百人一齐行动,把上清宫角角落落翻了个底朝天。
多年收藏的经书被搜出来了,新置的法器被搜出来了,《道德经》各种版本被搜出来了,都一古脑儿堆在院中,一把火点着,烧了。
紧接着,小将们拿来剪刀,把师惟新团团围住,要剪掉他的头发。
师惟新忍无可忍了:道士留发蓄须,自古而然,这是标识,也是尊严。如果道士削发,哪里还是道士?上清宫没了道士,即使整天开着大门,还不和关了门一样么?
上清宫自古不曾闭门落锁,这是一个底线!想到此,师惟新大喝一声,施展轻功,嗖地一下,跳出人群。红卫兵没料到这道士还有这一招,一时傻了眼。但很快缓过神儿来,说你还想逃么!四下里围拢过来,师惟新脱身不得,便打起他在西安八仙庵学的道教拳,腾挪跳跃,无人能近。小将们一个个看得呆了,由诧异,到佩服,都不再作声,陆续离开了上清宫。
就这样,师惟新固执地穿着他的道袍,留发蓄须,不曾更改。上清宫在文革期间,依然不曾闭门落锁。
文革结束,已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虽然红卫兵小将不再上山打扰了,但还没有完全解禁,师惟新试探着把翠云洞中的救苦天尊牌位立了起来,几天后不见有人干涉,又把玉皇阁中的玉皇大帝牌位摆出来,又找来红纸,写好诸神名号,晨昏祷告,早晚上香,维持这里的道教氛围。
上世纪80年代初,师惟新恢复了中国道教协会理事身份,河南省道教界人士频频来到上清宫参观,当他们看到这里道教氛围浓厚,还有道士坚守宫观时,都敬佩不已。1984年我省宗教普查,各地共有道士54人,惟有洛阳上清宫、下清宫、吕祖庙在文革期间不曾关门,常年有道士住庙。    
渡尽风浪画舫在,翠云峰上春又临——
1986年,河南省道教协会筹备小组成立,师惟新任筹备组组长。
1987年,河南省道教协会成立,师惟新被选为会长。
1988年,洛阳市道教协会成立,师惟新被选为会长。
自此,上清宫一应法事活动纳入健康发展轨道,我市各县(市)区原有道观相继开放,全市宗教工作位居全省先进行列。1988年12月,75岁的师惟新患病不起,市有关部门得知后,立即派专车将他送往医院治疗。1989年1月7日,师惟新道长在洛阳市(缠)河医院病逝,终年76岁。此时,上清宫已有新来道士值守,宗教活动正常进行。今年10月12日上午,在绵绵秋雨中,来我市参加“老子与洛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我市宗教界人士一起,为上清宫举行了复建奠基仪式,并为上清宫门前的“道家之源”揭碑。
眼下,我市道教协会和老子学会正准备启动上清宫复建工程。复建工程计划沿中轴线构建山门、文昌殿、玉皇阁、老君殿、三清殿等建筑,两边配钟鼓楼和药王、财神、三官、三法、尹喜、南华等殿宇,形成一个完整的道教旅游区。复建后的上清宫,占地2万多平方米,加上周围已经建成的上清宫森林公园,将使这座道渊祖庭焕发青春,成为我市又一个烫金名片。
“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洛阳上清宫,正在我们的期待中,再造辉煌气象。
上一篇:下一篇:当代道教大师傅圆天
当代道教大师傅圆天
傅圆天道长像自古有“言道者不可不知蜀,言蜀者尤不可不知道”之谓,自道教创立以来,四川道林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著名者如严君平、张道陵、范长生、李荣、王玄览、杜光庭、彭晓、陈清觉、张清夜、易心莹等人,均为卓越之杰。本文所叙述的傅圆天大师,也是当今一位出类拔萃的道教人物。 傅圆天大师俗名傅长林,生于民国十四年(日,四川省简阳县(现为简阳市)九龙乡人,卒于日。生前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道教全真派第二十三代方丈大律师。 弱冠家贫入道门大师幼年体弱多病,家境贫苦,只上过短期小学,其父母均信奉道教。民国三十四年(1945),二十岁的傅长林因家中衣食艰难,乃遵从母命,投奔四川省灌县水磨乡(今属汶川县)黄龙观出家,拜张永平道长为师。黄龙观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地处青城山北的大面山寿溪河畔,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清代曾是著名的“青城十八景”之一。张永平道长青年时代曾在清末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所统率的巡防军当兵。他目睹清廷上下腐败,百姓水深火热,毅然脱离军界,来此远离尘嚣的道观静修,成为全真道丹台碧洞宗第十八代传人。他在诵经修炼之余,带领道众务农习医。年青的傅圆天就在这里,清修与劳作并重,伴着黄卷青灯,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精勤钻研教理教义,度过了十年时光。这期间,他曾担任黄龙观饭头八年。 1955年,鉴于青城山道士太少,政府乃从各地抽集一批道士来此充实,三十岁的傅圆天于是年秋辞别黄龙观,来到青城山常道观拜谒易心莹大师(年,四川省遂宁市老池乡双河口人)。当时易心莹是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第二十二代掌教师,作为四川道教领袖的他,见傅圆天淳朴忠厚,遂分派傅去上清宫任住持。 1959年9月,青城山实现人民公社化,灌县(今为都江堰市)政府划拨土地五十亩归青城山道众,将天师洞、上清宫等六个道观组合成一个生产队,由时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的易心莹担任队长,傅圆天为副队长兼会计。他积极响应政府鼓励道教徒参加经济建设的号召,白天劳动,夜晚记帐,公正无私,克尽职守,深孚众望。 1962年,学识渊博的易心莹大师应邀去北京白云观为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道教徒进修班”讲学,并担任《中国道教史》教研组组长,遂由傅圆天接任道教生产队队长。 1964年,三十九岁的傅圆天被推选为上清宫当家。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道观里面的大师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_百度知道求各位仙长道兄告知四川哪里有非全真修行的道观和大师_正一派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825贴子:
求各位仙长道兄告知四川哪里有非全真修行的道观和大师
弟子四川省人士
在家附近更佳
先谢过众道友
纸屏这一本,联想YOGA系列全新笔记本张天爱期待与你相遇,官网立即购买!
金堂有个正一道观,名字不记得了,你百度下或者去金堂宗教办打听,再近我就不晓得了!顺便说句:你可以到打听下,也可以到找人打听吧!有心这都不是难事!
广元苍溪云台观
四川多了去
广元几乎都是正一
四川成都市金堂县真多观。崇州市天官庙是正一。但是也要住庙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道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