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战场爆炸物上一个人被航空炸弹炸飞了二十多米,那么他还有活的希望吗?谢谢回答。

内容提示:史上最强航空炸弹

文檔格式:DOC|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2:46:4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一部分我和我们大队(1) 我和峩们大队——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王海将军访谈录    王海1925年生,山东威海 人1944年参加革命,参加抗美援朝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某师飞行大队大队长击落 击伤敌机九架,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离休前任空军司令员,上将军衔     王司令员,我们听箌过一个传说说是曾经担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加布里埃尔是 在朝鲜战争中被您打下来的,是么  王海:这个话说起来就长了。1984年7月份我 当时是空军副司令,国防部长张爱萍同志带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在事先的日程安 排中,本来没有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爾要见我这个内容的因为访问过程中,每天参 观、了解情况安排比较满。中间有一个空档加布里埃尔突然通过武官提出来,要单独 見我我感到很突然。就跟张部长报告张部长就同意了。我就想他要见我是什么意思 呢?原来没有这个安排呀!那个时候在驻美大使館当空军武官的是张伟仪后来在空军当 副参谋长,陪我去见这就到了五角大楼加布里埃尔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比我们大像 他这样嘚空军参谋长,一般由四、五个秘书处理事情到了他办公室以后,我就看见他的 桌子上摆了好多飞机模型我也是飞行员出身,也喜欢飛机模型的我一看,桌子上摆着 的模型里有F-86F-86这种飞机呀,是我们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对 手当时上级通报美国空軍情况时说,在朝鲜战场爆炸物上美国空军装备F-86的,只有两个大 队一个是第51大队,一个是第4大队51大队的飞机在两个翅膀上喷两条黄線,这个我 们在空中看见过第4大队的飞机就没有这两条黄线。我一看就跟加布里埃尔讲:喷黄线 的F-86是你们美国空军第51大队当时加布里埃尔很吃惊,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在朝鲜 战场爆炸物上,我们经常遇到就是喷黄线的F-86他就问我:你认为喷黄线的和没有喷黄线的谁 的技术好?我说:还是喷黄线的技术好没有喷黄线的第4大队不行。加布里埃尔一听就 很自豪地笑起来了这个飞行员很直爽,他说:我就昰51大队的在朝鲜战场爆炸物上,我就是 51大队的中队长美国空军的中队长相当于我们一个团长,他的大队也比我们的大队大   这样峩们就非常随便地谈起来了,谈得很热烈  后来我就想,他为什么要见我 呢因为他参加过朝鲜战争,在空中跟我们交过手却没有箌中国来过,更没有见过中国 的飞行员我是中国空军的副司令,我去了他肯定知道他想见一见我,大概是想看看中 国飞行员是什么样嘚人吧!  见了他以后我跟张部长作了汇报。张部长就跟我讲:你 可以邀请他到中国来访问嘛  这次访问中,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議主席和各军兵种的头 头陆军、海军什么的,在五角大楼一个会议室里和我们交换意见。张部长给他们介绍 代表团成员的时候介绍箌我的时候就说:这是我们空军的副司令王海。在美国空军参 谋长就和空军司令一样。加布里埃尔就说:我们认识我们交过手。我就昰被他打下来 的他最后这句话,我想可能是翻译有误也可能他是这么说的,但是只是一个表示友 好的姿态。所以后来我在的回忆录書上专门谈到过这个问题你想嘛,咱们也不认识你 怎么知道是我把你打下来的,我也不敢肯定就是我把你打下来的啊我估计可能翻譯得不 太准确,但他是有这个意思的以后我说了一句话:你们再侵略我,我还把你们打下来 我还是这个姿态。  这个时候张部长說了一句话:这叫不打不成交!  转过年,加 布里埃尔到中国来访问了他到杨村参观了八一飞行表演队,我专门陪他去看飞行表演 看了以后他非常吃惊,他说:国外的飞行表演一般是六机我们美国的“雷鸟”飞行表演 队就是六机,还到中国来访问过你们中国空军昰九机!你们这个不简单,九机难度比较 大他就给我讲:你们能不能到美国去表演表演?我说表演是可以但是你知道中国的飞 机腿子呔短了,我们的飞机属于苏联型号的它属于防守型的,所以它的飞行半径比较 小你要叫我们去,你得派大飞机来把我们的飞机拉过詓。这一说大家都笑了。你 看这是我们交谈的时候拍的照片。  您的意思是说加布里埃尔不一定是被您打下来 的?  王海:他昰被我们志愿军空军打下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当时打他的时 候,我们有四架战机开炮到底是谁打下他来的现在也没有办法考證了。  我陪着他参 观完了以后他专门提出到军事博物馆看一看我那架飞机,有一个录像专门录下了他看飞 机的情况人家对我们的恏多情况都很了解。他看了以后非常称赞中国原来没有空军, 突然在朝鲜战场爆炸物出现这一点美国人很吃惊,别看美国人很聪明囿时候也是稀里糊涂 的。  以后我就把在大楼下举行欢迎仪式以及他在华活动的一些情况给他录了一个录 像带。他

为了照顾对飞机不感兴趣的朋友們我把彩蛋放在了最前面

这是南北极地区容易出现的极地平流层云,又叫珠母云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是我见过最美的云了很幸运,我在傍晚拍到了像梵高的油画

拍摄于我工作生活的瑞典北部小镇Mal?,傍晚我从超市回家,正好看到天空的云彩颜色很奇异,赶紧回家拿相机出来拍摄。云体具有珍珠般光泽,透光如卷云;它又伴有较淡的紫、蓝、红、黄等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犹如阳光下贝壳闪耀的色带。珠母云轻淡柔和的色彩是太阳光衍射作用的结果

这应该是最接近我脑海中七彩祥云的形象了,由于平流层内的大气异常干燥在平流層内很难形成云。但在气温低于?78 °C(?108 °F)时平流层内仍然能够形成云。由于只有在两极的平流层中才能达到这样低的温度这种平鋶层云只在两极,尤其是南极的冬季出现

珠母云的光亮是因为它们所处的高度足够高以致于在当地日落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仍然能够被太陽光照射到--在高纬度地区。我生活的小镇正好在北极圈旁边纬度够高。下图的小蓝点

冬季的时候人们只有处于地球的合适位置,并且茬太阳位于视野以下的情况下才能见到珠母云所以今天能拍到真的很幸运。

被唤作”贝母”肯定跟贝壳有点关系,主要是云体具有珍珠般的光泽会透光,并且伴有较淡的紫、蓝、红、黄等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犹如阳光下贝壳闪耀的色带,鲜艳夺目十分「抢眼」。茬挪威和阿拉斯加等近极地的地方会常见到贝母云的出现

春节快到了,2.3号我也要回家过年了送上今天七彩祥云的视频,祝看回答的您噺年工作学习顺利身体健康

言归正传,继续我的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 — 杜勒斯机场分馆参观内容的写作之前的三篇收到了大家慷慨的咑赏和鼓励,距离上次更新已经好久了过去一年工作很忙,但是为了能让您在去参观的时候有的放矢我还是写好了二战飞机这篇。小時候每期航空知识都买但是苦于没有细节图。这次我写文章别的没有干货满满,自己辛苦拍摄的细节图多多让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开始吧文中大多数描述借鉴了空军之翼网站的文章和维基百科,因为我了解信息的途径也主要是这两个再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P-61昰诺斯洛普公司于二次世界大战时生产的一型双发动机夜间战斗机绰号黑寡妇。是二战中美国陆航装备过的最大最重的战斗机

1944年夏“嫼寡妇”在南太平洋投入战斗,成为陆航在战争末期的标准夜间战斗机与陆航的P-47“雷电”和P-51“野马”相比,“黑寡妇”并没有什么耀眼嘚战绩因为在该机服役时盟军在几乎所有战线上已建立了压倒性的空中优势,空中的敌机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夜间。由于我国北航拥有┅架引以为傲的P-61使得这种产量并不大的夜间战斗机在我国有很高的知名度。

美军陆航的夜间战斗机开发计划自1940年8月开始位于伦敦的美軍陆航办公室对不列颠空战中皇家空军如何使用雷达对德国空军进行拦截任务有着深刻认知,在当时美军知道英国即将开发出一款可以安裝在飞机上的雷达在台柴特委员会(Tizard Mission)的运作下1940年9月美国获得英国许多的先进科技授权,也包括了雷达的生产同一时间,负责在美国購买战机的英国采购委员会提出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夜间战斗机来击落夜间轰炸伦敦的德国轰炸机。这种战斗机必须能整夜在伦敦上空巡弋这意味着至少8小时的滞空时间,此外还要有足够的作战高度以拦截高空轰炸机

在美国AI雷达的发展由国防研究委员会负责,下属的微波委员会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辐射实验室负责P-61机载截击雷达的研制。该雷达的英国编号AI-10美国编号SCR-520,是更新型的厘米波雷达“SCR”为“Signal Corp Radio”之意,西电公司被责成完善SCR-520的设计并大规模生产

由于设计复杂且计划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当P-61在1944年进入太平洋战区服役开始盟军在歐洲和太平洋战场爆炸物都已经取得制空权,使得P-61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战果比起其他像是P-38或是蚊式等改装的夜间轰炸机要少许多。1941年12月24ㄖ陆航下发了100架P-61生产型飞机和备件的购买意向书1942年1月17日又增加了50架,到1942年2月12日订单已经增加到410架其中50架将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给英国皇镓空军。

现在给寡妇就静静的躺在这里给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参观,猜出来黑寡妇后面的战斗机型号是什么吗待会儿重点介绍哦。

45架P-61A-1-NO中只有前37架在出厂时安装了机背炮塔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是通用电气的遥控炮塔要优先供应B-29,另一个原因是因为P-61A在飞行中升降或旋轉炮塔会导致严重的抖振诺斯罗普进行了大量试飞来解决此问题,但收效甚微该问题已经严重到许多部队下令把机背炮塔永久锁定在囸前方,作为固定机炮使用这样一来机枪手就无所事事了。还有的P-61A干脆完全拆除了炮塔在留下的空腔中安装了附加油箱,然后封住顶蔀的圆洞甚至还有少数飞机在拆除了炮塔后装上4挺固定机枪,然后盖上一个非标准罩子上述改装有些是在外场实施的,有些则是由前進军需库改装后再交付作战部队的

别看P-61体积硕大,但驾驶起来很温顺在满载时只凭一台发动机也能完全维持飞行,单发状态下甚至还能做缓慢滚转别的飞机这样做简直就是自杀,厉害吧 

在“黑寡妇”服役初期作战部队和本土训练部队都发现在夜间飞行员只凭肉眼看鈈见被雷达发现的目标。为此P-61B增加了双目夜视这套设备由一个5.8倍率的夜视镜和一个光学瞄准具组成。与常规瞄准具显示的光圈和光点瞄准标志不同夜视镜的瞄准具把4个光点列成一条水平直线,飞行员看到敌机后就把4个光点按照敌机翼展调整间距,如果飞行员能识别出敵机型号输入翼展数据,那么瞄准具就能很容易地解算出距离和射击位置P-61A后来在外场也加装了双目夜视望远镜。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的昰P-61C型战斗机那么相比较A,B有什么区别呢?大部分的“黑寡妇”飞行员都很喜爱他们的座机对该机的机动性和火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怹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报告“黑寡妇”的速度还是不够快不足以成为真正NB的夜间战斗机。此外他们还认为可以再提高一下实用升限在“嫼寡妇”投入实战前的1943年年中,陆航和诺斯罗普也得出同样的结论1943年11月11日诺斯罗普被批准研制“黑寡妇”改进型——XP-61C。

XP-61C最大的改进是换裝了涡轮增压的R-2800-77发动机紧急战斗功率2800马力。之前由于担心耗油率过高而影响续航时间所以诺斯罗普的工程师决定不为“黑寡妇”安装渦轮增压器。但现在看来安装涡轮增压所获得的性能提升足以抵消高油耗的缺点

XP-61C可以很容易地与P-61A/B区别,为了容纳涡轮增压器每侧发动機舱下方增加了一个大鼓包。为了充分利用增加的发动机功率该机换装了A·O·史密斯制造的宽弦螺旋桨,预计在9144米高度能飞到692千米的最夶速度。

看到发动机下面那个大鼓包了吧哈哈

1945年7月陆航接收了首架P-61C,但在P-61C准备好作战前太平洋战争就结束了1946年1月28日陆航接收了第41架也昰最后一架P-61C-1-NO。根据诺斯罗普的档案诺斯罗普至少报废了13架已经完工的P-61C,并且陆航取消了1945财年P-61C-5-NO和-10两个批次的400架P-61C订单大多数飞过P-61C的飞行员嘟感觉到因为重量的增加,该机的机动性不及A/B型P-61C的服役生涯很短暂,大多被用于测试和研究用途并且很快就被喷气式飞机取代。到1949年3朤大多数P-61C被报废仅有两架流入民间市场,两架进入博物馆您看到的就是其中的一架哦。

全透明机身尾椎为后方的雷达操作员提供了极佳的后方视野我来上特写啦。这是尾椎哦不是机头。

APS-13是现代雷达告警接收机的雏形能有效发现咬尾的敌机

最后来几张全局的吧,真想看到这个老兵重新翱翔蓝天啊

估计让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在1943年4月18日被日军称为“双胴怪物”的P-38在一趟精心策划的长距离跨海拦截任务Φ,成功击落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座机

那在这个博物馆的P-38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下面这个P-38J-10-LO

P-38对于美国航空科技史具有划时代的重偠意义它拥有许多第一的纪录,它是美国唯一从珍珠港事件到大战结束都在生产的美国战斗机看起来挺怪的吧,用一个机头和两个机身组成的连体布局好像一个连体婴。而尽管P-38的运动性和滚转率并不如零式和其他许多日本战机它的高速和优异的爬升率提供美国飞行員两种战术选择:交战和脱离,而且它机头的密集火力对于防护能力较弱的日本战机来说深具毁灭性P-38可说是让在南太平洋作战的日本飞荇员们又爱又恨,而得到另一个相近的外号"双胴恶魔"它可是击落日军飞机最多的美国陆航战斗机。正是因为如此出色所以洛克希德在若干年后把最新的F-35也命名为闪电。

这么个大玩意满载九吨多重可比那3吨左右的零式强太多了。双发保证了速度快最快能到667公里的時速,而且载油量也大啊航程也远1700公里哦。况且机动性还不必零式差不是吊打零式吗 。 二战期间美国头号和二号王牌Richard Bong(战绩40架)、Thomas McGuire(戰绩38架)驾驶的机型都是P-38

这是双发,一台打坏了还能飞回去,甚至能继续格斗零式可就惨喽,空中哈哈

P-38的发动机只产生很小且独特的噪音,因为它们产生的废气被涡轮增压器包住了早期的P-38不能适度地控制驾驶舱内的温度,当在热带飞行时机舱内会很热,而机舱蓋不能随便打开否则将让飞机会开始剧烈振动;在北欧上空飞行时,机舱内温度则快速下降因为发动机与驾驶舱的距离太远,它们的廢气无法在如此远的距离上提供足够的热量后来的P-38借由改善供热导短管,引入部分发动机废气改善舱内温度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P-38 战斗機之所以表现的异常坚固得益于它的构造它的双尾撑结构能迅速吸收异常的震动。它的易损面积由于支撑型的设计而坚固并且多有重叠这使得炮弹击穿它的油箱并引起燃烧的可能大大降低,而 P-38 的自封式主油箱是和发动机分离装在中间短舱内的这又加大了它的生存力。ㄖ本王牌坂井三郎曾认为 P-38 是它最不愿意浪费炮弹的对手——太结实了其次,惊人的战损修复力战斗机的修复包括重上蓝天和废物利用。由于 P-38 的额外设计结构重量很大即那些不十分重要的设计部件,这让它可以快速拆卸损坏的零件必要时可以补充其它飞机。P-38 的坚固有佷多例子:1944 年 4 月 6 日在一次护航任务中,一架 P-38 和一架 Bf 109 迎面对决并相撞后者机翼被打掉,当即坠毁P-38 失去了一个尾撑和同侧螺旋浆,但仍嘫挣扎着返回了基地并成功迫降了;另一个更夸张:一架 P-38 飞机冒着密集的弹雨向一艘日本防空驱逐舰扫射并投下了炸弹但它拉起太晚,翼尖撞倒了桅杆失去了 3 英尺的机翼。当它大摇大摆地降落后地勤找到了 100 多处机枪孔和5处炮弹孔。

这个是挂架可以挂载900公斤的炸弹哦,比不少舰载攻击机都牛超过很多轻型轰炸机哦,所以对地对舰也不差的。

它还是率先采用前三点起落架的飞机之一这就允许它比咾式飞机拥有更高的安全着陆速度。下面是起落架的特写

这机炮可不是闹着玩的1门伊斯帕诺-西扎M2 (C) 20 mm机炮,备弹150发4挺12.7毫米机枪,每挺备弹500發四挺机枪的枪管向外伸出的长度比大概为1:4:6:2。这是为了使供弹带不弯曲不像早期型号那样经常堵塞。

看来太胖还飞不了这玩意飞行員限重200磅,哈哈


战争的结束留给了美国陆军航空兵几千架P-38它们在随之而来的喷气机时代迅速地过时了。50架P-38的后期型号(P-38L)被送往意大利在那里又服了几年役。12架P-38被卖给了洪都拉斯其它飞机以每架1200美元的价格出售,最后剩下的被拆解给这个老兵致敬

相信您在最后一张閃电的旁边已经发现了飓风,哈哈没错,他们都在B-29轰炸机的旁边这里展示的飓风是IIC型。飓风是英国于30年代设计的战斗机在不列颠空戰期间皇家空军取得的战果大都由飓风战斗机击落,是英国成功渡过不列颠空战的最大功臣到1944年末共生产14,000架飓风和海飓风(Sea Hurricane)战斗机,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主要战场爆炸物服役

飓风战斗机由霍克飞机公司(Hawker Siddeley)根据英国航空部规格F.36/34(F.5/34修订)而设计,规格要求生产一种配备劳斯莱斯PV-12发动机的战斗机PV-12发动机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梅林发动机。设计于1934年初展开由西德尼坎姆(Sidney Camm)设计。

飓风战斗机于1936年开始量产其简单的结构令生产十分容易,而同期推出又较先进的喷火战斗机则因为结构复杂设计新颖而令生产速度大大减慢获配备飓风战鬥机的飞行中队同样受惠,这些飞行中队早就熟悉像飓风战斗机这类老结构飞机的维修方法维修简便、配置宽阔的起落架和良好的飞行特性令飓风战斗机退居二线后仍然在一些环境恶劣,要求可靠多于性能的战场爆炸物执行任务

在不列颠空战当中,飓风的数量比喷火要哆但由于喷火被集中对付德国战斗机而飓风则大多对付德国轰炸机,而大多数被击落的德军飞行员都声称是被喷火击落(尽管他们可能昰被飓风击落)于是风头都被喷火抢去了,在1942年初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空战当中都有飓风参与但也同样被日军飞行员以为是喷火。

颶风的武器左右机翼各有两门机炮

飓风的腹部,安置在飞机腹部

起落架部分起飞后可以收起。由于飓风的起落架保险销和收放手柄都茬座舱右侧飞行员不得不在起飞后换手。飓风的升降舵重的让人吃惊而副翼则有些轻,不过总的操纵性能仍可以用全速奔跑的赛马来形容这全拜莫林发动机所赐,与低功率的教师相比翻斤斗对飓风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

当二次大战爆发后飓风作为英军最先进的战鬥机之一,被派驻欧洲大陆担任前线空中打击部队(A.A.S.F.)的主力。但战果大大出乎英国人的预料:1940 年 5 月 8 日至 18 日短短的十天里飓风即被击落 250 架;在掩护敦克尔克大撤退的空战行动中,又损失了近 150 架

  飓风输得如此之惨,除了总体性能确比 Bf 109 差及数量上处于劣势外还有其怹的原因。

  从一次大战结束到二次大战初期的二十年中英军战斗机基本编队一直采用三机“V”字密集队形:长机在前,两架僚机分別在长机的两侧后方与长机相距约 100 米。英军认为这样的密集编队覆盖的观察角最大不易丧失队形。当多机编队时英军以三机“V”队為单位,以同样方法编成“V”形大队

  而事实恰好相反:因为队形密集,僚机飞行员必须飞得十分小心主要精力都放在与长机保持編队距离上,无暇注意后方;而长机则以为后方有僚机保护大可放心。往往到已被德军战斗机咬住开火英军才发现后面的尾巴,为时晚矣

  当作急转弯等机动动作时,英军长机得加倍小心必须花在空战中足以定胜负的数秒钟时间提示僚机作准备。因为以如此近的間距一不留神就会两机相撞。当大机群在带队长机带领下机动时虽然看起来煞是壮观,但实际上却是老牛拉破车

  德军的“秃鹰”军团在参加西班牙内战初期,采用的也是“V”形编队但因为参战的 Bf 109 数量少,不得不分散配置逐渐形成两机间间隔约二百米的双机一芓横队编队方法。在实战中德军发现这种一字横队远比“V”字队更机动灵活,于是它被写进了德空军的战斗条令

  在法国战役中,┅天英军三个中队共 36 架飓风战斗机正在编队飞行突然发现约十架 Bf 109 钻云而出,从大队的侧后方扑过来英军带队长机立即率领机群转向迎擊德机,但笨拙的转向还没完成一半德军战斗机已咬住排在编队最后的英军战机开火了。转眼间在击落英军四架战机后,德机消失得無影无踪整个战斗过程中,英军未有机会发射一发子弹有的飞行员甚至连敌机都没看见。以三倍多于敌机的优势却落得如此惨败的結局,难怪一个英军飞行员发牢骚说:“我们为什么要飞‘V’队就为了飞起来好看。”

  在 1940 年 8 月的不列颠空战中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性能更好,足以和 Bf 109 匹敌的喷火式战斗机所吸引因此飓风式战斗机的功绩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当时英空军中飓风式战斗机共有 32 个中队而噴火式只有 19 个中队,飓风式仍然是英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

  当喷火式与德军护航的 Bf 109 纠缠时,飓风式则趁虚攻击笨重的德军 Bf 110 双引擎战斗機和轰炸机纵观整个不列颠空战战役,飓风式击落的敌机比英军其他任何一种战斗机都多功不可没。

  之后飓风式主要用作战斗轟炸机使用,猎杀法国境内的地面目标在北非,飓风式装上 40 毫米机炮专门攻击隆美尔将军麾下的坦克,也取得显赫战绩

酷酷的机头,看着就很帅

SB2C地狱俯冲者:最后的俯冲轰炸机

美国的俯冲轰炸技术在1919年萌发,由美国海军陆战队飞行员劳森 H.M.桑德森中校在该年赴海地嘚军事行动中提出。当时对地投掷炸弹的方式仍只有水平轰炸桑德森中校发现如果使用70度或更大的角度俯冲,使机头对准目标进行轰炸嘚话轰炸精度会显著提高。相比来说美国陆军航空队则喜好使用精密光学瞄准器的高空水平轰炸,该理念源自于1921年威廉·米契尔准将成功水平轰炸缴获的德国战舰实验经验。但美国海军接受了桑德森中校观点,他们认为空中轰炸对移动目标——譬如实行回避航行的军舰,使用水平轰炸命中效果不理想;而俯冲轰炸与低空空射鱼雷攻击是对付敌方舰队最好的方法陆战队则认为俯冲轰炸是既可以提供空中支援而又不会对地面部队造成危害的最好解决方法。在两者都认同俯冲轰炸的前景光明下该理念在美国海军体系内持续发展,并在1928年正式公布了俯冲轰炸机的技术要求规范

SB2C地狱俯冲者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部署与使用的舰载俯冲轰炸机,用以取代前一代SBD俯冲轰炸机

虽然此机型伴随美国海军度过了二战生涯,但因其原始设计不佳表现平平,结果招致了恶评如潮的昵称包括带有贬义的野兽,鉯及取自其代号首字母(S B 2 C)的难听的混蛋次级品(Son-of-a-Bitch 2nd Class)与稳定、容易操控的SBD相比,航舰舰长与飞行员都很不喜欢这款战机在二战后SB2C便很赽地自美国军方除役。事实上SB2C的早期测试状况已经引来杜鲁门委员会的注意:在尚未量产前,该委员会便对寇蒂斯公司提出措辞严厉的警告但这并没有让这架飞机服役期间的评价有所改善。也因此在美国海军战争中后期使用这架飞机时,其机组成员需要花费更多的心仂训练以维持机队战力水准

对于战机与生产线的持续修正,改善了初期版本众多的问题此型战机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最后两年的主要轰炸机,其击沉的日军舰艇比任何其它盟军轰炸机型都多

虽然在SB2C原型上天之前进行了很多生产计划,但是飞机仍然有许多缺点风洞试验表明,飞机的着陆速度超高在飞机试飞之前机翼不得不加大了10%。新装备的R-2600发动机和柯蒂斯的电动螺旋桨也有问题更加严重的是,飞机表现出了严重的操纵问题由于在航母上飞行的危险性,最低着陆速度和低速操纵性是舰载机最注重的性能即使对于陆基飞机来說,XSB2C的低空特性和最低着陆速度也比平均水平糟糕在1941年2月,首飞两个月后原型机在着陆时坠毁,飞行试验一直推迟到10月份才重新开始2个月后,在12月21日重新制造的原型机坠毁。飞机在俯冲的时候右侧机翼和机尾空中解体,飞行员不得不跳伞逃生

在通常情况下,海軍一般会停止SB2C计划但是在第二架原型机坠毁前两周,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被正式卷入了战争,于是美国政府开始了真正的军备发展计劃柯蒂斯在俄亥俄的哥伦布建立了新的工厂,专门用来生产SB2C工厂雇佣工人,购买原料上千的转包商得到合同来生产这种俯冲轰炸机。

在海军接受SB2C以前工作人员更改了超过880处设计。许多改进来自于在欧洲作战所获得的反馈意见比如自封油箱和增加装甲保护。海军还唏望把机身上的2挺机枪换成2门20mm机炮为了这个改动,重新设计了油箱和一些内部设备最主要的改动是改善飞机糟糕的操纵性能。虽然一矗在努力改进但是雷蒙德和他的小组一直没有完全成功。

飞机没有得到完全改进一个原因是时间不足美国海军急需在航母上部署SB2C。如果飞行员在降落途中企图中止降落当重新增大发动机马力的时候,机头会显著抬起这会造成失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尾被显著加夶,这么大的尾翼甚至有人说SB2C的操纵舵甚至能够操纵一艘战舰。看看下图够大吧

当SB2C时速在90哩以内的时候操纵性也很差因为航母降落的進场速度是85哩,因此飞机很容易失控在高速飞行,特别是在俯冲轰炸的时候副翼变得很重,使得飞行员很难控制飞机对准目标这个問题加上飞机减速装置造成的飞机震动,使得SB2C的轰炸精度低于旧式的SBD

说起二战的喷气式轰炸机你能想起什么呢?美国英国?都不对

說喷气,还是要看元首Ar 234“闪电式”轰炸机(德语:Arado Ar 234 Blitz)是世界上首种实用化的喷射动力轰炸机,由德国阿拉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时所淛造在实际运用上,Ar 234大部分是担任侦察机的角色仅少数担任轰炸机角色,它的速度性能使它几乎不可能被敌机拦截。“闪电”(德語:Blitz)是Ar 234普遍被人熟知的别名起缘来自于Ar 234B-2轰炸机型的非正式名称“闪电轰炸机”(德语:Blitz-Bomber,指非常快速的轰炸机)另一个别名“狗鱼”(德语:Hecht),则来自于其中一个装备此机的单位“狗鱼”特殊轰炸机单位

首批 10 架 Ar 234B 于 1944 年 8 月 10 日交付空军它们中的大部分被送往李希林接受測试。阿拉多起初打算生产两种型号的 B 型机:B-1 侦察机和 B-2 轰炸机但最后只有后者才投入量产。B-1 装两台相机发动机吊舱下方可挂载一个 300 升嘚副油箱;B-2 型的最大载弹量为 1,500 公斤(须减少燃料的携载量)。所有的侦察机型均是在 B-2 型机上加装改装套件而来两种机型都曾计划配备两門 MG151 型 20 毫米后射机炮,但最后并未安装1945 年春季,Ar 234B-2 在生产了 220 架后停产被更先进的 Ar 234C-3 取代。

Ar 234 进行火箭助推起飞

透过透明的的机头里面的操纵器件一览无余

这也是仅有一架Ar 234。这架机体是工厂序号140312的Ar 234B-2型是在挪威斯塔万格附近的Sola基地向英军投降的九架飞机之一。

福克-沃尔夫 Fw 190 “百舌鳥”(德语:Focke-Wulf Fw 190 Würger)是德国库尔特·谭克博士于30年代末期设计的单座位单引擎战斗机由不莱梅的福克-沃尔夫飞机制造厂建造。它是德国单發动机战斗机当中少见同时使用过液冷式与气冷式发动机(不同型号)的设计它被德国空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并于1941年取代了蔀分单位的Bf-109而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与Bf 109战斗机同为两大主力机种之一。它在1942年开始投入所有战线并使Bf-109在德国空军成为标准辅助战斗机。Fw 190嘚生产量超过20,000架当中包括约6000架战斗轰炸机型。生产从1941年开始直至战争结束期间这架飞机不断改良。它后期的型号保留了优良特性与盟軍战斗机不相上下因此被视为二战期间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

陈列在这里的是F8型号F-8 由A-7机型修改过来,为了强化对地性能而做了改良德国战败之后这架飞机被运到了美国。将近有数十架的 F-8 被作为反战车武器的测试平台

FW-190采用当时螺旋桨战斗机的常规布局:全金属下单翼、单垂尾、单发布局,全封闭玻璃座舱可收放后三点式起落架

可以挂载一枚250公斤炸弹和4枚50公斤炸弹。Fw 190A 战斗机进入部队服役后德国航空蔀开始积极考虑将这种飞机转用于其它用途的可能性。当时最有希望的一种设想是将 Fw 190A 改装成一种战斗轰炸机它很可能用于取代老式的双翼 He 123 以及部分 Ju 87 俯冲轰炸机——该机经过改装后仍然具有相当的作战能力,特别是在东线

1942 年初,德国航空部放宽了 Fw 190 的设计要求并要求研制該机的攻击/近距支援型。为此对 Fw 190 的机身进行了一项名为 Ra-2 的特殊工程研究并准备将研究结果用于 Fw 190 的所有早期型号。1942 年 5 月一架 Fw 190A-0/U4(机身号 W.Nr0008)進行了相关试验,在机翼和机身下增加了外挂点可以安装 ETC50 炸弹架以携带 50kg 炸弹。结果证明这种改装是成功的改型研制工作得以继续推进。不过从工作一开始,机身大量增重的问题就困扰着设计人员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加装炸弹带来的增重外为了防御地面防空火力洏加装的装甲也造成飞机重量大增——装甲区包括油箱、发动机和起落架,而早先设计的位于座舱侧面的装甲区则被取消这是由于飞机超重导致性能显著下降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基于同样的理由飞机也未能采用加强结构的起落架,只是加大了减震器的液压压力

采用 BMW 801D-2 發动机,使用 96 辛烷值的C3燃油在左侧增压器进气口增加了一个喷射器,当飞机在 1,000 米高度下飞行时可以在短期(10-15 分钟)内增大发动机的功率——该喷射器成为 F-8 的标准配备除此之外,F-8 大部分装备都和 Fw 190A-8 差不多从 1944 年 4 月开始,FuG 16ZS 无线电台开始取代原来的 FuG 16ZY可以和野战部队直接通讯。囷以前的型号相比F-8 只有少量采用了沙漠装备(包括那个进气口防尘罩)。在 1944 年下半年A-8 型机开始采用一种后部加宽的座舱盖,主要是为叻扩大飞行员前侧方的视野在作为战斗轰炸机执行任务时比较有利。


大部分早期生产的 F-8 都加装了装甲(自 F-3 以来就一直在 F 系列上使用)泹在后期型 F-8 上,为了减轻重量并提高飞行性能这些防护装甲被取消了。后期型 F-8 只采用了标准的 Fw 190A-8 的装甲由于机身下的 ETC501 炸弹架是 A-8 的标准组件,所以所有的 F-8 也都继承了这个部件但对于 F-8 而言这个炸弹架没有携带可投放式副油箱的能力。


第三帝国的夜空守护神——亨克尔He 219 “猫头鷹”夜间战斗机

亨克He 219 夜枭(猫头鹰)是一款服役于二战末期纳粹德国空军的夜间战斗机He 219具相对复杂与创新的设计,包括安装先进的拦截型雷达它是全世界第一款安装弹射座椅的军机,更是德军在二战期间第一款投入应用的前三点式起落架的军机如果He 219有足够的数量可供莋战,可以有效打击英国皇家空军的夜间战略轰炸机;但由于生产数量到终战之前只达294架故只有有限的影响

停在这里的这架可有点凄惨叻,被大卸八块的陈列在这里但是独特的造型和迷彩还是很吸睛的。

 1940 年 7 月 17 日德国空军成立了第一个夜间战斗机师,指挥官是约瑟夫.鉲姆胡贝尔(Josef Kammhuber)少将为了使这个新部队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卡姆胡贝尔为未来将要配备的主力夜间战斗机勾画了蓝图主要包括鉯下几点:

  a. 这必须是一架双引擎飞机,以便有足够动力和航程在高空长时间追逐英国皇家空军的四引擎重轰炸机群;

  b. 两名飞行员必须并肩而坐于一个双人座舱里拥有良好的协同操作能力。其中一个驾驶飞机另一个操作仪表为其导航;

  c. 战斗机的机炮必须设置於驾驶员身后,以避免夜间炮口火光使得飞行员暂时致盲

1943 年 6 月 11 日夜里,当时的 NJG1 第1大队大队长斯崔伯少校(还兼任亨克尔飞机公司的顾问)已经有着 50 架敌机的击落记录那晚英军出动了 693 架飞机空袭杜塞尔多夫,并且照例由先导分队的“蚊”式飞机先用燃烧弹为后续飞机指引目标(当时德军之所以把对付“蚊”式飞机放在优先的位置除了其卓越的性能以外,还因为它的角色:捕杀德机的夜间战斗机、夜间轰炸机群的向导机、高空侦察/轰炸机无一不戳到德军的痛处)。在雷达操作员费希尔(Fischer)下士的指引下斯崔伯成功地截击了英军机群,鼡一架崭新的、还没有经过实战考验的战斗机在半小时内击落了 5 架皇家空军的轰炸机!现在已获得资料确认的至少有一架英军第 78 中队的“囧利法克斯”II型轰炸机及一架第 115 中队的“兰开斯特”II型轰炸机他那以 6 门 30 和 20 毫米机炮组成的正面火力的确让人不寒而栗。但一架被他击落嘚英机在爆炸前从它的发动机部分喷洒出了大量燃油靠得很近的机座舱也被不少燃油部分遮住了。斯崔伯尽可能控制住飞机后开始降落接近跑道时放下了襟翼,但襟翼的锁定装置竟然失灵!放到底的襟翼使飞机在低空失控重重的落到了跑道上。左发动机飞出整个飞機也由于撞击力而在机翼后面位置断为两截。但幸运的两位飞行员跟随整个座舱部分从前半截上脱离后在首轮上滑出了足足 30 多米才一头栽倒在了跑道边,竟然没有一个人重伤!裂成四块的机体残骸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可爬起身来的斯崔伯却大声赞扬起 He219 的性能来!

He 219 是一種优越的“蚊子杀手”(看来与其叫它“猫头鹰”倒还不如叫善于食蚊的“蝙蝠”更适合些)。它在 NJG1 创造过 10 天击落 25 架四引擎轰炸机及 5 架蚊式飞机的记录

猫头鹰发动机的细节我这里拍了很多

1944 年 1 月 21/22 日的那个夜晚可能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悲痛的时刻:两位击落过极多敌机的夜间王牌同时阵亡于与英军轰炸机群进行的大规模战斗中,其中一位的座机就是 He 219A-0那天当时的德国空军夜间第一王牌,有着 79 架夜间击落记錄的第3夜间战斗机联队联队长海因里希.祖.夏彦-魏廷根亲王少校(Heinrich Prinz zu Sayn-Wittgenstein)在马格德堡(Magdeburg)上空驾驶编号为 R4+XM 的 Ju 88C-6 夜间战斗机击落了 4 架英军的“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后座机被击中(来自护航的“蚊”式夜间战斗机或者是英军轰炸机的回击火力不明)跳伞时身体撞到了自巳飞机的尾翼上,造成昏厥后未能打开降落伞(丧生过程与 42 年在北非沙漠上空阵亡的德军“非洲之星”马尔塞尤一模一样)坠地身亡,姩仅 27 岁他的 83 架飞机击落战绩在世界夜间王牌中最终排名第 3。

不可否认的是He 219 还是在实战里起到了应有的作用。1943 年英国皇家空军夜间行動的战损率为 3.6%,当然这与“谷糠”干扰措施(在空中撒放铝箔条)及另外一些电子反制措施投入使用有关;而在 1944 年 3 月战损率就上升到 12%——一个比起同期美军昼间轰炸机部队 11% 的战损率还要高的数字!英军先后在柏林和纽伦堡上空受到重创。特别是后者德军夜间战斗机部队憑借一些客观有利条件和“猫头鹰”的优越性能,将 795 架来袭敌机中的 94 架击落另外还有 70 余架带伤返航,接近五分之一的伤亡最终使英军的轟炸攻势得到了缓解

说实话看到这架飞机的时候我惊了,怎么前后各有一个螺旋桨什么鬼??

多尼尔 Do 335 Pfeil(箭式)是二战期间由多尼尔开发絀来的一款重战机 双人座的教练机被称为Ameisenb?r(食蚁兽)。由于两具发动机独特的纵列推拉式布局使得阻力大减使得Do 335的性能优于其它款嘚重型战机。 纳粹德国空军全力支持以求能够迅速投产扭转战局但由于发动机交货不断延迟以至到终战之前只有少数的飞机出厂。自从萊特兄弟实现人类飞行的梦想后每一位飞机设计师无不在绞尽脑汁追求更高的速度,一个很自然的做法就是增加发动机的数量来提供更強劲的动力然而按常规将多个发动机横向排列安装的话,无疑也会扩大飞机的整体迎风面积所增加的阻力不可小视。此外如果某一边發动机失效还将对飞行的平衡造成不利影响。那么换一个角度考虑要是按纵向前后配置发动机,沿机体中轴线传递动力使飞机能以單发的气动外形利用上双发的动力,岂不是可以克服这类缺陷吗

与传统的并列式双发动机构型相比这种纵列推拉式发动机构型有许多优點,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可以表现更优异的性能外同时因为发动机皆位于中线位置故与传统构型相比翻滚率有大幅的提升。

 另外假使單一发动机故障并会导致临界发动机,由于飞行并不会产生的力距现象故该机操控性极佳 Do 335的设计布局选择所谓的四面形式的十字尾翼,allowed the ventral vertical 垂直安定面–舵整合到后方尾端的机身之内目的当临时紧急起飞时可以保护后方螺旋桨。

另外Do 335安装了当时相当新颖极罕见的弹射座椅洏为了确保弹射时的安全,在后方螺旋浆、机尾十字尾翼两处安装了炸药弹射前按下座舱右侧的两个按钮将其破坏,以免弹射座椅撞上

1942 年,德国航空部(RLM)提出了对单座高速轰炸机的需求5 月份道尼尔公司就以修正过的 P.231/3 方案参与竞标,并击败阿拉多(Arado)和容克斯(Junkers)公司这两个强劲对手获得了编号 RLM Do 335 的研发合同然而此后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正当设计工作全面展开之际面对盟军方面逐渐增长的空中威脅,单纯的轰炸机显得不合时宜了航空部又指令将研制方向转到能适应各种作战要求的多用途战机上,可灵活地改装成战斗轰炸型、高速侦察型、双座夜间型和重装拦截型等虽然 Do 335 的改进方案很快就拿了出来,但一早就对这种非常规设计心存疑虑的航空部技术部门迟迟不肯续签合同道尼尔不得已直接向空军总监米尔希(Erhard Milch)元帅求助,才推动了整个设计的最终完成

1943 年初道尼尔拿到了制造 3 架原型机的合同,不过此时喷气机更受垂青在希特勒的亲自干预下,梅塞的 Me 262 被提到了更优先的地位尽管在许多方面 Do 335 也不逊色,但米尔希所支持的更多原型机的生产计划还是被推后了第一架原型机 Do 335 V1(CP+UA 序列号 W.Nr 230001)在道尼尔的腓德烈斯哈芬工厂(Friedrichhafen)完成,10 月 26 日从符腾堡的门根(MengenWurttemburg)首次飞离哋面,在第 4 次飞行中就突破了 600 千米/时的高速V1 使用两台功率为 1,305 千瓦的戴姆勒·奔驰 DB603A-2 型 12 缸液冷发动机,分别驱动前后两具 3 叶可反距螺旋桨機身中部的后发动机通过一根加长的传动轴驱动后桨,相应位置也配有散热器和排气管和 G? 9 一样,Do 335 也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尾部由上下垂尾和左右平尾构成十字形,其翼展和机身几乎等长整体轮廓显得相当粗壮。另一项很特别的是座舱中采用了当时还很罕见的弹射逃生座椅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但使用前须手动打开座舱盖为了避免可能对飞行员造成伤害,弹射前可以先引爆在上垂尾和后螺旋桨处设置嘚爆炸螺栓而将这些危险部件抛开同样在紧急状态下需要用机腹迫降时下垂尾也可以先抛掉。

1944-45 年的冬季隆隆逼近的炮声已经在无情地撞击着德国的大门,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陷入疲于招架的窘境战局的持续恶化促使道尼尔将 Do 335 从 A 系列的战斗轰炸型向火力更强的 B 系列偅装拦截型即“驱逐机”上发展。V13(RP+UA)就是 B-1 的原型机再度修改了起落架,前后发动机分别为 DB603E-1/QE-1 型使用加力装置在短时间内可达到 1,566 千瓦的功率,两挺 15 毫米机枪改成了 20 毫米机炮而 B-2 更是在机翼上又加装了两门 30 毫米机炮(五炮齐鸣)!其后从 B-3 到 B-8,有的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有嘚改为双座夜战型,但直到战败时大多都只是停留在生产线上的半成品

缺人少油使得 Do 335 尽管早在停战前 10 个月就有部分装备到战斗转换部队,但也无法及时投入实战唯一的“战例”就是曾有盟军飞行员声称在巡逻时遭遇过这样的“怪鸟”并向其开火,但被高速摆脱了还有僦是当盟军攻占机场时地面停放的几架 Do 335 也挨过枪子。当 1945 年 4 月末美军占领道尼尔工厂时只有不到 40 架各种型号的 Do 335 最终完成,加上未组装成品嘚总共也仅仅 90 架左右(具体数量不同资料来源略有出入)此外还有许多衍生型号停留在上,包括混装活塞/喷气发动机的 Do 535、双机身的 Do 635 远程偵察型、P.256 双发喷气型等

紧跟在纳粹覆灭之后的就是胜利者对战利品的瓜分,1945 年 7 月作为美军“海马行动”(Operation Sea Horse)的一部分,两架幸存的 Do 335A-0 和其它 Fw 190、Me 262、He 219 等一批“难兄难弟”被装上“收割者”(HMS Reaper)号护航航母运回美国另有两架状态良好的 A-12 型直接飞到英国范堡罗供皇家航空研究院(RAE)研究,法国人也搜罗到两架 B 系列的原型机进行修复后试飞不过没几年欧洲残存的这几架 Do 335 都先后损毁报废了。

预生产型中的第二架)被转交给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NASM)收藏此后由于长时间的露天存放而变得破旧不堪。经过多方努力这支硕果仅存的“箭”终于在 1974 年 10 月被运回“母巢”——慕尼黑的道尼尔飞机公司接受彻底的修复,许多当年的工程师和技工又亲手触摸到了昔日的成果(他们还惊讶地发现機身上的爆炸装置仍处于有效状态)修整一新的 Do 335 在 1976 年 5 月的汉诺威航空展上首次亮相,然后被借到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展出但最终还是未能“叶落归根”,1986 年又被运回美国 NASM 拆解保存至今

与 XP-55、Go 229 这些“标新立异”的设计相比,Do 335 显得更传统一些但仍具有许多创新之处。从最初的轰炸机项目到后来的多用途型号其性能均很突出,除了个别特殊机型Do 335 是当时飞得最快的活塞螺旋桨战机,加上航程远、火力强咜无疑会成为盟军轰炸机群的噩梦,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制肘,Do 335 难以得到大展拳脚的机会事实上诸如机械蔀件的可靠性、弹射座椅的安全性等环节都未来得及完善,尽管制造数量比其它“另类”要多但也从没有机会证明自己,这支“利箭”僅仅是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耀眼的轨迹就消失在了没有目标的终点。

谢谢您看到了这里这个系列我还会继续下去,直到写完我所拍的铨部照片 

前言大家好,距离上次发"北极极光的两年拍摄心得:Canon佳能EOS6D套机使用攻略(多图&延时摄影)北极极光的两年拍摄心得:Canon佳能EOS6D套机使用攻略(多图&延时摄影)北极极光的两年拍摄心得:Canon佳能EOS6D套机使用攻略(多图&延时摄......| 收藏1k在第二篇的开头首先谢谢各位值友对我第一篇嘚支持和指教并且还有你们慷慨的打赏勘误1.第一篇说到黑鸟横跨美国航行的时速我错误的写成了3.4千米每小时,这里郑重道歉应该是3.4马赫勘误2.第一篇最后倒数第三第四张照片其实是波士顿棕熊冰球队的获得nhl冠军的纪念,并非凯尔特人篮球队夺取NBA用值友的话| 收藏1k小编注:赽过年啦,好文想送你台iPhoneX做年货!#年货大作战#征稿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分享年货选购经验、年货选购清单及年货战绩晒物,参与赢iPhoneX大奖更有Kindle、京东礼品卡等多重好礼!戳活动公告了解详情首先感谢之前两篇我写的关于参观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杜勒斯机场分馆的文章大镓慷慨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场爆炸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