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为什么高度重视传承华夏文明作文的传承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的答案
为你推荐的视频
为你推荐的作文我给文章打分
新闻排行榜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所关注、所思考。
  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河北正定古城、黑龙江哈尔滨731遗址群、首都城市规划……无论是对有关报告的批示,还是到地方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并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在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伟大民族精神。
  保护文物使命神圣: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它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然而,经过70余年的风雨侵蚀、冻融破坏等,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731遗址群部分旧址破损严重,甚至被挪为他用。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份反映该遗址群破损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应加强修护工作”。
  731遗址群修复工作立刻被提上日程:731遗址群核心区改造工作开始实施,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本部大楼修缮及展览提升工程正式启动,陈列馆新馆开工建设,史料搜集和文物征集逐步开展……
  文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文物保护,也始终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针对一些文物保护措施不力,习近平就严肃批评有关负责同志:“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关心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的抢救和保护,更是至今仍让很多人记忆深刻。
  当地86岁的王月明老人告诉记者:“当年的事情仍历历在目。习总书记对文物价值的深刻认识,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让我们特别感动,也特别受鼓舞。”
  曾经,福建发现最早的有人类活动的地点是三明市清流狐狸洞,距今8000至1万年。然而,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一经发现,就把福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
  但15年前,万寿岩遗址却一度面临挖掘机和炸药包的威胁。
  王月明等一些当地老人先后写了呼吁书、紧急报告向有关部门报送。
  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对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习近平在批示中强调,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批示深刻具体,感情溢于言表。
  如今,该遗址正在变身成为集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传播、闽台文化渊源研究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
  “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作的一系列批示准确鲜明地点出了文物的价值所在。”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物是民族历史的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一旦被毁就不可追回了”。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深厚感情,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巨大动力。
  这是摸清家底的重大举措。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2013年4月起在全国展开,普查登记工作将于2016年底基本结束。届时,各类藏品将以名称、保存状态、年代、来源等14项信息入库。
  这是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近年来,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大幅递增,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年增幅40%以上,资金支持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对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及贫困地区给予了更有力的支持。
  这是抢救重要文物的刻不容缓。如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延安西北局旧址等工程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成效,黄田村和呈坎村古建筑群一期维修工程、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和残损构件加固工程等全面启动。
  这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执法力度。2014年,国家文物局督办文物违法案件64起,重点督办和严肃查处徐州市韩桥煤矿旧址损毁案、阿尔山市阿尔山车站损毁案等法人违法案件等。
  “保护文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绝不能让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受到损毁。”——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深刻体会,也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应当受到严格保护。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落实对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的维修改善工作,尽早恢复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明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主管部门责任,对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进行一次排查,有类似阜新情况的,务必抓紧进行维修,切实做好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9月,一份反映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遭破坏的报告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案头。总书记对此写下上述大段批示。&
  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如何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更好发挥文物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有着深入的思考——&
  2014年2月,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在其他场合,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坚持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价值。&
  ——充分发挥抗战文物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相关地方和部门迅速制定《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立即对186处国保抗战文物遗址进行逐一排查,启动46个抗战文物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项目,新增29个国保抗战文物开放点,新建9个纪念馆陈列馆,24处抗战文保单位增加开放面积,55处抗战文物点实现展陈提升。&
  ——盘活馆藏文物资源,用主题展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展览日趋活跃,展藏比例不断提高,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目前,我国博物馆总数达4000多家,每年举办2.2万个展览,年接待观众6亿多人次。&
  ——积极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让文物蕴含的价值融入人们生活。如开展文物和展览精品的数字产品试点和智慧博物馆试点,让公众足不出户轻松游历主要博物馆;观众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或电脑分享精美艺术与文物,分享参观体验;观众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看”到复原的遗址等。&
  日,“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为展览题写序言指出,这次展览展出来自中国27家博物馆的450多件精美文物,从多个侧面展示中国汉代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传递中华民族不断进行文明创造的智慧结晶。从这份中国文化珍贵遗产中,法国和欧洲观众能够更为形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让文物活起来”还意味着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
  丝绸之路文物展、中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展等一系列文物展,正作为“外交使者”“国家名片”,日益成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活起来”的文物,正走近百姓、走向世界。
  树立正确保护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书写城镇化与历史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这句话,激发无数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
  古城风貌千篇一律、文物保护方式过于简单化、盲目恢复历史遗迹……在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事业面临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双重任务和挑战。&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更深切的关注、更深入的思考——&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他在序中写道:“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特别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
  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就对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对立起来的行为提出警示:“如果说以前无知情况下的不重视还可以原谅,那么现在有认识情况下的不重视,那就是意识问题、政绩观问题。”&
  2013年8月,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上,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2013年11月,总书记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报告作出批示强调,“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
  2014年2月,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014年9月,在一份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缺失的相关材料上,总书记批示指出,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这是对文物保护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文物保护提出的更高要求。这些重要论断和要求,也成为我国开展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遵循。&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发布,明确提出“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
  2014年4月,中央有关部委联合出台指导意见,提出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防灾安全保障、保护管理机制,逐步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综合能力。&
  在北京、在河南、在山东、在重庆、在山西……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不断细化出台各项政策举措,在遵守文物保护基本原则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探索着各具特色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新模式。&
  ——2014年6月,湖南省召开全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宣布全面启动重点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工作。&
  ——2014年12月,《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议通过。规划全面梳理市域范围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提出真实性、整体性、活态保护、地域特色、适度利用等保护原则,为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
  ——山东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民众,如大运河申遗工程直接间接受益民众超过500万人,泰山、岱庙、颜庙等3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成为重要的旅游观光目的地等。&
  ——福州市近年来先后投入40多亿元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工作,全面梳理老城的历史记忆、古城符号和福州元素,彰显古城风貌。时至今日,经过多年持续接力保护,福州古城“三山两塔一条街”总体格局,及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保存较为完整。&
  真实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发展中保护,一幅城镇化与历史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国文物事业必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独特作用。&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 记者隋笑飞、吴晶晶、周玮 参与采写记者徐扬、白林、王建、刘旸)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本月排行TOP10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传承优秀文化
提高领导素质
一、对优秀文化的认识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定义,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这样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都称之为文化。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义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与阳刚相对的&阴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将文化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又与之相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文韬武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等。
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有时也指以文化人,用文化的东西来教化人,使人变成一个文化人。总体说来,文化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表现和传承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知识体系、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的有机体,是人类社会在征服、改造、人化自然和自我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的结构有表层、深层、核心的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形成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有高雅文化、先进文化,也有庸俗文化、落后文化,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2.文化的特征
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在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里,文化都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丰富的过程,每种民族文化都有历史性、群体性和影响性三个特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个性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文化意蕴,这也就构成了其民族存在的价值观和生存方式。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植根于持续发展的农耕经济,是中华文明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形成了儒、道、释三教合一,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形态,反映了中国的伦理价值取向,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从历史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3、文化的作用
于丹认为文化是一个动词,即文而化之,化育人心,它给人以大格局、大眼界和更多的可能性。眼界的高低、格局的高低决定人之高下。于丹用《庄子》中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指头粗的小树只能当柴烧,碗口粗的树可以作檩子,合抱粗的树可以作栋梁,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独立于旷野之上,就是&神木&了,人们不会用刀斧伤害它,它也给人带来荫凉。一个小葫芦瓢只能用来舀水,一个巨大的葫芦不能拿来舀水,却可以带你浮游于江海之上,所谓大材有大用。她认为文化就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的人化,化人的效果决定人是朽木还是栋梁。因此,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人、熏陶人和塑造人。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人又借助于已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地憧憬明天,创造未来。
(二)什么是优秀文化
1.优秀文化的概念: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和独特个性的集中体现,包含着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其忠诚爱国的道德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的坚韧意志、恭谦礼让的处世品格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同理想,是数千年文化积累与沉淀的结果,是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华夏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
胡锦涛主席曾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文化兴,民族兴;文化衰,民族衰。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有许多东西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着。因此,我们在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更不能忘记我们的优秀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化元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延续和发展,让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继续绽放光芒。
2.优秀文化的特征:
优秀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来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优秀文化是华夏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尽管中国古代是较为封闭的社会,但中国优秀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学说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优秀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传承优秀文化)&&&&&&&&& 
1.优秀文化沉淀悠久历史,承载民族精神。英国著名哲学家唐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孕育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培养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与德行气质。中华文明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尽天灾人祸而生生不息,遭受种种挫折却巍然屹立。炎黄子孙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理想信念中发扬着&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拼搏精神,龙的传人在&不受嗟来之食&的气节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的铮铮骨气。中华儿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我们底蕴厚重的中华优秀文化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孔孟之道&、老庄哲学、诸子百家、圣达先贤,中华文化历五千年而传承不衰,经数十朝更光芒四射。
& &&2.优秀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并强调,&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它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社会心理的深层,同人们的行为标准、思维模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处世态度与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动力,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文化修养。
&& &3.优秀文化具有的不朽价值是时代意义的生动证明。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华优秀文化渗透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我们党提出实事求是的路线,提出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方针,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合乎逻辑的推进和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优秀政治成果。&和谐&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中华文化素以&亲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为理想,我们之所以遵循&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因为&人本精神、民本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主流。西周周公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开启了中国民本思想的先河。《六韬》中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命题,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董仲舒提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等思想,与今天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源的。&大一统&思想,是儒家倡导的、植根于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重要思想观念,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维护民族生存发展、抵制民族分裂、促进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
三、优秀文化的启示(优秀文化给我们提供的借鉴,解决传承些什么的问题) 
优秀文化贯穿中外,纵横古今,范围宽泛,其内容博大精深,不是一时半会所能说清的问题。下面只能挂一漏万,粗浅地谈一下优秀文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启示。当前,我们正在奋力实现&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大力推行&三加一&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所面对的世情、国情、党情、县情、民情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就是要对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用优秀文化滋润心灵,鼓舞人心,构建起共同的精神家园。优秀的中华文化可以给我们提供以下方面的借鉴:
1.修齐治平、胸怀天下的人生理想。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不断接受文化的影响,由生物意义上的人变成文化意义上的人的过程。先辈的引导与教诲,社会的褒扬与惩戒,无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着某种文化理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道德理想和人生态度,将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水准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屈原上下求索的忧国思想,孟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民意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无不体现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正是因为这样强烈而深沉的文化基因一代又一代的因袭相传,影响并塑造了人们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2.仁者爱人、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中国文化强调仁义忠恕、诚实守信、重情重义的道德操守。在整个中华优秀文化中,仁爱诚信的道德准则贯穿始终。它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诚为基、以义为重,其目的在于感染人、熏陶人、教育人,培养出讲究忠诚、宽以待人、勤奋进取的有用人才。《周易》中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论语》里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强调朋友间忠诚、宽厚的相处之道;《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强调尊老爱幼、尊重他人的为人之道;《论语》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这些论述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中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体、社会、自然等各种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意义。孔子的&君子忧道不忧贫&、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等诗句,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爱国理念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视死如归的邓世昌,一直是国人的榜样和楷模。中华民族仁爱、诚信、重情义的传统美德,有助于领导干部充分认识道德在人格完善中的作用,从而积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道德实践,塑造完美人格。
&& &3.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儒家文化倡导的生生不已、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正如《周易》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它体现为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毅品质,体现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进取精神,体现为&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锲而不舍的精神,体现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吃苦精神,体现为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推销自己仁政主张的执著精神,体现为司马迁著《史记》、孙膑修《兵法》彰显出的抗争精神,体现为杜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傲岸风骨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先贤们不仅留下了千古名作,更留下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风骨,它督促人们不断追求独立完善的人格,成为民族奋进、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人格特征,形成了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这也是现代人通向成功的必备素质。
& &&4.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的人生哲学。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以各家学派互相包容为基础的,汉以后,占据中国封建社会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也是融通了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家思想。到了唐代,不仅让外来宗教&&佛教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以其博大的胸怀容纳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从而丰富了汉唐文化。正如《国语》中所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也正是这样的文化传统孕育了中华儿女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谦虚包容的民族才是海纳百川的大气民族。正如《论语》中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诗经》说:&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周易》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的是谦恭虚心、和谐包容的优秀品质,否则便会被视为狂妄傲慢、夜郎自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是中国人所看重的,提倡尊重他人,规劝人们要&兼爱&、&非攻&,主张彼此信任、互相包容。&厚德载物&作为协调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道德准则,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领导干部要善于调整人际关系,调节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注重协作精神、团队精神、谦让精神,这样易于形成合力,推动事业前进。
我国优秀文化中有许多谦虚求教、礼贤下士而成就大业的美谈。春秋时祁奚举贤,对内不避亲,对外不避仇;晏婴劝齐景公要知人善任,李斯劝秦王收回逐客令,信陵君于大庭广座之中给侯赢引路牵马,刘备三顾茅庐等,至今传为佳话。由于他们谦虚谨慎,礼贤下士,因而取得了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安居乐业的政绩。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度的党性觉悟,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党和国家、民族的利益,把党的政策同优秀文化中的求贤兴邦融会贯通,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典范。刘邦和项羽争天下而以弱势完胜天下无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出身亭长、力穷势孤的刘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自由发挥:(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刘邦高唱《大风歌》,项羽悲吟《垓下歌》)】当谈到胜利的原因时,刘邦说:&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吴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吴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谦虚谨慎,纳贤用贤是古代王者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今天继承它,仍会大有裨益。
5.知行合一、廉洁自律的处事原则。知行合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贤们遵奉的宗旨,&勤于学、力与行、敏于思&的务实态度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礼记&杂记下》指出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体现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联系时下社会上学用&两张皮&、言行不一的现象,我们更应该回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学术的原生态。
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开篇便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言&自天子以至庶人,以是皆以修身为本&,其发扬善德之意,积极入世之意,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司马迁曾说&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立德是人生最高层次的追求。作为领导干部,立德的基础就是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中国文化认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些和当今反腐倡廉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优秀文化特别强调立德立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县委郎书记的话说就是&做阳光人,干阳光事&。古人说风行草偃,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今天来说,就是领导为群众垂范,教师为学生垂范,父母为子女垂范,正下先从正上起,不但言传更重身教。
四、 如何传承优秀文化,提高领导素质(怎样传承以提高素质)
中华优秀文化所包含着的丰富精神内涵,使其对人作用的时间越长便越能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从而对我们起到调节思想情绪、促进潜能创造、培育道德观念、激发审美想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搏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宝库,长期社会实践中积淀的独特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了我们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确立了自己辉煌的地位,这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是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最好教材。因此,领导干部文化素养的提高应注重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1.继承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增强领导干部的全局观和协作观。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透露出人的生命价值与天地生生不息的价值相统一,彰显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统一的理想特征,它将人、自然、社会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整体为基础、消融个体的文化心理,高扬个体的社会人格。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曾发表了一份联合宣言,其中写道:&21世纪的人类生存,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我们知道孔子的智慧之一便是&和&的思想。《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和,和谐,恰到好处,是一种境界,是以忠、孝、节、义等伦理纲常规范个体及其与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因此,领导干部应加强学习中国传统美德,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国家至上的全局观,以古代优秀志士的良好事迹进行自我感染,以他们的高尚品格进行自我引导,这样才能在工作中确保自己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定政治方向、端正的思想工作作风,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遵旨意识。如果领导干部都能从全局出发,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在工作中善于合作、乐于合作、敢于合作,挖掘集体智慧,发挥整体优势,上下协作,就能取得各项事业的和谐共赢即双赢的智慧。
2.继承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胡锦涛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发愤图强、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日月星辰、四季交替永不停歇且没有差错,君子更当效仿,奋发图强、永不止步。孔子十分重视刚毅和自强,认为有志之人,既要刚毅有为又要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自律的时代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高,明确自身的使命,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领导就是责任,不断修炼自己。《中庸》说&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自迩&&&自最近处;自卑&&&自最低处,这是告诫人们,心中有大志,但行走要踏实,勤勉,方能及远、及高,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凡事从基础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切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 &3.发扬民为邦本的民主思想,增强领导干部的的服务意识。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尚书》中记载:&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苟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些论断体现了民本思想作为儒家政治理论的基石,是处理君民关系的准则,是儒家文化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因此,领导干部要以民本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将工作能否得到服务对象认可,人们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推动了本单位或部门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准绳,要将管理转化为提高效率、服务工作的得力工具,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建设廉洁高效机关。
& &&4.发扬厚积薄发的钻研精神,增强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论语》说,学习要&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学习观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重要的意义,在全国上下大兴学习之风、倾力打造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机关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以优秀的的中华文化为基点,倡导终身学习、善于学习的理念,在学习中实践、在工作中升华、在生活中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7.1讲话》中说:&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同时,积极发扬谦虚踏实的学习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中庸之道。孔子曾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领导干部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形成美的道德、美的心灵、美的人格,才能以自身的&君子&之风去感染周围的人。同时作为领导干部要勇于创造、大胆创新,在自身基础扎实、知识宽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前提下,提升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5.加强文化修养,提高领导管理能力。&舵手不努力,耽误一船人&。 领导工作的要义就是带领好一班人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并以个人的魅力影响所带的团队健康向上,充满希望、生机和活力。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其工作能力的高低、个人学养的魅力以及美好仪表的展示,将直接影响到所带领的整个团队的精神状态。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效反映着其综合的素质修养,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品德修养等方面。领导干部可以通过提高文化欣赏水平与艺术鉴赏能力来培养自己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更加敏锐的观察力,积极进行应有的内功修炼,从而对履行本职工作进行更为深层的思考,就能更好地认识和洞察社会发展的趋势,洞悉为政之要,准确地认识、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能在自己的领导岗位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文化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丰富的过程,只有探索和选择一个能够适合个人发展的修养途径,才能达到促进自己,涵养自己,提高、发展自己的目的。要克制自己过度膨胀的物欲,控制自己过度膨胀的权欲,不做俗不可耐的物欲奴隶,以&居求安乐食求饱,富不润人德润人&自勉,一箪食、一瓢饮,足矣。注重个人的学养和修为,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要恭谦礼让、遇事讲究秩序和规矩。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组织,在本职岗位上实现服务人民与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服务社会和个人理想、工作与事业的相统一,相促进。
6.多角度审视观察,培养超前意识。现代领导者所面临的环境和工作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除应掌握一定的专知识外,还要注重以文化欣赏的目光与外界和他人接触。一个知识渊博和具有修养的领导者,能够以个人的能力与魅力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文化修养是领导干部的智慧之源、道德之根、人格之魂,他支撑领导干部的精神信念,影响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体现着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决策水平。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了领导者的领导力和感召力,同时也展现出鲜明而独特的个性魅力。如果领导文化修养不高,又不注意学习,就会在群众中缺乏威信,很难有效行使领导职责。群众最喜欢既有正气又有才气的领导,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应加强学习,不断从优秀文化中吸取智慧,不断拓宽人文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广博的学识、较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证政治上的坚定、道德上的纯洁、领导能力上的提高,做一名适应时代要求、勇于担当、能够担当的领导干部。
&&&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多角度、多层面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优秀文化,在工作实践中讲求领导艺术,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才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干,调动一班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有序、安定、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走在本领域工作的前沿,并从较为被动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转变到富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工作上来。领导干部既要注重学习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过去和现在,又要学习了解现代文化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特别要注重学习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文化特点,以便借古鉴今、博采众长,继承、发展、创建本部门本单位的优秀文化,从而以着眼于未来的眼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培育民族精神,提升发展自我。诗人歌德曾说,科学和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将消灭。世界各民族都以不同方式表达着各自的思想和情感,不同区域的文化都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从而形成了各具风格的文化艺术形式。所以说,越是民族的文化艺术越是世界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民族文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精神也由来已久,在各个历史各时期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志士仁人,都是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以其文化情操的支撑造就了自己的成功,培育了自己高风亮节的民族精神。
因此,领导干部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如果自觉地进行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提高,就会自觉地践行、倡导真善美,以自己真善美的行为带动和影响社会,对假丑恶等不健康内容甚至是反动思想倾向予以有力的抨击和抵制。因此,注重加强文化修养,培育民族精神,不仅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在真善美与假丑恶上的甄别能力,也有利于领导干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群众威望、社会公信力极大攀升。因此,领导干部提高文化素养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产生信任感和凝聚力所应该十分重视的重要方面,是领导干部自身得以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学习,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领导干部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这种个人修养的魅力成为无声的命令,影响、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健康向上。
结束语(孔子的启发)
中华文化的核心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曾如此描述自己的成长过程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讲在人生长途中诗歌和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充实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而礼则有协调人际关系和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诗、礼、乐三者相互联系方能立于人世,学有所成。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是人民,&天命&是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命令&。 &畏大人&中的,&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对父母、长辈、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应有敬畏之心,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吸取与参考。&畏圣人之言&,是叫我们去读书,因为许多总结历史经验的好书,都是 &圣人&也就是历史上有知识有道德有建树的人写的,抱着敬畏之心从书本上学习,并付诸实践。
孔子还说君子有 &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就是说: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有三件事情时刻警惕和戒备:年轻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贪图酒色;壮年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争胜夺强;老年疲惫衰弱,不可以贪得无厌。新时期领导干部一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特别做到如履薄冰,将一个 &畏&字,一个 &戒&字放在心上,时刻警醒自己保持头脑清醒,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拿的不拿,敬畏工作,敬畏事业,敬畏人民。
孔子还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意思是爱好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爱了,知道廉耻就接近勇敢了。胜己者,胜人。人最大的勇气是战胜自己的勇气,而这样的勇气,孔子说是 &知耻&的结果。这些论述无论对我们做人做事还是从政为官都极有启发和现实意义。
其实不独是孔子,每一个人的人生尤其是领导干部,都有一个兴、立、成的过程。&人生如歌&是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有起有伏,有慷慨激昂,有低回流转,最终汇成一首美丽而动听的乐歌。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珍爱人生的每一个音符,让每一个足迹都值得骄傲。担任领导职务是我们人生长歌中的最具活力的一段乐曲,工作并快乐着,生活并快乐着。岁月是流逝的,精神是永存的,文化是永存的,愿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能演奏好这一段乐曲,唱响我们的公仆之歌!
【字体: 】【】【】【】
没有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