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中行测文学常识识,文化常识记不住怎么办

考试信息 |
考试题库 |
备考资料 |
考试信息 |
考试题库 |
备考资料 |
考试信息 |
考试题库 |
备考资料 |
考试信息 |
考试题库 |
备考资料 |
考试信息 |
考试题库 |
备考资料 |
考试信息 |
考试题库 |
备考资料 |
考试信息 |
考试题库 |
备考资料 |
考试信息 |
考试题库 |
备考资料 |
考试信息 |
考试题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
页次:1/18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知识积累之文学常识
15:16:24&&&来源:&&& 点击:
欢迎加入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
注重知识储备、了解生活及社会知识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是很必要的,这也可以夯实基础、稳步提高。现在距离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一段时间,此时大家进行知识积累是非常有利的,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积累一些常识内容。
类比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知识面较广、技巧性较强的一类题目,这几年考试中都会有所涉及,并且也是常识判断部分的重点内容,今天就中国文学历史常识做一个简要总结:
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
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疾苦。
4、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
5、陶渊明,东晋(公元317---420年)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6、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7、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9、《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10、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11、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
12、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
13、《文心雕龙》是一部评论文学的著作,对后代文学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14、锺嵘的《诗品》是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对后代诗歌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1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16、唐代出现了很多的伟大诗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等。
17、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18、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9、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5万多首,是这以前诗歌总和的两三倍。
20、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对以上知识进行认真积累与背诵,希望对大家进行文学常识的积累有帮助。
[责任编辑:梁天成]
畅销榜1¥113.002¥107.00345如何提高行测常识判断正确率
如何提高行测常识判断正确率
&&&&来源:行政能力
  识判断是省公务员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主要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做常识题,平时对知识的积累是最为关键的,它需要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百科常识的广泛涉猎,对社会各种现象的留心观察和深刻思考。虽然这个部分考查的内容范围很广,涉及科目众多,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解题技巧,有章可循。下面小编就为考生们介绍五个解题技巧,提高做题准确率,在2016省公务员考试中取得高分!  这里将介绍几种解答常识判断题的方法与技巧,旨在树立同学正确的做题态度,并提高速度与准确率。  一、关键词  此方法应用广泛。当同学拿到一道题,不用将题干内容全部读完,只需要快速浏览,屏蔽干扰信息,划出关键词,便可正确解答该题。这样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  例1:古人归纳总结出许多观天象识天气的谚语,下列与天气变化无关的谚语是( )。  A.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B.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  C.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  D.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日晴  【解析】D。朝霞、晚霞、鱼鳞云、雨淋淋、东风、阴、连阴雨、晴、都是与天气有关的,那到底答案选哪里?其实还是看关键词“天气变化” A、B、C三项都是气候谚语,说的都是天气的因果变化关系。D项“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日晴”说的是逆境只是暂时的,总会峰回路转的那天,暗示不要失去信心,所以D项描述的是与天气无关的。故答案选择D项。  二、排除法  排除法适合于每一种题型,常识判断也不除外。在解题过程之中,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选出正确答案。有些题甚至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例2:《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下列属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的是( )。  A.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投标,营销,参展和宣传活动  B.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的准入政策,喜迎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C.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享受税收优惠  D.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  【解析】D。政府投入保障政策,其中谈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转变投入方式”具体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  A、B两项属于“文化贸易促进政策”,故排除。C项属于“文化经济政策”,故排除。D项属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故正确答案为D。  三、选项对比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选项中有内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3:“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协商不代替、监督不对立,为了大目标、同唱一台戏”。概括了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 维护国家主权和政治统一  B. 维护祖国的统一  C. 领导统一战线  D.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解析】D。首先看选项,A项的“维护主权统一”和B项的“维护祖国统一”是同一个含义的不同说法。因此,单选题的情况下,A、B两项就同时排除。则正确答案在剩余C、D两项之间。再看题干,“帮忙”、“监督”等关键词明确表明不可能是C项的“领导”地位。故答案选择D项。  四、第一印象  对于某些题目,同学在读完题目题干和选项之后,脑海中就蹦出来一个想法:此题就选某项。但静下来仔细分析一番后,却又不知道该选什么好。这种情况下,同学可以先用其他的技巧进行解答,如果仍无法正确选项,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虽然这种技巧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往往正确率是最高的。  :例4:我国的能源条件可以概括为( )。  A.缺煤、富油、少气 B.富煤、缺油、少气  C.缺煤、缺油、多气 D.富煤、富油、多气  【解析】B。题干要求概括我国的能源条件,我国的能源条件,首先我想到的是我国煤储藏量是世界第一的,且我国的一半左右的煤油都是依靠国外进口。所以看到此题,直接选择B项。故答案选择B项。  五、正确备考  重视平时积累。常识判断的考查以基础知识为主,虽然题目设计灵活多样,但最终都没有脱离基础理论知识这个主线。备考过程中要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重点突出、有所侧重。常识考点众多,许多应考者觉得复习无从下手,只得望洋兴叹。出于时间和知识点的考虑,考生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考试大纲很重要,考生可针对大纲所提到的知识点进行各个击破。以下是常识判断部分重要考点:  国情社情--我国的资源能源、人口与民族、经济成果等  政治常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党史等  人文常识--我国的历史、中医、戏剧、国画、书法、文学作品等  科技常识--科技史、最新科技成果  法律常识--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经济常识--重大经济现象、政策和措施  地理常识--资源能源、气候环境等  小编提醒各位考生,平时需要多关注时事热点。常识判断题目往往具有有很强的时代感,几乎每一部分都与身边发生的大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情社情更是如此,考试之前半年的国内外大事是考生们需要复习的重点。考生平时多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留意时事热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在解答常识判断题目的时候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读了《如何提高行测常识判断正确率》的人还读了:
与如何提高行测常识判断正确率相关的文章
相关内容推荐:微信号:jxhuatu
微社区:jxhuatu
认证官方微博
百度贴吧:华图
  国考常识判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从近三年国考来看,国考行测中人文常识的题目一直占有相当比重。华图教育对文学常识中选取了一个点即诸子百家进行一个大梳理,让大家不仅能直观了解考点,更能重点记忆。
  一、儒学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主要观点:&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提倡&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孔子:春秋时人。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主张&德治&和&仁政&。孔子&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战国时期鲁国人。民贵君轻,性善论。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荀子:代表作《荀子》。性恶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坚持朴素唯物主义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例1、三字经的派别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解析】选A.三字经是儒学经典启蒙著作。
  例2、主张&人性善&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解析】选B.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
  例3、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后世有很大影响,称作:( )。
  A.《尚书》 B.《春秋》 C.《诗》 D.《论语》
  【解析】选D.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二、道家
  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主张&清净无为&,重视人性的自由和解放。&上善若水&&无为而治&。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老子代表作《道德经》;庄子代表作《南华经》
  例1、首先提出&无为而治&主张的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解析】选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最先提出这一理念的是道家的始祖老子。
  例2、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的思想源自: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老庄学派 D.阴阳家学派
  【解析】选C.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四、法家
  代表人物:商鞅(战国)、韩非(战国)、李斯(秦)。作品:《韩非子》
  主张以法治国。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
  五、兵家
  代表人物:孙武。作品:《孙子兵法》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
  华图教育 邱锦雄 日
  更多内容尽在_(/)。关注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华图官方,获取最新考试资讯。
(编辑:蔡文静)
掌上华图客户端
关键词阅读:
1356289人正在这里听课
今晚19:00&&华图名师2015国考名师高分技巧指导
今晚19:00&&华图名师赣州卫生医疗事业备考
不可错过的大咖直播盛筵2015国考行测申论备考指导
先练后讲&&主讲:顾斐2015国考言语理解难题解读
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jxhuatu文学常识高频考点进行了整理汇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文学常识高频考点进行了整理汇总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5.67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