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力量在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联合作战的应用

&&&&&&&&&&&&&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研究
日 16:15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年第5期
作者:高 辉 朱建平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摘要: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我军使命的不断发展变化,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是我军信息化条件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军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发展实际,研究了国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经验,在分析我军联合作战人才培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联合作战;军事指挥人才;人才培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全世界军事领域的变革。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局部战争来看,机械化的作战样式已经被信息化的作战模式所取代。未来作战不再是单一诸军兵种或技术之间的对决,而是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组成的各作战体系与体系的较量。取得作战的胜利不仅取决于作战体系的优劣,更取决于操控体系的高素质人才。胡锦涛同志指出:“高素质的军人是现代军队这个复杂人机系统运行的决定性因素”。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我军使命的不断发展变化,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是我军信息化条件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发展,我军面临的形势、任务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加强该方面的人才培养,是适应战争形态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是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战略之举。  l 国外相关经验  我军培养联合作战人才起步较晚,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实战经验,因此需要研究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  1.1 加强基础教育并提高指挥军官整体素质  目前,各国军校均把军官任职前的基础教育作为培养的重点,特别重视强化信息战意识,打牢基础知识,使之能满足不同的岗位需要。英、法、美等军队院校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军事知识为辅。其基础教育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养成教育,主要通过军官学校、训练团实施,学制一般四年,科学文化课占学分课程的75%,军事课与体育课仅占25%。第二阶段是任职教育。毕业学员到部队任职前,先分到各兵种院校进行军官专业基础教育,学时为10~24周不等。第三阶段是高级专业教育。军官在任职4年后到兵种专业技术学校进行再培训,主要进行专业技术的训练。俄军军事职业教育为5年,毕业后直接到部队任职,这5年学习中主要是全面打牢军政基础,尤其是科学文化基础,并掌握一门军事专业技能。  1.2 注重岗位轮换以丰富任职经历  为了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丰富任职经历,外军大都比较注重干部在不同岗位、不同地区的交流任职。美国颁布的《美国法典》与《国防军官人事管理法》中规定,轮换交流的范围包括军兵种之间的岗位变动,机关与基层、院校与部队等交叉,国内外调动等等。干部在国外执勤的时间为1~2年,在部队或机关连续工作的时间不超过4年,特殊情况下不超过6年。通过这种大跨度、全方位的岗位交流,增强军官跨军种、跨部门的指挥协调能力。俄军军官交流有岗位交流和地区交流两种,这种制度既是俄军干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干部能力素质锻炼的有效措施。法军也是把交流轮换任职作为军官晋升的重要方面,同时注重解决军官在交流任职中存在的住房、家属就业等实际困难。  1.3 强化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作战需要  为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的需要,各国都普遍注重爱国思想、身体素质、能力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美军非常重视对干部的思想教育。美军军官的誓词就是:“为捍卫美国的传统和自由而接受一切考验”“拥护和捍卫美国宪法,使之不受任何国内外势力的践踏”。其次,美军非常重视干部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军官进行考核和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身体素质 再次,美军军官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95%以上的军官具有本科学历,将近40%的军官具有硕士、博士学历。英国军校从入学到毕业始终贯穿着以培养领导才能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其中包括基础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素质、管理知识、领导科学等。桑赫斯特军事学院的校训就是“为成为领导者而服役”。英国国防学院更强调培养学员的全球视野,他把国际关系及地区安全形势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学员全球视野和观察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其战略思维。  2 我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部队培养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指挥人才的观念还比较滞后、思路还不够开阔、有效的方法不是很多,没有真正形成切合自身特有规律、符合部队客观实际的培养模式。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是院校学科设置的主要依据。但目前我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界定过宽,存在着范围扩大化的问题。例如,目前我们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界定还未统一,其包括哪些成员,具体的培养模式是什么,衡量和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此外我军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层次界定不明确,缺乏培养的连续性,尤其是对初级指挥人才培养的力度还不大。这样就导致我们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重点不清楚,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2.2 培养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从对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认知现状来看,一方面,我军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模比较大,导致我军院校培训的任务比较重,但质量不高。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是多多益善,而应尊重客观规律、精心筛选、重点培养,以培养质量为前提,均衡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才能使联合作战的指挥人才从课堂走向信息化战场。另一方面,我军院校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且相对独立封闭,缺乏灵活性,对外交流与协作较少,存在生搬硬套、学用偏离的现象,难以形成适合信息化战场的有效战斗力。  2.3 培养体系难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体系,应该是一个衔接有序、层次分明、渐次递升的链条式培养体系,任何一个薄弱环节和漏洞缺失,都会影响到联合人才的整体质量。目前,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还处在“分阶段培养”的初级阶段,与“全程培养”体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各院校的教学内容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科研力量组合尚不能实现有效融合,尤其是高中级院校。此外,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选拔类型、培养目标、要求等缺乏系统性界定。  3 培养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几点思考  结合我军当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现状,笔者在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的渐进性、复合性、连续性等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系统设计以确定联合人才的培养思路  与传统作战相比,信息化战争中“联”的程度高、范围广、难度大、层次深,对联合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必须针对我军指挥人才实际,树立系统设计、全面复合培养、实践检验的新思路,努力培养出熟知军兵种特点、一体化指挥系统、作战理论、制约因素、指挥艺术的高标准联合人才。首先,要围绕新军事变革,确立思想联合的意识。信息无疑是决定未来战争的关键因素,但掌握信息的人更是信息化战争的决定因素,因此,当前我们应大力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指技合一、兵种精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战例剖析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来确立思想联合的意识,大力推进联合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围绕联合的特点,确立要素联合的意识。从近年局部战争实践看,无论是伊拉克战争、格林纳达还是利比亚战争,都是将各兵种、各作战要素、作战单元有效整合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因此,联合人才的培养必须从顶层设计人手,树立系统观念,根据联合作战的特点,确立要素联合的意识,建立多元力量、要素复合的培训体系。最后,要围绕人才的成长规律,确立“岗位联合”意识。院校是培养联合的人才的摇篮,但基于岗位的锻炼更是人才成长的平台,因此培养联合人才必须把院校和岗位结合起来,加强跨军兵种的交流任职和国际军事交流,在实践中提升联合人才的素质。  3.2 联合教育以构建人才的培养体系  针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职能需求、任务区分等现实状况,如何能使联合人才“联”对方向、“联”出战果、“联”出效益,必须构建一个与军事战略方针相一致,与职责任务需求相适应,与未来战争发展相吻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进行联合自主教育,培养学习型联合人才。信息化战场复杂多变、战法与日俱进、理论日新月异,因此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指挥艺术,更要不断地研究学习新理论、新战法,不断在理论中渗透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建立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进行联合创新教育,培养开拓型人才。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战场动态多维变化比较快,对指挥人才的创新潜质要求比较高,因此,联合指挥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时代发展的要求,基于作战实际,在遵循作战指挥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再次,要进行联合实践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指挥人才是指至少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学科知识,具备在专业交叉、岗位轮换的复杂环境中工作的综合性能力素质。我军要想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必须大量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联合育人的思想,在知识复合的基础上,采取岗位交流、协作办学、联合演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复合。  3.3 科学设置培养内容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院校、基地、部队、科研机构、地方的网状互联,加强联合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一套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联合培养内容。在院校和院校的联合方面,要搞好联合设计,在避免重复教学的基础上细分教学重点,增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保证联合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在技术类院校和指挥类院校的联合方面,这两类院校差异性较大,互补性强,要加大交叉培训力度,通过换岗、研修、中培、集训等多种形式,拓宽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和完善适应未来的战争指挥的教学内容。在院校、基地、部队的联合方面要联得及时、联得紧密、联得到位,使联合人才的培养模式能学用结合、共同培养,形成整体合力,核心是提高作战指挥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宇球,曾苏南.转型中的军事教育与训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2] 林建超,吉文明.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3] 黄琦志,韩天石,李轲.夕 军建立联合作战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继续教育,2008(12):62—64.  [4] 张霞,高卫敏.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训练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J].信息通信,2011(5):192—193.  [5] Delaurentis D A.Exploring the Synergy Between IndustrialEcology and System of Systems to Understand Complexity[J].JournalofIndustrialEcology,):247—263.发与应用[J].南方电网技术,2012(1):73—77.  [6] 龚婷,王庆红.南方电网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研究EJ].贵州电力技术,2012(3):1—6.  [7] 陈锦攀,虞月荣,徐立新.广东电网公司竞争情报体系建设初探[J].广东科技,2011(21):64—70.  [8] 周育忠,潘君镇.个性化服务在广东电网数字图书馆的应用[J].广东电力,2010(9):58—61.  [9] 林红薇.广东省电力情报中心网络服务[J].广东电力科技信息,1998(6):1-2.  第一作者简介:高辉,男,1974年1O月生,2012年毕业于炮兵指挥学院(硕士),部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66037部队,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O11200.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高丽萍)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关于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的理解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关于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的理解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9|
上传日期: 14:42:3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关于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的理解
官方公共微信空间力量支持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空间力量支持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密-美文欣赏-就爱阅读网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密
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密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军队信息化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我们为“一体化指挥平台”给指挥控制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而欢欣鼓舞的同时,军事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引起军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军事信息安全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关系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战争胜负等头等大事。解决军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互联网安全防范经验,从软硬件等方面入手,采用多种手段加以防范,更应该重视培养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造就众多高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信息安全战略战役中人的关键作用。关键词: 军队信息化建设;一体化指挥平台;网络信息安全;安全意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创造之一,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沟通的重要工具。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军事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个角落,对信息获取、信息共享、作战指挥等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也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步入第三次浪潮。伴随着军事信息指挥平台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在推动网络信息化进程中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维护己方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1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已成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基本作战样式,信息能力为联合作战的第一能力,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指挥平台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快速发展。1.1 信息化武器装备——联合作战的主要装备。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变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创新,使机械化条件的联合作战发展为信息化条件的联合作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成为联合作战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信息系统在内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已成为联合作战的主要装备。1.2 指挥信息系统——联合作战的“中枢神经”。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与机械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不同,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是依托指挥信息系统将各种作战力量、作战要素融为一个整体,实施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实践证明,要指挥复杂的信息化联合作战,传统的指挥手段和方法根本无法胜任,必须依靠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如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联合空袭作战中,多国部队每天出动2000多架次飞机,这些飞机要从分布在海湾地区30多个机场和6艘航空母舰上起降,涉及122条空中加油航线、600多个限航区、312个导弹交战空域、78条空中攻击走廊以及6个国家的民航线路,要对伊拉克摬内上千个目标是行轰炸,没有一体的指挥信息系统,要完成如此复杂的联合空战任务是不可想象的。1.3 信息能力——联合作战胜负的关键。由于信息化武器装备特别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得战场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与应用对于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中,夺取战场制信息权就成为联合作战的重要领域,信息能力不仅是联合作战能力的首要因素,更是战争胜负的第一位能力。信息化建设是军队面临的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场涉及技术、理论、观念、管理及社会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2 信息安全的基本含义当前,国防信息化建设作为军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愈来愈被各国军队所重视,加强国防及军事信息的管理,已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国防部门都陆续建成了名目繁多的军事综合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国防各级单位信息管理质量和指挥效能。同时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连接方式的多样性及终端的不均匀性,再加上网络本身存在的技术弱点和人为的疏忽,致使网络易受计算机病毒、黑客和恶意软件的侵害。面对侵袭网络安全的种种威胁,必须考虑信息的安全这个重要的问题。2.1 信息安全概念。网络信息安全本质上就是网络上信息的安全。从广义的角度讲,网络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被未授权用户访问,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应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确保网络服务不中断。从狭义的角度讲,网络信息安全就是维护计算机网络上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1]。2.2 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策略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账号密码的转借或丢失等;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这是信息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三是软件的漏洞和“后门”[2]:网络软件不可能是非分之百无缺陷或无漏洞的,并且,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2.3 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信息安全问题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而出现的,但是网络的广泛应用并不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信息面临的安全问题有着其深刻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2.3.1 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指信息在网络中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以及网络中的硬件实体、软件实体、传输质量等因素引起的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如:电磁泄露、搭线窃听、非法接入、线路干扰、网络固有的脆弱性(TCP/IP协议、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都存在着先天漏洞)、数据库的不安全性等[2]。2.3.2 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指引起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些人为因素,如:人为恶意破坏、网络缺乏安全管理机制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使用者安全意识不强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不强或不懂保密规则,打印、复制机密文件,随便向无关人员泄露机密信息;2)因规章制度不健全而造成人为泄密事故;3)缺乏责任心,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明知故犯,或者故意破坏网络系统和设备;4)系统操作人员越权访问,随意获取或篡改信息;5)网络规划因素、安全系统配置因素;6)业务不熟练,因操作失误导致文件出错或因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泄露。总之,引起信息安全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是由于网络系统自身的缺陷、信息的开放性和黑客攻击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但正是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威胁网络安全因素的存在,才使得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3 信息安全保密的对策措施网络环境下信息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安全。1988年,3岁的美国人莫里斯(Morris)将其编写的蠕虫程序输入计算机网络,造成了网络拥塞,无数人因此受到影响,举世震惊。此事引了人们对计算机病毒药的巨大恐慌,也使得计算机专家们开始重视和致力于计算机病毒研究。自去年1月份一种叫“震网”的电脑蠕虫病毒,成功袭击了伊朗的纳坦兹铀浓缩工厂等核设施后,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网战”就真正拉开帷幕。最让国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熊猫烧香病毒,其危害令网民们人人自危。网络环境下,信息在传输、处理和交换过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窃听、篡改和伪造的可能性。不难看出,单一的防范措施已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即通过技术的、管理的、行政的手段有,实现信源、信息、信号三个环节的保护,藉以达到秘密信息安全的目的。3.1 物理措施是从物理介质层次上保障信息的安全运行。物理安全是信息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不可缺少或忽视的组成部分,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安全首先要保障信息在网络上的物理安全。1)由于自然灾害(如雷电、地震、火灾、水灾等),物理损坏(如硬盘损坏、设备使用寿命到期、外力破坏等)、设备故障(如停电断电、电磁干扰等)和意外事故等因素引起的信息安全威胁只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具有突发性、非针对性的特点。可以采用更加坚固的防护措施、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和及时进行数据备份等方法来解决。2)由于电磁泄漏(如侦听)等原因引起的安全威胁只破坏信息的机密性,具有难以察觉、人为实施的故意性、信息的无意泄露等特点。可以采用辐射防护、信息加密等方法加以解决[3]。信息化浪潮下信息传输介质很大一部分依赖于电磁波传输,电磁波的空间开放性自冷兵器时代就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为抢占制电磁权,专家学者已研创出诸多成熟的新技术(如跳频、扩频等),这里不再详述。3)由于操作失误(如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线路拆除等)和意外疏漏(如系统掉电、“死机”)等原因引起的安全威胁只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具有无意性、非对针性的特点,可以采用状态检测、报警、备份等方法解决。3.2 法律措施是从道德和法律的层次保障信息的安全运行。作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其中每一分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严格的条令条例规范下进行的。近年来我国信息化迅速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具备完整性、适用性、针对性的法律体系,无庸置疑随着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法律法规将越来越完善健全,对信息安全监控的对象、监控的内容和监控的方式、方法等更加明确,对危害信息安全的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威摄作用。3.3 技术措施是采用技术手段。分别从用户访问、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值勤维护等角度保障信息的安全运行。保障信息安全的常用技术有:信息加密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隔离技术、入侵防御系统(IPS)等[4]。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研发新的装备、技术,综合运用,防患于未然。3.4 人的因素是信息安全的关键。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法措施很多,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人是万事之基本,任何科学技术、武器装备都离不开人的管理,需要人去研究、创造、操作使用。3.4.1 信息安全,意识先行。在人们抱怨计算机信息容易遭受攻击的时候,我们来看看以下三个案例:1)2011年12月底在国内发生的网络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由于该事件涉及CSDN、人人网、天涯、开心网、多玩、世纪佳缘、珍爱网、美空网、百合网、7K7K等众多知名网站,因此被媒体广为报道。事件的起因是这些网站采用了明文存储用户名和密码,在遭受黑客攻击后大量用户数据库被公布在互联网上。我们应该相信对于这些网站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来说这恳定不技术问题,而是“意识问题”,因为如果以一道考题的形式出现“用户名和密码在应用中是用明文存储还是加密存储?”我相信以上人员都会选择后者。这种安全意识不强,侥幸的心理应该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2)Hbgary Federal邮件泄露事件。Hbgary Federa公司创造人登录Google时,发现密码被人修改了。作为一家为美国政府和500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防护的企业,可以说是名誉扫地。原因是其首席执行官Aaron Barr和他领导的管理层犯下了最原始最不可饶恕的安全“漏勺”,在所有的账户中使用相同的密码。黑客组织“匿名者”只是通过攻击其企业网络站所获得的外围密码,就开启了Barr几乎所有的网络账户,获得了众多企业的私密信息。3)一电子研究所窃密案。河北省石家庄市一电子研究所暴出文件窃密案。案犯竟然是负责该所保卫工作的一个警察。该警察被策反后,与该所打扫办公室卫生的清洁女工合伙,从印刷厂、复印室、内部网上搞到了大量信息泄露出去。以上情况涉及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及普通员工,都因为他们安全意识薄弱才酿成苦果。意识形态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坚持不懈,长抓不松,使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个成员的骨髓中,在思想的最深处生根发芽,达到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在行动上践行安全保密的行为。3.4.2 科技人才,必备资源。正如国外未来学家在《战争与反战争》一书中所指出的:缺乏科技素质的军人“能在第一次浪潮战争的白刃肉搏中英勇作战,在第二次浪潮战争中也能打败敌人,但在第三次浪潮战争中,他们像没有文化的工人无法从事第三浪潮工业生产一样,不知何云何从。”所以说,信息化条件下高科技素质是军事人才必备的核心素质。人才之争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制高点,在各项较量中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得人才者兴天下。信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必须有大量的高技术网络信息人才作支撑。在网络信息对抗中,为数不多的顶尖人才往往能对制信息权起到关键作用。如研发应用新技术,自主创新国产数据库,制定合理高效的安全通信协议,入侵检测、防火墙技术的开发应用,这些信息安全工作岗位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是无法胜任的。3.4.3 建全法制,加强督导。信息安全是一个群体性的事件,不是单个人的行为。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建立建全适用、全面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行政部门的执政功能,对每位成员加以监督引导,为信息化建设中高水平的信息安全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 结束语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抢占制信息权制高点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就。浏览了大量文献资料,在了解了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到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迫切性,在纵橫比较中,尤其感到作为主体的人在其间的关键作用,各界更应引起足够重视。参考文献:[1]邢彦辰等,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9.[2]宋俊德等,数据通信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7.[3]杨青译,无线网络安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4]董玉格等,网络攻击与防护-网络安全与实用防护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8.作者简介:刘志红(1973-),男,1997年毕业于张家口通信学院,2009年取得山东大学“信息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河南省开封市71391部队助理工程师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形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