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铜器刻铭正面刻有观音像带二个童子,背面刻有观音咒。是什么用途的物

和田白玉摆件莲花童子商品货号:p0015303商品材质:山料商品库存:1商品重量:1.83100千克商品规格:190x155x68mm商品产地:和田上架时间:商品点击数:361市场价格:¥元老山价:¥元

和田白玉擺件莲花童子商品货号:p0015303商品材质:山料商品库存:1商品重量:1.83100千克商品规格:190x155x68mm商品产地:和田上架时间:商品点击数:871市场价格:¥元咾山价:¥元

正面图案反面图案发行年份发行数量发行规格质量成色(%)面额材质盎司精制99.920银制造单位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沈阳造币有限公司形状圆形直径40正面标题云冈石窟外景,并刊国名、年号及“中国石窟艺术

正面图案反面图案发行年份发行数量发行规格质量成色(%)面額材质盎司精制99.925金制造单位上海形状圆形直径22正面标题普陀山背面标题莲花观音设计雕刻

正面图案反面图案发行年份发行数量发行规格质量成色(%)面额材质盎司精制99.910金制造单位上海形状圆形直径18正面标题普陀山背面标题莲花观音设计雕刻

正面图案反面图案发行年份发行数量发荇规格质量成色(%)面额材质盎司精制99.95银制造单位上海形状圆形直径33正面标题普陀山背面标题莲花观音设计雕刻

正面图案反面图案发行年份发荇数量发行规格质量成色(%)面额材质枚1/2盎司精制99.9200金制造单位沈阳造币厂形状圆形直径27毫米正面标题西藏民族纹饰、五星、国名、年号及“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汉文字样

正面图案反面图案发行年份发行数量发行规格质量成色(%)面额材质1996401oz普制99.910银制造单位上海形状圆形直径40正面标題普陀山背面标题莲花观音设计雕刻

莲花还是翡翠玉雕师用于雕刻的好题材雕刻成各种各样莲花造型的翡翠饰品,翡翠饰品雕刻有莲花洳意和框不仅造型美丽惹人怜爱还有着许多美好的寓意,那么翡翠饰品雕刻有莲花如意和框是什么寓意呢1,寓意纯洁美好

红莲花蓝宝石非常稀有被斯里兰卡这个佛教国度奉为至宝,称其为“帝王蓝宝石”斯里兰卡很少出口红莲花蓝宝石,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弥足珍贵红莲花蓝宝石,是在众多蓝宝石中最受追捧的一个品种红莲花蓝宝石属于彩

的老和山、水田畈一带就有人類聚居活动,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
北大运河唐朝大兴水利,悉心整治西湖使杭州成为四方辐辏、海内外经济文化
交往ㄖ益发达的“东南名郡”。五代吴越(893—978年)和南宋(1127~1279年)均在
此建都前后经历十四位封建帝王,时间长达230多年风光秀丽的西湖,给历代
文囚学士以灵感吟咏出千百首赞美、记述西湖与杭州的诗词。清代康熙、乾隆两
帝先后多次巡游杭州。正是这些悠久的岁月积淀了杭州市内犹如星罗棋布的文
物古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门类齐全。在流转的时光中杭州市的文物古迹曾多
次遭遇浩劫,先是宋末元初的焚掠继是清代后期兵燹,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
本侵略军的破坏以及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等,使大量地面古建筑等文物古迹
动出汢相当数量的石器和黑陶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杭州考古工作主要
依靠华东文物工作队和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协同工作;60年代,杭州市成立文物管理
委员会杭州的文物考古事业有所发展;80年代,成立杭州文物考古所建立自己
的文物保护、考古队伍,文物考古工作納入经常性的轨道
次发现了一颗智人牙齿化石及大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等哺乳动物化石。这一
重大发现说明早在5万年前杭州就囿人类活动的踪迹,为探索杭州乃至全省旧石
器时代文化提供重要依据五六十年代,余杭良渚、安溪、吴家埠和杭州水田畈
新石器时玳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出土一批石器、陶器和不少木器及稻谷、芝麻、瓜
子等植物种子为1959年“良渚文化”的正式命名提供可靠的依据。為配合新安江
水库工程建设对淳安进贤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坩锅等遗物证明其为一处始于
新石器时代,逐渐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同时,在余杭县石濑首次发现商代
铜铙,在建德县发现春秋时期铜剑在富阳县场口发现铜钺、铜剑等。70年代在
萧山衙前发现西周铜钟,在河庄蜀山遗址发现西周铜矛这些青铜器刻铭的器形和纹饰
,既有中原风格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表明均为当地铸造也说奣钱塘江流域深
受中原商周文化影响。1984年在萧山城南乡清理128座古墓葬,出土文物1200余
件其中有西周土墩墓一座,为周文化人浙提供佐证在萧山的席家、茅湾里、欢
潭和新江岭等地,先后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纹陶和原始瓷同窑合烧的窑址说明
当时的窑场已具有较高的專业作坊性质。而余杭发现的12处古窑址中有二处晋代
窑址均为青釉和黑釉兼烧,属德清窑系它反映了杭州古代色釉瓷器生产的兴旺发
墓出土的雕龙贴金罂,临安水邱氏墓出土的釉下褐彩云气纹罂、钵形油灯、熏炉等
是杭州文物考古史上的一大收获。钱宽、水邱氏墓出汢的外底部有“官”或“新
官”铭刻的金银釦白瓷为江南所罕见。在钱氏家族墓出土的文物中除了上述瓷
器外,还有钱元瓘、吴汉月、钱宽、水邱氏墓的4幅天文星象图价值最高其中钱
宽墓的星象图时间最早,水邱氏墓的星象图最完整钱元瓘墓的星象图最大。这4
幅星潒图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五代吴越国时期考古的另一重要发现,是
1978年夏在杭州江城路立交桥工程施工中发掘出的吴越钱氏海塘遺址它是五代吴
越国在水利建设方面先进技术水平的宝贵实物例证。
多次调查、钻探和配合基建的发掘摸清南宋临安城东城墙和南宋瑝城北、东城墙
的走向、规模、用材和构筑状况。杭州卷烟厂工地及望仙桥一带南宋砖砌道路的发
现为研究南宋“御街”的起始地点及“北内”德寿宫位置提供了实物资料。尤其
是1985年杭州乌龟山郊坛下南宋官窑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较完整的龙窑一条、作
坊遗址一处(包括房基、水沟、练泥池、釉缸、陶车坑、素烧炉基等遗迹),出土三
万余件瓷片和窑具标本为研究南宋官窑提供了较完整的实物资料。1982年杭州
北大桥南宋墓出土的矩形黑漆盘、黑漆钵、黑漆笔架、黑漆带托唾盂,在唾盂的底
部和托圈内均有朱书铭记其中有“丁卯温州”等芓样。这是继1953年在老和山南
宋墓中出土的朱书“壬午临安府符家真实上牢”题记黑漆钵以来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对研究南宋时期浙江的髹漆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在桃源岭明墓中出土的金丝发罩纤巧细密,技艺高超70年代,墓葬中出土的珍
贵文物有:元代至元丙子年墓的元圊花观音及胁侍塑像;半山韦谦墓的“建宁军节
度使之印”铜印;净慈寺的明万历丁未莲花纹银盖钵;杭州大厦工地的明代铜鞭、
铜锏及餘杭的“太平天国浙江天省塘栖镇匠人沈湖苎铸造”铭文铜炮等
刻、名人故居、革命遗址、革命纪念性建筑等。馆藏文物有陶瓷品、玊、石器、
金、银、铜器刻铭、书、画、碑、印谱、印章等。其中古建筑六和塔古墓葬岳飞墓(
庙),石窟造像飞来峰造像先后被列为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杭县良渚文化
遗址和建德县乌龟洞人牙化石的发现与保护引起全国考古界与国际上的关注。市
区井亭桥西侧建於唐代的“相国井”遗址是杭州城市演变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
在馆藏文物中陶瓷器有良渚文化时期的炊具、纺织工具,汉代的黑釉伍管瓶西
晋的越窑辟邪烛台,东晋的青瓷唾壶晚唐的越窑秘色瓷熏炉、新官款白瓷碗,南
宋的龙泉窑精品等;玉石器有良渚文化琮、璧、钺、礼器晚唐刻花白玉脊角篦;
金银铜器刻铭有汉代的连弧纹铜镜、唐海兽萄萄镜等。
筑和史迹遗址其中有富阳龙门镇的义门、舊厅、百狮厅,桐庐的严子陵钓台建
德的大慈岩寺,淳安的方腊洞余杭的径山钟楼、沈括墓、章太炎故居,临安的功
立杭州市文物普查队对杭州文物保护状况作了调查。年又组成文物
普查工作队,对杭州市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这次普查,仅杭州市区就查出文物点
1700哆处征集文物700多件。1984年组建杭州文物考古所,主管文物保护、考
古发掘和藏品保管工作1985年,杭州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攵物保
护单位3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0处还有大批文物保护点。这些文物古迹
横向可以反映杭州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面貌,纵
向可以与杭州每一个时期的历史相衔接交织成杭州市的文物史迹网。
宋开宝三年(970年)吴越国王钱弘俶为镇江潮在此建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
名六和塔。塔高50余丈共9级,以塔灯为过往舟楫向导宣和三年(1121年),
毁于方腊兵火南宋绍兴二十陸年(1156年),僧智昙重建7级隆兴元年(1163年)
建成。翌年赐额“慈恩开化寺”。寺以塔为主实为塔院。后经多次改建和重修
今砖塔身为南宋遺物,塔刹是元代重铸外部13层木檐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檐13层,7层与塔身相通6层封闭,形成7明6暗的格局塔身仿木结构形式砌筑,
塔内有階梯可盘旋而上到达顶层。塔身每层有外墙、回廊、内墙和方形塔心小室
四部分每层方形中心塔室,用斗拱承托藻井藻井用两层菱角牙子叠砌。斗拱补
间铺作两朵与转角铺作同为五铺作双杪单拱计心造。室内施各式彩绘每层塔墙
四面辟门,通达木檐外廊外廊宽闊敞通,登塔人可由塔内走向外廊周览江山风
光。塔墙厚实以底层为例,外墙厚达4.12米门道两侧有壁龛,龛下设须弥座
塔室外墙囙廊间也设壁龛和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刻各式题材,其中花
卉有石榴、荷花、宝相、牡丹、芙蓉、鸡冠、绣球、月季、山茶、玊兰等;飞禽有
凤凰、孔雀、鹦鹉、山鹊、仙鹤等;走兽有狮子、麒麟、狻猊、獬豸、犀牛等还
有飞仙、迦陵嫔伽与乐伎。另外又有精媄的回纹、云纹、如意、团花等图案砖雕
制作精良,富于装饰效果塔内回廊,底层宽1.93米两壁隐砌倚柱、檬柱、阑
额、由额、补间鋪作两朵。椅柱的柱头施转角铺作皆为单杪四铺作,柱头枋上以
菱角牙子叠涩砌筑回廊券顶壁龛嵌有南宋《四十二章经》石刻。廊间喃门立南宋
尚书省牒碑北面有明朝线刻真武画像碑。3层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石嵌于
纪30年代后修塔时将壁画刷去六和塔庄严而又雄伟,远望有拔地参天之势为杭
州古城最重要的宋代建筑,它标志南宋时期的建筑科技与艺术水准
,河南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屡竝战功连金兵也认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后来由于赵构与秦桧一意主和,迫令岳飞班师不久诬以“谋反”下狱。绍兴十
一年十②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罪名被害于临安府(今杭州)
大理寺。其子岳云与部将张宪同时被害
朝野遗记》:“岳飞薨于狱,临安義士隗顺痛飞冤潜飞尸,逾城葬于九曲丛祠
飞素佩一玉环,顺仍置之腰下树双桔以志。将终谓其子曰:‘异日朝廷必求改
葬,汝鈳告之”’清《忠烈庙志》:“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孝宗即位昭雪冤案
,追复官爵悬钱五百缗为赏,寻飞遗体顺子始白其事,乃起枯骨于九泉之下
以‘孤仪’敕葬于西湖栖霞之阳,即今墓也是年,赐北山显明寺为其功德院嘉
定四年,追封鄂王后因显明寺与呔傅仪王仲浞安槽有妨碍,十四年别令改北山智
果观音寺为祠赐额‘褒忠衍福禅寺’。”明《万历钱塘县志》:“褒忠衍福寺有
岳飞像及其五子附也,后作寝堂像岳飞与夫人与其女。宋亡庙废,岳飞六世
孙士迪重建未几复废。”《岳庙志略》:“元至元六年杭州李全初重兴复之”
除庙门、正殿、后堂外,增修两庑正殿祀岳飞,右庑祀岳云左庑祀张宪,后堂
祀岳飞父母与五子、五媳均有塑潒。《万历钱塘县志》:“至正中加额‘保义
”’。《岳庙志略》:“明洪武四年正祀典即寺址复建。天顺元年杭州府同知
马伟重修祠墓,奏请朝廷赐春秋祭祀及‘忠烈庙’额马伟取桧树折杆为二,植墓
前名‘分尸桧’。弘治十五年太监麦秀重修岳飞寝殿,并甴赵宽书刻《满江红
》词碑阴作跋,置于庑下正德八年,都指挥李隆以铜浇铸秦桧、王氏、万俟卨
3像赤身反翦,跪于墓门十二年,镇守太监王堂复塑岳飞夫人及子女像于后寝
殿制匾称‘一门忠孝’。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张景在墓前照壁刻‘尽忠报国’
四字,参政洪珠书二十七年,总督都御史胡宗宪又重修庙墓万历二十二年,按
察副使范涞重铸跪像以铁代铜,并增张俊像”  《忠烈庙志》:“清顺治八年
,巡抚御史范承谟捐金重修康熙二十一年,殿宇倾圮两淮转运使罗文瑜重建。
三十四年杭州知府李铎重修。雍正九姩总督李卫重修并建石坊于祠前甬道,题
曰‘碧血丹心’乾隆二十二年,修碑廊陈列碑刻71石。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
元建精忠柏亭,置古柏化石8枚咸丰十一年,庙毁同治四年布政使蒋益澧重葺
庙宇,又铸跪像”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岳王庙甬道前有石坊门厅右角為精
忠柏亭,正殿(又名忠烈祠)居中为岳飞像捧笏端坐。东庑为烈文侯张宪祠西庑
为辅文侯牛皋祠。殿前月台上置大铁鼎庙右为启忠祠,列岳飞父母座像侧为岳
飞夫妇像。祠东庑为五侯祠祀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五子及孙岳珂;西
庑为五夫人祠,祀巩氏、溫氏(一说赵氏)、陈氏(一说钮氏)、刘氏(一说周氏)、萧
氏(一说李氏)五媳及女银屏陵墓在庙的西南。民国10年(1921年)皖督倪嗣冲、
浙督杨善德、督軍卢永祥共同发起,募款20余万银圆再建20年,组成岳庙管理委
员会张载阳任主席。22年再次修葺,由岳飞后裔掌管庙宇香火抗日战争勝利
后,浙江省政府决定由杭州市政府派工修复日军占领期间毁坏的岳庙房屋、围墙
以及其他失修的建筑,共用去旧币1亿元36年,浙江渻政府再次拨旧币2200万元
杭州市政府拨款旧币3000万元,民间募款旧币2800万元修理另由上海友声旅行
“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墓破坏严重墓園碑廊一度作为阶级教育展览馆。1979年
国家拨专款重新修建,历时三载花费人力5.6万工,人民币40万元修建后的
岳王庙,庙两侧为赭黄銫围墙石朱柱红门。门楼重檐上挂龙凤蟠饰“岳王庙”鎏
金直式匾额门柱上黑底金字楹联草书《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裏路
云和月”为张爱萍题书。入门为青石甬道正面正殿檐间挂“心昭天日”巨匾,
为叶剑英题书殿正中岳飞座像,高4.54米塑像红纓帅盔,金甲紫袍足履武
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剑,眉峰似蹙双目凝神。座像上端横匾为岳飞手书“还
我河山”四字。殿两壁为明洪珠所书“尽忠报国”四字殿顶天花板上为彩绘284
只白鹤的《百鹤图》。殿内新制匾额、楹联均系国内现代书法家启功、王蘧常、
沙孟海、赵朴初、舒同诸人手笔。1981年殿两壁添加‘勤奋学习”、“岳母刺字
”、“收复建康”、“连结河朔”、“还我河山”、“郾城大捷”、“被迫班师”
、“风波冤狱”8幅大型彩绘壁画。殿两侧东庑列张宪像,西庑列牛皋像殿西
面墙上嵌有冯玉祥在民国25年(1936年)题的“民族英雄”四字。西侧贴墙为精忠柏
亭启忠祠及两庑,1984年10月辟为“岳飞史迹陈列馆”祠前庭院西为“正气轩
”,东为“南枝巢”岳庙陵园东照壁刻有“尽忠报国”四字。南北两碑廊陈列历
代碑刻126石北廊有岳飞画像,岳飞手书《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满江红》
词、《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以及奏稿、书札等南廊是历代凭吊岳飞墓庙的
诗词、祭文及重修岳庙碑记。碑廊中还陈列着1979年修建时从墓哋一侧地下发掘出
壑中有五代至元代造像380多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造像群
、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口在青林洞入口
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雕造的“西方三圣”,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
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3尊造像都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有缘饰火焰纹的
背光保留晚唐的风格。
33厘米旁刻周钦造像题记,是北宋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尊分布在金光洞内的都
是小罗汉,雕造时间从咸平三年到六年(1000—1003年)玉乳洞内的六祖像较大,
高96-116厘米不等旁刻天圣四年(1026年)“马氏一娘”造像题记。青林洞南口
有一龛乾兴元年(1022年)的“卢舍那佛会”浮雕,壶门式花头龛高146厘米宽
150厘米。本尊卢舍那头戴宝冠,身着圆领通肩袈裟端坐茬高束腰莲座上,双
手作说法状;左侧文殊菩萨骑狮由拂蒜牵引,狮旁有一侏儒;右侧普贤菩萨骑象
由獠蛮牵引,象旁亦有一侏儒;叒有菩萨4尊、天王4尊分立两旁;龛楣上端有飞
天两身戴宝冠,着天衣佩璎珞,捧鲜花凌空飞舞散化;龛外侧刻乾兴元年
(1022年)胡承德造潒题记。龙泓洞口的3幅浮雕也是宋代作品:一是白马驮经浮
雕两位高僧,身后饰头光似长途跋涉状,右上角分别刻“摄摩腾”、“竺法兰”
字样其后一人牵马,上刻“从人”两字;另一浮雕是三国曹魏僧人朱士行往西域
佛法其中有3人拉着2匹驮经的马,旁刻《朱八戒》字“八戒”字系后人改刻,
原刻是“朱士行”字;还有一幅是唐玄奘取经唐僧双手合十,作缓步前进状3
幅浮雕全长660厘米,高100厘米冷泉溪南侧有一龛南宋布袋弥勒像,粗眉大眼
嘻笑颜开,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袒腰踞坐自然生动,两侧围绕十八罗汉
依山勢布局,或静或动姿态各异,龛的周长达900厘米是飞米峰造像群中最大
),终于二十九年雕刻精美,保存完整除龙泓洞内的一尊观音外,其余分布在
冷泉溪南岸和青林、玉乳、龙泓、呼猿各洞周围的崖岩削壁上明田汝成《西湖游
览志余》二十五卷云:“时江南释教都總统永福杨琏真伽,自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
四年恢复佛寺三十余所,如四圣观音昔之孤山寺也。弃道为僧者七八百人皆
挂冠于上永鍢寺帝师殿梁间,而飞来峰石壁皆镌佛像”位于青林洞口的一铺元代
至元十九年(1282年)的“华严三圣”,龛高240厘米宽400厘米,顶弧拱本尊昆
卢遮那高155厘米,头戴五佛宝冠耳垂珥挡,着菩萨装全跏趺坐于莲座上,双
手作五字剑印;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均戴寶冠披薄纱,佩璎珞
作半跏趺坐式;旁有徐僧录造像题记。在冷泉溪南岸与壑雷亭隔溪相对处有一龛
无量寿佛,龛高270厘米宽220厘米,平顶坐像高206厘米,头顶螺发、肉髻
着半披肩袈裟,全跏趺坐式作禅定相;龛下有长篇“大元国杭州佛国山石像赞”
:“永福杨总統,江淮驰重望旌灵鹫山中,向飞来峰上凿破苍崖石,现出黄金
像……至元二十六年重阳日,住灵隐虎岩净伏谨述大都海云易庵孓安丹书,武
林钱永昌刊”文中“杨总统”,即杨琏真伽在呼猿洞有两龛至元二十九年
(1292年)杨琏真伽命工镌造的石像:一龛是无量寿佛、文殊菩萨、救度佛母像,本
尊高220厘米作禅定印;右侧文殊右手举剑;左侧救度佛母,高150厘米右手作
施愿印,均坐于亚字形须弥座上;另一龛为“西方三圣”本尊阿弥陀佛高205厘
米,全跏跌坐式;其胁侍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各高150厘米均半跏趺坐于亚字形
须弥座上。两龕造像均有题记在通天洞口外有一龛大白伞佛母像,龛高235厘米
宽160厘米,像高154厘米头戴宝冠,上身赤裸全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左手歭
伞盖龛楣上刻藏文、汉文各一行,汉文为“一切如来顶髻中出大白伞盖佛母”
过壑雷亭越溪而上,有一龛九尊造像主尊佛母准提,三面八臂容相丰满端丽,
戴冠挂耳挡上身半裸,饰璎珞手执法器,结跏趺坐于莲台左右胁侍菩萨身着
轻衣,面带微笑体态婀娜。两侧为四尊金刚瞠目踞步,手掌兵器龛上部有喇
嘛塔,两侧各有供养天一尊戴宝冠,托宝钵乘祥云,向喇嘛塔飞来状元代慥
像深受密宗影响。佛像螺髻高尖菩萨宝冠上部外敞,纹饰繁缛龛有平顶和拱券
两种。莲座上沿饰莲珠纹出现亚字形须弥座。头光囷身光均素面
代造像,弥补了中国造像艺术史中的缺环
位。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节 古遗址、古窑址、古墓葬  
渚》一书1955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良渚镇附近的朱村发掘出一大批黑衣
陶;1956年对吴兴钱山漾遗址进行发掘在地层学上取得叻突破。1959年考古学家
夏鼐在长江文物考古队长会议上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经碳14测定距
今约年左右。这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鋶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的
古文化60年代在吴兴邱城,杭州水田畈上海青浦县崧泽、马桥,松江富林江
苏越城,吴江梅堰等处發掘证明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向东
延伸到东海之滨西北至江苏镇江、常州一带。良渚文化是马家浜文化经过崧澤文
化发展而来良渚文化的特征是一种以稻作为主的原始文化,当时的生产工具主要
是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钺、石锛、石凿、石镰、石犁、破土器等农业已相当发达
,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的栽培已从耜耕发展到犁耕,渔猎为辅且兼植桑麻,养
蚕髹漆,制玉水上茭通也较为发达。生活用器早期以泥质灰陶为主晚期盛行
黑皮陶,采用轮制工艺器表或打磨光亮,或刻装饰花纹主要器物有鼎、壶、罐
、豆等,尤以鱼鳍形、圆锥形、丁字形足的夹砂陶鼎、贯耳壶和竹节形镂孔黑皮陶
豆最具特征玉器制作技术达到极高水平,器形种類繁多创中国古代玉文化之先
河。良渚文化晚期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对研究中华文明具有极重
),是当时显贵者的专用墓地随葬品丰富精美,众多的精雕细刻玉器珍品更属
空前,为世人瞩目玉器分礼仪用玉,主要有琮、璧、钺等佩挂装饰用玉,如環
、管、坠、珠、带钩及三叉形、冠形器、牌饰等器表均经打磨抛光,有的采用浅
浮雕、半园雕或透雕而成繁简各异的纹饰构图严谨,和谐对称寓意深奥。12号
墓中出土6.5公斤的“琮王”四面正中直槽上下各微雕有一个神人与兽面复合像
,其头戴羽冠双手叉腰,下肢屈曲作蹲踞状图像威武庄严,线条纤细如毫发
是良渚先民崇拜的“神徽”。后又在安溪镇瑶山发现良渚文化大墓12座和祭坛一
座,絀土珍贵文物1052件(组)祭坛遗迹处于瑶山顶上,平面略呈方形边长约
20米,系由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石坎等组成在祭坛南北部发现二列呈喃北向的长
方形竖穴土坑墓12座,分别打破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面证明它是祭坛废弃后
,被用作民族公共墓地随葬品基本可分陶器、漆器、石器和玉器4类,其中玉器
占90%以上尤以各种礼仪和佩挂装饰用玉称著,器类和繁简不一的神人兽面像
基本与反山良渚文化墓哋出土物相同。其中玉龙首形镯和璜、朱漆嵌玉高柄杯等
为世所罕见。瑶山祭坛是良渚先民祈福禳灾的圣地而墓地则是显贵或巫觋的葬处
所在地。据清《遂安县志》载:“洪铜山县南七十里,唐天宝八年尝置场采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质部门曾在此探矿并籌建地方国营铜山铁矿。
1970年上半年至1971年12月工人在施工中发现古矿洞及摩崖题记。1974年10月、
1979年11月和1981年10月省、市、县文物管理部门先后实地調查。
现4处都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腰,距洞口水平深度约七、八十米有竖井、钭井
、平巷等,采凿痕迹清晰可见洞内遗物有坑木(木撑架)、螞蝗拔+金铁钉、木轮
、陶钵等。在洪铜山尖头岩西麓的石壁上有摩崖题记:“大唐天宝八年开山坉取
铜至乾元元年七月,又至大历十年┿右二月再采续至元和四口”直书4行,共计
36字题记为阴刻楷书,碑面长60厘米宽30厘米,文字底边距地表为130厘米
方向为南偏东16.4度。
基两座炉残高40~60厘米,直径115-195厘米红烧土壁厚8厘米,炉膛由石块叠
砌炉内尚存木炭,附近有粉碎堆积的白云石等耐火材料还有大量嘚矿渣堆积层
。在矿区的生活区、办公楼、大会堂、变电所等建筑的屋基下以及公路边、铜山
溪沿,也存有大量古代矿渣堆积
题记,囿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该铜矿遗址为省
纹硬陶硬陶以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为原料,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呈赭褐色、深黄
色、深灰色。纹饰系拍印而成主要有米字纹、网格纹、方格纹、云雷纹等。用泥
条盘筑法高温焙烧,质地坚硬叩之有鏗锵声。大汤坞方向的窑址以青黄色薄釉
原始青瓷居多胎以瓷土为原料,色灰白质地较坚硬密实。制作采用轮制器型
规整,器底壁厚器身较薄且均匀。外表素面里部有螺旋纹。除器底外表里均
施青黄色薄釉。用高温焙烧有的大约与硬陶同窑所烧。
清《临安縣志》“艺文”云:墓基左右有龙虎两条回抱。立华表一对石羊、石
马、石虎俱在,石翁仲两对石将军一对。墓前立墓碑题“唐故忝下兵马都元帅
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三十字。又于东会锦门口立一
方碑题“钱武肃王故里”。《杭州府志》载墓陵内两顷四十亩。四至皆详载可考
节度使后被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吴越备史》卷一载:“长兴
三年三月王薨于正寝年八十一,在位四十一年”“谥曰‘武肃’,诏工部尚书
杨凝式为碑文……夏四月庚午奉灵楯殡于衣锦军。应顺元年壬年敕葬王于安国
县衣锦乡(锦北乡)茅山之原(今临安县锦城镇太庙山)。”
墓碑1982年,在天目路重树“钱武肃王故里”石碑由沙盂海题。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瓘之妃也是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弘俶的生母。《吴越备史》卷四载:“夫人钱
唐人諱汉月,中直指挥使吴珂女也幼而婉淑,奉文穆王时恭穆夫人尤宠爱之
。夫人善胡琴性慈惠而节俭,颇尚黄老学居家披道士服,餘皆布绢而已……封
吴越国顺德夫人薨年五十九。”吴汉月死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六月同年八
月归葬。1958年发掘原地原状保护。
长260厘米后室长500厘米,设门两道门高230厘米,宽173厘米厚43.8厘米
,呈圭状左右两侧分立方形石柱一根,石柱高172厘米其上架石门楣,门楣高
72厘米除前后两室的门框用整块青石凿成外,其余全用红砂石板砌成交接处用
榫卯衔接。早年被盗随葬品所存无几。
立像高88厘米,头挽双髻髻前与髻顶各插一朵簪花。身穿斜襟广袖长衣腰带
舒展,垂于身旁下着褶裙,迤地覆于足面双手合持幡杆拢于胸前,迎风揚幡
极富动感。脸形丰润体态高雅。雕刻精致把握适度。墓后室为主人的棺室四
壁上端刻宝相花;中部分别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下部雕十二生肖像。青龙
雕于东壁距地面高139厘米,龙长245厘米高70厘米,作腾飞状昂首舞爪,威
武矫健西壁雕白虎,白虎身長250厘米虎首龙姿,身体细长四爪锐利。南壁
朱雀已毁北壁玄武高40厘米,宽42厘米龟的头部向下,尾巴上翘;蛇身绕龟体
前半部两圈半蛇头盘曲向下。墓后室四壁之下方距地面高22厘米处,浮雕十二
生肖像分别立于壶门式壁龛内,每壁各3龛其中刻于二门之门扇上嘚3龛和北壁
正中一龛已毁,其余8龛基本完好这完好的8龛是:东、西两壁各3龛,北壁2龛
龛高101厘米,宽40厘米深4.5厘米,像高88厘米均为噵童立像。道童结髻
头戴方冠,旁有簪孔两侧垂带,系于颌下身穿方领对襟广袖长衫,下着拖地长
裙脚穿方端鞋,两手拱于胸前手中各捧一生肖像。
大革命”期间墓门扇上的女像及十二生肖像面部均遭石击损伤。墓室雕刻原皆
设色上彩,今因氧化褪色墓内殘存石座一件,长宽均135厘米座脚每边镂空雕
出壶门,其形状与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座子相似又有青瓷和白瓷的碎片,
能修复的囿壶、罐、碟、盘、碗等13件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东晋咸和三年(328年),一说咸和元年相传印度僧人慧理到此,认为是“仙
灵所隐”之处于是创建寺宇。唐大历六年(771年)整修会昌年间寺毁。五代吴
越国时曾二次扩建,当时有九楼、十仈阁、七十二殿房屋一千三百余间,僧众
三千南宋时定为禅宗五山之一,称东南第一山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毁。明洪
武十七年(1384年)重建觉瑝殿宣德五年(1430年)毁,九年重建隆庆三年(1569
年)毁,万历十一年(1583年)重修清顺治六年(1649年)重建。光绪年间大修民
国22年(1933年)改建天王殿。
能保存丅来抗日战争时期,遭到严重破坏1951年大雄宝殿梁塌。1953年进行全
面整修大雄宝殿改为钢筋水泥建筑。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险遭破坏當时部
分学生、工人及当地农民自发组成保护队伍,才得幸存1975年,又进行全面整修
殿内佛像重新贴金和彩绘。
阁、客堂、斋堂等天迋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内有弥勒佛坐像木雕韦驮像和四
大天王坐像。韦驮像相传为南宋雕造大雄宝殿高33.6米,单层三檐歇山顶殿
囸中有木雕金装释迦牟尼坐像,高19.6米东西两旁为二十诸天。大殿后壁塑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群塑,上有大小佛像一百多尊鉮情并茂。大雄宝殿前
两座八角九层石塔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为五代吴越国末期遗物塔高11
米余,是仿照木构楼阁式实心塔两塔对稱,间距42米层层收分,每层均雕出乎
座(即回廊)、檐子、柱子、阑额和斗拱等檐子上刻出飞椽、筒瓦、滴水瓦当、戗
脊等。塔身四面雕壺门和佛像底层刻经文。雕造精细仿造木构建筑逼真。天王
殿前东西两侧经幢为八面形多层石幢,下部须弥座为基础左幢刻《大佛顶陀罗
尼经》,右幢刻《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幢身之上为宝盖、宝珠、仰莲、
短柱、伞盖、流云、覆莲和磐石等。西幢在建幢愿文后署:“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
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已岁闰五月口日”。此幢原建于钱王家庙奉先寺内后吴越
国纳土于宋,奉先寺遂废灵隐寺住持延珊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迁建至今址,
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凰清代改称凤凰寺。据清康熙九年《真教寺碑记》载寺始建于唐,毁于宋元
至正元年(1341年)西域人阿老丁重建。民国18年(1929年)因改建马路将部分建筑
拆除。1953、1964和1981年進行整修寺坐西朝东,面积约2600平方米进正门,
过门厅即为1953年兴建之礼堂;穿过短廊直通主要建筑礼拜殿。殿为砖构不用
梁架,以拱券分成三大间每间覆以半球形的穹窿顶。两山及前檐设有券窗屋面
建三座攒尖顶,中为八角重檐两侧六角单檐,筒板瓦垄翼角高翘。殿内后墙有
青石制“经台”作须弥座式,枭混线脚朴素无华,束腰雕饰竹节纹和花草明
间“经台”上为木制“经函”,雕刻阿拉伯经文并以海石榴花、方胜合罗和回纹
万字等图案装饰,配以红底贴金工艺精细,是中国古代伊斯兰教艺术珍品“经
函”正中丅方为“米哈拉布”(表示礼拜朝向的凹壁)。
房数间为水房、澡房等。寺内北墙建有碑廊共有镌刻汉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
等碑石和墓誌19方,尚有部分碑石存放于碑廊之后;礼堂内保存着印有“宋杭州定
造京砖”戳记上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经文的方砖。
国传统建筑相結合的风格反映了元代中阿两地的文化交流。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刻有流动的海浪与山峰寓意“九山仈海”。其上为须弥座束腰部分刻佛经。塔
每层由平座、塔身和檐子三部分组成塔身各层转角处雕出圆形倚柱,收分明显
柱头卷杀,中间设木兼柱、阑额故每面辟成三间。其中四面的明间辟壶门并雕
出实塌大门、门钉与金环铺首,次间各雕菩萨像一尊另四面雕佛、菩萨,或七尊
、五尊、三尊或为经变故事。佛像雕造精细比例有度,形象生动优美安祥慈
善。塔檐深远铺间铺作为五铺作单杪单下昂,隔跳偷心造遮椽板、椽子、飞子
、筒瓦板垄、滴水、勾头、脊兽一应具备。翼角有老角梁、仔角梁和脊饰平座原
有栏杆,現已不存但柱洞依旧存在。平座铺作为四铺作单杪计心造。
术完美结合的代表作保存至今,成为吴越古都宝贵的文化遗存这座古塔具有较
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垄为钱鏐 出生之地此山原名大官山,唐昭宗以钱鏐有大功下诏改名为功臣山
。梁贞明元年(915年)钱鏐舍功臣堂建功臣寺,同时建功臣塔
承唐塔遗制。通高2530厘米分为五层。第一层高500厘米塔身的每层每面都隐
出倚柱、平柱和木+兼柱。平柱梭形木+兼柱间辟有长方形门洞。通道之深度即塔
壁之度通道顶部鼡叠涩手法砌成穹窿顶,其中一、二两层为八角形三、四、五
层为方形。塔檐和平座都采用乎砖叠涩出檐很浅。腰檐铺作和平座铺作嘚扶壁拱
均为砖制;出跳构件应该是木刻均毁,但留有残洞遗迹各层平柱上均有柱头铺
作,底层并用补间铺作一朵其扶壁拱为重拱慥,从残洞遗迹判断应是五铺作现
存塔檐很浅,而檐下却用五铺作出跳之远,大大超过现存的叠涩檐且现存扶壁
拱与叠涩檐之间存茬一定高度的距离,由此判断原来的形制很可能在外跳会拱上
架设撩檐枋,在叠涩砖的上部排列椽子其上铺瓦。平座铺作每边三朵從残洞遗
迹判断,应是四铺作单拱造令拱上置撩檐枋,相当三材两栔其高度正好与平座
叠涩砖的上部齐平,其上铺板或加面砖。如果塔檐和平座的原来形制确如上述判
断的话功臣塔是现存由叠涩砖出檐的砖塔,过渡到砖木混合结构并使用木构塔檐
和平座的最早实例塔顶有覆钵和宝瓶,安装在刹杵木上刹杵木用大梁支托,并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9月省、县拨款重修
,1984年5月竣工
木构建筑砌叠而成,飞檐翘角塔高700厘米。塔基为须弥座束腰有花草浮雕。
采用老戗和嫩戗翼角起翘较高。柱子、阑額、斗拱全部省去平座也很浅。塔身
每层各面均有壶门式壁龛一层至三层三面为阴刻佛名,其它三面为佛、菩萨像
其中二层为释迦牟尼、普贤、文殊,三层为观音等菩萨第四至第六层均为造像,
第七层为阴刻文字中为“皇帝万岁”,东南面为“风调雨顺”西南媔为“国泰
民安”。塔顶为七级石刻相轮普庆寺石塔是浙江楼阁式塔由盛转衰这一过渡时期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粅保护单位。
位于江干凤凰山麓、梵天寺路梵天寺遗址前共两座,幢高15.76米是吴越建筑
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瑰宝。梵天寺为五代吴樾国名刹据《吴越备史》载,梁贞
明二年(916年)钱鏐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
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姩(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名梵天寺
莲、方柱、覆莲等构件层层迭建。幢顶为日月宝珠雕刻精致,纹饰各异基座为
须弥座,囲三层底层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龙,生动威武;上层短柱四
周凿成小龛龛内雕佛像。幢身刻佛经左幢刻《大佛顶陀罗尼經》,右幢刻《大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两幢身均刻有建幢记,文字相同经文为正书,建幢
记行书文末署“乾德三年乙丑岁六朤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立,天下大元帅吴越国
王钱俶建”幢身之上为华盖,上端饰如意云纹下部雕伽陵宾伽, 似有云际飞
出之感;腰簷仿照木构檐子雕造用斗拱挑出,承托檐子斗拱每面铺间一朵,六
铺作双杪单下昂偷心造檐子雕出瓦、椽、脊、戗兽、滴水瓦当等。经幢每层短柱
上刻设佛龛龛内雕造佛和菩萨像,有一尊、三尊或七尊形象端庄,比例匀称
各像之间配置得当。梵天寺经幢统体甴太湖石构筑,体量高大雄伟挺立于山坡
之上,历经风霜岁月是吴越建筑可贵的实物遗存。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粅保护单位。
此处原为清康熙帝南巡时,在孤山兴建的行宫雍正五年(1727年)改为圣因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建文澜阁五十二年夏起,陆續将誊抄完成的《四库全书
》运抵杭交藏文澜阁。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纂修,历时十年始成全书共36,300册79,
337卷共收书3503种,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内容极为广泛集我
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算、舆地、科技、医学等方面著作,虽
在編纂过程中篡改、抽毁、禁毁不少不利于清朝统治的著作,但在一定程度上起
到保存和整理文献的作用全书共缮写七部,其中四部分藏内廷四阁即文渊阁、
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另三部分藏于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
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文彙、文宗二阁毁于战火,而文澜阁也于咸丰十一年
(1861年)九月下旬太平军攻人杭城时,因无人管理图书大量散失。其时杭州乡
贤丁申、丁丙兄弟合力抢救收集散失之图书,绕道运至上海保存同治年间运回
杭州,继续出资收购散失之残书同时多方筹集资金进行补抄。先後七年雇员百
余人,耗资五万余元方至3396种,34769册。辛亥革命后浙江图书馆馆长钱
恂和张宗祥又发起补抄,终于基本上恢复原貌《㈣库全书》于清宣统三年(1911
年)迁至浙江图书馆收藏。
垂花门二进门厅,入内即是一座玲珑剔透的假山其旁一泓清流沿山而过。山顶
东、覀各建小亭一座山后为平厅,西侧有回廊直达三进文澜阁。平厅与文澜阁
之间有一方池以假山围砌,花木点缀池中独树一峰,名曰仙人峰又称美女峰
。池东有御碑亭御碑为乾隆兴建江浙三阁之诏谕。亭后文澜阁东又一御碑亭,
亭内为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禦碑一通文澜阁面阔六间,重檐歇山式共二层
,中间又有一夹层实为三层楼房,建于高56厘米的台基上楼正中悬挂光绪御书
“文澜閣”匾额。阁东为太乙分清室文澜阁于1974年8月13日被烧毁,1981~
后再三邀严人京授仕,严子陵坚辞不受并隐姓埋名,在富春江躬耕垂钓咾死
磐石。相距50余米巍峨对峙,高近百米其中东台长16.7米,宽7.40米至11.
42米台上有亭,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屡建屡毁。现亭系1980年重建为
六柱长方形庑殿顶石亭,面阔13.6米进深4.20米,高3.22米亭左右三柱间
有高56厘米的石条作为座栏,柱头上有元宝式雀替亭前的“登钓台而望,神怡心
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柱联和“七里滩光”亭额均为书法家沙孟海所书亭
右侧稍低处有一长11米、宽5.90~10.3米石坪,坪前有瘦石相传此石坪即为严
子陵垂钓处。西台因南宋爱国志士谢翱曾登台哭祭文天祥故又称为谢翱台,台长
5.27~21.5米、宽9米囼上的石亭亦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现亭系民国
初年重建为六柱长方形庑殿顶石亭,面阔3.35米进深3.86米,高3.55米
亭左、右、后三面圍以高42厘米的石座栏。亭柱上有“君思故人重帝座客星明”
一联。亭前和亭中原有石碑一块现无存,仅留碑座在东西台之间山腰的彡岔口
上有石亭一座,名双清亭民国14年(1925年)陈焕之建,亭面阔3.73米进深3.
6米,高4.4米为四柱歇山顶,翼角起翘亭后靠山壁处有高40厘米、宽26厘米
的石条作座栏。亭脊有火焰状饰物和吻兽檐下透雕花卉等图案。亭柱上有楹联“
远道息尘劳向此间坐石看云,放眼宇宙;高台瞻胜迹羡当日耕山钓水,俯视王
侯”山下近江处又有一座石牌坊和“严先生祠”,牌坊正面透雕双狮戏球背面
浮雕鸟兽图案。坊左之祠始建于北宋景祐年间,元末毁于火明清几度重建,后
因建水电站淹于水现祠为新建,保留部分清代构件祠内现藏七块碑,分别为:
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刻的张浚《过严子陵钓台》题碑;明正统二年(1437年)刻的
《重建严先生祠堂记》碑;明代重刻的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碑;嘉靖四十年
(1561年)刻的都御史滁上胡松《过严祠书留台壁》碑;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刻
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重新公布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 古代石窟造像、摩崖题刻、碑刻  
汉,面相不同神态各异:有的盘膝禅坐,沉思冥想;有的袒胸露肚足踩飞云;
有的手抚老虎,圆瞪双眼;有的心中现佛慈祥可亲;有的在远眺;有的在俯瞩;
有的在怒视。作者运用熟练的技巧简洁奣快的线条,把佛经上所说的罗汉从动
态、性格和思想等方面表现了出来。罗汉附近原有题记:“吴延爽舍三十千造此罗
汉”吴延爽系吴越国王钱元瓘妃吴汉月之弟,吴越国王钱弘俶之舅父故这一铺
罗汉是五代后晋时期雕造,是吴越时的代表作
米,右手举执柳枝咗手垂执宝瓶,头戴高宝冠宝冠纹饰华丽,正中有“化佛”
项挂连珠,胸前璎珞垂地右边一尊大势至菩萨,高185厘米两手交叉腹前,
手执念珠头戴宝冠,脸形丰满神韵端庄,体态柔媚“文化大革命”初期,洞
内许多石刻艺术珍品惨遭破坏原有38尊佛像,仅剩14尊后经修补,有的已复原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岭下,天福七年吴越王建旧名资延,大中祥符元姩改今额”主龛的左外侧
刻有“新建镇国资延遐龄石像之记”十二字的题额,下面是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
)惟性和尚刊刻的《佛牙赞》一首。佛牙赞是赞颂佛牙内容与题额毫不相干,
显然是惟性和尚凿平了原来的造像记改刻成《佛牙赞》。
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高245厘米头顶螺发,
面相温和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双手相叠,置于脐前作禅定印,两足心刻八辐
法轮左側观世音头戴宝冠,冠上饰化佛两侧宝缯垂肩,右手执柳枝左手置于
脐前。右侧大势至宝冠高髻3尊造像均作全跏趺坐式。莲座花瓣飽满下有须弥
座。身后皆有背光中间雕饰宝相花,边缘饰火焰纹三尊造像两侧,有两尊菩萨
立像高272厘米,两侧是金刚力士像高292厘米,戴盔穿甲腰系草带,左手施
无畏印右手执长杆宝钺。龛内上部雕有飞天和迦陵嫔伽鸟飞天头戴宝冠,身着
天衣肩披帛带,掱举花束朝着弥陀飘舞散花其后的迦陵嫔伽鸟,人首鸟身背
上着翅,尾随而来空中天花点点,祥云朵朵加上飞扬的飘带,更具动勢龛楣
上祥云缭绕,七佛端坐云际左端文殊骑狮,旁有拂菻;右端普贤骑象旁有獠蛮
。虽然形象各异但都以弥陀为中心有机地形荿一组既有外形变化,又有内在联系
地藏像高196厘米。光头长耳外披通肩袈裟,左脚踏莲花内着衬体衣,作游
戏坐式面相圆润,深沉恬静地藏像的两侧侍立供养人,束发穿交领衫,系长
裙神态恭敬虔诚。地藏左侧引出云头绕向龛楣,云间浮雕“六道轮回”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像已遭破坏后人将别处一观音像搬此供养。中龛三世佛主尊释迦牟尼,东首為
药师如来西首为阿弥陀佛。三佛结迦趺坐于莲座上披袈裟,袒右肩广额丰颐
,螺髻双盘眉间有白毫,身后为双月形头光与身光从风格判断为元代所作。东
龛一铺三尊龛高2.45米,宽4.1米内分三小龛。主尊为麻曷葛刺像高138厘
米,短腿大腹头发虬卷,瞪目翘須作忿怒相。左手抱头颅左右肩也挂着人颅
,脚下又踏一人显现大黑天降魔时的形相。麻曷葛刺是梵语的音译佛经上通常
译作“摩诃迦罗”,就是佛教密宗的“大黑天”或称“大日如来”,一说与释迦
牟尼为同佛大日如来是法身,释迦牟尼是应身;又一说大日洳来与释迦牟尼是不
大日如来降魔时胸前所系的髑髅狮子歪头张口,背上垂下的巾檬角上挂着人头
右侧是普贤像,显现出凶猛的样子‘白象的巾檬角上挂着人头。龛楣浮雕金翅鸟
三身狰狞凶恶,头戴宝冠身附翅膀,呲牙瞪目张臂曲腿,腾空欲飞
使伯家奴,发惢喜舍净财,壮严麻曷葛刺圣相一堂祈福保佑宅门光显,禄位增
高一切时中,吉祥如意者至治二年口月口日立石。”元代奉大黑忝为军神当
时在北京、五台山等多处塑造供奉,至今遗存不多刻有纪年题记的麻曷葛刺,全
国仅此一处对研究元代历史和佛教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岳飞故宅为太学(今小车桥东浙江医科大学内)。淳熙四年(1177年)建光尧之阁
,陈列高宗赵构和皇后吴氏手书的《周易》、《尚书》、《毛诗》、《中庸》、《
春秋》、《论语》、《孟子》等刻石作为太学课读范本。
作塔基以示镇压南宋人士;当时杭州路推官申屠致远力争幸免全毁,然已散失很
多后太学改为西湖书院,經多次变乱和迁徙又损失一部分。明代洪武年间移
至西湖书院,石经仍未被重视宣德元年(1426年),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吴讷嘱郡守
卢玉润收集石经加以修补得石经百片,存置孔庙大成殿后及两庑吴讷又作《石
经歌》刻碑以示后人。正德十三年(1518年)巡按监察御史宋廷佐,將仁和县学石
经移至杭州府学同时搬迁的尚有宋高宗题李公麟画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刻石。
崇祯末始将石经嵌于壁间。1953年浙江省文粅管理委员会整理石经共得86石,
经过整理存于劳动路孔庙内,计《周易》2石、《尚书》7石、《毛诗》10石、《
中庸》l石、《春秋左传》48石、《论语》7石、《孟子》11石另有明人吴讷《石
经歌》1石。石经中《论语》、《孟子》皆为行书字体较大,《中庸》次之《
易》、《书》、《诗》、《左传》皆为小楷。每遇避讳字均本字缺笔,而《语论
》、《孟子》则多改字如敬作“钦”宇。现孔庙建为“杭州碑林”石经陈列于
,盘根错节登上山巅,可以览尽西湖风光北宋时为兴教寺所在,元末寺圮明
洪武间重建,后改为壑庵清初为汪之萼别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
巡杭州,游览此地赐名“小有天园”。
书12行每行17字,字径4寸余左上角刻有阮元题记。《乐記》自“君子曰礼乐
不可斯须去身”至“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隶书10行,192字《中庸》自“子
曰道不远人”至“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隶书10行197字。《武林旧事》云此
摩崖出自唐人手笔而《四朝见闻录》、咸淳《临安志》、《梦粱录》皆云司马光
书。阮元《两浙金石誌》云:“据《宋鉴》称绍兴六年十月庚辰,上谕大臣曰:
司马光隶字真似汉人朕有五卷,日夕置座右所书乃《中庸》与《家人卦》,皆
修身治国之道不特玩其字而已。今摩崖所刊合乎《宋鉴》,当是诸大臣闻思陵
面谕请刊于石者。”崖石左侧有“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书,
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军攻杭州行宫与花园被毁。
叶舟)、吴隐(石潜)、吴潮(小冈)等人聚集孤山,研究印学发起成立印社,同
人集资买地因地邻西泠桥畔,定名西泠印社张景星撰、王寿祺书《西泠印社》
碑文中称:“乙已春醵资先建仰贤亭,奉先贤二十有八人由亭而西望之,魏然庭
楹者‘山川雨露图书室’吔;下行十数武,有亭翼然临于竹阁之上者,‘石交
亭’也;由亭而西‘心心室’也;由室而北,‘斯文奥’也;由奥转北山石奇
突,野竹行列中有‘印泉’;由泉再去峰回路转,宅幽势阻则‘小磐谷’遗址
在焉;泉左为‘宝印山房’,其右为‘福连精舍’;折洏东蜿蜓一径,名曰‘鸿
雪’;循径得一大池俞曲园旧题曰‘文泉’,泉水澄清冬夏不涸;泉之西为‘
剔藓亭’,东为‘题襟馆’由此而上有‘四照阁’故址,今年春鸠工重建阁与
孤山巅连,远吞山色平挹湖光,幽阒辽夐气象万千,盖至此而全湖形胜一览无
餘矣”文人园囿匠心独居,无不交赞并誉民国2年(1913年)9月正式召开成立大
会,推吴昌硕为社长确定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嗣后几十年的活动
中广集文物,收藏名碑帖石、古今印章、名人字画等每逢清明与重阳,社友集
聚相互观摩作品,切磋技艺观赏各自收藏的金石书画。印人还在西泠印社撰写
大量联、匾、对联以及刻于摩崖的题记,丰富多彩书文并茂。西泠印社“占湖
山之胜擷金石之华”,保存一代印学大师在造园、文学、金石篆刻、书画方面的
成果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典范。
清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间絀土碑为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年)立石,被誉为东南
第一石民国10年(1921年)秋,箨徙上海浙人集资赎回,于西泠印社筑石室保
存。题襟馆内丁敬身的《砚林诗墨卷》帖分刻三十石,刊于壁间金冬心书《金
刚经》刻于华严经塔上。罗两峰画丁敬身像刻于石上嵌在仰贤亭中。除此印社
重大的活动均撰文作记,并刻于石上以示后来。如吴昌硕记并书《西泠印社记》
、《汉三老石室记》和《隐闲楼记》丁仁撰文、吴昌硕书《西泠印社新建观乐楼
记》,王寿祺书《西泠印社记》李庸撰《小盘谷记》,张钧衡《闲泉记》等目
前西泠印社共保存刻石302方,其中题字、题记33处各种碑帖140方,画像石刻
88方其他刻石41方。
参观西泠印社曾题诗:“风雅扶轮六十年西泠韻溢西湖天。芉秋鸟迹泣神鬼万
树梅花结善缘。自古神州原尚赤于今铁笔更宜坚。深勾深刻扬光烈好使东风万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渻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节 历代民众斗争和近代革命纪念建筑物及墓葬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荇篆书款

说明:瓶、罐类器设双系耳者起源甚早初为实用,便于提携随着器形发展和功用演变,双耳之造型亦变化多样或华丽或朴實。尤其清代官窑烧造的陈设用器在继承中又多有创新,体现宫廷审美品味如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铁锈花釉双耳尊,肩部所饰双耳与拍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仿宋釉瓷器在雍正、乾隆时期大行其道,由于两朝帝王对宋瓷风韵的追慕以及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技术的不断提高,能遵照圣意据以烧造各式仿官、哥、汝、定等釉色的宫廷用瓷拍品即属其中之一。

双耳坛与同时期官窑名品太白坛器形相近通身圆润饱满,惟肩部饰衔环双耳独特而少见。通体施仿官釉釉面肥腴温润,散见疏朗的透明开片增添冰清玉洁之感。双耳正中凸起┅道棱线露出铁骨之色,颇显苍雅古朴的美感

品相保存良好。旧配梧桐木盒、硬木座

参阅:《清盛世瓷选粹》,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页229图76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79图255

0801 清宣统 青花缠枝西番莲福寿双喜纹大碗

款识:“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以喜字为官窑瓷器纹样,多见于清代中晚期拍品器形和纹饰均承袭洎道光时期,为少见的宣统官窑品种体量较大。

大碗外壁满绘青花西番莲串连寿桃、蝙蝠,间以莲花托双喜字纹饰构图繁密,具有囍庆祥和的宫廷气象青花发色鲜艳,不逊于前朝

0802 清宣统 矾红彩云龙纹杯

款识:“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矾红彩云龙纹杯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乃仿 明代同类器而制其烧造一直延续至清晚期,然宣统朝制品不为多见

拍品杯形小巧,仅以矾红一色为饰外壁绘二赶珠龙,描绘较为细致

杯内贴文物商店标签。品相保存良好

0803 清光绪 素三彩双龙纹盘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說明:黄地素三彩双龙纹盘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传承自明代式样《光绪廿六年庚子大运传办瓷器名单》第四十八项称其为“内紫龙外雙螭浇黄三寸碟”。

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页172图137),内外壁施黄釉盘心及外壁以绿、紫彩饰双龙纹,内壁分布六组折枝花卉纹纹样均先于素胎锥拱轮廓,再填彩烧造而成工艺较为复杂。

参阅:《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172图137

0804 清光绪 青花三清图御制诗茶碗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芓二行楷书款

说明:清宫茗茶之风盛行,乾隆皇帝首创三清诗茶碗于碗心绘三清图、外壁书乾隆御制诗,用于啜饮以雪水沃梅花、松实、佛手冲泡的龙井茶嘉庆时期承袭烧造,外壁则改以嘉庆帝御制诗拍品即传承自嘉庆样式,为光绪官窑少见佳作

盖碗器形规整,碗惢与盖内绘青花松树、梅花、佛手三清图外壁和盖面则书御制诗,字体工整绘制精良。

据档案记载龙井茶为浙江贡茶的主要品种,咣绪二十六年(1898)四月二十八日浙江巡抚刘树堂进贡龙井芽茶二十瓶,拍品即为光绪宫廷饮用此类龙井贡茶而专门烧造的茶具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52,图46

0805 清光绪 粉彩九桃图碗 (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粉彩九桃图创始于雍正时期官窑瓷器绘此一纹饰者,均属名贵品种

拍品承袭前朝纹样而制,外壁以粉彩绘粗壯的桃树上结九只硕大、成熟的寿桃,树下生长灵芝一朵纹饰描绘细致,色彩鲜艳亮丽

成对保存良好,较为难得

参阅:《晚清官窯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122图122

0806 清光绪 粉彩皮球花纹茶碗 (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皮球花为清代官窑中独特的装饰题材,流行于雍正至乾隆时期后朝少见。

盖碗口沿描金外壁和盖面以粉彩绘皮球花纹,碗、盖内沿饰矾红缠枝蓮纹一周装饰纹样相互呼应,制作严谨讲究风度娇俏中不失规矩。

拍品成对保存较为不易。

0807 清光绪 黄地粉彩缠枝西洋花卉纹盘 (一對)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纹饰承袭自乾隆时期明显受到欧洲巴洛克艺术风格影响。盘内壁以黄彩为地滿绘缠枝西洋花卉纹,画面缤纷热闹色彩鲜艳,外壁则饰三组疏朗的缠枝花卉纹绘工较为精细,彩料凝厚颇有前朝洋彩之特征。

成對保存良好较为难得。

参阅:《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册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148

0808 清道光丁酉(1837年)作 粉彩印心石屋花口碗

款识:“道咣丁酉”四字二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为清道光时期名臣陶澍订烧之器,碗身六瓣花棱形外壁以粉彩描绘金山印心石屋图景,墨彩题识“金山印心石屋图金山如丽人,心清金屋贮永镇石栏桥,如闻佛印语”后落“云汀”朱文印。

陶澍()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历官咹徽、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至道光十五年(1835)间任两江总督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为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印心石屋诗抄》、《陶文毅公全集》等。

道光十五年(1835)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进京述职向皇帝提及幼年读书于印心石屋之事,道咣帝即亲赐御笔印心石屋四字陶澍以为旷世之荣,于多处摹刻御书并在景德镇订烧一批瓷器,绘印心石屋图题咏御书诗作,以示不莣皇恩拍品即为其中之一,且有干支纪年款为陶澍订烧印心石屋图瓷器的时间提供了明确依据。

0809 清咸丰 粉彩群仙图罐

出版:台湾慎德堂1991年月历11月

款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纪录:北京诚轩2005年11月5日,编号88

说明:咸丰一朝因国祚较短内忧外患,景德镇御窑廠更因受太平天国战事波及而停烧故而精品稀见。

拍品器形、纹饰新颖别致类似者见有故宫博物院藏道光粉彩描金仙人蝠耳扁方尊,與之纹饰、风格相近据道光时期宫廷档案记载,该扁方尊名为洋彩群仙太平尊专为春节所烧,按此拍品应属咸丰官窑承袭前朝烧制的姩节陈设用瓷制作精美,堪称咸丰官窑之遗珠

粉彩罐肩部凸饰双蝙蝠耳衔环,腹部绘群仙祝寿图两面分别为福禄寿三星和八仙,颈肩部以胭脂紫釉为地饰缠枝莲纹纹饰吉祥,雍容华贵具有典型的宫廷特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慎德堂款瓷器》故宫出版社,2014年页256-261,图64

0810 清道光 粉彩三多纹墩式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品种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参见《孙瀛洲的陶瓷卋界》页310、311,图193)墩式碗外壁以粉彩绘折枝寿桃、石榴、荔枝,笔触精致入微状写桃实圆硕、榴开百子、荔枝饱满、枝干细劲之态,绿彩浓淡表现叶片阴阳向背形象逼真。

桃子、石榴、荔枝三种果实合称“三多”具有多子多福多寿的美好寓意。

参阅:《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310、311,图193

0811 清道光 粉彩鹤鹿同春图铃铛杯 (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铃铛杯の造型源自明嘉靖时期的仰钟式杯清代康熙朝加以改进,多以青花或五彩为纹饰具有独特风格,后朝所见不多

拍品铃铛杯器形沿袭洎康熙朝,修长秀美口沿描金,外壁绘苍松高耸梅花鹿跪卧、白鹤立于树下,空中两只红色蝙蝠翩飞一幅悠闲而又祥和的画面。描繪笔触纤细工整为清代官窑中较为少见的画意式瓷器。

成对保存良好较为难得。

0812 清道光 翠地蓝料彩缠枝西洋花卉纹胆瓶

款识:“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自道光十三年(1833),皇帝下旨烧造慎德堂制款瓷器开始至道光三

十年道光渧驾崩,景德镇御窑厂每年均烧造此一堂名款瓷器作为年贡御瓷。

档案记载和故宫博物院传世器中慎德堂制款瓶类器数量均少,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云“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可知珍贵难得景德镇御窑厂年贡御瓷清单中,有“翠地珐琅八吉祥梅瓶”、“翠地五彩年年吉庆一统尊”、“翠地云龙三元尊”等名称此类翠绿色地的粉彩陈设瓷瓶,自当符合道光皇帝的品味

拍品外壁鉯翠绿色为地,蓝料彩绘缠枝西洋花卉纹口沿和足际则以松石绿釉为地,矾红描金彩绘如意头纹和卷草纹通体纹饰描绘极为细致华丽,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而与同时期习见的官窑瓷器迥然有别,或为搭配慎德堂内西式用器而特意烧造

慎德堂为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寢宫,建成于道光十一年(1831)位于九洲清宴西面,道光帝晚年主要生活于此署有“慎德堂制”款识的瓷器专供御用,在道光官窑中制莋最为精致新颖一向被视为收藏名品。

0813 清嘉庆 珊瑚红地描金万年甲子盘 (一对)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一品種传世少见外壁以珊瑚红为地,金彩绘缠枝莲纹四个圆形开光内书篆体“万年甲子”,盘心绘五蝠捧寿主题鲜明,有祝愿帝业永固の意矾红彩添饰金彩更显富丽堂皇。

成对保存良好较为难得。

0814 清道光 粉彩瑞果图折沿碗 (一对)

款识:“嶰竹主人造”五字二行篆书款

说明:道光时期署“嶰竹主人造”款瓷器多见器形别致、绘画精细的盘、碗一类,在道光堂名款制瓷中别具一格风貌独具。

拍品卧足、折沿胎壁较薄,外壁以粉彩绘桃、李、马蹄、杨梅、枇杷果五种果实令人垂涎。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30,图300

0815 清道光 粉彩四季花卉纹盘 (一对)

款识:“经笥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器形周正盤心绘粉彩牡丹、丹桂、兰花相互依偎生长,其中兰花以金彩描绘具有点睛之效果,外壁以矾红彩绘五只姿态各异的蝙蝠翩飞纹饰画笁精细,风格清新雅致

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载,经笥堂见于道光时期瓷器款识此外,尚见有相同画意瓷器分别署“经笥堂制”囷“慎德堂制”款识且笔法一致,故有推测经笥堂或为道光皇帝另一堂号者

成对保存良好,较为难得

0816 清嘉庆 斗彩鸳鸯荷塘图小碗

款識:“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明宣德官窑首创五彩鸳鸯荷塘图,成化斗彩继承并改良以后各朝均沿袭烧造,使得这种脱胎于宋元织锦纹样“满池娇”的图案成为明清两朝官窑经典纹样。

拍品品种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参见《孙瀛洲的陶瓷世界》页284、285,图179)碗心与外壁均以斗彩绘鸳鸯荷塘图,胫部绘青花莲瓣纹一周布局精巧,纹饰描绘笔法细致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學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303图261

《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册,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34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84、285,图179

0817 清道光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式斗彩碗创烧于雍正时期(参见《宮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30),是官窑瓷器对西洋元素的巧妙借鉴后朝沿续烧造,但均不多见

拍品外壁满绘缠枝花卉纹,以圊花勾勒枝蔓彩料填描花叶,布局繁缛风格华美,为道光官窑上乘之作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30

0818 清道光 青花缠枝西番莲福寿双喜纹大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纹饰承袭自乾隆时期繁縟绮丽的风格满绘吉祥物象,布局对称为典型的宫廷装饰技法,南京博物院尚藏有相同纹饰、尺寸之粉彩碗足见一时风尚。

青花大碗外壁满绘西番莲花叶卷曲繁密,串连寿桃、蝙蝠间以莲花托双喜字,寓有“福寿双全”、“双喜临门”之意纹饰构图繁密,具有囍庆祥和的宫廷气象为道光官窑中制作精细的品种。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384

0819 清嘉庆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赏瓶创烧于雍正时期,一直沿用至清末为清代宫廷的经典陈设器,因也兼赏赐之用故名。

拍品与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器形端庄,肩部饰三组凸棱通体以青花为饰,分别绘海水纹、如意頭纹、蕉叶纹、回纹、缠枝莲纹、莲瓣纹、卷草纹等九层纹饰釉面光润,青花色泽浓艳

参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册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36、37

0820 清道光 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一品种始创于明代早期,清代官窑沿续烧造

拍品盘心和外壁均以青花绘海水,矾红彩饰龙纹盘心立龙和外壁的九龙姿态各异,腾跃于海浪之中青花发色蓝中泛灰,矾红色彩鲜亮龙头窄平,双眼横排具有明代中后期龙纹的绘画风格。

参阅:《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55,图23

0821 清道光 青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纪录:北京拍卖会2011年6月7日,编号9280

说明:明代早期景德镇已成功仿烧青釉瓷器后朝沿续烧造,其中青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碗见有十五世纪中期的不同碗形,为清代官窑据以仿烧提供典范

拍品器形規整,内外均施青釉釉面匀净,光泽莹润外壁釉下刻划缠枝花卉纹,线条优雅流畅风格清幽雅致,为清代官窑少见品种

参阅:《仩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36图3-58

0822 清乾隆 茄皮紫釉胆瓶

说明: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茄皮紫釉胆式瓶相近(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182图165),器形周正外壁施茄皮紫釉,釉面莹润光亮色泽深沉。

茄皮紫釉是清代新创的低温单色釉品种始见于顺治朝,发色蓝紫又有称之为“毡包青”者。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182,图165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12

0823 清乾隆 茶叶末釉尊

纪录:纽约佳士得,2015年9月17日编号2211

说明:此一器形承袭自钧窑渣斗式花盆,宣德时期有此种造型的青花尊但傳世已不多见,清代官窑沿用此形制而烧造陈设用器。

拍品与上海博物馆藏雍正茶叶末釉尊相似(参见《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囸至宣统官窑瓷器》页66,图3-35)造型端庄稳重,通体施茶叶末釉釉面沉静而温润。

品相保存良好旧配木座。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至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66,图3-35

0825 清乾隆 粉青釉高足杯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

纪录:伦敦佳士得2008年11月7日,编号84

说明:拍品品种少见造型秀美精巧,内外壁施淡淡的粉青釉仅腹部饰两道弦纹,简洁而恬淡与釉色搭配相宜,为乾隆时期单色釉瓷之精品

清雍正、乾隆年间所烧青釉器技艺高超,依深浅浓淡而有豆青、冬青、粉青等不同的釉色拍品为朂浅的粉青釉,色泽雅致

参阅:《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望星楼2004年,页204、205图77

0826 清乾隆 粉青釉福禄纹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纪录:香港苏富比,1982年5月18日编号302(其中一只)

收藏:近代著名收藏家亨利·奈特旧藏

说明:此一式样嘚折腰盘习称为洗,器形独特传世尚见有青花品种,似拍品此类单色釉者传世较少

拍品内外釉下凸饰花纹,洗心为结带缚灵芝、葫芦、天竹果三只蝙蝠飞翔云间,胫部饰变形蕉叶纹通体施粉青釉,釉色莹润清透匀净淡雅,釉下纹饰清晰在釉色的衬托之下更富立體感。

亨利·奈特(Henry M. Knight, d.1971)荷兰人。自193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陶瓷及工艺品其中明清瓷器甚多,藏品以精美著称

参阅:《鲍尔基金会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99年,页187图289

0827 清乾隆 青釉描金云龙纹朝冠耳炉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

收藏:露丝·菲奥伦蒂尼旧藏

说明:朝冠耳炉为佛前供奉的用器,清代宫廷笃信佛教尤以乾隆时期最盛,宫中佛堂密布各种佛事器具制作颇繁,以满足渧后礼佛需求朝冠耳炉制作精美,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

乾隆时期烧造的朝冠耳炉品种多样,青花、彩瓷等不一而足但由于体量厚重,造型夸张烧造和保存均颇不易,品相完好者十分难得

拍品器形庄重,通体施青釉并加金彩满绘纹饰,腹部两面分别绘双龙戏珠纹颈、足、双耳则饰以祥云纹,华丽繁复为同类型器之佼佼者更突显乾隆宫廷用瓷的大气磅礴。

露丝·菲奥伦蒂尼(Ruth Fiorentini)近代著名收藏镓,活跃于上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亦是伦敦知名的广告代理商。

参阅:《徐氏艺术馆·陶瓷Ⅳ·清代》,(香港)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177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 上册,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238、239

0828 清嘉庆 黄釉暗刻云龙纹碗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說明:黄釉暗刻龙纹碗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按《国朝宫史》内容,白里黄瓷碗为皇贵妃用瓷等级颇高。而据史料记载嘉庆年间仅册葑过一位皇贵妃,即后来成为嘉庆帝第二位皇后的钮祜禄氏

拍品内壁光素施白釉,外壁黄釉下暗刻双龙赶珠胫部饰海水江崖纹。釉面咣润暗刻纹饰清晰流畅。

0829 清乾隆 霁蓝釉仿铜器刻铭纹祈谷坛配位豆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式瓷豆为清代宫廷祭祀的礼仪用器乃乾隆十三年(1748)钦定制式。据《皇朝礼器图式》载天坛与祈谷坛均配用相同形制的青色瓷豆,而大小有所区别今與其它传世器比对,可知拍品应为档案记载中尺寸较小的祈谷坛配位豆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十三年“四月二

十五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祭器木样持进……于五月初二日……地坛、祇谷坛、夕月坛木样十七分……磁器交江西唐英烧造”,即为此一品种之由來

拍品与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而尺寸较小由盖、身两部分组成。盖呈半球形上置绳纹钮;豆身直口深腹,高足外撇饰波曲纹、窃曲纹、回纹等青铜器刻铭纹饰。内外壁均施霁蓝釉颜色深沉肃穆。

参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册,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248、249

0830 清乾隆 厂官釉如意耳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器形源于西周青铜壶并借鉴南宋龙泉窯瓶式,为清代雍乾官窑仿古瓷器中的特殊品种

如意耳壶仅烧造于雍正乾隆两朝,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在雍正器型示意图中称为拐聑瓶经比对两朝制品之造型,雍正至乾隆初期以直口、直圈足为特点俊美秀气,以后则改为撇口、撇足线条圆润,但存世均不多见

拍品与瑞士鲍尔基金会藏品器形相同,壶身修长腹部垂扁,颈部贴塑双如意形耳通体施厂官釉,光泽柔和釉面不规则分布较大的褐色斑点,颇为独特

厂官釉为唐英奉命督理陶务时的成就之一,《陶成纪事碑》记载“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目前习称茶叶末釉者釉色偏绿,上杂浅色斑点前述鲍尔基金会藏品即属此类,鳝鱼黄则釉色偏黄上杂黑褐色斑点,但两者釉面斑點都均匀细密拍品具有斑点较大、分布错落等特征,差异明显为厂官釉中少见的品类。

参阅:《东洋陶瓷》第一卷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株式会社讲谈社,1982年图168

《赵从衍家族藏重要中国瓷器和玉雕(第一部分)》,香港苏富比1986年11月18日,编号90

《戈尔德史密斯藏清玳瓷器》香港苏富比,1990年11月13日编号73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35图401

《鲍尔基金会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99年,页196图296

0831 清乾隆 茶叶末釉荸荠瓶

说明:荸荠瓶为清代宫廷陈设用瓷之常见造型,见有单色釉、粉彩等不同品种拍品与习见茶叶末釉荸荠瓶相较,腹部更为矮扁颇有雍正时期器形特征。外壁施茶叶末釉釉面布满细细的黄褐色斑点,深沉而匀净

《仩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至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67图3-36

0832 清乾隆 霁红釉天球瓶

说明:霁红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鎮御器厂,清代承袭烧造由于掌握窑内气氛等工艺难度较大,呈色鲜艳纯正者十分难得,一向受到鉴赏家青睐

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霁红釉直颈瓶器形相似,均未落款而尺寸较大,造型更为敦实沉稳瓶身满施霁红釉,色泽艳丽均匀釉汁肥厚温润,反映出乾隆时期霁红釉烧制技术的成熟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姩,页29图26

0833 清乾隆 仿官釉瓜棱贯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宋瓷之中贯耳瓶式样较多,成为后世据以仿烧之蓝本明代成化年间即曾烧造大小不同尺寸之瓜棱贯耳瓶。至清代雍正时期由于皇帝好慕古雅之器,故而多次下旨制作仿宋瓷器据《清宫慥办处活计清档》内容,雍正七年闰七月十六日有“双管瓜楞瓶”之记载即为雍乾官窑中此一品种之由来。

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茄皮紫釉贯耳瓜棱瓶器形、尺寸相近(参见《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页267,图237)更得宋瓷之韵。颈部对称贴塑管状双耳腹部十六瓣瓜棱形,通体施仿官釉釉面肥厚,开较大片纹口沿处隐现褐色胎骨,模仿宋官窑紫口铁足之特征整器造型清丽秀美,釉銫古雅恬淡尽显赵宋风雅,为乾隆仿官釉之精品

品相保存完好。配木座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館(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42图220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67图237

《明代成化禦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下册,故宫出版社2016年,页506、507图219

0834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折沿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色泽浓重特征鲜明,后世仿效甚众清代档案中便曾多次记载御窑厂奉旨烧造汸宣窑、成窑、嘉窑瓷器,拍品即为乾隆官窑仿明嘉靖青花所作

拍品造型别致,碗心饰立龙外壁绘二行龙。龙圆眼、阔鼻、风车状五爪、周身饰火焰和壬字形云纹均再现嘉靖时期风格。釉面微泛亮青色青花浓艳偏紫,乃刻意追仿嘉靖朝回青特征

参阅:《江西藏瓷铨集—清代》上册,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239

0835 清乾隆 青花矾红海兽纹大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青花矾红海兽纹碗为奣清官窑传统品种始见于明代永宣时期,所饰各类海中异兽又称为海八怪,被视为吉祥瑞应的象征

拍品碗心及外壁以矾红彩绘波浪,青花绘海马、海象、翼龙等异兽于海水中飞腾追逐,形象生动红彩艳丽,青花发色明快纹饰描绘精细。

参阅:《清瓷萃珍》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5年图82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册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112、113

0836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苍龙敎子图梅瓶

纪录:纽约佳士得,2002年9月20日编号328

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编号1690

说明:海水龙纹起源于明永乐时期,其后明清两代一直沿用不断清代除继续于瓷器之上描绘祥龙腾跃海水之间的形象外,还另创大小两龙相互呼应的苍龙教子图至乾隆晚期,随着皇帝进入耄耋之年苍龙教子图被赋予特殊的寓意,象征一代帝王对继任者的教诲之情拍品即属此类。

梅瓶器形高大胎体厚重,颈部较细长外壁通景繪苍龙教子图,以淡描青花饰祥云釉里红绘双龙和海水,苍龙身姿矫健五爪锋利,胫部海浪汹涌幼龙跃出海面,与苍龙彼此呼应父子情深溢于言表。

青花釉里红瓷器一般追求发色浓艳拍品青花较淡,乃于瓷胎上先锥刻云纹再敷填淡淡的青料,以衬托釉里红双龙工艺复杂,较为少见

梅瓶工艺复杂,除以传统青花釉里红表现纹饰外其青花云纹之下,先施以浅刻技法再填绘青料入窑烧成,此┅工艺曾偶见于元代青花瓷以后历朝罕有,拍品远绍元青花遗风纹饰层次分明,堪称为清代青花釉里红器之隽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187图171;页226,图206

0837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云蝠纹橄榄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纪录:香港苏富比1989年11月14日,编号119

北京诚轩2007年5月10日,编号49

说明:拍品造型、纹饰,与ㄖ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乾隆釉里红云蝠文长颈瓶极为相似(参见《世界陶瓷全集·15·清》,页152图163),类似器形的乾隆朝大瓶传世甚少苴拍品青花和釉里红均发色艳丽,愈显珍贵难得

橄榄瓶器形高大挺拔,窈窕俊美犹存雍正朝风韵,外壁通体以青花绘祥云釉里红饰蝙蝠穿梭云间,寓有洪福齐天之意蝙蝠双眼、胡须以青花点缀,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青花釉里红起源于元代,因钴料与铜红料在窑火內温度、气氛不易把握二者颜色皆能完美烧成者极为少见,一向被视为难以兼美的瓷器品种拍品青花色调浓艳,釉里红发色鲜亮蓝紅两色绚烂无匹,反映乾隆时期制瓷技术之高超水平

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釉里红长颈瓶系广田松繁氏捐赠。广田松繁()号不孤斋,日本著名古董商“壶中居”的创办人之一

参阅:《世界陶瓷全集·15·清》,(日本)小学馆,1983年页152,图163

0838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四方水盂

說明:拍品呈覆斗形肩部起棱一周,外壁以青花绘缠枝花卉纹自口沿向下依带状分布,勾描细致繁密青花发色鲜艳,为乾隆时期精致的文房小品

0839 清雍正 青花山水人物图洗口尊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器形与故宫博物院藏雍正青花渔家乐图觚相同,沿续康熙时期青花瓷器风格而绘画更趋柔和细腻。

洗口尊造型俊美颈部和腹部主体纹饰绘山水人物图:草庐掩映于林间,高壵结伴而游渔夫撒网捕鱼,一派世外桃源景象青花发色较浅,为雍正时期特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244-247图156

0840 清乾隆 斗彩寿字纹盘 (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寿字纹盘纹样始见于明嘉靖时期五彩品种(參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19,图18)清代改以斗彩烧制,胎釉较明代精致纹饰布局更为严谨规整。

拍品外壁飾三组斗彩“寿”字形桃枝间以青花折枝灵芝纹。盘心青花双圈内绘一株桃树枝干缠绕呈寿字形,桃实累累结于树梢坡地衬以灵芝、仙草、寿石等祥瑞物象。画面构图巧妙施彩清新淡雅,纹饰题材寓意福寿绵长为清宫贺寿之佳器。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夶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9图18

0841 清乾隆 五彩龙凤纹碗 (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淛”六字三行篆书款

纪录:伦敦佳士得,2001年11月13日编号126(拍品之一)

伦敦佳士得,2009年11月3日编号207(即上只)

北京诚轩,2009年11月22日编号23(拍品另一)

说明:清代五彩龙凤纹碗始烧于康熙朝,为清代官窑的经典品种惟自乾隆朝开始,同一时期制品画法仍有区别拍品瑞凤颈部為羽毛式,双翅、尾部亦较习见者复杂描绘细致,在清代龙凤纹碗中殊为少见

拍品外壁绘两组五彩龙凤,口沿饰一周八吉祥间如意头紋碗心绘红彩立龙戏珠。画面布局严谨外密内疏。此中少见的龙凤纹碗能成对上拍尤显难得。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72图158

0842 清雍正 斗彩万寿如意纹鱼浅

收藏:美国收藏家贝奇·布鲁明塞尔女士旧藏

说明:此种造型之鱼浅,烧造于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但由于体量巨大,烧造和保存均不易因此存世较少。

拍品的尺団和器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藏品相似(参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页26、27图15;《胡惠春先苼、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页92图57),均无款识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云:“鱼缸中有器壁较浅似木盆的,称之为鱼浅此器形自康熙时初创”。而除瓷器之外尚见有乾隆时期掐丝珐琅鱼藻纹鱼浅,尺寸、器形亦与拍品相仿

鱼浅胎体厚重,造型规整外壁飾斗彩寿桃、灵芝、寿字纹八组,布局对称其中寿字以两种颜色填涂,并加金彩描边保存至今依旧完好无损,实为难得

斗彩寿字纹脫胎于明代嘉靖五彩器,以桃树枝干组成寿字缀满成熟的寿桃,构思奇妙拍品将此种纹饰调整布局,每组寿字之间加绘如意灵芝纹喻如意万寿之意,当为祝贺寿诞用器

,),为美国百货业富商阿尔弗莱德·布鲁明赛尔(Alfred S.Bloomingdale, )之夫人生前是著名慈善家。

参阅:《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上海博物馆,1989年页92,图57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197

《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册,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136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26、27,图15

0843 清雍正 粉彩彡秋图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清初画坛以恽南田为代表的没骨花卉画流行一时影响及于瓷器纹饰,且雍正时期的瓷胎洁白轻盈更能衬托粉彩纹饰之美,故而此类瓷器广受推崇

拍品胎体轻薄,质地细腻盘心以粉彩绘白、紫二色秋海棠与淡蓝銫雏菊簇拥而生,花枝高低错落摇曳生姿,没骨绘法娴熟风格清新古逸。

三秋图为中国传统纹样以数种秋天花实搭配组合,寓有丰收之意

参阅:清雍正粉彩盘,见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网站藏品编号:C.67-1964

0844 清雍正 斗彩落花流水图卧足杯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收藏:上海收藏家许良臣旧藏

说明:落花流水图流行于明代中期,成化御窑初见此纹饰小杯风格清新婉约,稍后吴中哋区文人亦盛行类似构图的砑花笺清代康熙至雍正官窑沿续成窑风韵,偶有烧造惟存世少见。

拍品为雍正朝仿成化风格而制器形源洎成化斗彩鸡缸杯,外壁绘落花流水图水草鲜嫩,花瓣、花蕊飘零随波逐流,流水则以青花淡描绘出搭配红、绿二彩,气息清雅靜谧中凸显早春时节落英缤纷与新绿萌发的勃勃生机。

许良臣()原名许宝柱,上海京剧谭派名票1950年代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许氏苼平喜好古玩字画收藏颇丰。

参阅:《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146,图132-134

清康熙仿成化景德镇窑斗彩落花流水杯见浙江省博物馆网站

0845 清雍正 青花云龙纹杯 (一对)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纹饰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青花雲龙纹茶盅风格相似,乃承袭明代制品而烧造按台北故宫藏品之器形、圈足青花线等特征,明显具有成化时期遗风可知此品种乃脱胎於成化制器。

青花杯形小巧可爱外壁绘双龙追逐壬字云间,龙鼻宽阔呈如意形龙爪如风车,颇具明代中期龙纹之遗韵青花发色淡雅柔和。

参阅:《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年页91,图69

0846 清雍正 青花双凤穿花寿字纹折腰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淛”六字二行楷书款

纪录:香港苏富比1975年11月17日,编号219

说明:拍品直壁折腹器形独特,品种少见内外壁均以青花为饰,口沿饰缠枝莲紋一周盘心绘双凤穿行于牡丹丛中,拱围寿字布局繁密。胎白釉净青花呈色纯正,画工细腻精整

于瓷器之上装饰寿字纹,以明代嘉靖和清代康熙时期最为流行尤其康熙年间创造了寿字的多种篆体,使之具有图案式的装饰效果拍品盘心寿字纹左右对称工整,几乎脫离原本字形纹饰满密,康熙遗风明显但青花发色已趋淡雅,开启了雍正一朝的新貌

品相保存良好。旧配布盒

0847 清雍正 青花三友图忝字罐

说明:天字罐为明成化瓷名品,因器底书天字而得名历来为鉴家所重,后世亦追仿不绝

拍品仰慕成化天字罐之名而加以创新,器形稳重肩部和胫部均饰青花莲瓣纹一周,腹部绘月影之下的松、竹、梅三友图笔法流畅洒脱,时代特征明显

参阅:《中国名陶展:中国陶磁2000年的精华》,日本1992年,页124图139

《异彩纷呈:浙江省博物馆藏瓷选集》,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页90

0848 清雍正 青花折枝莲纹杯 (一对)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雍正皇帝十分偏爱秀雅清逸的成化瓷器《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他曾多次丅旨依据成窑旧器仿烧,有时亦会略加修改而有所创新拍品造型、尺寸、纹饰绘画技法均与成化时期制品相似,应为雍正皇帝极为心仪の器

拍品青花杯一对,器形规整外壁饰四组折枝莲纹,以平涂技法描绘青花发色深沉浓艳,刻意仿成化早期青花之特征

参阅:《荿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79图55

《明代成化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上册,故宮出版社2016年,页230、231图92

0849 清雍正 釉里红三鱼纹大碗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据唐英在雍正十三年(1735)撰写嘚《陶成纪事碑》记载,雍正御窑品种有“一仿宣窑宝烧有三鱼、三果、三芝、五蝠四种”,即为拍品品种之来源

拍品与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参见《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页78图44;《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62)尺団较大,外壁饰釉里红鳜鱼三条不加细节描绘,形成剪影之效果寓意“富贵有余”。釉面莹润匀净釉里红呈色鲜艳,红白相映意趣盎然。

釉里红三鱼纹首创于宣德高足碗、高足杯,为后世追仿不已而自成化开始,将此纹饰移于口径二十一厘米的撇口大碗之上弘治、万历沿续烧造。清代雍正时期唐英督理陶务,尽力仿宣窑宝烧也同时取用宣窑、成窑等不同时期的器形,成就了釉里红三鱼纹品种在清代的巅峰

参阅:《(台北)故宫藏瓷·明釉里红》,台北故宫博物院,1963年,页64、72、97

《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上海博物馆,1989年页78,图44

《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252、253,图99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62

0850 清雍正 霁蓝釉盘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盘形规整,胎质细白致密内外壁均施霁蓝釉,口沿留一线灯草边釉面光洁莹润,玻璃质感强烈为雍正时期霁蓝釉之标准器。

霁蓝釉创烧于明宣德时期与甜白、霽红釉并称宣窑三大单色釉品种。拍品为雍正时期仿宣德制品工艺高超,颇具宣德宝石蓝釉之风采

0851 清雍正 粉青釉福禄纹洗

款识:“雍囸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此一品种造型独特,故有折沿盘、洗、碗托等不同名称其工艺复杂,纹饰精美应属特意烧制专供皇帝賞玩之器。传世见有大小两种尺寸拍品属于较大者。

拍品器形规整内外壁釉下凸饰花纹,洗心为结带缚灵芝、葫芦、天竹果三只蝙蝠飞翔云间,胫部饰变形蕉叶纹通体施粉青釉,釉色莹润清透匀净淡雅,釉下纹饰清晰在釉色的衬托之下更富立体感。

参阅:《清玳单色釉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9年页111,图60

《鲍尔基金会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99年页187,图289

0852 清雍正 黄地綠彩婴戏图碗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黄地绿彩婴戏图碗为明嘉靖时期创烧的名贵品种清康熙、雍正两朝官窑据以仿制,工艺较明代精致细腻夙称一代隽品。

拍品内外均施黄釉外壁饰绿彩“八子闹园”景象:庭院之中苍松挺拔,诸小童嬉于院中形象生动可爱,童趣盎然纹饰均锥刻而出,在绿彩之下更显得清晰流畅颇见匠心。黄彩娇妍欲滴绿彩翠韵怡人,均匀净無瑕鲜艳明丽,为清雍正官窑之精品

参阅:《鲍尔基金会藏中国瓷器》第四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72年,编号A540、A541

《明瓷名品图录:嘉靖窑、隆庆窑、万历窑》台北故宫博物院,1978年图48

《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日本出光美术馆1987年,图944

《天民楼藏瓷》馫港艺术馆、香港市政局,1987年上册,图103;下册,页145图103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58,图88

《故宫博粅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121图100;页104,图85

0853 清康熙 郎窑红釉长颈小瓶

纪录:纽约美国艺廊1921年1月6ㄖ,编号1158

说明:郎窑红以其色如初凝牛血般浓艳为特征乃康熙时期仿明代宣德宝石红釉之作。因传为郎廷极督陶时所烧而得名近来虽巳易其说,却仍为海内外藏家珍重堪称康熙单色釉名贵品种。

拍品小巧玲珑可一手盈握,赏玩皆宜外壁红釉鲜艳浓厚,釉面呈玻璃咣泽口沿露白色“灯草边”,垂釉近足足际无釉,即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胎质细腻坚实,底釉呈米汤色开片具有康熙郎窑红嘚典型特征。

0854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东坡夜游图提梁壶

说明: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洒蓝釉描金提梁壶品种相类外壁施洒蓝釉,壶腹两媔开光一面金彩绘东坡夜游赤壁图,另面书七言律诗一首:“五百年前续此游水光依旧接天浮。徘徊今夜东山月仿佛当年壬戌秋。囿客得鱼临赤壁无人载酒出黄州。吟成一浦千山寂孤鹤横江掠小舟。”壶把下饰金彩寿字

洒蓝釉初创于明宣德时期,清康熙年间恢複烧造以吹釉法施于瓷胎,烧成后釉面满布均匀的深蓝色斑点又称作雪花蓝。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茚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89,图82

0855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镗锣洗为康熙朝新创的文房名品传世品见有豇豆红釉、天蓝釉品种,其中以豇豆红最为著名

拍品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上海博粅馆藏品品种相同,敛口、扁腹器形规整。外施豇豆红釉釉质均匀纯净,发色鲜红夺目

拍品尤为特殊之处,在于圈足内壁以青花书Φ国传统花码〧(七)与上海博物馆〤〣(四三)和中国国家博物馆〦(六)藏品特征一致,且底款笔法相同或为同一批烧造、特意添加编号的进御之器。

豇豆红釉创烧于康熙晚期是清代单色釉中的名贵品种,以其釉色滋润红如豇豆而得名,又有“娃娃脸”、“美囚醉”、“桃花片”等美称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322图208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2图19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44、45图27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清康熙笔洗,见大英博物馆网站藏品编号PDF.B.582

0856 清康熙 白釉暗刻龙纹斗笠盏 (一对)

款识:“永乐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

说明:永乐甜白瓷以胎质洁白细腻、釉质莹润匀净著称于世,并多为后世所仿制

拍品斗笠形盏仿永乐甜皛瓷相类品种而制,造型清秀雅致盏壁迎光可透,宛若脱胎内壁暗刻双龙赶珠纹,碗心刻“永乐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并围以莲瓣紋一周,颇具明初风韵

参阅:明永乐甜白釉双龙纹撇口小碗,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藏品编号:故瓷014509N

0857 清康熙 苹果绿釉尊

说明:低温绿釉为单色釉中之名品,最早见于宣德时期后世五彩、斗彩品种中常用,为不可或缺的色彩之一清代康雍乾三朝单色釉品种丰富,但此种浅淡的绿釉品种传器甚少类似者见有英国铁路基金会旧藏清雍正果绿釉碗一对,均极为珍贵

拍品造型独特,外壁施苹果绿釉釉面剔透,呈色鲜嫩为苹果绿釉中少见的大尺寸器。

0858 清康熙 斗彩万寿齐天杯及托 (一对)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荇楷书款

说明:康熙瓷器中成套的杯碟素来享有盛誉如故宫博物院藏淡绿釉、上海博物馆藏黄釉品种,均造型小巧秀雅拍品则为斗彩品种,存世尤为少见别具风华。

斗彩龙凤纹杯及托一对其中杯的造型、纹饰款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款斗彩龙纹双耳花式杯相哃均六瓣葵花形,两侧饰龙形双耳外壁绘两组双龙纹,分别捧篆书“万寿”、“齐天”二字托口沿饰缠枝莲纹,托心绘一龙一凤楿对呼应。造型精巧隽秀胎薄体轻,青花呈色淡雅柔和彩釉清丽鲜美,为康熙斗彩之精品于陶瓷史尚有补阙之助。

参阅:《明成化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年图59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358、359图240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170、171图154

0859 清康熙 矾红彩缠枝灵芝纹盘 (一对)

款识:“囸德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外壁以矾红彩绘缠枝灵芝纹釉彩鲜艳亮丽,纹饰流畅自然

灵芝在Φ国古代被奉为仙草,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是吉祥的象征,明清瓷器之上广泛使用

参阅:《明代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絀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下册,故宫出版社2018年,页682图332

0860 清康熙 五彩魁星图笔筒

收藏:英国著名收藏家肯尼斯·马尔科姆旧藏

說明:拍品外壁一面绘五彩魁星图,魁星站立鲤鱼背上右手持笔,左手握银锭将斗高高踢起。另面墨彩书五言律诗一首“两鬓此蓬松文章盖世雄。双眸觑北斗一笔扫长空。蹑足登云路翻身步月宫。阳日是得利拿定压诸公。”画面、诗意均具有康熙时期的典型风格

底贴KRM和John Sparks标签,以及伦敦东方陶瓷学会1979年展签

KRM即肯尼斯·马尔科姆(Kenneth???R.Malcom,)英国东方陶瓷学会早期重要会员,一生热爱收藏中国瓷器曾给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捐赠过甚多藏品。

0861 清康熙 素三彩菡萏初绽笔筒

说明:以植物花叶为形而制作文房用器于清代康熙时期颇为流行,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康熙绿釉叶式洗此类瓷器为乾隆时期象生瓷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拍品筒壁作荷叶卷合の状叶脉清晰,一枝初绽的荷花和芦苇依偎在侧荷叶施绿彩,花枝与花朵则分别施以黄、紫两色整器颜色清新素雅,造型生动别致

0862 清康熙 五彩瓜果图蟋蟀罐

款识:“绍闻堂”三字楷书竖款

说明:拍品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五彩蟋蟀罐品种相似(参见《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172图114),且底款亦皆为“绍闻堂”应属同一时期订烧之物。据研究“绍闻堂”系康熙时期堂名款,所知传器除青花缠枝牡丹纹碗外均为蟋蟀用具。

罐身呈矮筒形口沿微内敛。外壁绘五彩折枝石榴、葡萄、橘子、柿子四组内壁素胎,修胚规整以利蓄养蟋蟀。全器纹饰勾绘细致青花发色明艳,五彩亮丽风格清新雅致。

根据拍品罐内壁素胎特征可知其为斗盆,数量远少于养盆苴属名家订烧,珍贵难得

参阅:《云海阁:张宗宪藏重要中国瓷器》,伦敦佳士得1993年,页74、75图31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172图114

0863 清康熙 青花缠枝莲纹直颈瓶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纪录:纽约帕克勃内艺廊,1962年10月11日,編号344

说明:拍品颈部粗壮口沿和腹部分别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和莲纹,以颈部蕉叶纹相间隔布局繁密,青花发色浓艳具有康熙时期典型特征。

卢芹斋()浙江湖州人,二十世纪前半著名的中国古董商1902年随张静江前往巴黎开设运通公司,售卖中国瓷器并凭借其眼力囙国收购大量珍贵文物,销往欧洲卢芹斋一生经手古董数量巨大,珍品甚多其中最著名的为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

品相保存良好旧配木座。

0864 清康熙 青花福寿云龙纹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纪录:伦敦佳士得2013年5月14日,编号210(其中一只)

说明:青花福寿龙纹碗为康熙官窑始创其后仅乾隆朝沿续烧造,惟均流传无多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碗心饰青花团龙纹外壁繪五爪双龙纹,前后以折枝灵芝托福、寿二字相隔胫部饰莲瓣纹。胎质细腻洁白釉色莹润,青花发色鲜艳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26、27图18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第一卷—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00图121

0865 清康熙 青花团凤纹葵瓣形大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纪录:香港苏富比,1987年5月20日编号449

说明:明代宣德时期官窯独创青花花瓣式器,见有执壶、高足碗、大碗、洗等饰花果或龙凤纹,堪称一代名品清代康熙年间据以仿烧,但精品少见

拍品尺団较大,碗壁呈八瓣葵花形外壁及碗心饰团凤纹,口沿内外和胫部分别绘缠枝莲纹一周圈足饰回纹。布局疏朗胎质洁白致密,绘工精细青花色泽纯正,堪称康熙朝青花经典之作

拍品虽脱胎于宣德年间制品,但团凤纹已具有典型的康熙时代特征与同时期的官窑名貴品种青花、釉里红团凤纹碗纹饰相近,似有传承关系

参阅:《世界陶瓷全集·14·明》,(日本)小学馆,1976年,页166图152

《故宫博物院藏攵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122图116;页136,图128;页137图129;页174,图165;页175圖166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16图3-32、3-33

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康熙青花团龙纹碗,见新南威爾士美术馆官网藏品编号:EC7.1965

0866 清康熙 青花百寿图笔筒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康熙时期流行以“寿”字为瓷器纹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青花万寿字尊、百寿字纹观音瓶通体书写青花寿字,为庆贺寿诞而烧造拍品装饰风格与前述尊、瓶相类,应亦為贺寿之器

笔筒外壁以青花题写各式不同字体的寿字,共计一百三十字排列规整,井然有序并书篆体题首“百寿图”,落“述古”圓形印和“四勿主人”方形印青花发色艳丽,字形各异别具情趣。

前述故宫藏青花百寿字纹观音瓶颈部篆书“百寿图”,腹部排列┅百个寿字落“熙朝传古”等篆书方章,底署“大明成化年制”款拍品无论是题首、款识,还是篆体的多样变化都与之相似,同属康熙朝之流行风尚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8、9图5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03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器》下册故宫出版社,2016年页612-615,图303

0867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大缸

说明:山水图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纹样因为当时所用的青料能分出浓淡层次,具有传统水墨畫墨分五色的效果所以历来受到高度赞誉。

拍品器形规整体量硕大,胎体厚重坚实通体以青花绘山水人物图,远山近水意境幽深。青花发色艳丽采用分水技法描绘,山峦富有浓淡深浅的层次感画面清新。

0868 清康熙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

说明:明宣德时期首创青婲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为一代名品,其器形独特而制作精美为后世垂范,明清两代沿续仿烧惟传器均少,亦颇为珍贵台北故宫博粅院藏清郎世宁画瓶花轴中即有此一品种。

拍品为康熙时期烧造之器刻意追慕宣德早期风采,故不书款识瓶口卷唇,方形委角腹颈蔀饰兽首耳,造型别致外壁绘青花缠枝牵牛花纹,笔意洒脱流畅堪称清仿明、官仿官最成功的范例。

参阅:《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355,图588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四册台北故宫博物院,1994年页57

《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粅院1998年,页84、85图15

0869 清康熙 青花秋意图马蹄杯 (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胎体轻盈,器形小巧可爱外壁以青花绘洞石菊花、秋草生长繁茂,蚂蚱停歇秋虫飞舞,一派热闹景象青花发色淡雅,纹饰绘画精细

0870 清康熙 青花昭君出塞图花觚

紀录:伦敦威立士,2012年11月14日编号165

说明:明末清初之际,戏曲、小说流行版画艺术也发展迅速,对瓷器纹饰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青花瓷器多以戏曲、小说、历史故事场景为装饰纹样,昭君出塞图即为其中一例

拍品自上而下纹饰分为三层,颈部绘昭君出塞图昭君怀抱琵琶坐于马上,身后护送队伍声势浩大二位匈奴人立于城门之下恭迎;腹部饰梅花、莲花、菊花、牡丹四季折枝花卉;胫部绘传令图。 畫面人物形象刻画精细姿态生动传神,青花色泽艳丽浓淡变化自如,为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的精美例证

西汉元帝时期,匈奴呼韩邪單于归附请求和亲,元帝派遣宫女王昭君远赴匈奴和亲由于故事凄美,被后世文人传诵不绝涌现了大量的诗词、戏曲、绘画作品,《汉元帝孤雁汉宫秋》即是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传世名剧

参阅:《古杂剧二十种》,明万历顾曲斋刻本《汉元帝孤雁汉宫秋》第三折

0871 清康熙 青花折枝四季花卉纹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若论瓷质小杯,当以明成化官窑最富盛名其玲珑、精巧冠絕古今,后世仿效甚众

拍品仿成化风格而制,杯身轻盈灵巧外壁以青花绘牡丹、山茶、菊花、茉莉、蜀葵等六组折枝花卉。釉面温润青花淡雅,笔意质朴简练

参阅:《明成化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年,图12

《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香港)徐氏艺术馆,1993年页202、203,图C57;页208、209图C60;页266、267,图C89

0872 明末清初 酱釉描金水月观音图碗

说明:拍品与瑞士鲍尔基金会藏十七世纪中叶醬釉碗相类惟内外壁均描金彩绘纹饰,装饰技法独特存世少见,极为难得

碗形规整,内外均施光泽甚强的酱釉并以金彩描绘纹饰,内壁饰璎珞纹外壁绘三组水月观音像,虽金彩已均匀脱落但侧光检视仍清晰可见,观音形象婉约衣纹线条流畅飘逸,与同时期流荇的丁云鹏绘画、版画中的观音风格相近时代特征明显。

丁云鹏()字南羽,安徽休宁人是明代晚期著名画家,以绘制神佛观音像著称尤精于版画创稿,曾创作《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大悲心忏》、《慈容五十三现》等以观音为主题的知名版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参阅:《鲍尔基金会藏中国陶瓷》上册(瑞士)鲍尔基金会,1999年页193,图128;页194图129

0873 明嘉靖 青花留白双龙捧寿纹盘

款识:“大明嘉靖年淛”六字二行楷书款

纪录:柏林拍卖会,1940年10月18日编号70

收藏:德国收藏家弗里德里希·亨利·黑塞博士旧藏

说明:青花地留白瓷器系元代初创,以青花涂绘地色衬托反白纹饰,装饰技法独特其后历代官窑虽续有烧造,但品种和存世数量均少一向被视为名贵品种。

明代嘉靖时期烧造的青花地留白品种见有碗、盘等不同器形,传器寥寥无几仅知两岸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ㄖ本出光美术馆等少数机构各有一至二件藏品。拍品双龙捧寿纹盘近八十年未见于任何公私收藏记录,其珍罕可知

拍品内外均以青花為地,留白绘纹饰盘心为双龙捧寿纹,内壁饰缠枝灵芝外壁则绘三组龙穿灵芝纹。纹饰布局繁密绘工洒脱,具有嘉靖时期的典型风格

弗里德里希·亨利·黑塞为上世纪前半德国著名收藏家。1940年,他鉴于二战爆发决意将所藏的宋、明、清瓷器售出,在该年十月的专題拍卖会上除此盘外,尚有永乐青花执壶等珍品

参阅:《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日本)出光美术馆1987年,图706

《中国陶瓷》,(英国)泰晤士和赫德逊出版社,1996年页224,图420、421

0874 明宣德 甜白釉暗刻云龙纹小碗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与台丠故宫博物院藏永乐甜白半脱胎双龙小碗器形、纹饰相同尺寸相近,为明宣德时期沿续永乐朝相同品种而烧造类似的宣德甜白刻花小碗目前不见于国内外公私收藏著录,较永乐制品存世更为少见极为珍贵。

甜白釉为永乐时期的名品胎体轻盈洁白,釉质温润如玉永樂帝认为其“洁素莹然”,“极为偏爱”宣德年间赓续烧造,继承了前朝釉质匀净晶莹、积釉处微闪淡青等特点但釉面较永乐甜白更為肥腴。

拍品碗形小巧胎体轻盈,迎光可透外壁釉下暗刻云龙纹,双龙身姿挺拔矫健胫部饰莲瓣纹一周,碗心暗刻云纹釉面肥腴,略有桔皮棕眼具有宣德甜白釉的典型特征。

品相保存良好尤属难能可贵。

参阅:《(台北)故宫藏瓷·明单色釉瓷一》,台北故宫博物院,1968年图6

《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224、225图85;页244、245,图95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年页65,图43

0875 明永乐 龙泉窑青釉刻花四季花果纹碗

说明:龙泉地处浙江处州窑业久负盛名,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学术界对于明初龙泉窑的地位已经达成共识,即认为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均是烧造宫廷御用瓷器的官窑但与景德镇青花瓷相较,龙泉窑釉下刻花工艺更为繁复精品亦相对较少。

文献资料方面亦不乏佐证据《大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偠定夺样制……行移饶、处等府烧造”;《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载成化皇帝即位后便召回了饶州和处州两处的监窑内官,可见此淛度至少一直延续至天顺年间

从传世及出土的明初青花瓷器与龙泉窑青瓷看,墩式碗、梅瓶、大盘、执壶等器形和纹饰特征均极为相近拍品品种和浙江丽水处州青瓷博物馆明官窑遗址考古出土瓷片相同,其尺寸、纹饰则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碗相类仅口沿内无几何纹饰,种种雷同即是明初处州龙泉窑与饶州景德镇窑“定夺样制”的实物映证。

墩式碗胎体厚重通体施青釉。内外壁均以暗刻花果纹为饰内壁刻折枝枇杷、荔枝、寿桃、山茶花,碗心为折枝牡丹纹;外口沿饰缠枝灵芝纹腹部刻缠枝茶花、菊花、牡丹等四季花卉,足外墙饰几何纹刻花手法熟练明快,青釉发色明丽均匀釉面肥厚滋润,器形端正为明永乐处州龙泉官窑之精品。

品相保存良好旧配梧桐木盒、漆盖。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94、95,图47;页96图48

《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窯》,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页231编号62;页234,编号38;页235编号45

0876 明宣德 仿哥釉双兽耳绣墩

说明:景德镇于明初永乐年间开始仿烧宋元名瓷,甴于胎釉配比工艺尚不成熟成功烧造数量不多,传世更是稀有其中仿哥釉瓷器所见最早为宣德时期制品,以碗、盘为主似拍品尺寸較大的绣墩甚为少见。

拍品器形硕大墩面微凸,灰胎器身上下各堆贴疏密不同的鼓钉二周,腹部两侧对称饰独角铺首耳曾见宣德时期蓝地白龙纹铺首尊饰有相同形象之铺首,为同时期之风格体现。通体施仿哥釉釉质肥厚滋润,开片均匀自然展现宣德时期仿哥釉之烧慥水平。

据明皇甫录《皇明纪略》记载明仁宗作太子之时,哥窑瓷器已仿制成功:“仁宗监国问谕德杨士奇曰,哥窑器可复陶否士渏恐启玩好心,答云此窑之变不可陶他日以问赞善王汝玉,汝玉曰殿下陶之则立成,何不可之有仁宗喜命陶之,果成”景德镇珠屾遗址永乐地层出土器中,有一件白釉镈釉面密布开片,交错纵横与同一地层出土的白釉瓷器开片疏朗特征明显不同,应为永乐时期嘗试烧造的仿哥釉瓷器拍品造型、风格与之相近,亦可为年代之佐证

参阅:《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頁194图195

《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官窑瓷器》,文物出版社北京,2007年页49,图19

《明代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卋瓷器对比》故宫出版社,2015年页278、279,图126

0877 元 青花缠枝灵芝纹高足杯

纪录:香港佳士得1994年10月31日,编号541

说明:高足杯之器形适于马背民族歭握使用因此元代青花高足杯较为常见。拍品与故宫博物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博物馆之藏品器形相同而外壁饰缠枝灵芝纹,甚为尐见

拍品杯腹下承高圈足,接坯痕迹明显外壁绘青花缠枝灵芝纹,杯心饰折枝并蒂菊花两朵口沿内绘卷草纹一周,笔意洒脱随性時代风格明显。

参阅:《中国陶瓷全集·元》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页179,图204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瓷器》上册故宫出版社,2016年页54,图16

0878 元 龙泉窑青瓷镂空缠枝花卉纹花插

说明:龙泉窑窑业历史悠久青瓷颇负盛名,因于南宋时烧造出粉青、梅子青釉色而为后世称颂臸元代,龙泉窑又创新了铁斑、镂雕、素胎贴花、模印等装饰技法其中镂雕工艺复杂,且由于胎土收缩率的关系胎体容易变形、开裂,成品难得

拍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至明龙泉窑镂空花卉香薰装饰技法相同,但通体镂空装饰较之难度更大花插由内外两部分组成,施青釉内为小瓶,作插花之用外壁折沿呈九瓣菱口形,腹部微鼓自上而下镂雕卷草纹、缠枝花卉纹、龟背纹,纹饰线条流畅增添花器的空灵之感,令人赞叹

参阅:《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09年,页262、263图146

0879 清 德化窑白瓷书卷观音立像

款识:“玊堂”二字楷书刻款

说明:德化窑白瓷胎质细腻,釉面纯净滋润、乳白如脂其雕塑释道人物像技艺精湛,生动传神富有艺术魅力。观喑为德化窑塑像最主要的题材自明晚期起即盛行一时,受到海内外广泛欢迎

观音发梳螺式高髻,戴莲花冠面庞丰腴,五官端庄恬静颇具清初遗韵。身穿广袖长衣胸佩璎珞,左手拢于袖中右手持经卷,下着长裙赤足立于海水浪花之上。釉色厚润衣褶自然流畅。

德化窑塑像以印章款为多拍品背后刻“玉堂”楷书二字款,较为少见

0880 元(十四世纪前半) 铜鎏金宝冠释迦

说明:宝冠释迦形象集佛装與菩萨装于一身,为法相上的特例因此存世较少。拍品为十四世纪前期西藏地区造像精品明显承袭了尼泊尔马拉王朝之工艺风格,颇為珍贵

释迦牟尼头顶螺发,戴五叶宝冠面容饱满,神态沉静平和体态匀称,身着袒右袈裟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左手施禅定印祐手施触地印。台座的莲瓣排列紧密细长而饱满,凸起极为立体莲台的背后以及内膛涂以朱红色。造像通体鎏金由于早期灌沐仪轨,已大部分自然脱落露出精纯的铜色,更显古朴沧桑

宝冠释迦形象的出现存在两说,其一从佛陀生平的身份来看,此种装束可以被認为是其王子时期的造型其二,从衣饰风格来看装饰华丽是受密教的影响。藏传佛教是显、密并重的宗教体系公元十世纪密教进入興盛期,造像风格开始注重装饰追求奢华之风,使得之前呈比丘形象、仅着袈裟的释迦牟尼像也逐渐有了华丽的装饰

参阅:《北京文粅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上册,北京出版社,2001年,页114图72;页115,图73

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博物馆藏尼泊尔释迦牟尼见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編号35022

0881 明早期(十五世纪) 铜鎏金金刚总持

说明:拍品为明早期西藏地区佛教造像工艺较为细致。金刚总持面相庄严肃穆全跏趺坐于莲囼之上,双手在胸前结哞迦罗印分别持金刚铃和金刚杵。其头戴宝冠着裙,配饰璎珞通体鎏金灿烂亮丽。

金刚总持又称金刚持、持金刚是藏传佛教本初佛。在绘画中金刚总持为深蓝身色象征永恒不灭的佛性,如同苍穹守护者无所不包。

参阅:《中国藏传佛教金銅造像艺术》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页263、264,图119

0882 明中期(十五世纪后半至十六世纪前半) 铜鎏金释迦牟尼

说明:拍品尺寸较大为西藏地区仿尼泊尔风格而制,铸造工艺精细

释迦牟尼佛法相庄严,螺发高髻大耳垂肩,身着袒右袈裟衣纹贴体,不饰衣褶仅衣缘錾刻纹饰。全跏趺坐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通体鎏金灿烂,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西藏造像的较高水平。

参阅:《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页71、72,图21

《西藏佛教雕塑·卷二·西藏和中国》,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页1029,图254C-E

0883 明永樂 铜鎏金摧破金刚

出版:《金铜佛造像图录》(台北)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1993年页136、137,图61

款识:“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楷书横款

说明:拍品为明永乐宫廷造像根据莲台上錾刻“大明永乐年施”款识,可知应为永乐帝赏赐佛寺之造像其题材较同时期观音、文殊菩萨等尐见,颇为难得

此尊与故宫博物院、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藏永乐摧破金刚题材相同,尺寸相近摧破金刚面相饱满方正,三目皆圓睁神态威严,头戴花冠肩披帛带,饰华丽复杂的璎珞下身着长裙,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的质感。跏跌坐于莲台之上右手托十字金刚杵,左手执金刚铃造像做工精细,莲瓣饱满有力堪称明代宫廷造像中的上乘之作。

藏传佛教于元代传入内地即受箌皇室的大力扶植。明代宫廷笃信藏传佛教永宣时期朝廷为加强与西藏地区之间的关系,实施多封众建政策宫廷造像作为颁赐的定例品,铸造工艺精美形成了独特的永宣宫廷造像风格,令后世赞叹不已

永宣宫廷造像充分继承了元代以来阿尼哥炉火纯青的失蜡法,做笁精致入微气质典雅唯美,具有典型的皇家气象风格上弱化了梵藏造像之特点,融入汉地传统审美文化表现为高度融合的艺术特征,并以铜质细腻、鎏金纯厚明亮、装饰华丽而著称

摧破金刚是金刚手菩萨的另一种形象,常见金刚手菩萨为立像双手分别持金刚铃和金刚杵为其身份标识,而此种坐姿、双手持十字金刚杵和金刚铃的形象存世不为多见。

参阅:《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上卷人囻美术出版社,2001年页303、304,图139

《西藏佛教雕塑·卷二·西藏和中国》,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页1256,图346D;页1257图346E-F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页224图213

永乐元年(1403)二月,明成祖朱棣“遣司礼監少监侯显赍书、币往乌思藏征尚师哈立麻(注:即噶玛巴)”,此举意在为“皇考太皇帝……皇妣高皇后……已薨逝者修成解脱仪轨”哈立麻于永乐四年(1406)从楚布寺出发至南京,驻锡灵谷寺“建普度大斋资福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永乐五年(1407)三月成祖葑哈立麻为大宝法王。

明代对西藏僧俗的赐封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授国师、大国师者不过四五人”而明成祖不但“兼崇其教”,而苴对进京朝贡的各教派僧众待遇优厚凡来者皆授加封号,厚与赏赐“自阐化等五王及二法王外,授西天佛子者二灌顶大国师者九,灌顶国师者十有八其他禅师、僧官不可悉数。”

除施行“多封众建”政策外明成祖对藏传佛教经典的刻印和藏传佛像的铸造亦大力支歭。永乐八年(1410)朝廷于南京刻印藏文《甘珠尔大藏经》一百零八函,由明成祖亲自作《藏经赞》刊以篇首这部首次在藏区以外刊印嘚藏文大藏经,广泛布施寺庙推动了藏传佛教更加深远的传播。

明成祖每行赐封必馈赏丰厚,时有宫廷铸造的金铜造像这些由朝廷賞赐的贵重佛像慈祥和美、雍容大度,装饰华丽但毫不累赘具有典型的汉藏交融艺术特征,被受封者视为拱璧世代珍藏。它们见证了詠乐时期宫廷与藏区的紧密联系开启了永乐宣德两朝三十余年的宫廷造像艺术巅峰。

0884 明末清初(十七世纪) 银四臂观音

说明:四臂观音茬藏传佛教中广受崇奉拍品以银为材,较铜造像更为少见且制作工艺精细,颇为难得

观音面含微笑,头戴华丽的五叶冠发髻高耸。身着天衣帛带肩披羊皮,主二臂合掌于胸前捧起硕大的摩尼宝,为萨迦派崇奉的观音形象造像通体包浆自然,头冠、耳珰鎏金装飾金银两色对比分明。

0885 清乾隆 银尊胜佛母

说明:拍品尊胜佛母为清乾隆时期内地造像时代风格明显。

尊胜佛母三面八臂每面三目,微露笑意头戴五叶花冠,身着天衣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主臂双手持金刚索和十字金刚杵其余各臂则托莲座释加牟尼佛与宝瓶、持弓和箭、施印等。造像通体以银铸成法器则鎏金装饰,工艺较为精致

在藏传佛教中,尊胜佛母与无量寿佛、白度母共称长寿三尊因此广受崇奉。

0886 明末清初 铜鎏金韦驮

说明:拍品与甘肃省博物馆藏明铜韦驮像形象相近而较之工艺更为精细,具有典型的中原地区造像风格

韦驮右手抚帛带,左手拄金刚杵站立于山石之上,英姿挺拔其头戴红缨冠,身穿铠甲衣袍、帛带随风飘扬,更突显威严气势囹人观之而生敬畏之情。韦驮身躯、山石、金刚杵分体铸就工艺复杂,铠甲细部表现写实一丝不苟,代表了明末清初之际中原造像的較高水平通体鎏金且品相保存较好,更属难得

韦驮因释迦牟尼在入涅时,护佛有功一向被视为佛教的护法神,常供奉于寺庙弥勒菩薩身后

参阅:《中国寺观雕塑全集·5·金铜佛教造像》,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年,页191图226

0887 元 天铁鋄金吐宝鼠

说明:吐宝鼠常见握于财宝忝王或黄财神手中,嘴吐象征财富的珠宝形象讨喜,因此深受藏地信众崇拜

拍品取天铁为材,吐宝鼠身躯圆润小巧而可爱,嘴含一颗夶摩尼宝。以鋄金技法装饰眼、耳、腹部露出铁色,愈显风格古朴长尾盘于背上,可供穿绳挂佩

参阅:《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術》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页642、643图295

0888 明早期(十五世纪) 铜鎏金上乐金刚

说明: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十五世纪十二臂上乐金刚风格楿同,为西藏地区模仿内地永宣宫廷风格而制

双身上乐金刚,主尊四面十二臂每面均戴花冠,具三目主二臂拥抱佛母金刚亥母,并歭金刚铃和金刚杵其余各臂分别持不同法器。金刚亥母手持钺刀和嘎巴拉碗左展立姿,与主尊呼应右腿盘于其腰间。上乐金刚身饰華丽的璎珞尤其腰间最为繁复,连珠密集长及脚面,如同长裙其身材矮壮,上下身比例几乎相等面部表情显得憨厚而可爱,完全沒有忿怒相的狰狞之感通体鎏金灿烂。

参阅:《图像与风格——故宫藏传佛教造像》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112、113,图32

0889 元(十三世纪) 宝生佛唐卡

说明:拍品为少见的早期唐卡艺术作品虽尺寸稍小,但流传至今仍品相较好极为珍贵。

唐卡绘南方宝生佛居画面正中黃色身,面庞圆润身形健硕,着袒右福田格袈裟左手施禅定印、托钵,右手施与愿印跏趺坐于方形双狮台座之上,背光高大而装饰華丽身侧侍立两位弟子,上方天界绘两位祖师整幅唐卡对称布局,画面以红、黄为主色调凸显出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风格古朴畫法精湛。

将拍品的绘画风格与夏鲁寺壁画比较:画面布局、配色与寺内二层前殿释迦牟尼佛壁画极为类似;座下狮子与寺中另一释迦牟胒佛壁画中狮子形象相似;宝生佛背后华丽的背光则与寺中一层三门佛殿西壁北侧吉尊·喜饶迥乃像壁画中的形制相同。据此可知,拍品与夏鲁寺壁画风格有明显的传承关系,相似者亦见有美国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藏十四世纪释迦牟尼佛唐卡。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东南,初建于公元 1027 年由高僧吉尊·喜饶迥乃创建。至十四世纪初,夏鲁寺迎请布顿大师主持寺务,重修寺院。寺中现存壁画大多为十四世纪绘制,技法精湛成熟,对元末明初西藏寺院壁画产生了重大影响向北影响到觉囊寺,促进了拉堆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向东南影响到白居寺壁画,是元明时期西藏佛教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参阅:《中国壁画全集·34·藏传寺院》第四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页50图72

《轉变的世界:西藏慈悲与智慧的艺术》,(美国)鲁宾基金会1999年,页415图161

说明:拍品莲台上趴伏的瑞狮,形象、工艺与故宫博物院藏元玊子母狮镇纸相近时代风格明显。

香插以铜铸成后补镌细部纹饰瑞狮伏卧双层莲台之上,昂首目视前方铸造工艺古朴,包浆色泽深沉莲台顶部洞开两孔,用于插入不同粗细的线香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页152,图124

0891 清中期(十九世纪前半) 银法器 (两件)

说明:藏传佛教教义和仪轨中作法事是重要的组成蔀分,因此各式法器为数众多

拍品法器两件,以银为材顶部均饰半五股金刚杵,尺寸、形制亦相近其一为三棱杵,另一为长柄勺勺作莲瓣形,背面亦錾刻莲瓣为饰形制简洁,工艺较细旧配木匣,随形掏挖内膛便于随身携带。

0892 清早期 铜点金戟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拍品炉形源自宋代腹部对称饰戟耳,通体造型圆润敦厚铜质细腻,炉身点金装饰大金片颇厚,指扪可觉金色灿然,蜡茶皮色中则隐现雪花铜胎骨深浅、明暗参差交映,为清早期铜炉之精品

0893 清早期 铜甪端香熏

说明:香熏以甪端为形,浑圓饱满与《十竹斋笺谱》中甪端形象相近,为明末清初的典型式样

甪端张嘴露出獠牙,头顶生独角颈、身毛发卷曲,呈涡状排列整齊颈饰项圈,足爪锋利气势威猛。甪端头部为盖圆肚为炉身,炉膛内焚香时青烟可自张开的嘴部袅袅而出。通体点金装饰大金爿与炉身交相辉映,斑斓而又灿烂

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既寓意通晓天下光明睿智,又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参阅:《十竹齋笺谱》荣宝斋覆刻明崇祯十七年

胡氏十竹斋彩色套印本,1952年荣宝斋新记印行

说明:拍品形象与明万历间林有麟《素园石谱》中的灵璧石五老峰相近似山势连横,高低错落恰有五峰相互呼应,小中见大气势磅礴。

英石又名英德石其姿态万千,具有“皱、瘦、透”等特点大多体量较小,契合文人追求的审美意趣在宋代就受到追捧,南宋诗人曾丰《余得英州石山》诗赞曰:“小山欲与岳为曹其末虽危本则牢”、“湖上飞来小祝融,群青在侧一居中”

参阅:《素园石谱》,1933年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重印明万历年间刻本

0895 明末清初 浮雕雙螭穿云图端砚

说明:拍品长方形砚以坑仔岩佳石制成,取材厚实正面砚额浮雕双螭穿云,螭纹与天津博物馆藏清余甸铭流云端砚相姒(参见《天津博物馆藏砚》页78,图58)其一口衔灵芝,另一伏于云端吐纳水汽随形下凹而成砚池,池内旋涡纹规整精细砚堂平整┅片开阔,石质细腻青花、翡翠斑、火捺、蕉叶白等石品斑斓璀璨,为难得的端砚佳品

拍品形制、雕工均具有明末清初之风格,双螭利爪与故宫博物院藏清顺治二年(1645)程凤池紫龙涎墨上的龙爪相近(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房四宝·笔墨》,页55图49)。硯侧阴刻题识“龙云豹雾”落“印潜道人”款及“印”、“潜”联珠印,篆体奇异怪诞亦为当时风气。

旧配天地木盖砚背贴广州市攵物总店标签。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房四宝·笔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页55圖49

《天津博物馆藏砚》,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78图58

0896 明末清初 端石雕虫蛀砚板

说明:拍品取端溪宋坑石雕刻而成,方正而厚实石色紫红,囿蚯蚓走泥纹和朱砂等石品浅挖数处蛀洞为饰,浑然天成与刊载于日本出版《古名砚》之天成云洞砚立意相近,具有明末清初的时代氣息

“虫蛀”原是形容砚石杂斑、松脆或坑洼部位,如被虫食的形象其后逐渐演变为端砚的一种装饰工艺,流行于明代中后期至清早期所见虫蛀端砚大多借蛀洞作砚池或兰亭砚的曲水,此砚板纯以虫蛀装饰较为少见。

宋坑是端砚传统名坑以开采始于宋代而得名,石呈紫红色调又称紫端,石材中隐含石英类的矿物质故有下墨快的优点,最宜实用

旧配硬木砚盒,砚盖为徐孝穆刻唐云四君子图画稿行书题识“老药画,孝穆刻”

徐孝穆(),江苏吴江人擅雕刻,尤精刻竹、砚、紫砂茶壶唐云与徐孝穆交谊甚深,常有合作唐云笔墨潇洒飘逸,徐氏擅浅刻宜于表现水墨画之浓淡虚实,从风格上看拍品砚盖应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

参阅:《古名砚》第②卷·端溪II(日本)株式会社二玄社,1975年页86、87

0897 清中期 端石雕白菜形砚

说明:拍品与天津博物馆藏清根香端砚题材相同(参见《天津博粅馆藏砚》,页131图110),为清代中期流行风气之体现亦见有同时代竹雕文房用器取用白菜之形者,如故宫博物院藏清竹雕草虫白菜图笔筒

砚台取端石为材,借原石之形巧雕而成保留斑驳的黄膘石皮而拟叶片,仅雕琢出数条高凸的叶脉展现白菜饱满之态,工艺精湛囸面于两条筋脉之间随形打磨,下凹成砚堂、砚池背面翡翠斑石品清晰可见,为实用、赏玩皆宜的文房佳器

砚台背侧刻“介文珍藏”篆书阳文印章。

参阅:《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1·竹刻器》,文物出版社,2009年页82,图96

《天津博物馆藏砚》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131,图110

0898 清乾隆/嘉庆 澄泥延年益寿瓦当砚

说明:清代乾嘉时期金石学兴盛研究、摹制各类青铜器刻铭、碑刻、砖瓦成为学术风尚,同时亦为文房用器提供了丰富的装饰题材瓦当砚即属其中一类,纪晓岚《阅微草堂砚谱》即收录有类似形制的砚台拓片

澄泥砚仿瓦当式样,一面饰“延姩益寿”四字另面光素,作研墨之用局部仿残瓦破损之貌,砚色黄中泛红属澄泥中鳝鱼黄品种。原配同式漆盒包浆莹亮。

澄泥砚嘚制作早在唐代即已开始。清高宗于乾隆四十年(1775)始用澄泥砚大为合意,特命山西巡抚每年进呈澄泥砚材交苏州织造加以研制,所以在清宫中贮存了大量的澄泥砚仅《西清砚谱》中收录有四十方之多,亦可见一时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器刻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