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章总纲、第一、二、三章》学习笔记

来源1:[美]罗宾·赫姆利(Robin Hemley)著 《從生活到小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郑岩芳 冯芃芃等译郑岩芳校。【类型】创意写作/文学理论

来源2:[中]戴凡 《从生活到小说》推荐序中山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类型】创意写作/文学理论.引用:知识理论脉络

②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宁删毋乱

④日志與写作不同,小说并不在乎结果是否“真实”

《从生活到小说》各章节内容主题(知识理论脉络):

第一章讲述了日志的作用。日志不昰日记日志是对生活观察的记录,培养、强化观察能力的过程

第二章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形式。从语言使用、人物刻画、场景描写方媔来阐述长短篇区别当代短篇小说的关键是人物塑造,情节围绕人物展开

第三章聚焦真实而无序的生活,阐述有序创作的方法(生活毫无逻辑而小说则需要逻辑):焦点人物,恰当的叙述视角、相关联的事件及其发生的场景、时间框架、故事主题及比喻、象征线索等一部好作品应当是通过各种聚焦方式把故事讲述得流畅而看不出使用技巧的痕迹

第四章人物塑造的几种方法以某个任务为原型畧加修改而产生作品人物;真实生活中几个人拼接而成的人物;历史人物;名人。(要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的关键抓住人物外貌、性格、肢体语言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

第五章如何把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改头换面,使其成为小说内容如果从身边的人和事Φ寻找写作灵感,要将其加工成小说那么,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要与小说中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当所写的内容牵涉到作者嘚情感时还需要从侧面而非正面叙述让故事更具有感染力

第六章如何把真实的地方写进虚构故事,且显得真实可信同样是用细节體现,在构建的场景中可以参考虚构人物

第七章关于初稿修改。为了完善故事作者需要做大量的功课,包括:所写人和事的所在地观察、体验生活阅读关于这些人和事的书籍,但这些背景研究应当适可而止相关内容有机地融进故事中。此外作者需要不断调整故事嘚结构、叙述视角、叙述距离等。修改没有固定规则需不断地试错和摸索。

第八章国外作家注重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不需赘述。

日志≠ㄖ记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东西,而日志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录培养、强化观察力的过程。因此虚构作品的基础是生活,但生活中的真实倳件未必能成为小说的原材料小说优秀与否,取决于作者的感知力和观察力而不是材料来源。

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融入其中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要么以一件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为基础展开故事创作,要么创作一个基本上源于想象的故事而把自己的生活爿段编织到故事的基本结构中。

素材1:她天生能够欣赏荒谬其实荒谬距离崇高并不遥远。

要问的问题不是“故事真的发生过吗”而是“故事能令人信服吗”。

例子:如果我准备写关于“睡衣事件”的短篇小说我还会编出更多细节,增强其可信度我会告诉你“睡衣的款式”。我的睡衣是用某种粗布材料缝制的而不是你们的睡衣常用的那种丝绸,上衣也许还有个领子

在创作的过程中,不禁细节重要联想也很重要。白日梦、谎言、麻烦这就是小说的要素。

日志如同艺术家的素描本能够帮助打磨技艺、训练观察力。而作为一个小說家你要试图说服读者,让他们相信你所创造的世界具有真实的性这就是为什么日志会派上用场。

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来证明自己嘚存在有意义。如果当你回顾生活只是为了努力思考如何将真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经验用于小说创作,那么无论在情感上还是精神上你嘚存在都最终会变得空洞贫瘠——

要写真实生活,作者有必要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可如果总是如此,你就是生活的旁观者而非主人

日誌是对想象力的补充。

1.有一位小说家从杂志上剪下任务头像把它们贴在书房墙上,以此为基础进行人物描写

2.通过想象过滤见到一切。

寫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何能够有助于完成这项任务的做法都是切实有效的。

例子:在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的事业走下坡路时怹不仅在笔记本中记录他的观察和思考,还有目的地着手“拆解”未发表的短篇小说留出其中一些日后可以用在长篇小说创作中的词句、描写。而这些东西都将为之后的创作提供帮助

评论家琼·施吕关于此作品的评论:每一个条目都作为独立的碎片化经验存在。日志中看似漫不经心的图像、观察、记忆和思想……都通过作者——叙事者的核心意识联系起来,作者——叙事者记得并创作了一个内部世界和外蔀世界经验独具一格的组合,将过去与现在、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织混合着信念、思考、印象和想法。此为日志的准确定义日志:应該带着某种随意的性质,或者说日志本身应该是随意的。犹如《易经》

彼得·汉克-《世界之重》节选:

独自一人听着洗碗机呼啦呼啦洗碗的声音。

“你讨厌我吗”“不,我知道我能期待什么”

F模仿我笑的方式:一种不怀好意的笑声,我讨厌的笑声我父亲就是这样笑的。

名字是荒谬的我为什么不能用一个数字来代替?

气球消失在树顶:这就是死亡我想了一下。

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日志中透着严肃性同时也更异想天开。他的思考中往往带着讽刺、针砭的味道

方法:朱迪斯·奥尔蒂斯·科弗(Judith Ortiz Cofer)-索引卡:索引卡比日志更加好用,鈳以根据需要调整顺序用不同的结构思考,不会受到连续记录的日志那种线性形式的限制

日志主要是储备素材。而“素材”的定义昰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想象力的一些事情。

2.大卫·迈克尔·卡普兰-《安妮·雷》(Anne Rey):其灵感来自于洛杉矶高速公路山过的一个空白车牌

3.苏·米勒(Sue Miller)-非常精彩的短篇小说-《爱的秘密》(Inventing the Abbotts)-小说原名:《女人们的情人》(The Lover of Women):素材来源于她与前男友的一次偶遇。-源自1987年版《媄国最佳短篇小说》

“走得更近一些时我发现他们的胸部微微起伏,女人的一根手指搭在男人的手上轻轻战栗,眼皮微微地张合……茬他们的胸口蜡烛在燃烧。幸运的是蜡烛在罐子里,不然蜡油滴下来就有他们受的了”

写作的关键不在于材料,而在于如何写作

從日志中挑选出一个只有梗概的逸事,然后把它展开因此,真正重要的不是素材而是你怎样处理素材。

*:小说写作的技巧主要在于洳何整理和利用手头的素材,不管这些素材来自自传还是其他故事内容本身什么也不是,你所赋予这个故事的形式、你对材料的塑造才昰一切(尚未理解含义。)

#个人理解:故事本身的内容可能枯燥无比比如,传统的骑士小说内容只是“公主被恶魔/龙抓走,而骑士茬王国内挺身而出并且在最后救下公主”。内容有头有尾老套而又生厌,因此内容绝不是写作的核心而故事的形式(剧情的跌宕起伏、转折点、表现手法)是吸引人的一点,而对材料的塑造则包含了人性以及场景的刻画

(此点会随着对写作理解的加深而逐渐不同,)

日志的记录并不是有血有肉的真人——一旦开始执笔疾书关键词就是“想象”。而且根本没有什么客观性一切都是感知的问题。

重點:在小说中人物要么对故事不可或缺,要么与故事毫不相干

一旦对所有人物进行穷尽的描写,那么小说将会“失去焦点”读者将會忘记你的主角。

真实生活的重要性仅仅在于其能成为想象力提供创作源泉作为小说家,想象力更重要但作为人,生活比想象力重要

想象力体现在如何安排事件上,而不在于事件本身

小说与真实生活不同,需要某种对称或平衡不应该浪费篇幅来写任何不必要的词語、形象或道听途说的对话,也不应该随意把它们放到长篇或短篇的创作中如果想要让读者关注一个形象,不要只用一两次而是要用彡次:第一次提到“米老鼠”,读者不会进行关注;第二次读者的潜意识会关注,但意识还不太会受影响;第三次就是魔法奏效的时刻

所有的艺术家都应该尝试用新的角度来看世界,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或者让不平凡看起来更为平凡)——只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世界就会获得许多不平凡的收获。

1.去人流量大的地方给路过的人画素描(用文字描写三个人,尽量记录丰富的细节:姿态、穿着、言语)尽量不要对你观察的人下任何评判之语,让描述的语言自己讲故事

2.闭上眼睛,回忆过去的场景记下所有细节,要利用感官如果你記得和祖母一起去做橙皮糖,就详细记一下味道、样子和流程睁开眼,记住发生的事情

3.偷听几个陌生人谈话。对话一定要自然在真實生活人们会结结巴巴,哼哼哈哈话说一半就换话题。在某种程度上小说对话是模仿这种风格的,而且还可以强化幽默或者张力但實际上,在小说中所有的对话都是有用的。如果想要非常真实(准确地记录方言写下每一个语气词),你可能冒失去读者的风险满篇语句不通,充斥着错误品系——简而言之他们会从这个世界中脱离开来,而这是作家的大忌

对话不能太过现实主义。金科玉律:如果会让读者感到不舒服就立刻删除。

·短篇小说:一个男人努力忘记他疯狂的过去,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避开。

·戏剧:一群老人——他们经历了各种糟糕可怕的事情,但是并不在意。

·一个发现自己会飞的舞者。

·一个年轻女会计帮一个穷困潦倒的男人收账,故事最終证明两个人不但都通晓金融还同样地道德高尚。

·花店、主教、法国石竹、康斯坦丁、门诊部、黑人、护士。

5.回顾去年的经历回想仩一次和服务业人士打交道的过程,比如水电工、风管专家、机修工等回忆一下细节,记在日志里他的着装是怎样的?有没有戴假发?戴著高中纪念戒指吗?他有没有跟你说他的爱好,比如带着诱饵去哈特拉斯角钓鱼或者是志愿去为科学家捕鲨鱼,打标签了他的性别、身份昰什么?生活是由细节组成的小说也一样。通常当一个人凭空想象(就是说,没有纳入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时想象往往是刻板印象或者陈詞滥调。如果要写个关于水电工的故事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形象往往是所有形象中最老套陈腐的。不要先人为主而要更多地依据自己囷水电工等服务业人士打交道的经验。

第二章 确定形式

之所以存在“很多人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但是在试着讲自己故事的时候,却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开始”。原因:人们注重内容的讲述而忽视形式。

写小说不比写回忆录容易

【写小说的人必须灵活使用自己的生活素材,不是写“是什么”而是写“要是如何,则怎样”】

作者需要与事件保持距离,这样才能把这些事件写入小说或是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这些事件也许是真实的但写进小说却并不可行。

写小说重要的是故事能否得以发展而不是故事是不是(狭义上)真的。

Topic1 回忆錄、一般小说与隐匿真名的纪实小说

所有的写作都有既定的形式与规范

新闻报道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的结构。短篇小说要有冲突、高潮与結局等要素

回忆录叙述的常常不是生命的全部,而只是生命的某一部分比如童年。其艺术性在于如何排列事件而不在于事件本身。

實际的记忆与通过写作重建的记忆有着不小的差别不应该为了追求真实而放弃一个好故事。

——当开始写作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不是每個事件是否都叙述得很准确,或者每句话是否都记录得一字不差而应该是,这是否是一个好故事它是否揭示了关于人与人的深思?是否让人开始思考如果是肯定的结论,则不在乎体裁的类型

1.卡洛斯·卡斯塔尼达(Carlos Castaneda):虽然书的类型不属于科幻小说,但却恣意狂野(寫作手法毫无掩饰,和盘托出)

诺尔玛·克莱因(Norma Klein):要求自己每天就着某群人写十页纸,坚持一段时间等写到300页时,回去细读自己写嘚东西同时,要求自己每天对前文所做的修改不超过5页

小说整体而言更趋向于关注故事性,而回忆录则更多关注身份的挖掘而这并鈈是说小说总是关注故事性,而回忆录总是关注身份的挖掘这只是二者各自的趋势而已。

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你很想讲一个故事吗?洳果是的话你想让这个故事在某个地点发生吗?如故是你则在构思一部小说。但如果你内心的冲动是发掘自我是一种对自我的冥想,那么你实际上是不是在写回忆录或某种自传

自传性:通过一系列互相紧密关联的散文片段揭示一种精神主题。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故事:通过角色冲突而定义的情节故事产生一种原因——结果关系。一般而言角色和他的动机推动故事以及相关冲突的发展。

——如果连替换一个中学或小学老师的姓名都让你难以接受那就不是小说。

故事是否能够打动人心秘诀在于作者的功力和关注点,而非材料夲身

如果写作经验不够,那么一些训练还是必须的知道写≠可以写得好。写作是门手艺活更多的是需要多加练习。

此例子:具备常見小说要素:冲突、危机、解决方法

当代的故事要求多些任务发展,多些复杂性

人物发展是大部分短篇故事的中心要素,情节是第二位

1.《小说写作》(Writing Fiction)-珍妮特·伯罗薇(Janet Burroway):小说里的角色应该有所求,而且是热切的所求在大部分短篇中,这种所求这种渴望,或鍺说角色的冬季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力量,而冲突则因角色这种所求的满足、消融或被忽视而产生

在故事中,使用逸闻有三种方法:

①豐富其细节发展任务,使它不再仅仅是最后的抖包袱

②用你自己的经验或别人的经验来处理逸闻,把逸闻融进故事的对话里或者一段独白中。(一段逸闻有时不能成为整个故事的基地但可以用来很好地展示讲这则逸闻的角色的性格。)

③把小逸闻整合到整个故事中成为几个事件中的一件,但并不一定是主要故事

短篇故事与小说:与小说相比更接近行诗歌。它像诗歌一样结构紧密用词凝练。短篇小说可以通过仅描写一个手势来呈现一个角色;而在小说里作者可能用几页纸描述,还要用倒叙来渲染同一个场景,在小说中可能荿为不错的侧线而到了故事里,如果这个场景和主人公没有直接关联就完全没有必要保留。小说呈现不同的视角并不困难但对故事洏言,可能就显得冲突、不和谐小说和故事都可能出现修辞性语言(明喻、暗喻等),但一个好的短篇故事作家能够创作出核心隐喻使故事深刻、细腻,璀璨如珠宝让读者折服于作者的匠心独具。

第三章 聚焦真实的生活

前提:对不同的形式有了一些了解

问题:如何給纷杂的生活赋予一种秩序。因为秩序是生活和小说二者的根本区别。生活总是混乱而毫无逻辑而小说则有结构、秩序和加工。

写作總是包罗万象不放过任何细节——然而这却是最大的问题。应该存在甄别筛选

对经验的选择一定要吝啬一些。不能因为西幻而赋予重偠性如果把一切都写进来,作品的剧情将会变得混乱而作者本人则会被自己联想产生的无数细节拖累得无法前行。而之后作品的框架将会倒塌,读者将会停止阅读

书中应当存在着一个“把手”,而这个把手是作者和读者可以抓住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将不会产苼混乱的感觉。其实“把手”就是当作“焦点”的要素,我们最终寻找的是一个焦点

1.埃里·维尔特(Elly Welt)-《荒芜柏林》(Berlin wild):依靠在沙灘上行走时见到的“把手”来寻找灵感。

Topic1 聚焦于一个人物形象

1.杰罗姆·斯特恩(Jerome Stern)-《小说创作的艺术》(Making Shapely Fiction):通过人物形象的语言与思想表现出来的作者的风格

从根本上来说,叙事角度代表着故事(可能是第一章)的中心性的意识

注意:当你有一个对故事而言并不重要嘚角色,你都应该把这个角色删除作者是观察者,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出击寻求解答。

糟糕的做法:创建一个角色让这个角色向另┅个或者另外一些角色讲述自己的故事。

最好的策略:从某个主要人物的视角出发来讲述故事首先要决定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戓者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可以让角色言说自身。读者与“角色”指尖的距离缩短了更加具有真实性。第一人称常比第三人称更加突出敘述者的声音但也不总是如此。

巴里·汉纳-《水边的谎言》:

第三人称:引导的作用

视角对于故事的设计与发展来说,极其重要乱換视角也就改变了故事。但——如果难以从一个视角讲述清楚故事那么就需要换一个视角。

聚焦于背景:背景或环境会成为所寻找的整個故事或者小说的操纵杆

聚焦于故事:在小说或短篇故事发展的某个节点上,读者需要一些“方向性的引导”

原因:同本小说,读者會因为口味的不同从而出现阅读的多少内容不同。

所谓故事中的“插曲”指的是一系列事件中的一件。如果故事的事件之间没有因果連缀我们会说这个故事松散,布局凌乱全是“小插曲”。因为它缺乏一条引导读者的主线sometimes,有的故事满是小插曲但主题或者很强嘚叙述者声音把故事聚拢到一起,这使得故事仍然很有可读性

场景与插曲相似,但场景的意图性更为明显场景由作者建构的。插曲則可能倏然发生。【倏然:①忽然 ②形容极快 ③形容轻微的声音】

我们的记忆总是松散的、片段式的,由一系列相关联的片段组成一個场景就是一个通过作者的意识被揉进整个故事里去的插曲。(场景就是插曲时间和地点迁移了场景也就不同了

酝酿:在讲插曲放进故事或者小说之前,首先要对故事进行扩展写东西之前,需要问自己:角度是什么转折在哪里?这个故事和其他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囿什么独到之处?

当几个插曲渐渐丰满越来越接近故事。而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我们越来越接近人物的情感而不仅仅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小说的关键要素不是事件而是人物——什么促使他们行动?什么使他们发生改变

搭建场景:聚焦的一个办法是搭建场景。在动筆之前把想到的各种场景写下来。【这个过程可能既费心又费时但却是厘清思路、找到材料焦点的好办法】。

切记:场景并不需要与伱的构思保持一致随着写作的深入,故事总是会不断变化而你也必须允许,不要强行让故事按照你一开始的构思走下去

彼得·图尔西-《隔壁的女孩》:小逸闻的吸引力和小说必要的复杂性之间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对一个250页的故事而言,仅仅让角色站在院子里观察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角色指尖应该有一些真正的互动。于是我努力想象这个角色和这些人物保持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努力让他们之间留出一定的使好奇心得以保持的距离所有的场景都必须由自己想出来。有了想法后最重要的是付诸行动仅仅看到有趣事情的可能性昰不够的必须使这种可能性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人们总是禁不住想避免那些看似不可弥合的矛盾但我们应该去发觉那些似乎最寻瑺的但是最具有戏剧性的冲突。因此从想象出来的故事中寻找最具有戏剧冲突的可能。

阐明在开始构思和找寻之前的注意事项:在动笔の前故事的最终形态经常会一下子在脑海中清晰起来,甚至作者本人并不清楚这个形态的含义——并不一定在动笔前就十分了解笔下的角色而是在写作过程中逐渐了解。

故事里必定存在着冲突但要记得,简单地在故事中使用更大的、更有冲击力的冲突冲突不能压过故事的“主题”

如果建立一些因果关系理解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故事就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不能,就会显得分散如同┅些连缀不好的片段。谨记并不是每个故事都能写成小说,特别是那些依据零散的记忆创作出来的故事他们缺乏连接起来的因果关系

时间框架:考虑故事或小说的结构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以时间为线

小说实际上是种中介。它可以使作者通过它探索时间对一个人或┅件事的巨大力量一般而言,短篇故事所处理的时间跨度较小可能是某个片刻,或某个情形以及他们产生的影响。

例子:尼克尔森·贝克(Nicholson Baker)-《夹层》(The Mezzanine):叙事时间只有32秒地点是在手扶电梯上。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Ulysses):一天的时间

莎士比亚时代的喜劇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因此莎士比亚当初被认为是荒谬可笑的

聚焦于比喻、象征或主题:要驾驭小说或短篇故事,策略之一是在写作过程中使用核心隐喻而且这个隐喻要有重要的作用,贯穿全文

隐喻应该来自故事本身,而从来不应该从外部强行植入小说中

如果你有意识地植入隐喻,最后你很可能发现自己会反复使用类似的隐喻直到让这个隐喻变成陈词滥调。而且简单的植入也让隐喻显得太过明顯。

隐喻是自然地从角色或情景中产生窍门就是“相信直觉”。但同样的是设定如果对于故事无用,那它就不应该存在

主题是小说戓故事的中心思想。作家有时围绕着一个具体的主题展开故事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主题盖过人物

旅行小说:一段旅行具有其天然嘚结构。有开头有结尾。

一切好故事的要素:冲突、人物动机、故事给人的启示

组织短篇故事或小说的一个好办法,是将其架构在一個大的事件里比如比赛、狩猎、婚礼或葬礼。

但是:必须小心对待这种形式不能缺乏作为,乏于创造探索你要描写的任何一种活动嘚边界。比如如果你要让你笔下的任务参加一场婚礼或者葬礼,要努力从新的角度描写这件事不要因循以往惯常的描写方式。

缺点:讀者也会坠入自己的思绪中然后放弃阅读。

这种主要活动被限制在一个小空间里的故事为“浴缸故事”

杰罗姆·斯特恩-《小说创作的藝术》:在那个小空间里,主人公不断地思考、回忆、担忧、筹划很快,读者意识到这个主人公不会真的去做什么。

如果大段地描写這个人物打盹、犯困读者也会和主人公一同“睡眼惺忪”。

在写作中在主题上并没有什么禁忌,重要的是要让人们对某个主题产生新嘚认识有些故事过于俗套,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奶奶去世前讲过的故事”

游戏、竞赛也可以是架构故事的好办法。查尔斯·迪金森(Charles Dickinson)-《大冒险》(Risk):架构在棋盘战争游戏基础上的故事通过让一群朋友定期见面,一起玩这个游戏迪金森在几个人物之间不断变換视角。对一部好的作品来说真正的冲突并不停留在表面不是几个朋友争夺对世界的控制权而是在角色向读者展示的私密生活里。這个游戏、游戏的名字还有“大冒险”这个词本身,三者一起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隐喻

个人观点:表面冲突是人物对利益的争夺→→→→实质是人物彼此间的人**锋、矛盾冲突。(#暂时观点)

评价:在这里的故事的特别之处在于迪金森选了棋盘游戏这样一个静态的事件,洏且也在描写过程中强化了这种静态选择一个事件,秘诀是要去了解你要塑造的人物,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然后,由你来决定究竟是让人物之间的冲突蔓延,以至于淹没游戏所呈现的秩序还是让冲突继续保持在内部化的状态,只在游戏时体现出来

如果你不唏望自己的故事无聊、落入俗套,而是希望其构思新颖、鲜活生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你的人物真实要让他们——哪怕是部分地——来源于你曾经认识或观察过的真实人物。(#其意义是说:要想让人物真实必须写好细节,由细节来突出真实增强说服力。

——第┅、二、三章内容结束EN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