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生所遇到困难 英文的危机与困难

大学生危机教育-牛bb文章网
大学生危机教育
所属栏目:
摘要:爱国教育一直被看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刻板、内容陈旧的弊端也暴露无遗,无法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因此,应当探寻一种更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危机教育模式,尤其是在国家安全及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危机教育模式一、危机教育的内涵“危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严重的困难关头。危机意识包含对个人危机的关注,但更主要的是指一个民族深刻认识社会危机,以危机感为基础,以积极参加社会变革为特征的情感体现。危机教育就是培养人们这样一种危机意识的教育,它从心理上、意识上强调危机感和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倡导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大多是针对自然灾害等有形危机的教育问题,而对于社会危机,因为其长期性、不易见性而受到忽视。但是这种无形的危机往往孕育着更大的灾难,甚至关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存亡。笔者认为,在这种政治危机教育中,尤其应以国家安全危机教育和政治意识形态危机教育为重点,这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代表国家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才会真正提高民族的忧患意识和面对危机时的凝聚力。二、对大学生进行危机教育的原因(一)国内社会转型的要求根据世界进程的发展规律,我国当前恰好应对着“非稳定状态”的频发阶段,往往应对着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发展中如此之多的矛盾和冲突,大学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只有立足于现实,才会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为改变国家的现状作出自己的努力。(二)国际环境变化的要求现在的世界并不安全,国际局势动荡,局部地区战争不断。对于我国而言,也面临着西方国家来自各方面的威胁。首先表现在国家安全上,西方国家不断在中国周边国家派驻军队、建立军事基地。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对中国进行西化,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挑拨民众与政府的对抗情绪。如果不认清这些国际局势中的危机,大学生很可能因长期的“太平盛世”教育而失去紧迫感和敏感性。因此,必须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不会上演“温水煮青蛙”的悲剧。(三)大学生自身特点的要求目前中国大学生主体以80、90后为主,他们出生于国家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接触到的教育多是正面的、积极的,对社会危机的认识和分析不足。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对政治不够关心、不够敏感的心理现状,政治参与意识不高。因此,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对其进行危机教育。三、以危机教育模式作为爱国教育突破口的原因(一)危机教育模式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一致性如前所述,政治危机教育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危机教育和政治意识形态危机教育,这两项内容与爱国主义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国家安全危机教育,主要指让大学生认清国家安全的现状,以及掌握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时应该如何应对等等内容;政治意识形态的危机教育则要让大学生明晰政治意识形态作为非可见实体物的特殊性,对一些可能含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渗透的载体物要保持警惕性。真正的爱国主义应该是一种危机感催使下的行动主义,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中才更具有实际意义。在这一点上,政治危机教育模式无疑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对于将爱国主义转化成行动而言是最佳的选择。(二)危机教育模式的创新性目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方式,这一课程的设置在很多高校流于形式,大学生不会因为这些课程而有多少思想认识上的提高。而采取政治危机教育模式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而且,危机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普及,而是一种思想上的深刻感悟并将其转化成行动。四、危机教育模式的适用路径(一)危机知识教育要加强危机知识教育一个最直接和最简便的途径就是在课堂上进行危机知识的传授。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危机教育内容,对思想政治课进行改革。目前,国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呈现出理论性过强、形式过于僵化的特点。因此,就出现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成了一门以考分为目标的背诵课的现象,而对于真正的思想政治是什么、怎样学以致用就很少有人关注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让大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种“政治与我息息相关”的感觉。首先,尝试打破教材的编辑体例,以近些年来现实生活中的国际、国内大事件以及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热点为切入。其次,课程内容中应有专门的危机教育或者将危机教育的内容更好地渗透到课程之中。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在专业课中的危机教育,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政治和军事的专业课程之中,也要对危机的思想有所渗透。(二)利用危机进行实践教育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只是认识危机的第一步,要真切感受危机并从中感知理性应对危机的方法还要结合实践。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支柱,必须有独立的应对危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在纸上回答几道题目。利用实践进行危机教育,首先就是针对一些突发的或者是严重的危机事件对大学生进行理性地引导,比如,在08年奥运圣火在法国传递时发生的破坏性事件,当时国内大学生进行了针对法国产品的抵制行动、拒绝购买家乐福的产品等,在我们为年轻人的爱国情怀而赞叹的同时,也可以看到这背后蕴藏的冲动的心理因素。以此为例,笔者认为,应当在实践引用如下的模式进行危机教育:首先,危机发生之时,要有专门的指导人员对重大事件(尤其是涉及国家之间政治军事等比较敏感的问题)的情况做比较理性的解读。其次,可以有序地组织大学生针对事件的一些实践性活动。通常,我们不建议大学生以游行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意愿,这种方式虽然是大学生认为表达比较畅快的方式,但是容易演变成其他过激的行为,甚至会被某些居心不良的组织所利用。可以采用组织签名活动、办主题写作、开交流会的方式进行事件的评析和内心意愿的表达。再者,还可以采取情景训练和演习,在了解战争性灾难中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学习怎样在危机面前保持冷静的心态和进行有序地救助,同时,应该在危机中学会自救与互救。因此,情景训练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针对大学生的情绪易失控、应对危机方面的经验少的情况更是再适合不过了。五、结 论总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国际国内的状况,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政治危机教育作为一个突破口,必将对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巨大的触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当代中国高校大学生信仰危机研究--《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当代中国高校大学生信仰危机研究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其作用和地位尤显突出。受外在客观环境和大学生自身主观条件的双重影响,多数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问题,这对于我国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因此,通过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以找出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有效策略,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面前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文章第一部分以信仰和信仰危机的含义为着眼点,首先指出信仰的概念、性质和信仰的功能,紧接着引出信仰发生所必备的基本要素,以及信仰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为后文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具体对策埋下伏笔;文章第二部分通过对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分析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信仰选择的功利化、世俗化、非理性化等倾向;文章第三部分分别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教育、社会环境、大众传媒几方面具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对大学生信仰危机有一个整体把握;文章第四部分首尾照应,衔接第一步分的信仰发生与危机,以此为切入点,从信仰对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信仰主体——大学生自身,信仰保障——科学的信仰教育方法,信仰结果——沿着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发展等方面做了全面深入剖析,最终找出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具体对策,从而引导和保证大学生信仰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G641【目录】:
中文摘要4-6Abstract6-10引言10-21 一、 研究背景10-11 二、 研究意义11-12
(一) 理论意义11
(二) 现实意义11-12 三、 研究现状12-18 四、 研究方法18-19 五、 研究内容19-20 六、 创新和不足20-21一、 信仰与信仰危机21-32 (一) 信仰及其概述21-28
1、 信仰的涵义21-22
2、 信仰的特性22-24
3、 信仰的分类24-26
4、 信仰的功能26-28 (二) 信仰的发生发展28-30
1、 信仰对象28
2、 信仰原因28-29
3、 信仰保障29-30
4、 信仰结果30 (三) 信仰危机30-32二、 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分析32-36 (一)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32-33
1、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32
2、 当代大学生选择信仰的态度是理性和谨慎的32-33
3、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具有不稳定性和多样化的趋势33 (二)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33-36
1、 信仰主体性迷失导致信仰选择的功利化、世俗化和非理性化34-35
2、 作为主导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立场不坚定,有动摇倾向35
3、 作为主体信仰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被弱化,甚至被否定35-36三、 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36-48 (一) 主观因素: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36-37
1、 身体素质36
2、 心理素质36-37
3、 思想文化素质37 (二) 教育因素:传统信仰教育的缺陷和不足37-39
1、 信仰教育的理念滞后、目标不明确37-38
2、 信仰教育内容空洞、脱离实际38-39
3、 信仰教育方法不当、效果不理想39 (三) 社会现实因素: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信仰的挑战39-45
1、 经济转型对大学生信仰形成的挑战40-42
2、 政治转型对大学生信仰形成的挑战42-43
3、 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信仰形成的冲击43-45 (四) 大众传媒因素:网络发展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45-48
1、 过度的网络依赖和迷恋,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和自我的迷失46
2、 网络信息污染影响大学生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加剧大学生选择正确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复杂性46-48四、 解决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路径选择48-55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48-49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信仰观,确立大学生信仰的主体地位49-51 (三) 坚持信仰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理想与现实相统一、价值与需求相结合51-52 (四) 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52-55结论55-56参考文献56-59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59-60后记60-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青青;王宇;;[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吴锦波;唐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殷桂清;[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全美;;[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李刚;[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吴晓义;缴润凯;;[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1期
赵斌;[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冯天策;;[J];东岳论丛;2007年01期
吴晓义;;[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龙海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曾建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葛晨光;[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程颖;姜姗姗;;[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军;[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佟丽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马光焱;[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张洪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虹;[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罗泽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赵文斌;[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王健勇;[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卢海琴;[D];江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宁莉莉;王传明;;[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周文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段勇;涂效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税尚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周智健;徐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王浩斌;王飞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邓宏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王洪波;李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明凡;;[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乔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吴群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仰海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建军;[D];河北大学;2009年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杨建营;[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唐旭天;[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秦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胡雪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廉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三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冬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贾蓓;[D];河北大学;2009年
韩家勤;[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路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黄桂琴;[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孙春萌;[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营军;贾水库;;[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刘鑫淼;;[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2期
刘博;刘启珍;兰婷;;[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任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谢志军;;[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5期
王新平;刘德安;郭莉;;[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张红梅;王全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李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10期
何毅;;[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杨行玉;;[J];教育探索;201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卞尊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史海生;[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冯维东;[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王健勇;[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苏红;[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冬哲;;[J];黑龙江史志;2013年09期
夏伶;王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周文化;林亲录;郑仕宏;钟海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檀传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檀传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郭永江;刘忠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傅开梅,路来庆;[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宁艳红;;[J];才智;2008年03期
王艳华,庞立生;[J];长白学刊;2003年05期
江玉安;;[J];沧桑;2006年05期
李幼穗,吕勇,李维;[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黄洁;;[J];时代教育;2007年2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晏清;[N];中国教育报;2000年
;[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佟丽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粲;[D];河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明理;徐明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邵景霞;毕丽娜;赵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3期
杨争明;杨贵;;[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张迪;周育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王雪枫;;[J];网络财富;2010年23期
刘放鸣;[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鲁柯君;吴明林;;[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张俊霞;邢令国;郭福燕;;[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李晓林;;[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刘倩倩;叶方兴;;[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玉樑;;[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万俊人;;[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黄慧珍;;[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徐红梅;;[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李骊明;;[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张亲霞;;[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顾伟康;;[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雷龙乾;;[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崔来廷;;[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李春勇;;[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翟永太;[N];人民公安报;2011年
华东师范大学 李向平;[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王志;[N];中国改革报;2005年
赵惠娟;[N];石家庄日报;2011年
孙洪磊 王志;[N];大众科技报;2005年
庆阳市委讲师团
赵鹏民;[N];陇东报;2011年
徐爱民;[N];人民法院报;2010年
周芳 整理点评;[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王志;[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
叶小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晓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孟迎辉;[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孙铁骑;[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金玉;[D];燕山大学;2012年
贾利静;[D];山东大学;2012年
崔远航;[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刘艳艳;[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刘杰;[D];延安大学;2013年
张鑫;[D];苏州大学;2012年
仝涛;[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张迪;[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萍;[D];苏州大学;2006年
姜明明;[D];内蒙古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对策研究
2014年2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中国论文网 /3/view-6356959.htm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之中, 加之其思想不成熟、情感冲动,心理承受力差, 使他们难以处理好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大学生容易发生心理失衡,尤其当他们面临来自家庭、 学校、 自身等方面的特殊情况, 而又无法通过以前的方式去应付, 便容易陷于惊惶失措中,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涵义与特性   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涵义   心理危机是指当面临突然或重大事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一般而言,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者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收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结合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当大学生面对严重应激事件时,不能用通常的方法解决时所发生的心理失衡状态。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危机与其他人群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心理脆弱性。生活中的有些事情,发生在社会其他阶层成员的身上可能不足以造成心理危机,而大学生由于其心理欠成熟,缺乏社会的历练,其应对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容易把一些并不严重的事件评定为应激事件,从而陷入心理危机状态。第二,心理危机多样性。大学生由于人格缺陷、自我认知偏激、学业压力、择业受挫、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等引发的心理危机呈现多样化态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干预。第三,潜在性强。大学生有时由于一些轻度的心理不适,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救助,甚至有些学生发现心理危机后,不会求助或者没有求助,长期积累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危机,酿成悲剧,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新环境适应方面的问题   在大学的生活环境里,新生面临的新的环境主要是生活环境和学术氛围的环境,各地差异性的生活习惯构成的复杂性是在大学生上大学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同学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省市,以及个人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等等。另外,高中阶段主要是基础教育,以知识储备为主,但大学的学术环境不同,更多的是强调个体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用学术研究的方式去思考、研究问题,这两种环境都是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所不曾接触的,都要求很快的适应。   2.人际交往的问题   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长辈溺爱,常常任性自私,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周围人的立场和感受,使一些大学生遇事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当他人的看法、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容易导致交际困难,在没有倾诉对象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3.学习的困惑与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困惑与压力有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是自己喜欢的,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处于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还要参加各类证书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大学的学习完全靠个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而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没有很好的掌握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中学时的优越感已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产生了不知从何学起,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策略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健康愉快的问题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兴趣,锻炼社会实践能力,陶冶人的情操,使生活丰富多彩,缓解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使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得愉快、积极,成为推动学习、健康心理的内在动力。   2.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校应通过心理辅导老师或者是咨询体系,在大学生郁闷、压抑等不良心理问题产生时,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及时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与帮助,   从而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学习新的适应方法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最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正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所以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这样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辅导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盛艳秋.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0.   [2]孙芝凤.主体性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   [3]韩翼祥,常雪梅.大学生心理辅导[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刘金梅(1979-),女,吉林长春人,硕士,长春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遇到困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