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黄帝氏族以什么为图腾的氏族部

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各地社科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社会科学院
天津社会科学院
河北社会科学院
山西社会科学院
辽宁社会科学院
吉林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社会科学院
浙江社会科学院
安徽社会科学院
福建社会科学院
江西社会科学院
山东社会科学院
河南社会科学院
湖北社会科学院
湖南社会科学院
广东社会科学院
广西社会科学院
海南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社会科学院
贵州社会科学院
西藏社会科学院
陕西社会科学院
甘肃社会科学院
宁夏社会科学院
新疆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政府网
内蒙古新闻网
内蒙古社科规划办
内蒙古科技厅
内蒙古财政厅
内蒙古人事厅
CNK1数据库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浅论北方草原民族的图腾信仰
------------------------------------------------------------
三、熊图腾与熊崇拜
熊崇拜在北方草原森林族群中最常见。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有了“熊龙”、“熊神”的崇拜。70相关考古学民族学资料表明,熊崇拜或熊图腾信仰在阿尔泰语系的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哈萨克、维吾尔诸族及日本的阿伊努人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其中满-通古斯系民族的熊崇拜更具典型特征。熊崇拜是源于狩猎经济时代的原生型图腾信仰。熊是森林地带最凶猛的野兽。熊还具有较多类似人的特征:“它没有尾巴,能后肢起立,也能用前肢作阳蓬观察周围动静。它的生殖器与人基本相似。熊也有乳房,并且能爬树”。71熊进食时不像其它猛兽以牙齿撕咬,而是用前掌握食送入口中,并且熊在交媾时的姿态也和人相似。因此,在原始人看来,熊与人有着异常的亲近关系,很容易被认为自己的亲属或祖先。尤其是在以狩猎为主的森林系民族中熊成为特别受宠的崇拜偶像。在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满族等源于东北森林地带的民族中有不少有关“熊祖先”的传说和相关的祭祀、禁忌习俗。鄂伦春人称公熊为“雅亚”(祖先),称母熊为“太贴”(祖母),鄂温克人称公熊为“和克”(祖父),称母熊为“恶我”(祖母)。有些鄂伦春人称公熊为“鄂特贺恩”(老汉),称母熊为“阿特哈恩”(老妇)。西伯利亚叶尼塞地区鄂温克人的对熊的别称多达50多种。72在鄂温克、鄂伦春族源传说中如“熊原为人,后因森林中迷路而变成熊”,“母熊与猎人结婚,所生下的孩子变成鄂温克、鄂伦克祖先”等神话传说。从事狩猎的鄂温克、鄂伦春萨满的神衣裙腰或裙带上饰有铁制的熊造型饰物和熊图案。这些民族平时严禁猎捕熊。鄂温克猎人在打死熊后,不说熊死了,而说“睡了”,还要说:“不是鄂温克人打死了你,而是俄国人打死你的”。猎人驮熊归来时,见到家人就喊“嘎嘎”,家人同样喊“嘎嘎”。剥熊皮时,必须先割其睾丸挂在树上。吃熊肉时,众人喊到:“嘎嘎!是乌鸦吃你的肉,不是鄂温克人”。并把打死熊的枪不叫枪,叫“呼翁基”(吹火筒),切割熊肉的刀不叫刀,而叫“刻尔根基”(钝子)。73吃毕熊肉后,将熊的头、脏器、骨骼用桦树条捆好,头向东安葬在事先架好的两棵树中间的横梁上。在进行树葬时人们假哭致哀,还要磕头,敬烟,并在上风处点燃火堆,用烟熏熊的尸首除污。74鄂伦春族也有相似的习俗。
但在蒙古语族民族中熊崇拜极少见。只有生活在森林地带的蒙古布里亚特人和达尔哈特人崇拜熊。他们称熊为“鄂布格”(祖先)、“海尔汗”(山神)等。达尔哈特蒙古人猎获熊后举行祭熊仪式,割下其头、咽喉、心肺,然后将熊头煮熟,通过专门仪式共同品尝。剥下熊皮后,将其挂在蒙古包哈那顶端。布里亚特、达尔哈特人认为熊的器官具有魔法的性质和作用。他们用熊掌治“乳房肿胀”病,还将熊掌挂在孕妇的腰带、婴儿摇篮和房屋门楣上避邪。布里亚特人还认为“如果哪个猎手把公母熊一同杀死在洞内,那么他的妻子会死去。”75据俄国学者考察在19世纪的布里亚特人当中有过祭祀熊神时跳的“熊舞”。跳舞时舞者“四足匍匐,而口嗅不列席之人。全身起立以手拟熊之叩击状。若有人以布片投佛其身,则可立激其怒而持布之人,将该人按倒于小舍人口之门坎上,作啮咬状”。76日本的阿伊努人是熊图腾民族。他们即崇拜熊,又猎食熊,也有类似祭熊、葬熊仪式和禁忌。但在突厥语族民族中熊崇拜迹象较为模糊。维吾尔人当中有“被遣弃在荒野中的一双兄妹被大熊救起后带到洞中抚养成人”和“一少女进山打柴时被熊掠去为妻,生一子艾里库尔班。库尔班长大后发现原由,便杀死熊父,携母返回故里”77等类似鄂伦春人“熊父、熊母”的传说。哈萨克人也非常赞赏熊。他们常以白熊来比喻英雄好汉。总的看来,北方族群的熊崇拜互有联系和差异,显现出一定的地域民族区别。其中,以狩猎的主要谋生手段的通古斯语民族和东北亚森林系民族中熊崇拜较为发达,具有明鲜的“熊图腾”神话、称谓和图腾“牺牲”、图腾“大餐”、图腾“祭祀”、图腾“禁忌”等典型特征。而在以游牧为主的蒙古高原、中亚草原区域的民族及阿尔泰语系蒙古、突厥语族民族中熊图腾信仰并不发达,也缺少典型特征。
四、狼崇拜的狼图腾
迄今包括红山诸文化等在内的北方新石器、青铜时代的史前考古中极少发现有狼骸骨、殉狼现象及其它能够证明狼崇拜存在迹象的祭祀礼器,狼造型器物等有力佐证。虽然“殉犬”现象从7000年前的赵宝沟文化一直延续到后期游牧文明时代的北方诸文化中,但作为“狼图腾”的存在依据来分析,显然不科学。“犬殉”不等于“狼殉”。当然“犬”和“狼”可能同源,家犬也许从野狼进化过来。但是据专家研究,犬的驯化早在1万—7000年前就已经完成。说明犬、狼约在新石器早中期彻底分家。进入牧业时代,尤其是游牧经济时代后犬、狼的差异更加明显,直至发展成势不两立的死对头。在狩猎、牧业生活领域犬是猎人、牧人的得力助手和忠实伴侣。而狼则是秉性凶残的群居性食肉猛兽,对畜群和野生猎物能够造成极大危害,是当时牧人、猎人的主要竞争对手和敌人。因此,不少牧业民族对狼有着普遍的厌恶感和敌意,视狼为“恶兽”。有些学者认为“狼图腾”是较晚形成的牧业经济时代产物。牧业经济时代的主要信仰是祖先崇拜,与图腾产生时代在时空上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认为北方草原民族的狼图腾信仰有可能产生于原始狩猎经济阶段。狼是草原上最优秀的猎手。狼的凶悍、顽强的品格,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高超的捕猎技能,协同作战的团队行为,能使原始猎人无比的振憾和敬慕。由是草原上的某些氏族或多数氏族便以狼为崇拜偶像,并形成狼图腾信仰。
阿尔泰语系民族的狼图腾信仰主要集中体现在突厥系民族文化中。古代乌孙、突厥、高车、铁勒、回鹘、黠戛斯和后来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族等均以狼为图腾,都以狼祖后裔为荣。在古近突厥语族民族中诸如“牝狼与人交合,产下十男,后成了突厥阿史那氏祖先”“牝狼哺乳抚养弃婴,长大后成为乌孙昆莫”“单于之女嫁狼为妻,繁衍出高车先人”等传承很广的“狼母、狼父”传说。而且这些祖先传说也得到考古学的印证。苏联考古人员在蒙古发掘的古庙遗址中发现饰有一只母狼喂养四个男孩图案的带勾。78在蒙古国境内发现的“鹿石”上刻有狼的图案。79在鄂尔多斯、赤峰等地出土的青铜制品中发现饰有“狼首”怪兽咬羊,咬鹿图案的牌饰和长有双翼的怪狼与虎搏斗图案的青铜牌饰。蒙古发现的突厥《厥特勤碑》顶楣上也雕有两只“狼首蛇身”怪兽图案。80古突厥系民族多以狼作徽记和尊号。乌孙人称国王为“拊离”、突厥可汗以“附邻”为尊号,“拊离”、“附邻”是突厥语音译,意即“狼”。狼头纛是突厥人特有的军旗。关于狼纛史书有“牙门建狼头纛”、“旗纛之上,施金狼头”的记载。《旧唐书》《刘武周传》称:“突劂立武周为定杨可汗,遣以狼头纛”。回鹘也使狼头纛。《新唐书》《回鹘传》载:唐将郭子仪在呼延谷拜见回鹘河汗时:“可汗恃其强,阵兵引子仪,拜狼纛而后见”。近年,在新疆的突厥汗国时期壁画内发现“狼纛”的踪迹。81突厥系民族将狼当作战神和英雄的象征。82突厥人将军土称狼。突厥巴尔基尔人自称“巴什柯尔特”,意即“领头的狼”。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中常用“阔克别律”(苍狼),“阔克加勒”(苍鬃狼)来形容英雄玛纳斯。维吾尔、哈萨克人打听新生婴儿是男是女时问道:“生的是狼还是狐狸”。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和部分蒙古氏族将狼视为保护神。维吾尔、哈萨克和喀尔喀蒙古人将狼拐骨视为神物带在身上作护符,或挂于婴儿摇篮之上驱邪祈福。维吾尔人让产妇躺在新剥下来的狼皮上分娩。柯尔克孜人在妇女分娩后,将婴儿从完整剥下来的狼嘴中穿插出去,预示新生儿一生健康平安,像狼一样健壮勇敢。83不少民族还忌讳直呼狼名。哈萨克人称狼为“乌拉玛”(吼叫),鄂伦春人称“嗡”,蒙古人则称“天狗”、“野狗”、“野老头”、“大嘴巴”、“木耳朵”等等。古代蒙古人也有“狼祖先”传说。《蒙古秘史》所记载的成吉思汗之先祖“苍狼、白鹿”不一定是历史人物,而是与古阿尔泰语族群“兽祖”传说有关的图腾化的神灵名称。蒙古族的“狼父”传说很可能与突厥系的狼父神话同源或其变体。在古代蒙古人中有“赤那思”(狼),希尔努德(豺狼)等氏族。古蒙古语族的鲜卑人当中也有“叱奴氏”。柔然人有“丑奴”、“却诺”命名的可汗。84“叱奴”、“丑奴”、“却诺”都是蒙古语的狼。看来古代蒙古人曾有过狼崇拜信仰或部分以狼为图腾的氏族部落。但是狼图腾迹象在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诸族中却十分模糊。这就说明狼图腾是在蒙古高原中西部地区原始狩猎族群或突厥语族先民中产生的一种原生型图腾信仰。
五、其它图腾性质的信仰
从相关的资料、研究成果得知,北方草原民族还崇拜野猪、蛇、豹、狐狸、虎等野生动物和天地、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其中野猪崇拜较为典型。从红山诸文化中的赵宝沟文化“猪首”灵物,红山文化的诸多“猪首”玉龙,夏家店上下层文化的成组猪形青铜佩饰、墓葬出土的野猪獠牙颈饰、护符分析,野猪崇拜在新石器、青铜器时代北方族群中一直存在和传承。野猪的殉葬则遍布于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至后期游牧时期的北方诸文化墓葬。在阿尔泰语系民族中野猪崇拜主要集中体现于满-通古斯语、蒙古语部族和以狩猎为主的东北森林民族文化中。满、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民族的部分氏族和萨满以野猪为崇拜神偶。在蒙古语族中蒙古布里亚特人特别崇拜野猪,他们常把野猪的头、獠牙当作吉祥物和护符,挂在房屋内或在小孩服饰摇篮上。有些布里亚特氏族在婚礼上以野猪头做信物,并举行“祭野猪头”仪式。85布里亚特人中有以野猪为姓氏的“宝通古得德氏”。契丹人尊奉“乃呵”“?呵”“昼里昏呵”等三位祖先神,其中的“?呵”是一位“载野猪头,披野猪皮”的86奇异神偶。满族人中野猪牙饰最受推崇。婴儿从降生起每年均由长辈往婴儿摇车上挂野猪牙饰物,壮年巴图鲁(勇士)胸前佩挂野猪牙为氏族勇士的象征,族中秀女多佩野猪门牙。87但在蒙古草原中西地区以游牧为主的蒙古,突劂系民族中却看不到野猪崇拜的迹象,进入游牧经济时代后,野猪未能进入家畜行列,失去原有的经济文化价值,成为不再受崇尚的野生猎取物。
蛇崇拜主要存在于蒙古,满-通古斯语族萨满文化。不少氏族性质的萨满服饰上,饰有象征蛇神的绳状饰物和蛇图案。其中,通古斯鄂温克萨满的服饰最具代表性。通古斯萨满服饰通常挂用布制的8只蛇及8只蛇皮图案的带饰。88由此看来,蛇是东北地区萨满特有的神偶,应属于萨满“个人图腾”范畴。虎崇拜主要出现于北方青铜时代部分族群文化。在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蒙古高原青铜文化考古中出土较丰富的虎形牌饰和饰有怪虎图案的器物。其中,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虎形饰品,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是在后期游牧文化中虎形牌饰逐渐减少,有明显的消弱趋势。只有在鄂温克、达斡尔部分萨满服饰上能看到虎形牌饰和虎图案。豹和狐狸也是北方民族崇拜动物。但都不具普遍性和典型特征。此外,天地、日月、星辰、树木、河流等也是北方草原民族普遍崇拜的自然物象。其中,天的崇拜尤为突出,北方民族自古有天为父、地为母的信仰传统。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有了设圆坛祭天父,设方坛祭地母的习俗。多数北方族群把自己的部落和可汗誉为“苍天所生的子民”和“天可汗”。匈奴将单于称为天地所生的“撑黎孤涂单位”,乌孙称国王为“太阳之子”昆莫,蒙古人将成吉思汗皇族称“苍天所生的苍狼后裔”等。北方民族的“尚白”传统及“白鹿”“白狼”“白鹰”“白熊”“白海青”等诸多白色“图腾”都与天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树木崇拜是在北方民族中传承甚广,并延传至今的原始信仰之一。如,萨满教的“宇宙树”,满族的“柳树”,蒙古族的“独木树”“尚食树”“敖包树”及古代匈奴,高车,契丹等民族的各种“圣树”崇拜。不过,这些树木崇拜是图腾信仰,还是一般自然崇拜现象,值得全面深入的研究。此外,北方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十分崇尚狗、马、牛、羊等家畜,并且还有不少有关家畜的祭祀礼仪和禁忌习俗。家畜崇拜是牧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畜牧人群所特有的一种情感体验和信仰形式,应不属于“图腾”信仰范畴。图腾信仰是一个久远而复杂的文化现象,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图腾信仰不断的演化和消弱,最终湮没在后期文化洪流中,成为一个个十分隐敞的象征符号。如,以上所述,在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族文化中出现的各种原始崇拜信仰的性质,仍需要进一步的科学审视和甄别。再如,在北方民族文化中,依旧存在的“祖先杆子”、“索伦杆子”、“苏力德”、“嘎力布尔”及带有明显原始信仰特征的氏族名称,族源传说和各种徽记、象征物等是否图腾信仰残余或变异形式,都是需要重新思考的新课题。
①②④⑤74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48、9、362、364、107、158、360、361、302、303页。
③⑥⑧徐子峰主编:《红山诸文化研究概览》、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6月,第43、70、71页。
⑦敖汉旗博物馆:《敖汉旗南台地赵宝沟文化遗址调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1年1期。
⑨111213辽宁省博物馆:《走进辽河文明》,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第33、20、20、21页。
⑩郭大顺:《龙出辽河源》,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第94页。
14布谷:《石栅山M52号原始图画文字破译》,昭蒙师专学报,1994年2期。
15陆思贤:《翁牛特旗石栅山原始文字释义》,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3期。
1617乌恩岳斯图:《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88,12页。
18《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986年版。
19212224王其格:《红山诸文化的“鹿”与北方民族鹿崇拜习俗》,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社版)2008年1期。
20乌恩岳斯图:《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青铜时代至早期奴时期”,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225页。
23干志耿、孙秀仁:《黑龙江古代民族史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28-129页
2627294263798081828384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祖神话探源》,民族出版社,2009年2月第28、85、81、11、52、90、27、39、33、37、43、194页
2852535458717577迪木拉提·奥玛尔:《阿尔泰语系民族萨满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97、87、88、87—88、89、75、77、75—76。
303132吕大吉,何耀华:《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642、237、644页
33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41页。
35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7页。
36田广金,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343页。
37田广金,郭素新:《北方文化与匈奴文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24页。
3848516085王其格:《红山诸文化与游牧民族原始宗教比较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5、156、158-159、191页。
39田广林:《契丹礼俗考论》,哈尔滨出版社,1996年1月第153页。
40李晓峰:《契丹艺术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第103页。
41乌兰杰:《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1页。
4350王其格:《红山诸文化“神鸟”崇拜与萨满“鸟神”》,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6期
44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编:《红山文化研究—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374—375页
45467288鄂晓楠,鄂 .苏日台:《原生态民俗信仰文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27,129,124,113页。
47刘建,孙龙奎:《宗教与舞蹈》,民族出版社,1998年5月,第52页。
49胡日勒沙:《蒙古神话研究》(蒙文),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119页。
55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65页。
5657帕提曼著:《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暨哈萨克族研究资料索引》,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第6,113页。
61嗄拉珠德·杜布新尼玛:《巴尔虎人的历史渊源》(蒙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5年版。
62(汉)班固:《汉书》卷六十一《张骞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2691—2692页。
64(蒙古)奥·普日布著,莎日娜等转写:《蒙古萨满教》民族出版社,2006年5月,第88页。
6567王世选:《宁安县志》卷四《风俗》,1924年,第5页。
69《诗·商颂·玄鸟》。
70叶舒宪:《猪龙与熊龙》,文艺研究,2004年,4期。
76(波)尼斡拉兹著,金启琼译:《西伯里亚民族萨满教》第64页。
78热拉依·达吾题:《维吾尔族对图腾——狼的崇拜》,新疆大学学报,1991年1期。
86《契丹国志·初兴本末》。
87郭淑云:《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63页。
&&&&&&&&&& &&[2]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闻网站技术支持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街129号
邮编:01001008高考语文山东卷(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08高考语文山东卷(含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简言之,就是佩带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的标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1592
据史料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李飞熊盗用驿马,诈称使者,阴谋作乱被朝廷识破处斩。为防止再有人假冒使者,朝廷规定给每位使者发一枚刻有特殊标记的银牌,入朝晋见或执行公务时佩戴于身,作为标识,成为一种加强宫政事务管理的手段。到了金代,让贵者佩金牌,呼为&金牌郎君&,让次者佩银牌,呼为&银牌郎君&。证明使者身份和地位。此外,在中国古代,较为著名的虎符、鱼符、腰牌等均是现在徽章的雏形,已具备了现在徽章,特别是凭证类徽章的特征。族徽图腾之类又作为标识使用。
战国策&齐策一》记载:&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章子变其徽章,以杂秦军。&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侵犯徽章的案例。但此处所指的徽章,它指的是旗帜。高诱注:&徽,炽名也&&变易之,使与秦旗章同&。&炽&,通帜,徽是旗帜,章是指旗帜上的标记。因此,任何族徽图腾徽章标识只能是这个团体的专属。汉末,丞相曹操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征讨各路军阀,实际他只是一路军阀,是指责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是曹魏集团侵犯了汉徽章图腾。
徽章图腾的意识性
徽章图腾是一个国家、民族、姓氏、团体的象征,它主要体现该组织的传统文化意识、遗传道德意识等。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历代的国君(国王、皇帝)都自称是真龙天子、龙种,不是凡夫俗子的后代。如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汉武帝先祖刘邦的:刘邦母亲刘太婆曾在大湖边小睡休息,梦中与天神相遇交合,这时是雷电交加,天昏地暗。刘邦父亲刘太公寻找她赶来看时,只见一条蛟龙盘在刘太婆身上。后来,刘太婆怀了孕,就生下刘邦。想那汉高祖乃是一代开国之君,贵为天子,应该是龙种,怎么能是&父曰太公,母曰刘媪&这种连姓名都没有的草民的儿子呢!从夏王朝到清朝,全部打着龙旗,以龙为徽章图腾。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狼,以狼为图腾,50必修3第二单元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必修3第二单元试卷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狼图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