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中心的意义或作用

&&& “全国美术馆工作会议”每次都有新的主题,这使我们得以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交流经验和寻找措施。今年6月16日,中央政治局专门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我们发展美术馆事业提供了最新的政治支持和政策支持。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特别提出这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也提出要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主干搞好建设,要求我们努力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服务技术和服务运行机制,我感到,这对于我们搞好美术馆建设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今天上午听了陈晓光副部长的报告,全体与会代表都有两种心情,一是很振奋,二是想交流。大家感到,陈部长在报告中从5个方面对美术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切合我们全国美术馆所处的实际,为我们规划和思考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在我的理解中,陈部长指出美术馆要坚定公益文化属性和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尤其是对我们工作的重要提示。“属性”与“作用”的确是我们美术馆生存与发展的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国家在政策支持上明确了美术馆的属性,这是重要前提。而“属性”能否得以实现,则要看美术馆的“作用”发挥得是否充分,同样,只有把美术馆的“作用”充分展开和付诸实践,美术馆的“属性”也才能够得以体现。 &&& 纵观西方的博物馆,在20世纪后半叶有一个明显的目标转向。在80年代以前,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大众审美,通过对艺术史的定评促使公众理解艺术的成果与创造意义,理解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在公共教育上的主要目标是拓展大众审美兴趣,健全知识系统。这种服务可以称之为“泛服务”(Extensive Service)。近20年来,西方的博物馆出现了一些转变,那就是在原来“泛服务”的基础上出现了称之为“精服务”(Intensive Service)的策略,也就是在展览的选题上、教育的内容上更多地侧重于社会文化热点和大众文化心理,“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y)的思潮在博物馆界发生了作用。许多活动开始针对社会的特定群落,从审美的提高转向解决文化心理问题,从视觉经验的培养转向精神追问的引发。在中国,我们美术馆的基础设施、内部组织结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面临非常繁重的任务,普遍的、一般的“泛服务”尚在开始,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较快地实现美术馆的社会文化功能这个目标出发,抓住美术馆的建设与发展这个主题,在一些重点课题上下功夫,较快地形成鲜明的特色。 &&&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都愈发认识到,美术馆要实现基础功能,必须经历一个目标转向的过程,那就是从以艺术家为中心转向以公众为中心。中国美术馆和各地美术馆一样,长期以来被视为“艺术的殿堂”、“艺术家之家”,这反映了美术馆在艺术界的地位。美术馆也历史地在展示艺术家的优秀成果、确立艺术家的身份这些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艺术家与社会联系的第一平台。但是,如果将美术馆的作用仅仅放在为艺术家服务上,这显然是是不够的,甚至长期以来只为艺术家服务的思想观念遮蔽了美术馆的基本属性和根本作用。所以,近年来我们美术馆界的许多同志都产生了新的共识,那就是要把以往单纯为艺术家服务改变为以为公众服务为中心,美术馆的作用天平必须倾斜到公众这方面来。在去年的“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上,来自国际的许多美术馆长侧重谈的是他们如何在保存民族艺术和本土文化记忆方面做文章,而我们国内的馆长同志们无不异口同声地阐述美术馆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时代需求。我记得李磊、高云、王小明几位馆长都侧重谈到了这个意思。我觉得这种思想观念的调整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方向、目标乃至自我评估的标准。紧紧抓住“公众”这个对象,公共文化服务才有目标,措施方法才有针对性,追踪问效也有了依据。在这里,我结合中国美术馆近年的一些做法,与同事们交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几点体会。 &&& 一、优化展览结构,狠抓展览质量,增加展览文化的影响力 &&& 中国的美术馆正面临着全面建设的任务,但在各项工作中,展览仍然是美术馆的主业,因此,如何下力气把展览工作抓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课题。应该看到,美术创作的繁荣为美术馆展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如何取用资源,发挥资源的作用,则需要我们把展览当作经常性的课题加以研究。我们的体会是:研究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势,把握美术创作的时代文化特征,是搞好展览工作的认识基础;加大自主策划的力度,改变美术馆被动接展的状况,是提高展览学术含量的有效方式;科学安排展览流程,优化展览结构,是产生展览社会效应的保证。近年来,我们从两方面着手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 (一)对展览进行分类处理,采取不同方式提高质量。总体上看,展览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自己主办。这方面要加大策划的投入,认真推敲选题,斟酌展览的形态和内容,着眼于展览的社会文化意义,力求产生充分的社会效益。二是与各学术单位如美协、画院、美术学院合作主办。这方面要多与学术单位交流,从美术馆角度提出展览的要求,突出学术主题,并调动已有的经验深化每一个展览的内涵。三是接办申报的展览。这类展览搞不好容易流于被动应接,我们的做法是坚持由馆内外专家组成的“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的评议与审定,并在接展过程中介绍美术馆的要求,帮助参展单位与艺术家认真准备展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三个类型的展览在比例上分别达到三分之一,本馆自主策划和与学术单位合作的展览在总比例中得到了上升,接办的展览在质量上也较明显有了提高。 &&& (二)力求在不同季度打造不同的展览结构。这方面我们作了一些摸索,每个季度围绕一两个大型的展览打造展览结构,把几个展览捆绑在一起,在同一时间推出。现在看来,这样做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季节上的淡旺季之差。以今年春季为例,我馆举办了《美国艺术三百年》,但是我们认为,在展览美国艺术的时候,不能忘了中国艺术,所以我们把馆藏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四大家”作品形成展览同时展出。我们还考虑到,在展出美国艺术,包括美国的当代艺术的同时,也应该有中国的当代艺术。为此推出了田伟、刘庆和、魏立刚等中年艺术家的展览,展示他们东方的思想观念创作的作品,这就形成了古与今、中国与国外艺术的对话。很多观众看了展览之后,注意到我们在展览结构背后的学术意图。同样在夏季,我们在有外展的时候,也组织了相应的其他展览。近年6月,在文化部艺术司和外联局的安排下,美国总统艺术人文委员会代表团来我馆进行艺术交流,这个期间,我馆的展览结构是既有老画家娄师白的回顾展,有来自比利时的马格里特展,既有我馆馆藏皮影艺术展,又有获 “马爹利艺术奖”的当代艺术展览,这些给美国代表团很大的惊奇,他们在同一时间里看到了中国整体的艺术生态,看到了中国的美术馆弘扬民族艺术、引进外来艺术、推动当代艺术的办馆方针。许多兄弟馆也是这样,像上海美术馆,前段我们参观方增先先生的展览的同时,也看到了年轻艺术家的展览。 &&& 把展览时间的编排、内容的编排更多地纳入到对文化的思考上来,是为了提示当下的艺术发展,另一方面也提供多样化的审美空间,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这些年来,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在自主策展上都有很多的经验,关山月美术馆和何香凝美术馆也有很多经验。相比起来,我们的经验还不足,近期,我们将召开展览策划专题会议,对今后几年的展览主题做出规划,进一步提高自主策划展览的力度。 &&& 二、大力推进公共教育,在面与点的结合上做文章,努力打造审美大课堂 &&& 公共教育越来越成为美术馆公益性程度的“硬指标”,既需要公共教育部门的努力,还要有整个美术馆的合力,才能做出效果。现在的观众对美术馆也有更多的需求,既需要欣赏艺术,还希望得到在艺术课堂和其他文化空间所得不到的教育。当然,公共教育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只要投入了实施了,就有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公共教育是美术馆自己“找累”的工作,但在公众满意的评价中,我们能获得精神的安慰。这几年,我们馆着重坚持和扩展了几个方面: &&& (一)坚持举办美术馆学术讲座。这个讲座已经举办了七、八十场,每个周末都有。目标之一是结合正在进行的重点展览,提供背景,增加某个领域的知识;另一个目标是让公众了解美术发展的特征。专家讲座是完全免费的,在网上须报名后就可以参加,现在已经成为特定的文化活动。我们希望这个活动越开越大。如果各个美术馆都能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在美术馆设立文化课堂,使这个课堂成为公众终身学习、长年学习、补充学习的一个空间,那么美术馆的作用整体上就能得到社会更多的认识。 &&& (二)针对一些具体的项目寻找具体的对象,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在去年“农民?农民”展览项目中,就主要针对农民工开展了多项专题教育。相比起各地,专题教育在中国美术馆是比较难开展的,中国美术馆地处北京,对面大数量的人口和流动的人口,怎样把专门的教育做深做透,我们还在摸索中。有可能一些在不同区域小型的美术馆这个方面做得好,它的定位比较清晰。我们不是因为大而不能做,这个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展览的项目来逐渐的打造。不仅是靠活动本身的人员的数量,主要是通过活动,并且借助媒体的力量来产生美术馆活动的效应。 &&& 今天美术馆不仅要满足今日观众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明日的观众。所以,大学生教育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今年我们启动10万大学生走进中国美术馆的活动。其目的除了走出一条和企业合作、与社会联系的道路之外,还着眼未来的空间。我们抓住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思路。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反过来能够走进美术馆。我们把票送进校园,邀请了以北京为主的将近七十所高校的学生们。送票的过程就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但是都把票送到了,而且大家真的都来了。据统计,10万张票发出去,差不多9万6千个大学生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美术馆。这个数字很令人欣慰,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概只有10%的大学生来过美术馆,甚至很多大学生认为10元钱的一张门票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负担。更多的大学生已经习惯在网上看作品。所以,如何使年轻的一代观众从技术图像走进人文图像,从间接的欣赏改变为直接的欣赏,这才是我们真正要考虑的。今天的年轻学生不能说不懂艺术,但是他们看到的都是电视、电脑、手机这三种屏幕的“三屏图像”,都是从网络、平面这些载体间接欣赏图像,没有真正地接触艺术作品,这对培养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是一大妨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还要进行专门的研究,使对大学生的教育更有方法,也把对他们的教育变成他们主动地参与。 &&& 在儿童美术方面,活动比较丰富,类型也比较多,有夏令营,有主题日。主题日是根据不同的展览项目来定的,比如:体验快乐美术,体验抽象,描绘家园等等,效果很好。因为儿童美术也是不仅着眼于当下,还是着眼于未来的。而且,从儿童美术还带动了家长对美术馆了解、对美术馆工作的支持,进而对整个社会来产生较大影响。 &&& 当然,公共教育的开展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特别是探索手段上的更新。我馆公共教育部这几年在组织方式上想了不少方法,每次的活动不仅让参与的孩子得到收获,更重要的是摸索一些美术馆实施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每次活动即使内容再多,活动的空间也都是有限的,重要的是把受益的现场和广阔的馆外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儿童美术教育在全世界各博物馆都有丰富的不同经验,我们要广泛吸收,博采众长,形成自身特色。2005年以来,我馆各种儿童主题活动开展火热,每年都有将近万名儿童走进美术馆。 &&& 另外,加强志愿者工作,也是近几年我馆努力的方面。志愿者本身几乎也是一个硬件指标,就像美术馆必须要提供语音导览、商品服务店等一样。同时志愿者也是一个纽带,通过志愿者建立美术馆与公众的深度联系。我们注意到,有了志愿者服务的展览,观众会觉得走入了一个互动的空间。一方面是和作品互动,另一方面是和志愿者互动。志愿者不仅是使一个展览的内容得到了更好传播,更重要的是通过讲解导览介入了情感,与观众形成一种文化心理上的联系。这种文化心理上的联系,使观众隔一段时间还想再走进美术馆,不是只想看一次。通过志愿者的讲解也使他们更多地阅读到美术作品的内涵,产生对美术作品原作的兴趣。从数量上看,去年我馆共有240多名志愿者投入到展览的讲解和一些活动的辅导上,服务时间达到4700小时,近11万名观众得到了服务。这种服务的面还是很大的。当然这方面也需要投入,志愿者虽然是志愿,但是在组织过程中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投入的。我们的想法是:只要是公众教育,就要集全馆之力予以协同保障,要在经济上给予优先满足。因为公众教育是提升美术馆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最为重要和效果最为明显的方面。 &&& 三、积极引进优秀的外来艺术,使国际交流走向深度合作 &&& 我们都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引进世界的注目,也包括对中国文化的注目。文化外交带来了艺术交流的活跃与频繁。在这方面,中国美术馆在文化部的直接领导下,也有更多的便利和条件。在对外艺术交流中,我们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把外来的优秀的艺术和公众的需求结合起来。过去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有外国的展览前来,好像就求之不得了,但是在今天,我们要对外来的项目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它所引起的公众的反响,公众接受、喜欢的程度,以及在这个项目中所能展开的一些文化讨论、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内涵进行评估。在国际交流的谈判过程中,不仅要谈展览的内容,还要带着教育项目一起谈,要把教育项目与展览捆绑起来。 &&& 落实中央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美术馆应该有所作为,可能大有作为。这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在近几年内与国际上一批著名艺术博物馆建立起合作交流关系,改变只来不往的状况,在引进的同时争取走出去。走出去的文章不容易做,尤其要在策划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来考虑办什么样的展览项目。在今年下半年,中国美术馆将进行四个项目:第一个是在日本东京举办馆藏书法展和吴昌硕艺术展;第二个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一个年轻一代的中国艺术展;第三个在圣彼得堡举办《开放后的中国艺术》展,主要是中国油画;第四个是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一个大型的当代艺术展。这四个展览都有特定的文化针对性。在洽谈的项目中,我们也力求深度合作,今年,我们和德国的几个馆长,在两国元首的观礼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包括了教育项目和专业人员培训在内,而不仅是互换展览。对走进来和走出去的展览,双方都共同探讨,共同遴选作品,而不是各自在家做好一个展览往对方那儿送。国际交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增加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 四、借助传媒扩大美术馆文化影响力,引动社会关注美术馆建设 &&& 要想让社会关注美术馆,除了依靠自身的努力,还须要社会的支持。这几年我们加强了与媒体的联系,我也注意到江苏馆、上海馆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2006年,我们实施了40个重点项目,组织了各类新闻会30场,联系各大媒体记者达到1100多人次,组织各类报道几十次。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播报了8次,其中有两次同一天播报了两条本馆新闻。今天是媒体的时代,一方面,我们要创造条件,让记者真正进入美术馆,他的报道才深入。比如在《农民?农民》展览,有关报道就达7千多条,在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就有25万多项相关内容。这样做的效果不仅仅是吸引观众来关注一个展览,而是参与到展览所营造的文化思考、对话中来。而后者,才是美术馆的本质。 &&& 媒体对美术馆系统给予了更大的关注,既及时追踪反映,还开始提出问题,对美术馆的现状,不管是审视,还是批评,我想都是对美术馆整体事业的促进。我想,借助媒体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通过媒体让更多的公众走进来;第二是通过媒体让公众心目中有“美术馆”这样一个文化词汇发挥作用,这是潜移默化和长期的。我注意到不少媒体记者已经改变以往把“新闻通稿”一编了事的作风,在美术馆活动报道中突出了自己的观察与分析。例如在《农民?农民》展报道上,出现了《被看的农民:俯视、仰视、无视》、《一个呼唤、一声呐喊、一次思考》这样的报道。对美术馆今天的功能和作用也有更多的关注,例如《中国美术馆:让艺术走进大众》、《美术最高殿堂如何从缺位到回归》等大篇幅的调研式文章。今年5月黄金周期间,新闻联播对我馆进行专题报道,就着重评价了我们把美术馆的质量提上去,把美术馆的门槛降下来的一些实践,也反映出媒体对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部分的关注。 &&& 2006年通过努力,中国美术馆全年的观众是37万多一点,今年让人比较欣喜的是,到前几天(6月底)为止我们的观众达到了36.7万,预计今年上半年的观众量会达到去年全年的总和。这个数量是要通过各方面努力达到的,而观众的数量也是促进和推动我们工作的动力。 &&& 总体来讲,我们在这些方面有一些体会,当然很多都是兄弟馆共同做到的。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内容,是我们长久的目标。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中国美术馆发展现状及文化部对美术馆的相关政策
  美术馆职能的不可替代性
  美术馆作为艺术类博物馆,是收藏、保存、展示和研究美术作品的专门机构,在我国美术馆主要是针对现当代美术作品来说的,与博物馆共同构成了文化传承和保护体系,同时美术馆也是美术传播的重要渠道,美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视美术馆,积极推动它的软硬件建设,正是因为美术馆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美术馆职能的缺失必然造成美术文化传承的断裂,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缺失。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美术馆的重视和关注不断加强,我国的美术馆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一方面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美术馆事业的投入,一些大型公益美术馆相继建成使用或列入建设规划,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建立的民营美术馆也蓬勃兴起,美术馆格局正在进一步完善。伴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美术馆履行专业职能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由于起步比较晚,基础薄弱,发展也及其不平衡,我国的美术馆事业整体上面离文化发展的需要,美术事业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下面我提供几组数据,因为暂时没有其他美术馆的相关统计数据,这些数据主要针对文化系统所属的国有美术馆。
  一是数量和分布。据统计,2012年全国文化系统所属美术馆共265家,估计包括其他系统以及民营美术馆在内全国共有美术馆400余家。这些美术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目前全国还有两个省份没有一家国有美术馆,有近1/3的省份没有省级美术馆,大多在中西部地区。而在这些美术馆当中还有一些馆的基础设施极不完备。目前每4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艺术市场方面,2012年全国共有画廊3016家,数量大概是美术馆的7.5倍。由此可见,虽然这几年美术馆发展迅速,但和其他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二藏品情况。藏品是美术馆的立馆之本。
  三展览和观众情况。家美术馆共举办展览,其中自主策划展览2782个,高水平的精品展览,品牌展览比较缺乏,参观人数2119.19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480.24万人次,同期不包括固定陈列,全国博物馆共举办展览一万一千八百八十五个,其中未成年人1.55亿人次。全国画廊共举办展览一万五千余个。
  四从业人员状况。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265家美术馆共有从业人员2725人,其中专业人员1497人,有高级职称的399人,平均每馆不到2人。实际上这些专业人员又多集中在几个大馆。上面的数据体现出了我国文化系统所属的美术馆的现状,在我国美术馆的专业化建设中,在专业职能履行中普遍存在了一些问题。首先体现在定位问题上面。
  美术馆的定位
  定位一方面是指对美术馆职能的定位,另一方面是指美术馆自身在低于文化发展与传承,美术馆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构件国家美术整体发展格局的需要,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美术馆的这两个定位都不是很清晰,这也直接影响到了美术馆职能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
  研究能力的不足和收藏品数量、质量的不足则是制约我国美术馆从美术展览馆走向美术博物馆的最大因素,这其中研究是基础,如果没有在自身定位基础上面的系统研究做支撑,收藏就会变得盲目,展览也缺乏规划。目前很多馆的收藏是被动,这样的缺乏规划、系统性。展览则是被动承接的比较多,满足社会需求的临时性展览比较多。基于自身学术定位、自主策划的,带有研究性的长期展览比较少,几乎没有固定陈列。而美术馆如果没有很好的高质量的藏品,没有很好的研究,没有基于高水平研究基础上面策划的展览,它的公共教育职能只能通过形式和手段来创新,停留在表面。这些现象的背后都体现了很多基础工作的缺失。
  总体看来,我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整体上还没有很好的承担其重要职责,美术馆事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压力。基于我国美术馆发展的现状,作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这些年来文化部对美术馆工作的重点,围绕着三个方面来开展,一是加强美术馆专业化建设,从收藏、研究、保护、展示、交流推广和公共教育到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扶持与引导;二是实施美术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加大美术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力度,加大美术文化的惠民,让更多的公众分享美术发展成果;三是加强美术馆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建设,提高美术馆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当然,还要继续呼吁各级政府把美术馆的建设纳入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同时要加强扶持与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继续投入公益性民营美术馆的建设,不断完善美术馆的格局。
  2010年底,通过广泛调研和论证,文化部开展了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工作,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面评出了中国美术馆等9家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推动了美术馆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推出了一批做的比较好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美术馆。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社会各界对美术馆事业的关注,提升了对美术馆重要性的认知。今年年底将起动第二次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并对相关的办法和标准,根据美术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
  自2010年起,文化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国家美术发展工程中列入实施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重点对美术馆优秀展览、学术研究成果和公共教育推广项目,给予奖励性扶持。目的在于引导美术馆寻求合理的定位,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扶持对象覆盖了全国各级各类美术馆。三年以来投入资金1650万元,扶持优秀项目112个,其中民营美术馆入选项目数约占总数的15%。接下来将加大扶持力度,并体现分类管理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不同类型美术馆,特别是小型民营美术馆、纪念馆的扶持力度。
  为了提高美术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2012年,开办了两期全国美术馆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以及典藏工作人员和策展人员,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以后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搞好培训工作,并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美术馆的扶持力度。此外,去年还首次实施了全国美术馆人才访问交流计划,有9家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和浙江美术馆,拿出专业岗位接收其他美术馆的实习人员,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交流,进行这一计划的实施,推动馆级交流和人才培训。
  文化部对民营美术馆的支持
  在此基础上,自今年开始,文化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正式开始实施国家美术收藏工程,该工程旨在推动国家美术收藏、藏品保护与修复,以及藏品研究与利用的体系化建设,提高国家美术收藏的整体效益。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美术藏品的普查和国家美术藏品档案及数据库建设,研究制定国家美术收藏规划和指导目录,加强国家美术藏品的研究、展示与推广,加强国家美术藏品的科学保护与修复,以及国家美术收藏政策与法律的制定,是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在美术馆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和立法工作。
  目前委托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正组织专家论证制定美术馆工作手册,争取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发布。同时将起动美术馆管理办法制定的前期调研工作,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制定和颁布,实现美术馆管理的法制化。
  当前,民营美术馆已经成为我国美术馆事业发展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部近年来也积极推动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在2012年颁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中,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美术工作会议上面,文化部部长也要求文化主管部门对于民营的公益性美术馆要一视同仁,进行必要的行业管理和专业指导。
  2011年,文化部会同有关单位,就我国民营美术馆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美术馆的扶持进行专题研究,接下来还将继续开展民营美术馆发展专题调研,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美术馆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的政策措施,这迫切的需要在座的诸位专家学者的帮助。
  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近年的发展,需要未来在各个方面加以扶持和关注,其中既有政府要做的事,也有美术馆行业系统去研究和关注的事,同时也需要有美术馆自身的责任和努力。对美术馆事业的引导和扶持是一个体制机制逐渐完善和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改进的过程,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作,以及全体美术馆人的共同努力,针对美术馆建设和发展的环境会逐步改善,我国的美术馆事业也将更加健康的发展。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责任编辑:杨双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毕业等于失业”这是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的一句话。由于全国高校的普遍扩招,大学生不再是稀有“动物”,毕业生所面临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大,本...
新学期开始,学区房价格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央视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多地楼市涨声不断,北京、上海地王频出,而其中价格上涨最疯狂的就属...
甘肃生活通
天气·出行更多>>
考录·求职更多>>
购物·消费更多>>
二手·交换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物馆的意义和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