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推荐《三国演义推荐语》

有一句话是什么目以待_百度知道
有一句话是什么目以待
拭目以待shì mù yǐ dài[释义]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正音]
待;不能读作“dāi”。穿酣扁叫壮既憋习铂卢[辨形]
拭;不能写作“试”。[近义]
静观其变[反义]
置若罔闻[用法]
用来形容期望很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一般作谓语。[结构]
连动式。[辨析]
~和“刮目相待”都有“擦亮眼睛看”的意思。但~指对事物关注;期待;而“刮目相待”指用新眼光;重新看待某种事物。[例句]
    ①他是否有改正错误的决心;人们将~。    ②停火协议虽然已经签定;但能否实现和平;人民正~。[英译]
be waiting to see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拭目以待发音:shì mù yǐ dài释义: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出处:汉·杨修《答临穿酣扁叫壮既憋习铂卢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反义词:置若罔闻
拭目以待[shì mù yǐ dài][解释]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拭目以待 。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咏清的个人空间
(建议尺寸像素)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淡泊名利、顺其自然;吃亏是福、贪利遭殃;小人争而不为、君子为而不争! &&
评论最多的作品
(175评)(89评)(87评)(85评)(84评)(84评)(84评)(83评)(83评)(83评)
收藏最多的作品
(36)(35)(34)(31)(28)(28)(27)(27)(26)(26)
瞎侃三国之国君
[七古]&&&文/咏清
魏蜀吴国君比较
一部洋洋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不知吸引了多少读者的耳目,它确实是一部相当相当精彩的名著,然而,在这里我却有与原著韵味相反的看法!在《三国演义》里所表现出的三国国君形象,刘备是最伟大的、孙权次之、曹操第三(也就是最差的)。这是因为罗贯中先生写文章时将许多个人的感情色彩加进去了,而偏离了历史事实,从而形成历史的冤案,我想还他们一个本来面目,为这些人物去翻翻案。论起对历史的影响和贡献来说,这三人的情况应是:曹操是伟人、孙权在其次、刘备第三(也就是三者中最丢人的)!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在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都是想坐江山、当皇帝,从这方面来说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坏之分!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却都可以从里面看出“尊刘贬曹”的思想。在此我谈一下我的一些浅见:
首先说一下刘备,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表扬对象,他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难道王之后代就应该当皇帝?如果这样说的话,从秦始皇开始到他这年代,岂不应该都是秦氏皇帝了么!?此人为美化自己的名声,最会做秀!他所谓的“好品德”我实在不敢恭维的,他是个能人,但绝对谈不上是什么圣贤之人!在这里举几个例子给与说明。第一个例子: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等,就这些行为不比吕布杀丁原、灭董卓好到哪里去,反而没人说他反复无常,如果吕布像张飞所说得那样能称得上“三姓家奴”的话,刘备最起码也可称得上是“五姓家奴”了。在三国时代就属刘备最狡猾, 想把徐州让给吕布估计是想收买他, 而后来在曹操面前不为吕布求情的真正原因是害怕吕布投了曹操以后威胁到他的霸业;第二个例子:在张飞酒醉、被吕布偷袭徐州、将刘备两位夫人舍弃在徐州城中,张飞被关羽责备、欲拔剑自刎时,刘备夺剑掷地、报飞痛道:“常言道:夫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了可以再补,手足断了岂可再续”。将个直肠子的张翼德彻底收买了,保不住在两位夫人问起此事时不对她们说:“我需要他为我打江山,要不收买他,将来咱们的儿子怎么能做江山呢!再说,就是杀了他,事情也不能挽回呀!卖个人情多好呀!”;第三个例子:有长坂坡赵云救少主一段故事,赵云当时两次杀入重围救人,如果刘备想保护赵云,在赵云第一次救出甘夫人回来后,让张飞叫住赵云一起快撤就是了,为何又让赵云杀回去救糜夫人和阿斗?赵云救阿斗回来后,刘备首先是将孩子抢过来,看了看无什大碍后,才将阿斗一扔,说“为了这儒子差点损我一员上将”的话,这纯粹是演戏,他知道摔下去,绝对有人接着,不会真的掉在地上,此举完全是为了收买人心!他的脸皮实在是厚到了极点(可称得上是厚黑学的鼻祖)实际上在他心里就是死十个赵云也要救他的儿子!第四个例子:刘备起初没有儿子时收养一义子,赠名刘封,生下阿斗后又取名刘禅,“封禅”就是当皇帝!刘备出生在涿县楼桑村(因有五丈高如车盖的大桑树而得名),在小时候就夸下海口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可见,他从来就是野心勃勃!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和刘备的“摔孩子收买人心”,目的都是夺江山,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刘备争江山美其名曰为了兴复汉室,照他的说法,人家嬴政后人、秦氏家族还要复兴秦室呢,也用不着你来操心呀!另外公元219年冬天,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皆因刘备当时一心准备做皇帝、出兵缓慢造成的!其他小的做秀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再说孙权--后来人称的“吴大帝”。孙策依靠武力统一江东,仅仅是在形式上的统一,孙策不满26岁去世后,孙氏势力还潜在太多的危险。 孙策临死时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就这样,历史把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人推到东汉末年乱世的风口浪尖上。 他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从孙策手中接手江东开始,在对江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中,他在识人和用人方面表现出了一个英明君主的形象。在罗贯中眼里,孙权是一位“不思进取”的君王,他一生没有离开江东,和曹操、刘备比起来他真算是地地道道的“守业君主”。但却有很多伟人和诗人却极力的赞扬和推崇他。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他说:“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在怀才不遇,感到难遇明主时感叹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就连毛泽东也以“当今惜无孙仲谋”来表达“寂寞高手”的渴望。
最后,再说一下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之为白脸奸臣的曹操 。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上,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对北方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上做了巨大的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令闲暇的士兵下地耕种,解决了东汉末年战乱时的粮食问题。在军事上,曹操唯才是用,战术战略灵活多变。在文学上,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陈寿评价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指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毛泽东写词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
《三国演义》作者在内容情节的设置上、在计谋描写上,也有明显的褒贬色彩:为了贬曹操,把他的计谋都当成阴谋,为了褒刘备,将诸葛亮的计谋都当成智慧,实在是不该;为了贬曹操,将曹操在反西凉时被马超追杀时割须弃袍、在赤壁之战残败后于华容道被关羽逼得跪地求饶写得那么狼狈;为了褒刘备,将其被蔡冒追杀时写的是那么勇敢地“马跃潭溪”啊!我所奇怪的是:都是逃跑,有的说他狼狈不堪,有的说他见机行事呢!我知道至少曹操每次遇险过后都要大笑,而刘备则是大哭,众位看来不知谁是更可敬之人!为什么作者罗贯中在演义中却将刘备如此褒扬、对曹操如此诋毁呢?也许老罗和刘备的家族有什么亲戚吧,认为曹操和刘备抢江山实在不应该、憎恨他,所以不尊重历史事实而羞辱曹操吧!
就其对历史、文化的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方面来说,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首数曹操,其次是孙权、倒数第一才是刘备!除了《三国演义》,哪里还有表扬刘备的呢?小说中的许多情节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就像诸葛亮草船借箭这则故事吧:说他懂天文、知那天有大雾、曹操听到攻击声必不敢出战,只能射箭退敌,如果我是曹操,就用火箭射他,那么,诸葛亮、鲁肃就成烧鸡了,而曹操也不至于让周瑜用这些借去的箭再点上火后还给自己了!况且小说中曹军将领说射出约十万支箭,周瑜派人点数也不少于十万,难道曹军的射手都是神仙,在大雾中摸索着也百发百中!这只是演义,不是史记,只作消遣来用。
所以我在这里将《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三国君主从伟人到小人的顺序重新排个序,那就是曹操—孙权—刘备!而绝不是刘备—孙权—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乱,农民起义黄巾现。
诸侯忙碌去平叛,群雄逐鹿在中原。
赤壁战后三足立,魏蜀吴国各一边。
曹操割据在北方,孙权守业江东占。
刘备借吴荆州地,延后定都蜀地险。
三位国王皆英杰,比较才略来闲谈:
先来表表曹孟德,政治军事两占全。
官渡之役少胜多,从此才使北方安。
屯地闲兵来耕种,储备军粮耕好田。
诗歌迈出新步伐,建安风骨天下传。
泽东同志填词曰:东临碣石有遗篇。
再说"不思进取"王,吴大帝者为孙权。
操望生子如仲谋,地道守业五十年。
文武双全辛弃疾,叹未生逢吴王面。
三谈皇叔刘玄德,从小兴汉记心间,
结义桃园收关张,三顾得来卧龙贤。
大耳长臂常流泪,文武、百姓被其感。
卖弄人情会做秀,依此稳占肥沃川。
几位国王来比较,全才孟德摆再前,
仲谋守业堪称绝,玄德才能数第三。
此乃本人之评价,各位权当我瞎侃!
-----------
高挂北雁南飞老师的佳作,大家共商:
《摊破浣溪沙—好刘备》:
景帝玄孙贩履郎,桃园结义破三张。忍辱屈身于乱世,几风霜。
煮酒青梅藏大志,摘桃富蜀露锋芒。白帝托孤寻弟去,永流芳。
《摊破浣溪沙—痛扁刘备》:
养晦韬光大耳贼,佯装胆怵怕惊雷。长坂坡中弃阿斗,假慈悲。
掠蜀强攻如猛虎,羁吴软禁似乌龟。挂帅猇亭输陆逊,去无回!
----------
高挂青山犹在好友佳律:
七律&吟曹操(新韵)
千古奸雄冤枉多!生逢乱世应如何?
文韬武略平中土,北战南征开魏国。
已感侵吴天堑阻,哪堪伐蜀险山隔。
不如铜雀文坛盛,休养生息四海和。
七律&吟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江东造化照千秋。
广招贤士亲情待,善用人才诚意求。
强国富民开海域,降龙伏虎显风流。
东南从此多权贵,莫是当时紫气留!
七律&吟刘备
龙腾虎跃气如虹,剑指江山不动容。
巧取荆州诸葛计,豪夺西蜀众臣功。
如衣妻妾愁何在,拜把弟兄情更浓。
可恨匡扶皇室梦,灰飞烟灭夷陵中。
人人都是伯乐,欢迎推荐作品
填写推荐理由:
提示:1、每周只能推荐一篇作品,提交后由编辑讨论决定是否显示到首页。
2、为了减少工作量、鼓励会员创作,日以前发表的作品不再接受推荐。
3、您也可以通过自荐、圈子等途径推荐作品。
未登录网友
呼朋唤友 (@好友) &&&
以上是互相关注的好友,点网名选择,也可在下方填写其他人的网名(请用空格隔开,区分简繁体,限30字)
序言有道理啊!分析的好啊!
咏清回复:
问好西风!迟复,见谅!
呵呵,咏清兄此作,若是配上山东快板,真是妙绝矣!
咏清回复:
格律诗词太限制我的表达,更不用说排律了,所以一旦想写的长一些,就想到古体,让好友见笑了,呵呵,问好孤舟!
跟评:& 21:34
其实,我是赞成诗歌合一的,不但能读,更能随乐高歌,伴歌起舞,挥洒感情,岂不快哉?!
咏清回复: 但我们还要遵守规则,必要时打打擦边球、潇洒一下!哈哈!
崖角先主言无对,六旬老翁拒汉水。
若是当年白袍将,岂能一败成姜维。
伏波英烈汉臣后,龙骑枪下走曹贼。
天威将军羌人记,散关城下龙魂飞。
六旬始遇先主随,至今犹忆定军威。
大器晚成忠勇义,汉升二字命所归。
都是玄德的啊
咏清回复:
诗友看过现在的辩论赛了?比如话题是"旅游"正方:旅游好处多;反方:旅游害处多!
对旅游公司来说,他们提倡所有的人都来旅游、多多益善;对消费者来说,有条件就去几个地方,没钱就就近走走!不同的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就是同样富裕的百万富翁,也分闲暇时间的多少而定,我喜欢公平地探讨问题,从不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容易冲动,到了一定程度就像人们所说的"冲动是魔鬼"是有道理的。
"无欲则观其妙,有欲则观其徼(徼就是侥幸的侥的含义)。
我把来访的每一位诗友都当朋友,见诗友误解了我的意思,故说了这么多!以后有机会再聊!问好诗友安康、幸福、快乐!
跟评:& 10:54
呵呵,今人何必古人忧。先生多心了。起初我看三国时,也想试着揭开古人的秘密,为何刘备就是好的,曹操便是坏的的,结果看来不管是,罗贯中的扬刘抑曹,还是陈寿的曹刘并重,独轻孙。都是有目的而写的,早无历史。再加上作者难免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所以我以不做什么比较了。只是想学习一下他们的成功,何为人的诀窍罢了
咏清回复: 问好宁虚!交个朋友吧,呵呵!
跟评:& 11:49
呵呵,清兄,这奉先,是祭祀先祖之意。
咏清回复: 我只在这里交流,未进什么诗社呀!贤弟的名号知道来意了,呵呵!
汉室宗亲天子裔,白手起身再难遇。
若无仁义真胆魄,分鼎那有一足立。
不论出身斥权臣,矫诏当有英雄魂。
兼得武来不失文,对酒高歌谁能闻。
少年才俊智者心,制衡有道中庸意。
碧睛紫髯天不弃,射虎还看孙郎力。
咏清回复:
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跟评:& 10:56
人生无对错,善恶无绝对。
三国国君,自古少有,或奸或忠,或仁或暴,或真君子,或真小人。都有其过人之处,换位思考一下,若是刘备能把草鞋卖出去都不错了,你是曹操三国怕就是袁绍一国了。你若成孙权,东吴还说不定谁在做主。总而言之。三国君主皆非常之人,成了一番非常之事。
咏清回复:
欢迎诗友来探讨此话题!诗友没细看我写的题记吧!我是针对他们三人之间进行比较的!他们都是人中之龙!比较几个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人还需要换位思考么?我觉得没有必要!
再换个话题:如果让某人评价到底是老虎厉害还是豹子厉害的话,诗友也需要换位思考么!按照诗友的意思:他是老虎的话早让对方吃了;换言之,他是豹子的话呢,也早被老虎吃了!所以,再分析问题时如果与评价者有利害关系,则换位思考;若没有,则不需要换位思考!问好诗友!
很是精彩,欣赏,问好哥哥。
咏清回复:
问好若冰!祝君好运!
诗友老乡对历史还有高深的研究啊!学习啊!
咏清回复:
老乡过奖了,呵呵,周末愉快!
评的好!推赏咏清君咏三国古风!问候!
咏清回复:
谢谢支持,问好谢娘!
赏学咏清佳作,好才情,推赞学习,问好!
咏清回复:
问好凝香老师安康!周末愉快!
行行押韵,柏梁体的,又读了一个历史故事。问好!支持一下!
咏清回复:
问好琴儿!今天试着写自由诗,怎么也分不开行了!呵呵!
相聚在椰林
诗歌,文/云娘
椰林儿美,椰林儿茫
风拂椰波儿荡青浪
浪卷椰林催人醉
马来好风光
椰林儿欢,椰铃儿唱
椰林儿相聚情谊长
姐妹欢畅醉椰海
胸境怒花放
椰林儿宽,椰林儿长
椰林儿伴我思故乡
故乡有我童年梦
梦洒几度霜
椰林儿啊,,,我赞美您,梦中的向往,,,
马来唷,,,思念您,南国醉人的风光,,,
咏清回复:
已经欣赏好诗,问好云娘好友!
我也很喜欢历史,能觅到知音,很高兴。今天屏幕前呆的时间太长了,改日再聊。问好!
咏清回复:
问好诗友!今后多交流!问候诗友安康!
很喜欢历史,就是讲不清历史,遗憾!欣赏,支持,问好!
咏清回复:
谢谢瓶会泉老师来访!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我读历史时,不被著者的思想所干扰,否则就会被他的主观思想引着你走上弯路了。
就像看完岳飞传,人们都痛骂秦桧害死岳飞。而我读完后却知道是康王赵构要杀岳飞,秦桧只是遵从了圣意罢了!现在去杭州的岳王庙里还有下跪、请罪的秦桧铸像!是岳飞"直倒黄龙,迎回二帝"的立场、使赵构感觉自己的皇位可能要拱手送出去的原因,导致的"莫须有"最后惨剧!您想秦桧在当时是何等人物,为何原宰相王圭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秦桧不是平庸的草包,他难道不清楚替金国卖命、杀死岳飞,到了金国最多也就是个宰相之职,他不可能想再承担一个残害忠良的骂名"名垂青史"啊!就像清末慈禧再甲午海战败给日本后派李鸿章去签订那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样,不是李鸿章的错,真正的卖国贼是慈禧太后!
不多说了,老师是大家,更懂得的多,说这些就是想让老师知道,我也是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问好老师幸福、安康!
曹操虽才,只是奸诈一些。
咏清回复: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问好四季诗友好!周末愉快!
咏清真的很厉害!越看越喜欢,藏学,问好!
咏清回复:
问好妙清老师早上好!我的格律诗写的不好,今天随意写了几句自由诗来尝试一下,也算开始学习写作自由诗了!祝福妙清老师周末愉快!
唱和俱佳!
咏清回复:
问好笑冰早上好!
惊叹咏清君之才华 评点史杰 很是到位 自古以来名家各说其词 看完题记真正体现了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 都有极端的手段的 任后人评说 赞同!支持!问好咏清君!
咏清回复:
问好笑笑姐早上好!
"无欲则观其妙,有欲则观其徼"!也就是说,不掺杂任何的阶级观念、自己的任何私念观察事物,就会观察出他们之间那种正真的、惟妙惟肖的客观、真实的联系或者是关系来;可一旦有某中方向性的私念,就是侥幸找理由、加进去自己的主观臆断了!我觉得评价一件事,必须站在"旁观者"的
立场上去剖析、才可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来。所谓的"当局者迷"主要是因为他陷入了方向性思维的缘故!就像某类"文学家"为了表达爱国热情更高,就千方百计搜集论据来论证祖国的月亮就是比外国的圆!
胡乱说了一通,笑笑姐可能再看下去就烦了,呵呵,祝福姐姐安康、幸福、快乐!
刘备借吴荆州地,这句改成“备借刘表荆州地。”
咏清回复:
荆州分六个郡,赤壁之战后,周瑜得南郡,刘备得四郡,刘备借孙权的荆州实际只是南郡,歇后语"刘备借荆州---
借了不还"只的是借孙权的!问好后主!
跟评:& 22:43
说孙权不思进取,有点不合适啊。他的子孙才不思进取。孙权至少夺回了荆州之地。
咏清回复: 在老罗眼里是的呀!哈哈!问好后主!
跟评:& 22:49
结义桃园识关张,三顾迎来诸葛亮。
大耳皇叔占人和,文武百姓感其贤。
跟评:& 22:57
谢谢后主指点,明天改之!问候晚安!
跟评:& 15:15
呵呵,说三国,秋子不敢有半句言语,但俺家小子说起来就没完没了,等他暑假有时间了,介绍他来,再跟二位讨论!
咏清回复: 好呀,秋子,他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诸葛亮?赵子龙?哈哈!问好秋子!
跟评:& 16:12
我还是觉得"收关张"合适,因为他收买两人为他卖命!
跟评:& 16:22
诸葛亮?赵子龙?是大家熟悉的人物,许多我叫不出名的他都知道,我们家各种版本的三国书籍他都翻烂了,提起三国如数家珍!
咏清回复: 真是一个三国迷了,呵呵,
跟评:& 18:04
论谋士,贾诩可算个大人物,效力多家诸侯,并最后相助曹丕,得保晚节。
欣赏好诗文。同意诗友看法,也曾吟过三国之开国国君
,今贴来助兴。
七律 吟曹操(新韵)
千古奸雄冤枉多!生逢乱世应如何?
文韬武略平中土,北战南征开魏国。
已感侵吴天堑阻,哪堪伐蜀险山隔。
不如铜雀文坛盛,休养生息四海和。
七律 吟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江东造化照千秋。
广招贤士亲情待,善用人才诚意求。
强国富民开海域,降龙伏虎显风流。
东南从此多权贵,莫是当时紫气留!
七律 吟刘备
龙腾虎跃气如虹,剑指江山不动容。
巧取荆州诸葛计,豪夺西蜀众臣功。
如衣妻妾愁何在,拜把弟兄情更浓。
可恨匡扶皇室梦,灰飞烟灭夷陵中。
咏清回复:
非常感谢好友发来好诗,正好高挂!问好好友晚安!顺祝周末愉快!
严重滴同意:曹操—孙权—刘备 的排序!曹操真是一代英雄!
推赞诗兄佳作,对诗兄博才大赞,问好!
咏清回复:
问好纤雨!我就是瞎侃一通呀!近来一向可好!周末愉快!
此乃本人之评价,各位权当我瞎侃!
侃得不错,有才!
咏清回复:
呵呵,问好三草好友!这是昨天有诗友评点我写的唐赛儿时提到他是三国演义里知道的我的家乡青州,我就对他谈了三国时青州地盘以及青州兵的话,聊起了袁绍和曹操,感到三国演义里把曹孟德写的太差劲了,就像写点实际的,这才引出今天这一篇,昨天睡觉前酝酿了一下,今天早上四点起来开始写,题记用了一个半小时,打油诗写了半个小时,这是最费劲的一篇了,但我知道写的有些前言不搭后语,还请好友多提意见呀!周末愉快!
咏清诗友好有才,
博览群书通古今。
品诗观史长见识,
众口齐赞君最神。
胡诌四句,以表我对老乡的仰慕之情。喜欢推赞,问好!
咏清回复:
谢谢玉燕赠诗,情义留在心中。祝福老乡健康,全家福运恒通!
老乡过奖了!
跟评:& 14:57
呵呵,只是随便几句,没仔细敲,望老乡莫怪!
咏清回复: 感谢老乡还没机会呢、哪能怪呢!问好老乡安康,有机会来青州旅游!
欣赏学习诗友大作,洋洋之论,有理有据。推赞,问好!
咏清回复:
问好东篱好友快乐、幸福、安康!
其实历史有时也扯蛋 !呵呵,问好咏清!
咏清回复:
问好天下安康|幸福!
来学习,古风越写越长了呀。羡慕咏清哥的才学呀
咏清回复:
问好木棉诗妹安好!我是一肚子乱七八糟的东西,让妹妹见笑了!哈哈!
细读咏秋诗友佳文好诗,推赞!历史人物的评价定位难。看你什么立场审视,
封建统治者当然要利用“扶汉室,讲忠义”的刘备,鄙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北宋百姓祈盼宋江揭竿推翻朝廷,朝廷却利用施耐庵”的招安吗?。不是还有“批宋江”吗?我有一正一反写刘备、宋江,舌头没骨头。指正:
《摊破浣溪沙—好刘备》:
景帝玄孙贩履郎,桃园结义破三张。忍辱屈身于乱世,几风霜。
煮酒青梅藏大志,摘桃富蜀露锋芒。白帝托孤寻弟去,永流芳。
《摊破浣溪沙—痛扁刘备》:
养晦韬光大耳贼,佯装胆怵怕惊雷。长坂坡中弃阿斗,假慈悲。
掠蜀强攻如猛虎,羁吴软禁似乌龟。挂帅猇亭输陆逊,去无回。
《摊破浣溪沙—义宋江》:
敢笑黄巢一宋江,山东聚义大旗扬。醉酒浔阳书壮志,语铿锵。
乌院怒刀杀恶妇,东溪飞马救天王。错受招安兄弟散,水泊殇。
《摊破浣溪沙—哀哉宋江》:
苦费心机黑宋江,极谙权术胜刘邦。跪拜作揖鳄鱼泪,惑忠良。
怎奈穷途逼造反,却图耀祖受招降。贻害梁山诸好汉,自凄亡。
咏清回复:
老师说的对,人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他有对的地方,也有错的地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是历史舞台如何为他们搭建!岳飞是后人敬仰的英雄,但腐败头顶、面对金国不抗而南逃的南宋王朝,钟相杨幺领导了农民起义,岳飞还残忍地将其镇压下去,站在当时起义的农民来说,他也是刽子手,但对朝廷来说,起义农民就是暴乱分子。在五二这里商传的拙作中,我写了一篇《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请来指点!先谢谢老师了!
老师的词写的好!我珍藏了,把与三国有关联的写刘备的词高挂了!问好老师安康、幸福、快乐!
卖弄人情会做秀,依此稳占肥沃川。
几多有趣!问候诗友!
咏清回复:
呵呵,问好阿浪好友!
欣赏咏清说书韵律。问好咏清,喝茶润喉,免得上火。
咏清回复:
谢谢禅叶!问候安康!
咏青老师简直成了郭沫若第二了,曾几何时,郭老为曹操翻案,他的一篇史论文章,在当时经过“反右”的大环境下一时鸦雀无声的文坛、史坛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专家纷纷发表文章赞同或者反对郭沫若的文章,一时热闹非凡,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曹操热”,后来这些文章还集中起来由三联书店出版了一部《曹操论集》,可以说历史上享受这种“待遇”的还没有第二个人。今天,咏青老师的这篇资料及诗篇在《诗词吾爱》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二次“曹操热”!其实,当时郭老早就总结为曹操翻案的五个理由:
1、曹操虽然打了黄巾军,但没有违背黄巾起义的目的;
2、曹操平定乌桓是反侵略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
3、关于曹操杀人问题,应该根据历史事实重新考虑。
4、曹操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有大的贡献。
5、曹操冤枉地做了一千多年的反面教员,在今天,要替他恢复名誉。
由于曹操和《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曹操的反面形象深入人心,而且对史实的判断有不同意见,所以郭沫若的文章也有许多人反对。比如著名的史学家谭其骧(以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闻名)等认为曹操正是镇压黄巾军的刽子手,虽有减轻百姓负担的功绩,但其残暴的一面也是很厉害的,所以认为“这案子基本上无需翻”。吴晗(以《朱元璋传》和《海瑞罢官》闻名)也主张为曹操翻案,但他也主张把曹操的历史形象和舞台形象区别开来。诸多意见,不一而足。这场争论卷入了大量的著名专家、学者,连篇累牍的发表了大量文章。这种热闹的争论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
真理越辩越明。经过大家长期热烈的讨论,曹操有统一北方、发展生产、鼓励文化的历史功绩,是一个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个正面英雄为主的历史形象得以最终确立。其中,郭沫若是有大功的。当然,客观地说,郭沫若的观点观点也值得商榷,如曹操并非他所认为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应该是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起中流砥柱作用的人物,主动进攻乌桓的曹操显然不是)。但这些看法的争议对于曹操历史形象的确立来说,是次要的。
在新版《三国》里,连曹操的舞台形象也改变了——他不再是一贯舞台上的白脸奸臣,也不再是《三国演义》里以奸为主的雄,而是带着奸的雄。这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剧里,曹操对暗地里准备离开他的陈宫有一句话,“也许你昨天看错了我曹操,可是今天呢,你又看错了,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他还说“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的确如此,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自古就是南辕北辙,有人站在曹操的成就上称赞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也有人站在他的品性上说他“乘资跋扈,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据说一代“奸雄”曹操死后有“七十二疑冢”,这无中生有的疑冢令他的墓穴和人们“藏猫猫”接近两千年,终于在2009年的年底揭开谜底;但是人们对曹操的争议,或许永无停止之日。正似明朝钟惺所作《邺中歌》中写的: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基本赞同诗友观点;谢谢诗友,问好!
咏清回复:
问好汪兄,这篇因您的提议而成,我脑袋里装着乱七吧糟的东西,一有个导火锁就会瞎谈一通,让您见笑了!
跟评:& 09:49
岂敢!在学术问题上,本来就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容许各种观点和看法。其实,咏青老师的观点还是基于史实,其愿望也想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基于这点,就应该值得肯定与欣赏。谢谢!
咏清回复: 我姓郭,和他们几位伟人的后人没有什么瓜葛,“无欲则观其妙,有欲则观其徼”,呵呵,问好诗友!
诗友所言有同感。
咏清回复:
问好点墨生好友!
浓缩的三国演义,赏读问好
咏清回复:
问好老乡!早上好!
跟评:& 07:40
不是浓缩,而是辩白或剥析,诗友没有细看。来让历史还原真实的曹操、孙权和刘备。
用户登录...
电子邮箱:
您注册本站时填的E-mail
登录密码:
您在本站的密码
记住我(以后自动登录)
推荐您使用 或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诗友QQ群:上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