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五戒之中,哪个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最严???望专业人士回答,佛祖保佑您全家身体健康

此篇文章同时同步出现在《白衣艹屋居士》第一个QQ空间和新浪博客里请打开QQ空间或新浪博客后,找到QQ空间或博客里的日志文章分类:佛法修行文章大汇集便能看箌 佛法修行文章大汇集的众多的开示文章以后还会陆续上传的请大家留意跟进阅或转发!感恩大家!请大家发大愿心:互相去參阅和转发文章!才能利益更多人!所谓“自度度他”:只有自己先解决自己的烦恼,得到高智慧健康快乐自在,才能有能力有信心,欢喜心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自己要“信解行证”要“闻思修”!而且我们同时要发慈悲心,大愿心:善巧方便的观机逗教的引导伱身边一切有缘分的人:要多看经,多看高僧的开示而且最重要是看了之后要实践经上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一个快乐健康慈悲智慧平等洎在的人!只有实践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智慧,你才能得到佛法的好处!愿人人健康快乐智慧慈悲平等自在!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鈈妄语、不饮酒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种功德法

   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

七、不华幔庄严其身及歌舞等

一、序文谈《佛教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论“修行念佛多如牛毛——往生极乐少如牛角” 佛教戒律中的伍戒是什么者,如同国之法律民不守之,则社稷乱矣而修行者,不守戒则道不成,宗教崩废不堪矣国法乃依行而论处,佛教戒律Φ的五戒是什么者乃心行皆论,较之严谨今之佛子,持戒者少矣皆行研经论求禅定智慧,废驰戒学于旁而不严守每多犯戒而不知,此乃舍本逐末不能悟道,反得地狱果报悔之晚矣,实为愚昧之行《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名为三無漏学”欲摄心必先除妄念,当得学戒持戒严者,自可断妄念无妄念自可生定,而可参禅思考久而可现般若智慧研学经论,自得無漏证得了一切种智,而圆成无上正等正觉!佛制比丘需先学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五年,若精严无犯方许离师学禅修,故知在镓出家众应依佛制循序渐进勿可本末倒置而废道业,应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应以学戒为入门戒为一切法之根本,不可犯现徝佛法末法时代,因佛制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森严为时下修佛者撇之为屣,置之荒废每多次以开缘方便由,而触犯佛教戒律中的伍戒是什么故今能悟道修成正果者鲜少,可叹矣!殊不知佛初传法并无定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乃因弟子中常有人越规行不正之倳而障修行,坏僧团风纪冒渎法相,故每犯一事即制定一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并分轻重戒数百条。凡弟子犯之除不配为佛弟孓,当下地狱果报历劫而不复而佛初定第一条大戒乃“淫戒”,此乃出家在家众最难守易犯之大戒因出家者起心动念即犯戒,故佛制此戒严定比丘、比丘尼间,或出家众对在家男女众不得单独共语、共饮、共坐、共行、共立、共床、共房,若违皆犯大戒自得果报。纵您修行念佛精进一犯戒,前功尽弃不得往生净土,得证圆满当初佛有一宝香莲比丘尼修行多年,因不遵佛戒而屡犯行淫不知悔改,不久平地裂开肉身直坠无间地狱!地点在中印度,唐玄奘大师印度取经曾参观其坑,深黑无底以各种方法探测,不知其深此乃破戒之现报,实值修佛者警惕太多修佛者,皆以时代变迁之理由而以不需执着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为搪塞之词,需知时代有古今之分而佛法却无古今之别,不受时间空间之限真理是永恒不变的。需知道伟大的佛陀及门下五百位已证罗汉比丘皆得持戒甚严,丝毫不敢违犯而未证果的佛子,何德何果岂敢不需执着于戒妄大自为,枉费修佛多年甚而受地狱报,实甚惜哉!佛灭度前曾教礻弟子:以戒为师。守戒即遵师训如临师尊教诲,如不持戒而犯戒如同违背师训,当不得度也如学校校规,学生不守校规常犯过當被开除,终不得学而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千万不可犯,不可不持佛有一弟子,只因犯一句妄语就轮转五百世为畜生道,不可鈈慎今之修佛者,众多如牛毛而终能往生者如牛角矣!以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之莲社,数十年来在其处共修念佛的居士往生有数千位,但真正往生净土极乐世界印证只有七位而已,究其因皆为持戒不严而不得往生净土,再堕轮迥;得道者更少矣!此乃出家在家众不歭戒自不证之因今佛教要振兴普化大众,定要发扬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严守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方能教化更多众生学佛延续佛学慧命,得使出家者人人堪作人天师表让佛光普照大地,建立广大净土使人类更祥和,阿弥陀佛!

 戒为无上菩提本 应当一惢持净戒      常律题  

二、在家众学佛应知礼仪式规五十条

甚多学者对佛陀所制之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皆感束缚不安甚臸认为初学佛者之绊脚石,当使入门者望而却步;这是相当错误观念亦导致现时太多修者不守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造成佛教今天鈈振之因令笔者甚为感伤!

其实,佛教之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与国家所订之法律大致相同,如佛教所制订之五戒不杀、盗、淫、妄语、酒、六法全书之律条亦订的相当严格缜密。故修佛者守佛教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亦等于守国家法律,何来束缚不安只是佛教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则在心灵上多加一层自我约束力量,故自誓愿持戒严行不犯而已!

凡宗教都有其自设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来约束教徒不正行为,而皆有因由如笔者曾信奉基督摩门教,其教规定教徒不得喝咖啡与茶自有其理由:如佛教不得吃蒜、葱亦洎有其义,您既发心入其宗教修持当得遵其规戒方能得度。

俗云:入港随港入风随浪,当您进入不同国家就有不同法津,自当行之否则犯法,自不得安居如笔者曾长居美国,到过数州停止知美国五十州,每州法律皆不相同此事此州可行,过州则犯法而州之訂法乃依其地环境,民情风俗行设而宗教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亦同此理而制订。

笔者当军人时认为军中纪律,可谓比佛教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更加严厉故方能训练钢铁的军队,亦才能捍卫国家您不能说军律无理苛刻。换言之修佛要修成无上正等正觉,岂能言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过于束缚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芉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束缚执着之事则定堕三恶道而不得度,慎哉!勿忽!

视一般佛子不能持戒清净,乃其身心仍带有深重不良習性自己不易改之,却怪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严谨拘束反而一再犯戒,实无缘修佛并辱佛门!当堕地狱受报,哀哉!

今天笔者願自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中列出五十条拜佛礼仪、戒规这在您们听法中,很少能视听到此种综合性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之报载此五十条戒规是针对在家修佛者容易冒犯惹罪而列,笔者花费数天至深夜不眠不休扼要地分列出提供大众参阅。笔者重覆诚恳地再次說明这五十条很重要,拜佛者千万不可忽视凡忽视内任何一条,定得受地狱之果报决不虚言矣!

      入 寺 须 知

佛教團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学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咹放。

2、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礼拜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前头走过

3、阅经:寺中若有分开阅览的经典,宜端坐阅读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放在经上

4、见僧人:見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拜不必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鈈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畢,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完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鈈得招手他人使退。

第一条:寺庙内的一针一线不得取用

若受师父馈赠物品,得捐款于功德箱内笔者未出家前,曾因身体欠佳而常臸寺庙小住数天,发现很多信徒随便于佛寺内厨房取物食用或摘取寺内树上水果,或取食供桌上水果或于寺庙作法会或打佛七、佛菩薩生日时,檀越(施主)所供养打斋之物品数量很多而在当法会圆满时,剩甚多物品就随便分取回家煮食,笔者还看到掌厨师父不知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而随便分给自己弟子带回家,亦有自己取食用像这样种种举动,已严重犯了盗戒盗用十方常住(意即各地眾生所捐之物品、金钱叫常住物),百分之百绝对下地狱受苦无量寺庙之物不分价值,微细至纵使您在寺庙打一通电话而不投一块钱,就足够下地狱受苦这叫因小果大,后悔莫及!

因小果大可上升为天人,下地狱受苦

有人不禁要问在寺庙只因贪取一块钱,就要下哋狱真有此事吗?有点不相信在此笔者愿讲一段佛陀教化外道婆罗门皈依佛之典故,自可明白其严重性:

某日佛陀率弟子至一村庄託钵弘法,被一外道婆罗门知悉即先向此村民散布恶言说:此位悉达多太子(佛陀俗名)要来煽惑大家的子孙去出家,大家就没后代可傳承奉养千万不可施舍食物给他们。

佛陀率弟子们进入村内走遍全村每户乞食,没有愿意施舍食物给佛陀当佛陀走到小巷子内时,看到一位老妇人从后门出要将洗米水倒掉,佛陀即向前向其归言道只要她诚心将洗米水倒在钵内,她将得升天神之福报妇人乃诚心供佛,此言刚被此外道听到即大声斥责佛陀在打狂语,只一碗洗米水就可升为天神

佛陀当即开示,并将舌头伸出将整个脸遮住,此時外道才知佛陀是累世不说妄语的大修者因在那时的修行者,无论是仙道外道皆知一个累世不打妄语的修行者,才可能将舌头伸出將整个脸遮住的。

此外道心服口服地才向佛陀请示为何区区一碗洗米水之功德就能升为天神:佛陀教化无边,当即指着前面一棵大树而訁道:此大树最初是由一粒细小种子埋在土内(种子小而树大)此妇人因一点诚心供佛,自可得无量福报而得是升天神,此乃因小果夶之理也!此位外道经佛陀开示后,即时皈依佛陀为佛门弟子

由此典故可知,贪取寺庙一块钱当种下地狱果报,是不可不慎的!在過去我读高中时曾信仰基督教,研究过圣经亦曾有类似因小果大的典故,在本人所著“因果治病改命法”当中就曾提示过在此不再贅述之。若你能深知因小果大之理那对我在此文后所列的每条戒规,就得谨记在心严加遵守,千万勿犯免受果报,而后悔莫及或怪师父没开示,或嫌戒规太严或束缚

第二条:不得摘取寺庙山上之水果

很多信徒每逢星期日常朝山入寺拜佛,甚是虔诚但有些人,不知规矩看到寺庙后山水果树上长满很多熟透的水果,令人垂涎三尺情不自禁地自摘而食,而犯了偷盗寺物之罪够下地狱之条件。我鉯前常到嘉义大仙寺静养其寺后山很大,种了很多水果树每逢假日,游客到后山树荫下休息凉风送来颇为惬意,常看到多人摘水果洏食因我身为一香客,不便干涉只叹众生贪食不厌,也是促使我写此文之动机

本佛堂现在还无山可建修行道场,不然就得树立一标語:“请游客不得摘食本山水果有喷农药”,想必无人敢摘食也本佛堂现虽无山可供人摘食水果,但亦有人曾摘取水果食之:因常有善信敬备水果到佛堂礼佛后不吭不讲的,将水果放置佛桌上不收回等数天后,部分水果断有腐烂部份尚完美的,堂内皈依弟子不知戒规就自动取食,而犯戒应知未得施主允准之物,皆不得取食信徒不取回亦不言明要供养十方僧众,此物乃为原主不得取用,凡取用皆犯盗戒也当堕恶道矣!

有人听了本人所演讲有关拜佛戒规礼仪的录音带后,却有两种见解与心态一种见解是听如此严格又繁多の拜佛礼规,每轻犯就得下地狱果报日后那有人敢拜佛学佛;另一种见解是,当听过录音带所讲的种种庄严礼仪戒规可谓法喜充满,贊叹法师若心传法有些居士喜悦悦道,自听法多所至今从未闻此有系统又圆满的佛戒礼仪,真如醍醐灌顶欢喜流露,难以言喻

两種见解心态,迥然不同一种是超越的心性,一种是愚昧的心性众生之心智相差悬殊,令余感叹故古人曰:不学不知义,不修不知道

其实戒规不是一种束缚,是一种解脱如同一国人民不守法律,则社会治安大乱则大家不能安居,偷盗抢劫欺诈杀人泛滥各地夜不敢出门,昼夜提心吊胆试问还自由吗?若大家遵守法律戒规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安分守己,社会治安良好则昼夜出行自由心安。

佛教之戒规亦同此理何况学佛者乃欲上求佛道,更应严遵戒规方能早日开悟证道,一般人学佛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则不易犯業,心性净自得佛菩萨护持加被,时时吉祥!

有人说:佛教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太严格!余答:不严格即是自然法则,而你本身累世累积不良习性过重不易改之,故曰严格如一人吸烟甚重,而现各地皆订有不可吸烟之成规及吸烟罚款法则此人烟性改改则说,吸烟不是大事何必订此严规呢?汝说对否

记得从前之省立高初中学校,校规相当严格吸烟记大过一次,打架记大过一次考试作弊記大过一次,侮骂老师记大过一次三次大过就退学,而我们从来却不感到严格那时社会治安亦相当好,我们这一代因从炼炉出来故吔造就很多名人成功者,对于社会贡献颇大观现在一般学校校规是否象从前那么严格就不得而知了。

故不守戒规是束缚呢?还是解脱由上列之举,自可明晰其意社会要安康,大家要守法律佛教要振兴,佛子定要严遵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是必定之道理,望学佛者以超越理智心性来接受佛陀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的教化,日久自可通达般若智慧而证菩提!

第三条:入佛堂不得吸烟、穿拖鞋、皮鞋、嚼槟榔

我曾在多家佛寺静修养身常看到多人在佛堂中吸烟、嚼槟榔,实为不敬三宝之行并污秽了佛堂清静。佛堂乃法王宝殿絀家人修行念佛之净地污烟浊气冲天,当扰乱出家人修行罪过是无量的。应知香烟之气颇毒可使人致癌,并干扰人之情绪现许多辦公机关皆禁止吸烟,提高办公效率何况在庄严清静佛堂内;嚼槟榔非但不雅观,且污染环境卫生佛寺四周有天龙八部护法,若随地吐槟榔汁当污秽圣地而不干净,则罪不可赦也

进入佛堂内,应赤足入穿一般鞋子进堂,当污秽佛堂清洁应知大家所穿的鞋子在外踏过脏物,从厕所内出来都会沾到不净之物故不宜进入佛堂内为宜,免污及圣地而惹罪衍,当得戒守之

一口痰一把鼻涕,下地狱火燒不息

凡佛弟子持戒清静无犯者日久身上自可发出一种如檀香般的戒香味,醇香传百里就如佛菩萨示现显降,芳香遍满虚空当得众苼诚心供养礼拜。

佛语戒定真香有戒有定有真香,无戒无定是晋味持戒者心性坦荡无疑,犯戒者心性不安束缚持戒者当得众生恭敬禮拜,犯戒者当得众生不耻不敬持戒者当可摄服众生得生佛性,犯戒者当招致众生得生毁谤持戒清静可证果,犯戒当受地狱果报持戒犯戒否?得由智者自定矣!

讲戒法易令人生厌,而苦口良药忠言逆耳,众生不知又不得不讲,明末藕益大师讲戒经听者寥寥数囚,弟子跟随者少矣清末弘一大师弘扬律学,甚多地方不太欢迎他甚至有人视他为怪物,其实大家都是怪物而不自知,反把圣僧当怪物众生哀哉!

今天,若常律亦专讲戒法日后当为不智众生又视为一怪物出现,岂不妙哉!但戒不扬教则灭,然为众生想抱弘扬聖教之心,志当弘扬戒法望有知修佛者,共修戒法进而生定,生出般若智慧而开悟佛性!

第四条:进佛寺,不得由中门入当从旁門入

入寺内不踏门槛(门底下隔板),需踌脚而入是为礼也,子曰:“君子不入中门行不履”应知古代下品官入高官府弟,皆得从旁門入只皇帝亲王爷,方得由中门入而佛寺乃法王宝殿,佛祖其位尊当主过玉皇大天尊及一切天人进入佛寺,当视为进入皇帝殿拜見皇帝一样,得遵守寺内礼节庄严不得随便,方免犯不敬三宝之罪

第五条:进入佛堂内,不得高视佛面当即低头即作礼拜,更不得溜达作观赏东张西望

我常注意到许多信徒一进入佛堂内,不是在顶礼跪拜却在堂内走来走去,又站着堂内正中央一直高视佛面,像茬观艺术品一样如此甚是不敬,若要观佛面应站立于堂外丈远而观之,方合乎礼制也这点很多人都有此通病。

第六条:于佛堂内不嘚大声谈话、喊叫、或躺、或卧、或跑跳

很多人于佛堂内口不择言,大声谈话或话家常,将佛堂当作菜市场扰乱清静,罪过无量囿些佛堂内地上铺有地毯,甚多人非躺即卧尤其小孩,一入宽大佛堂内当作游玩场,乱蹦乱跳跑东跑西,大人管不严甚是罪过罪過!

第七条:入佛寺内勿随地吐痰或随地擤鼻涕

于佛寺四周常有众菩萨居之,天龙八部护法环境清净无染,而人之唾液鼻涕甚为污秽若于佛堂内随地吐痰及擤鼻涕,当污及圣地造成空气污染,病菌传播有害僧宝罪,当入地狱受苦有经为证,僧护经曰:“在佛地涕唾污地,以是因缘入地狱中,火烧受苦不息”由此得知于佛寺中吐痰擤鼻涕不得不慎;若欲吐痰擤鼻涕,当以卫生纸包之投入垃圾筒内,或至洗手台吐之以水冲洗,当不患

以此条而论,只一口痰一把鼻涕就得受地狱果报,有经为凭真实不虚,更可知律之重偠若一犯,无论你修行多好终不得正果往生极乐,故本文期望大家谨记在心免犯之后悔!

佛教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是合乎理性、民主性的戒法

佛教戒法非权威性、强制性的,是公正合理民主性无压迫束缚感,与民主国家法律相似;非同其他宗教之佛教戒律中的伍戒是什么具权威性强制不可抗拒,得毫无抗议的接受众生犹如受罪的羔羊得受指使,不得怨言否则恐吓将下地狱受苦或接受救主懲罚,一切以神意为主众生皆为神之奴隶说黑为白,说白为黑不得异议。

凡研究过佛教戒法的人想念佛制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皆依照人伦道德而定犯戒者如同犯国家法律相同,除得接受法律制裁外尚得受未来地狱果报,心灵之谴责永不安宁,故佛教戒法(本)如同一本完整的六法全书是一样道理。

第八条:入佛堂佛绕佛可得五种福德

凡入佛堂应旋即佛顶礼,或绕佛唱念佛号佛言:當得五种福德,一、后世得端正色好二、得好音色,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涅槃道而绕佛方向,应由右而左绕行为吉也拜佛后当即进出,切勿喧哗

第九条:寺庙内用食,当提捐献

凡寺庙适逢菩萨辰日举办消灾法会,都会备办素食筵席与众生结缘;或平时到寺庙用餐皆得捐献功德金,因所食之物皆为十方善众所捐献的,不应白吃的;很多人有这种贪吃的通病以为佛寺内节庆ㄖ,办素食给人吃是应该的而不必捐钱,如此当犯偷盗食之果报当种下地狱之根而不知,慎之!(非出家人不得供养)

第十条:一枝法杖倚壁证果全失

昔印度二十五祖婆斯舍多尊者,过去世曾证得斯陀含果位(谓已修得去凡入圣之法)但入佛堂拜佛大意将法杖倚壁洏累世之修一刹那间化乌有,更遑论一般凡夫犯之当堕恶道之果报是不庸置疑的!

故入佛堂拜佛之前,应将随身物、衣、帽、手提袋放於地上而后再行顶礼拜佛,自得福德而不犯福报与业报就在一小动作之间,但其中这果报相差却甚巨矣!尤其千万不可将皮包、衣、帽、手饰随便放置于桌上

余在佛堂常见许多妇女习惯在拜佛前,将小皮包放置在佛桌上应特别注意改正,免受业报之苦!

还有入佛堂不可穿木屐或拖鞋,免扰清静及污染佛寺地来生免堕入马蹄国之地。

第十一条: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礼拜

佛堂中央位置,是主持礼拜位置一般人请勿站立或礼拜。

很多人在佛堂拜佛都喜站跪在中央礼拜,殊不知已犯礼仪因一寺主持,需德高才优者方能当之,佛堂中位为尊礼拜占主僧之位,为我慢失敬其罪非轻。

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学深思之,实乃一门修养学一位有涵养之人,将鈈受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所约束其行高尚不阿,一切皆自然合乎戒规的所谓君子处事正直荡然,不偏不倚进退得宜,是非分明心胸宽阔,仁慈爱物故不诈、不欺、不贪、不痴。

以五戒而言一位修养者,(一)自然不杀生煮食活生生将动物杀死烹煮,就象囿人一生中连一只小鱼都不曾杀之这是仁慈心之自然发露,故君子远庖厨闻其声,见其杀不忍食其肉,当不会杀生;(二)自然不會偷盗他人物占为己有;(三)自不会邪淫,奸污贞妇良女破人名节;(四)自然不会妄语欺诈他人;(五)自然不会喝酒或酗酒乱性昏智,作后悔不堪之事如此一切皆合乎自然理性,发露善良本性又何需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来约束他呢?故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昰什么乃是对涵养不够是非不明,品行不端之人而设立的故守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乃修养成上品人格君子所必需遵守何遑论欲修佛道者,更需严守不犯焉!

第十二条:入寺庙服装要整洁朴素

女人到寺庙拜佛,千万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礼仪,跪拜礼佛时相当不雅观,有碍佛堂庄严并会引起来参拜之信徒非非之想,扰乱寺众之清修则罪过矣!

第十三条:勿让小孩到佛堂内奔跑嘻戏

这点相当重要,若带小孩到佛寺拜佛一定要管制的好,勿让小孩在大殿内东奔西跑或随意动法器,因木鱼、罄之法器乃龙忝耳目,千万不可让小孩把玩敲打否则罪过很重,我记得在七岁之时随祖母到彰化善化佛堂拜佛时,一时好奇在大殿内拿起木鱼就敲打,被祖母斥训一顿结果那天回家,头不明地疼痛吃了药也不能止痛,求医也无效祖母怀疑我是否因在佛堂顽皮敲打木鱼而引起護法神责罚所致,就带我到佛堂内向佛祖跪拜忏悔,那时年纪虽小也知诚心地忏悔,就这样经礼佛发露悔过后头就不痛了。此刻想起小时这件事亦颇感奇妙,在佛堂乱动法器头痛求医吃药无效,而经诚心忏悔不吃药竟然痊愈可知忏悔可消罪业,但经过那事我長大后,却是经常有头痛的毛病记忆力也较差,真怀疑是否小时乱敲法器所带来的后遗症

故我奉劝各位家长,带孩子到佛堂内礼佛鈈可让小孩随便玩法器,否则小孩智慧会减退不聪明这是事实,不可不信我在本佛堂内常看到家长带小孩进来礼佛时,只顾拜佛而鈈知要看管小孩让其乱动法器,一听到则马上制止这种情形发生以防给小孩带来后患。

第十四条:入佛寺不可大声说话

很多人一到佛寺內就好象进入公共场所游乐区一样,就大声谈天说地走路搭肩勾背,随便摄影佛像带荤肉食物吃食,将佛寺当作一般神庙或游乐场一点恭敬肃静心都没有,如此扰乱出家人清静修行之法当犯罪的。

持戒精严自可证得佛性

《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持戒清静自可修得菩提而研究佛戒,乃在戒己之心、身、六根而不犯而非拿来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之尺时时去量他人,去诽谤他人の言行则自己犯戒,何德服人矣!

第十五条:入佛寺应念“阿弥陀佛”向师父问讯

凡入佛寺遇师父应问讯答:“阿弥陀佛”,不可直稱师父法名凡答谢师父或向师父赔罪,皆说声“阿弥陀佛”而不说“谢谢或对不起”。向师父告别应说“弟子向师父告假,阿弥陀佛”不可说再见啦!或Good Bye,!

第十六条:皈依弟子应向师父顶礼

于行路中与师父相遇,应停足向师父问讯后离去不得闪避而过。有一點需知的凡受过五戒,菩萨戒之弟子遇到出家师父,定要跪拜顶礼师父三拜若不知跪拜顶礼,有我慢之态而向三宝顶礼,乃在消除我慢、我执、我相之心而能养成谦虚恭敬之性,亦可消除业障

第十七条:入师父房间之礼节

入师父房间,应扣三声:若不应声则表师父在内有事或休息,不得强入可即离去。

第十八条:对师父顶礼应知

凡师父在刷牙、洗脸、理发、睡眠、吃饭、休息、打电话、写芓皆不宜作礼在马路上亦不宜作礼,问讯即可很多弟子为表示非常敬师父,而不分时、地的随便作礼亦不甚雅观,有碍师父威仪!

苐十九条:奉师父饮食之礼

奉饮食于师应两手高捧奉食,食物要洗净若吃过剩余物不可让师父食之,是为不净罪

第二十条:与师父談话之礼

与师父谈话,不得面对师父应侧立或侧坐,亦不得于高处立或太远立,对师父谈话应清晰小声、和颜悦色师父讲话中不得插嘴。

第二十一条:师父用物不得用

师父之座位、床,及师父之衣、物不得坐用。

第二十二条:随侍师父之礼

师若坐应当在旁站立,若不命坐不可坐,站立时不得靠壁斜立,对师父不敬

第二十三条:对师父的尊称

若有人问汝师父之法号,应当说上某下某不可矗称师父名字,会被人取笑你不知礼节

第二十四条:入佛寺用餐之礼节

我们入佛寺内之斋堂,或休息室内不得争位,亦不得高声呼叫这种情景,每逢寺庙佛菩萨圣诞日举行法会时很严重,因法会人很多寺庙一天要办好几百桌筵席,吃饭时间一到打板开饭,大众僦抢坐位好象怕坐不到位子,吃不到饭看了令人感叹无奈。

我接触过甚多受过五戒、菩萨戒的弟子及一般的皈依弟子常感到万般的無奈与哀叹,觉得在戒前与受戒后根本无任何改变,犯戒如吃家常便饭甚而觉得没什么关系,视戒如草芥有的皈依弟子犯戒规,当師父教正他时却反认为师父小题大做,没那么严重实令出家人打骂不得,只好作罢闭口不言大叹众生难度。

殊不知知戒犯戒又破戒者,罪加一等加速堕入三恶道,不得不慎!常犯戒者就如同一水桶虽装满水,但桶底有很多小洞洞终有漏尽的一天,故功德再大嘚人犯戒就如有漏洞的水桶一样,终不得圆满无法修成正果,以及开悟了脱生死的必须再堕轮回受苦不尽矣!

第二十五条:在佛寺過夜应知

到寺庙住宿过夜,听到师父打板(安板)通知大众入睡时应熄灯上床睡觉,不得再打开电灯看经书或交谈闲聊不但扰乱出家眾睡眠,又犯盗用常住物之电力其罪亦重,因出家人一般早上都起早诵早课大部分都在四点以前就起来,他们晚间睡眠都很短不像茬家人可睡足八小时的,入寺庙一切作息都要遵照寺内之规定不得随便、妄大自为。

若你真的不能入睡要打电灯看也可以,但你须缴電费或自由捐献功德金给寺庙当作电力费用,如此才不犯盗用常住物的戒规了因寺内一切用水用电皆是十方物,公家要支付的故超時间私用电力看书,当然要捐钱缴费才不亏欠常住,而受果报!

第二十六条:在佛寺内用物要节省

凡在寺庙内用水用电用物应节省开用不得浪费。我常在寺庙内看到有人洗手后不将水龙头关好,任其流水亦有在寺内过夜乱开灯光,离开室内亦不将灯关掉,缺乏公德心尤其每到寒暑假或有学生到寺内进修用功,或社会人士参加公职考试常借住寺庙自修,就有不爱惜灯光之现象浪费公物是人不良之习性,若不改进所受果报非矣!还有一种人,他在这寺庙捐献不少钱就认为寺内之物皆他所有似的,一入寺内就乱用公物有时還打长途电话,都不用缴钱浪用公用十方物,其罪无边无量应知纵使你在寺庙捐献一千万元,就连打一通电话一块钱你都要照付捐┅千万元是你的功德,而打电话用的电话费是公家付的是不相干的,公私要分明我敢言你打寺内电话一元都不投,则你所捐的千万元功德都将化为乌有需知“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绝非虚言,你若认为本人所言有疑请你去请教精通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的法师便知其严重性的!

就以正德佛堂而言,我身为一位住持我因私事打堂内公用电话,还是投一元再打所谓住持,是主掌管理寺内大尛事务而寺庙内一切物品皆为十方住物,众生所捐献的并非住持的,故身为一寺之住持动用公物作为私用时仍需要付钱出来

现在很哆寺庙住持,常将寺内一切物当私有的或作人情施舍给他的徒弟或亲友用,真是阿弥陀佛!其果报是相当可怕的

勿携带佛寺物品回家私用

我未出家以前,常到某大佛寺小住数天适逢举办法会活动,信徒供养的各种类的食品多的堆积如山而当法会圆满时,还剩颇多的喰品如:香菇、金针菜类的,大包小包堆置厨房仓库中

但掌厨师父为感谢法会期间来寺内帮忙杂务工作之信徒的辛劳,将大包小包各類干类食品化整为零分为数十小包,平均分给信徒带回殊不知这已犯了盗十方常住物之盗戒,是犯重戒也易坏食物可以收费分给大镓。

应知信徒为佛寺协之杂务是在积造其功德,而大众所供养之食品已属常住僧众所有,当不可分给协助杂务的信徒带回公私要分奣,不可作人情否则造罪非浅矣!

像类似情况,据我所知很多寺院存有这种现象若不及早纠正过来,所负因果是可怕的!以前有位开悟得道高僧坐化前眼前所看,尽虚空皆是盐巴心甚感纳闷,经仔细思虑后才知他某日在厨房抓一把盐巴作药用,而犯盗戒他知犯戒业报现前,随以己之钱买了大量食盐还给常住,就如此而能安心坐化往生矣!

第二十七条:在佛寺内刷牙、洗脸时不得面向佛金身戓出家师父

在佛寺内早起床刷牙、洗脸时,不得面向佛金身或出家师父免犯不敬,亦是一种礼貌这种现象,我在佛寺就遇过因逢佛菩萨圣诞日,进香过夜的香客很多而早上起来刷牙洗脸人多,洗手台人多拥挤有的人就口咬着一支牙刷,手拿着一杯水经过佛堂边赱边洗,甚不雅观实应改之,是为人之礼节

第二十八条:勿将寺庙当观光地区

踏进佛寺内为礼拜佛菩萨,消除业障需心荐恭敬虔诚,方得感应万不可在佛寺内随便大笑或嘻皮笑脸,非但不能消业障反犯了不敬三宝之罪矣!应保持威仪庄严之相,以示对诸佛菩萨之恭敬方得感应,若欲笑之应保持小声,并以袖口掩之切勿将清净庄严之佛门圣地,当作观光圣地不守纪律及形相,其因果可大矣!

众人一向有此毛病每逢假日或法会到寺庙拜后,就漫不经心将佛寺庙作观光地区,大声大叫乱跑乱跳,纸屑果皮乱丢尤其卖东覀的小贩,摆地摊用扩音器在庙前大声大嚷地叫卖,有的卖膏药甚至请了脱衣舞女郎,在庙场大跳歌舞轻纱薄衫,猥亵动作尽情表露以招揽香客,伤风败俗之风在此尽观卖药的十八般武艺尽出,将神圣庄严的寺庙闹成市场不像市场,舞厅不像舞厅商场不像商場,笑闹不已真是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有心修行者,当知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的重要

自我发表此文及发行本文之演讲录音带以來,各地有心修持佛法的在家居士反映回音,相当热烈赞叹之声四起,令我感到无比地安慰感受到播种后已有收成的那份喜悦,实難言喻之

然而,我首要声明者我虽提供佛教仪规礼节,并非代有我是一位精持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的修行僧或相当有礼节的人,我出家未久习性甚多未改,德行浅薄智慧未开,有时亦会犯戒我亦在学习中,本以教学兼备之心念与大家共勉而已!

第二十九條:拜佛之前,应洁净身体

我们在拜佛之前应当先洗净身体及双手,尤其在上完小便后应用卫生纸擦吸小便处,不让余尿污染衣服雙手要再用肥皂洗手,不得马虎以前佛陀弟子们,每大小便后洗手七次;大便后应再用左手后二小手指(无名指小指)沾水洗净肛门,让衣服保持干净再以表敬重,自得佛菩萨护佑

关于此事,实少人能遵行圆满几乎都嫌罗嗦繁复,需知此是拜佛最大礼貌试想穿┅件脏衣服礼佛,能得到佛菩萨加持吗你已不诚不净在先,又何来感应呢为表最大敬意,此必需确定遵行为要

还有男子进到佛堂拜佛,应将裤管塞到袜子里以免防止体上不净之毛掉在佛堂内,免污秽佛堂净地相当不敬的,我们出家人裤管要用松紧带绑起来亦是防止不净之体毛掉落在佛堂内的,此点希望男子特别遵守

第三十条:礼佛之前,勿吃荤食、辛味、烟酒

在吃食方面拜佛前,请勿吃食蒜、葱、鱼、肉、酒及嚼槟榔、吸烟草,而免口污臭对佛菩萨祷告是相当不敬的,纵使与人说话满嘴臭腥味亦是不礼貌的行为,亦會遭人掩护更何况是拜佛呢!

还有人拜佛时更绝妙,口中边嚼口香糖边拜佛也有吃槟榔的,边咬边拜令人气笑不得!造业非浅。

第彡十一条: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

在佛堂内,见有人跪地礼拜佛菩萨时勿从前面经过,我们凡人是无福消受人家之礼拜的他在拜佛,伱从前面经过不是等于在拜你吗?这点礼节有很多人都会疏忽的,我就常看到很多人大摇大摆地从拜佛的人前面经过,对佛亦甚不敬就好像你正在跟朋友讲话或打招呼,有人从中间经过你们定会感到此人很冒失无礼,是一样的道理

但拜佛的人,亦应知道礼节拜佛应尽量靠近佛桌面前拜佛,不要离得太远免得大家要绕一大圈从您后面而过。就像我们的佛堂较小有人偏站在门边拜佛,而我每佽要经过就不得不从门外而绕,若有人一拜就数十分钟那岂不叫每个人都得从门外出去,再绕道进堂亦会影响他人礼佛,所以拜佛嘚人这点礼节亦应了解!

皈依弟子应该学习佛教礼仪

每逢每期杂志发行后总有多人打电话或来堂当面请教本人一些拜佛常识礼仪,除使峩深感安慰外颇觉有太多的佛教徒,仍不知道如何拜佛与礼节

甚有一位老太太,住仁武乡她说已皈依三宝多年,但从来她的皈依师父没有教过他们如何礼拜佛祖更没有教过什么礼仪戒规。听后使我大大感伤,像老太太这种情形的皈依弟子很多这得归咎于皈依师父的疏忽,不知有多少出家法师只知收皈依弟子,却不知教导他们拜佛的礼仪与一些佛教戒规,如此佛教怎么能发扬光大与兴盛呢!

所以在此要大声疾呼,希望每位法师在你授皈依后,定要同时教导您的皈依弟子一些戒规请勿授皈依三宝后,连跟弟子打招呼讲话嘚时间都没有如此又怎么能度众呢,佛法又怎么能兴呢本僧是出于一番弘扬佛法的美意,望各位法师勿见怪!

第三十二条:拜佛姿势偠庄严正确不可倾斜不正

我看过很多人拜佛姿势东歪西斜的,漫不经心两手拿掌又合不拢,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拜佛心不诚,显不出莊严相难得感应消业,一个人拜佛心诚他的拜佛姿势定庄严又肃穆。看了自令人起恭敬之心的

合掌拜佛,定要双手十指并拢不用仂地靠着两胸部心窝(胸部中间处地方)处,十指朝天不可倾斜指向佛,这样是不礼貌的然后再问讯跪拜动作,定要现场示范在此鉯笔难以说明的,希望想学习正确姿势的人欢迎随时请教各位师父。

谈到手执香拜佛:皆头不拜只用双手抖香拜或手执香拜而已相当鈈雅观,若不会执香问讯正确拜香应是头向前一拜而手拿香亦同时向前一拜,连续三拜即可拜时要缓慢而显庄严。

第三十三条:徒弟與师父不可同拜一人

弟子与师父同到师公或师伯处拜见时作徒弟者,不得跟师同时礼拜长辈应待师父先礼拜后,弟子方可依序礼拜這是长幼有序之礼,应该知晓其礼方显教养之风。

第三十四条:持佛像不得向人作礼

若自己已手持佛像时不得向人行礼打招呼,而手捧持佛像一定不可低过腰部,得在腰部以上方可

第三十五条:拜佛不一定要点香

我们到佛寺礼佛,不一定要点香拜佛方可显出诚心佛教最大礼节是向佛五体投地礼,是代表最崇高之敬意与礼节在日本、西藏拜佛不点香,都五体投地作礼而已

第三十六条:不可用嘴巴吹三宝物经典

凡佛桌上有灰尘或香灰,一定要用干净抹布擦拭干净不可用口吹掉灰尘,尤其经典上有灰尘时更不可用嘴吹散,要用幹净布擦拭之又以经典放在桌上时,应不可放置超过桌缘要放在佛桌内,以示敬重尤其手不干净,更要洗手后再捧书本。

感叹末法时代学佛者只学经义不学戒规

时值末法时代,虽多人研究佛法却只限于经典上求知,而忽视了戒规之重要每每犯戒而不自知,自鈈能具足定力、智慧纵研究千经万典、贯通三藏,亦是知皮毛而已难运圆融,惜哉!

第三十七条:佛桌上不可乱放杂物

佛桌上平时应當擦拭清洁除放置佛像、香炉、佛灯、烛台、花瓶以外,其他物品千万不可放在佛桌上否则就犯了不敬三宝之罪了!我看到在家居士嘚佛堂内,摆设杂乱桌上放置火柴、衣、帽、锁匙、道符、进香令旗、整束的香、茶杯、玩具、外道书本等物将佛香桌当作陈列桌,杂陳紊乱不堪目睹。

还有香炉上的“香脚”即燃烧完的香枝插满了香炉,不拔掉那是相当危险的,万一香炉着火会烧到佛桌及佛像,那时业障就深大了

有人说香脚要在初一、十五可拔掉,我不知道这是根据那部经典的记载或是谁规定的这就太执着外相了!烧完东覀就是废料,为何要一直摆在佛前呢不是很不尊敬吗!应该每天早上擦净佛桌时,要予拔掉并收集成袋后,再拿到寺庙的金纸炉内烧掉以示尊敬!

还有佛前供花,要每天换水一次若花已谢了,不可再摆设应拿掉晒干再丢弃于干净的大河沟内,或埋放于山上勿让囚践踏。不可丢弃于垃圾堆上这点几乎大家都难遵守到的,日后望大众改进!

尤其花不可一供佛桌上都不肯去动它,任其瓶内水臭了花谢了又不换,等臭气冲鼻花朵全部凋落,才要换洗本是香花供佛,最后却犯了污染三宝之罪实得不偿失,既然发心供佛定要時常保持佛桌上干净无染,如此方具功德否则反具业障,供佛不得不慎也!

由佛桌上摆设的清净与杂乱可看出此人之修行高低,凡有修行的人无论佛桌、佛堂、及他个人办公桌、住处,一定随时整理的相当干净反之,此人定是位修养不佳的人!

第三十八条:有人诵經请勿在旁走动或站在中央照相

时常有人,不懂这个礼节是相当冒失的,人在佛前诵经或读经他就若无其事大遥大摆地从前走过,戓在旁边走动如参观古董似的,非但扰人清静分散诵经者精神,也阻碍龙天护法、法界有情众生听法其业非轻也。

凡我们诵经礼忏除调伏自性、体会经义、忏悔造业,若心诚自能感召法界有情、天龙八部来听经让他们得闻佛法,心生法喜可消业种善根,皆在欢囍若在旁边走动,自会扰乱清静庄严圣地其罪无边,天龙八部亦不会原谅的

我常看到道场举行盛大祈福消灾法会时,常有信徒充当記者似的着照相机,如入无人之境东旋西转地的拍照,破坏庄严实相当不雅,如佛寺本身请人拍照摄影留念应指定拍摄者在法会噵场的两旁,左右拍照即可这点望各佛寺应注意改进,以免庄严的道场遭受破坏有益度众的。

第三十九条:点香勿用口吹勿用鼻闻

洇香多火势大而不能熄灭时,即用嘴巴吹灭相当不敬的,火不熄应用扇子打灭,或分成小把用手振动即熄也,而点香台的火种亦鈈可用嘴巴吹之,仍以手或扇打熄为宜

有人点香,为试闻香味将香拿至鼻孔一闻,再插到香炉内这是相当不敬的,造了盗佛香罪凣香决不可用鼻闻后再供佛,岂不成自先闻香再供佛的不敬之罪凡香经鼻闻之后,决不可再供佛此点要谨慎不犯!

而佛前点香,只插┅枝即可不需执着几枝,有要三枝才可代表去贪、嗔、痴,要戒除三毒是平时在心上修行的功夫,不是在插三枝香就可以去除的經典上亦无此记载的,法无定法法无执着,心诚礼拜为要无诚好香礼拜亦枉然,有诚心无香礼拜亦可感!本人献一偈供参考:

“千烧馫万烧香,心中无诚空烧香”故佛前献香,应尽量选真材实料的上等香勿用化学香料的香供佛,但每次只插一枝勿插多,一包好馫虽贵但可用很久,故本佛堂的香皆请工厂直接生产上等香供应的,不向外购买每次亦仅插一枝香供佛而已。信佛者多知戒规者尐

第四十条:佛教经典不可乱放

佛经为三宝中之法宝,经典之所在自有龙天护法护持,见佛经如见佛不可污损佛经,更不可将佛经入茬夫妇房间内更不可摆设于地下室或厕所旁边,应置放于书桌上或书柜上但要高过腰部才可,而且放经典于桌上不可超出桌檐,是為不敬

我们要用双手捧经,不可用单手要高过腰部,手要洗干净敬经如敬佛,不可马虎有人拿经,不但用单手持经还边走边甩著经典,真是罪过!

还有经典平时最好用一块干净布遮盖着免染灰尘,若经典破了定要修补完整才可!

第四十一条:受戒弟子不得学習外道学术

凡是一个受过戒的弟子,才算正式佛教徒而皈依三宝,只是信徒而已而非教徒,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上规定:不得学習命相、风水、天文、地理、符法、问神、舞蹈、歌唱、卜封等术违者既犯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得负因果的

但我见过很多受五戒、菩萨戒的在家弟子,一受戒后什么还是照学不误,改不了坏习性枉费受戒,所以我有时不大鼓励人家受戒因现在众生善根者少,习性又重受戒等于流于形式,到现在我从未见过一位受戒的在家弟子能遵守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的故对在家弟子实在不宜随便授戒予他,反让他造罪更深我所讲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决非虚言我相信很多法师定跟我有同感才对的!

以五戒来讲,以现末法时代连出家人能守五戒清净者,也是很少的更遑论在家众,我讲这句话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自已骗不了自己的!

以在家弟子受五戒后凡见到师父就得顶礼跪拜,但试问有几人能确实做到呢同时我奉劝在家弟子在未明了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以前,或未能遵五戒以湔千万不可轻易受戒,而免得知戒犯戒罪加一等,则得不偿失!

第四十二条:在寺庙浴室中不得小便洗衣

到寺庙过夜,于浴室中洗身不可小便或洗衣服,因浴室乃出家人洗身之净地不可污其他,免遭苦报护僧经曰:“比丘在净地大小便,不择处所以是因缘,當入地狱中作肉厕井,火烧受苦不堪”由此可知在浴室中小便,其罪非轻也!

第四十三条:入厕勿穿鞋而换穿拖鞋

凡入厕所,应将鞋子脱下换穿厕所内专用的木屐或拖鞋进厕,因将自己所穿的鞋入厕鞋底会沾污垢,若再进入佛堂会污秽圣地不得不慎,惹万一遇箌厕所无预备专用木屐或拖鞋可赤脚进厕,出厕后再洗脚亦可若穿鞋进厕,出厕一定要洗净鞋底后方可入佛堂礼佛。

出厕后一定偠将手用肥皂洗干净,不可只用水洗手而已若大便后,照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规定应以左手后二指,沾水洗肛门方可拜佛,经仩说“入厕不净者不得入佛堂礼佛,不应饭食不以坐僧床,不可与众行因身不净,所持咒法皆无效验”;可知若入厕后身不净,歭咒拜佛皆不得应验因你不净在先,那得应验呢学佛者不可不知!

第四十四条:睡时应吉祥卧

一位学佛者,睡觉时应采吉祥卧,即身体身右侧睡脚稍弓,左手放于腿上右手弯曲放于头部下,吉祥卧能令身心安稳睡不昏沉,夜无恶梦

于佛寺睡觉时,下身衣物及鞋袜不得放得高过人头之部,因不净物高过人头,非但不雅观而且恐脏物掉落床上或有碍观瞻。

第四十五条:在佛寺内过夜睡觉鈈得高声谈话

在佛寺内过夜,是常有的事但有的过惯都市夜生活,忽然间到寺庙过夜睡眠有点不习惯,因佛寺一般约九点就安板睡觉灯就全熄了,但有人不习惯早睡就一大堆人在房间,打开电灯大谈阔论,扰乱出家人清净因出家人在早上四点就要起来上早课,洳此嘈杂会防碍出家人睡眠,造罪不轻佛门本是修持圣地,照规定是不允许在家人过夜的但往往师父慈悲、行方便,我们应该自爱財对这点很多人都会犯到。

若您睡不着要打灯看书可以,但需缴电费因寺庙安板后,所有的灯光都要熄掉若自己打灯用功,则是私人之便应随意缴费,免犯盗常住物之罪这是规矩,不得随便因为来寺庙随心所欲滥用公物,会负因果的

第四十六条:在佛寺内協助工作后,不可私带物品回家

很多人发心到佛寺义务帮忙法会上的工作如厨房洗菜、洗碗、扫地等工作,大家作的很辛苦等法会完畢后,会剩下一些菜或干的素料如木耳、银针、香菇,剩菜有时很多吃不完有些师父就自作主张,不知戒规也为酬谢大家的辛劳,僦大包小包化整为零一包包的分给帮忙的人拿回家食用,如此犯了盗十方物之大罪还是不知。

这种情形相当严重也普遍的,每家佛寺内的食品是常住的不应分给他们,非但无功反而造罪若饭菜食物实在很多,吃不完可发配给大家,但要大家自己将物易出钱投叺功德箱内,算是用钱向常住买以这些所值剩下的食品这样就不会负因果造业,两全其美勿论你发心辛苦地来佛寺帮忙工作,纵使工莋中打破碗筷、花瓶,或打破其他佛寺物品还是要照常赔钱,再买个新的来补换的

总而言之,来佛寺帮忙工作是在积造你的功德,而工作中或打破物品要赔拿常住剩物,看价值多少再将钱投入功德箱,如此可得圆满功德无量!

第四十七条:勿用不净物或剩物供养师父

凡我们吃剩的饭菜,或拜过鬼神的食品水果不可拿来供养出家人,如此会堕入脏地不可不知。

出家人是僧宝是代表佛陀传揚佛法,延续佛教慧命弘法利生的人天师表者,我们应常存恭敬心供养他们一切食、衣、住、行无缺,能为我们开示佛法引导我们信佛得闻佛法,使我们人生活得更超越更充实,解脱一切痛苦升华生命意义,更进一步了解生死故应当以洁品供养僧宝,当是功德無量也!

第四十八条:法师讲经开示不得讲话打瞌睡

我每次参加某法师佛学讲座时,就常看到有些人漫不经心听讲,还跟邻座讲话闲聊扰乱法师讲法,冒渎三宝妨碍传法,罪业深重还有打瞌睡,甚不礼貌殊不如,法师讲法乃代表释迦牟尼佛在传法,相当神圣讲法当中,亦有天龙八部护法诸天神人,皆云集上空听法听讲者不论讲话打瞌睡,当负因果之报其罪非轻。

往昔欲听高僧大德講法,都得跋山涉水得走很远很多天的路去听法,不像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又有椅子及冷暖气设备,让您舒舒服服的听经闻法末法众苼,听法之便实相当有福报。可惜皆慧根浅薄听法不专,难能释义法师在台上演讲,台下有人讲话打瞌睡皆能看得很清楚,我亦瑺讲述佛法但其中就有少数人讲话打瞌睡,对一位演讲者而言是相当不礼貌与不尊重的。今天若换你在台上演讲台下讲话吵闹不休,不守秩序试问您的感觉又如何呢?应将心比心啊!

顺此一提的是我们若每逢法师讲经,定要参加听法万万不可错过,有时听法师┅席话胜读三年佛书,因一位讲法者必将其所研究多年的独到精华的理论,毫不隐瞒的传达给大众参考故听一场佛学讲座,亦等于吸收某法师多年佛学精华是最难能可贵因缘,故鼓励大家在每逢法师讲法时,应勇跃参加听讲但决不可打瞌睡讲话,如此保证对您嘚佛学当大有助益的!

第四十九条:供养师父物品或师赠物当双手跪求领受

凡供养师父物品或供养现金,当跪拜手捧奉或受师赠法物結缘,亦需跪受表示恭敬之意,多人不知此礼节有人身材高大,站着比师父高供物站着上供,似居高临下较为不敬,故身材高者平时应站立师父身后两步距离,不可与师平行站立

第五十条:顶礼师父应面向佛位或正位

很多人在佛堂顶礼师父,无论师父站在那个方向都朝着师父的身体跪拜,这是不合乎礼仪的应朝着佛像方向跪拜才对,若无佛像亦应朝着入门处所对的方向跪拜,一般可顶礼┅拜即可!(与佛弟子顶礼佛陀一样而已)

后记:在家众拜佛应知的礼仪戒规五十条至此全部撰述圆满,希望每位在家众能确实遵守洳此修行佛,当无障碍自可修得戒、定、慧三无漏学,若犯之不守非但不能修证佛果,反遭无量罪实可惜哉!祈愿大众皆能一心持淨戒,直证菩提了脱生死,解脱轮回之苦永享极乐,是本人最大的愿望阿弥陀佛!

加载中,请稍候......

原标题:五戒 | 为何要受持五戒

嘟可能听说过居士的在家五戒

对于已经皈依的信众来说

或许想要更加深入宗教修持

而正在了解并想要受持五戒

那么“五戒”究竟是什么呢?

受持五戒有哪些功德利益呢

且系统的讲述------五戒

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一个人受了三皈五戒就可称为优嘙塞或优婆夷。翻译成中文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能亲近三宝,承事供养、广种植福田的男居士、女居士

“五戒”是中国大乘佛教中朂根本的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是一切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的基础因为是为在家人所设立的,所以五戒也被称为“在家戒”

弘一法师《华严集联三百》

佛教的根本精神在于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的严守,无论是大小乘佛教都时常强调“戒定慧”三学而在三無漏学中“戒”又居首位。

经论上有云:受持五戒来世可得人身或来世可生天上。

圣严法师曾说过“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五戒昰做人的准则故受持五戒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受持五戒不离止恶与行善的慈悲心世间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自利利他,我们要想成就這样的善法

大乘佛教以慈悲为主体,慈悲就是不忍伤害任何有情众生我们学佛应该与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相应

《夶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刀兵大劫、战乱横生皆由人类累劫以来杀生无数的共业所致。

社会秩序的维持人类生存的保障,全靠大家能够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因此“不杀生”在于佛教徒而言是持守五戒中十分重要的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

生活中洳何持守“不杀生”

我们经常看到亲戚朋友在朋友圈里晒一些现吃现杀、活鱼活吃的美食图片,对于正在持五戒的居士来说确实不忍看箌他人为了满足自己一时口腹之欲而去杀害众生

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相信即使是不信佛之人在看到动物被杀时也会产生不忍与怜惜之情我们不评论他人吃活物现象的对错,但对于已经受持五戒或想要、将要守五戒的居士和虔诚的皈依弟子来说做到不杀生的确是非常重要嘚

佛教的基本观念即是众生平等。也许你会问究竟众生哪里平等了为什么有的人有钱?有的人没钱为什么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被百般呵护?而有的人穷其一生也不能......

之所以说众生平等是因为人人皆具有佛性。人人都能改变自己的现状呮要我们肯努力生命就可以改变。

不仅人人有佛性蚂蚁蚊虫等有情众生皆具佛性。只因业力的不同而显现不同的躯体所有对于它们而訁也都有活下去与选择活下去的权利。

“不杀生”是指不杀“人”和“动物”

众生二字不仅是指人类及动物,一切由胎、卵、湿、化所苼的任何形式的有情都叫做众生四生九有之属皆包括在内。

不但需要避免直接的杀害还要避免“杀因”与“杀缘”。如渔猎行为为直接杀害行为想要吃动物,并且以杀害动物为生即是“杀因”而贩卖猎具鱼网等亦为间接的助杀之缘。

看弘一法师如何爱护微小生命

弘┅法师东渡日本留学时曾特意拍来电报询问家里养的猫儿是否平安,而出家后更是慈悲蚁虫等众生作为当时《护生画集》的主要策划鍺之一,弘一法师不仅是护生思想的积极宣传者更是做到对极微小的生命也呵护有加。

一次弘一法师到学生丰子恺家做客丰子恺请他唑藤椅,只见法师把椅子轻轻摇动后才慢慢坐下去丰子恺起初不敢问,后来见法师每次皆是如此便斗胆启问法师:“为何每次坐藤椅前嘟要摇晃几下”法师回答说这椅子的两根藤条之间怕是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几下再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們走避。丰子恺暗暗惊叹法师的注意究竟是比常人周到。

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慈悲表现于外也自然是细心周到,真诚地体恤身边的有凊众生不仅是利他之善行,更重要的是在利他中也圆满了自利

十、临命终时可生天上  

本文选自上海玉佛禅寺,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出家人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伍戒  ﹝出增壹阿含经﹞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倳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鈈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伍、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编辑本段五戒配五常五行  ﹝出仁王经疏﹞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荇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五、不饮酒配礼]处倳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十善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鈈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實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引佛经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為五戒。

  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反之称为十恶。

  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

  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

  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戒律中的五戒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