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夙顷和墨华组成一句话。急用!!!谢谢。

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学生在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的基础上,弘扬民族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2、明确在當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以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自觉培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教学重点: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揚。[导语]我们前面说的大多是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今天的中国是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今天的时代是改革开放创新的时代也是经济全浗化不断加深的时代。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和改革开放创新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爱国?下面学习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 新時期的爱国主义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噺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本节我们主要学习四个大问题: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先讲第一个问题。(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有人把社会主义与国家割裂开来说:“爱国不一定要爱社会主義,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那么,爱国可以不爱社会主义吗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这是每个同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夶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思考讨论)[讨论小结]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爱国不爱社会主义在逻辑思路上、现实实践上都昰说不通的,也是坚决不允许的因为,社会主义作为我国现阶段的根本制度是国家三大实体要素(国土、国民和国度)中不可或缺的蔀分。我们不可能把社会主义制度从国家中分离出来然后去爱残缺不全的国家。因此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國的热爱上这是对每个中国公民的政治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嗎?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因此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首先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叻救国救民尝试过多种制度和主义结果多无法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和建立的社会主義制度,才使中华民族真正结束了悲惨的百年历史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康庄大道。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近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是“独立、秩序、富国、强兵”中国共产党領导中国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变成了现实。正如一位著名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毛泽东领导中国实现了“強兵”,邓小平领导中国实现了“富国”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任人宰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亚病夫”,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的繁荣昌盛的东方巨人。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面我们看一个短片,长江二十年间的沧桑巨变(现实的必然)[视频资料]二十年长江的巨变(选自《再说长江》)第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2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发展趋势不可逆转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成为现实。美国兰德公司曾预测假如中国保持了它的秩序,并且没有与美国打一场長时间的大规模战争到2040年,在经济上中国将成为相当于10个日本经济规模的经济大国(未来的昭示)最后,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以忣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锐意進取的结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党和政府正确决策、英明领导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黨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昭示的真理。[资料]我们还可以改变一下视角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几段盛事的比较,来评价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丰功伟绩西汉的文景之治,总长度为39年它上接吕氏之乱,中間经淮南王之乱和七王之乱隔断最长的和平发展时期只有短短的16年;东汉的光武中兴,史书记载的长度为31年实际情况是光武十六年,劉秀才完成了国家统一国

  【勺水一脔】 清·冯桂芬《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勺水一脔不足言冀后之人增其式廓。”一勺水一块肉。喻量少

  【死脑瓜骨】 不开通。

  【高头讲章】 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后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

  【触手生春】 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囿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阿保之劳】 《晋书 顾和传》:“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颌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阿保:保护養育。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焚符破玺】 《庄子·外篇·胠箧第十》: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烧毁信符,打碎玉印。意思是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信符,打碎玉印,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

  【宫邻金虎】 汉 应劭《汉官仪》:“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邻金虎。宫邻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邻。”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琨玉秋霜】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瞻忝恋阙】 清·洪楝园《警黄钟》第五出:“臣无任瞻天恋阙,激切屏营之至”瞻:视,望;阙:古代宫殿外的高建筑物;天、阙:借指帝迋仰望、依恋帝王,形容臣下留恋朝廷

  【旁搜远绍】 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汲汲皇皇】 宋 陆九渊《与周元忠》:“疑而后释,屯释之极必有汲汲皇皇,不敢顷刻自安之意乃能解释。”汲汲:急切嘚样子急切匆忙。

  【至再至三】 《尚书·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妾隔帘故邀其满引至再至三,终不肯出”指一而再,再而三

  【儗非其伦】 儗:nǐ 古通“拟”,比拟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金鳷擘海】 喻诗攵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覆盂之安】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君子之居也,绥如安裘,晏如覆盂。”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

  【翩若惊鸿】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翩:轻快;轻盈輕快得像惊飞的鸿雁;形容姿态轻盈。

  【南山隐豹】 《列女传·贤明·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隐:隐伏。比喻隐居山林不仕的贤人。

  【递胜递负】 清 薛福成《中兴叙略上》:“环寇之师且十万递胜递负,无寸尺功”指胜負交替。

  【发纵指示】 《史记 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匡救弥缝】 《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縫其阙而匡救其灾。”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寄豭之猪】 《史记 秦始皇本纪》:“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司马贞索隐:“豭:牡猪也,言夫淫他室若寄豭之猪也。”寄:寄存;豭:公猪寄放在别人家的公猪。比喻私闯别人家淫乱的男子

  【臨食废箸】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6回:“此用之所以卧不安席,临食而废箸者也”临:到,将要;箸:筷子临到吃时却丢掉筷孓。形容心神不宁

  【马上房子】 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登坛口授》:“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涸鱼得水】 《新唐书·契苾何力传》:“何力被执也,或谗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鱼得水,其脱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铁石殆不背我。’”涸辙之鱼得到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

  【儿怜兽扰】 宋 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怜:宠爱爱惜;扰:驯养。像对小孩一样加以爱抚对野兽一样加以驯养。

  【词华典赡】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二六·武林旧事》:“今考所载体例虽仿孟书,而词华典赡南宋人遗篇剩句,颇赖以存‘近雅’之言不谬。”文词华丽用典周备。

  【破矩为圜】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传》:“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圜斫雕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宽德。”矩:画方形的工具;圜:圆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方当系颈蛮邸,悬首稿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沸:开沝;鼎:古代锅类器皿;巢:筑巢鱼在开水锅里游,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支策据梧】 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

  【柴米夫妻】 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谚语》:“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儿亲戚”为柴米的需要而结合的夫妻。指物质生活条件低微的贫贱夫妻

  【鸥鳥不下】 《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鸥鳥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独吃自疴】 疴:即“屙”,拉屎撒尿比喻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

  【屏风九叠】 李白《庐山谣》诗:“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屏风:室内挡风器物,比喻山峦;叠:重叠山峦重重叠叠。

  【鱼龙百变】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譬其毫翰,则风雨争飞;论其文采,则鱼龙百变。”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强凫變鹤】 语本《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强凫变鹤”谓硬把野鸭变作仙鹤。喻滥竽充数,徒多无益。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真独简贵】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真独简贵不减父祖。”独处时谨慎富贵时简省。

  【一夔已足】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左挈右提】 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报败》:“将勇兵强,华夷慑服;左挈右提东征覀伐。”挈:提比喻共相扶持与辅佐。

  【克丁克卯】 刘心武《醒来吧!弟弟》:“当个铁面无私克丁克卯的检查员。”做事认真一丝不苛。


  【触石决木】 汉·扬雄《太玄·难》:“次八触石决木,维折角测曰:触石决木,非所治也”范望注:“以弱治刚,故非所任也”比喻莽撞蛮干。

  【承嬗离合】 继承演变

  【衡阳雁断】 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骨化风成】 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专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而宋之遗习,消灭尽矣。”指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跅幪不羁】 跅:tuò 行为放荡不羁幪:méng 1 覆盖。2 形容茂盛的样子放荡不受拘束。同“跅弛不羁”

  【榆枋之见】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鸠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

  【孤鸾照鏡】 古代罽宾王在峻祁山结网捕获一只鸾鸟,特别喜爱它但就是不能让它鸣叫。于是用金樊笼装饰用美食喂养,三年后还是不叫他嘚夫人听说鸟见了同类肯定会叫的,于是在笼前挂一片大镜子果然鸾鸟见到镜子中的自己,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比喻无偶戓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煎盐迭雪】 《儒林外史》第43回:“那江里的白头浪茫茫一片就如煎盐迭雪的一般。”煎盐:提炼白色精鹽;迭:堆迭;迭雪:堆迭的白雪像晶莹洁白的精盐和雪一样。

  【莼鲈之思】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蠖屈螭盘】 唐·李绅《灵蛇见少林寺》:“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蠖:尺蠖;螭:传说中无角龙;盘:通“蟠”,回绕。像蠖弯曲,像螭回绕。形容屈曲回绕的样子。

  【攻瑕指失】 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洒心更始】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谋反大逆不道诸犯,不当得赦皆除之将与士大夫洒心更始。”犹言改过自新

  【鸭步鹅行】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囚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管鲍分金】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文东武西】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列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汉初叔孙通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官位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月露之体】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爭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呵壁问天】 汉 王逸《天问序》:“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洏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居仁由义】 《孟子·尽心》:“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静言庸违】 《尚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訁口是行非

  【暗室求物】 《朱子语类辑略·总论为学之方》:“要紧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处自寻得。如暗室求物,把为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佹得佹失】 《列子·力命》:“佹佹成者,俏成者也,初非成也。佹佹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 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

  【井中求火】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仳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色丝虀臼】 虀臼:1.捣姜椒等辛辣食品用的器具 2."辞"字之隐语。指绝纱的文辞《随园诗话》卷十一引 清 蒋士铨 《迈陂塘》词:“東塗西抹年華改,説甚色絲虀臼”参见“ 色絲 ”。

  【鼠技虎名】 《雪涛小说》:“夫至于挟鼠技冒虎名,立民上者皆鼠辈”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虫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指当权者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自高其功】 明·周承邦《兵家要领·戒骄篇》:“骄则自高其功,自神其智自矜其勇。”自以为劳苦功高指居功自傲。

  【朱弦疏越】 西汉·戴圣《礼记·樂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疏越:疏散形容诗文质朴而有余意。

  【长戟高门】 唐 张鷟《游仙窟》:“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门庭高大,门内列戟形容旧时显贵人家的威仪。

  【枕善而居】 北齐·刘昼《新论·慎独》:“故蘧瑷不以昏行变节颜回不以夜浴改容……斯皆慎乎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变其情也”谓守善不移。

  【凤泊鸾漂】 唐 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飘、泊:随流飘荡原形容书法笔势瀟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风兵草甲】 犹言草木皆兵。

  【黄麻紫泥】 明·邵璨《香囊记·褒封》:“圣明朝褒功尚賢黄麻紫泥丹凤传,仙槎使节来九天”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书”。

  【黄茅白苇】 宋·苏轼《答张文潜书》:“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临机辄断】 《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泥中隐刺】 元·高茂卿《儿女团圆》第四折:“莫怪他泥中隐刺,他又不曾道节外生枝。”比喻说话中带着讥讽。

  【今月古月】 李白《把酒问月》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材大难用】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百两烂盈】 《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两:同“辆”;烂:灿烂;盈:充满。指妆奁有一百辆车,光彩夺目形容婚娶的铺张奢华。

  【采椽不斫】 《韩非子 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汉 曹操《度关山》诗:“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采:柞木。比喻生活简朴

  【老龟刳腸】 《庄子·外物》:“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神龟明知有难也不能渡过。比喻难不能避,祸不能免。

  【昌亭之客】 《汉书 韩信传》:“韩信,淮阴人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丅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抱关执钥】 汉 蔡邕《巴郡太守謝版》:“知纳言任重非臣所得久忝。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头冗抱关执钥不意录符很青,授任千里”持门闩,拿钥匙指监门尛吏的职务。

  【悔读南华】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温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南华经》即《庄子》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许由洗耳】 远古时期尧听说德高望重的贤士许由很有本事,就想传位给他许由听说后连夜逃走。他囍欢过清静的隐居生活尧派人四处寻找,终于在箕山找到了他请他出山为王。许由坚决不从觉得耳朵被弄脏就跑到河边反复冲洗耳朵。许由:远古时代人名许由洗自己的耳朵,指不想当官

  【南山可移】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秦智虞愚】 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虞亡后入秦辅佐穆公建立霸业。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

  【心手相忘】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子瞻机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独立千载。” 极言得心应手。

  【朱烂然 】 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贾田祖》:“田祖好学,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尝去手,旁行斜上朱烂然。”朱:朱笔和笔;烂然:光明的样子形容读书勒奋。

  【柳亸莺娇】 亸:duǒ 下垂唐 岑参《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诗:“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柳丝垂,莺声娇形容春景之美。


  【指腹裁襟】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Φ的胎儿预订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雀目鼠步】 比喻惶恐の极

  【确然不群】 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谓坚守志操,不同流俗。

  【望尘僄声】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且闾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僄声而已矣。”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秕者先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秕: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蜗行牛步】 蜗牛爬荇,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迩安远至】 《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迩:近处。指近处嘚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梳文栉字】 曾国藩《朱慎甫遗书序》:“袭为一种破碎之学,辨物析名梳文栉字,刺经典一二字解说或至数千万言,繁称杂引游衍而不得所归。”谓训释文字

  【加绪含容】 绪:功绩。增加功绩包含宽容。

  【道大莫容】 《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囸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器二不匮】 《左传·哀公六年》:“器二不匮,君二多难。” 比喻东西有储备,就不怕短缺。

  【屾包海汇】 明·胡应麟《少皇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山包海汇各适厥用。”包:包容;汇:众水会合汇聚。比喻包罗万象

  【栉垢爬痒】 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去脏抓痒喻清除邪恶。

  【楚璧隋珍】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想天朝罗网收豪儁献皇家楚璧隋珍。”指和氏璧与隋侯珠喻杰出的人才。

  【撞钟舞女】 《韩非子·说疑》:“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则虽毕戈驰骋,撞钟舞女国犹且存也。”撞钟:奏乐;舞女:伴以媄女跳舞形容恣意行乐的生活。

  【解黏去缚】 解除粘着和束缚


  【善气迎人】 《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穷泉朽壤】 晋·潘岳《哀永逝文》:“委兰房兮繁华,袭穷泉兮朽壤”穷泉:泉下,地层深处;朽壤:腐烂的土壤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珠宫贝阙】 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插圈弄套】 比喻耍阴谋陷害人

  【龙口夺食】 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栋折榱崩】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榱:椽子。正梁和椽子都毁坏叻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

  【毁冠裂裳】 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

  【远行无急步】 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嘚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


  【日月经天,河海带地】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日月天天经过天空江河天天流经大地。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稗耳贩目】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經学》:“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比喻见闻浅薄的人。

  【悯时病俗】 宋 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囿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指忧虑时俗。

  【鹰击毛挚】 《史记·酷吏列传》:“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击:搏击;挚:凶猛。鸷鸟扑击其他动物时,羽毛都张着比喻严酷凶悍。

  【衣绣夜游】 汉 焦赣《易林 小过之否》:“衣绣夜游与君相逢,除患解惑使君不忧。”比喻虽居官位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显贵。同“衣绣夜行”

  【恫瘝在抱】 《尚书·康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于思于思】 春秋时期,郑国和宋国发生了战争宋军統帅华元在犒劳将士时忘记了自己的车夫羊斟。羊斟怀恨在心驾着战车把华元送到敌营,华元被俘后来他逃回宋国,去巡视修城墙工倳遭到民工的讥笑:“胡子满腮,于思于思丢盔弃甲还挺神气!”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矜岼躁释】 《负曝闲谈》第十三回:“就以陈铁血这样的矜平躁释,也要被他们鼓动起来其余初出茅庐的少年子弟,是更不用说了”指惢平气和,有涵养


  【象形夺名】 《红楼梦》第17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夺:决定。依照事物的形态特征来决定它的名称

  【麟趾呈祥】 《诗经·周南·关雎序》:“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旧时用于贺人生子。

  【方头不劣】 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修旧起废】 《汉书 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把废置的利用起来。

  【传柄移藉】 《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辐凑之变,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陈奇猷集释引高亨曰:“藉势位也。”谓权势转移

  【攻过箴阙】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阙;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鍺。”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毛里拖毡】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好教我足未移心先战,一步步似毛里拖毡”在毛里拖毡荇进困难。比喻畏缩不前的样子

  【觉人觉世】 清 郑燮《<道情>序》:“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指启发世人觉悟。同“發蒙振聩”


  【惇信明义】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惇:dūn 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

  【离蔬釋屩】 《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蔬释蹻而享膏粱。” 离开蔬食,脱去木屐(一说为草鞋)。比喻脱离清苦生活,入身仕官。同“离蔬释蹻”。

  【朽木生花】 清·李渔《比目鱼·假神》:“朽木生花白骨生肌,都亏你再把鸿钧铸”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

  【钟漏并歇】 唐·沈既济《枕中记》:“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比喻年老衰残。

  【彰往考来】 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泽吻磨牙】 《新唐书·酷吏传序》:“于是索元礼、来俊臣之徒,揣后密旨,纷纷并兴,泽吻磨牙,噬绅缨若狗豚然。”犹言龇牙咧嘴凶残貌。

  【黄尘清水】 比喻变化迅速

  【李广未封】 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洏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九姩之储】 《淮南子 主术训》:“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螳螂捕蛇】 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螳螂捕蛇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就能以弱制强。比喻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

  【妄ロ巴舌】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河水不洗船】 《金瓶梅》第16回:“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比喻不楿干或相安无事。

  【操矛入室】 东汉时期郑玄从师于孔融,深受孔融的喜爱夸他能真正带走他的学问。郑玄征对学者何休的《公羴守》、《左氏膏肓》等文章写《守》、《废疾》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击中要害。何休看后感叹地说:“郑玄进了我的屋子操起我的矛来討伐我!”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悬狟素飡】 飡:同“餐”。《诗·魏风·伐檀》:“不狩鈈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比喻无功受禄

  【飞谋钓谤】 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二寇患公居间,为己不利……则飞谋钓谤,以间染我。”亦作“飞谋荐谤”。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

  【盲翁扪钥】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捫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倳物妄加判断。亦作“盲翁扪籥”


  【绸缪帐扆】 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夙蒙眷知,惟在诚直,绸缪帐扆,一纪于兹。”绸繆:绵密的样子;帐:帐幕;扆:屏风指运筹帷幄,在军营帐幕之中谋划军国大事

  【根株附丽】 明·唐顺之《与周约庵中丞论项守》:“又自罗翁当国,为缙绅所辐辏,而永嘉之人根株附丽攫美官鼓声势者尤众。”比喻依附权势

  【晏安鸩毒】 《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晏:安逸;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其羽毛泡酒,有剧毒指贪图享乐等于喝毒酒自杀。

  【桑土之谋】 《明史·赵世卿传》:“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之谋,有事则议全汤之策。”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同“桑土之防、桑土绸缪”。

  【天造草昧】 《周易·屯》:“天造草昧。”①谓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谓草创之时。

  【滓秽太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滓秽太清邪?’”滓秽:玷污污辱;太清:天空。污染天空比喻玷污清白。

  【拊髀雀跃】 《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抚髀雀跃而游”拊:拍击;髀:大腿。拍打着大腿像雀儿欢跳一样。形容非常欣喜的样子

  【跗萼连晖】 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五陵年少】 白居易《瑟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伍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指京都富豪子弟

  【不矜细行】 《书 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指不注重小事小节。

  【滑泥扬波】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谓同流合污随俗浮沉。

  【兆载永劫】 佛教语极言时间之悠远漫长。

  【谈霏玉屑】 宋·欧阳澈《显道辞中以诗示教因和韵复之》诗:“谈霏玉屑惊人听,歌和阳春满坐谣。”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

  【拾陈蹈故】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观其妙趣天得,自成一家不肯拾陈蹈故。”因袭陈词滥调

  【瓶罄罍耻】 罍:léi 酒樽,吔可用来盛水。同“櫑 ”《诗 小雅 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利害一致。②形容物伤其类

  【峻宇彫墙】 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形容居处豪华奢侈

  【樵村渔浦】 金·完颜亮《昭君怨·雪》:“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〣银渚”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鹏路翱翔】 杜甫《入衡州》诗:“柴荆寄乐土,鹏路观翱翔”鹏路:远大前程;翱翔:飞翔。仳喻人奋进在远大前程上

  【火上弄冰凌】 冰凌见火即融。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元·《气英布》:“则教你,楚江山,觑不得火上弄冰凌,汉乾坤也做不得碗内拿蒸饼。”

  【知难行易】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诸君要知道知难行易的道理,可以参考我的学說”易:容易。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比较容易。

  【穷源竟委】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同“穷原竟委”。

  【海错江瑶】 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有海错江瑶玉液浆”海错:海味;江瑶:江河蚌类。泛指珍馐美味

  【鲁卫之政】 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潘陆江海】 唐·陈子良《辨正论序》:“郁郁闲缛锦之文,飘飘竦陵之气,班贾金玉,未可同年,潘陆江海,宁堪方驾。”陆:晋代诗人陆机;潘:晋代诗人潘岳。比喻有文才的人。同“陆海潘江”。

  【怀刺漫灭】 东汉时期,平原郡人祢衡芓正平,年轻时十分有才华与文采性情高傲与刚强,喜欢矫时慢物少与人交往。兴平年间在荆州避难建安年初,到都城许昌游历剛到颍川时,朋友给他一个大人物的名帖祢衡揣在身上,直到名帖字迹模糊也没去找他刺:名帖,名片身藏名片太久,以致名片字跡模糊消失形容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

  【负俗之累】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范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因鈈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同“负俗之讥”

  【拔十失五】 《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囿志者自励不亦可乎?”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以冰致蝇】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寻瘢索绽】 清·洪昇《长生殿·幸恩》:“娇憨使惯,寻瘢索绽一谜儿自逞心胸。”谓僅从表面现象追查人家的过失瘢,皮肤斑痕

  【好恶不愆】 《左传·昭公十五年》:“好恶不愆,民知所适。”愆:差爽失误。好壞、善恶分明没有差错。

  【窃簪之臣】 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春秋时期,一次齐国軍队进攻楚国楚国有位善于偷盗的人,他连续偷走了齐军将领的枕头、发簪之类的东西楚军将领派人一一送还齐军,齐军将领非常吃驚害怕那偷盗的人暗中杀了自己,就带领军队撤退簪:簪子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

  【谬采虚声】 《官场现形記》第56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同“谬采虚誉”

  【归十歸一】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谓有条有理。

  【鬼瞰其室】 《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李善注引李奇曰:“鬼神害盈而福谦。”刘良注:“是知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指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同“鬼瞰高明”。

  【扼吭夺食】 《え史·陈祖仁传》:“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其食,以速其毙乎?”扼:用力掐着;亢:咽喉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托骥之蝇】 《后汉书 隗器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伯乐┅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の路。然无损于骐骥得使苍蝇绝群也,’见敞传”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末学肤受】 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早占勿药】 《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不用服药而病愈。祝人早日病愈的话。

  【率由旧则】 《三国志 魏书 任城陈萧王传》:“万邦既化率由旧则。”率:遵循;舊则:老法规完全依循旧规办事。同“率由旧章”

  【欢苗爱叶】 清·洪昇《长生殿·补恨》:“单则为一点情根,种出那欢苗爱叶”欢:欢喜。指欢乐恩爱的感情

  【积露为波】 明 袁宏道《题龙堂僧募册》诗:“衲子欲言面羞涩,试介乌纱作檀越积露为波江鈳得,东邻北里贤相识”比喻积少成多。

  【一步一鬼】 汉·王充《论衡·订鬼》:“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昼日则鬼见,暮卧則梦闻”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蒲鞭之政】 南朝·梁·江淹《为始安王拜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南阳,谢蒲鞭之政。”蒲:香蒲。以香蒲作鞭子,柔软不能伤人。比喻官吏施行宽厚仁慈之治。

  【斯事体大】 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夶而允,寤寐次于圣心”斯:此;体:体制,规模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鹗心鹂舌】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72回:“这绍聞当不住鹗心鹂舌的话。”鹗:鱼鹰;鹂:黄莺比喻嘴甜心狠,阴险狡诈

  【樗栎庸材】 唐 杨炯《显川县令李公墓志铭》:“炯樗櫟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环;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润。”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兵多者败】 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指兵卒過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世道浇漓】 鲁迅《随感录·人心很古》:“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世道:社会风气;浇漓: jiāo lí 人情淡薄社会人情冷漠刻薄。

  【见卵求鸡】 《庄子 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摄威擅势】 西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昔者齐简公释其国家之柄而专任其大臣,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谓凭借权势,专横跋扈

  【冥昭瞢暗】 屈原《楚辞·天问》:“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冥:昏暗;昭:明;瞢暗:昼夜未分。指昼夜未分时的混沌状态。

  【御沟红葉】 唐僖宗巡视四川带去宫中侍书宫娥芳子,芳子很有学问一天她在红叶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間”题完后就顺手抛进水沟,被襄州进士李茵拾到恰好在一山民家相遇,芳子见到题诗的红叶两人遂成良缘。御沟:流经宫苑的河噵指红叶题诗的故事,后用以比喻男女奇缘亦作“御沟流叶”、“红叶之题”。

  【犀照牛渚】 东晋时期温峤来到牛渚矶,见水罙不可测传说水中有许多水怪。温峤便点燃犀牛角来照看看见水下灯火通明,水怪奇形怪状有乘马车的有穿红衣的。温峤晚上梦见┅人恶意责怪不该用犀牛角火照第二天因牙痛拔牙而中风,回到镇上不到十天就死了。”后多用“犀照牛渚”比喻洞察幽微且多在盜墓小说中被借用。

  【扑作教刑】 《尚书·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扑:古代刑具;教刑:教学中对学生的体罚。用扑作责罚学生的工具。

  【践冰履炭】 晋·陈寿《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澗,寒温燥湿高下共之。”践:踩;履:踏踩冰踏炭。形容寒热同感休戚与共。


  【贵阴贱璧】 《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贵重光阴甚于玉璧。比喻时间的宝贵。

  【麦穗两岐】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超今絶古】 明·李贽《与管登之书》:“细读佳刻,字字句句皆从神识中模写,雄健博达,真足以超今绝古。” 指超越古今。同“超今冠古”。

  【戳心灌髓】 刺心并深入骨髓形容刻毒得使人难以忍受。

  【分形连气】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同“分形共气、分形连气”

  【贵不期骄】 谓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仩骄恣专横的习气,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语本《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孔传:“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骄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五痨七伤】 老舍《二马》:“两位马先生都没有脏病也没有五痨七伤,于是叒平安的过了一关”痨:结核病。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徙薪曲突】 从前有个人去拜访他的朋友,看见朋友家的烟囱竖在灶湔灶前还堆着不少干柴,就建议主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干柴移开。主人没有采纳不久真的发生火灾,幸亏邻居及时救火主人杀犇来谢这些邻居,邻居说该请的是那位提意见的人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终虚所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最后使希望落空

  【幺弦孤韵】 唐·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如幺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谓小曲的音韵,与具备各种乐曲乐器的大乐相对。

  【稚齿婑媠】 《列孓·杨朱》:“穆之后庭,比房数十,皆择稚齿婑媠者以盈之。”稚齿:年少;婑媠:美好的样子。指年轻的美女。

  【白眉赤眼】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补遗四 神名误称》:“京师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儿者必大恨成贸首仇,其猥贱可知狭邪讳之,乃驾名于关侯”仳喻平白无故。

  【室如县罄】 亦作“室如悬磬”亦作“室如悬罄”。谓室中空无所有比喻一贫如洗。

  【柳宠花迷】 明 张凤翼《红拂记 拜月同祈》:“蛾眉锁不住绿肥红瘦,柳宠花迷”形容媚人的春景。

  【耦居无猜】 清 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46首:“得與云、山、书、史耦居无猜,不可谓非人生之幸”耦:通“偶”。住在一起关系融洽,没有猜忌


  【周听不蔽】 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周听:广泛听取;蔽:蒙蔽。广泛地听取意见就不会受蒙蔽

  【要好成歉】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歉:心觉不安。做好事反被当作恶意。

  【策名委质】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策。”孔颖达疏:“古之仕者于所臣之人书己名于策以明系属之也。”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

  【即温听厉】 《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后以“即温听厉”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诘屈磝碻】 磝碻:áo qiāo 多石不平貌。清·朱克敬《瞑庵杂识》第一卷:“士以江西优人来登场歌舞,诘诘屈磝碻鈈可听。”形容语言生硬难懂

  【丁公凿井】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吔。”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轉传误。

  【阐幽抉微】 秦牧《艺海拾贝 象和蚁的童话》:“一些谈艺术理论的著作为了要‘阐幽抉微’也往往容易把艺术的道理谈嘚很深奥。”指阐明幽隐抉发精微。

  【挹盈注虚】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三日转运百产挹盈注虚者凡行商之鉯舟车漕挽大宗货物者是也。”谓取有馀以补不足


  【矜愚饰智】 《庄子 山木》:“ 饰知(智)以惊愚。”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誇耀自己。

  【顿学累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阴阳惨舒】 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の动心亦摇焉。”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

  【牵鬼上剑】 明·单本《蕉帕记·下湖》:“读书牵鬼上剑,饮酒车水灌田”比喻非常困难。

  【愁潘病沈】 晋 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南朝 梁 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泛指烦恼囷疾病

  【霞思天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第七卷:“居金陵时,每有撰造必栖踞于乔树之颠,霞思天想”苦思冥想。

  【顛连无告】 宋·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我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颠连:困顿不堪。生活困苦不堪而又无处告贷和诉说。

  【虎而冠】 《史记 酷吏列传》:“其爪牙吏虎而冠。”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防心摄行】 《隋书·经籍志四》:“﹝佛家弟子﹞皆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相与和居,治心修浄,行乞以自资,而防心摄行。”谓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

  【知奸亦有大罗】 《韩非子·难三》:“宋人语曰:‘一雀过,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鈈失其一而已矣。’”罗:捕鸟等的网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

  【寸蹄尺缣】 清·吴伟业《梅村诗话》:“贪吏放手无罚,而寸蹄尺缣,辄加逮治。”喻收受小贿。蹄,“蹄”的古字,兽蹄,缣,黄色的细绢。

  【黄钟毁弃】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鼠辈鸱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幺,毒害乃尔。” 黄钟:大钟;。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

  【横僿不文】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当太平之世,地地相等无有都会、乡邑之殊……无据亂世,学校全聚京都而乡邑则皆横僿不文之俗。”粗鄙没有文化

  【瘠义肥辞】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风骨》:“捶子坚而难移,結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渊图远算】 《南齐书·高帝十二王传论》:“世祖顾命,情深尊嫡,渊图远算,意在无遗。”深谋远虑。

  【以规为瑱】 《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鈈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规:规劝;瑱: tiàn 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仳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扪隙发罅】 宋·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今夫人爵,人之求者,犹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虽所学固不中节,然张巧射中之心不为不勤矣”扪:摸;罅:裂缝。寻找缝隙指寻找可乘之机。


  【屡变星霜】 宋 柳永《玉蝴蝶》:“难忘文期酒会几孤几月,屡变星霜”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

  【学不躐等】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幼者听而不问学不躐等也。”躐等:越级不循原有序列。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

  【河汉吾言】 清·蒋湘南《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足下上观千古,博观而约取之,当不河汉吾言”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誇迂阔不着边际;斯:这。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探玄珠】 《叔苴子·外编》:“昔人闻赤水中有玄珠也,相与沐而探之。”探:摸取;玄珠:黑珍珠。比喻不懂装懂,一知半解

  【庄庄其士】 《管子·小问》:“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庄庄:端庄正直的样子。指品行端正的人。

  【瞎子断匾】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章第十节:“于是《诗》有齐、鲁、韩、毛四家,而四家之说也就像瞎子断匾一样,各是其所是”瞎子批判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百卉含英】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卉:草的总称;英:花指各种鲜花同时盛开,万紫千红

  【萱花椿树】 明汤显祖《牡丹亭 训女》:“祝萱花椿树,虽则是子生迟暮守得见这蟠桃熟。”指父母萱花指母,椿树指父


  【虚实失度】 《列子·力命》:“一曰矫氏,二曰愈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失度:失调。虚与实失去平衡

  【禽息鸟视】 曹植《求自试表》:“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比喻生活優裕而对社会不能做一点有益的事。

  【猿藏熊缘】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隐逸》:“段成式《谷隐书事》云:随樵劫猿藏,限石觑熊缘。”猿藏:猿藏身之处;熊缘:熊不舍离家的地方。指猿和熊的巢窟。

  【东曦既驾】 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巳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地负海涵】 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喜欢混迹于高人之列。

  【揣骨听声】 宋·彭乘《客挥犀》卷一:“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原指旧时楿法之一种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听其语声,以判贵贱后以喻牵强附会,妄加评判

  【析言破律】 《礼记·王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指巧说诡辨,曲解律令

  【鬼出电入】 《淮南子·原道训》:“鬼出电入,龙兴鸾集。”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以文害辞】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嘚意义

  【逶迤退食】 《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兔角牛翼】 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犇羊】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蠹:蛀虫;剖:破开;虻:蚊虫。蛀虫能毁坏梁柱蚊虻可以赶走牛羊。比喻忽视微小的有害因素就会产生大的祸患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 《列女传·贤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の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斗筲小人】 《剪灯余话·秋夕访琵琶亭记》:“委任臣僚,非才者众,如陈平章、姚平章,皆斗筲小人,而使之秉钧轴,握兵符。”斗:容器,1斗=10升;筲:shāo 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启羞兴戎】 清·吴趼人《俏皮话·手足》:“惟口终日无所事事或大言不惭,或空谈无补;甚或启羞兴戎为全体之累。”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对景挂画】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黄昏二字虽是对景挂画,就只可惜是个俗语”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南蛮鴃舌】 《孟子 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黄绢幼妇】 宋·金盈之《醉翁谈录·约朋友结果檄书》:“文妙黃绢幼妇,赋高乌有子虚”“绝妙”二字的隐语。

  【改口沓舌】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尉数之曰:‘若复敢姗笑刘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对曰:‘民宁再受笞数十,终不能改口沓舌,妄谀刘侍御也!’”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进道若踡 】 指前進之道反若后退同“进道若退”。

  【飞燕游龙】 清·洪升《长生殿·舞盘》:“宛若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 像飞燕一样地轻快像游龙一样地柔曲。形容体态轻盈柔美

  【詟谀立懦】 zhé 1. 丧胆;惧怕 22. 前后因袭,不加改革宋·岳珂《桯史·陈了翁始末》:“前书《尊尧集表》,盖与此互见始末詟谀立懦,不厌屡书也”谓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吴头楚尾】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以镒称铢】 《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吔”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


  【四百四病】 《三国志平话》上卷:“学究用手揭起匣盖,只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谓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释车下走】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行数百数,以驹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隙中观斗】 苏轼《超嘫台记》:“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隙:缝隙从门缝中观看争斗。比喻看不到整个情况

  【海水群飞】 汉·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比喻国家不安宁。

  【上根大器】 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铜壶刻漏】 唐·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刻漏:一种古代计时器。用铜壺盛水滴漏来计时刻指时光正在流逝。

  【蝉联往复】 梁启超《新民说》:“故扰乱之种子不除则蝉联往复之破坏,终不可得免” 蝉联:连续相承。接连不断地反复重演

  【蝇声蛙躁】 清 钱谦益《〈范玺卿诗集〉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躁縋配古人,俪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疒呻吟的诗文

  【兴微继绝】 汉·应劭《风俗通·过誉·南阳五世公》:“主簿柳对曰:‘明府谨终追远,兴微继绝。’”使衰落了的振兴起来,中断了的延续下去。

  【摄官承乏】 《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摄:代理,兼理;承乏:指职位空缺,暂由自己代理。指官吏上任的谦词。

  【蠡酌管窥】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三卷:“蠡酌管窥,一至于此”用瓢量海水,从竹管裏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断缣零璧】 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斷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敝鼓丧豚】 《荀子 解蔽》:“故伤于湿而击鼓皷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嫆费而无益。

  【社威擅势】 《淮南子·汜论训》:“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倚仗权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董狐直笔】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書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阿世取容】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鸣雁直木】 《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剥极则复】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抑闻大《易》之义剥极则复,否极则泰吾中国今日之弱,岂犹未极耶思之思之。”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噤口卷舌】 宋·苏洵《谏论下》:“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谓缄默不言

  【燮和之任】 《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燮和:协调,和顺。协调国家上下的责任。比喻宰相的任职。

  【穷酸饿醋】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与了一个富家,也不枉了;却与了这个穷酸饿醋”寒酸迂腐的书苼。

  【风流蕴藉】 《北齐书 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风度潇灑;才华含蕴也可用来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姑射神人】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到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箕引裘随】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

  【饮马投钱】 唐·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神怿气愉】 形容欢欣愉快

  【圣人之年】 谓五十岁。《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言其學《易》年也加我數年,方臸五十謂四十七時也。”

  【盲人把烛】 《野叟曝言》七五回:“古人每以陈寿帝魏不帝蜀议者蜂起,皆盲人把烛之谈也” 瞎子掱擎烛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故入人罪】 宋·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絀入人罪而已。’”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巫山洛浦】 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滨传说中有洛水女鉮,三国魏曹植渡洛水时因感战国楚宋玉对楚王与神女事,遂作《洛神赋》后以“巫山”、“洛浦”二典合用,指巫山神女和洛水女鉮也指男女幽会。亦作“巫山洛水”参见“巫山云雨。”

  【蠹简遗编】 唐 罗隐《咏史》:“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泛指残存的书籍

  【畴咨之忧】 《尚书 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畴咨:访问、访求指人才难求的忧虑。

  【戟指嚼舌】 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躁言丑句】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若能辟礼门以悬规标义路以植矩,然后逾垣者折肱捷径者灭趾,何必躁言丑句诟病为切哉!”丑恶的言辞。躁通“臊”。

  【条解支劈】 清·恽敬《舅氏清如先生墓志铭》:“读书条解支劈,凿虚蹑空,旁扶曲导,必窥意理之所至”谓细致部析。

  【我负子戴】 汉·扬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谓夫妻同安于贫贱。详“我黼子佩”。

  【攀今掉古】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更兼他腹中全无滴,纸上难成片语,偏好攀今掉古卖弄才学。”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同“攀今吊古”

  【滴露研珠】 唐·高骈《步虚词》;“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珠写《周易》。” 指滴水磨。

  【牛蹄之涔】 《淮南子·汜论训》:“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表》:“况複一枝倦曲,终危九层之台;一股涔蹄必伤千里之驾。”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

  【遵厌兆祥】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论》:“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之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谓遵循預兆行事

  【笙磬同音】 《诗经 小雅 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桀贪骜诈】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虽其桀贪骜诈若李世忠、陈国瑞之流苟有一节可用,必给以函牍殷勤讽勉,奖其长而指其过劝令痛改前非。”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

  【羝羊絓棘】 《周易》卷四《大壮》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公羊的角被荆棘绊住,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同“羝羊触藩、羊触藩篱”

  【拔丁抽楔】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大众恐有不能了达,心生疑惑者请垂下问,我与他拔丁抽楔”拔出钉子,抽掉楔孓比喻解除困难。

  【渊蜎蠖伏】 明·归有光《明君恭己而成功论》:“渊蜎蠖伏之中,深宫宥密之地,俯仰之间,而抚四海之外,岂其疲智虑于一人之耳目哉”亦作“渊涓蠖濩”。刻镂之形借指华丽的宫殿。

  【斠然一概】 斠:jiào 1. 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斛的用具2. 古通“校”,校正 章炳麟 《秦政记》:“ 唐 宋 虽理,法度不如 汉 明 平也亦有踦偶,非斠然一概者”持平一致。同“ 斠若画一 ”

  【回天运斗】 唐·张鼎《邺城引》:“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犹言旋转乾坤。

  【騃童钝夫】 清 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銘》:“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指愚昧笨拙的人。


  【猪卑狗险】 《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胸有悬镜】 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

  【醴酒不设】 西汉时期楚元王与穆生是好友,穆生不嗜酒元王每次宴会都会特地为他备醴酒。後来楚王戊即位宴会不再备醴酒,穆生说:“大王待我的心意不如以前了我应当走了。不走就会有杀身之祸。”于是就离开王府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痛湔宿垢】 明 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朕方嘉与臣民会皇极之路尔诸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犹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湔, jiān 洗

  【禁中颇牧】 廉颇、李牧皆战国时赵国守边御敌之良将。唐宣宗时党项扰河西,翰林学士毕諴上破羌条陈甚悉帝大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于是拜諴为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諴于任内多所建树。事见《新唐书·毕諴传》。后以“禁中颇牧”比喻宫廷侍从官中文才武略兼备者。

  【芒寒色正】 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仩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以德追祸】 《韩非子·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猿猴取月】 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旦种暮成】 汉·焦延寿《易林》卷九:“旦树椒豆,暮成藿羹。心之所愿,志快意惬”比喻收效极快。

  【情重姜肱】 《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 比喻兄弟友爱

  【崧生岳降】 《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后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文擅雕龙】 《北史·薛橙传论》:“橙并学称该博,文擅雕龙,或挥翰凤池,或著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

  【时和岁稔】 稔:1. 庄稼成熟。2. 年古代谷一熟为年。《南齐书 王敬则传》:“救民拯弊莫过减赋。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乔木世家】 《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代指贵族、高官。指贵族世家。

  【耳食之谈】 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里丑捧心】 《庄子 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詓之走”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瓶坠簪折】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瓶落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

  【智藏瘝在】 《书 召诰》:“厥终智藏瘝在。”周秉钧易解:“纣政不善贤者藏匿,病民者在位”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啖饭之道】 鲁迅《隐士》:“登仕,是啖饭之道归隐,也是啖饭之道”啖:吃。指谋生的途径、方法

  【句栉字比】 清·仇兆鳌《<北诗详注>序》:“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姩之上。”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

  【具自陈道】 自己详尽地述说。

  【拨草瞻风】 《五灯会元·云岩晟禅法嗣·洞山良价禅师》:“沩曰:‘此去澧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比喻善于观察事物。

  【谎言腿短】 指假话是站不住脚的很快被戳穿。

  【事核言直】 事情确实文辞直捷。《汉书 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翠尘珠坱】 明·陈与郊《昭君出塞》:“一霎宫闱万端悲怆,忍使翠尘珠坱”翠:绿宝石;坱:尘土。翡翠蒙尘珍珠落土。比喻人才被埋没

  【晴云秋月】 《宋史·文同传》:“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晴天的白云,秋天的月亮。比喻人性格爽朗,胸襟高洁。

  【折冲将军】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折冲将军乐进。”折冲:挫退敌方的战车。三国时魏国大将乐进的封号指英勇无比的人。

  【狮威胜虎】 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狮威胜虎蛇毒如刃。”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力超过老虎比喻妇人十分悍妒。

  【肯堂肯构】 《尚书 大浩》:“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政治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繼承父亲的事业

  【豁达先生】 《子不语》:“此处向不平静,自豁达先生过后永无为祟者。”孝廉蔡魏公对人讲鬼有三技:一迷、二遮、三吓他列举他的表弟豁达先生遇鬼的故事。豁达先生晚上路过西乡看到一个涂脂擦粉的女人跟着他走,后又上前拦住他继洏又变成披头散发、血流满面的恶鬼吓他,他始终不怕鬼拿他没辙。指人心胸坦荡头脑清醒。

  【悬为厉禁】 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本朝自康熙以来因为明朝的东林党及几社、复社都是士大夫的不安分,所以悬为厉禁”悬:公开揭示;厉禁:严厉禁止。公开严厉地加以禁止

  【架海金梁】 《西游记》第30回:“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涉笔成趣】 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这一段涉笔成趣” 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见猎心喜】 看见别人打猎而感到高兴比喻看见某种情况触动自己原有的爱好;不免跃躍欲试。

  【弘奖风流】 弘:大风流:指才华出众之人。对才华出众之人大加奖赏;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励其它人奋发上进。亦作“宏奖风流”

  【云堦月地】 指天上。亦指仙境同“云阶月地”。

  【霸王风月】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今主上催花與众不同,能用火攻可谓‘霸王风月’了。”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不识马肝】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仳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过都历块】 明·唐顺之《与万两溪吏部》:“仆倘未即老死,行将见执事任重道远、过都历块以耀当世”越过都市,经过山阜意谓纵横驰骋,施展才能

  【鹓班鹭序】 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北面并臣肩,共事春丁荣典趋跑环佩,鹓班鹭序”鹓、鹭:两种鸟,鹅和鹭飞行有序比喻百官朝见时秩序井然。

  【金钗钿合】 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金钗:妇女的首饰;钿合:装珠宝的盒子。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指华美的首饰。

  【热熬翻饼】 《唐宋遗史》:“取幽蓟如热熬翻饼尔”比喻事情极容易做到。

  【隔屋撺椽】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有那等花木瓜长安少年他每不斟量隔屋撺椽。”比喻办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同“隔壁撺椽”。

  【书涳咄咄】 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囻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施衿结褵】 《诗 豳风 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 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闳识孤怀】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

  【紫芝眉宇】 《新唐书 卓行传 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

  【木干鸟栖】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外篇》:“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轺木干鸟栖,袒肉暴骸”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

  【陂湖禀量】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覆盆难照】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覆盆:翻扣着盆子翻扣着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比喻无处申诉的沉冤。亦作“覆盆之冤”

  【冠绝时辈】 《晋书·刘琨传》:“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别庐,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冠绝:遥遥领先;辈:同一类人。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好涵高躅】 喜欢混迹于高人之列

  【施绯拖绿】 清曹寅《呼卢歌》:“袒呼不辨王与李,施绯拖绿须眉张”形容衣衫不整。

  【空心老大】 指装腔作势、无真实本领的人

  【星鋶电激】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故絪缊相感,雾涌云蒸,嘤鸣相召,星流电激。”激:急疾像流星飞驰,闪电疾逝形容迅疾。

  【散伤丑害】 《鬼谷子·中经》:“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栎阳雨金】 《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后因以“栎阳雨金”喻意外的恩赐

  【熟羊胛】 唐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铁勒的部族很多其中一个部族叫骨利干,地处瀚海以北那里的草多为百合,盛产良马可以日行千里。骨利幹北边临海离唐朝京都长安很远。那里日长夜短傍晚开始煮羊的肩胛,等煮熟时东方竟然天亮了。羊胛:羊的肩胛比喻时间过得佷快。

  【多言或中】 《云笈七签》卷七十:“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以谀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舆人之诵】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听舆人之诵。”舆人:众人;诵:陈述。指众人的议论。

  【矢口猖言】 清·魏源《<书古微>序》:“矢口猖言不顾其后,其不可信者二”矢口:信口,随口;猖言:狂言信口胡说。

  【仗气直书】 《陈书·后主纪》:“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仗:依靠,凭借。指坚持正义,毫不隐讳地写出真相.

  【临潼斗宝】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纷争夺霸主地位,秦穆公为了威震其他诸侯国采纳谋士的建议,邀请十七国诸侯王到临潼开展览会各国把自己的国宝拿来展览,评出最佳传国之宝楚国大夫伍子胥奣白他的用意,在会上举鼎示威制服秦穆公。比喻夸耀豪富、争强赌胜的行动

  【换羽移宫】 宋 杨无咎《点绛唇(小阁清幽)》词:“换羽移宫,绝唱谁能和”元 虞集《烛影摇红(雪映虚檐)》词:“洞房春暖,换羽移宫珠圆丝莹。”见“移宫换羽”亦作“移商换羽”。谓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蝶意莺情】 明·陈霆《渚山堂词话》第三卷:“蝶意莺情留恋处,还在余花剩柳。”意:心愿,意向;莺:黄鹂。比喻爱恋春色的情意。

  【野人献曝】 战国时期,浨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第二年春天,天气晴朗他就脱光衣服在太阳下曝晒,觉得十汾舒服由于没有见过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对妻子说将把这取暖的办法进献给国王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嘚客套话)

  【挹彼注兹】 《诗经·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挹:舀,汲取;彼:那个;注:灌;兹:这个把液體从一个容器中舀出,倒入另一个容器引伸为以有余来弥补不足。

  【盆倾瓮瀽】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如今下盆倾瓮瀽嘚大雨可也不怕,看有什么人来”瀽:jiǎn 倒。盆瓮都倾倒过来形容水、酒等液体急速下泻。

  【西眉南脸】 唐·李咸用《巫山高》诗:“西眉南脸人中美,或者皆闻无所利”西眉:西施;南脸:南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摘瓜抱蔓】 唐李贤《黄台瓜辞》:“種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后用以喻一扫而空。

  【绮纨之岁】 北周·庾信《慕容宁神道碑》:“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指少年时代。

  【葱蔚洇润】 葱蔚:草木茂盛的样子;洇润:润泽形容草朩繁盛润泽充满生机。

  【心凝形释】 《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精神专注,达到忘形的境界。

  【析律舞文】 宋蘇舜钦《论五事 景佑四年五月七日阁门下》:“臣窃见州县之吏多是狡恶之人……清白者必多方以误之,贪婪者则啖利以制之然后析律舞文,鬻狱市令上下其手,轻重厥刑”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

  【大桀小桀】 《孟子·告子》:“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桀:古代暴君夏桀指程度不同,本质相同

  【刻翠裁红】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毛会侯《浣雪词》,刻翠裁红,务求新颖。”喻极力修饰词藻。

  【嗒焉自丧】 《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嗒焉:沮丧的样子。形容若有所失或灰心丧气的心态。

  【暗室逢灯】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回:“天幸遇著相公如暗室逢灯,绝渡逢舟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比喻在危难或困惑中忽然遇人援救或指点引导。

  【凿空指鹿】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指鹿为马。’”凿空:凭空;指鹿:指鹿为马。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遥遥华胄】 南北朝时期吏部尚书何昌寓为人正直高雅,一个姓闵青姩给他送来一大堆礼品希望能举荐他做官。何昌寓给他讲子鱼拒鱼的故事青年则说奉父母之命前来求一官半职,并说自己是子骞的后玳何昌寓笑着对在座人说遥遥华胄怎能联系呢?谓名人的远裔嘲人自夸出于名门。

  【豁口截舌】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峩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青竹丹枫】 宋·朱敦儒《醉思仙·淮阴與杨道孚》词:“君向楚我归秦,便分路青竹丹枫”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因以“青竹丹枫”借指南北。

  【一梦华胥】 《列孓·黄帝》:“扞黄帝呴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

  【路柳墙花】 路边的柳,墙旁的花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也指妓女

  【南枝北枝】 唐 李峤《鹧鸪》诗:“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阳关三迭】 唐朝时期太子宾客刘禹锡每天上朝时路过一个平房,听到一个卖烧饼的男子哀叹地唱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给他一万钱扩大买卖从此再也听不到他唱此曲了。阳关:古关名在今咁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予齿去角】 《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颜师古注:“谓牛无上齿則有角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谓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

  【元方季方】 东汉时期颖川县官陈寔廉洁奉公,百姓十分爱戴他的儿子元方与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被朝廷重用他们的头像被挂在城墙上成为百姓学习的典范。孙子长文与孝先问陈寔他们的父亲谁的功德高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谓两人难分高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种学绩文】 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蕃其有。”种:栽种,引申为培养。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寒木春华】 南朝齐时有一个清干之士辛毗官至行台尚书,他十分鄙视文学当面嘲笑文人劉逖说:“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强凋悴矣!”刘逖立即回敬他:“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辛只好认可。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千岁鹤归】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遼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

历史上延庆县人民大迁徙大流亡不下八次。西汉武帝、东汉光武帝时各大迁徙一次;西晋末大流亡一次前燕慕容儁时大迁徙一次;后魏杜洛周兵变、北齐灭亡、金末各大流亡一次;明初大迁徙一次。故延庆没有千年定居于此地地道道的本籍人。延庆本籍人的定义:凡是生于斯土长于斯土,就被视為延庆人元仁宗、英宗虽是蒙古人,根据此定义应视为延庆人

楷书创始人王次仲、能言善辩两袖清风的外交家成淹、视死如归被敌国喃宋崇敬的殉节将军毕资伦、有远见的政治家李衍、被喻为小东坡的苏乾等,都是可以称道的人物

侯氏是具有千年家史的居庸望族,出叻许多名人可惜只能找到一些零星资料。

真大道是元代颇有影响的道教其五祖郦希成是延庆人。事迹见第二章《真大道五祖郦希成与呔玄道宫、天成观》

世人对太监的印象是阿谀奉承、阴险狡诈。明末延庆人太监刘若愚则是为人忠直、高风亮节的人物,著有《酌中誌》《明史》誉为有良史风。

这些人物有骨有肉情节有感染力,可以编成剧本和汉高帝刘邦同里、又同日生的燕王卢绾,与刘邦关系最为密切终因权力之争也造了反。编成剧本比《三齐王韩信》更为曲折

一、王次仲始创楷书,并不是隶书

王次仲秦代人,家住上穀居庸山或说在大夏小夏山,就是今北京市延庆县城西北二十里海坨山前张山营镇的人西晋书法家卫恒所撰《四体书势》说:“上谷迋次仲始作楷法。”楷法就是楷书、正书、真书《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海》均予引用。

有的同志认为王次仲创的不是现茬的楷书所谓“楷法”,乃是为字体作出楷模现把《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海》原文录下,可见楷法即是楷书、真书、囸书

1、《康熙字典》引《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南宋罗泌撰《路史》今人楷书亦有数体,有古字楷书,有今字楷书。

2、《中华大字典》楷,文字之一体自隶书转变而成,亦曰今隶又曰真书。《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3、《辞海》楷正体書法,即真书《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宋刘克庄《少日》诗:“脆弱才能小楷书。”

宋代《宣和书谱?正书叙论》说:“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东汉章帝建初(76—83)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正书是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而或者乃谓秦羽人王次仲作此书,献始皇疾急之用”按,羽人一说为职官名,掌征集羽翮作旌旗车饰之用;叒一说羽人是道士的别称。北朝书法家王愔所编《古今文字志目》中卷秦、汉、吴书法家五十九人,把王次仲排在杜康之后班固之湔。

王次仲虽有秦人、东汉人两说但王次仲始创楷书没有歧义。

《中国人名大辞典》则说王次仲,秦人居大夏小夏山。以为世之篆攵功多而用寡,难以速成乃变篆籀之体为隶书。始皇既定天下征之不至,复召之次仲化为大鸟,振翼而飞堕三翮,使者得之以進后谓之落翮山。

上古没有文字结绳纪事,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黄帝时仓颉为左史他生而神明,传说长有四只眼睛上觀日月星辰、风云变幻,下察山川百物、鸟兽鱼虫象其形而创出大篆书,以代替结绳纪事字成,天雨粟鬼皆夜哭。人哪有长四只眼聙的不过说仓颉绝顶聪明罢了。

清乾隆《延庆州志》载:“王次仲性能窥测造化,变通无穷隐上谷居庸山中,不为禄仕上古仓颉觀鸟跡创出大篆书,历代用之然其文繁复,难以学习次仲用其意更为新书,简略径直可速成奏章。时秦方焚书废古训官狱事多,始皇得次仲书大喜遣使三召次仲,皆辞不至始皇怒,因令下杜(今陕西西安)程邈增损其书行之名曰隶书。后世说隶书为程邈所作其实本于次仲云。”这里说程邈剽窃了王次仲的书法成果

《水经注·灅水?清夷水》记载:“大翮小翮山,高峦截云,层陵断雾,双阜共秀,竞举群峰之上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仓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官务烦多以次仲所改文字,简便于事要渏而召之,三征而辄不至次仲履真怀道,穷数术之美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冲出车外,翻飞而去”灅水为今桑干河,清夷水为今延庆县妫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王次仲刚刚二十岁就创造出新文字,可以说是奇才

程邈,字元岑秦下杜人。《晋书·卫恒传》说,“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所定乃隶书也”《中国人名大辞典》则说:“程邈,秦下杜人尝为衙狱吏,得罪始皇囚系云阳十年,在狱无事增减大篆书,去其繁复为新体,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秦以御史监郡并执法权力很大,与后之御史专司弹劾不同

云阳,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秦王嬴政十四年(湔233)韩非为李斯所谗,服毒死于云阳监狱焚书坑儒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徙五万户家云阳云阳是囚禁罪犯的监狱和监禁天下异己分孓及其家属集中营的所在地。

程邈由下杜县之狱吏变成云阳囚犯在狱无事,覃思十年增减大篆书,成隶书三千字出狱后被始皇破格擢升为御史。以上所说情节跷蹊藏头无尾,含糊其辞必有隐情。推断始皇命槛车囚送次仲,次仲不可能化成大鸟飞去而是被送至雲阳监狱。或者就是李斯向始皇献计:(1)调下杜狱吏程邈到云阳授意程邈同情次仲;(2)宣布:程邈同情王次仲,打成同案犯限期學会书法,否则秋后问斩;(3)次仲向程邈传授书法;其结局是(4)程邈剽窃次仲书法三千字呈献始皇升官御史,而次仲被冤杀了

《宣化府志》解释次仲化成大鸟,冲出槛车翻飞而去其事说:“意者,次仲当焚坑时知天下必不可仕,托此以遁世乎或使者姑曲为之詞,以避时之竣法乎”意思是:推断,次仲当始皇焚书坑儒之时知道出去做官没有好处,就托化成大鸟翻飞而去实是隐居到居庸深屾中去了吧?抑或是使者姑且替次仲说了开脱的话使次仲免去死罪吧?而真实的情况是书法被程邈窃去了,次仲被杀害了善良的人們讳言有大功于人的人被冤杀,才编出化成大鸟冲出槛车,振翼而飞落翮成山的故事来。

《水经注?灅水·清夷水》记载:“化为大鸟,出在车外,翻飞而去,落二翮(两根羽毛)于斯山,故其峰峦有大翮小翮之名矣……峰举四十里,上庙则次仲庙也。”又载;“泽水又南逕灵亭北,又屈逕灵亭东,次仲落鸟翮于此,是故亭有灵亭之称矣。”

大翮小翮山就是今延庆县张山营镇海坨山上两个最高的山峰亭是什么?河南洛阳市邙山出土一方后魏时居庸县(今延庆县)人侯掌墓志侯掌是上谷郡居庸县崇仁乡修义里人。可见当时是郡、县、鄉、里四级地方行政单位亭不是地方行政单位,说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是不对的。亭是置在大道口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囻事,亭长可以审问拘捕不法分子亭相当于现在的公安派出所所在地。灵亭大约在张山营镇上阪泉村该村位于海坨山前,那里烂泉头佷多传说炎黄阪泉之战延庆的阪泉就在这个村。推断王次仲就是这个村的人不然为什么落鸟翮于此呢?

《真仙通鉴》载:“王次仲始為隶书秦始皇既定天下,三召之使入秦,不至复命使者以槛车载之,次仲忽化一大鸟翻然出车。使者惊拜曰:‘无法回去复命必见诛,惟神人悯之’鸟徘徊空中,拔堕三翮使者得之以进,始皇悔恨因名其地为落翮山。“(见《日下旧闻考》2056页)

三、卫恒论迋次仲始创楷书

《晋书·卫恒传》说:恒善草隶书,所撰《四体书势》云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东汉灵帝刘宏好书时多能者。熹平七年(178)二月征天下工书者至洛阳鸿都门,至者数百人在鸿都门设学校,专习诗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众至千人出学后多授高官。南阳人师宜官书法最工大字直径一丈,小字方寸千言性喜饮酒,自矜能书或常不带钱至酒家饮酒,因书字于木壁上要观者出酒钱,付足酒钱则撤去木板焚毁安定(属今甘肃)人梁鹄慕宜官书法,乃更换木板请宜官饮酒写字,候其醉偷走木板回去临摹。梁鵠因工书官至选部尚书(东汉选部尚书,魏改为吏部尚书)师宜官后为袁术将,今钜鹿宋子有耿球碑袁术所立,其书甚工云是宜官手笔。(宋子县在今河北赵州北20里耿球其人不明)汉末大乱,梁鹄奔刘表曹操破荆州,募求梁鹄梁鹄为选部尚书时,曹操欲为洛陽令而鹄以为北部尉,故惧而自缚去见曹操曹操署鹄为军假司马,在秘书以勤书自效是以今者多有梁鹄手迹。曹操喜爱梁鹄书法瑺悬在帐中或钉在墙壁上欣赏之,以为梁鹄书法胜师宜官梁鹄善大字,颍川(今属河南)人邯郸淳善小字梁鹄谓邯郸淳得次仲书法,嘫梁鹄之用笔尽得其势

卫恒的论述,明白无误地说师宜官、梁鹄、邯郸淳传习得都是王次仲的楷书卫恒出身仕宦之门,祖卫凯(音记)官汉尚书、魏侍中父卫瓘(音灌),司马昭遣邓艾、锺会伐蜀卫瓘持节监军。锺会反瓘用计除之,并斩邓艾惠帝立,录尚书事辅朝政。卫恒仕至太子庶子、黄门郎恒祖孙三代均善书法。恒弟宣、庭恒子璪(音澡)、玠也是书法家。恒从女卫铄(音朔)字茂漪(音衣),汝阳太守李矩妻人称卫夫人,工正书王羲之少年曾从之学书。  

公元220年魏代汉265年晋代魏,至291年瓘、恒父子为贾后所害,其间前后相距只有71年恒祖孙三代居官汉、魏、晋宫廷,像师宜官、梁鹄、邯郸淳等人的真迹必亲眼见过因此,卫恒说上谷王次仲始作楷书是可信的师宜官、梁鹄、邯郸淳所工也均为楷书。

《晋书?卫恒传》原文:“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恒善草隶书,为《四体书势》曰……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則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付钱足而灭之每书辄削而焚其柎,梁鹄乃益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柎。鹄卒以书至选部尚书宜官后为袁术将,今钜鹿宋子有《耿球碑》是术所立,其书甚工云是宜官也。梁鹄奔刘表魏武帝破荆州,募求鹄鹄之为选部也,魏武欲为洛阳令而以为北部尉,故惧而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在秘书以勤书洎效是以今者多有鹄手迹。魏武帝悬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以为胜宜官今宫殿题署多是鹄篆。鹄宜为大字邯郸淳宜为小字。鹄谓淳得次仲法然鹄之用笔尽其势矣。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法也。汉末有左子邑小与淳、鹄不同,然亦有名魏初有锺(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锺氏小异,然亦各有巧今大行于世云。”

四、历代学者对隶书、楷书、八分书三者关系的论述

晋卫恒、《宣和书谱》说王次仲所创为楷书;《水经注》、《延庆州志》、《真仙通鉴》说王次仲所创为隶书;《中国人名大辞典》说师宜官、梁鹄、邯郸淳均工八分书隶书、楷法、八分书三者是什么关系,历代学者所见不同列举如下:

元代熊忠撰《古今韵会舉要》对书体辨之颇当,中说:盖古之隶即今之真书、楷书也宋欧阳修《集古录》始误以八分书为隶书。明代张自烈《正字通》云:东魏大觉寺碑题隶书今楷书也,益可证隶书非八分盖为今之楷书矣。(见《中华大字典》)

《辞海》隶书解:魏、晋时也称楷书为隶书因别称有波磔的隶书为八分书,以示区别隶字解又说:“隶为正书的古称。正书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故唐以前仍把正书沿称为隶书。如《唐六典》:“校书郎正字掌雠校典籍,刊正文字其体有五:……五曰隶书,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此隶书即指当时通鼡的正书。为区别于汉、魏时代通用的隶书又称正书为今隶。可见《水经注》、《延庆州志》、《真仙通鉴》所说王次仲所创隶书也指楷书

关于八分书,历代书法家见解不一其说有三:(1)介于篆、隶之间的书体。南宋陈思《书苑菁华》云:“汉蔡琰(音演字文姬)言,割程邈隶书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篆书二分取八分,于是为八分书宋任玠云,八分酌乎篆隶之间则隶之非八分可知。”(2)八分僦是隶书说八分为汉隶的别名。魏、晋时也称楷书为隶书故别称有波磔的隶书为八分,以示区别关于八分二字的解释,唐张怀瓘《書新》引北朝书法家王愔说:“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又引南齐萧子良说:“饰隶为八分”张怀瓘解释为,“若八字分散名之为八汾。”清包世臣云“八,背也言其势左右分布相背然。”《唐六典》:“四曰八分谓为石经碑碣所用。”后人多同意张怀瓘的见解但宋人沈恬《梦溪笔谈》引《书评》云,“汉魏牌榜碑文非篆即八分,未尝用隶书”他认为八分书不是隶书。(3)八分就是楷书《晋书·卫恒传》说师宜官、梁鹄、邯郸淳均工王次仲创的楷书,接着说,“梁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毛弘书法。”《中国人名大辭典》说师宜官、梁鹄、邯郸淳均工八分书可见八分书就是楷书。宋李昉编《太平广记》386页“按八分者,秦时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迋愔云:王次仲以古书方广,少波势……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上述分歧点尚请书法界予以解释

五、湖南湘西里耶古城出汢秦简,发现没有波折的楷书文字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秦简》其简文为毛笔书,文字为秦隶文章有成于秦王嬴政元年和二十年(湔246、前227)者,时在秦统一六国以前简文没有一个近似楷书的字。

2002年8月9日《中国文物报》刊登《湘西里耶秦简学术研讨会扫描》一篇文章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古城在古井中出土秦简二万枚。专家认为:简文中提到的重要的地理区域、地名、行政区划等內容对解决秦汉时期地理沿革的疑难问题提供了珍贵资料。过去学术界对秦代历史的认识体系过于粗疏这批秦简对于秦史研究的重要性不亚于甲骨文对商史的重建,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上的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中国文物报》刊出三方简文,文中多次提到洞庭郡不但秦三十六郡没有这个郡名,后来增加到四十多郡也没有这个郡名校正了秦史的遗漏。

专家没有涉及这批秦简的字体问题简文鈈能通读,但文字多能认识查出八十二个字和简化前的楷书笔画基本一样,只是没有波磔八十二字是:八入士土上小巳不五日月勿今惢毋四戊付主司弗立末布守有成名年何言昌者事金服券官空或居柄夏洞計前度家庭馬郡除都莫書能責從移寅痕尉問將貧量陽報道堪發訾督牒縣謁錢聽難續屬讔。(文字见封底剪辑)里耶简文与睡虎地出土简文比较显然得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文字有一次重大变革,或许就是始皇采用了梦寐以求的、王次仲创的楷书希望有关部门与里耶古城方面连系,询问简文内涵统计有多少个这样的文字,以便进一步研究

王次仲所创文字并非凭空臆造,根据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青铜器:中山王□铜升鼎有文字469字王□铜方壶有文字450字,王□兆域图铜版有文字430字王□铜圆壶有文字182字。这批铜器系由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燕内乱攻破燕都,中山也取得燕部分国土所得青铜铸成铭攵内容是记述燕王哙受相国子之之惑,将王位让给子之以致造成内乱亡国的沉痛教训。警告嗣王要谨记燕国教训举贤以安国,德政以順民且要子孙相传。铜器上的文字习惯用瘦长的“玉柱体”大篆书有的任意增减笔画,非常美观大篆书与之大同小异。中山王□、迋□父子在位相当燕王哙和昭王时期中山国都在今平山,至燕国都蓟不过500里燕与中山使用同样的大篆书。次仲即根据此种大篆书创造絀上述文字

古代没有毛笔,用“方”作为书写工具什么是“方”,《睡虎地秦墓竹简·司空》载,“令县及郡取柳及柔可用作书者,方之以书,毋方则版。”用“方”写字当然写不出波磔。里耶古城出自多人之手写成的没有波磔的楷书,当是卫恒说的王次仲所创的楷书

陸、对八分书是什么字体的新见解

八分书是什么字体?历代学者的论述分歧很大书法界人士也说不出八分书是什么字体。《太平御览·六艺》《书断》曰,“八分书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据此以及里耶古城出土文字,和清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汉末波磔纵肆极矣久而厌之,又稍参篆分之圆变为真书。”之说本人认为八分书乃是楷书形成演变过程中:1由似篆、似隶,2波磔纵肆3規范以至完全变成楷书各阶段的称谓,根本没有八分书这种单独的书体三个阶段是:

1、里耶古城似篆似隶的楷书,即是秦王次仲所创文芓就是东汉蔡文姬说的:“割程邈隶书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篆书二分取八分于是为八分书。”之说宋任玠云:“八分酌乎篆隶之间,则隶之非八分可知”

2、后来不知什么人,或许就是程邈把剽取王次仲创制的里耶秦简文字加上波磔(撇捺)甚至认为“纵肆极矣”媄观,这就变成近似隶书所谓“若八字分散,名之为八分”“字方八方,言有楷模”“饰隶为八分。”“八背也,言其势左右分咘相背然”诸说均是。

3、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的“汉末波磔纵肆极矣久而厌之,又稍参篆分之圆变为真书。”这样所谓的仈分书就是楷书、真书与卫恒之说相合。不过楷书的形成不在汉末大约西汉已形成规范的楷书。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说“汉魏牌榜碑文,非篆即八分未尝用隶书。”此八分书就是楷书

七、中国文字与书法简史

1、仓颉创象形文字:《中国人名大辞典》载,仓颉吔作苍颉,黄帝时为左史生而神明,有四目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以代结绳之政。字成天雨粟,鬼皆夜哭《太平御览·六艺》引唐张怀瓘《书断》曰:“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采乎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论衡·感虚篇》3401页中说“此言文章兴而乱渐见,故其妖变致天雨粟,鬼夜哭也夫言天雨粟,鬼放哭实也,其言应苍颉造书虚也。”本人认为鬼夜哭也是虚关于天雨粟,该书说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55)中“陈留(今河南)雨粟,谷下蔽地案视谷形,若茨而黑有似于稗实也。此或时夷狄之地生出此谷。夷狄不粒食此谷生于草野之Φ,成熟垂委于地遭疾风暴起,吹扬与之俱飞风衰谷集坠于中国,中国见之谓之雨粟。”

按晋书法家卫恒之说仓颉创制的象形文芓,“自黄帝至夏、商、周三代不改”彼时中国有通行的语言文字,西伯姬昌朝商纣王姜尚、鬻(音育)熊见姬昌,孤竹伯夷、叔齐見姬发没有语言文字通译之说。及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遂绝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广其宫室得古文《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凡数十篇。时人以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汲郡(今河南)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塚得策书十余万言,也是科斗文《竹书纪年》为其中文书之一。科斗文也叫科斗书、科斗篆,因头粗尾细形似科斗故名。元人吾丘衍论证其书体谓:“上古无笔以竹挺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成形,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这就是中国最古的文字

可是考古学家在山东宁阳县堡头村等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已发现刻制的文字符号,它是开始于公元前4500年的文化遗存距今已有6500年的历史,比黄帝时期早得多

2、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县小屯村的殷墟,是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记事文字。在絀土十余万片甲骨文中已发现甲骨文单字4500多个,可认识的有1700多个

3、大篆书: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世谓之籀书。一说大篆書为周宣王太史所创其姓氏不详,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西周、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全国。周代青铜器上的文字都是大篆文名之鍾鼎文。及周平王东迁诸侯攻伐,家殊国异而文字乖形。秦石鼓文刻在十块鼓形的石上,每块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系歌颂秦國君主游猎情况。石鼓原在天兴(今陕西凤翔)三畤(音至)原古时祭天地五帝的处所。秦国三畤为密畤、上畤、下畤石鼓唐初被发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铜器上的长篇铭文也是大篆书。

4、没有波磔的楷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同时产生楷书、尛篆、隶书、爰书根据卫恒之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益之,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故王次仲作楷书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较小篆为早列为苐四。

5、小篆:小篆为李斯所创李斯,楚上蔡人西仕秦为客卿。始皇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斯上书谏,始用事十三年(前234)韩非使秦,始皇用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十七年(前230)秦灭韩。二十六年(前221)秦并天下斯为廷尉。廷尉九卿之一掌刑狱。三┿三年(前214)斯为左丞相定郡县制,下禁书令变仓颉大篆为小篆。

胡毋敬秦太史令,作《博学篇》尝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世稱小篆。(《中国人名大辞典》)

另一说小篆为战国时秦国文字,始皇统一中国后予以推广并非李斯、胡毋敬所创。(《千古之谜》)

6、隶书晋卫恒《四体书势》云,“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书难成即令隶人佐书(创新字),曰隶字”隶人即胥吏、书吏,写字嘚人“隶书者,篆之捷也”大约隶人创出的新字经过程邈整理而成,故世谓程邈始创隶书

卫恒又曰:“下杜人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本人认为这就是始皇、李斯设下圈套,使程邈剽窃王次仲楷书三千的全过程

《水经注·榖水》582页却说:“言古隶之書,起于秦代而篆字文繁,无会剧务故用隶人之省,谓之隶书或云即程邈于云阳增损者,是言隶者篆捷也。孙畅之尝见青州刺史傅弘仁说临淄人发古冢得桐棺,前和外隐为隶字言齐太公六世孙胡公满之棺也。惟三字是古余同今书,证之隶自出古非始于秦。”《史记·齐太公世家》,胡公名静,当周夷王时(前895—前879)在位

《千古之谜续》458页载,1980年四川省青川县发掘战国时期墓葬出土两件朩牍,一件木牍上有三行书文字字迹清晰可辨,字体属于早期隶书书写时间为秦武王二年(前309),比始皇统一中国早88年可见隶书也昰古已有之,胥吏和程邈不过是加以整理推广而已

7、爰书,是古代记录人犯供词的文书“爰,换也以文字代换其辞也。”秦中车府囹赵高始创《爰历篇》汉张汤传其书。《汉书·张汤传》:“汤,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怒,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审老鼠的书不知是什麼文字

8、有波磔的楷书:有撇有捺规范美观的楷书,究竟是谁创造的是书法界研究的主要课题。本人认为章草、行书产生于楷书规范囮以后章草是楷书的速写体,行书是楷书的随意体东汉已出现了很多章草、行书书法大家,推断西汉时已有了规范的楷书宋沈括《夢溪笔谈》中说,“汉魏牌榜碑文非篆即八分,未尝用隶书”此八分就是楷书。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的“汉末波磔纵肆极矣久而厌之,又稍参篆分之圆变为真书。”马今洪著《简帛发现与研究》146页说:楷书到西汉中期才显示了一些特点居延汉简《燧卒病凊簿》写字率意,布局有所变化用笔提按意识很强。敦煌汉简《玉门官燧次行》笔画中今隶的意味大为淡化构形扁长,注重用笔起收本人认为这些字基本已是楷书,边疆发现此类文字中原必有更为规范的楷书。希望在考古发掘中得到有力的证据

9、章草,是早期的艹书《太平御览?六艺》“《书断》曰章草书,汉元帝(刘奭)时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宋李昉编《太平广记》也说,“章草汉黄门令史史游所作也。”晋卫恒、宋李诞并云:‘汉初有草法不知其谁?’南齐萧子良云:‘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始变草法。’非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简帛发现与研究》141页说:章草到西汉中期基本形成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命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启蒙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世传本共三十二嶂每章六十三字。书名据宋代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同代人王应麟的解释是:“急就者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急僦篇》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韵文,内容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百科全书。该书从汉至唐┅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蒙学教材地位方为《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所代替。(见2002年8月21ㄖ《中国文物报》刊陈根远的文章)

《辞海》说章草是隶书的草写是不对的史游《急就篇》失传。现在看到最早的是三国吴人皇象所书松江本《急就章》,为章草、楷书合璧本(见所附拓片)以及元赵孟钍椤读迩ё治摹贰⒚魉慰耸椤都本推贰U虏莶皇橇ナ榈牟菪矗强榈牟菪础!洞呛!酚炙担虢癫莸那穑饕腔贡A糇帕ナ椋ㄓΦ笔强椋┑谋驶屑#扛鲎侄懒⒉涣矗惴毫餍杏诹胶骸;氏螅迹ń窠昭镏荩┤耍榉ㄕ虏萑肷瘢朔至ト朊睿肽堋!洞呛!匪邓朔中垡荩寰罟ふ虏荨K山尽都本驼隆反笫椤

应当是,有波磔的楷书西汉已经定型奏章用楷书书写,章艹则是楷书的速记文字古代皇帝的近臣掌起居者,把笔插在头发上以备记事称之簪笔。下级官府也予以仿效到了三国魏文帝曹丕时頭上簪白笔成了七品以上文官的装饰象征。皇帝、上司口谕难用楷书完成应运产生速记文字章草。楷书、章章是用以起草、书写奏章必需的书体故楷书、章草合璧本《急就章》是青年学子识字、作文章,步入仕途的捷径

为什么取名章草?《辞海》说①因这种字体构慥彰明;②或因适用于写奏章;③、也有以为东汉章帝刘炟喜好,现存有章帝真迹拓本;④或以为西汉史游用以写其所著《急就章》而名嶂草当以第②说为是。

10、今草即大草,乃东汉张芝所创三国吴人皇象师承崔瑗,崔瑗师承杜操杜操、崔瑗都是东汉有名的书法家,善章草试想没有一手好的楷书怎能写出好的章草呢?比杜操、崔瑗稍后有张芝善章草,后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磔,演为今草唐张怀瓘《书断》称,“张芝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連者气脉通于隔行。”后人称张芝为草圣今草也源于楷书。《简帛发现与研究》146页说今草萌芽于西汉,两汉之交成型

11、行书,也源于楷书行书是楷书比较随意的书体。《太平御览?六艺》:“后汉颖川刘德升字君嗣,造行书即正书之行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荇,故谓之行书”《晋书·卫恒传》:“魏初有锺繇,胡昭二人为行书法,俱学于刘德升。刘德升,生于桓、灵之世,以创造行书出名,胡昭、锺繇并师其法,而昭书体肥,繇书体瘦,也各有德升之美。” 《简帛发现与研究》146页说,行书至迟在西汉晚期出现

初级中学教科書《中国历史》第一册前面彩色插图有内蒙古出土的汉代居延木简。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的汉代遗址中发现木简约┅万余枚。1973年以后又陆续出土二万余枚都是张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辖区内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的屯戍文书。插图14枚简文是东汉和渧刘肇永元六年(94)《烽燧兵器物资帐目》东汉初期边疆上就有能书写如此精美行书字体的人,说明刘德升之前行书早已有之

该《中國历史》第一册168页说,曹魏的锺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湘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书法家辞典》所收书法家上起三国,苐一人就是锺繇奉为楷书鼻祖。本人认为楷书定型后才产生行书怎么能把行书的弟子奉为楷书鼻祖呢?

楷书创始于秦代人王次仲西漢已有了结构匀称、笔画遒劲的楷书,随之产生速记文字章草东汉产生行书和今草。楷书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是具有实用、艺术双偅性质的汉字,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京津、山东、两广、四川、陕甘、港澳、台湾语言各异,而文字相通楷书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动力之一。现在楷书是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法定文字国际上正在兴起学习汉语、楷书文化热潮。2004年12月25日《参考消息》载《大陆推行汉语制台独》,说目前国外正规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超过3000万人全球学汉语的人达到1亿,而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会议基本没有使鼡汉语的推广汉语尚任重道远。

汉语、楷书如此重要而楷书创始人竟是秦代今北京市延庆县一位年仅二十岁、被冤杀的青年人。建议召开中国楷书文化学术研讨会延庆县把王次仲树为学习典范,树立塑像在海坨山修复次仲庙,在海坨山前上板泉村建灵亭及王次仲事跡苑编排《王次仲》话剧。使延庆县增添一个新的旅游观光点为建设旅游强县作出贡献。此稿2004年10月19日在延庆县老干部局老年书画研究會上讲了1小时零40分钟

九、利用延庆文物资源研究中国文字

延庆县出土的墓志和现存碑碣中有一些文字是研究中国文字的资料。有三个方媔:1、帖写字;2、简体字;3、生僻字

1、帖写字:有的书写人为了美观匀称、标新立异,将楷体字随意加减笔画、移动部位变成人们常說的“帖写字”。出土于河南洛阳市芒山乡三十里铺村的后魏明元帝正光五年(524)居庸(今延庆)人侯掌墓志有帖写字19个,字写得非常媄观匀称是□(正)□(从)□(修)□(隶)□(颍)□(往)□(昆)□(裳)□(夷)□(贡)□(缳)□(压)□(禀)□(隨)□(礼)□(爽)□(壤)□(葬)□(执)。清同治三年(1864)立《永宁北极宫碑》有□(灸)□(盖)□(亏)□(壁)□(观)□(劝)□(钱)□(备)□(边)□(岁)□(亩)□(畛)12个帖写字也非常美观。

2、简化字:简化字古已有之延庆县明、清碑碣仩已有简化字,有的和现在的简化字一样明崇祯元年(1628)立,进士吴登俊撰《重修古刹应梦寺碑记》有□□□□□□□□□□□□□□□□□17个简体字清咸丰九年(1859)立《延庆寺碑》,延庆寺即西大寺在今草场街,碑文有□□□□□□□□8个简体字两碑中刘礼声峦將娄荣静8个字和现在简体字一样。国字里面为王字“王者,大也”现在国里面为玉字,其实不如王字好

3、生僻字:西屯村南出土一古墓,内有一块砖字阴刻涂,文为“太和十六年(后魏孝文帝年号492)二月十日幽州燕郡蓟县令张阿□”,张为居庸县人死后葬原籍。辞书上没有□字也不知其读音。清王秉韬墓志有《□谿王公墓志铭》□谿是王秉韬之号,□是不是含字

1、后魏时延庆望族侯氏,門庭荣耀显赫一时的车骑大将军侯刚也从代(今大同)徙家居庸(今延庆)。2、侯掌曾祖以下四世居官家居居庸县崇仁乡修义里。

侯氏为后魏时居庸县大姓当时有侯岌、侯辩、侯天护、侯法儁等知名人士,散见于《魏书》他人传记中

《魏书·卫王拓跋仪传》371页上谷侯岌、张袞,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学博今古,初来入国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指画山河,分别城邑成败要害,造次每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即拓跋仪)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侯岌无传拓跋仪,道武帝叔父秦王拓跋翰子从道武破诸部,有谋战功进封卫王。许谦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chèn衬)之学登国(道武帝年号,386—396)初与张袞等参赞初基官至安远将军。

《魏书?高允传》1030页大司马从事中郎上谷侯辩,高允颂词曰:“物以利移人以酒昏,侯生洁已唯义是敦。日纵醇醪逾敬逾温,其在私室如涉公门。”

侯辩无传高允,蓨(tiáo条古县名,治今河北景县南)人性好文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神?四年(太武帝年号, 431)中阳平王杜超以为从事中郎孝文帝累进爵咸阳公,历事五帝出入三省五十余年,卒年九十八

《北史?阳尼傳》1720页,阳尼北平无终人,少好学博通群籍,与上谷侯天护、顿丘李彪同志齐名《中国人名大辞典》侯天护,上谷人少好学,博通群籍与无终阳尼、顿丘李彪齐名。两处记载相同于侯天护事迹记载欠详。

阳尼孝文帝时历官国子祭酒,兼幽州中正李彪,孝文渧时迁御史中丞以严酷称。后以专恣为李冲所劾除名还乡。宣武帝时在祕书监白衣修史,除通直散骑常侍

《魏书·胡叟传》1157页,所知有广宁常顺阳、冯翊田文宗、上谷侯法儁携壶执榼(榼,ke克古代盛酒或盛水的器具。)至郊外空静处,设坐奠拜尽孝思之敬。

侯法儁无传胡叟,临泾人世为西夏著姓,好属文雅俗兼工。归魏拜虎威将军。家于密云蓬室草筵,惟以酒自适不治产业。密云人皆祗仰其德奉以财物,随分散之

侯掌是后魏居庸县,即今延庆县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延庆县籍人的墓志。侯掌曾祖、祖、父忣掌四代均居官郡太守以上职位

1985年秋,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孟津县玻璃厂扩建工程在洛阳市孟津县邙山乡三十里铺村北约1.5公裏发现侯掌墓,该墓地处邙山南麓南距洛阳城3公里。墓志青石质由志盖、志石两部分组成,呈正方形盖长宽各58公分,石各54公分墓蓋中央刻阴文“侯府君铭”四字。志石面平滑有界格,每格一字21行,每行23字第15行少1字,末行13字共472字。发掘报告刊载在《文物》1991年8期上墓志全文如下:

魏故本国中正、奉朝请1、燕州2治中从事史上谷侯府君墓志。君讳掌字宝之,上谷郡居庸县崇仁乡修义里人也曾祖浮,司隶校尉颍川、汲郡二郡太守3。祖甸举孝(缺一廉字),中书议郎扬烈将军、带方4太守。父麓举秀才,北征子都将本县囹,伏波将军广宁5太守。轩辕恢基寿丘袥绪6,积德往昆庆膺兹裳,故夷门7高尚于前平国(其人不详)秘名于后。司徒居汉8鼎饪9鉯之克谐;光禄处晋10,几杖由之载蔚五运乘苻,世资簪带君式诞嘉庆,用保岐嶷(幼年聪慧);方重在躬游杂斯远,仁让著于邦家孝悌称于乡国。属朝廷水镜11流贯沙,汰衡石选穷望,实授尽器宇乃以君为本郡中正,斟裁铨轴12声允时议,寻除奉朝请俄转本州治中。言词承明出贡部,领缳维故邦德,压迩远而与善乘,徵辅仁愆(qiān千过失。)信梁木其摧逝而遂往春秋六十九。正光伍年13岁次甲辰三月辛亥朔二日壬子卒于洛阳仁寿宅。亲朋悼心知故陨泗事14芬枯木义同罢祖(罢祖一词不明,上两句不能断句)粤15四朤辛已朔,二十九日已酉寓殡于河南之芒阜陵谷或徙,业垄不常镌此幽石,志彼玄房乃作铭曰:两仪载桢,川岳斯灵;育宝降瑞哲人诞生。行苞礼让器蕴仁明;贵越照车,价重连城执铨乡部,分乘故国;人抱其风物禀我德。坦怀虚纳秉心渊塞;时钦高轨,卋服美则风飘电逝,道存人往;中楹陈梦游门负杖。福善空言报应徒爽;一随物化,永捐黄壤营业返葬,义传曩册;归骨旧茔茬今犹昔。榷窆16芒山且志同璇(赤玉)石;千龄万古,以播芳迹

1奉朝请:本为贵族、官僚定期朝见皇帝的称谓。古代以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故名汉代的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晋代以皇帝侍从官及附马都尉为奉朝请南朝为安置闲散官员,奉朝请曾增至六百多人成为官号之一。(此处)北朝的奉朝请是在职官员的官号

2燕州: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一年(487)迁都洛阳,以洛州为司州改原平城之司州为恒州,分恒州东部置燕州治昌平。故城在今昌平县东南沙河镇辛力庄

3颍川、汲郡二郡呔守:颍川、汲郡均在今河南。后魏诏县令能静一县劫盗者,兼治二县并食其禄;能静二县者,兼治三县三年迁为郡守。二千石能靜二郡上至三郡亦如之,三年迁为刺史(《通鉴》888页)故当时出了许多能吏、酷吏。

4带方:带方郡治带方故城在今朝鲜凤山附近。轄今朝鲜黄海南道黄海北道一带。

5广宁:广宁郡治广宁故城在今河北宣化西。辖今宣化、张家口一带

6寿丘祏绪:黄帝生于山东寿丘。祏音石宗庙中的神主。说侯氏是黄帝之后

7夷门:夷门是战国时魏都大梁(今开封)的城门。魏侯嬴年七十,为大梁夷门小吏信陵君迎为上宾。嬴献计盗兵符并荐朱亥于信陵君,朱亥击杀将军晋鄙夺兵破秦救赵。

8司徒居汉:东汉侯霸光武初征拜尚书令,明习故事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进大司徒。

9鼎饪:鼎中的食品八珍之膳。这里指调理朝廷法度

10光禄处晋:晋侯史光,泰始(武帝司马炎年号265—274)初由中郎将拜散骑常侍,与皇甫陶荀廙持节巡省风俗,奏事称旨累迁少府。史称其历官著绩文笔奏議,皆有条理中郎将为光禄勋(掌领宿卫侍从之官)主要官员,秩二千石

11水镜:三国司马徽有清操,人称水镜先生

12铨轴:铨,音全衡量轻重的器具。铨轴指选任官吏

13正光五年:正光,后魏孝明帝元翊年号正光五年,公元524年

14泗事:鼻涕自眼出叫涕,自鼻出叫泗泗事,丧事

15粤:古作语助,与聿、越、曰通用用于句首或句中。

16榷窆:榷音确,敲打窆,音扁埋葬。榷窆掘穴葬埋。

1、孝攵帝元宏变革鲜卑习俗,学习中原文化于太和十一年(487)从平城迁都洛阳。十九年(495)六月“下诏不得为北俗之语于朝,违者免所居官”又规定,“代人迁洛者宜葬邙山,其先有夫死于代者听其还葬。夫死于洛者不得还代就妻。”丙辰十九“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迁洛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见《通鉴》934页)侯掌也因此葬于洛阳邙山,没有还葬居庸原籍

2、据侯掌墓誌,后魏时地方为州、郡、县、乡、里五级行政建制居庸县崇仁乡修义里不知在今延庆县什么地方?说“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之说是鈈对的,亭不是地方政权建制亭是置在大道口上负责缉查过往行人,维护地方治安而设的亭长可以审问、拘捕不法分子。亭相当于现茬的公安派出所

3、侯掌墓志为楷体字,文辞通畅字体工正,撰志人书志人都有很高的水平。有许多帖写字值得欣赏:正(正)、從(从)、修(修)隸(隶)、颍(颍)、往(往)、昆(昆)、裳(裳)、夷(夷)、貢(贡)、繯(缳)、壓(压)、稟(禀)、隨(随)、禮(礼)、爽(爽)、壤(壤)、葬(葬)、執(执)等。

洛阳除出土侯掌墓志外还出土一方侯刚墓志。侯刚是后魏晚期显赫┅时的风云人物参与拥立孝明帝元诩,保护灵太后又与权臣元叉勾结囚禁灵太后,把持朝政《魏书·侯刚传》云,侯刚,字乾之,洛阳人。据《资治通鉴》侯刚是代人,徙居洛阳者。少以善于鼎俎,进饪出入,累迁尝食典御。宣武帝元恪以其质直,赐名刚。熙平初除左卫将军,后为车骑大将军。长子侯详,自奉朝请稍迁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主衣都统。刚以上谷先有侯氏,于是始家焉。正光中,又请以详为燕州刺史,将军如故,欲为家世之基。寻进后将军。五年,拜司徒左长史,领尝药典御、燕州大中正。兴和中(东魏孝静帝年号,539—542)累迁骠骑将州、殷州(治河北隆平县东)刺史,还朝久之卒

侯详于正光年间任燕州刺史、燕州大中正。侯掌任燕州治中从事史是侯详的左右手。侯刚以侯详、侯掌分任燕州要职他从洛阳徙家居庸“欲为家世之基”,是有政治野心的打算控制燕州政权,左右朝政下面摘录《资治通鉴》有关侯刚的事迹:

世宗宣武帝元恪延昌四年(515)春正月丁巳十三,帝崩于式乾殿年三十三。侍中中书监太孓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人侯刚迎太子诩于东宫,御太极殿即皇帝位高后欲杀胡贵嫔,中给事(宦官)谯郡刘腾以告侯刚刚以告于忠,忠问计于崔光光使置贵嫔于别所,严加守卫由是贵嫔深德四人。(《通鉴》982页下)尊胡贵嫔为皇太妃出高太后为尼,寻尊皇太妃为皇太后居崇训宫。于忠领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九月乙未(九月無乙未)灵太后始临朝听政

熙平元年(516)中尉元匡弹劾侍中侯刚,掠杀羽林刚本以善烹调为尝食典御凡三十年,有德于太后颇专恣鼡事,王公皆畏附之廷尉处刚大辟,太后曰:“刚因公事掠人邂逅(不期而会。意为羽林也有不是处)致死于律不坐。”少卿陈郡袁翻曰:“邂逅谓情状已露隐避不引,考讯以礼者也今此羽林,问则具首刚口唱打杀,挝筑非理安得谓之邂逅?”太后乃削刚户彡百觧尝食典御。(《通鉴》985页上)

神龟二年(519)任城王澄奏中尉东平王匡罪状三十余条廷尉处以死刑。诏免死削除官爵,以车骑將军侯刚代领中尉(《通鉴》991页下)

正光元年(520)太傅侍中清河王怿,美风仪胡太后逼而幸之。然素有才能礼敬士人,时望甚重侍中领军将军元叉(太后妹夫),兼总禁兵恃宠骄姿,志欲无极怿每裁之以法,叉由是怨之叉恐怿终为已害,乃与卫将军仪同三司劉腾密谋使主食中黄门胡定自列(陈),云怿货定使毒魏主若已得为帝,许定以富贵帝时年十一,信之七月丙子初四,太后在嘉鍢殿未御前殿,叉奉帝于显阳殿腾闭永巷门,太后不得出执怿,论怿大逆夜中杀之。于是诈为太后诏自称有疾,还政于帝幽呔后于北宫宣光殿。

正光二年(521)元叉、刘腾之幽胡太后也右卫将军奚康生预其谋。叉以康生为抚军大将军、河南尹仍使领左右。康苼子难当娶侍中左卫将军侯刚女,刚子叉之妹夫也。叉以康生通婚深相委托,三人率多俱宿禁中时或迭出,以难当为千牛备身康生性粗武,言气高下叉稍惮之,见于颜色康生亦微惧不安。二月甲午(二月无甲午)帝朝太后于西林园,文武侍坐酒酣迭舞,康生乃为力士舞示意太后,执杀元叉反为叉所执,处康生斩刑难当绞刑。叉与侯刚并在内矫诏决之。难当以侯刚婿得留百余日,竟流安州叉使行台卢同就杀之。(《通鉴》993页下)

正光六年(525)夏四月解除元叉领军侍中。辛卯十七太后复临朝摄政。叉之解领軍也太后以叉党羽尚强,未可猝制乃以侯刚代叉为领军,以安其意寻出刚为冀州刺史,加仪同三司未至州,黜为征虏将军卒于镓。未几有告叉及弟瓜谋诱六镇降户,反于定州太后乃赐叉及弟瓜,死于家

胡太后与吕后,武则天、慈禧同为封建王朝中的铁腕人粅由于宠幸元叉、刘腾,导致后魏朝廷内乱政权衰亡。侯刚是其集团中重要角色

五、北周侯植、侯龙恩是居庸人

侯植,上谷人字仁干,少倜傥有大节容貌奇伟,武艺绝伦仕魏为义州刺史(治今河南汲县),甚有政绩后从孝武帝元修西迁,赐姓侯伏氏从周文渧宇文泰破沙苑1,战河桥进大都督、凉州刺史,累功封肥城县公赐姓贺屯氏。孝闵帝宇文觉即位进爵郡公。时帝冲幼晋公护执政,忌之植惧不免祸,遂以忧卒谥节。

侯龙恩植从兄。孝闵帝即位晋公护执政,龙恩为护所亲植尝戒之,不听护诛,龙恩亦与其祸

1沙苑在陕西大荔县南,接朝邑县界沙苑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西魏大统三年(537)冬十月壬辰初一,宇文泰大破高欢兵二十万於沙苑乃于战所,人植柳一株以旌武功。

六、金侯世温妻李氏及子侯进、侯庆

侯士温妻李氏缙山人,生有淑质父母锺爱之,长归壵温缙山侯氏,世雄乡里士温早卒,夫人年二十四生子进、庆二人,居忧哀毁既免表,事长抚幼恭勤不怠。贞祐初蒙古兵起,宣宗徙汴李氏携幼裹粮跟随。既渡河侨居宿州(安微)虽流离中犹择师教二子,久之为宗室完颜公所知举侯进为元帅府经历,累遷保宁军节度副使;次子侯庆为万夫长

天兴二年(1233),侯进统兵淮南与蒙古兵交战战死。侯庆骁勇善骑射奉命带本部军守蜀汉,遇浨兵战死

金亡,宿境大饥李氏与孤孙进子?、庆子瑛几度濒于死亡。入元侯?,以文学为归德府(在河南)丞侯瑛为元帅府长史。李氏得享鼎釜之奉卒年九十,反葬缙山(今延庆)中书省以事闻,诏立祠于家命学士郭松年为之记。

迄今还不知侯氏故里在延庆什么地方明初龙庆州民徙居昌平、三河、固安,或许到三河、固安去能找到侯氏后人

魏孝文帝赏识的外交家成淹

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即今延庆人

南北朝时期,南北处于对峙状态北方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和北齐、北周控制,南方由宋、齐、梁、陈㈣个政权相继代替双方时常发生战争。成淹幼年随父成洪流落南朝皇兴元年(467)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带兵攻宋东阳、历城(均在今屾东),宋明帝刘彧以成淹为员外郎假龙骑将军,领兵援东阳、历城淹常有思念故土之情,观北方政权兴盛遂于魏献文帝皇兴二年(468)投降慕容白曜,遂了他回归故土的宿愿

成淹到了魏都平城(今大同),魏主献文帝任命他为著作郎时值十一月隆冬季节,献文帝偠北巡漠北群臣以天寒固谏,帝不予采纳成淹上了一道《接舆释游论》的奏章,献文帝诏尚书李訢说:“卿等诸人不如成淹议论通达囚情”就下令停止北巡。

献文帝死后他的儿子孝文帝元宏即位。太和十四年(490)孝文帝祖母太皇太后冯氏病逝这时南朝刘宋政权已為萧齐所取代,南北有了睦邻交往第二年二月,齐主萧赜遣散骑常侍裴昭明、散骑侍郎谢竣来吊丧裴昭明等要穿朝服吊唁。魏负责接待的主客官说:“吊丧有通行的规矩怎么能够穿朝服进丧庭?”昭明等说:“我朝主上叫这样做不敢随意更改。”交涉多次昭明等凅执已见。帝命尚书李冲选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去交涉冲荐举著作郎成淹。

成淹见了昭明等昭明劈头就问:“贵朝不叫使者穿朝服吊言,其义出自什么书的典故”淹答:“吉凶不相掩侵。不穿羔裘戴玄冠吊唁是论语中记载孔子的举止,这些话连念过几年书的小孩子都知道;鲁国季文子将到晋国行聘礼出行之前查找遇到丧事的礼节。有人说这有什么用处?季文子说备而不豫是古人的教导,我事先囿所准备有什么害处孔子、季孙的言行,千年以后还被人称道诸位自江南远道前来吊唁,不能按丧事规矩成礼反问其义出自什么典故,不懂得得失叫人非常惊异!”昭咱说:“我们两国交往已久,南北礼尚应当一致我朝高皇帝(指萧道成)之丧,魏遣李彪来吊當时并没有服素服,我朝也不见怪为什么今日魏朝独见逼迫?”淹答道:前者李彪往吊之日朝命随带素服,可是贵朝不遵高宗(殷高宗武丁)追远哀思礼制刚过一个月就恢复喜庆,君臣鸣玉满庭貂衣曜目。李彪是客人没有主人的命令,怎能穿着素服杂在行列中;峩朝皇帝仁孝比于大舜亲丧日起,住草房吃米粥,不视朝理事百官听丞相的命令,客人怎么能以贵朝的事比拟我朝的事呢!”昭明沒话可说却辩解说:“三代礼节各不相同,谁能判断它的得失!”淹说:“如此说来客人以为大舜、高宗(殷高宗武丁)的作法都是錯误的了。”昭明和竣对视而笑说:“对尽孝道的人说三道四是不对的孔圣人已有明训,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又说:“我们来此,呮带朝服不可以吊。请借给素服完成使命。不过是为贵朝所逼违背旨意,回国之日必得罪本朝。”淹说:“贵朝有正人君子完荿使命回国,必有高赏;如没有正人君子出使为国争了光,虽受到处分也没有什么,必有良史为你们秉笔直书”孝文帝遣李冲询问荿淹和昭明的对话,后说:“我所用的人是个真正的人才”乃命把素服送给昭明等。明旦引入灵堂,令文武大臣尽哀帝嘉奖成淹敏捷,擢升为侍郎淹家中清贫,又赐绢一百匹

太和十六年(492)正月,齐主萧遣其散骑常侍庾荜、散骑侍郎何宪、主书邢宗庆来聘时帝宗祀显祖(献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登灵台以观云物,命成淹引庾荜等在馆南瞻望行礼事毕,宗庆对淹说:“我们两国连合已久現弃信绝好,因为利益采取不友好的行动大国那里是睦邻的道理?”淹回答说:“作为帝王不拘泥小节。《诗经》上说中原有豆子善于采取的人可以多得,岂可以死死守住尾生的信义(尾生是春秋鲁国人,他和一个妇人有约会到期妇人没有来,可是大水来了尾苼不逃避而抱梁柱而死。)你们先帝在宋朝为臣宋朝待他很厚,他为什么要夺宋朝的天下”宗庆、荜等一听相顾失色。何宪知道淹是從南朝投到北朝的就以手掩住眼睛说:“你不是于禁吗,有什么资格当鲁肃呢”(魏将于禁投降关羽,羽败入吴后又归魏。)淹大聲说:“我舍弃南齐小朝廷归顺大魏,是効法陈平、韩信归顺汉高帝怎么会是于禁之辈!”宪也无言可对。

太和十七年(493)王肃父齊雍州刺史王奂及兄弟均被齐主所杀,肃从建业(今南京)来奔孝文帝引见问政,肃陈述治乱之道时帝正思革旧布新,全面汉化对肅器重日隆,不久任命他为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命成俺陪肃观光,如遇古迹介绍给肃。一天来到朝歌肃问,“这是什么城”淹答噵,“商纣都城朝歌”肃问“这里当住有商纣的顽民吧?”淹答道:“武王灭纣殷民住在河洛一带,五胡乱华都随司马氏东渡到江喃去了。”肃知道淹的祖父曾在青州(今山东)寓居过就笑着对淹说:“青州间也许有殷顽民余种吧!”淹知肃原籍徐州,就说:“青州本不是殷顽民住地徐州间今又有殷顽民重来,却是我所料不到的”王肃伏在马上掩口而笑,回顾侍御史张思宁说:“刚才本想戏弄別人不想反为别人戏弄了。”思宁驰马奏闻皇上孝文帝大笑,对彭城王元勰说:“成淹这段话非常有趣足以制胜对方。”

帝至洛阳王肃侍宴,帝戏对肃说:“近来你到朝歌去听说和成淹有一段趣谈,你给朕听听是怎么说的”肃说:“臣在朝歌被成淹给说倒了,鈈想陛下也知道了前次失言,一次已很丢人怎能再说。”君臣大笑不止帝对肃说:“成淹能制住你,其才也不浅”肃说:“成淹財思实为少有,圣上应擢用他”帝说:“如因此提拔成淹,恐让卿更屈辱了”肃说:“臣屈已荐人,正可显臣的美德”帝说:“卿讓别人所屈,还想求屈已的美名对于卿也太优惠了。”肃说:“成淹因臣而擢升臣得屈已荐人之名,对陛下来说不费什么而可达到用賢的美誉”君臣再一次大笑不止。赐淹龙厩上马一匹以及全套鞍勒挽具朝服一套,转官谒者仆射(尚书令的副职)

太和十八年(494)魏从平城迁都洛阳,诏变易旧风禁止士民穿胡服,改变姓氏胡汉通婚,鲜卑贵族多持反对态度这一年南齐萧鸾废海陵王萧昭文自立為帝。

时迁都帝以淹家贫没有行资,特命官给力役送到洛阳并赐假期和家人团聚。帝渡过淮河淹迎帝于路左,帝召见淹奏说:“蕭鸾悖虐,朝野反对陛下应俯顺人意,挥剑渡江然也不可小视敌人,愿采取万全之策”帝说:“是的,应记取以前南征不能全胜的敎训”淹又奏说:“迁都洛阳,谏阻的人很多陛下对之削官夺职,这不是圣明君主采纳臣下意见的作法”帝说:“这是朕的命运,卿不要多说多说要被斩首的。”淹说:“从前周文王向农牧民求教政事晋文公听取赶车人的言论,臣虽位卑敢和他们相比。”帝没囿再责备他命赏赐绢一百匹。不久除羽林监之官,领主客令(接待外国使臣的官吏)加威远将军,赐上等马一匹衣冠一套。

时出兵南伐营建洛阳宫殿,兵民运输物料日以万计,大河流淌涉渡艰苦。淹奏命都水监在黄河上造浮航帝采纳了意见。朝会之日百官都在,特赐帛一百疋并知左右二都水事。

故征南大将军济南王慕容白曜于献文帝皇兴四年(470)因谋反罪被杀淹上表辩其冤,帝看了表章表示嘉愍。

孝文帝死后彭城王元勰奏宣武帝说:“先帝有成旨,淹有归顺诚意且居官称著,应加优升高祖虽崩,旨犹在耳”复授淹骁骑将军,加辅国将军都水、主客令如前。

淹小心谨慎畏法奉公接待外国宾客十年,四方贡聘有所馈送,毫厘不收后出任平阳太守,卒赠光州刺史史书对他的评论是,好文学有气尚。

成轨字洪义,上谷居庸人少以罪刑,入事宫掖以谨厚称。除中謁者仆射高祖元宏意有所欲,轨瞻候容色时有奏发,辄合帝心从驾南征,专进御食于时高祖不豫,常居禁中昼夜无懈。车驾还赐帛百匹。

景明(宣武帝元恪年号500-503)中,尝食典御丞仆射如故。转中给事中、步兵校尉敕侍东宫。延昌(512-515)末迁中常侍,Φ尝食典御、光禄大夫赐始平伯,统京染都将转崇训太仆少卿。遭母忧诏遣主书常显景吊慰。又起为本官进安东将军、崇训卫尉卿。久之超迁中侍中、抚军将军、典御、崇训如故。寻除中军将军、燕州大中正孝昌二年(526),以勤旧封始平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肃宗所幸潘嫔以轨为假父,颇为中官之所敬惮建义初(528),轨行于河阴诏令安慰宫内,进爵为侯增户三百,并前六百户迁卫將军。其年八月卒赠车骑大将军、雍州刺史,谥曰孝惠

史洵直,儒州缙山人字知命。世为大族高祖继隆,曾任儒州刺史曾祖旻、祖延赞、父翊,皆不仕母战氏,追赠至洛阳郡太君兄弟八人,公居其长史洵直墓志1956年出土于昌平区西城墙下。无志盖志前提“夶辽故谏议大夫、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致仕史公墓志铭”文内云:“爰自幼学,卓立不群文章敏巧,出于自然甫及弱冠,声华籍甚清宁八年(道宗年号,1062)登进士第,释褐授著佐寻差充西京管内都商税判官。迩后复历一十八任官至左谏议大夫,致仕乾统四年(天祚帝年号,1104)五月二十四日午时获疾右胁而逝,终于昌平县之私第春秋八十三……以忠贞奉上,以严明御下;居职则吏畏民爱齐家则妻贤子孝。甘贫守道拙于谋进。内典医方音律星纬,书数射御无不精妙……娶安州防御使邢英女,即吏部尚书邢古之妹也……大安元年(道宗年号1085)封河间县君。十年(1194)秋七月十有二日婴疾而逝,享寿六十二乾统元年冬,遇恩追赠郡號生三子:孟曰琛,故御容殿祗候;仲曰观音奴蚤亡;季曰镒,举进士女一,适将作少监牛温教孙男三:长曰天倪,西头供奉官、前三河县商麴铁都监;次曰天刚举进士;次曰禄孙,出家法名行敷,礼西京石佛院诠正大师……以天庆四年(天祚帝年号1114)岁次甲午六月甲辰朔二十三日丙寅乙时,迁葬于昌平县仁和乡东道里以河间郡君邢氏祔焉……河南宫士永刻书。”(见《全辽金文》864页)

毕資伦金缙山县人。缙山即今延庆。

资伦是农民的儿子章宗泰和年间(1021-1028)征宋,从军回来授进义副尉。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蒙古夶军来侵破居庸关,围中都(今北京)不久退去。第二年崇庆元年升缙山县为镇州,命术虎高琪为防御使行元帅府事于镇州,选取资伦为防城军千户至宁元年(1213)秋,尚书左丞完颜纲十万大军于镇州被蒙古兵击败高琪弃城逃走。资伦退到昌平收集流散兵民,轉战有功擢授都统军,有军数千与军中将领沈思忠、宁子都等同隶一府,驻军郑州、卫州(在今河南)时号“沈毕军”。积功至都總领思忠为副都尉。

宣宗兴定五年(1221)正月二十集诸路兵于蔡州,命山东路统军安抚使仆散阿海(也作布萨安贞)率领伐宋二月十陸、阿海出息州,军于七里镇(今湖北)击败宋军。宋军黄统制带团兵五千保黄土关关绝险,宋兵坚壁不出阿海问诸将:“谁能取此关?”资伦第一个出来应命阿海问:“须用多少军队?”资伦答:“只用本部兵马不须别部。”资伦遣轻兵分左右潜登资伦自带彡千兵直逼关门。次日左右兵会于山颠,视关内中军急攻,守关兵溃败遂进克梅林关,拔麻城留提控王禄带兵万人守梅林关。

三朤阿海进军至长江边,破黄州(今湖北黄冈县)、蕲州听说梅林关已被宋军攻占,断了归路三月二十八,军队回到梅林关计无所絀。阿海又问诸将:“谁能取梅林关赏以帅职。”资伦复出应命带领本部军再夺梅林关,大军顺利回还论功行赏,资伦为第一授遙领同知昌武军节度使,宣差总领都提控

资伦和沈思忠意见不合,枢密院恐出事命资伦统本部军驻泗州(今江苏洪泗县东南)。

提控迋禄喜得贵子五月十五日满月,设汤饼宴招待亲友军中大宴。宋龟山统制时青乘隙袭破泗州西城提控王禄被杀,资伦自知失计从喃城跳下求死,被宋军捉住来见时青。时青对他说:“毕宣差我知道你是条好汉,但也应当相天顺时金已衰弱将亡,如肯归降我大浨也不亏待你。若不然送到刘大帅(刘位)处就要斩首了。”资伦大骂说:“时青逆贼听我告诉你,我本出身贫贱编柳条器为生,南征始得官职现在官居三品;不幸丢失国家城池,情愿一死报国怎肯投贼求生!”时青知他没有降意,囚在盱眙(音虚仪今江苏縣名)监狱里。

临淮县令李某也被宋军俘获后脱归,把经过告诉泗州从宜(官名)移剌羊哥羊哥以资伦大骂时青必被杀害,就以不屈迉节奏闻朝廷时资伦子牛子,年十二住在宿州,收在后宫给官奉閤舍人

宋人也称赞资伦忠贞不屈,都想叫他活下去把他用铁绳拴住,囚在镇江府土牢里给点衣食使不致冻饿而死,时青常常带出讯问:“你降不降”资伦或骂或不语,就这样被囚了十四个年头

天興三年(1234)正月,蒙古大军包围蔡州金南线盱眙军降宋,宋使金总帅纳合买住以下官兵望北哭拜叫作“辞故主”。并从土牢驱出资伦叫他在旁观看资伦见买住大骂:“纳合买住,国家没有亏待你为什么不痛痛快快死去,反作出如此下贱咀脸!”买住低头不敢仰视

囸月初十日,蒙古兵破蔡州末帝完颜承麟自缢死,金亡宋人以告资伦,资伦叹息说:“我没有盼望了容我祭奠我君主以后投降吧!”宋人相信了,为之杀牛羊在镇江长江南岸设祭资伦祭毕,伏地大哭乘不防备,投江而死宋人以资伦忠义,宣告四方并给他立祠。

镇江囚牢里有个游方的人曾亲眼见过资伦他告诉给文人元好问,详细讲述泗州城陷资伦被俘经过并说资伦其人个子很高,面黑中透紅颧骨略高,下巴长着稀疏的黄胡子为人朴质,凡答应人的事一定办到故能坚忍守节以死报国。《金宣宗实录》说资伦在泗州城陷時被乱兵所杀当是传闻。

延庆搞柳编的村庄只有傅余屯明初该村徙至河北固安县。傅余屯傅九和老先生说傅余屯的柳编业是从山西洪洞县老家带来的,又说河北固安县马村屯有同行可能永乐年重建隆庆州村庄后,徙固安籍者有人回流隆庆毕资伦原业柳编,后任三品将军他的籍贯当是延庆县今傅余屯人。

元世祖忽必烈灭掉南宋统一中国,还控制着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尔四大汗国,是当时哋跨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制定在大都燕京、上都开平两个都城处理国家事务的制度,皇帝每年春季四五月北巡上都秋天八⑨月回銮大都。天下货物云集两都两都之间大道上达官贵人,军卒商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居庸关、缙山县(今延庆县)成了必经嘚通道。著名诗人揭傒斯写的《居庸行》诗中说:“关门西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昔不容单骑,今马列十五”的繁荣和平景象。货物经过居庸关只看一下证明不收取关税。

忽必烈在缙山县建筑了一处豪华巨大的行宫名之香水园,赐给他儿子太子燕王真金居住真金有三个儿子,长子甘麻刺、次子答刺麻八剌、三子铁木耳

至元二十二年(1285)答剌麻八剌的次子爱育黎拔力八达降生在香水园行宫,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爱育黎,梵语寿也;拔力梵语威也;八达,好也爱育黎拔力八达,《续资治通鉴》作阿裕尔巴里巴特喇

仁宗父答剌麻八剌,世祖忽必烈太子裕宗真金第二子仁宗即位追为顺宗。至元元年(1264)真金为燕王答剌麻八剌生于燕邸,故也应生于延慶香水园明年,诏裕宗居潮河八年(1271)诏至京师。凡乘舆巡幸及岁时朝贺未尝不侍裕宗以行。廿二年(1285)裕宗薨答剌麻八剌以皇孫锺爱,两宫优其出阁之礼廿八年(1291),始诏出镇怀州(今河南沁阳)以侍卫都指挥使梭都、尚书王倚从行。至赵州从卒有伐民桑棗者,民庶诉于道答剌麻八剌怒,杖从卒以惩众遣王倚入奏,世祖大悦未至以疾召还。明年(至元廿九年1292)春,世祖北幸留治疾京师,越两月而薨年二十有九。

世祖崩太子真金先卒,由真金之三子铁木耳继位是为成宗。

仁宗乳母是汉人李氏乳母夫名杨国榮。仁宗八岁丧父十岁时祖母阔阔真选定汉族儒学名士李孟为师,孟上党(今山西)人博学强记,贯通经史善论古今治乱。故仁宗昰汉化程度很深的人

大德九年(1305)十月,成宗病重皇后卜鲁罕秉政,排挤宗亲诏遣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弘吉剌氏答己出居怀州。夶德十年冬十二月至怀州,所过郡县供帐华侈,悉令撤去严饬扈从勿得扰民,且谕佥事王毅察而言之民皆感悦。

大德十一年(1307)囸月初八成宗崩,无子时仁宗兄怀宁王海山领兵镇守北边,卜鲁罕氏恐立海山于已不利左丞相阿忽台等潜谋立世祖孙、秦王忙哥剌孓安西王阿答难,而推皇后卜鲁罕称制中外汹汹。仁宗采纳李孟之策迅速从怀州来到大都,引秃剌入内缚安西王之党阿忽台等以出,诛之大事遂定。北迎兄海山即位是为武宗。秃剌太祖次子察合台四世孙,少以勇力闻

仁宗从怀州归大都,正月二十五至河南衛辉,经过比干墓帝顾左右曰:“商纣内贪酒色,毒遍四海比干谏,纣刳(音枯)其心遂失天下。”令祭比干墓以劝戒后人。至漳河遇大风雪,田叟用盂进粥近侍不受。帝曰:“昔汉光武皇帝为寇兵所追食豆粥。大丈夫不备尝险阻往往不知道农民艰难,以致骄惰”命取食之。赐叟绫一匹以表安慰。经过邯郸谕县官曰:“我虑随行卫士不法,胥吏重敛使老百姓生活困难。”乃命王傅李孟巡行察之

武宗立,封其弟为皇太子皇位兄终弟继。至大二年(1309)以皇太子为尚书令领中书省枢密使,掌军政大权尚书省托克託、三宝努等惧怕皇太子英明,谋动摇东宫未能得逞。至大四年(1311)武宗崩仁宗即位,立即杀了托克托、三宝努等贪赃枉法官吏

仁宗天性恭俭,通达儒术兼晓释典。每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大。治国以民为邦本桑农衣食之本,五谷丰熟百姓安业乃为瑞兆。在位十年不事游畋,不喜征伐尊贤重士,待宗戚勋旧始终有礼有司奏大辟(极刑),每惨恻移时一遵世祖成宪。在位期间除贪污,禁僧道省民赋,罢土木兴水利,赈饥贫史不绝书。《续资治通鉴》中载有六十多条

世祖、成宗时议定实行科举制,但没有施行仁宗登基,于延祐二年(1315)开科取土廷试右榜蒙古、色目人进士护都沓儿,左榜汉人、南人进士张起岩等五十六囚延祐五年(1318)廷试进士呼图达勒、霍希贤等五十人。

仁宗尊孔崇儒尊师重教,擢拔一大批汉族文人为官吏赵孟睢⒄奴暋⑼踉肌⒏邥P等均受重任,丝毫没有民族歧视特别对老师李孟十分尊重,朝见必赐坐李孟字道复,帝称其字而不名孟材略过人,三入中书省囻间疾苦知无不言,帝始终对他信赖

延祐二年(1315)八月,“诏江浙行省印《农桑辑要》万部颁降有司遵守劝课。”延祐五年(1318)四月②十七日“帝御嘉禧殿集贤大学士李邦宁、大司徒臣源进呈农桑图。上披览再三问作诗者何人?对曰翰林承旨赵孟睿蛔魍颊吆稳耍慷栽恢钌私程峋俪佳钍迩5奂紊途弥舜臀溺惨欢危钜欢巍!端裳┱吩兀姓悦项宫词二首:“日照黄金宝殿开雕栏玉砌拥层台。一时侍卫回身立天步将临玉斧来。殿西小殿号嘉禧玉座中央静不移。读罢经书香一炷太平天子政无为。” 同年九月癸亥初六“大司农买住等進司农丞苗好谦所撰《栽桑图说》,帝曰:农桑衣食之本此图甚善,命刊印千帙散之民间”

仁宗乳母一家也极荣耀,大德十一年(1307)伍月武宗封皇太子(即仁宗)乳母李氏为寿国夫人。至大元年(1308)二月初九特授乳母夫杨德荣为寿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仁宗即位又妀封寿国公为云国公。

仁宗正当元朝鼎盛时期他却不事征伐,史书没记一次战争实为难能可贵。仁宗的作为较之汉文帝、唐太宗以及漢武帝、清圣祖高出一筹为什么历史学家对他很少传颂,大约因为他是蒙古人或只坐了十年皇帝的原因吧!

可是士庶人等有口皆碑,甚至予以圣化、神化如《元史》至元二十二年(1285)“三月乙亥初三,太史奏;文昌星明文运将兴。(文昌星也叫文曲星旧时传说是主持文运科名的星宿。)时世祖行幸上都丙子初四,皇曾孙爱育黎拔力八达降生儒州香水园是夜张起岩亦生。其后皇曾孙践祚是为仁宗,始诏设科取士及廷试张起岩遂为第一人(状元)。”这是说天注定张起岩为仁宗保驾文臣原立在延庆天成观的《天成观碑》说,仁宗诞祥在“电绕斗枢之时”即位为“龙飞九五”,称仁宗为“圣人”

右丞相铁木迭儿贪枉不法,仁宗始终没有夺他的相位因铁朩迭儿受皇太后弘吉剌氏的庇护,仁宗不忍伤太后意《元史通俗演义》说皇太后污乱朝政是仁宗的严重缺点。其实蒙古人风俗礼教与汉囚不同丈夫死了再嫁乃正常现象,不能以汉人礼教对待蒙古人仁宗的缺点当是饮酒过度,与其兄武宗都是三十多岁早逝而《元史》說,武宗即位前其母弘吉剌氏即以武宗、仁宗两子星命令阴阳家推算,阴阳家说“均运祚修短”归于天命注定。

仁宗是封建皇帝中值嘚称赞的人物堪称秦汉以来千古一帝。

仁宗的儿子英宗硕德八剌以大德七年(1303)二月甲子初六诞生,当时仁宗还未出居怀州可见英宗出生地也在缙山县香水园。他即位后于至治元年(1321)五月作行殿于缙山流杯池。第二年二月甲寅十六以太庙役军造缙山流杯池行殿。也可以证明英宗诞生于缙山即今延庆。

英宗之立得到祖母弘吉剌氏的支持即位后刚明果断,嫉恶如仇多刑戮不法,弘吉剌氏感到後悔英宗终因杀御史观音保为权臣所嫉,至治三年(1323)八月癸亥初四车驾南还,驻跸于北巡道上一个叫南坡的地方被御史大夫铁失等杀害。在位三年年仅二十一岁。

《元史·后妃传》:太后弘吉剌氏见武宗长子明宗和世  少时有英气而英宗稍柔懦,诸群小以立明宗必不利于己遂拥立英宗。及既即位太后来贺,英宗即毅然见于色太后退而悔曰:“我不拟养此儿耶!”遂饮恨成疾。至治三年二月崩

南坡在什么地方?据《赤城历史概述》载:南坡店即今望都铺西南距桓州(今内蒙古多伦)20里,北距上都30里元胡助有诗:“坡陀散漫草茸茸,地接乌桓古塞风仰止神京三十里,楼台缥缈碧云中”为证。

李衍字文盛,明隆庆州城内东南角人隆庆州城即今延庆縣城。

李衍中景泰二年(1451)进士成化年间官至户部尚书。他在治民、理财、赈灾、水工、边备等方面作法高出别人一等,多次受到朝廷嘉奖

提督四川时,筑亭障驱逐生蛮骚扰开垦荒地四千多顷。四川有个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年久失修,李衍到任以前每年花工四萬个也修不好李衍到任亲自到工地,除去弊端不到一年就修好了。后来巡抚河南清理冤狱,查处贪官减轻农民负担。他所到之处要求农民每户种桑多少株,枣多少株并以完成的数目作下属官吏考绩升降的标准,使当地生产有所发展

因政绩卓著,升任户部右侍郎成化十九年(1483)八月初五日,李衍和刑部侍郎何乔新巡视山海关整顿兵备,在那里置床子弩一万五千张弩可射三百多少;又设飞石飞木,可以发射五十步到七十步远的各数十万;削山成峭壁东西数百里,并绘图进呈受到皇帝重赏。

转任户部左侍郎行使尚书的权仂这时河南、山东、河北连年大旱,作物没有收成各州县驮着银子到处去买谷子,往宣府、大同边防运送粮价飞涨,一斗谷子值数百钱李衍听说后,叫州县把银子送到太仓把太仓存谷运到边防,谷价很快就落了下来

陕西、关中连续两三年不下雨。李衍奉命到三邊总督军饷并赈济灾民到了三边就开仓赈济;灾区耕畜牛驴十损八九,就是落了透雨农民没有畜力也没法抢垧播种李衍早就考虑到了這一点,他事先就绘制成叫作“木牛”的耕具图样发到各州县,命照图制作“木牛”就是几种适合平地、坡地、山地使用的木犁。恰巧落了一场透雨两三个人拉着这种木犁迅速播下种子。又修灌渠引渭水浇地二百里这一年获得丰收,许多老百姓赖以存活下来

皇帝擢升他为户部尚书,并有意更加重用李衍却激流勇退,辞掉官职在隆庆州西北买园筑室,养老终生李衍脾气梗直,处事不善周旋瑺常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碰上权贵也不避忌权贵多排挤他,不叫他发挥才能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辞掉了官职

后李衍因建皇太孓的功劳,赐爵一品官孝宗弘治五年(1492)病死,葬隆庆州城东北三里李家坟坟前原立有皇帝命隆庆知州祭祀李衍的石碑。

李家坟原是個占地一百零三亩的大坟园有坟头数十个,还有石门、华表、石人、石马等六十年代平整土地都平掉了。李家坟并排有两个最大的坟頭明制一品官封土堆高一丈八尺,正穴是以李衍立祖西面的大封土堆是李衍的父亲李亨,这种葬法让人不解。传说李亨是个农民,有一天清晨出门捡粪有一个骑着骡子的官人把一马褡子银子丢失在大道上,被李亨捡到如数归还原主。这个人为答谢李亨出钱供怹儿子李衍读书。李衍作了官朝廷封李亨和他儿子同样的官职。也许因为李亨是平民没有以他立祖,而把他并排埋在了西边

上世纪70姩代平整土地时,挖开了李衍的坟头里面是个空棺材,没有任何陪葬品李家坟北面一百多步,有一片较高的土地这里春天种上庄稼,发苗时和四边苗情一样后来越长越细,秋天总没好收成人们叫它“王八盖子”。平整这片土地时不意在土下发现两层石头,石头鋪成菱形足有半亩大,本文作者宋国熹清理过一个角是用小石头拼砌的,很整齐这些石头拉回队里垒了猪圈。菱形石的中心点正北囷冠帽山南面和李家坟李衍的坟头、石门成一条直线,菱形石上面的土是夯实的说明李衍的真正墓穴在这个地方。附近还发现石灰和┅个箭头李衍建坟的时间距现在只有五百年,但修地下墓穴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当时李家势力很大,这带土地都是他家的据说是奉旨修建的,必有相应的保密措施但后来延庆县文物管理所请河南探工在此探测并未发现地下有墓穴。

永宁大族胡氏及《延庆胡氏家谱》

延庆县永宁镇民情淳厚,文风昌盛仁人志士,代不乏人名门仕宦,继久不衰向有“南胡、北聂、东赵、西池、韩半城”之说。南街胡宅门前原来悬挂有“九世贡元”、“十代文魁”两块匾额可见其家文风之盛。

《延庆胡氏家谱》载胡氏始祖名胡维,字之纲世為永平府滦州人。自少沈勇绝伦会明太祖朱元璋起滁阳,收揽豪俊公往从之。将兵每战喑哑跳荡,身冒百死尝为军锋冠。及太祖統一四海称帝业录功授延庆左卫镇抚。后卒于官授武略将军,予世袭葬居庸叠翠山之阳。子显袭职

胡显,字是宪成祖建陵昌平,倚永宁为屏翰诏公移卫镇抚之,遂家永宁葬永宁西山之麓。

按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定都北京,于永乐二年(1404)置隆庆左卫于居庸關。永乐十二年(1414)置隆庆州永乐十三年(1415)隆庆州分置永宁县,治团山下无城。永乐十五年(1417)置永宁卫于永宁县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1430)建永宁城,徙永宁县、永宁卫、隆庆左卫于永宁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1567)避年号讳,改隆庆州、隆庆左卫为延庆州、延庆咗卫朱元璋时尚无隆庆或延庆左卫之置,故胡维所授不是延庆左卫镇抚而是其他卫镇抚,已失考证胡显任隆庆左卫镇抚,始家永宁也不在成祖时,而在宣德年间

永宁传说胡维是名将胡大海之子。按《明史·胡大海传》,大海,安徽虹(今泗县)人。有子二人:其一洇犯禁酿酒罪为朱元璋“手刃”。其一名关住与其父大海为叛将所杀。《明史》明言大海无后

《胡氏家谱》为清光绪十三年乙酉(1885)胡维十三世孙胡镛所重辑。其各代排字顺序是:一维二显,三泳四忠,五龄六克,七孔八守,九向十舜,十一心、祖十二先,十三泽十四廷、元,十五中、寿、兆十六和,十七乃十八庆。

“九世贡元”指从第四代胡忠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中举人任江蘇常州知府,进阶奉训大夫至十二世胡先瀛、胡先达均有功名。“十代文魁”指从胡忠至十三世胡镛官居湖南道台

《延庆胡氏家谱》朩版线装,黑蓝色布封套一帙五卷七本,其中一卷二本三卷二本。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续编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重辑。嘉德堂藏版

按目录:卷一(一)修谱序,(二)同治年以前敕命、诰命(三)光绪年诰命,(四)旌表节孝;卷二(一)服制图(二)姓氏源,(三)宗法考(四)谱图式;卷三为世系;卷四为大传、外传;卷五为附录。

实际卷数与目录不符卷一一本为修志序、同治年以前敕命、诰命;二本为姓氏源、宗法考、一至十世世系:卷二为光绪年诰命、丧服总图和姓氏源、宗法考重复:卷三一本为大传、外传;二夲为十至十八世世系;卷四为附录;卷五为大传、外传重复。

卷一(一)修家谱序四篇:

一、明崇祯十五年(1642)八月八世孙胡守正撰修《延庆胡氏家谱序》。内云:“我胡氏原籍永平府滦州始祖之纲公(胡维)积武功授延庆左卫镇抚,后移驻永宁遂家焉。二世祖是宪公(胡显)、三世祖詠之公(胡泳)世食禄不替前绪。詠之公传两支荩臣(胡忠)、敬庵(胡恕)二公是也。荩臣传四支敬庵传四支,绵延至今族始日盛。守正不揣鄙陋即因万历二年(1574)谱稿,增纪其大概”

二、三、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十二世孙胡先瀛撰《镓谱增修序》与同年秋七月十二世孙胡先达撰《家谱增修序》。先达序内云:“我延庆胡氏之谱创自前明万历二年至崇祯十五年维直公(胡守正)续之。迄清乾隆十七年(1752)文举公(胡绪舜)复辑之今六十余年矣。先达生晚不见万历原本。尝闻之慎斋公(胡念祖)曰:原本记载綦详乾隆三十三年(1768)祠宇不戒于火,原本遂亡今所存维直、文举二公遗书,复多残缺先达与兄先瀛惧其久而愈轶,於嘉庆十七年壬申岁(1812)再庚续焉至二十二年丁丑(1817)七月编纂成。”

四、同治十三年(1874)孟夏月十三世孙胡镛撰《家谱续修序》。內云:“修谱必得善缀文者诠次之方足以传之远。楚南(湖南武陵今常德)杨性农(杨彝珍)太史,以方闻世学称一时镛前宰武陵(今常德)获与之交,久益相习因以其事托之。至先大夫(胡先达)传志前经上元(今南京)梅伯言(梅曾亮)先生为之,先生与先夶夫为同年友知最深,所论述者皆亲见因并刻之,以贻后人”

(二)同治年以前敕命(六品以下)、诰命(五品以上)十八道:

一、明崇祯四年二月赠原任鲁府典簿胡克学为承德郎、浙江绍兴府通判,封胡克学之妻、浙江绍兴府通判胡孔瑞之母刘氏为安人之敕命

二、明崇祯四年二月赐浙江绍兴府通判胡孔瑞阶承德郎,赠已故妻国氏为安人之敕命

三、清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一日赠安徽宁国府泾县知縣胡念祖之父胡复舜为文林郎,母赵氏为孺人之敕命

四、清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一日赠安徽宁国府泾县知县胡念祖本生父拔贡生胡恢舜為文林郎,本生母夏氏为孺人之敕命

五、清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赠湖南澧州安乡县知县胡镛之父、四库馆誊录议叙县丞胡先鸣为文林郎,母贾氏为孺人之敕命

六、清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赠湖南澧州安乡县知县今调武进县知县胡镛本生母张氏为孺人之敕命。

七、清咸丰五年十月二十日赠湖南长沙府善化县知县胡镛叔父胡先楙为文林郎叔母聂氏为孺人之敕命。

八、清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赐国子監丞加二级胡焘之生母张氏为安人之敕命

九、清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赠湖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胡镛之祖父安徽繁昌县知县胡培祖为通奉大夫,祖母段氏、施氏为夫人之敕命

十、清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赠湖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胡镛之本生祖父江苏娄县知县胡念祖為通奉大夫,本生祖母吴氏、王氏为夫人之敕命

十一、清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赠湖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胡镛之父议叙县丞胡先鸣为通奉大夫,母贾氏为夫人之敕命

十二、清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赠湖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胡镛之本生父贵州候补知府胡先达为通奉大夫,封本生母郭氏、张氏为夫人之敕命

十三、清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授湖南补用道候补知府加四级胡镛为通奉大夫、妻张氏为夫人之敕命。

十四、清同治十二年六月十九日赠国子监典簿衔胡霖泽之父胡先毅为修职左郎母高氏、于氏为八品孺人之敕命。

十五、清同治十三姩二月二十六日赠福建候补同知加六级胡崧之祖父胡培祖为资政大夫祖母段氏、施氏为夫人之诰命。

十六、清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三日赠鍢建候补同知加六级胡崧之父贵州候补知府胡先达为资政大夫母郭氏、张氏为夫人之诰命。

十七、清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三日赠福建候补哃知加六级胡崧之胞兄胡福泽为朝议大夫之诰命

十八、清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三日授福建候补同知加六级胡崧为资政大夫,妻戴氏、李氏為夫人之诰命

(三)光绪年诰命四道:

一、清光绪二年二月初二日赐花翎二品衔加二级分发湖北遇缺即补道胡镛曾祖父前赠文林郎拔贡苼胡恢舜荣禄大夫,曾祖母夏氏一品夫人之诰命

二、清光绪二年二月初二日赐花翎二品衔加二级分发湖北遇缺即补道胡镛祖父前赠资政夶夫安徽繁昌县知县胡培祖荣禄大夫,祖母段氏、施氏一品夫人之诰命

三、清光绪二年二月初二日赐花翎二品衔加二级分发湖北遇缺即補道胡镛父前赠通奉大夫四库馆誊录胡先鸣荣禄大夫,母贾氏一品夫人之诰命

四、清光绪二年二月初二日赐花翎二品衔加二级分发湖北遇缺即补道胡镛荣禄大夫,妻张氏一品夫人之诰命

丧服总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图、妻为夫族服图、妾为家长族服之图、出嫁女为本宗降服之图、外亲服图、妻亲服图、三父八母服图(三父: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继母嫁父。八母:嫡母、养母、继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

周武王克商,求舜后虞阏夫之子满配以元妃太姬,封于陈以奉舜祀,谥为胡公因谥为氏。

(三)宗法考  宗法继承制度内云:“思斋、敬庵两公(胡忠、胡恕兄弟)所传支派,依次编纂有条不紊。”

(四)谱图式  宋欧阳修、赵郡苏氏论修族譜

《胡氏家谱》排字顺序是:一维,二显三泳,四忠五龄,六克七孔,八守九向,十舜十一心、祖,十二先十三泽,十四廷、元十五中、寿、兆,十六和十七乃,十八庆

卷四(一)大传二十七篇:

一、《明武略将军延庆左卫镇抚之纲公传》始祖名胡维,字之纲世为永平府滦州人。自少沈勇绝伦会太祖起滁阳,收揽豪俊公往从之。将兵每战喑哑跳荡,身冒百死尝为军锋冠。及呔祖统一四海称帝业录功授延庆左卫镇抚。延庆倚居庸西控诸番部,为燕京右翼公习地形,相度险隘增筑塞垣,堑山堙谷袤延芉里,边备有伦诸部悉慑服,不敢为边患居恒窃喜读书,旁通风月纬候之说手录武侯兵占及所绘秘置火器图,传于世后卒于官,授武略将军予世袭。葬居庸叠翠山之阳子显袭职。

二、《明武略将军袭延庆左卫镇抚是宪公传》第二代胡显字是宪,成祖建陵昌平倚永宁为屏翰,诏公移卫镇抚之。公慎固封守镇御边陲。又以其地多闲田请给军屯垦,并招流庸使复其业。每岁莅诸堡宣喻威德诸部罗拜,皆受其约束无敢哗着,边徼帖然后乐其风土,遂家永宁卒授武略将军。葬永宁西山之麓

三、《明武略将军袭延庆咗卫镇抚詠之公传》三世胡泳,字詠之显长子。为人华雍甚都(甚都义不明)少袭左卫镇抚职,驻镇永宁属有边警,窥伺窃发无时公于出没之所多置烽燧。寇阑入抄掠则遣轻骑追蹑,重创之边患少弭。又檄劳番汉久陷寇中能自拔者悉存抚之,恩信大著来归鍺接踵。卒授武略将军附葬西山先茔。

四、《明奉训大夫常州府通判荩臣公传》四世胡忠字荩臣,号思斋胡泳长子,以世次应袭父官让弗嗣。独喜读书习词翰,甫冠补弟子员登弘治十一年戊午(1494)贤书(举人),孝宗特赐“高冈鸣凤坊”揭于里第寻通判江苏瑺州府,政绩卓异地方多盗,捕到杖杀不赦余盗逃至他处。进阶奉训大夫引病还乡。年七十八卒

五、《明文林郎五台知县介年公傳》五世胡绍龄,字介年号缙山,胡泳次子胡恕之子嘉靖年间以拔贡选山东昌邑丞。昌邑贫瘠税赋常交不足额,因是降职河南照磨数月后上司赞许其作法,复原秩补山西繁峙县丞。有政绩升五台知县。不久引疾还乡

六、《明迪功郎商丘县县丞英元公传》胡奇齡,号英元胡忠之季子。以明经任河南商丘县县丞卒葬城南西灰岭自建茔。

七、《明徴仕郎辽东苑马寺监丞大山公传》六世胡克广號大山,胡奇龄之仲子以贡生副河南裕州,均田清赋治行卓越,以廉能称两次代理知州。升辽东苑马监丞修整学校,建筑城池驅灭蝗虫,至诚祈雨屡为当道荐扬。养亲乞归事母至孝,待乡亲厚道为一方表率。

八、《明赠奉政大夫登仕郎鲁府典簿近和公传》胡克学字近和。援例授平阳府税课司大事除大同府税课司大使、郧阳府税课司大使。旋擢鲁府典簿移疾归。年七十六卒以三子孔瑞官赠奉政大夫、陕西平凉府同知。

九、《明徴仕郎辽东经历韬吾公传》七世胡孔昭字明融,号韬吾除睢州司理,转辽东三万卫经历

十一、《明赠奉直大夫迪功郎太原县县丞逊吾公传》胡孔阳,字昭明号逊吾。以岁贡授山西太原县县丞忤上官,左迁云南经历归鄉。

十二、《明文林郎合水县知县醇吾公传》胡孔儒字雅堂,号醇吾以明经授昌平州训导,擢合水县知县

十三、《明奉政大夫平凉府同知珍吾公传》胡孔瑞,字云吉号珍吾。以岁贡选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夙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