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社会五大理念与百姓生活关系

五论五大理念引领发展:以共建共享增强百姓获得感
  湖北日报讯 本报评论员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站在时代的高度,秉承历史的责任,进一步标注了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进一步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设“五个湖北”,我们把“幸福湖北”作为最终目的;践行“三维纲要”,我们以“民生决定目的”作为“底线之底”;制定目标措施,我们始终坚持“六民要旨”,专注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湖北弯道跨越的这些年,是“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的历程,是经济增长源源不断地释放“民生温度”的追寻。
  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正是因为我们始终没有偏离“民生”这根指南针,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大方向、大目标相一致,沉甸甸的民生分量才成为包容性发展最生动的体现――我省大病保险在2013年就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首破万元大关,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多年超过七成,近五年225.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年均减贫50多万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汇的时间节点上,学习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共享发展,必须以鲜明的问题导向、赤诚的人民情怀、细致的制度安排开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征程。
  坚持共享发展,内在要求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经济发展的“蛋糕”在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共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制度设计都有不少地方亟待改进。
  对湖北而言,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人口老龄化问题要积极应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要妥善解决,不断衍生变化的民生内容,人民群众“发展起来以后”的新期待,还在增加民生改善的边际难度。人人参与,民生建设才能砥砺前行;人人尽力,百姓获得感才会有真实感踏实感;人人共享,全面小康才能够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五中全会从八个方面作出的部署,既是关于共享发展的科学制度安排,也是增强百姓获得感的重要着力点。这要求我们必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更加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以真招实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画卷,民生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是其中最温暖的主题。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风云变幻,无论改革发展需要跨过多少沟坎,我们都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要求的高度,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把百姓不断增强的获得感清晰镌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年轮上,生动展现在人民群众的笑脸中。
(作者:&&编辑:ADMIN)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荆楚网(cnhubeigw)、最武汉(zuiwuhan01)官方微信。2016&超星尔雅&国学与智慧_琢磨俗僧_新浪博客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要吃亏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孝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仁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孔子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我的答案: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答案: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我的答案: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D、《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我的答案:B
29.&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夹氏传》
30.&对《公羊传》和《谷梁传》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有谈义例
31.&《公羊传》和《谷梁传》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在汉代时对《春秋》这本书诠释的有“春秋五传”。√
33.&不属于范宁在《谷梁传集解序》对三传的评说的是:谷梁辩而裁
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公羊传》更接近贵族对《春秋》的阐释
B、《谷梁传》更接近普通人对《春秋》的阐释
C、《谷梁传》属于齐学
D、《谷梁传》属于鲁学
我的答案:C
35.&不属于郑玄在《六艺论》中对三传评说的是:公羊善于经
36.&《公羊传》主要强调了帝权对国家的控制,属于齐学&√
37.&叶少蕴在《春秋序传》中认为《左传》传义不传事。&
3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之前,记录《尚书》用的文字是隶书
B、《诗经》是从西周早期开始的
C、《周易》是从伏羲开始的
D、《尚书》是五经中问题最复杂的书
我的答案:A
39.&汉初伏生将《尚书》传给三家,不属于这三家的是&&&&&&东方朔
40.下列关于“今文经”和“古文经”说法不正确的是:研究方法相同
41.&《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
42.&汉学以训诂为特征,宋学对经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阐&√
43.&汉代初传播的汉书称为今文尚书。√
44.&对于“经”的说法错误的是:今文经在延传中保持了本意
4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汉代的尚书共46篇
B、汉代的《今文尚书》有29篇
C、汉代的孔安国序不属于尚书的一部分
D、汉代的《古文尚书》有16篇
我的答案:C
46.&对《尚书》的文体解释错误的是:训是誓言,命令
47.&现在的《古文尚书》不是先秦的,也不是汉代的,是晋朝时伪造的。√​
以下答案需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reeklee711​&&&&
后台回复&“国学与智慧” 就有答案了,扫一扫关注我吧。
reeklee711&
48.在东汉时期,《古文尚书》得到广泛传播。
49.&《尚书》的内容包括虞、夏、商、周四个朝代&
50.&《尚书》总结的周朝治国经验不包括:不用旧臣
51.&下列选项中,不是由选拔产生的君主是:周武王
52.&不是《尚书》主要研究内容的是:怎样享受生活
53.&在记录内容方面,《尚书》比《国语》更正式,更重要&
54.&百官在古代是由特定的家族担任的。
5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商朝是东夷部落
B、周朝更多继承了商朝
C、周朝更多继承了夏朝
D、墨家推崇勤俭
我的答案:
56.&不属于《尚书》中的经验总结的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57.&春秋时期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国家是:鲁国
58.&商朝重视民本,周朝重视祭天。&
59.&商朝能统一国家的重要原因是有了铜器并且发明了车。√
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秦各国都有诗
B、先秦时歌词是可以传下来的
C、先秦时歌词与乐谱都不能传播下来
D、诗经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叫法
我的答案:C
61.&不属于《诗经》中的篇章的是:《烛之武退秦师》
62.&徒歌指唱歌时无伴奏,又称为清唱。
63.&在古代诗与歌是同一个概念。
64.&我国在先秦的时候,音乐就以“乐谱”的形式传下来的。
65.&《诗经》是周朝所有诗的合集。
66.&“颂”分为早期积累和后期加工以及改编的。√
67.&关于汉朝4个诗派说法错误的是:鲁诗侧重于讲故事
6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墨家学说面对的是社会下层
B、墨子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工匠侠客
C、墨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D、儒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我的答案:C
69.&汉朝时《诗经》分为四个流派,其中不包括:赵
70.&《诗经》的编订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71.&春秋时期墨家和儒家是广收弟子的。
72.&《诗经》只有个别篇章有序言。
7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季札观乐中季札出使的是鲁国
B、季札观乐是鲁国人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乐舞
C、孔子对诗经进行了分类
D、孔子修改了诗经的篇章
我的答案:D
7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列士是以国家诸侯名义献诗
B、卿大夫不可以以个人名义献诗
C、卿大夫以职务名义献诗
D、商颂是周天子管的
我的答案:B
75.&在古代,歌本与诗本没有区别,是一样的。&
76.&《商颂》是宋国专门整理他们流传下来的商朝祭祀先祖的曲子。√
77.&周诗有大雅和小雅两种,后来的周诗指的是《诗经》。√
78.&鲁襄公29年,《诗经》基本编订,但没有进行分类。&
79.不是从性质方面来解释风雅颂的是: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80.&下列具有概括功能的是()。
我的答案:
81.&对于赋的功能说法错误的是:具有类比功能
82.&“比”是类比,形成咏物和比德的传统。
83.&朱熹的《诗集传》兼顾诗与经的做法。
84.&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三体三用”。
8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语》讲的是“谋”
B、孟子游说过齐威王
C、孟子在晚年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编订典籍
D、《战国策》讲的是“仁”
我的答案:
86.孟子的性善论中的“性”指的是:人性—社会属性
8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孟子谨言
B、孟子善养“浩然之气”
C、孟子把孔子的学说具体化
D、孟子把孔子的学说更加系统化、学理化
我的答案:
88.南宋的()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朱熹
89.儒家的道讲的是仁、义、礼、智、信。√
90.《论语》是最晚被列为儒家经典的一本书。&
91.孟子认为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人有仁、义、礼、智。√
92.《孟子》与《论语》的观点没有一点关联。&
93.&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不正确的是:孔子讲义
9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仁体现在社会交往中
B、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
C、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
D、仁指的是责任
95.孟子对“仁”的来源做了解释,“仁”来源于人的本性。√
96.孔子的“仁”是理想的品德与感情,孟子的“义”是现实的标准与准则&√
9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的建构来源于社会。√
98.孔子的“礼”与孟子的“礼”都是要恢复周天子的乐礼。&
99.&不属于孟子学说的是:从民主到民本
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圣指的是把仁心用于社会中
B、外王指的是要把仁心用到社会中
C、内圣指的是内部修养仁心
D、要内圣就要做到存心
我的答案:
101.不属于孟子对仁义的观点的是:
仁是处理社会关系的,义是处理血缘关系
102.孟子主张人应当居仁由义。√
103.法家的文化是管理人的行为,而儒家是从思想上约束人。√
104.孟子所指的君子三乐不包括()。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金榜题名
C、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的答案:
105.贵族共和体制在不同时期可以叫不同的名字。
我的答案:
106.孟子学说的“仁政王道”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仁政是按照仁的原则,按义的方式做事
B、《尚书》的对仁政的说法是德政
C、后学说将仁政称为王道
D、仁政与刑政是统一的
我的答案:
107.陪臣执国命是指上级被降级。&
108.民本就是把百姓当做根本。√
109.“天命之谓性”出自?
A、《大学》
B、《论语》
C、《周易》
D、《中庸》
我的答案:
110.古时对天的看法不包括:()
A、自然之天
B、主宰之天
C、法律之天
D、道德之天
我的答案:
111.墨子尊天,但反对有命。√
112.《大学》是中国的修心大法,《中庸》讲的是修心的目标。&
113.古代将“性”分三品:圣人、贤人、俗人。√
114.儒家所讲的道很大程度上讲的是“正道”,意思是?
我的答案:
115.《中庸》中“率性而谓道”的“率”的意思是()。
B、领先占领
C、随心随欲
D、心想事成
我的答案:
116.关于“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的道指的是邪道
B、道家的道是邪道
C、道家的道是正道
D、正道和邪道都是道家的道
我的答案:D
117.《中庸》提倡的道是儒家之道。√
118.慎独是指做事的时候要单独做。&
119.《中庸》的“中”解释错误的是()。
A、周易认为是“位中”
B、周易认为是时中
C、道家认为是时中
D、道家认为是中和
我的答案:
关于儒家对“中庸”的“中”描述错误的是()。
A、不偏不倚
B、偏离中间位置
D、作为动词
我的答案:B
121.儒家认为治国的人一定得是君子。√
122.《中庸》中认为小人中庸,君子反中庸。&
123.不属于《中庸》所说人做事的三个层面的是()。
A、安而行之
B、利而行之
C、懒惰而行之
D、勉而行之
我的答案:
124.不属于《中庸》的要求的是:()
我的答案:
125.&“诚明”讲的是修养过程,“明诚”说的是讲教过程。√
126.慎独自省要求人要有戒备之心,要有警惕之心。√
127.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
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
A、《周易》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我的答案:A
《周易》的“易”的意思有:变易、()、简易。
我的答案:B
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
A、《周易》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我的答案:C
《周易》的八个基本的卦分别是:乾、坤、震、艮、坎、离、兑、巽。()
我的答案:√
《周易》是群经之首。()
我的答案:√
《周易》具有培养人的含蓄万物,()的胸怀。
A、包容万物
B、万物一体
C、兼容并包
D、同胞物与
我的答案:C
读《周易》要有阴阳平衡,()的视角。
A、对立统一
B、矛盾对立
C、物我平衡
D、和谐相处
我的答案:A
《周易》中的“地”指的是()。
我的答案:D
《周易》就是一本占卜之书。
我的答案:√
《周易》是周文王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包括宇宙认识的一个总结。
我的答案:√
读《周易》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A、战天斗地
B、勇往直前
C、进德修业
D、不思进取
我的答案:
《周易》的最后一个卦?
C、即济&未济
我的答案:
《周易》讲的德行就是一种对人的()。
我的答案:
化境就是一种变化状态,达到的一种最完美的状态。
我的答案:
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
我的答案:
《周易》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叫?
A、道德意思
B、秩序意识
C、佛家意识
D、鬼神意识
我的答案:
读《周易》具有培养协理三才()的境界。
我的答案:
《周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我的答案:
《周易》里边只有两个卦讲天和地。
我的答案:√
乾卦和坤卦是讲人和神。
我的答案:&
“明德”指的是像日月一样的德行,给人以()和温暖。
我的答案:A
《大学》放在四书的第一篇主要是因为《大学》准确概括了儒家的()。
我的答案:
“新民”的“新”的意思是()。
我的答案:D
大艺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并不包含人的修养。()
我的答案:&
小艺指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六书。()
我的答案:√
“新民”的意思?
A、改变自己
我的答案:A
儒家所说的“君子”指的是能够担当()的大任。
C、治国利民
D、道德示范
我的答案:C
“英雄相惜”是讲()的人相惜。
我的答案:A
“定而后能静”的“静”指的是安心做事。()
我的答案:√
“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
我的答案:√
“安而后能虑”的“虑”指的是()。
A、思虑周详
我的答案:A
一个人要想成长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需要八个发展的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的答案:A
“静而后能安”的安指的是(),心安理得。
我的答案:D
格物指的是明理。()
我的答案:√
正心是讨论中国人性的一个本源。()
我的答案:√
《中庸》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
我的答案:A
“治国”就是管理一个(),把他治理好。
我的答案:D
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向是指?
A、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
B、态度积极
C、心平气和
D、乐观豁达
我的答案:A
“正心”指的是每个人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
我的答案:D
《大学》里讲端正是方向,忠正是原则。()
我的答案:√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是谁讲的?
我的答案:B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更重要的要具备几方面的素养?
我的答案:C
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我的答案:A
《新君主论》讲的主要是?
A、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B、怎么当君主
C、怎么统治国家
D、怎么当领导人
我的答案:A
不属于领导干部要具备的素养的是()。
我的答案:A
中国文化中的两个用人策略:一是用人之长;二是用人()。
我的答案:C
法家的“因性说”的“因”是()的意思。
我的答案:B
“气度”是()的问题。
我的答案:D
儒家学说的“化性说”的意思是指法律约束。
我的答案:&
格局决定思路。()
我的答案:√
《孝经》把人分成五等人,第一等最高的是天子?
我的答案:A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
我的答案:D
“疏通知远”指的是通透而()。
我的答案:C
儒家学说是一个守天下的学说。()
我的答案:√
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有:仁、义、礼、法。()
我的答案:√
“无为”就是要放权,“无不为”就是要抓住()。
我的答案:C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
我的答案:A
“广博易良”的“易良”的意思是()。
A、能够进行改良
B、能够把道理讲清楚
C、能够从复杂中把握简易
D、通俗易懂
我的答案:B
“敬”一方面是敬人,一方面是敬事。()
我的答案:√
道家学说讲人往低处走。()
我的答案:√
“涵容”就是要()别人。
我的答案:A
“谦退是保身之法”是哪个学派的思路?
我的答案:C
道教有五门学问:山、卜、()、相、医。
我的答案:D
中国的管理之法是法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的结合。()
我的答案:√
道学讲寡色欲以养肾气。()
我的答案:√
法家的“势”指的是()。
我的答案:D
兵家对将领的基本要求是:仁、智、信、()、严。
我的答案:D
“仁&智&信&勇&严”出自?
A、《论语》
B、《吴子》
C、《六韬》
D、《孙子兵法》
我的答案:D
不属于法家的治国策略的是()。
A、司法于官
B、明法于国
C、司法于民
D、任法于贤
我的答案:C
法家的用人术:实能、专任、易制()
我的答案:√
《礼》在唐代之前指的是()。
A、《仪礼》
B、《礼记》
C、《礼仪》
D、《周礼》
我的答案:A
《礼》在中国文化中起的是()的作用。
我的答案:C
《礼》是综合()而形成的。
A、人伦关系
B、物质分配
C、等级秩序
D、天道人情
我的答案:D
《仪礼》、《周礼》和《礼记》合称三礼。()&
我的答案:√
《礼》是在唐之后称为《礼记》的。()
我的答案:√
《礼》是对先祖的()。
我的答案:A
君子的最主要特征?
C、修身养性
我的答案:C
《礼》起源于()。
我的答案:D
礼与法不同之处在于礼是一种社会规则,是约定俗成的。()
我的答案:√
《礼》有成为社会规范并维持社会秩序的教化功能。()
我的答案:√
《仪礼》的功能和《周礼》的特点?
A、“礼”的一个概念
B、礼的做法
C、礼的形成
D、礼的发展
我的答案:A
“礼别异”、“乐合同”强调的是一个现实的()功能,政治化概念。
我的答案:C
在早期的时候关于“礼乐关系”的表述上是几种?
我的答案:B
“礼别异”不是指人与人能够产生一定的距离感。()
我的答案:&
礼、乐在社会关系中分别代表社会中建立人际关系的两种方式。()
我的答案:√
早期官员的管制也是()的一种秩序。
我的答案:D
《周礼》这本书有前代周朝的影子。
我的答案:A
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书借鉴的?
A、《大学》
B、《中庸》
C、《周礼》
D、《论语》
我的答案:C
礼制是对礼的()进行概括。
我的答案:C
礼是从动机上进行约束。()
我的答案:√
“德莫若让”指的是()。
A、人要有道德
B、要懂得谦让
C、谦让是最好的德行
D、谦让就是有道德
我的答案:C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起主导作用的学说是什么?
我的答案:A
诸子之说形成一方面来源王官之学的下行,另一个方面是什么?
A、政府的政策
B、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C、读书的普及
D、礼制的发展
我的答案:C
“动莫若敬”的“动”指的是()。
D、一举一动
我的答案:D
九流十家出自班固《汉书·艺文志》。()
我的答案:√
“得意忘言”是彼此心里知道,不用计较于()了。
我的答案:C
《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
A、《诗经》里的话
B、国家的政策
C、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
D、是自己学识的升华
我的答案:C
老子所说的“道”是指()。
D、宇宙的根本规律
我的答案:D
古代的史官主要是服务谁的?
我的答案:B
《老子》这本书是尹喜请老子在函谷关写就的。()
我的答案:√
老子所说的“德”是指()
C、规定性的特质
我的答案:C
德经相对于道经来说更多地体现在什么方面?
A、不同属性
C、不同哲学
D、不同政治
我的答案:A
“道法自然”的“自然”指的是()。
D、自然而然的状态
我的答案:D
“五德始终”指的是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每种物都有自身的德。()
我的答案:√
道家与道教的不同之处在于道家尊重自然,不去改变自然界。()
我的答案:√
黑格尔辩论法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什么?
A、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B、客观辩证法
C、朴素辩证法
D、德礼辩证法
我的答案:C
退守并不是一味地退让,而是一种()。
我的答案:C
老子所说的慈,指的是天地有仁心,对老百姓有恩惠,而老百姓体会不到。()
我的答案:√
“无为而无不为”指的是好像什么事都不做,但却把什么事都做了。()
我的答案:√
退守大智慧不能让人心情逍遥,心性快乐。()
我的答案:&
《庄子》不是在说理,而是用大量的物象、形象、故事、()等作为说理的凭据。
我的答案:A
庄子把人分为神人、智人和()。
我的答案:C
《庄子》学说里认为,天性和人性是()的。
我的答案:D
“游于逍遥”就是庄子提倡的一种很自然的思想。()
我的答案:√
《庄子》这本书主要是围绕“道法自然”来展开的。()
我的答案:√
“心斋”讲的是()。
A、内心的虚空
B、心性无烦忧
C、没有想法
D、回到你的本性
我的答案:D
庄子讲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的自己,回到你的()。
我的答案:C
“同于大通”的“通”就是对这个社会彻底地明白了。()
我的答案:√
经学关注的是人的群体,而子学关注的是个体。
我的答案:√
“心斋”不是心性逍遥的前提。
我的答案:&
庄子认为治理天下,首先要()天下,然后才能治。
我的答案:C
齐物论的理论推导是()。
A、道法自然
C、万物有灵
D、道生万物
我的答案:D
庄子说的“顺应天下”一方面是指顺应民心,另一方面是指顺应()。
我的答案:B
顺物自然是说人完全按照外在的特点来生存,而不去强求。()
我的答案:√
万物有灵说认为世上的万物都是像人一样,有他的灵气存在,有他的神灵存在。()
我的答案:√
接受并追随墨家思想的人主要是哪些人?
A、侠客和工匠
B、侠客和庶人
C、工匠和商人
D、商人和侠客
我的答案:A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是()。
C、节律苦行
D、好学而博
我的答案:D
墨家思想有:尚贤、非命、()、尚同等。
我的答案:C
墨家的思想在社会稳定的时候能极大的发展,在社会松散的时候很难继续发展。
我的答案:&
墨子的主张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我的答案:√
《墨子》各篇分为()三篇,内容大同小异。
我的答案:C
“亲士”就是亲近能够成就()的人。
我的答案:B
墨家“大同社会”的思想被哪个学派吸收了?
我的答案:A
“尚同”指的并不是上下同心同德。()
我的答案:&
墨家的“大同”被儒家吸收了。()
我的答案:√
《墨子》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我的答案:D
“义政”讲天下食者众,而耕者寡,今天下莫为()。
我的答案:C
儒墨学说起点(),都是想让国家变得更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的答案:A
《墨子·法仪》篇主要讲的是法天之说。()
我的答案:√
墨子对人们的分工是:能谈辨者谈辨,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我的答案:√
做商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我的答案:C
“天志”、“明鬼”理念的作用是对帝王、达官贵人的()。
我的答案:D
墨家的思想中与“天志”对应的是什么?
我的答案:D
节葬是并不是不能用生者的钱来厚葬死者。()
我的答案:&
墨家是不相信命的,而儒家相信。()
我的答案:√
“礼制“就是把天下系于一个人身上,“法制”是把天下系于一套制度。
我的答案:A
礼是用于维持()内部秩序。
我的答案:C
不属于商鞅治国的三套理念的是()。
我的答案:D
“帝道治国”是以仁政为主,刑政为辅。()
我的答案:√
兵刑合一是实行霸道的第一步。()
我的答案:√
我们说的“依法治国”是指没有人能凌驾于()之上。
我的答案:C
中国最早的县叫做什么?
我的答案:A
春秋战国时期最后通过变法取得成功的是哪一个国家?
我的答案:D
法制就是“以法来治理国”。()
我的答案:√
法家的法制是由国君和贵族制定制度大家来遵守。()
我的答案:√
《法经》的内容不包括()。
A、《宪法》
B、《捕法》
C、《杂法》
D、《盗法》
我的答案:A
商鞅变法内容分为:正名、职分和()。
我的答案:A
法律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立法、(),普法。
我的答案:C
商鞅变法重视的是商业。()
我的答案:&
正名就是把国家官员循名责实。()
我的答案:√
不属于韩非的变法主张的是()。
A、弃古法新
B、重变革而反法古
C、舍道德而论行赏
D、论行赏而舍道德
我的答案:D
商鞅在立法时提出的原则是什么?
A、弃古法新
B、师法自然
C、道法天成
我的答案:A
法律假定人性是善的。()
我的答案:&
商鞅在建立法规时提出“弃古法新”。()
我的答案:√
韩非认为“申子未尽于术;商鞅未尽于法”。()
我的答案:√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761,678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害惨了老百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