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才俊写问道初中语文教学目的的目的

语文五年级填空_百度知道三年级语文下册10惊弓之鸟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三年级语文下册10惊弓之鸟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5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寻梦苏大&&问道语文
问道语文——2014国培小语教研员班研修概述黄山市休宁县教研室&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硕果飘香的金秋十月,受省市县教育厅局委派,我们安徽省小语教研员一行六人赴苏州大学参加2014国培小学语文研修。苏州大学的国培项目做得很好,在教育部国培项目评估中排名第五。10天的国培之旅,15位专家的深度引领,12场讲座的思维撞击,7节观摩课和1场沙龙的研讨互动,3所名校的参观体验,犹如饕鬄盛宴,让我深深感受到苏大的热度和语文的温度,享受到了生命拨节的快感。
项目组邀请了众多知名的全国和江苏本土一流名师、名家登上了苏大讲坛,有耳熟能详的上海师大教授吴忠豪先生、博学儒雅的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幽默独特的苏大教授陈国安先生,也有全国小学语文界享有盛誉的“苏派三剑客”之一薛法根、“革作文教学命”的管建刚……十天中,我们与各位专家、名师、老师进行思想的深度交流与碰撞,零距离倾听国家督学、高校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学名师、普通一线教师从各自的视角发出的不同声音。他们对文化、教育、教学各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互补,有交集,有冲突;有理性的包容,也有执着的固守。每一位名师、教授都在学术上都自成一家,有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有着“术业专攻”的学术研究领域,有着鲜明的教育理想、教学主张,以及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内容篇:语文课堂到底教什么&&&
这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老师都十分困惑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报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程改革》站在课标的高度,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外课程体系的比较,运用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借助典型案例,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高耗低效的原因作了深刻透彻的分析,一针见血的指出——是课程体系的失衡、教学内容的错位所致。我们的语文教学观念的确得改变,应该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从
“非本体”走向
“本体”,从“理解语言”走向“运用语言”,从“分析内容”走向“学习方法”,从“教过”走向“学会”,从“课内”走向“课外”。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的现象,课堂设计不是抓不住主线,就是把语文课上成其它的课程版本,把语文的主体地位定错了位。即使有的语文教师认识到了语文的主体性,可还是在课堂设计上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出现了“碎片式”教学。我们评价一堂好课,就看学生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改变“费时、费力、低效”的局面,不仅要在教学内容——课文的研读上下功夫,更要思考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到底要给学生教些什么?在课程形态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课堂上都应慎重选择教学内容,课堂上要教学属于小学语文本体性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为了教课文而教课文,不要过多地分析课文的内容,教师要通过课文这一例子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的表达方式、特点,文章的结构特点等等,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准确地表达。用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课文只是“例子”,用课文学表达,用课文学写作。
吴教授的讲课犹如一记重击,深深惊醒了我们。“教课文”和“教语文”的不同,语文“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界定,语文课型的重构等等当前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澄清,寻到了答案。吴忠豪教授让我懂得了:语文教师要干语文老师该干的事!
发展篇: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陈萍老师给我们做的报告是《名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她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先阐述教师职业规划的基础理论,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结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六个标高,融合自己对生命、教育的感悟,为我们讲述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职业规划的要素,引导教师领悟专业成长之道,并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建构提炼自己教育思想的方法和步骤:1.筛选梳理:对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研究情境去芜存精;2.借取智慧:在阅读对话、项目活动、高人把脉中求证质疑;3.理论提升:在课题研究、著书论述、分享经验中萃取精华。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三点——理论提升。具体说,就是在课题研究中系列化;在著书立说中理论化;在分享经验中实践化。讲述过程中,陈萍老师引经据典,生动、幽默、动情地列举一个个动人心扉的故事,给在场所有教师以强烈的震撼。美丽的陈萍老师,以自己的发展为我们展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她告诉我们,一个老师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首先是立德。小成靠才,大成倚德。我们要修炼我们的德性,放眼未来,着眼当下,在做事中磨练、成长、发展,始终要有“在路上”的状态。其次是把握机遇,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陈老师对“机遇”做了这样的诠释:机是线,需要个人每天每时不断地努力绘画;遇是点,因为画的线多了,终究会遇到相交点,于是,你就被发现了。陈老师是一直在耕耘着的线,因此机遇总是垂青她。她忘我地工作,执着地追求,笔耕不辍,所以她有了一次次的机遇,一次次的成功。
由此我认识到教师成功的一个秘诀是:涉猎十尺,不如深挖一丈;学术有专攻,名师有风格。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语文、品德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江苏省语言文字咨询委员,江苏省教材编委,教育部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小学语文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央教科所小学语文课标教材讲师团核心成员,被誉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跑者。这一系列头衔就是陈萍老师人生规划与专业发展的最好诠释。
风格篇:唱出合唱中领唱的旋律&&&
“有没有风格应该看成你是不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教学风格与名师成长》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教师的教学风格,该怎样修炼自己的风格。为什么要追求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先生主要从四个方面做了阐述:教学风格是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学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钥匙;教学风格会让你永葆青春;有了教学风格才能形成流派。先生谆谆地告诫:追求教学风格要积极,不要心急,形成教学风格是个漫长的过程;要刻苦,不要刻意,要随意,自然而然;追求教学风格的过程,首先是塑造人格的过程;要提炼概括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教学风格要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从教学经验走向教学特色;要研究学生,研究儿童。
风格是“在众多的合唱声中凸显出独唱者的旋律”。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优秀的“合唱队”,也需要独唱者良好的素养和独特的演唱艺术。催发思想、催生活力的生机勃勃的课程改革,需要出现更多更美的独唱者的旋律——教学风格。名师的成长,既要遵循一般的路径:阅读、实践、研究、反思、表达;又要超越一般路径,其核心是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思想。因为有无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思想,这是区别优秀教师和名师的分界岭。一般路径,让教师走向优秀;而思想,则让教师从优秀走向成熟、丰满和独特,形成风格、成为名师。
风格是人格的投射。名师的成长,更为重要的则是修炼自己的崇高人格,其核心是“爱”,这既是名师的首要条件,也是名师成长的内在动力。作为一线小语教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爱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有一颗童心,用我们的童心催发我们的创造性;更要用我们的真心善待我们的学生。
技术篇:翻转课堂离我们有多远&&&
苏州大学李利教授带来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讲座如头脑风暴般席卷而来。她先是介绍了设计、课程设计的概念,以及设计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接着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如何开展”等几个方面做了阐述,介绍了技术应用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她不但讲什么是翻转课堂,与传统的预习及学案有何关联和区别,也讲翻转之后的课堂应该避免哪些理解的误区、应该注意的问题,更给我们演示了很生动的微课短片,甚至具体到教给我们使用什么软件,怎样一步步操作。
我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似乎有一种面对更多“未知”而时不我待的紧迫之感。&&&
李利教授的讲座内容新词频出,概念图、思维导图、放射性思考、思维引导……&&&
加上精美而富有时代气息的课件,眼睛不够用,脑子也不够使。我虽然尽力地想跟上她讲课的思路,但还是很吃力,下课的时候竟有头疼的感觉。
在报告中,我第一次听到了慕课这个词汇,也第一次接触到了微课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的技术应用模式让我耳目一新,信息技术已不是我平时理解的使用白板、播放投影片来辅助教学,而是真正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翻转课堂是交互,是在面对面的时间内催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这种应用模式真正彻底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当前我们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有效教学还处在较低阶段,信息技术的作用仍以低水平的“情境创设”“提供练习”“呈现事实”为主,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忽视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更不要说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听完李教授的报告,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建构主义的课堂是奉行更彻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老师要成为学生身边真正的向导。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时还在奉行教至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给孩子学习的时间不够充分,小组合作学习还不够扎实,总是担心学生学不好,想尽办法把自己所知尽力教给学生。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相信学生,课前设计让学生能够感兴趣、能够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会自我学习,这样的学习比老师全盘授予更高效。
改变会让课堂更灵动,改变会让学生更智慧,改变会让教学更精彩。笔记本重重写下:技术为学习而存在。
作文篇: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来自吴江实验小学的管建刚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他的习作教学观点:儿童作文应该是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其作文教学观不遆为习作教学的革命,超人的勇气令人耳目一新:小学习作教学,原来可以这样想、这样做!“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这教学主张提炼得如此质朴!管老师的讲座含金量很高,撞击出的火花也最多。“写事指导与其他类型文章的写作指导是什么关系?”“习作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的度如何握?”“童言无忌”“真话作文”的观点,我坚定赞同。
一篇篇来自于学生的习作,让我们教师看到紧贴现代气息的语言文字,篇篇是故事,篇篇有真情。2011年版的《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真的像管老师说的,看到来自于国家指定的课标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内心是“悲哀的、愤怒的”。我们学生的作文会是怎样的状况?我们是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和习作教学了。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思考呢?在孩子动笔之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哪怕这样的事不能登大雅之堂,哪怕这样的事小之又小,鼓励孩子说真话,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到文字当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成文字。也许这应该是做好习作教学的第一步。
方法篇:用课文教语文&&&
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作为一位一线专家,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经验,十分接地气。她的讲座《用好教材,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结合自己的课例和许多语文教学案例,在与我们学员互动中,使我们明白:什么叫教材的教学价值;教材有哪些方面的的教学价值;如何去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这四个方面的阐述,使我对教材的运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教材的教学价值就藏在教材的文本中,我们要通过看文本的整体、段落、细节、特色、留下的空间、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成资源。正如王文丽说的:语文教学要把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有所侧重地贯穿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要充满语文味,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思品课、教成科学课、更不要为了图热闹气氛而教成美术课、音乐课。
她明确了什么叫教材的教学价值,“课文是个例子,教师要实现用课文教语文”,让我们明了教材所教的课文多,该如何取舍知识价值和训练价值。作为教师要去钻研教材,从中发现并呈现出情趣美相融合的显性训练和隐性训练。是的,用好教材,在不能改变教材的现状下,好好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阅读价值和语用价值,以此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怕是当下我们的最近发展区了。讲座中的第三个话题——“如何去发现教材中的教学价值”,王老师立足一篇篇熟悉的课文文本,结合一则则鲜活的教学案例,组织一个个生动的现场互动,从七个方面作了阐述,既关注文本,又关注学生,再次立体地印证了吴忠豪教授关于“本体性知识教学内容”的论述,使我们进一步领会了:如何明确语文教材中的本体性知识,如何围绕本体性知识展开教学,如何清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如果说,听王老师的《乡愁》是一种浸润心灵的享受,那么,听王老师的讲座就是一剂提神醒脑的良药。
文化篇;批判精神下的价值坚守&&&
最独树一帜甚至“另类”的当属苏州大学副教授陈国安的报告《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化价值》,使我们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陈教授的思想言论和我们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碰撞,激发我们去对原来司空见惯的一些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他的“五个融合”:现代与古代文化的融合、文言与白话表达系统的融合、俗语与雅言的融合、毛笔与钢笔的融合、思维与情感的融合,“三个独立”:中国与外国的独立、文字和语言的独立、阅读与写作的独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完整的语文教育。而关于小学语文教材应该具备的五种文化价值:言语价值、母语价值、文学价值、史料价值和教育价值,则为我深度认识语文课程、教材、教学,把握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作了前瞻性的高位引领。
从陈国安副教授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化价值》中,我认识到小学教材转型与变革的艰巨性……“取法于上,得之于中;得法于中,得知于下”。陈国安先生以一个文化学者的立场,阐释的不仅是语文教材的文化价值,更渗透着他鲜明的文化立场和批判精神。深入研读教学文本,准确把握教材的文化价值,根据学情确定教材的教学价值,依据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线教师的必修课。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横看成岭侧成峰”,他与教材编写者对于教学文本的视角差异乃至某些观念冲突,恰恰是当前教学语境同质化背景下一抹独特的风景。
“潜伏在小学语文课堂里的大学教授”,他满腹经纶,一派名士风流,常年在中小学义务兼课。他的课堂是精彩的,语言功底极其了得,声音抑扬顿挫、浑厚有磁性,孩子们非常喜欢他。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书房竟有三个,工具书累加就有六十多米长,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其实我更多的是佩服!我们只有多读书、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学问,课堂也许才会如此生动鲜活。
综合篇:总有一种方式,让学生更多收获&&&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综合性学生的课程目标一般不是指向知识和能力的达成度,而是主要指向过程。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建议是这样描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综合性学习不仅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也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多元整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语文相沟通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把书本和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建构起来,探索出更全面主动发展的利于儿童综合学习的策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目前我们重视程度不够,活动方法单一,资源不丰富,指导不得法的问题比较明显。中山市教研室教研员梁雪菊老师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或许可以给大家有所启示。
梁老师在讲座中,为我们介绍了社会生活性学习、电脑虚拟性学习、实践模拟性学习、角色演绎性学习、拓展发散性学习等几种综合性学习实施形式。她给出三个关键词:开发资源,探索形式,关注过程。教师须有课程意识及资源意识,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着眼目标,尊重儿童的特点,体现儿童差异,在恰当的时候让儿童自主选择内容,在形式上,注意贴近儿童生活,在教学目标上,要把握目标,注意儿童年龄特点,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优化学习资源。探索课程实施形式:文本的二次创造,角色演绎性活动,时间模拟性活动等。师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总结分享学习对策,注重整合,成果多形式;注重激励,评价多角度;注重发展,延伸多指向。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如何进一步具体化,内容的设计如何体现层次化、序列化、系统化,都将是着力践行和总结的东西。梁老师给我们列举的实例,如《关于读书是否有趣的辩论会》《给菊花命名》等,如讲到她女儿的一些综合性学习经验《妈妈的童年》等,告诉我们做综合性学习,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善于实践、善于走进儿童……“你如果不走近儿童,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儿童。”“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点一点帮助学生打开一个‘大语文’。”多好的表述啊!
梁老师用她的报告,也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走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吧,这是一方广阔而神奇的天地,教师的思考和学生的行动都将在这里获得能量,语文素养因此而乘势腾飞!
阅读篇:整本书,让我们一起读吧&&&
这几天,所有的专家在讲座中都涉及到阅读这个话题,专家们都一致强调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阶段必须将大量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陈萍老师认为,在书海中徜徉,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专业理论,以夯实底气;读名人传记,以涵养大气;读心灵鸡汤品文,滋养灵气。吴忠豪教授认为,人的终身阅读习惯是在15岁之前定型的,必须提倡整本书的阅读,以增加朗读和默读量。梁雪菊老师认为,学好语文有三条途径:多读、多写、多实践,她自己也喜欢写诗、喜欢组织读书沙龙。成尚荣先生认为,人的思想永远比漂亮的脸蛋更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来自广泛的阅读。张学青老师认为,读整本书,完成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提出的阅读量,培养阅读的兴趣和意志,发展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培养纯正的文学情趣。
一首诗的力量,远胜一辆装甲车。其实,关于阅读的力量,有时候也不用说出来,从大师、优秀学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思维敏捷,看到了出口成章,看到了句句珠玑,看到了博闻强识……这都是语言的魅力,是阅读带给我们彻底改变的神奇力量!
说到课外阅读,我想老师们都是知道其重要作用的,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一定也会做着或多或少的尝试。但是,我听吴江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张学青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中说到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阅读策略时,就感觉平时大家做课外阅读时原来是蜻蜓点水般的阅读,根本谈不上指导,更不是深入。思考了良久,有几点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教师的阅读问题。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首先是个最好的读者。教师必须以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去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教师如果只要求学生读书而自己不读,课堂上怎能将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传递给学生?又怎能从容驾驭课堂引领学生走入“整本书”的阅读?试想这样的阅读教学是何等的茫然与苍白!第二,如何将阅读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如果在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安排中,没有阅读名正言顺的地位,只是零敲碎打的上上课、评评课,老师学生的不重视极有可能会让学校阅读推行不下去?第三,指导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如何借助张学青老师的肩膀上路?张老师的六大阅读策略:预测、找出重点、统整、连结、推论、比较感觉特别适用,但如何操作尚待摸索。
智慧篇:长发及腰,她“嫁”给了学生&&&
在曼妙流畅的软语中,娓娓道来,24年工作,23年班主任,她坚信,教师的“智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听昆山葛江中学、全国模范教师于洁老师的《智慧入心——谈班主任工作》讲座,这位长发及腰、红衣飘飘的天使老师以及她23年班主任工作中的感人故事,让我不止一次的泪流满面。
在一个个故事的背后,在一封封学生、家长给她的信件中,我们感受到了于老师那颗善良慈悲的心,那作为教育人的大爱与智慧。她为我们传授的做班主任的十个智慧将是我们做班主任的智慧之源:踏破铁鞋,寻找教育的时机与抓手;正能量的传达;坚信一切皆有原因;为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未来;创立自己的班主任特色;看到每个学生细微优点;系列化班会课;动用一切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记录成长痕迹,构建美好的青春回忆。
于洁老师以她天使般的师爱陪伴孩子成长,以她菩萨般的大爱关注帮助那些特殊的孩子,以她圣徒一般的恒心和耐心坚持自己的教育信念,为孩子们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留下成长的美好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美丽、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亦师亦友,渡人渡己”,“影响学生的终究不是知识,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是为大事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于老师一句句充满禅意的话语点化了我们的心灵。《一月似锦》、《光影札记》、《轻舞盛夏》,一本本充满诗意的成长日记,记载着无数个鲜活生命的成长故事;“特别的生日礼物”、“月度风云人物榜”、“温情小超市”,一次次别有深意的班级活动,温暖了学生的心灵,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于老师用自己的细腻、温情、智慧、爱心、柔弱,成就了多少青春的梦想,抚平了多少躁动的心灵,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教育的追求、诗意的生活。她,成为了苏州乃至全国班主任教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教育要坚守,教育更需要智慧。当晚,我在研修日记中写下:《27万字“傅雷家书”书就天使班主任》
于老师把她23年来跟学生们点点滴滴的故事化作了今天十条育人的智慧,让我们羡慕、景仰、敬佩!羡慕她的才气、景仰她的智慧,敬佩她的坚持!一个天生的教育者!
她是一个善于抓住教育机会的有心人,她传递正能量的人格魅力濡染着学生,她坚信每一棵草儿都会开花!她在学生遇到挫折时不忘鼓励他们“你注定辗转却终究不死”,就算遍体鳞伤,也要赢得漂亮!她坚信一切存在都有原因,找到原因,方能解决问题。她关注学生的未来,创立自己的班级管理特色,通过一系列的班会活动,她变着法子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快乐!她的学生成长记录,构建了美好的青春回忆。于老师对学生用心用情24年,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正如她所说:做教育不能没有美,不能没有天地大美!天使班主任——于洁老师身上有一种天地可鉴的大美!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长发及腰的天使于洁,以班主任的身份“嫁”给了亲爱的学生!
模式篇:组块教学,掀起你的盖头来&&&
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组块教学采用综合学习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即学生围绕一个语文学习主题,融合听说读写、思考、感悟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方式,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这就是组织方式的“组块化”。组块教学突破了线性教学的模式,更具灵活性;时空更为广阔,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学生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必然调动多种感官,激活大脑中的诸多“相似块”,调动自身的学生潜能,在多重联系中产生创造性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其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也能得到整体的和谐发展。
如《螳螂捕蝉》一文要求学生复述故事,一般来说,学生能复述大概,但是对文本中关键的字词,往往丢三落四,从而削弱了复述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功能。可以设计重组这样一个词语板块:
螳螂&& 拱着身子&
黄雀&& 伸长脖子&
吴王&& 攻打楚国&
隐伏的祸患
前面四组词语勾勒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后一组词语勾勒了少年借《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智劝吴王的历史故事。两组词语,两次复述,由于有核心词语作为线索,学生记忆起来简便、快捷、牢固,复述时便连贯、准确、生动。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连串的词语是伴随着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植入学生的记忆的,是具有情境性的,不再是单个词语的简单堆砌。因此,这些词语因故事情节而结成记忆组块,对相似结构的故事具有摄取功能,学生会凭借这样的记忆组块熟练地解读与识记相似的故事,从而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组块教学将语文教学三个纬度的目标整合在了板块活动之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融合在言语实践之中了。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他是当年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研究。他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应注重四大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这四个问题正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核心问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研究者、实践者苦苦研究,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薛法根老师关注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制的三条策略,很有效地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四个关键性问题,真正关注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达成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学会说话、学会表达。
组块教学具体的操作策略是唱好“三步曲”:一是“减”: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二是“联”:根据“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选编进来,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相似的内容区分“内核”;以相反的内容凸现“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三是“整合”:围绕“内核”,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板块”。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有这样一段话:“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教育的特殊使命和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继续不断地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也有了这么一句话: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寻梦苏大,问道语文;梦向前方,道在心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学习的目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