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九华山水陆法会天台寺水陆法会现场直播

九华山天台寺提供住宿吗?怎么收费的_百度知道
九华山天台寺提供住宿吗?怎么收费的
提问者采纳
供住宿的。如果您觉得正确或者采纳的话,麻烦给我好评哦,不出家的收费,出家的不收费,谢谢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九华山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有住宿,九华山万宁山庄标准间是120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注 新安旅游网 微信公众账号
更多惊喜优惠等待您的发现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查找"新安旅游网"
7x24客服 (全年无休)
天台峰历史发展,九华山天台寺日出观看点
天台峰(天台寺):天台峰又称天台正顶,海拔1306米,在九华山的九十九峰之中仅低于十王峰、七贤峰。
天台是九华山主峰香,炉峰、烛峰、钟峰、鼓峰皆伏于脚下,而且善男信女礼佛笔来天台寺,故而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峰顶有天台寺、捧日亭、云峡等景观,且沿途寺庙多,风景好,游人和香客都尊其为九华之首。主要景点有天台寺、捧日亭、云峡等。天台寺:坐落在峰顶的地藏寺,古名天台寺。来九华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称之为“中天世界”。这里也是游客游九华必到之处。天台寺前,左有龙头峰,右有龙珠峰,对面十王峰。龙头峰下为青龙背,因骄立如屏,故名玉屏峰。龙珠峰,又名天台岗,上有一颗巨大滚圆的岩石,名“龙珠石”。传说九华是“活的龙脉”,青龙即居此高处,这颗“龙珠”,则是它戏耍的宝物。寺前岩壁上,有“非人间”等巨字摩崖石刻。寺门在龙头峰、龙珠峰间的渡仙桥下,由桥底登石阶十余步,即进入寺内。拱形桥上的横梁镌“中天世界”4个大字。
天台寺历史悠久,相传千年以前金地藏曾在此居住,洁瓶僧常从罗汉墩来此与地藏晤谈。现地藏禅寺,重建于清末民初,始为今日之规模。寺依山势而建,根据峰顶岩石高低不等,分别为一层、二层,直至三层,最高处殿檐与寺后峰顶岩石相接。前后三进殿宇有地藏殿、大雄殿、万佛楼等,形成既无天井又无院落的整体建筑。万佛楼下敞厅,门对古拜经台,门槛下万仞深渊。门虽设而不宜走,可在门内观赏山景。云峡:位于天台峰顶,为天台最高处。只见两块巨大岩石,并峙如门,只容一人通行。右边岩石上直镌“云峡”二字,左边岩石横琢“一线天”三字。在此处看日出,观云海,无比瑰丽、壮观,古人称之为“天台晓日”胜景。捧日亭:天台的正顶有一平台,曰“捧日台”,在左边的危崖上耸了一亭曰“捧日亭”。
“天台晓日”:天台日出,壮丽无比,九华著名胜景之一。拂晓前,伫立云峡之上,凝视东方,可见一丝微光初露,云海苍茫,横无际涯,苍山如岛屿露出海面。东方微光愈来愈亮,地平线上迸出一丝丝金色光芒,光芒下又露出一条橙黄色短线。一会儿短线变似眉痕,渐渐呈光彩缤纷的半圆形,越来越圆,状如圆镜边缘上镶着金色光环,挂在天边。一眨眼光度遽然增强,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耀着无边的云海,气势磅礴,十分壮观。忽而云飞雾散,九十九峰重新露面,各具形态,峥嵘毕现。山外沃野千里,田园如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最佳最佳观赏处捧日亭和云峡。
食宿:天台寺有天台招待所
到达交通:从凤凰古松处乘索道可至。也可从闵园沿山道步行上山。
开放时间: 天台寺开放时间: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半。
观日者可夜宿天台寺或拜经台。
引用:/news/1668.html
邮件订阅 为您提供最新的折扣与优惠信息
400- (客户服务热线)
快捷导航:原创:(472)九华山09-天台寺(安徽)
九华山天台寺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台峰巅,坐北朝南,
木石结构,硬山顶。全寺由3组民居式殿堂组成。该寺横卧岭凹
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为屏障,南以玉屏台作为墙身,西面
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8米的石台基,
构成平整的平面。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整个建筑借高
耸的悬崖峭壁来隐蔽,既防风寒,又十分坚固。它的山门在大殿
山墙南面,是一直径3.4米的卷拱石洞,进深4.2米,其东、北两
则为对峙的悬崖,径直可入大殿2楼;转折向南,沿墙外过道往
“捧日亭”或“青龙背”。大殿(亦称万佛楼)宽10米,深13
米。殿后有偏门通往观音殿、客房和云水堂。寺周景点众多。该
寺是九华山最高的建筑,建筑面积1540平方米。属全国重点寺
新罗国高僧金乔觉传说:开创九华山佛教局面的是一位来自
异域的僧人。唐开元末年(741)古新罗国王室近属金乔觉辗转
来到了九华山,起初住在山上的石洞里,或者搭茅棚居住。直到
他六十岁左右,也就是至德初(756),山下诸葛节等人登山,
在山洞里发现了这位高僧,于是群策群力,在化城寺旧址上建起
了一座寺院,请金乔觉居之。后来池州郡守张岩多次施舍,且奏
请朝廷移置化城旧额。从此这里成为金乔觉传经布道的大伽蓝,
僧众渐多,香火日盛。唐贞元十年(794)金乔觉九十九岁这一
年夏末,他突然召集徒众告别,安然圆寂。其肉身安放在南台石
函之中,三年后开启,仍然完好未腐,颜面如生。根据多种迹
象,众人认定他就是地藏菩萨灵迹示现,于是在南台立石塔安放
其肉身,南台更名为神光岭。从此,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道场,
发展到明朝。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到1850年之前,仅化城寺
一座寺庙,僧人就有三四千人之多。“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
“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里山
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
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
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
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使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
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
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
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
华十景”之一。
旅行者安徽系列之( 472 )九华山09--天台:
P1:原创九华山09&&
圣地-九华-天台-风光&&
摄影:旅行者&& 青阳池州安徽
P2:原创九华山09&&
圣地-九华-天台-风光&&
摄影:旅行者&& 青阳池州安徽
P3:原创九华山09&&
圣地-九华-天台-简介&&
摄影:旅行者&& 青阳池州安徽
P4:原创九华山09&&
圣地-九华-天台-风光&&
摄影:旅行者&& 青阳池州安徽
P5:原创九华山09&&
圣地-九华-天台-风光&&
摄影:旅行者&& 青阳池州安徽
P6:原创九华山09&&
圣地-九华-山景-风光&&
摄影:旅行者&& 青阳池州安徽
P7:原创九华山09&&
圣地-九华-山景-风光&&
摄影:旅行者&& 青阳池州安徽
P8:原创九华山09&&
圣地-九华-山景-风光&&
摄影:旅行者&& 青阳池州安徽
P9:原创九华山09&&
圣地-九华-天台-风光&&
摄影:旅行者&& 青阳池州安徽
P10:原创九华山09&&
圣地-九华-风光&&
&摄影:旅行者&&&
青阳池州安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天台寺图片
无梦到徽州@单车自驾:莲花佛国九华山
无梦到徽州@单车自驾:莲花佛国九华山2
无梦到徽州@单车自驾:莲花佛国九华山2 (2)
无梦到徽州@单车自驾:莲花佛国九华山 (2)&&>&&>&>安徽天台寺
安徽天台寺
  【简介】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为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
  地藏寺历史悠久,相传唐时金地藏曾在此居住,留有&金仙洞&遗迹。宋朝高僧宗杲笔下的天台寺已是&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了。后寺废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居士陈履泰捎资,住持僧昭莲重修,但士分简陋,仅是&茅屋几间草色青&。据《九华山志》载,明朝诗僧智仁曾在此寺着《雪华集》;明末清初有工于诗、书、画的默安禅师长期居此,使寺院有&诗寺&之称。嘉靖年间(年),寺僧玺玉,巡山护林,几十年如一日,享年110岁,其事迹流传甚广。清康熙年间(年),僧尘子重建,名曰&活埋庵&。至清朝中叶,天台峰周围48座寺院已形成&八刹&,香火甚旺,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1920年住持彻德重修&天台正顶&,始为今日规模。1921年住持僧兰田重修天台石板路。1936年大国师章嘉呼图克赠匾额一块,今已佚。年住持僧义方重整仪轨,大振山门。
  1955年青阳县人民政府拔款给佛教界重修天台寺。这座寺院原来是四层木结构走马通楼,长期以来,因受湿润空气和山泉流水影响,底层地板和立柱都又腐烂。为维持原来面貌,九华山管理处从1980年起动工改建。在极其困难的施工条件下,以最原始的搬运手段,把六百多吨建筑用料运驮到天台峰上,将底层的木结构换成混凝土结构,上面三层木结构仍然保存原有风格。这一处理方式,大在延长了原来建筑的寿命。1983年重修佛像,上漆贴金。该寺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现已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从古拜台向上,走完十王峰下一段弧形山路,沿龙头峰下的青龙背旁向前即至天台正顶,到在天台寺前,至寺前回首一看,左有龙头峰,右有龙珠峰 ,对面十王峰。龙头峰下为青龙背,在门旁骈立如屏,女名&玉屏峰&。龙珠峰,又名&天台冈&,上有一颗巨大滚圆的岩石,名&龙珠口&。传说九华是&活的龙脉&,青龙居此高处,这颗&龙珠&,则是它戏耍的宝物。十王峰迎面而来,谓之&十王朝地藏&。寺前岩壁上,有&非人间&等巨字摩崖石刻,寺门在龙头峰、龙珠峰间的渡仙桥下,由桥底登石阶十余步,即进入寺门。拱形桥上的横梁镌&中天世界&四个大字。
  全寺由三组民居式殿堂组成。横卧岭凹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为屏障,南以玉屏台作为墙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八米的石台基,构成平整的平面;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整个建筑借高耸的悬崖峭壁隐蔽,既防风寒,又十分坚固。山门在大殿山墙南面,是一直径3.4米的卷拱下洞。进深4.2米,进寺门,过弥勒像后,一目了然,三进殿堂通连,宽敞、明亮、整齐。大殿(亦为万佛楼)宽10米,深13米,各种木质佛雕像悬满梁间,被香火熏得以铁铸一般。
  出弥勒殿角小门,上冈头,可见岩石上有一凹下的巨大脚印,传说为地藏足迹。有路可行至捧月亭。亭建因龙珠峰上,高丈许,呈六角形,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用花岗石琢成,亭内石雕佛像、神台,前设石凿香炉。旁有平台,不大,四周是悬崖绝壁,有铁栏杆环护。前人池州太守李鉴溪曾作有《捧月亭赞》以纪其胜,称在台上能摘星、揽月,是观月出、看云海的佳境。在栏杆下一尺多处的悬崖下有&猕猴石&,似猕猴爬山。从寺后小门可到天台最高处&&云峡。二块巨大岩石,并峙如门,祗容一人通行,右边岩石上直镌&云峡&二字,左边岩石横刻&三线天&三字。在此处看日出,观云海,无比瑰丽、壮观。&天台晓日&胜景,为&九华十景&之一。
  每逢晴日,停立在云峰之上,拂晓前,凝视东方,启明星尚未坠落,曙光初露,眨眼间,一轮红日跳出山顶,天地一片光明,九十九峰清晰可辨,如在眼前。置身其中,确有&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阳涤晓风。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的美妙感觉。
  天台寺现任住持宏学法师,安徽庐江人,1981年出家为僧,师从普光法师,毕业于九华山佛学院,兼任安徽省九华山佛教协会理事。
  【联系方式】
  九华山天台寺
  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联系电话:/66--5011742
  住持:释宏学
  日至10日,中国佛教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家庄天台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