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祖国大陆,西沙群岛实际控制图守岛官兵都吃些啥

西沙抗风桐
——品味海军某水警区官兵“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戍边情怀
水警区官兵在巡逻途中。赵向虎摄
西沙,有这样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它们高大挺拔、生命顽强,植根贫瘠岛礁,能挡烈日狂风,荫蔽海岛生灵……它们是西沙的“生态卫士”——抗风桐。
西沙,有这样一群枕戈待旦的战士——
他们爱国爱岛、乐守天涯,不畏高温高湿高盐缺水的环境,在岛礁上睁大警惕的眼睛,在浪涛中砥砺打赢本领,在海天间鼓荡爱民热情……他们是西沙的海疆卫士——海军某水警区官兵。
海疆卫士与“生态卫士”共守海岛,传唱成一首响彻西沙、名为《抗风桐》的岛歌:抗风桐,天边的树,痴情爱恋脚下的土地,我多像你;抗风桐,心中的歌,乐守天涯生机勃勃,你多像我……
春节前夕,我们走近西沙这片抗风桐,走近扎根在天边的树、守望在天涯的人,品味海疆卫士“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戍边情怀。
【责任编辑:孟云飞】西沙守岛官兵平常一日三餐,都吃些啥? - 中国军网
西沙守岛官兵平常一日三餐,都吃些啥?
中国军网西沙永兴岛4月12日电 记者曲延涛、王雪振、刘李杰摄影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岛上,官兵生活一定很艰苦吧?伙食怎么保障?每天都吃些啥?其实,经过几代官兵的艰苦奋斗,岛上官兵的伙食保障已经有很大改观。这不,上午11时许,“军报新媒体西沙纪行”报道组与3名幸运网友就一道参观了西沙官兵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种有西红柿、生菜、白萝卜、苦瓜和空心菜等十几种蔬菜。
据悉,随着条件的改善,现在岛上的蔬菜基地能防台风、防雨水、防日晒、防腐蚀。守岛官兵告诉记者:“现在西沙保障补给比较充足,食材品种也相对丰富,特别是补给时间缩短以后,岛上官兵餐桌变化十分明显,逢年过节更是变着花样地改善伙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海军西沙守备部队年处理海空目标上千批次|南海舰队|西沙|守岛部队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中国海军西沙守备部队年处理海空目标上千批次
资料图:西沙永兴岛上的驻军
  探秘西沙“天涯哨兵”
  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今年海军成立67周年的宣传主题是“传承人民海军精神”。人民海军在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海军的不同历史时期,还创造了“西沙精神”“南沙精神”“海上先锋精神”等10多种精神。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西北部,距海南岛东南方180多海里。海军驻西沙某水警区被誉为“天涯哨兵”,他们在永兴、石岛、东岛、琛航、珊瑚、金银、中建7个岛屿驻防。
  守天、守地、守海岛的“天涯哨兵”到底是什么样子?在海军成立67周年纪念日前夕,本报记者来到海军驻西沙某水警区,近距离感受新一代天涯哨兵“胸怀祖国、爱岛如家、乐于奉献、团结奋进”的西沙精神,感受当代海军官兵精武强能、忠诚报国的血性和担当。
  ——编 者
  西沙的颜色
  “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清晨,迎着海上初升的太阳,神往已久的西沙就在眼前了。《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这首熟悉的旋律又悠扬地在心中回响起来。
  虽然经过海上近14个小时的颠簸,我们依然早早走出海军运输补给舰舱门,来到甲板上翘首以望。
  “看,那就是永兴岛!”一阵欢呼声,大家立马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湛蓝的天空下,永兴岛像一颗白绿相间的翡翠镶嵌在大海中,岸边清澈的海水下,珊瑚礁若隐若现,海水由近及远依次呈现出碧绿、浅蓝、深蓝的颜色……
  大家纷纷感慨:“这里的海水比所有照片中的更透彻更漂亮。西沙太美了,祖国太美了!”西沙某水警区副政委李玉林向记者解释,由于海底高低不平,西沙海面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但都十分清澈,能见度可以达到三四十米。
  岸上高大的椰子树成为绿色屏障,一些楼房建筑显露其中。还未下舰,码头上矗立的标语墙首先映入眼帘:“爱国爱岛,乐守天涯”8个大字金光闪闪。同行的南海舰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谭江山说,这就是西沙精神的高度凝炼。
  “现在守西沙条件可比以前好多了。”琛航岛守备部队部队长田艳博对这些年海岛的变化如数家珍:告别罐头干菜、吃上六菜一汤,咸涩的苦水被换成净化水,民航包机、“三沙一号”让交通补给越来越便利,4G网络让孤岛与世界同频共振……
  标配的肤色
  迎着清晨喷薄而出的红日,一队队手握钢枪的官兵凭海临风,沿着礁石正在巡逻。
  碧蓝的大海,广阔的天空,守岛士兵黝黑的皮肤和他们微笑时露出的洁白牙齿……提到驻西沙部队,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
  直到踏上西沙,记者才确信:在这里,黝黑的皮肤是所有守岛官兵的“标配”。
  海岛上,常年“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缺水、缺土”,烈日似火、狂风如刀,沙子能焐熟鸡蛋,空气一捏一把水、捏干一把盐。战高温、斗风浪、抓训练,官兵脸庞黝黑发亮,皮肤被晒脱了皮;迷彩服湿了干、干了湿,结了厚厚的盐渍。
  这种艰苦,没上过岛的人难以体会。登岛不到两小时,皮肤已经晒得生疼。然而,这里还有一群年轻的女兵,在海岛环境中锤打自身、昂扬成长,她们的脸上写着动人的“西沙黑”。
  掩映在椰林中的“女兵楼”里,记者见到了她们。从女兵班战士成长为通信连副连长的杨韶华告诉记者,还有半个多月,女兵参与西沙守岛就整整15年了。日,西沙迎来了首批海军女兵,女兵班也同时组建。西沙女兵担负的主要是通信保障值班任务。她们将岗位当哨位,在闷热、狭窄、噪音大的机房里,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坚守着战位。
  在西沙,无论是男兵还是女兵,都首先是守卫西沙的战士。2015年分配到西沙女兵班的路冰洁原来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她担任女兵班领头人后,给西沙女兵注入了一股硬朗的作风。为了提升打赢本领,在训练场上,西沙女兵们不怕苦累,泥里来水里去,和男兵一样摸爬滚打;炎炎烈日下,她们不畏高温暴晒,严格按照标准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队列动作;武装越野、对抗演练,她们敢于冲锋在前,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刷新一个又一个纪录。
  特殊的阵地
  踏上西沙石岛老龙头,四个红色大字——“祖国万岁”闯入眼帘。这几个字非同一般,雕刻在临海悬崖峭壁之上,苍遒有力。这是一位守岛官兵的杰作,用了半年时间,一刀刀刻出来的。一代代守岛官兵自觉地给这些字刷漆描红。
  “每次描红,军人的使命感都会油然而生。这里,是我的阵地。”24岁的士官张尧和战友们,正手持钢枪守卫在石岛的主权碑前。张尧17岁入伍便在岛上。他告诉记者,你们刚从永兴岛过来的路几年前是条小土路,现在已是长近1公里、宽约5米的海堤公路。
  一般而言,海军部队往往讨厌坏天气,它会增加出行和训练的难度。在这里采访,记者却见识了一支特殊的建制班,越下暴雨他们越兴奋。这就是全军唯一的雨水班。
  西沙雨水班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军队中人数最少的特种兵之一。为解决吃水难题,1999年,上级为西沙建成了雨水收集净化库,经过过滤净化的雨水可以直接饮用。3名官兵担负起为西沙官兵及居民收水、净水、供水的重任,而西沙雨水班也就此进入了战斗序列,成为全军唯一的特殊编制。
  与海军不同,雨水班的阵地并不在海洋,而是在西沙永兴岛的机场。班长张耀辉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收集雨水,永兴岛机场的跑道和停机坪,都设计成了千分之五的斜度,在跑道和停机坪的另一侧,铺设了一米多深的渠道。雨水流入后,进入积水坑,再通过水泵压到两个大水罐中,然后经过清水池的沉淀,最后在水处理中心进行净化。收集来的雨水经过电容、沉淀、反应、过滤、消毒等一系列处理,不添加任何药品就已经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甚至超过了一些大城市的水质。目前西沙雨水班每年提供淡水8.6万吨,结束了西沙喝苦水的历史。
  与雨水班一样,绿化班、雷锋班、尖刀班、女兵班……西沙部队诸多的“特色班”坚守在各自战位上,任劳任怨建设小岛,乐于助人服务军民,撑起守岛戍边的重任。
  战斗的氛围
  踏上琛航岛,让记者始料未及的是,我们还没顾上欣赏美景,就被岛上的战备氛围所感染。只见岸边官兵个个身着迷彩服,随身携带着轻武器。
  “近几天有情况吗?”面对记者的疑问,西沙某水警区司令员刘堂说,这里没有平时战时之分,上岛就是上前线,守岛就是守阵地。我们时刻都在准备打仗,确保一有情况拉得出、守得住、打得赢。
  在岛上,随处可见迷彩色的碉堡暗道。在永兴岛街道边的展示栏,记者看到,“纪念西沙自卫反击战胜利”主题照片,重现的是绿军装、红领章,斗志昂扬的脸庞,还有浪花四溅的反潜演练。
  “上岛就是上前线、守岛就是守阵地”“人在岛在国旗在、誓与岛礁共存亡”“丢掉幻想、准备打仗”……防波堤、白沙滩、礁石上,一个个鲜红大字构成一道独特的美。漫步岛上各个营区,仿佛步入一个个临战动员的大舞台,处处都能感受到战斗氛围。
  “美丽的天海间总有刀光剑影,心灵的荧屏上时刻闪烁着敌情……”这句歌词,摘自水警区官兵创作的歌曲《站在最前沿》。站在守卫海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最前沿,正是官兵戍守西沙的真实写照。
  永远的仪式
  大海呜吟,椰林肃穆。祖国最南端的烈士陵园——西沙琛航岛烈士陵园,祭奠着42年前在西沙海战中牺牲的18位英烈。记者到来时,陵园正在扩建中。向这些海战英雄们三鞠躬,并默哀致敬,简朴的纪念仪式让记者血性迸发。
  西沙海战烈士陵园,是西沙所有官兵心中的圣地。42年来,水警区始终把烈士陵园作为传承西沙海战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无论是新兵上岛,还是清明、国庆等重大节日,都要隆重举行祭奠和瞻仰烈士陵园活动。
  当年,抗战胜利西沙被收复后,中国军人曾立碑永兴岛,刻字“南海屏藩”。“爱国爱岛,乐守天涯……”凭海临风,手握钢枪,面朝主权碑,铮铮誓言响彻海天。
  这些在外人看来最普通的宣誓仪式,置身西沙,却彰显出至高无上的庄严、神圣。主权碑前的誓言,已然定格为一道独特风景。
  水警区政委柯和海说:“祭扫海战场、祭拜烈士、为主权宣誓,这种战斗仪式特有的情感渗透力,能锤炼官兵不怕苦的意志,提升不怕亏的境界,弘扬不怕死的气概,在官兵心灵中积淀成代代相传的战斗基因。”
  在西沙,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抗风桐,高大挺拔、生命顽强,植根贫瘠岛礁,能挡烈日狂风,荫蔽海岛生灵,它们与守岛官兵一样,都是西沙的“卫士”。每名守岛官兵都有自己的抗风桐。培土、扶苗,再浇上满满一桶“定根水”……在这里,记者也种下了一棵抗风桐。让它陪护着官兵,一起守卫西沙!
  戍边的血性
  在西沙,出航即是出征,训练即是打仗,上岛即是上前线。这里风大浪高:外国敌特渗透、外籍船只越界、我渔民捕鱼受干扰、我海上钻井平台作业受阻挠……
  “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立。战风斗浪靠什么?一靠血性、二靠本领。”水警区司令员刘堂表示,在西沙,“爱国爱岛”从来不是耍嘴皮子喊口号,而是守边戍防的实际行动。
  42年前,为捍卫西沙领土主权,18名年轻的水兵献出了生命。近年来,面对复杂的海上维权态势,官兵在执行护渔护航等任务时,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战斗精神。
  训练场上虎虎生威,守岛战士血性十足。综合训练场上,400米障碍比武你追我赶、铁丝网下沙石飞溅、班排战术密切协同……
  泸州舰是水警区列装的某新型舰艇。当年的海战中,泸州艇“以小打大”,重创敌火力最强的驱逐舰,荣立集体一等功。如今,从小艇走上信息化战舰,官兵们自培训、接装、试验、全训到赴西沙巡逻,以最短时间形成战斗力,并圆满完成某安保任务。
  刘堂告诉记者,西沙官兵既没有在“功劳簿”上躺着,也没有一味在艰苦的环境里熬着,而是着眼使命任务始终奋进着。
  当前,守备队训练已向特战模式转变,“一兵多用”催生出复合型战斗员;坚持导弹真打、炮弹实打、子弹常打,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舰艇常态化对重点海区重点巡逻,年处理海空目标上千批次……(人民网)西沙守岛官兵都吃啥?岛上蔬菜基地防台风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微信:
核心提示:这不,上午11时许,“军报新媒体西沙纪行”报道组与3名幸运网友就一道参观了西沙官兵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种有西红柿、生菜、白萝卜、苦瓜和空心菜等十几种蔬菜。据悉,随着条件的改善,现在岛上的蔬菜基地能防台风、防雨水、防日晒、防腐蚀。
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岛上,官兵生活一定很艰苦吧?伙食怎么保障?每天都吃些啥?其实,经过几代官兵的艰苦奋斗,岛上官兵的伙食保障已经有很大改观。这不,上午11时许,“军报新媒体西沙纪行”报道组与3名幸运网友就一道参观了西沙官兵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种有西红柿、生菜、白萝卜、苦瓜和空心菜等十几种蔬菜。据悉,随着条件的改善,现在岛上的蔬菜基地能防台风、防雨水、防日晒、防腐蚀。守岛官兵告诉记者:“现在西沙保障补给比较充足,食材品种也相对丰富,特别是补给时间缩短以后,岛上官兵餐桌变化十分明显,逢年过节更是变着花样地改善伙食。”  蔬菜种植基地  木瓜  苦瓜  红豆芽
来源:中国军网编辑:郑心仪
中国好声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沙官兵每顿六菜一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