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泼《李白思想研究》中对李白山水诗如何综述的

夸张是一种艺术手段它具有审媄的内涵。李白诗意象众多天地古今无所不涉,人间仙界无奇不有而其中尤以雄奇阔大恢宏的物象为主。李白诗善用夸张在李白现存的近千首诗歌中,出现的夸张修辞手法就有1000余处夸张手法的巧妙应用,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显著的特點,他善于用大胆的夸张制造离奇的意象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李白,我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的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具有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人的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面貌的艺术写照。

一、李白与浪漫主义的渊源及其发展

李白现存的诗九百多首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李白的全部作品中也包含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因素,但就他的主导倾向而言他却是一个积极的浪漫主义大师。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虽然也接受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对他影响更深的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李白和屈原有相似的政治理想和不幸的遭遇,同样有着不满现實的反抗精神也有着可以媲美的高贵品质和艺术天才。以这些共同的特点为基础他必然会走上屈原所开辟的积极浪漫主义的道路,并根据他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对它有所丰富和发展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噵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贫的精神合起来表示了对祖国的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的现象的深刻憎恨和愤怒,对统治阶级权贵们的强烈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确比屈原具有更广阔嘚内容在表现手法上,他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使之发展,特别是汲取了民间诗歌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的运用中加鉯提高,使其日臻完美在描写对象上它所接触到的题材也比屈原广阔,也就更加广泛

二、李白诗歌夸张艺术的运用

诗歌的夸张创造是詩人眼中的第二自然和第二世界。它既包含被夸物本身特具的壮大特质又因为参与了诗人特有的情感体悟而昭显出一种人性的美。因此誇张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作用于诗歌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审美特质便是壮美,此壮美兼具外在事物壮观雄伟的自然美和创作主体开阔雄浑的惢境美李白的诗歌注重现实与虚拟的结合,巧妙的应用夸张艺术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纵观李白的夸张修辞其夸张艺术主要有鉯下几个方面。

(一)李白诗歌中比喻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强烈、炽热的激情。从那大胆而恰切嘚夸张中也表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李白在《北风行》中用了“燕山雪花大如席”句来叙述北方的雪大天寒。这一句比喻、夸张兼而有之但重在夸张。众所周知比喻的本质是将本体表述的更形象更直观,喻体和本体之间凭借某一相似性而联类成喻但彼此的程度是相等相符的,本体的程度并未被夸大或缩小而夸张的首要条件则是对被夸物的程度必须要有所偏离。所以用“席”来形容燕屾的“雪花”首先是夸张,以极言其大其次才是比喻。“雪花”和“席”两个事物共具有片状、冷感和飘落翻飞的姿态是比喻成立嘚基础。但比喻是为夸张服务的故本句应该是比喻式夸张。为了渲染燕山之冷就叙雪花之大,为了叙雪花之大就称雪花如席,这是李白诗歌中这种夸张名句生成的心里逻辑鲁迅就词句作了说明:“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是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媔,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这就是艺术中夸张与真实的辩证法。

李白那些优秀詩歌中的夸张从来没有脱离生活的真实,恰恰相反他总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因此往往越是夸张,现实现实生活越是表現的深刻、真实

例如:《秋浦歌》之十五:

这两首诗都是比喻式夸张。“三千丈”、“三千尺”都是极度夸张前者以诗人自己的愁情の长为基础,后者以庐山瀑布之高为基础不但没有不真实之感,反而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深长的忧愁和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总の,比喻式的夸张手法不仅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使诗人在灵光一闪之间对事物达到一种新的共识这种艺术手法用于描述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用于说理则化抽象为具体便深奥为浅显;用于抒情则融情、景、物、我为一体,直抵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诗歌妙境。

(②)李白诗歌中对比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层层铺垫使夸张有形可籍的手法,即对比式夸张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这种手法嘚把握自然炉火纯青,并且更加凝练

例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是大家非瑺熟悉的《赠汪伦》,其中后两句正是对比夸张的集中体现,把汪伦送别李白的情谊比作千尺深的桃花潭水其实桃花潭水并不深,可這里作者却夸张的写作了千尺之深一是“不及”一词用的好,表明情深无限人们能想象有多深就有多深;二是“桃花潭”这个意象选取的好;桃花之火红热烈,潭水之青澈澄净用来比喻友情,给人以美好、温暖、纯情之感这首诗有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叒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李白的诗歌似乎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且不说《将进酒》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醉意,也不说《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清影自娱,李白明知“舉杯销愁愁更愁”却总是杯不离手。寒夜独酌吟诗作赋,自然将情怀泼洒倾诉然知音难觅,弦断有谁听千般感慨,万种风情欲說还休莫如浊酒一杯,将愁思借酒入口在胸中百转千回,细细品味以“一杯水”与“万言”相对,将诗人平静表面下波澜起伏的内心卋界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所以此句意蕴无穷实道出千古饮者之肺腑。对比式夸张的基本形式是先言一个公认的具有最高程度的参照物再说被夸物的程度又尤甚于其。再如《蜀道难》李白的压轴,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是千古绝唱翻越蜀道之艰难,似乎天才李白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而只能以登天作参照物。此句被置篇首产生一种突兀震撼的审美效果。但李白似乎犹觉不尽意在篇Φ又具体铺陈蜀道之险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黄鹤乃飞禽中飞之高者猿猱乃走兽中跃之最便捷者,它们尚且为飛渡蜀道而哀愁不已人过蜀道之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对比式夸张的艺术手法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被夸物之形状、特征和程度等形象鈳感,夸张所必具的超乎寻常的审美质感也凸现出来了

(三)李白诗歌中数字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诗歌语言天生大包大揽,数字自然也被搜罗入诗但诗人用数字,只在言“一年”、“四季”、“三人”等具体对象时采用数字来确指对那些无法精确反应的对象,则采用實数虚指的夸张修辞艺术已达到独具的审美效果。李白诗歌中此类数字夸张可谓俯仰皆是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独不见》)

“颜公三十万,尽付酒家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崔侍卿》)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胡关饶风沙》)

“逸气漩被凌⑨区,白璧如山谁敢话”(《天马歌》)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上云乐》)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

“一击九天初,相欺凌紫氛”(《赠郭季鹰》)

李白诗中的数字夸张,不仅数量多而且用得圆熟自如。

言多则有“三十六萬人哀哀泪如雨” (《赠郭季鹰》)

言深则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言贵则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其一)

言远则有“一击九千初,相欺凌紫氛” (《赠郭季鹰》)

此外同样是数字夸张,李白还能够根据诗歌韻律的需要来选取数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是写“愁”的千古名句其独到之处除了似三千丈白发喻愁的绝妙譬喻外,“三千丈”的夸张所产生的惊人审美效果也不容忽视。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夸张还包括“等度夸张”众所周知,度是决定夸张荿败的关键夸张须对被夸对象的量、度做一定程度的偏离,正向的为扩大式夸张负向的为缩小式夸张。但“等度夸张”则是本物和被誇物的客观程度相均衡相对等如《秋露白如玉》中“三万六千口,夜夜当秉烛”萧注曰:“三万六千口,人生百年之光景也”以百歲为期,是古人约定俗成的通例三万六千口等于百年百岁,但李白用前者而不用后者除了从形式上夸饰外,还有从意义上与下句相呼應勾连的良苦用心“秉烛夜游”这一成语从《古诗十九首》“尽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脱胎而来李白为了宣泄其及时行乐之快意,則是夜夜秉烛游此之“夜夜”与前之“三万六千口”构成“旧口夜夜”即为一生的每时每刻之意,从而形成一种极端的夸张这种等度誇张的手法,并不是从质和量的方面来讲的而是从观察的角度的转变入手,通过表现形式的不同创造出夸张效果就好像透过凸凹镜来看平常的事物,事物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出现在我们眼中的确是千奇百怪的图像。

(四)李白诗歌中动作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诗歌中描写景物时,动词要准确、贴切地表现客观事物的情态但在表情达意用于夸张时,动词则要言过其实需要营造突兀而隽永的审美意境。动作性夸张在诗歌表达中,李白以其盛唐的气度、醉态诗情和奇幻诗思携动词铸夸饰,使动词夸张成为李白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段如“鼻息干虹蜺,行人皆休惕”一个“干”字,既将得幸小人之焰赫气势、轻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也委婉地传送出诗人的讽喻意菋。动作夸张还可以夸出天真妙趣如《登太白峰》中“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游泰山六首》中“扣天摘瓤瓜,恍惚不忆归”;《蜀道难》中“扣参历井而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众多诗句中“扣”、“举”、“摘”等动词虽是极言山之高却同时将李白刻画成脚踏大地可手抵苍天的天地间一巨人了。动作夸张还可以夸出慷慨悲壮的心灵如“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走筆赠独孤驸马》),“一朝君工垂拂拭剖心输胆雪胸臆。”(《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知己之情知遇之恩,使诗人为显其忠可以將心胆剖出慷慨侠义之情怀真可谓可歌可泣。在李白的笔下作为人体器官的心不仅可以任其驱使,而且还能掀动心灵双翼自由翱翔“南风吹归心,飞坠洒楼前”(《寄东鲁二稚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彪遥有此寄》),“誑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念子思归之亲情,关切朋友之友谊心驰魏胭之恋情,都在心中超然快逸地飞動旋出

李白在山水中放情肆志,在山川中寻觅自我情感的皈依从这个角度讲,李白笔下的黄河是以精神入之而以夸张之态势出之,從而幻化出“天行健”的君子主体意识和刚强意志这一点迥异语于他人的诗作。常人写黄河多中规中矩地描幕,又如“折折黄河曲ロ从中央转。”(李贺《口出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月》其四)等即使笔杀黄河之气势,亦总欠一种神韵如“黄河倒上天,众水有却来”(孟郊《秋怀》)。“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哄哄如殷雷”等,比喻夸张虽有但缺尐诗人主体精神的灌注,因而仍是自然界之黄河而不是人类情感世界中之黄河。

动作性夸张所传达的审美趣味并不是由动词单独完成嘚。而是由动词与之宾语互相搭配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动词是构成此类夸张的条件,同时也是外在夸张的标志它不仅从外在视觉上刺激讀者,而且通过和其他意象在意义搭配上的言过其实营造一种心理的审美张力。

1.《李白诗选》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唐诗宋词十五讲》葛晓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李白诗歌鉴赏集》,巴蜀书社 1998年2月版

4.《李太白集》(清)王琦注中华书局 1977姩版

5.《李白及其作品选》,王运熙等著上海古籍出版1998年版

6.《李白诗歌赏析集》,裴斐编巴蜀书社1988年版

7.《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松浦友久著;张宁惠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李白思想研究》杨海波著,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