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殷涧镇洪山村土地置换政策 m殷涧镇.baidu.com

凤阳县政府信息公开网
凤阳县政府信息公开网
——日在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县长&& 米德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县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重大风险挑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抢抓机遇,苦干实干,胜利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并先后荣获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曲艺之乡、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过去五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8亿元,年均增长& 13.8%;财政收入26.1亿元,年均增长31.5%,特别是从2007年以来,连续4年以超亿元速度增长,总量保持全市各县市区前列;固定资产投资263.2亿元,年均增长5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1亿元,年均增长17.4%;外贸进出口总额4489万美元,年均增长85%。“十一五”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81.6亿元和48.3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51.8亿元和31.1亿元,年均增长22.3%和22.9%,贷款总量在全市位居前列,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五”末的31.4:33.9:34.7调整为27.3:41.3:31.4。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硅(玻璃)产业快速兴起,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过去五年,我们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立足丰富的石英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硅(玻璃)特色产业集群。编制了千亿元硅(玻璃)产业发展规划,该产业成为全市培育的三个千亿元产业之一。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和石英砂行业整治,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提高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加快皖北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强势推进园区建设,县工业园区和硅工业园区成为省级开发区,并完成扩容规划编制,县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8.6平方公里,硅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5.3平方公里,年吞吐量800万吨的凤阳港建成运营。通过招商引资,两大园区入园企业达68家,年创税收近3亿元,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同时,规划建设了临淮中小企业创业园、大庙石英砂加工集中区、武店建材加工集中区和刘府废旧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硅(玻璃)产业人才和技术建设得到加强,通过积极协调和向上争取,安徽科技学院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0年9月份面向全国招收了73名本科生;省级石英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使用,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中心。到“十一五”末,全县规模以上硅(玻璃)企业达48家,实现硅(玻璃)产业总产值33亿元。  硅(玻璃)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9.9亿元,年均增长2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6.5%提高到34.4%;五年共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总数达到9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6.02亿元提高到24.6亿元,年均增长27%。  (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过去五年,我们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调整农业结构,鼓励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补贴7.8亿元,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连续7年丰收,2010年实现总产72.9万吨,比“十五”末增长35.1%,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粮油占粮油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十五”末的85%提高到95%;大棚蔬菜、优质花生、甜叶菊、油茶、畜牧、水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到349个,全县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8.6%提高到33.3%;水产品产量由“十五”末的3.2万吨增加到3.8万吨,增长18.8%。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沼气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5.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19.7%提高到26.8%,建设户用沼气池5787口。农机事业快速发展,装备总量达10.6万台(套),总动力达97.3万千瓦,在全市排名第二。农业产业化稳步提升,全县共有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年粮食加工能力达160万吨,已成为全省粮食加工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13家。全县有13个农产品荣获国家绿色食品称号、15个农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8个农产品荣获安徽省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我们以全省“千村百镇”和全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为抓手,认真开展了2个省市级示范镇和22个示范村建设;实施民营企业家领建新农村工程,有40个民营企业家结对领建34个村,府城镇大王府村、刘府镇赵庄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鼓励支持大学生到我县农村创业或带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出台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奖补政策,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办法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县财政共奖补新农村建设资金465万元、奖补水泥1.44万吨。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政策,加大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力度,五年累计新增建设用地2.2万亩,有力地保障了工业发展及城镇建设。  (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第三产业日趋活跃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修编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文物保护规划、小岗村和南部自然风景区等重点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革了旅游管理体制,成立了凤阳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全县各旅游景区(点)统一纳入公司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凤阳旅游产业发展意见》、《凤阳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多渠道投入资金近1亿元,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创A评星升级工程,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凤阳山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府城镇、小溪河镇分别成为全省最佳优秀旅游乡镇和优秀旅游乡镇,大包干纪念馆被列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小岗、赵庄、大王府村成为全省农家乐示范点。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五届小岗村葡萄文化旅游节,承办了“江淮情·凤鸣神州”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凤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0年共接待游客173.5万人次,门票收入2086.4万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47%和304.3%。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贸、物流、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好又多”、“锦泰百货”、“双虎家俬”等一批大型连锁超市及代理品牌专营店落户凤阳,特别是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万村千乡及新网工程的深入实施,促进了群众消费持续增长。“十一五”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7.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5.5%。  (五)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城市建设展现新貌。过去五年,我们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新城区初具规模,新城核心区从2009年3月动工以来,按照“一年拉开框架、两年初具规模、三年展现新貌”的目标要求,多渠道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路网围合面积2.3平方公里,占核心区规划面积的42.1%,今年五月初将启用政务中心。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先后完成了护城河治理,鼓楼广场、商业步行街改造,开发建设凤阳商贸城、帝城大厦、皇城大厦,开工建设住宅小区12个、建成面积达80万平方米,并配套相关设施,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以全市“丰乐杯”、县“洪武杯”竞赛活动为抓手,以扩权试点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完成了小城镇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小岗村总体规划和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结合中心村建设、土地置换、移民迁建,共开发建设了76个新农村居住小区。总铺镇荣获“全国文明创建先进村镇”称号,大庙镇及希望村被批准为省级清洁工程试点镇和试点村。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35%提高到40%。  基础设施日益改善。水利事业稳步发展,五年累计投入7.75亿元,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淮河堤防退建和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共完成3座中型水库和4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圩堤75公里,深挖扩建当家塘坝216面,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新建自来水厂8座,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0.3万人。城乡道路畅通能力大幅提高,五年累计投入9.47亿元,改建县乡道路119.5公里,完成“村村通”934公里,建设客运站(点)14个,同时完成了省道307、101线凤阳段改造,宁洛高速凤阳段建成通车,蚌淮高速公路及延伸段、京沪高铁、合蚌客专、明徐高速等工程开工建设,综合交通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56.7公里增加到123.4公里。电力、燃气事业快速发展,五年累计投入电力资金3.58亿元,新建改建5座变电站、新增改造高低压线路998公里;投入1.35亿元,铺设天燃气管道290公里,管网已覆盖县工业园区和近万户城市居民。同时,邮政、通讯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新的成绩。  (六)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过去五年,我们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以创新促发展。扎实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由28个减少到25个,内设机构由167个减少到163个,进一步理顺了部门职能关系,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面建立了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原则,组建了文广新局和广播电视台,完成了影剧院转企改制等工作。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五年共完成企业改制51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了全县村级区划调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临淮关、大庙、刘府、武店4个镇被批准为省级扩权试点镇;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依法规范流转土地2.1万亩。深化投融资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县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设立了中国银行凤阳县支行、邮政储蓄银行凤阳县支行、利民村镇银行、珍珠小额贷款公司等;鼓励农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57个,入股资金达1915万元,并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联合会。  过去五年,我们坚定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先后在上海、深圳、广东等地举办投资说明会、项目推介会,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各种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央企和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累计引进项目1230个,实际引进县外资金256亿元,利用外资7193万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凤玻、华众、新华联、赛吉元、台玻、中建材、福莱特、中航三鑫、美国GLG、天津宝迪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我县。  (七)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民生工程落实到位。过去五年,我们认真落实省市各项民生工程,从创业、就业、帮扶和保障等各个层面落实富民政策,惠及全县75万城乡居民。“十一五”末,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70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0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34.3%和116.7%。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五年共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万个、实现再就业1.16万人,连续四年被授予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由“十五”末的7.73万人次提高到14.6万人次;实施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积极争取,2010年我县成为全国第二批、全市唯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全市第一。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成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和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调整了公务员津补贴,对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其他事业单位预发工资(生活)性补贴。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五年共有1666户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累计建设廉租住房555套、发放住房租金补贴758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五年共实施各类重点科研项目10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项、市级32项,申请专利400多个,授权专利260多件,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并荣获全省质量兴省先进县荣誉称号。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开展教育布局调整,共撤并44所中小学校,整合了凤阳二中和三中师资力量,实行初高中分离;大力实施教育危房改造和校安工程建设,五年共新建、加固和改造校舍24万平方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成使用,凤阳中学新校区已进入工程招标阶段;我县连续两年在全省教育督导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文化、体育事业欣欣向荣,凤阳花鼓和凤阳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画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德椿先生创作的凤画《大包干·凤还巢》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反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的电影《第一书记》在全国公映,产生热烈反响。多次承办国家和省级重大体育赛事,县工小手球队蝉联2009年和2010年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冠军,并代表国家赴意大利参加第38届世界手球锦标赛,获得第五名。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累计投入2082万元,完成县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大楼等项目建设,新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2.6万平方米,全县15所乡镇卫生院和224所村卫生室全部实现标准化。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荣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先进县荣誉称号。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县污水处理厂和县工业园区污水提升泵站建成运行,铺设配套管网44.5公里;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37条、淘汰落后产能409.6万吨;积极推进西部石灰窑整治工作,拆除小石灰窑97座;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连续五年实现“双降”,2008年荣获“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称号。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同时,完成了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等工作。  平安凤阳建设成效显著。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不断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防灾减灾和公共应急管理,成立了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修订完善了凤阳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5个专项应急预案和27个部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演练,提高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力地保障了凤阳社会的和谐稳定。  &(八)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以沈浩精神为动力,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切实转变作风,着力提升机关效能,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自觉主动接受县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4件、政协委员提案512件;认真制定规范性文件65件,并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扎实推进政风行风评议和“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创建等活动;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构建基建联合审批大平台,实行企业注册一表通、基建收费一表制,完善县乡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三级服务网络,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开通县长热线电话和县长信箱,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贯彻落实《信息公开条例》,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县政府网站在第二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排名第五;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效能监察、审计监督和专项整治,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年,也是我们奋力冲刺,各项建设取得新成就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的目标要求,以“硅产业提升年、城市建设拓展年、城乡统筹推进年、旅游产业突破年”活动为抓手,以千亿元硅(玻璃)产业发展为重点,强化工作举措,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一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2亿元,增长14.1%;财政收入8.29亿元,比上年净增2亿元,增长31.8%;固定资产投资96.4亿元,增长36.3%;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亿元,增长18.8%;外贸进出口总额1666万美元,增长49.5%;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9%和17.5%。  二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项目245个,协议引资323.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7亿元,同比增长55.3%,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77个、亿元以上24个、10亿元以上5个,5000万元以上开工项目35个,竣工投产项目25个。中建材集团蚌埠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硅材料科技产业园、浙江福莱特玻璃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的光电玻璃、台玻集团投资1亿美元的在线LOW-E玻璃、浙江和合集团投资25亿元的光伏玻璃等一批重点项目纷纷落户凤阳。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9.7亿元,同比增长31.4%;完成技改投入23.4亿元,同比增长41.5%,凤玻日产700吨超白浮法玻璃生产线、珍珠集团两条日产45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等16个投资规模超3000万元的技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家。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新增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2家、省级标准化养殖场4家。农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全国首条天然零卡饮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国零卡饮料生产线的空白。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开工建设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其中竣工21项。同步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新城区开工建设了西禁垣路北延段、西安街南伸段等4条总长5.8千米的道路,西禁垣路与县工业园区凤翔大道实现了对接;县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粮贸大厦等10个行政事业项目的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旧城区完成了火巷、十八桥南路等4条小街小巷和25个公厕改造,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凤阳商贸城、中央城、名都帝景、紫薇花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施工,全年新开发面积42.6万平方米,完成投入11.4亿元,销售面积33.5万平方米。为加快城市建设,组织52个机关单位上门宣传政策,帮助群众搬迁,完成了7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建设安置房6.23万平方米。三是民生质量显著提升。认真落实省市33项民生工程,完成总投资3.7亿元,县级配套6865万元,全部及时足额到位。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4个项目提标扩面,全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6948人、37091人、26500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5%,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708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36人,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51%和143.5%;完成140所村卫生室和19.8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设,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与此同时,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二五”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位代表,回首“十一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奋斗的历程让人难忘,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凤阳改革与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政府工作取得的一切成绩,得益于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日亲临小岗视察并提出殷切期望,给凤阳人民以极大鼓舞和有力的鞭策;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人民的团结奋斗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凤部队、武警官兵和省市驻凤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关心支持凤阳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增速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经济运行质量还不够高。从工业方面看,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型、耗能型企业较多,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从农业方面看,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特色农业规模还不够大,农业的抗灾能力还不够强,农民增收途径和手段仍然不多。从服务业方面看,发展不足,比重较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滞后。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步伐缓慢,基础设施不够配套,服务功能不够健全。四是部分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作风有待改变,争先进位意识还不够强,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是我县追赶跨越、奋力“双超”、转型升级、兴凤富民的黄金时期,我们面临很多机遇,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我县享受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皖北发展和合芜蚌自主创新配套综合改革等政策,为奋力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支持;二是通过“十一五”的建设和发展,以硅(玻璃)为主的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奋力崛起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全县上下团结奋进、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氛围日益浓厚,为奋力崛起奠定了良???的思想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确定因素很多,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如果不能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不仅不能加速赶超,而且会被淘汰出局。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判断形势,牢牢把握大势,紧紧抓住机遇,着力加快发展,奋力开创“十二五”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中共凤阳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县政府编制了《凤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各位代表和委员,请大家审议。“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追赶跨越、奋力“双超”为主调,以扩大开放、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和落脚点,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皖北发展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稳农固本、开放合作、转型升级、科教兴县六大战略,努力在皖北发展中率先崛起,着力构建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新凤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五个翻番”;民主法治素质、文化繁荣水平、社会保障能力、生态文明程度、人民生活质量“五个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总量达到230亿元,人均达到30000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0:52:3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累计超过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65亿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5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超过11000元;万元GDP能耗下降10%,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8%,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是:  (一)全力打造千亿元硅(玻璃)产业基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矿产资源和产业优势,在继续做大做强日用玻璃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优质浮法玻璃、高档日用玻璃、高档玻璃纤维为主的玻璃制造产业,以晶体硅、非晶硅、太阳能玻璃、太阳能电池为主的硅能产业,以白炭黑、硅烷、硅油、硅橡胶为主的硅化工产业。到“十二五”末,全县硅产业销售收入达500亿元,建设成为全省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的硅能产业群。积极整合矿产资源,按照优矿优配原则,优先配置给县内重点硅(玻璃)企业,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强势推进县工业园区和硅工业园区建设及扩容升级,以及临淮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大庙石英砂加工集中区开发建设,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到“十二五”末,县工业园区和硅工业园区面积分别扩大到30平方公里和50平方公里,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在10亿元、30亿元、50亿元以上的企业。同时,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烟草等产业上台阶,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南部自然资源开发休闲度假游、自然探险游;充分发掘北部丰富的明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沉淀,开发明文化、佛教文化、民风民俗游;发挥东部小岗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不断丰富史料,弘扬改革传统和沈浩精神,发展红色旅游、现代农业观光游;依托城乡特色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游。到“十二五”末,把凤阳打造成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依托旅游产业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提升改造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交通运输、商品零售等传统服务业,促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和中介服务、房地产开发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依托京沪高铁、宁洛高速、蚌淮高速、凤阳港等交通优势,加快玻璃制品、硅化工产品、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形成一批物流服务品牌,不断提高物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粮食、特色农产品、畜牧水产品生产和农副产品深加工“3+1”农业发展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布局,大力推广农技、农机新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力争到“十二五”末,粮食总产量达到100万吨,建成5万亩蓝莓、1万亩甜叶菊种苗繁育、5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15家以上,建设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小区7个、省级15个、市级30个。积极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认真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提高转移农民的就业技能。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新建改建乡村公路650公里,新建和改造各类变电站17座、供电线路5340公里。  (四)创建小岗全国文明村。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招商引资办工业”三步走战略,加快小岗村建设与发展。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建设5A级特色旅游景区;利用小岗品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小岗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示范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4552”目标即完成“四型村”建设,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建成5平方公里经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村级公益设施基本齐全,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全国文明村”的创建目标。  (五)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坚持以新城区建设为龙头,以旧城改造为重点,实施大体量、组团式开发,到“十二五”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达30万人,初步建成山水秀美、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中等城市。以县城为中心城市,以重点镇为依托,大力推进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建立加大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重视加强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的紧缺人才。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到“十二五”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增强地方文化的活力。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争创省级优质服务县。重视关心老龄和妇女、儿童工作,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积极争创国家级“双拥模范县”。认真做好档案、气象、防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其他各项工作。  (七)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着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员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加快创业平台建设,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认真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全面改善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快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末,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以上。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救助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加快发展,鼓励开展群众互助、志愿服务等社会扶助活动。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努力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  (八)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强节能减排在线监测管理,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技术,建立健全公共机构、公共设施节能体系。围绕建设“生态凤阳”,加强对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严格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重点推进硅(玻璃)、建材、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及零部件再制造等重点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到“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90%以上,城市水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  (九)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加快皖北发展为契机,依托资源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与蚌埠、淮南两市接壤的地缘优势,突出规划对接,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体系、旅游发展、人才培训、科技信息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联动发展。借助合蚌路、合徐高速、合蚌铁路客运专线等便捷的交通优势,积极融入合肥经济圈,主动接受合肥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多层次、多方位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推进和谐凤阳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全面推进阳光政务工程,加强科学民主决策;正确处理社会各种矛盾,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和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公众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新的一年能否有大的作为,关系着我县未来五年的发展,关系着追赶跨越、奋力“双超”目标的实现。2011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和县委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皖北打头阵、率先求突破”要求,以“追盱眙、学宁国、进前列”为目标,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为方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为动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园区建设突破年、招商引资攻坚年、城乡统筹推进年、群众工作加强年”活动,加快追赶跨越步伐。  根据我县“十二五”规划及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建议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102亿元,增长18%以上;财政总收入10.4亿元,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以上,增长4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亿元,增长2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2000万美元,增长20%以上;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30260元,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6451元,增长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2011年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努力扩大有效投入,着力增强发展拉动力  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加投入的第一抓手,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和“1131”○1行动计划,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5亿元,力争130亿元。主攻产业招商,依托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瞄准长三角,着力引进硅(玻璃)产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投资项目。鼓励全民招商,各部门各乡镇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工作职责,积极主动“走出去”招商。进一步创新招商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企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开展推介和小分队招商。今年,将继续在长三角、珠三角中心城市举办各种专题招商活动,并组建10个招商小分队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重点城市开展招商。???重招大引强,进一步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和知名民营企业的对接合作。继续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始终保持招商引资的强劲态势。  全力向上争资。2011年,国家投资政策将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水利、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县发改委及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结合我县实际,集中人力物力,集思广益,抓紧谋划一批针对性强、优势明显、投资额大、牵动性强、关系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积极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努力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资金总额位居全市前列。  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凤阳民间资本雄厚,是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生力量。县政府将高度重视民间资本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全民创业为抓手,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拓宽民间融资渠道,落实各项配套支持政策,改进完善民间投资服务,优化民间投资发展环境,全面促进我县民间投资加快发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00家以上、个体工商户1100户以上。  (二)聚力主攻硅(玻璃)产业,加速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狠抓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全市“661” ○2行动计划,力争全年谋划编报项目240个,投资规模350亿元以上。实施企业重大投资项目“3341”③工程,项目总投资59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5个,总投资480亿元。全年确保完成硅(玻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实现硅(玻璃)产业销售收入80亿元。加快在建项目进度,重点推进台玻在线LOW-E玻璃、确成硅白炭黑、赛吉元白炭黑、淮河高档玻璃器皿、赛弗节能玻璃、侨裕硅钙板生产线、中华烟丝基地等一批投资超亿元项目建设,力争早日竣工投产。力促签约项目早日开工,重点推进中建材集团中国硅材料科技产业园、中航三鑫特种玻璃、东方光源和逸通控股光纤生产线、福莱特太阳能光电玻璃、华美超白压延玻璃、晶源超纯石英砂及超白光伏玻璃、和合集团超白压延玻璃等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意向性项目早日落户,力争洛玻集团投资15亿元的超薄玻璃、金晶集团投资13亿元的超白太阳能玻璃、香港信义投资10亿元的光伏玻璃、合肥亚星投资10亿元的超白压延玻璃等项目早日签约。狠抓企业技术改造,认真抓好鑫民玻璃二期、杜氏高科三期、金星实业保温瓶胆生产线等一批技改项目,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4亿元。以硅(玻璃)产业为龙头,改造提升建材、烟草、机械电子、轻纺服装和粮油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口径)20家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亿元。  加速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园区建设突破年活动,积极推进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和扩容升级,抓紧编制园区道路、供电、供气、给排水等专项规划。加大园区投入力度,用足用好省支持皖北发展园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投资(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对园区的信贷担保和投放,通过土地经营开发、BT、BOT ④等方式多渠道融资,力争全年两个省级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新增开发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县工业园区重点抓好总长6000米的永青南路、国安路及商住区路网等道路建设,启动7个自然村庄的整体拆迁和安置点建设,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新增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硅工业园区开工建设总长9.3公里的钟离大道、濠州路、凤港路;推进总长5.9公里的晏公路、淮河大道及凤港路东段等续建工程;完成供水、供气、供电、港口等配套工程,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含板桥镇),新增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同时,加快四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新增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县工业园区和硅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要分别实现到位资金30亿元和50亿元;临淮中小企业创业园区10亿元,大庙石英砂加工集中区、武店建材加工集中区、刘府废旧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分别为5亿元。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中盛水晶灯饰产业园和总投资40亿元的浙商工业园项目建设。  认真整合矿产资源。按照《凤阳县灵山—木屐山石英岩整合区采矿权处置(出让)实施方案》,加快有效矿权整合,逐步实现政府掌控石英资源,切实提高石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以资源保障吸引国内、国际知名企业来凤投资,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一步加大矿山联合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两石”开采企业,严格实施“黑名单”制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盗采行为,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开展城乡统筹推进年活动,以“321125” ⑤工程为抓手,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今年,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结合实际,县政府制定了凤阳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方案。我们将认真抓好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的实施和超级稻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农机化,集成推广土地深松、精量播种和17万亩机械化育插秧等技术,力争全年实现粮食总产75万吨。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出台现代农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培育和壮大蓝莓、甜叶菊、油茶、大棚蔬菜、优质花生等特色农业规模。今年计划种植蓝莓4000亩、甜叶菊5000亩、设施蔬菜10000亩。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年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完成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编制,积极申报省级示范区。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全省农业产业化“671” ⑥转型倍增计划为抓手,加快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壮大龙头企业的实力和规模,增强带动能力。重点推进天津宝迪集团投资9亿元的10万头原种猪及深加工、中航集团郑飞公司投资3亿元的农业产业园、凤阳县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鼓励引导凤宝、恒通等省级龙头企业组建集团公司,积极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力争到2012年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5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重点抓好15座重点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沿淮、沿濠、沿湖等低洼地区堤防加固工程,对马山电灌站总干渠等12处重点沟渠进行清淤整治;鼓励群众挖大塘挖深塘,切实增强面上工程蓄水能力,全年完成土石方432万方;启动第五期1159户的移民建房工作。同时,加强农村公路、电力等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70公里,完成53个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和85个配电台区的新建、改造等工程。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发放涉农补贴资金,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引导农民就近和有序外出务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全年完成新型农民培训1万人次。坚持减负就是增收的观念,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打造旅游品牌,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旅游产业升级。编制《凤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小岗村红色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加快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当年小岗、明皇陵游客中心、天河假日生态旅游农庄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品牌创建力度,力争将明皇陵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殷涧镇为省级优秀旅游乡镇、总铺镇葡萄园为星级农家乐。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采取网络、节会和直销等手段,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加快推进凤凰国际酒店、帝城酒店等一批星级酒店建设。力争全年来凤游客突破26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26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2.5%和5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物流专项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开工建设县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硅工业园区凤阳港二期集装箱码头、凤祥钢材大市场、铸信商贸城等服务业项目建设,力争引进一家汽车4S店。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改造、新建农资经营连锁店30家、农村综合服务中心8个。继续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五)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着力改善城乡面貌  完善规划体系。围绕城市扩容提质,尽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争取将城市规划面积由24平方公里扩大到67平方公里;抓紧编制城市控制性详规和燃气、绿化、排水等专项规划;完成新老城区景观体系规划及凤凰山公园、东湖湿地公园、垃圾填埋场等规划设计,中心城区的控规覆盖率达到85%,5月份完成城市规划展览馆布展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编制完成1个以上小城镇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全面提速县城建设。今年城市建设实施“65432”工程,即编制实施60项重点工程,当年投资50亿元,确保建成安置房40万平方米,拆迁30万平方米,新建道路20公里。在新城区建设方面,开工建设长秋路、西禁垣路南伸段、中都城南路等道路;加快推进市民广场、中央城、紫薇花园等续建工程进度,启动县审判法庭及技术业务用房、公安指挥中心科技楼、总工会职工活动中心、党校、广电中心等项目建设。为适应城市发展,适时开通城市公交。在旧城改造方面,按照成片开发、组团式推进原则,重点抓好府临路、东华路(三步两桥—烟草研究所)北侧、禁垣南路等工程改造,将安徽科技学院南门两侧围墙和西校区东侧围墙改造成通透式栅栏。同时,改造尚贤路、独山安置小区南北路、法庭小区南北路、红旗巷和吴家巷等8条小街小巷,努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按照“镇当城建”的思路,坚持高标准、有特色、上档次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今年起,县财政设立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要按照市“丰乐杯”和县“洪武杯”竞赛活动要求制定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重点地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实施“1121”工程,即每个乡镇建设1个农贸市场、1个停车场、2个客运站台、1个水冲式公厕,争取有 2个乡镇在“丰乐杯”竞赛中获奖。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全市“千村建设计划”,新建20个新型农村社区和111个新农村居民点,重点抓好大庙镇杨岗村、林山村,红心镇三里村,刘府镇胡桥村,总铺镇斗塘村等四镇五村市级美好家园试点村建设。  强化城镇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城镇管理新途径、新方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主要街道实行“门前三包”,搞好常态保洁,对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实行社会化管理。加强社区和物业管理,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  (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实施企业改制攻坚战,完善和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大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结合城镇改造,今年力争完成府临路两侧的企业改制任务。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依法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积极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调动乡镇聚财理财积极性。赋予扩权强镇试点镇和园区收益分配权,建立财政超收奖励机制。  深化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县信用联社改制为商业银行。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完善金融信贷考核办法,进一步调动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共赢。做大做强城投公司,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继续支持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社的发展。鼓励金融部门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扩大有效担保抵押物的范围,努力打造活力金融,确保全年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在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力争再培育1-2家上市后备企业。  积极探索新的用地机制。大力开展土地治理整村推进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努力破解建设用地瓶颈。今年全县完成5138亩的置换项目、1856亩增减挂钩置换项目和18424亩土地整理项目等验收工作,做好大溪河、枣巷共34752亩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  (七)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实施33项民生工程,总投资约4.6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约1亿元。对工程类项目,坚持早安排、早计划、早实施,严把工程质量,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对补贴类项目,按照惠民直达工程要求,摸清底数、夯实基础,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对救治救助类项目,做到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到90%以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型农合参保率达到98%。加强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年建成240套廉租房。  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帮扶下岗人员再就业,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认真办好临淮关、小溪河两个农民工创业园,积极争创省级示范创业园,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200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以上。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增强科技重要支撑作用,加快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鼓励群众科技发明和创造,全年专利申请120件以上;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申报全省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完成全县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建设7所城镇中心幼儿园;完成13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凤阳中学新校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争创国家级重点职业教育中心。加快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开工建设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项目,完成112个农家书屋、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县体育中心塑胶田径场工程,积极承办全国青年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全国CDO女子篮球决赛、全国青少年摔跤锦标赛等6项国家和省重大体育赛事。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 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总院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和农资市场监管,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和农业生产安全。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加强经济运行统计和市场物价监测,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巩固“双拥”成果,认真做好国防动员等工作。继续推进殡葬改革,抓好县殡仪馆改造。切实做好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地震、消防、气象、档案和地方志等其他各项工作。  强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清形势和任务,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精心谋划出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强化“县抓实、乡负责、村为主”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乡、村计生干部队伍,“强基提质”建成高效的经常性工作模式;抓住控制政策外生育和政策内选择生育两大核心任务,抓好流动人口和政策内生育人员两大重点人群,做好孕情检查和四项手术两大经常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构建齐抓共管格局;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注重效果,争取在全省考核排名位次前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⑦制度,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依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重点区域污染综合治理,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加大水源地规划、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红心镇、总铺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建立以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模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林业“双百双十”⑧工程,全年完成造林绿化2.8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8.3%。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凤阳建设,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建立多层面、立体式的治安防控网络,依法打击各类犯罪行为。注重源头治理,健全信访机制,建立信访大厅,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重点抓好矿产资源整治、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有效化解矛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人口密集场所的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体系,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新起点,要求政府要有新的面貌、新的作为、新的贡献。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政府及全体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重视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努力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深入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牢记宗旨,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奋发进取,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谋发展、破难题的能力,努力推动凤阳经济跨越发展。  (二)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政府及各部门要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和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大力促进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  (三)努力建设效能型政府。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弘扬雷厉风行、埋头干事的作风,真正把精力凝聚到抓工作、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上。健全工作落实机制,明确具体目标、时限要求、责任主体,强化执行、反馈、监督、考核,把任务一项一项抓实,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坚持少开会、开短会,重实效。加强政务督查,强化跟踪问效和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制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加大经济环境治理力度,着力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社会环境,让投资者放心创业、放手发展。  (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实施群众工作加强年建设,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推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县长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的作用,支持鼓励网络问政。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和工作联系点制度,畅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聚焦重点,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就医、就业和住房等问题,多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五)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权力规范、透明、阳光运行。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勤勉尽责、秉公用权,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各位代表,“十二五”征程已经开启。充满希望的中都大地,一幅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凤富民的锦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让我们在中共凤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开创“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发表评论:
馆藏&15194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阳县殷涧镇洪山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