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在沧浪诗话 诗辨中提到宋诗有哪三大特点

严羽《访益上人兰若》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访益上人兰若》是南宋著名诗论家、诗人严羽所题写的一首诗作。该诗描写了诗人寻访益上人寺院的全过程,抒发了诗人的见闻感悟。
访益上人兰若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青莲宇:青色的莲花因花叶修广,青白分明,佛教中用以譬喻佛之眼睛。青莲宇就是诗题中的益上人兰若。
(1)诗的第二联写出了益上人怎样的生活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诗人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说,诗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合诗的最后一联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益上人生活在数峰之中的寺里,这里生长着青松、覆盖着白雪,静谧深僻,给人一种冷寂清幽之感。(2分)诗人用这种清雅的环境、静谧的气氛,渲染了益上人及其所居之寺庙的超俗不凡。(1分)
(2)诗人与益上人一起吟诗作赋,结束便拂衣而去;告辞归去时,听到的只有飘扬于云天之外的钟声,这是从诗的语言上表达出来的;(2分)而诗中那种二人唱和、欣然忘情的情意,和借钟声表达出来的对僧友的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却是无穷的。(2分)
1.试分析颔联中&入&和&生&两字的艺术妙处。(5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1.&入&字化静为动,本来一条弯弯曲曲的静态的山路用一&入&字,就有了动态之美;采用拟人手法,赋山间小径以情味,绘出了路的曲折狭窄之状,表达作者对友人所居环境的欣赏。(答对一点即可)(2分)&生&字则化无形为有形,本来山中的寒冷是诗人的触觉感受,是无形的,但是此时犹如从白雪笼罩的群峰慢慢升腾而起,表现环境的静谧;化被动为主动,本来暮寒笼罩山峦,此处却让山峦生出暮寒,让诗歌饶有情味。(答对一点即可)(3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典诗歌炼字的理解和掌握。运用修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和&化被动为主动&是炼字中最常见的艺术效果。答题时不但要能够答出上面这些艺术效果或者类似的鉴赏术语,而且要能够结合诗句作出实际分析,只答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等而无分析,只得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僧友隐迹山林、忘情俗世的恬淡生活的向往和离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3分)诗歌一二两联表现僧友所居环境的清雅静谧,有力衬托出益上人操行清白、志趣高洁;颈联写在僧友陪伴下畅游山林的喜悦;最后一联以景结情,衬托出离别之时对朋友的不舍之情。(3分)
【解析】格律诗讲究起承转合,环环相扣。这首诗一二两联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并以此寄托自己的人生态度;颈联叙事,直写山中的畅游,表现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尾联常用来直接抒情,但是这首诗却用景语作结,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参考译文】:
&&& 我独自一人,寻找寺庙,经过一片银白的沙滩、一条小路引我进入高山松雪间,几座山峰滋生出阵阵暮寒。山上僧人喜欢客人进山游览,打开林间寺阁请客人观看。吟罢诗赋,拂衣而去,只剩下寺庙钟声,回荡于云外蓝天。
  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说:&妙喜(自注:是径山名僧宗杲也)自谓参禅精子,仆亦自谓参诗精子。&这位批评家把自己对诗的领悟比作禅师参禅,确实说出了其理论的特色。所以《沧浪诗话&诗辨》就明确提出:&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在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江西诗派过于注重语言的技巧,追求理性的融铸,表现为构思上、修辞上的翻空出新,在严羽看来,不过是文字禅、公案禅,未入&第一义&。严羽希望能复归到唐人,尤其是王、孟诸人那种浑整圆融,思与境谐,神韵冲淡的诗禅倾向,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为此,他提出的方法是,既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又提倡对古人名作的&熟参&,通过反复玩味得其神,即所谓&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这与唐代皎然《诗式》中所说:&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正是相通的。简单地说,严羽是&以&不说出来&为方法,想达到&说不出来&的境界&(钱钟书《宋诗选注》)。而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往往力图符合其理论。即如这篇作品。
  首联&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两句写诗人独自启程,去远寻自己尊敬的益上人的寺院。&独&字写出了诗人的超然洒脱。他独来独往,身心自由,别无牵挂,贵在适意。&寻&暗示了益上人的住处地处幽僻,很难找到,所以必须去&寻&。青莲,就是青色的莲花,它的叶子长而宽,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常用来比喻佛的眼睛。青莲宇指寺院。&行过白沙滩&,暗示了可能走了比较远的路,可能还穿过了河流。&白沙滩&以少总多,代表走过的各种地形。
  颔联&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诗人走到松林之前,发现一条小路通入林中,远望群峰,寒气笼罩,散发着阵阵的寒意。&一径&说明人烟稀少,只有一径通幽。用一&入&字,说明路的窄小,在白雪覆盖的松林下,一条小路曲折蜿蜒,钻人其中。像一幅&寒山雪松图&,把雪松和小路的比例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在这样幽僻的地方,本来很少人来访。在这寒冷的冬天的傍晚,想必更是无人来访。今天诗人来到,山僧大喜,赶忙殷勤地带领客人参观自己的寺院。两个人一边游览,一边吟诗,沉浸在游览山林楼阁的惬意中。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诗人乘兴而来,游兴已尽,潇洒的挥一挥衣袖,踏上返回的路。看来,诗人不执著于外境,也不执著于友情。他心无挂碍,辞行以后,心地一片空净澄明,不喜也不忧,只有身后的钟声在回响,时断时续,恍若飘出天外,恍若飘人心中,那么静穆、幽远。
  诗人踏雪而来,又尽兴而去,不吝情于去留之间。庙宇、沙滩、青松、山峰自在自然。诗歌无一句不在写景,而又无一句不在写诗人从容淡?白的胸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亦尽得禅之三昧。
  严羽称赞盛唐诗的妙处是&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这首诗的结尾余味悠长,正如那若断若续的钟声,经久不绝。前人作诗往往以景语作结,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王维《观猎》的结尾:&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读者可以从结尾体味到诗人的意气风发。打猎以后,回首远望,踌躇满志;也可以想像到猎场的苍茫辽阔,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严羽这首诗的结尾更加空灵,既有形象&&傍晚的云,也有声音&&若断若续的钟声。这也许就是他所追求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吧。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严羽在《沧浪诗话》种提到宋试有哪三大特色_百度知道
严羽在《沧浪诗话》种提到宋试有哪三大特色
“以盛唐为法” 特点有 重兴趣的创作方法 自然浑成的美学理想 尚法的艺术主张 识辨家数的艺术鉴赏力 不知道你要多具体.、“以禅喻诗” 四...、“以禅喻诗” 三...观点有 一、“妙悟”说 五.,因为这可以写篇博士论文了、“吟咏情性 二
知道智能回答机器人
我是知道站内的人工智能,可高效智能地为您解答问题。很高兴为您服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以下试题来自:
填空题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批评宋诗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为诗,以()为诗,()为诗。 参考答案 文字;议论;才学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填空题 参考答案论诗三十首;戏为六绝句2.填空题 参考答案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3.填空题 参考答案心画心声总失真;潘岳4.填空题 参考答案清空;意趣5.填空题 参考答案清空;意趣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把宋诗的特点概括为_百度知道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把宋诗的特点概括为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把宋诗的特点概括为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沧浪诗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沧浪诗话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