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精准扶贫之路坚持"十不十有

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发力 开封扶贫做到“十不十有”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记者从4月11日举行的开封市委常委会上获悉,开封市委决定从即日起,精准扶贫工作要充分结合贫困户实际,做到“十不十有”,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发力。
  “十不十有”具体说,即吃饭不能缺口粮,要有吃穿保健康;居住不能有危房,要有院墙和门窗;摆设不能无家具,要有床柜和桌椅;屋里不能无家电,要有电视和电扇;小孩不能无学上,要有教育来保障;有病不能不用药,要有医保可报销;环境不能脏和乱,要有厕所和禽畜圈;人均收入不能少,要有致富好渠道;扶贫不能等靠要,要有扶志新成效;帮扶不能虚和空,要有精准新途径。
  “前七项是群众脱贫的基本条件,后三项则需要扶贫工作的科学谋划和机制创新。”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表示,“对于如何落实好‘十不十有’工作,要做到每个贫困家庭存在的问题对号入座,缺啥补啥,一项不能缺,一户不能少。”
  据了解,作为扶贫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的派驻扶贫工作队,目前开封全市已选派256个定点扶贫工作队,实现所有贫困村工作队全覆盖。(记者童浩麟)
编辑:天天
关键词:扶贫工作;发力;有病;十不十有;常委会
本次全国两会上,“精准扶贫脱贫”成为代表委员高度关切的重点议题。扶贫脱贫是一项硬任务,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为此必须政府和市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提升精准扶贫的层次和水平,一定要用好市场这只灵巧、刚硬的大手。
新常态下制定政策、做好工作,必须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大势,因时合势、精准发力,力求事半功倍、实现跨越发展。我们将更加注重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养成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努力开拓发展新境界。
高尔夫门庭冷落,“反腐球杆”需要继续发力,“现在基本上都是亏损的,少的亏几百万算好的,多的每年亏几千万,据我所知很多高尔夫球场都快撑不下去了。高尔夫门庭冷落,只是反腐倡廉胜了第一局,接下来能不能实现完全胜利,将一个个“腐败之球”打进洞里,取决于“反腐球杆”能否继续发力。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西宁市:精准扶贫着力解决十个民生难题
发布时间:
  青海新闻网讯 上学、就医、安居、就业、增收、出行&&无疑都是群众关心和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民生问题。正是如此,今年,西宁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十个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西宁市现有贫困人口11.2万人,大多分布在浅山脑山地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此,西宁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把注重指标约束与注重群众感受相结合,把坚持尽力而为与坚持量力而行相结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牢牢把握群众迫切需求,着力解决一大批民生难题,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水平,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西宁市突出兜网底补短板,着力做好民生保障。实施&缓堵保畅&三年攻坚计划,加快构建&外成环、内成网&路网格局,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服务全省能力;抓好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标准化学校、全面薄改等项目建设,优化完善提升农村幼儿&走教点&改造工程;探索组建新型医疗联合体,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医保支付方式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对困难群体住房推行共有产权制度,推动&两房并轨&;增加岗位供给,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分配公平;多绿色、少污染、强约束、美市容,展示西宁良好形象。
  截至目前,全市加快实施39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6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5.16%和96.8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月均提高273元。全面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三无&老人全部实现居有养老服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3.15万套,加大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力度,引进导入市场化物业服务,多种模式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缓堵保畅百日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城市绿道、道口改造、公交智能化等进展顺利。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和整村推进项目,1.2万农户从中受益。教育布局调整、综合医改试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及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及安全生产事故。大力推进平安西宁、法治西宁建设,城乡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号镌刻在大巴山上的丰碑
穿行在宁强大安油菜花海的列车
娄勤俭:当好延安精神传承人
娄勤俭与安驿镇梁家河村村民亲切交谈
? ? ? ? ? ?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副市长牛春堡就精准扶贫“十不十有”答记者问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副市长牛春堡就精准扶贫“十不十有”答记者问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
开封市政府
  开封市精准扶贫“十不十有”标准是以“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目标和《中共开封市委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确定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经过多次走进贫困村、贫困户深入调研及征求全市党员干部、基层群众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后制定的,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了具体抓手,更加便于操作,书写了精准扶贫的“开封答卷”。“十不十有”以十句顺口溜的形式展现,朗朗上口,易学易记,顺民心、接地气,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昨日,本报记者就我市精准扶贫“十不十有”采访了副市长牛春堡。
  中央省委精神在基层落实的具体化
  问:精准扶贫“十不十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答: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省委提出了“五条途径”“五项举措”“五个保障”。省委书记谢伏瞻同志把精准扶贫比喻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理解“精准扶贫”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不愁、三保障、两确保”要求和省委要求,对基层来讲,需要进一步细化、具体化。精准脱贫精准到什么程度,要有个标准,同时又便于操作,特别是要让脱贫工作精准到人、精准到户,着眼于脱贫的最小单元,抓住脱贫的最关键。
  我市现行标准下共有14.7万农村贫困人口,我们的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提出比国家和省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也就是到2019年,确保我市现行标准下的14.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具体时间上来说,就是2016年计划减贫3.5万人,2017年计划减贫3.2万人,2018年计划减贫2.8万人,2019年计划减贫1.6万人,加上去年已减贫的3.6万人,总共14.7万人。按照国家规定,年人均纯收入在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
  如何精准到人、精准到户,做到精准脱贫;如何细化评估考核,又要结合开封实际,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扶贫真,市委、市政府进行了认真研究,特别是市委书记吉炳伟同志经过多次调研、反复思考、多方讨论、几易其稿,并经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明确了开封精准扶贫“十不十有”。
  检验贫困户是否脱贫的“一把尺子”
  问:精准扶贫“十不十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十不十有”就是吃饭不能缺口粮,要有吃穿保健康;居住不能有危房,要有院墙和门窗;摆设不能无家具,要有床柜和桌椅;屋里不能无家电,要有电视和电扇;小孩不能无学上,要有教育来保障;有病不能不用药,要有医保可报销;环境不能脏和乱,要有厕所畜禽圈;人均收入不能少,要有致富好渠道;脱贫不能等靠要,要有扶志新成效;帮扶不能虚和空,要有精准新途径。
  问:怎样理解精准扶贫“十不十有”?
  答:精准扶贫“十不十有”,就是贫困户脱贫要达到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检验贫困户是否脱贫的“一把尺子”,这个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
  1.吃饭不能缺口粮,要有吃穿保健康。就是能吃饱、能穿暖,不挨冻受饿。这是中央未来五年扶贫开发工作总体目标的基本内容。
  2.居住不能有危房,要有院墙和门窗。就是不能住危房,什么标准呢,属于整体危险的,原则上应拆除重建;属于局部危险的,应修缮加固。住房必须要有门窗,然后要有院墙,有院墙还要有大门。这是我们看贫困户是否实现脱贫最直观的标准。
  3.摆设不能无家具,要有床柜和桌椅。就是家里要有床和装衣服的柜子,以及桌子、椅子、凳子等基本生活家具。
  4.屋里不能无家电,要有电视和电扇。就是家里至少有两件家电,有电视且至少能收看几个电视节目,夏天天热要有电扇来降温。
  5.小孩不能无学上,要有教育来保障。就是家里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不能有中途辍学或因贫辍学的现象。这是贫困户从根本上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和未来希望。
  6.有病不能不用药,要有医保可报销。就是必须有新农合等医疗保险作保障,该报销的医疗费用能够及时报销,能得到大病救助。
  7.环境不能脏和乱,要有厕所畜禽圈。就是每户家里有独立的厕所,牲畜和家禽都是圈养,不能到处乱跑。屋里屋外干净整洁,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人均收入不能少,要有致富好渠道。就是年人均纯收入要达到脱贫最低标准,每家至少有一个致富明白人,有脱贫的具体项目和增收致富的渠道。
  9.脱贫不能等靠要,要有扶志新成效。对于贫困户,一定要在扶志上下功夫。扶贫不是救济,要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激发贫困户的就业、创业意识,使贫困户有信心、有志向、有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10.帮扶不能虚和空,要有精准新途径。就是扶贫工作不能做虚功,更不能空对空,一定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要落实好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有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实现因人施策、因户施策,使贫困户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精准帮扶。
  对号入座缺啥补啥一项不能缺一户不能少
  问:如何落实精准扶贫“十不十有”?
  答: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精准扶贫“十不十有”后,我们已经按照“十不十有”的标准进行了安排部署。这项工作怎么做,具体来说,就是四句话。
  第一句话,坚持“对号入座”。前一时期,我们已经对全市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摸排,目前正在按照“十不十有”的标准进行详细核查,确保把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弄清楚、搞明白。我们要向每户贫困户发放河南省精准脱贫明白卡和贫困户精准扶贫“十不十有”明白卡,两张卡片都要上墙。贫困户精准扶贫“十不十有”明白卡里,贫困户的家庭基本信息、家庭现状、帮扶责任人、帮扶内容、落实时间一目了然。同时,全市党员领导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人人手里有“十不十有”明白卡,要随时进行认真核查,切防弄虚作假。
  第二句话,做到“缺啥补啥”。根据目前核查掌握的情况看,今年计划脱贫的50个贫困村中,有贫困户5907户。这些贫困户吃喝不成问题,都能解决基本生活,但其中有危房的496户、没有院墙的215户、没有门窗的150户、家具不全的382户、没有电视的308户、没有电扇的255户、孩子辍学的28户、没有医保的18户、没有厕所的133户、畜禽无圈的1808户、没有收入渠道的328户。帮扶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要对照“十不十有”标准对每户进行核查,一户一户进行帮助,缺啥补啥。帮扶资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解决,有些需要通过社会捐助的,我们就组织社会捐助;有些需要驻村工作队帮助协调的,我们就统筹协调;有些需要国家扶持解决的,我们就用国家扶持资金解决。
  第三句话,就是“一项不能缺”。比如,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的标准不能低,如果低于2800元就不算脱贫。如何让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将来考核扶贫工作,就是要用“十不十有”标准一项一项对照,把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公开“对账”,让“十不十有”真正成为一把尺、一杆秤、一面镜,只要有一项没达到要求、一户没有脱贫,就不能说实现了脱贫。对于今年要脱贫的50个村和3.5万人,已按“十不十有”的要求摸清了底数,考核的时候就按照“十不十有”标准考核,一项都不能缺。
  第四句话,就是“一户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这是中央的要求,没有任何折扣,换句话说,就是决不能搞“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五个督导组,督导组成员人人按照“十不十有”开展脱贫工作督导,对做得好的县区、乡镇和部门进行表彰、给予奖励,对推进不力的责令整改、问责到人,鼓励有作为、整肃不作为。
  围绕“八个精准”落实“八项机制”做到“十不十有”
  问: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十不十有”描绘的“但愿苍生俱饱暖”的生动图景展现在开封大地上,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所在。市委、市政府已经召开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市级干部工作会议、定点扶贫工作动员暨驻村工作队员培训会议,并举办了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同时所有市级干部都到各自联系县、分包户进行调研指导,可以说,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安排再安排、部署再部署。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以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就下一步工作来说,我市将围绕“八个精准”,落实“八项机制”,做到“十不十有”。
  首先,要围绕“八个精准”。中央提了“六个精准”,我们在中央“六个精准”的基础上增加了脱贫计划精准和评价考核精准两项内容。就是扶贫对象精准、脱贫计划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评价考核精准。其中,脱贫计划精准就是每个村、每个县每年的脱贫任务是多少,都必须做到精准。评价考核精准就是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和减贫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邀请所在贫困村5户至10户贫困户代表参加评议,以增强公信力和可信度。
  其次,要落实“八项机制”。就是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贫成效评估机制、扶贫责任承诺机制、扶贫工作专项处置机制、社会参与机制、脱贫攻坚督导机制、“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管理考核机制、重大涉贫事件处置机制等八项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最后,要做到“十不十有”。第一,基本条件要到位,包括吃、穿、住、家具、家电、小孩上学、医疗等问题,“十不十有”的前七项两年内全市基本完成。第二,收入增加是重点。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2800元是扶贫的底线,要想办法帮助贫困户找门路,从产业扶持、家庭经营、外出打工等方面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第三,扶贫扶志不能少。不能什么事情都帮助贫困户去干,有些贫困户自己能做的,要督促其自己去干。第四,精准脱贫最关键。要把“十不十有”作为开封推进扶贫开发、打赢脱贫攻坚的基本措施。“十不十有”既符合中央的要求,更符合开封的实际,更重要的是,我们把扶贫标准进行了量化,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能够实现脱贫。
 相关链接
?&& 16-04-18
?&& 16-04-18
?&& 16-04-18
?&& 16-04-18
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协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备案序号:浙江精准扶贫10例
日14:57&&&来源:
编者按:近年来,全省各地着眼于打赢“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找准扶贫路径,创新扶贫方式,做实扶贫举措,在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搬迁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刊选取了部分成功案例,予以刊登。
案例一 庆 元
产业对接结硕果
“百山祖生态好,我养殖生态猪、生态鸡,市场上很受欢迎,县里还有补助,今年的收入很可观。”庆元百山祖镇桥陌村村民吴传土高兴地说,以前在家待业,种地收入只够温饱,镇里根据他的就业意向和生产生活环境,给他制定了养殖生态畜禽的“菜单式”帮扶方案。
2015年年初摸底核查,庆元共有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6916户、15107人,其中,有一定劳动力、明显不符合低保条件的3076户、7554人。让这一低收入群体富起来,庆元推出“一类一政策”、“一户一办法”的“菜单式”帮扶政策,由乡镇(街道)根据低收入农户的产业发展需求,因村因户确定扶持内容、扶持标准,建议每户补助不少于800元,最高补助可达到2000元,确保所有低收入农户得到实在又“对口”的帮扶。
“在11类扶持产业政策中,农户可自主选择传统种植业、农家乐经营、家庭加工等项目进行申报,乡镇(街道)根据申报意愿出台具体的补助标准。”庆元县农办主任练正娟说,2015年,庆元安排667万元资金,其中特扶资金470万元、省级专项扶贫资金197万元,对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进行补助,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菌、竹、果、蔬、茶”等特色种养业。
比如,规模达到4000段以上且有菇棚和机械设备的食用菌生产户,可在机械购置等方面给予补助;畜禽养殖户,以其养殖方法、猪圈污水处理情况等为标分类准予以补助……这样,真正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产业扶贫,使低收入农户增收更有保障。
左溪镇印浆村低收入农户胡守贵想利用荒弃大棚种猕猴桃,和镇里沟通后,镇里买单送他去泰顺、江山实地考察学习,又帮助他流转了80多亩土地,每亩补助1000多元。“还给我办‘丰收爱心卡’,不仅贷款利率低,年底还有财政贴息补助。”胡守贵说,他已经申请到5万元贷款购买种苗,5000多株两年苗已经全部种下。
不仅是左溪镇,庆元各乡镇将产业扶贫作为低收入农户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制定了详实的帮扶计划,一项项扶贫项目落地开花,实现了低收入农户“贫”地掘金。
截至目前,庆元共发放保障资金1327.5万元,安排扶贫切块资金667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贷款1765万元,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6916户、15107人,全面完成了“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任务。(陈传敏)
案例二 龙 游
农村电商唱大戏
通过“村淘”服务站,自家吃不完的大米、笋干远销江苏盐城,价格比自己卖还高,这让农妇蓝菊梅很开心。蓝菊梅家住龙游县沐尘畲族乡社里村,离县城30多公里,以前卖土货最少要跑5公里路,如今,电子商务改变了蓝菊梅的生活。
这是龙游发展电子商务、探索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
龙游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战略合作,2013年成立“淘宝?网特色中国龙游馆”,今年又联合打造“村淘”项目,在全省率先出台《龙游县电商扶贫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以141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区域,通过创业激励、基地培育、平台建设、能人帮带、物流覆盖、人才培训和股份合作等,全方位开展电商扶贫,助力“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
目前,“村淘”县级运营中心和首批37个村级服务站正式开业,淘宝“龙游馆”共有上线产品300多个,入驻网店135家,开馆至今线上销售总额1.3亿元,带动了1万多人就业,直接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融入电商产业链,龙游实施电商能人带贫计划,引导电商能人结对低收入农户,在用工、培训、代购、代销等方面给予帮扶。今年,淘宝“龙游馆”结对龙洲街道渡贤头村40多户低收入农户,开创订单农业模式,由农户种植迷你小甘薯,已网售1.4万多公斤,亩均增收4000多元。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龙游馆计划明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
32岁的畲族青年蓝志光今年10月成立了社里村“村淘”党员自愿服务站,一边帮村民代购商品,一边替村民网销土特产品,开张一个多月,实现销售收入2.7万元。在龙游,困难群众开设网店,可享受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网店装修、物流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目前,全县已有328名低收入农户通过培训开设网店。
以“三权”确权登记等农村改革为契机,龙游探索建立电商能人带动下的股份经济合作机制,以县扶贫资金入股、低收入农户“现金入股”的形式与“村淘合伙人”等电商能人开展电商合作。
塔石镇下张坞村61岁的胡寿发家境贫困,在电商能人的帮扶下,设点吸收60多名困难群众做来料加工,今年已发放加工费100多万元,人均增收1.6万元。据了解,龙游全县141个扶贫重点村基本实现来料加工全覆盖,从业人员31136人,今年上半年发放加工费16614万元。
詹家镇芝溪家园7个移民村“抱团发展”,共同出资100万元,争取各类资金900多万元,建设来料加工创业园、电子商务创业园发展物业经济,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迅速增加。(蓝正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五个坚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