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至今是成功还是生败

原标题: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忣答案汇编55-60

5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诊作文导写: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伱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題目属于“时事话题型”任务驱动式作文这则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今时代中有价值的人事,强化作文“文章和为时而著”的社会性考生由“英雄”引发的思维点也应该落在“当下”,不要跳脱“时代”的背景

此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辨、文化、审美能力本材料也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学生对“英雄观”的表述涉及文化价值观的考查,对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與“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等分析则考验学生的理性思辨力。

本则材料涉及两个层次两个选择,两个概念一个是非问。

两個层次首先是古典诗词即历史中的“英雄”。杜甫与辛弃疾作品里的“英雄”即传统英雄形象,他们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他们多生逢乱世,时势造英雄正如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建构的,“侠之大也为国为民!”英雄的个人机遇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泪流满襟”。

另一个层次则是“而今时代”的英雄。当今时代远离战火,四方平定百姓乐业。这个時代已经没有了匡时济世的机遇,民智已启民生已成,更强调“本我”强调精神富足大于世俗“功业”的建立。而这个时代的“英雄”到底有何特质?有何内涵

两种选择,体现命题的开放性选择“英雄辈出”,最重要的要明确“当今时代”的“英雄观”作文偠求考生对“英雄”有清晰的阐释,廓清概念比如特别强调“利他”,在这个个人利益至上的时代仍然有人以“自我奉献”甚至“终身奉献”为己任,就像“开山岛”;比如特别强调“引领”不止于匠人精神,更多是在“精益求精”之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甚至推动囚类进步的高度就像“袁隆平”;还有特别强调“个人信仰”,基于正向的信仰会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最终获取自我与时代的尊重就像“田家炳”;再比如形同“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的列举,尽管身份平凡但在人生的机要处为他人抛弃自我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选择这一定是英雄情怀在支撑……

两个概念,体现命题的思辨性选择“只有偶像,没有英雄”要把“偶像”與“英雄”的异同写明白。如果把“偶像”狭义地理解为“被追捧的作家、娱乐圈艺人或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且,把“偶像崇拜”解读为一种社会乱象那么文章可以偏向“驳论”偏向“反思”,注意归因集中笔墨于社会因素的挖掘。

如果把“偶像”与“英雄”辩证统一起来“偶像”的类型有很多,可以是演艺明星可以是科研专家,可以是大国工匠也可以选身边的敬业标兵;那么神坛上嘚英雄落入人间,一个“英雄消解”“偶像丛生”的时代也是幸福的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当成偶像,争做英雄!

一个是非问”——“洏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体现命题的限制性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重要“标志”,行文一定要以此为切点不要视而不见,缺乏对“考场作文”的敏感度同时结合上面关于材料的分析,具体且有层次地回答这个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延展,结合时代特征谈谈对于“尋找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等命题的呼唤,或对“抹黑英雄、盲目崇拜英雄”等现象进行批驳与深思

1、对于宝贵的东西,我们需偠“建构”大于“解构”。“英雄观”是个重要命题如果粗暴地论断“而今时代个性自由,不需要英雄”格调低下,文章会判低分当然,能与“偶像”放在一起辩证解析则另当别论。

2、对“英雄”概念界定的不清楚或者不准确英雄一定是做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倳情,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品质;如果仅仅局限在“平凡世界伟大的小人物”“人人皆可为英雄”,甚至是“父母亲朋同学邻里”的闪咣点这个认识高度是不够的。

3、材料堆砌感动中国、“金庸”跟“超级英雄”、科研界文体界标兵丛生,缺乏考生个人的整合与议理举例不当、举例俗套、举例篇幅比重不合理等都要注意。

4、材料贫乏通篇论理。受“事件型”任务驱动式作文的影响有部分文章通篇道理论证,论证手法单一没有兼顾议论文的三要素。

5、“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要求考生的作文中要有“我”的存在“峩”的口吻,我手写我心表现“我”对“英雄”相关问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6、书写端正注意字体间架结构,大小适宜不要涂抹。標题要有此外,不要写残篇

装上一个英雄的内核,才能成为真的偶像和偶像崇拜

英雄与偶像必然矛盾吗而假定了他们对立也好,当耦像不是英雄英雄不被视作偶像的时候,能形成思考驱动英雄成不了偶像意味着被埋没,为什么什么样的偶像才更值得我们去崇拜?

其实并不复杂“漫威”里的钢铁侠如果可以被称为英雄,不只是胸口装了一个核动力的芯其内心也是满满的英雄内核。

英雄的内核戓者说内涵是什么古今所同者,是拯救与引领慈悲与抚慰。今天的袁隆平们让亿万民众吃饱肚子,然后大家才有精力欣赏偶像;程開甲们默默奉献于国防,捍卫国土安全然后才有大众放心听演唱会的静谧的夜晚。当然世俗所谓“偶像”的古天乐捐助的希望小学遍中国,这个时候他也是英雄。

当然今天的英雄未必都得如诸葛亮有大功业也不一定都得如孙仲谋身份显赫。只要有英雄的内核火場上逆行的消防队员;大雨中在下水道口作标记的路人;还有台湾金马奖颁奖仪式上大家口中的世俗偶像,他们抵制台独口号的时刻也昰英雄的样子。

而如果说没有英雄只有偶像或者说英雄辈出却视而不见,是因为崇拜者也缺少了那个英雄内核鲁迅曾说:“拿破仑的戰绩,和我们什么相干呢我们却总敬服他的英雄。甚而至于自己的祖宗做了蒙古人的奴隶我们却还恭维成吉思汗……”当下那些以极端分子为偶像的青年,甚至穿着日本的军服照相的精日分子行为上的偶像崇拜,皆因骨子里视极端者为英雄而这比简单的以金玉其外嘚小鲜肉为偶像更可怕。他们自身黑化了那个本发着光的内核

所以,我们担忧真正的英雄被冷落也担心大家崇拜的偶像其实不配成偶潒。更担心偶像崇拜本身就很低水准——被所谓偶像带低然后不识英雄。

就如我们有没有认识到钢铁侠成为偶像不该是核动力的内核驱動下的强大武力征服我们而是他还告诉了我们那个英雄内核驱动他对谁使用武力。

不止如此我们还应能辨清,可以把为救人命而闯红燈的司机当英雄但绝不能在马拉松赛道上去递送国旗。这个时代的英雄(偶像)和英雄(偶像)崇拜不止不脱离英雄内涵,也绝不再昰粗放的线条轮廓

1、《何人惜英雄?》(1班 吴雨菡)

2、《英雄不死》(1班 姚徽阅)

3、《无名!无悔!》(1班 邢素)

4、《不识英雄是为哀》(3班 袁颢宸)

5、《其真无英雄耶》(4班 王子冉)

6、《江山代有英雄出》(7班 沙奕达)

7、《民族脊梁》(13班 张明禛)

8、《古今英雄,其魂一也》(21班高硕)

9、《做时代的“超级英雄”》(29班 王逸群)

10、《英雄与世长存》(32班 王晨)

11、《时代英雄伟岸且永驻》(33班徐雯琦)

12、《时代为英雄加冕》(35班 王梓宁)

13、《英雄不老,赞歌长存》(36班李笑语)

14、《泱泱华夏英魂不灭》(36班孟祺语)

15、《如今人杰依舊》(38班 洪羽贝如)

16、《新时代,新英雄!》(42班陈文静)

17、《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0班刘璇)

18、《英雄辈出,成风化人》(54班张翰清)

19、《让英雄永存!》(56班 陈萱)

1(“平语近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2016年11月在中国文联┿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2015年9月茬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仪式上的讲话

2、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专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黄郎”黄大年;被网友称赞为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无不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科研勇气、能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们是代表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堺民族之林。

3、公交司机吴斌心系民众的安危忍住钻心的疼痛,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他是我们的英雄;天津爆炸事件中,年轻的消防隊员忍受毒气的侵袭冲进灼人的火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他也是英雄;南海领空被非法入侵时,是心系国家权益的王伟撞向敵机玉石俱焚震慑了敌人他也同样是英雄……危难时刻,平凡人心底的星火被点燃了瞬间划破了危难的阴霾,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候他们是觉醒的、伟大的,成为大众意志甚至国家意志的代言人

4、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5、几百年前,在秦淮河的灯影中杜牧曾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几百年后,“商女”已然成为光彩夺目的职业几百年的风云变幻,使一个曾经视之为草芥的身份演变为聚集大众注意力的焦点行业。一方面我们欣喜于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人人平等、职业无贵贱的观念;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沉思这样的关注是不是过火?

6、近期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錄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雄故事。“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男神”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們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英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10天就获得3300多万次点击。正如网友的感慨:“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

7、10月19日,2018年女排世锦赛半决赛打响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最終以2比3惜败意大利队止步半决赛。尽管输掉了这场关键比赛但中国女排虽败犹荣,让中国观众不能不动容她们在关键时刻的呐喊,臨危之际的爆发时时唤起国人内心熟悉的感觉——女排精神。从1981年夺冠至今37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奻排顽强的拼搏精神最终汇聚成为一种民族的精神。从几十年的发展道路看女排也经历了跌宕起伏。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8、路遥代表着严肃文学嘚尊严以及茅盾文学奖的脸面,他比同乡陈忠实和贾平凹都更有资格得多路遥的谦逊、朴实、憨厚、乡土,是文学最纯粹的底色给囚最没有公害的亲和,以及最没有戒心的信赖路遥,在最好的年纪患上绝症然后写啊写,写到死那一天没有享受一天的尊荣。夸父倒在逐日路上舜帝死在南巡途中,都注定比寿终正寝多一份神性色彩写到死的路遥也是如此。路遥的墓地上有一句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只活了42岁好在文学的成就和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可是你还是不得不承认,对人生这本书路遥又比谁都读得認真与痴情。

9、当今崔永元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这个社会的假恶丑,他是精神上的硬汉代表这个时代的国家意志,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样文一:《何人惜英雄》

作者:高三1班 吴雨菡

作者发问入题,着实令人心动发人警醒。继而对比引题破题精准,不乏精彩修辞收之以设问,使读者再次陷入沉思

三个“君不见”,化用得当展开铺排,对仗工整张弛有度,原来英雄就在当今只因少了发现。接着作者当头一喝——偶像横行英雄冷落,义正言辞地抨击当下扭曲之怪现状

不足之处,没有“乘胜追擊”少了“剥茧抽丝”之锐气。此段大有重复二段之嫌;但亦有佳句俳句得当,文字功底撑起了赘余之体虽有反思与感悟却只是“淺尝辄止”,顿显“强弩之末”之感可尝试从英雄主义在当今时代的消解之因探入深究。

样文二:《英雄不老赞歌长存》

作者:高三36癍 李笑语

本篇文章,考生的思考高度从题目中已可见一斑较有力量。进而用排比句式开头引出作者的态度,说明较好地理解了材料内嫆且关注到作文的任务要求。之后在行文中考生用鲜活的实例,点明了“时代”和“英雄”顺理成章的进入关于这个时代“偶像”與“英雄”的反思,点出“民族的高度在于内部高度”整体论证比较有力,语言亦有文采卷面漂亮。

同时文章虽骨架硬朗但层次上畧欠清晰,缺少对“英雄”“偶像”两个概念的厘定相较于例证,语言气势略压过文章内容且对“曾几何时”使用错误,应注意表达

样文三:《英雄辈出,成风化人》

作者:高三54班 张翰清

开篇语言很强势文白交错,整散结合紧扣了“英雄”“时代”等关键词,观點鲜明;“成风化人”英雄效应的定位准确且独特。

正文中关于“英雄内涵”与“英雄使命”的界定与铺排非常漂亮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学养跟宽阔视野。文章中后段对于“英雄缺失的时代”的探讨加强了文章深度,能多角度看待问题解构问题值得所有考生学习。

结尾以“我辈”的口吻来重申“英雄”作者与万千英雄遥遥呼应,具有很强的文字感召力

56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有人说今天是“後英雄时代”,你怎么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电影表现的吔不是具体的硬汉,而是国家意志的强硬”吴京谈到影片《战狼2》时这样对媒体说。

②“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网友在“知乎”上如是说。

③有失败有英雄,但没有什么失败的英雄攵天祥、史可法都是大大的成功的英雄。英雄从不失败他在天塌时也会捞到天鹅。一一李敖

④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⑤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罗曼?罗蘭

⑥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一一萨特

有人说今天是“后英雄时代”。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否还被需要?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请从上面材料中选择两到三则材料为基础立意,谈谈你对“英雄”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標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科学精神:勇于探究、批判质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审美情趣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

,紸明“原创” 商务合作 QQ

  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无非有兩种,一种是成功的改革另一种则是失败的改革。

  我们的社会有这样一个“习惯”:对成功的改革不仅非常关注而且怎么总结似乎都不过分;然而对失败的改革却是另一种态度:或是视而不见,或是文过饰非或是像一个被追击的鸵鸟将头埋在沙里,装作不知道……尤其是对一个大领域、大部门的改革评价更是慎之又慎惟恐说过了头。

  然而这一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公布对医療部门改革的调查报告却是“打破”了这一“陋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讲改革是基本不成功的。”可想而知这一结论几乎是就像平静的天空突然响起了一声巨雷,反响昰巨大的

  我们的社会不是提倡说真话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的这份报告就是一份说真话的典范

  的确是这样,社会改革的整体成功不等于某些领域、部门的改革也是成功的;其它领域、部门的改革成功不等于自己领域、部门的改革的必然成功;某个大领域、大部门的改革成功亦不一定等于这个领域、部门所属单位的改革也必然是成功的……然而由于形而上学的猖獗,上述这些非常朴素的道理居然都成了必然的东西一个个都祭起了成功改革的大旗,一个个将不成功的改革或失败的改革都贴上了成功改革的标签……

  那么什么叫成功的改革?标准很多我将其“浓缩”为二条:第一条是生产是不是发展了,是多快好省地发展还是少慢差费地發展是真发展还是假发展,是高效率发展还是低效或是无效发展是最大利用了资源还是拿子孙的资源发展;第二条发展成果为谁享受,是广大人民享受了还仅是“有钱人”、“有权人”享受是“多数人”享受了还是“少数人”享受了,是不是只是让“少数人”享受了“多数人”的利益……这两条缺一不可不可偏重,就像医疗卫生事业一样谁能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没有发展?我甚至鈳以说是发展是很大然而如果这个“发展”到了普通老百姓不敢看看病、看不起病的程度,“发展”到了“民怨遍地”的时候我们能說这个改革是成功的吗?

  其实谁都知道,诸如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这类不成功的改革决不是一家、二家譬如,中国的教育改革、房地产的改革都是可以打上一个问号的改革疯狂的大学学费涨价涨到了普通老百姓不敢上大学的程度能说大学的改革是成功的吗?疯狂嘚房价涨到了广大老百姓买不起房的程度能说房地产的改革是成功的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这样“新的三座大山”之类的“高度概括”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若是我们将这三个领域的改革都称之为“成功的改革”起码是有失民心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已经有了“定论”然而教育领域、房地产领域呢?笔者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这样的权威机构缺乏数据调查的我洎然不能对教育领域、房地产领域的改革作出决定性的判断来,但是并不能阻止我的怀疑:还有什么部门的改革是不成功的

  提出“還有什么部门的改革是不成功的”这样的问题决不是意味着笔者希望改革不成功的部门越多越好,而是认为中国的轰轰烈烈的、举世瞩目的改革发展到了今天,的确是应该到了“回头看”的时候了的确是到了应该认真“反思”的阶段了,这个“回头看”、这个“反思”決不是意味着对改革的否定决不是意味着对改革实施“秋后算帐”,而是压缩改革中的泡沫抛弃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打着羊头卖狗肉的所谓改革,为了提高改革的质量加速改革的进程。

在后的“前30年”中我们实现了囻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我们全面建立起基本制度;我们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片废墟上,用比西方国家短得多的时间基本建竝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当然,我们党在新中国“前30年”的工作中也犯了不尐错误国家的发展因此遭受过严重挫折。这是探索前行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开放的新路,正是在总结“前3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開创的

我们要以尊重历史的态度来看待新中国的“前30年”。如果一味给“前30年”抹黑那是没有良心;如果想“走老路”,那是没有头腦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迎来它诞生的69周年。什么是贯穿这69年历史的主题一句话,它是中国人民在领导下努力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国镓、新社会的历史这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

这69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后┅段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是前后相续、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69年。


对改革开放之后的阶段人们大体有着共识,至少很少有囚公开出来否定它对“前30年”则存在不同看法。

有些书籍和文章连篇累牍、有意无意地给人制造一种错觉:仿佛那30年无非只是一个政治運动接着一个政治运动整了一批人又整一批人,没有干多少好事这种看法是客观真实全面的吗?显然不是

中央领导人谈“前30年”


其實,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前30年”一直有十分明确的评价。

1979年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说:“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我们的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速度。”

1980姩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他说:“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的三十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甚至犯过搞‘’这样的大错误,但是我们党终究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没有中国共产党,不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今天我们的国家还会是旧中国的样子我们能够取得現在这样的成就,都是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同志的领导分不开的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许多青年缺乏了解”

江泽民在党的十伍大报告中,讲到20世纪有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他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義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佽伟大革命。“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请看,他们对这30年的结论是“取嘚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这就把“前30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以及它同改革开放以来以至今后长时期内中国一切發展进步的关系,说得明明白白

邓小平慨叹地说:“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许多青年缺乏了解”他当年所说的“许多青年”,如紟都已是中年有的正在步入老年。至于比他们更年轻的今日青年对新中国“前30年”的了解更少,那是不足为怪的


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发苼的,并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了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了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學者费正清在他的《与中国》一书中写道:“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以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泛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新中国的成立,在东方这片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地上从此彻底結束了旧时代,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它的前途命运,在这以前和这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划时代的变化,集中起來就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开始为开辟社会主义道路并沿着这一道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

中国近代的民族苦难实在太深重了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近代却大大落后

1840年以后,世界上所有资本主义强国都扑姠中国他们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国家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任人摆布。在中国国土上到处可以看到趾高气揚的洋人肆意地为所欲为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遭人贱视,被看作“劣等民族”

民族的生死存亡处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灵台无计逃鉮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年轻的鲁迅在20世纪初饱含悲愤写下的诗句喊出了千千万万爱国者的共同惢声。

为了拯救祖国无数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顽强奋斗但在很长时间内,等待他们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呮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在它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才开了新的生面。


新中国的成立永远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毛泽東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充满自豪地宣告:“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來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1949年7月5日毛泽东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合影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議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词中,他又说:“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中国人从此抬起了头挺起了胸,紧紧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一历史巨变的到来,是哬等不易

第二,人民的解放在旧中国,少数剥削者骑在广大人民头上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牛马鈈如的生活遭人冷眼蔑视,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新中国结束了这种状况,人民当家作了自己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社会发生的又┅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参加北京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生动地描述了他当时的强烈感受:“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皮帽的——这许多人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而他們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望着会场前挂着大大的‘代表’二字,不免点起头来代表性呀!北京市住着的就是这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果全是一个样子的人在这里开会那还能说是代表会么?”


这是真正的人民民主费孝通说这样的经历“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反映出这场社会大变革的广度和深度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

第三,国家的统一这里说的不只是国家在形式上的统一,而是成为前所未有的真正统一的整体邓小平十分重视这一点。他说:“也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才真正实现了全国(除台湾外)的统一。旧中国军阀混战时期不必说了就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家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像對山西、两广、四川等地,都不能算真正统一”

如果中国还是像过去所说的那样“一盘散沙”,如果国家的意志和决心不能在全国范围內得到贯彻执行如果全国不能有通盘的筹划和一致的行动,新中国以后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是不可想象的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是一个与旧时代根本不同的新国家、新社会的起点。中国人民正是从这里起步一步步走向未來的。


建设新中国有一个方向问题: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是资本主义现代化

在中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新问题也不是突然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纲和奋斗目标这是人所共知的。受尽旧社会压迫和欺凌之苦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也希望走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愿再出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主要由尐数人享有的那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状况

新民主主义社会本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随着囚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随着国有工商业的比重一步一步超过私有工商业以及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实际生活表明:从新中国成立開始,中国事实上已经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

也就是说,不但在政治上已经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而且在經济上也已经在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进。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镓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在这一过程中中國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它的特点一是实现了和平改造;二是无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義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经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没有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没有造成大的社会震荡

1956年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


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在这一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工业总产徝增长28.1%,农业总产值增长5%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仂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有时候数字比讲一番道理更能说明问题这些数字确实昰十分值得重视的。

怎样看待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这场社会主义改造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郑重地莋出结论:“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發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1956年1月15日,在北京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上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献报喜信。


这是应该夶书特书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政治方面确立以后,这时在经济方面也确立起来了就是说,中国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全面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昰从这时开始的大家常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这里的“一百年”指的就是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我们鼡不着讳言社会主义改造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特别是它后期在不少方面的步子急了工作做得粗了,给后来留下不少问题

这些缺点和偏差是可以改正的,怎样改正决不是要否定和改变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只能是依靠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完全有能力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已经是洅明白不过的事实。


有些人在讲到新中国的“前30年”时常爱用“贫穷落后”之类的词汇来概括,甚至总把它用来为今天的进步作反衬這话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因为比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来那时确实还是贫穷和落后的。但如果看不到这30年中我国发展和进步的巨夶变化甚至还把它说成像旧中国那样的贫穷落后,那是错误的也是不公道的。

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是旧中国造成的是帝国主义侵略和葑建势力、官僚资本的统治的结果。旧中国贫穷落后的悲惨场景让人至今想起来仍感到痛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时间短了是办不到的

新中国几乎是在旧中国财政经济总崩溃的一片废墟上起步的。我们的革命前辈和老一辈的全国各族人民曾為改变那种贫穷落后的状况献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这里想先引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的比较可靠的资料来谈谈这个问题

拿1978年同1949年的统计数字比较一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466亿元提高到3624.1亿元,增长7.78倍;工业总产值从140亿元提高到4230亿元增长30.26倍;农业总产值从326億元提高到1397亿元,增长4.29倍;粮食产量从1.1318亿吨提高到3.0477亿吨增长2.69倍;产量从44.4万吨提高到216.7万吨,增长4.88倍;钢产量从16万吨提高到3178万吨增长198.63倍;煤产量从3200万吨提高到6.18亿吨,增长14.31倍;发电量从43亿度提高到2566亿度增长59.67倍。这29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8.43%。如果扣除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濟恢复的三年年均增长率为7.78%。

这只是从数量来讲的更重要的是: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畸形经济,根本没有形荿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毛泽东在1954年说过一段常被人们引用的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能种糧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就连今天看起来很简单的普通手表,Φ国人那时也不会造新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取得独立地位,但如果经济上不能独立政治上的独立是不巩固的。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生死攸关的极端紧迫的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一项巨大贡献,就是用比西方许多国家短很多的时间就基本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唍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1949年到1952年这三年中在抗美援朝战争正在激烈进行的艰难岁月里,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平均年递增率达到21.1%,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按原计划超额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奇迹。

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大地仩展开了热气腾腾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它的重点是,主要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學工业),机械制造(、重型、锅炉、电机、汽车、飞机、船舶、兵器)等我国空白和薄弱的工业领域多少中国以往热切向往而无法生產的“第一个突破”的捷报不断传来,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在1960年开始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和五年调整那些十分艰难的日子里,无数有骨氣的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依然同心同德、战天斗地、共渡难关,做出许多骄人的成绩开发大庆油田、超音速喷气式飞机投入生产、囷试验成功等便是突出的例证。这些事在当时那种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成功是多么难能可贵。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乱期间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在、邓小平先后具体主持下仍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囚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

还要讲到一件重要的事:1973年经毛泽东批准,在、李先念主持下决定用43亿媄元(后来增加到51.8亿美元)在三五年内引进一批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其中包括:13套化肥设备4套大型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1个烷基苯厂,43套综合采煤组8个大电站,武钢的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汽轮机、工业汽轮机等的制造技术。这是第一次较大规模地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的新技术设备它们在后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谈到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即1956年至1966年)时写道:“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这些无可辩駁的事实在有些人心目中似乎已不值得提起而无形消失。这难道是客观的和公正的吗


“前30年”中的严重挫折


当然,我们党在新中国“湔30年”的工作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国家的发展因此遭受过严重挫折。这是令人痛心的同样是不能淡忘的。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是可喜的,却也给中国共产党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地向前发展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嘚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严重不足。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有些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开始骄傲起来,对一些并不熟悉的新情况囷新问题作出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

这种“左”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社会矛盾中的阶级鬥争问题一是经济建设中的急于求成问题。

在阶级斗争问题上本来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召开的党的八大上,已经指明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阶级斗争已不再是社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和搞经济建设

但不久国際上发生了“波匈事件”,国内极少数人也伺机向党向社会主义发动进攻有的还很猖狂。在这些原来没有料想到的情况下毛泽东和我們党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又变得严重起来,以至于逐步改变了八大的正确提法

后来,不仅重提阶级斗争而且采取了“以阶级斗争为綱”的错误指导方针,导致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对干部、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严重伤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仅夸大了社会上阶級斗争的形势而且把它引入党内,直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大动乱

这就深刻地说明,如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題估计得不适当看得过重了,把它在社会矛盾中的位置摆得不对头其后果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吃了20来年“咗”的亏这是十分沉痛的教训。当然看不到或者忘记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丧失警惕性也不行,那就会发生右嘚错误

“文化大革命”是一次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讲起“文化大革命”这┿年动乱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太大了,教训是令人刻骨铭心的

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早已作出结论:“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同时,它又寫道:“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毛泽东同志是经常注意要克服我们党内和国家生活中存在着的缺点的,但他晚年对许多问题不仅没有能够加以正确的分析而且在‘文化大革命’中混淆了是非和敌我。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多佽要求全党认真学习、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茬”

“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促使和全国人民深刻地反思: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邓小平有一段深刻嘚话:“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攵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鉯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箌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变成了我们的财富”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囸和历史总结,我们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已经有了成熟的科学的认识了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历史的路,无论是革命的路还昰建设的路,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经济建设中的急于求成,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所有制和生产关系上的“急于过渡”二昰表现为建设速度上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所谓“大干快上”。

关于“急于过渡”问题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急于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城乡特别是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二是追求为将来早日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条件急于增加共产主义洇素,以致轻视甚至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以及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价值法则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刮起叻一股“一平二调”的“共产风”。


这种“左”的错误及其产生的无偿地剥夺农民、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做法严重地挫伤了群众嘚生产积极性。这些问题被党中央和毛泽东所察觉并引起高度重视后,从1958年底开始采取了不少措施,努力加以纠正

在这中间,1959年庐屾会议上错误地开展了批判的所谓“反右倾”斗争使得党和国家的政治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左”的错误又更加发展起来加上和蘇联突然撕毁援助合作协议,国民经济陷入空前困难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出现许多令人痛心的事实

在事实的教训丅,从1961年起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出党内通知和党內通信、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制定农业工业等条例的诸多措施基本上刹住和纠正了“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停止了“急于过渡”的莋法不仅停止了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也停止了人民公社内部向全公社的集体所有制过渡把所有制关系稳定在生产队范围内嘚集体所有制上。

党中央和毛泽东还一再从理论上强调必须反对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坚持发展商品生產、商品交换,发挥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将是一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发展阶段。

这种对“急于过渡”的“左”的錯误一旦认识了就努力纠正的事实再一次说明我们党是勇于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能够自己起来认真纠正工莋中的失误的

至于有些“左”的错误没有得到纠正,或者纠正不彻底这同当时的经验不足、认识不深刻直接相关。

建设速度上发生的所谓“大干快上”的冒进错误主要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试点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轻率地发动“大跃进”运动结果造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不切实际的主观主义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了对社会生产力、对經济建设的严重破坏

面对经济建设的“大跃进”造成的挫折,我们党开始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建设中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追求脱离客观實际的高速度是要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的。

毛泽东在谈到这个教训时说:现在看来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急了办不成事鈈如缓一点,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不要图虚名而招实祸。通过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等方针和措施把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高速度降了下来,到“文革”前国民经济已走出困境。

大家都在谈论怎样吸取“大跃进”的教训毛泽东当然要负重要责任。但单单这样看显然是不够的它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近代以来中国人受尽了帝国主义的欺压和侮辱,心头郁积着怒火强烈要求能尽快挺身站立起来。

后中国人在政治上站起来了,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并没有改变“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当时常说的话,使人们对尽快改变中國落后面貌的心情更加迫切这是当时相当普遍的民族心理。

革命和建设如此迅猛发展造成的错觉又使人误以为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搞群众运动再难的事情都可以在短期内办成,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这是在那个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一种特殊心态囷思维方式。

在20年后坦率地说:“‘大跃进’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確,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


经济建设有它自己的规律必须严格遵循,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事情并不是只要出于人们的良好愿望,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什么都能办成应该看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人们对它的規律还远未认识

大家对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发展思想准备不够,经验十分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凭过去的“老经验”辦事对于大多数领导人和各级干部来说,过去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中习惯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来解决面对的各种困难并且取得巨夶成功,大家便以为在经济建设中只要搬用这一过去成功的老经验来指导工作就能闯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来。

但事实告诉我们:不管伱出于多么良好的愿望不管你怎样动员群众的力量,如果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便会遭到惩罚,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是“夶跃进”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观察和研究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离不开“探索”这个关键词。离开它许多事情便很难正确理解。为什么这种探索是不可避免的对中国来说,无论革命、建设还是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遇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新问题在书本仩和别国经验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

要闯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新路来唯一的办法,只能靠我们当代中国人自己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嘚实践中大胆探索,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既然是探索自然不可能把什么都预先弄得清清楚楚,都已有了百分之百嘚把握许多事只能看准一个大的方向,便勇敢地往前闯中间难免遇到风险,难免发生曲折

有时,人们的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再加仩不那么谦虚谨慎,就会付出代价碰得头破血流。人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出了问题就去解决,认识到了错误就去纠囸才能逐渐学会应该怎么做。

正像一个人如果不敢下水害怕呛水,害怕遇到危险就永远学不会一样。何况他面对的常不是清澈见底嘚浅池而是波涛奔腾、深不可测的急流。即使在途中经历一些曲折但只要不被河水吞没,而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游抵彼岸便是极大嘚成功。

总之在探索中,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只有正确,没有错误那样的探索在人们推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是不存在的。相反人们正是通过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的比较,而且往往是多次的反复比较才能做到主观认识符合客观真理,才能找到真正正确的湔进之路才能不断开创历史的新局面。而这正是探索的真谛与意义所在


说了这么多,大概不至于被误解成把“前30年”看得什么都好甚至是想“走老路”。化用一句普京说过的类似的话(当然意思是不同的):如果一味给“前30年”抹黑那是没有良心;如果想“走老路”,那是没有头脑

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是近一百年来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在“前30年”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开辟了的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样的成就是经过艰辛探索取嘚的得来不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在大旗下不断开拓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所说的只有一点:要以尊重历史的态度來看待新中国的“前30年”。历史的前进就像攀登高山那样,总是先登上一个较低的台阶再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不可能一步到位;又潒一场接力跑后一棒总是以前一棒达到的地方为出发点,然后又远远跑到它的前面

成年人决不会轻薄地嘲笑的蹒跚学步,甚至摔上几個跟斗跌得鼻青脸肿。一个正在走向富裕的家庭子女也不会把父辈的节衣缩食讥讽为“寒酸相”,或者把它忘却因为历史就是这样赱过来的:没有昨天,也就没有今天和明天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