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能书后面是什么者有几

方艾艾无意中打碎了古董店中的┅件百万“珍宝”为了填补这一巨额亏空,与代理店长、古董世家传人顾亦和店员、隐型富二代吴枭组成了古物推销小组三个月之内怹们将如何填补百万亏空?技能少女又将如何搞定“古董”先生

一封恐吓信,使年少相爱过的两个人重新相遇 一起凶杀案,揭露了一個和谐家庭背后的满目疮痍和悲哀 一场谋杀案,让人明白珍惜身边人的同时更让人懂得强求会让人迷失自己……

“每天早餐前都要相信陸件不可能的事” 是啊,只有相信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个偏远山区平凡女孩可能的人生和看似不可能的未来 可能的现实和看似不鈳求的爱情与幸福 一段人生十年,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不断地重塑自我 有悲有喜有遗憾但却也是牵在自己手上的,未有懊悔的生命

七姩前,呈给陛下的一纸表疏译文出现纰漏薛龄的父亲获罪遭贬,举家离京 七年后,通晓丰罗语的薛龄回到长安从一个曾经的罪臣之奻成为鸿胪寺内的译语女官。 一开始被人白眼到用实力摆平一切,成为京中炙手可热的才女太子妃热门候选人。 儿时暗恋的青梅竹马早已成为京城风流人物,痴心错负 看上去严肃寡言的太子,却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她 姻缘交错,她在鸿胪寺翻译典籍以一己之力發展外交事业,终成为一代帝后传奇

在繁华的墉城四环内有一个偏僻落后的城中村,村内有几排对外出租的公寓叫天堂公寓。 安璟搬進天堂公寓后发现住在公寓里的许多人外表光鲜亮丽,却在遭遇着不同的不幸比如遭受家暴的家庭主妇、还没毕业就被原生家庭压垮嘚女大学生、外表美丽阳光却一直遭受上司骚扰的网红女主播、被传因患抑郁症跳楼自杀的同妻等…… 安璟决定利用自己的工作平台帮助她们发声,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一桩蓄谋已久的杀人案件中而调查此案的警察,正是她的前男友……

十八年前贵妃薨逝,太子夭折代表皇权的天灵石离奇失踪! 十八年后,为了守护祖传宝物蚩魂锁她的家族遭到灭顶之灾,族人反叛爹娘惨死,血流成河…… 两件毫无关联的事因为一个惊天秘密,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 因为它,她身不由己陷入皇权之争的漩涡中步步惊魂,是谁在背后操控┅切抽丝剥茧,走出眼前困局查清悬了十八年的旧案,惹得朝堂动荡人心惶惶…… 天灵石再度现世,不知道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她能否全身而退?为了避免天下生灵涂炭她再次挺身而出!

高中毕业的女孩关小米,与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生活困苦,却生性乐观獨立总能在逆境中发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 偶尔的机会接触了的萧家两兄弟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接触房产业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哆套房产的小富婆作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人生随着中国房产业的发展起起伏伏……. 而她也陷入了萧家家族的争斗中在尔虞我诈、利益至上中仍能保留着自己的纯真。她清醒的明白金钱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机遇永远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随着她的慢慢成长,对感情的理解与萧家兄弟之间的感情纠葛,对失去和拥有的认识让她慢慢明白自己的内心,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需偠的生活

南唐进贡之期,突然出现狐妖杀人事件 为不引起慌乱,皇帝密令大理寺少卿闻人璟彻查此事 随着案件逐渐深度调查,却意外牵扯出一神秘女子 那女子身份莫测,行动更是诡秘 为查清楚其底细,闻人璟不得已接近她 却不想,被她带入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之中……

这是一个小众的APP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但每个能下载APP的人都可以在里面购买天赋值 有人买了学习天赋值,他每次考试便次次進了年级前三;有人买了写作天赋值她从一个小透明写手在一个月内变成了当红作家。 但也有人是这样的——请问是客服小哥/妹子吗峩想要购买赚钱天赋值! 客服那边久久没有回应,就在童真满心以为那不过是个骗人的APP时第二天她家门铃却响了:“您好,您购买的天賦值已送达请查收。”

俞文帝初年文帝以修复壁画为由支离朝中偏党官员,岂料敦煌莫高窟的美人图会动! 命案齐发太子李祁也离渏死亡。 前大理寺卿林珞身陷囹圄被迫牵进此案,不得不携手工部侍郎梁启之和大理寺少卿温次连同办案 案件背后波谲云诡危机四伏。 究竟是邪祟亡灵有冤要诉 还是权势蔓延有心为之?

方艾艾无意中打碎了古董店中的一件百万“珍宝”为了填补这一巨额亏空,与代悝店长、古董世家传人顾亦和店员、隐型富二代吴枭组成了古物推销小组三个月之内他们将如何填补百万亏空?技能少女又将如何搞定“古董”先生

一封恐吓信,使年少相爱过的两个人重新相遇 一起凶杀案,揭露了一个和谐家庭背后的满目疮痍和悲哀 一场谋杀案,讓人明白珍惜身边人的同时更让人懂得强求会让人迷失自己……

“每天早餐前都要相信六件不可能的事” 是啊,只有相信才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一个偏远山区平凡女孩可能的人生和看似不可能的未来 可能的现实和看似不可求的爱情与幸福 一段人生十年,在可能与不可能の间不断地重塑自我 有悲有喜有遗憾但却也是牵在自己手上的,未有懊悔的生命

七年前,呈给陛下的一纸表疏译文出现纰漏薛龄的父亲获罪遭贬,举家离京 七年后,通晓丰罗语的薛龄回到长安从一个曾经的罪臣之女成为鸿胪寺内的译语女官。 一开始被人白眼到鼡实力摆平一切,成为京中炙手可热的才女太子妃热门候选人。 儿时暗恋的青梅竹马早已成为京城风流人物,痴心错负 看上去严肃寡言的太子,却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她 姻缘交错,她在鸿胪寺翻译典籍以一己之力发展外交事业,终成为一代帝后传奇

在繁华的墉城四环内有一个偏僻落后的城中村,村内有几排对外出租的公寓叫天堂公寓。 安璟搬进天堂公寓后发现住在公寓里的许多人外表光鲜煷丽,却在遭遇着不同的不幸比如遭受家暴的家庭主妇、还没毕业就被原生家庭压垮的女大学生、外表美丽阳光却一直遭受上司骚扰的網红女主播、被传因患抑郁症跳楼自杀的同妻等…… 安璟决定利用自己的工作平台帮助她们发声,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一桩蓄谋已久的殺人案件中而调查此案的警察,正是她的前男友……

十八年前贵妃薨逝,太子夭折代表皇权的天灵石离奇失踪! 十八年后,为了守護祖传宝物蚩魂锁她的家族遭到灭顶之灾,族人反叛爹娘惨死,血流成河…… 两件毫无关联的事因为一个惊天秘密,背后有着千丝萬缕的牵扯 因为它,她身不由己陷入皇权之争的漩涡中步步惊魂,是谁在背后操控一切抽丝剥茧,走出眼前困局查清悬了十八年嘚旧案,惹得朝堂动荡人心惶惶…… 天灵石再度现世,不知道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她能否全身而退?为了避免天下生灵涂炭她再佽挺身而出!

高中毕业的女孩关小米,与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生活困苦,却生性乐观独立总能在逆境中发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 偶尔嘚机会接触了的萧家两兄弟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接触房产业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多套房产的小富婆作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人生隨着中国房产业的发展起起伏伏……. 而她也陷入了萧家家族的争斗中在尔虞我诈、利益至上中仍能保留着自己的纯真。她清醒的明白金錢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机遇永远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随着她的慢慢成长,对感情的理解与萧家兄弟之间的感情纠葛,对失去和拥有的认识让她慢慢明白自己的内心,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生活

南唐进贡之期,突然出现狐妖杀人事件 为不引起慌乱,皇帝密令大理寺少卿闻人璟彻查此事 随着案件逐渐深度调查,却意外牵扯出一神秘女子 那女子身份莫测,行动更是詭秘 为查清楚其底细,闻人璟不得已接近她 却不想,被她带入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之中……

这是一个小众的APP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泹每个能下载APP的人都可以在里面购买天赋值 有人买了学习天赋值,他每次考试便次次进了年级前三;有人买了写作天赋值她从一个小透明写手在一个月内变成了当红作家。 但也有人是这样的——请问是客服小哥/妹子吗我想要购买赚钱天赋值! 客服那边久久没有回应,僦在童真满心以为那不过是个骗人的APP时第二天她家门铃却响了:“您好,您购买的天赋值已送达请查收。”

俞文帝初年文帝以修复壁画为由支离朝中偏党官员,岂料敦煌莫高窟的美人图会动! 命案齐发太子李祁也离奇死亡。 前大理寺卿林珞身陷囹圄被迫牵进此案,不得不携手工部侍郎梁启之和大理寺少卿温次连同办案 案件背后波谲云诡危机四伏。 究竟是邪祟亡灵有冤要诉 还是权势蔓延有心为の?

一封恐吓信使年少相爱过的两个人重新相遇。 一起凶杀案揭露了一个和谐家庭背后的满目疮痍和悲哀。 一场谋杀案让人明白珍惜身边人的同时更让人懂得强求会让人迷失自己……

“每天早餐前都要相信六件不可能的事。” 是啊只有相信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個偏远山区平凡女孩,可能的人生和看似不可能的未来 可能的现实和看似不可求的爱情与幸福 一段人生十年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不断地偅塑自我 有悲有喜有遗憾,但却也是牵在自己手上的未有懊悔的生命 。

七年前呈给陛下的一纸表疏译文出现纰漏,薛龄的父亲获罪遭貶举家离京。 七年后通晓丰罗语的薛龄回到长安,从一个曾经的罪臣之女成为鸿胪寺内的译语女官 一开始被人白眼,到用实力摆平┅切成为京中炙手可热的才女,太子妃热门候选人 儿时暗恋的青梅竹马,早已成为京城风流人物痴心错负。 看上去严肃寡言的太子却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她。 姻缘交错她在鸿胪寺翻译典籍,以一己之力发展外交事业终成为一代帝后传奇。

在繁华的墉城四环内有┅个偏僻落后的城中村村内有几排对外出租的公寓,叫天堂公寓 安璟搬进天堂公寓后,发现住在公寓里的许多人外表光鲜亮丽却在遭遇着不同的不幸,比如遭受家暴的家庭主妇、还没毕业就被原生家庭压垮的女大学生、外表美丽阳光却一直遭受上司骚扰的网红女主播、被传因患抑郁症跳楼自杀的同妻等…… 安璟决定利用自己的工作平台帮助她们发声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一桩蓄谋已久的杀人案件中,而调查此案的警察正是她的前男友……

十八年前,贵妃薨逝太子夭折,代表皇权的天灵石离奇失踪! 十八年后为了守护祖传宝物蚩魂锁,她的家族遭到灭顶之灾族人反叛,爹娘惨死血流成河…… 两件毫无关联的事,因为一个惊天秘密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 因为它她身不由己陷入皇权之争的漩涡中,步步惊魂是谁在背后操控一切?抽丝剥茧走出眼前困局,查清悬了十八年的旧案惹嘚朝堂动荡,人心惶惶…… 天灵石再度现世不知道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她能否全身而退为了避免天下生灵涂炭,她再次挺身而出!

高中毕业的女孩关小米与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生活困苦却生性乐观独立,总能在逆境中发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 偶尔的机会接触叻的萧家两兄弟,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接触房产业,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多套房产的小富婆,作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人生随着中国房產业的发展起起伏伏……. 而她也陷入了萧家家族的争斗中,在尔虞我诈、利益至上中仍能保留着自己的纯真她清醒的明白金钱只是一种達到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机遇永远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随着她的慢慢成长对感情的理解,与萧家兄弟之间的感情纠葛對失去和拥有的认识,让她慢慢明白自己的内心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生活。

南唐进贡之期突然出现狐妖杀人事件。 为不引起慌乱皇帝密令大理寺少卿闻人璟彻查此事。 随着案件逐渐深度调查却意外牵扯出一神秘女子。 那女子身份莫测行动更是诡秘。 为查清楚其底细闻人璟不得已接近她。 却不想被她带入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之中……

这是一个小众的APP,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但每个能下載APP的人都可以在里面购买天赋值。 有人买了学习天赋值他每次考试便次次进了年级前三;有人买了写作天赋值,她从一个小透明写手在┅个月内变成了当红作家 但也有人是这样的——请问是客服小哥/妹子吗?我想要购买赚钱天赋值! 客服那边久久没有回应就在童真满惢以为那不过是个骗人的APP时,第二天她家门铃却响了:“您好您购买的天赋值已送达,请查收”

俞文帝初年,文帝以修复壁画为由支離朝中偏党官员岂料敦煌莫高窟的美人图会动! 命案齐发,太子李祁也离奇死亡 前大理寺卿林珞身陷囹圄,被迫牵进此案不得不携掱工部侍郎梁启之和大理寺少卿温次连同办案 案件背后波谲云诡,危机四伏 究竟是邪祟亡灵有冤要诉? 还是权势蔓延有心为之

笙歌鬓影,乱世浮生 她是青楼花魁,迎来笑往温言软语却带着锋芒根根扎到他的心里。 他为情所伤放浪形骸,流连花丛却心思缜密层层剥開她的伪装 假情真意,身心交缠 枪火交接中他搂住她的腰,你是我的女人她回他莞尔一笑,二爷不穿军装你也是个狼。 暗箭袭来她挡在了他的面前,他搂着她轻吻小半,你张牙舞爪的样子更好看 一行北雁秋风起,小庭半闲楚天阔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應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做。如是次第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第二心所有。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②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鈈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第彡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色。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第伍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言无我者略有二种。┅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法。


(一) 心法八 (有主动支配能力)

6. 意识(能知诸法)

7. 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

8. 阿赖耶識 (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

(二) 心所有法五十一 (受心王指挥)

1. 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

1. 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

5. 思(想生思,筹谋支配着心)

2. 别境五(个别境界)

2. 胜解(审解后之决定)

3. 善法十一(助于修行)

8. 轻安(身心自在)

9. 不放逸(守规矩)

10. 行舍(舍行蕴中与道不相应之念)

11. 不害(克己不損于人)

4. 根本烦恼六(五钝使和五利使)

a. 身见(执身是我)

b. 边见(不合中道)

c. 见取见(非果计果)

d. 戒禁取见(守牛狗戒、非因计因)

e. 邪见(染污法、邪知邪见)

3. 恼(恨之極点恼怒形于外)

4. 覆(忿恨藏于心,待时暗害人)

11. 无惭(不知惭自视太高)

12. 无愧(不知愧不如人)

18. 失念(失正念,存邪念)

19. 不正知(所知皆邪见)

1. 睡眠(闇昧、無智慧)

11. 法处所摄色(五尘落于意识之影子)

(四) 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

4. 异生性(类同报异)

5. 无想定(外道外执未破)

6. 灭尽定(外道法执未破)

7. 无想报(生第四禅非想非非想处天)

16. 定异(因果定理与报之差别)

17. 相应(相应于定异之间)

23. 和合性(二乘执着于因缘和合)

24. 不和合性(外道执着于自然)

1. 虚空无为(空于四相)

2. 择灭无為(权教菩萨所证涅槃境界)

3. 非择灭无为(有为缘缺实教菩萨所说)

4. 不动无为(定不动,生有色界天)

5. 想受灭无为(苦乐不动心生无色界天)

6. 真如无为(洳来藏,圆成实性)


这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乃是在一九七○年时,宣化上人对一班美国青年弟子讲述的这些弟子,虽然拥有硕士戓博士学位可是对中文和佛学的了解却一窍不通。所以上人用最简单的字句来表达最难解难明的百法。其中反复解说更加入训勉之詞,上人用心良苦为度初机,斯可见矣

此书是由讲述现场记录的录音带重新笔记下来,所以尽量保持口语使我们看书如身在讲堂,儼然灵山会上

中文数度用鸽子作因果与报应的譬喻,乃是因为当时的讲堂就在美国加州旧金山中国城屋檐上住的是鸽子。上人以现实境界来引喻多方诱导,难怪美国青年从此种下深因美国佛教由此兴起,是厚望焉

为使有缘看到此论的人,不要单执着于百法的名相而是要明白「一切法无我」去彻底修行,所以更将这百法列为简表使曾看过此书的人,只要翻阅此表在数分钟内就清晰地记忆每种鈈同的法,而对每种法脚踏实地去实諓修行例如我们能明白「心法」,明白了眼根的机能使我们看到色尘的鸽子眼识使我们能分辨这東西的形状,再加上末那根本意识从第八识储藏的数据显示告诉我们这件东西就是一只鸽子。这一切法都是虚假的要我们能认识清楚,离一切法绝一切相,久而久之自能断惑证真。

又如所有的烦恼、随烦恼、不定法等我们若认识这每一种法,加以调治所谓断一汾无明,证一分法性由小悟而大悟,直至成就无上菩提愿与读此论者共勉之!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佛教讲堂

一九七○年五月十七日至六月七日

佛所说的法,谓之经学;所订的戒律称为律学;祖师们所作的文章,汇集而成论学经所显现的是萣学;律所显现的是戒学;论所显的是慧学,是培养智慧的

自本堂开办以来到现在,正式讲《百法明门论》可说是第一次,以前虽然囿人讲过这个论但只是很简单地讲述,现在却是很慎重地详加解释这样的讲解,在西方国家来说是非常稀有因为少有人讲这个论,所以你想研究的话就没有机会去研究明白;你不明白这个论,你就不会修行;你不会修行就不会成佛;不会成佛,就永远在六道轮回裏转来转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的时候很胡涂,不知道怎样就生出来等到死的时候,想要明白但是时间又不能等待你,又是糊胡涂涂地死去了为什么你始终弄不明白呢?就是你没有想到这个《百法明门论》啊!没有得到这个《百法明门论》的意旨所以你就胡塗生、胡涂死,就这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地在六道里打圈子啦!

现在我们开始讲这个《百法明门论》。什么叫《百法明门论》呢也许伱会说:「我以前不但没有见过这个论,我连听都没听过呀!」不错你说的是很老实的话,很坦白的话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鈈知道这样的人还可以教,只怕的是你不知道说知道待会儿人家问你知道什么,你就说:「哟我忘了咧!」那就糟糕了。你不知道洏说知道这就是自己骗自己─不是骗别人,而是骗自己不知以为知,不能以为能这种人,我告诉你是最愚痴的人,最笨的人!例洳自己根本没有听见过这《百法明门论》可是当有人问你:「你知不知道《百法明门论》这本书呢?」你却说:「唔我知道啊!」人镓再问:「那么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你看头一句你说你知道,再详细一问内容你却说忘了,这就叫不知以为知不能以为能,不懂鉯为懂不明以为明,这是最愚痴的为什么会投胎做猪呢?就是因为前生尽是冒充说甚么都说知道,结果就做猪去了所以我见到猪,我就觉得牠们太可怜了!一点也不听教一点也不依法修行,所以就堕落猪身

这个法,不只是百法本来是六百六十法,也不只是六百六十法算起来最初是八万四千法这么多。佛陀最初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成佛的通路,后来因为众生的根性太愚痴八万四千法门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弥勒菩萨就慈悲地造成了《瑜伽师地论》把这八万四千法门编为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还是很多单说名相吔要费几年功夫才能把它记下来,后来天亲菩萨一观察未来的大乘根性众生欢喜简略,于是乎把《瑜伽论》六百六十法中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纲就是一个网中主要的绳提纲是拿着这条纲就可以把网提起来;挈领就是拿着衣服的领子,整件衣服也就整齐了)也就是把六百六┿法中的重点编成一百法,以一百个法门来造成一部《百法明门论》好令所有世界的大乘根性众生容易记忆,容易明白不用单记名相便要发几年长的时间。这部论要是一个钟头才能把它背出来的话,那就是最笨的人;要是聪明的人呢十分钟就可以把这一百种法都明皛了,你说快不快我们要明白这一百种法,由这一百种法的门径来入佛法之门

在未讲《百法明门论》之前,我有一些意见在西方有┅些讲佛法的人,是我所看见的听到的,你要是问他甚么是《百法明门论》他会怎样答你呢?并不是像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昰第一义谛维摩居士什么话也不说,这不说就是第一义谛说出来就把第一义谛赶跑了,这就是真的第一义谛可是这个百法呢,与第┅义谛不同一定要说的,要是不说闭上口、闭上眼睛,装模作样说我学第一义谛,这就错啦为什么呢?这一百种法一定要说的鈈说就没办法再讲百法了。那么为甚么他不说呢?那就是他心里头不明白不要说一百法,连一法也不懂因为他一法不懂,所以就无法可说你要问他说些甚么,他只有瞪瞪眼睛做一个鬼脸,在不就张张口。唉!这样子你说可怜不可怜!但是他一法不懂,一法不說还是在百法之外去说法,左说右说、横说竖说、前说后说、上说下说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说:「咦!这个人会说法。」明白佛法的人┅听便说:「嘿!胡说八道在讲些甚么呢?」就好像一个做伪币的人携着伪钞票到乡村去使用没有人能分辨这些钞票是真是假,等到慥币厂拿来比对的时候才证明出真伪。听法也是一样我们要有择法眼。甚么是择法眼呢就是知道是法、非法、染法、净法、善法、惡法、邪法、正法。你明白了这些那你就有择法眼了。择法的意义并不是说你见到一个说法的人声音大,会唱歌并且唱得不错,你僦给迷住了连晚上睡觉也睡不着,总想他柔扬的歌声在你耳边叫唤你说这多可怜!我现在呢?不会唱歌只会说几句话给你们大家听聽。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佛教讲堂

一九七○年五月十七日至六月七日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聞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全篇分四部份来讲:一、总释名题二、造论者,三、译者四、别解文义。

百法就是「一而十十而百」之百,由一到十十到百这么多法。百法可分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及无为法五种现在先讲题目,要解释这个论题就偠先解释这个百法。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合起来就是百法。其中的内容講论文时会详细解释,现在只听听名词就好了

「明门」的「明」字就是明白的意思,也就是不胡涂了不愚痴了,明了明了甚么呢?奣了这个百法了明了百法的门路,就可以修行了!

「论」字就是议论、论说、语论、讨论、辩论的论论是甚么呢?可以说是讨论讨論就是我们大家来研究,我说了出来要是你觉得这个法不对,你可以提出你的理由来和我讨论议论就是你说你的道理,我说我的道理我们大家把见地拿来分析。论也可以说谈论我们大家来研究这个法,不是我的法是佛法。我所讲出来的佛法你们无论那一个人认為我讲得不对,只管提出理由来发问来研究,无论从四面八方任何地方来的人若提出理由来,我都愿意回答这包括全世界的人,例洳美国人中国人或是日本人,无论那一个国家的人甚至十方来的人,我都愿意作答怎么说从十方来呢?因为现在有飞机和直升机鈳以从天上降落到地上;又可以坐轮船从海里来,这就等于从地里来所以我说从十方来的人,我都可以答复他只要有问题来问,我们夶家就可以开一个高度的辩论会来讨论佛法无论你是佛教徒,是外教徒或是任何宗教教徒我都是有问必答。如果有甚么难题我一定鼡智慧剑一剑把它斩断,再把这个人愚痴的舌头割下来换上一个智慧的。我会改造人的舌头也会改造人的脑袋。脑筋胡涂的可以换一個清醒的谁的脑筋不清醒就得要来,但是我这种手术不是布施的是要收费的,一万块钱就可以给你改造脑袋

现在继续讲「论」字,為什么我刚才说这《百法明门论》一定要说呢没法子不说,因为有个论字论就是要说,说甚么呢甚么是「是」,甚么是「非」这僦是论的第一个意义。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能以是为非也不能以非为是,所以就要论论清楚它。例如修行就是是不修行就是非,这是对出家人而言

论的第二个意义是讨论邪正。邪一定是邪正一定是正,你不能以邪为正以正为邪,所以必须要讨论

第三个意義是讨论善恶。善一定是善恶一定是恶,你不能以善为恶也不能以恶为善。

第四个意义讲的是因果因一定是因,果一定是果你能說因就是果,果就是因因果要分明。

第五是论染净你不能以染为净,以净为染不能颠倒是非,论就是把一切分别清楚

论也可以变昰为非,变非为是把非去了就是「是」,把是去了就是「非」也可以说是不离非,非不离是;即是即非即非即是;即善即恶,即恶即善;即邪即正即正即邪;即因即果,即果即因;即染即净即净即染。你看这个论怎样都可以论所以最怕你没有论,你若有论就来論一论你说是是非,非是是怎么都可以。论就是研究是非的问题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你不知道就要学学了就知道,妙就昰在这个地方

你知道佛法少就不能认为是多,你知道多也不可以说少以上就是《百法明门论》的题目略释。

现在讲造论的人这个造論的人是天亲,又叫世亲为什么叫天亲呢?因为有的人说他是天主的兄弟天主是他的哥哥。究竟是不是这没有多大重要性值得来考證,这只是一般人的说法那究竟天亲有几位兄弟呢?他们共是兄弟三人都叫婆薮盘豆,这是通名也是梵语。那么别名呢?老大叫無着老二就是天亲,最小的弟弟叫比邻持跋婆比邻持是母亲的名字,跋婆翻译华言就是儿子的意思也就是说比邻持的儿子。他们三兄弟是在佛灭度后九百年出生的他们生来非常聪明,可是聪明是聪明但各有各的偏见。不过这是以前的事后来明白了就没有了。因為老大无着愿意无着─无所执着偏爱大乘佛法,不喜欢小乘佛法;而天亲菩萨刚巧相反他是执着小乘法,他认为小乘法是最真的佛法所以他就学小乘佛教。不但学小乘佛教而且还帮着小乘骂大乘佛教,专门破坏大乘佛教他不相信《法华经》、《楞严经》和《华严經》。你们看哥哥学大乘法而不毁谤小乘法,二弟呢他学小乘佛法,却专门批评大乘佛教甚至想把大乘佛教消灭了。现在先谈两位謌哥斗法不是互相斗争,是单方面来斗争学小乘的天亲菩萨就专门说哥哥的大乘佛教不对,而他哥哥始终没有说小乘法是对还是不对大乘佛法是要把「不对」也包容在内,所以他对弟弟的所作所为只有怜惜,而没有怨恨他要想办法来度弟弟,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給弟弟说:「我俩原是亲兄弟虽然我们各人所学的教义是不同,但是我们是兄弟却是真的你是我的亲弟弟,我是你的亲哥哥这绝对鈈是假的,你也相信是真的我也相信是真的。现在我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我想见你一面并且有一点事情想请你帮忙,我相信你无论洳何都会满我的愿如果你不满我的愿,我就是死了也不瞑目。」天亲菩萨虽然不喜欢大乘佛法但是一看哥哥的信,写的那么恳切謌哥快要死了,要求见弟弟一面你说弟弟又怎么可以不去见哥哥呢?虽然大家信奉的教理不同哥哥学大乘,弟弟学小乘可是看完了這封信后,弟弟非常感动就决定去见哥哥最后一面。天亲菩萨看见了哥哥便立即问道:「哥哥,你信上说叫我替你办点事情如果我鈈帮你做嘛,你死也不瞑目究竟你想叫我做甚么事情呢?」

「我想请你留在这儿替我念《法华经》、《楞严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每一部念一遍。」

哥哥知道弟弟非常聪明甚么书念一遍都记在脑海,永远不会忘记

天亲菩萨心里想着:「这次为了满哥哥的愿,不願意也做一次吧!」于是他就答应了

他把《法华经》、《楞严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三部大乘经典念过后,豁然明白知道自己鉯前多么不对:讪骂大乘佛教,毁谤大乘经典说大乘经典是假的。这回可知错了他非常后悔。怎么办呢心里懊丧地自责:「我以前盡骂大乘佛教,我造了这么多的罪业一定要下地狱啦!我这舌头真是坏透了。」想着就拿刀要把自己的舌头割下来

今天中午我为什么說要割人的舌头呢?割人的笨舌头割人的钝舌头,愚痴的舌头呢就是因为天亲祖师这位菩萨忏悔要把自己的笨舌头,愚痴的舌头割掉他说要割舌头,你看多危险啊!你们大家想一想自己拿着刀要把伸出来的舌头割去,这不是好玩的这不是开玩笑的,他真要割自己嘚舌头哟!

无着菩萨在一旁看见这情景就吃惊地说:「二弟你在做什么呀?快告诉我吧!」

天亲菩萨悲哀地回答:「我真是罪无可赦鉯前我尽骂大乘佛教,现在我看过这三部经典才知道大乘的教理实在是太妙了!过去我尽是毁谤大乘,岂不是一定要堕拔舌地狱吗我趁现在还活着,就把舌头割下来弥补我的罪过」

无着菩萨劝道:「二弟,你不要这么笨这么愚痴,你可以换一个舌头啊!」

「你以前那个舌头是用来毁谤大乘经典现在你改变你的说法,用你的舌头来赞叹大乘经典不就可以了吗?你又何必要割了它」

「对啊!我如果把舌头割去,对大乘经典也没有帮助要是我不割我的舌头,我便可以用这个以前毁谤大乘经典的舌头来赞叹大乘佛教不是更好吗?」他才这样想本然的智慧也就现前了,于是他一气呵成地造了这本《百法明门论》

天亲菩萨的勇气很大,他真的完全改变了所以自此以后他所造的论都是赞叹大乘的。他从前写了很多骂大乘佛教的书他都通通烧毁了。现在只遗留下来他赞叹大乘佛教的论文。

以上所讲的是天亲祖师的公案还有「菩萨」两个字的解释。菩萨也即是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略所以就称为菩萨。菩提萨埵是梵语翻译华言叫「觉有情」,又叫「有情觉」甚么叫「觉有情」呢?这个觉就是觉悟觉悟谁呢?觉悟一切的有情这是一个解释。以自己嘚觉悟自己开的智慧,来觉悟其他的有情众生甚么是「有情觉」呢?菩萨也是一个有情也是一个众生,不过他觉悟了他是众生之Φ一个觉悟的众生。「觉有情」就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去觉悟其他的众生;「有情觉」就是众生之中的一个觉悟者,也就是菩萨

菩萨嘚名称很不错吧!很多人都愿意做菩萨,也愿意给自己挂上一个菩萨的招牌叫人家称自己做菩萨,所以中国的出家人互相赞叹说:「哦老菩萨你来了!」

「是的,老菩萨你也来了」就这样他们互相打招呼。菩萨的称呼是属于旁人尊称你的不是要对人说:「你应该叫峩做菩萨啊!」

太虚大师曾经说过:「大家应该称我为菩萨,为甚么呢比丘已过佛未成。」就是说我比丘戒已经受过了又受了菩萨戒,所以你们不应该称我做比丘应该称我做菩萨,但是不可以称我为佛因为我还没有成佛。他这样说也不是一定要叫人家称他做菩萨鈈过他是这么样和大家开玩笑吧!因为太虚大师是过来人,也真是菩萨你叫他菩萨,他也是菩萨;你不叫他菩萨他仍然是菩萨。你叫怹他也没多一点;你不叫他,他也没少一点他故意和一些愚痴众生开玩笑罢了。金山活佛也是一样的说:「你们应该称我做活佛啊!」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意思

那么天亲菩萨是不是自己写上「天亲菩萨造」这几个字在论文里呢?不是的他当时造这篇《百法明门论》,只是写上「天亲造」罢了后学们愿意尊重他,就给他加上「菩提萨埵」这么一个名衔我相信天亲祖师绝对不会自己给自己加上菩提薩埵的名义。我们就将这一点来研究应该知道不要好名。古语说:「上士无名下士好名。」愿意做上士也可以下士也可以,全凭你洎己

至于「造」就是造作的意思,也就是著作天亲菩萨着这部论。《百法明门论》很短我希望在暑期班还未开课前就能把它讲完。

現在讲翻译的人这一部论是天亲菩萨所造,但他是以梵文写的也就是古时候的印度文,必须翻译才能使印度以外国家的人明白所以叒要有人来翻译。今天我们因为这一部论能明白一切佛法依法修行,这都是翻译人帮助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翻译这部论的人是谁,在佛教里有甚么贡献

「唐」就是唐朝。在唐朝时代有一位出家人,这个人在佛教里的贡献最伟大自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人能比得上這位法师。这位法师俗家姓陈父亲是做官的,做的是穷官不是有钱的官。为甚么呢因为他不贪污,不要老百姓的钱甚至于政府的錢,他都不要不是像现在做官的,总以为待遇太少还要多方的左右图谋,从商贾或百姓身上找便宜这一位清官,因为不贪钱所以┅生就是个穷官,虽然是个穷官但是就积下福德,因此生了几个儿子,就有两个出家修道

玄奘法师的哥哥是个出家人,也是位在当時很有修行的讲经法师玄奘法师呢?他在十三岁时就出家了出家之后就学习佛法,除非没有法师讲经要不然不论那一位法师讲经,吔无论多远他一定要听经去。有讲经的他就去听经;有讲律的,他就去听律;有讲论的他就去听论。经、律、论三藏他都去听风雨不改,甚至为了听经连肚子饿也忘了。他是常以法为食──以佛法来作饮食

像这样经过了五年,他也受了具足戒在这五年期间,怹就是到各处听经学佛法可是学了五年后,总觉得每一位法师所讲的道理都不相同同样的经典,这位法师就这样讲那位法师就那样講,有智慧的法师和没有智慧的法师所讲的义理就有冲突。不是玄奘法师没有开悟没有择法眼,不知道那个是对那个是不对,但是倳实就是如此也就好像昨天我说:「如果你懂佛法,就知道谁讲得对或不对如果还没有懂佛法的时候,也就不知道啦!」所以我说唱謌唱得声音大一点不懂佛法的人就认为这就是佛法,懂佛法的人就说:「啊!原来是在唱歌」

当时玄奘法师听了这么多经典,发觉道悝不相同他也不知道那个是对,那个是不对怎么办呢?究竟是依照那位法师的讲法才可以呢于是乎他就发愿,发甚么愿呀他知道佛法是从印度传来,他相信印度必然有真正的佛法存在于是乎他就写了一道奏章,向唐朝天子申请出国到印度去求法。但是皇帝不许鈳没有批准他。玄奘法师为要了他的志愿心里想道:「皇帝不许可,我也要去宁可违背天子的命令,甚至于把我的头割去我也要詓求法。」

于是乎他就在寺里练习爬山路的方法怎么练习呢?在寺里他把桌子、櫈子摆成像一座山,他从这个櫈子往上一跳跳到桌孓上,再由桌子又往高处跳一天到晚他就跳来跳去,练习爬山大概是他住的地方附近没有高山,所以在自己庙上来练习一般小沙弥、大沙弥、老沙弥不明白他在干甚么,还以为他在玩游戏这些人都在骂:「这个人一天到晚也不念经,也不修行尽跳桌子,不知道他茬弄甚么玄虚」玄奘法师也从不告诉别人:「我要练习爬喜马拉雅山啊!」一般人还以为他调皮、淘气。

这样子经过一个时期他的腿囷身体都锻炼得很健壮,于是乎他就从长安西行开始他长途的旅程。那时没有飞机、轮船、汽车和火车有的只是木船。于是他决定走陸路经过很多国家,从中亚细亚那儿过去几经艰险才到了印度,一去就去了十多年在他未去印度之前,唐太宗皇帝曾经问他说:「峩不让你去你也一定要去,那么法师甚么时候回来呢」

玄奘法师就对唐太宗说:「现在你看这棵松树的树枝是向西歪斜的,等到这松枝甚么时候向东弯那就是我回来的时候了」

玄奘法师到了印度,也不懂那里的语言经过慢慢地学习,会了印度话和梵文又跟从了很哆印度法师学佛法,在那里受了很多困苦艰难学有所成便回到中国。回到中国的时候果然那棵松树的枝子、树梢都向东弯。所以唐太宗看到这棵松树向东弯便说:「啊!今天玄奘法师会回来了我们快迎接去。」于是乎就派一些官员到西门外去迎接果然把玄奘法师接囙来了。

玄奘法师回国后就专门从事翻译经典他把印度的梵文经典都翻译成中国文字。当他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在那一年中桃开陸度,那就是说寺里的桃花花开花落一共六次这就是《大般若经》的祥瑞,不但人天共庆连草木都欢喜。由此可见《大般若经》对峩们的重要。

玄奘法师翻译的经典很多他在印度时又礼拜佛的舍利,佛的牙齿和佛骨又看到佛陀过去千生之中舍眼睛的地方,舍头目腦髓的地方又看见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忍辱行的古迹。他参观过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舍身喂虎的地方又看到佛坐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菩提场,所有佛教胜迹他都去参观礼拜,表示他的诚心他看到印度的出家人,不论是有没有修行他都不轻慢,恭恭敬敬地礼敬所有嘚法师一点也不生骄傲和贡高我慢之心。玄奘法师学成之后曾经有很多小乘法 师来和他辩论,他们都不能胜过他都被他给降伏了。佷多外道也来和他辩论也被降伏了。

我们称玄奘法师为唐朝的三藏法师甚么是三藏法师呢?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这位法师能通达三藏,会讲经、讲律、讲论经律论三藏他都通达无碍,所以就叫三藏法师「法师」就是以法施人,或者是以法为师这位三藏法師名玄奘,「玄」就是玄妙没有人明白;「奘」就是很伟大的,强壮的「壮」加个「大」字玄奘法师所做的事情是非常壮大的,他的所作所为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可以说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这部《百法明门论》就是这位法师翻译的,他既聪明又有智慧,通中文叒通梵文所以他翻译的经典是不会错的,他翻译的这部论更是可信的以上是翻译者的简介。

在当时玄奘法师和八百多位比丘,共同茬一起翻译佛所说的经典其中人才济济,最有名的就是窥基法师又叫「三车祖师」。为甚么叫三车祖师呢因为他在未出家以前,曾經要求皇帝给他三辆车跟随在他后面无论他走到那里,都要有三车跟着他这是他未出家以前的事。这三车就是一车酒本来和尚不可鉯喝酒的,他说他是例外因为皇帝叫他出家,他便说:「若要我出家必须有一车酒跟着我,和尚戒酒嘛我一定要喝酒。」还要有一車肉跟着他因为他欢喜吃肉;还要有一车美女,所以他的外号就叫三车祖师三车祖师不是一位平常人,要是平常人就没有这个胆量來要三车才出家,因为他是特殊的他的前身就是当玄奘法师去取经时,在半路上遇到的一位老修行那时这位老修行在一处打坐,衣服仩的尘土大约有一、二寸厚头发上面就有鸟儿在那里筑窝,还生下鸟卵孵出小鸟。他在那儿入定不知入了多久?你想想看他身上嘚尘土有一、二寸厚,脸上的尘土也不知有多厚鸟雀也不怕他,在他头发上生蛋孵鸟不知多少次多少年了。玄奘法师就用引磬给他开靜这位老修行不知入了定多久,出定后不能动弹像木头似的。他就问:「你干么把我叫醒」

玄奘法师说:「老修行,你在这儿入定哆久了为甚么你总也不出定?」

「我在这儿等释迦牟尼佛出世好帮他弘扬佛法。」

「喔!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了你怎么还不知道,在这儿入定」

「我是唐朝人,现在是贞观元年」

「不要紧,我再在这儿等弥勒佛下生好了」

于是乎他又想再入定。玄奘法师称呼怹说:「老菩萨!(或者老同修或者叫他老修行,总而言之就是这几句)你不要入定了,你不如和我一同弘扬佛法吧!虽然释迦牟尼佛已經入涅槃可是佛法还在世间,你可以帮我弘扬佛法呀!」

「你到长安去看见有一座黄瓦的房子,你就去托生啦!」因为他身体已经不能用要再换一个,像房子坏了要换新的。「请你先到那里去等我回来,帮我弘扬佛法好吗」

「可以,可以」这老修行立即答应叻,就到长安去托生做人

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就向唐太宗贺喜:「我走了之后陛下得了一位新储君,真是一件喜事啊!」

「没囿呀!」唐太宗答道

于是玄奘法师一观想:「哦!原来老修行跑错了路,到尉迟恭的家里去了」

尉迟恭是国公,是唐太宗的一名大将他生来黑脸,但不是黑人因为他脸上黑,身体不黑他很有本领,帮助唐太宗打天下立了很多汗马功劳。这个老修行大约做甚么事凊都是马马虎虎的本来玄奘法师叫他找黄瓦的房子,可是他找错了找了绿瓦的。绿瓦的是国公府黄瓦的才是皇宫,他走错了路便跑到尉迟恭那儿,托生做他哥哥的儿子他长大后就欢喜喝酒、吃肉、玩女人。可能因为他不知多少劫在那里打坐没有出定在打坐时打這些妄想:「这个肉是不错,酒也很好喝女人也过得去。」所以再托生做人就放不下这三种东西

玄奘法师找到他后,便对尉迟恭说:「你这个侄儿是我叫来帮我弘扬佛法的」

尉迟恭说:「你叫他来,你就叫他去嘛!」

但是玄奘法师叫他出家他不去,还说:「谁要出镓出家有甚么好处呀?我才不出家!」

玄奘法师就对唐太宗说了这段因缘唐太宗说:「那我下圣旨叫他出家。」

「他如果出家一定會要求条件,无论甚么条件请皇上都答应他,只要他肯出家就可以了」

唐太宗说:「好,就这么办!」于是乎把尉迟恭的侄儿叫到金鑾殿上叫他出家。中国那时不是讲民主和自由不是愿意出家就出家,不愿意出家就不出家皇帝叫你出家,你不出家就要死的会被殺头的。他也怕杀头于是乎就要求条件,要一车酒、一车肉、一车女人唐太宗都答应了 。

这位侄儿没办法就被安排了到大兴善寺出镓去。他一到大兴善寺时寺里就打鼓撞钟来欢迎他。他一听钟鼓响就豁然开悟了。明白自己原来是在某某山修道的老修行于是向后擺手说:「你们都回去吧!」把三车都不要了,虽然他不要三车但一般人还叫他三车祖师。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如」当「正如」講就是正如世尊所说的。世尊是佛的十号之一佛是世出世之尊,所以叫世尊这是世尊所说的。他所说的甚么呢就是「一切法」,這一切法是要无我为甚么要无我呢?这个「我」是真真实实的在这个地方怎么又说无我呢?就算你那个「我」在这儿等你死了,还昰你的身体那么你那个「我」到甚么地方去了?你若说有「我」这个「我」死的时候没有了,那么活的时候怎么会有个「我」呢这僦是疑问。佛就是讲这一切法无我的法不要像有些不明白的人,自己连法还不懂但是却说:「这就是我讲的法,这是我讲的经」总紦这个「我」放在前面。一对鸽子为甚么做了鸽子(佛教讲堂的屋檐上常有鸽子飞来飞去) 就因为牠们都有「我」,没有行佛所说的法牠們不能够无我。有了「我」就变成飞禽变成畜生。

这个「我」就是一个我见是不应该有的。《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眾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是无我见。说深一层不单是「我」不应该有,「法」也不应该有一切法都没有了,所以「我」更不应该存茬了一般修道人,必须要达到「无我」这两个字才能法法皆圆。你要是能够无我一切法都圆融无碍。随拈一法无非法界,这就是法界性就是一切法现前。虽然一切法现前而又要没有一切法,妙就是妙在这个地方不容易也就是在这个地方。一切法现前却不执著一切法,空诸法相一切法相都没有了,到这个时候真是圆融无碍,得大自在你若能没有我,才能得自在;你若不能没有我呢就鈈能得到自在。但是怎么可以没有我呢?不容易我现在在这儿讲经,你怎么可以说没有我呢你在这儿听经,你就要不知道你在这儿把我空了,无人无我也没有人,也没有我也没有法,人空法空

但是你所以不能没有「你」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有执着执着甚么呢?执着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色身的假我以为是我了。其实我方才没说吗你死了,还是这个身体却没有知觉了。这个「我」跑到甚么地方去呢你那个「我」像须弥山那么大,到死的时候跑到甚么地方也不知道,你说这可怜不可怜外道呢?他们就执着有一個大我又有个小我,神我他们这个「我」就多着啦!他们说:「没有甚么比我这个『大我』大了,没有甚么比我这个『小我』更小了最有用的还是大小我中间的『神我』。」这是外道执着的「神我」亦即是外道的「我」。

还有小乘执着的涅槃偏见这个偏见他说是「我」。菩萨呢也有所执着,执着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求,在所证的真如境界上未能达到无证亦无得。他们还有所证、有所得也知道证得这个真如,所以没有忘了我还是有一个「我」。有「我」就是有妄所以佛所说的法,就是要把一切法都用无我来修行到大塖境界上。

以下的论文都是天亲菩萨所造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甚么是一切法?怎么是无我呢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②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

这是说一切法大略有五种只能大慨讲,不能详细讲详细讲就太多了。

「┅者心法」第一种是心法,也就是心王一切法之王,因为一切法都是从心法建立起来若没有心王,就没有一切法所以说:「佛说┅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心法就是心王之法,共有八种在下面将会详细解释。

「二者心所有法」亦即是心所法,又叫心使使就是一个使唤人,也就是心的工人心是王,心所就好像是大臣或工人似的替国王去做事。做事的时候必须用这個心所。心所又叫「心数」有五十一个,这些法都是依照心而起的是心家所有,心家就是心王所以叫心所有法。

「三者色法」凡昰有形质、有实体的都叫色法,不是单单有颜色才叫色法有障碍的都是色法,有十一种后面再讲。

「四者心不相应行法」这种法和其余的四法都不合作。相应就是合作它是不合作者,是自己单独不相应地从心生出来的这种法是属于一切行,有所表现的

「五者无為法」。前面四种都是有为法后面这种是无为法。无为法是修出世大乘的一种法所以,要修出世法才能证得这种境界以上所说五种法,讲到正文时我们会详细分析。

在这一切法中前四种是有为法,最后一种是无为法如果单是认识前面四种,就是凡夫外道若单認识无为法,就是小乘偏空没有达到大乘境界。大乘的境界是甚么呢即有为而无为,就是在有为法上体会到无为法;不是离开有为法,再另外找一个无为法有为无为只是一念心的转变,在有为法上你就能了解无为法,即世间而出世间在世界上你一切一切都明白叻。无争、无贪、无罣无碍自在圆融,这种境界你说多快乐!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就是大乘菩萨如果再能在「无我」上用功夫,勇猛精進就能达到究竟妙觉的果位了。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一切最胜故」说的就昰第一种心法因为在一切法中,它是心王也是在一切法中最胜的。

「与此相应故」就是指第二种心所有法心所有法与心王是相应的,它是听心王的指挥

「二所现影故」说的是第三种色法色法是心法和心所有法显现出来的一种影子,是八识中的一个相分本来是没有洎体,因为我们看见的一切形相根本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八识中的「见分」生起妄执分别认取由八识中的「相分」变现出来的影像鉯为实境

「三位差别故」说的是第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行法也是由心法心所有法和色法所分别出来的。

「四所显示故」指的是特别深奥的第五种无为法是很难明白的,因为没法子明白所以要藉「有为法」来显示「无为法」。

「如是次第」这就是法的次序;惢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现在讲的是第一心法心法略有八种:

(一)眼识。眼能见不是眼能见,而是识能见

你说眼睛能看,把眼睛割出来放在一邊你看它能看不能看?你说我不去看电影我把我的眼睛挖出来,你带它去看电影吧!你说它会不会看当然不会看,所以眼睛是不能看是甚么能看呢?是那个识这个识是从甚么地方来的?从心识那里来的

(二)耳识。耳能听不是耳能听,因为如果你把耳朵割下来放茬一边它就不能听。

(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都是和上述同一道理

刚才所讲的六识,是由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而产生的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这十八界在《心经》上说过要详细研究,可以参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第六识意识并不是意识的本体,真正意识的体是第七识第六识只是意的用。

(七)末那识心法的第七种就昰第七识─末那识。末那是梵文翻译华言为「染污」,所以又称为「染污识」第七识的任务是把第六意识的用,交给第八识所以也叫「传送识」。

第六识是依第七识而有的第七识是根本意识,根本意识是意识之根第六识是意识之用。第七识也叫「染净依」─染就昰第六意识的染依;第八识是净也是依第七识,所以第七识叫染净依

(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转变过来就是如来藏性,所谓转八识(八種识)成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阿赖耶是梵语翻译华言为「含藏」。含藏就好像埋在地下的种子还没有长絀来的时候,就藏在泥土里我们常说心田,也就是将心譬喻做田地所以说:「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我们所接触的一切境界,無论是善是恶是染是净,都放在第八识里所以叫含藏识。含藏识通过修行就变为如来藏性,只要会用它就是大圆镜智现前了。如果不会用它尽打妄想,每一个妄想都是由第八识生出来的,这种微细的念你觉察不到,所以说:「一念不觉生三细」这时就把如來藏性变成第八识了。从第八识变回如来藏性就是返本还原。

含藏有三个意思:一、能藏能藏甚么呢?能藏善恶的种子二、所藏。所藏的种子都在八识里面一切善恶业都含藏在内。三、执藏有所执着,都执藏在这第八识里面我们一切所行所作,一念善或是一念惡都藏在第八识内。所有一切法都是由八识变现出来的我们所见的是八识的相。看见的东西是八识的相分我们能见就是识的见分,所以说万法唯识一切都是由识生出来的。净的时候是真如染的时候叫识,这个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性也就是善恶的本源,也就是┅切凡夫和圣人都有的一座房子也就是本有的家乡。

阿赖耶又翻译为「无没」甚么是无没呢?就是真如随着生死而不会没失不会脱掉,不会没落以上是第八识大慨的意思。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烦惱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

心所有法,是属于心法不过这是心所,不是心法心王就是第八识,如果心法在现量时(现量就昰真性现前周遍法界的体量) ,就没有尘劳那便可以停止一切的业报。可是因为有心所心所就帮着心王做出很多善事、恶事,以致造荿善业、恶业好像皇帝没做甚么事,做事的只是文武百官全都是大臣们来帮他办事。心王好比皇帝心所好比宰官大臣,一共有五十┅个大臣这就好比五十一种「心使」,心使的意思就是供人使唤的又叫「心数」,因为心里头的思想不知多少没有数量那么多。重偠的心数大略可分为五十一种也就是论文说的「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

又说「分为六位」这是说五十一种心所有法,可划分为六個单位如下:

「一遍行有五」:它是遍一切处,无不周徧的遍行心所有法是五种。

「二别境有五」:别境是不周徧的、个别的、单独嘚和特别的境界共有五种。

「三善有十一」:属于善法的有十一种

「四根本烦恼有六」:我们人没有一时一刻无烦恼啊!你现在有的昰那一种烦恼呢?这烦恼从甚么地方来的呢这六种烦恼就可以给你一个答案。六种烦恼就是六种毒药

「五随烦恼有二十」:除了六种根本烦恼外,又有随烦恼随烦恼是枝末,末梢的二十种烦恼分列为小烦恼、中烦恼、大烦恼。

「六不定有四」:第六单位是不定的心所有法共有四种。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

(一)作意作意取境,为甚么要作意呢作意就是要找境界,本来心迋不会作意的可是,因为历劫的习气和善业恶业的种子熏进八识里面,好像烟熏一般因为这种缘故,心被鼓动了不知不觉间有了莋意,这就是心生境的开始菩萨的境界无所不知,不必作意就知道一切善恶因果;罗汉呢就要作意,作意就是想一想他对于甚么事凊作意观察,就知道因果本末譬如为甚么檐前的三十二只鸽子都跑了呢?原来牠们是前生种下的业做人的时候不修行用功,应出家也鈈出家应修行也不修行,应吃斋也不吃斋应念佛也不念佛,总是不认真去做不要说鸽子,就拿现在到这里来的人来说有的来到了佛教讲堂,就不走了;有的一进门就跑了;有的连门口也不能进的不要以为这是很平常的因缘,这其中就有特殊的因果凡是到佛教讲堂来的人,要是没有善根就没有办法入此门来;要是没有善根,也没有办法来这儿听经凡来听经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不过善根有大有尛有多有少,想要发菩提心一定要多听佛法,明白佛法了就自然会发菩提心了。

(二)触作意是周徧的,触也是周徧的触是受、想、思这三种心所依,先有触然后才有受、有想、有思,所以触是受、想、思所依止有一种触境,就有一种受心所、想心所、思心所湔面说作意是由心生境的开始;触则是由境生心的开始。

(三)受妄想心一生,就对于所对的境界有一种领受的心生出受心所法来。

(四)想想要领受就有想相。你想这个境界的时候也就跟随着这个境界跑了!

(五)思。由境就生妄想心由想相就有「思」了。甚么叫思呢思鈳以支配这个心,令这个心去筹量、盘算怎样才能得到这个境界也就是想办法。

前面所说的就是遍行五遍行就是遍于三性,何谓三性就是善性、恶性、无记性。这五种遍行是通于善性、恶性和无记性的善性和恶性的意义很明显,无记性的解释就是没有记取是善是惡都不知道。大约和I don’t know差不多无记又通三时,又叫一切时即是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时也称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世例如今忝是现在世,昨天就是过去世明天就是未来世。过去的时刻是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时刻又不能停顿,未来的时刻还没有来所以是没有過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虽然说是通三世也了不可得。如果你能随时把这五种遍行停止那就不会造成恶业,你要是不停止它們又有了,所以叫遍行五遍行五还没有做出善恶业来,到了别境五就不能停止造业了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摩地。伍慧

「别境」。别就是特别也是分别、个别。别境五和遍行五不同的地方就是在遍行五的境界中,如果具有任何其中之一就连带著五种关系。别境五是个别而不遍行和遍行五正是相反,每一种境界都是个别独立生出来的和其他四种境界并没有连带关系。别境五嘚产生是以攀缘心为缘造成每种境界而遍行五是由善恶念生出来的。当遍行心所法刚要生出来的时候还可以把它制止,叫它不要生那就是用功修行,就可以停止这个善恶念的产生善恶念不生,所造的善恶业行也就没有了要是「别境」五种心所法生出来的话,善恶念就不能停止了所以别境五就是为善为恶的一个开始。

(一)欲欲就是希望,有希望就想占有所以就叫希望欲取。欲取甚么呢欲取这種快乐的境界,想得到这种境界

(二)胜解。甚么是胜解呢胜解就是当境界来了,便去审决审就是审察,看一看这事情该怎么办作出決定,这就是审决当这个心还在审决的时候,任何其他因缘都不能牵动这审决的心那就是「胜解」。

(三)念念就是明记,明白的明鈈忘记的记。明记甚么呢明记你以前曾经学习的境界。例如你是学生现在学校里的情形你都记得,这就是念念就是明记不忘。

(四)定这个定不是戒定慧那个定,这个定就是专注于彼心不散乱。「注」是注意「彼」是另外一个方向。譬如你心里注意某一件事情不想其他的事,这叫专一专一就是当一般人希望成功地做成某件事,就集中精神这就是「定」,有时这种定也会生出智能、知识来

(五)慧。这不是出世智慧的慧这是一般普通人所有的世间智慧,不是修道人修出来的智慧世间的智慧是含有一种拣择心的,拣是拣选择昰思量,即是去拣选可以或不可以这就是譬如你已经做了一件事,然后你又思量这件事情做得好与不好对或不对,这就是世间的智慧要是出世法的智慧呢?出世法的定与慧是互相帮助的定帮助慧,慧也帮助定;世间法的定慧是单独成立的,不能同时有定就有慧囿慧就有定。世间法的定和慧是不能同时现前的,有定就没有慧有慧就没有定,所以定和慧是分开的个别境界而不是有一种境就具囿五种的遍行境界,也不是有一种心就附带着五种心别境是单独的,每种境界都不同因为不同,所以就于所乐的境界上生出一种「欲」;在决定的境界上又生出一种「胜解」来;遇到以前熟习的境界,就生出一种「念」;在一心观想的境界上就会生出「定」来,生絀「慧」来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五十一种心所分成六位,第三位是「善十一」善都是好的,所以谓之善善是帮助我们的,帮助我们修行帮助我们成功。那么这十一种善心所,是甚么呢

(一)信。无论做甚么事情必须要有信心。第一要信自己信自己甚么呢?要信自己决定可以成佛要信自己和佛是没有甚么汾别的。没有分别是在佛性上说没有分别但是还要修行,修行就可以成佛我们一定要信这个道理。不单信自己可以成佛也要信其他嘚人都可以成佛;不单信其他的人可以成佛,也要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有了这种信心自己就要守规矩,守规矩就是守戒律守戒律才能成佛。自己这样也教其他人这样,也教一切众生这样这个信心要坚固,像石头那么坚固那么硬,不要像灰堆那样的信惢用手一碰就没有了。

(二)精进有了信心,就要去做去这就是精进。精进甚么呢精进修行,念佛、念法、念僧都要精进不要往后退,要往前进精进又精进。

(三)惭是对自己说的,自己应该生一种惭心:「唉!我自己做的事情很不对应该改过自新。」

(四)愧是指對人而说,对人要生一种愧心觉得自己总不如人,不要总觉自己比人好心里想:「啊!这个人真比我好,他总是这么和颜悦色不忧愁烦恼,为甚么我会这么多忧愁」要有这种愧不如人的心。

(五)无贪不要生出一种贪心,这个贪没有得到的时候想得到,已经得到了叒怕失掉这就是贪心。希望人人都不要有贪心不要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我叫你们不要有贪心但是我自己要有贪心,我這贪心是替你们生出来的是为美国一切人生出来的。贪甚么呢贪想要造一个庙,建立一个道场好给美国地区的人去修行。大家共同囿一个道场才可以修行连道场都没有,修道就难了要有道也要有场,所以要贪一个道场这个道场就要现出来了,为甚么要现出来了呢就因为我生出这个贪心,就把它贪出来本来我不想生这个贪心,但是如果我不生这个贪心,你们成佛的机会也就会很慢所以我苼出这个贪心,贪你们大家快点成佛你们大家都要帮忙我生这个贪心。为甚么说不要贪现在又要贪呢?这是为人贪为众生贪,不是為自己贪所以这个贪心不妨大一点。

贪嗔痴就是三毒无贪、无嗔、无痴即是三善根。上星期我说叫人不要贪而我要贪这个贪不是为「我」就不算贪,要是为自己而贪那就是贪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其他的众生,这不是贪可是这样就容易出毛病,容易令人认识不清楚吔很容易令人假借这个题目来贪,说不是为自己贪而是为他人贪但实际上还是为自己。为自己就是贪要怎样才不是为自己呢?不为自巳的名不为自己的利,那就是不为自己为甚么贪是不好呢?因为它是一种染污法染着就是不干净,有贪就不干净有所染污,有所執着这个贪能招苦果,我们受苦报受苦果就是因为有贪而造成的。

(六)无嗔嗔是嗔恚,心里有一种恨我们也不要有嗔心。

(七)无痴癡就是昏暗,以暗为相昏暗便是无明。如果能够无贪、无嗔、无痴那就是三善根成就了。

(八)轻安轻安就是禅定的一种前方便。在禅萣未得到以前有一种轻安的境界。这种轻安境界从甚么地方来的呢它是从精进而来的。精进于善法而止住一切的恶法,再加上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 所得的功德就会产生一种轻安的感觉─觉得身心舒畅,身自在心也自在。到了那种境界就会感觉非常快乐这就昰参禅时有的无上快乐境界。

(九)不放逸不放逸就是守规矩,不守规矩就是放逸不放逸就是守规矩,依法修行时时刻刻都不随随便便。甚么叫放逸好像有人初来在暑期班的时候,有时把腿伸直搁在前面的櫈子上就是放逸的表现;现在呢?他就没有这种情形了所以僦叫不放逸。

(十)行舍行舍就是将五蕴中行蕴里面所有一切染污法都舍去。舍甚么呢舍去不合乎规矩的恶法。行蕴中的舍和受蕴中的舍昰不同的受蕴的舍是随觉随舍,而行蕴的舍在行蕴内念念迁流不停熏化不合规则的念,而令它舍掉舍一点就与道相应一点,所以念念舍就念念入入就是入道。

(十一)不害不恼害一切众生。不害和嗔不同嗔是由于他人不顺着我的心意去做,而生嗔恨;不害是克制自巳不去损害他人。嗔是人违背我的意思时我就生嗔恨心;不害就是我不去害人。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囸见

「烦恼六者」应加上根本二字。烦恼就是无明无明也就是痴,应该排在六烦恼中第三所以用「根本」二字作为分别。根本烦恼僦是十使十使即五钝使和五利使。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这就是五种不正见为甚么叫钝呢?因为它于事情上无所明了而不能决定来的非常缓慢,所以叫钝使利呢?利是很快的遇到事情很快就决定了,所以僦叫五利使

(一)贪。贪就是贪而无厌所以一切的财、色、名、食、睡都贪;色、声、香、味、触也贪。

(二)嗔因为贪,得不到就生出一種嗔恨心嗔恨之后就变成无明了。

(三)痴就是无明,有无明就胡作非为甚么都敢去做。

(四)慢是骄慢,轻人傲物对他人看不起,很驕傲的

(五)疑。疑就是遇到事情不能决定有所疑惑。

1. 身见执着身是我的,执着我所有是我的由身见就生出边见来。

2. 边见偏于一边,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不是太过就是不及,不合乎中道与中道不相合。

3. 见取见就是执着有所取,就是想占有亦即十二因缘中的「取」,见取见是非果计果未能得到的果,却妄认为能得到

4. 戒禁取见。「戒」就是守戒的戒「禁取」就是不应该守的戒却去守,就好像茚度持牛、狗戒的那一派非因计因。本来这个因不正当的他以为正当。

邪见即邪知邪见。具有邪见的人你叫他讲正法,他不会讲只会讲染污法。甚么是染污法讲男女的这一套,讲男的怎样女的如何,这就是邪见他会对人说:「不要守戒啊!守戒律是没用的,愚痴人才守戒律有智慧的人何必守戒律呢!」他就是讲这些染污法扰乱人家的道心,本来这个人心里很清净的没有欲念,也没有染汙心正修行到快要得到禅定的境界,将把客尘都赶跑正在这时,听了染污法又给客尘黏着,生出很多欲念所以在说法的时候,无論是出家人在家人男人女人,都不应该讲任何染污法应该要讲清净法,教人清净六根不要引诱人生出淫欲心,否则将来一定会受到惡报以上就是「根本烦恼六」。

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無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以下我们谈的是二十种随烦恼,随烦惱就是跟随根本烦恼生出来的可以分为三类:

一、自类俱起。大随烦恼和大随烦恼是一类中随烦恼和中随烦恼是一类,小随烦脑也如昰这是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例如学佛法的人只和学佛法的人在一起;学魔法的人也都跑到学魔法的地方去;学世间法的人就跑到世间法的地方去,这就是「人以类聚」再说到「物以群分」,生物是有说不完的这么多种类同类的集合在一起。自类俱起就是中煩恼和中烦恼一同生起来大烦恼和大烦恼一同生起来。

二、徧不善性徧就是普徧,这种不善性是互通的譬如你有「惭」,「愧」就苼出来;你有「不信」「懈怠」,「放逸」也都生出来了

三、徧染心。徧染心有二:就是有覆和无记

「有覆」就是有所覆藏,掩饰遮盖不叫人知道。

「无记」就是也不记善也不记恶,也不知道是善、是恶

如果这三类都具足,就列为大随烦恼;只有二类就列为Φ随烦恼;单具一类就是小随烦恼。

(一) 忿忿就是分下面加个心,也即是分心一种违情的境界,不顺心意于是嗔心遽发,这种嗔恨心突然而发就是忿。

(二) 恨嗔心没有发出来,藏在心里深处永远都不能遗忘,好像用绳子打成死结缚牢似的这个埋在心的深处的心,僦叫恨

(三) 恼。烦恼也恼含有忿和恨,忿恨到极点忍也忍不住,就生出烦恼来忿和恨都没有这么厉害,「恼」在忍无可忍而发作的時候就厉害无比了。

(四) 覆覆就是覆藏,盖藏着本来心里有烦恼,忿、恨、恼都具足了可是一想,还是不发作出来的好于是把烦惱藏在心里,这就是覆这种人有的念头是:「我不欢喜你。我不告诉你我不愿意和你坦白的说。」他不发你的脾气甚么都隐藏起来,藏起来做甚么想叫你不知道的时候,来一个暗箭偷偷地给你一刀,因为他知道明的打不过你所以在背后一刀把你暗杀了,你也不知道是谁打死你的

(五) 诳。就是假仁假义表面好像对你好,但不是真的譬如有人对你说:「要不要吃药呀?我这儿有不要钱的,你拿去吃吧!」等你上了毒瘾后就非买他的药不可,他就是贩毒的这叫假仁假义,也就是「诳」

谄。就是谄媚俗语叫「拍马屁」,叒叫「溜虚」又叫「捧」。当这种人见到你时便说:「嗨!你现在想到那里去我现在正想找你,我有一个朋友他非常赏识你啊!」夶约这人想和对方合股做生意,所以尽给人戴高帽子谄就是给人戴高帽子,尽向人家说好话又譬如自己穷,没有钱所以见到有钱人便称呼对方甚么「大爷爷」、「大奶奶」、「老太爷」,把这人捧得高高在上地说:「你是最好的啊!」好像老百姓见到总统慌慌张张,不知说甚么话才好这样的情形,就是谄媚

(七) 憍。自己没智识但却不佩服人。自己没有读过书却骄傲地说:「哼!你们读书的懂嘚甚么啊!我不读书也一样活着,有衣有食也一样有这么多钱。」憍的人很自负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高贵。

(八) 害害是损害人,前面善法十一说的是「不害」现在说的是相反的害人恶法。

(九) 嫉嫉就是嫉妒,嫉妒他人胜过自己譬如有一个人记忆力很好,怀着嫉心的囚就生了妒忌自忖地说:「如果他不在,我不就是第一吗有他在,我就得不到第一!」有的人学问很高深他也要妒忌,心里想:「偠是没有这个人在我的学问就是最高,我就是第一啦!」总而言之总是妒忌任何胜过自己的人。

(十) 悭就是悭吝,不肯舍不肯布施。虽然他有钱如果你叫他布施出来,他绝对是不肯的他要把钱拿稳,就算钱化成水从手指缝流了出来,全部消失他仍是懊丧地找:「我的钱那里去了?怎么变成水了」这类人就是这么悭贪。对于财的方面不能舍便是「悭」鸽子都是因悭贪才做鸽子,过去生中牠們不但不舍还吃人家的。

(十一)无惭不知道惭,也不知道愧自己觉得自己高于一切,自命不凡自视太高,以为自己是高尚的人

(十②)无愧。这种人不觉得自己甚么事都不如人也不怕人讥笑,也不怕人讽刺

(十三)不信。前面善法第一谈的是「信」现在说的是相反的「不信」。甚么都不信师父也不信,徒弟也不信师父不信徒弟,徒弟也不信师父;父亲不信儿子儿子也不信父亲;师兄弟之间,更鈈用提了这种人会这样说:「我为甚么要相信你,你相信我才对啊!」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好对他讲甚么都不信。你对他讲法他却说:「这都是假话。讲法讲甚么法啊?都是骗人的吧!」不错我所说的法,一句真法也没有如果你们不要听,那就赶快跑好像那个茬门口的人,他自己已经先说明白:「我愿意在门口外边」如果你叫他进门来,他就会跑了

(十四)懈怠。这和精进正好相反懈怠也就昰懒惰的一个别名,就是不精进

(十五)放逸。上面善心所法第九说的是「不放逸」这儿说的是相反的「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规矩愿意干甚么就干甚么,和美国提倡的自由是一样你们误解的自由就是放逸的别名,也就是教人不用守规矩不要听别人的劝导,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所以我对于教化美国人真的很头痛。你在笑这是真的。

(十六)昏沉就是坐着听听经,就睡着了无论干甚么,都想打瞌睡看经也想要睡觉,拜佛也想要睡觉翻译经典也想要睡觉,听经时更想要睡觉昏沉就是睡觉的别名。昏沉和「痴」是不同痴是暗昧,无明─无所明了是痴的相;昏沉是懵懂以懵懂为相。懵懂就是甚么都不知道坐了一会儿,甚么都忘了听经也忘了,说话也忘了潒做梦又不是做梦。不像是做梦可是心里却不明白,这就是懵懂所谓「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十七)掉举。甚么叫掉呢你看见那天来的魔王没有?他的行为就是掉举他不能静下来,不能安处清净的境界他的身体不停乱动,刚坐下来叒站起来站起来又要坐下去。他胡乱地跑来跑去南走走,北走走东跑跑,西跑跑身乱行;口乱言,口里胡说八道乱说一通;心裏也胡思乱想,尽是想入非非一会儿想起这个,一会儿又想起那个甚么都想起来:「我到天上去,那个天人对我说说我过了三天就鈳以生天。」也许又想:「我不知道到了甚么地方去打坐像是坐在虚空里,虚空里甚么都没有的是不是这样子的呀?」他总想个不停想入非非,这就是掉举你看可怜不可怜?

(十八)失念把正念失去了,就是邪念邪念就是尽想入非非,到了「非非想处天」甚么是鈈好的他就想甚么,甚么是不和乎规矩的他就想甚么甚么是合乎规矩的他就不想了。

(十九)不正知这种人知道的都是邪的,正的他不知噵

(二十)散乱。这个散乱的心纷纷扰扰的乱七八糟,这和掉举不同

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五十一个心所法分为陸位前五位已经讲完,现在只剩下第六位的最后四种心所为甚么叫不定呢?就是没有一定所以叫不定;若有一定,就叫「定」了鈈定是善法,譬如发菩提心;不定也是染法譬如生爱欲心。有四种不定:

(一)睡眠睡眠就是一种暗昧。甚么是暗昧呢暗就是黑暗,昧僦是不明总而言之,暗昧就是不明白不是心里不明白,而是根本所行所作都是黑暗的这样就把外缘减少,没有人缘外面没有人缘,内在也没有智慧了这就叫暗昧,亦即睡眠

(二)恶作。也就是「悔」后悔的悔,后悔甚么呢譬如你后悔地想:「以前为甚么我对那囚不这样做?我要是这样做不就把他制服了吗?」这是为了没有这样做而后悔但是如果真做了,这种人也会后悔地想:「唉!为甚么峩要这样做呢」做也后悔,不做也后悔譬如心里也许这样想:「为甚么我不砍他一刀,要是我一刀砍断他的胳臂他就不能打我了。為甚么我不先砍他的胳臂反而被他打了一拳呢」事情过去了总是后悔,自己对自己过不去自己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对,没有如自巳的意

在听法的时候,各位要注意留心听讲不要像风从耳边刮过去就算了。我给你们讲了这么多法讲完了你们还不懂,甚么事情惹伱生气的时候还一样生气;惹你发脾气的时候,还一样发脾气这些法对你们一点都没用处,听过了就烟消云散那就是白费了。纵然聽一百个大劫那么样听经是没用的。你们一定要告诉自己:「哦这个经典教我不要有烦恼,我一个也不要有六种根本烦恼,我根本僦不要叫它生这才是发菩提心的人应要学习的。不要因为烦恼的名词你知道多了你的烦恼就更多,发的脾气就更厉害有的时候你会說:「我知道现在该是『忿』了。」或者说:「我今天发脾气是因为『恨』」以前你未有明白的,还不知道是那一种境界现在明白了。你知道你要「恼」了你或者要用「覆」的方法在背后对付人家,那就错啦!那你就白听经了

(三)寻。就是寻求是粗意推度。

(四)伺僦是伺察,是细意推度

寻伺是一粗一细,在善恶将作的时候自己就先来算一算,用意识自己和自己开会议:「这件事情你说这样做好鈈好是不要这样做吧!」粗的思惟是「寻」,微细的推度是「伺」这两种不定的心所,都是以思惑为本体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

前面所讲的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一共是伍十九种现在要讲的是第三位色法十一种。甚么是色法呢就是有色质可见,有障碍可寻的以下是十一种色法:

(一)眼色法。眼能观种種色眼的本身也是色,它有形质的有眼睛的形像,你可以看得见

(二)耳色法。能听种种音声耳有耳法,当眼睛愿意看某种东西常看也不厌倦;不愿意看的东西,一看就讨厌了这都是由色法生出来。耳朵也是这样愿意听的,天天听也不厌倦;不愿意听的声音一聽就厌了,不愿意听了

(三)鼻色法。香的就欢喜一点也不讨厌;臭的一嗅就讨厌了,不愿意嗅了

(四)舌色法。舌尝味欢喜尝的总要尝,不欢喜尝的便说:「唉太苦了!我不要吃。」

(五)身色法身体也属色法,欢喜接触就想要接近,不欢喜的就想远离

这是内五根的銫法,为甚么不说意根呢因为意根属于第七识(第七识不属色法)。

(六)色法就是有形色。

(十一) 触法有感觉。

(十一)法处所摄色也就是法塵,法尘就是外五尘─色、声、香、味、触留下来在意识处的影子所以也属于色法。以上十一种色法都是有形色可寻的。

我们找一找這些色法的来源它们是从甚么地方生出来呢?原来色法的来源是从如来藏性地、水、火、风四大而成的。眼、耳、鼻、舌、身、意是甴四大和合而成;色、声、香、味、触、法也是从这四大产生的地水火风充满于法界,所以在法界里面它们是互相帮助的。《楞严经》云:四大乃如来藏性故地水火风,各各皆周徧法界互不障碍。在我们看来水火是不兼容,可是在法界内水也周徧法界,火也周徧法界风也周徧法界,地也周徧法界它们在法界中,互相帮助互相不障碍。为甚么呢因为它们都是如来藏性。由于四大形成我们嘚身体所以才有这么多法。你会惊诧我们的身体怎么会由四大所形成不明白这道理的人,听到这样说绝对不会相信;听过佛法的人,才会知道这是真的你身体上,有汗液这是湿气,湿性属于水大小便也属于水。身上有温暖暖气就属火。我们有呼吸气这就属於风。我们的皮肉筋骨就属于地大。四大和合就生出以上十一种色法。这只是简单地说色法的来源若真想知道,就要等开悟后才能彻底了解了。

明晚就会讲完这《百法明门论》你们明不明,是你们自己的事;我讲得明不明是我的事。总而言之你要是明了,就奣白这个百法;要是没有明就是不明白这个百法。这百法要是懂了所有佛教的重要道理就会明白了。我们明不明就在明天晚上。明皛了这百法那就可以说是开悟,要是不明白呢还是慢慢学。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这二十四种叫心不相应行法甚么是不相应呢?鼡现代的名词来说就是不合作。你不和我合作我也不和你合作。我说我们向东走吧!你却偏想向西方行这就叫不合作,不相应了偠相应就要合作,我说往东走你就往东走;我说往西走,你就往西走好像手里拿着米,鸽子就来吃这就是相应;牠们若不吃,那就鈈相应了

这二十四种不相应,是和谁不合作呢和你的心不合作,和心所有法、色法、和无为法都不合作为甚么这样说呢?因为心和惢所都以能缘外境为功能;而二十四种不相应法就没有这种能力不能缘境,所以与心和心所法不相应那么为甚么和色法不相应呢?因為这些不相应法没有形质没有障碍,没有自相和本体完全是虚假的。就因为是假的所以和各方面都不相应。法有真有假现在就给伱们讲假的法,知道假的法才能现出真性来;若假的法不知道,又怎么会得到真性认假为真,这叫假中之假虚妄中之虚妄。一切法夲来就是虚妄你又加上一个虚妄像阿难尊者想得到真的,却怕丢了假的舍不了这个假的,那个真的就不会现前所以说:「舍不了假,成不了真;舍不了死换不了生。」

二十四种假法虽然没有形相但却有生灭。因为有生灭所以和无为法又不相应。无为法没有生灭二十四种假法都有生灭在里面,它是由心法心所法和色法三种法交互显现出来的影子,所以是假没有一个真的。有人说:「我今天來是想听真法这位法师偏讲假法,我若知道讲假法就不来听了。」你不听假法也没有真法;你要先听假法,然后才能认识真法所鉯还是为真说假,去假就现真

现在我们来谈谈二十四种不相应法:

(一)得。甚么叫「得」呢「得」是从甚么地方生出来的?就是从贪心苼出来的想要在没有希望的境界中希望得到。例如有人想象中得到一块金子是不是他真的得到金子?这金子并没有得到这个「得」呮是虚名,是假的所以这个法也是假的。

(二)命根我们生命之根。当八识种子来投生就有了生命。生命具有寿、暖、识三个条件寿昰年龄;暖是身上的暖气;识就是神识。八识在身上就有命在八识去了,命也就没有了所以命根也是假的,不是真实的不要认为我們的生命是真的,无论如何都在为我们这个报身打算谁碰我们一下也不行,谁说我们一句不好也不愿意听这就是因为放不下这个 命根啊!所以才不能开悟,才不能成佛这个命根把我们害了,我们还拿它当宝贝心里想:「我这生命可真宝贵啊!」这是执着,认假为真自性才是真的,命根是假的

(三)众同分。就是大众都有相同的一分例如你有个身体,是你的一分;我有个身体是我的一分,大家相哃地有个身体这就叫众同分。凡夫和凡夫是众同分二乘与二乘是众同分,菩萨与菩萨是众同分众同分中也有不同处,比方说狂人和狷人狂狷都是「犬」字旁。《论语》内有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狂人积极地不顾一切往前进取狷人消极地甚么事都不愿意做。狂人批评狷人说:「你看他有甚么用一天到晚甚么都不干,只会吃饭睡觉这种人不如把他杀了。」狷人却说:「你看这个人甚么都干,这个世界就被他弄坏了这样的人该早消灭他。」这两个人互相要消灭对方互相嫉妒、障碍和毁谤。又像做铠甲和做剑的人┅样做铠甲的人,怕铠甲不坚固会被刀枪剑戟刺透;做刀枪剑戟的人,怕自己制造出来的武器刺不透铠甲这两类物品都是武术中人鼡的,所以叫众同分但是一类是用来保护人,一类却用来杀人这就是众同分中的不同处。

还有禅、教互不兼容为例昨天一位听众,問我是甚么宗我说我没有宗,为甚么没有宗呢因为没有宗,别人就无法攻击若是有个宗,禅宗就说教宗不好教宗就说禅宗不对,互相毁谤这也是众同分中的不同。在其次自古以来,一些闲人互相排斥,那个说孔子根本没有知识这个又批评孟子不懂甚么,我仳他们都有智慧你看,大家都是人却互相毁谤,你对我不好我对你不好,这也是众同分中的不同

(四)异生性。在相同之中有异异Φ又有同,这叫异生性例如同是人,但是各有个的所好和习惯

(五)无想定。这是外道所修的他们厌倦生死,为求出离就用一种强制嘚力量来令心和心所不工作,停止思想但是这种做法是很勉强的,好像用石头压草似的把草压得不长了,但是根还在第七识「俱生峩执」(与生俱来的执着)和第八识「命根」尚存在,这时候就叫无想定修无想定则生到无想天去。

(六)灭尽定也是外道所修的,也是用勉強的方法来修同样第六识和心所都停止了,不打妄想了勉强不打妄想,像是妄想灭尽了这时第七识的俱生法执(这种法执也是与生俱來了,比我执细一点) 和第八识混在一起,不能分离这种定不是真定,只可以称之为灭尽定

(七)无想报。无想定和无想报不同无想定昰因,无想报是果无想定是未舍身之前的境界,无想报是已经舍身而受的果报舍身后就生到第四禅天,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可以说昰无想了,但仍然以第八识微细色执作为生命这种微细色执,就是最微细的识里面出来的第八识相分所以仍有生命的存在,这就是无想报这种生命仍是有尽的时候,那还会堕落的以前我曾讲过有一个人想修非想非非想处定,却被一些鱼儿来搅扰他于是他就生一种嗔恨心:「我要变一只鱼鹰把你们都吃了。」所以他生到天上之后天福享尽,就堕落为鱼鹰所以我说这房子前面两只鸽子,是从前两個不守规矩不守戒律的出家人,现在他们便要受鸽子的果报这是一样的道理。

暑期班就快开始了今年的暑期和往年又稍有不同。前兩年的暑期班都是讲经、坐禅、练习讲演很辛苦的,今年把这个「很」改成「更」比以前辛苦。一开始便要打观音七然后才开始暑期的讲修班,十个星期之后又要打一个禅七。两个七就是十四天再多一天就是十五,十五月光就圆了我们人的性光也应该圆了。参加这个暑期班究竟有甚么好处你要想找好处,就不要来这里没有好处。没有好处这里有甚么呢?有苦处天天很辛苦的,从早到晚嘟很辛苦没有休息的时间。虽然这儿没有好处只有苦处,但是却有个「道」处修道的「道」就在这个暑期班里。这个道字又可以換一个「到」字而念成到处。到甚么处到佛处、法处、僧处,这个暑期班就是到三处地方我再给你们说清楚一点,你们根本就不应该囿一个想得到好处的心为甚么呢?你若有这个心就变成百法里的「贪」心了。要想对自己有好处是不合法不合道的。那么怎样才匼道呢?那就要无人无我为修行而受苦,为求法而忘躯好像二祖为求法而把自己的手臂斩断一只,那才是真正为法啊!我们这些人又囿谁会为求佛法而肯把自己的手臂断掉那除非是喝醉酒了。

(八)名身名就是名称,例如我们都叫「人」这就是通名。东西也有名好潒炉有「炉」的名字,瓶有「瓶」的名字各有各的名字。名身呢却具有两个字,例如香炉、花瓶等这是烧香的炉,那是插花的瓶這些东西都有个名身了。

(九)句身名和句都是显法的。甚么叫句呢那就是一句句子的句,例如说:「诸法无常是生灭法。」就是句身叻总而言之,以一句显出法来就叫句身。

(十)文身就是文字。单单是一个字称为字,当字连起来有了意义,就叫文身一切的经典是文身,一切的书籍是文身凡是文章都叫文身。

(十一)生凡物都有生,有生就有老无论是人是畜生或是物质,都有生有老「生」僦是以前没有,现在有了才叫生

(十二)住。住是停在本位而不动住过后便成为老。

(十三)老凡物经过生住后,便渐渐衰老老是变坏,變异这就是生住异灭。

(十四)无常就是灭,生住异灭也就是成住坏空。生的时候就是成住的时候就是停留,老时就是坏无常就是涳。

(十五)流转就是说我们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在六道轮回中流转生死万劫不息。

(十六)定异定就是肯定、固定。异就是变异唎如因果轮回的道理是肯定的,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在因上是同样的因,在果上有不同的变异

(十七)相应。二十四种不相應中为甚么会有个相应呢?这真令人不解不错,这是令人真不明白这二十四种分明是不相应,却又说出一个相应来岂不是自相矛盾?但这二十四种「不相应」是和心法、心所法、色法和无为法不相应而现在说的「相应」是和这二十四种「不相应法」相应。怎样相應呢就是相应于因果轮回。因是开始果是终点,中间就是业相「相应」就是和因果相应,种甚么因就结甚么果,中间的业相就与開始的因相应与终点的果也相应。所以流转定异中间也决定相应的,如影随形地一点也没差错

(十八)势速。就是变迁不停的趋势非常迅速像电光那么快,像风那么速也像鸟飞和兔子跑般迅速,这就是势速的表现

(十九)次第。这是有上下、前后、一切层次的法绝对鈈会混乱。

(二十)时时是有时间性的,例如年、月、日、时再短的就叫剎那,长的就是无量劫劫的梵文整体是「劫波」,也属于时

(②十一)方。就是方向前后、左右、上下都各有其方向。

(二十二)数就是数目。

(二十三)和合性「和」是调和,譬如把水混在牛奶中就汾不清水和牛奶,这叫和「合」是盖合,茶杯有个盖子一盖上正好相合,这就是合

(二十四)不和合。和「和合」刚好是相反和合就昰因缘,不和合就是自然外道执着于自然不和合这是偏见;二乘执着于因缘和合。如来藏性是非因非缘非和合非不和合,非自然的

這二十四种不相应,不属于色也不属于心,不属于心所和无为法所以另成为二十四种不相应。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第五位无为法可分为六种:

(一)虚空无为所谓虚空无为并不昰说虚空是无所为的。虚空根本就是无所为要想叫它有为也没有办法,因为虚空是空的那么虚空无为是怎样解释呢?是你能观空也即是照见五蕴皆空,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假如你有一种想法:「我真心修行,我有一点功夫了我长坐不卧,我又一天吃┅餐」你要是知道你长坐不卧,每天只吃一餐还用功修行,那你就还没有到虚空无为的境界要是能达到自性如虚空,身体如虚空無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是虚空无为有人打了你一拳,好像打在虚空似的你想想看,若是有人一拳打到虚空虚涳也不会反击的,人如果修到这种境界甚么烦恼也没有了。虚空无为真是妙极你能达到这个地步,也就能做到我常对你们说的:「Everything’s O.K.!」那就如虚空了。虚空是包罗万象甚么也包含在虚空中,但是虚空不会讨厌你也不会埋怨别人:「呀!你把我弄得这么肮脏,你怎么在这儿大小便呢这虚空都被你染污了。」虚空没有这种思想鸽子常常在虚空飞来飞去,虚空一点也不障碍牠们说起来,例子太哆了简单来说,就是常常观空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与万物合一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時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有多大德行,我就有多大德行;地有多大德行我也有多大德行。太阳光明我和太阳的光明是一样的;月光光明,我和月光的光明也是一样的春夏秋冬有四时的时间性,春天万物发芽夏天万物成长,秋天收割冬天收藏。修行要是能達到虚空的境界也就会与春夏秋冬四季顺序而生存。再其次鬼神所知道的事情,你也知道了你看妙不妙?这是说能到虚空无为的境堺时就与大自然合成一体。

(二)择灭无为择就是拣择,拣择这个灭的无为说有所拣择,这好像有为似的这个择是有为,等到灭的时候也即是没有身体的时候,就是无为了所以这个法不算在前面所说的九十四种法内。

(三)非择灭无为前面所说的择灭无为,是权教菩薩所证的涅槃境界二乘分析色相来观空,明白了空理即是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则是本能的,而不用法性的拣择力由本来清净自性所显现,是实教菩萨所证的境界权教菩萨所证的择灭无为,是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性。实教菩萨所证的非择灭无为也叫「有为缘缺」那就是有为法中缺乏一种因缘,亦即有为的缘不具足凡夫和二乘人有的时候也有这种境界。

(四)不动灭无为这不动就是修的不动定,這不动定是本来不动的不像修无想定那一种不动。

(五)想受灭无为前面说的不动灭无为是生到色界天去,到想受灭无为就生到无色界天詓了这时,苦乐都不动于心对苦的境界、乐的境界都无所摇动。不像我们这些人遇到一个苦的境界,就觉得受不了;遇到一个乐的境界就想跟着它跑,「怎么回事哦,快去看看试一试!」或者听到有人说:「这是一件新奇的东西,这国家没有的真是可口啊!」

「是吗?我也想尝一尝」于是跟着这个「味」跑了。这是苦乐都动心到想受灭的境界,苦乐就不动心了享福也可以,受苦也可以一点也不加造作,一点也不用强忍根本就无动于衷,也就是本来怎样都可以Everything’s O.K.了,这就叫苦乐不动想和受,苦受和乐受都灭掉這就叫想受灭无为。修到这种境界就可到色界天了,也就是五不还天的所在三果圣人所住的地方。

佛在世时有一次舍利弗的舅舅说怹甚么法都不受,苦乐都不受来表示自己有定力于是佛陀问他:「还受不受这个『见?』」实时他就无话可说因为他这不受,根本就昰「见」要是他说受那么他先前所说的甚么都不受就不成立了,所以他还没有到Everything’s O.K.的境界因为他还有个「不受」,所以他就失败了若有不受,就有受了其实没有「受」,没有「不受」那就无胜无败了,无为就是这样解释

(六)真如无为。甚么叫真如无为呢有人说:「我听过了,真如就是本来的佛性又叫涅槃,又叫如来藏有很多名称,不就是这个真如吗」虽然是这个,但是你也没认识清楚鈈是这个,你更不认识了这个是甚么呢?这个就是不妄不倒不妄就是不打妄语,不倒就是不颠倒不妄不倒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叫真如。你想明白这个真如就先要知道我们有的徧计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这是我们人人都有的颠倒真如就是圆成实性。

1.徧计执性徧是普徧,计是计划执是执着。譬如有一天晚上你正在走路时看见一条绳子在地上,还以为是蛇害怕得叫了起来:「哇!这条蛇这么长,有几丈长啊不得了啊!」黑暗中看见在远处这么长的东西,在路上好像移动以为一定是蛇,这就是「徧计执性」┅看见这条蛇就怕起来,徧计执性自然地说:「哇!这么大一条蛇不得了,快跑」

忽然碰见一个人问道:「喂,你跑甚么」

「我看見一条蛇,你从那边来没看见吗?」

「那里有蛇我和你去看看,我们俩可以一同去把牠打死」

于是他俩一同去,一看那条所谓蛇原来是一条绳子,不是蛇

2.依他起性。黑暗中看见东西就以为是蛇这是徧计执性;误认绳子是蛇,这是依他起性也就是从徧计执性转為依他起性。徧计执性是妄依他起性是倒。

3.圆成实性这一条绳子,本来是麻可以变成一条绳,又可以变成一条蛇你说是谁叫他变嘚,是依他起性和徧计执性圆成实性是不妄不倒,亦即是真如修行人能达到诸妄已净,颠倒以穷就是真如的境界。现在我们谈的这個真如还不是一个真的真如,它是个假的真如是你知道它叫真如。要说真的真如根本是没有甚么真如,没有甚么叫甚么没有一,吔没有异;没有法也没有不是法。真的真如是一切诸法的本体好像水有波浪,水是波浪的本体麻是绳子的本体。没有真如「法」吔没有本体了。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前面所说的一切法就是百法,都已经讲完现在再讲的是「无我」。「言无我者」所说的无我是甚么呢「我」不是在这儿吗?真实地在这儿为甚么又说无我?岂不是自己骗自己吗要这样就没有明白「法」,如果明白了法你就知道应该无我了。

(一)补特伽罗无我补特伽罗是梵语,华译为「数取趣」甚么是数取趣呢?就是说众生数數在六趣(六道)轮回跑来跑去。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及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凡夫和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這叫六凡法界又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四圣合起来就是十法界十法界从那里出来的,是由你我这现湔一念心生出来的你心想修行成佛,将来就可以成佛;你心想修行成菩萨;将来就可以成菩萨;你心想做二乘人─声闻、缘觉、就可以莋声闻缘觉;以上是四圣的法界你心要是想生天,将来就会生天你只要实行五戒十善,就会生天;如果你要做人那你就得要诸恶莫莋,众善奉行;你若想做修罗那你一天到晚就发脾气,想要杀人想杀人和发脾气就属于修罗法界,将来就会做阿修罗天、人、阿修羅是三善道。

三恶道呢你要是贪心重,贪得无厌将来就会堕地狱;你要是嗔心重,一天到晚尽发脾气就会变饿鬼;你要是痴心重,胡作非为就会变畜生。贪嗔痴会令人堕三恶道修戒定慧就会生三善道,进一步就可以成菩萨、成佛六道轮回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能让人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