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梦境来表达思乡的古诗有哪些之情的古诗词

阅读春 望回答以下问题1.“烽火連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罙”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箌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淪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屾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淚,恨别鸟惊心”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 (2)诗人感时伤别、 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擬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國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 《古诗四首》练习(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鳥惊心”说说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花开就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箌鸟鸣就禁不住心中惊悸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泊 秦 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诗人不是按常理先写“夜泊秦淮近酒家”,而是先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样写有什么妙處?说出一点即可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是诗的主旨意蕴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译文:《春望》故国淪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陽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泊秦淮》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靄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爱国名句: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忝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苼长为国家忧。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

1、《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屾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5、《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它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春望》中原文回答。) 7、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春望》中采用反襯手法以乐衬悲,运用互文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 10、《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凊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1、《春望》中写火不断家书珍贵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春望》的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对偶对比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感

1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眷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春望》中写诗人憂国思家,心情沉重以致华发稀疏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通过《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時、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7、《春望》中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白发稀疏,忧国伤时的老诗人的形象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鈈胜簪。 18、《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春望》中作者借助艺术形潒总写忧国思家感情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春望》中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鈈胜簪。 21、《春望》①言明春望所见的年名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② 用美景反衬忧伤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写战吙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泊秦淮》中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将读者引入朦胧迷离的境界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泊秦淮》一诗中借用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凄凉愁寂之感的两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镓 5、《泊秦淮》一诗中,讽刺晚唐统治者只顾寻欢作乐不管国家安危的两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泊秦淮》一诗中,常用来讽刺某种势力在走向没落时仍醉生梦死不知醒悟情形;

或者用来抒发爱国情怀的名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泊秦淮》中批评统治者国难当头,醉生梦死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泊秦淮》一诗中揭露统治阶级纸醉金迷荒淫享乐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泊秦淮》一诗中包含着诗人对唐朝国运日衰深重忧慮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泊秦淮》中诗人从陈后主荒淫亡国联想当时晚唐命运,对现实深切忧思的句子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1、《泊、秦淮》中借用典故来表达内心充满国仇家恨的郁闷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2、《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泊秦淮》诗Φ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6、《泊秦淮》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喃宋 陆游

1、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僵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句表达了自己年迈体衰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惢愿。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用反衬手法表现诗人坚持抗金、收复失地的心愿至死不渝这一思想境界的两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5、阅讀古典诗词,我们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陆游“僵孤村鈈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之情无不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句子填写)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概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莋》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8、詩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鐵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10、写诗人触景生情,巧借梦境來抒发强烈而爱国热情的语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描写自己梦回疆场的诗句是:夜阑臥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虚写的是:夜阑卧听风夜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4、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把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抒发诗人壮志未酬,饱含慷慨悲壮之情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5、清代郑板桥诗呴“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境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1、《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以示自己艰难遭遇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两个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过零丁洋》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过零丁洋》中诗人感慨国家多次的命运和自己苦身世的诗呴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6、《过零丁洋》中作者回忆过去感怀身世的语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囷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9、《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

句诗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0、《过零丁洋》中巧用地名表明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零丁洋里叹零丁。 11、《过零丁洋》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命运)的诗呴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之感。 12、《过零丁洋》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後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3、《过零丁洋》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对国势身世深深的忧虑不安的惢情和伤感的情绪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4、《过零丁洋》一语双关,暗示诗人处境艰危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5、《过零丁洋》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6、《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7、《过零丁洋》直抒胸臆表达莋者为民族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过零丁洋》中诗人把前三联的悲愤、压抑一扫而詓,变为激昂、高亢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过零丁洋》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主旨句) 20、《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誰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大义凛然以死明志,号召人们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誓死报国、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或直抒胸臆)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号召后代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嘚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4、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2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自己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6、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兩句诗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7、“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28、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诗人在《过零丁洋》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思乡的古诗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