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的人物到现在的英雄人物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文档分享。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军报》人物报道研究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军报》人物报道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20: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军报》人物报道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英雄一世,坎坷一生”的习仲勋--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英雄一世,坎坷一生”的习仲勋
】【】【】【】
  习仲勋是我党一位高级领导干部,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习仲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冲破“左”倾思想的重重阻力,为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毛泽东:&&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  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入党,1934年11月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春,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战争中连成一片,合并成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习仲勋任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成为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在村子的墙壁和大树上,毛泽东看见张贴时日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后来在瓦窑堡,毛泽东第一次见到时年22岁的习仲勋。这时,习仲勋刚刚从“左”倾错误路线的牢中被释放出来,毛泽东颇感惊讶:“这么年轻。”在陕北根据地,在少数老同志中曾有一种议论:“陕北救了中央。”习仲勋不这么认为,他说:“这句话应该倒过来:‘中央救了陕北’。”习仲勋说:毛主席和党中央长征尚未到达陕北前,陕北根据地外受国民党重兵“围剿”,内遭“左”倾路线的危害,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下级军事指挥员被枪杀、被活埋。毛主席不到陕北,陕北根据地就完了。毛主席晚到四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要不是毛主席&“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  1936年1月,习仲勋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同年6月参加西征,8月,习仲勋受中共中央委派再赴关中,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长达6年时间。期间,习仲勋先后担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分区专员、分区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执委、西北局党校校长。习仲勋组织领导关中分区军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斗争,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1943年1月,毛泽东亲笔为他书写“党的利益在第一位”题词,予以表彰。同年2月,习仲勋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培养典型,总结经验,领导大生产运动,增强了当地的经济实力,为巩固和发展“三三制”政权做出了很大成绩。在整风审干和“抢救运动”中,习仲勋抵制和纠正“左”的偏向,保护了干部和群众。1945年6月,习仲勋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受党中央、毛主席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当时,习仲勋只有32岁,由此可见毛泽东对习仲勋的欣赏程度。  1947年冬季,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各个解放区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运动中,苏维埃时期的老区、抗日战争时期的半老区,均出现与新区土改不加区别的现象和过激行为。1948年初,习仲勋在一个月内三次就“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问题”、“要注意克服土地改革中‘左’的情绪”和“按三类地区有区别地进行土地改革”等重大问题向党中央、毛主席致电,直言不讳地提出反对“左”倾行为。  在1月4日致中央和毛主席的电报中,习仲勋指出,如果按照一般做法在老区进行土改,一定要犯原则的错误,那种认为地主、富农占中国农村百分之八左右的观念在老区必须改变,否则势必犯严重错误。习仲勋认为,在老区发动群众运动,要坚决反对小资产阶级的“左”倾形式主义。  毛泽东对习仲勋的来信很重视,1月9日做出批示:“完全同意仲勋同志所提各项意见。望照这些意见密切指导各分区各县的土改工作,务使边区土改工作循正轨进行,少犯错误。”“华北各老根据地亦应当注意。”  1月19日,习仲勋就陕甘宁边区纠正土改中“左”的偏向再次致电毛泽东,提出由于义合会议(1947年11月西北局在绥德县义合镇举行的陕甘宁边区干部会议)潜伏一种“左”的情绪和晋绥的影响,土改一到农村,就发生极左偏向,并提出整改的意见。  不久,中央由周恩来起草的“关于老区半老区土改问题的决定”颁发各个解放区。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西北局工作中,习仲勋在工作实践中很好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涵义。  毛泽东夸赞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西北地区幅员辽阔,但是政治复杂,经济落后。习仲勋提出:一切工作都要在民族团结基础上采取“稳进慎重”方针进行。“争取各民族上层人士,争取宗教方面人士,然后去发动,不可颠倒过来。”这是习仲勋当时解决民族矛盾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前后,在青海,大小叛乱很多。争取青海省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户项谦归顺中央政府,便是习仲勋在西北地区解决众多民族问题中一个重要贡献。  青海省地处黄河上游两岸,地势险要,林深山高,住着昂拉部落,实行“政教合一”政治制度,项谦任千户职位,是青海有名的千户,游移不定,反复无常。藏族人民对共产党和解放区还不了解,项谦更是心存疑虑。青海军阀马步芳部发动叛乱,被人民解放军剿灭。平叛之后,残余叛乱分子拉拢项谦叛乱,让他出任“反共救国军”第二军军长。习仲勋认为,如何正确解决昂拉叛乱,不仅对解放昂拉藏族同胞关系重大,而且对于共产党在青海工作关系极大,甚至对甘、川、康藏区,乃至西藏也有重大影响,因此要求必须坚持在充分军事准备基础上以政治争取为主的方针,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首先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对于项谦必须采取反复争取,实行特别宽大政策。习仲勋不是单纯考虑项谦个人问题,而是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出发,团结包括藏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  习仲勋给青海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打电话,认为决不能采取武力。为了和平解决问题,习仲勋前后数十次派人争取项谦。项谦一度归顺,不久又反叛。受习仲勋委派,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藏传佛教大师喜饶嘉措(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去做项谦的工作,最终使项谦在日向人民政府投诚,此后再未反叛。项谦后来陆续担任了青海尖扎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毛泽东汇报了这一事情的前前后后。毛泽东十分赞赏,称赞道:“诸葛亮有个七擒七放,我们还多,我们来个十擒十放。”后来,毛泽东见到了习仲勋,开玩笑地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1951年春,新疆以乌斯满为首的叛匪残余势力在新、甘、青三省交界处抢劫,破坏民族团结,情况相当严重。加上新疆工作中出现了“左”的做法,使问题更加复杂。引起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严重关切。在提出西北土改问题时,中央和西北局特别指示新疆、西藏的土改工作缓行,即现在不搞土改。但是,新疆区党委不但拒不执行这项重要决定,反而提前进行土改,抓了一些当地少数民族及宗教界的重要人士,一时局面混乱,并出现逃亡浪潮。西北局严令新疆区党委停止这种做法并上报中央。毛泽东对此非常生气,将新疆区党委负责人召到北京,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责令他们改正错误并改组区党委。  1952年7月,奉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命令,习仲勋亲赴新疆解决民族纠纷事件,稳定了新疆政治形势。除撤换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外,毛泽东还两次交待习仲勋要将另一位负责人开除出党,措辞严厉。当时习仲勋对此事因特殊原因作了冷处理,未将此人开除出党,最后只以暂时降级使用了事。曾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的李瑞环同志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李维汉和习仲勋同志关于民族统战工作方面的讲话和著作,是我们当今民族统战工作的法宝。”&
(责任编辑:李彦增(实习))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改革开放35年来对越反击战的英雄人物事迹为什么保持沉默?!
图1:日6点5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广西、云南两线向越南发起全线反击,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至今已35周年。
图中擎红旗的士兵已经中弹牺牲,生前所在部队:35207部队65分队,姓名:张大权,职务:副连长,政治面貌:党员。籍贯:贵州省金沙人,汉族。文化程度:小学。1957年5月出生,1976年3月入伍。牺牲时间:日。授予战斗英雄。
图2:疲惫的战士靠着山石休息
图3:到河边为战友取水的战士已牺牲
图4:解放军阵地取弹片
图5:为了抢救伤员卫生兵也牺牲在战友身边
图6: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自制的贴有“祖国在我心中”字样的红旗上签名,表达保卫祖国的决心
图7:在猫耳洞用用压缩饼干桶装水的战士
图8:对越作战中以一敌百的一等功臣傅平山烈士奔赴战场前与爱妻最后的合影。
图9:从后方赶来前线的亲人,看到的却只是一方方冷冰冰的墓碑
图10:日,彝族突击队队员罗卜基在战斗打响前走出屯兵洞。这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王红摄(来源:中国青年报)
图11:受伤战士在浑浊的溪水中吸水
图12:战斗间隙看一眼亲人照片
图13:从湘西凤凰县千里迢迢赶来的95岁老人滕清莲终于来到儿子田拥华的墓前,禁不住老泪纵横“儿啊,三十一年了,娘可算看到你啦!”老人甩开手杖,一下子扑在墓上嚎啕大哭。滕清莲永远忘不了日的那个中午。
图14:对越南边境自卫反击战革命烈士陵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48集电视剧《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英雄榜
| 作者:张成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华影文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制作,吴子牛执导,马少骅主演、萨日娜、张嘉译、宋佳、印小天、何琳等众星参演的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8月8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并获得较高收视率,本剧打破历史政治题材的常规叙事手法,真实大胆地展现了一些从未披露的历史细节,无论是对邓小平形象的塑造还是中国历史进程的展现都广泛受到观众热议,本报就电视剧的艺术创作相关问题采访了本剧总编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邓小平研究专家龙平平。
记者: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角的影视作品有电影及同名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 ,此外就是2003年由丁荫楠导演的电影《邓小平》 ,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多,直到今年才推出这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
龙平平:拍一部反映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电视剧,是很多人多年的愿望。早在1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就有电视剧工作者想做这部剧,但是因为题材重大,创作难度大,在创作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当时没做成。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有关部门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牵头创作。2009年2月,我接到了创作任务。
记者:为什么选取邓小平同志1976年到1984年这段历史时期来表现?
龙平平:我们在接到任务的时候,有关部门希望我们坚持三条原则:第一是把时间段放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期间;第二是剧的核心是要反映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形象;第三是在剧中展现国家总体的历史进程。虽然剧中写的是8年的时间,但却是新的革命的开始,这8年对现在、对未来的中国都是举足轻重的。我研究邓小平30年,我觉得不光是我,而是所有人都和邓小平有缘,只要是中国人,无论多大年纪,生活经历是怎样,他的方方面面都和邓小平相关,因此,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决策,到今天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看来,历史问题有的有结论,有的没有结论,有的甚至随着历史的发展,还产生了争议。尤其是在社会矛盾凸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审视历史,厘清问题,达成共识,这些就更需要我们客观反映历史,从现象中看清本质。
记者:能介绍一下您跟本剧其他编剧的合作情况吗?
龙平平:我们第三编研部的职能就是做邓小平研究工作,我们是职业邓小平研究者。我们曾经做过12集电视文献片《邓小平》,此外还有不少故事片、纪录片都由我们参与编剧, 2003年公映的故事片《邓小平》就是由我编剧。但这次的任务难度太大,我们采取的是专家和作家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是专家,擅长历史、理论研究,思维方式是抽象思维,而文艺作品是形象思维,不是我们的专长,因此我们请了黄亚洲几位内行来参与创作。电视剧中反映的历史离我们太近,历史界有一条行规是当代人不写当代史,因为当代人很难看清当代的事,当代人来写当代史,会面临很多难题。但很欣慰,观众的反响很热烈。
记者:网上很多网友热议从未在荧屏上见过华国锋的形象,甚至还写了以前从来没表现过的“逃港” ,大家都认为这部剧有很多突破。
龙平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立下了首功,但这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写邓小平就不能抹杀第二代领导集体的贡献,剧中至少有50个以上有名有姓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现,有些领导还健在,电视剧都反映了他们的业绩。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说,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就是改革开放的英雄榜、光荣榜,我们创作这部剧的目的就是让后人铭记这些英雄和他们对改善中国人民生活的贡献。现在的年轻观众对清朝后宫的这点事如数家珍,对改革开放却很陌生,对当代却很陌生,因此,我觉得我们是有责任来创作这样一部有担当的电视剧的。除了华国锋,我们还客观展示了汪东兴、陈永贵等形象,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在荧屏上出现。除了人物,还有剧情上的突破,像田源贴大字报和“逃港”的这些戏在剧本创作之初就有,但过去在荧屏上没有表现过。有些史实不是不能表现,关键是表现的立场和观点。我们要客观写历史,包括展现华国锋形象和梳理他的贡献。
此外,本剧的视角不是仰视而是平视伟人。剧中,邓小平的第一次出场时并不是领袖,而是个平民,命悬一线,正端水给儿子擦身,交代后事。这是非常生活化的处理,也是我们创作之初就比较坚定的信念,老爷子在搬家后回忆追求卓琳的往事后,突然拥抱卓琳,并说“家庭是个好东西” 。这是老爷子原话,当然,拥抱卓琳的剧情是艺术化的处理。但这也说明一位老人能在最后20年改变几亿人的命运,离不开温馨家庭的支持。这也是一种创作上的突破。
记者:为什么要在剧中虚构田志远父子和夏默这条线索?
龙平平: 2003年,我写的那部电影《邓小平》因为太真实,有的观众反映太像纪录片了,故事片的特色反倒不明显了。这次我们吸取了教训,艺术处理更突出了,我们设置了两条线,历史中真实人物是一条线,再虚构一条线。田志远和夏默虽然是虚构的,但他们历史原型有很多,他们是整合了多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而创作的,他们代表了一批人。夏默就是典型的知识型党员干部,他们冲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面;而田志远在很多部门工作过,正好把剧情串起来。田源、夏建红是咬着牙坚持追求真理的青年。不仅领导有追求真理的精神,人民也有这种精神,通过这两条线,反映了当时上下合力促成改革开放的局面。田源本是高干子弟,为什么后来会去卖煎饼,这表达了那代年轻人的志向和胸怀,而田源这个角色有我的影子,包括当年参加高考和后来遇到的困难。现在微博上热议《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很多观众是当年参加高考的那拨人。邓小平在日恢复职务,而8月6日就拍板恢复了高考,这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抉择,是石破天惊的一笔。后来,北大开学时,新生入学,竟然有叔侄一班,夫妻一班,师生一班,这也是千古奇观。
记者:您一直说创作面临很多难题,能具体说说吗?
龙平平:主要是时间紧, 6月5日我们送审, 8月8日就要播出,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据我了解,电视剧共拍摄了112天,演员连看监视器回放调整的时间都没有。我们的送审范围很广,但这次审片的过程让我很感动,我们得到了中宣部文艺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最后审片的过程中,因为时间太紧,我们对中宣部文艺局的领导说,能不能10天之内就给意见,但是3天之后,我就接到了他们的电话,说前20集的修改意见已经出来了,如果不是中宣部领导的这种分段修改的策略,这部剧也不可能按时播出。第二个难题是塑造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像不像就是第一大难题,如果不像,还谈什么客观,就我现在收到的反馈来看,比如华国锋,很多人讨论的重点并不在于他像不像,而是这个荧屏形象的突破性,那这实际上说明,我们的塑造还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已经不觉得像不像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此才进一步讨论更深入的问题。
至于整个剧本创作,光大纲我们就修改了十几次,经过5轮试写,大稿修改3次,一稿有60万字,最初的剪成版本有60集。
整个剧本,我们按结构分了三季,第一季是从粉碎“四人帮”到小平同志请缨主管科学教育工作;第二季是反映历史转折,即党的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三季则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第十二届三中全会,这其中有改革开放的大潮,有社会关系的调整,香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这些历史的大脉络,我们不能落下,曾经也有过彷徨和犹豫,想不啃这些硬骨头,但后来一想,这个问题也不能甩给后人写,如果我们都不敢写,那后人会写成什么样?于是,我们便迎难而上了。
记者:有学者反映邓小平在得知“四人帮”被粉碎后,说的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但电视剧中却改成“我还能再干20年” ,这是为什么?
龙平平:刚开始我们写的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后来,改成这句话是因为更符合电视剧的特性,而且这句话,小平同志也在别的场合说过。这句话反映了小平同志为党和国家继续服务的心态,而且电视剧后面的剧情呼应了这句话。
记者:这部剧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真情流露,比如电视剧一开始邓小平的慈父形象,和他追求卓琳的往事回首,以及那句感人的“家庭是个好东西”的台词,作为编剧,您印象最深刻的情景是什么?
龙平平:知青返城的那场戏,我相信观众看了之后会泪奔的。2000万知青,其中有一半是一天能吃3斤粮食的大小伙子,很多人担心,让他们回城,城市能负担得起吗?但是小平同志的一句话, “让孩子们回来吧” ,千言万语都凝结为这一句话。你想,再过两年,这帮知青在当地扎根,娶妻生子拖家带口的,还能回来吗?此外,还有宋佳饰演的曹慧,也改变了过往荧屏上马克思主义小老太太的陈旧形象,而是一位慈爱的母亲、贤淑的妻子。
记者:现在看成片播出,您有什么遗憾吗?
龙平平:尽管在创作过程中看了无数遍,但每天看成片播出,还是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片中有一句“高三学生不会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台词,这就是个疏漏,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高三,我要跟观众道歉! 张成
扫一扫二维码 加“微观上海”微信号求中国从革命到现在的英雄事迹(简单概括就)举几个典型的 有名的
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徐说一下,邱少云是抗美援朝英雄.抗战英雄人物有好多啊,像左权、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徐向阳.向阳存瑞、叶挺、徐向阳邱少云 狼牙山五壮士 刘忠:1936年黄埔军校11期学员,就读于成都北较场.分别参加了1938年武汉会战、1939年长沙会战,期间由排长升为营长,左手臂被枪打穿负伤.1946年退役,在隆昌的兵站工作.于1995年去世,享年83岁.孙震:1892年出生,成都人.1935年担任国民革命军29军副军长,1937年担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并参加了山西会战.1938年担任22集团军总司令,驻扎在山东临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之后,22集团军在湖北襄樊一带与日军周旋,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7年孙震被升为国民党陆军上将.1949年底去台湾,1985年于台北去世,享年94岁.罗昌举:经历了1938年的成都大轰炸.1940年在重庆就读于国民党国防部38技校.1942年考入空军11飞机修理厂,抗日战争中在凤凰山机场作为一名地勤人员做出过很多贡献.抗战胜利后调任77空军留守站任负责人.1949年担任西南空军司令部(原国民党西南航空站)第四中队的分队长.1954年后,一直在地方担任技术工作至2003年才退休,现年83岁.张文志:1934年仍是个学生的他满怀救国热望投笔从戎,在广安加入杨森部队,并考入干部大队,一年半后升为排长.1936年随杨森部队撤出四川,转战贵州.从贵阳日夜兼程参加上海保卫战,成为部队中仅剩的军官,并于火线中升为连长.1939年参加了长沙会战.同年,调入黄埔军校学习.左权(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之一.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政府针对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返回中国,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与彭德怀一同指挥针对日本军队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战果.1942年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百度的抗战吧中有 实际上抗战英雄人物的事迹太多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个人推荐你去看看八百壮士和喜峰口抗战的事迹,网上有很多相关报道.喜峰口抗战:公元一九三三年初,日军侵占热河,进逼平津,长城抗战全面爆发.宋哲元所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临危受命,开赴喜峰口一线,据险抗敌.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亲临前沿,指挥督战;一零九旅旅长赵登禹身先士卒,裹伤陷阵.全军将士挥舞大刀,浴血拼杀;关内民众舍生忘死,奋勇支前.硝烟弥漫,日月因之失色;刀光闪烁,倭寇为之胆寒.自三月九日起,战数昼夜,毙敌 五千余.日酋哀叹:“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荣誉尽丧于喜峰口外!”捷报传开,举国振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唱彻华夏.八百壮士: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在战役的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与此同时,上海人民也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支持和鼓励着壮士.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慰问品、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入了四行仓库,支持壮士们抗击日军.战至30日,守军接到了撤退命令,中国守军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狼牙山五壮士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张骞出使匈奴、苏武牧羊北海边、文天祥为保国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戚继光率兵抗倭、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国义无反顾,李大钊、陈潭秋视死如归,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为还我河山而爬冰卧雪,甘洒一腔热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献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稳如泰山……...
很多!无法概括!
毛岸英 .dengdeng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杨靖宇吃棉花坚持抗日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