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精准扶贫,有吗,宁夏固原西吉县西吉县夏大路有吗,你们看一下有他们的房子快要

关于 && 新闻
热播电视剧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来源:&&&&
&&&&&&字号
  相关链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决实现两个“确保”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吴忠市市长喜清江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熟悉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他直面脱贫攻坚必须攻克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为我们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宁夏党校教授狄国忠认为,“十三五”时期,宁夏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宁夏还有9个贫困县(区)。这9个县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解决好总书记提出的“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问题。要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宁夏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郭虎表示,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本身就具有扶贫功能。总书记对教育在扶贫开发全局中的位置做了精确定位,强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非常精辟。“十三五”期间,宁夏教育系统将围绕扶贫攻坚主旋律,主动打好教育扶贫仗,把精准扶贫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中。
  自治区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志强说,人社部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服务群众最直接,关系群众利益最密切,在脱贫攻坚中,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立足人社部门职能实际,积极作为。
  喜清江表示,吴忠市目前还有15.6万贫困人口,吴忠市正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研、算账和分类研判。将从任务分解、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工作措施、扶贫成效等方面,对脱贫攻坚进行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脱贫成效监测评估体系,精准评价脱贫效果。
  固原市委常委、原州区区委书记杨文说,总书记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增强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实现小康梦的信心和决心。原州区将用3年时间完成7.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到2018年实现贫困县(区)“摘帽”目标。
  隆德县县委书记袁秉和说,2.65万贫困人口是隆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啃的硬骨头,全县干部群众将咬定小康目标不放松,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合力攻坚拔寨,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吴忠市委常委、同心县县委书记马洪海表示,县里将坚决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众志成城地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为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县里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建立了2.6万户、9.44万贫困人口档案;为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建立起一个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2010年前,盐池县花马池镇刘记沟村农民张彩萍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她通过2万元互助资金和妇女小额贷款,滚动发展滩羊养殖,规模逐渐壮大。今年,她家的滩羊存栏达到3800只,年收入20多万元。张彩萍说:“是金融扶贫这种精准扶贫政策,让我精准地脱了贫,有了今天的富裕生活。”
  “五个一批”工程是人类脱贫攻坚的伟大创举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狄国忠认为,“五个一批”工程是人类脱贫攻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7000万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准路线图。
  郭虎表示,教育系统将把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作为创新教育扶贫的主动力,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狠抓责任落实,科学规划时间表、路线图。通过释放深化教育改革红利、加大学生资助力度、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实施职业技能致富计划、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全学段结对帮扶等一系列举措,提高素质,拔掉穷根,为我区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冯志强说,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技能素质弱的实际,自治区人社厅将采取政策倾斜,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每个外出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务工就业技能。同时采取“订单式”培训和劳动者个人自愿选择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生态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力度,指导生态移民依靠科技和自身技能增收致富。要加强社保体系建设,提升参保质量兜底脱贫,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使广大居民应保尽保,鼓励进城务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参加职工医疗、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切实使贫困地区广大参保群众和生态移民看病贵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缓解,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不断提高。
  西吉县劳务经纪人蒲芸霞从业已经快14年了,她为县上近9000名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了“红娘”和“保姆”式的服务,很多人因为由她牵线“走出去”而改变了人生。“眼界决定出路。总书记讲话中强调,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这让我心中为之一振。”蒲芸霞说“十三五”期间,县上应当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喜清江说,吴忠市规划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脱贫8.39万人,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3万人,通过易地搬迁脱贫1.12万人,通过社保政策兜底脱贫3.09万人。将强化三项保障措施: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贫困县每年新增财力的30%用于扶贫;加强精准管理;创新扶贫开发政府、社会、企业、慈善组织等共同参与方式,建立扶贫资源与脱贫需求有效对接机制,引导社会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汇集,形成合力。
  杨文说,按照总书记“五个一批”要求,原州区将对建档立卡户归类,逐户逐人明确帮扶对策。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开展金融服务、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生态补偿等措施实现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实施异地搬迁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袁秉和说,隆德县将精准实施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推进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实施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劳动密集型工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三大计划”,使缺乏劳动技能的11400人脱贫致富;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将不适宜居住区的3260人搬至中心城镇、工业园区聚集,促其增收;通过生态补偿对生活在六盘山外围的560名贫困人口进行技术推广与培训,确保稳定增收;通过发展教育,对3280名中高职院校学生实施免费教育计划;通过政策兜底,整合各类资金,扩建沙塘敬老院,建设县城养老中心、第三敬老院,集中供养7640名无劳动能力老人。
  马洪海说,为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同心县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稳定解决4万余人扶贫问题;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集中建设300户至500户左右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的新农村;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将有劳动能力的1000余人就地转成护林员或生态保护员;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稳定解决1万余人贫困问题;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将农村鳏寡孤独、因病因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2500余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百姓对“五个一批”工程的实践与幸福
  海原县西安镇园河村党支部书记朱高岳说,“五个一批”工程是对我们基层脱贫致富经验的总结,来自于实践,又指导我们的实践。
  他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特别认同。园河村有着优质小茴香资源,村两委班子主动联系企业,采取“企业+协会+党小组+农户”的运行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进了小茴香产业化、规范化发展。去年西河村人均小茴香收入达2500元。
  彭阳县白阳镇陡坡村农民姬成,养了10头牛、30只羊,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就地脱贫,感觉生活越来越幸福了。他说这要感谢政府给予的产业、金融和技术指导。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让贫困户能养牛、会科学养牛;并帮助贫困户疏通销售渠道,让牛羊能卖更好的价钱。
  “今年靠小额贷款和政府项目扶持,饲养滩羊128只,外加低保救助,俺们一家四口纯收入有望较去年翻一番,这是党和政府精准脱贫带来的好处哩。我决心明年扩大草畜种养规模,争取早点甩掉低保户帽子。”同心县张家塬乡折腰沟村低保户马世选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家脱贫信心更足。马世选一家曾是村里的“挂号”贫困户,今年乡里对其“因户”施策引导发展滩羊养殖,让其享受扶贫“双到”资金2000元,补贴滩羊养殖款1.28万元,发放小额贷款6000元。在马世选眼里,幸福光阴就在眼前。
  “以前在老家种地靠天吃饭,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喝的是自来水,家门口就有活干,娃娃上学也方便,这里的生活美咋咧!”平罗县庙庙湖村移民39岁的妇女马玉莲站在自家文具店门前说。2013年,马玉莲一家5口从国家级贫困县西吉白崖乡白庄村搬迁到平罗县庙庙湖村,住在54平方米的房子里,热水器、电视、自来水样样具备。和她一起搬迁过来的移民妇女都在家门口的华泰农设施蔬菜基地打工,村里的男人大部分去几公里外的宁夏精细化工打工,一年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2014年西吉县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西吉林业局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林业转型改革,林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老百姓的收入也不断增加。”西吉县张家洼林场护林员袁太强说。以前他“吃死工资”,年收入只有1万元;如今在政策扶持下,他带领林场工人和新营乡车路湾村的老乡,一边护林一边造林创收,每年春秋季做植树雇工4个月,家门口的农活也不耽误,年收入近6万元。“总书记讲话中的‘五个一批’工程提到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相信我们的致富路会越来越好走。”袁太强说。
  泾源县兴盛乡兴盛小学校长吴全升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22个春秋,他说:“对于贫穷家庭来说,能考出大学生,毕业工作后用不了几年,家境肯定就好转了。”他举例说,上金村杨福良家有三个孩子,两个上了大学,有一个现在银川的一家大医院上班,月薪近万元。两个儿子尽力接济父母,勤快的老杨也努力发展种植、养殖。近几年,家里盖了新房,添置了农用车,彻底告别了贫穷。吴全升说:“这些年,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教育扶贫‘接力跑’的征途上,我们能做的就是,教好书育好人,传递好属于自己的一棒。”
  “由于历史原因,红寺堡区尚未脱贫的5万移民群众中,特殊群体占了四成。中央提出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的政策,增强了这些特殊群体脱贫的信心。”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民政所所长罗凯说,红寺堡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对困难家庭、高龄老人、残疾人、孤儿、因病致贫等特殊群体给予相应的政策,做到应保尽保。还通过产业扶贫和创业培训,扶持帮扶残疾人脱贫。罗凯相信,通过政策扶持和群众自力更生,这些特殊群体一定能够生活得更好。(记者 冯涛 苏峰 丁建峰 周一青 马钦麟 杨之汀 朱立杨 张向阳 杜晓星 李良)
(责编:宽容、马甜)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我是宁夏省固原市西吉县兴平乡的一位农民,前几年在县城买了几分地,准备建房子,由于经济空难没有建,过_百度知道宁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纪实(上)
如果你见过西海固昔日的容颜,就会了解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悲喜。
只有深深热爱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才能真切感受到她的贫苦和悲怆,才能读懂百姓心中的期盼与渴望。
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曾经是贫困的“代名词”。从“三西”扶贫到“八七”攻坚,从“双百”计划到移民吊庄,从黄河善谷到生态移民,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宁夏人民与贫困的斗争旷日持久,一刻未曾停歇,塞上山川处处都留下了战天斗地拔穷根的历史画卷。
扶贫,是镌刻在宁夏年轮上的深深烙印。
宁夏的扶贫开发事业,是中国扶贫开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一部史诗般的鸿篇巨制。
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渐行渐近。新一届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深化对贫困成因的认识,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方式,以执政为民、造福苍生的赤子情怀,以务实苦干、改天换地的“三苦”精神,不断破解贫困魔咒,搬掉贫困大山,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扶贫开发之路。
宁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65%,全区2308个行政村中贫困村1100多个,全区660多万人口,有100多万在贫困线上挣扎,占宁夏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占西海固农村户籍人口的36.7%。
随着扶贫攻坚迈进“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1269”扶贫开发工程——以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为总揽,举全区之力打好35万生态移民和65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两场硬仗;创新六项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九项扶贫行动计划,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一系列扶贫政策效果显现,2014年,宁夏中南部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14%,达到5981元,连续四年“跑赢”全区GDP增速水平,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25%降至17.45%。
上世纪80年代,一批西海固的贫苦百姓为了填饱肚子,改变命运,移民到贺兰山东麓,陆续形成了今天的永宁县闽宁镇。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先后七次到闽宁镇调研指导工作。李建华说:“作为党员干部,只有以百姓之心为心,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忧,才能切实担负起执政为民、造福百姓的责任。”
“中国梦说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贫困地区掉队的小康。”自上任以来,李建华忙碌的调研日程表上,宁南山区占比最高。坐在困难老乡家的炕头上,李建华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百姓心声,和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寻找对策。李建华指出:“要举全区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作风,只要把群众的脱贫致富真正装在心里,扶贫开发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自治区主席刘慧以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贺兰县立岗镇永兴村为联系点,多次深入两个贫困村调研考察,坐在小板凳上与村民代表座谈交流,找准贫困诱因,聚焦贫困问题。刘慧指出,必须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与贫困较量的“攻坚战”。要在深入调研、准确摸底的基础上,使全区500个整村推进村,村村有规划,户户有项目,一村一村、一户一户脱贫销号。从更大范围聚集扶贫资源,从更宽领域构建“大扶贫”格局,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推进精准扶贫为抓手,扎实推进宁夏扶贫开发工作。
针对贫困现状,宁夏制定了翔实的扶贫措施,瞄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人口,今年将再减10万贫困人口,到2017年,500个重点贫困村实现脱贫销号;到2020年,剩余的600个贫困村脱贫销号,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三不愁、四保障”,9个贫困县实现脱贫,争做全国扶贫开发样板省区。
对贫困地区的考核,宁夏不再以GDP论英雄,却强化了“两大指标”:贫困人口减少和群众收入增长,既考核绝对值,也考核环比率,用乡亲们的笑脸和幸福指数说话。
从大山搬迁到平川,移民群众心怀感激。“前几年住在山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头骡子,地里一年的收成勉强够吃,日子苦得很。现在搬到靠水近路的山外面,打工挣钱腰包鼓了起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同心县下马关镇南安村移民马学英高兴地说着自家的今昔变化。
随着扶贫模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西海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站在自家的羊圈跟前,海原县徐套乡白套村村民徐有成一脸满足:“以前日子苦,家里没几个钱,鞋底袜套都藏过钱,现在日子好过了,养羊养牛打工都是来钱的道道儿。”
这几天,西吉县新营乡甘井村村民康玉军正在修建新房,“党的政策太好了,我在外面打工20多年,挣了一点钱,现在政府帮助我们农民建设新家园,等房子盖好了,老婆娃娃住进去,我在外面打工挣钱就更放心了,以后打不动工就安心在家养老。”
金融扶贫加速推进,千村信贷·互助资金走进千家万户,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插上翅膀。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有一份梦想清单:当村里的互助资金达到300万元,就为村民缴纳医疗保险;达到600万元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达到800万元,就能给本村的贫困大学生每人奖励2万元。如今,朱玉国的第一个梦想已经实现,第二个也已指日可待。
沧海百年,民生不息。我们能从乡亲们的脸上读懂精准扶贫的意义,从一个个幸福的瞬间读懂扶贫开发。
西海固,用改天换地的容颜告诉历史,告诉世界。在精准扶贫措施的推动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批又一批的贫困村摒弃等靠要思想,逐渐摘下“贫困帽”,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记者 沙新 李东梅)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夏西吉县美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